CN104884555A - 膜形成用涂剂及其硬化物 - Google Patents

膜形成用涂剂及其硬化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4555A
CN104884555A CN201380065950.6A CN201380065950A CN104884555A CN 104884555 A CN104884555 A CN 104884555A CN 201380065950 A CN201380065950 A CN 201380065950A CN 104884555 A CN104884555 A CN 104884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ide
trifyl
compound
methyl
film 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59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本真徳
平野杏奈
村上贤志
菊田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Kogyo Seiya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Kogyo Seiya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Kogyo Seiya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84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4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4Forming conductive coatings; Forming coatings having anti-static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6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ming surface-hardening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6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le size
    • C09D7/67Particle size smaller than 100 n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6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le size
    • C09D7/68Particle size between 100-1000 n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8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28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含有(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B)聚合性化合物及(C)离子液体,也可进一步含有(D)分散剂。(A)成分可举出金属氧化物的微粒子溶胶或者金属或半金属氮化物的微粒子溶胶,(B)成分可举出在分子中具有羧基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C)成分可举出含氮鎓盐、含硫鎓盐及含磷鎓盐的至少任一种离子性化合物。

Description

膜形成用涂剂及其硬化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形成用涂剂及其硬化物,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形成抗静电性及光学特性优异的膜或涂层的膜形成用涂剂及其硬化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保护液晶显示体(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Tube,CRT)(布朗管)、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有机电致发光显示体(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OELD)等各种图像显示装置或光盘等的表面(记录面),广泛使用硬涂膜。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硬涂层形成用涂剂、及具有包含该涂剂的硬化物的硬涂层的硬涂膜,所述硬涂层形成用涂剂含有金属氧化物粒子用的表面处理剂、及经该表面处理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金属氧化物微粒子。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抗反射层的最表面上设有含离子液体(离子性液体)的低折射率层的抗反射膜,该抗反射膜成为也可在低折射率层上设有直接接触的硬涂层的构成。而且,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硬涂层成为含有金属氧化物的微粒子的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754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2333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硬涂膜通常是在制造后卷取成卷状来保存或搬运,此时,伴随着硬涂膜的卷取或剥离等而产生带电。该带电的产生可能会导致使硬涂膜破损、或尘埃附着在硬涂膜的表面上等不良状况。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抗反射膜具有单一的低折射率层,因此可发挥并无湿度依存性的稳定的抗静电特性。然而,该抗反射膜的前提是设置含有离子液体的低折射率层,因此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无需低折射率层的硬涂膜。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此种课题而成,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形成用涂剂及其硬化物,所述膜形成用涂剂可在不设置特殊的层或不进行特殊处理的情况下,获得光学特性及抗静电性优异的膜或涂层。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是用于形成保护成为对象的表面的膜或涂层,且为含有(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B)聚合性化合物及(C)离子液体的构成。
根据所述构成,可获得(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经良好地分散、且含有(C)离子液体的膜形成用涂剂。由此,使用该涂剂而形成的膜或涂层在不设置特殊的层或不进行特殊处理的情况下,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及抗静电性。因此,根据本发明,可容易地形成优异品质的膜或涂层。
所述构成的膜形成用涂剂也可为以下构成:使用(A-1)金属氧化物的微粒子溶胶或者(A-2)金属或半金属氮化物的微粒子溶胶作为(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
另外,所述构成的膜形成用涂剂也可为以下构成:所述(B)聚合性化合物为在分子中具有羧基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
另外,所述构成的膜形成用涂剂也可为以下构成:所述(C)离子液体为含氮鎓盐、含硫鎓盐及含磷鎓盐的至少任一种离子性化合物。
另外,所述构成的膜形成用涂剂也可为以下构成:进一步含有以下所示的通式(1)的(D)分散剂。
[化1]
(式中,R表示碳数1~24的烷基和/或烯基,AO表示碳水位2~4的氧亚烷基,n为环氧烷的平均加成摩尔数且在5~30的范围内,X表示包含碳原子、氢原子和/或氧原子的连结基。)
另外,本发明中,也包含使所述构成的膜形成用涂剂硬化而成的硬化物。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是在参照随附图式的基础上,根据以下的合适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表明。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中,根据以上构成而发挥以下效果:提供一种膜形成用涂剂及其硬化物,所述膜形成用涂剂可在不设置特殊的层或不进行特殊处理的情况下,获得光学特性及抗静电性优异的膜或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是用来形成保护成为对象的表面的膜或涂层,且为含有(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B)聚合性化合物及(C)离子液体的含聚合性无机化合物微粒子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除了所述(A)成分~(C)成分以外,也可进一步含有(D)分散剂,另外也可含有(E)溶剂或(F)其他成分。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加以具体说明。
[(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
本发明中,用作“A成分”的(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只要为在保护表面的膜等的领域中可使用的众所周知的无机化合物微粒子即可,特别优选(A-1)金属氧化物的微粒子溶胶或者(A-2)金属或半金属氮化物的微粒子溶胶、或此两者。
(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中,(A-1)金属氧化物的微粒子溶胶的具体种类并无限定,可为包含一种金属氧化物的单氧化物微粒子溶胶,也可为包含复合氧化物的复合氧化物微粒子溶胶,也可为此两者。同样地,(A-2)金属或半金属氮化物的微粒子溶胶的具体种类也无特别限定,为一种以上的金属或半金属的氮化物的微粒子溶胶即可。这里,本发明中所谓半金属,是指硼(B)、硅(Si)、锗(Ge)、砷(As)、锑(Sb)、碲(Te)这6种元素。
这里,本发明中,像上文所述那样,形成微粒子溶胶的金属或半金属的具体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一例可举出属于元素周期表第4族、第13族及第14族的至少任一族的金属元素或半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第4族的金属元素可举出钛(Ti)、锆(Zr)及铪(Hf),元素周期表第13族的金属或半金属元素可举出硼(B)、铝(Al)、镓(Ga)及铟(In),元素周期表第14族的金属或半金属元素可举出硅(Si)、锗(Ge)、锡(Sn)及铅(Pb)。
进而,本发明中形成微粒子溶胶的金属中,也包含元素周期表第4族、第13族及第14族以外的金属或半金属元素。具代表性的是可举出:钡(Ba)、锶(Sr)、钙(Ca)、镁(Mg)等第2族的金属元素,或钾(K)、锂(Li)等第1族的金属元素等,并无特别限定。
本发明中具体地用作微粒子溶胶的无机化合物只要为可进行溶胶化的金属或半金属的氧化物或氮化物,则其具体种类等并无特别限定。具代表性的化合物的例子可举出:氧化钛(titania)、氧化铝(alumina)、氧化锆(zirconia)、氧化镁(magnesia)、氧化硅(silica)等单氧化物;钛酸钾、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钙、钛酸镁、钛酸铅、钛酸铝、钛酸锂、钛酸锆酸铅(Lead zirconate titanate,PZT)、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等复合氧化物;氮化硼、氮化铝、氮化硅、氮化镓、氮化钛、氮化锂等氮化物等。这些无机化合物不限于氧化物或氮化物,微粒子溶胶可仅使用一种,也可适当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本实施形态中,所述无机化合物的组群中,例如可合适地使用:包含由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钛酸钡、钛酸锆酸锌、氧化铟锡及氮化硼所组成的组群的至少一种金属或半金属氧化物的微粒子溶胶。当然,也可根据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的使用对象、使用条件、制造条件等而使用各种无机化合物作为微粒子溶胶。
这里,作为(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的微粒子溶胶的粒径并无特别限定。具代表性的是,只要为小于1μm的微粒子即可,更具体来说,例如若平均粒径为1nm~500nm的范围内则优选,若为1nm~100nm的范围内则更优选,进而更优选1nm~50nm的范围内。另外,所谓本发明的平均粒径,是指利用麦奇克(Microtrac)式粒度分布测定法所测定的粒径中从小径侧开始累计50%的粒径。
另外,作为(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的微粒子溶胶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可使用圆球状粒子、形状经控制的非圆球状粒子、内部结构经控制的多孔质粒子及中空粒子等。
进而,作为(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的微粒子溶胶的制造方法也无特别限定,可使用以下方法来制造:对利用众所周知的湿式合成法(或干式合成法)所制造的金属或半金属的微粒子使用众所周知的溶剂(为方便起见而称为“溶胶用溶剂”)等,制备悬浮液而溶胶化等众所周知的方法。进而,本发明中,也可像后述那样使用市售的微粒子溶胶作为(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
[(B)聚合性化合物]
本发明中可用作“B成分”的(B)聚合性化合物只要为具有聚合性、通过既定的条件进行聚合而硬化的众所周知的化合物,且可进行硬化而用作膜或涂层,则其具体种类并无特别限定。
可用作(B)聚合性化合物的具代表性的化合物可举出:在分子中具有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乙烯系化合物)、在末端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环氧系化合物)、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具有羧基或其衍生基的化合物、具有羟基的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是以分子中所含的有助于聚合性的官能基为基准来分类,也可于一化合物的结构中含有多种官能基。例如乙烯系化合物除了乙烯性不饱和基以外也可含有氨基或羧基等。另外,于一化合物中,同一种类的官能基可仅为一个(单官能),也可为两个以上(多官能)。进而,这些化合物可仅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多种。
通过(B)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所得的聚合物(树脂)的种类也无特别限定,可根据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的使用对象(例如图像显示装置的种类或画面的状态等)、使用条件、制造条件等而适当选择。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为适合用于形成膜或涂层的组合物,因此只要为以膜状或层状硬化后可发挥良好的光学性能那样的聚合物即可。
另外,(B)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条件也无特别限定,可根据用作(B)聚合性化合物的化合物的种类而举出利用加热的聚合、利用放射线等的照射的聚合、使用硬化剂的聚合(硬化)等。同样地,聚合物的分子量也无特别限定,可根据与所述相同的各种条件来适当设定。
本实施形态中例示的具代表性的(B)聚合性化合物可举出在分子中具有羧基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更具体的一例可举出:具有(甲基)丙烯酸基作为乙烯性不饱和基,并且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
尤其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是用于形成保护表面的膜或涂层,可举出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或光盘等的记录面作为保护对象。因此,(B)聚合性化合物可优选地使用已知光学特性优异、广泛地用于光学系用途中的(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
另外,在分子中具有羧基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的其他例可举出:通过使多羧酸或其酸酐与具有羟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进行酯化所得的化合物。可使用的多羧酸例如可举出:马来酸、富马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琥珀酸、草酸、偏苯三甲酸、柠檬酸等。另外,可使用的酸酐例如可举出: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琥珀酸酐、偏苯三甲酸酐等。
另外,本发明中可优选地用作(B)聚合性化合物的化合物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羟基乙酯、二季戊四醇(单~六)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丙烯酸酯、以及在这些丙烯酸酯化合物上加成环氧烷而成的化合物(例如商品名:卡亚拉得(KAYARAD)DPEA-12或商品名:卡亚拉得(KAYARAD)RP-1040(均为日本化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卡亚拉得(KAYARAD)为注册商标))、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ω-羧基-聚己内酯单丙烯酸酯等,并无特别限定。
此外,像上文所述那样,(B)聚合性化合物可仅使用一种,也可适当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因此,例如可仅将像上文所述那样的在分子中具有羧基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用作(B)聚合性化合物,也可将分子中具有羧基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与分子中不具有羧基且具有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并用作为(B)聚合性化合物。
[(C)离子液体]
本发明中,可用作“C成分”的(C)离子液体(离子性液体)为熔点为100℃以下的盐(仅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具体种类并无特别限定。
具代表性的(C)离子液体可举出含氮鎓盐、含硫鎓盐或含磷鎓盐。这些鎓盐中,若含有下述通式(2)~通式(5)所表示的有机阳离子,则可对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赋予特别优异的抗静电性,并且实质上不损及所得的膜或涂层的光学特性等,因此优选。
[化2]
此外,所述通式(2)中的R11表示碳数4~20的烃基,该烃基中也可含有杂原子。杂原子具代表性的是可举出氧原子(O)、硫原子(S)、氮原子(N)、磷原子(P)等,当然也可为这些以外的原子。另外,通式(2)中的R12及R1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碳数1~16的烃基(即,R12及R13可为相同的官能基,也可为不同的官能基),烃基的情况下也可与R11同样地含有杂原子。其中,在通式(2)的氮原子形成双键的情况下,R13不存在。
另外,所述通式(3)中的R21表示碳数2~20的烃基,该烃基中也可含有杂原子。另外,通式(3)中的R22、R23及R2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碳数1~16的烃基,在这些基团并非氢而为烃基的情况下,也可与R21同样地含有杂原子。
另外,所述通式(4)中的R31与所述R21同样地表示碳数2~20的烃基,该烃基中也可含有杂原子。另外,通式(4)中的R32、R33及R3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碳数1~16的烃基,在这些基团并非氢而为烃基的情况下,也可与R31同样地含有杂原子。
另外,所述通式(5)中的Z表示氮原子(N)、硫原子(S)或磷原子(P)。另外,通式(5)中的R41、R42、R43及R44分别独立地表示碳数1~20的烃基,在该烃基中也可含有杂原子。其中,若Z为硫原子(S),则R44不存在。
所述通式(2)所表示的阳离子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1-乙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吡啶鎓阳离子、1-十二烷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4-甲基-1-丙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4-甲基-1-辛基吡啶鎓阳离子、1-十六烷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烯丙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3,4-二甲基吡啶鎓阳离子等吡啶鎓阳离子;1,1-二甲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甲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己基-1-甲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辛基哌啶鎓阳离子、1-十六烷基-1-甲基哌啶鎓阳离子、1-烯丙基-1-甲基哌啶鎓阳离子等哌啶鎓阳离子;1,1-二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己基-1-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辛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十六烷基-1-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烯丙基-1-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等吡咯烷鎓阳离子;2-甲基-1-吡咯啉阳离子等具有吡咯啉骨架的阳离子;1-乙基-2-苯基吲哚阳离子、1,2-二甲基吲哚阳离子、1-乙基咔唑阳离子等具有吡咯骨架的阳离子等,但并无特别限定。
这些中,更优选可举出:1-十二烷基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4-甲基-1-丙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4-甲基-1-辛基吡啶鎓阳离子、1-十六烷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烯丙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1-二甲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甲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己基-1-甲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辛基哌啶鎓阳离子、1-十六烷基-1-甲基哌啶鎓阳离子、1-烯丙基-1-甲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己基-1-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辛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十六烷基-1-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烯丙基-1-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
另外,所述通式(3)所表示的阳离子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1,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3-二乙基咪唑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辛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癸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3-乙基-1-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甲基-3-丙基咪唑鎓阳离子、3-己基-1-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甲基-3-辛基咪唑鎓阳离子、3-十六烷基-1-甲基咪唑鎓阳离子、3-烯丙基-1-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2-二甲基-3-丙基咪唑鎓阳离子、1-乙基-2,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丁基-2,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己基-2,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等咪唑鎓阳离子;1,3-二甲基-1,4,5,6-四氢嘧啶鎓阳离子、1,2,3-三甲基-1,4,5,6-四氢嘧啶鎓阳离子、1,2,3,4-四甲基-1,4,5,6-四氢嘧啶鎓阳离子、1,2,3,5-四甲基-1,4,5,6-四氢嘧啶鎓阳离子等四氢嘧啶鎓阳离子;1,3-二甲基-1,4-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3-二甲基-1,6-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2,3-三甲基-1,4-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2,3-三甲基-1,6-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2,3,4-四甲基-1,4-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2,3,4-四甲基-1,6-二氢嘧啶鎓阳离子等二氢嘧啶鎓阳离子等,但并无特别限定。
这些中,更优选可举出:3-乙基-1-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甲基-3-丙基咪唑鎓阳离子、3-己基-1-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甲基-3-辛基咪唑鎓阳离子、3-十六烷基-1-甲基咪唑鎓阳离子、3-烯丙基-1-甲基咪唑鎓阳离子。
另外,所述通式(4)所表示的阳离子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甲基吡唑鎓阳离子、3-甲基吡唑鎓阳离子等吡唑鎓阳离子;1-、1-乙基-2-甲基吡唑啉鎓阳离子等吡唑啉鎓阳离子等,但并无特别限定。
另外,所述通式(5)所表示的阳离子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四甲基铵阳离子、四乙基铵阳离子、四丁基铵阳离子、四己基铵阳离子、三甲基庚基铵阳离子、三甲基癸基铵阳离子、三乙基甲基铵阳离子、三乙基丙基铵阳离子、三乙基戊基铵阳离子、三乙基庚基铵阳离子、三丁基乙基铵阳离子、三辛基甲基铵阳离子、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阳离子、二烯丙基二甲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N-二丙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N-二己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N-二己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丙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丁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壬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丙基-N-丁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丙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丙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丙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丁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丁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戊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丙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丙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甲基-N-乙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甲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丁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丁基-N-甲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丁基-N-甲基-N-己基铵阳离子、N-甲基-N-乙基-N-丙基-N-戊基铵阳离子、N-丁基-N,N,N-三甲基铵阳离子、N,N,N-三甲基-N-辛基铵阳离子、N-癸基-N,N,N-三甲基铵阳离子、N-十二烷基-N,N,N-三甲基铵阳离子、[2-(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阳离子、[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阳离子、烯丙基三甲基铵阳离子、二烯丙基二甲基铵阳离子等四烷基(烯基)铵阳离子;三甲基锍阳离子、三乙基锍阳离子、三丁基锍阳离子、三己基锍阳离子、二乙基甲基锍阳离子、二丁基乙基锍阳离子、二甲基癸基锍阳离子等三烷基锍阳离子;四甲基鏻阳离子、四乙基鏻阳离子、四丁基鏻阳离子、四己基鏻阳离子、三乙基甲基鏻阳离子、三丁基乙基鏻阳离子、三甲基癸基鏻阳离子等四烷基鏻阳离子;所述烷基的一部分经取代为烯基或烷氧基、进而环氧基而成的阳离子等,但并无特别限定。
这些中,更优选可举出:N-丁基-N,N,N-三甲基铵阳离子、N,N,N-三甲基-N-辛基铵阳离子、N-癸基-N,N,N-三甲基铵阳离子、N-十二烷基-N,N,N-三甲基铵阳离子、四丁基铵阳离子、[2-(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阳离子、[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阳离子、烯丙基三甲基铵阳离子、二烯丙基二甲基铵阳离子。
另一方面,与所述有机阳离子对应的阴离子只要为通过与所述有机阳离子组合而成为(C)离子液体的离子,则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Cl-、Br-、I-、AlCl4 -、Al2Cl7 -、BF4 -、PF6 -、ClO4 -、NO3 -、CH3COO-、CF3COO-、CH3SO3 -、CF3SO3 -、(FSO2)2N-、(CF3SO2)2N-、(CF3SO2)3C-、AsF6 -、SbF6 -、NbF6 -、TaF6 -、F(HF)n -、(CN)2N-、C4F9SO3 -、(C2F5SO2)2N-、C3F7COO-、(CF3SO2)(CF3CO)N-等。这些阴离子中,含氟原子(F)的阴离子可获得低熔点的(C)离子液体,因此可特别优选地使用。
本发明中所用的(C)离子液体的具体例并无特别限定,可适当地使用适当选择所述有机阳离子与所述阴离子并组合而成的离子液体。
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1-丁基吡啶鎓四氟硼酸盐、1-丁基吡啶鎓六氟磷酸盐、1-丁基-3-甲基吡啶鎓四氟硼酸盐、1-丁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盐、1-丁基-3-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十二烷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4-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4-甲基-1-丙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4-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4-甲基-1-辛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十六烷基-4-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烯丙基-4-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丁基-3-甲基吡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十二烷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4-甲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4-甲基-1-丙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4-甲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4-甲基-1-辛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十六烷基-4-甲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烯丙基-4-甲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吡啶鎓四氟硼酸盐、2-甲基-1-吡咯啉四氟硼酸盐、1-乙基-2-苯基吲哚四氟硼酸盐、1,2-二甲基吲哚四氟硼酸盐、1-乙基咔唑四氟硼酸盐、1-丁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酰基)三氟乙酰胺、1-丁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酰基)三氟乙酰胺等与所述通式(2)相对应的化合物(含氮鎓盐);1,1-二甲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甲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1-甲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辛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十六烷基-1-甲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烯丙基-1-甲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辛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十六烷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烯丙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1-二甲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甲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1-甲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辛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十六烷基-1-甲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烯丙基-1-甲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辛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十六烷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烯丙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乙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乙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丁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全氟丁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二氰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3-乙基-1-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3-丙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3-己基-1-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3-辛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3-十六烷基-1-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3-烯丙基-1-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3-乙基-1-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3-丙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3-己基-1-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3-辛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3-十六烷基-1-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3-烯丙基-1-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丁基-3-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鎓六氟磷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乙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丁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鎓全氟丁磺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3-甲基咪唑鎓溴化物、1-己基-3-甲基咪唑鎓氯化物、1-己基-3-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1-己基-3-甲基咪唑鎓六氟磷酸盐、1-己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盐、1-辛基-3-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1-辛基-3-甲基咪唑鎓六氟磷酸盐、1-己基-2,3-二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1,2-二甲基-3-丙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酰基)三氟乙酰胺等与所述通式(3)相对应的化合物(含氮鎓盐);1-甲基吡唑鎓四氟硼酸盐、3-甲基吡唑鎓四氟硼酸盐等与所述通式(4)相对应的化合物(含氮鎓盐);四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丁基-N,N,N-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N-三甲基-N-辛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癸基-N,N,N-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十二烷基-N,N,N-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四丁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2-(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烯丙基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丁基-N,N,N-三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N,N,N-三甲基-N-辛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N-癸基-N,N,N-三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N-十二烷基-N,N,N-三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四丁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2-(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烯丙基三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铵四氟硼酸盐、二烯丙基二甲基铵三氟甲磺酸盐、二烯丙基二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铵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四氟硼酸盐、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三氟甲磺酸盐、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三氟甲磺酸盐、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铵(三氟甲磺酰基)三氟乙酰胺、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三氟甲磺酰基)三氟乙酰胺、N,N-二甲基-N-乙基-N-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丁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庚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壬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N-二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丙基-N-丁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丙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丙基-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丙基-N-庚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丁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丁基-N-庚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戊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N-二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三甲基庚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庚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丙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三乙基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三乙基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三乙基庚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丙基-N-甲基-N-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丙基-N-甲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丙基-N-丁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丙基-N,N-二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丁基-N-甲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丁基-N-甲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三辛基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甲基-N-乙基-N-丙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等与所述通式(5)相对应的化合物(若Z为氮原子则为含氮鎓盐,若Z为硫原子则为含硫鎓盐,若Z为磷原子则为含磷鎓盐)等,但并无特别限定。
这些中,优选的离子液体例如可举出:1-十二烷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4-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4-甲基-1-丙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4-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4-甲基-1-辛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十六烷基-4-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烯丙基-4-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1-二甲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甲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1-甲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辛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十六烷基-1-甲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烯丙基-1-甲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辛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十六烷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烯丙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3-乙基-1-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3-丙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3-己基-1-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3-辛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3-十六烷基-1-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3-烯丙基-1-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丁基-N,N,N-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N-三甲基-N-辛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癸基-N,N,N-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十二烷基-N,N,N-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四丁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2-(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烯丙基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十二烷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4-甲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4-甲基-1-丙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4-甲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4-甲基-1-辛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十六烷基-4-甲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烯丙基-4-甲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1-二甲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甲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1-甲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辛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十六烷基-1-甲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烯丙基-1-甲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辛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十六烷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烯丙基-1-甲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3-乙基-1-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3-丙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3-己基-1-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3-辛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3-十六烷基-1-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3-烯丙基-1-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N-丁基-N,N,N-三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N,N,N-三甲基-N-辛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N-癸基-N,N,N-三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N-十二烷基-N,N,N-三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四丁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2-(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烯丙基三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
这些(C)离子液体可使用市售品,也可使用通过众所周知的方法所合成的物品。(C)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并无特别限定,通常可举出:《离子性液体-开发的最前线与未来》(主编:大野弘幸,CMC(股)出版,2003年发行)中记载的方法,例如卤化物法、氢氧化物法、酸酯法、络合物形成法或中和法等。或者,也可合适地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6-011365号公报中公开的合成方法。
[(D)分散剂]
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只要为至少含有上文所述的(A)~(C)的各成分的组合物即可,也可进一步含有(D)分散剂作为“D成分”。通过含有(D)分散剂,可进一步提高膜形成用涂剂中的(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的分散性及分散状态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D)分散剂只要为可通过添加到组合物中而使(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等粒子成分分散的众所周知的化合物即可,(D)分散剂的具体种类并无特别限定。本发明中可更优选地使用的(D)分散剂可举出以下所示的通式(1)所表示的表面活性剂。
[化3]
此外,通式(1)中,R0表示碳数1~24的烷基和/或烯基。另外,通式(1)中,AO表示碳水位2~4的氧亚烷基,n为环氧烷的平均加成摩尔数且为5~30的范围内。另外,X表示含有碳原子、氢原子和/或氧原子的连结基。
所述通式(1)中的R0为构成“分散介质亲和性部位”的一部分的疏水基。所谓“分散介质”,是指膜形成用涂剂所含的液体成分,对该“分散介质”具有亲和性的部位、且疏水基R0与氧亚烷基AO经氧原子连结的结构(包含环氧烷链的结构)为“分散介质亲和性部位”。
本实施形态中,通式(1)的疏水基R0为来源于醇的烃基,且像上文所述那样,只要为碳数1~24的烷基或碳数1~24的烯基、或此两者即可。成为疏水基R0的原料醇可仅使用相同碳数的醇(或仅单独一种醇),也可使用不同碳数的醇的混合物。另外,原料醇可为经有机合成的醇,也可为来源于天然的醇。另外,碳数相同的醇中,包括其化学结构相同的情况,也包括包含多种异构体的混合物的情况。
成为疏水基R0的原料醇的具体种类并无特别限定,可使用众所周知的醇,具体来说,例如来源于合成的醇可举出:丁醇、异丁醇、戊醇和/或其异构体、己醇和/或其异构体、庚醇和/或其异构体、辛醇和/或其异构体、3,5,5-三甲基-1-己醇;经过丙烯或丁烯、或由这些的混合物所衍生的高级烯烃通过氧代法而制造的异壬醇、异癸醇、异十一醇、异十二醇和/或异十三醇;壳牌化学公司(Shell Chemical Company/日本壳牌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商品名:尼奥多(NeodoL)23、尼奥多25或尼奥多45,沙索公司(SASOL Inc.)制造的商品名:纱佛(SAFOL)23,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 Corporation)制造的商品名:埃克萨(EXXAL)7、埃克萨8N、埃克萨9、埃克萨10、埃克萨11或埃克萨13;2-乙基-1-己醇、2-丙基-1-己醇、2-丁基-1-己醇、2-乙基-1-庚醇、2-丙基-1-庚醇、2-乙基-1-辛醇、2-己基-1-癸醇、2-庚基-1-十一醇、2-辛基-1-十二醇、2-癸基-1-十四醇、由分支醇所衍生的异硬脂醇、具有2-烷基-1-烷醇型的化学结构的格尔伯特醇(Guerbet Alcohol,对直链脂肪族醇进行脱水缩合所得的分支一级醇)类的单一组成或其混合物等。另外,来源于天然的醇可举出:辛醇、癸醇、月桂醇(1-十二醇)、肉豆蔻醇(1-十四醇)、鲸蜡醇(1-十六醇)、硬脂醇(1-十八醇)、油醇(顺式-9-十八烯-1-醇)等。这些醇可仅使用一种作为原料醇,也可将两种以上适当组合来用作原料醇。
此外,像上文所述那样,疏水基R0只要为碳数1~24的烷基和/或烯基即可,优选碳数8~18的烷基或烯基。若碳数为1~24的范围内,则(D)分散剂可通过调配到膜形成用涂剂中而发挥良好的分散性。另外,可能由各成分的种类或组合导致膜形成用涂剂的稳定性降低而容易产生沉降物,或经时稳定性降低,若疏水基R的碳数为8~18的范围内,则(D)分散剂可有效地抑制或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或避免膜形成用涂剂的附加价值、生产性或加工特性等降低或者品质劣化的可能性。
通式(1)中的氧亚烷基AO只要为碳数2~4的环氧烷结构即可。可形成氧亚烷基AO的环氧烷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环氧乙烷(碳数2)、环氧丙烷(碳数3)、四氢呋喃(碳数4)、环氧丁烷(碳数4)等。环氧丁烷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1,2-环氧丁烷或2,3-环氧丁烷。
通式(1)中,形成多个氧亚烷基AO键结而成的链状结构、即“氧亚烷基链”(-(AO)n-)。该氧亚烷基链的具体结构并无特别限定,为了根据(A)~(C)的各成分的种类或组合来调整(D)分散剂的“分散介质亲和性”,可选择各种结构。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将单独一种环氧烷聚合而成的均聚合链、将两种以上的环氧烷进行无规聚合而成的无规聚合链、将两种以上的环氧烷进行嵌段聚合而成的嵌段聚合链、这些聚合链的组合等。此外,氧亚烷基链的平均加成摩尔数n优选5~30的范围内。
通式(1)中,疏水基R0与氧亚烷基链-(AO)n-经氧原子(O)而连结,由此构成通式(1)的“分散介质亲和性部位”。另一方面,通式(1)的羧基(-COOH)对于“分散介质亲和性部位”而成为“分散质亲和性部位”,这些“分散介质亲和性部位”与“分散质亲和性部位”通过连结基X而连结。
连结基X只要为表面活性剂的领域中众所周知的连结结构,即包含碳原子、氢原子和/或氧原子的众所周知的结构即可,其具体结构并无特别限定。作为连结基X而优选的连结结构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饱和烃基、不饱和烃基、醚基、羰基、酯基。
这些连结结构中,也可含有脂环结构和/或芳香环结构,也可含有重复单元。另外,连结基X的碳数并无特别限定,通常若为碳数1~15则优选,若为碳数1~8则更优选。
(D)分散剂只要为具有所述通式(1)的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则可利用众所周知的方法来制造。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i)将利用众所周知的方法在醇、胺、硫醇上加成环氧烷而成的通常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合物作为原料,使用单卤化低级羧酸或其盐,在碱存在下与环氧烷末端的羟基反应的方法;或(ii)使用酸酐利用与环氧烷末端的羟基的开环反应的方法等,但并无特别限定。另外,作为本案申请人的现有技术的日本专利特开2012-007144号公报的实施例中公开的制造例也可举出作为制造通式(1)的(D)分散剂的方法的一例。
[(E)溶剂及(F)其他成分]
本发明中,除了上文所述的(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B)聚合性化合物、(C)离子液体及(D)分散剂以外,可进一步使用(E)溶剂作为“E成分”。该(E)溶剂可根据(A)~(D)的各成分的种类、物性、使用条件等适当选择使用众所周知的溶剂。
本发明中可用作(E)溶剂的溶剂并无特别限定,具代表性的是可举出选自由烃、酯、酮及醇所组成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可仅使用一种,也可适当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在后述实施例中,例如使用作为二醇酯的一种的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PMA/PGMAc)作为(E)溶剂。
此外,视(B)成分~(D)成分的种类不同,当然可使用水作为(E)溶剂。另外,在使用水作为(E)溶剂的情况下,也可并用可与水混合的极性有机溶剂。
另外,本发明中,除了上文所述的(A)~(E)的成分以外,也可含有(F)其他成分。(F)其他成分可举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匀化剂、消泡剂等众所周知的各种添加剂。
[制造方法及所得的膜等]
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为含有上文所述的(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B)聚合性化合物及(C)离子液体、以及视需要的(D)分散剂、(E)溶剂、(F)其他成分的组合物,至少(A)~(C)的各成分的调配比(含量)可根据各成分的种类、物性、膜形成用涂剂的使用对象、使用条件等各种条件来适当设定合适的范围。
关于膜形成用涂剂的具代表性的组成,于将(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及(B)聚合性化合物的合计重量设定为100重量%时,(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以固体成分换算计只要为10重量%~90重量%的范围内即可,优选20重量%~85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30重量%~85重量%的范围内。因此,(B)聚合性化合物只要为10重量%~90重量%的范围内即可,若为15重量%~80重量%的范围内则优选,若为15重量%~70重量%的范围内则更优选。
另外,相对于(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及(B)聚合性化合物的合计重量(100重量%),(C)离子液体只要在0.001倍~4.0倍(0.1重量%~400重量%)的范围内调配即可,优选0.1倍~3.0倍(10重量%~300重量%)的范围内。进而,于膜形成用涂剂中添加(D)分散剂的情况下,相对于(A)成分的重量(100重量%)而为0.1重量%~300重量%,优选0.5重量%~20重量%,更优选1重量%~15重量%。
此外,(E)溶剂或(F)其他成分只要在可通过添加该成分而发挥所需功能的范围内添加即可。在膜形成用涂剂中添加(E)溶剂的情况下,通常相对于(A)成分~(C)成分的合计重量(100重量%),只要在1重量%~10000重量%、优选5重量%~2000重量%的范围内添加(E)溶剂即可,并无特别限定。
另外,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的制造方法(制备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只要将(A)~(C)的各成分以及视需要的(D)~(F)的各成分中的至少任一种以成为所述范围内的组成的方式调配,进行搅拌直到(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及(B)聚合性化合物充分地分散在(C)离子液体(进一步并用(E)溶剂的情况下为(C)及(E)的混合液体)中即可。
这里,在使用微粒子溶胶作为(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的情况下,在该微粒子溶胶中残存“溶胶用溶剂”(并非(E)溶剂)时,视需要也可将该溶胶用溶剂除去。例如在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含有(E)溶剂的情况下,只要将(E)溶剂的沸点(或蒸发点)与溶胶用溶剂的沸点(或蒸发点)相比较,设定仅溶胶用溶剂蒸发那样的温度条件,一面将各成分混合一面加热即可。
像这样,对于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来说,仅通过将(A)成分~(C)成分以既定重量调配并加以搅拌,作为“分散质”的(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便良好且稳定地分散在作为“分散介质”的(B)聚合性化合物及(C)离子液体中。因此,无论是硬化前的涂剂还是硬化后的膜或涂层,均可实现含有(C)离子液体且使(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良好地分散的状态。
(C)离子液体的离子强度非常高,另一方面,(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的分散稳定性通常来源于电反斥力。因此可认为,若在(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中混合存在(C)离子液体,则(C)离子液体会影响(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的分散稳定性。但是,根据本发明,即便调配(A)成分~(C)成分,(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也可在“分散介质”中良好地分散,因此所得的膜或涂层可发挥优异的光学特性,且可通过含有(C)离子液体而对所得的膜或涂层赋予抗静电性。
因此,通过仅调配(A)成分~(C)成分,即便不实施特殊的处理或不设置特殊的层,也可对膜或涂层赋予良好的光学特性及抗静电性。
本发明中所得的膜或涂层只要为涂布上文所述的膜形成用涂剂并使之硬化而成即可,其具体构成并无特别限定。本发明的膜可为仅由膜形成用涂剂所制造的单层结构,也可为积层在其他功能层上的多层结构。
本发明的膜的制造方法或涂层的形成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合适地使用各种膜的制造领域、多层膜等的制造领域、表面保护层的形成领域等中众所周知的各种方法。
例如,可将众所周知的聚合引发剂(利用热、光、氧化还原反应等的引发剂、离子引发剂等)添加到膜形成用涂剂中,利用众所周知的方法涂布在膜制作用基材表面(或保护对象本身)上并使其硬化,由此制造单一层的硬涂膜。另外,可在膜形成用涂剂中添加聚合引发剂后,利用众所周知的方法涂布(例如使用棒涂机、旋涂机、喷涂机等涂布)在成为对象的膜的表面上并使其硬化,由此在众所周知的膜上形成涂层。
本发明的膜或涂层具备良好的抗静电性,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因产生带电所致的膜的破损或尘埃对表面的附着等不良状况。而且,本发明的膜或涂层除了良好的抗静电性以外,还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良好的透明性、良好的折射性等)。
因此,不仅可合适地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保护、光盘等光学记录媒体的记录面的保护等,而且也可合适地用于众所周知的光学设备或光学构成的表面保护、其他电气零件或电子零件(特别是透明性重要的零件)等。此外,本发明的膜或涂层由于(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经良好地分散,因此视保护对象的种类或使用条件等不同,也可实现保护对象的散热性的提高。
实施例
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更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更、修正及改变。此外,以下的实施例中所得的被膜(涂层)的评价是像以下所示那样进行。
(被膜的评价方法)
[表面电阻值]
使用爱多邦测试(Advantest)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造的表面电阻测定装置(商品名:R8340A),在20℃、65%RH的环境下测定所得的被膜(涂层)的表面电阻值并进行评价。
[雾度]
使用须贺试验机(Suga tester)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雾度计算机(haze computer)(型式:HGM-2DP),依照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K7136来测定所得的被膜(涂层)的雾度并进行评价。
[折射率]
使用美托利康公司(Metricon Corporation)制造的折射率测定装置(产品名:棱镜耦合仪),测定所得的被膜(涂层)的波长589nm下的折射率并进行评价。
[铅笔硬度]
依照JIS K5600测定将负载载重设定为750g所得的被膜(涂层)的铅笔硬度并进行评价。
(制造例1:(D)分散剂的合成例1)
在甲苯溶剂中,取640g(1摩尔)的分支C11~14烷基醇(产品名:埃克萨(EXXAL)13,埃克森美孚公司制造)环氧乙烷10摩尔加成物及152g(1.3摩尔)的单氯乙酸钠至反应器中,以变均匀的方式搅拌。然后,在将反应系的温度设定为60℃的条件下添加52g的氢氧化钠。然后,使反应系的温度升温到80℃,熟化3小时。熟化后,在反应系为50℃的条件下滴加117g(1.2摩尔)的98%硫酸,由此获得白色悬浮溶液。
然后,利用蒸馏水来清洗该白色悬浮溶液,将溶剂减压蒸馏去除,获得作为(D)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D1”。该表面活性剂D1成为以下结构:通式(1)中的疏水基R0为分支C11~14烷基,氧亚烷基AO为环氧乙烷,氧亚烷基链的平均加成摩尔数n=10,连结基X为-CH2-。
(制造例2:(D)分散剂的合成例2)
除了使640g(1摩尔)的分支C11~14烷基醇(产品名:埃克萨(EXXAL)13,埃克森美孚公司制造)环氧乙烷10摩尔加成物及100g(1摩尔)的琥珀酸酐在120℃下反应2小时以外,与所述制造例1同样地获得作为(D)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D2”。该表面活性剂D2成为以下结构:通式(1)中的疏水基R0为分支C11~14烷基,氧亚烷基AO为环氧乙烷,氧亚烷基链的平均加成摩尔数n=10,连结基X为-O-(C=O)-CH2-CH2-。
(制造例3:(B)聚合性化合物的合成例)
添加504g(1摩尔)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MDI)的三聚物、894g(3摩尔)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商品名:新前沿(New Frontier)PET-3,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及0.8g的对苯二酚单甲醚,在70℃~80℃下反应直到残存异氰酸酯浓度成为0.1重量%以下为止,由此获得作为(B)聚合性化合物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B1”。
(实施例1)
使用堺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氧化锆溶胶(商品名:SZR-M,一次粒径为3nm,30重量%的含有甲醇(溶胶用溶剂)的分散体)作为(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使用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日本化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商品名:卡亚拉得(KAYARAD)DPHA)、聚乙二醇600二丙烯酸酯(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新前沿(New Frontier)PE-600)及ω-羧基-聚己内酯单丙烯酸酯(东亚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商品名:亚罗尼斯(Aronix)M-5300)作为(B)聚合性化合物,使用含氮鎓盐(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艾莱克赛尔(Elexcel)AS-804)作为(C)离子液体,且使用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PGM-AC,可乐丽(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作为(E)溶剂。
分别调配100重量份的所述氧化锆溶胶、7重量份的所述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3重量份的所述聚乙二醇600二丙烯酸酯、3重量份的所述ω-羧基-聚己内酯单丙烯酸酯、1重量份的所述离子液体及43重量份的所述PGM-AC并加以混合,使用旋转蒸发器将溶胶用溶剂(甲醇)减压除去,制备实施例1的膜形成用涂剂。对所得的涂剂的分散稳定性目测进行评价(良好的情况下评价为“○”,流动性降低或白浊的情况下评价为“×”)。
此外,本实施例的膜形成用涂剂中,(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及(B)聚合性化合物中的(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的调配比成为约70重量%,(C)离子液体相对于(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及(B)聚合性化合物的调配比成为约2.3重量%。
相对于200重量份的所得的涂剂,添加3重量份的光聚合引发剂(日本巴斯夫(BASFJapan)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商品名(注册商标):艳佳固(Irgacure)184)后,使用40μm的棒涂机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东丽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商品名:鲁米拉(Lumirror)#100T60)的表面上。然后,在80℃、1分钟的条件下使溶剂挥发,利用高压水银灯来照射累计300mJ/cm2(氧浓度0.3%以下)的光,由此使涂剂硬化。由此,形成实施例1的被膜(膜厚10μm)作为本发明的硬化物(涂层)。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2)
使用8.5重量份的所述制造例2中所得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B1、及3.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商品名:新前沿(New Frontier)PE-600)作为(B)聚合性化合物,且使用1重量份的制造例1中所得的表面活性剂D1作为(D)分散剂,除此以外,与所述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实施例2的膜形成用涂剂并目测进行评价,并且形成实施例2的被膜(膜厚10μm)。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3)
使用8.5重量份的含羧酸的多官能丙烯酸酯(东亚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商品名:M-510)作为(B)聚合性化合物,且使用3.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商品名:新前沿(New Frontier)PE-600),除此以外,与所述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实施例3的膜形成用涂剂并目测进行评价,并且形成实施例3的被膜(膜厚10μm)。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4)
除了使用1重量份的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作为(C)离子液体以外,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制备实施例4的膜形成用涂剂并目测进行评价,并且形成实施例4的被膜(膜厚10μm)。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5)
除了使用1重量份的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作为(C)离子液体以外,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实施例5的膜形成用涂剂并目测进行评价,并且形成实施例5的被膜(膜厚10μm)。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6)
除了使用1重量份的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作为(C)离子液体以外,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实施例6的膜形成用涂剂并目测进行评价,并且形成实施例6的被膜(膜厚10μm)。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7)
除了使用1重量份的十二烷基三甲基铵双(氟磺酰基)酰亚胺作为(C)离子液体以外,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实施例7的膜形成用涂剂并目测进行评价,并且形成实施例7的被膜(膜厚10μm)。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8)
除了使用1重量份的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LiFSI)作为(C)离子液体以外,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实施例8的膜形成用涂剂并目测进行评价,并且形成实施例8的被膜(膜厚10μm)。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9)
除了使用1重量份的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锂(LiTFSI)作为(C)离子液体以外,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实施例9的膜形成用涂剂并目测进行评价,并且形成实施例9的被膜(膜厚10μm)。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0)
除了使用1重量份的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钾(KFSI)作为(C)离子液体以外,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实施例10的膜形成用涂剂并目测进行评价,并且形成实施例10的被膜(膜厚10μm)。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1)
除了使用1重量份的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作为(C)离子液体以外,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实施例11的膜形成用涂剂并目测进行评价,并且形成实施例11的被膜(膜厚10μm)。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2)
除了使用1重量份的所述制造例2中所得的表面活性剂D2作为(D)分散剂以外,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实施例12的膜形成用涂剂并目测进行评价,并且形成实施例12的被膜(膜厚10μm)。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3)
除了使用日产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氧化硅溶胶(商品名:MEK-ST,30重量%的含有甲基乙基酮(溶胶用溶剂)的分散体)作为(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以外,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实施例13的膜形成用涂剂并目测进行评价,并且形成实施例13的被膜(膜厚10μm)。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4)
使用72重量份的所述实施例1中所用的氧化锆溶胶作为(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使用12.3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新前沿(NewFrontier)PET-3)、以及3.7重量份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作为(B)聚合性化合物,使用1重量份的含氮鎓盐(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艾莱克赛尔(Elexcel)AS-804)作为(C)离子液体,且使用2.1重量份的所述制造例1中所得的表面活性剂D1作为(D)分散剂,分别调配这些成分并加以混合,与所述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实施例14的膜形成用涂剂。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得的涂剂,添加3重量份的光聚合引发剂(日本巴斯夫(BASFJapan)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商品名(注册商标):艳佳固(Irgacure)184)后,使用10μm的棒涂机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东丽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商品名:鲁米拉(Lumirror)#100T60)的表面上。然后,利用高压水银灯照射累计300mJ/cm2(氧浓度0.3%以下)的光,由此使涂剂硬化。由此,形成实施例14的被膜(膜厚10μm)作为本发明的硬化物(涂层)。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5)
使用日挥触媒化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中空二氧化硅溶胶粒子(商品名:思路里(Sluria)4320,20重量%,含有甲基异丁基酮(溶胶用溶剂)的分散体)作为(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使用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新前沿(New Frontier)PET-3)、聚乙二醇600二丙烯酸酯(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新前沿(NewFrontier)PE-600)作为(B)聚合性化合物,且使用含氮鎓盐(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艾莱克赛尔(Elexcel)AS-804)作为(C)离子液体。
将150重量份的所述中空二氧化硅溶胶、14重量份的所述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6重量份的所述聚乙二醇600二丙烯酸酯及1重量份的所述离子液体充分混合,由此制备实施例15的膜形成用涂剂。
相对于170重量份的所得的涂剂,添加1.5重量份的光聚合引发剂(日本巴斯夫(BASFJapan)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商品名(注册商标):艳佳固(Irgacure)184)后,使用4μm的棒涂机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东丽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商品名:鲁米拉(Lumirror)#100T60)的表面上。然后,在80℃、1分钟的条件下使溶剂挥发,利用高压水银灯照射累计300mJ/cm2(氧浓度为0.3%以下)的光,由此使涂剂硬化。由此,形成实施例15的被膜(膜厚1μm)作为本发明的硬化物(涂层)。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1)
除了使用1重量份的烷基聚醚胺(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阿米拉琴(Amiradine)C1802)作为(D)分散剂以外,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比较例1的膜形成用涂剂,但作为分散质的微粒子凝聚,分散液白浊,因此无法形成被膜来进行评价。
(比较例2)
使用1重量份的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索尔根(Solgen)40)作为(D)分散剂,除此以外,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比较例2的膜形成用涂剂,但作为分散质的微粒子凝聚,分散液白浊,因此无法形成被膜来进行评价。
(比较例3)
除了使用1重量份的作为硅烷偶合剂的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酯(东京化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作为(D)分散剂以外,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操作,制备比较例3的膜形成用涂剂,但成为并无流动性的凝胶状物质,因此无法形成被膜来进行评价。
(比较例4)
除了不使用离子液体以外,与所述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比较例4的膜形成用涂剂并目测进行评价,并且形成比较例4的被膜(膜厚10μm)。像上文所述那样对所得的被膜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根据以上结果,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可兼具优异的光学特性与优异的抗静电性。因此得知,使用本发明的膜形成用涂剂的膜或涂层可有效地避免由带电所致的破损或尘埃的附着等不良状况,因此能以简便的构成来实现良好的品质。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形态的记载,可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形态或多个变形例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所得的实施形态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述说明而通晓本发明的多种改良或其他实施形态。因此,所述说明应解释为仅为例示,是为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教导执行本发明的最优实施方式而提供。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实质上变更其详细结构和/或功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不仅可合适地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保护、光学记录媒体的记录面的保护等硬涂领域中,而且可广泛合适地用于光学设备或光学构成等领域中。

Claims (6)

1.一种膜形成用涂剂,其是用于形成保护成为对象的表面的膜或涂层,并且
含有(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B)聚合性化合物及(C)离子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形成用涂剂,其中使用(A-1)金属氧化物的微粒子溶胶或(A-2)金属或半金属氮化物的微粒子溶胶作为所述(A)无机化合物微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形成用涂剂,其中所述(B)聚合性化合物为在分子中具有羧基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形成用涂剂,其中所述(C)离子液体为含氮鎓盐、含硫鎓盐及含磷鎓盐中的至少任一种离子性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形成用涂剂,其进一步含有以下所示的通式(1)的(D)分散剂。
[化4]
(式中,R表示碳数1~24的烷基和/或烯基,AO表示碳水位2~4的氧亚烷基,n为环氧烷的平均加成摩尔数且在5~30的范围内,X表示包含碳原子、氢原子和/或氧原子的连结基。)
6.一种硬化物,其是使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形成用涂剂硬化而成。
CN201380065950.6A 2012-12-28 2013-10-31 膜形成用涂剂及其硬化物 Pending CN1048845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8894 2012-12-28
JP2012288894 2012-12-28
JP2013-072770 2013-03-29
JP2013072770A JP6467122B2 (ja) 2012-12-28 2013-03-29 フィルム形成用コーティング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硬化物の製造方法
PCT/JP2013/006467 WO2014103127A1 (ja) 2012-12-28 2013-10-31 フィルム形成用コーティング剤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4555A true CN104884555A (zh) 2015-09-02

Family

ID=51020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5950.6A Pending CN104884555A (zh) 2012-12-28 2013-10-31 膜形成用涂剂及其硬化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467122B2 (zh)
KR (1) KR20150100644A (zh)
CN (1) CN104884555A (zh)
TW (1) TWI572705B (zh)
WO (1) WO20141031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0018A (zh) * 2015-07-31 2017-02-15 夏普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部件和发光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3567B (zh) 2016-05-25 2021-11-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表面修饰无机氮化物及制造法、组合物、导热材料、器件
JP2019019232A (ja) * 2017-07-18 2019-02-07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酸化ジルコニウム粒子分散体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KR102147398B1 (ko) * 2018-12-06 2020-08-24 주식회사 에이엠솔루션 대전방지성 중합체 블렌드의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2883A (ja) * 1999-03-19 2000-09-26 Kao Corp 無機粉末用油中分散剤
JP2008233371A (ja) * 2007-03-19 2008-10-02 Hitachi Maxell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JP2009013198A (ja) * 2007-06-29 2009-01-22 Sanyo Chem Ind Ltd 帯電防止性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
JP2010209323A (ja) * 2009-02-13 2010-09-24 Sanyo Chem Ind Ltd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帯電防止性樹脂組成物
TW201037460A (en) * 2009-01-20 2010-10-16 Shinetsu Chemical Co Photo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rticle having cured coating thereof
JP2011012145A (ja) * 2009-07-01 2011-01-20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 非帯電性ハードコート用樹脂組成物
CN102127295A (zh) * 2009-12-25 2011-07-20 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 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涂料
JP2011169987A (ja) * 2010-02-16 2011-09-01 Sony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CN102816503A (zh) * 2011-06-06 2012-12-12 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 硬涂层用分散体组合物、硬涂层用涂敷组合物以及硬涂层包覆物
WO2012176570A1 (ja) * 2011-06-24 2012-12-27 Dic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塗料、塗膜、及び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37460A (ja) * 2008-08-06 2010-02-18 Canon Inc 水性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2883A (ja) * 1999-03-19 2000-09-26 Kao Corp 無機粉末用油中分散剤
JP2008233371A (ja) * 2007-03-19 2008-10-02 Hitachi Maxell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JP2009013198A (ja) * 2007-06-29 2009-01-22 Sanyo Chem Ind Ltd 帯電防止性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
TW201037460A (en) * 2009-01-20 2010-10-16 Shinetsu Chemical Co Photo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rticle having cured coating thereof
JP2010209323A (ja) * 2009-02-13 2010-09-24 Sanyo Chem Ind Ltd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帯電防止性樹脂組成物
JP2011012145A (ja) * 2009-07-01 2011-01-20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 非帯電性ハードコート用樹脂組成物
CN102127295A (zh) * 2009-12-25 2011-07-20 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 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涂料
JP2011169987A (ja) * 2010-02-16 2011-09-01 Sony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CN102816503A (zh) * 2011-06-06 2012-12-12 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 硬涂层用分散体组合物、硬涂层用涂敷组合物以及硬涂层包覆物
WO2012176570A1 (ja) * 2011-06-24 2012-12-27 Dic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塗料、塗膜、及びフィル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0018A (zh) * 2015-07-31 2017-02-15 夏普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部件和发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03127A1 (ja) 2014-07-03
JP2014142575A (ja) 2014-08-07
JP6467122B2 (ja) 2019-02-06
KR20150100644A (ko) 2015-09-02
TWI572705B (zh) 2017-03-01
TW201425560A (zh) 201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4555A (zh) 膜形成用涂剂及其硬化物
DE69919208T2 (de) Zusammensetzung geeignet zur bereitstellung einer abriebfesten beschichtung auf einem substrat, mit verbesserter adhäsion und verbesserter beständigkeit gegen rissbildung
CN102471085B (zh) 高折射率粉末、其制造方法及用途
CN101522809A (zh) 含金属醇盐缩合产物、有机硅烷化合物和硼化合物的聚合物组合物
JP5643155B2 (ja) ハードコート用分散体組成物、ハードコート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およびハードコート被覆物
CN102053425B (zh) 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聚合物组合物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US20150315305A1 (en) Paste Composition, and Calcined Body and Production Process for the Same
KR101311876B1 (ko) 유리용 전도성 코팅액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337393B2 (ja) 透明酸化チタンオルガノゾルおよびそれを配合した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光学基材
TWI488898B (zh) Resin composition for optical materials
JP4648667B2 (ja) 水性親水化処理剤
US7192986B2 (en) Inorganic compound sol modified by organic compound
JP5260570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帯電防止性樹脂組成物
CN103282110B (zh) 分散剂和分散体组合物
He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thodic electrodeposition coatings based on octadecyl-modified cationic waterborne polyurethanes
CN109628004A (zh) 带面涂层的薄膜、表面保护薄膜及光学部件
KR101321414B1 (ko) 블로킹 방지성 및 대전 방지성을 갖는 하드 코팅용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한 하드코팅 필름
KR101661838B1 (ko) 무기 화합물 미립자 분산 조성물 및 무기 화합물 미립자 분산 경화물
JP2009084515A (ja) 反応性界面活性剤、樹脂組成物及び塗料組成物
CN107428856B (zh) 分散体组合物及其硬化物、以及层叠体
TW202003724A (zh) 無機氧化物分散體、塗料、塗膜及膜
JP7195463B1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H09188866A (ja) 表面実装用接着剤組成物
JP5742638B2 (ja) イオン性ポリマー
JPH0741697A (ja) 帯電防止用塗料およびそれを適用した帯電防止性成型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