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0306A - 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0306A
CN104870306A CN201380063681.XA CN201380063681A CN104870306A CN 104870306 A CN104870306 A CN 104870306A CN 201380063681 A CN201380063681 A CN 201380063681A CN 104870306 A CN104870306 A CN 104870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board motor
frame part
upper frame
displacement
under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36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0306B (zh
Inventor
庄村伸行
山崎映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70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0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3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30Mounting of propulsion plant or unit, e.g. for anti-vibration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0/00Outboard propulsion units, e.g. outboard motors or Z-drives; Arrangements thereof on vessels
    • B63H20/02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3H20/06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n an intermediate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0/00Outboard propulsion units, e.g. outboard motors or Z-drives; Arrangements thereof on vessels
    • B63H20/08Means enabling movement of the position of the propulsion element, e.g. for trim, tilt or steering; Control of trim or til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0/00Outboard propulsion units, e.g. outboard motors or Z-drives; Arrangements thereof on vessels
    • B63H20/08Means enabling movement of the position of the propulsion element, e.g. for trim, tilt or steering; Control of trim or tilt
    • B63H20/10Means enabling trim or tilt, or lifting of the propulsion element when an obstruction is hit; Control of trim or til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高引擎高速旋转时移位限制功能和操作响应,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包括布置在船外机本体和用于将船外机本体连接到船体的连接装置之间且分别支撑船外机本体的上部和下部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且具有防振动单元和移位限制单元。防振动单元具有防振动框架部分,防止低速旋转时的引擎的振动传输到船体,移位限制单元包括限制引擎在高速旋转时和船体前进时的船外机的移位的前进侧移位限制部分、限制船体后退时船外机本体的移位的后退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和限制船外机本体在横摇方向和艏摇方向上的移位的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和与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相对的构件彼此抵接,相互的抵接表面形成为相对于船外机本体的纵向方向倾斜。

Description

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该框架装置布置在船外机本体和连接装置之间,连接装置将船外机本体连接到船体。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中,框架装置配置在船外机和连接装置之间,船外机通过连接装置被连接到船体,框架单元包括布置在船外机本体的上部和下部的上框架单元和下框架单元,并且通过在框架单元中设置诸如橡胶材料的弹性体防止引擎的振动传输到船体。
为了提高这种框架装置的防振动性能,需要将弹性体的弹簧常数设置成小的以防止尤其低速旋转时的引擎的振动传输到船体。然而,当大的负载在船外机本体的推力迅速改变的情况下施加到船外机时,仅仅弹性体可能不能防止船外机本体侧的构件(例如,引擎保持器)和连接装置侧的构件(例如,旋转支架)之间的干涉。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
如图10所示,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包括:第一上框架101,该第一上框架101起到防止振动传输的功能;第二上框架102,该第二上框架102起到在船体前进时限制船外机本体的移位;第三上框架103,该第三上框架103起到在船体后退时限制船外机本体的移位;第四上框架104,该第四上框架104起到限制船外机本体在左右和上下方向上的移位;和第五上框架105,该第五上框架105起到限制船外机本体在艏摇方向(在船外机本体的水平面内绕着重心位置O的旋转方向)上的旋转移位。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06-312379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如图10所示的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中,起防止低速旋转时的引擎的振动的传输的功能的第一上框架101期望具有相对于引擎等等的振动频率小的弹簧常数。因此,第一上框架101的框架橡胶的弹簧常数设置成非常小的。
另一方面,在第二上框架102和第三上框架103以及第四上框架104中,第二上框架102、第三上框架103和第四上框架104设置成大的以有效地传输推力和转向力,第二上框架102和第三上框架103起将推力从船外机本体传输到船体的功能和限制在前进和后退时的移位的功能,第四上框架104起将转向力从船体侧传输到船外机本体的功能和限制在左右和上下方向上的移位的功能。限制旋转移位的第五上框架105的弹簧常数也设置成大的。
附带地,当第一上框架101的弹簧常数减小时,移位需要增加。因此,例如,为了防止第四上框架104和第五上框架105起作用,在上框架外壳部分106的侧壁106A和第四上框架104之间的间隙M与上框架外壳部分106的抵接部分106B和第五上框架105之间的间隙N都设置成大的,第四上框架104与上框架外壳部分106的侧壁106A相对,第五上框架105与上框架外壳部分106的抵接部分106B相对。
然而,当如上所述间隙M和N设置得大的时候,尤其在引擎高速旋转时的转向响应和移位限制功能劣化。因此,为了实现第一上框架101的振动传输防止功能和第二至第五上框架102至105的转向响应和移位限制功能,需要间隙M和N尽可能地小并且也需要第四上框架104和第五上框架105,特别地,框架橡胶高精度的加工。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形,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该框架装置能够通过减少对用于限制在包括横向方向等的多个方向上的移位的框架装置的加工精度的要求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也能够提高引擎在高速旋转时的移位限制功能和转向响应。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能够通过提供一种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而实现上述目的,该框架装置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上框架和下框架布置在船外机本体和用于将船外机本体连接到船体的连接装置之间且分别支撑船外机本体的上部和下部;船外机本体通过安装到船外机的引擎驱动螺旋桨旋转产生推力;其中,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具有防振动单元和移位限制单元;防振动单元具有防振动框架部分,防振动框架部分防止低速旋转时的引擎的振动传输到船体;移位限制单元包括:前进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前进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限制引擎在高速旋转时和船体前进时的船外机本体的移位;后退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后退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限制船体后退时船外机本体的移位;和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限制船外机本体在横摇方向以及艏摇方向上的移位;并且其中,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和与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相对的构件彼此抵接,相互的抵接表面形成为相对于船外机本体的纵向方向倾斜。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的实施例中,可以提供以下优选的方式或者方面。
优选地,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分别布置在船外机本体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侧,并且防振动框架部分配置在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之间。
优选地,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安装在芯金属构件的相对的横向侧表面中的每一个上,前进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和后退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安装在其上。
优选地,上框架的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安装在船外机本体的引擎保持器上且与上框架支架即相对的构件相对,该引擎保持器支撑引擎。
优选地,下框架的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安装在下框架支架上,并且船外机本体的驱动轴外壳的一部分形成为相对的构件。
优选地,各个框架的弹簧常数分别设置为:防振动框架部分<前进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后退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特征的本发明,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即,横向限制框架部分包括横摇方向和艏摇方向)的各个抵接表面和相对的构件之间的间隙引擎在高速旋转时和船体前进时减少,并且因此,能够提高引擎在高速旋转时的移位限制功能和转向响应。此外,由于上述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的各个抵接表面和相对的构件之间的间隙设置成足够大从而即使在引擎的低速旋转时抵接表面也不会由于引擎的振动而彼此干涉,能够减少上述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的加工精度的要求,并且减少左右等移位限制框架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船外机的左视图,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应用到该船外机。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的上框架单元的截面图;
图3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4是对应于图2的截面图,图解了在船外机的前进期间上框架单元的状态;
图5是对应于图2的截面图,图解了在船外机的后退期间上框架单元的状态;
图6是沿着图1中的线VI-VI的下框架单元的截面图;
图7沿着图6中的线VII-VII的截面图;
图8是对应于图6的截面图,图解了在船外机的前进期间下框架单元的状态;
图9是对应于图6的截面图,图解了在船外机的后退期间下框架单元的状态;
图10是图解了传统的上框架单元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图解船外机的左视图,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应用到该船外机。注意到,在此参考图解状态或者船外机连接于船体的状态使用诸如“上”、“下”、“右”、“左”等表示方向的术语表示方向。
如图1所示,船外机10包括:船外机本体11,通过将安装的引擎14的驱动力传输到螺旋桨15以旋转螺旋桨15,该船外机本体11产生推力到船外机的前侧或者后侧;连接支架装置12,该连接支架装置12作为连接装置支撑船外机11并且将船外机本体11连接到船体16的艉板16A;和框架装置13,该框架装置13配置在船外机本体11和连接支架装置12之间并且包括上框架单元17和下框架单元18。
船外机本体11包括引擎保持器20,并且引擎14结合在引擎保持器20中。油盘21布置在引擎保持器20的下方。驱动轴外壳22和齿轮箱23分别布置在油盘21的下部和驱动轴外壳22的下部。引擎14、引擎保持器20和油盘21由引擎盖24覆盖。
在引擎14中,曲轴箱25、气缸体26和气缸盖27从船外机的前侧至后侧依次布置。气缸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形成在气缸体26中,活塞在气缸中往复运动(两者都未图示)。曲轴28在大致竖直方向上布置在曲轴箱25和气缸体26之间。
驱动轴29在相同的直线上连接到引擎14的曲轴28的下端部。驱动轴29在大致竖直方向上在引擎保持器20、油盘21、驱动轴外壳22和齿轮箱23内延伸并且穿过引擎保持器20、油盘21、驱动轴外壳22和齿轮箱23,然后驱动轴29经由在齿轮箱23中的锥齿轮30连接到螺旋桨轴31。因此,引擎14的驱动力(即,曲轴28的旋转力)通过驱动轴29、锥齿轮30和螺旋桨轴31被传输到联接至螺旋桨轴31的螺旋桨15。
切换装置32设置在齿轮箱23中,切换装置32通过遥控操作将螺旋桨轴31的旋转方向切换至正向旋转状态(前进)、反向旋转状态(后退)或者空档状态。未图示的切换杆从切换装置32向上延伸,并且切换杆经由未图示的离合器杆从船外机本体11的外侧被操作。
上述连接支架装置12包括同样展示在图1中的夹紧支架35、回转支架36、转向轴37、上框架支架38和下框架支架39。夹紧支架35设置成能够夹住船体16的艉板16A。回转支架36被支撑在夹紧支架35上以能够经由枢转轴40在竖直方向上旋转。
转向轴37可旋转地设置成在垂直于回转支架36的方向上延伸。作为转向支架41的基部端部的上框架支架38和下框架支架39分别联接至转向轴37的上端和下端,从而能够与转向轴37一起旋转。船外机本体11经由上框架单元17连接于上框架支架38并且经由下框架单元18连接于下框架支架39。
因此,船外机本体11被枢转从而相对于夹紧支架35和回转支架36能够在横向(即,左右或者水平)方向上绕着转向轴37旋转,并且也被枢转从而相对于夹紧支架35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绕着枢转轴40与回转支架36一起旋转。
组成框架装置13的上框架单元17安装在引擎保持器20的前部并且通过上框架螺栓42连接到上框架支架38(转向支架41),并且稍后使用图2至5做更进一步详细描述。组成框架装置13的下框架单元18设置在驱动轴外壳22的相对侧部中的每一个中,并且稍后使用图6至9做更进一步详细描述。各个下框架单元18通过下框架螺栓43连接到下框架支架39。参考数字44表示覆盖下框架单元18的下框架盖。上框架单元17和下框架单元18防止船外机本体11的引擎14的振动被传输到船体16,并且限制船外机本体11相对于船体16的过度移位。
进一步注意的是,如图1所示,在船外机10中,由上框架单元17和下框架单元18支撑的船外机本体11通过螺旋桨15的旋转产生的向前的推力以倾斜角度θ倾斜。进一步,通过这种推力,由上框架单元17支撑并且包括引擎保持器20的上半部也向后移位,并且由下框架单元18支撑并且包括驱动轴外壳22的下半部也向前移位。
如图2和3所示,容纳上框架单元17的上框架容纳(外壳)部分45形成在引擎保持器20的前部,并且上框架保持部分46与引擎保持器20整体地形成在上框架容纳(外壳)部分45中。上框架单元17在上框架单元17被容纳在引擎保持器20的上框架容纳部分45中的状态下,通过上框架螺栓42的前端部贯穿框架支架38(转向支架41)并且紧固螺母47螺合到该前端部而固定到上框架支架38。
上框架单元17由以下描述的第一至第五上框架部分或者构件组成。
即,上框架单元17包括第一至第五框架部分51至55。由诸如橡胶的弹性体形成的第一上框架部分51盘绕内管48的每一个并且适配到上框架保持部分46,左右一对上框架螺栓42插入到内管48。由诸如橡胶的弹性体形成的第二上框架部分52介于芯金属构件49的前表面和上框架保持构件46之间,芯金属构件49设置在左右一对上框架螺栓42的后端部。由诸如橡胶的弹性体形成的第三上框架部分53介于芯金属构件49的后表面和上框架容纳构件45的后壁50A之间。由诸如橡胶或树脂材料的弹性体形成的第四上框架部分54介于芯金属构件49的左右相对侧表面和上框架保持部分46之间。由诸如橡胶或树脂材料的弹性体形成的第五上框架部分55介于上框架容纳部分45的前部和上框架支架38(转向支架41)之间。以上第一至第五上框架部分51至55中的每一个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
第一上框架部分51起到防止低速旋转时的引擎14的振动被传输到船体16的防振动框架构件的作用,并且第一上框架部分51具有能够在纵向(即,前后)方向和横向(即,左右)方向上振动的非常小(软)的弹簧常数。第一上框架部分51绕着船外机本体11的重心位置G布置从而在船外机本体11的倾斜或者调整操作下容易保持本体11的负载。因此,第一上框架部分51在垂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设置成保持船外机本体11的负载所需的适当值。
第二上框架部分52连接于芯金属构件49的前表面。微小的间隙形成在第二上框架部分52的前表面和上框架保持部分46的后表面46A之间,上框架保持部分46的后表面46A是与第二上框架部分52的前表面相对的构件。船外机本体11的引擎保持器20通过在前进时引擎14在高速旋转时螺旋桨15产生的向前的推力而向后(在图4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移位。第二上框架部分52也起到限制引擎保持器的向后移位的前进侧移位限制框架构件的作用。例如,当船外机本体11的引擎保持器20向后移位时,第一上框架部分51是首先变形,并且通过第二上框架部分52的前表面抵接上框架保持部分46的后表面46A,超过由第一上框架部分51吸收的移位的移位被限制。
因此,第二上框架部分52的弹簧常数设置成足够大的弹簧常数以防止恒定水平的振动传输并且限制由螺旋桨15的向前的推力产生的移位,即,设置成大于第一上框架51的弹簧常数的中等水平。当螺旋桨15产生向前的推力时,第二上框架部分52的前表面保持在抵接上框架保持部分46的后表面46A的状态,并且转向力通过引擎保持器20被传输到整个船外机本体11。
第三上框架部分53连接于芯金属构件49的后表面。微小的间隙形成在上框架容纳部分45的后壁50A和第三框架部分53的后表面之间,上框架容纳部分45的后壁50A是与后表面相对的构件。船外机本体11的引擎保持器20通过螺旋桨15在后退时的向后的推力而向前(在图5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移位。第三上框架部分53起到限制引擎保持器20的向前移位的后退侧移位限制框架构件的作用。
例如,当船外机本体11的引擎保持器20向前移位时,第一上框架部分51是首先变形,并且通过第三上框架部分53的后表面抵接上框架容纳部分45的后壁50A,超过由第一上框架部分51吸收的移位的移位被限制。第三上框架部分53的弹簧常数设置成类似于第二上框架部分52的中等水平。
如图2和3所示,第四上框架部分54和第五上框架部分55分别布置在船外机本体11的纵向方向(即,前后方向或者船体行进方向)α的两侧并且第一上框架部分51在第四上框架部分54和第五上框架部分55之间。即,第四上框架部分54连接成覆盖芯金属构件49的横向侧表面和上表面与下表面,该上表面与下表面靠近该相反的侧表面。微小的间隙由上框架保持部分46的后表面46B与上框架容纳部分45的后侧(壁)表面50B、上表面45A和下表面45B形成,它们是相对的构件。
第五上框架部分55连接成覆盖上框架容纳部分45的前部的横向(左右)侧表面与靠近该相反的侧表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微小的间隙由上框架支架38(转向支架41)的侧表面38A和38B与上框架容纳部分45的上表面45A和下表面45B形成,它们是相对的构件。
第四上框架部分54和第五上框架部分55起到移位限制框架构件的作用,用于限制船外机本体11相对于船体16在转向操作期间或者当船体16在跃起后落水时产生在横摇方向和艏摇方向上的移位。例如,在转向操作期间,抬升(升力)产生在船外机本体11的水下齿轮箱23上,并且船外机本体11在横摇方向和艏摇方向上通过该抬升移位。此时,第一上框架部分51首先变形。当较大的负载被施加时,第四上框架部分54抵接上框架保持部分46的后表面46B和上框架容纳部分45的后侧表面50B,并且第五上框架部分55抵接上框架支架38的侧表面38A和38B从而分别限制移位。进一步,在此注意横摇方向意味着船外机本体11以船外机本体11的重心位置G为横摇中心在垂直平面内在横向方向上横摇,并且艏摇方向意味着船外机本体11绕着重心位置G在水平面内旋转(转向)。
因此,第四上框架部分54和第五框架部分55的弹簧常数设置为即使过量的负载被施加,也能够限制船外机本体11的移位的弹簧常数,即,设置为大于第二上框架部分53和第三上框架部分53的弹簧常数的弹簧常数。
进一步,作为第四上框架部分54的抵接表面的侧表面54A和作为上框架保持部分46的抵接表面且与侧表面54A相对的后表面46B形成为提供如下的锥形形状:前侧相对于船外机本体11的纵向方向α在横向方向上向内倾斜。作为第四上框架部分54的抵接表面的侧表面54B和作为上框架容纳部分45的抵接表面且与侧表面54B相对的后侧表面50B形成为平行于船外机本体11的纵向方向α。
另一方面,作为第五上框架部分55的抵接表面的侧表面55A和作为上框架支架38(转向支架41)的抵接表面且与侧表面55A相对的侧表面38A形成为平行于船外机本体11的纵向方向α。作为第五上框架部分55的抵接表面的侧表面55B和作为上框架支架38的抵接表面且与侧表面55B相对的侧表面38B形成为提供如下的锥形形状:前侧相对于船外机本体11的纵向方向α在横向方向上向内倾斜。
第四上框架部分54的侧表面54A和上框架保持部分46的后表面46B,以及第五上框架部分55的侧表面55B和上框架支架38的侧表面38B都形成为提供如上所述的锥形形状。因此,当引擎14的旋转速度是低的并且螺旋桨15的向前的推力是小的时,第四上框架部分54的侧表面54A和上框架保持部分46的后表面46B之间的间隙X,以及第五上框架部分55的侧表面55B和上框架支架38的侧表面38B之间的间隙Y变为相对大的(参见图2),而当引擎14的旋转速度是高的并且螺旋桨15的向前的推力是大的时,如图4所示,由于引擎保持器20向后(图4中的箭头A的方向)移位,间隙X和Y减小。
因此,当引擎14的旋转速度是高的并且螺旋桨15的向前的推力是大的时,第四上框架部分54的侧表面54A抵接上框架保持部分46的后表面46B,并且第五上框架部分55的侧表面55B抵接上框架支架38的侧表面38B,即使在横摇方向和艏摇方向上存在微小的移位。因此,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能够提高当引擎14的旋转速度高并且螺旋桨15的向前的推力大时的横向移位限制功能和转向响应。
当引擎14的旋转速度是低的并且螺旋桨15的向前的推力是小的时,第四上框架部分54的侧表面54A和上框架保持部分46的后表面46B之间的间隙X,和第五上框架部分55的侧表面55B和上框架支架38的侧表面38B之间的间隙Y是相对大的。更具体地,间隙X和Y设置成足够大从而即使在引擎14的低速旋转时出现的引擎14的振动也不会使侧表面54和后表面46B与侧表面55B和侧表面38B彼此干涉。因此,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能够在引擎14的低速旋转时确保通过第一上框架部分51的有利的振动传输防止功能,并且减少第四上框架部分54和第五上框架部分55的加工精度的需求,因此减少第四和第五上框架部分54和55的制造成本。
此外,第四上框架部分54的侧表面54B和上框架容纳部分45的后侧表面50B,以及第五上框架部分55的侧表面55A和上框架支架38的侧表面38A都形成为平行于如上所述的船外机本体11的纵向(前后)方向α。因此,第四上框架部分54的侧表面54B和上框架容纳部分45的后侧表面50B之间的间隙Z与第五上框架部分55的侧表面55A和上框架支架38的侧表面38A之间的间隙W是大致恒定且即使如图5所示引擎保持器20由于螺旋桨15产生向后的推力而向前(在图5所的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移位也不会改变。因此,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当由螺旋桨15产生向后的推力时能够防止横向移位限制功能和转向响应的降低,并且能够确保通过第一上框架部分51的有利的振动传输防止功能。
尽管第四上框架部分54的侧表面54B具有小于侧表面54A的面积并且第五上框架部分55的侧表面55A具有小于侧表面55B的面积,因为当螺旋桨15产生向后的推力时船体16的速度是低的并且在转向操作期间齿轮箱23产生的抬升也是小的,所以当螺旋桨15产生向后的推力时在横摇方向和艏摇方向上的移位能够被限制。
另一方面,如图1、6和7所示,容纳下框架单元18的下框架容纳部分57形成在驱动轴外壳22的两个相对侧表面部。下框架容纳部分57中的每一个由下框架盖44闭合以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一对下框架保持部分58与下框架容纳部分57和下框架盖44在船外机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上整体地形成在下框架容纳部分57和下框架盖44中。下框架单元18在下框架单元18容纳在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容纳部分57的状态下,通过左右两个下框架螺栓43的前端部贯穿下框架支架39并且左右两个下框架螺栓43的后端部螺钉螺合到芯金属构件59而固定到下框架支架39。
下框架单元18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至第五下框架部分61至65。由诸如橡胶的弹性体形成的第一下框架部分61盘绕内管60中的每一个并且第一下框架部分61适配到驱动轴外壳22和下框架盖44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左右一对下框架螺栓43插入到内管60。由诸如橡胶的弹性体形成的第二下框架部分62介于芯金属构件59和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容纳部分57的后壁66之间,以及下框架支架39的后表面中心部和驱动轴外壳22的框架保持部分58的前表面之间。由诸如橡胶的弹性体形成的第三下框架部分63介于芯金属构件59的前表面中心部和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的后表面之间,以及芯金属构件59的相反侧前端和下框架盖44的框架保持部分58之间。由诸如橡胶或者树脂材料的弹性体形成的第四下框架部分64介于芯金属构件59的左右相反的侧表面以及靠近该相反的侧表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下部框架盖44之间。由诸如橡胶或者树脂材料的弹性体形成的第五下框架部分65介于下框架支架39绕着插入到其中的下框架螺栓43的区域与下框架盖44和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之间的区域。
第一下框架部分61起到防振动框架构件的作用,该防振动框架构件防止低速旋转时的引擎14的振动传输到船体16并且具有使其能够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移动的非常小(软)的弹簧常数。第一下框架部分61在竖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设置成保持船外机本体11的负载所需的适当值。
第二下框架部分62连接于芯金属构件59的后表面和下框架支架39的后表面中心部。微小的间隙形成在下框架容纳部分57的后壁66和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的前表面之间,下框架容纳部分57的后壁66和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的前表面是与第二下框架62的后表面相对的构件。船外机本体11的驱动轴外壳22在船体前进时通过引擎14的高速旋转时螺旋桨15产生的向前的推力向前(在图8中的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移位。
第二下框架部分62起到限制驱动轴外壳22的向前移位的前进侧移位限制框架构件的作用。
例如,当船外机本体11的驱动轴外壳22向前移位时,第一下框架部分61是首先变形,并且超过第一下框架部分61吸收的移位的移位通过第二下框架部分62的后表面抵接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容纳部分57的后壁66和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的前表面而被限制。
因此,第二下框架部分62的弹簧常数设置成足够大的弹簧常数以防止恒定水平的振动传输并且限制由于螺旋桨15的向前的推力产生的移位,即,设置成大于第一下框架部分61的弹簧常数的中等水平。当螺旋桨15产生向前的推力时,第二下框架部分62的后表面保持在抵接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容纳部分57的后壁66和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的前表面的状态,并且转向力通过驱动轴外壳22被传输到整个船外机本体11。
第三下框架部分63连接于芯金属构件59的前表面中心部和芯金属构件59的相反侧前端。微小的间隙形成在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的后表面和下框架盖44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之间,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的后表面和下框架盖44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是与芯金属构件59的前表面中心部和芯金属构件59的相反侧前端相对的构件。船外机本体11的驱动轴外壳22通过螺旋桨15在船体后退时的向后的推力而向后(在图9中的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移位。第三下框架部分63起到限制驱动轴外壳22的向后移位的后退侧移位限制框架构件的作用。
例如,当船外机本体11的驱动轴外壳22向后移位时,第一下框架部分61首先变形,并且超过由第一下框架部分61吸收的移位的移位通过第三下框架部分63的前表面抵接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和下框架盖44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被限制。第三下框架部分63的弹簧常数设置成类似于第二下框架部分62的中等水平。
如图6和7所示,第四下框架部分64和第五下框架部分65分别布置在船外机本体11的纵向方向α的两侧,并且第一下框架部分61配置在第四下框架部分64和第五下框架部分65之间。即,第四下框架部分64连接成覆盖金属构件59的左右相反的侧表面和靠近的该相反的侧表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微小的间隙形成在下框架盖44的侧表面44A和44B与下框架容纳部分57的上表面57A和下表面57B之间,侧表面44A和44B与上表面57A和下表面57B是相对的构件。第五下框架部分65连接于下框架支架39绕着插入其中的下框架螺栓43的区域。微小的间隙形成在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的前部侧表面58A和下框架盖44的前侧内表面44C之间,前部侧表面58A和前侧内表面44C是相对的构件。
第四下框架部分64和第五下框架部分65起移位限制框架构件的作用,用于限制船外机本体11相对于船体16在转向操作期间或者当船体16在跃起后落水时产生在横摇方向和艏摇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移位。例如,在转向操作期间,升力产生在船外机本体11的水下齿轮箱23,并且船外机本体11通过该抬升在横向方向上移位。此时,第一下框架部分61首先变形。当施加较大的负载时,第四下框架部分64抵接下框架盖44的侧表面44A和44B,并且第五下框架部分65分别抵接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的前部侧表面58A和下框架盖44的前侧内表面44C以限制移位。
因此,第四下框架部分64和第五下框架65的弹簧常数设置成即使当施加过量的负载时也能够限制船外机本体11的移位的弹簧常数,即,设置成大于第二下框架62和第三下框架63的弹簧常数。
进一步,作为第四下框架部分64的抵接表面的侧表面64B和作为下框架盖44的抵接表面且与侧表面64B相对的侧表面44B形成为如下的锥形形状:后侧相对于船外机本体11的纵向方向α倾斜。此外,作为第四下框架部分64的抵接表面的侧表面64A和作为下框架盖44的抵接表面且与侧表面64B相对的侧表面44A形成为平行于船外机本体11的纵向方向α。
另一方面,作为第五下框架部分65的抵接表面的侧表面65A和作为下框架盖44的抵接表面且与侧表面65A相对的前侧内表面44C形成为平行于船外机本体11的纵向方向α。作为第五下框架部分65的抵接表面的侧表面65B和作为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的抵接表面且与侧表面65B相对的侧表面58A形成为如下的锥形形状:后侧相对于船外机本体11的纵向方向α在横向方向上向内侧倾斜。
第四下框架部分64的侧表面64B和下框架盖44的侧表面44B,以及第五下框架部分65的侧表面65B和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的前部侧表面58A形成为如上所述的锥形形状。因此,在引擎14的低旋转速度和螺旋桨15的小向前推力时,第四下框架部分64的侧表面64B和下框架盖44的侧表面44B之间的间隙Q,与第五下框架部分65的侧表面65B和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的前部侧表面58A之间的间隙R是相对大的(参见图6),同时在引擎14的高旋转速度和螺旋桨15的大向前推力时,如图8所示,由于驱动轴外壳22向前(在图8中的箭头C的方向)移位,间隙Q和R减小。
因此,在当引擎14的旋转速度是高的并且螺旋桨15的向前的推力是大的时的操作中,第四下框架部分64的侧表面64B抵接下框架盖44的侧表面44B,并且第五下框架部分65的侧表面65B抵接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支架58的前部侧表面58A,即使在横摇和艏摇方向上存在微量的移位。因此,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当引擎14的旋转速度是高的并且螺旋桨15的向前的推力是大的时能够提高移位限制功能和转向响应。
在引擎14的低旋转速度和螺旋桨15的小向前推力期间,第四下框架部分64的侧表面64B和下框架盖44的侧表面44B之间的间隙Q,与第五下框架部分65的侧表面65B和驱动轴外壳22的下框架保持部分58的前部侧表面58A之间的间隙R变得相对大的。更具体地,间隙Q和R设置成足够大从而即使是在低速旋转时引擎14振动,也不会使侧表面64B和侧表面44B,与侧表面65B和前部侧表面58A互相干涉。因此,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能够确保在引擎14的低速旋转操作期间通过第一下框架部分61的有利的振动传输防止功能,并且减少第四和第五下框架64和65的加工精度的需要,因此减少第四和第五下框架部分64和65的制造成本。
此外,第四下框架部分64的侧表面64A和下框架盖44的侧表面44A,与第五下框架部分65的侧表面65A和下框架盖44的前侧内表面44C都形成为平行于如上所述的船外机本体11的纵向方向α。因此,第四下框架部分64的侧表面64A和下框架盖44的侧表面44A之间的间隙S,与第五下框架部分65的侧表面65A和下框架盖44的前侧内表面44C之间的间隙T是大致恒定的且即使如图9所示由于螺旋桨15产生向后的推力驱动轴外壳22向后(在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移位也不会改变。因此,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能够防止当螺旋桨15产生向后的推力时横向移位限制功能和转向响应的减小,并且能够确保通过第一下框架部分61的有利的振动传输防止功能。
尽管第四下框架部分64的侧表面64A具有小于侧表面64B的面积并且第五下框架部分65的侧表面65A具有小于侧表面65B的面积,但是因为当螺旋桨15产生向后的推力时船体16的速度是低的并且在转向操作期间产生在齿轮箱23上的抬升也是小的,所以当螺旋桨15产生向后的推力时能够足够地限制在横摇方向和艏摇方向上的移位。
注意到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已经如上所示,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除了如上所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可以以各种的其他形式实施,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也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
参考标号
10---船外机,11---船外机本体,12---连接支架装置(连接装置),13---框架装置,14---引擎,15---螺旋桨,16---船体,17---上框架单元,18---下框架单元,20---引擎保持器,22---驱动轴外壳,38B---侧表面(抵接表面),44---下框架盖,44B---侧表面(抵接表面),46B---44B---后表面(抵接表面),51---第一上框架部分(振动防止框架),52---第二上框架部分(前进侧移位限制框架),53---第三上框架部分(后退侧移位限制框架),54---第四上框架部分(横向移位限制框架),55---第五上框架部分(横向移位限制框架),54A,54B---侧表面(抵接表面),57---下框架容纳部,58---下框架保持部,58A---前部侧表面(抵接表面),59---芯金属构件,61---第一下框架部分(振动防止框架),62---第二下框架部分(前进侧移位限制框架),63---第三下框架部分(后退侧移位限制框架),64---第四下框架部分(横向移位限制框架),65---第五下框架部分(横向移位限制框架),64B,65A,65B---侧表面(抵接表面),α---纵向(前后)方向。

Claims (6)

1.一种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所述框架装置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布置在船外机本体和用于将所述船外机本体连接到船体的连接装置之间且分别支撑所述船外机本体的上部和下部;所述船外机本体通过安装到所述船外机的引擎驱动螺旋桨旋转产生推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具有防振动单元和移位限制单元;
所述防振动单元具有防振动框架部分,所述防振动框架部分防止低速旋转时的所述引擎的振动传输到所述船体;
所述移位限制单元包括:前进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所述前进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限制所述引擎在高速旋转时和所述船体前进时的所述船外机本体的移位;后退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所述后退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限制所述船体后退时所述船外机本体的移位;和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所述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限制所述船外机本体在横摇方向以及艏摇方向的移位;并且
其中,所述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和与所述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相对的构件彼此抵接,相互的所述抵接表面形成为相对于所述船外机本体的纵向方向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分别布置在所述船外机本体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两侧,并且所述防振动框架部分配置在所述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安装在芯金属构件的相对的横向侧表面中的每一个上,所述前进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和所述后退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安装在所述芯金属构件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上框架的所述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安装在所述船外机本体的引擎保持器上且与上框架支架即所述相对的构件相对,所述引擎保持器支撑所述引擎。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下框架的所述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安装在下框架支架上,并且所述船外机本体的驱动轴外壳的一部分形成为所述相对的构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个框架的弹簧常数分别设置为:所述防振动框架部分<所述前进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所述后退侧移位限制框架部分<所述横向移位限制框架部分。
CN201380063681.XA 2012-12-06 2013-11-28 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703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7609A JP6036243B2 (ja) 2012-12-06 2012-12-06 船外機のマウント装置
JP2012-267609 2012-12-06
PCT/JP2013/082010 WO2014087912A1 (ja) 2012-12-06 2013-11-28 船外機のマウン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0306A true CN104870306A (zh) 2015-08-26
CN104870306B CN104870306B (zh) 2016-12-28

Family

ID=50883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368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70306B (zh) 2012-12-06 2013-11-28 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15850B2 (zh)
EP (1) EP2930100B1 (zh)
JP (1) JP6036243B2 (zh)
CN (1) CN104870306B (zh)
WO (1) WO2014087912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4914A (zh) * 1999-09-24 2002-10-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船外发动机的防振支承结构
JP2006312379A (ja) * 2005-05-09 2006-11-16 Suzuki Motor Corp 船外機のマウント装置
CN101077727A (zh) * 2006-05-25 2007-11-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船外机
CN101626951A (zh) * 2005-08-22 2010-01-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船舶推进发动机
JP3159586U (ja) * 2010-03-05 2010-05-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船外機
US20110104964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unt structure of outboard mo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4174A (en) * 1973-08-15 1975-05-20 Outboard Marine Corp Marine noise and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USRE30122E (en) * 1973-11-15 1979-10-23 Internal Marine Combustion, Inc. Marine drive
US3952687A (en) * 1973-11-15 1976-04-27 American Challenger Corporation Marine drive
US3961595A (en) * 1974-08-29 1976-06-08 Brunswick Corporation Steering apparatus for small outboard motors
JP3210290B2 (ja) * 1990-04-25 2001-09-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の弾性マウントを介した連結構造
US5503576A (en) * 1993-12-29 1996-04-02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Vibration isolation means for outboard motor
JP4093520B2 (ja) * 1999-09-24 2008-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
JP4309319B2 (ja) * 2004-08-23 2009-08-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
JP2009298194A (ja) * 2008-06-10 2009-12-24 Suzuki Motor Corp 船外機のマウント装置
JP2011057097A (ja) * 2009-09-10 2011-03-24 Suzuki Motor Corp 船外機のマウント装置
JP5617413B2 (ja) * 2010-07-26 2014-11-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船外機のマウント冷却構造
JP2012081901A (ja) * 2010-10-13 2012-04-26 Yamaha Motor Co Ltd 船舶推進装置
US9045212B2 (en) * 2012-03-22 2015-06-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uspension device for outboard motor and vessel propulsion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4914A (zh) * 1999-09-24 2002-10-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船外发动机的防振支承结构
JP2006312379A (ja) * 2005-05-09 2006-11-16 Suzuki Motor Corp 船外機のマウント装置
CN101626951A (zh) * 2005-08-22 2010-01-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船舶推进发动机
CN101077727A (zh) * 2006-05-25 2007-11-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船外机
US20110104964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unt structure of outboard motor
JP3159586U (ja) * 2010-03-05 2010-05-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船外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30100A4 (en) 2016-08-03
EP2930100A1 (en) 2015-10-14
WO2014087912A1 (ja) 2014-06-12
CN104870306B (zh) 2016-12-28
EP2930100B1 (en) 2017-05-03
JP6036243B2 (ja) 2016-11-30
US20150298784A1 (en) 2015-10-22
JP2014113858A (ja) 2014-06-26
US9415850B2 (en) 2016-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12107444A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амфибия
JP5283723B2 (ja) 船舶推進機
US9150294B2 (en) Outboard motor control system
JP2010536661A (ja) 水陸両用車におけるまたはそれに関連する改善
CN109070984B (zh) 船舶用的推进单元
JP4308087B2 (ja) 船外機の操舵角・チルトトリム角調整装置
JP2012081901A (ja) 船舶推進装置
JP5859353B2 (ja) 懸架装置
JP2009160969A (ja) 船外機
CN104870306A (zh) 用于船外机的框架装置
CN101056795A (zh) 用于链带船的加速系统
JP2007145162A (ja) 船外機の操舵装置
JP2019123271A (ja) 船外機および船外機のシフト切替装置
US20210129964A1 (en) Outboard engine
JP4784147B2 (ja) 船外機のマウント装置
JP3706859B2 (ja) 船外機の操舵装置
JP3159294U (ja) 船外機
JP2020075611A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支持構造
JP2007008282A (ja) 船外機の操舵機構
JP2000318689A (ja) 船外機のマウント構造
JP2009298194A (ja) 船外機のマウント装置
KR20170076136A (ko) 수륙양용 보트의 조향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조향방법
JP2011057097A (ja) 船外機のマウント装置
JP2022155105A (ja) ステップブラケット、その形成用部材、鞍乗型車両及び車両セ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5319917A (ja) 船外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