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2657B -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2657B
CN104842657B CN201510017217.8A CN201510017217A CN104842657B CN 104842657 B CN104842657 B CN 104842657B CN 201510017217 A CN201510017217 A CN 201510017217A CN 104842657 B CN104842657 B CN 1048426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er
wiper
face
attachment
atta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72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42657A (zh
Inventor
佐藤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5953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43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2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2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42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2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08B1/165
    • B08B1/143
    • B08B1/50
    • B08B1/5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38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with brushes or wiper blades perpendicular to the nozzle p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41Means to remove deposits from wipers or scrap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清扫擦拭器的功能的降低的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维护装置具备:擦拭器(25),其拂拭附着在液体喷射部的附着物;第一清洁器(41),其对因拂拭而附着有附着物的擦拭器(25)进行清扫;以及第二清洁器(51),其对因清扫而附着有附着物的第一清洁器(41)进行清扫。

Description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存在一种具备如下部件的喷墨式打印机:液体喷射头,其通过向纸张等介质喷射墨滴来进行印刷;擦拭器,其对附着在液体喷射头的墨水进行拂拭;以及擦拭器清洁器,其用于吸收并除去附着在擦拭器的墨水(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8965号公报
上述擦拭清洁器具备能够吸收墨水的墨水吸收件,吸收并除去附着在擦拭器的墨水,因此若吸收相当于墨水吸收件的吸收容量的墨水,则无法继续吸收墨水。而且,存在如下课题:若擦拭器与无法吸收墨水的墨水吸收件接触,则保持于墨水吸收件的墨水会附着在擦拭器,反而污染擦拭器。
这样的课题并不局限于喷射墨滴来进行印刷的打印机,在具有对拂拭对象物的擦拭器进行清扫的功能的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中,大致也是如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清扫擦拭器的功能的降低的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单元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维护装置具备:擦拭器,其对附着在对象物的附着物进行拂拭;第一清洁器,其对因上述拂拭而附着有上述附着物的上述擦拭器进行清扫;以及第二清洁器,其对因上述清扫而附着有上述附着物的上述第一清洁器进行清扫。
根据该结构,在第一清洁器对附着在擦拭器的附着物进行过清扫之后,第二清洁器对因清扫而附着有附着物的第一清洁器进行清扫,因此能够抑制清扫擦拭器的第一清洁器的清扫功能的降低。而且,利用被无残留附着物的状态下的第一清洁器清扫过的擦拭器来拂拭对象物,因此能够实现总是清扫完对象物的状态,而不会使残留附着物再附着在对象物。
在上述维护装置中,上述擦拭器与上述第一清洁器以彼此的前端侧接触且彼此的基端侧分离的状态相对移动,由此附着在上述擦拭器的上述附着物被上述第一清洁器刮除。
根据该结构,擦拭器与第一清洁器以擦拭器的前端侧与第一清洁器的前端侧接触的状态相对移动,由此能够通过第一清洁器高效地刮除附着在擦拭器的附着物。
在上述维护装置中,上述第一清洁器通过从前端被配置于比基端更靠近铅垂方向下方的状态向上述前端朝向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向转动,来清扫上述擦拭器。
根据该结构,第一清洁器向前端朝向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向转动,由此能够从铅垂方向下侧朝向上侧清扫擦拭器。由此,既能够抑制附着在擦拭器的附着物的下落,又能够使附着物从擦拭器向第一清洁器移动。
在上述维护装置中,上述第一清洁器具有刮除附着在上述擦拭器的上述附着物的刮除面,上述第二清洁器具有被设置于该第二清洁器的前端的保持面,在上述保持面与上述刮除面接触的状态下,上述第一清洁器与上述第二清洁器相对移动,由此附着在上述刮除面的上述附着物被上述保持面刮除。
根据该结构,在第一清洁器与第二清洁器相对移动时,被设置于第二清洁器的前端的保持面与刮除面接触,由此通过保持面的边缘部分能够高效地刮除附着在刮除面的附着物。
在上述维护装置中,上述刮除面从上述第一清洁器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延伸设置,上述第一清洁器与上述第二清洁器在上述保持面被配置于上述刮除面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状态下,向彼此的前端对其的方向相对移动。
根据该结构,在第一清洁器与第二清洁器相对移动时,保持面被配置于刮除面的铅垂方向上侧,因此在保持面刮除附着在刮除面的附着物时,能够抑制附着物的下落。另外,在第一清洁器与第二清洁器的前端通过相对移动来对齐时,能够从第一清洁器的刮除面除去附着物。
上述维护装置具备第三清洁器,该第三清洁器通过与上述第二清洁器的上述保持面接触来回收附着在上述保持面的上述附着物,在上述第一清洁器的前端以与上述刮除面交叉的形态设置有前端面,在上述第一清洁器与上述第二清洁器的相对移动结束时,该前端面与上述保持面处于同一平面。
根据该结构,在第一清洁器与第二清洁器的相对移动结束时,在第二清洁器的保持面附着有从刮除面移动来的附着物。此时,保持面与前端面处于同一平面,因此在第三清洁器与保持面接触来回收附着物时,不存在与第一清洁器的刮除面等接触而妨碍回收动作的情况。
在上述维护装置中,上述第三清洁器具有从该第三清洁器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延伸的回收面,通过上述回收面与转动的上述第二清洁器的上述保持面接触来回收附着在上述保持面的上述附着物,在上述第一清洁器与上述第二清洁器的相对移动结束时,上述前端面与上述保持面形成弯曲面。
根据该结构,在第一清洁器与第二清洁器的相对移动结束时,前端面与保持面形成弯曲面,因此通过第三清洁器的前端部能够高效地刮除附着在转动的第二清洁器的保持面的附着物。
上述维护装置具备能够对上述第三清洁器所回收的上述附着物进行收纳的收纳部,上述收纳部被配置于比上述回收面更靠近铅垂方向下方。
根据该结构,收纳部被配置于比第三清洁器的回收面更靠近铅垂方向下方,因此能够将从第三清洁器的回收面落下的附着物收纳至收纳部。
在上述维护装置中,在上述第二清洁器的转动轴方向上,上述第一清洁器的上述刮除面以及上述第二清洁器的上述保持面的长度比上述擦拭器的前端的长度长,比上述第三清洁器的上述回收面的长度短。
根据该结构,在第二清洁器的转动轴方向上,第一清洁器的刮除面以及第二清洁器的保持面的长度比擦拭器的前端长,因此能够通过第一清洁器无残留地刮除附着在擦拭器的附着物。另外,能够通过第二清洁器无残留地刮除附着在第一清洁器的附着物。并且,在第二清洁器的转动轴方向上,第三清洁器的回收面的长度比第二清洁器的保持面长,因此能够通过第三清洁器无残留地刮除附着在第二清洁器的附着物。即,利用被无残留附着物的状态下的第一清洁器清扫过的擦拭器来拂拭对象物,因此能够实现总是清扫完对象物的状态,而不会使残留附着物再附着在对象物。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部,其能够喷射液体;擦拭器,其对附着在上述液体喷射部的液体进行拂拭;第一清洁器,其清扫上述擦拭器;以及第二清洁器,其对因上述清扫而附着有液体的上述第一清洁器进行清扫。
根据该结构,在第一清洁器对附着在擦拭器的液体进行过清扫之后,第二清洁器对因清扫而附着有液体的第一清洁器进行清扫,因此能够抑制清扫擦拭器的功能的降低。而且,通过清扫将擦拭器保持在清洁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由擦拭器进行的液体喷射部的拂拭功能的降低。
解决上述课题的维护方法具备如下工序:拂拭工序,该工序是利用擦拭器对附着在对象物的附着物进行拂拭的工序;第一清扫工序,该工序是第一清洁器对因上述拂拭而附着有上述附着物的上述擦拭器进行清扫的工序;以及第二清扫工序,该工序是利用第二清洁器对因上述清扫而附着有上述附着物的上述第一清洁器进行清扫的工序。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维护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维护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清扫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放大并示意性示出图3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利用图3中5-5线箭头所示的面来剖切维护装置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一清洁器以及第二清洁器的第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滑动移动的第一清洁器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一清洁器以及第二清洁器的第二位置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一清洁器清扫擦拭器的情形下的剖视图。
图10是利用图3中10-10线箭头所示的面来剖切维护装置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第一清洁器以及第二清洁器的第三位置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第一清洁器以及第二清洁器的第四位置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第一清洁器以及第二清洁器的第五位置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从第五位置朝向初始位置转动的第一清洁器以及第二清洁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液体喷射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液体喷射装置例如是通过对纸张等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来进行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壳体部12、收纳于壳体部12内的记录部13以及维护装置14。在壳体部12内收纳有沿壳体部12的长度方向(图1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轴15和支承介质P的支承台16。通过未图示的输送机构将介质P沿输送方向Y(图1中为从纸面朝向近前的方向)输送至支承台16上。
记录部13具备沿着导轴15往复移动的托架17和保持于托架17的液体喷射部18。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图1的右端侧)称为原始侧,将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图1的左端侧)称为原始侧的相反侧。另外,将从原始侧朝向原始侧的相反侧的方向(图1的左方)称为托架17的移动方向X。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方向X是与输送方向Y以及重力方向Z(铅垂方向下方)交叉的方向(优选是正交方向)。
在液体喷射部18中设置有将液体作为液滴来喷射的喷嘴19,并且液体喷射部18具有供喷嘴19开口的开口面20。即,在液体喷射部18设置有由能够喷射液体的喷嘴19的开口构成的喷射口21。此外,设置于液体喷射部18的喷嘴19的数量可以任意变更。
液体喷射部18在托架17沿着移动方向X往复移动时,通过对支承于支承台16的介质P喷射液滴来进行印刷。另外,在不进行印刷时、电源断开时等,液体喷射部18与托架17一起向设定于移动方向X的原始侧的端部的原始位置移动并待机。
维护装置14被配置于与液体喷射部18的原始位置对应的位置。维护装置14具备对附着在作为对象物的一个例子的液体喷射部18的液体、纸沫等附着物进行拂拭的擦拭器25和保持擦拭器25并沿着移动方向X移动的移动体26。
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在托架17停止在原始位置时,擦拭器25与移动体26一起朝向原始侧的相反侧沿移动方向X移动,并且与开口面20接触,从而进行拂拭附着在开口面20的附着物的擦拭。
在擦拭时,优选将擦拭器25配置于铅垂方向上擦拭器25的前端部与开口面20重叠的位置。这样一来,前端部与液体喷射部18接触的擦拭器25弹性变形,由此擦拭器25的前端部按压于开口面2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刮除附着在开口面20的附着物。
此外,可以预先使擦拭器25停止在比停止于原始位置时的液体喷射部18更靠近原始侧的相反侧的位置,并以使开口面20与该擦拭器25的前端部接触的方式使液体喷射部18朝向原始侧移动,从而进行擦拭。
维护装置14具备用于进行擦拭器25的清扫的清扫机构29(参照图2)。此外,清扫机构29被保持于框体28(一并参照图5)。
如图2所示,清扫机构29具备:驱动轴31,其被未图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驱动旋转;以及旋转轴34,其设置有从动齿轮33,该从动齿轮33与安装于驱动轴31的一对驱动齿轮32啮合。另外,清扫机构29具备:第一清洁器41,其对擦拭器25进行清扫;第二清洁器51,其对因清扫而附着有液体等附着物的第一清洁器41进行清扫;以及第三清洁器61,其对附着在第二清洁器51的附着物进行回收。
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被配置于比擦拭器25更靠铅垂方向上方。此外,在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朝向铅垂方向下方的一端为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前端,朝向铅垂方向上方的一端为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基端。
第二清洁器51被保持于旋转轴34。第一清洁器41被保持于第二清洁器51。而且,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构成为在旋转轴34旋转的情况下能够以旋转轴34为中心转动。
清扫机构29具备:第一杆71,其在与第一清洁器41卡合的情况下能够限制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转动;以及第二杆81,其在与第二清洁器51卡合的情况下能够限制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转动。
第一杆71构成为能够以第一支承轴72为中心转动,并且具有从第一支承轴72沿与第一支承轴72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臂部73和第二臂部74。第一杆71在第二臂部74的前端侧被施力部件75施力的情况下,以使第一臂部73朝向第一清洁器41的基端侧延伸的方式设置。
第二杆81构成为能够以第二支承轴82为中心转动,并且具有从第二支承轴82沿与第二支承轴82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臂部83和第二臂部84。第二杆81在第二臂部84的前端侧被施力部件85施力的情况下,以使第一臂部83朝向铅垂方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施力部件75、85可以由例如螺旋弹簧等弹性部件构成。
在第二清洁器51的基端部,在旋转轴34的轴向(沿着输送方向Y的方向)上与第一杆71的第一臂部73对应的位置突出地设置有卡合部52,该卡合部52形成有插通孔52a。另外,在第二清洁器51的卡合部52,在旋转轴34的轴向上与第二杆81的第一臂部83对应的位置突出地设置有突起部58,该突起部58具有倾斜面58a。
在第一清洁器41的基端部突出地设置有能够插通插通孔52a的突出部42。在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第一清洁器41的突出部42形成为插通于插通孔52a并且其前端部分从插通孔52a突出的形态。
如图3所示,优选第一杆71以及第二杆81在旋转轴34的轴向(图3的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两个从动齿轮33之间。此外,在图3中,为了清楚地表达第一杆71以及第二杆81的结构,省略驱动轴31、驱动齿轮32、擦拭器25以及第三清洁器61等的图示。
并且,优选清扫机构29具备用于对旋转轴34的旋转量达到规定的阈值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部36。例如,在检测部36具备光学式传感器,该光学式传感器具备投光部和受光部,并且如图3所示,在从动齿轮33设置有检测突起部37。在这种情况下,从动齿轮33从初始位置与旋转轴34一起旋转,从而检测突起部37遮挡从投光部射出的光,由此能够对旋转轴34的旋转量达到规定的阈值的情况进行检测。
如图4所示,在第一清洁器41设置有朝向第二清洁器51突出地设置的卡合凸部43,并且在第二清洁器51设置有可供卡合凸部43插通的引导槽53。此外,图4是放大表示图3的一部分的示意图,但为了清楚表达卡合凸部43以及引导槽53的结构,省略旋转轴34的图示。
第一清洁器41以能够从初始位置向远离旋转轴34的方向滑动移动的状态被保持于第二清洁器51。卡合凸部43以及引导槽53沿着第一清洁器41滑动移动的方向延伸,并对第一清洁器41的滑动移动进行引导。
若卡合凸部43以及引导槽53沿着旋转轴34的轴向设置有多个,则能够抑制第一清洁器41滑动移动时相对于该轴向的倾斜,因此优选。另外,优选在第一清洁器41的卡合凸部43设置有在前端侧沿旋转轴34的轴向突出的卡止突起部43a。这样一来,卡止突起部43a卡止于引导槽53,由此第一清洁器41被更可靠地保持于第二清洁器51。
在从动齿轮33的一端面(图4的左端面)突出地设置有沿旋转轴34的轴向延伸的销35。另外,在第一清洁器41的基端部设置有插入部44。在第一清洁器41的插入部44形成有供销35以具有间隙的状态插入的插入孔44a(一并参照图2)。而且,若与旋转轴34一起旋转的销35经由插入部44推压第一清洁器41,则对第一清洁器41而言,卡合凸部43边被引导槽53引导,边相对于第二清洁器51滑动移动。即,第一清洁器41的插入孔44a形成为具有用于将伴随着从动齿轮33的旋转而旋转的销35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的间隙。
如图5所示,第三清洁器61由可弹性变形的板状部件构成,并且被保持于能够以第三支承轴62为中心转动的保持部件63。第三清洁器61具有从第三清洁器61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延伸的回收面64,并且前端被配置于比基端更靠近铅垂方向上方。
第三清洁器61被配置于比擦拭器25以及旋转轴34更靠移动方向X的原始侧(图5中右侧)。另外,在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第三清洁器61在回收面64朝向铅垂方向上侧的状态下,处于前端侧比基端侧更向原始侧的相反侧(图5中左侧)倾斜的状态。
优选在第三清洁器61的铅垂方向下方设置有对第三清洁器61所回收的液体等附着物进行收纳的收纳部65,并且在收纳部65内配置有能够吸收液体的吸收件66。
优选移动体26具备保持擦拭器25的保持部27和用于收纳顺着擦拭器25垂落的液体的液体收纳部30。另外,对于擦拭器25而言,若前端部朝向原始侧的相反侧(图5中左侧)弯曲,则在进行拂拭时,能够利用弯曲的前端部高效地刮除附着物,因此优选。
第一清洁器41具有从第一清洁器41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延伸的平坦的刮除面45和在第一清洁器41的前端与刮除面45交叉的弯曲的前端面46。在第一清洁器41中,刮除面45以及前端面46被配置于比旋转轴34更靠前端侧。
第二清洁器51具有从第二清洁器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延伸的平坦的引导面55和在第二清洁器51的前端与引导面55交叉的弯曲的保持面56。在第二清洁器51中,引导面55以及保持面56被配置于比旋转轴34更靠前端侧。
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以及第二清洁器的引导面55是沿旋转轴34的径向以及轴向(图5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坦面。另外,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和前端面46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引导面55和保持面56沿旋转轴34的轴向延伸,并且该轴向的长度比擦拭器25长,比第三清洁器61短。
接下来,对清扫机构29进行完成拂拭的擦拭器25的清扫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对擦拭器25而言,若完成拂拭,则移动至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另外,清扫机构29在不进行擦拭器25的清扫时,以各构成部件被配置于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的状态待机。
在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被设置于第二清洁器51的前端的保持面56被配置于比第一清洁器41的前端面46更接近第三清洁器61的位置。另外,在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第一清洁器41与第二清洁器51处于彼此的前端位置对齐的状态。此时,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与第二清洁器51的引导面55面接触,并且第一清洁器41的前端面46与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形成处于同一平面的弯曲面。
在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前端位于比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擦拭器25的前端(上端)更靠铅垂方向上方。因此,在完成拂拭的擦拭器25朝向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而向原始侧移动时,擦拭器25不与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接触。此外,对于擦拭器25而言,在移动方向X上,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与第三清洁器61之间的位置为初始位置。
在进行擦拭器25的清扫的情况下,首先,驱动轴31沿图5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与驱动轴31一起旋转的驱动齿轮32的旋转被传递至从动齿轮33,从而旋转轴34沿第一旋转方向(图5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伴随着旋转轴34的旋转,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也沿第一转动方向(图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第一清洁器41的突出部42与第一杆71的第一臂部73分离,但若第一清洁器41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则第一清洁器41的突出部42与第一臂部73卡合。
如图6所示,若第一清洁器41的突出部42与第一杆71的第一臂部73卡合,则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向第一转动方向(图6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被限制。此外,将向第一转动方向的转动被第一杆71限制时的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位置(图6所示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下,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引导面55为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形态。
如图7所示,若在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下使旋转轴34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则第一清洁器41被与旋转轴34一起旋转的销35推压,从而朝向铅垂方向下方滑动移动。此时,从第一清洁器41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延伸设置的刮除面45形成为沿着第二清洁器51的引导面55向远离旋转轴34的方向(铅垂方向下方)移动的形态。
如图8所示,若通过第一清洁器41向铅垂方向下方的移动将第一清洁器41的突出部42收纳在第二清洁器51的卡合部52内,则第一杆71的第一臂部73与突出部42的卡合被解除。将与第一杆71的卡合被解除时的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位置(图8所示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下,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被配置于比擦拭器25的前端部更靠原始侧的相反侧(图8的左侧),并且与擦拭器25的前端部在铅垂方向(重力方向Z)上重叠。
如图9所示,若第一臂部73与突出部42的卡合被解除,则伴随着旋转轴34向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恢复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向第一转动方向的转动。此时,第一清洁器41通过从前端配置于比基端更靠铅垂方向下方的状态向前端朝向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向转动来清扫擦拭器25。即,擦拭器25与第一清洁器41以彼此的前端侧接触且彼此的基端侧分离的状态相对移动,由此附着在擦拭器25的前端部(特别是图9的左侧的面)的附着物被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刮除。
此外,第一清洁器41在此之后伴随着旋转轴34向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而移动至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图11所示的第三位置)。而且,擦拭器25以及第三清洁器61的前端部与从第二位置转动的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的转动路径(如图9中单点划线所示)重叠的位置为初始位置。
因此,如图10所示,随着第一清洁器41转动,刮除面45强烈地按压在擦拭器25,从而使擦拭器25弹性变形。另外,若第一清洁器41通过,则如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擦拭器25回到原来的形状。此外,对擦拭器25与第一清洁器41在相对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而言,优选擦拭器25的长度比第一清洁器41短。这是由于,这样一来,擦拭器25容易弹性变形。
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第一清洁器41在与擦拭器25接触之后,接近第三清洁器61。然而,若清扫擦拭器25的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与第三清洁器61接触,则刮除面45所刮除的附着物会附着在第三清洁器61,因此不优选。
因此,如图10所示,优选在第三清洁器61的保持部件63设置有凸轮部68,并且在第一清洁器41设置有凸部48,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第一清洁器41的凸部48按压保持部件63的凸轮部68,由此预先使第三清洁器61转动。这样一来,伴随着第一清洁器41的转动,第三清洁器61从初始位置转动至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与第三清洁器61的不必要的接触。
另外,也可以使例如由扭力螺旋弹簧等构成的施力部件67与保持部件63卡合等,从而预先对第三清洁器61朝向初始位置施力。这样一来,在凸部48伴随着第一清洁器41的转动而远离凸轮部68时,能够通过施力部件67的作用力使第三清洁器61回到初始位置。
如图11所示,若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第一清洁器41远离擦拭器25,则驱动轴31的旋转方向反转。即,驱动轴31沿图11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旋转轴34沿第二旋转方向(图1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伴随着旋转轴34向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也沿第二转动方向(图1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此外,在通过检测部36(参照图3以及图10)来对旋转轴34的旋转量达到规定的阈值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情况下,使驱动轴31的旋转方向反转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驱动轴31开始反转时的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位置(图11所示的位置)称为第三位置。在第三位置下,第二清洁器51的突起部58远离第二杆81的第一臂部83。
如图12所示,若伴随着驱动轴31的反转,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的第二清洁器51的突起部58与第二杆81的第一臂部83卡合,则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转动被限制。将向第二转动方向的转动被第二杆81限制时的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位置(图12所示的位置)称为第四位置。
若在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下,旋转轴34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则第一清洁器41推压与旋转轴34一起旋转的销35,从而刮除面45向接近旋转轴34的方向滑动移动。
此时,第一清洁器41与第二清洁器51在如图12所示地保持面56被配置于刮除面45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状态下,向彼此的前端对齐的方向相对移动。即,第一清洁器41朝向图12的左方滑动移动。而且,在保持面56与刮除面45接触的状态下,第一清洁器41与第二清洁器51相对移动,由此附着在刮除面45的附着物被保持面56刮除,并被移向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前端。
如图13所示,在引导面55与刮除面45面接触,并且前端面46与保持面56形成处于同一平面的弯曲面时,第一清洁器41与第二清洁器51的相对移动结束。此时,第二清洁器51从刮除面45所刮除的附着物成为聚集在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前端的状态。
在第一清洁器41相对于第二清洁器51这样滑动移动时,第一清洁器41的突出部42从第二清洁器51的卡合部52突出,并推压第一臂部83而使第二杆81沿图13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若第一清洁器41的滑动移动结束,则通过突出部42的按压而转动的第二杆81的第一臂部83与第二清洁器51的突起部58的卡合被解除。此外,将第一臂部83与突起部58的卡合被解除时的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位置(图13所示的位置)称为第五位置。
若第一臂部83与突起部58的卡合被解除,则伴随着旋转轴34向第二旋转方向(图13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恢复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向第二转动方向(图13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
此时,如图14所示,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向前端朝向铅垂方向下方的方向转动,从而保持面56以及前端面46与从第三清洁器61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延伸的回收面64接触。由此,聚集在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的附着物被第三清洁器61的回收面64刮除。即,第三清洁器61通过与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接触来回收附着在保持面56的附着物。而且,若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转动至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则清扫机构29的动作结束。
此外,在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第一臂部83因被突起部58的倾斜面58a按压而沿图1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即便第一臂部83与突起部58接触,也无法限制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转动。
接下来,与本实施方式的维护装置14、液体喷射装置11以及维护方法的作用一起,对维护装置14所进行的液体喷射部18的维护方法进行说明。
在维护装置14中,首先,作为拂拭工序,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擦拭器25对作为对象物的液体喷射部18的开口面20进行拂拭。此时,擦拭器25的弹性变形的前端部与开口面20滑动接触。这样,能够缩小擦拭器25与开口面20的接触面积,由此使擦拭器25的弹性复原力集中在前端部,从而能够强力地刮除固定在开口面20的干燥的墨水等。而且,在拂拭工序之后,结束了液体喷射部18的拂拭的擦拭器25向图1中实线所示的初始位置移动。
接下来,作为移动工序,伴随着旋转轴34向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第一清洁器41从图6所示的第一位置朝向图8所示的第二位置滑动移动。将此时的移动称为第一往路移动。
接着,作为第一清扫工序,第一清洁器41从图8所示的第二位置朝向图11所示的第三位置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且通过拂拭来清扫附着有附着物的擦拭器25。将此时的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转动称为第二往路移动。
此时,第一清洁器41使刮除面45与前端面46交叉的边缘部分与擦拭器25的原始侧的相反侧的面(即,因进行拂拭而附着有附着物的面)滑动接触。这样,能够缩小第一清洁器41与擦拭器25的接触面积,由此使针对擦拭器25的接触压力集中,从而刮除附着在擦拭器25的附着物。
这里,擦拭器25沿着铅垂方向而立设,因此因拂拭而附着在擦拭器25的液体成分朝向下端侧流下。其结果是,在擦拭器25的前端侧残留有固化的墨水的溶质成分、纸沫等固形物的情况较多。而且,在接下来进行擦拭时,若这样的固形物残留在擦拭器25,则存在使固形物附着于开口面20的担忧,因此不优选。
关于这一点,第一清洁器41在第一清扫工序中以前端朝向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转动,由此处于从下向上拂拭擦拭器25的前端部分的形态,因此能够以捞起附着在擦拭器25的固形物的方式而将其除去。与此相对地,若第一清洁器41从上向下揩拭擦拭器25,则存在固形物被从擦拭器25的前端侧向下端侧推掉,从而残留在擦拭器25的担忧。
另外,如图10所示,第一清洁器41的前端面46弯曲,因此在第一清洁器41远离擦拭器25时,能够边使擦拭器25的前端沿着弯曲了的前端面46,边使擦拭器25回到原来的姿势。因此,不存在远离第一清洁器41的擦拭器25急剧地回到原来的姿势,从而使残留在擦拭器25的液体等向周围飞溅的情况。
接下来,作为第二清扫工序,第一清洁器41从图12所示的第四位置朝向图13所示的第五位置滑动移动,由此利用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来对因在第一清扫工序的清扫而附着有附着物的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进行清扫。此时的移动成为与移动工序的第一往路移动对应的第一返路移动。
此时,第二清洁器51使引导面55与保持面56交叉的边缘部分与刮除面45滑动接触。由此,能够局部地除去附着在刮除面45的附着物。另外,此时,包含有固形物的附着物所附着的刮除面45朝向铅垂方向上侧,因此能够抑制利用第二清洁器51所刮除的附着物的下落、飞溅。并且,在刮除面45中,附着物的除去结束了的部分依次被引导面55覆盖,因此即便液体等伴随着刮除而飞溅,也不存在飞溅的液体等再次附着在刮除面45的除去结束了的部分的情况。
并且,作为第三清扫工序,在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从图13所示的第五位置朝向初始位置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利用第三清洁器61的回收面64对因在第二清扫工序的清扫而附着在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的附着物进行回收。此时的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转动成为与第一清扫工序的第二往路移动对应的第二返路移动。
此时,如图14所示,第三清洁器61成为使设置有回收面64的前端部分与保持面56滑动接触的形态。这样,能够缩小第三清洁器61与保持面56的接触面积,由此使针对保持面56的接触压力集中,从而高效地刮除附着在保持面56的附着物。
此外,对于第二清洁器51与第三清洁器61在相对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而言,优选第三清洁器61的长度比第二清洁器51短。这样一来,能够通过在与第二清洁器51接触时使第三清洁器61弹性变形来提高第三清洁器61与保持面56的接触压力。
这里,存在因第二清扫工序而集中在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的附着物因重力而向位于其下侧的第一清洁器41的前端面46垂落的情况,但第三清洁器61在第三清扫工序中与第一清洁器41的前端面46接触之后,与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滑动接触。因此,垂落至前端面46的附着物也能够与集中在保持面56的附着物一起通过第三清洁器61来进行回收。
另外,第三清洁器61的回收面64以朝向铅垂方向上侧的状态倾斜,因此能够抑制从保持面56所刮除的附着物的下落。而且,在回收面64的铅垂方向下方配置有收纳部65,因此附着在回收面64的附着物顺着回收面64而被回收至收纳部65。
并且,保持面56弯曲,因此在第三清洁器61远离保持面56时,边使第三清洁器61的前端沿着弯曲了的保持面56,边使第三清洁器61回到原来的姿势。因此,不存在远离保持面56的第三清洁器61急剧地回到原来的姿势,从而使附着在第三清洁器61的附着物向周围飞溅的情况。另外,第三清洁器61回到原来的姿势的方向是与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转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即便附着物因第三清洁器61回到原来的姿势的势头而飞溅,也能够抑制向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附着。
而且,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经过移动工序的第一往路移动、第一清扫工序的第二往路移动、第二清扫工序的第一返路移动、以及第三清扫工序的第二返路移动而回到初始位置。因此,在一系列的清扫动作之后,可以不特别进行构成部件的移动等,而准备接下来的清扫动作。
这样,第一清洁器41清扫附着在擦拭器25的附着物,第二清洁器51除去附着在第一清洁器41的附着物,并且第三清洁器61回收第二清洁器51所除去的附着物。另外,在第一清洁器41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转动轴方向上,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的长度比擦拭器25的前端的长度长,比第三清洁器61的回收面64的长度短。因此,擦拭器25、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被保持在无残留附着物的状态下。而且,能够通过这样地利用无残留附着物的擦拭器25进行液体喷射部18的拂拭来将喷射口21保持在清洁的状态下,从而预防或消除液体的喷射不良。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1)在第一清洁器41对附着在擦拭器25的附着物进行过清扫之后,第二清洁器51对因清扫而附着有附着物的第一清洁器41进行清扫,因此能够抑制清扫擦拭器25的第一清洁器41的清扫功能的降低。而且,通过清扫将擦拭器25保持在清洁的状态下,由此能够抑制由擦拭器25进行的液体喷射部18的拂拭功能的降低。即,利用被无残留附着物的状态下的第一清洁器41清扫过的擦拭器25来拂拭对象物,因此能够实现总是清扫完对象物的状态,而不会使残留附着物再附着在对象物。
(2)擦拭器25与第一清洁器41以擦拭器25的前端侧与第一清洁器41的前端侧接触的状态相对移动,由此能够通过第一清洁器41高效地刮除附着在擦拭器25的附着物。
(3)第一清洁器41向前端朝向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向转动,由此能够从铅垂方向下侧朝向上侧清扫擦拭器25。由此,既能够抑制附着在擦拭器25的附着物的下落,又能够使附着物从擦拭器25向第一清洁器41移动。
(4)在第一清洁器41与第二清洁器51相对移动时,被设置于第二清洁器51的前端的保持面56与刮除面45接触,由此通过保持面56的边缘部分能够高效地刮除附着在刮除面45的附着物。
(5)在第一清洁器41与第二清洁器51相对移动时,保持面56被配置于刮除面45的铅垂方向上侧,因此在保持面56刮除附着在刮除面45的附着物时,能够抑制附着物的下落。另外,在第一清洁器41与第二清洁器51的前端通过相对移动来对齐时,能够从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除去附着物。
(6)在第一清洁器41与第二清洁器51的相对移动结束时,在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附着有从刮除面45移动来的附着物。此时,保持面56与前端面46处于同一平面,因此在第三清洁器61与保持面56接触来回收附着物时,不存在与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等接触而妨碍回收动作的情况。
(7)在第一清洁器41与第二清洁器51的相对移动结束时,前端面46与保持面56形成弯曲面,因此通过第三清洁器61的前端部高效地刮除附着在转动的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的附着物。
(8)收纳部65被配置在比第三清洁器61的回收面64更靠铅垂方向下方,因此能够将从第三清洁器61的回收面64落下的附着物收纳至收纳部65。
(9)在第二清洁器51的转动轴方向上,第一清洁器41的刮除面45以及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的长度比擦拭器25的前端长,因此能够通过第一清洁器41无残留地刮除附着在擦拭器25的附着物。另外,能够通过第二清洁器51无残留地刮除附着在第一清洁器41的附着物。并且,在第二清洁器51的转动轴方向上,第三清洁器61的回收面64的长度比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长,因此能够通过第三清洁器61无残留地刮除附着在第二清洁器51的附着物。即,利用被无残留附着物的状态下的第一清洁器41清扫过的擦拭器25来拂拭对象物,因此能够实现总是清扫完对象物的状态,而不会使残留附着物再附着在对象物。
(10)对于擦拭器25与第一清洁器41在相对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而言,擦拭器25的长度比第一清洁器41短,因此在擦拭器25与第一清洁器41接触时,擦拭器25弹性变形,由此擦拭器25按压于第一清洁器41。由此,能够通过第一清洁器41高效地刮除附着在擦拭器25的附着物。
(11)对第二清洁器51与第三清洁器61在相对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而言,第三清洁器61的长度比第二清洁器51短,因此在与第二清洁器51接触时,第三清洁器61弹性变形,由此第三清洁器61按压于第二清洁器51。由此,能够通过第三清洁器61高效地刮除附着在第二清洁器51的附着物。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按照如下所示的变形例进行变更。
·在图13所示的第五位置下,也可以形成第一清洁器41的前端面46与第二清洁器51的保持面56处于同一平面的平坦面。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具有不弹性变形的回收面的第三清洁器61,并边使第三清洁器61的回收面与前端面46以及保持面56接触,边使第三清洁器61沿铅垂方向滑动移动,由此能够通过第三清洁器61回收附着在保持面56的附着物。此外,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优选在第三清洁器61移动之前,配置能够吸收液体的吸收件或能够收纳附着物的收纳部。
·维护装置14也可以不具备第三清洁器61。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清洁器51的前端部配置有能够吸收液体的吸收件,由此能够抑制附着在第二清洁器51的液体等附着物的下落。
或者,在不具备第三清洁器61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一清洁器41与旋转轴34一体旋转,且使可弹性变形的第二清洁器51配置在第一清洁器41的转动路径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进行过擦拭器25的清扫的第一清洁器41转动时,通过与第二清洁器51接触来使附着在刮除面45的附着物向第二清洁器51移动。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第一清洁器41可以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一周来回到初始位置,而不反转第一清洁器41的转动方向。
·擦拭器25并不局限于拂拭液体喷射部18的开口面20。例如,也可以具备能够收纳从液体喷射部18排出的液体的板状的部件,通过对该板状的部件进行排出液体的清洁或冲洗来进行喷嘴19的堵塞的预防或消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擦拭器25来拂拭收纳液体的板状的部件。
·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变更为不具备托架17,而具备与介质P的宽度(移动方向X的长度)整体对应的长条状的固定的液体喷射部的、所谓的全幅型的液体喷射装置。这种情况的液体喷射部可以通过并列配置形成有喷嘴的多个单位头部来使印刷范围遍及介质P的宽度整体,也可以通过在单一的长头以遍及介质P的宽度整体的方式配置多个喷嘴来使印刷范围遍及介质P的宽度整体。
·液体喷射部18所喷射的溶液并不局限于墨水,例如也可以是功能材料的粒子被分散或混合于液体的液状体。例如,可以是液体喷射部18对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色材(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进行喷射的结构。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14…维护装置;18…液体喷射部;25…擦拭器;41…第一清洁器;45…刮除面;46…前端面;51…第二清洁器;56…保持面;61…第三清洁器;64…回收面;65…收纳部。

Claims (10)

1.一种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擦拭器,其对附着在对象物的附着物进行拂拭;
第一清洁器,其对因所述拂拭而附着有所述附着物的所述擦拭器进行清扫;
第二清洁器,其对因所述清扫而附着有所述附着物的所述第一清洁器进行清扫,
所述第一清洁器具有刮除附着在所述擦拭器的所述附着物的刮除面,
所述第二清洁器具有从所述第二清洁器的前端向基端侧延伸的平坦的引导面和在所述第二清洁器的前端与所述引导面交叉的保持面,
在所述引导面与所述刮除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清洁器与所述第二清洁器相对移动,由此附着在所述刮除面的所述附着物被所述保持面刮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擦拭器与所述第一清洁器以彼此的前端侧接触且彼此的基端侧分离的状态相对移动,由此附着在所述擦拭器的所述附着物被所述第一清洁器刮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清洁器通过从前端被配置于比基端更靠近铅垂方向下方的状态向所述前端朝向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向转动,来清扫所述擦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除面从所述第一清洁器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清洁器与所述第二清洁器在所述保持面被配置于所述刮除面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状态下,向彼此的前端对齐的方向相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三清洁器,其通过与所述第二清洁器的所述保持面接触来回收附着在所述保持面的所述附着物,
在所述第一清洁器的前端以与所述刮除面交叉的形态设置有前端面,在所述第一清洁器与所述第二清洁器的相对移动结束时,该前端面与所述保持面处于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清洁器具有从该第三清洁器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延伸的回收面,通过所述回收面与转动的所述第二清洁器的所述保持面接触来回收附着在所述保持面的所述附着物,
在所述第一清洁器与所述第二清洁器的相对移动结束时,所述前端面与所述保持面形成弯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对所述第三清洁器所回收的所述附着物进行收纳的收纳部,
所述收纳部被配置于比所述回收面更靠近铅垂方向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清洁器的转动轴方向上,所述第一清洁器的所述刮除面以及所述第二清洁器的所述保持面的长度比所述擦拭器的前端的长度长,比所述第三清洁器的所述回收面的长度短。
9.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部,其能够喷射液体;
擦拭器,其对附着在所述液体喷射部的液体进行拂拭;
第一清洁器,其清扫所述擦拭器;以及
第二清洁器,其对因所述清扫而附着有液体的所述第一清洁器进行清扫,
所述第一清洁器具有刮除附着在所述擦拭器的附着物的刮除面,
所述第二清洁器具有从所述第二清洁器的前端向基端侧延伸的平坦的引导面和在所述第二清洁器的前端与所述引导面交叉的保持面,
在所述引导面与所述刮除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清洁器与所述第二清洁器相对移动,由此附着在所述刮除面的所述附着物被所述保持面刮除。
10.一种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
拂拭工序,是利用擦拭器对附着在对象物的附着物进行拂拭的工序;
第一清扫工序,是第一清洁器对因所述拂拭而附着有所述附着物的所述擦拭器进行清扫的工序;以及
第二清扫工序,是利用第二清洁器对因所述清扫而附着有所述附着物的所述第一清洁器进行清扫的工序,
所述第一清洁器具有刮除附着在所述擦拭器的所述附着物的刮除面,
所述第二清洁器具有从所述第二清洁器的前端向基端侧延伸的平坦的引导面和在所述第二清洁器的前端与所述引导面交叉的保持面,
在所述引导面与所述刮除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清洁器与所述第二清洁器相对移动,由此附着在所述刮除面的所述附着物被所述保持面刮除。
CN201510017217.8A 2014-02-14 2015-01-13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Active CN1048426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5346.4A CN107443910B (zh) 2014-02-14 2015-01-13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7027 2014-02-14
JP2014027027A JP6331448B2 (ja) 2014-02-14 2014-02-14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5346.4A Division CN107443910B (zh) 2014-02-14 2015-01-13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2657A CN104842657A (zh) 2015-08-19
CN104842657B true CN104842657B (zh) 2017-08-11

Family

ID=537973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7217.8A Active CN104842657B (zh) 2014-02-14 2015-01-13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CN201710595346.4A Active CN107443910B (zh) 2014-02-14 2015-01-13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5346.4A Active CN107443910B (zh) 2014-02-14 2015-01-13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42277B2 (zh)
JP (1) JP6331448B2 (zh)
CN (2) CN1048426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7158B2 (en) * 2015-06-05 2018-05-08 Cisco Technology, Inc. Interactive hierarchical network chord diagram for application dependency mapping
JP6686546B2 (ja) 2016-03-07 2020-04-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N109201754B (zh) * 2018-09-01 2024-03-22 江苏宏宝优特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外壁润滑设备及润滑方法
US11453370B2 (en) * 2021-02-23 2022-09-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nsor assembly with a non-contact surface cleaning system for cameras, sensors, lidar and the lik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1168A2 (en) * 1996-11-06 1998-05-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system for the same
JP2004122619A (ja) * 2002-10-03 2004-04-22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機構部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703646Y (zh) * 2002-06-21 2005-06-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2769057Y (zh) * 2003-03-27 2006-04-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和打印机维护装置
US7703880B2 (en) * 2004-05-18 2010-04-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4143B2 (ja) * 1998-01-26 2001-07-09 新潟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ワイパ構造
JP2000177140A (ja) 1998-12-17 2000-06-27 Oki Data Corp 記録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機構
US6318837B1 (en) * 2000-01-31 2001-11-2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Bristled scraper cleaning system for inkjet printheads
KR100765754B1 (ko) * 2005-07-04 2007-10-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린트헤드 와이퍼, 이를 구비한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및상기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의 보전동작 수행방법
JP5047681B2 (ja) * 2007-04-27 2012-10-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体材料吐出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該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にて実行されるローラー回転制御方法
JP2009132007A (ja) * 2007-11-29 2009-06-18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
JP2009241366A (ja) * 2008-03-31 2009-10-22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そ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5228615B2 (ja) * 2008-05-20 2013-07-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56889A (ja) 2009-09-14 2011-03-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ノズル面クリーニング機構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2013188965A (ja) 2012-03-14 2013-09-26 Seiko Epson Corp ワイパークリーナー、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1168A2 (en) * 1996-11-06 1998-05-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system for the same
CN2703646Y (zh) * 2002-06-21 2005-06-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04122619A (ja) * 2002-10-03 2004-04-22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機構部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769057Y (zh) * 2003-03-27 2006-04-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和打印机维护装置
US7703880B2 (en) * 2004-05-18 2010-04-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2657A (zh) 2015-08-19
US9242277B2 (en) 2016-01-26
JP6331448B2 (ja) 2018-05-30
CN107443910B (zh) 2019-07-09
CN107443910A (zh) 2017-12-08
JP2015150795A (ja) 2015-08-24
US20150231887A1 (en) 2015-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6617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5253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CN104842657B (zh)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US6761429B2 (en) Bulldozing cleaner for inkjet electrostatic drop detectors
US20050248613A1 (en) Head maintenance device and ink jet printer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2011056889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ノズル面クリーニング機構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KR20100083033A (ko) 와이퍼 클리닝 기능이 개선된 잉크젯 프린터
JP2005199597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9241366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そ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617807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13035497U (zh) 打印头清洁用刮片结构以及应用该刮片结构的清洁装置
JP475253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1948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4915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4159119A (ja) 液体噴射特性維持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274599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520564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0441588B1 (ko) 와이퍼 크리너 크리닝부를 구비한 잉크젯 프린터의메인터넌스 장치
JP453685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8221702A (ja) ワイピング装置、及び同ワイピ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メンテナンスユニット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CN212827412U (zh) 打印头清洁装置
CN216507469U (zh) 喷墨打印机用清洁维护装置
JP201020826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114507A (ja) 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装置、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7055146A (ja) 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装置、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