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3440A - 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3440A
CN104743440A CN201410591574.0A CN201410591574A CN104743440A CN 104743440 A CN104743440 A CN 104743440A CN 201410591574 A CN201410591574 A CN 201410591574A CN 104743440 A CN104743440 A CN 104743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girder
transfer crane
locking apparatus
c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915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清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43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34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9/00Cranes comprising trolleys or crabs running on fixed or movable bridges or gant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5/00Safety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5/00Safety gear
    • B66C15/04Safety gear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e.g. between cranes or trolleys operating on the same tr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5/00Base supporting structures with legs
    • B66C5/02Fixed or travelling bridges or gantries, i.e. elongated structures of inverted L or of inverted U shape or trip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9/00Travelling gear incorporated in or fitted to trolleys or cranes
    • B66C9/18Travelling gear incorporated in or fitted to trolleys or crane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trolleys or cranes to runways or tracks to prevent inadvertent mov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And Safety Of Cranes (AREA)
  • Leg Units, Guards, And Driving Tracks Of Cranes (AREA)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降低率抑制为较低而能够提高整体耐力的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该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中,将在行驶方向上相邻的多个起重机(3、4)配置于不同的轨道(17)上,将一个门式起重机脚部的下端部突出配置于另一个门式起重机的主梁的下方,使主梁(10、13)彼此接近而接触。由此,能够减小主梁彼此之间的间隔(b),能够将降低率(η)设为较小值,从而减小施加于起重机结构部分的风荷载(W)。并且,将脚部(9、12)的下端部(9a、12a)固定于地面的同时使主梁彼此接触,从而捆缚多个门式起重机,由此使多个门式起重机一体承受风荷载,并使耐力聚集。

Description

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12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269787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所有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个门式起重机的停止时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一对轨道上可行驶的门式起重机(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起重机具备:一对行驶装置,用于在轨道上行驶;支柱,从一对行驶装置向上方延伸;及桥架,架设于在与起重机的行驶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的一对支柱。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港湾设施中在共用轨道上行驶的多个起重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29926号公报
露天设置的门式起重机在刮强风时需要停止运转,以免起重机因风而从轨道浮起。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将在共用轨道上行驶的两台起重机相邻配置,将起重机彼此之间连结并捆缚。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相邻的起重机配置在共用轨道上,因此在使起重机彼此接近时存在局限性。在起重机结构规格中规定的施加于起重机结构部分的风荷载W的计算中规定,当相对于风向有两面以上重叠时,相对于风向的第1面的投影面积A1上加上降低率η乘以投影面积A2而得到的面积,所述投影面积A2为相对于风向在第2面中与第1面重叠部分的投影面积。第1面与第2面的距离越近,降低率η的值越小(JIS B 8830起重机风荷载的评价),若降低率η为较小值,则与降低率η为较大值的情况相比,风荷载W更小。起重机彼此之间的间隙变得越大,风荷载W变得越大,因此要求使起重机接近而减小降低率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其使多个门式起重机成为一体以使耐力聚集,并且将降低率抑制为较低,从而能够提高整体耐力。
本发明为一种沿平行配置的不同的轨道可行驶的多个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其中,所述门式起重机具备:一对脚部,在与所述门式起重机的行驶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隔开配置;及主梁,架设于所述一对脚部,所述多个门式起重机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重叠的方式配置,所述多个门式起重机的相互对置的所述主梁以在所述行驶方向上彼此接触的方式接近配置,所述多个门式起重机的所述脚部的下端部固定于地面。
根据该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由于在行驶方向上相邻的多个起重机彼此在不同的轨道上行驶,因此能够将一个门式起重机的脚部的下端部突出配置在另一个门式起重机的主梁的下方,并能够将主梁配置成彼此接近而接触。由此,能够减小主梁彼此之间的间隔b而使降低率η成为较小值,因此能够减小施加于起重机的结构部分的风荷载W。并且,通过将脚部的下端部固定于地面的同时使主梁彼此接触,从而捆缚多个门式起重机,由此使多个门式起重机一体承受风荷载,并能够使耐力聚集。由此,通过被捆缚的多个门式起重机而能够提高整体耐力。
并且,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在多个门式起重机的所述主梁上分别设置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朝向在所述行驶方向上对置的另一个所述主梁侧伸出,所述伸出部能够在所述行驶方向上彼此接触。由此,能够使伸出部彼此接触而传递荷载。
优选在主梁彼此接触的接触部设置用于缓和所传递的力的弹性部件。由此,能够避免接触部彼此摩擦而磨损。
门式起重机具备将所述脚部固定于地面的失控防止装置,所述失控防止装置优选将所述脚部分别独立地固定于地面。由此,失控防止装置设置于各脚部,所有脚部独立地固定于地面。
并且,一对脚部具有宽度方向的刚性弱的脚部即挠性支腿,和宽度方向的刚性比挠性支腿强的脚部即刚性支腿,所述多个门式起重机之一的起重机即第1门式起重机中,在所述主梁的一端侧配置有所述挠性支腿,而在所述主梁的另一端侧配置有所述刚性支腿,所述多个门式起重机中的另一个起重机即第2门式起重机中,在所述主梁的一端侧配置有所述刚性支腿,在所述主梁的另一端侧配置有所述刚性支腿,所述失控防止装置包括固定所述挠性支腿的挠性支腿用失控防止装置和固定所述刚性支腿的刚性支腿用失控防止装置,所述挠性支腿用失控防止装置优选容许比所述刚性支腿用失控防止装置大的游隙而固定所述挠性支腿。
根据上述结构的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在主梁的端部侧,挠性支腿和刚性支腿在行驶方向上相邻配置。在该结构中,由于固定刚性支腿的失控防止装置的游隙大于固定挠性支腿的失控防止装置的游隙,因此能够容许刚性支腿的移动,能够抑制刚性支腿上施加有过大的荷载。
并且,在脚部的下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脚部浮起的浮起防止装置,就一个所述脚部而言,优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配置多个所述浮起防止装置。由此,通过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脚部两侧的浮起防止装置,能够将荷载分散成多个,以使脚部不易浮起。
并且,本发明的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可适用于配置在造船厂的移动式大型起重机。
根据本发明的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使多个门式起重机成为一体而使耐力聚集,并且将降低率η抑制为较低,从而能够提高整体的耐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式大型起重机的配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从内侧(水池一侧)表示作为移动式大型起重机的挠性支腿的脚部的图,是表示作用于移动式大型起重机的风荷载的图。
图3是表示移动式大型起重机的主梁的俯视图,是表示作用于主梁的风荷载的图。
图4是表示主梁的双层箱体结构的俯视图,是表示作用于主梁的风荷载的图。
图5(a)及图5(b)是表示约束脚部移动的止动装置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防止脚部浮起的系紧装置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式大型起重机的配置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8是表示将双层箱体式主梁接近配置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9(a)是表示在风荷载W的计算中使用的降低率η、充实率及间隔率(b/h)的关系的图表。图9(b)是表示型钢结构的主梁的高度h及面之间距离b的概略图。图9(c)是表示箱形结构的主梁的高度h及面之间距离b的概略图。
图中:1-船坞,2-起重机系统,3-第1移动式大型起重机,4、34-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8、11、35-脚部(刚性支腿),9、12-脚部(挠性支腿),10、13、41、42-主梁,14~17-轨道,18-行驶装置,23-失控防止装置,25-浮起防止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造船厂的船坞1具备起重机系统2,该起重机系统2具有多个移动式大型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起重机系统2具有第1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及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4。船坞1中设置有可配置例如建造中的船的水池5,在该水池5的两侧配置有岸壁6、7。第1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具备分别配置在岸壁6、7上的一对脚部8、9,和架设于一对脚部8、9的主梁10。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4具备分别配置于岸壁6、7上的一对脚部11、12,和架设于一对脚部11、12的主梁13。
邻接于水池5的一个岸壁6的宽度大于隔着水池5与该岸壁6对置的另一岸壁7的宽度(图中X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在造船时等情况下,一个岸壁6上可放置各种部件、块体等。在一对岸壁6、7上分别设置有轨道14~17。轨道14~17沿水池5的长边方向(图中Y方向)延伸。轨道14、16配置在岸壁6上,轨道15、17配置在岸壁7上。第1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沿一对轨道14、15行驶,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4沿一对轨道16、17行驶。
第1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具有一对脚部8、9,即作为刚性支腿的脚部8和作为挠性支腿的脚部9。刚性支腿在图中X方向的刚性比挠性支腿在图中X方向的刚性高。脚部8在岸壁6的轨道14上可移动,脚部9在岸壁7上的轨道15上可移动。脚部8、9的下端部8a、9a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在轨道14、15上行驶的行驶装置18。在行驶装置18上设置有多个脚轮。
第1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具有沿主梁10可移动的小车19,小车19上设置有用于起吊重物的起吊装置。第1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能够起吊并且搬送重物。
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4具有一对脚部11、12,即作为刚性支腿的脚部11和作为挠性支腿的脚部12。刚性支腿在图中X方向上的刚性比挠性支腿在图中X方向上的刚性高。脚部11可以在岸壁6的轨道16上移动,脚部12可以在岸壁7上的轨道17上移动。脚部11、12的下端部11a、12a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在轨道16、17上行驶的行驶装置18。在行驶装置18上设置有多个脚轮。
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4具有沿主梁13可移动的小车19,在小车19上设置有用于起吊重物的起吊装置。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4能够起吊并且搬送重物。
图2及图3是表示使主梁10、13接近的状态下的起重机系统2的概略图。图2是从内侧(脚部8、11侧)表示起重机系统2的概略图。图3是从上方表示主梁10、13的俯视图。
如图2及图3所示,主梁10上设置有作为伸出部的挡块21,该伸出部朝向在起重机的行驶方向(Y方向)上对置的对方侧的主梁13侧伸出。挡块21分别配置于主梁1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主梁13上设置有作为伸出部的挡块22,该伸出部朝向在行驶方向上对置的对方侧的主梁10侧伸出。挡块22分别配置于主梁13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挡块21、22配置成在行驶方向上对置,并且配置在彼此的前端部可抵接的位置。挡块21、22的前端部上分别安装有用于缓解所传递的力的弹性部件。作为弹性部件可使用例如橡胶、弹簧部件等。
并且,在主梁10、13上,配置于一端部侧即脚部8、11侧的挡块21、22,从上方观察时配置在与脚部8对应的位置。在主梁10、13上,配置于另一端部侧即脚部9、12侧的挡块21、22,从上方观察时配置在与脚部12对应的位置。
图4是主梁10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主梁10为双层箱体型主梁,具有剖面为矩形的箱型加强部件10a、10b。一对加强部件10a、10b在与长边方向(X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上对置配置,并且长边方向的端部彼此连结。主梁13为双层箱体型主梁,并具备一对加强部件。
(失控防止装置)
在脚部8的下端部8a分别设置有用于将脚部8固定于岸壁(地面)的基础金属件的失控防止装置23。图5(a)及图5(b)是表示失控防止装置23的概略图。失控防止装置23具有固定于脚部8的下端部8a的主体23a,和从主体23a向下方伸出的支柱部件23b。在主体23a设置有用于向上下方向驱动支柱部件23b的驱动机构(例如液压缸)。
并且,在岸壁6上设置有供支柱部件23b嵌合的收容部24(基础金属件)。收容部24上配置有与支柱部件23b抵接而约束支柱部件23b移动的一对支承金属件24a。支承金属件24a在起重机的行驶方向上隔开配置。第1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停止运转时,使支柱部件23b下降而插入到支承金属件24a之间。支柱部件23b与支承金属件24a抵接而约束支柱部件23b的移动,从而约束脚部8的移动。如图5(a)所示,通过减小一对支承金属件24a之间的间隔而减小游隙,从而约束支承金属件24a的移动。并且,如图5(b)所示,通过加大一对支承金属件24a之间的间隔而能够加大游隙。
失控防止装置23除脚部8之外还分别设置于脚部9、11、12。失控防止装置23在各脚部8、9、11、12的下端部8a、9a、11a、12a可以设置在起重机行驶方向的中央部,也可以设置在行驶方向的两端部,另外,也可以设置在与行驶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失控防止装置23可以设置于在下端部8a、9a、11a、12a设置的行驶装置18上,也可以连结于其它部分。并且,在脚部8、9、11、12上,失控防止装置23也可以固定于沿行驶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底梁)。
(浮起防止装置)
在脚部8的下端部8a设置有用于防止脚部8浮起的浮起防止装置(系紧装置)25。图6是表示设置有浮起防止装置25的脚部8的下端部8a的概略图。图6为从轨道14延伸的方向表示的图。浮起防止装置25隔着轨道14而配置在起重机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且,在轨道14延伸的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浮起防止装置25。
浮起防止装置25具有从脚部8的下端部8a朝下方延伸的棒状部件25a。在棒状部件25a的下端形成有沿宽度方向伸出的凸缘部25b。
在岸壁6上设置有从地面侧朝上方延伸的一对钩部件25c。一对钩部件25c在起重机的宽度方向上隔着凸缘部25b配置于两侧。钩部件25c的上端部在凸缘部25b的上方向棒状部件25a一侧折弯。钩部件25c的上端部和凸缘部25b配置成在起重机的宽度方向上重叠。当脚部8因受到强风等而朝上方被提起时,凸缘部25b被钩部件25c的上端部卡住,防止脚部8朝上方移动。从而能够防止脚部8的浮起。
浮起防止装置25除脚部8之外还分别设置于脚部9、11、12。
接着,对停止运转时的移动式大型起重机的配置进行说明。例如,在台风接近时,可通过天气预报而知晓,因此使移动式大型起重机停止运转。在存在刮强风可能性的情况下,如图1~图3所示,将第1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及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4在行驶方向(Y方向)上接近配置。
在主梁10、13接近的状态下,第1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的脚部9的下端部9a在行驶方向上向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4侧伸出。侧向(X方向)观察时,下端部9a伸出至主梁13的下方。在主梁10、13接近的状态下,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4的脚部12的下端部12a在行驶方向上向第1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侧伸出。侧向观察时,下端部12a伸出至主梁10的下方。
在主梁10、13接近的状态下,第1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的脚部8的下端部8a在行驶方向上向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4侧伸出。侧向观察时,下端部8a伸出至主梁13的下方。在主梁10、13接近的状态下,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4的脚部11的下端部11a在行驶方向上向第1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侧伸出。侧向观察时,下端部11a伸出至主梁10的下方。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主梁10、13最接近的状态下,作为一个例子,主梁10、13的互相对置的侧面彼此之间的间隔b为8500mm。并且,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主梁10、13均配置在相同的高度,并且具有相同的宽度h。作为一个例子,此时的间隔率(b/h)为1.06。若间隔率(b/h)为1.06,则在施加于起重机结构部分的风荷载W的计算中,能够将降低率η设定为较低。
如图2及图3所示,主梁10、13的挡块21、22彼此相互抵接。由此,主梁10、13成为在起重机的行驶方向上接触的状态。并且,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主梁10、13接近的状态下,各脚部8、9、11、12的下端部8a、9a、11a、12a通过失控防止装置23而固定于岸壁6、7的基础金属件,约束起重机向行驶方向的移动。并且,如图6所示,在主梁10、13接近的状态下,通过浮起防止装置25约束脚部8、9、11、12的下端部8a、9a、11a、12a,从而防止其朝上方移动。
并且,如图4所示,在停止运转时,将主梁10上的小车配置在加强部件10a、10b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10c。由此,能够将加强部件的横向(Y方向)的荷载向对置的加强部件传递,能够提高相对于强风的主梁10的强度。同样,在主梁13中,也将小车配置在加强部件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
根据该移动式大型起重机的配置结构,由于在行驶方向上邻接的多个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4配置在互不相同的轨道14~17上,因此能够将一个移动式大型起重机的脚部的下端部突出配置于另一起重机的主梁的下方,并且能够使主梁10、13彼此接近而接触。由此,减小主梁10、13的间隔率(b/h),能够使降低率η成为较小值,从而能够减小施加于起重机结构部分的风荷载W。并且,通过将脚部8、9、11、12的下端部8a、9a、11a、12a固定在地面,并且使主梁10、13彼此接触,能够捆缚多个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4,由此,使起重机一体承受风荷载并使耐力聚集。由此,通过被捆缚的多个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4而能够提高整体的耐力。
并且,主梁10、13上分别设置有朝向在行驶方向上对置的对方侧的主梁侧伸出的挡块21、22,因此能够使挡块21、22彼此抵接而向对方侧的主梁传递荷载。
并且,由于在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4上设置有失控防止装置23,因此能够将所有的脚部独立地固定在岸壁的基础金属件上。由此,能够将脚部的下端部固定在地面而使荷载分散。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7,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式大型起重机的配置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4中,挠性支腿与刚性支腿的配置不同。第2移动式大型起重机34在一个岸壁6上配置有作为挠性支腿的脚部,而在另一岸壁7上配置有作为刚性支腿的脚部35。
由此,在起重机的行驶方向上邻接的脚部9、35成为挠性支腿和刚性支腿,当脚部9、35的刚性不同时,对失控防止装置23中的游隙设置差值。图5(a)表示设置于刚性支腿侧的失控防止装置23,图5(b)表示设置于挠性支腿侧的失控防止装置23。如此,在挠性支腿侧的失控防止装置23中,增大支承金属件24a之间的间隙,在刚性支腿侧的失控防止装置23中,减小支持金属件24a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使挠性支腿与刚性支腿之间的荷载均匀化,能够防止在一个脚部施加有较大的荷载。
(第3实施方式)
图8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式大型起重机的主梁41、42接近的状态。如图8所示,在双层箱体型主梁41、42中,可以将加强部件41a、42a的剖面设成梯形状。与加强部件41a、42a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剖面呈梯形状,上边41b、42b比下边41c、42c长。由此,在加强部件之间能够使上端侧更接近。并且,能够确保从配置于主梁41、42上的小车19垂下的钢丝绳(起吊装置的钢丝绳)19a的摆动幅度,并能够使相同主梁上的加强部件接近。由此,通过使主梁41、42接近而减小降低率η,从而能够减小风荷载W的值。
另外,在图8所示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例子,间隔率(b3/h2)为0.4。b3为主梁41、42之间的距离,是各主梁的Y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作为一个例子,b3=16000mm)。h2为主梁的上下方向的宽度(h2=10000mm)。并且,图8中的间隔b2为加强部件之间的距离,是互相对置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图8中,作为一个例子,间隔b2=4000mm。
(关于风荷载的计算)
接着,对起重机结构规格中规定的施加于起重机结构部分的风荷载W的计算进行说明。通过如下式(1)能够算出风荷载W的值。
[式1]
W=qCA……(1)
其中,W为风荷载(N,牛顿)。q为速度压力(N/m2,牛顿每平方米)。C为风力系数。A为受压面积(m2,平方米)。
速度压力q的值根据起重机的状态而不同。当起重机为运行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如下式(2)而算出速度压力q。当起重机为停止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如下式(3)而算出速度压力q。
[式2]
(运行时) q = 83 h 4 · · · · · · ( 2 )
[式3]
(停止时) q = 980 h 4 · · · · · · ( 3 )
其中,h为起重机的受风面距地面的高度(m,米)。
风力系数C的值可以为对于起重机的受风面进行风洞试验而得到的值。或者也可以使用“JIS B 8830起重机风荷载的评价”中记载的风力系数C。
受压面积A为起重机的受风面相对于与风向垂直的面的投影面积(以下将这一项称为“投影面积”)。该情况下,若起重机的受风面相对于风向有两面以上重叠,则受压面积为如下面积,即相对于风向的第1面的投影面积加上相对于风向的第二以后的面(以下,将这一项称之为“第二以后的面”)中相对于风向与前一面重叠部分的投影面积乘以图9(a)所示降低率η而得到的面积,再加上第二以后的面中相对于风向与前一面未重叠部分的投影面积。
图9(a)是表示在风荷载W的计算中使用的降低率η、充实率及间隔率(b/h)的关系的图表。图9(b)是表示型钢结构的横梁(主梁)的高度h及面之间距离b的概略图。图9(c)是表示箱形结构的横梁的高度h及面之间距离b的概略图。
图9(a)~图9(c)中,b为相互对置的起重机的受风面所涉及的横梁的间隔。h为在相互对置的起重机的受风面所涉及的横梁中,相对于风向位于上游的横梁的高度。为在相互对置的起重机的受风面所涉及的横梁中,相对于风向位于上游的起重机的受风面所涉及的充实率(由平板构成的面以及圆筒面的充实率为1)。
图9(a)中记载的图表基于“JIS B 8830起重机风荷载的评价”。“JISB 8830起重机风荷载的评价”是对ISO 4302,Cranes-wind load assessment进行翻译,并更正一部分技术内容而制成。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如下各种变形。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2台移动式大型起重机接近配置,然而,也可以将3台以上移动式大型起重机接近配置。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双层箱体型主梁进行了说明,然而,主梁的结构可以为箱型加强部件仅为1个的单箱型主梁,也可以为其他结构的移动式大型起重机。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于造船厂的移动式大型起重机进行了说明,然而,门式起重机并不限定于移动式大型起重机,例如,本发明的配置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沿轨道可行驶的其它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
并且,也可以是未设置有挡块21、22,且主梁10与主梁13直接接触的结构。
并且,移动式大型起重机的一对脚部并不限定于分别具备刚性支腿以及挠性支腿,也可以是仅具备刚性支腿或挠性支腿的一对脚部。
在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中,从门式起重机的宽度方向观察时,只要一个门式起重机的脚部和另一个门式起重机的至少一部分彼此重叠配置即可。
在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中,只要主梁彼此之间接近配置成在行驶方向上对置的面彼此接触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互相对置的伸出部彼此接触的结构,也可以是伸出部和与伸出部对置的主梁的面接触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其为沿平行配置的不同的轨道可行驶的多个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式起重机具备:一对脚部,在与所述门式起重机的行驶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隔开配置;及主梁,架设于所述一对脚部,
所述多个门式起重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重叠配置,
所述多个门式起重机的相互对置的所述主梁以在所述行驶方向上彼此接触的方式接近配置,所述多个门式起重机的所述脚部的下端部固定于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门式起重机的所述主梁上分别设置有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朝向在所述行驶方向上对置的另一个所述主梁侧伸出,
所述伸出部可在所述行驶方向上彼此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梁彼此接触的接触部,设置有用于缓和所传递的力的弹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式起重机具备将所述脚部固定于地面的失控防止装置,
所述失控防止装置将所述脚部分别独立地固定于地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脚部具有:挠性支腿,其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刚性弱的脚部;及刚性支腿,其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刚性比所述挠性支腿强的脚部,
所述多个门式起重机之一的第1门式起重机中,在所述主梁的一端侧配置有所述挠性支腿,而在所述主梁的另一端侧配置有所述刚性支腿,
所述多个门式起重机中的另一个起重机即第2门式起重机中,在所述主梁的一端侧配置有所述刚性支腿,在所述主梁的另一端侧配置有所述刚性支腿,
所述失控防止装置包括固定所述挠性支腿的挠性支腿用失控防止装置和固定所述刚性支腿的刚性支腿用失控防止装置,
所述挠性支腿用失控防止装置容许比所述刚性支腿用失控防止装置大的游隙而固定所述挠性支腿。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脚部的下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脚部浮起的浮起防止装置,
就一个所述脚部而言,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所述浮起防止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式起重机为设置于造船厂的移动式大型起重机。
CN201410591574.0A 2013-12-26 2014-10-28 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 Pending CN1047434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9787 2013-12-26
JP2013269787A JP2015124054A (ja) 2013-12-26 2013-12-26 門型クレーンの配置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3440A true CN104743440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35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91574.0A Pending CN104743440A (zh) 2013-12-26 2014-10-28 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24054A (zh)
KR (1) KR20150076068A (zh)
CN (1) CN104743440A (zh)
TW (1) TW20152488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4340B2 (ja) * 2015-09-14 2019-02-27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ロボット装置
JP6602637B2 (ja) * 2015-10-20 2019-11-06 住友重機械搬送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クレーン
CN115636352B (zh) * 2022-12-22 2023-04-04 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清理结构的门式起重机
CN117088265B (zh) * 2023-10-20 2024-03-15 河南隧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停车定位稳定的门式起重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2398A (ja) * 1988-08-23 1990-03-02 Taisei Prefab Kk 橋型クレーンの吊り荷接触防止装置
DE19913980A1 (de) * 1999-03-26 2000-09-28 Noell Stahl Und Maschinenbau G Kranverbindung
KR100657573B1 (ko) * 2005-07-12 2006-12-14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원료 하역기용 충돌방지장치
US20090120890A1 (en) * 2005-02-11 2009-05-14 Gottwald Port Technology Gmbh Wind Safety Device for Cranes
KR20110040444A (ko) * 2009-10-14 2011-04-20 주식회사 포스코 하역 크레인 충돌방지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2398A (ja) * 1988-08-23 1990-03-02 Taisei Prefab Kk 橋型クレーンの吊り荷接触防止装置
DE19913980A1 (de) * 1999-03-26 2000-09-28 Noell Stahl Und Maschinenbau G Kranverbindung
US20090120890A1 (en) * 2005-02-11 2009-05-14 Gottwald Port Technology Gmbh Wind Safety Device for Cranes
KR100657573B1 (ko) * 2005-07-12 2006-12-14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원료 하역기용 충돌방지장치
KR20110040444A (ko) * 2009-10-14 2011-04-20 주식회사 포스코 하역 크레인 충돌방지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24054A (ja) 2015-07-06
KR20150076068A (ko) 2015-07-06
TW201524884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3440A (zh) 门式起重机的配置结构
CN104213477A (zh) 跨座式单轨双箱矩形钢-混结合轨道梁结构
CN204282192U (zh) 一种双层桥面钢桁梁
CN205295820U (zh) 重载型空中列车
CN204607411U (zh) 能过小间隙的起重天车
CN205329520U (zh) 一种独柱墩桥梁的防落梁加固装置
CN103410082A (zh) 双层桥面斜拉桥
CN104213503A (zh) 跨座式单轨单箱矩形钢-混结合轨道梁结构
CN203383402U (zh) 一种混凝土垫块
CN103774564B (zh) 移动式桥梁支座更换装置
CN204151639U (zh) 一种拆取、运输、铺设道岔钢轨组件的机械
CN107642010A (zh) 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直线段承轨梁
CN202787085U (zh) 带调位功能的钢箱梁大节段连接匹配装置
CN202081355U (zh) 带有起吊装置的收轨平车
CN208981147U (zh) 一种铁路上承式钢桁梁悬索桥
CN208472541U (zh) 一种搭接天桥的有轨电车高架车站轨道梁结构
CN203958138U (zh) 利用高架桥底净空建设的高架轻型轨道
CN204080556U (zh) 跨座式单轨双箱矩形钢-混结合轨道梁结构
CN202644410U (zh) 一种三角形桁架结构的防护棚架
CZ19881U1 (cs) Profilovaná kolejnice pro jednokolejné visuté dráhy
CN204111203U (zh) 一种穿越式双小车的连接结构
CN203603023U (zh) 斜拉桥塔梁墩固结结构
CN204080616U (zh) 跨座式单轨单箱矩形钢-混结合轨道梁结构
CN102953338A (zh) 一种模板开合控制系统
CN208844449U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声屏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