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3008B - 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3008B
CN104743008B CN201410806442.5A CN201410806442A CN104743008B CN 104743008 B CN104743008 B CN 104743008B CN 201410806442 A CN201410806442 A CN 201410806442A CN 104743008 B CN104743008 B CN 1047430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lamp
front shroud
light
lampshade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064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3008A (zh
Inventor
森泰香
永野克之
竹中伸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43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3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3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3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2Headligh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该二轮摩托车具有:前罩,其配置在位于车身框架的前端部的头管的前方;前照灯,其配置于头管的前方,通过在将前罩分割成上下两部分,实现小型化的基础上,使前照灯的透镜形成看起来尽可能大的结构,从而能够获得独特的外观形状。前罩由上部前罩及下部前罩构成,前照灯具有前照灯灯罩及从前方罩住该前照灯灯罩的透镜,该前照灯的上部与上部前罩连接,其下部与下部前罩连接。

Description

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轮摩托车,该二轮摩托车具有前罩和前照灯,其中,前罩配置在位于车身框架的前端部的头管的前方,前照灯配置于所述头管的前方,本发明尤其涉及对该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人们公知像这样的二轮摩托车,即,在该二轮摩托车中,用于支承作为照明灯具的灯泡的整个底座部件由前罩罩住。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第5005475号
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由于需要形成具有一体结构的前罩,以连续罩住照明灯具的透镜的周围,从而导致前照灯的大型化。因此,为了实现前罩的小型化,可以将前罩分割成上部前罩和下部前罩两部分,且在上部前罩和下部前罩之间配置作为照明灯具的前照灯,此时,为了提高前照灯的可视性,需要使前照灯的透镜形成从外部能看到尽可能大的结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通过将前罩分割成上下两部分,在实现前部结构小型化的基础上,使前照灯的透镜从外部看时具有尽可能大的结构,从而使该前部结构获得独特的外观形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为:
二轮摩托车具有:
前罩,其配置在位于车身框架的前端部的头管的前方;
前照灯,其配置于所述头管的前方,
所述前罩由上部前罩及下部前罩构成,所述前照灯具有前照灯灯罩及从前方罩住该前照灯灯罩的透镜,所述前照灯的上部与所述上部前罩连接,其下部与所述下部前罩连接。
另外,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为:所述前照灯灯罩的两侧后部配置于所述上部前罩及所述下部前罩的两侧后端部之间,形成有向外露出的露出面,该露出面与所述透镜的后缘相连续。
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为:所述露出面的后缘从侧面看时以与所述上部前罩及所述下部前罩的两侧后缘呈光滑的连接。
在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为:所述透镜的后缘的最后端从侧面看时配置在比头管更靠后方的位置上。
另外,在技术方案1~4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为:所述前照灯除具有所述前照灯灯罩及所述透镜以外,还具有前照灯灯泡、一对位置灯灯泡及一对导光部件,其中,前照灯灯泡被支承在所述前照灯灯罩的中央部;一对位置灯灯泡配置于该前照灯灯泡的左右两侧,且被支承在所述前照灯灯罩上;一对导光部件沿所述透镜延伸,用于引导这些位置灯灯泡所发出的光。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在由上部前罩及下部前罩构成前罩,实现前罩的小型化的基础上,通过由前照灯连接上部前罩及下部前罩,使上部前罩、下部前罩与前照灯分别形成的线段得到强调,从而能够形成独特的形状,由于增强了前照灯的视觉效果,因此能够提高前照灯的可视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由于前照灯灯罩的两侧后部形成的露出面与透镜的后缘相连续且向外露出,该露出面配置于上部前罩及下部前罩的两侧后端部之间,因此使前照灯更加得到强调,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前照灯的可视性。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由于露出面的后缘从侧面看时使上部前罩及下部前罩的两侧后缘呈光滑的连接,因此能够由前照灯灯罩形成前罩的后缘的一部分,从而能够于车宽方向尽可能地增大前照灯的宽度,进一步地提高前照灯的可视性。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通过使透镜的后缘的最后端从侧面看时位于比头管更靠后方的位置上,从而能够于前后方向扩大前照灯长度,提高从侧方观察时的前照灯的可视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由于配置于前照灯灯泡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位置灯灯泡所发出的光被沿透镜延伸的导光部件引导,因此能够进一步地扩大前照灯的发光面积,从而提高前照灯的可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二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从图1中的箭头2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3是从图1中的箭头3的方向观察时的前罩及前照灯的后视图。
图4是前照灯的主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5-5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的6-6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1中的7-7线剖切而成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从图1中的箭头8的方向观察时的车尾灯的后视图。
图9是沿图8中的9-9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中的10-10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头管;15:前罩;16:上部前罩;16a:上部前罩的后缘;17:下部前罩;17a:下部前罩的后缘;25:前照灯;30:前照灯灯罩;31:透镜;31a:透镜的后缘;31aa:透镜的后缘的最后端;32:前照灯灯泡;33:位置灯灯泡;51:导光部件;52:露出面;52a:露出面的后缘;F:车身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上下及左右方向均是指从乘坐在二轮摩托车上的乘客的角度所看到的方向。
首先,在图1中,该二轮摩托车为踏板式二轮摩托车,其车身框架F具有头管11,该头管11配置在车身框架F的前端部,在头管11上支承有用于枢支前轮WF的前叉12及转向车把13,该前叉12和转向车把13能够被转向操作。另外,在所述车身框架F上支承有用于发挥驱动后轮WR的动力的能够摆动的单元摆动式的动力单元P,所述后轮WR被枢支在该动力单元P的后部。
所述动力单元P的一部分和所述车身框架F由车身罩14罩住,该车身罩14具有前罩15、中间罩18、踏板19、左右一对的护腿挡风板20、左右一对的下侧罩21、下前罩22及左右一对的后侧罩23,其中,前罩15从前方罩住所述头管11;中间罩18从后方侧罩住所述头管11;踏板19被设置为与中间罩18的下部相连接;左右一对的护腿挡风板20连接前罩15、中间罩18和踏板19的两侧;左右一对的下侧罩21由左右一对的护腿挡风板20的下端向后方延伸,且与所述踏板19的两侧相连接;下前罩22由所述踏板19的后端向上方竖立而形成;左右一对的后侧罩23被设置为与下前罩22的左右两侧相连接,在所述下前罩22及左右一对的后侧罩23上配置有纵列式乘车用车座24。
在所述前罩15上设置有前照灯25。另外,所述转向车把13的中央部由分为前后两部分的车把罩26罩住,在该车把罩26的左右两侧配置有转向灯27。另外,在左右一对的所述后侧罩23的后端之间配置有后组合灯28。
结合参照图2和图3,所述前罩15由上部前罩16和下部前罩17组成,所述前照灯25设置在所述上部前罩16和所述下部前罩17之间,上部与所述上部前罩16连接,下部与所述下部前罩17连接。
在所述上部前罩16及所述下部前罩17没有通过所述前照灯25互相连接的状态下,于两者之间形成有从车辆前方看时(即从正面看时)大致呈字母V形的开口部29,通过配置所述前照灯25以封住该开口部29。
结合参照图4~图6,所述前照灯25具有前照灯灯罩30、透镜31、前照灯灯泡32及一对位置灯灯泡33,其中,透镜31从前方罩住该前照灯灯罩30;前照灯灯泡32被支承在所述前照灯灯罩30的中央部;一对位置灯灯泡33配置于该前照灯灯泡32的左右两侧,且被支承在所述前照灯灯罩30上。
参照图3,在所述前照灯灯罩30的上部,左右相离的一对第1上部紧固件34于所述开口部29的上缘部通过两个螺钉部件35分别与上部前罩16的内表面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并且,配置于这两个第1紧固件34之间的中央部的第2上部连接部件36于所述开口部29的上缘部通过螺钉部件37与所述上部前罩16的内表面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另外,在所述前照灯灯罩30的下部,左右相离的一对第1下部紧固件38于所述开口部29的下缘部通过两个螺钉部件39分别与所述下部前罩17的内表面互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并且,以左右相离方式设置在这两个第1下部紧固件38之间的一对第2下部紧固件40于所述开口部29的下缘部通过两个螺钉部件41分别与所述下部前罩17的内表面互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所述透镜31以其一部分面向所述前罩15的开口部29的方式通过密封部件44由前方安装到所述前照灯灯罩30上,如图1明确所示,该透镜31的后缘31a的最后端31aa从侧面看时比位于所述车身框架F的前端部的所述头管11更靠后方。即,从侧面看时,经过所述透镜31的后缘31a的最后端31aa的假想铅直线L位于所述头管11更靠后方的位置上。
所述前照灯灯泡32被支承在所述前照灯灯罩30的大致中央部,用于向前方反射该前照灯灯泡32所发出的光的碗状的反射器45配置于所述前照灯灯罩30内的中央部。该反射器45在上下活动受到限制的范围内,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前照灯25上,通过转动该反射器45来调整该反射器45的摆动角度,能够调整前照灯灯泡32的光轴。
另外,在所述透镜3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延长部47,该延长部47沿透镜31的内表面延伸,且在该延长部47的中央部具有面向所述反射器45的窗口46,该延长部47配置于所述前照灯灯罩30上,且该延长部47固定在所述前照灯灯罩30上。
所述位置灯灯泡33以被所述延长部47的左右两侧部罩住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前照灯灯泡32的左右两侧,且被支承在该前照灯灯罩30上。
但是,在所述延长部47的左右两侧,例如分别设置有3个切口48、49、50,该3个切口48、49、50沿所述透镜31的内表面延伸,为了能够在所述透镜31的左右两侧部由外部看到所述一对位置灯灯泡33所发出的光,在所述延长部47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导光部件51,该左右一对的导光部件51分别面向所述延长部47的左右两侧部的切口49~50,这些导光部件51,51被支承在所述延长部47上。
结合参照图7,所述前照灯灯罩30的两侧后部形成有:抵接面30a,其从内侧与所述透镜31的后端部相抵接;露出面52,其与所述透镜31的后缘相连续且向外露出,所述前照灯灯罩30的两侧后部配置在所述上部前罩16及所述下部前罩17的两侧后端部之间。
另外,所述露出面52的后缘52a从侧面看时与所述上部前罩16和所述下部前罩17的两侧后缘16a、17a呈光滑的连接。
结合参照图8~图10,所述后组合灯28具有:车尾灯54;停止信号灯55,其配置于该车尾灯54的上方;转向灯56,其有2个,配置于所述车尾灯54的左右两侧。
所述后组合灯28具有固定于所述左右一对的所述后侧罩23的后部的底座部件57,并且由所述后侧罩23的后端部向后方突出的外透镜58通过密封部件59安装在该底座部件57上。
在所述外透镜58的内部配置有车尾灯灯泡60、停止信号灯灯泡61及左右一对的转向灯灯泡62,其中,停止信号灯灯泡61配置于该车尾灯灯泡60的上方;左右一对的转向灯灯泡62配置于所述车尾灯灯泡60和所述停止信号灯灯泡61的左右两侧,这些灯泡60、61、62由共同的所述外透镜58罩住。
所述车尾灯54由所述车尾灯灯泡60、所述外透镜58及内透镜63构成,其中,车尾灯灯泡60被支承在形成于所述底座部件57上的车尾灯用灯罩部57a上;内透镜63配置于该外透镜58的内侧,罩住所述车尾灯灯泡60。所述车尾灯用灯罩部57a以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看时(即从背面看时)大致呈字母V形的方式配置,所述车尾灯灯泡60在与所述字母V形的顶点部相对应的位置被支承在所述车尾灯用灯罩部57a上。另外,所述内透镜63被着上红色。
所述停止信号灯55由所述停止信号灯灯泡61、所述内透镜63及所述外透镜58构成,其中,所述停止信号灯灯泡61在所述车尾灯用灯罩部57a的上方,被支承在形成于所述底座部件57上的停止信号灯用灯罩部57b上;所述内透镜63罩住该停止信号灯灯泡61,所述停止信号灯灯泡61配置于所述车尾灯54的左右两侧的上部之间,且被支承在所述停止信号灯用灯罩部57b上。
所述转向灯56由所述转向灯灯泡62、所述外透镜58及所述内透镜63构成,其中,所述转向灯灯泡62被支承在形成于所述底座部件57的左右两侧的转向灯用灯罩部57c上;所述外透镜58罩住该转向灯灯泡62;所述内透镜63仅罩住所述转向灯用灯罩部57c的下部。
但是,如图1所示,在所述后组合灯28的下方配置有牌照65,该牌照65安装在从斜后上方罩住所述后轮WR的后挡泥板64上,在所述车尾灯54中的车尾灯灯泡60的下方,在所述内透镜63上设置有透光部66,该透光部66用于将所述车尾灯灯泡60所发出的光引导至所述牌照65一侧。即,所述后组合灯28也具有照射所述牌照65的牌照灯的作用。
接下来,在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作用时,由于前罩15由上部前罩16及下部前罩17构成,前照灯25的上部与所述上部前罩16连接,其下部与下部前罩17,因此在由上部前罩16及下部前罩17构成前罩15,实现前罩15的小型化的基础上,通过使上部前罩16及下部前罩17与前照灯25分别形成的线段LA、LB(参照图1和图2)突出,从而能够形成独特的外观形状,通过使前照灯25突出,能够提高前照灯25的可视性。
另外,由于前照灯25所具有的前照灯灯罩30的两侧后部配置于所述上部前罩16及所述下部前罩17的两侧后端部之间,并且形成有向外露出的露出面52,该露出面52与从前方罩住所述前照灯灯罩30的透镜31的后缘相连续,因此使前照灯25更加突出,能够进一步提高前照灯25的可视性。
另外,由于所述露出面52的后缘52a从侧面看时与所述上部前罩16及所述下部前罩17的两侧后缘16a、17a呈光滑的连接,因此能够由前照灯灯罩30形成前罩15后缘的一部分,从而能够于车宽方向上尽可能地扩大前照灯25的发光面积,进一步提高前照灯25的可视性。
另外,由于所述透镜31的后缘31a的最后端31aa从侧面看时配置于比车身框架F的前端部的头管11更靠后方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于前后方向上扩大前照灯25的发光,提高从侧方看时的前照灯25的可视性。
另外,所述前照灯25除具有所述前照灯灯罩30及所述透镜31以外,还具有前照灯灯泡32、一对位置灯灯泡33及一对导光部件51,其中,前照灯灯泡32被支承在所述前照灯灯罩30的中央部;一对位置灯灯泡33配置于该前照灯灯泡32的左右两侧,且被支承在所述前照灯灯罩30上;一对导光部件51沿所述透镜31延伸,用于引导这些位置灯灯泡33所发出的光,因此,通过由沿透镜31延伸的一对导光部件51引导配置于前照灯灯泡32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位置灯灯泡33所发出的光,能够进一步扩大前照灯25的发光面积,从而提高前照灯25的可视性。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多种变形。

Claims (6)

1.一种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
该二轮摩托车具有:
前罩(15),其配置在位于车身框架(F)的前端部的头管(11)的前方;
前照灯(25),其配置于所述头管(11)的前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罩(15)由上部前罩(16)及下部前罩(17)构成,
所述前照灯(25)具有前照灯灯罩(30)及从前方罩住该前照灯灯罩(30)的透镜(31),且所述前照灯(25)的上部与所述上部前罩(16)连接,其下部与所述下部前罩(1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照灯灯罩(30)的两侧后部配置于所述上部前罩(16)及所述下部前罩(17)的两侧后端部之间,并且形成有向外露出的露出面(52),该露出面(52)与所述透镜(31)的后缘相连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露出面(52)的后缘(52a)与所述上部前罩(16)及所述下部前罩(17)的两侧后缘(16a,17a)从侧面看时呈光滑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31)的后缘(31a)的最后端(31aa)从侧面看时配置在比所述头管(11)更靠后方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照灯(25)除具有所述前照灯灯罩(30)及所述透镜(31)以外,还具有前照灯灯泡(32)、一对位置灯灯泡(33)及一对导光部件(51),其中,
所述前照灯灯泡(32)被支承在所述前照灯灯罩(30)的中央部;
所述一对位置灯灯泡(33)配置于该前照灯灯泡(32)的左右两侧,且被支承在所述前照灯灯罩(30)上;
所述一对导光部件(51)沿所述透镜(31)延伸,用于引导这些位置灯灯泡(33)所发出的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照灯(25)除具有所述前照灯灯罩(30)及所述透镜(31)以外,还具有前照灯灯泡(32)、一对位置灯灯泡(33)及一对导光部件(51),其中,
所述前照灯灯泡(32)被支承在所述前照灯灯罩(30)的中央部;
所述一对位置灯灯泡(33)配置于该前照灯灯泡(32)的左右两侧,且被支承在所述前照灯灯罩(30)上;
所述一对导光部件(51)沿所述透镜(31)延伸,用于引导这些位置灯灯泡(33)所发出的光。
CN201410806442.5A 2013-12-25 2014-12-22 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 Active CN1047430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7791 2013-12-25
JP2013267791A JP5752226B2 (ja) 2013-12-25 2013-12-25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3008A CN104743008A (zh) 2015-07-01
CN104743008B true CN104743008B (zh) 2018-04-24

Family

ID=53534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06442.5A Active CN104743008B (zh) 2013-12-25 2014-12-22 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52226B2 (zh)
CN (1) CN1047430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2950B (zh) * 2015-08-14 2017-11-03 薛建南 电动车前面板总成
WO2018180351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70107U (en) * 2004-12-21 2005-07-11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A motorcycle headlight device
CN101376412B (zh) * 2007-08-28 2011-03-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位置灯
US8042979B2 (en) * 2008-03-14 2011-10-25 Honda Motor Co., Ltd. Headlight assembly for a motorcy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1333B2 (ja) * 2009-03-31 2013-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用ヘッドライ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70107U (en) * 2004-12-21 2005-07-11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A motorcycle headlight device
CN101376412B (zh) * 2007-08-28 2011-03-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位置灯
US8042979B2 (en) * 2008-03-14 2011-10-25 Honda Motor Co., Ltd. Headlight assembly for a motorcy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23786A (ja) 2015-07-06
JP5752226B2 (ja) 2015-07-22
CN104743008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3182B2 (en) Headlight for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CN104203736B (zh) 两轮摩托车的头灯装置
US7802907B2 (en) Vehicle
JP5469971B2 (ja) 自動二輪車用後部灯火器構造
TW470714B (en) Headlight of motorcycle
EP2738072B1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of saddle-type vehicle
JP5163869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8162510A (ja) 鞍乗型車両
CN204341290U (zh) 跨骑型车辆的前盖罩结构
JP6048749B2 (ja) 車両用灯火装置
CN103129653A (zh) 骑乘型车辆
JP683911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4743008B (zh) 二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
CN107429898A (zh) 前照灯
CN110450892B (zh) 自动二轮车
JP675274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灯火装置配置構造
JP448876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灯火器
JP6096533B2 (ja) 鞍乗型車両の灯火器
JP2010006258A (ja) 灯火器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CN104554530B (zh) 跨坐型车辆
TWI511899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4625507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CN209782495U (zh) 一种摩托车大灯
JP6321238B2 (ja) 鞍乗型車両の灯火器
JP6664468B2 (ja) 鞍乗型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