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2539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2539B
CN104742539B CN201410831887.9A CN201410831887A CN104742539B CN 104742539 B CN104742539 B CN 104742539B CN 201410831887 A CN201410831887 A CN 201410831887A CN 104742539 B CN104742539 B CN 1047425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adeur train
roller
tape deck
diameter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18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2539A (zh
Inventor
冈泽善行
原田和政
阿南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724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884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297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2906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42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2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2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2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4Bodily-changeable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既确保滑架的容积又抑制装置的横宽尺寸的记录装置。打印机(1),其特征在于,具备:滑架(17),其具备喷墨记录头(21)并且能够在第1方向及其相反方向即第2方向上移动;作为支撑滑架(17)的支撑单元的导向框架(12、13);和对用纸输送单元传递电机的动力的齿轮组(33),齿轮组(33)的至少一部分位置移动到第2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的滑架(17)之下。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真机和打印机等所代表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打印机中有所谓串行式打印机,在该串行式打印机中,通过使预定量的用纸输送动作和与具备记录头的滑架沿用纸宽度方向的移动相伴的记录动作交替执行,从而使记录完成。另外,喷墨式打印机中有在滑架上具备墨盒的类型和墨盒相对于滑架独立设置并且墨盒和滑架通过墨水管连接的类型。在串行打印机中,不管是在哪一种类型中都是通过滑架在预定范围内往复动作从而进行记录的。
在喷墨打印机中,在记录头的上游侧设置有输送辊对,该输送辊对输送作为介质的一例的记录用纸。输送辊对通常由受电机驱动的驱动辊和被朝向该驱动辊按压的从动辊构成(例如专利文献1)。
驱动辊是在金属实心轴或金属空心轴的外周面形成有高摩擦层而成的,从动辊是通过树脂成型而形成的,驱动辊被驱动而旋转,从而记录用纸在由该驱动辊和该从动辊夹持的状态下,被向下游侧输送。
在此,在利用这样的输送辊对输送记录用纸的情况下,用纸后端在脱离输送辊对时被迅猛地送出,其结果,发生输送精度变差的现象、所谓蹿飞(蹴飛ばし,kick-off)现象。这样的蹿飞现象尤其是在厚度较厚的记录用纸(例如,光泽纸和纸板纸等)中显著出现。
另外,对于打印机要求其进一步小型化。尤其是针对设想使用者携带打印机的便携型打印机,要求其进一步小型化。
在此,如果关注打印机的横宽尺寸,则横宽尺寸大致根据滑架的移动区域的宽度和在该移动区域的外侧所设置的构成要素的大小和配置位置来确定。而且,滑架的移动区域是根据用纸宽度而确定的、无法减小,所以为了减小横宽尺寸就必须减小在滑架移动区域的外侧所设置的构成要素的占据空间。
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一例公开了在滑架移动区域的外侧设置有编码器标尺(encoder scale)的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79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897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作为抑制上述蹿飞现象的方法之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预先形成有比记录用纸的厚度小的间隙的技术。由此,即使记录用纸的厚度增大,也能够抑制蹿飞现象。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难以准确地管理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的间隙,而且在记录用纸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有时得不到足够的夹持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很有可能会发生蹿飞现象这一课题。也就是,存在难以通过简易的构成更为准确(可靠)地抑制蹿飞现象这一课题。
另外,在打印机中,除横宽尺寸外,还要求减小装置的高度尺寸。但是,如果减小装置的高度尺寸,则滑架的容积会变小,尤其是在滑架上具备墨盒的类型中就必须将墨盒设计得较小。因此,如果既要减小装置的高度尺寸又要确保滑架容积,则必需增大滑架的横向宽度,装置的横宽尺寸会变大。也即是,滑架容积即墨盒的容量和装置的横宽尺寸为折中(trade off)的关系,存在难以兼顾这一课题。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形态来实现。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滑架,其具备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并且能够在第1方向及其相反方向即第2方向上移动;支撑单元,其支撑所述滑架;和动力传递机构,其对输送介质的输送单元传递驱动源的动力,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的所述滑架之下。
根据本方式,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的所述滑架之下,所以成为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入所述滑架的移动所需的区域内那样的形态,由此,能够抑制装置的横宽尺寸并且确保滑架的容积。
第2方式,在第1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架具备向所述第2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形成为相对于在移动方向上由所述支撑单元支撑的被支撑区域的中心在所述移动方向不对称的形状,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的所述滑架的、所述突出部之下。
根据本方式,所述滑架具备向所述第2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所以能够通过该突出部确保所述滑架的容积,并且因为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的所述滑架的、所述突出部之下,所以能够抑制装置的横宽尺寸增大和高度方向尺寸增大。
第3方式,在第1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架具备收置墨水的墨盒,并且所述墨盒能够装拆,所述墨盒在所述滑架上占有包含所述突出部的空间。
根据本方式,收置墨水的墨盒,在所述滑架上占有包含所述突出部的空间,所以能够确保所述墨盒中的墨水容量。
第4方式,在第1到第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单元在介质的输送路径上具备相对于所述记录头设置在上游侧的第1辊和相对于所述记录头设置在下游侧的第2辊,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在所述第1辊的轴端部设置的第1辊驱动齿轮,经由该第1辊驱动齿轮向所述第2辊传递动力,构成检测所述第1辊的旋转的旋转检测单元的旋转标尺,相对于所述第1辊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1方向侧。
根据本方式,所述旋转标尺相对于所述第1辊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1方向一侧,所以能够避免读取所述旋转标尺的检测部配置在装置主体的最外侧(滑架移动方向上的外侧),能够抑制装置主体的尺寸增大(滑架移动方向尺寸)。
第5方式,在第4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标尺的直径比所述第1辊驱动齿轮的直径小。
根据本方式,所述旋转标尺的直径比所述第1辊驱动齿轮的直径小,所以能够相对于来自装置上方的外部压力保护旋转标尺。
第6方式,在第4或第5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撑所述第1辊的框架,在所述框架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形成为沿所述旋转标尺的外形并且直径比所述旋转标尺的直径大的圆弧形状。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框架所形成的凸部形成为沿所述旋转标尺的外形并且直径比所述旋转标尺的直径大的圆弧形状,所以所述凸部相对于所述旋转标尺发挥遮蔽壁的功能,抑制墨水雾向所述旋转标尺附着。
第7方式,在第6方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架形成有凹部,在该滑架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时所述凹部避开所述凸部。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滑架形成有凹部,在该滑架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时所述凹部避开所述凸部,所以无需为了确保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为了防止所述滑架与所述框架干涉)而将所述框架的位置设定于外侧,能够抑制装置的横宽尺寸增大。
第8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其对介质进行记录;驱动辊,其向所述记录头一侧输送介质且由驱动源驱动;和从动辊,其被向所述驱动辊按压并且与介质接触而从动旋转、且直径比所述驱动辊的直径大。
根据本方式,所述从动辊的直径比所述驱动辊的直径大,所以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即,介质的后端从所述从动辊与所述驱动辊之间被挤出,但是此时,与所述从动辊的按压相伴的挤压力,由直径相对较小的驱动辊产生的挤压力比由直径相对较大的从动辊产生的挤压力大。
在此,在从所述从动辊与所述驱动辊之间挤出介质后端时,所述从动辊能够自由旋转,所以该旋转发挥作用以迅猛地将介质后端挤出,但是因为所述驱动辊与驱动源连接而无法自由旋转,所以该驱动辊不以与所述从动辊相比更迅猛地将介质后端挤出的方式发挥作用。
本方式中,利用这样的性质,针对发挥作用以迅猛地挤出用纸后端的所述输送从动辊使其直径比所述输送驱动辊大,使得伴随按压的挤压力相比而言变小。由此,能够通过简易的构成准确地抑制蹿飞现象。
第9方式,在第8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支撑部件,所述介质支撑部件在能够与所述记录头相对的位置支撑介质,从所述驱动辊与所述从动辊之间被送出的介质,被按压到所述介质支撑部件上。
根据本方式,在能够与所述记录头相对的位置具备支撑介质的介质支撑部件,从所述驱动辊与所述从动辊之间被送出的介质被按压到所述介质支撑部件上,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介质在与所述记录头相对的位置上浮。
第10方式,在第8或第9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是在实心轴或空心轴的外周面附着有微粒而成的,所述从动辊由树脂材料形成。
第11方式,在从第8到第10方式中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滑架,其具备所述记录头并且能够在第1方向及其相反方向即第2方向上移动;支撑单元,其支撑所述滑架;和动力传递机构,其对所述驱动辊传递所述驱动源的动力,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的所述滑架之下。
根据本方式,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的所述滑架之下,所以成为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入所述滑架的移动所需的区域内那样的形态,由此,能够抑制装置的横宽尺寸并且确保滑架的容积。
第12方式,在第11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介质的输送路径上相对于所述记录头在下游侧具备排出介质的排出辊,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在所述驱动辊的轴端部设置的第1辊驱动齿轮,经由该第1辊驱动齿轮向所述排出辊传递动力,构成检测所述驱动辊的旋转的旋转检测单元的旋转标尺,相对于所述驱动辊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1方向一侧。
根据本方式,所述旋转标尺相对于所述第1辊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1方向一侧,所以能够避免读取所述旋转标尺的检测部配置于装置主体的最外侧(滑架移动方向上的外侧),能够抑制装置主体的尺寸增大(滑架移动方向尺寸)。
第13方式,在第12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标尺的直径比所述第1辊驱动齿轮的直径小。
根据本方式,所述旋转标尺的直径比所述第1辊驱动齿轮的直径小,所以能够相对于来自装置上方的外部压力保护旋转标尺。
第14方式,在第12或第13方式中,具备支撑所述驱动辊的框架,在所述框架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形成为沿所述旋转标尺的外形并且直径比所述旋转标尺的直径大的圆弧形状。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框架所形成的凸部形成为沿所述旋转标尺的外形并且直径比所述旋转标尺的直径大的圆弧形状,所以所述凸部相对于所述旋转标尺发挥遮蔽壁的功能,抑制墨水雾向所述旋转标尺附着。
第15方式,在第14方式中,在所述滑架形成有凹部,在该滑架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时所述凹部避开所述凸部。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滑架形成有凹部,在该滑架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时所述凹部避开所述凸部,所以无需为了确保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为了防止所述滑架与所述框架干涉)而将所述框架的位置设定于外侧,能够抑制装置的横宽尺寸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用纸输送路径的侧剖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从上侧观察滑架的俯视图。
图8是从下侧观察滑架的仰视图。
图9是从装置斜前方上侧观察滑架的立体图。
图10是从装置斜前方下侧观察滑架的立体图。
图11是从装置斜后方上侧观察滑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滑架位于左侧端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滑架位于比左侧端部稍靠初始位置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齿轮组以及旋转标尺的立体图。
图15是齿轮组的主视图。
图16是从下侧观察齿轮组以及滑架的仰视图。
图17是表示齿轮相对于滑架的位置变动的模式图。
图18是表示滑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模式图。
图19是输送驱动辊的立体图。
图20是输送驱动辊、用纸支撑部件和中间支撑部件的剖视图。
图21是主框架、侧框架、导向框架和用纸支撑部件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输送驱动辊与输送从动辊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3是表示由输送驱动辊和输送从动辊将用纸后端挤出的原理的说明图,(A)表示本实施方式,(B)表示现有技术。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打印机、2…装置主体、3…供纸口、4…料斗、5…供给辊、8…主框架、9…侧框架、10…侧框架、11…副框架、12…导向框架、12a…垂直部、12b…水平部、12c…第2垂直部、12d…第2水平部、12e,12f,12g…滑动面、13…导向框架、13a…水平部、13b…垂直部、13c…第2水平部、13d…滑动面、14…辊支撑部件、15…输送从动辊、16…输送驱动辊、17…滑架、18…滑架主体、18a…第1被支撑部(滑块)、18b…第2被支撑部、18c,18d,18e…滑块、18f…突出部、18g…右侧面、18h…左侧面、18j…凹部、18k…带卡紧部、19A…解锁杆、19B…解锁杆、20A…墨盒、20B…墨盒、21…喷墨记录头、22…用纸支撑部件、24…限制辊、25…排出驱动辊、25a…旋转轴、26…排出从动辊、28…筐体、29…上部盖、30…前部盖、32…电机(输送单元)、33…齿轮组、34~41…齿轮、43…旋转检测单元、44…检测部、45…旋转标尺(rotary sacle)、47…电机(滑架驱动)、48…环状带、50…中间支撑部件、P…记录用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变形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此为前提,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即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1的外观立体图,图2以及图3是打印机1的装置主体(拆下构成外观的筐体后的状态)2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打印机1的用纸输送路径的侧剖图,图5以及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另外,图7是从上侧观察滑架17的俯视图,图8是从下侧观察滑架17的仰视图,图9是从装置斜前方上侧观察滑架17的立体图,图10是从装置斜前方下侧观察滑架17的立体图,图11是从装置斜后方上侧观察滑架17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滑架17位于左侧端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滑架17位于比左侧端部稍靠初始位置侧的状态的立体图。而且,图14是表示齿轮组33以及旋转标尺45的立体图,图15是齿轮组33的主视图,图16是从下侧观察齿轮组33以及滑架17的仰视图。
另外,图17是表示齿轮相对于滑架17的位置变动的模式图,图18是表示滑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模式图,图19是输送驱动辊16的立体图,图20是输送驱动辊16、用纸支撑部件22和中间支撑部件50的剖视图,图21是主框架8、侧框架9,10、导向框架13和用纸支撑部件22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输送驱动辊16和输送从动辊15的位置关系的图,图23是表示由输送驱动辊16和输送从动辊15挤出用纸后端的原理的说明图,(A)表示本实施方式,(B)表示现有技术。
此外,各图所示的x-y-z正交坐标系中,x方向以及y方向为水平方向,其中x方向是与用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用纸宽度方向)、另外也是装置左右方向,还是滑架17的移动方向(主扫描方向)。另外,y方向是用纸输送方向,也是装置进深方向。而且,z方向是重力方向也是装置高度方向。
以下,参照图1~图5对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打印机1是通过交替进行记录动作和用纸输送动作而使记录完成的所谓串行式喷墨打印机,考虑到便携性而构成为小型的。图1中附图标记28表示构成装置外观的由树脂材料形成的筐体,附图标记29表示同样由树脂材料形成的上部盖,附图标记30表示同样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前部盖。上部盖29和前部盖30形成为一体,打开而使得操作面板(未图示)以及用纸供纸口(未图示)在装置上表面显露出来、并且用纸排出口在装置前表面显露出来。附图标记30a是解除前部盖30的锁定的操作杆(解锁杆)。
图2以及图3所示的装置主体2在上述筐体28的内侧。装置主体2的骨架包括多个框架。具体而言,包括主框架8、侧框架9、侧框架10、副框架11、导向框架12和导向框架13这样框架(详情后述)。
在装置后方具有能够放置作为介质的一例的记录用纸(主要是单页纸:以下称为“用纸P”)的供纸口3,被放置在供纸口3的多张用纸P有料斗4和位于该料斗4上部的未图示的用纸支架(paper support)支撑为倾斜姿势。
在图4中料斗4以未图示的摆动支点为中心摆动,从而使所支撑的用纸P相对于供给辊5进退。料斗4上升,从而所放置的用纸P中最靠上层的用纸与供给辊5接触,而且通过供给辊5的旋转被向下游侧供给。
在供给辊5的下流设置有具备输送驱动辊16和输送从动辊15的用纸输送单元,通过这些辊将用纸P向喷墨记录头21之下输送。输送驱动辊16由作为驱动源的电机32(图15、图16)驱动而旋转。输送从动辊15由辊支撑部件14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并且由对辊支撑部件14赋予按压力的施力单元(未图示)向输送驱动辊16按压。而且,与所输送的用纸P接触而从动旋转。输送驱动辊16由金属实心轴或金属空心轴形成,输送从动辊15由树脂材料(例如POM(聚氧亚甲基))等形成。此外,关于该输送驱动辊16和该输送从动辊15将在后面更为详细地说明。
喷墨记录头21设置于滑架17,该滑架17搭载墨盒20并且接受来自电机47(图2、图3)的动力而在用纸宽度方向(x方向)上往复移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架17的移动区域(移动范围)内图2以及图3的右端为滑架17的初始位置。此处的初始位置即为非印刷时或电源断开时滑架17的待机位置之意。
以下,将滑架17从右端(初始位置)向左端时该滑架17的移动方向作为第2方向,将滑架17从左端向右端时该滑架17的移动方向作为第1方向。
接着,滑架17的筐体包括形成为箱状的滑架主体18,在该滑架主体18的内侧装配有墨盒20A、20B。而且,从墨盒20A、20B对喷墨记录头21供给墨水。墨盒20A、20B相对于滑架主体18能够装拆,在图7、图9~图11中,附图标记19A、19B分别表示解除墨盒20A、20B相对于滑架主体18的锁定的杆(解锁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架17是搭载墨盒20A、20B的所谓滑架装载型,但是也可以是墨盒20A、20B相对于滑架17独立地设置且墨盒20A、20B与喷墨记录头21由墨水管连接的所谓非滑架装载型。
在图4中,滑架主体18在装置前方侧具有第1被支撑部(滑块)18a,在装置后方侧具有第2被支撑部18b。第1被支撑部18a由导向框架13支撑,第2被支撑部18b由导向框架12支撑。即,滑架17由导向框架13以及导向框架12支撑。另外,第1被支撑部18a由导向框架13支撑并且在导向框架13上滑动。
同样地,第2被支撑部18b由导向框架12支撑并且在导向框架12上滑动。而且,导向框架12规定滑架17在y方向上的位置。即,导向框架12在主扫描方向上引导滑架17。此外,关于第1被支撑部18a、第2被支撑部18b和导向框架12、13将在后面详述。
接着,在与喷墨记录头2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支撑用纸P的用纸支撑部件22,通过该用纸支撑部件22来规定用纸P与喷墨记录头21之间的间隔。在喷墨记录头21以及用纸支撑部件22的下游侧设置有将已进行了记录的用纸P排出的排出驱动辊25以及排出从动辊26。此外,附图标记25a为排出驱动辊25的旋转轴,排出驱动辊25沿旋转轴25a的轴线方向按适当间隔设置有多个(参照图2、图3)。另外,附图标记24为限制用纸上浮的限制辊。
接着,关于构成装置主体2的骨架的框架进行说明。在图2、图3、图21中,主框架8、副框架11和导向框架12、13形成为沿用纸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侧框架9、10形成为沿用纸输送方向延伸的形状。此外,图3、图21表示从图2的状态拆下副框架11使导向框架13露出的状态。
主框架8,剖视如图4所示,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上部形成为向装置后方侧弯折为L字状的形状、下部形成为向装置前方侧弯折为L字状的形状。在该主框架8上安装有包括料斗4和供给辊5的用纸供给单元,另外还组装有驱动滑架17的电机47和支撑输送从动辊15的辊支撑部件14等各种构成部件。
导向框架12,剖视如图4所示,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下部形成为向装置前方侧弯折、接着向上方侧弯折、再接着向装置后方侧弯折的钩子那样的形状。更为详细而言,在图5中,附图标记12a表示导向框架12在截面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为“垂直部12a”),附图标记12b表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为“水平部12b”),附图标记12c表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为“第2垂直部12c”),附图标记12d表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为“第2水平部12d”)。这样在剖视图中形成为钩子那样的形状,从而实现导向框架12的纵长方向(用纸宽度方向)上的刚性提升。
在此,导向框架12中的水平部12b的上表面(附图标记12e)成为供设置于滑架主体18的滑块18c(也参照图8、图10)滑动的滑动面。另外,在滑架主体18上设置有滑块18d、18e,其中,滑块18d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滑块18e进退并且设置成被向滑块18e侧施力的状态。由此,成为由滑块18d和滑块18e夹着第2垂直部12c的状态。而且,伴随滑架17的移动动作,滑块18d、18e相对于第2垂直部12c滑动。附图标记12f表示供滑块18d滑动的滑动面,附图标记12g表示供滑块18e滑动的滑动面。因此,优选,滑动面12e、12f、12g这三个面平滑地形成。
另一方面,在装置前方侧所设置的导向框架13,剖视如图4所示,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装置前方侧端部形成为向上方弯折、接着向装置后方侧水平弯折的钩子那样的形状。更为详细而言,在图6中,附图标记13a表示导向框架13的截面中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为“水平部13a”),附图标记13b表示沿垂直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为“垂直部13b”),附图标记13c表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为“第2水平部13c”)。这样在剖视图中形成为钩子那样的形状,从而实现导向框架13的纵长方向(用纸宽度方向)的刚性提升。
而且,导向框架13中的水平部13a的上表面(附图标记13d)成为供在滑架17所设置的第1被支撑部18a(也参照图8、图10)滑动的滑动面。因此,优选,滑动面13d平滑地形成。
接着,回到图2、图3、图21,侧框架9、10分别与导向框架12、13的端部接合,并组装有参照图2说明了的输送驱动辊16、排出驱动辊25、用纸支撑部件22等构成用纸输送路径的各种要素。此外,用纸支撑部件22,如图21所述左端部22a用未图示的螺钉相对于侧框架10固定,右端部22b用螺钉52、52相对于侧框架9固定。即,用纸支撑部件22的x方向端部由侧框架9、10支撑。
另外,用纸支撑部件22的相比右端部22b稍靠中央的中间部22c,用螺钉51相对于主框架8固定。即,用纸支撑部件22成为x方向端部由侧框架9、10支撑并且其间也由主框架8支撑的状态。由此,有效地防止用纸支撑部件22在x方向上挠曲(沉降)。此外,关于用纸支撑部件22的功能后面将进一步说明。
接着,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滑架17(滑架主体18),进一步参照图7之后的附图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滑架17的筐体包括形成为箱状的滑架主体18。在图9中,附图标记18h为构成滑架主体18的周围的侧面中的第2方向侧侧面(以下称为“左侧面”),在图10中,附图标记18g为第1方向侧侧面(以下称为“右侧面”)。
另外,在图7~图9、图11中,附图标记18f表示向第2方向(与滑架17的初始位置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18f为滑架主体18中的图7以及图8所述的A区域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从第2被支撑部18b向第2方向侧突出的部分。
更为详细而言,在图8中,直线Cu为通过在滑架移动方向上隔着预定间隔而配置的2个滑块18c、18c的中间位置且与y方向平行的线,范围ws表示由作为支撑单元的导向框架12支撑第2被支撑部18b的被支撑区域。滑架主体18因为形成有突出部18f而形成为相对于通过被支撑区域ws的中心位置的直线Cu在滑架移动方向(x方向)上不对称的形状。
此外,附图标记At为由通过2个滑块18c、18c和第1被支撑部(滑块)18a的直线包围的三角形区域,俯视滑架17的重心位于该区域At的内侧。
接着,如图11所示,在滑架主体18的背面侧设置有带卡紧部18k。带卡紧部18k为卡紧(把持)环状带48的部分,该带卡紧部18k从环状带48接受驱动力。环状带48遍及整个滑架移动区域而架设,接受电机47(图2、图3)的动力而工作并使滑架17移动。
接着,关于作为动力传递机构的齿轮组33进行说明,该齿轮组33对构成输送用纸P的输送单元的输送驱动辊16以及排出驱动辊25传递电机32(图15、图16)的动力。电机32在装置前后方向上设置在后方侧,齿轮组33具备多个齿轮,使得其对在装置前后方向上位于中央的输送驱动辊16以及在装置前后方向上位于前方侧的排出驱动辊25(其旋转轴25a)传递动力。
构成齿轮组33的各齿轮设置于侧框架10,更为详细而言设置在侧框架10的外侧(装置外侧)。齿轮组33构成为,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从电机32侧起依次具备齿轮34、35、36、37、38、39、40、41这些齿轮。齿轮34为设置于电机32的旋转轴的齿轮,齿轮37为设置于作为第1辊的输送驱动辊16的轴端的齿轮(第1辊驱动齿轮),齿轮41为设置于作为第2辊的排出驱动辊25(其旋转轴25a)的轴端的齿轮(第2辊驱动齿轮)。齿轮组33经由齿轮37对排出驱动辊25(其旋转轴25a)传递动力。
在输送驱动辊16的轴端,除齿轮37外还设置有旋转标尺45(图13、图14)。旋转标尺45构成检测输送驱动辊16的旋转的旋转检测单元43,检测该旋转标尺45的旋转的检测部44(图16)设置为夹着旋转标尺45的外周部。旋转标尺45和检测部44构成旋转检测单元43,打印机1的未图示的控制部,能够基于来自旋转检测单元43的检测信号把握输送驱动辊16以及排出驱动辊25的旋转量、旋转方向。
在以上构成中,图12以及图16表示滑架17位于第2方向的端部的状态。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齿轮组33的齿轮中,齿轮38、39整体位于滑架17的下侧,齿轮37、40的一部分位于滑架17的下侧。
这样齿轮组3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移动到第2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的滑架17之下,所以成为齿轮组33进入滑架17的移动所必需的区域内的形态,由此能够抑制装置的横宽尺寸。而且,即使确保滑架17的横向宽度也能够抑制装置的横宽尺寸,所以能够确保滑架17的容积即墨盒20A、20B的容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架17具备向第2方向的突出部18f,所以能够通过该突出部18f确保滑架17的容积,并且齿轮组3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移动到第2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的滑架17的突出部18f之下,所以能够抑制装置的横宽尺寸增大。另外,能够不使滑架主体18在高度方向上增大就确保滑架容积,所以也能够抑制装置高度尺寸的增大。
而且,墨盒20B占据滑架17中包含突出部18f在内的空间,能够确保墨盒20B的墨水容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检测作为第1辊的输送驱动辊16的旋转的旋转检测单元43的旋转标尺45,形成为直径比作为第1辊驱动齿轮的齿轮37小。由此,尤其是能够相对于来自装置上方的外部压力保护旋转标尺45。另外,旋转标尺45设置为相对于齿轮37在第1方向侧(侧框架10侧)。因此,读取旋转标尺45的检测部44也配置在齿轮组33与侧框架10之间。因此,能够避免检测部44配置在装置主体的最外侧(滑架移动方向上的外侧),能够抑制装置主体的尺寸增大(滑架移动方向尺寸)。
而且,旋转标尺45,其强度低,并且检测精度容易因些许的应变而降低,容易导致记录品质降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标尺45设置为相对于作为第1辊驱动齿轮的齿轮37在第1方向侧(侧框架10侧),所以能够相对于来自装置侧方的外部压力保护旋转标尺45和检测部44。
而且,如图13所示,在支撑输送驱动辊16的侧框架10形成有凸部10a,该凸部10a形成有沿旋转标尺45的外形并且直径比旋转标尺45的直径大的圆弧形状,所以凸部10a相对于旋转标尺45起到遮蔽壁的功能,能够抑制墨水雾附着于旋转标尺45。
此外,在滑架主体18形成有在该滑架17位于第2方向的端部时避开凸部10a的凹部18j(图11)。即、在滑架17位于第2方向的端部时(图12的状态),凸部10a进入凹部18j。由此,无需为了确保滑架17的移动区域(为了防止滑架主体18与侧框架10干涉)而将侧框架10的位置设定于外侧,能够抑制装置的横宽尺寸增大。
以上说明了的实施方式为一例,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图17(A)为模式性地表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图,滑架主体18从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开始沿箭头方向移动,在位于最端部时,齿轮37在滑架移动方向(x方向)上完全进入滑架主体18的下侧。但是,不限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是如图17(B)所示、在滑架移动方向(x方向)上齿轮(附图标记37a)的一部分进入滑架主体18的下侧那样的构成。此外,附图标记Ln所示的虚线为滑架主体18的左侧面18h的位置。另外,附图标记18m为在滑架主体18的左侧下部形成的凹部。凹部18m为通过上述突出部18f在该突出部18f的下侧所形成的凹部。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图18所示的滑架主体18p形成为在滑架移动方向(x方向)上左右对称的形状。即,凹部18m和其相反侧的凹部18n形成为相同大小。也可以构成为,在具有这样的形状的滑架主体18p位于移动方向端部时,齿轮37进入凹部18m。
此外,也可以采用以下这样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架17由导向框架12、13支撑并沿移动方向引导,但是也可以由轴支撑并且沿移动方向引导。
接着,参照图19及其后的附图关于输送驱动辊16和输送从动辊15进一步详述。图19中输送驱动辊16在沿用纸宽度方向延伸的轴体(金属实心轴或金属空心轴)的外周面具备均匀地分散有耐磨损性微粒而成的高摩擦层16a,左右轴端由侧框架9、10(图2)支撑。
在输送驱动辊16的中间部分没有形成高摩擦层16a,该中间部分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由中间支撑部件50支撑。通过由中间支撑部件50不仅支撑输送驱动辊16的两个端部而且支撑中间部分,能够抑制输送驱动辊16的挠曲并确保良好的用纸输送精度。
此外,该中间支撑部件50设置于用纸支撑部件22,在图20中,附图标记22d为用纸支撑部件22中支撑中间支撑部件50的支撑部。支撑输送驱动辊16的中间部分的中间支撑部件50这样设置在用纸支撑部件22(被支撑),从而能够使x方向上的用纸支撑部件22的挠曲(中央部的沉降)方式及其程度和输送驱动辊16的挠曲(中央部的沉降)方式及其程度大致相等。
由此,用纸支撑部件22与输送驱动辊16的相对位置关系遍及整个x方向(用纸宽度方向)未变动、即用纸姿势遍及x方向(用纸宽度方向)都是稳定的,能够抑制记录品质的降低。
此外,如上述那样,如参照图21说明了地那样,用纸支撑部件22成为x方向端部由侧框架9、10支撑并且在其间的中间部22c也由主框架8支撑的状态,由此,有效地防止用纸支撑部件22在x方向上挠曲(沉降)。其结果,也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输送驱动辊16的挠曲(中央部的沉降),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记录品质。而且,喷墨记录头21与用纸P之间的间隔也遍及x方向(用纸宽度方向)都是稳定的,能够抑制记录品质的降低。
接着,图22是表示输送驱动辊16与输送从动辊15的位置关系的图。附图标记Q1表示输送从动辊15的轴中心位置,附图标记Q2表示输送驱动辊16的轴中心位置。另外,附图标记T表示输送驱动辊16与输送从动辊15的接触位置。另外,附图标记Lv表示通过轴中心位置Q2的垂线,附图标记Lp表示通过轴中心位置Q1和轴中心位置Q2的直线,附图标记Lh表示通过接触位置T的水平线。另外,附图标记α表示垂线Lv与直线Lp所成的角度。另外,附图标记d1表示输送从动辊15的直径,附图标记d2表示输送驱动辊16的直径。
本实施方式中输送从动辊15的直径d1设定为比输送驱动辊16的直径d2大。另外,通过将角度α设定为0°<α<90°,从输送驱动辊16与输送从动辊15之间送出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如箭头Df所示朝向斜下方,由此从输送驱动辊16与输送从动辊15之间送出的用纸P被按压到用纸支撑部件22上(图4),由此使与喷墨记录头21相对的位置上的用纸上浮得到抑制,能够得到良好的记录结果。
以下,关于通过将输送从动辊15的直径d1设定为比输送驱动辊16的直径d2大所得到的作用效果,参照图23进行说明。此外,图23中,为了方便说明,将图22所示的角度α描绘为零,但是实际上如图22所示设定为预定的角度α。
在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23(A)中,附图标记Cu表示用纸后端中的由输送从动辊15挤压的角部,附图标记Cd表示用纸后端中的由输送驱动辊16挤压的角部。
输送从动辊15被向输送驱动辊16按压、即用纸P被按压在输送从动辊15与输送驱动辊16之间,所以在用纸后端从两个辊脱离时,从两个辊承受挤压力。附图标记F1表示输送从动辊15对后端角部Cu施加的挤压力,附图标记F2表示输送驱动辊16对后端角部Cd施加的挤压力。本实施方式中,与由直径相对较大的输送从动辊15施加的挤压力F1相比,由直径相对较小的输送驱动辊16施加的挤压力F2大。
在此,在从输送从动辊15与输送驱动辊16之间挤出用纸后端时,输送从动辊15的旋转R2为自由旋转,该旋转发挥作用以迅猛地将用纸后端挤出。但是,输送驱动辊16与驱动源连接而无法自由旋转,所以该输送驱动辊16的旋转R1不以与输送从动辊15的旋转R2相比更迅猛地挤出用纸后端的方式发挥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这样的性质,针对发挥作用以迅猛地挤出用纸后端的输送从动辊15,使其直径比输送驱动辊16大(d1>d2),使得伴随按压的挤压力F1相比而言变小。由此,能够利用简易的构成准确地抑制蹿飞现象。
此外,图23(B)是为了与本实施方式进行对比而表示现有技术、即输送从动辊15a的直径被设定为比输送驱动辊16b的直径小的情况的图。该情况下,如图所述挤压力F1变得比挤压力F2。因此,旋转以迅猛地将用纸后端挤出(能够自由旋转的)输送从动辊15,伴随相对较大的挤压力F1而迅猛挤压用纸后端,由此蹿飞现象变得显著。
此外,通过将输送从动辊15的直径d1设定为比输送驱动辊16的直径d2大,能够减小对装置的组装精度降低的影响。即,如参照图22说明了的那样,设定角度α,由此从输送驱动辊16与输送从动辊15之间送出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如箭头Df所示那样朝向斜下方。该角度α从得到良好的记录品质的观点来看很重要。
但是,如果由于输送从动辊15的组装精度的降低、输送从动辊15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前后变化,则与之相伴角度α也变化。输送从动辊15的直径d1越小,该角度α的变化率越大,但是本实施方式中输送从动辊15的直径d1被设定为较大,所以能够抑制与输送从动辊15的位置不均相伴的角度α的不均,并得到良好的记录品质。

Claims (13)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滑架,其具备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并且能够在第1方向及其相反方向即第2方向上移动;
支撑单元,其支撑所述滑架;
输送单元,其输送介质,具有在介质的输送路径中相对于所述记录头设置在上游侧的第1辊,
动力传递机构,其对所述输送单元传递驱动源的动力,和
旋转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第1辊的旋转,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在所述第1辊的轴端部设置的第1辊驱动齿轮,
所述旋转检测单元具有的旋转标尺的直径比所述第1辊驱动齿轮的直径小,
所述滑架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的情况下,所述滑架,在移动方向上,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旋转标尺的至少一部分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具备向所述第2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形成为相对于在移动方向上由所述支撑单元支撑的被支撑区域的中心在所述移动方向不对称的形状,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的所述滑架的、所述突出部之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示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具备收置墨水的墨盒,并且所述墨盒能够装拆,
所述墨盒占据所述滑架中包含所述突出部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示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单元具备在介质的输送路径上相对于所述记录头设置在下游侧的第2辊,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经由所述第1辊驱动齿轮向所述第2辊传递动力,
所述旋转标尺,相对于所述第1辊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1方向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撑所述第1辊的框架,
在所述框架上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形成为沿所述旋转标尺的外形并且直径比所述旋转标尺的直径大的圆弧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架上形成有凹部,在该滑架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时所述凹部避开所述凸部。
7.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滑架,其具备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并且能够在第1方向及其相反方向即第2方向上移动;
驱动辊,其向所述记录头一侧输送介质且由驱动源驱动;
从动辊,其被向所述驱动辊按压并且与介质接触而从动旋转、且直径比所述驱动辊的直径大;
动力传递机构,其对所述驱动辊传递所述驱动源的动力,和
旋转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驱动辊的旋转,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在所述驱动辊的轴端部设置的第1辊驱动齿轮,
所述旋转检测单元具有的旋转标尺的直径比所述第1辊驱动齿轮的直径小,
所述旋转标尺相对于所述驱动辊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1方向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能够与所述记录头相对的位置具备支撑介质的介质支撑部件,
从所述驱动辊与所述从动辊之间被送出的介质,被按压到所述介质支撑部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辊是在实心轴或空心轴的外周面附着有微粒而成的,
所述从动辊由树脂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撑单元,其支撑所述滑架;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的所述滑架之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介质的输送路径上相对于所述记录头在下游侧具备排出介质的排出辊,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经由所述第1辊驱动齿轮向所述排出辊传递动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撑所述驱动辊的框架,
在所述框架上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形成为沿所述旋转标尺的外形并且直径比所述旋转标尺的直径大的圆弧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架上形成有凹部,在该滑架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时所述凹部避开所述凸部。
CN201410831887.9A 2013-12-27 2014-12-26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4742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2477A JP6288422B2 (ja) 2013-12-27 2013-12-27 記録装置
JP2013-272477 2013-12-27
JP2014029769A JP6429064B2 (ja) 2014-02-19 2014-02-19 記録装置
JP2014-029769 2014-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2539A CN104742539A (zh) 2015-07-01
CN104742539B true CN104742539B (zh) 2017-12-08

Family

ID=52231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1887.9A Active CN104742539B (zh) 2013-12-27 2014-12-26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150183248A1 (zh)
EP (1) EP2889146B1 (zh)
CN (1) CN1047425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4364B2 (ja) * 2017-04-03 2021-08-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172297B2 (ja) * 2018-08-31 2022-1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0505B (en) * 1983-10-28 1987-05-28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nter
EP1029698A2 (en) * 1999-02-19 2000-08-2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trolling residual fine errors of dot placement in an incremental printer
EP1086821A2 (en) * 1999-09-22 2001-03-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4902A (en) * 1989-11-26 1993-0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a single drive source for conveying recording means and feeding recording medium
US5598201A (en) * 1994-01-31 1997-01-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ual-resolution encoding system for high cyclic accuracy of print-medium advance in an inkjet printer
US5529414A (en) * 1994-06-24 1996-06-25 Alps Electric Co., Ltd. Paper feeding apparatus for printer
CN1079331C (zh) * 1996-03-12 2002-02-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JPH10235890A (ja) 1996-06-25 1998-09-0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10119314A (ja) 1996-08-30 1998-05-12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の結合方法、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吐出カートリッジ
JP3295339B2 (ja) 1996-08-30 2002-06-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ホルダー、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キャップ
JPH10218421A (ja) 1997-02-06 1998-08-18 Minolta Co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
DE69801862T2 (de) * 1997-05-08 2002-05-02 Seiko Epson Corp Drucker mit beweglichem Papierführungsmechanismus
US6224192B1 (en) 1998-10-06 2001-05-0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systems using a modular print cartridge assembly
US6302535B1 (en) 2000-04-19 2001-10-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reliable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a receiving station
TW505574B (en) 2000-01-31 2002-10-11 Hewlett Packard Co Ink container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reliable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a receiving station
US6375315B1 (en) 2000-04-11 2002-04-2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placeable ink container for an inkjet printing system
US6488369B1 (en) 2000-01-31 2002-12-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reliable electrical and fluidic connections to a receiving station
US6276780B1 (en) 2000-06-19 2001-08-21 Xerox Corporation Fail-safe ink tank latching system
JP2002254673A (ja) 2000-12-25 2002-09-1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864709B2 (ja) 2001-02-13 2007-01-1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空容器での保存性に優れた酸素吸収性容器
CA2379725C (en) 2001-04-03 2007-06-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JP2003011448A (ja) 2001-06-29 2003-01-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065798A (ja) 2001-08-29 2003-03-05 Seiko Epson Corp エンコーダ及び該エンコーダ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ATE342859T1 (de) * 2001-08-31 2006-11-15 Seiko Epson Corp 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JP2004209662A (ja) 2002-12-26 2004-07-29 Sony Corp 液体タンク
JP2004230803A (ja) * 2003-01-31 2004-08-19 Canon Inc 記録装置
US7401915B2 (en) 2004-07-28 2008-07-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6036483A (ja) 2004-07-28 2006-02-09 Brother Ind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6247932A (ja) 2005-03-09 2006-09-21 Seiko Epson Corp 被記録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2006289770A (ja) 2005-04-11 2006-10-2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632432B2 (ja) * 2005-04-26 2011-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07030388A (ja) 2005-07-28 2007-02-08 Seiko Epson Corp ケーブルの配線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795168B2 (ja) * 2006-08-22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0023458A (ja) 2008-07-24 2010-02-04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ステム
JP2010069752A (ja) * 2008-09-19 2010-04-0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US8215631B2 (en) * 2010-08-30 2012-07-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Pick roller retraction in a carriage printer
JP5773801B2 (ja) * 2011-08-19 2015-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929049B2 (ja) * 2011-09-02 2016-06-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8297739B1 (en) 2012-03-02 2012-10-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US9039153B2 (en) 2012-01-12 2015-05-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US8708469B2 (en) 2012-01-12 2014-04-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US8915582B2 (en) 2012-01-12 2014-12-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BR112013006402A2 (pt) 2012-01-12 2016-07-05 Seiko Epson Corp cartucho e sistema de suprimento de material de impressão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0505B (en) * 1983-10-28 1987-05-28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nter
EP1029698A2 (en) * 1999-02-19 2000-08-2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trolling residual fine errors of dot placement in an incremental printer
EP1086821A2 (en) * 1999-09-22 2001-03-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83248A1 (en) 2015-07-02
EP2889146B1 (en) 2019-04-03
CN104742539A (zh) 2015-07-01
EP2889146A3 (en) 2016-10-12
US20170267004A1 (en) 2017-09-21
EP2889146A2 (en) 2015-07-01
US10016994B2 (en)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4496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13085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20060268087A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Platen And Movable Support Section For Supporting Recording Paper
JP420795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05631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30674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4742539B (zh) 记录装置
CN104742537B (zh) 带输送装置、介质输送装置以及打印机
JP489472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プラテン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02498837U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4691115A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2009535B (zh) 记录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US8020986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518729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429064B2 (ja) 記録装置
JP200821398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436286B2 (ja) 記録装置
JP449267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528958B2 (ja) 記録装置
JP549474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88831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プラテン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154404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9208272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60049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2086546A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