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9535B - 记录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9535B
CN102009535B CN2010102732805A CN201010273280A CN102009535B CN 102009535 B CN102009535 B CN 102009535B CN 2010102732805 A CN2010102732805 A CN 2010102732805A CN 201010273280 A CN201010273280 A CN 201010273280A CN 102009535 B CN102009535 B CN 1020095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let
record
carrying
roller
kee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732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9535A (zh
Inventor
筱崎畅彦
小室新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09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9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9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9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1Printing on disk-shaped media, e.g. CD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保持托盘的输送中的供给量的变动而使其恒定,并能够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的纪录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驱动控制方法能够将保持托盘插入到与记录头相对向的输送路径上并在其表面上保持被记录材料,且具有能够水平保持被记录材料的平面区域和设置在输送方向后端侧并随着朝向后端缘而向背面侧倾斜的倾斜区域,将保持托盘夹持在与保持托盘的背面相接的驱动辊和与保持托盘的表面相接的从动辊之间而进行输送时,根据输送保持托盘的平面区域的情况和输送倾斜区域的情况来控制输送驱动辊的驱动(步骤S5)。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保持托盘的放置部放置光盘等被纪录材料,通过输送机构使所述保持托盘移动而在纪录执行区域对所述被纪录材料执行纪录的以打印机、传真机或复印机为代表的包含复合机在内的概念的纪录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纪录装置的一例即喷墨打印机中,存在一种相对于用纸或薄膜等软质被纪录材料和以光盘(CD-R或DVD-R等)为代表的硬质被纪录材料这双方能够选择性地执行纪录的喷墨打印机。并且,相对于CD-R等被纪录材料执行纪录时,使用作为另外附属品而准备的专用的保持托盘或使用将保持托盘内藏在打印机主体内的结构的喷墨打印机。保持托盘上设有放置CD-R等被纪录材料的放置凹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82540号公报 
在为使用上述的附属品即保持托盘而对CD-R等被纪录材料执行纪录的结构时,以通过输送驱动辊和位于比纪录头靠下游的排出驱动辊支承保持托盘的下表面的状态进行纪录处理,在输送方向上纵长成为尺寸。从而,部品尺寸大型化。 
另外,在内藏保持托盘型的打印机中,为了防止装置大型化而需要使保持托盘小型化。使保持托盘的尺寸在输送方向上缩小时,在结构上无法使用传出驱动辊,因此通过输送驱动辊和与之相对向的从动辊来夹持并输送保持托盘。 
然而,由于用于对保持托盘的输送方向后端侧设置的从动辊进行引导的倾斜面,从而存在输送时的保持托盘的供给量会产生变动的问题。即,由于缩小了保持托盘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在纪录执行中从动辊与上述倾斜面相接,从而会产生保持托盘在该从动辊与输送驱动辊的夹持力的作用 下被向输送方向压出等无法良好地进行纪录的不良情况。 
以往的保持托盘中也有在后端侧设置引导用的倾斜面的结构,但是由于在输送方向上具有长度,因此在相对于被纪录材料执行纪录处理期间,输送驱动辊及从动辊所进行的支承不作用于该倾斜面,从而不产生此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保持托盘的输送中的供给量的变动而使其恒定,并能够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的纪录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纪录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托盘,其能够插入到与记录头相对向的输送路径并在其表面上保持被记录材料,具有能够水平保持所述被记录材料的平面区域和设置在输送方向后端侧并随着朝向后端缘而向背面侧倾斜的倾斜区域;驱动辊,其与所述保持托盘的背面相接;从动辊,其与所述保持托盘的所述表面相接,并且在与所述驱动辊之间夹持所述保持托盘而进行输送;控制装置,其根据输送所述保持托盘的所述平面区域的情况和输送所述倾斜区域的情况来控制所述驱动辊。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以在保持托盘的平面区域和倾斜区域使供给量变化的方式驱动控制驱动辊的控制装置,因此抑制保持托盘的输送中的供给量的变动而使其恒定,从而能够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 
另外,优选,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所述驱动辊以使输送所述倾斜区域的情况比输送所述保持托盘的平面区域的情况的旋转量减少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通过输送辊和从动辊的夹持力能够在保持托盘的倾斜区域中将输送速度抑制为不上升,因此在保持托盘的平面区域和倾斜区域中能够进行修正以使供给量恒定。 
另外,优选,所述保持托盘在所述平面区域具有保持所述被记录材料的保持部,并且所述保持部的从输送方向后端到所述倾斜区域的距离比从所述驱动辊与所述从动辊的夹紧点到所述记录头进行记录的记录位置的距离短。 
根据本发明,在对被纪录材料的纪录结束前,保持托盘的倾斜区域到达驱动辊与从动辊的夹紧点,但是由于对驱动辊进行控制以使供给量在保持托盘的平面区域和倾斜区域中进行变化,因此在保持托盘的倾斜区域中输送速度不上升,而能够以恒定的供给量进行输送。 
本发明的驱动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保持托盘能够插入到与记录头相对向的输送路径上并在其表面上保持被记录材料,且具有能够水平保持所述被记录材料的平面区域和设置在输送方向后端侧并随着朝向后端缘而向背面侧倾斜的倾斜区域,将所述保持托盘夹持在与所述保持托盘的背面相接的驱动辊和与所述保持托盘的所述表面相接的从动辊之间而进行输送时,根据输送所述保持托盘的所述平面区域的情况和输送所述倾斜区域的情况来控制所述输送驱动辊的驱动。 
根据本发明,在保持托盘的输送中,由于以使供给量在保持托盘的平面区域和倾斜区域中进行变化的方式控制驱动辊的驱动,因此抑制保持托盘的输送中的供给量的变动而使其恒定,从而能够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 
另外,优选,控制所述驱动辊,以使输送所述倾斜区域的情况比输送所述保持托盘的所述平面区域的情况的旋转量减少。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驱动辊的旋转量减少,因此能够通过输送辊和从动辊的夹持力在保持托盘的倾斜区域中将输送速度抑制为不上升,从而能够在保持托盘的平面区域和倾斜区域中进行补偿以使供给量恒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保持托盘位于收纳位置时的侧剖视图。 
图3是保持托盘位于纪录执行开始位置(纪录执行结束位置)时的侧剖视图。 
图4是保持托盘位于放置位置时的侧剖视图。 
图5(a)是示出保持托盘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b)是(a)的E-E’剖视图。 
图6是示出控制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7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的说明图。 
符号的说明: 
1…喷墨打印机(纪录装置) 
34…输送用辊 
35…输送驱动辊(驱动辊) 
36…输送从动辊(从动辊) 
42…纪录头 
55…保持托盘 
55b…背面 
55a…表面 
200…控制装置 
71…放置凹部(保持部) 
Q…被纪录材料 
A1…平面区域 
A3…倾斜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说明使用的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为能够识别的尺寸,而适当变更了各部件的比例尺。 
图1是整体性地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的简要结构图即保持托盘位于收纳位置时的侧剖视图,图3是保持托盘位于纪录执行开始位置(结束位置)时的侧剖视图,图4是保持托盘位于放置位置时的侧剖视图。 
此外,图示的喷墨打印机1是在上部搭载有未图示的图像读取装置(扫描仪)的复合型的喷墨打印机,是能够相对于用纸或薄膜等软质被纪录材料P和包含CD-R或DVD-R等在内的光盘等硬质被纪录材料(被纪录材料)Q这双方执行纪录的类型的喷墨打印机。而且,图示的喷墨打印机1是在两种被纪录材料P、Q的纪录执行区域51中的与输送方 向A交叉的宽度方向B上能够往复移动的滑架40的下表面上搭载有纪录头42的串行打印机。 
如图1及图2所示,喷墨打印机1具备通过外观比较扁平的面构成的矩形筐体状的打印机主体2。该打印机主体2具备控制整体动作的控制装置200(图6)、供给装置3、纪录装置4、输送装置5、排出装置6等。 
控制装置200(图6)是电控制各装置的动作的部件,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其具有在上述供给装置3、纪录装置4、输送装置5及排出装置6等之间进行数据的交付的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或基于该数据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等的CPU等。 
打印机主体2的前表面2a的中央下部安装有将多张普通纸等软质被纪录材料P以层叠状态收容的供给用盒11,该供给用盒11能够装卸。 
另外,供给用盒11的安装面的上方设有排出用堆积器47,该排出用堆积器47用于将纪录执行后的软质被纪录材料P以层叠状态进行堆积。此外,打印机主体2的前表面2a上设有用于执行各种操作指令的未图示的操作按钮和用于收容各种墨盒的未图示的墨盒按钮等。 
供给用盒11是设置在被纪录材料P的输送路径的始发位置的部件,供给用盒11内收容的软质被纪录材料P通过供给装置3从最上位的被记录材料依次被一张张地抽出而朝后述的U字反转路径50供给。 
供给装置3具备:将供给用盒11内的上位的软质被纪录材料P向后方拉出的搓纸辊16;将向后方拉出的上位的软质被纪录材料P预备分离并向U字反转路径50引导的分离斜面12;在分离斜面12的后部斜上方以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设置的第一引导辊20;在第一引导辊20的后部斜上方设置的分离辊21。 
搓纸辊16设置在以摆动轴18为中心摆动的摆动臂17的前端部,在供给时与软质被纪录材料P的上表面进行压力接触而向输送方向A旋转,从而能够将供给用盒11内的最上位的被纪录材料P向后方拉出。 
分离辊21由连接有转矩限制器的分离从动辊22、和分离驱动辊23这一对夹紧辊构成,在分离斜面12进行的预备分离中起到使未分离的 后续的被纪录材料P从最上位的软质被纪录材料P完全分离的分离作用。 
通过供给装置3供给的软质被纪录材料P沿输送装置5内的U字反转路径50被输送而向纪录执行区域51引导。在纪录执行区域51的下方设有压印平板38,该压印平板38对保持输送来的被纪录材料P、硬质被纪录材料Q的保持托盘55等的下表面进行支承而限定与纪录头42下表面(喷嘴形成面)之间的间隙PG。 
另一方面,在纪录执行区域51的上方设有纪录装置4的主要结构部件即纪录头42和以将纪录头42搭载在下表面的状态沿宽度方向B被滑架引导轴41引导而能够往复移动的滑架40。再者,纪录装置4具备:向纪录头42供给各色的墨液的未图示的多根墨液管及墨液供给泵;设置在滑架40的原位的未图示的压盖装置;在切换软质被纪录材料P和硬质被纪录材料Q时等使用的未图示的自动间隙调整机构等。 
另外,在纪录执行区域51的输送方向A的下游位置设置被纪录材料的排出装置6。被纪录材料的排出装置6具备:通过排出驱动辊44和排出从动辊45这一对夹紧辊构成的排出用辊43;上述的排出用堆积器47。 
另外,以嵌套状收容在排出用堆积器47内部的延长堆积器48伸出,并设置成收纳自如。 
接下来,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5的结构。 
图5(a)是示出保持托盘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图5(b)是(a)的E-E’剖视图。 
输送装置5基本具备:放置CD-R等硬质被纪录材料Q的打印机主体2中内藏的短尺寸的保持托盘55;引导保持托盘55在放置位置53(图4)与收纳位置54(图2)之间的往复移动的往复移动路径56;设置在往复移动路径56的中途,通过对保持托盘55施加输送力的输送驱动辊35及输送从动辊36构成的输送用辊34。 
输送装置5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备:将软质被纪录材料P以多张层叠状态进行收容的上述供给用盒11;对软质被纪录材料P的从供给用盒11向后方的输送和进行U字反转而朝打印机主体2的前表面2a的输送进行引导的上述U字反转路径50;执行将保持托盘55移交到输送 用辊34的辅助性输送的辅助输送机构67。 
在此,所谓纪录执行区域51是通过纪录头42对硬质被纪录材料Q进行纪录的区域。在图3中,符号60表示对硬质被纪录材料Q开始纪录时的保持托盘55的前端位置,将以下的该位置称为保持托盘55的纪录执行开始位置60。对应于该纪录执行开始位置60,向硬质被纪录材料Q的纪录结束时的保持托盘55的前端位置成为保持托盘55的纪录执行结束位置61。在图3中,符号61表示纪录执行结束位置的保持托盘55的前端位置。 
U字反转路径50具备:利用打印机主体2内部的后部空间进行设置,且作为形成U字反转路径50的外侧引导面50a的一例而分割为二部分的位于上方的上部壳体63、64及上输送引导部37、和位于下方的下部壳体65;形成U字反转路径50的内侧引导面50b的上述的上部路径结构部件57,由此,构成软质被纪录材料P用的输送路径。 
如图3所示,U字反转路径50上设有:通过供给驱动辊26和供给从动辊27这一对夹紧辊构成的第一中间供给辊25;能够自由旋转的第二引导辊29;通过供给驱动辊32和供给从动辊33这一对夹紧辊构成的第二中间供给辊31。并且,在所述各辊25、29、31的供给及引导作用下,向U字反转路径50供给的软质被纪录材料P通过U字反转路径50,向U字反转路径50的下游附近位置设置的上述输送用辊34的夹紧点供给。 
输送用辊34通过由辊驱动轴35a支承的输送驱动辊35和在上输送引导部37的前端以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设置的输送从动辊36这一对夹紧辊构成。而且,输送从动辊36的输送方向A的位置是比输送驱动辊35的输送方向A的位置稍偏向下游的位置,所谓设定为“反向翘曲结构”。并且,通过采用此种“反向翘曲结构”的输送用辊34,将供给的软质被纪录材料P的前端向下方的压印平板肋38a按压而防止擦头,从而实现纪录品质的提高。 
另外,除了对辊驱动轴35a传递来自后述的驱动电动机7的动力而执行被纪录材料P及保持托盘55(硬质被纪录材料Q)的各输送之外,还能够经由齿轮列66向辅助输送机构67传递动力而执行从保持托盘 55的收纳位置54的移动开始动作和返回收纳位置54的移动结束动作。 
另外,通过控制装置200(图6)进行驱动电动机7的输出控制,从而能够控制输送驱动辊35的旋转速度。由此,能够使输送中的保持托盘55的供给量可变。 
此外,输送用辊34的输送驱动辊35和上述排出用辊43的排出驱动辊44与相同的驱动电动机7连接,相互连动而进行动作。 
再者,在辊驱动轴35a上设置未图示的离合器装置,通过适当改变离合器装置的卡合位置,能够相对于上述未图示的墨液供给泵、压盖装置、自动间隙调整机构及供给装置3选择性地传递辊驱动轴35a的动力。 
图5是示出保持托盘的简要结构的图,(a)是立体图,(b)是(a)的E-E’剖视图。 
保持托盘55由形成为比图2~图4所示的从收纳位置到放置位置的往复移动的整个移动长度短且进深尺寸短的短尺寸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件构成。此种保持托盘55具有在其表面55a上沿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区域,具体来说,设有能够将硬质被纪录材料Q相对于输送方向以水平姿态保持的平面区域A1和在输送方向两端侧朝各自的端缘向背面55b侧倾斜的倾斜区域A2、A3。 
保持托盘55的表面55a的平面区域A1上设有:用于将硬质被纪录材料Q放置在比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稍靠前方位置的放置凹部(保持部)71;对放置在其中心的硬质被纪录材料Q进行保持的保持凸部72。作为能够放置在保持托盘55上的硬质被纪录材料Q,能够适用于包含直径12cm或直径8cm的CD-R、CD-RW、DVD-R、DVD-RW或作为次世代的光盘而引起注目的镭射盘或今后开发的部件在内的各种光盘等。 
如图5(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托盘55构成为,从放置凹部71的输送方向后端到倾斜区域A3的距离L1比从输送用辊34的夹紧点到纪录头42的纪录位置的距离L2(图8(a))短。 
另外,如图5(a)、(b)所示,倾斜区域A 2的保持托盘55的前端部80的前端缘80a形成为梳齿状的凹凸形状,其中的多个凸部成 为向前下方倾斜的引导爪84。 
另一方面,倾斜区域A 3的保持托盘55的后端部90的除宽度方向两侧的拐角部之外的部分上形成有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面91。该倾斜面91形成为多级倾斜面,输送方向上的倾斜路径长度比上述引导爪84的倾斜路径长度长,倾斜角度比引导爪84平缓。 
上述的输送从动辊36与此种保持托盘55的引导爪84、表面55a及倾斜面91连续接触。 
另外,在保持托盘55的后端部90的左右的拐角部附近设有与后述的移动机构59的左右的引导臂74L、74R的各自的前端部74a、74a连接成旋转自如的舌片状的连接片75L、75R。 
返回图1及图2,往复移动路径56具备:在保持托盘55位于收纳位置54时对保持托盘55的背面55b进行支承的下部路径结构部件62;与保持托盘55的左右的侧缘(边缘)滑动接触而引导保持托盘55移动的左右的边缘导边器76L、76R;在保持托盘55位于纪录执行区域51时与保持托盘55的背面55b相对向的输送引导部39;在保持托盘55位于放置位置53时对保持托盘55的背面55b进行支承的排出用堆积器47。 
移动机构59具备相对于保持托盘55的后端部90连接成转动自如的左右一对引导臂74L、74R,所述引导臂74L、74R通过左右一对导轨77L(在图3中一方未图示)引导其移动。 
另外,保持托盘55在输送方向A和与该输送方向A相反的方向的返回方向D上的移动通过输送用辊34和辅助输送机构67执行。辅助输送机构67起到将位于收纳位置54的保持托盘55移交到纪录执行开始位置60的移动和使位于纪录执行开始位置60的保持托盘55返回而收纳在收纳位置54的移动的作用。 
此外,作为辅助输送机构67,齿轮齿条传动机构能够使用作为一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朝保持托盘55的表面55a在右侧的后部拐角部附近配设齿条68,在传递辊驱动轴35a的动力的齿轮列66的终端部配设与齿条68啮合的齿轮69。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的电结构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具备控制整体动作的控制装置200。控制装置200上连接有输入与喷墨打印机1的动作相关的各种信息的输入装置201和存储与喷墨打印机1的动作相关的各种信息的存储装置202。而且,控制装置200上电连接有上述的供给装置3、纪录装置4、输送装置5、排出装置6、驱动电动机7及滑架电动机203等,通过对它们进行电控制,而控制喷墨打印机1整体的动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装置202中存储有以输送驱动辊35的旋转量为变量而用于算出输送驱动辊35的旋转速度或保持托盘55的输送位置等的运算式。而且,预先把握保持托盘55的倾斜面91到达输送用辊34的夹紧点的旋转量等,基于所述数据,算出保持托盘55的输送位置,在保持托盘55的倾斜面91到达输送用辊34(排出用辊43)的夹紧点时,控制输送驱动辊35(排出驱动辊44)的旋转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驱动控制来减少输送驱动辊35的旋转量,从而在保持托盘55的输送方向后端侧修正其供给量。 
[喷墨打印机的动作] 
接下来,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能够相对于软质被纪录材料P及硬质被纪录材料Q执行纪录动作,在此,详细说明对硬质被纪录材料Q的纪录动作。图7是示出喷墨打印机1的动作的流程图,图8是用于说明喷墨打印机1的动作的说明图。而且,适当参照图2~图4。 
如图7所示,喷墨打印机1将保持托盘55从收纳位置54(图2)向放置位置53(图4)输送(步骤S1),将保持托盘55从放置位置53(图4)向纪录执行开始位置60(图3)输送(步骤S2),对保持托盘55执行纪录处理(步骤S3),检测保持托盘55的输送位置(步骤S4),执行保持托盘55的供给量的修正(步骤S5),将保持托盘55从纪录执行结束位置61(图3)向放置位置53(图4)输送(步骤S6)。 
以下,将喷墨打印机的动作分成(1)保持托盘的收纳时,(2)被纪录材料放置时,(3)纪录开始时,(4)纪录结束时进行说明。 
(1)收纳时(图2) 
当保持托盘55位于收纳位置54时,如图所示,在下部路径结构部 件62的后部空间中以使左右的引导臂74L、74R上下重合的紧凑的姿态进行收纳。 
(2)被纪录材料放置时(图3) 
并且,控制装置200相对于硬质被纪录材料Q执行纪录动作时,通过辅助输送机构67及输送用辊34,使保持托盘55从收纳位置54向放置位置53移动(步骤S1)。即,辊驱动轴35a的动力经由齿轮列66及齿轮69向保持托盘55的表面55a的齿条68传递时,保持托盘55开始向前方(输送方向下游侧)移动。并且,保持托盘55的前端缘80a到达输送用辊34的夹紧点时,来自辅助输送机构67的动力传递结束,来自输送用辊34的动力传递开始而保持托盘55到达放置位置53。 
此外,与将纪录的执行结束后的硬质被纪录材料Q从保持托盘55取出时相同地,移动冲程量被全部向前方拉出。 
(3)纪录开始时(图3) 
然后,用户将硬质被纪录材料Q放置在保持托盘55的放置凹部71时,该放置的保持托盘55在输送用辊34的作用下返回,而配置在图4、图8(a)的纪录执行开始位置60(步骤S2)。接下来,在输送用辊34的输送力的作用下,保持托盘55插入到与纪录头42相对向的输送路径而进一步朝输送方向A输送。此时,保持托盘由与其背面侧相接的输送驱动辊35和与表面侧相接的输送从动辊46夹持并输送。在与输送同时沿宽度方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40的往复动作的作用下,从上方向硬质被纪录材料Q的被纪录面的整个宽度上从纪录头42喷出各色的墨液,开始所希望的纪录(步骤S3)。 
如图8(b)所示,对硬质被纪录材料Q执行纪录期间,控制部200检测输送用辊34输送的保持托盘55的输送位置(步骤S4)。并且,如图8(c)所示,当判明保持托盘55的倾斜区域A3到达输送用辊34的夹紧点时,控制装置200控制输送驱动辊35的输送力(旋转量),修正输送用辊34输送的保持托盘55的供给量(步骤S5)。在此,如图8(b)至图8(c)所示,至少在上述夹紧点通过倾斜区域A3之前进行旋转控制。 
这种情况下,通过向驱动电动机7传递规定的转矩,来调整输送驱动辊35的旋转量(输送力)。具体来说,减少输送驱动辊35的转速,通过后端部90的倾斜面91施加转矩,该转矩抵抗保持托盘55被向输送方向压出的现象。如此,在保持托盘55的表面55a上设定的平面区域A1和倾斜区域A3使保持托盘55的供给量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平面区域A1和倾斜区域A3的边界为界限,通过输送平面区域A1的情况和输送倾斜区域A3的情况来进行输送驱动辊35的旋转控制。即,当保持托盘55的平面区域A1与倾斜区域A3的边界g到达输送用辊34的夹紧点时,使输送驱动辊35的旋转量减少而进行供给量的修正。而且,也可以在将要到达倾斜区域A3(边界g)之前进行输送驱动辊35的旋转控制。 
另外,输送用辊34和排出用辊43在相同的驱动电动机7的作用下连动。因此,控制装置200通过对排出用辊43的排出驱动辊44施加与对上述输送驱动辊35施加的转矩相同的转矩来调整排出驱动辊44的旋转量(输送力)。 
此外,使用保持托盘55的是对硬质的被纪录材料Q的被纪录面执行纪录的情况,因此如图3所示,在纪录开始前,使未图示的自动间隙调整装置工作而使纪录头42与压印平板38之间的压印平板间隙PG向上方扩大,设定成硬质被纪录材料Q用的压印平板间隙PG。 
(4)纪录结束时(图3) 
然后,如图3所示,将保持托盘55输送到纪录执行结束位置61时,对硬质的被纪录材料Q的被纪录面的纪录执行结束。图3的虚线所示的保持托盘55的前端部80的位置是位于纪录执行结束位置61的状态。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中,在保持托盘55的后端部,修正通过输送用辊34输送保持托盘55时的供给量。 
通常,对输送驱动辊35及输送从动辊36的至少一方施加向另一方的辊侧的作用力,通过所述一对辊35、36夹持并输送保持托盘55。因此,保持托盘55的后端部90、即向后倾斜的倾斜面91到达两辊35、36的夹紧点时,由于两辊35、36的夹持力而保持托盘55受到朝输送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在保持托盘55的后端,产生其输送速度上 升的所谓“踢开”的现象而供给量进行变化。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托盘55在输送方向上为短尺寸,因此在该输送方向上,保持托盘55的表面55a上设定的平面区域A1与倾斜区域A3的间隔比纪录头42记录的纪录位置与输送用辊的夹紧点的间隔短。因此,在对硬质被纪录材料Q的纪录执行动作结束前,通过使保持托盘55的倾斜区域A3(后端部90的倾斜面91)到达输送用辊34的夹紧点,会产生上述踢开现象,从而产生无法良好地进行纪录处理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纪录执行中,保持托盘55的倾斜区域A3(后端部90的倾斜面91)到达输送用辊34的夹紧点时,控制输送驱动辊35的输送力(旋转量),修正输送中的保持托盘55的供给量。在此,保持托盘55的倾斜区域A3(后端部90)到达输送用辊34的夹紧点时,通过向驱动电动机7施加抵抗上述的踢开现象的转矩,而将输送驱动辊35的旋转量(输送力)调整为小。如此,修正供给量,以在保持托盘55的表面55a上设定的平面区域A1与倾斜区域A3之间使保持托盘55的供给量恒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用辊34和排出用辊43在同一驱动电动机7的作用下成为连动的结构。因此,控制装置200以通过对排出用辊43的排出驱动辊44施加与施加给上述输送驱动辊35的转矩相同的转矩而减小排出驱动辊44的旋转量(输送力)的方式进行调整,修正供给量。 
如此,通过在保持托盘55的平面区域A1和倾斜区域A3使输送驱动辊35的旋转量变化来进行供给量的修正,从而能够抑制输送中的保持托盘55的供给量的变动并使其恒定。由此,能够防止被纪录面产生线条、不均、白色或黑色的条纹,画质明晰。而且,保持托盘55的供给量正确,从而实现保持托盘55的中心位置检测精度的提高,因此能进一步进行良好的纪录处理。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的情况不言自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专利请求的范围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这些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 技术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输送驱动辊35的旋转量等检测保持托盘55的输送位置,但是也可以另外设置检测机构。例如,也可以通过设置摄像机构等拍摄保持托盘55的平面区域A1与倾斜区域A3的边界位置来检测输送位置。 

Claims (3)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托盘,其能够插入到与记录头相对向的输送路径并在其表面上保持被记录材料,具有能够水平保持所述被记录材料的平面区域和设置在输送方向后端侧并随着朝向后端缘而向背面侧倾斜的倾斜区域;
驱动辊,其与所述保持托盘的背面相接;
从动辊,其与所述保持托盘的所述表面相接,并且在与所述驱动辊之间夹持所述保持托盘而进行输送;
控制装置,其根据输送所述保持托盘的所述平面区域的情况和输送所述倾斜区域的情况来控制所述驱动辊,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所述驱动辊以使输送所述倾斜区域的情况比输送所述保持托盘的平面区域的情况的旋转量减少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托盘在所述平面区域具有保持所述被记录材料的保持部,
并且所述保持部的从输送方向后端到所述倾斜区域的距离比从所述驱动辊与所述从动辊的夹紧点到所述记录头进行记录的记录位置的距离短。
3.一种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保持托盘能够插入到与记录头相对向的输送路径上并在其表面上保持被记录材料,且具有能够水平保持所述被记录材料的平面区域和设置在输送方向后端侧并随着朝向后端缘而向背面侧倾斜的倾斜区域,将所述保持托盘夹持在与所述保持托盘的背面相接的驱动辊和与所述保持托盘的所述表面相接的从动辊之间而进行输送时,
根据输送所述保持托盘的所述平面区域的情况和输送所述倾斜区域的情况来控制所述驱动辊的驱动,
控制所述驱动辊以使输送所述倾斜区域的情况比输送所述保持托盘的所述平面区域的情况的旋转量减少。
CN2010102732805A 2009-09-04 2010-09-02 记录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0095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4595A JP5549156B2 (ja) 2009-09-04 2009-09-04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
JP2009-204595 2009-09-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9535A CN102009535A (zh) 2011-04-13
CN102009535B true CN102009535B (zh) 2012-12-26

Family

ID=43647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32805A Active CN102009535B (zh) 2009-09-04 2010-09-02 记录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47000B2 (zh)
JP (1) JP5549156B2 (zh)
CN (1) CN1020095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19804B2 (ja) * 2004-11-08 2010-0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被搬送媒体
JP5407844B2 (ja) 2009-12-24 2014-02-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240243B2 (ja) * 2010-06-17 2013-07-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DE102017127841B4 (de) * 2017-11-24 2021-04-08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Tintenstrahl-Druckvorrichtung mit einem aerodynamischen Element zur Reduzierung von Turbulenz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6514A (ja) * 2000-09-25 2002-04-02 Seiko Epson Corp 記録メディア搬送用トレイ、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4082540A (ja) * 2002-08-27 2004-03-18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N1483588A (zh) * 2002-08-14 2004-03-24 ������������ʽ���� 记录装置
JP2007118440A (ja) * 2005-10-28 2007-05-17 Canon Inc 記録装置
CN101134403A (zh) * 2006-08-29 2008-03-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用于连续印刷的印刷介质的输送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0000A (ja) * 2000-01-24 2001-08-03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用マガジン
US7101096B2 (en) * 2000-09-25 2006-09-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ray for transferring recording media,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4042391A (ja) * 2002-07-10 2004-02-12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搭載手段
JP3768930B2 (ja) * 2002-07-10 2006-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3840153B2 (ja) * 2002-07-10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006594B2 (ja) * 2003-06-18 2007-1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トレイ送り制御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4321130B2 (ja) * 2003-06-18 2009-08-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5074907A (ja) 2003-09-02 2005-03-24 Seiko Epson Corp トレイ送り制御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2005335911A (ja) * 2004-05-28 2005-12-08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7176639A (ja) 2005-12-27 2007-07-12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8132628A (ja) * 2006-11-27 2008-06-12 Seiko Epson Corp 搬送機構、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及び搬送機構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6514A (ja) * 2000-09-25 2002-04-02 Seiko Epson Corp 記録メディア搬送用トレイ、および記録装置
CN1483588A (zh) * 2002-08-14 2004-03-24 ������������ʽ���� 记录装置
JP2004082540A (ja) * 2002-08-27 2004-03-18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07118440A (ja) * 2005-10-28 2007-05-17 Canon Inc 記録装置
CN101134403A (zh) * 2006-08-29 2008-03-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用于连续印刷的印刷介质的输送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57382A1 (en) 2011-03-10
JP5549156B2 (ja) 2014-07-16
JP2011051305A (ja) 2011-03-17
CN102009535A (zh) 2011-04-13
US8647000B2 (en) 2014-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54843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00302298A1 (en) Medium transport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301823B (zh) 记录装置
CN102627200B (zh) 记录装置
CN101564940B (zh) 记录装置
JP200108014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記録方法
CN102009535B (zh) 记录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US9102174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865001B (zh) 记录设备
JP2007216480A (ja) 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H04288261A (ja) 記録装置
US6341905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6282296A (ja) 紙粉除去手段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8267A (ja) 記録装置、記録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4098327A (ja) 記録装置
JP2004284822A (ja) 被記録媒体案内装置、両面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2009262357A (ja) 記録装置
JP6841125B2 (ja) 記録装置
CN104742539A (zh) 记录装置
JP5360365B2 (ja) 記録装置
JP2647988B2 (ja) 記録装置
JP4258644B2 (ja) 自動給送装置、該自動給送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5641265B2 (ja) 記録装置
JPH0430815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24126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