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1823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1823B
CN101301823B CN200810096161XA CN200810096161A CN101301823B CN 101301823 B CN101301823 B CN 101301823B CN 200810096161X A CN200810096161X A CN 200810096161XA CN 200810096161 A CN200810096161 A CN 200810096161A CN 101301823 B CN101301823 B CN 1013018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 path
tape deck
recording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61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1823A (zh
Inventor
内田春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01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1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1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18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装置,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该记录装置包括U形转弯输送路径和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U形转弯输送路径使记录介质的正背面翻转,并且将该记录介质输送到输送辊。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在输送辊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翻转从该装置的主体的前侧供给的记录介质,并且将该记录介质输送到输送辊。然后,沿U形转弯输送路径输送第一记录介质,沿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输送第二记录介质。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用记录头在由输送辊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记录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具有输送路径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过使用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记录装置中,由输送辊将从供纸单元供给的记录介质输送到图像形成部。然后,通过图像形成部在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可获得一种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包括作为记录装置的输送机构的双面记录输送机构来代替输送从装置的背面供给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双面记录输送机构可以通过U形转弯和输送记录介质来进行双面记录。另外,通过使记录介质进行U形转弯来从前供纸部输送记录介质(从装置的下部的前面供给记录介质)的U形转弯输送机构也是已知的。
近年来,在如个人打印机等记录装置中,由于在装置的主体的上部布置了扫描仪,对设置有复印功能和扫描功能的多功能打印机的需求迅速增加。在通过从记录头的排出口排出墨进行记录操作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由于形成了微小的墨滴,通过提高墨滴的滴落精度和增大墨滴的密度来改进记录图像的品质。为了改进如照片打印品质等记录图像品质,正在对记录介质进行改进。另外,为了改进记录图像品质和储存性能(如耐气性等),在记录面设置涂覆层。
在记录介质被输送时,当与引导面接触时容易刮擦记录面上的涂覆层。因此,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照片打印品质,厚的照片纸的需求提高。然而,由于厚的照片纸的刚性高,因此,当厚的照片纸被输送时其输送阻力大。因此,厚的照片纸的记录面更容易频繁地被刮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在装置的主体的上部布置有扫描仪的多功能打印机中,布置在装置的主体的上部的供纸部被定位在扫描仪的后方。因此,记录介质被装载到供纸部中时工作效率会降低,从而降低操作性能。
第二,为了改进关于位于装置的上部处的供纸部的记录介质的可设置性,可以加宽供纸部的开口。然而,为了加宽该开口,需要朝前移动扫描仪,从而增加了装置的深度。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所有的记录介质都可以从装置的主体的前面供给,以进行前供纸操作,在该操作中,使用U形转弯输送路径使记录介质反向供给。然而,在U形转弯供纸操作中,记录介质的记录面(涂覆面)变成了外表面。因此,记录面接触输送引导面,并且易于被刮擦。在使用厚的照片纸时,纸的刚性进一步增大。结果,使厚的照片纸的记录面更有力地接触输送引导面,从而在输送纸时更难以防止刮擦厚的照片纸。因此,由U形转弯供纸操作难以输送所有的记录介质。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可以从记录装置的排出部以相反方向供给记录介质,并且可以在记录介质通过输送辊的辊隙部之前改变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然而,在该结构中,由于记录介质的供给和排出在同一输送路径中进行,所以需要切换输送路径的机构,从而使输送机构变得复杂。另外,仅在完成前面的记录介质的排出之后可以供给记录介质。因此,记录介质不能被连续输送。结果,不能减少记录时间。
日本特开平8-12158号公报讨论了一种进行前供纸操作的结构,其中,记录介质被从排纸部的下方供给,输送到输送辊,并且在正好通过输送辊之前改变方向。然而,在这种结构中,记录介质不能连续输送,因此不能减少记录时间。
日本特开平6-48634号公报讨论了一种结构,其中,从进行排纸的部位下方向储存部对记录介质进行前供纸操作。然而,在这种结构中,当在改变记录介质方向的状态下引进记录介质时使用的输送路径水平延伸到装置的主体的后侧。因此,装置的主体的深度变大。另外,用于进行双面记录的输送路径和用于输送CD、DVD或者厚纸的水平输送路径需要与记录介质改变方向之后所使用的输送路径分开形成。因此,增大了整个输送部分的尺寸。此外,由于记录纸在与其它输送路径分开设置的输送路径中改变方向,所以输送机械部不能通用,从而使结构复杂并且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允许记录介质进行U形转弯和改变方向,并且可以防止当记录介质和输送路径相互接触时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的刮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记录装置,由于记录介质连续输送,该记录装置可以保持记录速度,并且该记录介质可以减小输送机构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包括:堆叠部,在该堆叠部堆叠记录介质;以及反向路径,其包括U形转弯输送路径和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当从堆叠部输送第一记录介质时,在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沿第一方向输送该第一记录介质,该第一方向与当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翻转时的方向相同。当从堆叠部输送不同于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记录介质时,在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中沿第一方向输送该第二记录介质,然后,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输送。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记录介质刚要改变方向之前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2是示出当记录介质改变方向时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3是示出当记录介质进行U形转弯时的状态以及具有高刚性的记录介质沿水平输送路径往复移动时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4是示出为了进行双面记录操作,一面已经记录过的记录介质被反向输送从而将该记录介质引到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5是示出当记录介质沿U形转弯输送路径输送以在图像形成部处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时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连续输送期间前面的记录介质改变方向以进行记录操作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连续输送期间下一记录介质开始改变方向时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8是示出在连续输送期间下一记录介质改变方向时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记录介质刚要改变方向之前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10是示出记录介质改变方向时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11是示出为了进行双面记录操作,一面已经记录过的记录介质被反向输送从而将该记录介质引到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12是示出记录介质被沿U形转弯输送路径输送以在图像形成部处在记录介质上开始记录图像时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在连续输送期间前面的记录介质改变方向以进行记录操作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在连续输送期间下一记录介质刚要开始改变方向之前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输送路径的构造以及其中的输送操作的垂直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输送路径的构造以及其中的输送操作的垂直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输送路径的构造以及其中的输送操作的垂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典型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图1至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垂直剖视图。图1示出在特殊纸被输送之后并且正好在该特殊纸要改变方向之前的状态。图2示出特殊纸改变方向时的状态。图3示出普通纸进行U形转弯时的状态以及具有高刚性的记录介质沿水平输送路径往复移动时的状态。图4示出为了进行双面记录操作,一面已经记录过的记录介质被反向输送从而将该记录介质引到U形转弯输送路径的状态。图5示出记录介质从图4所示的状态沿U形转弯输送路径输送以在图像形成部处在该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时的状态。图6示出在连续输送期间,第一记录介质改变方向以在图像形成部处在该第一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操作的状态。图7和图8均示出在连续输送期间,在第一记录介质改变方向之后第二记录介质接着开始改变方向的状态。
记录头1被滑架51可拆卸地承载,该滑架51可沿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往复移动。作为记录头1,使用例如喷墨记录头,该喷墨记录头基于图像信息有选择地从多个排出口排出墨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用于支撑记录介质的背面的台板2被布置在与往复移动的记录头1的排出面分开且相对的位置处。记录头1、滑架51以及台板2等构成图像形成部50。
接着,将说明供纸部。容纳记录介质的供纸盒5可拆卸地安装在该装置的主体的底面的前侧。附图标记6表示每一次送出和输送一张由供纸盒5保持的记录介质的供纸辊。由供纸辊6送出的记录介质被分离辊7每一次一张地彼此分开并输送。被分离辊7分开的记录介质沿着纸引导件10被引导到第一中间辊8。引导挡板12被布置在分离辊7和第一中间辊8之间,该引导挡板12是用于有选择地切换输送路径的可动引导构件。另外,可以检测记录介质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纸边缘传感器20被布置在引导挡板12和第一中间辊8之间。纸边缘传感器20是例如光电断路器。可以检测记录介质的类型的介质传感器22被布置在第一中间辊8的沿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附近。介质传感器22是例如透过型传感器或者反射型传感器。
接着,将说明在第一典型实施例中使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翻转、并且将该记录介质输送到输送辊3的U形转弯输送路径。U形转弯输送路径通过使记录介质进行U形转弯来允许双面记录。第二中间辊13和第三中间辊14被布置在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由中间辊13和14沿纸引导件在箭头B的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将记录介质输送到图像形成部50的输送辊3被布置在图像形成部50的沿输送方向的上游。纸引导件11被布置在输送辊3和第一中间辊8之间,纸引导件17被布置在输送辊3和第三中间辊14之间。纸引导件11和17构成用于将记录介质引导到输送辊3的引导面。引导挡板16被布置在纸引导件11和17的合流部处,该引导挡板16是用于有选择地切换输送路径的可动引导构件。
可以检测记录介质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纸边缘传感器21被布置在输送辊3的沿输送方向的上游侧附近。用于排出记录介质的排纸辊4被布置在图像形成部50的沿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排出的记录介质被排纸托盘9保持。使用读取传感器(如CCD传感器等)读取原稿的图像的扫描仪23安装到该装置的主体25的上部。
接着,说明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该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通过在输送辊3的沿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使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反向来将从装置的主体25的前侧供给的记录介质向输送辊3输送。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对于输送以下记录介质(特殊纸)来说是合适的输送路径:该记录介质具有使用例如涂覆层来进行表面处理的记录面。如图1所示,由供纸盒5保持的记录介质被供纸辊6拾取,并且送到分离辊7。如箭头A所示,使最上面的纸(这里,记录介质29)与其它记录介质分开,并且输送到第一中间辊8。这里,通过驱动操作(未示出)使引导挡板12沿箭头E的方向移动,来提供从分离辊7到第一中间辊8的输送路径。沿箭头A的方向输送记录介质29,当记录介质29的前边缘通过介质传感器22时,检测记录介质类型。然后,当记录介质29是特殊纸(第二记录介质)时,它被如下所述地改变方向。
也就是说,通过分离辊7并沿箭头A的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29由布置在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的第一中间辊8、第二中间辊13和第三中间辊14沿箭头B的方向输送。这里,当记录介质29长时,其前边缘可能延伸超过输送辊3,并可能被引到台板2的顶部。然而,在记录介质29的后边缘正要通过第一中间辊8之前,由纸边缘传感器20检测到记录介质29的后边缘,从而停止记录介质29的输送。设置通过切换输送路径和通过使中间辊8、13和14反向转动而将记录介质输送到输送辊3的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通过使第一中间辊8、第二中间辊13和第三中间辊14都反向转动,来改变记录介质29的输送方向。在与开始改变记录介质29的输送方向对应的预定时刻,当使引导构件16沿箭头H的方向移动,并且使引导构件12沿箭头F的方向移动时,提供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
沿图2中的箭头C的方向输送改变方向的记录介质29。记录介质29被引导到纸引导件11和17以及挡板12和16,并且被输送到输送辊3。然后,在图像形成部50进行记录操作。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形成在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该U形转弯输送路径和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形成在同一输送路径中。在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中,记录介质29的记录面(涂覆面)是所示的上表面。因此,在包括第二中间辊13和第三中间辊14的U形转弯输送部中,与引导面接触并且具有高输送阻力(接触力)的外表面变成了记录介质的背面。因此,可以防止发生由于接触引导面而刮擦记录面(涂覆面)的问题。
接着,将参照图3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由供给的普通纸进行的U形转弯。在本实施例中,当记录介质是普通纸(第一记录介质)时,使记录介质进行U形转弯并且沿U形转弯输送路径输送到输送辊3是最佳的。在图3中,当来自供纸盒5的记录介质沿箭头A的方向输送,并且该记录介质被介质传感器22判断为普通纸时,该记录介质进行普通的U形转弯。在U形转弯输送中,记录介质沿U形转弯输送路径通过,并沿箭头G的方向被输送。然后,记录介质进一步沿箭头B的方向被输送到输送辊3。其后,记录介质被输送辊3输送到图像形成部50,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通过该构造,可以在普通纸上进行记录而不会降低产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介质传感器22辨别特殊纸和普通纸的情况下,当记录介质被判断为是特殊纸时,使该特殊纸改变方向。而当记录纸张被判断为是普通纸时,使该记录纸张进行U形转弯。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基于来自个人计算机(PC)的打印机驱动器的介质选择信息,可以在特殊纸输送和普通纸输送之间进行切换。另外,例如,当可以通过纸的尺寸判断记录介质的类型仅限于如L型特殊纸等特殊纸时,可以通过纸的尺寸信息来判断纸的类型从而在特殊纸输送和普通纸输送之间进行切换。
接着,将参照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双面记录时所进行的输送。在记录介质29的第一面(正面)上完成记录之后,如下输送记录介质29以在该记录介质29的第二面(背面)上进行记录。在从供纸盒5供给并且被输送到输送辊3的记录介质29上进行第一面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记录介质29可以通过改变方向被输送或者通过进行U形转弯被输送。在图4中,当结束记录介质29的第一面的记录时,输送辊3反向转动以沿相反的方向输送该记录介质29,使得记录介质29从箭头T的方向向箭头I的方向输送。这里,引导挡板16沿箭头H的方向移动,引导挡板12沿箭头F的方向移动,从而提供允许双面记录的U形转弯输送路径。
这里,在记录介质29的在第一面的记录过程中的后边缘29B被限定为前边缘的状态下,由第一中间辊8、第二中间辊13和第三中间辊14沿着U形转弯输送路径翻转记录介质29的正面和背面来输送记录介质29。如图5所示,当纸边缘传感器21检测到记录介质29的后边缘29A(与记录介质进行U形转弯时的后边缘对应)已经通过引导挡板16时,使引导挡板16沿箭头J的方向移动。这样,提供用于将被翻转的记录介质29再次输送到输送辊3的输送路径。然后,输送辊3将该记录介质29输送到图像形成部50,以利用记录头1在该记录介质29的背面上进行记录操作。两面都记录过的记录介质被排纸辊4排出到该装置的主体外部。
接着,将参照图6至图8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连续输送记录介质的操作和构造。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来连续输送记录介质。在图6中,在使记录介质29改变方向之后,在记录介质29被输送辊3沿箭头D的方向输送的状态下在该记录介质29上进行记录。此时,引导挡板12沿箭头F的方向移动,引导挡板16沿箭头H的方向移动,以提供输送路径。然后,当纸边缘传感器20检测到记录介质29的后边缘29B通过时,开始从供纸盒5供给下一记录介质30。然后,如图7所示,下一记录介质30沿箭头A的方向被供给和输送,使其进行U形转弯,并且由第一中间辊8、第二中间辊13和第三中间辊14沿箭头B的方向输送。
此时,引导挡板12沿箭头E的方向移动,从而提供记录介质30的输送路径。另外,在图像形成部50处在记录介质29上进行记录操作的状态下,沿箭头D和箭头C的方向连续地输送记录介质29。当纸边缘传感器20检测到记录介质30的后边缘30A时,第一到第三中间辊8、13和14停止沿向前的方向输送该记录介质30,并且反向转动以使输送方向反向,从而使记录介质30的输送方向开始变为沿箭头C的方向。此时,如图8所示,引导挡板12沿箭头F的方向移动,从而提供记录介质30的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
当纸边缘传感器21检测到记录介质29的后边缘29B时,记录介质30进一步沿箭头C的方向被输送直到它的前边缘30A到达纸边缘传感器21。此时,在记录介质29的后边缘29B和下一记录介质30的前边缘30A之间保持短的间隔的状态下,两记录介质被同时连续输送。然后,在沿箭头D的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29上的记录操作完成之后,该记录介质29被排纸辊4排出到该装置的主体外。在排出操作期间,下一记录介质30被输送辊3沿箭头D的方向输送,并在下一记录介质30上形成图像。因此,记录介质29的排出和下一记录介质30向图像形成部50的输送同时进行,记录介质29和30被连续输送。因此,当连续进行记录操作时可以减少记录时间。
接着,将参照图3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如CD或DVD等高刚性的记录介质的沿水平输送路径的往复移动。在图3中,水平输送路径55形成在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该水平输送路径55用于使从装置的主体25的前侧插入的记录介质往复移动。从装置的主体25的前侧插入到该水平输送路径55中的记录介质是由托盘保持的如CD、DVD或厚纸等高刚性的记录介质。也就是说,从前侧插入的托盘被反向转动的排纸辊4沿箭头T的方向输送,并且被反向转动的输送辊3沿着水平输送路径55在箭头U的方向上输送。此时,引导挡板16沿箭头J的方向移动,从而提供该水平输送路径。然后,被引入到预定位置的托盘被转动方向反向向前的输送辊3沿箭头D的方向和箭头V的方向输送。此时,在图像形成部50处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操作。与托盘类似,使厚纸沿水平输送路径往复移动以在该厚纸上记录图像。
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和水平输送路径形成在形成U形转弯输送路径的区域中。U形转弯输送路径是允许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上进行记录的输送路径。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是适于输送具有例如带涂覆层的记录面的特殊纸的输送路径。水平输送路径是适于输送厚的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在本实施例中,U形转弯输送路径还用于在普通纸上进行记录操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与U形转弯输送路径形成在同一输送路径中。根据该输送路径的结构,可以减小装置的主体的深度,可以防止记录介质的记录面因接触引导面而被刮擦,可以连续输送记录介质,并且可以使整个输送机构紧凑。
第二典型实施例
图9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记录介质刚要改变方向之前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图10是示出记录介质改变方向时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图11是示出为了进行双面记录操作,一面已经记录过的记录介质被反向输送从而将该记录介质引到U形转弯输送路径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图12是示出记录介质沿U形转弯输送路径被输送以在图像形成部处在记录介质上开始记录图像时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图13是示出在连续输送期间前面的记录介质被改变方向以进行记录操作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图14是示出在连续输送期间下一记录介质刚要开始改变方向之前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图15是示出在连续输送中下一记录介质改变方向时的状态和使高刚性记录介质沿着水平输送路径往复移动时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在第一实施例中,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形成在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相反地,在本实施例中,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被形成为在记录介质被引入形成在该装置的主体25的上表面处的输送路径中之后,记录介质改变方向。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在记录介质被引入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中,并且使其从布置在该装置的主体25的上部的扫描仪23的后部暂时突出之后,使输送方向反向从而使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变为朝向输送辊3。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也形成在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从而提供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效果类似的操作效果。
接着,将说明记录介质的U形转弯。构成用于将记录介质引导到输送辊3的引导面的纸引导件17和18被布置在输送辊3和第一中间辊15之间。用于切换输送路径的可动引导挡板16被布置在U形转弯输送路径和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的合流部处。该合流部被布置在输送辊3的沿输送方向的上游。
接着,将参照图9和图10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的通过改变特殊纸(第二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朝向输送辊3输送特殊纸的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如图9所示,由供纸盒5保持的记录介质被供纸辊6拾取,并且被送到分离辊7。最上面的纸与其它记录介质分开,并且如箭头A所示被输送到第一中间辊15。这里,通过沿箭头K的方向移动引导挡板19,沿箭头M的方向移动引导挡板24,提供通过第一中间辊15和引入输送路径从分离辊7延伸到开口25A的输送路径。分开的记录介质(记录介质29)沿箭头A的方向被输送,并且当记录介质29的前边缘29B通过介质传感器22时检测其类型。进一步输送记录介质29,并且当它的后边缘29A被纸边缘传感器20检测到时停止输送。此时,记录介质29突出到装置的主体25的上部中的开口25A的外部。
接着,如图10所示,使第一中间辊15反向转动,以改变记录介质29的输送方向。这使得记录介质29沿箭头C的方向朝向输送辊3输送。此时,沿箭头L的方向移动引导挡板19,以提供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在这种状态下,记录介质29被引导到纸引导件17和18以及引导挡板16和19并且被朝向输送辊3输送。然后,记录介质29被输送辊3沿箭头D的方向输送到图像形成部50,从而在记录介质29的记录面上进行记录操作。在记录介质29改变方向时,由于记录介质29的记录面(涂覆面)位于上侧,因此,记录面不接触输送路径中的具有高输送阻力的弯曲外表面。因此,输送记录面而不会刮擦记录面。
接着,将参照图11和图12说明进行双面记录时记录介质的输送。在完成记录介质29的第一面(正面)的记录之后,使输送辊3反向转动,从而沿相反方向(即,沿箭头T的方向)输送该记录介质29。然后,为了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双面记录,记录介质29被导入到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并沿箭头I的方向输送。此时,引导挡板16沿箭头H的方向移动以提供输送路径。当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双面记录时,在从供纸盒5供给并且朝向输送辊3输送的记录介质上进行第一面(正面)的记录。这里,可以改变记录介质29的输送方向或者使其进行U形转弯。导入到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29由第二中间辊13和第三中间辊14输送,从而使其正背面翻转。此时,使位于第一中间辊15的沿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引导挡板24沿箭头N的方向移动,从而提供输送路径。
如图12所示,当纸边缘传感器21检测到记录介质29的后边缘29A已经通过引导挡板16时,引导挡板16沿箭头J的方向移动。这提供用于将正背面翻转了的记录介质29再次输送到输送辊3的输送路径。然后,将记录介质29沿箭头D的方向输送通过图像形成部50,从而在记录介质29的背面(第二面)上进行记录操作。因此,在记录介质29上进行了双面记录。
接着,将参照图13和图14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连续输送记录介质的操作和构造。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连续输送记录介质。在图13中,在记录介质29被改变方向并输送之后,在该记录介质29被输送辊3沿箭头D的方向输送的同时在该记录介质29上进行记录。此时,引导挡板16沿箭头J的方向移动,引导挡板19沿箭头L的方向移动,以提供输送路径。然后,当纸边缘传感器20检测到记录介质29的后边缘29B通过时,开始从供纸盒5供给下一记录介质30(参见图14)。然后,如图14所示,使下一记录介质30沿箭头A的方向供给和输送,并且被第一中间辊15沿箭头W的方向输送通过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此时,引导挡板19沿箭头K的方向移动,引导挡板24沿箭头M的方向移动,以提供记录介质30的输送路径。
在图像形成部50处在记录介质29上进行记录操作的状态下,沿箭头D的方向和箭头C的方向连续地输送记录介质29。当纸边缘传感器20检测到记录介质30的后边缘30A时,第一中间辊15停止输送该记录介质30,并且反向转动以使输送方向反向,从而使记录介质30的输送方向开始变为沿箭头C的方向。此时,如图13所示,引导挡板19沿箭头L的方向移动,以提供记录介质30的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当纸边缘传感器21检测到记录介质29的后边缘29B时,记录介质30被进一步沿箭头C的方向输送直到它的前边缘30A到达纸边缘传感器21。此时,在记录介质29的后边缘29B和下一记录介质30的前边缘30A之间保持短的间隔的状态下,两记录介质被同时连续输送。
然后,在沿箭头D的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29上的记录操作完成之后,该记录介质29被排纸辊4排出到该装置的主体外。在排出操作期间,下一记录介质30被输送辊3沿箭头D的方向输送,并且在下一记录介质30上形成图像。因此,记录介质29的排出和下一记录介质30向图像形成部50的输送同时进行,从而记录介质29和30被连续输送。因此,当连续进行记录操作时可以减少记录时间。
第三典型实施例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输送路径的构造和其中的输送操作的垂直剖视图。在第二典型实施例中,由在装置的主体的上部处具有开口25A的输送路径来形成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相反地,在第三典型实施例中,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形成在装置的主体25中,使该输送路径布置在图像形成部50和扫描仪23之间。当引入需要改变方向的记录介质时,从供纸盒5供给的记录介质从箭头A的方向向箭头P的方向被输送。然后,记录介质被输送到形成在图像形成部50和扫描仪23之间的输送路径26。输送路径26构成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在记录介质被输送到输送路径26中之后,使第一中间辊15反向转动以使输送方向反向,从而,与第二实施例中一样,使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改为朝向输送辊3。在本实施例中,扫描仪23被布置在装置的主体25的上部。当记录介质被引入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中时,使该记录介质在图像形成部50和扫描仪23之间输送,以在图像形成部50和扫描仪23之间使输送方向反向,从而使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改为朝向输送辊3。
第四典型实施例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输送路径的构造和其中的输送操作的垂直剖视图。在第一典型实施例中,记录介质从一个供纸部(供纸盒5)供给。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供纸部(供纸盒28)添加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从而使用两个输送路径从装置的主体25的前侧供给和输送记录介质。在装置的主体25的前侧,第一供纸盒5可拆卸地安装到上侧,第二供纸盒28可拆卸地安装到下侧。由第二供纸盒28保持的记录介质由供纸辊27送出,由分离辊(未示出)一次分开一张,并沿箭头Q的方向朝向第二中间辊13输送。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记录介质被从上供纸部5供给到U形转弯输送路径和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记录介质被从下供纸部28供给到U形转弯输送路径。在本实施例中,记录介质也可以从下供纸部28被供给到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期望上供纸部5供给包括具有处理过的记录面的类型的所有类型的记录介质,下供纸部28供给除了具有处理过的记录面的记录介质之外的记录介质。
在图16中,从第二供纸部28供给的记录介质沿箭头Q的方向输送,并且由第二中间辊13和第三中间辊14使该记录介质沿箭头R的方向进行U形转弯。记录介质进一步沿着纸引导件17在箭头S的方向上输送,从而在图像形成部50处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由排纸辊4将记录过的记录介质排出到排纸托盘9上。
在第四典型实施例中,作为用于所有类型的记录介质的供纸部或者专门用于特殊纸的供纸部,使用将记录介质从供纸盒5供给到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的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的第一供纸部是合适的。将记录介质从第二供纸盒28供给到第二中间辊13的第二供纸部可以用作专门用于普通纸的供纸部。第二供纸部也可以用作除了高刚性的纸之外的所有类型的记录介质的供纸部,该高刚性的纸专门用于摄影,易于被刮擦,被表面处理过,以及具有涂敷层。
根据第四典型实施例,可以从第二供纸部向U形转弯输送路径供给普通纸,从第一供纸部向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供给特殊纸。该结构允许以两种方式设置记录介质。因此,可以输送特殊纸而不会刮擦涂覆面,特殊纸和普通纸都可以容易地连续输送,从而可以在特殊纸和普通纸二者上进行高速记录。因此,可以进一步改进供纸性能。
第五典型实施例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输送路径的构造和其中的输送操作的垂直剖视图。在第二实施例中,从一个供纸部(供纸盒5)供给记录介质。在第五典型实施例中,将第二供纸部(供纸盒28)添加到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从而使用两个供纸部从装置的主体25的前侧供给和输送记录介质。在图17中,在装置的主体25的前侧,与第二典型实施例中的供纸盒类似的第一供纸盒5可拆卸地安装到上侧,第二供纸盒28可拆卸地安装到下侧。由第二供纸盒28保持的记录介质由供纸辊27送出,由分离辊(未示出)每一次分离出一张,并且沿箭头Q的方向朝向第三中间辊14输送。
在图17中,从第二供纸盒28供给的记录介质沿箭头Q的方向输送,并且由第三中间辊14使该记录介质沿箭头R的方向进行U形转弯。此外,第一中间辊15沿着纸引导件17在箭头S的方向上朝向输送辊3输送记录介质。输送辊3将该记录介质输送到图像形成部50,从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由排纸辊4将记录过的记录介质排出到排纸托盘9上。
根据第五典型实施例,作为用于所有类型的记录介质的供纸部或者专门用于特殊纸的供纸部,使用将记录介质从供纸盒5供给到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的第一供纸部是合适的。将记录介质从第二供纸盒28供给到第三中间辊14的第二供纸部可以用作专门用于普通纸的供纸部。第二供纸部也可以用作除了高刚性的纸之外的所有类型的记录介质的供纸部,该高刚性的纸专门用于摄影,易于被刮擦,被表面处理过,以及具有涂敷层。
根据第五典型实施例,可以从第二供纸部向U形转弯输送路径供给普通纸,从第一供纸部向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供给特殊纸。该结构允许以两种方式设置记录介质。因此,可以输送特殊纸而不会刮擦涂覆面,特殊纸和普通纸都可以容易地连续输送,从而可以在特殊纸和普通纸二者上进行高速记录。因此,可以进一步改进供纸性能。
虽然已经参照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修改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记录装置,其用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所述记录装置包括:
堆叠部,在所述堆叠部堆叠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反向路径,其包括U形转弯输送路径和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
其中,当从所述堆叠部输送第一记录介质时,沿第一方向在所述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输送所述第一记录介质,所述第一方向与当所述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翻转时的方向相同,以及
其中,当从所述堆叠部输送不同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记录介质时,在所述改变方向的输送路径中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然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输送所述第二记录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还包括被构造成供给堆叠在所述堆叠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供给辊,
其中,当供给所述第一记录介质时,所述供给辊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将由所述记录头进行记录的记录面的反面接触,以及
其中,当供给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时,所述供给辊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将由所述记录头进行记录的记录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记录面被布置在外侧的状态下,在所述U形转弯输送路径中输送所述第一记录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还包括布置在供给辊的下游并且被构造成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类型的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反向路径中并且用于输送由供给辊供给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中间辊,
其中,在由所述供给辊供给的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后边缘通过所述中间辊之前,沿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第二记录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供给辊和所述中间辊之间的可动引导构件,当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切换时,所述引导构件在输送路径之间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供给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时,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使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一部分从所述装置的上表面突出之后,使输送方向反向,以沿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第二记录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装置的上表面处的扫描仪,
其中,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一部分输送到所述扫描仪的下方之后,使输送方向反向,以沿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第二记录介质。
CN200810096161XA 2007-05-10 2008-05-09 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18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5234 2007-05-10
JP2007125234A JP4999537B2 (ja) 2007-05-10 2007-05-10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1823A CN101301823A (zh) 2008-11-12
CN101301823B true CN101301823B (zh) 2010-10-13

Family

ID=39969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616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1823B (zh) 2007-05-10 2008-05-09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46160B2 (zh)
JP (1) JP4999537B2 (zh)
CN (1) CN1013018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9393B2 (ja) * 2009-12-15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352484B2 (ja) * 2010-01-14 2013-11-27 株式会社Pfu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234021B2 (ja) * 2010-01-29 2013-07-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CN101941613B (zh) * 2010-07-02 2015-06-17 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印刷面划伤的翻转输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JP5741801B2 (ja) * 2010-12-24 2015-07-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2730465B (zh) * 2012-07-02 2016-01-13 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送纸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2745526A (zh) * 2012-07-13 2012-10-24 北京大恒图像视觉有限公司 翻转给纸机构、小张检品机及印刷品检测方法
JP5928282B2 (ja) * 2012-09-28 2016-06-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111961B2 (ja) * 2013-09-30 2017-04-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2015126433A (ja) 2013-12-26 2015-07-0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原稿搬送装置
JP6409406B2 (ja) * 2014-03-03 2018-10-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JP6576178B2 (ja) * 2015-09-09 2019-09-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9177521A (zh) * 2018-10-09 2019-01-11 合肥经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介质正反打印装置
JP6722330B2 (ja) * 2019-05-21 2020-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27981B2 (ja) * 2020-01-31 2024-0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21160878A (ja) * 2020-03-31 2021-10-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2652B1 (en) * 1998-11-20 2006-09-06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56643A (ja) * 1991-02-01 1992-09-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48634A (ja) * 1992-07-29 1994-02-22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0602661B1 (en) * 1992-12-18 2000-08-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471868B2 (ja) * 1993-10-14 2003-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2158A (ja) 1994-06-27 1996-01-16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H08175766A (ja) * 1994-12-22 1996-07-09 Nec Corp 印刷装置
US6909872B2 (en) * 2002-10-30 2005-06-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ultipath printers
JP4164422B2 (ja) * 2003-08-29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551715B2 (ja) * 2003-11-12 2010-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347157B2 (ja) * 2004-07-30 2009-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069737A (ja) * 2004-09-02 2006-03-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561823B2 (en) * 2006-04-06 2009-07-1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hort passive duplex unit and method of use
US7802786B2 (en) * 2007-01-30 2010-09-28 Lite-On Technology Corp. Duplex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duplex document scann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2652B1 (en) * 1998-11-20 2006-09-06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 2000-1010 A,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80126A (ja) 2008-11-20
US20080278523A1 (en) 2008-11-13
JP4999537B2 (ja) 2012-08-15
CN101301823A (zh) 2008-11-12
US8246160B2 (en) 2012-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1823B (zh) 记录装置
CN202862836U (zh) 喷墨记录设备
JP2006306619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US6834925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032892B (zh) 介质供给器和装有它的液体喷射设备或记录设备
CN104228356A (zh) 记录装置
US20140292972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4444876B2 (ja)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US8038241B2 (e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JP2020007125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
US7382506B2 (en) Image read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6341905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4604465B2 (ja) 印刷ユニット及びプリンタ装置
US6502934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H117947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841125B2 (ja) 記録装置
JP2008273675A (ja) 記録装置
JP20121840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1158B2 (ja) プリンタ装置
JP5294808B2 (ja) 印刷装置の搬送機構
JP2011090266A (ja) 複合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99542A (ja) プリンタ装置
JPH1025005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24966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4184A (ja) プリン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