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8597A - 一种清热配方、银耳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热配方、银耳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8597A
CN104738597A CN201510189353.5A CN201510189353A CN104738597A CN 104738597 A CN104738597 A CN 104738597A CN 201510189353 A CN201510189353 A CN 201510189353A CN 104738597 A CN104738597 A CN 104738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 fungus
heat
beverage
concentrate
cl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93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谭红军
谢会川
石文娟
詹永
罗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ODUO RUNER NUTRITIONAL FOOD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CMS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Original Assignee
DUODUO RUNER NUTRITIONAL FOOD Co Ltd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ODUO RUNER NUTRITIONAL FOOD Co Ltd,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iled Critical DUODUO RUNER NUTRITIONAL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893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85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8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859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6225 priority patent/WO201616935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02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containing fruit or vegetable ju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61K36/062Ascomycota
    • A61K36/066Clavicipitaceae
    • A61K36/068Cordyce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2Nymphaeaceae (Water-lily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5Rutaceae (Rue family)
    • A61K36/752Citrus, e.g. lime, orange or lem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96Liliaceae (Lily family), e.g. daylily, plantain lily, Hyacinth or narcissu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热配方、银耳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清热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银耳15-20份、百合3-7份、莲子1-5份、佛手1-5份、蛹虫草0.5-3份、竹荪0.5-3份。本发明提供的清热配方,以银耳、百合、莲子、佛手、蛹虫草以及竹荪等按照特定的配比组成,该配方的多糖、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脂肪含量丰富均衡,清热效果较佳,而且竹荪还赋予该配方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具有防癌和抗癌功效。本发明所举的银耳复合饮料由该清热配方添加复合甜味剂、乳化稳定剂等原料配制而成。复合饮料的复合甜味剂与乳化稳定剂的配比进行了创造性的选择,使本发明所述银耳复合饮料具有清热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较佳的稳定性与感官。

Description

一种清热配方、银耳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清热配方、银耳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耳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食用菌,素有“菌中之冠”的美称,是著名的山珍之一。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性平,味甘、淡、无毒。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银耳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历代皇家贵族都将银耳看做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银耳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还可以滋阴润肺。另外,银耳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以及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
我国是银耳的生产与出口大国,但与之对应的银耳研究却较为薄弱。
申请号为201110026174.1的中国专利“一种片状悬浮银耳功能饮料及制备方法”,在该专利中,虽然公开了一种制备银耳饮料的方法,但是其原料只有银耳和决明子两种,该饮料的功能单一,而且增加甜度的糖也只是冰糖一种原料,单一的甜味剂的味道容易被原材料本身的味道所掩盖,因此该专利银耳饮料的口感有限。
申请号为200610022416.9的中国专利“一种银耳饮料的制备方法”中,公开了一种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稳定剂的银耳饮料的加工方法,但是银耳复合饮料中,富含蛋白质、多糖、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在存放期间容易出现分层沉淀,单一的稳定剂难以保持成分复杂的复合饮料的稳定性,因此,该饮料的稳定性不佳。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采用银耳为原料的清热配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采用银耳作为原料的饮料,以及该饮料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饮料具有较佳的口感以及稳定性,还具有清热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热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银耳15-20份、百合3-7份、莲子1-5份、佛手1-5份、蛹虫草0.5-3份、竹荪0.5-3份。
银耳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含多糖、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子实体中含有多种酶和高分子多糖,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抵抗力,因此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蛹虫草又称北冬虫夏草,是著名的食药用菌,其菌体内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氨基酸种类齐全,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此外,还含有虫草素、虫草多糖、SOD等多种有效成分。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液。百合的中药功能有润肺止咳,清新提神。莲子古称莲实、水芝丹,肾经可补虚损,养心安神,健脾止泻。佛手又名佛手柑,具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等多种功效。采用本发明配方将银耳、百合、莲子、佛手、蛹虫草以及竹荪配伍在一起,清热效果较佳。
优选的,所述清热配方还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银耳16-19份、百合4-6份、莲子2-4份、佛手2-4份、蛹虫草0.5-2份、竹荪0.5-2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由上述清热配方配制的银耳复合饮料,该饮料包括水以及浓缩液,所述浓缩液由所述的清热配方加工而成。
对于银耳复合饮料,优选的,按照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份包括:水60-65份、浓缩液22-30份、复合甜味剂8-12份。
优选的,还包括乳化稳定剂0.55-0.75份。
优选的,还包括柠檬酸0.1-0.3份。
优选的,按照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份包括:
水61-64份、浓缩液23-29份、复合甜味剂9-11份、乳化稳定剂0.6-0.7份、柠檬酸0.3份。
优选的,所述复合甜味剂包括:蔗糖、蜂蜜、阿巴斯甜和赤藓糖醇;且所述蔗糖、蜂蜜、阿巴斯甜、赤藓糖醇的重量比为(58-62):(28-32):(1-2):(3-6)。
单一的甜味剂的气味容易被原材料的本味所掩盖,本发明对实验中常用甜味剂进行选择,并进行复合配比,使本发明的感官达到最优值。
优选的,所述乳化稳定剂包括: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且所述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重量比为(4-6):(9-12):(7-9)。
单一种类的乳化稳定剂也难以对成分复杂的银耳复合饮料起到良好的稳定效果。本发明在常用的乳化稳定剂中进行特定选择,并对选择出的几种乳化稳定剂进行复合配比,针对本发明,选择出效果最好的乳化稳定剂。
本发明还提供的银耳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银耳、百合、去芯后莲子、佛手、竹荪以及蛹虫草清洗、沥干后按照既定的重量份数混合,得到预处理原料;
2)、将所述预处理原料浸泡后加水煎煮,并进行过滤后得到滤液;
3)、将所述滤液浓缩,得到浓缩液,并将所述浓缩液均质后加入既定比例的水、复合甜味剂、乳化稳定剂、柠檬酸;得到银耳复合饮料。
本发明提供的清热配方,以银耳、百合、莲子、佛手、蛹虫草以及竹荪等按照特定的配比组成,使得该配方的多糖、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脂肪含量丰富均衡,清热效果较佳,而且竹荪还赋予该配方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具有防癌和抗癌功效。
采用本发明清热配方配制的银耳复合饮料,在银耳复合饮料的配方上做了最优化。并且对复合饮料的复合甜味剂与乳化稳定剂的配比进行了创造性的选择,使本发明所述银耳复合饮料具有清热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较佳的稳定性与感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制备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之前,首先,介绍本发明复合饮料的感官评价方法以及标准。
感官评价方法:评定小组由10位成员组成,他们根据表1中的评分标准对复合饮料的色泽、香气、口感和质地进行独立项打分,以累计总分的平均值作为产品的感官评分。感官评分标准:请参考表1。
表1 银耳复合饮料感官评分标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热配方,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银耳15-20份、百合3-7份、莲子1-5份、佛手1-5份、蛹虫草0.5-3份、竹荪0.5-3份,为了使得该配方的功效更佳,优选的,其配方为银耳16-19份、百合4-6份、莲子2-4份、佛手2-4份、蛹虫草0.5-2份、竹荪0.5-2份。
基于上述的清热配方,以其为原料(浓缩液的来源),制成的银耳符合饮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
水60-65份、浓缩液22-30份、复合甜味剂8-12份。其中,所述的浓缩液按照清热配方的比例制成。
为了使得银耳复合饮料的稳定性以及感官更佳,优选的,还包括乳化稳定剂0.55-0.75份,或,柠檬酸0.1-0.3份。另外,作为优选的配方,该银耳复合饮料可包括:水61-64份、浓缩液23-29份、复合甜味剂9-11份、乳化稳定剂0.6-0.7份、柠檬酸0.3份。此外,所述复合甜味剂包括:蔗糖、蜂蜜、阿巴斯甜和赤藓糖醇;且所述蔗糖、蜂蜜、阿巴斯甜、赤藓糖醇的重量比为(58-62):(28-32):(1-2):(3-6);所述乳化稳定剂包括: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且所述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重量比为(4-6):(9-12):(7-9)。
基于上述所举出的银耳复合饮料,本发明提供该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银耳、百合、去芯后莲子、佛手、竹荪以及蛹虫草清洗、沥干后按照既定的重量份数混合,得到预处理原料;
在步骤,对于原料可进行特定的选择,使得制成的复合饮料的感官和营养更佳,具体的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检选:银耳选用干燥、呈淡黄色、质地硬脆、无异味及其它杂质的干品,竹荪选用色泽浅黄、大小适中、无霉变、无蛀虫的干品,莲子、百合选用无杂质、无霉变、无虫眼的干品,莲子须去芯;蛹虫草选用呈金黄色、有清淡膻香味、无霉变无杂质、质地较硬脆的干品,佛手选用外皮橙黄色、果肉浅黄色、质地硬脆、切片干品;
原料预处理:原料用清水反复漂洗、取出蒂核,沥干;银耳切分成3cm*3cm的小块,竹荪、蛹虫切分成3cm小段,佛手切分成宽3cm的长条;
称量:将预处理完的原料按照的配方称量混合;
S2:将所述预处理原料浸泡后加水煎煮,并进行过滤后得到滤液;
煎煮的过程尤为关键,其参数的选择以及加水的量可能影响到所制成的复合饮料的感官以及品质,因此,优选按照以下的操作进行:
水提取:将混合原料(预处理原料)在常温条件下用水浸泡2h,使原料充分溶胀,加入40倍纯净水,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1.5h,过滤;滤渣用15倍纯净水与沸腾状态提取0.5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
S3:将所述滤液浓缩,得到浓缩液,并将所述浓缩液均质后加入既定比例的水、复合甜味剂、乳化稳定剂、柠檬酸;得到银耳复合饮料。
该步骤为浓缩以及配制复合饮料的操作,优选按照以下操作进行:
浓缩:采用真空浓缩方法,将水提液浓缩至可溶性固含物为47%的浓缩液,
均质:将调配好的浓缩液在压力为20MPa,温度为55℃的条件下,用均质机均质2-3min;
超高温灭菌:对均质后的料液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温度为120℃;
将浓缩液按比例添加水、复合甜味剂、乳化稳定剂、柠檬酸稀释后,60℃温度出料无菌灌装。
接下来,结合以上的内容,对本发明的清热配方、银耳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举出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复合银耳饮料中浓缩液的配制步骤介绍:
本发明所述银耳复合饮料的浓缩液配备按如下步骤进行:
a)检选:银耳选用干燥、呈淡黄色、质地硬脆、无异味及其它杂质的干品,竹荪选用色泽浅黄、大小适中、无霉变、无蛀虫的干品,莲子、百合选用无杂质、无霉变、无虫眼的干品,莲子须去芯;蛹虫草选用呈金黄色、有清淡膻香味、无霉变无杂质、质地较硬脆的干品,佛手选用外皮橙黄色、果肉浅黄色、质地硬脆、切片干品;
b)料预处理:原料用清水反复漂洗、取出蒂核,沥干;银耳切分成3cm*3cm的小块,竹荪、蛹虫切分成3cm小段,佛手切分成宽3cm的长条;
c)称量:将银耳、百合、莲子、佛手、蛹虫草、原料按比例称量混合;所述述银耳:百合:莲子:佛手:蛹虫草的比例优选为17:5:3:3:1:1。
d)水提取:将混合原料在常温条件下用水浸泡2h,使原料充分溶胀,加入40倍纯净水,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1.5h,过滤;滤渣用15倍纯净水与沸腾状态提取0.5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
e)浓缩:采用真空浓缩方法,将水提液浓缩至可溶性固含物为47%的浓缩液。
实施例2
本发明银耳复合饮料的浓缩液配备按如下步骤进行:
检选和原料预处理步骤同实施例1,在此不作赘述。
c)称量:将银耳、百合、莲子、佛手、蛹虫草、原料按比例称量混合;所述述银耳:百合:莲子:佛手:蛹虫草的比例优选为16:4:2:2:0.5:0.5。
d)水提取:将混合原料在常温条件下用水浸泡1.5h,使原料充分溶胀,加入35倍纯净水,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1.5h,过滤;滤渣用15倍纯净水与沸腾状态提取0.5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
e)浓缩:采用真空浓缩方法,将水提液浓缩至可溶性固含物为47%的浓缩液。
实施例3
本发明的银耳复合饮料的浓缩液配备按如下步骤进行:
检选和原料预处理步骤同实施例1。
c)称量:将银耳、百合、莲子、佛手、蛹虫草、原料按比例称量混合;所述述银耳:百合:莲子:佛手:蛹虫草的比例优选为20:7:5:5:3:3。
d)水提取:将混合原料在常温条件下用水浸泡2.5h,使原料充分溶胀,加入45倍纯净水,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1.5h,过滤;滤渣用15倍纯净水与沸腾状态提取0.5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
e)浓缩:采用真空浓缩方法,将水提液浓缩至可溶性固含物为47%的浓缩液。
实施例4
本发明的银耳复合饮料配比如下:
水60份、浓缩液22份、复合甜味剂8份、乳化稳定剂0.6份、柠檬酸0.1份;
其中,浓缩液由实施例1提供,复合甜味剂包括蔗糖、蜂蜜、阿巴斯甜和赤藓糖醇;且所述蔗糖、蜂蜜、阿巴斯甜、赤藓糖醇的重量比为58:28:1:3;乳化稳定剂包括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且所述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重量比为4:9:7。
实施例5
本发明的银耳复合饮料配比如下:
水65份、浓缩液30份、复合甜味剂12份、乳化稳定剂0.7份、柠檬酸0.3份;
其中,浓缩液由实施例1提供,复合甜味剂包括蔗糖、蜂蜜、阿巴斯甜和赤藓糖醇;且所述蔗糖、蜂蜜、阿巴斯甜、赤藓糖醇的重量比为31:16:1:3;乳化稳定剂包括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且所述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重量比为2:4:3。
实施例6
水62份、浓缩液25份、复合甜味剂12份、乳化稳定剂0.7份、柠檬酸0.3份;
其中,浓缩液由实施例1提供,复合甜味剂包括蔗糖、蜂蜜、阿巴斯甜和赤藓糖醇;且所述蔗糖、蜂蜜、阿巴斯甜、赤藓糖醇的重量比为60:30:2:5;乳化稳定剂包括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且所述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重量比为5:10:8。
以下试验例为以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例1为标准,对该实施例制成的浓缩液通过加入水、复合甜味剂、乳化稳定剂以及柠檬酸等制成银耳复合饮料,探讨出最佳的用量以及组份具体种类,请参考以下实验例:
实验例1本发明银耳复合饮料中加水量研究
原料水煮液经浓缩后可使品质达到均一化,但是浓缩液口感过于黏稠、适应性较差,本发明所述功能性饮料在生产时需用一定量的纯水进行稀释,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稳定性。
根据表2的实验结果,当加水比例为2:3~3:2时,稀释液的感官质量逐渐提高;当加水稀释比为3:1时,稀释液的感官得分最高;之后随着稀释比的加大,感官质量逐渐减弱。加水稀释比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产品的感官质量。这是由于稀释比小时,稀释液口感过于黏稠,适应性较差,当稀释比过高时,稀释液的固形物含量过低,口感稀薄,香味淡。本发明优选稀释比为纯净水:浓缩液=3:1。
表2 加水稀释比对浓缩液品质的影响
样号 纯净水:浓缩液(V:V) 感官评分
1 2:3 63.7
2 1:1 71.3
3 3:2 80.5
4 3:1 87.1
5 4:1 82.6
6 5:1 77.1
7 6:1 68.9
实验例2本发明银耳复合饮料中复合甜味剂配方研究
各种甜味剂的味质不同,本发明中的银耳、佛手等原料,均有浓郁的气味,单一的甜味剂容易被本发明各原料本身的味道所掩盖。因此,要达到令人满意的甜度,并且减少甜味剂的用量,需进行甜味剂的复配。在实验中,常用的甜味剂有蔗糖、蜂蜜、果葡糖浆、低热能高甜度的阿巴斯甜、赤藓糖醇、安赛蜜和木糖醇。在甜味剂的选择中,首先进行单因素实验。
单因素实验中,将上述7种甜味剂按一定量分别加入预先制备好的稀释液中进行口感评定,发明人在上述7种甜味剂中,选出口感较好的蔗糖、蜂蜜、阿巴斯甜和赤藓糖醇作为本发明的4中甜味剂。
通过单因素实验中选择出的蔗糖、蜂蜜、阿巴斯甜和赤藓糖醇4种甜味剂作为实验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用量作为水平进行L9(34)正交实验,正交设计结果见下表3。采用本实施例中,表1的感官评价方法对9个配方饮料进行品尝。
表3 甜味剂复合配方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
从表3中可以看出,4种甜味剂对饮料感官质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D>A>B>C。即影响最大的是赤藓糖醇,再次是蜂蜜,最后是阿巴斯甜。得出甜味剂的最佳组合为A2B2C3D1,因此,复合甜味剂组成配方为蔗糖:蜂蜜:阿巴斯甜:赤藓糖醇=60:30:2:5。
实验例3本发明银耳复合饮料中乳化稳定剂配方研究
银耳复合饮料中,富含蛋白质、多糖、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在存放期间容易出现分层沉淀,单一的稳定剂难以保持成分复杂的复合饮料的稳定性,因此,稳定剂的选择至关重要。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稳定剂有黄原胶、结冷胶、卡拉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阿拉伯胶和琼脂。
本实验例中,首先采用上述7种稳定剂做单因素实验。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稳定剂的种类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试验号 稳定剂种类 用量(g/100ml) 稳定率/% 澄清度
0 空白 0 98.03 一般
1 黄原胶 0.05 98.58 较好
2 结冷胶 0.05 98.43 较好
3 卡拉胶 0.05 97.72 较差
4 羧甲基纤维素钠 0.05 98.29 较好
5 海藻酸钠 0.05 97.88 一般
6 阿拉伯胶和琼胶 0.05 97.38 较差
7 琼脂 0.05 97.16 较差
从表4可知,采用的7种稳定剂从稳定率和澄清度两个方面考虑以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3种效果较好。与空白组对比发现,卡拉胶、阿拉伯胶和琼脂以0.05g/ml加入饮料后反而引起饮料稳定性的下降,离心沉淀率提高。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用黄原胶、冷结胶、羧甲基纤维素钠3种稳定剂进行复配,通过L9(34)正交实验,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乳化稳定剂配方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
根据表5结果极差分析可知,影响复合饮料稳定的主次顺序为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稳定剂的最佳配比为A3B3C1,即黄原胶0.030g/100ml,结冷胶0.020g/100ml,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g/100ml。复合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5:10:8。
因此,结合上述的实施例以及试验例,得出本发明银耳复合饮料的优选配方:
水60-65份、浓缩液22-30份、复合甜味剂8-12份、乳化稳定剂0.55-0.75份;
其中,所述复合甜味剂包括蔗糖、蜂蜜、阿巴斯甜和赤藓糖醇,且其重量比例为60:30:2:5;所述乳化稳定剂包括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比例为5:10:8。
实验例4本发明银耳复合饮料配方优化
为了寻求本发明银耳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发明人在纯净水60-65重量份范围内、浓缩液22-30重量份范围内、复合甜味剂8-12重量份范围内、乳化稳定剂0.55-0.75重量份范围内、柠檬酸0.1-0.3重量份范围内,选取点值配制饮料,对所配制的饮料进行稳定率测试和感官评分。
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模拟配方组成和实验结果
表6中列出了银耳复合饮料各组分混合调制后饮料的稳定率和感官评分的实验结果以及预测值,利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对响应值稳定率和感官评分的实验值进行二次多项回归拟合,分别建立2个指标(Y稳定率、Y感官评分)的回归模型,其模型方程如下:
Y稳定率
=98.68A+98.81B+98.90C+35.56D-39.19E+0.20AB-0.73AC+76.15AD+132.85AE+0.070BC+61.49BD+140.81BE+61.94CD+158.21CE+15.95DE
R2=0.9892,P<0.001
Y感官评分
=68.53A+81.86B+47.11C-41111.35D+50429.43E+43.87AB+76.07AC+41781.24AD-51727.25AE+50.93BC+41472.66BD-51914.52BE+42687.97CD-51519.09CE+1291.47DE
R2=0.9977,P<0.001
结果表明,2个指标的线性模型都不显著,二次模型都达到0.001的极显著水平,校正后的决定系数R2达到0.9740~0.9944,表明二次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各指标与配方比例。
为检测上述2个公式的准确性,做了优化验证配方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对比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优化验证配方的实测值与预测值比较
从表7得知,验证配方的稳定率与感官评分实际值均结晶预测值。根据上述2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本发明银耳复合饮料的最优组合为纯净水62%、浓缩液25%、复合甜味剂12%、乳化稳定剂0.7%、柠檬酸0.3%。
即本发明最为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银耳复合饮料,包括:62%、浓缩液25%、复合甜味剂12%、乳化稳定剂0.7%、柠檬酸0.3%。其中,浓缩液由实施例1提供,而复合甜味剂以及乳化稳定剂分别如试验例2和3所示(即实施例6所提供的银耳复合饮料为最优选实施例)。此外,为了验证其效果,对本发明最优选的实施例提供的银耳复合饮料,进行了以下具体试验。
实验例5本发明银耳复合饮料解热作用研究
实验前准备
1、待测试样品
量取50ML本发明饮料原液(318MG/ML),加入50ML蒸馏水混匀,配制成159MG/ML的本发明饮料混悬液。
2、阳性对比照品
取安乃近3片(0.5g),使用研钵磨碎,加入蒸馏水定容为120ML,配制成12.5MG/ML的安乃近溶液。
取一袋清胃黄连丸(9g),用研钵研碎后,加入蒸馏水溶解,定容至60ML,配制成150MG/ML的清胃黄连溶液。
3、其他
称取干酵母20g,加入生理盐水研磨为均匀的悬液,定容为100ML,配制成20%的小慕悬液。
1KG干姜加蒸馏水4000ML,加热煮沸煎煮,浓缩至1000ML,配制成1g/ml干姜水煎剂,4度保存。
称取干辣椒粉40g,加入30%乙醇,定容至500ml,配制成8%干辣椒粉乙醇混悬液,4度保存。
供试品与阳性对比照药于给药当天配制一次。
4、试验系统和动物饲养管理
4.1动物
4.1.1品系和供应
清洁级SD大鼠,由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渝)2012-0006)
4.1.2年龄、体重
6-8周龄,大约(20+2)g/只
4.1.3动物数量、性别
灌胃给予本发明饮料对干酵母所致SD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32只;
灌胃给予本发明饮料对胃热证模型大鼠基础代谢的影响,40只。
4.1.4动物个体识别
根据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实验动物研究所SOP,采用记号笔标记的方法进行动物个体标识。
4.2动物饲养
4.2.1笼具
实验动物分组饲养在清洁环境中,饲养设施符合清洁级实验动物的饲养要求。(动物使用合格证号:SCXK(渝)2012-0003)。
4.2.2食物
合格饲料每天添加1次,实验动物自由摄食。
4.2.3饮水
灭菌自来水分装于水瓶中供小鼠自由饮用。
4.3动物饲养房间的环境控制
动物饲养在受控环境中,温度19-24度,日温差不超过4度,湿度23-45%。动物房每天温度通过台式温度计读取并记录,由实验动物研究所保存。维持12小时明暗交替的光照循环,动物房间的换气次数为8次/小时。各项环境控制遵循实验动物研究所的SOP。
实验方法
5.1对干酵母所致SD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研究
5.1.1检疫环境适应
实验开始前,动物在实验房间内适应6天,每天笼旁观察1次,前三天测肛温1次,选取32只连续2天温度变化不超过0.4度的动物作为受试动物。
5.1.2分组
根据体重随机将大鼠32只,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安乃近组、本发明饮料低剂量组、本发明饮料高剂量组(分别对应表8组别1-4)。
5.1.3给药
表8 实验组一给药情况
5.1.4给药频率和时间
给药第1天、第2天、每天上午、下午各给药一次,间隔6小时,阳性对照组仅在第3天给药,给药第3天当天禁食禁水,于第1次给药后立即注射20%酵母悬液10ml/kg,于注射后4H第2次给药。
5.1.5动物种属、数量、给药途径选择理由
供试品选择灌胃给药是与供试品在使用中的暴露途径一致。
阳性对照药物安乃近选择灌胃给药也是与其临床用药一致。
雄性大鼠是这类试验常选用的动物,数量的选择是基于满足生物学评价和统计学要求的最低数量。
5.1.6测肛温
给药第3天给药前连续2次肛温的平均值为基准,分别计算注射后1、2、4、6、8、9小时的肛温变化值,并比较各组的差异、
5.1.7实验终止
给药后第3天(DAY3),所有的存活动物吸入CO2安乐死。
5.2对胃热证模型大鼠基础代谢的影响
5.2.1检疫环境适应
实验开始前,动物在试验房间内适应1天,笼旁观察1次。
5.2.2分组
根据体重随机将大鼠40只,分为5组,每组8只,包括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胃黄连丸组、本发明饮料组(第4、5组)。
5.2.3造模前检查
造模前1天检测各组动物24H摄食量、饮水量、粪便量尿量,观察粪便质地,观察尿液颜色并拍照。
5.2.4造模
模型对照组、清胃黄连丸组、本发明饮料组动物灌胃给予1g/ml干姜水煎剂,每天上午给药1次,连续给药10天,实验1~7天给药容积为10ml/kg,8~10天给药容积为20ml/kg;造模第6~7天,动物灌胃给予8%干辣椒粉乙醇混悬液,每天下午给药1次,给药容积为10ml/kg。空白对照组动物按相同给药容积灌胃给予蒸馏水。
5.2.5造模后检查
造模后,观察各组动物舌色(正常、微红、红色粪便质地(正常、干结)及尿液颜色(无色、淡黄、深黄,监测动物24H摄食量、饮水量、粪便量、尿量。
5.2.6给药
详见表9,造模10天后开始给药,给药第1~6天给药前2小时左右,出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动物灌胃给予8%干辣椒粉乙醇混悬液,10ml/kg。每天在给给予8%干辣椒粉乙醇混悬液后2小时各组给药1次,空白对照组动物按相同给药容积灌胃给予蒸馏水。
表9 实验组二给药情况
5.2.7给药频率和时间
连续给药10天。每天给药一次。
5.2.8动物种属、数量、给药途径选择理由
供试品选择灌胃给药是与供试品在使用中的暴露途径一致。阳性对照药物清胃黄连丸选择灌胃给药也是与其临床用药一致。大鼠是这类试验常选用的动物,数量的选择是基于满足生物学评价和统计学要求的最低数量。
5.2.9给药后检查
5.2.9.1临床观察
给药期结束后,观察各组动物舌色(正常、微红、红色)粪便质地(正常、干结)及尿液颜色(无色、淡黄、深黄)
5.2.9.2摄食量、饮水量、尿量以及粪便量检查
末次给药4小时,将动物放入代谢笼检测24H摄食量、饮水量、粪便量、尿量。
5.2.9.3
以上检查完成后当天,将动物CO2安乐死后进行解剖,肉眼观察胃粘膜表面的一般状态(胃粘膜表面,无充血和糜烂记为0分,轻度充血记为1分,明显充血记为2分,严重充血记为3分,有糜烂记为4分)
5.2.10数据处理
计算给药前后的摄食量、饮水量、尿量以及粪便量变化值,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
6.1灌胃给予本发明饮料对干酵母所致SD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
本发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动物的肛温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由表10可见,在20%酵母悬液注射后的发热高峰期8h、9h,高剂量组的肛温增长较阴性对照组缓慢。
表10 发热大鼠肛温变化X±SD(℃)
从表10可以看出,本发明饮料对干酵母所致SD大鼠发热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其能够缓解胃热症模型大鼠的饮水量、粪便量,尿量增加等相关症状。
6.2胃粘膜状态
表11 不同实验组对供试鼠的胃粘膜分数
分组 空白对照(n) 模型对照(n) 阳性对照(n) 本发明(n)
胃粘膜分数(分) 0.0±0.0(8) 2.0±1.7(8) 1.1±1.8(8) 0.8±1.3(16)
由表11可知,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本发明饮料组整体胃粘膜充血现象较轻,胃粘膜病变分数低于模型对照组。证实了该复合饮料具有缓解胃粘膜充血的症状,具有一定的清胃热效果。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清热配方以及以其制成的银耳复合饮料,清热效果较佳。并且采用本发明清热配方配制的银耳复合饮料,在银耳复合饮料的配方上做了最优化。并且对复合饮料的复合甜味剂与乳化稳定剂的配比进行了创造性的选择,使本发明所述银耳复合饮料具有清热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较佳的稳定性与感官。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清热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银耳15-20份、百合3-7份、莲子1-5份、佛手1-5份、蛹虫草0.5-3份、竹荪0.5-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热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银耳16-19份、百合4-6份、莲子2-4份、佛手2-4份、蛹虫草0.5-2份、竹荪0.5-2份。
3.一种银耳复合饮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以及浓缩液,所述浓缩液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热配方加工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银耳复合饮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份包括:
水60-65份、浓缩液22-30份、复合甜味剂8-12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银耳复合饮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乳化稳定剂0.55-0.75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银耳复合饮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柠檬酸0.1-0.3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银耳复合饮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份包括:
水61-64份、浓缩液23-29份、复合甜味剂9-11份、乳化稳定剂0.6-0.7份、柠檬酸0.3份。
8.如权利要求4-7任一所述的银耳复合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甜味剂包括:蔗糖、蜂蜜、阿巴斯甜和赤藓糖醇;
且所述蔗糖、蜂蜜、阿巴斯甜、赤藓糖醇的重量比为(58-62):(28-32):(1-2):(3-6)。
9.如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银耳复合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稳定剂包括: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
且所述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重量比为(4-6):(9-12):(7-9)。
10.一种制备银耳复合饮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银耳、百合、去芯后莲子、佛手、竹荪以及蛹虫草清洗、沥干后按照既定的重量份数混合,得到预处理原料;
2)、将所述预处理原料浸泡后加水煎煮,并进行过滤后得到滤液;
3)、将所述滤液浓缩,得到浓缩液,并将所述浓缩液均质后加入既定比例的水、复合甜味剂、乳化稳定剂、柠檬酸;得到银耳复合饮料。
CN201510189353.5A 2015-04-21 2015-04-21 一种清热配方、银耳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7385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9353.5A CN104738597A (zh) 2015-04-21 2015-04-21 一种清热配方、银耳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16/076225 WO2016169353A1 (zh) 2015-04-21 2016-03-14 一种清热的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9353.5A CN104738597A (zh) 2015-04-21 2015-04-21 一种清热配方、银耳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8597A true CN104738597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79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9353.5A Pending CN104738597A (zh) 2015-04-21 2015-04-21 一种清热配方、银耳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8597A (zh)
WO (1) WO201616935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69353A1 (zh) * 2015-04-21 2016-10-27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一种清热的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4305A (zh) * 2019-10-17 2019-12-24 北京汉后中医研究院 燕窝胶原蛋白肽阿胶复合饮品
CN113632898A (zh) * 2021-07-27 2021-11-1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佛手香黄饮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5211480A (zh) * 2022-06-22 2022-10-21 嘉应学院 一种复配茶固体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15088794A (zh) * 2022-06-24 2022-09-23 成都大学 一种鲜果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28939A (zh) * 2022-09-27 2022-12-06 宁德银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速食冻干银耳羹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8050B (zh) * 2009-07-23 2011-06-15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复合真菌多糖及其应用
CN102309052A (zh) * 2011-06-27 2012-01-11 天津市恒安食品有限公司 菌菇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64090A (zh) * 2012-07-23 2014-02-12 梁悦华 一种陈皮虫草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93123A (zh) * 2013-06-27 2013-11-20 天长市白塔湖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灌装莲子羹及其生产工艺
CN104305388A (zh) * 2014-10-09 2015-01-28 福建乐隆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银耳百合莲子汤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5181A (zh) * 2014-10-10 2015-01-28 济南舜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竹荪复合保健饮品制作工艺
CN104738597A (zh) * 2015-04-21 2015-07-01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一种清热配方、银耳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69353A1 (zh) * 2015-04-21 2016-10-27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一种清热的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69353A1 (zh) 2016-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8597A (zh) 一种清热配方、银耳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Kamga et al.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five African indigenous vegetables
CN105167072B (zh) 一种功能性枸杞酵素及其制品的生产方法
CN102940086B (zh) 青稞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15362B (zh) 一种茯苓固态发酵功能饮品及制备方法
KR101514918B1 (ko) 도라지와 배의 혼합물을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배-도라지청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4673589A (zh) 一种辣木保健酒配方及制备方法
CN107495043A (zh) 一种甜玉米全浆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5422A (zh) 一种解酒护肝型无花果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8198A (zh) 一种冬虫夏草液体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5180B (zh) 黄菇娘在制备抗氧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CN108497490A (zh) 一种石斛果冻的加工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
CN108064954A (zh) 一种具有辅助降血糖功效的食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Shaffiq et al. Marketable wild fruits of Sarawak, Borneo: Their mode of consumption, uses and sugar profiles
CN110896784A (zh) 一种桦褐孔菌的代料栽培培养基、代料栽培方法及应用
CN106754427B (zh) 嗜蓝孢孔菌新菌株及其驯化方法
CN105394515A (zh) 一种凤尾菇-香蒲固态发酵功能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04921213A (zh) 一种健康的饮料型玉米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0391B (zh) 一种风味果蔬营养酱的制备方法及此方法制备的风味果蔬营养酱
CN107155635A (zh) 一种利用中药组方定向栽培银耳的方法
CN106852387A (zh) 一种保健苦荞茶及制作方法
Sood Assessment of storage stability of Tinospora cordifolia (Giloy) based squash
CN105285617A (zh) 一种含低聚半乳糖复合功能型滁菊蜂花粉悬浮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91519A (zh) 一种用于饮品添加的富含植物营养组织细胞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59270B (zh) 一种库鲁木提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