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6353B - 非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非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6353B
CN104736353B CN201380054242.2A CN201380054242A CN104736353B CN 104736353 B CN104736353 B CN 104736353B CN 201380054242 A CN201380054242 A CN 201380054242A CN 104736353 B CN104736353 B CN 1047363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direction
tire width
connecting elements
elastic connection
out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42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6353A (zh
Inventor
西田成志
阿部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36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6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6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6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9/00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 B60B9/02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using springs resiliently mounted bicycle rims
    • B60B9/04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using springs resiliently mounted bicycle rims in leaf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5/00Wheels, spokes, disc bodies, rims, hubs, wholly or predominantly mad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
    • B60B5/02Wheels, spokes, disc bodies, rims, hubs, wholly or predominantly mad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 made of synthet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9/00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 B60B9/26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comprising resilient spo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 B60C7/18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disposed radially relative to whee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2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ecuring tyres on rim or wheel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4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extending substantially radially, e.g. like spok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非充气轮胎(1)设置有:安装体(11),其安装于车轴;外筒体(13),其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围绕安装体(11);以及连接构件(15),其以安装体(11)和外筒体(13)能够移位的方式连接安装体(11)和外筒体(13)。各连接构件(15)的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15a)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比与安装体(11)连接的另一端部(15b)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大。

Description

非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使用时无需充填加压空气的非充气轮胎。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10月19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231879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在填充加压空气来使用的现有技术的充气轮胎中,爆胎的发生是结构上不可避免的问题。近年来,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提出了如以下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非充气轮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69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非充气轮胎中,在试图轻量化的情况下,应当存在进一步改善确保在非充气轮胎所安装的外筒体的耐久性的余地。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非充气轮胎,其能够在试图轻量化的情况下确保外筒体的耐久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非充气轮胎中,由于连接构件的一端部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连接构件的另一端部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因此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宽范围分散经由安装体和连接构件施加到外筒体的负荷,且能够抑制负荷集中于外筒体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在减小连接构件的重量且试图使非充气轮胎轻量化的同时,确保外筒体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连接构件的一端部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连接构件的另一端部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够在抑制安装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增加的同时,增加外筒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因此,能够在抑制非充气轮胎的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制动性能。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非充气轮胎中,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由于连接构件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从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逐渐减小,因此能够在连接构件中呈现出基于连接构件的形状的肋效果(rib effect),能够增加连接构件的刚性。
另外,由于连接构件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从连接构件的一端部朝向连接构件的另一端部逐渐减小,因此通过防止在连接构件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端缘发生应力集中来提高连接构件的耐久性,能够容易地形成连接构件,且能够进一步减小连接构件的重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非充气轮胎中,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在两弹性连接板中,由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能够减小连接构件内侧的重量,且能够进一步减小连接构件的重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非充气轮胎中,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在两弹性连接板中,由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端缘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从连接构件的一端部朝向连接构件的另一端部逐渐减小,因此通过防止在连接构件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内侧端缘发生应力集中来提高连接构件的耐久性,能够容易地形成连接构件,且能够进一步减小连接构件的重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非充气轮胎中,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意方面的基础上,由于内筒体外装于安装体,因此当制造非充气轮胎时,例如通过连接构件使内筒体和外筒体预先连接的连接体能够被组装于安装体,且能够容易地制造非充气轮胎。
另外,由于内筒体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外筒体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够试图使内筒体轻量化,且能够抑制非充气轮胎的重量增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能够在试图轻量化的同时确保外筒体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局部分解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当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观察图1中示出的非充气轮胎时的侧视图。
图3是当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观察时的图1中示出的非充气轮胎的通过一侧分割环构件与第一弹性连接板形成为一体所得到的第一分割壳体的平面图,或者图3是当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观察时的通过另一侧分割环构件与第二弹性连接板形成为一体所得到的第二分割壳体的平面图。
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A是示出当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时的图1中示出的非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5B是图5A中示出的非充气轮胎的该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当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当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当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当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时的在验证试验中使用的比较例的非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5B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第一实施方式。
非充气轮胎1包括:安装体11,其安装于车轴(未示出);环构件14,其包括外装于安装体11的内筒体12和被构造成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内筒体12的外筒体13;多个连接构件15,其沿轮胎周向配置在内筒体12和外筒体13之间并且被构造成使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以可相对地弹性移位的方式彼此连接;以及胎面构件16,其遍及整周地配置在外筒体13的外周面侧。
这里,安装体11、内筒体12、外筒体13和胎面构件16配置于作为公共轴线的同一轴线。以下,将公共轴线称作轴线O,沿着轴线O的方向称作轮胎宽度方向,与轴线O垂直的方向称作轮胎径向,绕着轴线O的方向称作轮胎周向。此外,以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彼此重合的方式配置安装体11、内筒体12、外筒体13和胎面构件16。
在环构件14中,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比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大,即外筒体13的宽度比内筒体12的宽度大。内筒体12的宽度比外筒体13的宽度小,且等于环构件14的宽度。此外,沿轮胎径向向内突出且遍及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整个长度延伸的多个突条部12a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开地配置于内筒体12的内周面。
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体11包括:安装筒部17,车轴的顶端部安装在该安装筒部17上;外环部18,其被构造成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安装筒部17;多个肋19,其被构造成使安装筒部17与外环部18连接。
安装筒部17、外环部18和肋19由诸如铝合金等的金属材料形成为一体。安装筒部17和外环部18被形成为圆筒状并且配置于与轴线O相同的轴线。多个肋19相对于轴线O点对称的配置。
沿轮胎径向向内凹陷且沿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的多个键槽部18a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开地形成于外环部18的外周面。在外环部18的外周面中,键槽部18a的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端中仅一侧是开口的,而另一侧是封闭的。环构件14中的内筒体12的突条部12a分别嵌合于键槽部18a。
此外,在形成键槽部18a的壁面中,在轮胎周向上彼此面对的一对侧壁面与底壁面垂直。另外,在突条部12a的外表面中,从内筒体12的内周面向上立起的一对侧壁面与面向轮胎径向内侧的顶壁面垂直。突条部12a和键槽部18a的轮胎周向上的尺寸彼此相等。
这里,在外环部18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中,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凹陷且供板构件28嵌入的凹部18b形成在与键槽部18a对应的位置处。板构件28形成有通孔,并且在形成凹部18b的壁面中,与嵌入凹部18b的板构件28的通孔连通的阴螺纹部形成于面对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壁面。此外,多个阴螺纹部和多个通孔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开地形成。
然后,在内筒体12外嵌到安装体11上并且突条部12a嵌合到键槽部18a的状态下,通过如下的螺栓将环构件14固定于安装体11:该螺栓通过嵌入凹部18b的板构件28的通孔而与阴螺纹部螺纹接合。在这种状态下,突条部12a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被板构件28和如下壁面夹住:该壁面为形成凹部18b的壁面中的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端且面对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另一端壁面。
此外,多个孔列18c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开地形成在外环部18的配置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键槽部18a之间的部分处,在每个孔列18c中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间隔开地配置有在轮胎径向上贯通的多个减重孔(weight-reducing hole)。另外,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贯通的减重孔19a还形成于肋19。
胎面构件16被形成为圆筒状,并且遍及整个区域一体地覆盖环构件14的外筒体13的外周面侧。胎面构件16由例如天然橡胶和/或橡胶成分被硫化的硫化橡胶、热塑性材料等形成。例如,可以将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树脂等用作热塑性材料。例如,可以将由日本工业标准JIS K6418定义的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TPA)、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C)、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O)、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TPS)、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U)、热塑性橡胶交联体(TPV)或其它热塑性弹性体(TPZ)等用作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可以将聚氨酯树脂、烯烃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用作热塑性树脂。另外,鉴于耐磨耗性能,胎面构件16可以由硫化橡胶形成。
连接构件15使安装体11与外筒体13以可相对地弹性移位的方式连接。
连接构件15经由内筒体12连接到安装体11。连接构件15包括被构造成使环构件14的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连接的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
多个连接构件15(在示出的示例中为60个)以如下方式沿轮胎周向安装:将多个第一弹性连接板21沿轮胎周向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预定位置处,并将多个第二弹性连接板22沿轮胎周向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与该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预定位置不同的另一位置处。
即,多个第一弹性连接板21沿轮胎周向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相同位置处,多个第二弹性连接板22沿轮胎周向配置于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与第一弹性连接板21间隔开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相同位置处。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彼此间隔开的位置,第一弹性连接板21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第二弹性连接板22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
此外,多个连接构件15配置于在环构件14的内筒体12和外筒体13之间相对于轴线O点对称的位置处。另外,所有的连接构件15均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
另外地,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一弹性连接板21彼此不接触,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二弹性连接板22彼此也不接触。此外,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相邻的第一弹性连接板21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彼此也不接触。
这里,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21a被配置成比与内筒体12连接的另一端部21b靠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22a被配置成比与内筒体12连接的另一端部22b靠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
另外,一个连接构件15的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配置于外筒体13的内周面的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不同位置处且连接于轮胎周向上的相同位置。
在示出的示例中,在当从轮胎宽度方向H观察轮胎1时的轮胎的侧视图中,在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配置在一端部21a和另一端部21b之间的中间部分21c处,沿连接板21的延伸方向形成沿轮胎周向弯曲的多个弯曲部21d至21f,在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配置在一端部22a和另一端部22b之间的中间部分22c处,沿连接板22的延伸方向形成沿轮胎周向弯曲的多个弯曲部22d至22f。在连接板21、22这两者中,多个弯曲部21d至21f的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弯曲部21d至21f的弯曲方向与多个弯曲部22d至22f的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弯曲部22d至22f的弯曲方向彼此反向。
形成于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多个弯曲部21d至21f具有:第一弯曲部21d,其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突出;第二弯曲部21e,其配置在第一弯曲部21d和一端部21a之间并且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突出;以及第三弯曲部21f,其配置在第一弯曲部21d和另一端部21b之间并且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突出。
形成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多个弯曲部22d至22f具有:第一弯曲部22d,其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突出;第二弯曲部22e,其配置在第一弯曲部22d和一端部22a之间并且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突出;以及第三弯曲部22f,其配置在第一弯曲部22d和另一端部22b之间并且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突出。
在示出的示例中,当在轮胎的侧视图中观察时,第一弯曲部21d和22d具有比第二弯曲部21e和22e以及第三弯曲部21f和22f大的曲率半径。此外,第一弯曲部21d和22d分别配置在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
此外,弹性连接板21和22这两者的长度彼此相等,并且如图4所示,当在轮胎的侧视图中观察时,弹性连接板21的另一端部21b和弹性连接板22的另一端部22b分别连接至如下位置处:该位置为与内筒体12的外周面中的在轮胎径向上与一端部21a和22a相对的位置、绕着轴线O在轮胎周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间隔开相同角度(例如,20°以上且135°以下)的位置。另外,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第一弯曲部21d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第一弯曲部22d、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第二弯曲部21e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第二弯曲部22e、以及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第三弯曲部21f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第三弯曲部22f沿轮胎周向彼此反向地突出并且具有相同的尺寸。
因此,如图4所示,在轮胎的侧视图中,各连接构件15的形状沿轮胎径向延伸、且相对于穿过两连接板21、22的各一端部21a、22a的假想线L线对称。
另外,在弹性连接板21和22这两者中,在上述延伸方向上从中央部形成至一端部21a和22a的一端侧部分具有比从中央部形成至另一端部21b和22b的另一端侧部分大的厚度。因此,能够在抑制连接构件15的重量增加且确保连接构件15的柔软性的同时,使在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中易于被施加大负荷的一端侧部分的强度增大。此外,一端侧部分与另一端侧部分平滑地且无高度差地接合。此外,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也具有相同的厚度。
如图5A所示,连接构件15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与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重合。在从与轴线O和假想线L两者垂直的方向观察连接构件15时的主视图中,连接构件15与轴线O垂直且相对于穿过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的基准线S线对称。
连接构件15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连接构件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外筒体13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小。连接构件15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是连接构件15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外侧端缘15c之间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距离。连接构件15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外侧端缘15c是弹性连接板21、22这两者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端缘。
连接构件15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另一端部15b逐渐减小。连接构件15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外侧端缘15c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另一端部15b逐渐指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且平滑无高度差地延伸。连接构件15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外侧端缘15c、在主视图中观察时以相对于基准线S倾斜的形式直线状地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构件15中,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15a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1(一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与安装体11连接的另一端部15b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2(另一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另外,另一端部15b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H2大于一端部15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H1的40%(0.4H1<H2<H1)。当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1小于另一端部15b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2时,增加了内周宽度和轮宽度,增加了组装重量(ASSY重量)。
当另一端部15b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H2比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H1的40%小时,降低了连接构件15的强度。
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H1等于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H2小于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且小于安装体11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
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H1大于或等于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的一半。另外,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H1小于或等于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0.5H≦H1≦H)。当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H1小于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的一半时,降低了连接构件15的强度。当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H1大于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时,增加了连接构件15的重量。
另外,如图5B所示,在连接构件15的板厚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中,从图2B的点A1至点A3的长度被定义为T,从点A1至点A2的长度被定义为T1,从点A2至点A3的长度被定义为T2。在这种情况下,从点A1至点A2的长度T1为从点A1至点A3的长度T的20%以上,且当长度T1处于最长时等于长度T(0.2T≦T1≦T)。当从点A1至点A2的长度T1接近长度T时,增加了连接构件15的强度。当从点A1至点A2的长度T1小于从点A1至点A3的长度T的20%时,降低了外周环的强度。
这里,连接构件15的两弹性连接板21、22中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21g、22g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彼此间隔开。在两弹性连接板21、22中,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21g、22g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间隔遍及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至另一端部15b的整个长度相等。在主视图中,两弹性连接板21、22中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21g、22g以与基准线S平行延伸的方式直线状地形成,且平滑无高度差地延伸。在主视图中,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间隔间隙G遍及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至另一端部15b的整个长度形成在弹性连接板21、22之间。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环构件14和多个连接构件15彼此形成为一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环构件14被分割成一侧分割环构件23和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其中一侧分割环构件23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而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此外,在示出的示例中,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处分割环构件14。
于是,一侧分割环构件23与第一弹性连接板21形成为一体,而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形成为一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分割环构件23与第一弹性连接板21通过铸造或注射成型形成为一体,而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也通过铸造或注射成型形成为一体。
以下,将通过使一侧分割环构件23和第一弹性连接板21形成为一体所得到的构件称作第一分割壳体31,通过使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形成为一体所得到的构件称作第二分割壳体32。
这里,注射成型可以为同时分别整体形成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的一般方法,并且在第一分割壳体31中,一侧分割环构件23和第一弹性连接板21中的一方可以为插入品(insert product),而另一方可以为通过注射成型、所谓的双色成形(two colorformation)等形成的插入成型品,在第二分割壳体32中,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中的一方可以为插入品,而另一方可以为通过注射成型、所谓的双色成形(twocolor formation)等形成的插入成型品。
另外,在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中,一侧分割环构件23和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以及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或者由相同材料形成。此外,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树脂材料等,从轻量化的观点考虑,可以优选地为树脂材料,特别地为热塑性树脂。
此外,当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的整体被分别同时注射成型时,形成于内筒体12的多个突条部12a可以作为浇口部分(gate portion)。
如图5A所示,在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中,第一弹性连接板21、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与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21g、22g重合。在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中,内筒体12的宽度比外筒体13的宽度小。
于是,一侧分割环构件23的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通过例如焊接、熔接、粘接等方法与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的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连接。另外,在这些方法中,在例如是焊接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热板焊接等。
此外,一侧分割环构件23的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与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的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彼此分离。
因此,防止了在内筒体12外嵌于安装体11的内周面上产生毛刺。
另外,在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如上所述地连接之前的状态下,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如图3所示地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
于是,当如上所述地连接分割壳体31、31时,在如下状态下使第一分割壳体31的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端缘和第二分割壳体32的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端缘彼此匹配连接,使得在轮胎的侧视图中连接构件15如上所述地彼此成线对称,从而得到非充气轮胎1:该状态为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的轮胎周向上的位置匹配的同时使两分割壳体31和32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1,由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1大于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2,因此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宽范围分散经由安装体11和连接构件15施加到外筒体13的负荷,且能够抑制负荷集中于外筒体13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在减小连接构件15的重量且试图使非充气轮胎1轻量化的同时,确保外筒体13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1大于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2,因此能够在抑制安装体11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增加的同时,增加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因此,能够在抑制非充气轮胎1的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制动性能。
另外,由于连接构件15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逐渐减小,因此能够对连接构件15呈现出基于连接构件15的形状的肋效果,能够增加连接构件15的刚性。
另外,由于连接构件15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逐渐减小,因此通过防止在连接构件15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外侧端缘15c发生应力集中来提高连接构件15的耐久性,能够容易地形成连接构件15,且能够进一步减小连接构件15的重量。
另外,由于两弹性连接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21g、22g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彼此间隔开,能够减小连接构件15内侧的重量,且能够进一步减小连接构件15的重量。
此外,由于内筒体12外装于安装体11,因此当制造非充气轮胎1时,例如能够进行通过连接构件15使内筒体12和外筒体13预先连接的分割壳体31、32(连接体)到安装体11的组装,且能够容易地制造非充气轮胎1。
另外,由于内筒体12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小于外筒体13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因此能够使内筒体12轻量化,且能够抑制非充气轮胎1的重量增加。
另外,由于设置了通过使一侧分割环构件23和第一弹性连接板21彼此形成为一体所得到的第一分割壳体31和通过使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彼此形成为一体所得到的第二分割壳体32,因此当组装非充气轮胎1时,甚至当多个连接构件15的两端部21a、22a、21b和22b不是分别连接到内筒体12和外筒体13时,由于将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安装于安装体11就足够了,所以能够缩短制造时间。
另外,由于设置了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例如,相比于使用紧固构件等将连接构件15的两端部21a、22a、21b和22b连接至内筒体12和外筒体13的情况,还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
此外,由于多个第一弹性连接板21沿轮胎周向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预定位置处,多个第二弹性连接板22沿轮胎周向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位置处,所以能够抑制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连接构件15之间的干涉,并且能够抑制对配置数量的限制。
另外,由于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21a被配置成比与内筒体12连接的另一端部21b靠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22a被配置成比与内筒体12连接的另一端部22b靠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因此当向非充气轮胎1施加外力时,能够使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易于弹性变形,并且能够为非充气轮胎1提供柔软性以确保良好的乘坐舒适性。
此外,在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中,由于在外筒体13和内筒体12之间配置有多个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多个第二弹性连接板22中的、在轮胎的侧视图中沿恒定方向延伸的任意一方,在外筒体13和内筒体12之间不配置沿另一方向延伸的另一方,因此当形成环构件14和连接构件15时,首先,由于分别形成具有简单结构且易于形成的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与具有环构件14和连接构件15两者彼此形成为一体的复杂结构的壳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形成非充气轮胎1。
另外,由于第一分割壳体31与第二分割壳体32是通过铸造或注射成型而形成为一体的,所以能够更容易地形成非充气轮胎1。
此外,如上所述,在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中,在外筒体13和内筒体12之间配置弹性连接板21和弹性连接板22中的仅一方,因此当通过铸造或注射成型将第一分割壳体31形成为一体和将第二分割壳体32形成为一体时,能够使熔融金属或熔融树脂容易且可靠地到达模具中的角落,能够抑制模具的结构复杂化,且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形成非充气轮胎1。
另外,由于在轮胎的侧视图中连接构件15是相对于假想线L线对称地形成的,所以能够抑制沿着非充气轮胎1的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的弹性常数和沿着非充气轮胎1的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的弹性常数之间出现差异,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操纵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组成部件相同的部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省略对其的说明,且将仅说明不同点。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40中,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1小于外筒体13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2等于安装体11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且等于内筒体12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
在两弹性连接板21、22中,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21g、22g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间隔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逐渐减小。两弹性连接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21g、22g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逐渐指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且该内侧端缘21g、22g无高度差地、平滑地延伸。两弹性连接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21g、22g在主视图中相对于基准线S倾斜地、直线状地形成。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非充气轮胎40,能够呈现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由于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2等于安装体11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因此能够在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处确保接收来自安装体11的负荷。
另外,在两弹性连接板21、22中,由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21g、22g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间隔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逐渐减小,因此能够通过防止在弹性连接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内侧端缘21g、22g发生应力集中来提高连接构件15的耐久性,能够容易地形成连接构件15,且能够进一步减小连接构件15的重量。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7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组成部件相同的部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省略对其的说明,且将仅说明不同点。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50中,在两弹性连接板21、22中,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21g、22g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间隔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在主视图中,两弹性连接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端缘21g、22g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逐渐直线状地延伸,然后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逐渐直线状地延伸。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50中,能够呈现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由于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2等于安装体11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因此能够在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处确保接收来自安装体11的负荷。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8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组成部件相同的部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省略对其的说明,且将仅说明不同点。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60中,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1小于外筒体13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2等于安装体11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且等于内筒体12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
连接构件15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逐渐减小。连接构件15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外侧端缘15c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逐渐指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在主视图中,两弹性连接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外侧端缘15c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以逐渐指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的方式直线地延伸、接着以经由折曲部与基准线S平行的方式直线状地延伸。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非充气轮胎60,能够呈现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由于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H2等于安装体11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因此能够在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处确保接收来自安装体11的负荷。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主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型。
例如,第一弹性连接板21中的弯曲部21d至21f的弯曲方向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中的弯曲部22d至22f的弯曲方向可以适当地改变,而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作为连接构件15,已示出了均设置一个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一个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构造,但是可以采用如下构造来代替这样的构造:在一个连接构件15上将多个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多个第二弹性连接板22设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不同位置处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连接构件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缘由多个弹性连接板的配置成靠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一侧端缘和配置成靠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另一侧端缘构成。
此外,一个连接构件可以由一个弹性连接板构成。
另外,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使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另一端部21b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另一端部22b连接在内筒体12的外周面的在轮胎径向上夹着轴线O而彼此相对的位置处,或者连接在内筒体12的外周面的、与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及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在轮胎径向上相对的位置处。
另外,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两连接板21、22的各一端部21a、22a可以在轮胎周向上的不同位置处与外筒体13的内周面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连接构件15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15b逐渐减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连接构件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从连接构件的一端部朝向连接构件的另一端部逐渐增大、接着逐渐减小。
此外,可以在一侧分割环构件23的内筒体12和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的内筒体12之间不设置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间隙。
另外,可以沿轮胎宽度方向H将环构件14分割成三个部分或更多部分,或者不分割。
此外,第一分割壳体31、第二分割壳体32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通过例如切削加工等方式形成。
此外,环构件14和多个连接构件15可以彼此形成为一体。
另外,可以采用内筒体12以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间隙被分割而外筒体13不被分割的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内筒体12的宽度小于外筒体13的宽度,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内筒体12的宽度可以等于外筒体13的宽度。
另外,环构件14和连接构件15不限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构件。
例如,外筒体和安装体可以在没有内筒体的情况下经由连接构件以可相对地弹性移位的方式连接。
另外,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用已知的组成部件适当地替换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组成部件,或者可以对上述变型进行适当地组合。
进行相对于上述效果的验证试验。
图1至图5B中所示的非充气轮胎1被采用为实施例1,图6中所示的非充气轮胎40被采用为实施例2,图7中所示的非充气轮胎50被采用为实施例3,图8中所示的非充气轮胎60被采用为实施例4。
图9中所示的非充气轮胎100被采用为比较例。在图9中所示的非充气轮胎100中,连接构件15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遍及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15a朝向另一端部15b的整个长度相等。连接构件15、外筒体13、内筒体12和安装体11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彼此相等。
此外,在各轮胎中,外筒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在根据实施例2至实施例4的非充气轮胎中,外筒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被增大为比根据实施例1和比较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外筒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
然后,在各轮胎中,进行外筒体的重量、耐久性和制动性能的试验,然后使用比较例的试验结果作为基准值100来指数评价实施例1至4的试验结果。在重量的指数评价中,越低的数值表示越好的结果,在耐久性和制动性能中,越高的数值表示越好的结果。
结果在表1中示出。
【表1】
比较例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重量 100 85 80 85 90
耐久性 100 96 93 98 100
制动性能 100 100 105 110 110
根据结果,确认的是,根据实施例1至4的非充气轮胎能够在试图比根据比较例的非充气轮胎轻量化的同时确保外筒体的耐久性。另外,确认的是,通过增大外筒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提高了制动性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在试图轻量化的同时确保了外筒体的耐久性。
附图标记说明
1、40、50、60 非充气轮胎
11 安装体
12 内筒体
13 外筒体
15 连接构件
15a 一端部
15b 另一端部
21 第一弹性连接板
22 第二弹性连接板
H 轮胎宽度方向

Claims (4)

1.一种非充气轮胎,其包括:
安装体,所述安装体安装于车轴;
环构件,所述环构件包括外装于所述安装体的内筒体和被构造成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围绕所述内筒体的外筒体;以及
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被构造成使所述安装体与所述外筒体以能够移位的方式连接,
其中,所述环构件与所述连接构件由树脂材料形成为一体,
在所述连接构件中,与所述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比与所述内筒体连接的另一端部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大,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第一弹性连接板和第二弹性连接板,
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各自的配置在所述一端部和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均为所述另一端部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上,
在这两弹性连接板中,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在所述两弹性连接板中,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端缘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从所述一端部朝向所述另一端部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从所述一端部朝向所述另一端部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体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外筒体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体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外筒体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
CN201380054242.2A 2012-10-19 2013-10-18 非充气轮胎 Active CN104736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1879 2012-10-19
JP2012231879A JP6027392B2 (ja) 2012-10-19 2012-10-19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PCT/JP2013/078386 WO2014061809A1 (ja) 2012-10-19 2013-10-18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6353A CN104736353A (zh) 2015-06-24
CN104736353B true CN104736353B (zh) 2018-01-05

Family

ID=50488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4242.2A Active CN104736353B (zh) 2012-10-19 2013-10-18 非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11625B2 (zh)
EP (1) EP2910386B1 (zh)
JP (1) JP6027392B2 (zh)
CN (1) CN104736353B (zh)
WO (1) WO20140618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9089B2 (ja) * 2011-10-20 2016-03-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242015B2 (ja) * 2012-12-26 2017-12-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51037B2 (ja) * 2012-12-26 2016-12-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751270B2 (en) 2013-06-15 2017-09-05 Advancing Mobility, Llc Annular ring and non-pneumatic tire
EP3069898B1 (en) * 2013-11-15 2018-05-1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Non-pneumatic tire
JP6221113B2 (ja) * 2013-11-15 2017-11-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34795B2 (ja) * 2014-08-08 2019-06-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22931B2 (ja) * 2014-11-28 2019-05-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70305195A1 (en) * 2014-11-28 2017-10-2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Non-pneumatic tire
JP6522936B2 (ja) * 2014-12-02 2019-05-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126983A1 (en) 2015-02-04 2016-08-11 Advancing Mobility, Llc. Non-pneumatic tire and other annular devices
JP6605945B2 (ja) * 2015-12-21 2019-11-1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1789407B1 (ko) * 2016-02-26 2017-10-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 청소기 및 바퀴 어셈블리
USD832770S1 (en) 2016-10-28 2018-11-0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Non-pneumatic tire
JP1579281S (zh) * 2016-10-28 2017-06-19
JP1576394S (zh) * 2016-10-28 2017-05-15
EP3638515B1 (en) 2017-06-15 2023-04-05 Camso Inc. Wheel comprising a non-pneumatic tire
WO2019118225A1 (en) 2017-12-14 2019-06-20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Non-pneumatic tire with multi-piece web
WO2019133025A1 (en) * 2017-12-31 2019-07-04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Non-pneumatic tire having offset spokes
US11772423B2 (en) 2018-07-27 2023-10-03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Reusable rim for non-pneumatic tires
JP1654471S (zh) * 2019-05-23 2020-03-09
JP2022126479A (ja) * 2021-02-18 2022-08-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レスタイヤ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8646A (zh) * 2007-07-31 2010-03-10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非气动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57239A (en) * 1927-07-30 1932-05-10 Dinaro Salvatore Elastic wheel
JPS5836702A (ja) 1981-08-25 1983-03-03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軟弱地盤走行用車輪
JPH04221201A (ja) * 1990-12-21 1992-08-11 Suzuki Motor Corp クローラー走行装置
US5460213A (en) * 1992-03-18 1995-10-24 Uniroyal Goodrich Licensing Services, Inc. Multiple non-pneumatic tire and process for making it
US5313994A (en) * 1992-05-15 1994-05-24 Southeast Tire Company Solid rubber wheel and tire assembly with angled cross bars
JP4755854B2 (ja) * 2005-06-02 2011-08-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受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631844B2 (en) * 2005-06-13 2014-01-21 Millenworks Variable compliance wheel
CA2525982C (en) 2005-10-27 2011-07-26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Non-pneumatic tire
JP5441147B2 (ja) 2008-09-01 2014-03-12 福山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非空気式タイヤ
JP5624736B2 (ja) * 2009-07-22 2014-11-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22400B2 (ja) * 2010-01-29 2014-11-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58883B2 (ja) * 2010-01-29 2015-01-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48540B2 (ja) * 2010-07-05 2014-07-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629840B1 (en) * 2010-10-19 2016-08-17 The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Identifying target stimulation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therapeutic and non-therapeutic clinical outcomes for neural stimulation
CN102350923A (zh) * 2011-07-13 2012-02-15 深圳市道尔轮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会爆胎的开式结构轮胎
JP5879089B2 (ja) 2011-10-20 2016-03-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8646A (zh) * 2007-07-31 2010-03-10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非气动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27392B2 (ja) 2016-11-16
CN104736353A (zh) 2015-06-24
JP2014083871A (ja) 2014-05-12
US20150273936A1 (en) 2015-10-01
EP2910386A1 (en) 2015-08-26
EP2910386A4 (en) 2016-06-22
US9511625B2 (en) 2016-12-06
EP2910386B1 (en) 2018-07-04
WO2014061809A1 (ja) 2014-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6353B (zh) 非充气轮胎
CN104736355B (zh) 非充气轮胎
CN104781089B (zh) 非充气轮胎
CN104797435B (zh) 非充气轮胎
CN104797433B (zh) 非充气轮胎
CN103874589B (zh) 非充气轮胎
CN104755278B (zh) 非充气轮胎
CN104736354B (zh) 非充气轮胎
CN106103130A (zh) 非充气轮胎
JP6152036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781091B (zh) 非充气轮胎
CN105593032B (zh) 非充气轮胎
WO2015072314A1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722690A (zh) 非充气轮胎
WO2015052989A1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5072222A1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112045A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89095A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14409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非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5894964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163520A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94966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非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3199274A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177140A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