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2690A - 非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非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2690A
CN105722690A CN201480062047.9A CN201480062047A CN105722690A CN 105722690 A CN105722690 A CN 105722690A CN 201480062047 A CN201480062047 A CN 201480062047A CN 105722690 A CN105722690 A CN 105722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direction
elastic connection
tire width
connection plate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20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2690B (zh
Inventor
阿部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371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4097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371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4097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8220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967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22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2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2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2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 B60C7/18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disposed radially relative to whee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9/00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 B60B9/02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using springs resiliently mounted bicycle rims
    • B60B9/08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using springs resiliently mounted bicycle rims in flat coiled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9/00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 B60B9/26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comprising resilient spo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 B60C7/2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disposed circumferentially relative to whee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2Solid tyres ; Mould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9/00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 B60B9/02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using springs resiliently mounted bicycle rims
    • B60B9/04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using springs resiliently mounted bicycle rims in leaf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4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extending substantially radially, e.g. like spok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非充气轮胎,其中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间隔了作为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的外筒宽度(W1)的0.25倍以上且0.9倍以内的距离。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配置在与外筒体(13)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外筒体(13)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W1)的0.1倍以内的范围。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配置在与外筒体(13)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外筒体(13)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W1)的0.1倍以内的范围。

Description

非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内部不充填加压空气的情况下使用的非充气轮胎。
本申请要求2013年11月15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37104号和2013-237105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在充填加压空气使用的现有充气轮胎中,爆胎的发生是在结构上不可避免的问题。
近些年,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如以下专利文献1所公开地,已经提出了一种非充气轮胎,该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体,其安装于车轴;外筒体,其被构造成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安装体;以及连接构件,其被构造成使安装体与外筒体以能够移位的方式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6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非充气轮胎中,轮胎的转弯性能存在改进的空间。
另外,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发现:在现有技术的非充气轮胎中,在该非充气轮胎的行进期间,会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发生不期望的侧向力。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转弯性能、抑制行进期间侧向力的产生以及改善操纵稳定性的非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体,所述安装体安装于车轴;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所述安装体;以及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被构造成使所述安装体与所述外筒体以能够移位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构件包括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弹性连接板和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弹性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的在该第一弹性连接板在所述安装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部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的在该第二弹性连接板在所述安装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了作为所述外筒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外筒宽度的0.25倍以上且0.9倍以内的距离,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所述外筒宽度的0.1倍以内的范围,并且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所述外筒宽度的0.1倍以内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上述中央部与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上述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了外筒宽度的0.25倍以上且0.9倍以内的距离,所以抑制了这两种弹性连接板在变形时彼此缓冲,能够在提高作为连接构件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刚性的侧向刚性的同时抑制非充气轮胎的重量增加。也就是,当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上述中央部与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上述中央部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间隔小于外筒宽度的0.25倍时,不能容易地确保作为连接构件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构件宽度,可能难以提高连接构件的侧向刚性。另外,当上述间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大于外筒宽度的0.9倍时,连接构件的构件宽度过大,可能难以抑制非充气轮胎的重量的增加。
这里,由于以这种方式在提高连接构件的侧向刚性的同时抑制了非充气轮胎的重量的增加,所以在非充气轮胎转弯时产生的转弯力能够被连接构件容易地接收。
此外,在非充气轮胎中,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以下,称作“外筒体的一侧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外筒体的一侧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的0.1倍以内的范围。另外,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以下,称作“外筒体的另一侧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外筒体的另一侧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的0.1倍以内的范围。
因此,当非充气轮胎转弯并被输入外倾时,能够抑制在这两种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处产生应力。也就是,当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伸出外筒体的一侧端缘,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伸出外筒体的另一侧端缘时,一端部均被直接输入外倾,可能会显著地增大一端部处产生的应力。另外,当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外筒体的一侧端缘间隔了大于外筒宽度的0.1倍的距离,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外筒体的另一侧端缘间隔了大于外筒宽度的0.1倍的距离时,可能在一端部中容易地形成应力集中部位。
因此,由于能够以上述方式抑制转弯时在这两种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处产生应力,所以与连接构件的对转弯时产生的转弯力的易接收性组合,例如,能够使非充气轮胎转弯时的姿势稳定化等,能够改善转弯性能。
另外,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可以在从所述外筒体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延伸的同时朝向轮胎周向上的相反侧延伸,并且该两种弹性连接板的所述一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可以为所述外筒宽度的0.7倍以下。
在该情况下,由于这两种弹性连接板在从外筒体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延伸的同时朝向轮胎周向上的相反侧延伸,所以当在非充气轮胎行进时轮胎径向上的压缩负载施加于非充气轮胎,并且连接构件沿轮胎径向压缩变形时,力从这两种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朝向轮胎周向上的相反侧作用于外筒体。这里,由于这两种弹性连接板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不同位置处,所以如上所述的力从这两种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作用于外筒体时,绕着沿轮胎径向延伸的轴线的力矩产生在外筒体的供连接构件连接的部分。
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发现:非充气轮胎产生上述力矩,并且该力矩在非充气轮胎行进时会产生不期望的侧向力。
这里,在这两种弹性连接板中,与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为外筒宽度的0.7倍以下。因此,能够在不使结构复杂化的同时抑制上述力矩的产生,能够提高非充气轮胎的直进性,以改善操纵稳定性。
因此,不仅能够改善转弯性能,而且还能够改善直进性,能够可靠地改善非充气轮胎的操纵稳定性。
另外,可以设置有外装于所述外筒体的圆筒状的胎面构件,当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中观察时,所述胎面构件的外周面可以形成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外侧突出的曲面形状。
在该情况下,由于当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中观察时,胎面构件的外周面形成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外侧突出的曲面形状,外倾被输入时大的力容易作用于外筒体的端部,所以能够显著地呈现出上述改善转弯性能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当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该非充气轮胎的轮胎侧视图中,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中的至少一者在该弹性连接板延伸的延伸方向上可以形成有在轮胎周向上弯曲的多个弯曲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可以彼此反向,并且所述弹性连接板的配置于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弯曲部之间的折曲部的横截面积可以小于该弹性连接板的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彼此反向,所以当轮胎径向上的压缩负载施加于非充气轮胎时,上述折曲部不能容易地变形,而主要移位,所以与其它部分相比,能够抑制施加于弹性连接板中的折曲部的负荷。
另外,由于折曲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弹性连接板的除了上述折曲部以外的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所以能够在防止连接构件的强度降低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另外,所述弹性连接板的横截面积可以沿所述延伸方向朝向所述折曲部逐渐减小。
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抑制在弹性连接板中产生应力集中部位的同时有效地实现轻量化。
另外,所述弹性连接板的所述折曲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小于其它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和/或所述弹性连接板的所述折曲部的轮胎周向上的尺寸可以小于其它部分的轮胎周向上的尺寸。
在该情况下,能够可靠地获得呈现出上述作用效果的非充气轮胎。
另外,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可以以随着从所述安装体朝向所述外筒体而趋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方式延伸。
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一弹性连接板和第二弹性连接板以随着从安装体朝向外筒体而趋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方式延伸,所以例如,基于弹性连接板的形状,当外倾被输入时作用于外筒体的端部的力能够被连接构件容易地接收,能够进一步改善转弯性能。
另外,该两种弹性连接板可以以随着从所述外筒体朝向所述安装体而趋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方式延伸。
在该情况下,由于这两种弹性连接板以随着从外筒体朝向安装体而趋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方式延伸,所以能够在抑制产生上述力矩的同时容易地确保连接构件的作为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构件宽度。因此,能够改善连接构件的侧向刚性,能够进一步改善非充气轮胎的操纵稳定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改善轮胎的转弯性能。另外,能够抑制行进期间侧向力的产生,能够改善操纵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局部分解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当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观察图1中示出的非充气轮胎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示出的非充气轮胎的、当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观察第一分割壳体时的侧视图,或者图3是图1中示出的非充气轮胎的、当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观察第二分割壳体时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构成图1中示出的非充气轮胎的连接构件的、当从正面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中示出的非充气轮胎的作用的图,并且图6是示出外筒体的与连接构件连接的部分的、当从轮胎径向上的内侧观察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连接构件的、当从正面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8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连接构件的、当从正面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9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第一分割壳体和第二分割壳体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第一分割壳体的一部分的、当从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观察时的平面图,或者图10是图9的第二分割壳体的一部分的、当从轮胎周向上的一侧观察时的平面图。
图11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连接构件的、当从正面观察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第一实施方式。
非充气轮胎1包括:安装体11,其安装于车轴(未图示出);环构件14,其包括外装于安装体11的内筒体12和被构造成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内筒体12的外筒体13;多个连接构件15,其在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之间沿轮胎周向配置且使两筒体12和13以彼此能够相对弹性移位的方式连接;以及胎面构件16,其遍及整周地配置在外筒体13的外周面侧。
这里,安装体11、内筒体12、外筒体13和胎面构件16以具有公共轴线的方式同轴地配置。以下,将该公共轴线称作轴线O,将沿着轴线O的方向称作轮胎宽度方向H,将与轴线O正交的方向称作轮胎径向,将绕着轴线O的方向称作轮胎周向。此外,以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彼此重合的方式配置安装体11、内筒体12、外筒体13和胎面构件16。
在环构件14中,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即宽度比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即宽度大。另外,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突出且遍及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整个长度延伸的多个突条部12a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开地配置于内筒体12的内周面。
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体11包括:安装筒部17,车轴的顶端部安装在该安装筒部17上;外环部18,其被构造成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安装筒部17;以及多个肋19,其被构造成使安装筒部17与外环部18连接。
安装筒部17、外环部18和肋19由诸如铝合金等的金属材料一体地形成。安装筒部17和外环部18被形成为圆筒状并关于轴线O同轴地配置。多个肋19在轮胎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凹陷且沿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的多个键槽部18a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开地形成于外环部18的外周面。在外环部18的外周面中,每个键槽部18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端中的仅一侧是开口的、而另一侧是封闭的。环构件14的内筒体12的突条部12a嵌合于键槽部18a。
此外,在限定键槽部18a的壁面中,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侧壁面与底壁面形成直角。另外,在突条部12a的外表面中,从内筒体12的内周面隆起的一对侧壁面与面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的顶壁面形成直角。突条部12a和键槽部18a的轮胎周向上的尺寸彼此相等。
这里,在外环部18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凹陷且供板构件28嵌入的凹部18b形成在与键槽部18a对应的位置处。在板构件28中形成有通孔,并且在限定凹部18b的壁面中,与嵌入凹部18b的板构件28的通孔连通的阴螺纹部形成于面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壁面。此外,多个阴螺纹部和多个通孔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开地形成。
然后,在内筒体12外嵌于安装体11且突条部12a嵌合于键槽部18a的状态下,随着穿过嵌入凹部18b的板构件28的通孔将螺栓拧入阴螺纹部,环构件14被固定于安装体11。在该状态下,突条部12a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夹在板构件28与限定键槽部18a的壁面中的如下另一端壁面之间:该另一端壁面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端且面向一侧。
此外,在外环部18中,多个均具有在轮胎径向上贯通的、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间隔开配置的多个减重孔的孔列18c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开地形成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键槽部18a之间。另外,在肋19中也形成有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贯通的减重孔19a。
胎面构件16被形成为圆筒状,并且遍及整个区域一体地覆盖环构件14的外筒体13的外周面侧。胎面构件16由例如通过使天然橡胶或/和橡胶组合物硫化所得到的硫化橡胶、热塑性材料等形成。例如,将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树脂等用作热塑性材料。例如,将由日本工业标准JISK6418规定的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TPA)、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C)、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O)、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TPS)、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U)、热塑性橡胶交联体(TPV)或其它热塑性弹性体(TPZ)等用作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将氨酯树脂、烯烃树脂、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用作热塑性树脂。此外,鉴于耐磨耗性,胎面构件16可以由硫化橡胶形成。
连接构件15使安装体11与外筒体13以彼此能够相对弹性移位的方式连接。连接构件15经由内筒体12与安装体11连接。连接构件15包括被构造成使环构件14的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彼此连接的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
多个(在图示的示例中为60个)连接构件15沿轮胎周向以如下方式设置:将多个第一弹性连接板21沿轮胎周向配置在一轮胎宽度方向H预定位置处,并且将多个第二弹性连接板22沿轮胎周向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与该一轮胎宽度方向H预定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即,多个第一弹性连接板21沿轮胎周向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相同位置处,多个第二弹性连接板22沿轮胎周向配置于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离开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相同的预定位置处。
此外,多个连接构件15在环构件14的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之间配置在相对于轴线O轴对称的位置处。另外,所有的连接构件15均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此外,连接构件15的宽度小于外筒体13的宽度。
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一弹性连接板21彼此不接触,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二弹性连接板22彼此也不接触。此外,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相邻的第一弹性连接板21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彼此也不接触。
此外,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宽度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宽度彼此相等。另外,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厚度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厚度也彼此相等。
这里,在第一弹性连接板21中,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21a被配置成比与内筒体12连接的另一端部21b靠轮胎周向上的一侧,在第二弹性连接板22中,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22a被配置成比与内筒体12连接的另一端部22b靠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
另外,每个连接构件15的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连接于外筒体13的内周面的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不同位置处且在轮胎周向上的同一位置处。
在当从轮胎宽度方向H观察轮胎1时的轮胎的侧视图中观察时,在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配置在一端部21a与另一端部21b之间的中间部分21c处,沿连接板21的延伸方向形成向轮胎周向弯曲的多个弯曲部21d至21f,在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配置在一端部22a与另一端部22b之间的中间部分22c处,沿连接板22的延伸方向形成向轮胎周向弯曲的多个弯曲部22d至22f。此外,当在轮胎的侧视图中观察时,弯曲部21d至21f和22d至22f分别为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具有曲率的部分。
在弹性连接板21、22这两者中,多个弯曲部21d至21f的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弯曲部21d至21f的弯曲方向彼此反向,多个弯曲部22d至22f的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弯曲部22d至22f的弯曲方向彼此反向。
形成于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多个弯曲部21d至21f具有:第一弯曲部21d,其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突出;第二弯曲部21e,其配置在第一弯曲部21d与一端部21a之间且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突出;以及第三弯曲部21f,其配置在第一弯曲部21d与另一端部21b之间且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突出。
形成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多个弯曲部22d至22f具有:第一弯曲部22d,其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突出;第二弯曲部22e,其配置在第一弯曲部22d与一端部22a之间且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突出;以及第三弯曲部22f,其配置在第一弯曲部22d与另一端部22b之间且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突出。
在图示的示例中,当在上述轮胎的侧视图中观察时,第一弯曲部21d和22d具有大于第二弯曲部21e和22e以及第三弯曲部21f和22f的曲率半径。此外,第一弯曲部21d和22d分别配置在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
此外,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各自的长度均彼此相等,并且如图4所示,当在上述轮胎的侧视图中观察时,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各自的另一端部21b、22b分别连接至如下位置处:其为内筒体12的外周面的从与一端部21a和22a在轮胎径向上相对的位置起绕着轴线O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间隔开相同角度(例如,20°以上且135°以下)的位置。此外,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第一弯曲部21d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第一弯曲部22d沿轮胎周向彼此反向地突出、但具有相同的尺寸,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第二弯曲部21e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第二弯曲部22e沿轮胎周向彼此反向地突出、但具有相同的尺寸,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第三弯曲部21f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第三弯曲部22f沿轮胎周向彼此反向地突出、但具有相同的尺寸。
因此,如图4所示,当在上述轮胎的侧视图中观察时,连接构件15的形状相对于沿轮胎径向延伸且穿过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各自的一端部21a、22a的假想线L线对称。
如图5所示,连接构件15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与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重合。在当沿与轴线O和上述假想线L两者正交的方向观察连接构件15时的主视图中,连接构件15相对于与轴线O正交且穿过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的基准线S线对称。
作为连接构件15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的构件宽度等于或小于作为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的外筒宽度W1,另外,在图示的示例中,该构件宽度等于或小于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连接构件15的构件宽度为连接构件15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两端缘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距离。连接构件15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端缘为位于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端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构件15的构件宽度遍及连接构件15的整个长度恒定。当在上述主视图中观察时,连接构件15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两端缘被形成为与基准线S平行地延伸的直线形状,并且该两端缘平滑且无台阶地延伸。
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遍及上述延伸方向上的整个长度恒定。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彼此间隔外筒宽度W1的0.25倍以上且0.9倍以下的距离,所以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上述中央部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上述中央部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间隔W2为0.25W1以上且0.9W1以下。此外,在图示的示例中,在连接构件15的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遍及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起到另一端部止的整个长度上间隔开,该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间隔遍及连接构件15的整个长度恒定。当在上述主视图中观察时,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的端缘均被形成为与基准线S平行地延伸的直线形状,并且该端缘平滑且无台阶地延伸。
另外,在弹性连接板21、22这两者中,一端部21a和22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距离W3为外筒宽度W1的0.7倍以下、即为0.7W1以下。此外,各弹性连接板21、22的一端部21a、22a的负载中心可以分别配置于在一端部21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和一端部22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并且上述负载中心可以分别配置在包括一端部21a的上述中央部的一定范围内和包括一端部22a的上述中央部的一定范围内。这里,上述负载中心为如下部分:当轮胎径向上的压缩负载施加于非充气轮胎1时,在该部分处对各弹性连接板21、22的一端部21a、一端部22a施加最大负载。
此外,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各自的一端部21a、22a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端缘均配置在外筒体13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W1的0.1倍以内的范围,所以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各自的一端部21a、22a的上述端缘与外筒体13的上述端缘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间隔距离W4均为0.1W以下。也就是,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配置在外筒体13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以下,称作“外筒体13的一侧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W1的0.1倍以内的范围。另外,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的端缘配置在外筒体13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的端缘(以下,称作“外筒体13的另一侧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W1的0.1倍以内的范围。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间隔距离W4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间隔距离W4相等。
此外,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各自的一端部21a、22a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可以均配置在与外筒体13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上述间隔距离W4可以为0。也就是,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可以配置在与外筒体13的一侧端缘相同的位置处,以与该一侧端缘平齐,并且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可以配置在与外筒体13的另一侧端缘相同的位置处,以与该另一侧端缘平齐。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环构件14与多个连接构件15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一体。此外,合成树脂材料可以为仅一种树脂材料、包括两种或更多种树脂材料的混合物或者包括至少一种树脂材料与至少一种弹性体的混合物。另外,合成树脂材料可以包括诸如抗氧化剂、增塑剂、填料、颜料等的添加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环构件14被分割成一侧分割环构件23和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其中一侧分割环构件23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此外,在图示的示例中,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处分割环构件14。
另外,一侧分割环构件23与第一弹性连接板21形成为一体,而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形成为一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分割环构件23与第一弹性连接板21通过注射成型形成为一体,并且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也通过注射成型形成为一体。
以下,将通过使一侧分割环构件23与第一弹性连接板21形成为一体所得到的构件称作第一分割壳体31,将通过使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形成为一体所得到的构件称作第二分割壳体32。
这里,注射成型可以为分别各自同时整体形成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的一般方法,该注射成型可以是使用第一分割壳体31中的一侧分割环构件23和第一弹性连接板21中的一方为插入品(insertproduct)且注射成型另一方、使用第二分割壳体32中的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中的一方为插入品且注射成型另一方的插入成型,或者该注射成型可以是所谓的双色成形(twocolorformation)等。
另外,在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中,一侧分割环构件23和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以及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或者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此外,该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树脂材料等,或者考虑到轻量化,该材料可以是树脂材料、特别是热塑性树脂。
此外,当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被分别整体注射成型时,形成于内筒体12的多个突条部12a可以作为浇口部分(gateportion)。
在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中,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以及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彼此重合,内筒体12具有小于外筒体13的宽度。
此外,一侧分割环构件23的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端缘通过例如焊接、熔接、粘接等方法与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的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端缘连接。另外,在这些方法中,在例如是焊接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热板焊接等。
另外,一侧分割环构件23的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与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的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端缘彼此间隔开。因此,防止了在外嵌于安装体11的内筒体12的内周面上产生毛刺。
另外,在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如上所述地连接之前的状态下,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如图3所示地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
此外,通过如下方法得到非充气轮胎1:在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如上所述地进行连接时,在第一分割壳体31和第二分割壳体32的轮胎周向上的位置对准的同时使两分割壳体31和32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取向彼此相反的状态下,以使得当在上述轮胎的侧视图中观察时连接构件15如上所述地彼此成线对称的方式使第一分割壳体31的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端缘与第二分割壳体32的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端缘彼此抵接并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1,由于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上述中央部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上述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彼此间隔了外筒宽度W1的0.25倍以上且0.9倍以内的范围,所以能够抑制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在变形时彼此缓冲,从而能够在提高作为连接构件15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刚性的侧向刚性(lateralstiffness)的同时抑制非充气轮胎1的重量增加。也就是,当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上述中央部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上述中央部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间隔W2小于外筒宽度W1的0.25倍时,不容易确保连接构件15的构件宽度,从而可能难以提高连接构件15的侧向刚性。另外,当上述间隔W2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大于外筒宽度W1的0.9倍时,连接构件15的构件宽度过大,从而可能难以抑制非充气轮胎1的重量的增加。
这里,由于在提高连接构件15的侧向刚性的同时抑制了非充气轮胎1的重量的增加,所以在非充气轮胎1转弯时产生的转弯力能够被连接构件15容易地接收。
此外,在非充气轮胎1中,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配置在与外筒体13的一侧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外筒体13的一侧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W1的0.1倍以内的范围。另外,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配置在与外筒体13的另一侧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外筒体13的另一侧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W1的0.1倍以内的范围。
因此,当非充气轮胎1转弯并被输入外倾(camber)时,能够抑制在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一端部21a、22a处产生应力。也就是,当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伸出外筒体13的一侧端缘,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伸出外筒体13的另一侧端缘的情况下,一端部21a和22a被直接输入外倾,可能会显著地增大一端部21a和22a处产生的应力。另外,当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与外筒体13的一侧端缘的间隔距离大于外筒宽度W1的0.1倍,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与外筒体13的另一侧端缘间隔距离大于外筒宽度W1的0.1倍,可能在一端部21a和22a中容易地形成产生应力集中部位。
另外,由于能够以上述方式抑制转弯时在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一端部21a、22a处产生应力,所以与连接构件15的对转弯时产生的转弯力的易接收性相结合,例如,能够使非充气轮胎1转弯时的姿势稳定等,从而能够改善转弯性能。
另外,由于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在从外筒体13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延伸的同时以在轮胎周向上向相反侧的方式延伸,所以当在非充气轮胎1行进时轮胎径向上的压缩负载施加于非充气轮胎1,连接构件15沿轮胎径向压缩变形时,如图6所示,力从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各自的一端部21a、22a朝向轮胎周向上的相反侧作用于外筒体13。这里,由于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配置在不同位置处,在如上所述的力从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一端部21a、22a作用于外筒体13时,绕着上述基准线S(沿轮胎径向延伸的轴线)的力矩产生在外筒体13的供连接构件15连接的部分。
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发现:非充气轮胎1产生上述力矩,该力矩在非充气轮胎1行进时会产生不期望的侧向力。
这里,在弹性连接板21、22这两者中,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21a和22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距离W3为外筒宽度W1的0.7倍以下。因此,能够在不使结构复杂化的同时抑制上述力矩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非充气轮胎1的直进性(linearity),以改善操纵稳定性。
因此,不仅能够改善转弯性能,而且还能够改善直进性,从而能够可靠地改善非充气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7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组成部件相同的部分,并且将省略其说明,将仅说明区别。
在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2中,如图7所示,当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截面图中观察时,胎面构件16的外周面形成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外侧突出的曲面形状,胎面构件16的外径随着胎面构件16沿轮胎宽度方向H远离其最大外径部分16a而逐渐减小。此外,胎面构件16的外径为胎面构件16的外周面与轴线O之间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胎面构件16的最大外径部分16a配置于非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连接于胎面构件16的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偏离最大外径部分16a的位置。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以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侧夹着胎面构件16的最大外径部分16a的方式连接于外筒体13的内周面上的各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2,由于当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截面图中观察时,胎面构件16的外周面形成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外侧突出的曲面形状,当外倾被输入时大的力容易作用于外筒体13的端部,所以能够显著地实现上述改善转弯性能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8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组成部件相同的部分,并且将省略其说明,将仅说明区别。
在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3中,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均以随着从安装体11朝向外筒体13而趋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方式延伸。当在上述主视图中观察时,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端缘均被形成为相对于上述基准线S倾斜的直线状。连接构件15的构件宽度从连接构件15的与安装体11连接的另一端部朝向连接构件15的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逐渐增大。连接构件15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两端缘随着从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部向一端部而逐渐趋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并且平滑且无台阶地延伸。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3,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均以随着从安装体11朝向外筒体13而趋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方式延伸。为此,例如,基于弹性连接板21、22的形状,当外倾被输入时作用于外筒体13的端部的力能够被连接构件15容易地接收,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转弯性能。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做出各种变型。
例如,替代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使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另一端部21b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另一端部22b连接在内筒体12的外周面的在轮胎径向上夹着轴线O而彼此相反的位置处,或者它们可以连接在内筒体12的外周面的与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及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在轮胎径向上相对的位置处等。
另外,替代上述实施方式,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各自的一端部21a、22a均可以在轮胎周向上的不同位置处与外筒体13的内周面连接。
此外,可以在一侧分割环构件23的内筒体12与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的内筒体12之间不设置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间隙。
另外,可以沿轮胎宽度方向H将环构件14分割成三个部分或更多个部分,或者不分割。
另外,环构件14和多个连接构件15可以不彼此形成为一体。
此外,环构件14和连接构件15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环构件14和连接构件15。例如,外筒体和安装体可以在无内筒体的情况下以彼此能够相对弹性移位的方式经由连接构件直接连接。
另外,在弹性连接板21、22这两者中,一端部21a和22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距离W3可以不为外筒宽度W1的0.7倍以下。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9和图10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组成部件相同的部分,并且将省略其说明,将仅说明区别。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中,在弹性连接板21、22这两者中,配置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弯曲部21d至21f、22d至22f之间的折曲部21g、21h、22g和22h的的与上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横截面的面积、即横截面积均小于其它部分的与上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横截面的面积。此外,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折曲部21g、21h、22g和22h均为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弯曲部21d至21f、22d至22f的边界区域,并且为当在上述轮胎侧视图中观察时彼此相邻的弯曲部21d至21f、22d至22f的弯曲方向变换的区域。
在图示的示例中,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横截面积沿上述延伸方向分别朝向折曲部21g、21h、22g和22h逐渐减小。
另外,在弹性连接板21、22这两者中,折曲部21g、21h、22g和22h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和轮胎周向上的尺寸两者均小于其它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和轮胎周向上的尺寸。
如图10所示,在弹性连接板21、22这两者中,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均弯折成沿上述延伸方向分别朝向折曲部21g、21h、22g和22h彼此逐渐靠近。另外,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端缘均被形成为遍及上述延伸方向上的整个长度连续且无角部或台阶部地延伸的曲线形状。此外,可以使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端缘中的仅一者被形成为如上所述的曲线形状。
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均从一端部21、22a分别朝向折曲部21g、22g逐渐减小,均从另一端部21b、22b分别朝向折曲部21h、22h逐渐减小,并且均从第一弯曲部21d、22d的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中央分别朝向折曲部21g、22g逐渐减小,均从第一弯曲部21d、22d的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中央分别朝向折曲部21h、22h逐渐减小。另外,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在一端部21a、22a和另一端部21b、22b以及第一弯曲部21d、22d的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中央均彼此相等。
如图9所示,在弹性连接板21、22这两者中,折曲部21g、21h、22g和22h的轮胎周向上的尺寸、即厚度均最小。在弹性连接板21、22这两者中,一端部21a、22a和另一端部21b、22b的厚度均最大,第一弯曲部21d、22d的厚度为第二大。
在上述轮胎侧视图中,第一弯曲部21d、22d至第三弯曲部21f、22f以及折曲部21g、21h、22g和22h均无角部或台阶部地在上述延伸方向上平滑地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在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这两者中,在多个弯曲部21d至21f之中,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弯曲部21d至21f的弯曲方向彼此相反,在多个弯曲部22d至22f之中,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弯曲部22d至22f的弯曲方向彼此反向。为此,如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当轮胎径向上的压缩负载施加于非充气轮胎1时,由于折曲部21g、21h、22g和22h不会容易地变形,而主要是在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中移位,所以与其它部分相比,能够抑制施加于折曲部21g、21h、22g和22h的负荷。
另外,由于折曲部21g和21h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除了折曲部21g和21h以外的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并且折曲部22g和22h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除了折曲部22g和22h以外的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所以能够在防止连接构件15的强度降低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另外,由于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横截面积沿上述延伸方向分别朝向折曲部21g、21h、22g和22h逐渐减小,所以能够在抑制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中产生应力集中部位的同时有效地实现轻量化。
另外,由于在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中,折曲部21g、21h、22g和22h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和轮胎周向上的尺寸两者均小于其它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和轮胎周向上的尺寸,所以能够可靠地获得呈现出上述作用效果的非充气轮胎1。
此外,在本发明的变型例中,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横截面积均可以仅在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各自的折曲部21g、21h、22g和22h减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弹性连接板21、22这两者中,折曲部21g、21h、22g和22h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和轮胎周向上的尺寸两者均小于其它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和轮胎周向上的尺寸,但是也可以是仅一者小。
另外,在弹性连接板21、22这两者中,当折曲部21g、21h、22g和22h形成有在轮胎周向上贯通的孔时,折曲部21g、21h、22g和22h的横截面积可以均小于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1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组成部件相同的部分,并且将省略其说明,将仅说明区别。
在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3中,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均以随着从外筒体13朝向安装体11而趋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方式延伸。当在上述主视图中观察时,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端缘均被形成为相对于上述基准线S倾斜的直线形状。连接构件15的构件宽度从连接构件15的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朝向连接构件15的与安装体11连接的另一端部逐渐增大。连接构件15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两端缘随着从连接构件15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而逐渐趋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并且平滑且无台阶地延伸。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3,由于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均以随着从外筒体13朝向安装体11而趋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外侧的方式延伸,所以能够在抑制产生上述力矩的同时容易地确保连接构件15的构件宽度。因此,能够改善连接构件15的侧向刚性,能够进一步改善非充气轮胎3的操纵稳定性。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做出各种变型。
例如,可以在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之间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形成多个连接构件15。
另外,替代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使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另一端部21b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另一端部22b连接在内筒体12的外周面的在轮胎径向上夹着轴线O而彼此相反的位置处,或者它们可以连接在内筒体12的外周面的与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及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在轮胎径向上相对的位置处等。
另外,替代上述实施方式,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各自的一端部21a、22a可以连接在外筒体13的内周面的在轮胎周向上的不同位置处。
此外,可以在一侧分割环构件23的内筒体12与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的内筒体12之间不设置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间隙。
另外,可以沿轮胎宽度方向H将环构件14分割成三个部分或更多个部分,或者不分割。
另外,环构件14和多个连接构件15可以不彼此一体地形成。
此外,环构件14和连接构件15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外筒体和安装体可以在无内筒体的情况下以彼此能够相对弹性移位的方式经由连接构件直接连接。
另外,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可以不间隔外筒宽度W1的0.25倍以上且0.9倍以内的距离。
此外,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可以不配置在与外筒体13的一侧端缘相同的位置处,可以不配置在该一侧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外筒宽度W1的0.1倍以内的范围。此外,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可以不配置在与外筒体13的另一侧端缘相同的位置处,可以不配置在该另一侧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W1的0.1倍以内的范围。
另外,可以用已知的组成部件适当地替换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组成部件,并且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对上述变型进行适当地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改善轮胎的转弯性能。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行进期间侧向力的产生,以及能够改善操纵稳定性。
附图标记说明
1、2、3:非充气轮胎
11:安装体
13:外筒体
15:连接构件
21:第一弹性连接板
22:第二弹性连接板
21a、22a:一端部
21b、22b:另一端部
21d、22d:第一弯曲部
21e、22e:第二弯曲部
21f、22f:第三弯曲部
21i、22i:增强部
H:轮胎宽度方向
W1:外筒宽度

Claims (8)

1.一种非充气轮胎,其包括:
安装体,所述安装体安装于车轴;
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所述安装体;以及
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被构造成使所述安装体与所述外筒体以能够移位的方式连接,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弹性连接板和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弹性连接板,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的在该第一弹性连接板在所述安装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部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的在该第二弹性连接板在所述安装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了作为所述外筒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外筒宽度的0.25倍以上且0.9倍以内的距离,
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所述外筒宽度的0.1倍以内的范围,并且
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所述外筒宽度的0.1倍以内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在从所述外筒体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延伸的同时朝向轮胎周向上的相反侧延伸,并且
该两种弹性连接板的所述一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为所述外筒宽度的0.7倍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充气轮胎包括外装于所述外筒体的圆筒状的胎面构件,
其中,当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中观察时,所述胎面构件的外周面形成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外侧突出的曲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当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该非充气轮胎的轮胎侧视图中,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中的至少一者在该弹性连接板延伸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有在轮胎周向上弯曲的多个弯曲部,
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彼此反向,并且
所述弹性连接板的配置于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弯曲部之间的折曲部的横截面积小于该弹性连接板的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板的横截面积沿所述延伸方向朝向所述折曲部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板的所述折曲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其它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和/或所述弹性连接板的所述折曲部的轮胎周向上的尺寸小于其它部分的轮胎周向上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以随着从所述安装体朝向所述外筒体而趋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方式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两种弹性连接板以随着从所述外筒体朝向所述安装体而趋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方式延伸。
CN201480062047.9A 2013-11-15 2014-10-24 非充气轮胎 Active CN1057226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2097.8A CN107696785A (zh) 2013-11-15 2014-10-24 非充气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7104A JP6240971B2 (ja) 2013-11-15 2013-11-15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237105A JP6240972B2 (ja) 2013-11-15 2013-11-15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237105 2013-11-15
JP2013-237104 2013-11-15
PCT/JP2014/078356 WO2015072312A1 (ja) 2013-11-15 2014-10-24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2097.8A Division CN107696785A (zh) 2013-11-15 2014-10-24 非充气轮胎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2690A true CN105722690A (zh) 2016-06-29
CN105722690B CN105722690B (zh) 2018-10-09

Family

ID=530572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2047.9A Active CN105722690B (zh) 2013-11-15 2014-10-24 非充气轮胎
CN201710822097.8A Pending CN107696785A (zh) 2013-11-15 2014-10-24 非充气轮胎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2097.8A Pending CN107696785A (zh) 2013-11-15 2014-10-24 非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18444B2 (zh)
EP (1) EP3069898B1 (zh)
CN (2) CN105722690B (zh)
WO (1) WO201507231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1699A (zh) * 2016-08-30 2017-02-22 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胎气压检测装置
CN108162447A (zh) * 2018-01-31 2018-06-15 青岛双星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07909A4 (en) 2013-06-15 2017-03-01 Ronald Thompson Annular ring and non-pneumatic tire
EP3162589B1 (en) * 2014-06-24 2019-08-0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Non-pneumatic tire
CA2976055A1 (en) 2015-02-04 2016-08-11 Advancing Mobility, Llc. Non-pneumatic tire and other annular devices
US11999419B2 (en) 2015-12-16 2024-06-04 Camso Inc. Track system for traction of a vehicle
WO2018227276A1 (en) 2017-06-15 2018-12-20 Camso Inc. Wheel comprising a non-pneumatic tire
JP7004562B2 (ja) * 2017-12-14 2022-02-10 Toyo Tire株式会社 非空気圧タイヤ
US11584164B2 (en) 2017-12-14 2023-02-21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Non-pneumatic tire with multi-piece web
WO2019133025A1 (en) * 2017-12-31 2019-07-04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Non-pneumatic tire having offset spokes
US12043059B2 (en) * 2018-05-14 2024-07-23 Shark Wheel, Inc. Farm irrigation wheel
JP1654471S (zh) * 2019-05-23 2020-03-09
US11772424B2 (en) * 2019-06-14 2023-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rviceable non-pneumatic tire and wheel assemblies
JP2022126479A (ja) * 2021-02-18 2022-08-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レスタイヤ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5288A (en) * 1918-07-04 1919-04-17 John Fox Tallis A Resilient Wheel Composed of Flat Circular Spring Spokes for Motor Cars and other Vehicles.
GB190161A (en) * 1921-12-07 1923-01-18 Valentin Marti Cabretosa Improvements in spring wheels
EP0561222A1 (en) * 1992-03-18 1993-09-22 Uniroyal Goodrich Licensing Services, Inc. Non-pneumatic tire with ride-enhancing insert
CN101668646A (zh) * 2007-07-31 2010-03-10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非气动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156906A (ja) * 2010-01-29 2011-08-18 Bridgestone Corp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10290394A1 (en) * 2010-06-01 2011-12-01 Cooper Tire & Rubber Company Skew symmetric non-pneumatic tire
JP2013151292A (ja) * 2013-05-15 2013-08-08 Bridgestone Corp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78543A (fr) 1907-03-15 1907-10-08 Paul Arthur Gambaro Système de suspension élastique des roues de véhicules ou autres organes mécaniques
US1345827A (en) * 1918-10-17 1920-07-06 David D Bohannon Resilient wheel
US1376795A (en) 1918-11-27 1921-05-03 Horace D Bowman Spring-wheel
US1460494A (en) 1922-07-22 1923-07-03 James F Miller Resilient wheel
US1492068A (en) 1922-12-04 1924-04-29 Cabretosa Valentin Marti Elastic wheel
JPH02182501A (ja) 1988-07-27 1990-07-1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ATE553934T1 (de) * 2005-04-29 2012-05-15 Big Tyre Pty Ltd Drucklose reifenanordnung
US8631844B2 (en) * 2005-06-13 2014-01-21 Millenworks Variable compliance wheel
EP2177375A4 (en) 2007-07-31 2013-07-17 Toyo Tire & Rubber Co NON-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09031650A1 (ja) * 2007-09-05 2009-03-1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0012091A1 (en) 2008-08-01 2010-02-04 Mindmatter Innovates Inc. Reactive planar suspension for a wheel
JP5622400B2 (ja) 2010-01-29 2014-11-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45246B2 (ja) * 2011-03-09 2017-06-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JP5879089B2 (ja) 2011-10-20 2016-03-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027392B2 (ja) * 2012-10-19 2016-11-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43582B2 (ja) * 2012-10-22 2016-12-1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30941B2 (ja) * 2012-10-31 2016-06-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61625B2 (ja) * 2012-11-05 2017-01-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58733B2 (ja) * 2013-10-10 2018-07-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52036B2 (ja) * 2013-10-21 2017-06-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03235B2 (ja) * 2013-10-22 2018-04-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031616A4 (en) * 2013-11-12 2016-09-21 Bridgestone Corp AIR-FREE TIRES
JP6221113B2 (ja) * 2013-11-15 2017-11-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744821B2 (en) * 2014-03-17 2020-08-1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Non-pneumatic tire
EP3162589B1 (en) * 2014-06-24 2019-08-0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Non-pneumatic tire
JP6708364B2 (ja) * 2014-06-26 2020-06-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34795B2 (ja) * 2014-08-08 2019-06-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225426B1 (en) * 2014-11-28 2020-03-1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Non-pneumatic tire
JP6618693B2 (ja) * 2015-03-18 2019-12-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5288A (en) * 1918-07-04 1919-04-17 John Fox Tallis A Resilient Wheel Composed of Flat Circular Spring Spokes for Motor Cars and other Vehicles.
GB190161A (en) * 1921-12-07 1923-01-18 Valentin Marti Cabretosa Improvements in spring wheels
EP0561222A1 (en) * 1992-03-18 1993-09-22 Uniroyal Goodrich Licensing Services, Inc. Non-pneumatic tire with ride-enhancing insert
CN101668646A (zh) * 2007-07-31 2010-03-10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非气动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156906A (ja) * 2010-01-29 2011-08-18 Bridgestone Corp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10290394A1 (en) * 2010-06-01 2011-12-01 Cooper Tire & Rubber Company Skew symmetric non-pneumatic tire
JP2013151292A (ja) * 2013-05-15 2013-08-08 Bridgestone Corp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1699A (zh) * 2016-08-30 2017-02-22 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胎气压检测装置
CN108162447A (zh) * 2018-01-31 2018-06-15 青岛双星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及方法
CN108162447B (zh) * 2018-01-31 2023-08-15 青岛海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69898A4 (en) 2016-11-23
US10118444B2 (en) 2018-11-06
EP3069898B1 (en) 2018-05-16
EP3069898A1 (en) 2016-09-21
CN105722690B (zh) 2018-10-09
CN107696785A (zh) 2018-02-16
US20160297244A1 (en) 2016-10-13
WO2015072312A1 (ja) 2015-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2690A (zh) 非充气轮胎
CN105722689A (zh) 非充气轮胎
CN104736355B (zh) 非充气轮胎
JP6027392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781089A (zh) 非充气轮胎
JP6358733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000482B (zh) 非充气轮胎
JP6152036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744821B2 (en) Non-pneumatic tire
WO2015072222A1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781091A (zh) 非充气轮胎
JP5894964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14409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非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3212836A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34204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51450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40972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94966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非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3199274A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38366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