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8671A - 液晶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8671A
CN104698671A CN201410747682.2A CN201410747682A CN104698671A CN 104698671 A CN104698671 A CN 104698671A CN 201410747682 A CN201410747682 A CN 201410747682A CN 104698671 A CN104698671 A CN 104698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adhesive phase
polarizing coating
methyl
crysta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476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8671B (zh
Inventor
山崎润枝
外山雄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98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8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8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8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过加湿也不会发生白浊化的液晶面板以及使用了该液晶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述液晶面板的特征在于,液晶单元一侧的面是相对于水的接触角为40~110°的高接触角面,在所述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上具有:在60℃、90%R.H.条件下的饱和含水率为0.3~6重量%的粘合剂层和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0.5~30g/(m2·天)的第1偏振膜,在液晶单元的另一侧的面上具有: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8g/(m2·天)以上的第2偏振膜。

Description

液晶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面板以及包含该液晶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在液晶显示装置等中使用的液晶面板,通常,在由配置于一对透明基板间的液晶层所形成的液晶单元的两侧,介由粘合剂层而层叠有偏振膜。这样的液晶面板等的光学用途的粘合剂层要求高透明性,但是已知的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曝露以后,再恢复至室温时,有时粘合剂层发生白浊(白化)。认为该白浊现象是在湿热下吸湿于粘合剂层中的水分在恢复至室温时发生凝集而产生的,关于抑制因加湿而产生的粘合剂层的白浊化,正在进行各种研究。 
作为可抑制粘合剂层的白浊化的粘合剂组合物,已知例如以下的光学用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剂组合物,所述光学用粘合剂组合物包含:由含有(甲基)丙烯酸的碳数1~18的烷基酯单体、含羟基的可共聚单体、及二烷基取代丙烯酰胺单体的单体形成的重均分子量为30万~200万的作为共聚物的丙烯酸树脂,以及交联剂;该粘合剂组合物包含:不含羟基的含氮乙烯基单体或含烷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的至少一种,以及官能团中不含羧基而含有羟基的共聚性乙烯基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56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640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2中,尽管通过设定特定的粘合剂组成来抑制粘合剂层的白浊化,但是关于和液晶单元等被粘物之间的关系却没有任何规定,另外,关于偏振膜的透湿度也未进行任何研究,从抑制液晶面板整体的白浊化的观点来看,并不充分。 
近年来,期望提高视角特性以及期望薄型化、轻量化,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多使用低透湿膜作为相位差膜或保护膜。然而,可以明确的是:低透湿膜不易透过水分,因此,在加湿下包含于粘合剂层中的水分在恢复至室温时难以排出至粘合剂外,粘合剂层发生白浊化。 
另外,已知在构成液晶面板的液晶单元的一侧的透明基板上形成有氧化铟锡(ITO)薄膜等透明导电膜,与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接触的粘合剂层相比较而言,与该透明导电膜相接的粘合剂层具有抑制白浊化的倾向。即,可以明确的是:通常液晶单元的两面的性质不同,因此需要在液晶单元的两面进行适当的白浊化抑制,进而抑制液晶面板整体的白浊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过加湿也不会发生白浊化的液晶面板以及使用了该液晶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控制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偏振膜的透湿度、另一侧的面的偏振膜的透湿度,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液晶单元一侧的面是相对于水的接触角为40~110°的高接触角面, 
在所述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上具有: 
在60℃、90%R.H.条件下的饱和含水率为0.3~6重量%的粘合剂层和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0.5~30g/(m2·天)的第1偏振膜, 
在液晶单元的另一侧的面上具有: 
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8g/(m2·天)以上的第2偏振膜。 
所述第2偏振膜的透湿度优选大于所述第1偏振膜的透湿度。 
所述粘合剂层在60℃、90%R.H.条件下的饱和含水率优选为0.5~6重量%。 
所述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优选通过透明导电层形成。 
所述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的另一侧的面优选是相对于水的接触角为3°以上且低于40°的低接触角面。 
所述第2偏振膜优选介由在60℃、90%R.H.条件下的饱和含水率为0.5~6重量%的粘合剂层而层叠在液晶单元上。 
本发明还涉及包含所述液晶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上配置具有特定的饱和含水率的粘合剂层、和具有特定的透湿度的第1偏振膜,并在液晶单元的另一侧的面上配置具有特定的透湿度的第2偏振膜,可以抑制液晶面板整体的因加湿产生的白浊化。在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上,水接触角的值较大,因此在加湿中从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和粘合剂层的界面侵入的水分量变少,其结果,从加湿下转变至室温时,凝集的水分量变少,因此,介由具有特定的饱和含水率的粘合剂层在该面上层叠具有特定的透湿度的第1偏振膜,可抑制粘合剂层的白浊化。另一方面,对于液晶单元的另一侧的面,通常使用玻璃基板等水的接触角较小的基材,由该基材和粘合剂层的界面侵入的水分量较多,其结果,从加湿下转变至室温时,凝集的水分量变多,但是在该面上具备具有特定透湿度的第2偏振膜,因此,包含在粘合剂层中的水分被有效地释放至外部,可以抑制白浊化。 
另外,作为抑制白浊化的方法之一,已知有提高粘合剂层的含水率的方法。这样的单纯提高粘合剂层的含水率的方法,不仅粘合剂层的组成受限,而且存在粘合剂层的耐久性(发泡、剥离)变差的倾向,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通过将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单元的上侧和下侧的构成特定化,可以抑制液晶面板整体的白浊化,另外,耐久性也良好,与现有的提高粘合剂层的含水率的方法相比,可以自由度更大地设计粘合剂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液晶面板 
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特征在于,在液晶单元的两面具有偏振膜, 
所述液晶单元的一侧的面是相对于水的接触角为40~110°的高接触角面, 
在该高接触角面上具有:在60℃、90%R.H.条件下的饱和含水率为0.3~6重量%的粘合剂层和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0.5~30g/(m2·天)的第1偏振膜, 
在液晶单元的另一侧的面上具有: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8g/(m2·天)以上的第2偏振膜。以下对本发明的液晶面板进行详细说明。 
(1)液晶单元 
关于本发明的液晶面板中使用的液晶单元,只要一侧的面相对于水的接触角为40~110°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包含液晶层、配置在该液晶层的一侧的第1基板(可视侧)和配置在该液晶层的另一侧的第2基板(光源侧),在该第1基板或第2基板上形成有用于对液晶层施加电压的图像电极和对向电极。 
作为液晶单元用基板,只要是透明基材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玻璃基板、塑料基板。作为玻璃基板,可以列举碱玻璃基板、无碱玻璃基板等。此外,作为塑料基板,可以列举具有透明性的各种塑料基材,作为其材料,可以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乙酸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等。 
液晶单元的相对于水的接触角为40~110°的面(高接触角面),可形成在第1基板、第2基板的任一者之上。 
通常,在构成液晶面板的液晶单元的一侧的透明基板上形成有氧化铟锡(ITO)薄膜等透明导电膜,形成有该透明导电膜的面可作为高接触角面。另外,在例如On-Cell型、In-Cell型触摸面板中,在最表面设置有铜、银等金属配线,或者根据不同情况,有时也在金属配线上涂敷丙烯酸类树脂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该表面可作为高接触角面。 
上述高接触角面相对于水的接触角为40~110°,也可以是45~100°,还可以是45~90°。形成有上述这种透明导电膜等的高接触角面的接触角,通常为40°以上。此外,若接触角超过110°,则存在着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降低、耐久性变差的倾向。 
对于上述透明基材,也可以预先对其表面实施溅射、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火焰、紫外线照射、电子射线照射、化学处理、氧化等蚀刻处理、底涂层处理,以提高设置在其上的透明导电膜、丙烯酸类树脂涂敷膜相对于上述基材的密合性。另外,在设置透明导电膜、丙烯酸类树脂涂敷膜前,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溶剂清洗、超声波清洗等进行除尘、清洁化。 
作为上述透明导电膜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选自铟、锡、锌、镓、锑、钛、硅、锆、镁、铝、金、银、铜、钯、钨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金属氧化物。在该金属氧化物中,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上述组中所示的金属原子。可以优选使用例如,含有氧化锡的氧化铟(ITO)、含有锑的氧化锡等,特别优选使用ITO。作为ITO。优选含有80~99重量%的氧化铟和1~20重量%的氧化锡。 
此外,作为上述ITO,可以是结晶性ITO、非结晶性(无定型)ITO的任一种。结晶性ITO可以通过在溅射时施以高温、或者将非结晶性ITO进一步加热等而得到。 
上述透明导电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设定为7nm以上,更优选为12~200nm,进一步优选为12~100nm,特别优选为18~70nm。若透明导电膜的厚度低于7nm,则无法实现透明导电膜的面内的均匀,存在面板面内的电阻值不稳定、或无法获得规定的电阻值的倾向。另一方面,若超过200nm,则存在着透明导电膜的生产率降低、成本升高、此外光 学特性也降低的倾向。 
作为上述透明导电膜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现有公知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例示:例如,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另外,也可以根据所需要的膜厚来采用适宜的方法。 
另外,关于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的另一侧的面相对于水的接触角,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大多是玻璃基板等的相对于水的接触角较小的面。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的另一侧的面优选例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为3°以上且低于40°的低接触角面。 
液晶单元的驱动模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任一方法,可以列举:例如,扭曲向列(TN)模式、超扭曲向列(STN)模式、水平排列(ECB)模式、垂直排列(VA)模式、平面转换(IPS)模式、边缘场转换(FFS)模式、光学自补偿弯曲(OCB)模式、混合排列(HAN)模式、铁电液晶(SSFLC)模式、反铁电液晶(AFLC)模式的液晶单元。 
此外,在液晶单元中,可以根据需要,在任一基板上设置滤色器、黑色矩阵等,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直接使用搭载于市售的液晶显示装置上的液晶单元。 
(2)粘合剂层 
在上述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上,介由粘合剂层贴合第1偏振膜。 
关于上述粘合剂层,只要在60℃、90%R.H.条件下的饱和含水率为0.3~6重量%即可,其组成并无特别限定。粘合剂层的饱和含水率优选为0.5~5重量%,更优选为0.5~3.5重量%,特别优选为0.7~3.5重量%。若粘合剂层的饱和含水率超过6重量%,则可进入粘合剂层的水分的量变多,有时在高温下会发泡,存在耐久性变差的倾向。另外,若饱和含水率低于0.3重量%,则粘合剂层中包含的水分量较低,粘合剂层的白浊会恶化,存在无法充分抑制液晶面板整体的白浊化的倾向。 
本发明中的粘合剂层优选由包含基体聚合物以及交联剂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该粘合剂组合物可以设定为丙烯酸系、合成橡胶系、橡胶系、硅酮系等粘合剂等,从透明性、耐热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系粘合剂。 
作为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优 选将包含具有碳数2~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更优选将包含具有碳数2~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主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在此,主单体是指:优选相对于构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为6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上。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与本发明的(甲基)含义相同。 
作为上述具有碳数2~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等,可以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具有碳数2~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亲水性的性质更强,因此,更优选。 
在上述单体成分中,可以包含除了具有碳数2~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系酯以外的其他的聚合性单体。作为上述其他的聚合性单体,只要是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备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含有羟基的单体、含有羧基的单体等。 
作为含有羟基的单体,可以不受特别限定地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备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且具有羟基的单体。作为含有羟基的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十二烷基酯、(4-羟基甲基环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可以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含有羟基的单体具有提高与透明导电膜(特别是ITO)的密合性的效果,因此优选。其中,侧链的碳数为2~14的含有羟基的丙烯酸系单体,提高与透明导电膜的密合力的效果较高,亲水性的性质更强,因此优选。 
含有羟基的单体的含量,优选为单体成分中的10重量%以下,更优 选为0~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1~4重量%。另外,在本发明中,特别是,以上述含量范围来使用侧链的碳数为12以下的含有羟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可以调整粘合剂组合物的亲水性,其结果,可以调整由该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饱和含水率,因此优选。 
作为含有羧基的单体,可以不受特别限定地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且具有羧基的单体。作为含有羧基的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羧基戊基(甲基)丙烯酸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等,上述酸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含有羧基的单体的含量优选为单体成分中的10重量%以下。若含有羧基的单体超过单体成分中的10重量%,则存在着在加湿条件下使得ITO膜等透明导电膜显著劣化的倾向,因此不优选。 
作为其他的共聚单体,只要是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所带来的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甲基)丙烯酸脂环烃酯;例如,(甲基)丙烯酸苯基酯等(甲基)丙烯酸芳基酯;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例如,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等含有环氧基的单体;例如,丙烯酰胺、二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吗啉(ACMO)、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等含有酰胺基的单体;例如,N,N-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N-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有氨基的单体;例如,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ε-己内酰胺、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等环状含氮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含有烷氧基的单体;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含有氰基的单体;例如,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等官能性单体;例如,乙烯、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异丁烯等烯烃系单体;例如,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系单体;例如,氯乙烯等含有卤素原子的单体;N-乙烯基羧酸酰胺类等。 
另外,作为共聚性单体,可以列举:例如,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异丙基马来酰亚胺、N-十二烷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等马 来酰亚胺系单体;例如,N-甲基衣康酰亚胺、N-乙基衣康酰亚胺、N-丁基衣康酰亚胺、N-辛基衣康酰亚胺、N-2-乙基己基衣康酰亚胺、N-环己基衣康酰亚胺、N-十二烷基衣康酰亚胺等衣康酰亚胺系单体;例如,N-(甲基)丙烯酰氧基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6-氧基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8-氧基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等琥珀酰亚胺系单体;例如,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烷磺酸、磺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氧基萘磺酸等含有磺酸基的单体。 
此外,作为共聚性单体,可以列举:例如,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二醇系丙烯酸酯单体;此外,例如,(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氟(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有杂环、卤素原子的丙烯酸酯系单体等。 
此外,作为共聚性单体,还可以使用多官能性单体。作为多官能性单体,可以列举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等。可以列举:例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四乙二醇酯等(单或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等(单或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单或聚)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此外,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和多元醇的酯化物;二乙烯基苯等多官能乙烯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等具有反应性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等。此外,作为多官能性单体,可以使用在聚酯、环氧基、氨基甲酸酯等骨架上加成了2个以上作为与单体成分相同的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不饱和双键的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含有羟基的单体、含有羧基的单体以外的共聚单体的比例优选为单体 成分中的4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3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20重量%。然而,有时含有酰胺基的单体、含有氨基的单体会提高粘合剂组合物的亲水性,耐久性(发泡)恶化,因此,分别优选为单体成分中的1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8重量%以下。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20万~300万的范围,更优选为120万~270万,进一步优选为120万~250万。若重均分子量小于120万,则从耐热性的观点考虑,有时不优选。另外,若重均分子量小于120万,则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低分子量成分变多,该低分子量成分有时从粘合剂层渗出,损害透明性。另外,使用重均分子量小于120万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得到的粘合剂层,有时耐溶剂性、力学特性劣化。另外,若重均分子量大于300万,则为了调整至用于涂布的粘度,需要大量的稀释溶剂,从成本的观点考虑不优选。另外,若重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内,从耐腐蚀性、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也优选。上述重均分子量是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以聚苯乙烯换算而算出的值。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制造,可以适当选择溶液聚合、本体聚合、乳液聚合、各种自由基聚合等公知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从粘合剂层的含水率的观点考虑,本发明优选溶液聚合。另外,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是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的任一种。 
在溶液聚合中,可以使用例如乙酸乙酯、甲苯等作为聚合溶剂。作为具体的溶液聚合例,反应在下述反应条件下进行:在氮等不活泼气体气流下、加入聚合引发剂,通常在50~70℃左右进行5~30小时左右。 
关于自由基聚合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乳化剂等,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宜地选择使用。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以通过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的用量、反应条件进行控制,可根据其种类适宜调整其用量。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2,2’-偶氮二[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水 合物(商品名:VA-057、和光纯药工业(株)制)等偶氮系引发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二(2-乙基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己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正辛酰、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二(4-甲基苯甲酰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1,1-二(叔己基过氧化)环己烷、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系引发剂;过硫酸盐和亚硫酸氢钠的组合、过氧化物和抗坏血酸钠的组合等、将过氧化物和还原剂组合而成的氧化还原系引发剂等,但不限定于上述引发剂。 
上述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进行使用,作为整体的含量,相对于形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05~1重量份左右。 
作为链转移剂,可以列举:例如,十二烷基硫醇、缩水甘油基硫醇、巯基乙酸、2-巯基乙醇、巯基乙酸、巯基乙酸2-乙基己酯、2,3-二巯基-1-丙醇等。链转移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进行使用,作为整体的含量,相对于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0.1重量份左右以下。 
为了提高在高温多湿条件下的密合性,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添加各种硅烷偶联剂。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以使用任意的具有适当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作为官能团,可以列举:例如,乙烯基、环氧基、氨基、巯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酰乙酰基、异氰酸酯基、苯乙烯基、多硫基等。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丁氧基硅烷等含有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2-(3,4-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三乙氧基甲硅烷基-N-(1,3-二甲基亚丁基)丙胺、N-苯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γ-巯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含有巯基的硅烷偶联剂;对苯乙烯基三甲氧 基硅烷等含有苯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γ-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含有(甲基)丙烯酸基的硅烷偶联剂;3-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含有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偶联剂;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四硫醚等含有多硫基的硅烷偶联剂等。 
上述硅烷偶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进行使用,作为整体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基础聚合物(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1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1~1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2~0.8重量份。若硅烷偶联剂的配合量超过1重量份,则产生未反应的偶联剂成分,从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不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硅烷偶联剂在可通过自由基聚合与上述单体成分的发生共聚时,可以使用该硅烷偶联剂作为上述单体成分。关于其比例,相对于上述基础聚合物(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05~0.7重量份。 
进一步,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合剂组合物中通过添加交联剂,可以赋予与粘合剂的耐久性相关的凝集力。 
作为交联剂,可使用多官能性化合物,可以列举:有机系交联剂、多官能性金属螯合物。作为有机系交联剂,可以列举:环氧系交联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碳二亚胺系交联剂、亚胺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过氧化物系交联剂等。多官能性金属螯合物是多价金属原子与有机化合物进行共价键合或配位键合而成的化合物。作为多价金属原子,可以列举:Al、Cr、Zr、Co、Cu、Fe、Ni、V、Zn、In、Ca、Mg、Mn、Y、Ce、Sr、Ba、Mo、La、Sn、Ti等。作为共价键合或配位键合的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可以列举氧原子等,作为有机化合物,可以列举:烷基酯、醇化合物、羧酸化合物、醚化合物、酮化合物等。上述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进行使用。其中,优选过氧化物系交联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更优选将其组合使用。 
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是指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包含利用嵌段剂或低聚物化等临时将异氰酸酯基保护了的异氰酸酯再生型官能团)的化合物。 
作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可以列举: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 酸酯等芳香族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异氰酸酯等。 
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低级脂肪族聚异氰酸酯类,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异氰酸酯类,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类,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3聚物加成物(商品名:CORONATE L、日本Polyurethane工业(株)制)、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3聚物加成物(商品名:CORONATE HL、日本Polyurethane工业(株)制)、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商品名:CORONATE HX、日本Polyurethane工业(株)制)等异氰酸酯加成物,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成物(商品名:D110N、三井化学(株)制)、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成物(商品名:D160N、三井化学(株)制);聚醚聚异氰酸酯、聚酯聚异氰酸酯、以及其与各种多元醇的加成物,通过异氰脲酸酯键、缩二脲键、脲基甲酸酯键等进行了多官能化的聚异氰酸酯等。其中,使用脂肪族异氰酸酯的情况下反应速度快,因此优选。 
作为过氧化物系交联剂,可以使用各种过氧化物。作为过氧化物,可以列举:二(2-乙基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仲丁基过氧化二碳酸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己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正辛酰、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异丁酸酯、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二(4-甲基苯甲酰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等。其中,特别优选使用交联反应效率优异的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苯甲酰。 
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交联剂的配合比例没有特别限定,通常,按照相对于上述基础聚合物(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为交联剂(固体成分)10重量份左右以下的比例来配合。上述交联剂的配合比例优选为0.01~10重量份左右,更优选为0.01~5重量份左右。另外,特别是在使用过氧化物系交联剂的情况下,相对于基础聚合物(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5~ 1重量份左右,更优选为0.06~0.5重量份左右。 
此外,可以根据需要在本发明中适当使用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粘度调节剂、剥离调节剂、增粘剂、增塑剂、软化剂、玻璃纤维、玻璃珠、金属粉、由其他无机粉末等形成的填充剂、颜料、着色剂(颜料、染料等)、pH调节剂(酸或碱)、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另外,也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适当使用各种添加剂。 
上述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下述方法:在各种基材上涂布上述粘合剂组合物,通过加热烘箱等干燥器进行干燥,使溶剂等挥散以形成粘合剂层,并将该粘合剂层转印至后述的偏振膜、液晶单元的基板上的方法,也可以在上述偏振膜、液晶单元上直接涂布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粘合剂层。在本发明中,优选预先制作在偏振膜上形成了粘合剂层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并将该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粘贴在液晶单元上的方法。 
作为上述基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脱模膜、透明树脂膜基材等各种基材。 
作为粘合剂组合物向上述基材、偏振膜的涂布方法,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喷注式涂布机、辊涂、辊舔式涂布、凹版涂布、逆向涂布、辊刷、喷涂、浸渍辊涂布、棒涂、刮刀涂布、气刀涂布、帘涂、模唇涂布、利用模头涂布机等的挤出涂布法等方法。 
干燥条件(温度、时间)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粘合剂组合物的组成、浓度等适当设定,例如,在80~170℃左右、优选在90~200℃干燥1~60分钟,优选2~30分钟。 
粘合剂层的厚度(干燥后)例如优选5~100μm,更优选7~70μm,进一步优选10~50μm。若粘合剂层的厚度低于5μm,则相对于被粘物的密合性欠缺,存在着在高温、高温多湿下的耐久性不充分的倾向。另一方面,粘合剂层的厚度超过100μm的情况下,在涂布、干燥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粘合剂层时无法充分干燥,残存气泡或粘合剂层的面发生厚度不均,存在着容易显现出外观上的问题的倾向。 
作为上述脱模膜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膜等树脂膜、纸、布、无纺布等多孔材料、网、 发泡片、金属箔、及它们的层叠体等适宜的薄片体等,从表面平滑性优异方面考虑,优选使用树脂膜。 
作为树脂膜,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丁烯膜、聚丁二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氯乙烯膜、氯乙烯共聚物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膜、聚氨酯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等。 
上述脱模膜的厚度通常为5~200μm,优选为5~100μm左右。可以根据需要对上述脱模膜实施利用硅酮系、氟系、长链烷烃系或脂肪酰胺系脱模剂、二氧化硅粉等进行的脱模以及防污处理,进行涂布型、内加型、蒸镀型等的防静电处理。特别是,通过对上述脱模膜表面适当实施硅酮处理、长链烷烃处理、氟处理等剥离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从上述粘合剂层的剥离性。 
作为上述透明树脂膜基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具有透明性的各种树脂膜。该树脂膜通过1层膜形成。例如,作为其材料,可以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乙酸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等。其中特别优选聚酯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及聚醚砜系树脂。 
上述膜基材的厚度优选为15~200μm。 
另外,在偏振膜和粘合剂层之间可具有锚定层。形成锚定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各种聚合物类、金属氧化物溶胶、二氧化硅溶胶等。其中,特别优选使用聚合物类。上述聚合物类的使用形态可为溶剂可溶型、水分散型、水溶解型的任一种。 
作为上述聚合物类,可以列举:例如,聚氨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醚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苯乙烯系树脂等。其中,特别优选聚氨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上述树脂中可适当地配合交联剂。可以结合其用途适当使用1种或2种以上的这些其他的粘结剂(binder)成分。锚定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300nm。 
作为上述锚定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按照通常公知的方法进行。另外,在形成锚定层时,可以对上述碘系偏振膜实施活化处理。活化处理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可采用电晕处理、低压UV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 
向偏振膜上的锚定层上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如上所述。 
另外,在透明导电膜用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粘合剂层、液晶单元上的粘合剂层露出的情况下,在供给至实际使用前,可用脱模膜(隔离件)来保护粘合剂层。作为脱模膜,可以列举上述物质。在制作上述粘合剂层时使用脱模膜作为基材的情况下,通过将脱模膜上的粘合剂层与偏振膜或液晶单元贴合,从而该脱模膜可用作透明导电膜用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或带有粘合剂层的液晶单元的粘合剂层的脱模膜,在工序方面可简化。 
(3)第1偏振膜 
作为介由上述粘合剂层在上述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上贴合的第1偏振膜,只要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0.5~30g/(m2·天)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作为第1偏振膜的透湿度,优选为3.0~30g/(m2·天),更优选为6.0~30g/(m2·天),进一步优选为9.0~30g/(m2·天),最优选21.0~30g/(m2·天)。若第1偏振膜的透湿度低于0.5g/(m2·天),则粘合剂层中的水分难以通过第1偏振膜而排出至外部。其结果,粘合剂层的白浊化恶化,并且发生发泡,耐久性恶化。关于对第1偏振膜的透湿度的调整,可以通过适宜调整后述的透明保护膜的透湿度、厚度等来进行。 
作为偏振膜,通常使用在偏振片的单面或两面具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膜。 
偏振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各种偏振片。作为偏振片,可以列举:例如,使碘、二色性染料的二色性物质吸附于聚乙烯醇系膜、部分缩甲醛化聚乙烯醇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并进行单轴拉伸后的产品,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系取向膜等。其中,优选包含聚乙烯醇系膜和碘等的二色性物质的偏振片,更优选含有碘和/或碘离子的碘系偏振片。另外,上述偏振片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5~80μm左右。 
利用碘将聚乙烯醇系膜染色、并单轴拉伸得到的偏振片,例如可以按照下述来制作:通过将聚乙烯醇浸渍在碘水溶液中进行染色,并将其拉伸至原长的3~7倍。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其浸渍在可含有硼酸、硫酸锌、氯化锌等的碘化钾等水溶液中。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染色前将聚乙烯醇系膜浸渍在水中进行水洗。通过对聚乙烯醇系膜进行水洗,除了可以将聚乙烯醇系膜表面的脏污、防粘连剂洗掉之外,还具有通过使聚乙烯醇系膜膨润来防止的染色不均等不均一的效果。拉伸可以在用碘染色之后进行,也可以边染色边拉伸,还可以拉伸之后再用碘进行染色。可以在硼酸、碘化钾等的水溶液或水浴中进行拉伸。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厚度为10μm以下的薄型偏振片。从薄型化的观点而言,该厚度优选为1~7μm。所述薄型偏振片的厚度不均较少,可视性优异,另外,尺寸变化较少,因此,耐久性优异,而且也可以实现作为偏振膜的厚度的薄型化,因此优选。 
作为薄型偏振片,作为其代表,可以列举:日本特开昭51-06964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338329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10/100917号小册子、国际公开第2010/100917号小册子、或日本专利4751481号说明书以及日本特开2012-073563号公报中记载的薄型偏振膜。上述薄型偏振膜可以通过下述制法得到,该方法包括:以叠层体的状态拉伸聚乙烯醇系树脂(以下也称作PVA系树脂)层和拉伸用树脂基材的工序;以及染色工序。若是该制法,则即使PVA系树脂层较薄,可将其支承在拉伸用树脂基材上,由此可进行拉伸而不会产生因拉伸导致的断裂等不良状况。 
从即使在包括以叠层体的状态拉伸的工序和染色工序的制法中,也可实现高倍率拉伸、提高偏振性能的方面考虑,作为上述薄型偏振膜,优选为按照如国际公开第2010/100917号小册子、国际公开第2010/100917号小册子、或日本专利4751481号说明书、日本特开2012-073563号公报中记载的包括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的工序的制法所制得的偏振膜,特别优选为按照日本专利4751481号说明书、日本特开2012-073563号公报中记载的包括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之前进行辅助性的空中拉伸工序的制法所制得的偏振膜。 
作为形成设置在上述偏振片的单面或两面的透明保护膜的材料,只要 以使第1偏振膜的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0.5~30g/(m2·天)的方式进行选择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形成透明保护膜的材料,可以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聚合物、二乙酰基纤维素、三乙酰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等。另外,作为形成上述透明保护膜的聚合物的例子,也可以列举: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系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聚合物,酰亚胺系聚合物、砜系聚合物、聚醚砜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基缩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氧化亚甲基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或上述聚合物的混合物等。透明保护膜也可作为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环氧系、硅酮系等热固化型、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固化层形成。 
透明保护膜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5~2500g/(m2·天)。另外,透明保护膜中,液晶单元侧的保护膜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优选为0.5~300g/(m2·天)。将液晶单元侧的透明保护膜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存在可获得进一步抑制白浊化的效果的倾向,因此优选。 
保护膜的厚度可适当确定,从强度、操作性等作业性、薄膜性等方面考虑,通常为1~500μm左右。 
上述偏振片和保护膜通常介由水系胶粘剂等密合在一起。作为水系胶粘剂,可以例示:异氰酸酯系胶粘剂、聚乙烯醇系胶粘剂、明胶系胶粘剂、乙烯系胶乳系、水系聚氨酯、水系聚酯等。作为偏振片和透明保护膜的胶粘剂,除了上述以外,还可以列举:紫外固化型胶粘剂、电子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等。电子射线固化型偏振膜用胶粘剂相对于上述各种透明保护膜显示出良好的粘接性。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胶粘剂中可以含有金属化合物填料。 
另外,在本发明中,只要使第1偏振膜的透湿度在上述范围即可,例如,可以在偏振片上形成相位差膜等来代替透明保护膜。另外,可以在透 明保护膜上进一步设置其他透明保护膜、相位差膜等。 
关于上述透明保护膜的未与液晶单元相反侧(可视侧)粘接的面,可以实施以硬涂层、防反射处理、防粘连、扩散或防眩为目的的处理。 
(4)第2偏振膜 
在构成本发明液晶面板的液晶单元的、水接触角为40~110°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具有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8g/(m2·天)以上的第2偏振膜。 
第2偏振膜的透湿度优选为8g/(m2·天)以上,更优选为15g/(m2·天)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g/(m2·天)以上,特别优选超过25g/(m2·天)。若透湿度低于8g/(m2·天),则粘合剂层中的水分难以介由第2偏振膜而排出至外部。其结果,该液晶单元的、水接触角为40~110°的高接触角面相反侧的面的粘合剂层,存在发生白浊的倾向,因此不优选。 
另外,上述第2偏振膜的透湿度优选大于上述第1偏振膜的透湿度。即,优选第1偏振膜为低透湿度膜,第2偏振膜为高透湿度膜。另外,第2偏振膜的透湿度与第1偏振膜的透湿度之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较大为10g/(m2·天)以上。第2偏振膜与第1偏振膜的透湿度存在上述关系,从抑制液晶面板整体的白浊化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 
作为构成上述第2偏振膜的偏振片、保护膜,可以列举与上述第1偏振膜相同的偏振片、保护膜。其中,第2偏振膜中使用的透明保护膜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3000g/(m2·天)。另外,构成第2偏振膜的透明保护膜中,液晶单元侧的保护膜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优选为10~2000g/(m2·天)。通过使液晶单元侧的透明保护膜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在上述范围,存在可获得进一步抑制白浊化的效果的倾向,因而优选。 
第2偏振膜中使用的保护膜的厚度可适当确定,从强度、操作性等作业性、薄膜性等方面考虑,通常为1~500μm左右。 
另外,第2偏振膜可以介由粘合剂层粘贴在液晶单元上,该粘合剂层可以列举与第1偏振膜中使用的相同的粘合剂层,例如,用于将第2偏振膜粘贴在液晶单元上的粘合剂层,在60℃、90%R.H.条件下的饱和含水率为0.5~6重量%,从抑制白浊化的观点来看为优选。 
(5)液晶面板的构成 
关于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构成,只要具备具有高接触角面的液晶单元,在该高接触角面上具备具有特定的饱和含水率的粘合剂层,及具有特定的透湿度的第1偏振膜,且在液晶单元的另一侧的面上具备具有特定的透湿度的第2偏振膜即可,关于其他的构成则没有特别限定。关于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具体的构成,可基于图1~3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定。 
作为图1表示的本发明的液晶面板12的方式,如下所述。 
液晶单元10包括:液晶层8、配置于该液晶层8的一侧的第1透明基板7(可视侧)、配置在该液晶层另一侧的第2透明基板9(光源侧),在该第1透明基板7上形成有透明导电层6。介由粘合剂层5a,在该液晶单元10的高接触角面A上层叠有第1偏振膜4a。第1偏振膜4a在可视侧透明保护膜1a和液晶单元侧透明保护膜3a之间具有偏振片2a。 
另外,图2表示的本发明的液晶面板12形成有相位差层11来代替图1的液晶面板的液晶单元侧透明保护膜3a,图3表示的本发明的液晶面板12介由粘合剂层5c,在图1的液晶面板的液晶单元侧透明保护膜3a上进一步形成相位差层11。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液晶面板,除了上述以外,也可以适当包括介由粘合剂层在可视侧透明保护膜1a上形成了透明膜、或亮度提高膜等的液晶面板。 
偏振膜的透湿度越低,存在白浊、耐久性(发泡)越容易恶化的倾向,另外,粘贴粘合剂层的液晶单元的表面的水接触角越低,则在加湿下,水越容易从液晶单元和粘合剂层之间侵入,因此存在白浊、耐久性恶化的倾向。此外,粘合剂层的白浊和耐久性(发泡)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粘合剂层的饱和含水率高的情况下,白浊良好,但耐久性(发泡)恶化,相反地,粘合剂层的饱和含水率低的情况下,白浊恶化,但耐久性(发泡)良好。换言之,在本发明中,在与液晶单元表面的水接触角的关系中,通过将偏振膜的透湿度、粘合剂层的含水率设定在适当的范围,可以抑制液晶面板整体的白浊化。 
2.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包含本发明的液晶面板。以下,以一例对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本发明可适用需要液晶面板的所有显示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可适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具体例,可以列举:液晶显示装置、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PD)、场发射显示器(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等。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只要包含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即可,其他的构成与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相同。 
实施例 
以下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并不受以下实施例限定。另外,各例中,份、%均为重量标准,以下若无特别规定则室温放置条件均为23℃、65%R.H.。 
<透明保护膜、偏振膜的透湿度测定> 
使用水蒸气透过率测定装置(PERMATRAN-W、MOCON公司制),在40℃、90%R.H.气氛下测定24小时,来测定透明保护膜、偏振膜的水蒸气透过度(透湿度)。测定按照JIS K7129B来进行。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的测定> 
制作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进行了测定。 
装置:东曹公司制、HLC-8220GPC 
柱: 
样品柱;东曹公司制、TSK guard column Super HZ-H(1根)+TSKgel Super HZM-H(2根) 
参考柱;东曹公司制、TSKgel Super H-RC(1根) 
流量:0.6mL/min 
注入量:10μL 
柱温度:40℃ 
洗脱液:THF 
注入试样浓度:0.2重量% 
检测器:差示折射计 
需要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换算而算出。 
制造例1(偏振膜(1)的制作) 
在速度比不同的辊之间,一边将厚度80μm的PVA膜在30℃、0.3%浓度的碘溶液中染色1分钟,一边将其拉伸至3倍。然后,一边将其在60℃的包含4%浓度的硼酸、10%浓度的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浸渍0.5分钟,一边将其拉伸至总拉伸倍率6倍。接着,通过在30℃的包含1.5%浓度的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浸渍10秒钟对其进行清洗,随后在50℃干燥4分钟,得到了厚度为25μm的偏振片。在该偏振片的两面涂布PVA系树脂水溶液,在一面上贴合厚度40μm的丙烯酸系膜(透湿度:50g/(m2·天)),在另一面上贴合厚度60μm的TAC系膜(透湿度:1000g/(m2·天)),制作了偏振膜(1)。得到的偏振膜(1)的透湿度为20g/(m2·天)。 
制造例2(偏振膜(2)的制作) 
将制造例1中使用的厚度40μm的丙烯酸系膜变更为厚度30μm的丙烯酸系膜(透湿度:68g/(m2·天)),将厚度60μm的TAC系膜变更为厚度40μm的TAC系膜(透湿度:1400g/(m2·天)),除此以外,按照与制造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偏振膜(2)。得到的偏振膜(2)的透湿度为25g/(m2·天)。 
制造例3(偏振膜(3)的制作) 
将制造例1中使用的厚度40μm的丙烯酸系膜变更为厚度20μm的丙烯酸系膜(透湿度:110g/(m2·天)),将厚度60μm的TAC系膜变更为厚度25μm的TAC系膜(透湿度:2000g/(m2·天)),并且介由厚度10μm的粘合剂在上述厚度20μm的丙烯酸系膜侧进一步贴合厚度20μm的COP系膜(透湿度:6.5g/(m2·天)),除此以外,按照与制造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偏振膜(3)。得到的偏振膜(3)的透湿度为6.1g/(m2·天)。 
制造例4(偏振膜(4)的制作) 
除了未如制造例3那样介由厚度10μm的粘合剂贴合厚度20μm的COP系膜(透湿度:6.5g/(m2·天))以外,按照与制造例3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偏振膜(4)。得到的偏振膜(4)的透湿度为35g/(m2·天)。 
制造例5(偏振膜(5)的制作) 
进一步介由10μm的粘合剂,在制造例4的偏振膜(4)的厚度25μm的TAC系膜侧贴合厚度25μm的PET系膜(透湿度:21g/(m2·天)),得到了偏振膜(5)。得到的偏振膜(5)的透湿度为7.2g/(m2·天)。 
制造例6(偏振膜(6)的制作) 
进一步介由10μm的粘合剂,在制造例4的偏振膜(4)的厚度25μm的TAC系膜侧贴合厚度20μm的PET系膜(透湿度:28g/(m2·天)),得到了偏振膜(6)。得到的偏振膜(6)的透湿度为9.7g/(m2·天)。 
制造例7(偏振膜(7)的制作) 
介由厚度10μm粘合剂,在制造例4的偏振膜(4)的厚度20μm的丙烯酸系膜侧贴合厚度30μm的COP系膜(透湿度:3.4g/(m2·天)),得到了偏振膜(7)。得到的偏振膜(7)的透湿度为2.9g/(m2·天)。 
制造例1~7中得到的偏振膜(1)~(7)如下所示。 
实施例1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向具备冷凝管、氮导入管、温度计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加入99份的丙烯酸丁酯、1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以及相对于单体(固体成分)100份为0.1份的与乙酸乙酯一起加入的作为引发剂的AIBN,在氮气气流下,在60℃反应7小时后,向该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酯,得到了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6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液(固体成分浓度30重量%)。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每100份,配合0.1份的三羟甲基丙烷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商品名:TAKENATE D110N、三井化学(株)制)和0.3份的过氧化二苯甲酰作为交联剂,配合0.075份的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学工业(株)制)作为硅烷偶联剂,得到了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使用喷注式涂布机在用硅酮系剥离剂处理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表面均匀涂布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2分钟,在基材表面形成了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另外,另行制作1片相同的粘合剂层。接着,向制造例1中得到的偏振膜(1)的丙烯酸系膜面、以及制造例4中得到的偏振膜(4)的丙烯酸系膜面上转移粘合形成有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均为0.7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可视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1),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光源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形成了液晶面板。 
实施例2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使用喷注式涂布机在用硅酮系剥离剂处理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表面均匀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 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2分钟,在基材表面形成了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另外,另行制作1片相同的粘合剂层。接着,在制造例2中得到的偏振膜(2)的丙烯酸系膜面、以及制造例4中得到的偏振膜(4)的丙烯酸系膜面上转移粘合形成有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均为0.7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2),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形成了液晶面板。 
实施例3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使用喷注式涂布机在用硅酮系剥离剂处理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表面均匀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2分钟,在基材表面形成了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另外,另行制作1片相同的粘合剂层。接着,在制造例3中得到的偏振膜(3)的丙烯酸系膜面、以及制造例4中得到的偏振膜(4)的丙烯酸系膜面上转移粘合形成有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均为0.7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3),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形成了液晶面板。 
实施例4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向具备冷凝管、氮导入管、温度计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加入99.5份的丙烯酸丁酯、0.5份的丙烯酸4-羟基丁酯以及相对于单体(固体成分)100份为0.1份的与乙酸乙酯一起加入的作为引发剂的AIBN,在氮气气流下,在60℃反应7小时后,向该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酯,得到 了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6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液(固体成分浓度30重量%)。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每100份,配合0.1份的三羟甲基丙烷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商品名:TAKENATE D110N、三井化学(株)制)和0.3份的过氧化二苯甲酰作为交联剂,配合0.075份的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学工业(株)制)作为硅烷偶联剂,得到了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2)。 
在实施例3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中,使用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2)形成了在偏振膜(3)上所形成的粘合剂层,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液晶面板。在偏振膜(3)上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为0.5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3),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形成了液晶面板。 
实施例5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向具备冷凝管、氮导入管、温度计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加入99.9份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0.1份的丙烯酸6-羟基己酯以及相对于单体(固体成分)100份为0.1份的与乙酸乙酯一起加入的作为引发剂的AIBN,在氮气气流下,在60℃反应7小时后,向该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酯,得到了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8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液(固体成分浓度30重量%)。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每100份,配合0.1份的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加合物(商品名:CORONATE L、日本Polyurethane工业(株)制)和0.03份的二月桂酸二辛基锡系交联促进剂(商品名:エンビライザーOL-1、东京精细化学(株)制)作为交联剂,配合0.01份的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学工业(株)制)作为硅烷偶联剂,得到了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3)。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3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中,使用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3)形成了在偏振膜(3)上所形成的粘合剂层,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液晶面板。在偏振膜(3)上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为0.3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3),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形成了液晶面板。 
实施例6 
(UV聚合中使用的单体成分的制备) 
在四口烧瓶中加入丙烯酸2-乙基己酯61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14重量份、2种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公司制)0.05重量份和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公司制)0.05重量份,制备了单体混合物。接着,将上述单体混合物在氮气氛下暴露在紫外线下,使其部分地光聚合,由此获得了聚合率约10重量%的部分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浆液)。 
在得到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浆液总量(75.1重量份)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2HEA)3重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HBA)22重量份、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商品名:KAYARAD DPHA、日本化药(株)制)0.12重量份后,将其均匀混合,制备了单体成分(4)。 
(利用UV聚合的粘合剂层的制作) 
接着,以最终厚度为20μm的方式,将上述制备的单体成分(4)涂布在用硅酮对一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度为38μm的聚酯膜(商品名:DIAFOIL MRF、三菱树脂(株)制)的剥离处理面上,形成了涂布层。接着,在所涂布的单体成分的表面上覆盖用硅酮对一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度为38μm的聚酯膜(商品名:DIAFOIL MRF、三菱树脂(株)制),使得该膜的剥离处理面为涂布层侧。由此,将单体成分的涂布层与氧隔绝。使用化学光灯((株)东芝制)),对具有如上得到的涂布层的片照射照度5mW/cm2(使用在约350nm具有最大灵敏度的TOPCON UVR-T1进行测 定)的紫外线360秒,使得涂布层固化,形成粘合剂层,制作了粘合片。在粘合剂层的两面上覆盖的聚酯膜作为剥离衬垫(隔离件)发挥作用。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仅单面剥离上述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将形成有粘合剂层的隔离件转移粘合在制造例3中得到的偏振膜(3)的丙烯酸系膜面上,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3)。形成在偏振膜(3)上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为3.1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3),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形成了液晶面板。 
实施例7 
(乳液型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在容器中加入丙烯酸丁酯78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0份、及丙烯酸20份,并混合,得到了单体混合物。接着,相对于按照上述比例制备的单体混合物1000份,加入作为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Aqualon HS-10(第一工业制药(株)制)30份、离子交换水635份,使用匀质器(特殊机化工业(株)制)以6000(rpm)搅拌5分钟,制备了单体乳液。 
接着,向具备冷凝管、氮导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及搅拌桨的反应容器中加入上述制备的单体乳液中的200份及离子交换水515.9份,接着,将反应容器充分氮置换后,添加过硫酸铵0.6份,边搅拌边在60℃聚合1小时。接着,将反应容器保持在60℃,用3小时向其中滴加剩余的单体乳液,然后,聚合3小时,得到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6.2%的聚合物乳液。接着,将上述聚合物乳液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添加浓度10%的氨水,得到了pH8、且固体成分调整至45.6%的乳液型丙烯酸系粘合剂。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0μm的方式,使用模头涂布机在脱模膜(商品名:DIAFOIL MRF-3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三菱化学聚酯(株)制) 上涂布上述乳液型丙烯酸系粘合剂,然后在120℃干燥5分钟,形成了粘合剂层。接着,将形成有上述粘合剂层的隔离件转移粘合至制造例3中得到的偏振膜(3)的丙烯酸系膜面上,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3)。得到的粘合层的含水率为5.0重量%。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使用喷注式涂布机在用硅酮系剥离剂处理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表面均匀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2分钟,在基材表面形成了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接着,在制造例4中得到的偏振膜(4)的丙烯酸系膜面上转移粘合形成有由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构成的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为0.7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3),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形成了液晶面板。 
实施例8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使用喷注式涂布机在用硅酮系剥离剂处理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表面均匀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2分钟,在基材表面形成了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另外,另行制作1片相同的粘合剂层。接着,在制造例5中得到的偏振膜(5)的丙烯酸系膜面、以及制造例4中得到的偏振膜(4)的丙烯酸系膜面上转移粘合形成有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均为0.7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5),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形成了液晶面板。 
实施例9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使用喷注式涂布机在用硅酮系剥离剂处理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表面均匀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2分钟,在基材表面形成了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另外,另行制作1片相同的粘合剂层。接着,在制造例7中得到的偏振膜(7)的丙烯酸系膜面、以及制造例4中得到的偏振膜(4)的丙烯酸系膜面上转移粘合形成有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均为0.7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7),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形成了液晶面板。 
实施例10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使用喷注式涂布机在用硅酮系剥离剂处理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表面均匀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2分钟,在基材表面形成了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另外,另行制作1片相同的粘合剂层。接着,在制造例6中得到的偏振膜(6)的丙烯酸系膜面、以及制造例4中得到的偏振膜(4)的丙烯酸系膜面上转移粘合形成有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均为0.7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6),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形成了液晶面板。 
实施例11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使用喷注式涂布机在用硅酮系剥离剂处理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表面均匀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2分钟,在基材表面形成了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另外,另行制作1片相同的粘合剂层。接着,准备2片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偏振膜(1),在该偏振膜(1)的各个丙烯酸系膜面上转移粘合形成有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均为0.7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和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1),形成了液晶面板。 
实施例12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使用喷注式涂布机在用硅酮系剥离剂处理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表面均匀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2分钟,在基材表面形成了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另外,另行制作1片相同的粘合剂层。接着,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偏振模(1)的丙烯酸系膜面、以及制造例6中得到的偏振膜(6)的丙烯酸系膜面上转移粘合形成有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均为0.7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1),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6),形成了液晶面板。 
实施例13、14 
将实施例1的(液晶面板的制造)中使用的具有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变更为具有结晶化ITO 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58°、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变更为具有丙烯酸类树脂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2°、厚度:5μm)的液晶单元,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液晶面板。 
比较例1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使用喷注式涂布机在用硅酮系剥离剂处理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表面均匀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2分钟,在基材表面形成了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另外,另行制作1片相同的粘合剂层。接着,在制造例4中得到的偏振膜(4)的丙烯酸系膜面、以及制造例3中得到的偏振膜(3)的丙烯酸系膜面上转移粘合形成有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均为0.7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3),形成了液晶面板。 
比较例2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在2L的三口烧瓶上安装三通开关、用氮气将其内部置换后,在室温下向其中加入甲苯868g、1,2-二甲氧基乙烷43.4g、含有40.2mmol的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异丁基铝的甲苯溶液60.0g,进一步加入含有6.37mmol仲丁基锂的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液3.68g。接着,向其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51.5g,在室温搅拌60分钟。随后将聚合液的内部温度冷却至-30℃,用2小时滴加丙烯酸正丁酯(nBA)240g。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51.5g,在室温下搅拌一晚后,添加甲醇3.50g将聚合反应停止。将得到的反应液注入甲醇中,通过过滤回收沉淀物。通过将其干燥得到340g的嵌段共聚物1。 
1H-NMR测定和GPC测定结果,上述嵌段共聚物1为 PMMA-PnBA-PMMA的三嵌段共聚物,重均分子量(Mw)为7.9×104,数均分子量(Mn)为6.2×104,分子量分布(Mw/Mn)为1.27。需要说明的是,PMMA-PnBA-PMMA表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正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1的单体单元的重量比为nBA/MMA=70/30。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将上述嵌段共聚物1溶解在甲苯中,制备固体成分浓度30%的粘合剂溶液,使用逆向涂布法,按照干燥后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在由实施了脱模处理的聚酯膜(厚度38μm)构成的隔离件上进行涂布,并在90℃加热处理3分钟,使溶剂挥发,得到了粘合剂层。接着,在制造例3中得到的偏振膜(3)的丙烯酸系膜面上转移粘合形成有上述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3)。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为0.1重量%。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使用喷注式涂布机在用硅酮系剥离剂处理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表面均匀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2分钟,在基材表面形成了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接着,在制造例4中得到的偏振膜(4)的丙烯酸系膜面上转移粘合形成有由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构成的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为0.7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3),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形成了液晶面板。 
比较例3 
(乳液型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在容器中加入丙烯酸丁酯78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0份、及丙烯酸20份,并混合,得到了单体混合物。接着,相对于按照上述比例制备的 单体混合物1000份,加入作为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Aqualon HS-10(第一工业制药(株)制)60份、离子交换水635份,使用匀质器(特殊机化工业(株)制)以6000(rpm)搅拌5分钟,制备了单体乳液。 
接着,向具备冷凝管、氮导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及搅拌桨的反应容器中加入上述制备的单体乳液中的200份及离子交换水515.9份,接着,将反应容器充分氮置换后,添加过硫酸铵0.6份,边搅拌边在60℃聚合1小时。接着,将反应容器保持在60℃,用3小时向其中滴加剩余的单体乳液,然后,聚合3小时,得到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6.2%的聚合物乳液。接着,将上述聚合物乳液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添加浓度10%的氨水,得到了pH8、且固体成分调整至45.6%的乳液型丙烯酸系粘合剂(4)。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0μm的方式,使用模头涂布机在脱模膜(商品名:DIAFOIL MRF-3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三菱化学聚酯(株)制)上涂布实施例1中制作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以及上述乳液型丙烯酸系粘合剂(4),然后在120℃干燥5分钟,形成了粘合剂层。接着,将形成有由上述乳液型丙烯酸系粘合剂(4)构成的粘合剂层的隔离件转移粘合至制造例3中得到的偏振膜(3)的丙烯酸系膜面上,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层的含水率为6.2重量%。另外,将形成有由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构成的粘合剂层的隔离件转移粘合至制造例4中得到的偏振膜(4)的丙烯酸系膜面上,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层的含水率为0.7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3),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形成了液晶面板。 
比较例4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使用喷注式涂布机在用硅酮系剥离剂处理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基材)表面均匀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1), 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2分钟,在基材表面形成了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另外,另行制作1片相同的粘合剂层。接着,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偏振膜(1)的丙烯酸系膜面、以及制造例7中得到的偏振膜(7)的丙烯酸系膜面上转移粘合形成有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含水率均为0.7重量%。 
(液晶面板的制造) 
在具有作为透明导电层的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1),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贴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7),形成了液晶面板。 
对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粘合剂层、液晶面板进行以下评价。 
<粘合剂层的饱和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粘合剂层上采集约50mg的样品。使用水分吸附-脱附测定装置(IGA-Sorp、Hiden公司制)测定该样品在100℃、1小时条件下完全除去了水分的状态的重量(W1),接着,在23℃、0%R.H.条件下放置2小时,在23℃、55%R.H.条件下放置5小时,在60℃、90%R.H.条件下放置5小时,在23℃、55%R.H.条件下放置5小时,观察其重量变化。在样品的重量无变化的时间点(饱和状态),测定其重量(W 2)。按照以下式子测定了饱和含水率。 
[数学式1] 
<白浊试验> 
(试验用样品样的制作) 
制作在无碱玻璃基板(相对于水的接触角:38°)的一侧的面上通过溅射法形成有无定形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3°、厚度:20nm)的被粘物1,并制作在无碱玻璃基板(相对于水的接触角:38°)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结晶化ITO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58°、厚度:20nm)的被粘物2。结晶性ITO薄膜的Sn比率为10重量%。非结晶性ITO薄膜 的Sn比率为3重量%。另外,准备出按照下述顺序在上述被粘物1的无定形ITO层面上形成有丙烯酸类树脂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72°、厚度:5μm)的被粘物3。在实施例1~12、比较例1~4中,使用被粘物1,将层叠于各实施例液晶面板的液晶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侧(可视侧)的偏振膜(表1的偏振膜1)粘贴在被粘物1的无定形ITO层侧,将层叠在液晶单元的相反侧(光源侧)的偏振膜(表1的偏振膜2)粘贴在被粘物1的无碱玻璃侧,作为白浊试验用样品。另外,在实施例13中,在被粘物2的结晶化ITO层上粘贴实施例13中使用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1),在无碱玻璃侧粘贴实施例13中使用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在实施例14中,在被粘物3的丙烯酸类树脂层侧粘贴实施例14中使用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1),在无碱玻璃侧粘贴实施例14中使用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4),分别制成白浊试验用的样品。该被粘物1~3再现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液晶单元的表面状态。 
(丙烯酸类树脂层的形成方法) 
相对于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固体成分100%)100份,配合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907、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5份,用稀释溶剂(甲基异丁基酮(MIBK))调整固体成分为45%的涂布液。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5μm的方式,在上述被粘物1的无定形ITO层面进行涂布后,在80℃使其干燥,通过UV照射(累积光量:300mJ)使其固化,形成丙烯酸类树脂层,将其作为被粘物3。 
(白浊测定) 
对上述样品用试样进行50℃、5atm、15分钟的高压釜热处理后,将其放入60℃、90%R.H.的恒温恒湿机中。观察120小时后的该样品,并按照以下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通过显微镜确认,无水滴 
2:通过显微镜确认、可确认到少量水滴,但肉眼观察、无白浊 
3:肉眼观察、有部分白浊 
4:肉眼观察、整体有轻微白浊 
5:整体白浊 
<耐久性试验> 
对<白浊试验>中准备的试验用样品进行50℃、5atm、15分钟的高压釜处理后,将其放入85℃的加热烘箱中。观察500小时后的偏振膜的发泡,并按照以下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无发泡 
2:肉眼观察、连极少部分都未确认到发泡 
3:肉眼观察、仅极少部分确认到发泡 
4:肉眼观察、部分确认到发泡 
5:肉眼观察、整体确认到到发泡 
符号说明 
1a 可视侧透明保护膜 
1b 液晶单元侧透明保护膜 
2a 偏振片 
2b 偏振片 
3a 液晶单元侧透明保护膜 
3b 可视侧透明保护膜 
4a 第1偏振膜 
4b 第2偏振膜 
5a 粘合剂层1 
5b 粘合剂层2 
6  透明导电层 
7  第1透明基板 
8  液晶层 
9  第2透明基板 
10 液晶单元 
11 相位差层 
12 液晶面板 
A  高接触角面。 

Claims (7)

1.一种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液晶单元一侧的面是相对于水的接触角为40~110°的高接触角面,
在所述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上具有:
在60℃、90%R.H.条件下的饱和含水率为0.3~6重量%的粘合剂层和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0.5~30g/(m2·天)的第1偏振膜,
在液晶单元的另一侧的面上具有:
在40℃、9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8g/(m2·天)以上的第2偏振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2偏振膜的透湿度大于所述第1偏振膜的透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粘合剂层在60℃、90%R.H.条件下的饱和含水率为0.5~6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通过透明导电层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液晶单元的高接触角面的另一侧的面是相对于水的接触角为3°以上且低于40°的低接触角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2偏振膜借助在60℃、90%R.H.条件下的饱和含水率为0.5~6重量%的粘合剂层而层叠在液晶单元上。
7.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包含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
CN201410747682.2A 2013-12-09 2014-12-09 液晶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46986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4282 2013-12-09
JP2013254282A JP6178229B2 (ja) 2013-12-09 2013-12-09 液晶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8671A true CN104698671A (zh) 2015-06-10
CN104698671B CN104698671B (zh) 2019-11-19

Family

ID=53345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47682.2A Active CN104698671B (zh) 2013-12-09 2014-12-09 液晶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78229B2 (zh)
KR (1) KR102204750B1 (zh)
CN (1) CN104698671B (zh)
TW (1) TWI63721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1322A (zh) * 2016-09-30 2019-05-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20358B2 (ja) * 2015-09-29 2018-05-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シング機能付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818483B2 (ja) 2016-09-23 2021-01-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動的透湿性評価装置、動的透湿性評価方法及び動的透湿性評価プログラム
JP7153672B2 (ja) * 2017-12-15 2022-10-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0217535A1 (ja) * 2019-04-26 2020-10-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2486855B1 (ko) * 2019-08-06 2023-01-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디바이스
JP2021128334A (ja) * 2020-02-17 2021-09-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533622B1 (ko) * 2021-06-24 2023-05-1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광학 적층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스마트 윈도우 및 이를 적용한 자동차 또는 건물용 창호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63084A (ja) * 2003-03-03 2004-09-24 Nitto Denko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の直貼り用粘着剤
CN1570007A (zh) * 2003-04-30 2005-01-26 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粘合剂和采用该粘合剂的光学部件
CN1890014A (zh) * 2003-12-03 2007-01-03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具指示器功能的吸湿材料、湿度指示器以及包装袋
CN1928593A (zh) * 2005-09-07 2007-03-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高耐久性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CN101266305A (zh) * 2007-03-13 2008-09-17 爱普生拓优科梦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光学低通滤波器、固体摄像装置
CN101310203A (zh) * 2006-02-24 2008-11-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有相位差层的偏振片、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79632A (zh) * 2006-06-28 2009-07-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2051132A (zh) * 2009-11-09 2011-05-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合片
CN102598236A (zh) * 2009-11-09 2012-07-18 索尼化学&信息部件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
CN102666679A (zh) * 2009-11-18 2012-09-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复合薄膜
CN102791814A (zh) * 2010-03-10 2012-11-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合片
WO2012148803A3 (en) * 2011-04-27 2013-01-17 Rockwell Collins, Inc. Polarizer assembly with adhesive layers
CN103102815A (zh) * 2011-11-10 2013-05-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03308959A (zh) * 2012-03-15 2013-09-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66582B2 (ja) * 2001-04-09 2011-09-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20672A (ja) * 2002-06-13 2004-01-22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18252B2 (ja) * 2003-08-05 2009-08-1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267272A (ja) * 2005-03-22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115314A (ja) * 2006-11-07 2008-05-22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延伸フィルム
JP5544954B2 (ja) 2010-03-18 2014-07-09 サイデン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剤組成物
JP2012133301A (ja) * 2010-08-11 2012-07-1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5624448B2 (ja) * 2010-12-14 2014-11-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水分散型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粘着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181278A (ja) * 2011-02-28 2012-09-2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ロール状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20120109081A (ko) * 2011-03-24 2012-10-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5851166B2 (ja) 2011-09-20 2016-02-03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フィルム
KR101518496B1 (ko) * 2011-11-10 2015-05-11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13111670A1 (ja) * 2012-01-26 2013-08-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63084A (ja) * 2003-03-03 2004-09-24 Nitto Denko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の直貼り用粘着剤
CN1570007A (zh) * 2003-04-30 2005-01-26 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粘合剂和采用该粘合剂的光学部件
CN1890014A (zh) * 2003-12-03 2007-01-03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具指示器功能的吸湿材料、湿度指示器以及包装袋
CN1928593A (zh) * 2005-09-07 2007-03-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高耐久性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CN101310203A (zh) * 2006-02-24 2008-11-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有相位差层的偏振片、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79632A (zh) * 2006-06-28 2009-07-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266305A (zh) * 2007-03-13 2008-09-17 爱普生拓优科梦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光学低通滤波器、固体摄像装置
CN102051132A (zh) * 2009-11-09 2011-05-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合片
CN102598236A (zh) * 2009-11-09 2012-07-18 索尼化学&信息部件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
CN102666679A (zh) * 2009-11-18 2012-09-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复合薄膜
CN102791814A (zh) * 2010-03-10 2012-11-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合片
WO2012148803A3 (en) * 2011-04-27 2013-01-17 Rockwell Collins, Inc. Polarizer assembly with adhesive layers
CN103102815A (zh) * 2011-11-10 2013-05-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03308959A (zh) * 2012-03-15 2013-09-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1322A (zh) * 2016-09-30 2019-05-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04750B1 (ko) 2021-01-19
JP2015114386A (ja) 2015-06-22
JP6178229B2 (ja) 2017-08-09
TW201530222A (zh) 2015-08-01
TWI637218B (zh) 2018-10-01
KR20150067038A (ko) 2015-06-17
CN104698671B (zh)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2979B (zh) 带透明导电膜用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4698671A (zh) 液晶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5339455B (zh) 光学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光学膜用粘合剂层、带粘合剂层光学膜、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层叠体
CN1690097B (zh) 丙烯酸树脂
JP572576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粘着剤組成物に用いるアクリル系高分子化合物
CN1958703B (zh) 胶粘剂
CN1880400B (zh) 粘合剂
JP5948721B2 (ja) 粘着剤組成物
CN105121582B (zh) 粘合剂组合物
US20060036040A1 (en) Adhesive
CN105980892A (zh) 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KR20060042114A (ko) 아크릴계 수지
CN100408627C (zh) 丙烯酸树脂组合物
JP6253069B2 (ja) 粘着剤組成物
KR20060045854A (ko) 아크릴 수지 조성물
CN105324455B (zh)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TWI755436B (zh) 黏著性組合物、黏著劑及黏著薄片
CN105339816A (zh)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5593256A (zh) 嵌段共聚物
TWI761474B (zh)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2130772A (zh) 黏著材、黏著片及彎曲性層積部件
CN105358649B (zh)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的制造方法、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和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的交联促进方法
TW202244224A (zh) 可撓式顯示器用黏著組成物、黏著材及黏著片
JP2014015566A (ja) 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および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2013107971A (ja) 光学用粘着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光学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