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7218B -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7218B
TWI637218B TW103142637A TW103142637A TWI637218B TW I637218 B TWI637218 B TW I637218B TW 103142637 A TW103142637 A TW 103142637A TW 103142637 A TW103142637 A TW 103142637A TW I637218 B TWI637218 B TW I6372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adhesive layer
polarizing film
film
crystal ce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2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0222A (zh
Inventor
山崎潤枝
外山雄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0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0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7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72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會因加濕而白濁化之液晶面板以及使用該液晶面板之圖像顯示裝置。上述液晶面板之特徵在於,液晶單元之一側的面為相對於水之接觸角為40~110°之高接觸角面,於上述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具有於60℃、90%R.H.下之飽和含水率為0.3~6重量%之黏著劑層及於40℃、90%R.H.下之透濕度為0.5~30g/(m2.day)之第1偏光膜,於液晶單元之另一側的面具有於40℃、90%R.H.下之透濕度為8g/(m2.day)以上之第2偏光膜。

Description

液晶面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晶面板以及包含該液晶面板之圖像顯示裝置。
關於在液晶顯示裝置等中使用之液晶面板,通常,於由配置於一對透明基板間之液晶層所形成之液晶單元之兩側,經由黏著劑層而積層有偏光膜。此種液晶面板等之光學用途之黏著劑層要求較高之透明性,但已知若於高溫高濕條件下曝露以後,恢復至室溫,則有時黏著劑層發生白濁(白化)。認為該白濁現象係於濕熱下吸濕於黏著劑層中之水分於恢復至室溫時發生凝聚而產生,關於抑制因加濕而產生之黏著劑層之白濁化,正進行各種研究。
作為可抑制黏著劑層之白濁化之黏著劑組合物,已知例如以下之光學用黏著劑組合物或黏著劑組合物,該光學用黏著劑組合物包含: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酸之碳數1~18之烷基酯單體、含羥基之可共聚單體、及二烷基取代丙烯醯胺單體之單體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萬~200萬之作為共聚物之丙烯酸樹脂,以及交聯劑;該黏著劑組合物包含:不含羥基之含氮乙烯基單體或含烷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單體之至少一種,以及官能基中不含羧基而含有羥基之共聚性乙烯基單體中之至少一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19565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3-64079號公報
於上述專利文獻1、2中,欲藉由設為特定之黏著劑組成而抑制黏著劑層之白濁化,但關於與液晶單元等被接著體之關係並無任何規定,另外,關於偏光膜之透濕度亦未進行任何研究,就抑制液晶面板整體之白濁化之觀點而言,並不充分。
近年來,期望提高視角特性或期望薄型化、輕量化,為了滿足該等要求,較多使用低透濕膜作為相位差膜或保護膜。然而,可知低透濕膜不易透過水分,因此,於加濕下包含於黏著劑層中之水分於恢復至室溫時不易排出至黏著劑外,黏著劑層發生白濁化。
另外,可知於構成液晶面板之液晶單元之一個透明基板上形成有氧化銦錫(ITO)薄膜等透明導電膜,與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接觸之黏著劑層相比較而言,與該透明導電膜相接之黏著劑層具有抑制白濁化之傾向。即,可知通常液晶單元之兩面之性質不同,因此需要於液晶單元之兩面進行適當之白濁化抑制,進而抑制液晶面板整體之白濁化。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會因加濕而發生白濁化之液晶面板以及使用該液晶面板之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者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控制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之黏著劑層的含水率、偏光膜之透濕度、另一側的面之偏光膜之透濕度,可達成上述目的,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晶面板,其特徵在於,液晶單元之一側的面係相對於水之接觸角為40~110°之高接觸角面, 於上述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具有:於60℃、90%R.H.下之飽和含水率為0.3~6重量%之黏著劑層及於40℃、90%R.H.下之透濕度為0.5~30g/(m2.day)的第1偏光膜,於液晶單元之另一側的面具有:於40℃、90%R.H.下之透濕度為8g/(m2.day)以上之第2偏光膜。
上述第2偏光膜之透濕度較佳為大於上述第1偏光膜之透濕度。
上述黏著劑層之於60℃、90%R.H.下之飽和含水率較佳為0.5~6重量%。
上述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較佳為藉由透明導電層而形成。
上述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另一側的面較佳為相對於水之接觸角為3°以上且未達40°之低接觸角面。
上述第2偏光膜較佳為經由於60℃、90%R.H.下之飽和含水率為0.5~6重量%之黏著劑層而積層於液晶單元。
進而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上述液晶面板之圖像顯示裝置。
於本發明中,藉由於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配置具有特定之飽和含水率之黏著劑層、及具有特定之透濕度之第1偏光膜,並於液晶單元之另一側的面配置具有特定之透濕度之第2偏光膜,可抑制液晶面板整體之因加濕產生之白濁化。其原因在於,於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水接觸角之值較大,因此於加濕中自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與黏著劑層之界面滲入的水分量變少,其結果,自加濕下於室溫取出時,凝聚之水分量變少,因此,經由具有特定之飽和含水率之黏著劑層,積層具有特定之透濕度之第1偏光膜,可抑制黏著劑層之白濁化。另一方面,對於液晶單元之另一側的面,通常使用玻璃基板等水之接觸角較小之基材,由該基材與黏著劑層之界面滲入之水分量較 多,其結果,自加濕下於室溫取出時,凝聚之水分量變多,但於該面具備具有特定之透濕度之第2偏光膜,因此,包含於黏著劑層中之水分被有效地釋放至外部,可抑制白濁化。
另外,作為抑制白濁化之方法之一,已知有提高黏著劑層之含水率之方法。此種單純提高黏著劑層之含水率之方法,不僅黏著劑層之組成受限,而且具有黏著劑層之耐久性(發泡、剝離)變差之傾向,但於本發明中,如上所述,藉由將液晶面板中之液晶單元之上側與下側之構成設為特定者,可抑制液晶面板整體之白濁化,另外,耐久性亦良好,進而與先前之提高黏著劑層之含水率之方法相比,可自由度更大地設計黏著劑層。
1a‧‧‧可視側透明保護膜
1b‧‧‧液晶單元側透明保護膜
2a‧‧‧偏光元件
2b‧‧‧偏光元件
3a‧‧‧液晶單元側透明保護膜
3b‧‧‧可視側透明保護膜
4a‧‧‧第1偏光膜
4b‧‧‧第2偏光膜
5a‧‧‧黏著劑層1
5b‧‧‧黏著劑層2
6‧‧‧透明導電層
7‧‧‧第1透明基板
8‧‧‧液晶層
9‧‧‧第2透明基板
10‧‧‧液晶單元
11‧‧‧相位差層
12‧‧‧液晶面板
A‧‧‧高接觸角面
圖1係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液晶面板之一實施形態的截面圖。
圖2係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液晶面板之一實施形態的截面圖。
圖3係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液晶面板之一實施形態的截面圖。
1.液晶面板
本發明之液晶面板之特徵在於,於液晶單元之兩面具有偏光膜,上述液晶單元之一側的面為相對於水之接觸角為40~110°之高接觸角面,於該高接觸角面具有於60℃、90%R.H.下之飽和含水率為0.3~6重量%之黏著劑層及於40℃、90%R.H.下之透濕度為0.5~30g/(m2.day)的第1偏光膜,於液晶單元之另一側的面具有於40℃、90%R.H.下之透濕度為8g/(m2.day)以上之第2偏光膜。以下對本發明之液晶面板進行詳細說明。
(1)液晶單元
關於本發明之液晶面板中使用之液晶單元,若一側的面相對於水之接觸角為40~110°即可,則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包含液晶層、配置於該液晶層之一側的第1基板(可視側)及配置於該液晶層之另一側之第2基板(光源側),於該第1基板或第2基板上形成有用於對液晶層施加電壓之圖像電極及對向電極。
作為液晶單元用基板,只要為透明基材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玻璃基板、塑膠基板。作為玻璃基板,可列舉:鹼玻璃基板、無鹼玻璃基板等。此外,作為塑膠基板,可列舉具有透明性之各種塑膠基材,作為其材料,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樹脂、乙酸酯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芳酯系樹脂、聚苯硫醚系樹脂等。
液晶單元之相對於水之接觸角為40~110°的面(高接觸角面),可形成於第1基板、第2基板之任一者。
通常,於構成液晶面板之液晶單元之一個透明基板上形成有氧化銦錫(ITO)薄膜等透明導電膜,形成有該透明導電膜之面可成為高接觸角面。另外,於例如On-Cell型、或In-Cell型觸控面板中,於最表層設置有銅、或銀等金屬配線,或者根據情況,有時亦於金屬配線上塗敷丙烯酸系樹脂等,於此種情形時,該表面亦可成為高接觸角面。
上述高接觸角面相對於水之接觸角為40~110°,亦可為45~100°,亦可為45~90°。形成有如上述之透明導電膜等之高接觸角面之接觸角,通常為40°以上。此外,若接觸角超過110°,則具有與黏著劑層之密著性降低、耐久性變差之傾向。
對於上述透明基材,亦可預先對其表面實施濺鍍、電暈放電、電漿處理、火焰、紫外線照射、電子束照射、化學處理、氧化等蝕刻處理、或底塗層處理,以提高設置於其上之透明導電膜、或丙烯酸系樹脂塗敷膜相對於上述基材之密著性。另外,於設置透明導電膜、或丙烯酸系樹脂塗敷膜前,可根據需要藉由溶劑清洗、或超音波清洗等進行除塵、清潔化。
作為上述透明導電膜之構成材料,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選自由銦、錫、鋅、鎵、銻、鈦、矽、鋯、鎂、鋁、金、銀、銅、鈀、鎢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金屬的金屬氧化物。於該金屬氧化物中,可根據需要進而含有上述群中所示之金屬原子。可較佳使用例如,含有氧化錫之氧化銦(ITO)、含有銻之氧化錫等,特別較佳使用ITO。作為ITO。較佳為含有80~99重量%之氧化銦及1~20重量%之氧化錫。
此外,作為上述ITO,可為結晶性ITO、非結晶性(無定型)ITO之任一者。結晶性ITO可藉由濺鍍時施以高溫、或者將非結晶性ITO進而加熱等而獲得。
上述透明導電膜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較佳設定為7nm以上,更佳為12~200nm,進而較佳為12~100nm,特別較佳為18~70nm。若透明導電膜之厚度未達7nm,則無法實現透明導電膜之面內均勻,具有面板面內之電阻值不穩定、或無法獲得特定之電阻值之傾向。另一方面,於超過200nm之情形,具有透明導電膜之生產性降低、成本亦上升、進而光學特性亦降低之傾向。
作為上述透明導電膜之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先前公知之方法。具體而言,可例示:例如,真空蒸鍍法、濺鍍法、離子鍍法。另外,亦可根據所需之膜厚來採用適當之方法。
另外,關於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另一側的面相對於水的接觸角,並無特別限定,通常,較多為玻璃基板等相對於水之接觸角較小 的面。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另一側的面較佳為例如相對於水之接觸角為3°以上且未達40°之低接觸角面。
液晶單元之驅動模式並無特別限定,亦可使用公知之任一方法,可列舉:例如,扭曲向列(TN)模式、超扭曲向列(STN)模式、水平配向(ECB)模式、垂直配向(VA)模式、平面轉換(IPS)模式、邊緣場轉換(FFS)模式、彎曲向列(OCB)模式、混合配向(HAN)模式、鐵電液晶(SSFLC)模式、反鐵電液晶(AFLC)模式之液晶單元。
此外,於液晶單元中,可根據需要,於任一基板上設置彩色濾光片、黑色矩陣等,另外,於本發明中,亦可直接使用搭載於市售之液晶顯示裝置者作為液晶單元。
(2)黏著劑層
於上述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經由黏著劑層貼合第1偏光膜。
關於上述黏著劑層,只要於60℃、90%R.H.下之飽和含水率為0.3~6重量%即可,其組成並無特別限定。黏著劑層之飽和含水率較佳為0.5~5重量%,進而較佳為0.5~3.5重量%,特別較佳為0.7~3.5重量%。若黏著劑層之飽和含水率超過6重量%,則可進入至黏著劑層之水分之量變多,有時於高溫下會發泡,具有耐久性變差之傾向。另外,若飽和含水率未達0.3重量%,則黏著劑層中包含之水分量較低,黏著劑層之白濁會變差,具有無法充分抑制液晶面板整體之白濁化之傾向。
本發明之黏著劑層較佳為由包含基礎聚合物以及交聯劑之黏著劑組合物形成。該黏著劑組合物可製成丙烯酸系、合成橡膠系、橡膠系、矽酮系等黏著劑等,就透明性、耐熱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基礎聚合物之丙烯酸系黏著劑。
作為丙烯酸系黏著劑之基礎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較佳為將包含具有碳數2~14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的單體成分聚合 而獲得,更佳為將包含具有碳數2~14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酯作為主單體的單體成分聚合而獲得。此處,主單體係指較佳為相對於構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全部單體成分為60重量%以上,更佳為70重量%以上。再者,(甲基)丙烯酸酯係指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與本發明之(甲基)含義相同。
作為上述具有碳數2~14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例如,(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等,可單獨使用該等之一種,亦可混合使用2種以上。該等之中,具有碳數2~12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酯之親水性之性質更強,因此更佳。
於上述單體成分中,可包含除具有碳數2~14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系酯以外之其他聚合性單體。作為上述其他之聚合性單體,只要為具有(甲基)丙烯醯基或乙烯基等不飽和雙鍵之聚合性官能基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含有羥基之單體、含有羧基之單體等。
作為含有羥基之單體,可無特別限定地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醯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飽和雙鍵之聚合性官能基、且具有羥基之單體。作為含有羥基之單體,可列舉:例如,(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羥基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甲基環己基)甲基酯等,可單獨使用該等之一種,亦可混合使用2種以上。含有羥基之 單體具有提高與透明導電膜(特別是ITO)之密著性的效果,因此較佳。該等之中,側鏈之碳數為2~14之含有羥基之丙烯酸系單體,提高與透明導電膜之密著力之效果較高,親水性之性質更強,因此較佳。
含有羥基之單體之含量,較佳為單體成分中之10重量%以下,更佳為0~5重量%,進而較佳為0.1~4重量%。另外,於本發明中,特別是,以上述含量範圍來使用側鏈之碳數為12以下之含有羥基的丙烯酸系單體,可調整黏著劑組合物之親水性,其結果,可調整由該黏著劑組合物形成之黏著劑層之飽和含水率,因此較佳。
作為含有羧基之單體,可無特別限定地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醯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飽和雙鍵之聚合性官能基、且具有羧基之單體。作為含有羧基之單體,可列舉: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基酯、衣康酸、馬來酸、富馬酸、巴豆酸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
含有羧基之單體之含量較佳為單體成分中之10重量%以下。若含有羧基之單體超過單體成分中之10重量%,則具有於加濕條件下使ITO膜等透明導電膜顯著劣化的傾向,因此不佳。
作為其他共聚單體,只要為具有(甲基)丙烯醯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飽和雙鍵之聚合性官能基之單體,則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等(甲基)丙烯酸脂環烴酯;例如,(甲基)丙烯酸苯基酯等(甲基)丙烯酸芳基酯;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類;例如,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單體;例如,(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縮水甘油酯等含有環氧基之單體;例如,丙烯醯胺、二乙基丙烯醯胺、丙烯醯嗎啉(ACMO)、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等含有醯胺基之單體;例如,(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 N,N-二甲基胺基丙基酯等含有胺基之單體;例如,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ε-己內醯胺、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等環狀含氮單體;例如,(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含有烷氧基之單體;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含有氰基之單體;例如,異氰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酯等官能性單體;例如,乙烯、丙烯、異戊二烯、丁二烯、異丁烯等烯烴系單體;例如,乙烯醚等乙烯醚系單體;例如,氯乙烯等含有鹵素原子之單體;N-乙烯基羧醯胺類等。
另外,作為共聚性單體,可列舉:例如,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N-異丙基馬來醯亞胺、N-十二烷基馬來醯亞胺、N-苯基馬來醯亞胺等馬來醯亞胺系單體;例如,N-甲基衣康醯亞胺、N-乙基衣康醯亞胺、N-丁基衣康醯亞胺、N-辛基衣康醯亞胺、N-2-乙基己基衣康醯亞胺、N-環己基衣康醯亞胺、N-十二烷基衣康醯亞胺等衣康醯亞胺系單體;例如,N-(甲基)丙烯醯氧基亞甲基琥珀醯亞胺、N-(甲基)丙烯醯基-6-氧基六亞甲基琥珀醯亞胺、N-(甲基)丙烯醯基-8-氧基八亞甲基琥珀醯亞胺等琥珀醯亞胺系單體;例如,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醯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醯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醯氧基萘磺酸等含有磺酸基之單體。
此外,作為共聚性單體,可列舉:例如,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二醇系丙烯酸酯單體;此外,例如,(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氟(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有雜環、或鹵素原子之丙烯酸酯系單體等。
此外,作為共聚性單體,可使用多官能性單體。作為多官能性單體,可列舉具有2個以上(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等不飽和雙鍵之化合物等。可列舉: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 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單或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或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單或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單或聚)伸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此外,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與多元醇之酯化物;二乙烯基苯等多官能乙烯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等具有反應性不飽和雙鍵之化合物等。此外,作為多官能性單體,亦可使用於聚酯、環氧、胺基甲酸酯等骨架加成2個以上作為與單體成分相同之官能基之(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等不飽和雙鍵之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含有羥基之單體、含有羧基之單體以外之共聚單體之比率較佳為單體成分中之40重量%以下,更佳為0~30重量%,進而較佳為0~20重量%。然而,有時含有醯胺基之單體、含有胺基之單體會提高黏著劑組合物之親水性,耐久性(發泡)變差,因此,分別較佳為單體成分中之15重量%以下、更佳為8重量%以下。
於本發明中使用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20萬~300萬之範圍,更佳為120萬~270萬,進而較佳為120萬~250萬。若重量平均分子量小於120萬,則就耐熱性之方面而言,有時不佳。另外,若重量平均分子量小於120萬,則黏著劑組合物中之低分子量成分變多,該低分子量成分有時自黏著劑層滲出,損害透明性。另外,使用重量平均分子量小於120萬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獲得之黏著劑層,有時耐溶劑性、或力學特性較差。另外,若重量平均分子量大於300萬,則為了調整至用於塗佈之黏度,需要大量之稀 釋溶劑,就成本之觀點而言不佳。另外,藉由重量平均分子量在上述範圍內,就耐腐蝕性、耐久性之觀點而言亦較佳。上述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GPC(凝膠滲透色譜)測定、以聚苯乙烯換算而算出之值。
此種(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製造,可適當選擇溶液聚合、塊狀聚合、乳化聚合、各種自由基聚合等公知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就黏著劑層之含水率之觀點而言,本發明較佳為溶液聚合。另外,獲得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為無規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之任一者。
於溶液聚合中,可使用例如乙酸乙酯、甲苯等作為聚合溶劑。作為具體之溶液聚合例,反應係於下述反應條件下進行:於氮氣等惰性氣體氣流下,加入聚合起始劑,通常於50~70℃左右進行5~30小時左右。
關於自由基聚合中使用之聚合起始劑、鏈轉移劑、乳化劑等,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選擇使用。再者,(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可根據聚合起始劑、鏈轉移劑之使用量、反應條件進行控制,可根據該等之種類適當調整其使用量。
作為聚合起始劑,可列舉:例如,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甲基丙脒)二硫酸鹽、2,2'-偶氮雙(N,N'-二亞甲基異丁基脒)、2,2'-偶氮雙[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水合物(商品名:VA-057、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等偶氮系起始劑;過硫酸鉀、過硫酸銨等過硫酸鹽、二(2-乙基己基)過氧化二碳酸酯、二(4-第三丁基環己基)過氧化二碳酸酯、過氧化二碳酸二第二丁酯、過氧化新癸酸第三丁酯、過氧化新戊酸第三己酯、過氧化新戊酸第三丁酯、過氧化二月桂醯、過氧化二正辛醯、1,1,3,3-四甲基丁基過氧化-2-乙基己酸酯、二(4-甲基苯甲醯基)過氧化物、過氧化二苯甲醯、過氧化異丁 酸第三丁酯、1,1-二(第三己基過氧化)環己烷、第三丁基過氧化氫、過氧化氫等過氧化物系起始劑;過硫酸鹽與亞硫酸氫鈉之組合、過氧化物與抗壞血酸鈉之組合等將過氧化物與還原劑組合而成之氧化還原系起始劑等,但不限定於該等。
上述聚合起始劑可單獨使用,亦可混合2種以上進行使用,作為整體之含量,相對於形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100重量份,較佳為0.005~1重量份左右。
作為鏈轉移劑,可列舉:例如十二烷基硫醇、縮水甘油基硫醇、巰基乙酸、2-巰基乙醇、巰基乙酸、巰基乙酸2-乙基己酯、2,3-二巰基-1-丙醇等。鏈轉移劑可單獨使用,亦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作為整體之含量,相對於單體成分之總量100重量份,較佳為0.1重量份左右以下。
為了提高於高溫多濕條件下之密著性,本發明中使用之黏著劑組合物中可添加各種矽烷偶合劑。作為矽烷偶合劑,可使用任意之具有適當官能基之矽烷偶合劑。作為官能基,可列舉:例如,乙烯基、環氧基、胺基、巰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醯乙醯基、異氰酸酯基、苯乙烯基、多硫基等。具體而言,可列舉:例如,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丁氧基矽烷等含有乙烯基之矽烷偶合劑;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含有環氧基之矽烷偶合劑;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三乙氧基甲矽烷基-N-(1,3-二甲基亞丁基)丙胺、N-苯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含有胺基之矽烷偶合劑;γ-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含有巰基之矽烷偶合劑;對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含有苯乙烯基之 矽烷偶合劑;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含有(甲基)丙烯酸基之矽烷偶合劑;3-異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含有異氰酸酯基之矽烷偶合劑;雙(三乙氧基甲矽烷基丙基)四硫醚等含有多硫基之矽烷偶合劑等。
上述矽烷偶合劑可單獨使用,亦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作為整體之含量,相對於上述基礎聚合物(固形物成分)100重量份,較佳為1重量份以下,更佳為0.01~1重量份,進而較佳為0.02~0.8重量份。若矽烷偶合劑之調配量超過1重量份,則產生未反應偶合劑成分,就耐久性之方面而言,不佳。
再者,上述矽烷偶合劑於可藉由自由基聚合與上述單體成分發生共聚之情形時,可使用該矽烷偶合劑作為上述單體成分。關於其比率,相對於上述基礎聚合物(固形物成分)100重量份,較佳為0.005~0.7重量份。
進而,本發明中使用之黏著劑組合物中藉由添加交聯劑,可賦予與黏著劑之耐久性相關之凝聚力。
作為交聯劑,可使用多官能性化合物,可列舉:有機系交聯劑、或多官能性金屬螯合物。作為有機系交聯劑,可列舉:環氧系交聯劑、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碳二醯亞胺系交聯劑、亞胺系交聯劑、噁唑啉系交聯劑、氮丙啶系交聯劑、過氧化物系交聯劑等。多官能性金屬螯合物係多價金屬原子與有機化合物進行共價鍵結或配位鍵結而成者。作為多價金屬原子,可列舉:Al、Cr、Zr、Co、Cu、Fe、Ni、V、Zn、In、Ca、Mg、Mn、Y、Ce、Sr、Ba、Mo、La、Sn、Ti等。作為共價鍵結或配位鍵結之有機化合物中之原子,可列舉氧原子等,作為有機化合物,可列舉:烷基酯、醇化合物、羧酸化合物、醚化合物、酮化合物等。該等交聯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該等之中,較佳為過氧化物系交聯劑、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更佳為將 該等組合使用。
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係指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異氰酸酯基(包含利用嵌段劑或數聚物化等暫時將異氰酸酯基保護之異氰酸酯再生型官能基)的化合物。
作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可列舉:甲苯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等芳香族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等脂環族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脂肪族異氰酸酯等。
更具體而言,可列舉:例如,亞丁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低級脂肪族聚異氰酸酯類,伸環戊基二異氰酸酯、伸環己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等脂環族異氰酸酯類,2,4-甲苯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聚亞甲基聚苯基異氰酸酯等芳香族二異氰酸酯類,三羥甲基丙烷/甲苯二異氰酸酯3聚物加成物(商品名:CORONATE L,日本聚胺酯工業(股)製造)、三羥甲基丙烷/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3聚物加成物(商品名:CORONATE HL、日本聚胺酯工業(股)製造)、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異氰脲酸酯體(商品名:CORONATE HX、日本聚胺酯工業(股)製造)等異氰酸酯加成物,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商品名:D110N、三井化學(股)製造)、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商品名:D160N、三井化學(股)製造);聚醚聚異氰酸酯、聚酯聚異氰酸酯、以及該等與各種多元醇之加成物,藉由異氰脲酸酯鍵、縮二脲鍵、脲基甲酸酯鍵等進行多官能化之聚異氰酸酯等。該等之中,使用脂肪族異氰酸酯時反應速度較快,因此較佳。
作為過氧化物系交聯劑,可使用各種過氧化物。作為過氧化物,可列舉:二(2-乙基己基)過氧化二碳酸酯、二(4-第三丁基環己基)過氧化二碳酸酯、二第二丁基過氧化二碳酸酯、過氧化新癸酸第三丁酯、過氧化新戊酸第三己酯、過氧化新戊酸第三丁酯、過氧化二 月桂醯、過氧化二正辛醯、1,1,3,3-四甲基丁基過氧化異丁酸酯、1,1,3,3-四甲基丁基過氧化-2-乙基己酸酯、二(4-甲基苯甲醯基)過氧化物、過氧化二苯甲醯、過氧化異丁酸第三丁酯等。該等之中,特別較佳使用交聯反應效率優異之二(4-第三丁基環己基)過氧化二碳酸酯、過氧化二月桂醯、過氧化二苯甲醯。
黏著劑組合物中之交聯劑之調配比率並無特別限定,通常,以相對於上述基礎聚合物(固形物成分)100重量份為交聯劑(固形物成分)10重量份左右以下之比率來調配。上述交聯劑之調配比率較佳為0.01~10重量份左右,更佳為0.01~5重量份左右。另外,特別是於使用過氧化物系交聯劑之情形時,相對於基礎聚合物(固形物成分)100重量份,較佳為0.05~1重量份左右,更佳為0.06~0.5重量份左右。
進而,可根據需要於本發明中使用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使用黏度調整劑、剝離調整劑、增黏劑、塑化劑、軟化劑、玻璃纖維、玻璃珠、金屬粉、包含其他無機粉末等之填充劑、顏料、著色劑(顏料、染料等)、pH調整劑(酸或鹼)、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等,另外,亦可於不超出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適當使用各種添加劑。
上述黏著劑層之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為於各種基材上塗佈上述黏著劑組合物,利用加熱烘箱等乾燥器進行乾燥,使溶劑等揮散以形成黏著劑層,並將該黏著劑層轉印於下述之偏光膜、或液晶單元之基板上的方法,亦可於上述偏光膜、或液晶單元上直接塗佈上述黏著劑組合物,形成黏著劑層。於本發明中,較佳為預先製作於偏光膜上形成黏著劑層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並將該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貼附於液晶單元的方法。
作為上述基材,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脫模膜、透明樹脂膜基材等各種基材。
作為黏著劑組合物向上述基材或偏光膜之塗佈方法,可使用各 種方法。具體而言,可列舉:例如,噴注式塗佈機、輥塗、接觸輥式塗佈、凹版塗佈、逆向塗佈、輥刷、噴塗、浸漬輥塗佈、棒塗、刮刀塗佈、氣刀塗佈、簾塗、模唇塗佈、利用模頭塗佈機等之擠出塗佈法等方法。
乾燥條件(溫度、時間)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黏著劑組合物之組成、濃度等適當設定,例如,於80~170℃左右、較佳為90~200℃下乾燥1~60分鐘,較佳為2~30分鐘。
黏著劑層之厚度(乾燥後)例如較佳為5~100μm,更佳為7~70μm,進而較佳為10~50μm。若黏著劑層之厚度未達5μm,則相對於被接著體之密著性欠缺,存在於高溫、高溫多濕下之耐久性不充分的傾向。另一方面,於黏著劑層之厚度超過100μm之情形時,於塗佈、乾燥黏著劑組合物而形成黏著劑層時無法充分乾燥,殘存氣泡或黏著劑層之面發生厚度不均,具有容易顯現出外觀上之問題之傾向。
作為上述脫模膜之構成材料,可列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膜等樹脂膜、紙、布、不織布等多孔材料、網、發泡片材、金屬箔、及該等之層壓體等適當之薄片體等,就表面平滑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使用樹脂膜。
作為樹脂膜,可列舉:例如,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丁烯膜、聚丁二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氯乙烯膜、氯乙烯共聚物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膜、聚胺酯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等。
上述脫模膜之厚度通常為5~200μm,較佳為5~100μm左右。可根據需要對上述脫模膜實施利用矽酮系、氟系、長鏈烷基系或脂肪醯胺系脫模劑、二氧化矽粉等進行之脫模以及防污處理,或進行塗佈型、混練型、蒸鍍型等之防靜電處理。特別,藉由對上述脫模膜之表面適當實施矽酮處理、長鏈烷基處理、氟處理等剝離處理,可進一步 提高自上述黏著劑層之剝離性。
作為上述透明樹脂膜基材,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具有透明性之各種樹脂膜。該樹脂膜由1層膜形成。例如,作為其材料,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樹脂、乙酸酯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芳酯系樹脂、聚苯硫醚系樹脂等。該等之中特別較佳為聚酯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醚碸系樹脂。
上述膜基材之厚度較佳為15~200μm。
另外,於偏光膜與黏著劑層之間可具有增黏層。形成增黏層之材料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各種聚合物類、金屬氧化物之溶膠、二氧化矽溶膠等。該等之中,特別較佳使用聚合物類。上述聚合物類之使用形態可為溶劑可溶型、水分散型、水溶解型之任一者。
作為上述聚合物類,可列舉:例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醚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苯乙烯系樹脂等。該等之中,特別較佳為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上述樹脂中可適當地調配交聯劑。該等其他黏合劑(binder)成分可根據其用途適當使用1種或2種以上。增黏層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300nm。
作為上述增黏層之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藉由通常公知之方法進行。另外,於形成增黏層時,可對上述碘系偏光膜實施活化處理。活化處理可採用各種方法,例如可採用電暈處理、低壓UV處理、電漿處理等。
向偏光膜上之增黏層上形成黏著劑層之方法如上所述。
另外,於透明導電膜用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黏著劑層、液晶 單元上之黏著劑層露出之情形時,於供給至實際使用前,可用脫模膜(隔離件)來保護黏著劑層。作為脫模膜,可列舉上述物質。於製作上述黏著劑層時使用脫模膜作為基材之情形時,藉由將脫模膜上之黏著劑層與偏光膜或液晶單元貼合,而該脫模膜可用作透明導電膜用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或附黏著劑層之液晶單元之黏著劑層的脫模膜,於步驟方面可簡化。
(3)第1偏光膜
作為經由上述黏著劑層於上述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貼合之第1偏光膜,只要於40℃、90%R.H.下之透濕度為0.5~30g/(m2.day)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另外,作為第1偏光膜之透濕度,較佳為3.0~30g/(m2.day),更佳為6.0~30g/(m2.day),進而較佳為9.0~30g/(m2.day),最佳為21.0~30g/(m2.day)。若第1偏光膜之透濕度未達0.5g/(m2.day),則黏著劑層中之水分不易經由第1偏光膜而排出至外部。其結果,黏著劑層之白濁化變差,並且發生發泡,耐久性變差。關於對第1偏光膜之透濕度之調整,可藉由適當調整下述之透明保護膜之透濕度、或厚度等來進行。
作為偏光膜,通常使用於偏光元件之單面或兩面具有透明保護膜之偏光膜。
偏光元件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各種偏光元件。作為偏光元件,可列舉:例如,使碘、或二色性染料之二色性物質吸附於聚乙烯醇系膜、部分縮甲醛化聚乙烯醇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親水性高分子膜,並進行單軸延伸者,聚乙烯醇之脫水處理物、或聚氯乙烯之脫鹽酸處理物等多烯系配向膜等。該等之中,較佳為包含聚乙烯醇系膜與碘等二色性物質之偏光元件,更佳為含有碘及/或碘離子之碘系偏光元件。另外,該等偏光元件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5~80μm左右。
利用碘將聚乙烯醇系膜染色並單軸延伸而成之偏光元件,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製作:藉由將聚乙烯醇浸漬於碘水溶液中進行染色,並將其延伸至原長之3~7倍。亦可根據需要將其浸漬於可含有硼酸、或硫酸鋅、氯化鋅等之碘化鉀等水溶液中。此外,亦可根據需要於染色前將聚乙烯醇系膜浸漬於水中進行水洗。藉由對聚乙烯醇系膜進行水洗,除了可將聚乙烯醇系膜表面之污垢、或防黏連劑洗淨以外,亦具有藉由使聚乙烯醇系膜膨潤來防止染色不均等不均一的效果。延伸可於用碘染色之後進行,亦可一面染色一面延伸,亦可延伸之後用碘進行染色。可於硼酸、或碘化鉀等水溶液或水浴中進行延伸。
另外,於本發明中,亦可使用厚度為10μm以下之薄型偏光元件。就薄型化之觀點而言,該厚度較佳為1~7μm。此種薄型偏光元件之厚度不均較少,可視性優異,另外,尺寸變化較少,因此,耐久性優異,進而亦可實現作為偏光膜之厚度之薄型化,因此較佳。
作為薄型偏光元件,代表而言,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昭51-069644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2000-338329號公報、或國際公開第2010/100917號手冊、國際公開第2010/100917號手冊、或日本專利4751481號說明書或日本專利特開2012-073563號公報中記載之薄型偏光膜。該等薄型偏光膜可藉由下述製法獲得,該方法包括:以積層體之狀態延伸聚乙烯醇系樹脂(以下亦稱作PVA系樹脂)層及延伸用樹脂基材的步驟;以及染色步驟。若為該製法,則即便PVA系樹脂層較薄,亦可支持於延伸用樹脂基材,藉此可進行延伸而不會產生因延伸引起之斷裂等不良狀況。
就即便於包括以積層體之狀態延伸之步驟及染色步驟的製法之中,亦可實現高倍率延伸、提高偏光性能之方面而言,作為上述薄型偏光膜,較佳為藉由如國際公開第2010/100917號手冊、國際公開第2010/100917號手冊、或日本專利4751481號說明書、或日本專利特開 2012-073563號公報中記載之包括於硼酸水溶液中進行延伸之步驟的製法所獲得之偏光膜,特別較佳為藉由日本專利4751481號說明書、或日本專利特開2012-073563號公報中記載之包括於硼酸水溶液中進行延伸之前進行輔助性空中延伸步驟之製法所獲得的偏光膜。
作為形成設置於上述偏光元件之單面或兩面之透明保護膜的材料,只要以使第1偏光膜之40℃、90%R.H.下之透濕度為0.5~30g/(m2.day)的方式進行選擇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作為形成透明保護膜之材料,亦可列舉: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萘二酸乙二酯等聚酯系聚合物、二乙醯基纖維素、或三乙醯基纖維素等纖維素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聚苯乙烯、或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樹脂)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等。另外,亦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環系或降冰片烯結構之聚烯烴、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烴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龍、或芳香族聚醯胺等醯胺系聚合物,醯亞胺系聚合物、碸系聚合物、聚醚碸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基縮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環氧系聚合物、或上述聚合物之混合物等作為形成上述透明保護膜之聚合物的例。透明保護膜亦可作為丙烯酸系、胺基甲酸酯系、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系、環氧系、矽酮系等熱硬化型、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之硬化層形成。
透明保護膜之於40℃、90%R.H.下之透濕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5~2500g/(m2.day)。另外,透明保護膜之中,液晶單元側之保護膜之於40℃、90%R.H.下之透濕度較佳為0.5~300g/(m2.day)。將液晶單元側之透明保護膜之於40℃、90%R.H.下之透濕度設置於上述範圍,具有可獲得更加抑制白濁化之效果之傾向,因此較佳。
保護膜之厚度可適當決定,就強度、或操作性等作業性、薄膜 性等方面而言,通常為1~500μm左右。
上述偏光元件與保護膜通常經由水系接著劑等而密著。作為水系接著劑,可例示:異氰酸酯系接著劑、聚乙烯醇系接著劑、明膠系接著劑、乙烯系乳液系、水系聚胺基甲酸酯、水系聚酯等。作為偏光元件與透明保護膜之接著劑,除上述以外,亦可列舉:紫外硬化型接著劑、電子束硬化型接著劑等。電子束硬化型偏光膜用接著劑相對於上述各種透明保護膜顯示出良好之接著性。另外,本發明中使用之接著劑中可含有金屬化合物填料。
另外,於本發明中,只要使第1偏光膜之透濕度在上述範圍即可,例如,可於偏光元件上形成相位差膜等來代替透明保護膜。另外,亦可於透明保護膜上進而設置其他透明保護膜、或相位差膜等。
關於上述透明保護膜之未與液晶單元相反側(可視側)接著的面,可實施硬塗層、或防反射處理,以防黏連、或擴散或防眩為目的之處理。
(4)第2偏光膜
於構成本發明之液晶面板之液晶單元之水接觸角為40~110°之面的相反側之面,具有於40℃、90%R.H.下之透濕度為8g/(m2.day)以上之第2偏光膜。
第2偏光膜之透濕度較佳為8g/(m2.day)以上,進而較佳為15g/(m2.day)以上,進而較佳為25g/(m2.day)以上,特別較佳為超過25g/(m2.day)。若透濕度未達8g/(m2.day),則黏著劑層中之水分不易經由第2偏光膜而排出至外部。其結果,該液晶單元之水接觸角為40~110°之高接觸角面之相反側之面的黏著劑層,有發生白濁之傾向,因此不佳。
另外,上述第2偏光膜之透濕度較佳為大於上述第1偏光膜之透濕度。即,較佳為第1偏光膜為低透濕度膜,第2偏光膜為高透濕度 膜。另外,第2偏光膜之透濕度與第1偏光膜之透濕度之差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較大為10g/(m2.day)以上。第2偏光膜與第1偏光膜之透濕度存在上述關係,就抑制液晶面板整體之白濁化之觀點而言較佳。
作為構成上述第2偏光膜之偏光元件、保護膜,可列舉與上述第1偏光膜相同者。其中,第2偏光膜中使用之透明保護膜之於40℃、90%R.H.下之透濕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3000g/(m2.day)。另外,構成第2偏光膜之透明保護膜之中,液晶單元側之保護膜之於40℃、90%R.H.下之透濕度較佳為10~2000g/(m2.day)。藉由使液晶單元側之透明保護膜之於40℃、90%R.H.下之透濕度在上述範圍,具有可獲得更加抑制白濁化之效果之傾向,因此較佳。
第2偏光膜中使用之保護膜之厚度可適當決定,就強度、或操作性等作業性、薄膜性等方面而言,通常為1~500μm左右。
另外,第2偏光膜可經由黏著劑層貼附於液晶單元,該黏著劑層可列舉與第1偏光膜中使用者相同之黏著劑層,例如,用於將第2偏光膜貼附於液晶單元之黏著劑層之於60℃、90%R.H.下之飽和含水率為0.5~6重量%,就抑制白濁化之觀點而言較佳。
(5)液晶面板之構成
關於本發明之液晶面板之構成,只要具備具有高接觸角面之液晶單元,於該高接觸角面具備具有特定之飽和含水率之黏著劑層,及具有特定之透濕度之第1偏光膜,且於液晶單元之另一側的面具備具有特定之透濕度之第2偏光膜即可,關於其他構成並無特別限定。關於本發明之液晶面板之具體構成,可基於圖1~3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作為圖1表示之本發明之液晶面板12的態樣,如下所述。
液晶單元10包括:液晶層8、配置於該液晶層8之一側之第1透明 基板7(可視側)、配置於該液晶層之另一側之第2透明基板9(光源側),於該第1透明基板7上形成有透明導電層6。經由黏著劑層5a,於該液晶單元10之高接觸角面A積層有第1偏光膜4a。第1偏光膜4a於可視側透明保護膜1a與液晶單元側透明保護膜3a之間具有偏光元件2a。
另外,圖2表示之本發明之液晶面板12形成有相位差層11來代替圖1之液晶面板之液晶單元側透明保護膜3a,圖3表示之本發明之液晶面板12經由黏著劑層5c,於圖1之液晶面板之液晶單元側透明保護膜3a上進而形成相位差層11。
另外,關於本發明之液晶面板,除上述以外,亦可適當包括經由黏著劑層於可視側透明保護膜1a上形成透明膜、或亮度提高膜等之液晶面板。
偏光膜之透濕度越低,具有白濁、耐久性(發泡)越容易變差之傾向,另外,貼附黏著劑層之液晶單元之表面的水接觸角越低,則於加濕下,水越容易自液晶單元與黏著劑層之間滲入,因此具有白濁、耐久性變差之傾向。進而,黏著劑層之白濁與耐久性(發泡)係互為取捨之關係,黏著劑層之飽和含水率較高之情形時,白濁良好,但耐久性(發泡)變差,相反地,黏著劑層之飽和含水率較低之情形時,白濁變差,但耐久性(發泡)良好。即,於本發明中,於與液晶單元表面之水接觸角之關係中,藉由將偏光膜之透濕度、黏著劑層之含水率設定於適當之範圍,可抑制液晶面板整體之白濁化。
2.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圖像顯示裝置包含本發明之液晶面板。以下,以一例對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說明,本發明可適用於需要液晶面板之所有顯示裝置。
作為本發明之液晶面板可適用之圖像顯示裝置的具體例,可列舉:液晶顯示裝置、電致發光(EL)顯示器、電漿顯示器(PD)、場發射 顯示器(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等。
本發明之圖像顯示裝置只要包含本發明之液晶面板即可,其他之構成與先前之圖像顯示裝置相同。
實施例
以下使用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本發明只要不超出其主旨,則並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例。另外,各例中,份、%均為重量基準,以下若無特別規定則室溫放置條件均為23℃、65%R.H.。
<透明保護膜、偏光膜之透濕度之測定>
使用水蒸氣透過率測定裝置(PERMATRAN-W、MOCON公司製造),於40℃、90%R.H.氣氛下測定24小時,來測定透明保護膜、偏光膜之水蒸氣透過度(透濕度)。測定係根據JIS K7129B來進行。
<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之測定>
製作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GPC(凝膠滲透色譜)進行測定。
裝置:東曹公司製造、HLC-8220GPC
管柱:
樣品管柱;東曹公司製造、TSKguardcolumn Super HZ-H(1根)+TSKgel Super HZM-H(2根)
參考管柱;東曹公司製造、TSKgel Super H-RC(1根)
流量:0.6mL/min
注入量:10μL
管柱溫度:40℃
溶離液:THF
注入試樣濃度:0.2重量%
檢測器:差示折射計
再者,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而算出。
製造例1(偏光膜(1)之製作)
於速度比不同之輥之間,一面將厚度80μm之PVA膜於30℃、0.3%濃度之碘溶液中染色1分鐘,一面將其延伸至3倍。然後,一面將其於60℃之包含4%濃度之硼酸、10%濃度之碘化鉀的水溶液中浸漬0.5分鐘,一面將其延伸使總延伸倍率至6倍。繼而,藉由於30℃之包含1.5%濃度之碘化鉀的水溶液中浸漬10秒鐘對其進行清洗,之後於50℃乾燥4分鐘,獲得厚度為25μm之偏光元件。於該偏光元件之兩面塗佈PVA系樹脂水溶液,於單面貼合厚度40μm之丙烯酸系膜(透濕度:50g/(m2.day)),於另一單面貼合厚度60μm之TAC系膜(透濕度:1000g/(m2.day)),製作偏光膜(1)。獲得之偏光膜(1)之透濕度為20g/(m2.day)。
製造例2(偏光膜(2)之製作)
將製造例1中使用之厚度40μm之丙烯酸系膜變更為厚度30μm之丙烯酸系膜(透濕度:68g/(m2.day)),將厚度60μm之TAC系膜變更為厚度40μm之TAC系膜(透濕度:1400g/(m2.day)),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1同樣之方式,獲得偏光膜(2)。獲得之偏光膜(2)之透濕度為25g/(m2.day)。
製造例3(偏光膜(3)之製作)
將製造例1中使用之厚度40μm之丙烯酸系膜變更為厚度20μm之丙烯酸系膜(透濕度:110g/(m2.day)),將厚度60μm之TAC系膜變更為厚度25μm之TAC系膜(透濕度:2000g/(m2.day)),並且經由厚度10μm之黏著劑於上述厚度20μm之丙烯酸系膜側進而貼合厚度20μm之COP系膜(透濕度:6.5g/(m2.day)),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1同樣之方式,獲得偏光膜(3)。獲得之偏光膜(3)之透濕度為6.1g/(m2.day)。
製造例4(偏光膜(4)之製作)
除了於製造例3中未經由厚度10μm之黏著劑貼合厚度20μm之 COP系膜(透濕度:6.5g/(m2.day))以外,以與製造例3同樣之方式,獲得偏光膜(4)。獲得之偏光膜(4)之透濕度為35g/(m2.day)。
製造例5(偏光膜(5)之製作)
進而經由10μm之黏著劑,於製造例4之偏光膜(4)之厚度25μm的TAC系膜側貼合厚度25μm之PET系膜(透濕度:21g/(m2.day)),獲得偏光膜(5)。獲得之偏光膜(5)之透濕度為7.2g/(m2.day)。
製造例6(偏光膜(6)之製作)
進而經由10μm之黏著劑,於製造例4之偏光膜(4)之厚度25μm的TAC系膜側貼合厚度20μm之PET系膜(透濕度:28g/(m2.day)),獲得偏光膜(6)。獲得之偏光膜(6)之透濕度為9.7g/(m2.day)。
製造例7(偏光膜(7)之製作)
經由厚度10μm之黏著劑,於製造例4之偏光膜(4)之厚度20μm的丙烯酸系膜側貼合厚度30μm之COP系膜(透濕度:3.4g/(m2.day)),獲得偏光膜(7)。獲得之偏光膜(7)之透濕度為2.9g/(m2.day)。
製造例1~7中獲得之偏光膜(1)~(7)如下所示。
實施例1 (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備)
於具備冷卻管、氮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之反應容器中,加入99份丙烯酸丁酯、1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以及相對於單體(固形物成分)100份為0.1份之與乙酸乙酯一起加入之作為起始劑之AIBN,於氮氣氣流下,於60℃下反應7小時後,向該反應液中加入乙酸乙酯,獲得含有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60萬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溶液(固形物成分濃度30重量%)。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之固形物成分每100份,調配0.1份之三羥甲基丙烷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商品名:TAKENATE D110N、三井化學(股)製造)及0.3份過氧化二苯甲醯作為交聯劑,調配0.075份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學工業(股)製造)作為矽烷偶合劑,獲得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使用噴注式塗佈機於用矽酮系剝離劑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材)表面均勻塗佈上述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於155℃之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中乾燥2分鐘,於基材之表面形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另外,進而製作另一片相同之黏著劑層。繼而,向製造例1中獲得之偏光膜(1)之丙烯酸系膜面、以及製造例4中獲得之偏光膜(4)之丙烯酸系膜面轉移黏著形成有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均為0.7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的透明導電層側(可視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1),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光源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形成液晶面板。
實施例2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使用噴注式塗佈機於用矽酮系剝離劑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材)表面均勻塗佈實施例1中製造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於155℃之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中乾燥2分鐘,於基材表面形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另外,進而製作另一片相同之黏著劑層。繼而,於製造例2中獲得之偏光膜(2)之丙烯酸系膜面、以及製造例4中獲得之偏光膜(4)之丙烯酸系膜面轉移黏著形成有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均為0.7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的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2),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形成液晶面板。
實施例3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使用噴注式塗佈機於用矽酮系剝離劑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材)表面均勻塗佈實施例1中製造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於155℃之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中乾燥2分鐘,於基材表面形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另外,進而製作另一片相同之黏著劑層。繼而,於製造例3中獲得之偏光膜(3)之丙烯酸系膜面、以及製造例4中獲得之偏光膜(4)之丙烯酸系膜面轉移黏著形成有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均為0.7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的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3),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形成液晶面板。
實施例4 (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備)
向具備冷卻管、氮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之反應容器中,加入99.5份丙烯酸丁酯、0.5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以及相對於單體(固形物成分)100份為0.1份之與乙酸乙酯一起加入之作為起始劑的AIBN,於氮氣氣流下,於60℃下反應7小時後,向該反應液中加入乙酸乙酯,獲得含有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60萬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溶液(固形物成分濃度30重量%)。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之固形物成分每100份,調配0.1份三羥甲基丙烷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商品名:TAKENATE D110N、三井化學(股)製造)及0.3份之過氧化二苯甲醯作為交聯劑,調配0.075份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學工業(股)製造)作為矽烷偶合劑,獲得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2)。
於實施例3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中,使用上述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2)形成於偏光膜(3)上所形成之黏著劑層,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法,製作液晶面板。於偏光膜(3)上形成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為0.5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之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3),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形成液晶面板。
實施例5 (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備)
向具備冷卻管、氮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之反應容器中,加入99.9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0.1份丙烯酸6-羥基己酯以及相對於單體(固形物成分)100份為0.1份之與乙酸乙酯一起加入之作為起始劑的AIBN,於氮氣氣流下,於60℃下反應7小時後,向該反應液中加入乙酸乙酯,獲得含有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80萬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溶液(固形物成分濃度30重量%)。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之固形物成分每100份,調配0.1份三羥甲基丙烷/甲苯二異氰酸酯之加合物(商品名:CORONATE L、日本聚胺酯工業(股)製造)及0.03份二月桂酸二辛基錫系交聯促進劑(商品名:Enbilizer OL-1、東京精細化學(股)製造)作為交聯劑,調配0.01份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學工業(股)製造)作為矽烷偶合劑,獲得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3)。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於實施例3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中,使用上述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3)形成於偏光膜(3)上所形成之黏著劑層,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法,製作液晶面板。於偏光膜(3)上形成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為0.3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之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3),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形成液晶面板。
實施例6 (UV聚合中使用之單體成分之製備)
於四口燒瓶中投入丙烯酸2-乙基己酯61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14重量份、2種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公司製造)0.05重量份及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公司製造)0.05重量份,製備單體混合物。繼而,將上述單體混合物於氮氣氣氛下暴露於紫外線,使其部分地光聚合,藉此獲得聚合率約10重量%之部分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漿液)。
於獲得之丙烯酸系聚合物漿液總量(75.1重量份)中,添加丙烯酸2-羥基乙酯(2HEA)3重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HBA)22重量份、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商品名:KAYARAD DPHA、日本化藥(股)製造)0.12重量份後,將其均勻混合,製備單體成分(4)。
(利用UV聚合之黏著劑層之製作)
繼而,以最終厚度為20μm之方式,將上述製備之單體成分(4)塗佈於用矽酮對單面進行剝離處理之厚度為38μm之聚酯膜(商品名:DIAFOIL MRF、三菱樹脂(股)製造)之剝離處理面,形成塗佈層。繼而,於所塗佈之單體成分之表面被覆用矽酮對單面進行剝離處理之厚度為38μm之聚酯膜(商品名:DIAFOIL MRF、三菱樹脂(股)製造),使該膜之剝離處理面為塗佈層側。藉此,將單體成分之塗佈層與氧隔絕。使用化學光燈(東芝(股)製造)),對具有如此方式獲得之塗佈層之片材照射照度5mW/cm2(使用於約350nm具有最大靈敏度之TOPCONUVR-T1進行測定)的紫外線360秒,使塗佈層硬化,形成黏著劑層,製作黏著片材。於黏著劑層之兩面被覆之聚酯膜作為剝離襯墊(隔離件)發揮作用。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僅單面剝離上述黏著劑層之隔離件,將形成有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轉移黏著於製造例3中獲得之偏光膜(3)之丙烯酸系膜面上,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3)。形成於偏光膜(3)上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為3.1 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的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3),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製作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形成液晶面板。
實施例7 (乳液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備)
於容器中加入丙烯酸丁酯78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0份、及丙烯酸20份,並加以混合,獲得單體混合物。繼而,相對於以上述比率製備之單體混合物1000份,加入作為反應性界面活性劑之Aqualon HS-10(第一工業製藥(股)製造)30份、離子交換水635份,使用勻質器(特殊機化工業(股)製造)以6000(rpm)攪拌5分鐘,製備單體乳液。
繼而,向具備冷卻管、氮導入管、溫度計、滴液漏斗及攪拌葉片之反應容器中加入上述製備之單體乳液中之200份及離子交換水515.9份,繼而,將反應容器充分氮置換後,添加過硫酸銨0.6份,一面攪拌一面於60℃下聚合1小時。繼而,將反應容器保持於60℃,用3小時向其中滴加剩餘之單體乳液,然後,聚合3小時,獲得固形物成分濃度為46.2%之聚合物乳液。繼而,將上述聚合物乳液冷卻至室溫後,向其中添加濃度10%之氨水,獲得pH值8、且固形物成分調整至45.6%之乳液型丙烯酸系黏著劑。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以乾燥後之厚度為20μm之方式,使用模頭塗佈機於脫模膜(商品名:DIAFOIL MRF-38、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三菱化學聚酯(股)製造)上塗佈上述乳液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然後於120℃下乾燥5分鐘,形成黏著劑層。繼而,將形成有上述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轉移黏著 至製造例3中獲得之偏光膜(3)之丙烯酸系膜面,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3)。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為5.0重量%。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使用噴注式塗佈機於用矽酮系剝離劑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材)表面均勻塗佈實施例1中製作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於155℃之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中乾燥2分鐘,於基材表面形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繼而,於製造例4中獲得之偏光膜(4)之丙烯酸系膜面轉移黏著形成有包含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之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為0.7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之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3),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形成液晶面板。
實施例8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使用噴注式塗佈機於用矽酮系剝離劑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材)表面均勻塗佈實施例1中製造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於155℃之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中乾燥2分鐘,於基材之表面形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另外,進而製作另一片相同之黏著劑層。繼而,於製造例5中獲得之偏光膜(5)之丙烯酸系膜面、以及製造例4中獲得之偏光膜(4)之丙烯酸系膜面轉移黏著形成有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均為0.7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之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5),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形成液晶面板。
實施例9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使用噴注式塗佈機於用矽酮系剝離劑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材)表面均勻塗佈實施例1中製造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於155℃之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中乾燥2分鐘,於基材之表面形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另外,進而製作另一片相同之黏著劑層。繼而,於製造例7中獲得之偏光膜(7)之丙烯酸系膜面、以及製造例4中獲得之偏光膜(4)之丙烯酸系膜面上轉移黏著形成有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均為0.7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之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7),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形成液晶面板。
實施例10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使用噴注式塗佈機於用矽酮系剝離劑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材)表面均勻塗佈實施例1中製造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於155℃之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中乾燥2分鐘,於基材之表面形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另外,進而製作另一片相同之黏著劑層。繼而,於製造例6中獲得之偏光膜(6)之丙烯酸系膜面、以及製造例4 中獲得之偏光膜(4)之丙烯酸系膜面轉移黏著形成有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均為0.7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之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6),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形成液晶面板。
實施例11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使用噴注式塗佈機於用矽酮系剝離劑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材)表面均勻塗佈實施例1中製造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於155℃之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中乾燥2分鐘,於基材之表面形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另外,進而製作另一片相同之黏著劑層。繼而,準備2片於製造例1中獲得之偏光膜(1),於該偏光膜(1)之各個丙烯酸系膜面轉移黏著形成有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均為0.7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之透明導電層側及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1),形成液晶面板。
實施例12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使用噴注式塗佈機於用矽酮系剝離劑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材)表面均勻塗佈實施例1中製造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於155℃之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中乾燥2分鐘,於基材之表面形 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另外,進而製作另一片相同之黏著劑層。繼而,於製造例1中獲得之偏光膜(1)之丙烯酸系膜面、以及製造例6中獲得之偏光膜(6)之丙烯酸系膜面轉移黏著形成有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均為0.7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之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1),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6),形成液晶面板。
實施例13、14
將實施例1之(液晶面板之製造)中使用之具有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變更為具有結晶化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58°、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變更為具有丙烯酸系樹脂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2°、厚度:5μm)的液晶單元,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製作液晶面板。
比較例1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使用噴注式塗佈機於用矽酮系剝離劑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材)表面均勻塗佈實施例1中製造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於155℃之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中乾燥2分鐘,於基材之表面形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另外,進而製作另一片相同之黏著劑層。繼而,於製造例4中獲得之偏光膜(4)之丙烯酸系膜面、以及製造例3中獲得之偏光膜(3)之丙烯酸系膜面轉移黏著形成有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均為0.7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之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3),形成液晶面板。
比較例2 (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備)
於2L三口燒瓶安裝三通開關、用氮氣將其內部置換後,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甲苯868g、1,2-二甲氧基乙烷43.4g、含有40.2mmol之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氧基)異丁基鋁之甲苯溶液60.0g,進而加入含有6.37mmol第二丁基鋰之環己烷與正己烷之混合溶液3.68g。繼而,向其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51.5g,於室溫下攪拌60分鐘。繼而將聚合液之內部溫度冷卻至-30℃,用2小時滴加丙烯酸正丁酯(nBA)240g。繼而,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51.5g,於室溫下攪拌一晚後,添加甲醇3.50g將聚合反應停止。將獲得之反應液注入甲醇中,藉由過濾回收沈澱物。藉由將其乾燥而獲得340g之嵌段共聚物1。
1H-NMR測定與GPC測定之結果,上述嵌段共聚物1為PMMA-PnBA-PMMA之三嵌段共聚物,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7.9×104,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6.2×104,分子量分佈(Mw/Mn)為1.27。再者,PMMA-PnBA-PMMA表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正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1之單體單元之重量比為nBA/MMA=70/30。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將上述嵌段共聚物1溶解於甲苯中,製備固形物成分濃度30%之黏著劑溶液,使用逆向塗佈法,以乾燥後之黏著劑層之厚度為25μm 的方式,於包含實施脫模處理之聚酯膜(厚度38μm)之隔離件上進行塗佈,並於90℃下加熱處理3分鐘,使溶劑揮發,獲得黏著劑層。繼而,於製造例3中獲得之偏光膜(3)之丙烯酸系膜面轉移黏著形成有上述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3)。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為0.1重量%。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使用噴注式塗佈機於用矽酮系剝離劑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材)表面均勻塗佈實施例1中製作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於155℃之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中乾燥2分鐘,於基材之表面形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繼而,於製造例4中獲得之偏光膜(4)之丙烯酸系膜面轉移黏著形成有包含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之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為0.7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之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3),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形成液晶面板。
比較例3 (乳液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備)
於容器中加入丙烯酸丁酯78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0份、及丙烯酸20份,並加以混合,獲得單體混合物。繼而,相對於以上述比率製備之單體混合物1000份,加入作為反應性界面活性劑之Aqualon HS-10(第一工業製藥(股)製造)60份、離子交換水635份,使用勻質器(特殊機化工業(股)製造)以6000(rpm)攪拌5分鐘,製備單體乳液。
繼而,向具備冷卻管、氮導入管、溫度計、滴液漏斗及攪拌槳 之反應容器中加入上述製備之單體乳液中之200份及離子交換水515.9份,繼而,將反應容器充分氮置換後,添加過硫酸銨0.6份,一面攪拌一面於60℃下聚合1小時。繼而,將反應容器保持於60℃,用3小時向其中滴加剩餘之單體乳液,然後,聚合3小時,獲得固形物成分濃度為46.2%之聚合物乳液。繼而,將上述聚合物乳液冷卻至室溫後,向其中添加濃度10%之氨水,獲得pH值為8、且固形物成分調整至45.6%之乳液型丙烯酸系黏著劑(4)。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以乾燥後之厚度為20μm之方式,使用模頭塗佈機於脫模膜(商品名:DIAFOIL MRF-38、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三菱化學聚酯(股)製造)上塗佈實施例1中製作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以及上述乳液型丙烯酸系黏著劑(4),然後於120℃下乾燥5分鐘,形成黏著劑層。繼而,將形成有包含上述乳液型丙烯酸系黏著劑(4)之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轉移黏著至製造例3中獲得之偏光膜(3)之丙烯酸系膜面,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為6.2重量%。另外,將形成有包含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之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轉移黏著至製造例4中獲得之偏光膜(4)之丙烯酸系膜面,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為0.7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之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3),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形成液晶面板。
比較例4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製作)
使用噴注式塗佈機於用矽酮系剝離劑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 酯膜(基材)表面均勻塗佈實施例1中製造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1),於155℃之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中乾燥2分鐘,於基材之表面形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另外,進而製作另1片相同之黏著劑層。繼而,於製造例1中獲得之偏光膜(1)之丙烯酸系膜面、以及製造例7中獲得之偏光膜(7)之丙烯酸系膜面轉移黏著形成有黏著劑層之隔離件,製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獲得之黏著劑層之含水率均為0.7重量%。
(液晶面板之製造)
於具有作為透明導電層之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液晶單元之透明導電層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1),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貼合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7),形成液晶面板。
對實施例、比較例中獲得之黏著劑層、液晶面板進行以下之評價。
<黏著劑層之飽和含水率之測定方法>
自實施例及比較例中製作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之黏著劑層採集約50mg之樣品。使用水分吸附-脫附測定裝置(IGA-Sorp、Hiden公司製造)測定該樣品於100℃、1小時條件下完全除去水分之狀態的重量(W1),繼而,於23℃、0%R.H.下放置2小時,於23℃、55%R.H.下放置5小時,於60℃、90%R.H.下放置5小時,於23℃、55%R.H.下放置5小時,觀察其重量變化。於樣品之重量無變化之時間點(飽和狀態),測定其重量(W 2)。藉由以下式測定飽和含水率。
<白濁試驗> (試驗用樣品之製作)
製作於無鹼玻璃基板(相對於水之接觸角:38°)之一側的面藉由濺鍍法形成有無定形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3°、厚度:20nm)之被接著體1,並製作於無鹼玻璃基板(相對於水之接觸角:38°)之一側的面形成有結晶化ITO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58°、厚度:20nm)的被接著體2。結晶性ITO薄膜之Sn比率為10重量%。非結晶性ITO薄膜之Sn比率為3重量%。另外,準備出按照下述順序於上述被接著體1之無定形ITO層面形成有丙烯酸系樹脂層(相對於水之接觸角:72°、厚度:5μm)之被接著體3。於實施例1~12、比較例1~4中,使用被接著體1,將積層於各實施例之液晶面板之液晶單元的透明導電層側(可視側)之偏光膜(表1之偏光膜1)貼附於被接著體1之無定形ITO層側,將積層於液晶單元之相反側(光源側)之偏光膜(表1之偏光膜2)貼附於被接著體1之無鹼玻璃側,作為白濁試驗用樣品。另外,於實施例13中,於被接著體2之結晶化ITO層貼附實施例13中使用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1),於無鹼玻璃側貼附實施例13中使用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於實施例14中,於被接著體3之丙烯酸系樹脂層側貼附實施例14中使用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1),於無鹼玻璃側貼附實施例14中使用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4),分別製成白濁試驗用之樣品。該被接著體1~3再現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之液晶單元之表面狀態。
(丙烯酸系樹脂層之形成方法)
相對於多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固形物成分100%)100份,調配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907、Ciba Specialty Chemicals製造)5份,用稀釋溶劑(甲基異丁基酮(MIBK))製備固形物成分為45%之塗佈液。以乾燥後之膜厚為5μm之方式,於上述被接著體1之無定形 ITO層面進行塗佈後,於80℃下使其乾燥,藉由UV照射(累積光量:300mJ)使其硬化,形成丙烯酸系樹脂層,將其作為被接著體3。
(白濁測定)
對上述樣品用試樣進行50℃、5atm、15分鐘之高壓釜熱處理後,將其放入60℃、90%R.H.之恆溫恆濕機中。觀察120小時後之該樣品,並按照以下評價基準進行評價。
1:利用顯微鏡確認,無水滴
2:利用顯微鏡確認,可確認到少量水滴,但目視無白濁
3:目視有部分白濁
4:目視整體有輕微白濁
5:整體白濁
<耐久性試驗>
對<白濁試驗>中準備之試驗用樣品進行50℃、5atm、15分鐘之高壓釜處理後,將其放入85℃之加熱烘箱中。觀察500小時後之偏光膜之發泡,並按照以下評價基準進行評價。
1:無發泡
2:目視連極少部分均未確認到發泡
3:目視僅極少部分確認到發泡
4:目視部分確認到發泡
5:目視整體確認到發泡

Claims (8)

  1. 一種液晶面板,其特徵在於,液晶單元之一側的面係相對於水之接觸角為40~110°之高接觸角面,於上述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具有:於60℃、90%R.H.下之飽和含水率為0.3~6重量%之黏著劑層及於40℃、90%R.H.下之透濕度為0.5~30g/(m2.day)的第1偏光膜,上述第1偏光膜經由上述黏著劑層而積層於上述液晶單元,於上述液晶單元之另一側的面經由另一黏著劑層而具有:於40℃、90%R.H.下之透濕度為8g/(m2.day)以上之第2偏光膜。
  2. 如請求項1之液晶面板,其中上述第2偏光膜之透濕度大於上述第1偏光膜之透濕度。
  3. 如請求項1之液晶面板,其中上述黏著劑層之於60℃、90%R.H.下之飽和含水率為0.5~6重量%。
  4. 如請求項1之液晶面板,其中上述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係藉由透明導電層形成。
  5. 如請求項1之液晶面板,其中上述液晶單元之高接觸角面另一側的面係相對於水之接觸角為3°以上且未達40°之低接觸角面。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液晶面板,其中上述第2偏光膜係經由於60℃、90%R.H.下之飽和含水率為0.5~6重量%之黏著劑層而積層於上述液晶單元。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液晶面板,其中上述第2偏光膜係經由於60℃、90%R.H.下之飽和含水率為0.3~6重量%之黏著劑層而積層於上述液晶單元。
  8.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液晶面板。
TW103142637A 2013-12-09 2014-12-08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6372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4282A JP6178229B2 (ja) 2013-12-09 2013-12-09 液晶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254282 2013-1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0222A TW201530222A (zh) 2015-08-01
TWI637218B true TWI637218B (zh) 2018-10-01

Family

ID=53345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2637A TWI637218B (zh) 2013-12-09 2014-12-08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78229B2 (zh)
KR (1) KR102204750B1 (zh)
CN (1) CN104698671B (zh)
TW (1) TWI6372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20358B2 (ja) * 2015-09-29 2018-05-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シング機能付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818483B2 (ja) 2016-09-23 2021-01-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動的透湿性評価装置、動的透湿性評価方法及び動的透湿性評価プログラム
JP6993979B2 (ja) * 2016-09-30 2022-01-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1480109B (zh) * 2017-12-15 2023-07-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KR102596316B1 (ko) * 2019-04-26 2023-10-30 코니카 미놀타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486855B1 (ko) * 2019-08-06 2023-01-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디바이스
JP2021128334A (ja) * 2020-02-17 2021-09-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533622B1 (ko) * 2021-06-24 2023-05-1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광학 적층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스마트 윈도우 및 이를 적용한 자동차 또는 건물용 창호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7272A (ja) * 2005-03-22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表示装置
JP4318252B2 (ja) * 2003-08-05 2009-08-1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126789A (ja) * 2010-12-14 2012-07-05 Nitto Denko Corp 水分散型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粘着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3111670A1 (ja) * 2012-01-26 2013-08-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66582B2 (ja) * 2001-04-09 2011-09-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20672A (ja) * 2002-06-13 2004-01-22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63084A (ja) * 2003-03-03 2004-09-24 Nitto Denko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の直貼り用粘着剤
JP4534431B2 (ja) * 2003-04-30 2010-09-01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粘着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部材
JP4619293B2 (ja) * 2003-12-03 2011-01-26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インジケータ機能付き吸湿材、湿度インジケータ及び包装袋
CN1928593A (zh) * 2005-09-07 2007-03-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高耐久性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JP3999800B2 (ja) * 2006-02-24 2007-10-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
JP5010994B2 (ja) * 2006-06-28 2012-08-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115314A (ja) * 2006-11-07 2008-05-22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延伸フィルム
JP4356788B2 (ja) * 2007-03-13 2009-11-04 エプソントヨコム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光学ローパスフィルタ、固体撮像装置
JP5518436B2 (ja) * 2009-11-09 2014-06-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シート
JP2011100927A (ja) * 2009-11-09 2011-05-19 Sony Chemical & Information Device Corp 接着剤組成物
EP2502953A4 (en) * 2009-11-18 2013-08-21 Nitto Denko Corp LAMINATE FILM
JP5936538B2 (ja) * 2010-03-10 2016-06-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シート
JP5544954B2 (ja) 2010-03-18 2014-07-09 サイデン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剤組成物
JP2012133301A (ja) * 2010-08-11 2012-07-1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81278A (ja) * 2011-02-28 2012-09-2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ロール状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20120109081A (ko) * 2011-03-24 2012-10-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120275024A1 (en) * 2011-04-27 2012-11-01 Rockwell Collins, Inc. Polarizer assembly with adhesive layers
JP5851166B2 (ja) 2011-09-20 2016-02-03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フィルム
KR101518496B1 (ko) * 2011-11-10 2015-05-11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3122035A (ja) * 2011-11-10 2013-06-20 Nitto Denko Corp 粘着シート
JP6078938B2 (ja) * 2012-03-15 2017-02-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8252B2 (ja) * 2003-08-05 2009-08-1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267272A (ja) * 2005-03-22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126789A (ja) * 2010-12-14 2012-07-05 Nitto Denko Corp 水分散型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粘着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3111670A1 (ja) * 2012-01-26 2013-08-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04750B1 (ko) 2021-01-19
CN104698671B (zh) 2019-11-19
JP6178229B2 (ja) 2017-08-09
KR20150067038A (ko) 2015-06-17
JP2015114386A (ja) 2015-06-22
CN104698671A (zh) 2015-06-10
TW201530222A (zh) 2015-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7218B (zh)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636114B (zh) 透明導電膜用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KR102281964B1 (ko) 광학 필름용 점착제 조성물, 광학 필름용 점착제층, 점착제층이 부착된 광학 필름,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적층체
TWI661440B (zh) Laminated body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6175094B2 (ja) 粘着剤組成物、透明導電層用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7033741A1 (ja) 光学部材用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光学部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743314B2 (ja) 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光学フィルム、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5102086A1 (ja)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アクリル系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き基材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695048B (zh) 黏著劑組合物、透明導電層用黏著劑層、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TWI705115B (zh) 黏著劑組合物、黏著劑層、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039755A (zh) 黏著劑層及黏著片材
TWI761474B (zh)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JP7128945B2 (ja) 光学用粘着剤層、光学用粘着剤層の製造方法、粘着剤層付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068543B2 (ja) 液晶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363772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664261B (zh) 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以該製造方法所得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積層體、圖像顯示裝置以及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交聯促進方法
TWI638024B (zh) Adhesive layer for organic conductive layer, adhesive composition, polarizing film with adhesive lay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22003390A (ja) 光学機能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22024579A1 (ja) 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画像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粘着剤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