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5422A - 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5422A
CN104685422A CN201280076166.0A CN201280076166A CN104685422A CN 104685422 A CN104685422 A CN 104685422A CN 201280076166 A CN201280076166 A CN 201280076166A CN 104685422 A CN104685422 A CN 104685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photoreceptor
accommodated position
accommodation sectio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61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5422B (zh
Inventor
森启城
藤井康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215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873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5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5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28Prevention of damage or soiling, e.g. mechanical abra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盒和图像形成设备,既能够降低图像形成设备搬运时的包装尺寸,又能够在搬运图像形成设备时使显影剂承载体与感光体分离,而且能够降低搬运成本。处理盒(15)具有感光鼓(20)的鼓盒(18)、具有显影辊(34)的显影盒(19)、以及安装到显影盒(19)的辊盖(110),被构成为显影盒(19)在安装了辊盖(110)的状态下容纳在鼓盒(18)的盒安装部(68)。

Description

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纳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盒,以及容纳该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已知一种打印机,其具有:本体壳;具有感光鼓、安装在本体壳的鼓单元;以及具有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的显影辊、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鼓单元的显影盒。在上述打印机中,在显影盒安装到了鼓单元的状态下,感光鼓与显影辊接触。
上述打印机在例如出厂等搬运时,为了降低搬运时的包装尺寸,研究了在将安装了显影盒的鼓单元容纳在本体壳中的状态下来搬运打印机。
但是,当在感光鼓与显影辊接触的状态下搬运打印机时,由于感光鼓与显影辊之间的接触,显影辊可能产生永久变形。
于是,提出了一种打印机,其安装有分离构件,使得在安装了显影盒的鼓单元中,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打印机中,在安装了显影盒并且安装了分离构件的鼓单元容纳在本体壳的状态下搬运打印机,然后将打印机放置在预定的放置场所。在开始使用打印机之前,将分离构件从鼓单元卸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7407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打印机中,分离构件仅在搬运打印机时需要,因此难以降低搬运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盒和容纳该盒的图像形成设备,既能够降低搬运时的包装尺寸,又能够在搬运图像形成设备时使显影剂承载体与感光体分离,而且能够降低搬运成本。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盒,包括:第一盒,具有被构成为旋转的感光体;第二盒,被构成为安装在所述第一盒,具有被构成为为了将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感光体而旋转的显影剂承载体;以及保护盖,被构成为安装到所述第二盒,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相面对,用于保护所述显影剂承载体。
所述第一盒具有:感光体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感光体;以及盒安装部,被构成为安装卸下了所述保护盖状态的所述第二盒。
所述第二盒被构成为在安装了所述保护盖的状态下配置在容纳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容纳位置。
具有感光体的第一盒的寿命与具有显影剂承载体的第二盒的寿命通常不同。因此,第一盒和第二盒中的每个在市场中单独流通,在第一盒和第二盒中的任一个到达使用期限时,一般而言,从降低运行成本的观点看,仅更换到达使用期限的盒。
在单独流通的第二盒中,通常安装有用于保护显影剂承载体的保护盖。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处于安装了保护盖的状态的第二盒配置在容纳在盒安装部的容纳位置。因此,在第二盒配置在了容纳位置的状态下,既能够通过保护盖保护显影剂承载体,又能够使显影剂承载体与感光体分离。
即,当单独搬运第二盒时,能够将安装在第二盒的保护盖用作在第二盒配置在了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使显影剂承载体与感光体分离的构件。
因此,将处于第二盒配置在了容纳位置的状态的盒容纳在设备本体来出厂、搬运图像形成设备,由此,既能够降低图像形成设备搬运时的包装尺寸,又能够抑制显影剂承载体永久变形。
因为将安装在单独搬运的第二盒的保护盖用作当搬运盒容纳在设备本体的图像形成设备时使显影剂承载体与感光体分离的构件,因此,与单独使用仅在搬运图像形成设备时使用的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搬运盒的成本,进而降低搬运图像形成设备的成本。
(2)所述第二盒在配置在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弹性支撑在所述第一盒。
当搬运盒容纳在了设备本体的图像形成设备时,如果图像形成设备产生振动,这种振动将进一步传递到第一盒和第二盒中的每个,第二盒可能与设在设备本体内的构件产生干涉。由此,第一盒和第二盒中的每个可能破损。
对此,根据上述结构,第二盒在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状态下弹性支撑在第一盒,因此,当搬运图像形成设备时,即使第二盒与设在设备本体内的构件干涉,也能吸收因为第二盒与设在设备本体内的构件干涉而产生的冲击。
因此,在搬运盒容纳在了设备本体的图像形成设备时,能够抑制第一盒和第二盒中的每个破损。
(3)所述第一盒具有延设部,所述延设部相对于配置在所述容纳位置的所述第二盒配置在所述感光体容纳部的相反侧。在这种情况下,配置在所述容纳位置的所述第二盒通过夹在所述感光体容纳部与所述延设部之间而弹性支撑在所述第一盒。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第二盒确实弹性支撑在第一盒。
(4)所述第一盒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相对于配置在所述容纳位置的所述第二盒在与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相面对,连接所述感光体容纳部与所述延设部。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连接部的与所述延设部相连接的部分形成有开口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连接部中,在与延设部相连接的部分形成有开口部,因此,能够将延设部确实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
因此,能够将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第二盒夹在感光体容纳部与延设部之间,进一步确实弹性支撑在第一盒。
(5)所述延设部以从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的基端部随着向形成在所述基端部的相反侧的自由端部而离开所述感光体的方式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延设部从基端部随着向自由端部而离开感光体地倾斜,因此,能够在延设部与容纳感光体的感光体容纳部之间确保相对大的空间。
即,在第一盒的盒安装部中,能够确实确保用于将第二盒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空间。
(6)从所述延设部的所述基端部到所述自由端部的长度形成为比所述感光体容纳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长。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延设部与感光体容纳部之间的空间大。
因此,能够在第一盒的盒安装部中进一步确实确保用于将第二盒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空间。
(7)所述第一盒具有盒引导部,所述盒引导部被构成为引导所述第二盒相对于所述盒安装部的安装。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盒引导部相对于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设在所述连接部侧。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盒具有盒引导部,因此,能够确保保护盖卸下状态的第二盒相对于盒安装部的平顺的装卸操作。
因为盒引导部设在相对于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连接部侧,因此,与将盒引导部设在相对于旋转轴线的连接部相反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盒安装部中确保在垂直方向上相对大的空间。
因此,既能够确保第二盒相对于盒安装部的平顺的装卸操作,又在盒安装部中确保用于将第二盒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空间。
(8)所述第二盒具有当相对于所述盒安装部装卸时握持的把手。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把手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以夹着所述延设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延设部设在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的两侧。
根据上述结构,第二盒具有把手,因此,能够在将第二盒相对于盒安装部进行装卸时握持把手,能够使第二盒相对于盒安装部的装卸操作平顺。
把手在第二盒配置在了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以夹着延设部的方式相对于延设部配置在轴线方向两侧,因此,当第二盒配置在容纳位置时,能够抑制把手与延设部干涉,并且能够限制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第二盒相对于第一盒在轴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9)所述感光体容纳部具有肋,所述肋向着所述盒安装部突出,在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保护盖具有突起,所述突起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肋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二盒配置在了容纳位置的状态下,感光体容纳部的肋与保护盖的突起接触,因此,能够使容纳在感光体容纳部的感光体与保护盖分离。
因此,即使当设备本体容纳有盒的图像形成设备搬运时产生振动,也能够抑制感光体与保护盖之间的滑动摩擦,能够抑制感光体损伤。
(10)所述保护盖具有解除部,所述解除部设在所述保护盖的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肋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二盒配置在了容纳位置的状态下,设在保护盖的轴线方向两端部的解除部与肋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因此,能够将第二盒确实配置在容纳位置。
因此,既能够使感光体与保护盖分离,又能够将第二盒确实配置在容纳位置。
(11)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盒和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具有被构成为容纳所述盒的盒容纳部。
所述盒包括:第一盒,具有被构成为旋转的感光体;第二盒,被构成为安装在所述第一盒,具有被构成为为了将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感光体而旋转的显影剂承载体;以及保护盖,被构成为安装到所述第二盒,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相面对,用于保护所述显影剂承载体。
所述第一盒具有:感光体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感光体;以及盒安装部,被构成为安装卸下了所述保护盖状态的所述第二盒。
所述第二盒被构成为在安装了所述保护盖的状态下配置在容纳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容纳位置。
所述盒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容纳在所述盒容纳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处于安装了保护盖的状态的第二盒配置在容纳在盒安装部的容纳位置。因此,在第二盒配置在了容纳位置的状态下,既能够通过保护盖保护显影剂承载体,又能够使显影剂承载体与感光体分离。
即,当单独搬运第二盒时,能够将安装在第二盒的保护盖用作在第二盒配置在了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使显影剂承载体与感光体分离的构件。因此,能够降低搬运盒的成本,进而降低搬运图像形成设备的成本。
将处于第二盒配置在了容纳位置的状态的盒容纳在盒容纳部来出厂、搬运图像形成设备,由此,既能够降低图像形成设备搬运时的包装尺寸,又能够抑制显影剂承载体永久变形。
(12)在所述延设部设有握持部。
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第二盒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握持部在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上相面对。
根据上述结构,在延设部设有握持部,因此,在盒例如容纳在盒容纳部的情况等下,能够握持握持部,能够提高盒的操作性。
在第二盒配置在了容纳位置的状态下,第二盒的突出部相对于握持部在轴线方向上相面对,因此,能够抑制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第二盒相对于第一盒在轴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13)在所述设备本体形成有用于装卸所述盒的开口部,并且在所述设备本体设有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被构成为相对于所述设备本体在打开所述开口部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开闭构件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盒位于所述容纳位置的所述盒容纳在了所述盒容纳部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关闭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第二盒位于容纳位置的盒容纳在了盒容纳部的状态下,将开闭构件配置在关闭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图像形成设备搬运时的包装尺寸。因为能够将开闭构件配置在关闭位置,因此,在搬运图像形成设备时,能够抑制盒从设备本体意外卸下。
(14)所述开关部件具有施压部,所述施压部被构成为当所述开闭构件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时对位于容纳在所述盒容纳部途中的所述盒的所述延设部施压。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施压部被构成为对所述延设部的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施压。
根据上述结构,开闭构件具有施压部,因此,在盒相对于盒容纳部处于容纳途中的情况下,即,在盒未完全容纳在盒容纳部的情况下,当开闭构件移动时,施压部对盒的延设部施压。于是,盒从容纳途中的位置向容纳在盒容纳部的位置移动。
即,通过使开闭构件移动,能够使盒确实安装在盒容纳部。
因为施压部对延设部的轴线方向两端部施压,因此,能够抑制与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第二盒接触。
(15)所述设备本体具有曝光装置,所述曝光装置被构成为向着所述感光体射出激光。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曝光装置与所述感光体之间形成允许所述激光通过的曝光空间。
所述盒被构成为当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盒容纳在了所述盒容纳部时,所述第二盒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曝光空间中。
根据上述结构,当第二盒位于容纳位置的盒容纳在了盒容纳部时,第二盒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曝光空间。
即,曝光空间被用作用于容纳第二盒位于容纳位置的盒的空间的一部分。即,在设备本体内,能够确保曝光空间与用于容纳第二盒位于容纳位置的盒的空间相互兼用。
因此,在设备本体内,无需分别确保曝光空间和用于容纳第二盒位于容纳位置的盒的空间,能够使设备本体小型化,进而使图像形成设备小型化。
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降低图像形成设备搬运时的包装尺寸。
(16)所述设备本体具有检测构件。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盒具有被检测体,所述被检测体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盒卸下了所述保护盖安装在了所述第一盒的状态下被所述检测构件检测。所述第二盒被构成为在安装了所述保护盖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被检测体不被所述检测构件检测。
根据上述结构,设备本体具有检测构件,第二盒具有被检测体,因此,在卸下了保护盖的第二盒安装在了第一盒的状态下,被检测体被检测构件检测到。由此,检测构件能够检测例如与盒有关的信息。
另一方面,在安装了保护盖的第二盒配置在了容纳位置的状态下,被检测体未被检测构件检测到。
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检测卸下了保护盖的第二盒未安装在第一盒。
(17)所述设备本体具有驱动传递构件,所述驱动传递构件被构成为传递用于驱动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驱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盒具有驱动输入部,所述驱动输入部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盒卸下了所述保护盖安装在了所述第一盒的状态下与所述驱动传递构件配合而被输入驱动力,所述第二盒被构成为在安装了所述保护盖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驱动传递构件不与所述驱动输入部配合。
根据上述结构,设备本体具有驱动传递构件,第二盒具有驱动输入部,因此,在卸下了保护盖的第二盒安装在了第一盒的状态下,驱动输入部与驱动传递构件配合,将驱动力从驱动输入部传递到驱动传递构件。由此,驱动显影剂承载体。
另一方面,在安装了保护盖的第二盒配置在了容纳位置的状态下,驱动传递构件与驱动输入部不配合。
因此,在卸下了保护盖的第二盒未安装在第一盒的状态下,能够防止驱动显影剂承载体,进而能够防止开始图像形成操作。
本发明的盒和图像形成设备,既能够降低搬运图像形成设备时的包装尺寸,又能够在搬运图像形成设备时使显影剂承载体与感光体分离,而且能够降低搬运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
图2示出图1所示鼓盒从右上侧看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处理盒的侧视图,其中(a)是处理盒的右视图,(b)是处理盒的左视图。
图4示出图3(b)所示驱动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5示出在图3所示显影盒中辊盖的安装状态的从右上侧看的立体图。
图6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盒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辊盖的处理盒从右上侧看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具有辊盖的处理盒的侧视图,其中(a)是处理盒的右视图,(b)是处理盒的左视图。
图8示出图6所示具有辊盖的处理盒从左下侧看的立体图。
图9示出图6所示具有辊盖的处理盒的俯视图。
图10示出图1所示打印机从前上侧看的立体图。
图11示出图10所示打印机的A-A剖视图。
图12示出图6所示具有辊盖的处理盒容纳在本体壳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由图12所示顶盖的施压部对处理盒进行施压的说明图。
图14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盒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辊盖的处理盒容纳在本体壳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1具有作为设备本体的一个例子的本体壳2。
本体壳2呈大体盒状,在其内部空间容纳:供纸部3,被构成为供给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的纸张P;以及图像形成部4,被构成为在所供给的纸张P形成图像。
在以下的说明中,当言及方向时,以打印机1水平放置的状态为基准,以图1中的纸面右侧为右侧,图1中的纸面左侧为前侧。此外,以从前侧看打印机1时为左右的基准,以图1的纸面近前侧为右侧,纸面进深侧为左侧。此外,图1的纸面上侧为上侧,纸面下侧为下侧。
左右方向是轴线方向的一个例子,右侧是一方侧,左侧是另一方侧。上下方向是垂直方向的一个例子,上侧是一方侧,下侧是另一方侧。前后方向是与轴线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前侧是一方侧,后侧是另一方侧。
(1)本体壳
在本体壳2形成有作为开口部的一个例子的盒开口部5和纸张开口部6。
盒开口部5形成为用于装卸后述处理盒15,在本体壳2的上端部在上下方向上贯穿而形成。纸张开口部6形成为用于导入纸张P,在本体壳2的前端部的下端部在前后方向上贯穿而形成。
在本体壳2,在其上端部设有作为开闭构件的一个例子的顶盖7,在其前端部设有供纸盖8。
顶盖7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其下表面的前后方向大体中央部分设有施压部10。
施压部10与后述被压部65相对应地设有多个,具体来说,如图10所示,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地设有两个。施压部10形成为从顶盖7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侧视时大体矩形,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顶盖7被设置为能够以其后端部为支点,在图1所示关闭盒开口部5的关闭位置和图10所示打开盒开口部5的打开位置之间摆动。
供纸盖8被设置为能够以其下端部为支点,在图1所示关闭纸张开口部6的关闭位置和图10所示打开纸张开口部6的打开位置之间摆动。在图1中,配置在关闭位置的顶盖7和供纸盖8中的每个以实线示出,配置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顶盖7和供纸盖8中的每个以虚线示出。
(2)供纸部
如图1所示,供纸部3具有设在本体壳2的底部的纸张放置部9。纸张放置部9通过纸张开口部6与本体壳2的外部连通。
纸张P在供纸盖8配置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其前侧部分堆叠在供纸盖8的上表面,同时其后侧部分通过纸张开口部6堆叠在纸张放置部9内。
(3)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4具有处理盒15、作为曝光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扫描单元16、以及定影单元17。
处理盒15被构成为能够相对应本体壳2装卸,在供纸部3的后侧部分的上侧安装到本体壳2。处理盒15具有作为第一盒的一个例子的鼓盒18,以及作为第二盒的一个例子的显影盒19。
鼓盒18被构成为能够相对应本体壳2装卸,具有作为感光体的一个例子的感光鼓20、转印辊21以及电晕(scorotron)型带电器22。
感光鼓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在鼓盒18的后侧部分。
转印辊21与从后侧有压力地接触感光鼓20的方式配置在感光鼓20的后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在鼓盒18。
电晕型带电器22与感光鼓20的前上侧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
显影盒19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鼓盒18,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下侧。显影盒19具有显影框体25。
显影框体25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盒状,在其后端部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开口30。在显影框体25内,在前后方向上并排划定调色剂容纳室26和显影室27。调色剂容纳室26和显影室27由连通口28连通。
在调色剂容纳室26中容纳作为显影剂的一个例子的调色剂,在其前后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分设有搅拌器29。
搅拌器29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搅拌器轴42、以及从搅拌器轴42向搅拌器轴42的径向外侧延伸的搅拌片43。搅拌器29通过搅拌器轴42的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显影框体25的两侧壁31而支撑在显影框体25。搅拌器轴42的两端部从显影框体25的两侧壁31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
在显影室27,设有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一个例子的显影辊34、供给辊33、以及层厚限制片35。
显影辊34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显影辊轴44、以及以显影辊轴44的两端部露出的方式覆盖显影辊轴44的橡胶辊45。显影辊34被配置为橡胶辊45通过开30从后侧露出,从前下侧接触感光鼓20。显影辊34通过显影辊轴44的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显影框体25的两侧壁31而支撑在显影框体25。显影辊轴44的两端部从显影框体25的两侧壁31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
供给辊33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供给辊轴46、以及以供给辊轴46的两端部露出的方式覆盖供给辊轴46的海绵辊47。
供给辊33被配置为海绵辊47从前下侧有压力地接触橡胶辊45,同时,通过供给辊轴46的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显影框体25的两侧壁31而支撑在显影框体25。供给辊轴46的两端部从显影框体25的两侧壁31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
层厚限制片35以从前侧接触显影辊34的方式支撑在显影框体25。
扫描单元16在本体壳2内配置在处理盒15的前侧。扫描单元16向着感光鼓20基于图像数据射出作为激光的一个例子的激光束L。激光束L通过在本体壳2内在显影盒19的上侧并且扫描单元16与感光鼓20之间所划定的曝光空间S1,使感光鼓20的周面曝光。
定影单元17在本体壳2内配置在鼓盒18的后侧部分的上侧。定影单元17具有加热辊38和从后上侧有压力地接触加热辊38的加压辊39。
(4)图像形成操作
显影盒19的调色剂容纳室26内的调色剂通过搅拌器29的旋转通过连通口28供给到供给辊33,然后供给到显影辊34,在供给辊33与显影辊34之间正极性摩擦带电。
供给到显影辊34的调色剂伴随着显影辊34的旋转由层厚限制片35限制厚度,以一定厚度的薄层承载在显影辊34的表面
另一方面,感光鼓20的表面由电晕型带电器22均匀带电后,被扫描单元16曝光。由此,在感光鼓20的周面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通过将承载在显影辊34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20的周面上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20的周面上承载调色剂图像。
纸张放置部9所堆叠的纸张P通过拾取辊11的旋转输送到供纸辊12与供纸垫13之间,通过供纸辊12的旋转一次一个地取出。然后,所取出的纸张P通过供纸辊12的旋转输送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供纸路径14,在预定的时刻一次一个地供给到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纸张P在通过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时被转印调色剂图像,形成图像。
接下来,纸张P在通过加热辊38与加压辊39之间时被加热和加压。这时,图像被热定影在纸张P。然后,纸张P向着一对排纸辊40之间输送,由排纸辊40排出到在顶盖7的上表面形成的排纸盘41。
上述纸张P以从纸张放置部9供给、通过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接下来在通过加热辊38与加压辊39之间后排出到排纸盘41的方式,在侧视时大体C字形的输送路径中输送。
2、处理盒的详细说明
如图3(a)和图3(b)所示,处理盒15具有上述鼓盒18和显影盒19。
在以下处理盒15的说明中,当言及方向时,以感光鼓20所配置侧为处理盒15的后侧,以电晕型带电器22所配置侧为上侧。即,关于处理盒15的上下前后方向与关于打印机1的上下前后方向不同,处理盒15以其前侧是打印机1的前下侧、其后侧是打印机1的后上侧的方式安装到打印机1。
(1)鼓盒
如图2所示,鼓盒18具有鼓框体50。
(1-1)鼓框体
鼓框体50由例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等聚合物合金、或者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等聚合物合金等树脂材料制成,形成为俯视时大体矩形的有底框状。具体来说,鼓框体50具有左右一对鼓侧壁51、作为连接部的一个例子的鼓底壁53、鼓前壁52、鼓后壁57、以及鼓上壁54。
一对鼓侧壁51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鼓侧壁51一体地具有作为其后段部分的容纳部侧壁55和作为其前侧部分的安装部侧壁56。
容纳部侧壁55形成为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平板状。安装部侧壁56与容纳部侧壁55的前端缘的下侧部分连续,形成为向前上方延伸的侧视时大体矩形。
如图3(a)和3(b)所示,在鼓侧壁51形成有作为盒引导部的一个例子的轴套接收槽59。轴套接收槽59形成在容纳部侧壁55的前端部的与安装部侧壁56相连接部分的上侧,形成为从容纳部侧壁55的前端缘向前方凹的侧视时大体U字形。轴套接收槽59其下表面与安装部侧壁56的上表面连续。
鼓侧壁51一体地设有引导凸台60。如图2所示,引导凸台60设在安装部侧壁56的左右方向外侧面的前端部,形成为从安装部侧壁56的左右方向外侧面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的大体圆筒状。
如图8所示,鼓底壁53架设在一对鼓侧壁51的下端部之间,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仰视时大体平板状。
在鼓底壁53形成有开口部66。开口部66形成在鼓底壁53的前端部的左右方向大体中央部分,贯穿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俯视时大体矩形。
鼓前壁52架设在一对鼓侧壁51的安装部侧壁56的前端部之间,作为其下端部的基端部48与鼓底壁53的前端部连续。即,在鼓前壁52与鼓底壁53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左右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形成开口部66。由此,鼓前壁52能够以在前后方向上挠曲的方式弹性变形。如图3(a)所示,鼓前壁52与鼓底壁53的前端部连续,形成为随着向上方而向前方倾斜。
如图2所示,鼓前壁52一体地设有延出部63。鼓前壁52和延出部63构成延出设置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2和图3(a)所示,延出部63与鼓前壁52的上端部的左右方向大体中央部分连续,形成为与鼓前壁52的倾斜大体相同地随着向上方而向前方倾斜。
即,鼓前壁52和延出部63从鼓前壁52的基端部48随着向延出部63的自由端部49而离开感光鼓20地倾斜。从鼓前壁52的基端部48到延出部63的自由端部49之间的长度L1形成为比后述鼓容纳部67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长。
在延出部63,一体地设有握持部64和被压部65。
如图2所示,握持部64形成为从延出部63的后表面的左右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向后方突出的大体棱柱筒状。
被压部65设在延出部63的后表面的左右两端部中的每个,相对于握持部64的左右两端部中的每个相对在左右方向的外侧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被压部65形成为从延出部63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的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平板状。
如图8所示,鼓后壁57架设在一对鼓侧壁51的容纳部侧壁55的后端部之间。如图1所示,鼓后壁57形成为向前方开放的剖视时大体U字形的平板状。在鼓后壁57的内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上述转印辊21。
如图2所示,鼓上壁54架设在一对鼓侧壁51的容纳部侧壁55的上端部之间,一体地具有带电器保持部61和肋62。
如图1所示,带电器保持部61形成为向下方开放的剖视时大体コ字形,如图2所示,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带电器保持部61的左右两端部中的每个连接到容纳部侧壁55的左右方向内侧面。如图1所示,在带电器保持部61的内侧,支撑上述电晕型带电器22。
如图2所示,肋62从带电器保持部61的前表面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向前方突出,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平板状。肋62的左右两端部中的每个连接到容纳部侧壁55的左右方向内侧面。肋62与鼓前壁52的延出部63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
如图2所示,鼓框体50其后侧部分划定为作为感光体容纳部的一个例子的鼓容纳部67,其前侧部分划定为盒安装部68。
鼓容纳部67由一对容纳部侧壁55、鼓底壁53的后侧部分、鼓后壁57和鼓上壁54划定为向前方开放的大体盒状。即,鼓上壁54的肋62向着盒安装部68突出。
鼓容纳部67容纳上述感光鼓20。
感光鼓20具有鼓本体23和鼓轴24。鼓本体23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筒状,在其周面形成由树脂制成的感光层,从而覆盖周面。鼓轴24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其中心轴线与鼓本体23的中心轴线一致,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插通在鼓本体23内。
感光鼓20通过鼓轴24的左右两端部中的每个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撑在相应容纳部侧壁55的大体中央部分而支撑在鼓容纳部67。鼓轴24的左右两端部从相应容纳部侧壁55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
由此,感光鼓20被设置为能够以与鼓本体23的中心轴线一致的旋转轴线A为中心相对于鼓框体50旋转。如图3(a)和图3(b)所示,轴套接收槽59配置在旋转轴线A的鼓底壁53侧,具体来说,配置在下侧。
如图2所示,盒安装部68由一对安装部侧壁56、鼓底壁53的前侧部分、鼓前壁52和鼓容纳部67划定为向上方开放的大体盒状。即,鼓底壁53连接盒安装部68和鼓前壁52。
盒安装部68在前后方向上在延出部63与鼓容纳部67之间具有用于装卸显影盒19的显影装卸空间S2。
在盒安装部68,形成有被检测齿轮露出开口69。如图8所示,被检测齿轮露出开口69形成在鼓框体50的左端部的前下侧端部。被检测齿轮露出开口69跨着鼓底壁53的前端部和鼓前壁52的下端部贯穿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俯视时大体矩形。
(2)显影盒
如图5所示,显影盒19具有上述显影框体25、配置在显影框体25的右侧的供电单元75、以及配置在显影框体25的左侧的驱动单元76。
如图4和图5所示,显影框体25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相面对的一对侧壁31。
如图9所示,在显影框体25的前端部,一体地设有显影握持部77和突出部71。
如图5所示,显影握持部77形成为后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平板状,设在显影框体25的前壁的左右两端部中的每个。如图3(a)和3(b)所示,显影握持部77与显影框体25的前壁的上端部连续,形成为随着向前方而斜向上方倾斜。
如图9所示,突出部71在两个显影握持部77之间设有多个,具体来说,设有两个。突出部71形成为从显影框体25的前壁向前方突出的大体平板状,在左右方向上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
(2-1)供电单元
如图5所示,供电单元75具有供给电极78、轴承构件79、以及显影电极80。
供给电极78由导电性树脂材料形成,松弛支撑在右侧的侧壁31的右表面。供给电极78具有与设在本体壳2内的图未示的本体侧供给电极电连接的供给侧接触部81。尽管图未示,供给电极78与供给辊轴46电连接。供给侧接触部8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形成为右端部封闭的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棱柱筒状。
轴承构件79由绝缘性树脂材料制成,在供给电极78的右侧固定在右侧的侧壁31。轴承构件79具有与供给侧接触部81的后侧相面对配置的绝缘部82。尽管图未示,轴承构件7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供给辊轴46和显影辊轴44中的每个的右端部。绝缘部82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形成为右端部封闭的侧视时大体L字形的大体棱柱筒状。
显影电极80由导电性树脂材料制成,在轴承构件79的右侧松弛支撑在轴承构件79。显影电极80具有:与设在本体壳2内的图未示的本体侧显影电极电连接的显影侧接触部83;以及从径向外侧覆盖显影辊轴44的右端部的显影轴套部84。
显影侧接触部83配置在轴承构件79的绝缘部82的后下侧。右侧,供给侧接触部81与显影侧接触部83通过绝缘部82电绝缘。显影侧接触部8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形成为右端部封闭的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棱柱筒状。
显影轴套部84配置在显影侧接触部83的后下侧,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筒状。在显影轴套部84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显影辊轴44的右端部。
(2-3)驱动单元
如图3(b)和图4所示,驱动单元76具有轴套构件86、齿轮系87、以及齿轮盖88。
如图3(b)所示,轴套构件86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形成为左端部封闭的大体圆筒状。轴套构件86固定在左侧的侧壁31的后端部。在轴套构件86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显影辊轴44的左端部。
如图4所示,齿轮系87具有作为驱动输入部的一个例子的显影联结89、显影齿轮90、供给齿轮100、惰轮91、以及作为被检测体的一个例子的被检测齿轮92。尽管图未示,齿轮系87还具有搅拌器齿轮。图未示的搅拌器齿轮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搅拌器轴42的左端部,从后下侧与惰轮91的小径部95啮合。
如图3(b)所示,显影联结89配置在轴套构件86的前上侧。显影联结89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左侧的侧壁31的左表面。如图4所示,在显影联结89的右端部设有全周具有齿轮齿的齿轮部93。
如图3(b)所示,在显影联结89的左表面形成有结合凹部94。结合凹部94形成为从显影联结89的左表面向右方凹。
如图4所示,显影齿轮90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显影辊轴44的左端部,从后下侧与显影联结89的齿轮部93啮合。
如图11所示,供给齿轮100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供给辊轴46的左端部,从下侧与显影联结89的齿轮部93啮合。
惰轮91在显影联结89的前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左侧的侧壁31。惰轮91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一体地具有大径部105和小径部95。
大径部105设在惰轮91的左端部,形成为大体圆板状。在大径部105的周面在其全周形成为齿轮齿。大径部105从前侧与显影联结89的齿轮部93啮合。
小径部95从大径部105的右表面向右方延伸,形成为其外径比大径部105的外径小的大体圆柱状。小径部95与大径部105共有中心轴线。在小径部95的周面在其全周形成有齿轮齿。
如图4所示,被检测齿轮92配置在显影联结89的前下侧。被检测齿轮92形成为侧视时大体半圆形的大体平板状,其径向中心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左侧的侧壁31。在被检测齿轮92的周面形成有齿轮齿。被检测齿轮92的左视时顺时针方向下游侧的周端部从前下侧与惰轮91的小径部95啮合。
如图3(b)和图4所示,齿轮盖88形成为侧视时与左侧的侧壁31大体相同形状和尺寸,一体地具有从左侧覆盖齿轮系87的平板状的盖板96、以及从盖板96的周端缘向右方突出的周侧壁97。即,齿轮盖88形成为当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切断时的剖面形状呈コ字形的右侧开放的凹状。
在盖板96,如图3(b)所示,以在左右方向上贯穿盖板96的方式,分别在其后端部形成被轴套构件86插通的轴套插通孔98和在其大体中央稍微后侧形成被显影联结89插通的联结插通孔99。
在周侧壁97,如图4所示,在其前下端部形成使被检测齿轮92从前下侧露出的露出孔107,露出孔107在连接后上方和前下方的方向上贯穿周侧壁97。
齿轮盖88以覆盖齿轮系87的方式相对于左侧的侧壁31从左侧安装。由此,如图3(b)所示,轴套构件86插通盖板96的轴套插通孔98,从盖板96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显影联结89的结合凹部94通过联结插通孔99在左右方向上露出。
(3)辊盖的结构
上述显影盒19当面临例如调色剂容纳室26内的调色剂少于预定量等使用期限时,由使用者进行更换。
因此,存在仅单独出厂、搬运显影盒19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显影盒19在显影框体25的后端部安装作为保护盖的一个例子的辊盖110。由此,从开30露出的显影辊34被辊盖110保护。
辊盖110由树脂材料等高分子材料制成,具体来说,由聚丙烯材料制成,形成为向前方开放的大体盒状。即,辊盖110形成为当在上下方向上切断时的剖面形状呈大体コ字形。
如图5所示,辊盖110一体地具有左右一对盖侧壁111、盖上壁113、盖下壁114、以及盖本体部112。
一对盖侧壁11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侧视时大体矩形,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
在盖侧壁111形成有轴套插通槽115。轴套插通槽115形成为从盖侧壁111的前端缘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向前方凹的侧视时大体U字形。
在辊盖110安装在了显影盒19的状态下,在右侧的盖侧壁111的轴套插通槽115接收显影轴套部84,如图8所示,在左侧的盖侧壁111的轴套插通槽115接收轴套构件86。
如图5所示,盖上壁113架设在一对盖侧壁111的上端部之间,盖下壁114架设在一对盖侧壁111的下端部之间。
盖本体部112架设在一对盖侧壁111的前端部之间。盖本体部112一体地具有上侧平板部118、下侧平板部119、作为解除部的一个例子的一对盖侧部117、以及辊面对部116。
上侧平板部118是盖本体部112的上端部,与盖上壁113的后端部连续而向下方突出,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平板状。
下侧平板部119是盖本体部112的下端部,与盖上壁113的后端部连续而向上方突出,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平板状。
一对盖侧部117中的每个被设置为在上下方向上连接上侧平板部118和下侧平板部119的左右两端部中的每个。几个老师,盖侧部117与下侧平板部119的上端缘的左右方向端部连续,形成为随着向上方而向前方倾斜的大体平板状。盖侧部117的左右方向外侧端部连接到盖侧壁111的后端部。
辊面对部116架设在一对盖侧部117的左右方向内侧端部之间。辊面对部116形成为沿着橡胶辊45的周面向后方鼓出的侧视时大体圆弧状。
在辊盖110安装在了显影盒19的状态下,如图12所示,辊面对部116与橡胶辊45的周面隔着间隔相面对。
如图5所示,在辊盖110一体地设有盖握持部120和作为突起的一个例子的肋抵接部121。
盖握持部120形成为从上侧平板部118与盖上壁113的连接部分的左右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向后上方突出的俯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平板状。
肋抵接部121在盖握持部120的左右两侧隔着间隔地各设置一个。肋抵接部121形成为跨着辊面对部116、上侧平板部118和盖上壁113向后上侧突出。肋抵接部121其上表面形成为与盖上壁113的上表面平行,其后表面形成为与下侧平板部119的后表面平行。
3、本体壳的详细说明
(1)处理盒安装部
如图10所示,本体壳2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的一对本体侧壁32,如图1所示,在一对本体侧壁32之间设有处理盒安装部125和上述扫描单元16。
尽管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处理盒安装部125被构成为制成配置在安装位置的处理盒15,在本体壳2内的后侧部分配置在在上下方向上供纸部3的后侧部分与定影单元17之间。
处理盒安装部125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侧视时大体L字形,具有作为前侧部分的第一安装部分126和作为后侧部分的第二安装部分127。
第一安装部分126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侧视时大体矩形,在其下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制成拾取辊11和供纸辊12。第一安装部分126的上表面形成为沿着处理盒15的下端部,具体来说,沿着与盒安装部68相对应的鼓底壁53的下表面。
第二安装部分127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侧视时大体矩形,在其前表面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形成配合槽128。
配合槽128形成为从第二安装部分127的前表面向后方凹的侧视时大体弯曲状,形成为沿着处理盒15的后端部,具体来说,沿着鼓后壁57的外周面。
第二安装部分127以其前表面的配合槽128下侧的部分与第一安装部分126的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隔着间隔相面对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安装部分126的后侧。第一安装部分126的后表面和第二安装部分127的前表面的配合槽128下侧的部分形成上述供纸路径14。
(2)扫描单元
扫描单元16在本体壳2内的前侧部分配置为与第二安装部分127的前方隔着间隔相面对。
在本体壳2,由处理盒安装部125、扫描单元16和相应的一对本体侧壁32划定盒容纳部150。上述来自扫描单元16的激光束L通过盒容纳部150。即,盒容纳部150包含曝光空间S1。
(3)引导部
如图1、图3和图11所示,在本体壳2设有引导部37、作为检测构件的一个例子的致动器101、以及作为驱动传递构件的一个例子的本体联结133。
如图1所示,引导部37在与盒容纳部150相对应的本体侧壁32的内侧面中的每个相面对设置。
引导部37具有辊轴引导部129和凸台引导部130。
辊轴引导部129被设置为从本体侧壁32的上端部的前后方向大体中央部分随着向后方而向下方倾斜,形成为从本体侧壁32的左右方向内侧边向左右方向外方凹。
凸台引导部130与辊轴引导部129的前侧隔着间隔设置,形成为从本体侧壁32的左右方向内侧面向左右方向外方凹。凸台引导部130被设置为从本体侧壁32的上端部随着向下方而向后方倾斜,并且被设置为比辊轴引导部129向下倾斜得更大。即,辊轴引导部129和凸台引导部130中的每个被设置为随着向后下方而在前后方向上的相互间隔越大。
(4)致动器和本体联结
如图10和图11所示,致动器101设在本体壳2内的左端部的前后方向大体中央部分,被设置为与配置在后述安装位置的处理盒15的被检测齿轮露出开口69在上下方向上相面对。
如图11所示,致动器101具有转动轴102、检测部103和作用部104。在以下关于致动器101的说明中,以致动器101配置在后述非检测位置的状态为基准。
转动轴102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检测部103与转动轴102的后上端部连续,形成为向后上方延伸的大体杆状。作用部104与转动轴102的下端部连续,形成为向下方延伸的大体杆状。
致动器101以能够以转动轴102为转动中心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本体壳2内,转动轴10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本体侧壁32。由此,致动器101能够在检测部103向后上方立起的非检测位置和图4所示将检测部103向后侧倒下的检测位置之间转动。致动器101被图未示的施力构件总是向着非检测位置施力。
如图11所示,当致动器101配置在非检测位置时,作用部104不能被本体壳2内的图未示的传感器具体来说是光传感器等检测到。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当致动器101配置在检测位置时,作用部104能够被本体壳2内的图未示的传感器检测到。
如图3(b)所示,本体联结133设在左侧的本体侧壁32。本体联结133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被设置为能够与顶盖7的移动联动而在左右方向上进退。本体联结133的右端部被构成为当本体联结133向右方前进时以不能相对移动的方式嵌合在显影联结89的结合凹部94。
4、打印机包装操作
上述打印机1,当例如出厂、搬运时,不将处理盒15与本体壳2分别包装,而是如图12所示,对在本体壳2内容纳有具有辊盖110的处理盒15的打印机1进行包装。
(1)显影盒相对于鼓盒的容纳
更具体地,当包装打印机1时,如图5和图6所示,首先将安装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容纳在鼓盒18的盒安装部68。
在将安装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容纳在盒安装部68时,使安装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从上侧进入在鼓容纳部67与延出部63之间所划定的显影装卸空间S2。
于是,如图12所示,辊盖110的肋抵接部121与鼓容纳部67的肋62接触,同时,显影框体25的前端部与延出部63的握持部64接触。
通过使安装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延出部63和鼓前壁52向后方弹性变形。由此,安装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配置为夹在鼓容纳部67的肋62与延出部63的握持部64之间,弹性支撑在盒安装部68。
通过以上操作,安装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在盒安装部68的显影装卸空间S2的容纳位置。由此,形成作为盒的一个例子的具有辊盖110的处理盒15。
这时,延出部63相对于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配置在鼓容纳部67的相反侧,与盒安装部68相对应的鼓底壁53相对于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在下侧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
如图6所示,辊盖110的盖侧部117与鼓上壁54的肋62的下侧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如图12所示,辊盖110的盖本体部112和下侧平板部119与感光鼓20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即,辊盖110与感光鼓20分离。
如图9所示,显影盒19的各显影握持部77以夹着延出部63的方式相对于延出部63的被压部65在左右方向外侧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显影盒19的各突出部71配置在在左右方向上握持部64与被压部65之间,相对于握持部64在左右方向外侧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即,相对于被压部65在左右方向内侧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
(2)具有保护盖的处理盒相对于本体壳的容纳
接下来,将具有辊盖110的处理盒15容纳在本体壳2的盒容纳部150。
当将具有辊盖110的处理盒15容纳在本体壳2的盒容纳部150时首先,如图10所示,将本体壳2的顶盖7配置在打开位置,使盒开口部5打开。
接下来,如图1和图6所示,握持鼓盒18的握持部64,以将鼓轴24的左右方向端部从前上侧嵌合在鼓轴引导部129,同时,将引导凸台60从前上侧嵌合在凸台引导部130的方式,将处理盒15通过盒开口部5插入本体壳2内。向后下方压入处理盒15。
于是,鼓轴24的左右方向端部被鼓轴引导部129引导,同时,引导凸台60被凸台引导部130引导,处理盒15以鼓轴24为支点一边右视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边向后下方移动。
当鼓轴24的左右方向端部到达鼓轴引导部129的下端部,同时引导凸台60到达凸台引导部130的下端部时,鼓框体50的鼓后壁57嵌合在第二安装部分127的配合槽128,鼓框体50的鼓底壁53配置在第一安装部分126的上侧。
通过以上操作,具有辊盖110的处理盒15被配置在安装在处理盒安装部125的安装位置,容纳在盒容纳部150。即,处理盒15在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状态下容纳在盒容纳部150。
这时,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被配置为与来自扫描单元16的激光束L射出轨迹重叠。即,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的至少一部分在处理盒15容纳在盒容纳部150的状态下配置在允许激光束L通过的曝光空间S1。
如图11所示,被检测齿轮92以不与致动器101接触的方式相对于致动器101配置在上侧。即,致动器101保持配置在非检测位置。
如图7(b)所示,显影联结89以不与本体联结133在左右方向上相面对的方式相对于本体联结133配置在前上侧。即,即使顶盖7配置在关闭位置,本体联结133前进,显影联结89的结合凹部94和本体联结133也不配合。
接下来,将本体壳2的顶盖7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
这时,如图13所示,在具有辊盖110的处理盒15未完全安装在处理盒安装部125的情况下,当本体壳2的顶盖7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施压部10相对于延出部63的被压部65的上端部从上侧抵接。
伴随着顶盖7的移动,鼓盒18被施压部10通过被压部65向下方施压。由此,如图12所示,具有辊盖110的处理盒15配置在本体壳2内的正确的安装位置。
通过以上操作,在显影盒19位于容纳位置的处理盒15容纳在盒容纳部150的状态下,顶盖7配置在关闭位置。
(3)打印机的包装
如上所述,尽管图未示,将具有辊盖110的处理盒15容纳在盒容纳部150的打印机1例如被包装在盒状包装材料中出厂、搬运。
5、打印机的设置
当使用已包装的打印机1时,首先,将其从图未示的包装材料中取出,将打印机1放置在水平放置面。
(1)具有保护盖的处理盒从本体壳卸下
接下来,将具有辊盖110的处理盒15从本体壳2卸下。
当将具有辊盖110的处理盒15从本体壳2卸下时,按照与上述将具有保护盖的处理盒相对于本体壳进行容纳的操作相反的顺序进行操作。
具体来说,如图10所示,将本体壳2的顶盖7配置在打开位置,握持鼓盒18的握持部64,向前上方拉握持部64。
于是,如图12所示,鼓轴24的左右两端部被鼓轴引导部129引导,同时引导凸台60被凸台引导部130引导,由此,处理盒15一边以感光鼓20的鼓轴24为支点右视时顺时针方向转动,一边向前上方移动。
具有辊盖110的处理盒15通过进一步向前上方拉而通过盒开口部5从本体壳2卸下。
通过以上操作,完成将具有辊盖110的处理盒15从本体壳2卸下。
(2)保护盖从显影盒卸下和显影盒相对于鼓盒的安装
接下来,如图6所示,将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从鼓盒18的盒安装部68卸下。
当将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从鼓盒18的盒安装部68卸下时,握持显影盒19的显影握持部77,向上方拉显影握持部77。于是,显影盒19从延出部63与鼓容纳部67之间向上方卸下。
由此,如图5所示,安装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从鼓盒18卸下。
接下来,通过握持辊盖110的盖握持部120,向后上方拉盖握持部120,将辊盖110从显影盒19卸下。
接下来,握持卸下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的显影握持部77,将该显影盒19如图2所示从上侧插入鼓盒18的盒安装部68。
于是,如图3(a)和图3(b)所示,显影盒19的显影轴套部84和轴套构件86中的每个被相应的安装部侧壁56的上端缘引导而向后下方移动。由此,显影盒19的后端部向后下方移动。
于是,显影轴套部84和轴套构件86中的每个到达相应轴套接收槽59,被相应轴套接收槽59引导,向后方移动。由此,显影轴套部84和轴套构件86中的每个嵌合在相应轴套接收槽59内,显影盒19安装在鼓盒18的盒安装部68。即,轴套接收槽59对辊盖110卸下状态的显影盒19安装到盒安装部68进行引导。
通过以上操作,完成将显影盒19安装到盒安装部68。
这时,如图1所示,显影盒19的显影辊34与感光鼓20接触。
(3)处理盒相对于本体壳的安装
接下来,将安装了显影盒19的处理盒15安装到本体壳2的处理盒安装部125。
当将安装了显影盒19的处理盒15安装到本体壳2的处理盒安装部125时,按照上述将具有保护盖的处理盒容纳在本体壳的操作相同的顺序进行操作。
于是,处理盒15配置在安装在处理盒安装部125的安装位置,容纳在盒容纳部150。
这时,显影盒19被配置在与来自扫描单元16的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的下侧隔着间隔。
如图4所示,被检测齿轮92通过被检测齿轮露出开口69和露出孔107从前下侧接触致动器101。由此,致动器101抵抗图未示的施力构件所施加的力配置在检测位置。由此,设在本体壳2内的图未示的控制部当图未示的传感器检测到致动器101配置在检测位置时判断为安装了显影盒19。
如图3(b)所示,显影联结89与本体联结133在前后方向上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
接下来,本体壳2的顶盖7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配置在关闭位置,由此,安装了显影盒19的处理盒15相对于本体壳2的处理盒安装部125的安装完成。
(4)显影辊的驱动操作和新品检测操作
当本体壳2的顶盖7配置在关闭位置时,与顶盖7的关闭操作联动地,图3(b)的虚线所示的本体联结133向右方前进,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合在显影盒19的显影联结89。
然后,从设在本体壳2的图未示的驱动源通过本体联结133向显影联结89输入左视时顺时针方向的驱动力。
于是,如图4所示,来自图未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显影联结89的齿轮部93传递到显影齿轮90,输入到显影辊轴44。由此,如图1所示,显影辊轴44右视时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
如图4所示,被检测齿轮92通过齿轮系87被传递驱动力,被检测齿轮92左视时顺时针旋转。
于是,被检测齿轮92的左视时顺时针方向上游侧的周端部与致动器101的检测部103之间的接触解除,致动器101被图未示的施力构件所施加的力左视时顺时针转动,配置在非检测位置。
当被检测齿轮92进一步左视时顺时针旋转时,被检测齿轮92的左视时顺时针方向下游侧的周端部从上侧与致动器101的检测部103抵接,致动器101抵抗图未示的施力构件所施加的力左视时逆时针旋转,配置在检测位置。
当被检测齿轮92进一步左视时顺时针旋转时,被检测齿轮92的左视时顺时针方向上游侧的周端部与惰轮91的小径部95的啮合解除。这时,被检测齿轮92的左视时顺时针方向下游侧的从上侧抵接致动器101的检测部103。
图未示的控制部当图未示的传感器检测到致动器101按照检测位置、非检测位置、检测位置的顺序移动时判断为显影盒19是未使用的。
当使用中的显影盒19安装在了本体壳2时,因为被检测齿轮92与惰轮91之间的啮合被解除,因此,被检测齿轮92不旋转,被检测齿轮92的左视时顺时针方向下游侧的周端部保持从上侧与致动器101的检测部103抵接。由此,致动器101保持配置在检测位置。于是,图未示的控制部当图未示的传感器检测到致动器101在预定时间内保持配置在检测位置时判断为显影盒19正在使用中。
6、技术效果
(1)在处理盒15中,如图6所示,能够将处于安装了辊盖110的状态的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在盒安装部68的容纳位置。因此,在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状态下,既能够通过辊盖110保护显影辊34,又能够使显影辊34与感光鼓20分离。
即,当单独搬运显影盒19时,能够将安装在显影盒19的辊盖110用作在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使显影辊34与感光鼓20分离的构件。
因此,如图12所示,将处于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状态的处理盒15容纳在本体壳2的盒容纳部150来出厂、搬运打印机1,由此,既能够降低打印机1搬运时的包装尺寸,又能够抑制显影辊34永久变形。
因为将辊盖110用作当搬运处理盒15容纳在盒容纳部150的打印机1时使显影辊34与感光鼓20分离的构件,因此,与单独使用仅在搬运打印机1时使用的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搬运处理盒15的成本,进而降低搬运打印机1的成本。
(2)显影盒19如图6所示在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状态下弹性支撑在鼓盒18。
因此,当搬运打印机1时,即使显影盒19与设在本体壳2内的构件例如顶盖7的施压部10干涉,也能吸收因为干涉而产生的冲击。
其结果是,在搬运处理盒15容纳在本体壳2的打印机1时,能够抑制鼓盒18和显影盒19中的每个破损。
(3)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如图6所示夹在鼓容纳部67与延出部63之间,由此,弹性支撑在鼓盒18。
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确实弹性支撑在鼓盒18。
(4)在鼓底壁53如图8所示在与鼓前壁52相连接的连接部分36形成有开口部66。
因此,能够将鼓前壁52和延出部63确实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
其结果是,如图6所示,能够将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夹在鼓容纳部67与延出部63之间,进一步确实弹性支撑在鼓盒18。
(5)鼓前壁52和延出部63如图3(a)所示从与鼓底壁53连接的鼓前壁52的基端部48随着向延出部63的自由端部49而离开感光鼓20地倾斜。因此,能够在延出部63与鼓容纳部67之间确保相对大的空间。
即,在鼓盒18的盒安装部68中,能够确实确保用于将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空间。
(6)如图3(a)所示,从鼓前壁52的基端部48到延出部63的自由端部49之间的长度L1形成为比鼓容纳部67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长。
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延出部63与鼓容纳部67之间的空间大。其结果是,能够在鼓盒18的盒安装部68中进一步确实确保用于将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空间。
(7)鼓框体50如图3(a)和图3(b)所示具有轴套接收槽59。
因此,能够确保辊盖110卸下状态的显影盒19相对于盒安装部68的平顺的装卸操作。
因为轴套接收槽59设在相对于感光鼓20的旋转轴线A的鼓底壁53侧即下侧,因此,与将轴套接收槽59设在相对于旋转轴线A的上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盒安装部68中确保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大的空间。
因此,既能够确保显影盒19相对于盒安装部68的平顺的装卸操作,又在盒安装部68中确保用于将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空间。
(8)显影盒19如图5所示具有显影握持部77。
因此,能够在将显影盒19相对于盒安装部68进行装卸时握持显影握持部77,能够使显影盒19相对于盒安装部68的装卸操作平顺。
如图6所示,显影握持部77在显影盒19配置在了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以夹着延出部63的方式相对于左右两侧的被压部65配置在左右方向外侧。因此,当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时,能够抑制显影握持部77与延出部63干涉,并且能够限制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相对于鼓盒18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9)鼓容纳部67如图12所示具有肋62,辊盖110具有肋抵接部121。
在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状态下,肋62与肋抵接部121接触。因此,能够使容纳在鼓容纳部67的感光鼓20与辊盖110分离。
其结果是,即使当本体壳2容纳有处理盒15的打印机1搬运时产生振动,也能够抑制感光鼓20与辊盖110之间的滑动摩擦,能够抑制感光鼓20损伤。
(10)辊盖110如图5所示在其左右两端部具有盖侧部117。
如图7(a)和图7(b)所示,盖侧部117在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与肋62的下侧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
因此,能够将显影盒19确实配置在容纳位置。其结果是,既能够使感光鼓20与辊盖110分离,又能够将显影盒19确实配置在容纳位置。
(11)如图12所示,打印机1的盒容纳部150被构成为容纳具有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的处理盒15。
因此,通过在盒容纳部150容纳处于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状态的处理盒15来出厂、搬运打印机1,既能够降低打印机1搬运时的包装尺寸,又能够抑制显影辊34永久变形。
(12)如图9所示,在延出部63设有握持部64,在显影盒19设有突出部71。
因此,如图12所示,在处理盒15容纳在盒容纳部150的情况等下,能够握持握持部64,能够提高处理盒15的操作性。
在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显影盒19的突出部71相对于握持部64在左右方向上相面对,因此,能够抑制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相对于鼓盒18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13)在打印机1中,如图12所示,能够在显影盒19位于容纳位置的处理盒15容纳在盒容纳部150的状态下,将顶盖7配置在关闭位置。
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打印机1搬运时的包装尺寸。因为能够将顶盖7配置在关闭位置,因此,在搬运打印机1时,能够抑制处理盒15从本体壳2意外卸下。
(14)如图13所示,顶盖7具有施压部10。
因此,在处理盒15相对于盒容纳部150处于容纳途中的情况下,即,在处理盒15未完全容纳在盒容纳部150的情况下,当顶盖7移动时,施压部10对处理盒15的延出部63施压。于是,处理盒15从容纳途中的位置向容纳在盒容纳部150的位置移动。
即,通过使顶盖7移动,能够使处理盒15确实安装在盒容纳部150。因为施压部10对延出部63的左右两端部施压,因此,能够抑制与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接触。
(15)如图12所示,当显影盒19位于容纳位置的处理盒15容纳在盒容纳部150时,显影盒19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曝光空间S1。
即,曝光空间S1被用作用于容纳显影盒19位于容纳位置的处理盒15的空间的一部分。即,在本体壳2内,能够确保曝光空间S1与用于容纳显影盒19位于容纳位置的处理盒15的空间相互兼用。
因此,在本体壳2内,无需分别确保曝光空间S1和用于容纳显影盒19位于容纳位置的处理盒15的空间,能够使本体壳2小型化,进而使打印机1小型化。
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降低打印机1搬运时的包装尺寸。
(16)如图11所示,本体壳2具有致动器101,显影盒19具有被检测齿轮92。
在卸下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安装在了鼓盒18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被检测齿轮92被致动器101检测到。
由此,致动器101能够检测例如与处理盒15有关的信息,具体来说,是否安装了显影盒19,显影盒19是新品还是旧品。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安装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状态下,被检测齿轮92未被致动器101检测到。
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检测卸下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未安装在鼓盒18。
(17)如图3(b)所示,本体壳2具有本体联结133,显影盒19具有显影联结89。
因此,在卸下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安装在了鼓盒18的状态下,本体联结133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合在显影联结89的结合凹部94,将驱动力从本体联结133传递到显影联结89。由此,驱动显影辊34。
另一方面,如图7(b)所示,在安装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状态下,本体联结133与显影联结89不配合。
因此,在卸下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未安装在鼓盒18的状态下,能够防止驱动显影辊34,进而能够防止开始图像形成操作。
7、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14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盒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辊盖的处理盒容纳在本体壳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
在图14中,对于与图1~图13所示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赋予与这些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以辊盖110配置在后侧、显影握持部77配置在前侧的方式夹在盒安装部68与延出部63之间,容纳在显影装卸空间S2。
与之相对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以辊盖110配置在下侧、显影握持部77配置在上侧的方式容纳在显影装卸空间S2。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在显影盒19配置在容纳位置的状态下将处理盒15容纳在本体壳2的盒容纳部150,并且能够将顶盖7配置在关闭位置。
因此,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实线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效果。
而且,因为配置在容纳位置的显影盒19的显影握持部77配置在上侧,因此,通过将顶盖7配置在打开位置,能够容易地握持显影握持部77。
因此,能够容易地从本体壳2仅卸下安装了辊盖110的显影盒19,能够使显影盒19的装卸操作平顺。
8、变形例
上述打印机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除了上述黑白打印机之外,还可以是彩色打印机。
在图像形成设备是彩色打印机的情况下,能够将其构成为具有多个感光鼓和记录介质输送构件的直接式串列型彩色打印机,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多个感光鼓、中间转印体和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方式串列型彩色打印机。
代替上述显影辊34,还可以采用例如显影套筒、显影带、刷子状的辊等显影剂承载体。
上述变形例也能实线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效果。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能够适当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打印机 1
本体壳 2
盒开口部 5
顶盖 7
处理盒 15
扫描单元 16
鼓盒 18
显影盒 19
感光鼓 20
显影辊 34
鼓前壁的基端部 48
延出部的自由端部 49
鼓前壁 52
鼓底壁 53
轴套接收槽 59
肋 62
延出部 63
握持部 64
开口部 66
鼓容纳部 67
盒安装部 68
突出部 71
显影联结 89
被检测齿轮 92
致动器 101
辊盖 110
盖侧部 117
肋抵接部 121
盒容纳部 150
旋转轴线 A
激光束 L
从鼓前壁的基端部到延出部的自由端部之间的长度L1
盒安装部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L2
曝光空间 S1

Claims (26)

1.一种盒,包括:
第一盒,具有被构成为旋转的感光体;
第二盒,被构成为安装在所述第一盒,具有被构成为为了将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感光体而旋转的显影剂承载体;以及
保护盖,被构成为安装到所述第二盒,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相面对,用于保护所述显影剂承载体,
所述第一盒具有:
感光体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感光体;以及
盒安装部,被构成为安装卸下了所述保护盖状态的所述第二盒,
所述第二盒被构成为在安装了所述保护盖的状态下配置在容纳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容纳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盒在配置在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弹性支撑在所述第一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具有延设部,所述延设部相对于配置在所述容纳位置的所述第二盒配置在所述感光体容纳部的相反侧,
配置在所述容纳位置的所述第二盒通过夹在所述感光体容纳部与所述延设部之间而弹性支撑在所述第一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相对于配置在所述容纳位置的所述第二盒在与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相面对,连接所述感光体容纳部与所述延设部,
在所述连接部的与所述延设部相连接的部分形成有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设部以从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的基端部随着向形成在所述基端部的相反侧的自由端部而离开所述感光体的方式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延设部的所述基端部到所述自由端部的长度形成为比所述感光体容纳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长。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具有盒引导部,所述盒引导部被构成为引导所述第二盒相对于所述盒安装部的安装,
所述盒引导部相对于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设在所述连接部侧。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盒具有当相对于所述盒安装部装卸时握持的把手,
所述把手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以夹着所述延设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延设部设在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体容纳部具有肋,所述肋向着所述盒安装部突出,在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上延伸,
所述保护盖具有突起,所述突起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肋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具有解除部,所述解除部设在所述保护盖的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肋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盒和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具有被构成为容纳所述盒的盒容纳部,
所述盒包括:
第一盒,具有被构成为旋转的感光体;
第二盒,被构成为安装在所述第一盒,具有被构成为为了将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感光体而旋转的显影剂承载体;以及
保护盖,被构成为安装到所述第二盒,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相面对,用于保护所述显影剂承载体,
所述第一盒具有:
感光体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感光体;以及
盒安装部,被构成为安装卸下了所述保护盖状态的所述第二盒,
所述第二盒被构成为在安装了所述保护盖的状态下配置在容纳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容纳位置,
所述盒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容纳在所述盒容纳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盒在配置在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弹性支撑在所述第一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具有延设部,所述延设部相对于配置在所述容纳位置的所述第二盒配置在所述感光体容纳部的相反侧,
配置在所述容纳位置的所述第二盒通过夹在所述感光体容纳部与所述延设部之间而弹性支撑在所述第一盒。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相对于配置在所述容纳位置的所述第二盒在与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相面对,连接所述感光体容纳部与所述延设部,
在所述连接部的与所述延设部相连接的部分形成有开口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设部以从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的基端部随着向形成在所述基端部的相反侧的自由端部而离开所述感光体的方式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延设部的所述基端部到所述自由端部的长度形成为比所述感光体容纳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具有盒引导部,所述盒引导部被构成为引导所述第二盒相对于所述盒安装部的安装,
所述盒引导部相对于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设在所述连接部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盒具有当相对于所述盒安装部装卸时握持的把手,
所述把手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以夹着所述延设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延设部设在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的两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设部设有握持部,
在所述第二盒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握持部在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上相面对。
20.根据权利要求13~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备本体形成有用于装卸所述盒的开口部,并且在所述设备本体设有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被构成为相对于所述设备本体在打开所述开口部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开闭构件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盒位于所述容纳位置的所述盒容纳在了所述盒容纳部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关闭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部件具有施压部,所述施压部被构成为当所述开闭构件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时对位于容纳在所述盒容纳部途中的所述盒的所述延设部施压,
所述施压部被构成为对所述延设部的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施压。
22.根据权利要求1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具有曝光装置,所述曝光装置被构成为向着所述感光体射出激光,
在所述曝光装置与所述感光体之间形成允许所述激光通过的曝光空间,
所述盒被构成为当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盒容纳在了所述盒容纳部时,所述第二盒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曝光空间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体容纳部具有肋,所述肋向着所述盒安装部突出,在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上延伸,
所述保护盖具有突起,所述突起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肋接触。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具有解除部,所述解除部设在所述保护盖的沿着所述感光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在所述第二盒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肋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具有检测构件,
所述第二盒具有被检测体,所述被检测体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盒卸下了所述保护盖安装在了所述第一盒的状态下被所述检测构件检测,
所述第二盒被构成为在安装了所述保护盖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被检测体不被所述检测构件检测。
26.根据权利要求11~2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具有驱动传递构件,所述驱动传递构件被构成为传递用于驱动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驱动力,
所述第二盒具有驱动输入部,所述驱动输入部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盒卸下了所述保护盖安装在了所述第一盒的状态下与所述驱动传递构件配合而被输入驱动力,
所述第二盒被构成为在安装了所述保护盖配置在了所述容纳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驱动传递构件不与所述驱动输入部配合。
CN201280076166.0A 2012-11-20 2012-11-30 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4685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1535.6A CN105487365B (zh) 2012-11-20 2012-11-30 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4788 2012-11-20
JP2012254788A JP5991163B2 (ja) 2012-11-20 2012-11-20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CT/JP2012/081127 WO2014080539A1 (ja) 2012-11-20 2012-11-30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1535.6A Division CN105487365B (zh) 2012-11-20 2012-11-30 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5422A true CN104685422A (zh) 2015-06-03
CN104685422B CN104685422B (zh) 2019-11-08

Family

ID=5077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1535.6A Active CN105487365B (zh) 2012-11-20 2012-11-30 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201280076166.0A Active CN104685422B (zh) 2012-11-20 2012-11-30 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1535.6A Active CN105487365B (zh) 2012-11-20 2012-11-30 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213308B2 (zh)
JP (1) JP5991163B2 (zh)
CN (2) CN105487365B (zh)
WO (1) WO201408053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3932A (zh) * 2019-07-10 2021-01-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WO2022117026A1 (zh) * 2020-12-03 2022-06-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粉盒组件、显影盒及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3270B2 (ja) * 2016-05-20 2020-05-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18180380A (ja) * 2017-04-17 2018-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ユニット、及び、現像ユニット
US10444665B2 (en) * 2017-10-03 2019-10-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6184779A (zh) 2017-12-13 2023-05-30 佳能株式会社 盒与图像形成装置
JP2019174625A (ja) * 2018-03-28 2019-10-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6509A (ja) * 1995-04-19 1996-11-0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5826132A (en) * 1997-11-14 1998-10-20 Xerox Corporation Variable size, replaceable toner sump pans for print cartridges
JP2002099131A (ja) * 2001-08-03 2002-04-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記録装置
US20100021203A1 (en) * 2008-07-22 2010-01-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62114B2 (ja) * 2005-05-31 2010-05-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4637B2 (ja) * 1986-10-29 1995-11-13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ポ−タブル複写機
JPH06105867A (ja) * 1992-09-04 1994-04-19 Toyo Eizai Kk 吸収体
JPH07104637A (ja) * 1993-10-01 1995-04-21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輸送方法
JP2000019800A (ja) * 1998-06-30 2000-01-21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
JP4092187B2 (ja) * 2002-12-20 2008-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1708A (ja) * 2003-09-17 2005-04-0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97071B2 (ja) 2005-03-23 2009-07-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49373B2 (ja) * 2006-01-27 2009-10-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85638B2 (ja) 2008-12-26 2012-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284341B2 (ja) * 2010-01-14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62276B2 (ja) 2010-03-19 2012-10-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6509A (ja) * 1995-04-19 1996-11-0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5826132A (en) * 1997-11-14 1998-10-20 Xerox Corporation Variable size, replaceable toner sump pans for print cartridges
JP2002099131A (ja) * 2001-08-03 2002-04-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記録装置
JP4462114B2 (ja) * 2005-05-31 2010-05-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20100021203A1 (en) * 2008-07-22 2010-01-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3932A (zh) * 2019-07-10 2021-01-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2213932B (zh) * 2019-07-10 2023-11-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WO2022117026A1 (zh) * 2020-12-03 2022-06-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粉盒组件、显影盒及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5422B (zh) 2019-11-08
US9529320B2 (en) 2016-12-27
CN105487365B (zh) 2019-11-08
US20150205255A1 (en) 2015-07-23
JP2014102404A (ja) 2014-06-05
WO2014080539A1 (ja) 2014-05-30
CN105487365A (zh) 2016-04-13
US20160062311A1 (en) 2016-03-03
JP5991163B2 (ja) 2016-09-14
US9213308B2 (en) 2015-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5422A (zh) 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4471490A (zh) 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04430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9046869B2 (en) Cartridges including detection member and cover member
CN102968021B (zh) 具有壳和显影辊的显影盒
CN102736365B (zh) 用于成像设备的盒
CN104412173A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1251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04487903A (zh) 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6966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artridges
CN102289163B (zh) 鼓单元
CN104412168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204462646U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88620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098051B2 (en) Coll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135426A (zh) 具有用于保护感光鼓的盖的处理盒
JP2006058459A (ja) 離間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102748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pparatus main body which has main body side connector and unit which has unit side connector to be fitted to main body side connector
JP6164351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4925625U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44002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388732A (zh) 显影盒
CN10329389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204496163U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203773230U (zh) 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