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2267A - 滤油器 - Google Patents

滤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2267A
CN104662267A CN201380048413.0A CN201380048413A CN104662267A CN 104662267 A CN104662267 A CN 104662267A CN 201380048413 A CN201380048413 A CN 201380048413A CN 104662267 A CN104662267 A CN 104662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ilter
oil
housing
divid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84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2267B (zh
Inventor
幸淳史
高次健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yoNishikaw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kyoNishikaw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yoNishikawa Corp filed Critical DaikyoNishikaw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62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2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2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2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0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venting or purifying means, e.g. of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01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flat filter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02Filters adapted for location in special places, e.g. pipe-lines, pumps, stop-c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02Filters adapted for location in special places, e.g. pipe-lines, pumps, stop-cocks
    • B01D35/027Filters adapted for location in special places, e.g. pipe-lines, pumps, stop-cocks rigidly mounted in or on tanks or reservoirs
    • B01D35/0273Filtering elements with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rotation or symmetry axis submerged in tanks or reservo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30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02Cleaning of lubricants, e.g. filters or magnets
    • F16H57/0404Lubricant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0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venting or purifying means, e.g. of filters
    • F01M2001/1028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venting or purifying means, e.g. of fil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ur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0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venting or purifying means, e.g. of filters
    • F01M2001/105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venting or purifying means, e.g. of fil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layout of the purification arrangements
    • F01M2001/1078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venting or purifying means, e.g. of fil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layout of the purification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n oil pick-up tube to oil pump, e.g. strain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004Oilsumps
    • F01M2011/007Oil pickup tube to oil pump, e.g. strai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滤油器,其中,在收放过滤器(10)的壳体(20)上形成密封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43),所述密封部(43)形成为与油路壁面相分离而横切流路的架桥状。

Description

滤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油进行过滤的滤油器。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设置在如车辆发动机等上的滤油器有些构成为如下:包括过滤油的过滤器和收放过滤器的壳体且将壳体分成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并在将过滤器收放于一部件中的状态下将两个部件焊接成一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将过滤器收放在上侧部件的内部,在过滤器中对从形成在下侧部件上的吸油孔吸入的油进行过滤后,使油从形成在上侧部件上的出油孔向壳体的外部流出并供给液压泵。过滤器包括框部,该框部被从下侧部件的内表面朝着上方突出的突出部从下方支撑住。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1272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收放过滤器的滤油器,需要可靠地进行密封,以便在过滤器的油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空间与下游侧空间之间不会漏油。这是由于若过滤前的油从过滤器以外的部分泄漏而流向下游侧,则会导致过滤性能降低之故。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使得油过滤器上游侧的过滤前的油不会以未被过滤的状态向下游侧泄漏,从而提高过滤性能。
如专利文献1所述,有时可能会存在能够使过滤器的周缘部整个一周嵌合在上侧部件或下侧部件中的情况,而因壳体分割面的位置或壳体内部的流路设计,有时不能使过滤器的周缘部整个一周嵌合在上侧部件或下侧部件中。此时,即便利用从一部件突出的突出部支撑过滤器的周缘部中未嵌合在上侧部件或下侧部件中的部分,也容易在另一部件与过滤器的周缘部之间产生间隙,导致未被过滤的油通过该间隙,其结果,可能会存在异物从油流出孔流出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将过滤器设置在筒状壳体内以便至少一端部位于上述壳体内的长边方向中途部的情况下,使得过滤器的周缘部与壳体里侧之间不产生间隙,从而防止过滤不良。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目的,由形成为架桥状的密封部密封壳体内的油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空间与下游侧空间。
第一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滤油器包括:
用于过滤油的过滤器,以及
收放上述过滤器并形成有油流入孔和油流出孔的壳体,
并且上述滤油器构成为通过上述过滤器过滤从上述油流入孔流入到上述壳体内的油并使上述油从上述油流出孔流出,
上述壳体由第一分割体和第二分割体组合而成,
在上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上述过滤器的油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上游侧空间和上述过滤器的油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下游侧空间,
在上述壳体的第一分割体,用于密封上述上游侧空间与上述下游侧空间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呈与上述壳体内壁面相分离并横切油路的架桥状。
根据该结构,壳体的上游侧空间与下游侧空间之间的间隙被密封部密封。该密封部呈横切油路的架桥状,因此相比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在点上支撑过滤器的装置,能够对更广的范围进行密封,从而密封性提高。此外,由于密封部与壳体内壁面相分离,所以能够充分地确保油的流通性。
第二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
上述第一分割体的密封部焊接在上述第二分割体上。
根据该结构,利用密封部可靠地密封上游侧空间与下游侧空间之间的间隙。并且,第一分割体与第二分割体牢固地形成为一体。
第三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
在上述过滤器上设置有被上述第一分割体与上述第二分割体夹住的被夹部,
上述第一分割体的密封部与上述被夹部抵接。
根据该结构,由于过滤器的被夹部被第一分割体的密封部与第二分割体夹住,所以能够使过滤器稳定地设置在壳体内的规定位置上。
第四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
上述过滤器包括过滤油的网状部和包围该网状部的框部,
上述框部被上述第一分割体的密封部与上述第二分割体夹住。
根据该结构,由于过滤器的框部被第一分割体的密封部与第二分割体夹住,所以能够使过滤器稳定地设置在壳体内的规定位置上。
第五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四方面的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
在上述第一分割体设置有支撑上述密封部的支撑部。
根据该结构,即便长时间使用滤油器,也能抑制密封部发生变形。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目的,第六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滤油器包括:
过滤油的过滤器,以及
收放上述过滤器并且包括油流入孔和油流出孔的筒状壳体,
并且上述滤油器构成为使从上述油流入孔流入到上述壳体内的油通过上述过滤器来进行过滤,并使油从上述油流出孔流出,
上述壳体构成为在与该壳体的长边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分割而成的第一分割体与第二分割体形成为一体,
上述过滤器被设置成该过滤器的至少一端部位于上述壳体内部的长边方向中途部,
在上述第一分割体的内部,与上述过滤器的对应于上述壳体长边方向中途部的端部抵接的抵接部和该第一分割体的外周缘部是连续的,
在上述第二分割体的外周缘部,以至少位于上述壳体的长边方向中途部的方式形成有供上述过滤器嵌合的嵌合部,
在上述第二分割体的内部形成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从与上述抵接部相反的一侧支撑上述过滤器的与上述壳体长边方向中途部对应的端部。
根据该结构,过滤器以至少跨越壳体内部的长边方向中途部的方式设置,第一分割体的抵接部与过滤器的对应于壳体长边方向中途部的端部抵接。另一方面,从与抵接部的相反的一侧利用第二分割体的支撑部支撑过滤器的与壳体长边方向中途部对应的端部。由此,能够使过滤器的与壳体长边方向中途部对应的端部处于推压在抵接部上的状态。由于该抵接部与第一分割体的外周缘部是连续的,因此能够在过滤器的周缘部与第一分割体之间不形成间隙地,将未被过滤的油通过两者之间的间隙的情况防止于未然。
第七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
上述支撑部在上述第二分割体的里侧形成有多个,并且彼此留有间隔地设置在油路的宽度方向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过滤器的与壳体长边方向中途部对应的端部的多个部位被支撑部支撑,所以可靠地消除过滤器的周缘部与第一分割体之间的间隙。此外,由于多个支撑部之间存在可供油流通的间隙,所以因设置支撑部导致油流通阻力增大的情况得到抑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由于将密封壳体内的上游侧空间与下游侧空间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形成为与壳体内壁面相分离的架桥状,所以能够可靠地密封上游侧空间与下游侧空间之间的较广的范围,以便不会阻碍油的流动。由此,使得过滤器上游侧的过滤前的油不会以未被过滤的状态向下游侧泄漏,从而能够提高过滤性能。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由于将第一分割体的密封部焊接在第二分割体上,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上游侧空间与下游侧空间之间的密封性,并且能够牢固地使第一分割体与第二分割体形成为一体。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能够利用第一分割体的密封部与第二分割体夹住过滤器的被夹部。由此,能够使过滤器稳定地设置在壳体内的规定位置上。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能够利用第一分割体的密封部与第二分割体夹住过滤器的框部。由此,能够使过滤器稳定地设置在壳体内的规定位置上。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由于设置了支撑密封部的支撑部,所以即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抑制密封部变形,从而能够确保密封性。
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在第一分割体的内部形成与过滤器的对应于壳体长边方向中途部的端部抵接的抵接部,使该抵接部与第一分割体的外周缘部连续,而且在第二分割体的内部形成对过滤器的与壳体长边方向中途部对应的端部予以支撑的支撑部。由此,至少将过滤器设置在壳体内的长边方向中途部上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在过滤器的周缘部与壳体里侧之间不产生间隙,从而能够防止过滤不良情况。
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由于形成了多个支撑部,所以能够可靠地消除过滤器的周缘部与第一分割体之间的间隙。此外,由于将支撑部在油路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留有间隔地设置,所以能够抑制油的流通阻力增大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上方看到下侧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下方看到上侧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V-V线剖面图。
[图6]是图3中VI-VI线剖面图。
[图7](a)是图6中的A-A线剖面图,(b)是图6中的B-B线剖面图,(c)是图6中的C-C线剖面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相当于图7的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相当于图7的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的剖视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的剖视图。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相当于图6的图。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相当于图6的图。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相当于图12的图。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中的下侧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的侧视图。
[图18]是从上方看到第四实施方式的滤油器的立体图。
[图1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滤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滤油器的剖视图。
[图21]是从上方看到将过滤器嵌合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下侧部件中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22]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上侧部件的长边方向一侧的剖视图。
[图2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图,(a)是从上方看到过滤器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看到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2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图,(a)是从上方看到过滤器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看到过滤器的立体图,(c)是下侧部件的限位部附近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优选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而已,并没有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进行限制的意图。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1的立体图。该滤油器1例如设置于安装在汽车上的发动机的油底壳内部能够对在发动机中循环的油进行过滤,在此未图示。此外,滤油器1例如还能够设置在自动变速器的油底壳内部。
如图2所示,滤油器1包括用于对油进行过滤的过滤器10和收放过滤器10的壳体20。
壳体20整体形成为细长的筒状,在长边方向一端部(图1中的左侧)形成有油流入孔21,在长边方向另一端部(图1中的右侧)形成有油流出孔22。从油流入孔21吸入到壳体20内的油一边流向长边方向另一侧一边被过滤器10过滤,然后从油流出孔22流出。在该实施方式中,油流动方向上游侧是指形成有油流入孔21的油流入孔21侧,油流动方向下游侧是指形成有油流出孔22的油流出孔22侧。
油流入孔21位于发动机油底壳的底壁附近。此外,油流出孔22与发动机的液压泵的吸入口连接。由于壳体20呈细长的形状且在其两端分别形成有油流入孔21和油流出孔22,因此即使油底壳内部中油的吸入部位和液压泵的吸入口在水平方向上相分离,也能够将壳体20的内部空间作为油路来利用而一边运送油一边对油进行过滤。
壳体20由大体上构成上半部的上侧部件30和大体上构成下半部的下侧部件40组合而成。上侧部件30包括上壁部30a和从上壁部30a的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周壁部30b,整体呈向下方开放的凹状,并且呈在油流动方向上长度较长的长条形状。上侧部件30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的宽度比上游侧的宽度宽。
如图4和图5所示,会被焊接在下侧部件40上的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0c从周壁部30b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该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0c形成在周壁部30b的整个一周上。
在上侧部件30的上壁部30a的油流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分隔部30d。分隔部30d用于通过将壳体2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油流动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来在内部形成上游侧空间R1和下游侧空间R2(均图示在图5中)。上游侧空间R1和下游侧空间R2构成油路。
如图5所示,上侧部件30的上壁部30a形成为向壳体20的内部突出,分隔部30d构成跨越上壁部30a的宽度方向两端延伸的隔离壁。在分隔部30d的突出方向前端部形成有中间焊接用突条部30e。该中间焊接用突条部30e与分隔部30d的形状对应地沿上侧部件30的宽度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该中间焊接用突条部30e的两端与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0c是连续的。
如图5所示,上侧部件30的上壁部30a中的分隔部30d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位于上游侧的上方,上述过滤器10收放在上侧部件30的分隔部30d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在上侧部件30的周壁部30b中的分隔部30d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形成有供过滤器10的框部12嵌合的高低部30f。在分隔部30d上也形成有高低部30f。
如图1所示,上述油流出孔22位于上侧部件30的上壁部30a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在上壁部30a的油流出孔22的周缘部形成有沿该油流出孔22的径向延伸的凸缘31。在凸缘31的上表面上以包围油流出孔22的方式形成有环状槽31a。该环状槽31a供密封部件嵌入,在此未图示。在凸缘31形成有插孔31b、31b,上述插孔31b、31b供用于将滤油器1紧固在发动机的缸体上的固定部件(未图示)插入。
如图2所示,过滤器10整体形成为在油流动方向上较长的板状。过滤器10包括过滤油的网状部11、以包围网状部11的方式延伸的框部12以及设置在框部12内部的肋部13。网状部11、框部12以及肋部13由树脂材料成形为一体。网状部11由网眼细小的网状物构成,以便能够捕获混入到油中的异物。如图5所示,在框部12嵌合到上述上侧部件30的高低部30f中的状态下,框部12的整个一周紧密接合在上侧部件30的周壁部30b的内表面上。
过滤器10从壳体20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一直设置到油流动方向中间部。过滤器10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位于与分隔部30d对应的部位。
下侧部件40包括与上述上侧部件30的上壁部30a相对的底壁部40a和从底壁部40a的周缘部向上方延伸的周壁部40b,下侧部件40整体呈向上方开放的凹状,并且形成为在油流动方向上较长的形状。下侧部件40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的宽度比上游侧宽。
下侧部件40的底壁部40a中从油流动方向中间部到下游侧的部分高于上游侧。底壁部40a中高出的部分对应于收放过滤器10的部分。
在底壁部40a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筒部41。该筒部41的内部为油流入孔21。
如图3中示出,在下侧部件40的周壁部40b的上端部的密封面上,向上方突出地形成有下侧焊接用突条部40c,该下侧焊接用突条部40c会被焊接于形成在上侧部件30的下端部的密封面上的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0c上。该下侧焊接用突条部40c形成在周壁部40b的整个一周上。
在下侧部件40设置有用于密封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43。如图5和图6所示,该密封部43形成为从壳体20内的油路下侧的壁面向上方隔开一定距离并沿壳体2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架桥状,以便横切该壳体20内部的油路。
如图7的截面形状所示,密封部43包括整体上呈大致多边柱状的主体部分,在该主体部分的上表面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一体地成形有焊接用突条部43e。密封部43的焊接用突条部43e跨越密封部43的长边方向的两端而延伸。密封部43的截面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越靠近密封部43的长边方向中心部越短,越靠近两端部则越长。因此密封部43中两端部最粗。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截面形状,负荷从上方作用时,密封部43难以弯曲。
如图5所示,密封部43的焊接用突条部43e焊接在中间焊接用突条部30e上,该中间焊接用突条部30e形成在上侧部件30的分隔部30d下端部的密封面上。在密封部43焊接在中间焊接用突条部30e上的状态下,分隔部30d的整个长边方向的较大的范围被密封部43从下方支撑住。通过由密封部43支撑分隔部30d,来抑制分隔部30d发生变形,因此形成在该分隔部30d上的高低部30f的变形也得到抑制,从而在高低部30f与过滤器10的框部12之间难以产生间隙。
在下侧部件40的底壁部40a设置有支撑部44、44。支撑部44、44用于从下方支撑密封部43,并且形成为从底壁部40a向上方突出并到达密封部43的柱状。支撑部44、44的上端部与密封部43形成为一体。
如图3和图6所示,支撑部44、44在壳体2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分离。支撑部44、44还与下侧部件40的周壁部40b相分离。由此,油在支撑部44、44之间以及支撑部44、44与周壁部40b之间流动。支撑部44、44具有沿油的流动方向伸长的截面形状,从而难以阻碍油的流动。优选各支撑部44的形状为难以阻碍油的流动的形状,例如优选流线型。
接下来,对制造滤油器1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使树脂材料成形来得到过滤器10、上侧部件30以及下侧部件40,然后将过滤器10收放在上侧部件30的内部并将过滤器10的框部12嵌合至高低部30f上。
然后,例如使用热板焊接法,将上侧部件30的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0c焊接在下侧部件40的下侧焊接用突条部40c上,并且将上侧部件30的中间焊接用突条部30e焊接在下侧部件40的密封部43的焊接用突条部43e上。由此,如图5所示,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的整个周被密封。在密封部43已焊接在中间焊接用突条部30e上的状态下,密封部43从下方支撑分隔部30d整个长边方向的较大的范围,因此抑制分隔部30d发生变形。由此抑制形成在分隔部30d上的高低部30f发生变形,从而难以在高低部30f与过滤器10的框部12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即便长时间使用,过滤器10的框部12也难以从高低部30f脱离,并且在框部12与高低部30f之间难以产生间隙,因此能够确保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密封性。此时,由于密封部4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比中心部粗而难以向下方弯曲,所以进一步提高防止分隔部30d变形的效果。通过由支撑部44、44支撑密封部43,也进一步提高防止分隔部30d变形的效果。
说明使用按照以上所述构成的滤油器1的情况。油底壳内的油从滤油器1的油流入孔21被吸入后流入上游侧空间R1。上游侧空间R1的油在壳体20内流向下游侧空间R2,通过密封部43与壳体20的底壁部40a之间的间隙后到达过滤器10。由于支撑部44、44具有在油流动方向上长度较长的截面形状,所以当油通过密封部43与壳体20的底壁部40a之间的间隙时难以阻碍油流。
到达过滤器10后的油一边朝油流出孔22向斜上方流动一边通过网状部11而被过滤。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密封部43从下方支撑长边方向部分的分隔部30d整体,过滤器10的框部12难以与高低部30f相分离,并且难以在框部12与高低部30f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将过滤前的油通过框部12与高低部30f之间的间隙到达下游侧空间R2的情况防止于未然。
如上述说明,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1,由于将对壳体20内的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部43形成为与壳体20内壁面相分离的架桥状,所以能够不会阻碍油的流动地可靠地密封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较广的范围。由此,使得过滤器10的上游侧的过滤前的油不会以未被过滤的状态直接向下游侧泄漏,从而能够提高过滤性能。
由于将下侧部件40的密封部43焊接在上侧部件30的分隔部30d上,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密封性,并且能够将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牢固地形成为一体。
由于设置了支撑密封部43的支撑部44、44,所以即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抑制密封部43发生变形,从而能够确保密封性。此外,支撑部4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三个以上。支撑部44例如还可以是圆柱状或多边柱状。
密封部43的截面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形状,例如还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变形例1、如图9所示的变形例2那样的形状。变形例1中,在密封部43下表面中的除了长边方向中心部的部分上形成凹部43b。凹部43b形成在密封部43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由此,如同密封部43形成为密封部43的长边方向两端侧的较粗部分的下侧成为被削去的形状,因此油容易地从密封部43的上游侧流向下游侧。此外,凹部43b还能够设置在密封部4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整体上。
在变形例2中,在密封部43的下表面形成有在整个长边方向两端部上连续的凹部43c。此外,该凹部43c的内表面由弯曲面构成。由此油的流动更加顺畅。凹部43c还可以仅仅局部地设置在密封部4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上。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过滤器10嵌入在上侧部件30中,但是还可以使过滤器10嵌入在下侧部件40中。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1的部分剖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过滤器10收放在下侧部件40中,以及由密封部43和上侧部件30夹住过滤器10。下面,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下侧部件40的周壁部40b内表面形成有供过滤器10的框部12嵌入的高低部40f。在过滤器10的框部12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在框部12的上方被密封部43与上侧部件30夹住的夹板(被夹部)14一体地成形。夹板14位于网状部11的上方,并且跨越壳体20的宽度方向两端延伸。在夹板14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焊接用突条部14e。该焊接用突条部14e焊接在分隔部30d的中间焊接用突条部30e上。
下侧部件40的密封部43形成为,沿过滤器10的夹板14的下表面与该夹板14的整个下表面抵接。支撑部44、44在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大体上形成为圆柱状,但并不限于此,其还可以形成为呈在油的流动方向上较长的截面形状。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利用密封部43从下方支撑过滤器10的整个夹板14,所以能够将夹板14的焊接用突条部14e可靠地焊接在分隔部30d的中间焊接用突条部30e上,来密封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由于能够一直从下方支撑夹板14,所以夹板14不会与上侧部件30的分隔部30d相分离,由此也能够充分地确保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密封性。
通过使夹板14的高度低于过滤器10的框部12的高度,能够减小夹板14与密封部43合在一起后的厚度,因此能够抑制油的流通阻力。
如上述说明,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1,能够利用密封部43密封壳体20内的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由于将该密封部43形成为与壳体20内壁面相分离的架桥状,所以能够不阻碍油的流动地可靠地密封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较大的范围。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地,使得过滤器10的上游侧的过滤前的油不会以未被过滤的状态直接向下游侧泄漏,由此能够提高过滤性能。
能够利用下侧部件40的密封部43与上侧部件30夹住过滤器10的夹板14。由此,能够使过滤器10稳定在壳体20内的规定位置上。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过滤器10嵌入在下侧部件40中,但是过滤器10还可以嵌入在上侧部件30中。
(第三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1的剖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密封部分别对过滤器10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进行密封。下面,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第三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0设置在壳体20内部中的油流动方向中间部。在上侧部件30的里侧,密封部33形成为与壳体20内壁面相分离并横切油路的架桥状。该密封部33由从上侧部件30的上壁部30a向下方突出的支撑部34支撑。密封部33在下侧部件40的内表面上焊接在整个宽度方向两端。由此,能够密封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较大的范围。上侧部件30里侧的高低部30f还形成在密封部33上,从而过滤器10的框部12的一部分还嵌入在密封部33中。在该状态下,框部12的跨越宽度方向两端的较大的范围被密封部33与下侧部件40的平板部42夹住。在上侧部件30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形成有平板部32,由该平板部32堵塞下侧部件40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
下侧部件40的密封部43从下方支撑过滤器10的框部12。密封部43和上侧部件30将过滤器10的框部12上下夹住。由此,过滤器10的框部12难以与上侧部件30的高低部30f相分离,并且在框部12与高低部30f之间难以产生间隙,因此能够对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密封部43还能够焊接在上侧部件30上。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形成在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的接合面上的焊接用突条部。
在下侧部件40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形成有平板部42,利用该平板部42堵塞上侧部件30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
如上述说明,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1,能够利用密封部33、43对壳体20内的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由于使密封部33、43与壳体20内壁面相分离并形成为架桥状,所以能够不阻碍油的流动地可靠地密封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较广的范围。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地,使得过滤器10的上游侧的过滤前的油不会以未被过滤的状态直接向下游侧泄漏,由此能够提高过滤性能。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使过滤器10嵌入在上侧部件30中,但是还可以使过滤器10嵌入在下侧部件40中。
若将夹板形成在过滤器10的框部12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并减小密封部33的厚度而夹住夹板,则还能够进一步减小夹板与密封部33的厚度之和,因此能够抑制油的流通阻力,在此未图示。该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密封性。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的下侧部件40的剖视图。在该变形例1中省略了支撑部44、44。由此,油的流通变得顺畅。还可以只省略支撑部44、44中的一个。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的下侧部件40的剖视图。在该变形例2中,密封部4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不与下侧部件40的周壁部40b连接,从而油能够在密封部4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与下侧部件40的周壁部40b之间流通。由该密封部43和支撑部44、44构成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柱状部分和以将这些柱状部分的上端互相连接的方式设置的部分的形状,因此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密封部43的长度可以大于图示的长度,也可以小于图示的长度。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2的结构还能够应用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中的滤油器1的剖视图。该变形例3中,在滤油器1的密封部43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的分割部位向下方变化。根据该分割部位的变化,如图16所示,下侧部件40的密封部43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构成为不具有周壁部40b的平板结构,因此下侧部件40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的刚性降低。由此,例如即便在振动焊接前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的焊接面因成形误差等影响而形成为不是严格地一致的形状,也能够在将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的焊接面合在一起来振动时变形成使下侧部件40紧密接合在上侧部件30上,从而能够可靠地焊接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虽然在该变形例3中省略了支撑部44,但是还可以设置支撑部44,还能够应用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第四实施方式)
图17以及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1的图。该滤油器1例如设置于在汽车的发动机下部设置的油底壳的内部,并且安装在发动机体E(只在图17中用虚线图示)上,在此未图示。在该发动机中,液压泵的吸入部(连接有滤油器1的油流出孔22的部分)与油底壳内的油的吸入部分(设置有滤油器1的油流入孔21的部分)不仅在上下方向上相分离,而且在水平方向上也相隔得较远。
如图19所示,滤油器1包括过滤油的过滤器10以及收放过滤器10并且具有油流入孔21和油流出孔22的筒状壳体20,并且使从油流入孔21流入到壳体20内的油通过过滤器10来进行过滤后从油流出孔22流出。
在壳体2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图17~图19中的左端部)设置有油流出孔22,在另一端部(图17~图19中的右端部)设置有油流入孔21。为了使油流入孔21与油流出孔22在水平方向上的相隔距离较远,整个壳体20呈细长形状。这样使油流入孔21与油流出孔22在水平方向上的相隔距离较远的理由在于,为了对应于上述液压泵的吸入部与油底壳内的油的吸入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分离距离较远的情况。
壳体20包括在与该壳体20的长边方向相交的方向亦即上下方向上被分割而成的上侧部件(第一分割体)30和下侧部件(第二分割体)40。上侧部件30和下侧部件40由树脂制成。整个上侧部件30呈向下方开放的凹状。
鼓出部30a在从上侧部件3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一直形成到中途部。鼓出部30a向上侧部件30的上方以及宽度方向两侧鼓出,通过形成该鼓出部30a,上侧部件30的内部空间得以扩大。
如图20所示,鼓出部30a形成为越靠近壳体2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油流出孔22),越向上方鼓出。该鼓出部30a的内部形成为供由过滤器10过滤的过滤后的油流入的下游侧空间R1。
在上侧部件30的上壁部的长边方向一端部形成有贯通上下方向的上述油流出孔22。在油流出孔22的周缘部形成有大体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凸缘31。在凸缘31,油流出孔22的周向上相隔间隔地形成有插孔31a、31a,上述插孔31a、31a供由用于将滤油器1固定在发动机体E上的螺栓等构成的固定部件(未图示)插入。在凸缘31的上表面,以包围油流出孔22的开口的方式形成有供O型环(未图示)嵌入的O型环槽31b。
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上侧部件30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以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安装部32。在该安装部32形成有与发动机体E拧合的固定部件的插孔32a。
上侧部件30的开放侧的缘部亦即外周缘部在整个一周上是连续的,并且如图20和图22所示,形成为向下方突出的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的突出方向前端面(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该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焊接在后述的下侧部件40上。通过焊接,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在突出方向上的尺寸缩短。
在上侧部件30里侧的长边方向中途部形成有在壳体20内用于分隔出下游侧空间R1的分隔壁34。分隔壁34向下方突出,并沿上侧部件3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与上侧部件30的两个内侧面连续。在分隔壁34的下端面向下方突出地形成有抵接部34a,该抵接部34a顶在与过滤器10中的壳体20长边方向中途部对应的端部(后述的夹板部14)上。
抵接部34a是与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一样的焊接用突条部,构成沿上侧部件30的宽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凸条,抵接部34a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与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是连续的。抵接部34a的下端面位于焊接后的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的下端面的同一平面上。因此,在焊接后,抵接部34a的下端面与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的下端面环状连续。
如图19所示,下侧部件40呈向上方开放的凹状。鼓出部40a从下侧部件4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一直形成到中途部。鼓出部40a向下侧部件40的下方和宽度方向两侧鼓出。如图20所示,该鼓出部40a的内部形成为供由过滤器10进行过滤之前的过滤前油流通的空间Ra。
在壳体20内,壳体20的长边方向中的过滤器10的另一侧空间Rb与上述空间Ra连通。空间Rb呈在壳体20的长边方向上较长的形状。由空间Ra与空间Rb构成上游侧空间R2,该上游侧空间R2成为供流入过滤器10之前的油流通的油路。
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下侧部件40的下壁部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筒部41。筒部41的内部成为油流入孔21,并与壳体20的上游侧空间Rb连通。
下侧部件40的开放侧的缘部亦即外周缘部在整个一周上是连续的,从而如图19所示那样形成为向上方突出的下侧焊接用突条部43。下侧焊接用突条部43的突出方向前端面(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该下侧焊接用突条部43焊接在上述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的整个一周上。
在下侧部件40里侧的长边方向中途部形成有两个突出部44、44。这些突出部44、44为支撑过滤器10的与壳体20长边方向中途部对应的端部(夹板部14)的支撑部。设定突出部44、44的高度,以保证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与抵接部34a抵接。
突出部44、44与下侧部件40一体地成形,并呈圆柱状。突出部44、44从下侧部件40的两个内侧面向内部隔开,并且在下侧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突出部44、44的前端面(上端面)大体上形成为平坦的面。
在下侧部件40的里侧形成有供过滤器10嵌合的嵌合凹部(嵌合部)45。嵌合凹部45形成在从下侧部件4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到中途部,并且供过滤器10的周缘部的与壳体20长边方向中途部对应的端部(夹板部14)以外的部分嵌合。
即,在嵌合凹部45以构成阶梯部的方式形成有限位部45s,该限位部45s供过滤器10的框部11的端部14s嵌入。通过过滤器10的框部11的端部14s配合在限位部45s,过滤器10在其长边方向上不发生偏移。在嵌合凹部(嵌合部)45的限位部45s的另一端侧,以构成阶梯部的方式形成有限位部45t,该限位部45t嵌合在下侧部件40的两端部。
过滤器10是将树脂材料成形为板状而形成的部件。过滤器10形成为从壳体2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延伸到中途部的形状。过滤器10按照上述方式延伸而不是跨越壳体20的长边方向两端延伸的理由在于,即便不这样延伸,也能够确保需要过滤器10具有的过滤面积。假设过滤器10形成为跨越壳体20的长边方向两端延伸的细长形状,则容易导致成形不良,并且难以确保强度。
如图19所示,过滤器10包括框部11、设置在框部11内部的网状部12、用于加强网状部12的肋部13、13、…以及被上述抵接部34a和突出部44、44夹住的夹板部14,这些利用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框部11形成为在过滤器10的周向上是连续的,并且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该框部11嵌合在上述下侧部件40的嵌合凹部45中。在框部11处于嵌合状态时,框部11与嵌合凹部45内表面之间不发生油泄漏现象。
在网状部12形成有多个微孔。肋部13、13、…与网状部12形成为一体,并沿着过滤器10的宽度方向和长边方向延伸。肋部13、13、…与框部11连接。
夹板部14位于过滤器10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并从框部11大体上水平突出并沿过滤器10的宽度方向延伸。夹板部14的下表面大体上平坦,并且形成为供上述突出部44、44的前端面抵接的下侧抵接面14a。在夹板部14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沿过滤器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突条部14b。该突条部14b位于与上述上侧部件30的抵接部34a对应的部位上,并且大体上与抵接部34a平行地延伸。抵接部34a通过焊接方式抵接在突条部14b的前端面(上端面)上。
接下来,对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滤油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过滤器10安装在下侧部件40上。即,如图21所示,将过滤器10的框部11嵌入在下侧部件40的嵌合凹部45中。在该状态下,下侧部件40的突出部44、44的前端面顶在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的下侧抵接面14a上,夹板部14由突出部44、44支撑。
然后,在例如使用热板焊接法焊接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的情况下,使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与下侧焊接用突条部43中的一个或两个处于加热熔融状态,然后使上侧部件30的开放侧与下侧部件40的开放侧对接,并对准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与下侧焊接用突条部43。在使用振动焊接法的情况下,使上侧部件30的开放侧与下侧部件40的开放侧对接,并对准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与下侧焊接用突条部43,并使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中的一个部件相对于另一个部件振动。
若焊接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与下侧焊接用突条部43,则与此同时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的突条部14b与上侧部件30的抵接部34a抵接并被焊接。此时,夹板部14的下侧抵接面14a与下侧部件40的突出部44、44的前端面抵接,从而夹板部14被从下侧支撑。由此,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与上侧部件30的抵接部34a可靠地抵接而被焊接,并且能够长时间稳定地维持该抵接状态。
优选使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与下侧焊接用突条部43双方处于加热熔融状态后进行接合,通过这种方式,焊接强度得到提高而趋于稳定。
接下来,对利用上述滤油器1过滤油的情况进行说明。若安装有滤油器1的发动机运转,则因来自液压泵的吸引力,油底壳内的油通过油流入孔21后,在壳体20内的上游侧空间R2中首先在空间Rb中流通。由于该空间Rb形成沿壳体20的长边方向伸长的形状的油路,所以油顺畅地流向壳体20的长边方向一端侧。
流过空间Rb的油到达空间Ra后,从空间Ra向上改变方向而流向过滤器10。由于位于空间Ra的两个突出部44、44留有间隔地设置在油路的宽度方向上,所以油容易流通。油通过过滤器10,由此被过滤后流入下游侧空间R1。
在油从上游侧空间R2流入下游侧空间R1时,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被下侧部件40的突出部44、44从下侧支撑而与上侧部件30的抵接部34a抵接,因此在夹板部14与抵接部34a之间不形成间隙。因此,不会发生上游侧空间R2的过滤前的油从夹板部14与抵接部34a之间流入下游侧空间R1的情况。
如上述说明,根据该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1,在将过滤器10从壳体20内部的长边方向一端部设置到中途部的情况下,上侧部件30的抵接部34a与过滤器10中的设置在壳体20长边方向中途部的端部上的夹板部14抵接。另一方面,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从抵接部34a的相反侧被下侧部件40的突出部44、44支撑。由此,能够使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处于推压到抵接部34a上的状态。由于该抵接部34a与上侧部件30的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是连续的,所以在过滤器10的周缘部与上侧部件30之间不会形成间隙,从而能够将未被过滤的油通过两者之间的情况防止于未然,由此能够防止过滤不良现象。
由于利用多个突出部44、44支撑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所以能够可靠地消除过滤器10的周缘部与上侧部件30之间的间隙。由于在油路的宽度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设置突出部44、44,所以能够抑制油的流通阻力增大的现象。
如图23中的变形例1所示,还可以在过滤器10的网状部12与夹板部14之间设置导油板部16。导油板部16从夹板部14侧朝向网状部12侧向下倾斜。因此,能够利用导油板部16将从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b(参照图20)流向空间Ra的油流一边引向过滤器10的下方一边使该油流顺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过滤器10嵌入在形成于下侧部件40上的嵌合凹部45中,但是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将嵌合凹部(未图示)形成在上侧部件30上并将过滤器10收放于上侧部件30中。在该情况下,对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的突条部14b的背面侧进行支撑的突出部44从上侧部件30的里侧向下延伸,其下端与夹板部14的突条部14b的背面侧抵接。油流入孔21设置在壳体20中的下侧部件40上。在下侧部件40内表面的与过滤器10的突条部14b对应的位置上朝上形成有抵接部34a。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地用抵接部34a与突出部44夹住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因此能够可靠地焊接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的突条部14b与抵接部34a。
突出部44还能够如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那样形成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柱状部分和以将这些柱状部分的上端互相连接的方式设置的部分的形状。
突出部44还能够一体地设置在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的下侧抵接面14a上。
还能够使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的下侧抵接面14a的形状为如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2那样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还能够将阶梯部形状的限位部45t形成在嵌合凹部45上,并且夹板部14的两个端面嵌入在限位部45t,上述嵌合凹部45形成在下侧部件40上。
如图24中的变形例2所示,还可以将凹状嵌合部(凹部)45u形成在上述阶梯部形状的限位部45t上,并且使在夹板部14的两个端面上突出地形成的被嵌合部(突出部)14u嵌合在上述嵌合部45u中。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过滤器10的位置发生偏移的现象。
优选将壳体20的形状设定为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b的宽度方向中心部位于突出部44、44之间。由此,从空间Rb流向空间Ra的油的主流部分通过突出部44、44之间,因此能够减少因形成突出部44、44所引起的阻碍油的流动的现象。
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b还可以位于低于过滤器10的设置高度的位置处。由此,能够使从空间Rb流向空间Ra的油顺畅地流向过滤器10的下方。
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b的截面形状可以为近似矩形、近似圆形、近似椭圆形等任意形状,例如还可以为仅仅使上侧部件30的上壁部中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向上方鼓出来使空间Rb的截面形状向上方扩大的形状。
油流入孔21和油流出孔22的截面积还可以大致相同。
下游侧空间R1的截面积还可以与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a的截面积大致相等,或者下游侧空间R1的截面积稍大。
油流入孔21的截面积、下游侧空间R1的截面积、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a的截面积、以及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b的截面积还可以大致相等。
过滤器10还可以为由金属制成的网状物。
下游侧空间R1的截面积、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a的截面积、以及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b的截面积可以大于油流入孔21的截面积。
上述滤油器1除了能够用于发动机中以外,还能够用于运送装置等动力装置中。
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示例而已,不得以此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限定性的解释。属于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等同的任何变形、变更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实用性-
如上述说明,本发明中的滤油器例如能够设置在发动机的油底壳内部来使用。
-符号说明-
1-滤油器;10-过滤器;11-网状部;12-框部;13-肋部;14-夹板;20-壳体;21-油流入孔;22-油流出孔;30-上侧部件;33-密封部;34-支撑部;40-下侧部件;43-密封部;44-支撑部;E-发动机体;R1-上游侧空间;R2-下游侧空间。

Claims (7)

1.一种滤油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器(10),用于过滤油;以及
壳体(20),收放上述过滤器(10)并且在该壳体(20)上形成有油流入孔(21)和油流出孔(22),
上述滤油器(1)构成为利用上述过滤器(10)过滤从上述油流入孔(21)流入到上述壳体(20)内的油并使油从上述油流出孔(22)流出,
上述壳体(20)由第一分割体(40)与第二分割体(30)组合而成,
在上述壳体(20)的内部形成有上述过滤器(10)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空间(R1)和上述过滤器(10)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空间(R2),
在上述壳体(20)的第一分割体(40)形成有用于密封上述上游侧空间(R1)与上述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43),上述密封部(43)形成为与上述壳体(20)内壁面相分离并横切油路的架桥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分割体(40)的密封部(43)焊接在上述第二分割体(3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器(1),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过滤器(10)上设置有被上述第一分割体(40)与上述第二分割体(30)夹住的被夹部(14),
上述第一分割体(40)的密封部(43)与上述被夹部(14)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滤器(10)包括过滤油的网状部(11)和包围该网状部(11)的框部(12),
上述框部(12)被上述第一分割体(40)的密封部(43)与上述第二分割体(30)夹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滤油器(1),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分割体(40)设置有支撑上述密封部(43)的支撑部(44)。
6.一种滤油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器(10),过滤油;以及
壳体(20),呈筒状并收放上述过滤器(10)并且在该壳体(20)上具有油流入孔(21)和油流出孔(22),
上述滤油器(1)构成为使从上述油流入孔(21)流入到上述壳体(20)内的油通过上述过滤器(10)来进行过滤,并使油从上述油流出孔(22)流出,
上述壳体(20)由在与该壳体(20)的长边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分割而成的第一分割体(30)与第二分割体(40)一体化而成,
上述过滤器(10)被设置成该过滤器(10)的至少一端部位于上述壳体(20)内部的长边方向中途部,
在上述第一分割体(30)的内部以与该第一分割体(30)的外周缘部连续的方式形成有抵接部(34a),上述抵接部(34a)与上述过滤器(10)的对应于上述壳体(20)长边方向中途部的端部抵接,
在上述第二分割体(40)的外周缘部形成有供上述过滤器(10)嵌合的嵌合部(45),上述嵌合部(45)以至少位于上述壳体(20)的长边方向中途部的方式形成,
在上述第二分割体(40)的内部形成有支撑部(44),上述支撑部(44)从与上述抵接部(34a)相反的一侧支撑上述过滤器(10)的与上述壳体(20)长边方向中途部对应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油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44、44)在上述第二分割体(40)的里侧形成有多个,上述支撑部(44、44)彼此留有间隔地设置在油路(R2)的宽度方向上。
CN201380048413.0A 2012-09-18 2013-09-10 滤油器 Active CN1046622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4556 2012-09-18
JP2012204556 2012-09-18
JP2013-032244 2013-02-21
JP2013032244 2013-02-21
PCT/JP2013/005350 WO2014045545A1 (ja) 2012-09-18 2013-09-10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2267A true CN104662267A (zh) 2015-05-27
CN104662267B CN104662267B (zh) 2018-04-10

Family

ID=50340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8413.0A Active CN104662267B (zh) 2012-09-18 2013-09-10 滤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94962B2 (zh)
JP (1) JP6261506B2 (zh)
CN (1) CN104662267B (zh)
WO (1) WO201404554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284A (zh) * 2016-09-19 2016-12-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油收集器
CN108626373A (zh) * 2017-03-21 2018-10-09 J.C.班福德挖掘机有限公司 滤油器组件
CN109084009A (zh) * 2017-06-14 2018-12-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油泡减少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2338B2 (ja) * 2014-04-18 2018-03-28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JP6340263B2 (ja) * 2014-06-24 2018-06-06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US20170268393A1 (en) * 2016-03-21 2017-09-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nsmission Oil Filter Assembly
US11691097B2 (en) * 2017-11-15 2023-07-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nsmission oil filter assembly
USD916152S1 (en) 2020-08-24 2021-04-13 Apq Development, Llc Compression limiter
US11078958B1 (en) 2020-08-24 2021-08-03 Apq Development, Llc Compression limiter
USD921045S1 (en) 2020-08-24 2021-06-01 Apq Development, Llc Oil pick-up assembly
US11028741B1 (en) 2020-08-24 2021-06-08 Apq Development, Llc Oil pick-up assembl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1138A (ja) * 1994-10-27 1996-05-14 Daikyo Inc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JP2004353783A (ja) * 2003-05-29 2004-12-16 Toyo Roki Mfg Co Ltd 自動変速機用オイルフィルタ
JP2008115969A (ja) * 2006-11-06 2008-05-22 Toyota Boshoku Corp 自動変速機用オイルフィルタ
CN101469623A (zh) * 2007-12-27 2009-07-01 环节安(北京)滤清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分体组合式机油滤清器外壳
CN201620929U (zh) * 2010-01-22 2010-11-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机油过滤装置
JP2012127221A (ja) * 2010-12-14 2012-07-05 Daikyonishikawa Corp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33428A1 (en) * 2003-12-22 2005-06-23 Peet C. A. Filter media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n engine or transmission filter
JP4256320B2 (ja) * 2004-09-28 2009-04-22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体の接合構造および接合方法
DE102009059708A1 (de) * 2008-12-26 2010-07-01 Daikyonishikawa Corp. Ölwann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1138A (ja) * 1994-10-27 1996-05-14 Daikyo Inc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JP2004353783A (ja) * 2003-05-29 2004-12-16 Toyo Roki Mfg Co Ltd 自動変速機用オイルフィルタ
JP2008115969A (ja) * 2006-11-06 2008-05-22 Toyota Boshoku Corp 自動変速機用オイルフィルタ
CN101469623A (zh) * 2007-12-27 2009-07-01 环节安(北京)滤清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分体组合式机油滤清器外壳
CN201620929U (zh) * 2010-01-22 2010-11-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机油过滤装置
JP2012127221A (ja) * 2010-12-14 2012-07-05 Daikyonishikawa Corp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284A (zh) * 2016-09-19 2016-12-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油收集器
CN108626373A (zh) * 2017-03-21 2018-10-09 J.C.班福德挖掘机有限公司 滤油器组件
CN109084009A (zh) * 2017-06-14 2018-12-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油泡减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45545A1 (ja) 2014-03-27
CN104662267B (zh) 2018-04-10
JPWO2014045545A1 (ja) 2016-08-18
JP6261506B2 (ja) 2018-01-17
US20150247431A1 (en) 2015-09-03
US10494962B2 (en) 201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2267A (zh) 滤油器
JP6302338B2 (ja)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JP2013013858A (ja) 流体フィルタ
JP2007275786A (ja) 燃料フィルタ
US20170218802A1 (en) Oil strainer
CN105246572A (zh) 具有双褶皱包的过滤器
IT201600115641A1 (it) Un assieme di filtrazione e regolazione della temperatura olio motore
JP2009108765A (ja)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CN105246571A (zh) 具有双褶皱包的过滤器
CN101956588B (zh) 发动机用机油集滤器
JP2005111432A (ja) ストレーナ
CN108993055B (zh) 滤芯组件
JP2005248945A (ja) エンジンフィルタ又は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フィルタにおけるフィルタ媒体の支持装置又は方法
JP2018091256A (ja) セパレーターのシール構造
JP6602680B2 (ja)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JP2008115969A (ja) 自動変速機用オイルフィルタ
CN107709824A (zh) 一种防振装置
JP6232274B2 (ja)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JP2005226535A (ja) エンジン用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JP2015025558A (ja) 樹脂製筒部材
JP6199157B2 (ja)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CN111712313A (zh) 带有空气分离的抽吸过滤器装置
CN104837539A (zh) 用于燃料模块的预过滤器
JP2008232017A (ja) エンジン用オイルストレーナー
JP2017133398A (ja)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