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59943A - 电枢和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枢和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59943A
CN104659943A CN201410662696.4A CN201410662696A CN104659943A CN 104659943 A CN104659943 A CN 104659943A CN 201410662696 A CN201410662696 A CN 201410662696A CN 104659943 A CN104659943 A CN 104659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jumper
winder
terminal part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626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59943B (zh
Inventor
影目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m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59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59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59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599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6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leads, i.e. conducting wi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1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bbins for supporting the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枢,目的在于抑制跨接线的末端部与其它部分干涉。电枢(10)具备:构成电枢铁芯并且沿电枢铁芯的周向分割的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具有安装在铁芯结构部件(48)上的多个绝缘部(66)的多个绝缘体(64);分别具有隔着绝缘部(66)卷绕在铁芯结构部件的齿部(50)上的多个卷绕部(74)和连接多个卷绕部(74)的跨接线(76)的多个绕组(46)。卷绕部(74)的始绕的末端部(74A)与跨接线(76)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位于电枢铁芯(42)的周向上的齿部(50)的同一侧的侧部,在绝缘体(64)上设置有保持卷绕部(74)的始绕的末端部(74A)并且对跨接线(76)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进行引导的保持突起(84)以及支承部(88)。

Description

电枢和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枢和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采用了分割铁芯的电枢,公知有以下的电枢(例如,参照日本特愿2012-095871)。即,在日本特愿2012-095871所记载的电枢中,作为分割铁芯,使用了分割为多个铁芯结构部件的电枢铁芯。在上述电枢上使用了多个绝缘体,上述多个绝缘体的每个分别具有安装在铁芯结构部件上的多个绝缘部和连结上述多个绝缘部的连结部。另外,在电枢上设置有多个绕组,上述多个绕组的每个分别具有隔着绝缘部卷绕在铁芯结构部件的齿部上的多个卷绕部和连接上述多个卷绕部的跨接线。
但是,在上述电枢中,例如,绕组的匝数在齿部的左右相差0.5匝的情况下,卷绕部的末端部与跨接线的末端部位于齿部的同一侧的侧部(多个齿部的周向上的同一侧的侧部)。在上述情况下,若利用搭扣(snap-fit)结构来保持卷绕部的末端部,则无法保持跨接线的末端部,上述跨接线的末端部会产生位置偏差而与其它部分干涉。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因绕组的匝数在齿部的左右相差0.5匝,而使卷绕部的末端部与跨接线的末端部位于齿部的同一侧的侧部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跨接线的末端部的位置偏差,而抑制上述跨接线的末端部与其它部分干涉的电枢。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电枢具备:电枢铁芯,其具备呈放射状延伸并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齿部;绝缘体,其具有与所述电枢铁芯一体化的多个绝缘部;以及多个绕组,其分别具有隔着所述绝缘部卷绕在所述齿部上的多个卷绕部和连接所述多个卷绕部的跨接线,所述卷绕部的末端部与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位于所述齿部的所述周向上的同一侧的侧部,在所述绝缘体上设置有保持所述卷绕部的末端部并且对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进行引导的保持部。
根据上述第一方式的电枢,在绝缘体上设置保持卷绕部的末端部并且对跨接线的末端部进行引导的保持部。因此,即使在因绕组的匝数在齿部的左右相差0.5匝,而使卷绕部的末端部与跨接线的末端部位于齿部的同一侧的侧部(多个齿部的周向上的同一侧的侧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保持卷绕部的末端部的保持部对跨接线的末端部进行引导,据此可以抑制上述跨接线的末端部的位置偏差。据此,可以抑制跨接线的末端部与其它部分干涉。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电枢是在上述第一方式的电枢的基础上,所述保持部具备对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进行引导的保持突起和与所述保持突起协作地保持所述卷绕部的末端部的支承部,所述卷绕部由所述保持突起的基端部支承,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由所述保持突起的顶端部引导。
根据上述第二方式的电枢,卷绕部由保持突起的基端部支承,因此可以抑制卷绕部的形状溃散。另外,跨接线的末端部由保持突起的顶端部引导,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保持突起的顶端部来对跨接线的末端部进行引导。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电枢是在上述第二方式的电枢的基础上,在所述保持突起的顶端部形成有沿着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的外周面的曲面。
根据上述第三方式的电枢,在保持突起的顶端部上形成有沿着跨接线的末端部的外周面的曲面,因此可以利用保持突起的顶端部平滑地对跨接线的末端部进行引导。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电枢是在上述第二方式或上述第三方式的电枢的基础上,所述卷绕部的末端部与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相比位于所述齿部的基端部侧,所述保持突起介于所述卷绕部的末端部与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之间,所述保持部构成为利用所述保持突起与所述支承部来夹持所述卷绕部的末端部的搭扣结构。
根据上述第四方式的电枢,保持部构成为利用支承部以及保持突起夹持卷绕部的末端部的搭扣结构。因此,可以利用上述搭扣结构来保持卷绕部的末端部,因此可以抑制卷绕部的末端部的位置偏差。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电枢是在上述第一~第四方式的电枢的基础上,所述电枢铁芯利用沿所述电枢铁芯的周向分割的多个铁芯结构部件而构成,在所述多个铁芯结构部件的每个上设置有卡合部和被卡合部,所述多个铁芯结构部件通过将相邻的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卡合而连结成环状,在所述绝缘部上设置有导向突起,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侧的部分由所述导向突起向连结所述绝缘部间的连结部侧导向,据此位于形成在所述铁芯结构部件的两侧的侧部的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之间。
根据上述第五方式的电枢,在多个铁芯结构部件的每个上设置有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多个铁芯结构部件通过将相邻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卡合而连结成环状。因此,利用上述相邻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可以抑制连结成环状的多个铁芯结构部件的松动。
另外,在绝缘体的绝缘部上设置有导向突起。跨接线的末端部侧的部分由上述导向突起而向连结绝缘部之间的连结部侧导向,据此位于形成在铁芯结构部件的两侧的侧部的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之间。因此,在通过将相邻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卡合而将相邻的铁芯结构部件彼此连结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跨接线被夹入相邻的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之间。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电枢是在上述第五方式的电枢的基础上,所述跨接线在与所述多个铁芯结构部件的内径部相比靠内侧通过。
根据上述第六方式的电枢,跨接线在与多个铁芯结构部件的内径部相比靠内侧通过。因此,利用上述结构,即便在利用卡合部连结相邻的铁芯结构部件彼此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跨接线被夹入相邻的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之间。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电枢是在上述第一~第六方式的电枢的基础上,所述多个绝缘体具有连结所述多个绝缘部的连结部,在所述多个绝缘体的每个上组装一对所述铁芯结构部件并且将所述绕组卷绕在该一对铁芯结构部件的齿部上,据此构成相互独立的多个电枢结构单元,所述多个电枢结构单元利用相邻的电枢结构单元彼此而组合,来构成多个电枢结构部,在所述多个电枢结构部的每个中,一对所述跨接线仿照一对所述连结部的每个而配置,并且一个所述连结部以及一个所述跨接线与另一个所述连结部以及另一个所述跨接线分开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电枢结构部的轴芯部的一侧与另一侧。
根据上述第七方式的电枢,在多个绝缘体的每个上组装一对铁芯结构部件并且将绕组卷绕在该一对铁芯结构部件的齿部上,据此构成相互独立的多个电枢结构单元。利用相邻的电枢结构单元彼此来组合上述多个电枢结构单元,据此构成多个电枢结构部。在上述多个电枢结构部的每个中,一对跨接线仿照一对连结部的每个而配置,一个连结部以及一个跨接线与另一个连结部以及另一个跨接线分开设置在相对于电枢结构部的轴芯部的一侧与另一侧。因此,在各电枢结构部中,一对跨接线相互不交叉,因此即便在多个电枢结构部相互组装而构成电枢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电枢的轴长的增加。据此,与在各电枢结构部中一对跨接线相互交叉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电枢的轴长。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是具备上述第一~第七方式的电枢的旋转电机。
附图说明
基于下述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枢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枢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枢铁芯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组装图3所示的多个电枢结构部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电枢结构部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电枢结构部的分解俯视图。
图8A是图7所示的电枢结构单元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表示绕组卷绕前的图。
图8B是图7所示的电枢结构单元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表示绕组卷绕中途的图。
图8C是图7所示的电枢结构单元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表示绕组卷绕后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图8A、图8B、图8C所示的导向突起及其周边部的纵剖视图。
图10是经由跨接线与图8A、图8B、图8C所示的卷绕部连接的相反侧的卷绕部及其周边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M…旋转电机;10…电枢;12…转子;14…中心件(center piece);16…电机支架;18…电路基板;20…箱体;22…轴部;24…壳体;26…磁铁;28…轴承;30…旋转轴;32…多翼式离心风机(sirocco fan);34…主体部;42…电枢铁芯;44…绝缘部件;46U、46U’、46V、46V’、46W、46W’…绕组;48U、48U’、48V、48V’、48W、48W’…铁芯结构部件;50…齿部;52…轭铁结构部;54…轭铁;56…卡合部;58…被卡合部;64U、64U’、64V、64V’、64W、64W’…绝缘体;66…绝缘部;68…连结部;70…导向部;72…支承部;74U、74U’、74V、74V’、74W、74W’…卷绕部;74A…卷绕部的始绕的末端部;74C…卷绕部的终绕的末端部;76U、76U’、76V、76V’、76W、76W’…跨接线;76A…跨接线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B…跨接线的末端部侧的部分;76C…跨接线的跨接结束的末端部;78…导向突起;78A…倾斜面;80U、80V、80W…电枢结构单元;82U、82V、82W…电枢结构部;83…轴芯部;84…保持突起;84A…曲面;86…限制突起;88、90…支承部;92…搭扣结构(保持部);96…限制突起;98…支承部;102…搭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M具备:作为定子的电枢10;转子12;中心件(center piece)14;电机支架16;电路基板18和箱体(case)20。
电枢10形成为环状,更具体地具有后述的结构。在上述电枢10的内侧压入有设置在中心件14的轴芯部上的轴部22,据此,电枢10支承于中心件14。
转子12具备有顶圆筒状的壳体(housing)24和固定在上述壳体24的内周面上的磁铁26。磁铁26在电枢10的径向外侧与电枢10对置地设置。在壳体24的轴芯部设置有一对轴承28,在上述一对轴承28的内侧压入旋转轴30。旋转轴30被一对轴部22支承,据此,转子12相对于电枢10以及中心件14可旋转。作为一个例子,多翼式离心风机32以可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上述转子12。
中心件14具有圆盘状的主体部34,上述主体部34与壳体24的开口对置地设置。电机支架16从相对于主体部34的电枢10一侧组装于主体部34,电路基板18从相对于主体部34的电枢10一侧的相反侧固定于主体部34。箱体20从相对于电路基板18的主体部34一侧的相反侧组装于主体部34以及电机支架16。
接下来,对上述的电枢1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图3所示,电枢10具有:电枢铁芯42;绝缘部件44;以及构成U相、V相、W相这3相的多个绕组46U、46U’、46V、46V’、46W、46W’。在各图中,箭头Z1表示电枢10的轴向一方侧,箭头Z2表示电枢10的轴向另一方侧。
电枢铁芯42是分割铁芯,如图4所示,由沿上述电枢铁芯42的周向分割的12个铁芯结构部件48U、48U’、48V、48V’、48W、48W’构成。上述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U~48W’分别具有形成为大致T字状的齿部50和在上述齿部50的基端部形成的轭铁结构部52。在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U~48W’配置为环状的状态下,多个轭铁结构部52形成环状的轭铁54,多个齿部50在轭铁54的周围呈放射状延伸,并且沿轭铁54的周向排列。
在上述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U~48W’的每个上分别设置有凸状的卡合部56和凹状的被卡合部58。卡合部56形成在轭铁结构部52中的一个侧部,被卡合部58形成在轭铁结构部52的另一个侧部。上述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U~48W’通过将相邻的卡合部56和被卡合部58卡合而连结成环状。
如图5所示,绝缘部件44被分割为6个绝缘体64U、64U’、64V、64V’、64W、64W’。U相的绝缘体64U与绝缘体64U’形成为在从电枢10的轴向观察时成面对称。同样地,V相的绝缘体64V与绝缘体64V’形成为在从电枢10的轴向观察时成面对称,W相的绝缘体64W与绝缘体64W’形成为在从电枢10的轴向观察时成面对称。
上述多个绝缘体64U~64W’分别具有一对绝缘部66和连结部68。各绝缘部66具有与铁芯结构部件48U~48W’大致相同的外形形状,分别安装于铁芯结构部件48U~48W’,据此从电枢10的轴向两侧覆盖各铁芯结构部件48U~48W’。
各连结部68形成为沿着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U~48W’的内径部的圆弧状,连结位于一对绝缘部66中的电枢10的轴向另一侧(箭头Z2侧)的端部。形成在绝缘体64U、64U’上的一对连结部68在从电枢10的轴向观察时具有彼此相同的半径,以便形成环状。同样地,形成在绝缘体64V、64V’上的一对连结部68从电枢10的轴向观察时具有彼此相同的半径,以便形成环状,形成在绝缘体64W、64W’上的一对连结部68在从电枢10的轴向观察时具有彼此相同的半径,以便形成环状。
另外,如图2所示,各连结部68形成为截面L字状,具有以电枢10的轴向为高度方向而形成的导向部70和从导向部70的高度方向的一端侧(箭头Z1侧)向连结部68的径向外侧延伸出去的支承部72。如图5所示,绝缘体64U、64V、64W除了在电枢10的轴向上的连结部68的形成位置不同以外,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同样地,绝缘体64U’、64V’、64W’除了在电枢10的轴向上的连结部68的形成位置不同以外,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
另外,虽未详细地图示,但各绝缘体64U~64W’由具有一对绝缘部66的上部以及连结部68的上绝缘体和仅形成一对绝缘部66的下部的一对下绝缘体构成。
如图6、图7所示,构成U相的绕组46U具有隔着绝缘部66以集中缠绕的方式卷绕于铁芯结构部件48U的齿部50的一对卷绕部74U和连接上述一对卷绕部74U的跨接线76U。同样地,构成U相的绕组46U’具有隔着绝缘部66以集中缠绕的方式卷绕于铁芯结构部件48U’的齿部50的一对卷绕部74U’和连接上述一对卷绕部74U’的跨接线76U’。
一对卷绕部74U沿顺方向卷绕,一对卷绕部74U’沿逆方向卷绕。另外,各卷绕部74U以终绕的末端部或始绕的末端部相对于一对铁芯结构部件48U位于一侧的连结部68突出的一侧(箭头A侧)的相反侧的方式向绕紧方向卷绕。同样地,各卷绕部74U’以终绕的末端部或始绕的末端部相对于一对铁芯结构部件48U’位于另一侧的连结部68突出的一侧(箭头A’侧)的相反侧的方式向绕紧方向卷绕。
如图6所示,一对跨接线76U、76U’都仿照上述的连结部68而配置。更具体地,上述各跨接线76U、76U’仿照导向部70的外周面而配置,由上述导向部70从连结部68的径向内侧支承。另外,上述各跨接线76U、76U’由支承部72从电枢10的轴向一侧(箭头Z1侧)支承。
另外,如图5所示,构成V相的绕组46V与上述的绕组46U同样地,具有隔着绝缘部66以集中缠绕的方式卷绕于铁芯结构部件48V的一对卷绕部74V和连接上述一对卷绕部74V的跨接线76V。绕组46V’与上述的绕组46U’同样地,具有隔着绝缘部66以集中缠绕的方式卷绕于铁芯结构部件48V’的一对卷绕部74V’和连接上述一对卷绕部74V’的跨接线76V’。
同样地,构成W相的绕组46W具有隔着绝缘部66以集中缠绕的方式卷绕于铁芯结构部件48W的一对卷绕部74W和连接上述一对卷绕部74W的跨接线76W。绕组46W’具有隔着绝缘部66以集中缠绕的方式卷绕于铁芯结构部件48W’的一对卷绕部74W’和连接上述一对卷绕部74W’的跨接线76W’。跨接线76V~76W’与上述的U相的跨接线76U、76U’同样地由连结部68的导向部70以及支承部72支承(参照图2)。
接下来,对上述的卷绕部74U~74W’、跨接线76U~76W’以及用于对它们进行保持以及导向的周边结构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以卷绕部74U~74W’中的卷绕部74U、跨接线76U~76W’中的跨接线76U以及用于对它们进行保持以及导向的周边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8A所示,绝缘体64U中的设置于与一侧的卷绕部74U对应的位置的绝缘部66上形成有保持突起84、限制突起86以及一对支承部88、90。保持突起84朝向齿部5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延伸,限制突起86朝向齿部5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延伸。一对支承部88、90位于齿部50的基端部的两侧,向齿部5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扩展。保持突起84以及限制突起86与一对支承部88、90相比位于齿部50的长边方向中央部侧。保持突起84形成得比一个支承部88长,相对于上述的一个支承部88向齿部50的宽度方向一侧突出。上述保持突起84以及一个支承部88形成搭扣结构92(保持部)。
如图8B、图8C所示,卷绕部74U的始绕的末端部74A由搭扣结构92夹持。卷绕部74U隔着绝缘部66在齿部50上卷绕成3层。标注于图8C所示的卷绕部74U的截面内的数字表示卷绕部74U的卷绕顺序(匝的顺序号)。如上述图8C所示,上述卷绕部74U的第一层从齿部50的基端部向顶端部按顺序卷绕(第0.5匝~第7.5匝),卷绕部74U的第2层从齿部50的顶端部向长边方向中央部按顺序卷绕(第8.0匝~第10.5匝)。另外,卷绕部74U的第3层从齿部50的长边方向中央部侧向顶端部按顺序卷绕(第11.0匝~第12.5匝)。
另外,上述卷绕部74U具有相对于第2层卷绕于齿部50的基端部侧的部分74B(第13.0匝~第15.0匝)。在上述卷绕部74U中,在齿部50的左右,绕组的匝数相差0.5匝(在图8C中,朝向齿部50的顶端部,左侧比右侧多0.5匝)。另外,这样,在齿部50的左右,绕组的匝数相差0.5匝,据此卷绕部74U的始绕的末端部74A(第0.5匝)与跨接线76U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第15.5匝)位于齿部50的同一侧(右侧)的侧部。卷绕部74U的始绕的末端部74A与跨接线76U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相比位于齿部50的基端部侧,保持突起84介于卷绕部74U的始绕的末端部74A与跨接线76U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之间。
另外,卷绕部74U(第1.0匝~第15.0匝)由保持突起84的基端部以及限制突起86从齿部50的基端部侧支承。进而,跨接线76U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第15.5匝)由保持突起84的顶端部从齿部50的基端部侧引导。在保持突起84的顶端部上形成有沿着跨接线76U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的外周面的曲面84A。上述跨接线76U如上述那样,仿照连结部68而配置,与相反侧的另一个卷绕部74U(参照图10)连接。
如图8A、图8B、图8C所示,在绝缘体64U的绝缘部66与连结部68的连接部分上设置有以电枢10的轴向为高度方向的(向电枢10的轴向另一侧突出)导向突起78。如图9示意性地表示的那样,导向突起78具有随着朝向其高度方向的上侧(箭头Z2侧)而朝向上述的连结部68突出的一侧(箭头A侧)的倾斜面78A。跨接线76U的末端部76A侧的部分76B由导向突起78的倾斜面78A向连结部68侧导向(支承),据此位于在铁芯结构部件48U的两侧的侧部形成的卡合部56与被卡合部58之间(参照图8A、图8B、图8C)。
如图10所示,绝缘体64U中的设置在与另一个卷绕部76U对应的位置上的绝缘部66上形成有一对限制突起96以及一对支承部98。一个限制突起96朝向齿部5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另一个限制突起96朝向齿部5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延伸。一对支承部98位于齿部50的基端部的两侧,向齿部5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扩展。一对限制突起96与一对支承部98相比位于齿部50的长边方向中央部侧。各限制突起96以及支承部98形成搭扣结构102。
另一个卷绕部74U隔着绝缘部66在齿部50上卷绕成3层。标注于图10所示的卷绕部74U的截面内的数字表示卷绕部74U的卷绕顺序(匝的顺序号)。如上述图10所示,上述卷绕部74U的第一层从一对限制突起96朝向齿部50的顶端部按顺序卷绕(第0.5匝~第7.0匝),卷绕部74U的第2层从齿部50的顶端部朝向长边方向中央部按顺序卷绕(第7.5匝~第10.0匝)。另外,卷绕部74U的第3层从齿部50的长边方向中央部侧朝向顶端部按顺序卷绕(第10.5匝~第12.0匝)。
另外,上述卷绕部74U具有相对于第2层卷绕于齿部50的基端部侧的部分74B(第12.5匝~第14.5匝)。在上述卷绕部74U中,在齿部50的左右,绕组的匝数相差0.5匝(在图10中,朝向齿部50的基端部,右侧比左侧多0.5匝)。另外,这样,在齿部50的左右,绕组的匝数相差0.5匝,据此跨接线76U的跨接结束末端部76C(第0.5匝)与卷绕部74U的终绕的末端部74C(第15.5匝)位于齿部50的同一侧(右侧)的侧部。卷绕部74U的终绕的末端部74C与跨接线76U的跨接结束的末端部76C相比位于齿部50的基端部侧,卷绕部74U的终绕的末端部74C(第15.0匝以及第15.5匝)由搭扣结构102夹持。另外,卷绕部74U(第0.5匝~第14.5匝)由一对限制突起96从齿部50的基端部侧支承。
另外,在图8A~图10中,以卷绕部74U、跨接线76U以及用于对它们进行保持以及导向的周边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图7所示的一对卷绕部74U’及其周边结构与上述的一对卷绕部74U及其周边结构是面对称的。另外,图5所示的卷绕部74V、74W及其周边结构与上述的一对卷绕部74U及其周边结构是同样的,一对卷绕部74V’及其周边结构与一对卷绕部74W’及其周边结构和上述的一对卷绕部74U及其周边结构是面对称的。
另外,图9所示的导向突起78也形成在图10所示的跨接线76的跨接结束侧。跨接线76的末端部76C侧的部分由上述导向突起78向连结部68(参照图8A、图8B、图8C)侧导向,据此位于在铁芯结构部件48的两侧的侧部形成的卡合部56与被卡合部58之间。另外,导向突起78也形成在上述的绝缘体64U’~64W’上(参照图5等)。跨接线76U’~76W’的末端部侧的部分与跨接线76U同样地由导向突起78所导向。
在上述电枢10中,如图7所示,在形成U相的一个绝缘体64U上组装一对铁芯结构部件48U,并且在上述一对铁芯结构部件48U的齿部50上卷绕绕组46U,据此构成电枢结构单元80U。另外,在形成U相的另一个绝缘体64U’上组装一对铁芯结构部件48U’,并且在上述一对铁芯结构部件48U’的齿部50卷绕绕组46U’,据此,构成电枢结构单元80U’。
进而,与上述U相的电枢结构单元80U、80U’同样地,关于V相、W相,也构成电枢结构单元80V、80V’、80W、80W’(参照图5)。上述6个电枢结构单元80U~80W’相互独立地构成。
如图5所示,在各电枢结构单元80U~80W’中,一对铁芯结构部件48U~48W’分别空开对应4个的量的间隙而配置。也就是说,在电枢结构单元80U中,在一对铁芯结构部件48U之间设置有配置V相的2个铁芯结构部件48V、48V’与W相的2个铁芯结构部件48W、48W’的间隙。同样地,在电枢结构单元80U’中,在一对铁芯结构部件48U’之间设置有配置V相的2个铁芯结构部件48V、48V’与W相的2个铁芯结构部件48W、48W’的间隙。关于电枢结构单元80V~80W’也同样。
进而,如图5所示,上述的6个电枢结构单元80U~80W’由相邻的彼此(构成同一相的彼此)组合而构成3个电枢结构部82U、82V、82W。也就是说,电枢结构单元80U、80U’相互组合而构成电枢结构部82U(也参照图6)。同样地,电枢结构单元80V、80V’相互组合而构成电枢结构部82V,电枢结构单元80W、80W’相互组合而构成电枢结构部82W。
构成电枢结构部82U的一对电枢结构单元80U、80U’的固定通过将相邻的铁芯结构部件48的卡合部56和被卡合部58卡合而进行(参照图4)。构成电枢结构部82V的一对电枢结构单元80V、80V’的固定、以及构成电枢结构部82W的一对电枢结构单元80W、80W’的固定也是同样的。
另外,如图6所示,在电枢结构部82U中,一对跨接线76U、76U’仿照一对连结部68的每个而配置。进而,在上述电枢结构部82U中,设置在电枢结构单元80U上的连结部68以及跨接线76(一个连结部68以及一个跨接线76)与设置在电枢结构单元80U’上的连结部68以及跨接线76(另一个连结部68以及另一个跨接线76)分开设置在相对于电枢结构部82U的轴芯部83的一侧(箭头A侧)与另一侧(箭头A’侧)。电枢结构部82U的轴芯部83与电枢结构部82U的径向的中央部(形成环状的一对连结部68的中心部)相当。设置在上述电枢结构部82U上的一对连结部68在一对电枢结构单元80U、80U’被组合的状态下形成环状。
同样地,如图5所示,在电枢结构部82V中,设置在电枢结构单元80V上的连结部68以及跨接线76和设置在电枢结构单元80V’上的连结部68以及跨接线76分开设置在相对于电枢结构部82V的轴芯部的一侧与另一侧。另外,在电枢结构部82W中,设置在电枢结构单元80W上的连结部68以及跨接线76和设置在电枢结构单元80W’上的连结部68以及跨接线76分开设置在相对于电枢结构部82W的轴芯部的一侧与另一侧。设置在电枢结构部82V上的一对连结部68在一对电枢结构单元80V、80V’被组合的状态下形成环状,设置在电枢结构部82W上的一对连结部68在一对电枢结构单元80W、80W’被组合的状态下形成环状。
如图5所示,上述多个电枢结构部82U~82W相互从轴向被组装。此时,最上层为U相的电枢结构部82U,中间层为V相的电枢结构部82V,最下层为W相的电枢结构部82W。在多个电枢结构部82U~82W从轴向被组装的状态下,从电枢10的轴向另一侧(箭头Z2侧)观察,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U~48W’绕逆时针以U→U’→V→V’→W→W’→U’→U→V’→V→W’→W的顺序配置。
另外,如图2所示,如上述那样,在多个电枢结构部82U~82W相互组装的状态下,各绕组46的末端部46A被导出至电枢10的轴向一侧(箭头Z1侧),多个连结部68配置在电枢10的轴向另一侧(箭头Z2侧)并相互在电枢10的轴向上排列(重合)。
另外,在如此将多个电枢结构部82U~82W相互组装的状态下,多个跨接线76U~76W’在与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的内径部相比靠内侧通过。上述多个跨接线76U~76W’中的中间层的电枢结构部82V的跨接线76V、76V’配置在作为其上下层的U相的连结部68与W相的连结部68之间。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中,在不区分U相、V相、W相的情况下,从标注于附图的附图标记的末尾省略U、U’、V、V’、W、W’,在区分U相、V相、W相的情况下,在附图标记的末尾标注U、U’、V、V’、W、W’。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枢10,在绝缘体64上设置有保持卷绕部74的始绕的末端部74A并且对跨接线76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进行引导的保持突起84(参照图8A、图8B、图8C)。因此,即使在因绕组的匝数在齿部50的左右相差0.5匝,而使卷绕部74的始绕的末端部74A与跨接线76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位于齿部50的同一侧的侧部(多个齿部50的周向上的同一侧的侧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保持卷绕部74的始绕的末端部74A的保持突起84对跨接线76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进行引导,据此可以抑制上述跨接线76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的位置偏差。据此,可以抑制跨接线76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与其它部分(例如,图4所示的轭铁54等)干涉。
另外,卷绕部74由保持突起84的基端部支承,因此可以抑制卷绕部74的形状溃散。据此,即便在多个电枢结构部82U、82V、82W相互组装而装配电枢10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相邻的卷绕部74彼此的干涉。
另外,跨接线76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由保持突起84的顶端部引导,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保持突起84的顶端部来对跨接线76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进行引导。
另外,在保持突起84的顶端部上形成有沿着跨接线76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的外周面的曲面84A,因此可以利用保持突起84的顶端部平滑地对跨接线76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进行引导。
另外,在绝缘体64上设置有与保持突起84协作来保持卷绕部74的始绕的末端部74A的支承部88,上述支承部88以及保持突起84(支承部)构成夹持卷绕部74的始绕的末端部74A的搭扣结构92。因此,可以利用上述搭扣结构92来保持卷绕部74的始绕的末端部74A,因此可以抑制卷绕部74的始绕的末端部74A的位置偏差。
另外,通过利用搭扣结构92来夹持卷绕部74的始绕的末端部74A,可以有效地利用形成在齿部50之间的狭槽的底部侧的空间。据此,可以增加卷绕部74的卷绕数,进而可以提高卷绕部74的占空系数。
另外,如图4所示,在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的每个上设置有卡合部56以及被卡合部58,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通过将相邻的卡合部56以及被卡合部58卡合而连结成环状。因此,利用上述相邻的卡合部56以及被卡合部58,可以抑制连结成环状的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的松动。
另外,如图8A、图8B、图8C、图10所示,在绝缘体64的绝缘部66与连结部68的连接部分上设置有导向突起78。跨接线76的末端部侧的部分由上述导向突起78向连结部68侧导向,据此位于形成在铁芯结构部件48的两侧的侧部的卡合部56与被卡合部58之间。因此,即使在通过将相邻的卡合部56以及被卡合部58卡合来连结相邻的铁芯结构部件48彼此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跨接线76被夹入相邻的卡合部56与被卡合部58之间。
另外,跨接线76在与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的内径部相比靠内侧通过(参照图2)。因此,利用上述结构,在利用卡合部56连结相邻的铁芯结构部件48彼此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跨接线76被夹入相邻的卡合部56与被卡合部58之间。
另外,如图5~图7所示,在多个绝缘体64~64W’的每个上组装一对铁芯结构部件48并且在该一对铁芯结构部件48上卷绕绕组46,据此构成相互独立的多个电枢结构单元80U~80W’。通过将电枢结构单元80U~80W’的相邻的彼此进行组合,来构成多个电枢结构部82U~82W。
在上述多个电枢结构部82U~82W的每个中,一对跨接线76仿照一对连结部68的每个而配置,一个连结部68以及一个跨接线76与另一个连结部68以及另一个跨接线76分开设置在相对于各电枢结构部82U~82W的轴芯部的一侧与另一侧。因此,在各电枢结构部82U~82W中,一对跨接线76相互不交叉,因此即便在多个电枢结构部82U~82W相互组装而构成电枢10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电枢10的轴长的增加。据此,与在各电枢结构部82U~82W中一对跨接线76相互交叉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电枢10的轴长。
然后,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跨接线76U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对应地设置了保持突起84,但也可以与跨接线76U的跨接结束的末端部76C对应地设置保持突起84。另外,也可以与跨接线76U的跨接起始的末端部76A以及跨接结束的末端部76C双方对应地设置保持突起84。跨接线76U’~76W’也同样。
另外,电枢10是外转子型旋转电机中的定子,但也可以是内转子型旋转电机中的定子。另外,电枢10除了是无刷电机的定子以外,还可以是带电刷直流电机的转子。
另外,电枢10具备12个铁芯结构部件48U~48W’、6个绝缘体64U~64W’以及构成U、V、W相的多个绕组46U~46W’,但它们的数量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数量。另外,在上述情况下,在上述的各电枢结构单元80U~80W中,一对铁芯结构部件也可以空开至少1个以上的间隙而配置。
另外,电枢铁芯42被分割为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U~48W’,但也可以利用一个部件构成(也可以不分割)。
另外,在各绝缘体64U~64W’上各设置有一对(各2个)绝缘部66,但也可以在各绝缘体64U~64W’上各设置有3个以上的绝缘部66。
另外,U相的绝缘体64U与绝缘体64U’形成为在从电枢10的轴向观察时成面对称,但也可以不是面对称。V相的绝缘体64V、64V’以及W相的绝缘体64W、64W’也同样。
另外,各绝缘部66分别安装在铁芯结构部件48U~48W’上,据此与铁芯结构部件48U~48W’一体化,但也可以利用一体成形(铸模成型)而与铁芯结构部件48U~48W’一体化。
另外,电枢10具备分割为多个的绝缘体64U~64W’,但绝缘体64U~64W’也可以是一体化的。
另外,在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U~48W’的每个上设置有卡合部56以及被卡合部58,上述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U~48W’通过将相邻的卡合部56以及被卡合部58卡合而连结成环状。但是,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U~48W’也可以不连结成环状,而例如分别独立地与中心件14等连接。
另外,多个跨接线76U~76W’全都在与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的内径部相比靠内侧通过,但是,例如,作为最上层的U相的电枢结构部82U的跨接线76U、76U’也可以在与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的内径部相比靠外侧通过。另外,如果是作为最上层的U相的电枢结构部82U的跨接线76U、76U’,即便在与多个铁芯结构部件48的内径部相比靠外侧通过,也可以抑制跨接线76U、76U’被夹入相邻的卡合部56与被卡合部58之间。
另外,形成在各绝缘体64U~64W’上的连结部68都形成为圆弧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圆弧状以外的形状。
另外,各卷绕部74U~74W’向绕紧方向卷绕,也可以向松弛方向卷绕。
以上,对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上述技术内容,当然也可以在上述技术内容之外,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Claims (8)

1.一种电枢,具备:
电枢铁芯,其具备呈放射状延伸并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齿部;
绝缘体,其具有与所述电枢铁芯一体化的多个绝缘部;以及
多个绕组,其分别具有隔着所述绝缘部卷绕在所述齿部上的多个卷绕部和连接所述多个卷绕部的跨接线,
所述卷绕部的末端部与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位于所述齿部的所述周向上的同一侧的侧部,
在所述绝缘体上设置有保持所述卷绕部的末端部并且对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进行引导的保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其中,所述保持部具备对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进行引导的保持突起和与所述保持突起协作地保持所述卷绕部的末端部的支承部,
所述卷绕部由所述保持突起的基端部支承,
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由所述保持突起的顶端部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枢,其中,在所述保持突起的顶端部形成有沿着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的外周面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枢,其中,所述卷绕部的末端部与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相比位于所述齿部的基端部侧,
所述保持突起介于所述卷绕部的末端部与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之间,
所述保持部构成为利用所述保持突起与所述支承部来夹持所述卷绕部的末端部的搭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枢,其中,所述电枢铁芯利用沿所述电枢铁芯的周向分割的多个铁芯结构部件而构成,
在所述多个铁芯结构部件的每个上设置有卡合部和被卡合部,
所述多个铁芯结构部件通过将相邻的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卡合而连结成环状,
在所述绝缘部上设置有导向突起,
所述跨接线的末端部侧的部分由所述导向突起向连结所述绝缘部间的连结部侧导向,由此位于形成在所述铁芯结构部件的两侧的侧部的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枢,其中,所述跨接线在与所述多个铁芯结构部件的内径部相比靠内侧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枢,其中,
所述多个绝缘体具有连结所述多个绝缘部的连结部,
在所述多个绝缘体的每个上组装一对所述铁芯结构部件并且将所述绕组卷绕在该一对铁芯结构部件的齿部上,由此构成相互独立的多个电枢结构单元,
所述多个电枢结构单元利用相邻的彼此来组合而构成多个电枢结构部,
在所述多个电枢结构部的每个中,一对所述跨接线仿照一对所述连结部的每个而配置,并且一个所述连结部和一个所述跨接线与另一个所述连结部和另一个所述跨接线分开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电枢结构部的轴芯部的一侧与另一侧。
8.一种旋转电机,具备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枢。
CN201410662696.4A 2013-11-20 2014-11-19 电枢和旋转电机 Active CN1046599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0159 2013-11-20
JP2013-240159 2013-11-20
JP2014-179362 2014-09-03
JP2014179362A JP6409424B2 (ja) 2013-11-20 2014-09-03 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59943A true CN104659943A (zh) 2015-05-27
CN104659943B CN104659943B (zh) 2018-10-30

Family

ID=53172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62696.4A Active CN104659943B (zh) 2013-11-20 2014-11-19 电枢和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9351B2 (zh)
JP (1) JP6409424B2 (zh)
CN (1) CN10465994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9369A (zh) * 2016-10-14 2018-04-2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夹持元件的电动马达
CN108352748A (zh) * 2015-11-26 2018-07-31 日立汽车系统工程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09478813A (zh) * 2017-01-27 2019-03-15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CN109906541A (zh) * 2016-11-03 2019-06-18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设置有可控卷绕线圈的旋转电机定子
CN111712994A (zh) * 2018-02-12 2020-09-25 电装多利牡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24076A (ja) * 2019-01-31 2020-08-1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JP7107239B2 (ja) * 2019-02-08 2022-07-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ータ
JP7196660B2 (ja) * 2019-02-08 2022-12-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ータ
JP7215233B2 (ja) * 2019-03-05 2023-01-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機子
JP7095636B2 (ja) * 2019-03-14 2022-07-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機子
TWI699075B (zh) * 2019-10-14 2020-07-1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定子結線裝置
DE102021102141A1 (de) * 2021-01-29 2022-08-04 Schlaeger Kunststofftechnik Gmbh Elektrisches Bauteil, insbesondere elektrische Spule, umfassend mehrere Windungen eines Drahtes
FR3127658B1 (fr) * 2021-09-30 2023-12-15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Bobine pour stator de moteur électrique, stator associé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associé
DE102021215044A1 (de) * 2021-12-27 2023-06-29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Elektrische Maschine, Maschinenkomponent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5185A (zh) * 2009-05-21 2010-11-24 阿斯莫株式会社 电动机
US20130162098A1 (en) * 2011-12-21 2013-06-27 Denso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CN103248145A (zh) * 2012-02-08 2013-08-14 阿斯莫株式会社 定子、无刷电机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02976B2 (ja) 2004-02-12 2010-01-20 三工機器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ア用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コアへの巻線方法
JP4428652B2 (ja) 2004-10-12 2010-03-10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インシュレータ、電動機、及び巻線の巻回方法
JP2006129623A (ja) 2004-10-29 2006-05-18 Showa Corp 回転電機
JP4916730B2 (ja) * 2006-02-07 2012-04-18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テータ
JP4868147B2 (ja) * 2006-11-08 2012-02-0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US7671495B2 (en) * 2006-11-20 2010-03-02 Asmo Co., Ltd. Armature and motor
JP5641366B2 (ja) * 2012-01-25 2014-1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046987B2 (ja) 2012-04-19 2016-12-21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502115B2 (ja) * 2012-02-08 2014-05-28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652671B2 (ja) * 2012-05-22 2015-01-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燃料ポン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5185A (zh) * 2009-05-21 2010-11-24 阿斯莫株式会社 电动机
US20130162098A1 (en) * 2011-12-21 2013-06-27 Denso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CN103248145A (zh) * 2012-02-08 2013-08-14 阿斯莫株式会社 定子、无刷电机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2748A (zh) * 2015-11-26 2018-07-31 日立汽车系统工程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08352748B (zh) * 2015-11-26 2020-02-07 日立汽车系统工程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07959369A (zh) * 2016-10-14 2018-04-2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夹持元件的电动马达
CN107959369B (zh) * 2016-10-14 2021-10-2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夹持元件的电动马达
CN109906541A (zh) * 2016-11-03 2019-06-18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设置有可控卷绕线圈的旋转电机定子
CN109906541B (zh) * 2016-11-03 2022-05-13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组合件、用于机动车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
CN109478813A (zh) * 2017-01-27 2019-03-15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CN109478813B (zh) * 2017-01-27 2021-04-06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CN111712994A (zh) * 2018-02-12 2020-09-25 电装多利牡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11712994B (zh) * 2018-02-12 2022-10-25 电装多利牡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09424B2 (ja) 2018-10-24
CN104659943B (zh) 2018-10-30
US10069351B2 (en) 2018-09-04
JP2015122938A (ja) 2015-07-02
US20150137638A1 (en) 2015-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9943A (zh) 电枢和旋转电机
US7545063B2 (en) Wire-connection structure of motor
US8610328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8350436B2 (en) Outer-rotor salient-pole concentrated winding motor
EP3176912B1 (en) Stator and rotating machine
JP6247595B2 (ja) 電機子、電機子の製造方法、回転電機、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US10439453B2 (en) Stator
CN104380571A (zh) 分段定子总成
JP6979464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103094999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定子用保持器、旋转电机及汽车
JP5290718B2 (ja) 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WO2020246406A1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2100389A (ja)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固定子並びに製造方法
CN108702054A (zh)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US9825498B2 (en) Armature and arma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5106992A (ja) 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
JP5660402B2 (ja) 回転電機
CN110168864B (zh) 旋转电机
JP6926893B2 (ja) 回転電機
JP2015211563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JP2014110676A (ja) 回転電機
JP2019037103A (ja)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US10916987B2 (en) Stator, associated electric motor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2019037104A (ja)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04229423A (ja) 電機子の巻線方法、回転子コア及び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2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Denso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Applicant before: Arsmo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