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52520B - 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52520B
CN104652520B CN201410669118.3A CN201410669118A CN104652520B CN 104652520 B CN104652520 B CN 104652520B CN 201410669118 A CN201410669118 A CN 201410669118A CN 104652520 B CN104652520 B CN 1046525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urifier
partial assembled
mentioned
assembled uni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691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52520A (zh
Inventor
上田庆彦
多武保八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52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52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52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52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83Tanks, e.g. oil tank, urea tank, fuel tan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4Air cleaners specially arranged with respect to engine, to intake system or specially adapted to vehicle; Mounting thereon ; Combinations with other devices
    • F02M35/048Arranging or mounting on or with respect to engines or vehicle bo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空气净化器(22);配管(32),连接于空气净化器的排气口(26);座板(34),在座板上安装空气净化器(22)及配管(32)来构成局部装配单元(A1);以及设备(19),与被安装的局部装配单元一起构成设备装配单元而被装入预先设定的设置空间,局部装配单元能够沿前后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能够固定于两位置,在第一位置时,第一构造物(14)至局部装配单元的距离较大,在第二位置,接近于第一构造物且离第二构造物(19a)至局部装配单元较远。据此,能够高效地安装空气净化器及配管。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空气净化器的挖掘机等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以往,具备发动机和通过配管而连接于发动机的空气净化器的工程机械已为公众所知。设置于工程机械的空气净化器及其配管例如被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昭63-48965号(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1”)所公开。如该专利文献1所示,在有限的工程机械的空间中,该空气净化器及其配管经常会以配置于多个障碍物之间的状态安装,因此期待能够高效地进行上述安装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在该工程机械采用了需要将空气净化器及配管配置在多个阻碍它们的安装的部件(以下,简称为“障碍物”)之间的结构的前提下,能够高效地安装所述空气净化器及所述配管。
本发明的工程机械包括:发动机;空气净化器,用于过滤所述发动机的吸入空气,具有排气口;配管,连接于所述空气净化器的排气口;座板,在所述座板上安装所述空气净化器及所述配管来构成局部装配单元;设备,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局部装配单元的上表面,与被安装的所述局部装配单元一起构成设备装配单元而被装入预先设定的设置空间;以及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局部装配单元,其中,所述座板与所述设备的上表面的其中任意一方设有沿特定方向延伸的长孔,另一方设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嵌入所述长孔中,所述嵌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长孔沿所述特定方向进行相对移动,所述特定方向被设为所述嵌入部相对于所述长孔沿所述特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允许所述局部装配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局部装配单元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相比,阻碍所述局部装配单元被装入所述设置空间的第一构造物至所述局部装配单元的距离较大,并且,不同于所述第一构造物的第二构造物至所述局部装配单元的距离较小,所述固定件具有将所述局部装配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固定于所述设备的第一固定形态、以及将所述局部装配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固定于所述设备的第二固定形态。
根据本发明,在该工程机械采用了需要将空气净化器及配管配置在多个阻碍它们的安装的部件之间的结构的前提下,能够高效地安装所述空气净化器及所述配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挖掘机的上部回转体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上部回转体的俯视图。
图3是上述挖掘机中的设备装配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上述设备装配单元中的局部装配单元安装于燃料箱上表面的第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上述局部装配单元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5所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将沿图8的IX- IX线的剖面放大予以图示的图。
图10A是构成上述局部装配单元的配管的立体图。
图10B是构成上述局部装配单元的配管的立体图。
图11是比较例的挖掘机的概略侧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挖掘机的概略俯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挖掘机的空气净化器与配管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挖掘机的空气净化器与配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前,首先参照图11至图14对假设的比较例进行说明。
该挖掘机具备:履带式的下部行走体1;绕垂直于地面的轴回转自如地装设在该下部行走体1上的上部回转体2;以及安装在该上部回转体2前部的作业用的附属装置9。附属装置9具有动臂3、斗杆4、铲斗5及使这些部件工作的多个液压缸即动臂工作缸6、斗杆工作缸7及铲斗工作缸8。
上部回转体2具有作为基座的上框架10及装设在该上框架10上的各种设备及机器。具体而言,在上框架10上装设有发动机室12及驾驶室17。发动机室12被设置在上框架10的后部,该发动机室12具有对朝上的开口进行开闭的发动机罩11。在该发动机室12中,设置有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13及其相关设备,即散热器14、冷却风扇15、液压泵16等。所述驾驶室17设置在比发动机室12更靠前侧且左右任一侧(通常为左侧,以下对该情况进行说明)。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是指从就坐于驾驶室17内的操作员观察的方向。
此外,在上框架10上,设置有工作油箱18、燃料箱19、中央搭脚点20及升降台阶21。工作油箱18在上框架10上设置在与所述驾驶室17左右相反的一侧(通常为右侧),且位于发动机室12的前方,用于贮存工作油。燃料箱19与工作油箱18沿前后方向排列设置,用于贮存燃料。燃料箱19具有供油部19a。中央搭脚点20在发动机室12的正前方设置在上框架10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以便进行以发动机13为代表的发动机室内设备等的维护。升降台阶21被设置在燃料箱19的前方,呈用于将维护人员引导至中央搭脚点20的阶梯状。这样,形成经由升降台阶21及燃料箱19的上表面到达中央搭脚点20的维护用通道。该通道及中央搭脚点20在图10中以粗线描出,以便区别于其他部分。
而且,在上框架10上,设置有空气净化器22及进气管部23。空气净化器22例如设置在上框架10的左侧的发动机室12与驾驶室17之间,以对发动机进气进行过滤。进气管部23将空气净化器22与发动机13的空气进入口连接。
空气净化器22的结构如图13、14所示。
空气净化器22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184670号所示,具有: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且内装有过滤器的主体24;从该主体24的外周面向上突出且具有进气口的进气部25;设置在主体24的一端侧且具有排气口的圆筒状的排气部26;以及设置在上述主体24的另一端侧、用于使未图示的过滤器进出的装卸自如的端盖28,上述进气部25和上述排气部26分别连接于进气筒27和进气管部23。
考虑到在中央搭脚点20进行上述空气净化器22的维护(使过滤器进出)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上述空气净化器22通常以端盖28朝向中央搭脚点20侧且排气口朝向相反侧(机体外侧)的姿势来设置。
上述进气管部23包含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及发动机侧配管30。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配置于空气净化器设置空间S1,且具有连接于上述空气净化器22的排气口的基端部。上述发动机侧配管30遍及其全长地配置于发动机室12内,将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和发动机13连接。具体而言,具有连接于发动机13的上述进气口的远端部。
上述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所连接的上述空气净化器22的排气口朝向上述发动机13的相反侧,因此,如图所示,该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具有折返为U字状的折返部分29a。该折返部分29a的一端部构成与排气口连接的基端部,另一端部构成与上述发动机侧配管30连接的上述远端部。详细而言,上述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具有:上述折返部分29a;以及直线部分29b,在与上述排气口连接的基端部的相反侧从上述折返部分29a的远端沿上述空气净化器22向上述发动机13(发动机侧配管30)侧水平延伸,使空气净化器22与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接合的前后尺寸是如图14所示的实质的空气净化器的宽度尺寸W1。因此,上述设置空间S1需要上述空气净化器的宽度尺寸W1以上的前后尺寸。另外,以上述空气净化器22的排气口朝向发动机侧的状态设置该空气净化器22时,不需要上述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的折返部分29a,因此能够缩小空气净化器的宽度尺寸W1。然而,像这样端盖28朝向机体外侧,因此,必须从机体外侧以高处作业进行使过滤器出入的维护作业,从安全性及作业效率而言并非上策。
另一方面,在挖掘机中,在空间限制原本就紧张的情况下,要求设置例如贮存废气还原净化用还原剂的液体还原剂箱或伴随机械的混合动力化的大型电池等追加设备。
因此,作为空间利用的手段,考虑将空气净化器22以设置于其它设备、例如燃料箱19的上表面(立体配置)的状态配置在设置空间S1内。具体而言,作为安装或组装的优选顺序,考虑预先在燃料箱上表面安装空气净化器22和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后,将由此三者构成的设备装配单元组装到设置空间S1中。
在此,由于从燃料箱19的上表面突出有供油部19a,因此,为了不对供油等造成阻碍,需要使空气净化器22与供油部19a隔开一定距离而设置在燃料箱的上表面。在现实中,必须将供油部19a设置在燃料箱上表面的前部,在后部设置空气净化器22。
然而,在该配置中,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接近于其后方的构造物,即,在发动机室12具有前面壁时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接近于前面壁,在无前面壁时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接近于发动机室内的设备(例如散热器14)。这样的配置,在设备装配单元被组装置至设置空间S1时,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有与散热器14干涉而损伤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该干涉,必须极其慎重地进行组装作业。该作业较为繁琐,而且,还会有造成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损伤的风险。
该问题可通过将上述设置空间S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扩大为不会产生上述干涉的尺寸而解决,但该尺寸的扩大会使本来的空间利用效果损失。另外,即使以通过空气净化器22的前方的路径来配置将空气净化器侧配管29,空气净化器22依然会与散热器14干涉,因此,无法解决问题。
本发明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参照图1~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都以挖掘机作为适用对象,在以下几点与图11~图14所示的上述比较例共通。
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机具备:未图示的下部行走体;及绕垂直于地面的轴回转自如地装设于该下部行走体上的上部回转体2,上部回转体2包括作为基座的上框架10且在其上设置有各种设备及机器。该各种设备及机器包括发动机室12、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13及其相关设备、驾驶室17、包括工作油箱18及燃料箱19的多个箱体、中央搭脚点20及升降台阶21。上述发动机室12被设置在上述上框架10的后部,通过发动机罩11来进行开闭。上述发动机13及其相关设备被收容在上述发动机室12内,该相关设备包括散热器14、冷却风扇15及液压泵16。上述驾驶室17被设置在比上述发动机室12更前侧且左侧的位置。上述工作油箱18是贮存工作油的箱体,在上述上框架10上,上述工作油箱18被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与上述驾驶室17相反的一侧即右侧且发动机室12的前方位置。上述中央搭脚点20被用于进行以上述发动机13为代表的发动机室12内的设备等的维护,被设置在发动机室12的正前方且上框架10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上述升降台阶21呈用于将维护人员引导至中央搭脚点20的阶梯状,且被设置在上述工作油箱18的前方。
上述燃料箱19为贮存燃料的箱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箱19设置在上框架10上的、形成在驾驶室17与发动机室12之间的设置空间S2中,在该燃料箱19上设置有空气净化器22,用于过滤发动机进气。
换而言之,在图11、图12所示的比较例中,并列设置在上框架右侧的工作油箱18及燃料箱19,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分开地配置在上框架10上,并且空气净化器22重叠设置于燃料箱19之上,即立体设置。该设置能够在工作油箱18的前方、即升降台阶21的下方空出空余空间,在该空出的空间内,能够设置要追加的其他设备、例如液体还原剂箱或混合动力机用电池或者这两者。
上述燃料箱19具有位于其前部的供油部19a,该供油部19a具有供油口。
上述空气净化器22设置在上述燃料箱19上的避开设置于前部的供油部19a的位置,具体而言,设置在后部,即靠近过发动机室的部位。
空气净化器22具有与图12~图14所示的空气净化器22相同的结构。即如图3~图9所示,空气净化器22具有:主体24,内装有未图示的过滤器,且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进气部25,从该主体24的外周面向上突出,且具有进气口;排气部26,设置在主体24的一端侧,且具有排气口;进气筒27,与上述进气部25连接;进气管路31,与上述排气部26连接;以及端盖28。
考虑到从中央搭脚点20对该空气净化器22进行维护、即使过滤器进出的效率和安全性,以端盖28朝向中央搭脚点20侧且排气口朝向相反侧(机体外侧)的状态来设置空气净化器22。
上述端盖28装卸于上述主体24的另一端侧,以便使未图示的过滤器进入。该端盖28设有抽气装置(除尘器)28a,该抽气装置28a从端盖28的下表面向下突出。
上述进气管路31具有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以及发动机侧配管33。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设置在设置空间S2内,且具有连接于空气净化器22的排气部26基端部。发动机侧配管33遍及其全长地配置于发动机室12内,将上述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和上述发动机13的进气口连接。
上述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所连接的空气净化器22的排气口朝向上述发动机的相反侧,因此,如图所示,该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具有折返为U字状的折返部分,该折返部分29a的两端部中的一端部即基端部与排气口连接,另一端部即远端部与上述发动机侧配管33连接。详细而言,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具有:基端部,与排气口连接;折返部分32a,从该基端部向空气净化器外周侧延伸并向发动机侧折返的折返部分32a;以及直线部分32b,是从该折返部分32a的远端沿空气净化器22向发动机13及发动机侧配管30侧水平延伸的下游部。
该液压挖掘机还包括座板34。该座板34具有上表面,上述空气净化器22和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安装于该上表面,由此,构成包含上述空气净化器22、上述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以及上述座板34的局部装配单元(sub-assembly)A1,即空气净化器装配单元。通过将该局部装配单元A1包含上述座板34一起安装到上述燃料箱19的上表面,而构成包含该局部装配单元A1及燃料箱19的设备装配单元(device-assembly)A2,该设备装配单元A2整个被组装到设置空间S2中。
以下 ,对该局部装配单元A1和设备装配单元A2进行详述。
上述座板34由金属或塑料形成,是具有足以承载空气净化器22及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的形状及面积的板体。上述空气净化器22及与其连接的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例如通过螺合来固定于上述座板34。
上述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具有如图7、8及图10B所示的安装座32c。安装座32c与上述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的直线部分32b形成为一体并从该直线部分32b的侧面突出。该安装座32c与上述座板34螺合,从而使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安装于座板34。上述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的多个部位也可同样地安装于座板34。
另一方面,空气净化器22在多处与座板34螺合,但为了简化附图而省略了空气净化器22的安装结构图。
上述座板34如图3、7、8所示,设有长孔35,该长孔35在前后方向上较长。上述燃料箱19的上表面包括带有螺纹孔的圆筒状的凸起36,该凸起36从该上表面垂直突出。座板34的固定采用作为固定件的嵌入部、即螺栓37。该螺栓37通过长孔35拧入凸起36,从而将包含座板34的局部装配单元A1整体限制于燃料箱19的上表面,且允许上述局部装配单元A1在上述长孔35的长边方向的范围内相对于上述燃料箱19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即,上述螺栓37允许上述局部装配单元A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位置如图4、7所示,局部装配单元A1与作为第一构造物(阻碍进入设置空间S2的障碍)的散热器14隔开一定距离,且接近于作为第二构造物的供油部19a,该第二位置如图5、8所示,与供油部19a隔开不对该供油部19a的使用造成阻碍的间隔,且接近于散热器14,并且,在上述任一位置,都能够将该局部装配单元A1固定。即,螺栓37具有在上述第一位置上将上述局部装配单元A1固定于上述燃料箱19的第一固定形态、以及在上述第二位置上将上述局部装配单元A1固定于上述燃料箱19的第二固定形态。在此,与上述第二位置相比,在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局部装配单元A1至散热器14的距离较大,并且,上述局部装配单元A1至供油部19a的距离较小。
上述座板34的前端部构成从其它部位向上突出的空气净化器防护部34a,该空气净化器防护部34a与供油口19a限制座板34的前限位置,且防止空气净化器22与供油口19a的冲突。
局部装配单元A1如图6等所示,将抽气装置28a安装在从燃料箱19的上表面向右侧伸出的位置上,使得从空气净化器22的抽气装置28a落下的尘埃不降到燃料箱19的上表面。相应地,座板34中从燃料箱19的上表面伸出的部位即右侧端部的下表面安装有侧框架38。侧框架38具有水平壁以及从该水平壁的一端向下方延伸的垂直壁,且沿着局部装配单元A1的移动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并通过熔接等来安装于上述座板34。具体而言,该侧框架38的上述水平壁安装于座板34,上述垂直壁的例如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图3所示的螺栓通孔39、39。
另一方面,如图3等所示,燃料箱19的右侧面的上部设有圆筒状的第一凸起40及第二凸起41,该第一凸起40和第二凸起41对应于螺栓通孔39、39,以两个为一组隔开间隔设置。如图4所示,在局部装配单元A1的第一位置上,固定螺栓42、42被拧入第一凸起40、40,如图5所示,在第二位置上,固定螺栓42、42被拧入第二凸起41、41。由此,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都能够将局部装配单元A1固定于燃料箱19。
在此结构中,上述侧框架38能够从下方支撑局部装配单元A1(尤其是座板34)中的从燃料箱19的上表面向右侧伸出的部分,而且,螺栓37及固定螺栓42的使用使局部装配单元A1的固定更可靠。
局部装配单元A1的安装以及设备装配单元A2的组装例如以以下顺序进行。
(I)空气净化器22及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被安装到座板34上,由此构成局部装配单元A1。
(II)上述局部装配单元A1被安装到燃料箱19的上表面,由此构成设备装配单元A2。在(I)的阶段中,局部装配单元A1被设置于图4、7所示的第一位置,根据需要而用螺栓37固定。在(II)的阶段中,用螺栓37与固定螺栓42、42两者或者其中一方将局部装配单元A1固定或者临时固定。
(III)设备装配单元A2例如用起重机吊起后组装到设置空间S2,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连接于发动机侧配管33。在组装时,如图7所示,局部装配单元A1的座板34及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的尺寸被设定为与散热器14隔开充分的间隔,以便可靠地避免设备装配单元A2与散热器14的干涉。将空气净化器22及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安装至座板34的工序也可以在座板34已被安装到燃料箱19的上表面后进行。
接下来,对上述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的结构以及用于其设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的直线部分32b的剖面呈大致直角三角形,包括:水平的底边部X;铅垂边部Z,从该底边部X的与空气净化器22相反一侧的端部立起;以及斜边部Y,将铅垂边部Z的上端与底边部X的靠近空气净化器22一侧的端部连接。上述各边部X、Y、Z相互连接的部分即角部形成圆弧。上述直线部分32b如图9所示,上述斜边部Y的至少一部分以进入形成在空气净化器22的主体24的圆筒状的外周面24a与座板34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T的状态配置。
上述空气净化器22的排气口具有圆形的剖面。折返部分32a的两端部中的连接于该排气口的基端部32e(图10)具有与排气口对应的圆形的剖面。另一方面。上述折返部分32a的两端部中的连接于直线部分32b的远端部必须调整为图7所示的直线部分32b的剖面形状即大致直角三角形。然而,上述折返部分32a本来由于上述管路的折返而具有较大的空气流通阻力,因此,该折返部分32a的剖面形状从圆形突然变成直角三角形而使其剖面积突然显著减少,这种剖面积的突然变化会导致空气流通阻力过大而送气性能降低。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折返部分32a的剖面形状为,从上述基端部32e至上述远端部32f使剖面积大致保持一定而从圆形逐渐变化为大致直角三角形。另外,折返部分32a并非单纯的圆弧状的弯曲形状,如图所示,具有基端部32e向排气口开口且从该基端部32e以直线状向空气净化器外周侧延伸以至直线部分32b的形状。
像这样的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可通过以塑料或橡胶为原料的射出成形等来制造上述折返部分32a与直线部分32b连续为一体的成形件。或者,也可通过以金属材料为原料的铸造来成形。
另外,如图10A及图10B所示,连接于发动机侧配管33的直线部分32b的远端部32f具有与发动机侧配管33的圆形的剖面对应的圆形剖面。直线部分32b的远端侧基本上没有弯曲且空气流通阻力较小,因此允许剖面形状从大致三角形直接变化为圆形。
根据上述结构,可取的如下效果。
(1)空气净化器22和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被安装于座板34上,由此构成局部装配单元A1,该局部装配单元A1被安装到燃料箱19的上表面,而构成设备装配单元A2,该设备装配单元A2被组装到设置空间S2中,因此上述三者的安装与组装的作业效率较高。
(2)设备装配单元A2至设置空间S2的组装,是在局部装配单元A1与散热器14隔开一定间隔的第一位置进行的,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两者的干涉。然后,通过使局部装配单元A1移动至离开供油部19a一定距离的第二位置,可防止该局部装配单元A1在使用时对供油造成妨碍。即,无需扩大设置空间S2,能够可靠地避免局部装配单元A1的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及座板34与散热器14的干涉,且简单、高效地组装设备装配单元A2。
(3)侧框架38沿着局部装配单元A1的移动方向延伸并从座板34的一方的端部的下表面突出,在包含该侧框架38的座板34的一端部从燃料箱19的上表面伸出的状态下,局部装配单元A1被安装在燃料箱19的上表面,侧框架38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上固定于燃料箱19的右侧面,因此,该侧框架38能够对被安装的局部装配单元A1中的从上述燃料箱19的上表面延伸出的部分予以支撑,且可靠地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上固定局部装配单元A1。
(4)在空气净化器22的排气口朝向与发动机13相反的一侧的状态下设置该空气净化器22,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具有:连接于排气口的端部;折返部分32a,从该端部向空气净化器22的外周侧延伸并向发动机13侧折返的折返部分32a;以及直线部分32b,从该折返部分32a的远端沿空气净化器22向发动机13侧延伸,该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的直线部分32b的至少一部分进入上述空气净化器22的主体24的圆筒状的外周面24a与座板34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T的状态下,上述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被安装在座板34上,因此即使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具有上述折返部分22b,也能够减少配管32与空气净化器22的整体的宽度支持W2。由此,能够实现局部装配单元A1的紧缩化,进而实现设备装配单元A2的紧缩化、以及对设置空间内的组装的容易化。另外,上述空间T原本就是死空间(dead space),将该空间T作为上述直线部分32b的配管空间的一部分来利用,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5)上述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的直线部分32b的剖面形状,即包含至少一部分进入上述空间T的斜边部Y以及铅垂边部Z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使得该直线部分32b能够深入上述空间T,减小从上方观察该空气净化器22时的图9所示的伸出量α。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上述空气净化器22及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的整体的前后尺寸W2,能够实现局部装配单元A1与设备装配单元A2的紧缩化、以及对组装的容易化。
(6)空气净化器侧配管32被制造成上述折返部分32a与直线部分32b连续为一体的成形件,与将可挠性的软管弯折成U形弯状的情况相比,无需强制就能使上述宽度尺寸为最小。另外,能够使折返部分32a的沿空气净化器22的长度方向的突出量为最小。这样的配置当在空气净化器长度方向上也受到限制时非常有利。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还包含以下实施方式。
(a)上述空气净化器侧配管的直线部分32b的剖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具有上述各边X、Y、Z。例如,可以用圆弧部分替换铅垂边部Z和底边部X。在此情况下,以斜边部Y的至少一部分进入上述空间T的状态配置直线部分32b,能够缩小该配管32及空气过滤器整体的尺寸。或者,也可以使空气净化器侧配管在全长上都具有圆形的剖面。空气净化器侧配管通过使其直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进入上述空间,能够具有缩小的宽度尺寸。这种情况下,该空气净化器配管可不采用塑料等成形件,而将可挠性软管折返成U字状来使用。
(b)作为允许局部装配单元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移动的手段,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设置于座板34的长孔35与通过该长孔35而拧入燃料箱19的上表面的凸起36中的螺栓37的组合。该移动例如也可以通过以下部件的组合来实现:设置于燃料箱的上表面侧的具有长孔的支架、设置于座板的螺纹孔、一边与上述长孔卡合一边拧入上述螺纹孔的螺栓。这种情况下,上述座板在上述第一及第二位置上的固定可通过别的固定件来实施,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侧框架38或包含该侧框架38的在多处进行固定的装置。
(c)本发明中,对设备装配单元的组装造成阻碍的第一构造物和第二构造物并不限定于上述散热器14和上述供油部19a。该第一构造物和第二构造物可能会根据设置空间S2的位置或其周边的设备的布局发生各种变化,可根据该构造物对局部装配单元A1的结构作各种变更。
(d)上述实施方式的设备装配单元A2由局部装配单元A1和燃料箱19构成,但本发明的局部装配单元也可安装在燃料箱以外的设备、例如工作油箱的上表面,由此来构成设备装配单元。
(e)本发明并不限于挖掘机,也同样能够适用于运用挖掘机而构成的各种工程机械。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发动机;空气净化器,用于过滤所述发动机的吸入空气,具有排气口;配管,连接于所述空气净化器的排气口;座板,在所述座板上安装所述空气净化器及所述配管来构成局部装配单元;设备,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局部装配单元的上表面,与被安装的所述局部装配单元一起构成设备装配单元而被装入预先设定的设置空间;以及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局部装配单元,其中,所述座板与所述设备的上表面的其中任意一方设有沿特定方向延伸的长孔,另一方设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嵌入所述长孔中,所述嵌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长孔沿所述特定方向进行相对移动,所述特定方向被设为所述嵌入部相对于所述长孔沿所述特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允许所述局部装配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局部装配单元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相比,阻碍所述局部装配单元被装入所述设置空间的第一构造物至所述局部装配单元的距离较大,并且,不同于所述第一构造物的第二构造物至所述局部装配单元的距离较小,所述固定件具有将所述局部装配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固定于所述设备的第一固定形态、以及将所述局部装配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固定于所述设备的第二固定形态。
该工程机械中,空气净化器和配管被安装于共通的座板上,由此构成局部装配单元,该局部装配单元被安装到设备的上表面,而构成设备装配单元,该设备装配单元被组装到设置空间中,因此上述空气净化器、上述配管及设备的安装与组装的作业效率较高。另外,在将设备装配单元组装至设置空间时,将局部装配单元设定在与第一构造物(例如散热器)隔开一定间隔的第一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两者的干涉,且简单地组装设备装配单元。另一方面,在组装后,通过使局部装配单元移动至离开第二构造物(例如燃料箱的供油部)一定距离的第二位置,可防止该局部装配单元妨碍第二构造物的使用。
本发明的工程机械,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下部行走体;上部回转体,回转自如地装设在所述下部行走体上,具有作为基台的上框架;发动机室,设置于所述上框架的后部,用于收容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及其关联设备;以及驾驶室,设置于所述上框架的左侧前部或右侧前部的任一方,其中,上述设备为燃料箱,所述设备装配单元被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室和所述驾驶室之间的设置空间内,所述第一构造物位于所述发动机室中,在所述设备装配单元被安装至所述设置空间内时,所述第一构造物与所述设备装配单元相接近且相对向,所述第二构造物为从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突出的供油部。
该工程机械中,将空气净化器安装到燃料箱上而构成设备装配单元,并将其组装到发动机室和驾驶室之间时,能够使该设备装配单元与该发动机室内的构造物、例如散热器无干涉地简单地组装设备装配单元,在组装后,通过使局部装配单元离开燃料箱的供油部一定距离,可避免该局部装配单元妨碍供油。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固定件包含侧支架,该侧支架从所述座板的一端部的下表面突出并沿所述局部装配单元的移动方向延伸,在包含所述侧支架的所述座板的一端部从所述设备的上表面伸出的状态下,所述局部装配单元被安装于所述设备的上表面,所述侧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或是在所述第二位置上都固定于所述设备的侧面。在局部装配单元的一端部从上述设备的上表面伸出的状态,例如上述空气净化器的抽气装置从上述设备的上表面偏离的状态下,局部装配单元能够对其延伸出的部分予以支撑,且更可靠地实现在两位置上的固定。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为所述空气净化器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且以所述空气净化器的排气口朝向与所述发动机相反的一侧的状态设置,所述配管包括:与所述排气口连接的端部;从所述端部向所述发动机侧折返的折返部分;以及从所述折返部分的远端沿所述空气净化器向所述发动机侧延伸的下游侧部分,在所述下游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圆筒状的外周面与所述座板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的状态下,所述下游侧部分被安装在所述座板上。该配管具有上述折返部分,能够减小该配管和该空气净化器的宽度尺寸,由此能够实现局部装配单元的紧缩化,进而实现设备装配单元的紧缩化、以及对设置空间内的组装的容易化。另外,上述空间原本就是死空间,将该空间作为上述下游侧部分的配管空间的一部分来利用,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配管的下游侧部分具有(将该下游侧部分以与其轴向垂直的平面剖切时)呈大致三角形(这里的“大致三角形”除了指所谓一般的三角形(三个角部均没形成圆弧的三角形)之外,还包含使三角形的至少一个角部形成圆弧的形状,例如图9所示的、使三角形的两个角部具有圆弧而形成近似梯形的形状)的剖面,所述剖面具有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空间的斜边部。该剖面形状能够进一步缩小上述局部装配单元的尺寸,实现紧缩化、以及组装的容易化。
具体而言,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配管的下游侧部分的剖面是具有与所述第一构造物相对向的铅垂边部的大致直角三角形(这里的“大致直角三角形”除了指所谓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个角部均没形成圆弧的直角三角形)之外,还包含使直角三角形的至少一个角部形成圆弧的形状,例如图9所示的、使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角部具有圆弧而形成近似直角梯形的形状)。该剖面形状能够进一步缩小配管和空气净化器的尺寸,并且,无需强制也能配置下游侧部分。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配管为所述折返部分与所述下游侧部分连续为一体的成形件。与例如被弯折成U字状的可挠性的软管情况相比,上述这样的一体的成形件(例如塑料的射出成形件)的配管,无需强制就能缩小上述宽度尺寸。另外,能够使上述折返部分的沿空气净化器的长度方向的突出量为最小。这样的配置在空气净化器长度方向受到限制时非常有利。

Claims (7)

1.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
空气净化器,用于过滤所述发动机的吸入空气,具有排气口;
配管,连接于所述空气净化器的排气口;
座板,在所述座板上安装所述空气净化器及所述配管来构成局部装配单元,所述座板是具有足以在其上承载空气净化器及所述配管的形状及面积的板体;
设备,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局部装配单元的上表面,与被安装的所述局部装配单元一起构成设备装配单元而被装入预先设定的设置空间;以及
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局部装配单元,其中,
所述座板与所述设备的上表面的其中任意一方设有沿特定方向延伸的长孔,另一方设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嵌入所述长孔中,所述嵌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长孔沿所述特定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所述特定方向被设为所述嵌入部相对于所述长孔沿所述特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允许所述局部装配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局部装配单元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相比,阻碍所述局部装配单元被装入所述设置空间的第一构造物至所述局部装配单元的距离较大,并且,不同于所述第一构造物的第二构造物至所述局部装配单元的距离较小,
所述固定件具有将所述局部装配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固定于所述设备的第一固定形态、以及将所述局部装配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固定于所述设备的第二固定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部行走体;
上部回转体,回转自如地装设在所述下部行走体上,具有作为基台的上框架;
发动机室,设置于所述上框架的后部,用于收容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及其关联设备;以及
驾驶室,设置于所述上框架的左侧前部或右侧前部的任一方,其中,
上述设备为燃料箱,
所述设备装配单元被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室和所述驾驶室之间的设置空间内,
所述第一构造物位于所述发动机室中,在所述设备装配单元被安装至所述设置空间内时,所述第一构造物与所述设备装配单元相接近且相对向,所述第二构造物为从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突出的供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包含侧支架,该侧支架从所述座板的一端部的下表面突出并沿所述局部装配单元的移动方向延伸,
在包含所述侧支架的所述座板的一端部从所述设备的上表面伸出的状态下,所述局部装配单元被安装于所述设备的上表面,
所述侧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或是在所述第二位置上都固定于所述设备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净化器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且以所述空气净化器的排气口朝向与所述发动机相反的一侧的状态设置,
所述配管包括:与所述排气口连接的端部;从所述端部向所述发动机侧折返的折返部分;以及从所述折返部分的远端沿所述空气净化器向所述发动机侧延伸的下游侧部分,
在所述下游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圆筒状的外周面与所述座板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的状态下,所述下游侧部分被安装在所述座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管的下游侧部分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剖面,所述剖面具有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空间的斜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管的下游侧部分的剖面是具有与所述第一构造物相对向的铅垂边部的大致直角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管为所述折返部分与所述下游侧部分连续为一体的成形件。
CN201410669118.3A 2013-11-20 2014-11-20 工程机械 Active CN1046525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9424A JP5867487B2 (ja) 2013-11-20 2013-11-20 建設機械
JP2013-239424 2013-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52520A CN104652520A (zh) 2015-05-27
CN104652520B true CN104652520B (zh) 2018-05-11

Family

ID=51794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69118.3A Active CN104652520B (zh) 2013-11-20 2014-11-20 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28883B2 (zh)
EP (1) EP2876218B1 (zh)
JP (1) JP5867487B2 (zh)
CN (1) CN1046525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9616A (zh) * 2016-11-24 2017-05-31 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 挖掘机液压油箱
WO2020052782A1 (en) * 2018-09-14 2020-03-19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An air cleaner housing, an air cleaner housing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CN111852700A (zh) * 2020-07-04 2020-10-30 怀宁县群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滤清器外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00224A (en) * 1943-12-02 1946-05-14 Young Radiator Co Motor bracket
JPS6348965A (ja) 1986-08-18 1988-03-01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S6348965U (zh) 1986-09-18 1988-04-02
US4815550A (en) * 1987-08-21 1989-03-28 Clark Equipment Company Engine cooling system for skid steer loaders
US4962825A (en) 1987-08-21 1990-10-16 Clark Equipment Company Skid steer loader
JPH0363736U (zh) * 1989-10-24 1991-06-21
JP3638006B2 (ja) * 1997-10-31 2005-04-13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吸気構造
JP3903146B2 (ja) * 2000-05-01 2007-04-11 ヤンマー建機株式会社 旋回作業車
JP3898503B2 (ja) 2001-12-20 2007-03-28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4134013B2 (ja) * 2004-12-03 2008-08-13 株式会社クボタ 旋回作業機の後上部支持フレーム構造
EP2088249B1 (en) * 2006-11-28 2011-08-31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Construction machine
US8215434B2 (en) * 2007-06-26 2012-07-10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Construction machine
US8418448B2 (en) * 2008-05-22 2013-04-16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Exhaust gas treatment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JP5384419B2 (ja) * 2010-04-13 2014-01-08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CN102996211B (zh) * 2011-09-15 2016-01-20 住友建机株式会社 施工机械的排气装置布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76218B1 (en) 2016-08-24
US9428883B2 (en) 2016-08-30
JP5867487B2 (ja) 2016-02-24
US20150136501A1 (en) 2015-05-21
JP2015098728A (ja) 2015-05-28
EP2876218A1 (en) 2015-05-27
CN104652520A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1085085A (ja) 建設機械
JP4226546B2 (ja) 旋回作業機
CN103827405B (zh) 液压挖掘机
CN104652518B (zh) 工程机械
EP1903149B1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04652520B (zh) 工程机械
CN1643223A (zh) 小型摇摆式挖掘机
JP2007182705A (ja) 建設機械
US9340952B2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JP2013189785A (ja) 建設機械の上部旋回体
EP2299008A1 (en) Bonnet structure for an engine of an operating machine
CN104652522B (zh) 工程机械
JP6913660B2 (ja) 建設機械
JP4061063B2 (ja) 建設機械
JP2016176291A (ja) 小旋回型ショベル
JP2005280683A (ja) 旋回作業機の後上部支持フレーム構造
JP2004251246A (ja) 建設機械
JP2008273236A (ja) 建設機械
JP2004257000A (ja) 建設機械のバッテリ取付装置及び建設機械
JP2003182382A (ja) 建設機械
JP2005282110A (ja) 旋回作業機
JP2015121020A (ja) 建設機械
JP2018118808A (ja) 建設機械
CN105735420A (zh) 组合智能多用途给水设备
JP2006090254A (ja) 縦型エンジ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