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23C - 提花机 - Google Patents

提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323C
CN1046323C CN94193849A CN94193849A CN1046323C CN 1046323 C CN1046323 C CN 1046323C CN 94193849 A CN94193849 A CN 94193849A CN 94193849 A CN94193849 A CN 94193849A CN 1046323 C CN1046323 C CN 104632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quard
hook
deformation element
brak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93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21A (zh
Inventor
沃尔特·凯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OSSE (ZHEJIA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osse Webereimaschine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993433562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4335620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osse Webereimaschinen GmbH filed Critical Grosse Webereimaschinen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33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32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2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3/00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0Electrically-operated jacquards
    • D03C3/205Independently actuated lifting cor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4Features common to jacquards of different ty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在织机中主动升降纬纱且不采用通丝的提花机,其中每一钩子(6)设有一的双稳态元件。机械变形载荷周期性地作用在双稳态元件上,并根据一初始偏转进入一个稳定状态。通过一预置装置(8),确保双稳态元件处于其中一个稳定状态。另外,设置锁定装置(9)根据图案把双稳态元件持久地锁定。在锁定时间,与双稳态元件(1)相连的钩子(6)不参与提升或降下运动。钩子驱动装置的加载装置(31)通过一驱动轴(34)来驱动。

Description

提花机
本发明涉及不采用通丝而运作的提花机。
在通用的提花机中,用于提升和下降与提花机相连的一织机的经线的钩子根据所要织的织造图案与受驱动的拉刀相连或脱开。当钩子与驱动拉刀相连时,它们进行一开口形成提升和降下运动。根据所要制织的图案通过选钩装置可以选择特定的钩子,这些钩子与驱动拉刀相分离,从而不参与提升和降下运动。图案的对位通过许多通丝来实现,这些通丝在降下运动期间在钩子与经线之间通过中间接合实现连接或形成配合或锁定-主动连接。在图案的对位中的各个经线通过通丝与相应钩相连。为了在下降运动期间通过力锁定或力的作用-非主动连接-实现连接,通常在与钩子相对的通丝的端部设置拉簧。
采用通丝来控制经线的提升的下降是不利的,这是由于在织机运行期间这些丝线受到很大磨损并且拉破的通丝的更换导致生产必定停止很长时间。
在DE-PS2230486中,为了避免这一缺点,提出了无通丝提花机,为了控制每根经线设置了一压紧装置,用于把为每根经线所设的一钩子与两个交替运动的提升刀相连。该压紧装置包括一选择装置,该选择装置与所要制织的图案相对应并选择不参与提升刀的提升和降下的各个钩子。这些钩子在其下侧,称为目板,在所有情况下都与一通丝相连,该通丝与要被提升或降下的经线相接合。由于与提升刀共同作用的压紧装置只能传递经线的提升运动,因而在通丝的下端设置拉簧用于经线的降下运动。DE-PS2230486公开了能够单独控制织机的经线以及用抗撕裂通丝代替原来的通丝,但是拉簧仍是必须用以经线的降下运动。因此已知的提花机代表了这样一种提花机,即在提升运动期间主动地工作而在降下运动期间被动地工作。
从DE-PS2119093中得知无通丝用于在织机中形成开口而工作的装置。为了产生经线的提升和降下运动为每根经线设有一金属丝或线圈元件,该元件通过一通丝或杆与有关的经线相连。这些金属丝或线圈元件布置在静态磁场中并且受到电流作用。按照电流的方向金属丝或线圈元件变形或向上或向下偏转,由这些方式产生的提升或下降运动借助通丝或杆传递到经线上,由于需要高电流以及磁场强度,这种设置实际上应用是困难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提花机,它不论在提升运动还是降下运动中都主动地工作并且能迅速地改变经线的位置。
本发明的提花机可实现上述目的,按本发明的提花机具有提升和降下经线的钩子产生钩子的提升或降下运动的一钩子驱动装置以及一选钩装置,选择钩子中的特定钩子以便把与钩子相连的经线保持在一提升的或降下的状态中,其特征在于,该钩子驱动装置对每个钩子来说都具有主动驱动钩子的一变形元件,通过把外部机械载荷周期性地作用在变形元件上使该变形元件处于相应于钩子的提升状态的第一稳定定位状态,或相应于钩子的降下状态的第二稳定定位状态,并且
选钩装置这样作用在变形元件上,以致于在机械载荷的每个周期之后,呈现用于已选的钩子的两个稳定定位状态中特定的一个,然而当没有机械载荷作用时呈现一空档定位状态。
另外,按本发明的有利改进,钩子可以直接与双稳态元件相连或通过一提升装置或类似物相连。
有利的是双稳态元件可被制成弹性变形的,特别是杆或片簧的形状。因此可以有效地通过轴向或纵向的力分量使机械变形载荷作用在杆或片簧上的,这可以通过在杆或片簧的端区内设置两个固定点例如借助一凸轮或一液压或气动活塞来实现。
按本发明另一方面,有利的是可进一步设置一锁定件,该锁定件将双稳态元件锁定在其稳定定位状态的其中之一中,因此,在锁定期间可防止相关连的钩子参与提升或降下运动。有利的是还可设置松开件,在预定锁定时间之后它可使双稳态元件松开。
另外,可以设置预置装置,根据相应的控制信号它使双稳态元件进行定向的初始偏转,由此双稳态元件在受到机械变形载荷的作用后(当提花机投入运转时作为初始条件)处于两个稳定定位状态的一个特定状态,例如可通过液压,气动,电磁或静电致动预置装置。
上述的提花机为织机的每根经线提供一双稳态元件,特别是弹性变形杆或弹性变形片簧,通过各自的钩子它与经纱以主动的和被动的方式连接。通过周期地作用在双稳态元件上的外部机械变形载荷,使双稳态元件进入其两个稳定定位状态的其中之一中并且相关连的经线被相应地降下或提升。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有利的是,当机械变形载荷以简单方式能被施加到双稳态元件上时并且在梭口形成之后可确保纬纱可靠地引入织机中。
为了将机械变形载荷施加到双稳态元件上,设置一加载装置,稳态元件至少固定在加载装置的一侧。加载装置以被动方式而不是主动方式与一驱动轴相连,因此,当加载装置被驱动时,该驱动轴带动加载装置。当钩子已经实现其提升或降下状态时通过一制动装置实现加载装置的去激活以便确保纬纱可靠地引入织机中,特别是当这是必须的时候也可为多次引纬保持这种状态。因而加载装置可设有一个与驱动轴例如通过弹簧被动相连的加载杆。
按本发明一方面,上述制动装置以简单方式构成一片式制动器,并且,在该情况下可具有一枢轴固定的制动杆,通过由具有高摩擦系数的耐磨材料制成的适用的制动片按锯齿状结合或类似布置,该制动杆把所需的制动力施加在加载装置的适当部件,特别是加载杆上,以便使加载装置去激活,这里,制动片可或者直接被固定在制动杆上-设置在该制动杆上或者能是避免剪断的制动杆。由于摇动通道变换加载装置不需要调整,作为片式制动器的这种构形是有利的。然而,制动位置中的可靠的保持(固位)是很重要的。
另外,制动装置的制动杆有利的是给予预拉伸以致于制动力被施加在加载装置上,这足以使加载装置去激活,其优点是没有另外的耗能驱动装置就能施加制动力,例如,没有致动源用于该机中,加载装置自动地被去激活。
为了松开制动装置,片式制动器必须是以适当方式可被松开的。这可通过一凸轮轴或一电磁铁来实现。在被松开的条件下,制动装置由例如在制动杆上接合的一电磁铁固定,固定直到进行新的制动为止。为此该电磁铁也可以被激励一短的时间周期用于控制,然后,在松开状况下必须提供一可靠的固位,例如,可设置永久磁铁,在由电磁铁控制之后它可单独保持制动杆。
另外,该制动装置可被构造成电磁、气动或液压驱动的柱塞,通过适当的驱动该柱塞可阻碍加载装置的运动通道。
构成片式制动器的制动装置有利地进一步改进成铰接杆,在其延伸的位置中通过一制动片它使加载装置去激活而在其折合位置松开加载装置,为了增加制动力,还可以设置一制动杆,使制动杆的力臂以及驱动臂适应于加载装置去激活所需的制动力。
为了驱动铰接杆,可设置一铰接杆驱动轴,它被设置在铰接杆的一端上,驱动轴一与用于加载装置的驱动轴相似一以这种方式进行摇摆运动,即使铰接杆可在其延伸端和其折合位置之间转换。
为了把铰接杆固定在其延伸位置上,并因而制动加载装置,可设置一适应的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可通过一电磁铁以简单方式形成,该电磁铁可与一返回装置协同作用,该返回装置与铰接杆相连。另外,该铰接杆也可被锁入其延伸位置中。这可通过过长延伸铰接杆以简单方式实现。为了松开铰接杆,以使加载装置去激活,可设置电磁、气动、液压或类似的驱动柱塞。
采用本发明的提花机,其优点为:由于采用了双稳态元件因而结构简单,并且生产效率高,在提升和下降运动中都能主动工作,并且运行可靠。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实例参照附图加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提花机中的钩子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提花机中的钩子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3A-图3E是以各种运动相位说明本发明的钩子控制装置的图解。
图4是增加根据本发明的提花机中的钩子密度的串级布置。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提花机中的钩子控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提花机的工作方式的钩子行程/时间曲线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钩子驱动装置的第一个进一步改进的剖面图,包括选钩装置。
图8是本发明第二个进一步改进的钩子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个进一步改进的钩子驱动装置剖面图。
图10是采用处于延伸位置的一铰接杆的本发明装置的第四个进一步改进的剖面图。
图11是采用处于折合位置的一铰接杆的本发明装置的第四个进一步改进的剖面图。
图12是采用处于延伸位置的一铰接杆的本发明装置的第五个进一步改进的剖面图。
图13是采用处于折合位置的一铰接杆的本发明装置的第五个进一步改进的剖面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提花机中的钩子控制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仅示出了单个钩子的布置,它是与采用的多个钩子中的一个。钩子控制装置具有一双稳态元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弹性变形杆1)。通过一液压设备2a,2b以及机架3a,3b,杆1可承载轴向作用的一对力,因此,一机械变形载荷作用在杆1上。为此,杆1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3a,3b上的固定点4a和4b上。图中用实线表示了杆的上稳定定位状态,而虚线表示了下稳定定位状态。在变形杆1的中间区域,钩子6被固定一固定点5上并且与杆1以主动和被动方式连接。在钩子6的下侧有接收一经线的孔眼。然而也可以在钩子的下侧设置用于通丝或类似物的用于连接经线和钩子6的连接装置。
在对杆1进行轴向加载之后,使其处于其上稳定定位状态或者其下稳定定位状态。选择两个稳定定位状态的哪一个基本取决于对杆1施加轴向载荷之前的开始条件,为了正确的选定这些初始条件,可以设置一个预置装置8,在实际实施例中该装置8同样为一液压设备。下面将会讨论预置装置8的工作方式。为了把弹性变形杆1锁在其稳定定位状态,设置可转动设置在机架3a的一锁定件9。在机架3b的侧面锁定件9具有一掣子端10,在已经获得杆1的两个稳定定位状态其中任何一个之后,机架3b锁入掣子端10中。当弹性变形杆1位于其上稳定定位状态时,通过钩子6与此相连的经线也处于提升状态,而当弹性变形杆1处于其下稳定定位状态中时经线处于降低状态。在借助锁定件9锁定杆1期间,织机的织造梭口随之打开。
如果由于所要制织的图案的要求,需要与钩子6相连的经线从提升位置改变到下降位置或相反则可借助一松开件11终止锁定状况,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松开件为一可控电磁铁。当激励时,电磁铁11起到提升锁定件9的作用,因此,机架3a和3b可自由运动,通过杆1的弹性变形,使它与钩子6一起朝各自的其它稳定定位状态运动。通过在空档位置存在的动能,克服位于该处死点,使弹性变形杆1至少略微朝各自其它稳定定位状态的方向变形,在该运动相位中,由液压设备2a和2b作用的杆1的轴向载荷再次被施加,由此杆以这种方式最终完全变形,使它处于各自的其它稳定定位状态中。
通过这种方式的运动,钩子6和与其相连的经线从提升位置变成下降位置,反之亦然,在获得弹性变形杆1的新的稳定定位状态之后,机架3b又锁入锁定件9的掣子状的端部,到电磁铁不被激励为止,并且钩子6仍处于提升或降下状态直到根据所织图案必须再改变该状态为止。
在上述根据本发明作为全开梭口提花机的操作中该预置装置8仅用于可靠的实现提升或降下状态,这时该提花机首先进入运转,并且也可以省掉该预置装置。在省掉预装置8的情况下,通过对杆1作适当的预变形可确保操作开始时杆最初处于两个稳定定位状态的确定的一个状态。对于该基本的或预变形,钩子6的重量就足够了。最后,如果在其后实行一空的没有纬纱引入织机中的循环,其中建立了双稳态元件1的初始定位状态,则不需要所有的双稳态元件-即杆1-在操作开始时处于一预定定位状态。
另外,设置一传感元件或一对传感元件30a,30以便检测弹性变形杆1是否处于提升或降下的定位状态。传感元件30a,30b例如可被构成电接触器或者以无接触方式工作的趋近传感器。特别是当不采用预置装置8时,由于在机器操作开始时能可靠地确定出每个双稳态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弹性变形杆1-位于两个稳定定位状态中的哪一个,该传感元件30a,30b是特别有利的。考虑到织机的下次引纬,弹性变形杆1没有位于所需的位置,那么在施加变形力的下一循环期间那些弹性变形杆1的定位状态可进入各自的另一定位状态。由于在任何时间能确定弹性变形杆1和钩子6是否处于根据制织图案的定位状态,在机器操作开始之后采用传感元件30a,30b也是有利的。如果由于操作中有失误,对于一特殊钩子6来说情况不是这样(不在定位状态),那么可以在下一循环中消除此失误,并且不会在整个的制织的产品上存在。
图2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提花机中的钩控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在所述的实施例中的双稳态元件由剪刀状机架1a和1b组成而不是一弹性变形杆1或弹性变形片簧,该机架1a和1b在安装点4a和4b可转动地接合进入机架3a和3b。正如图1中的实施例那样,安装点4a和4b通过一液压设备2a和2b可一起运动和分离(反向运动)。另外该装置具有锁定和松开装置9-11(图1已描述)。剪刀状机架1a和1b具有上第一稳定定位状态(图2中由实线所示),以及第二下稳定定位状态(图2中由虚线所示)。在两个固定点彼此朝向运动之后,双稳态元件1a,1b处于其中一个稳定定位状态。可以通过图1所示的气动或液压活塞8或者如图2所示通过两个电磁铁8a和8b来实现有目的的选择两个稳定定位状态的特殊一个。如果控制脉冲被施加到电磁铁8a,因此电磁铁被激励,提供双稳态元件1a和1b的向下指向的初始变形,所以当两个固定点4a和4b一起运动后,双稳态元件1a和1b移入下稳定定位状态。相反,如果把相应的控制脉冲施加到电磁铁8b,因此激励该电磁铁(且另一电磁铁8a去激),在两个固定点4a和4b一起运动之后双稳态元件1a,1b进入上稳定定位状态中。
就图2所示的实施例来说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显著区别在于不能发挥出双稳态元件的弹性变形用来变换变形载荷状态。然而,能以相应方式发挥经线的弹性变形。另外,由于至少在第一运动相位期间提升钩子6时通过推进设备2a,2b的快速运作使固定点4a,4b彼此远离,而在通过死点之后,它们又彼此相向运动。
应当强调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创造性的概念能够对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进行多方面地变型或改变,特别是一段弹性变形双稳态元件可被构成磁致伸缩的或电致伸缩的,因此磁场或电场效应引起必要的初始变形。推进设备2a,2b不必是液压或气动的。例如通过一齿轮或一被动轴的一凸轮也能实现对双稳态元件周期性地施加机械变形载荷。特别是,也能设置固定就位的一个固定点4a或4b并且当应用变形力时仅使另一固定点移位。能够至少在两点固定地或转动移位地安装双稳态元件,锁定件9能交替地,分别且彼此无关地锁住双稳态元件的每一端。当然松开件也能被制成可传统机械控制的。
参见图3A-3E,将描述根据本发明作为闭合梭口提花机的提花机的操作。假设在每次织机的引纬之后弹性变形杆1-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双稳态元件-回到图3A所示的空档初始位置。弹性变形杆1的空档条件与织机的织造梭口的闭合条件相对应,例如,所有经线在织机中具有大约相同的水准。在确定哪些经线要被提升用于织机的下一次引纬以及哪些经线要被下降之后,相应的控制信号被传送到为所有钩控制装置所设的所有预置装置8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预置装置8被制成液压或气动活塞,该预置装置实行略微的初始偏转,它能使双稳态元件1朝下降的定位状态的方向变形,如图3B所示,或朝提升的定位状态的方向变形,如图3D所示,由此所需的变形力可以是最小。仅仅必要的是通过机械变形载荷的连续作用,双稳态元件,例如杆1进入由初始偏转明确确定的一特定定位状态中,其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机械变形载荷通过液压或气动推进设备2a,2b产生。
图3C和3E表示了直到达到一个稳定定位状态的双稳态元件1的完全变形,分别用于上和下定位状态,来自推进设备2a,2b的变形载荷通过机架3a,3b被转送到弹性变形杆1。在施加弹性变形载荷结束之后,弹性变形杆1又恢复到图3A所示的空档状态。在织机的每次引纬之后周期性地重复所述的程序。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钩控装置13-1以及13-5的串联状布置,在经线12的拉伸方向上设置几个(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为5个)钩子6-1到6-5,这些钩子与各自的不同经线12相接合。所夹连的钩控装置13-1~13-5被设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之上。通过从根据本发明的提花机中除去通丝,在通用的提花机中用于横跨通丝所形成的间隙现在适用于布置按本发明的钩控装置,可将其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之上或并排设置。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指的是图3中所示的钩控装置13的实施例,单个钩控装置13-1~13-5参照图3A-3E的描述进行工作。然而,也可以如图1和2所示形成单个钩控装置13-1~13-5,单个钩控装置13-1~13-5如图1和2或图3A-3E所示的那样工作。
通过朝经线12的偏移方向偏移设置的钩子6-1~6-5以及将单个钩控装置13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在织机的纬向上即与经线12的拉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单个钩控装置所需的有效空间基本上被减少,在织机的纬向上,常常需要用偏移重复来形成图4所示的布置以便能够单独控制每根单个的经线,虚线示出了双稳态元件1-1~1-5的下稳定定位状态以及经线12和钩子6-1~6-5的降下的状态,当所有经线12处于提升或降下的状态时,在它们之间形成织造梭口14。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钩控装置的另一个举例说明的实施例。与到目前所示的实施例的形式不同,钩子6不直接与双稳态元件1相连而是通过一连杆装置被动地与双稳态元件相连,这里双稳态元件也是杆1,连杆装置22转动地固定在一位置23处。钩子6的提升条件以及杆1和连杆装置22的相应位置在图5中由虚线表示。与以上所示的实施例的形式不同的是通过位于一被动轴20上的一凸轮21周期性地施加作用于杆1上的机械变形载荷。远离凸轮21的、杆1的端部被固定在一固定位置处。通过电磁铁8a和8b能可靠地选择杆1的两个稳定定位状态的各自特殊的一个,如图2所描述的那样。在凸轮21对杆1作用之前,杆在提升的方向上或在降下的定位状态的方向上经历初始偏移。采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连杆装置22其优点在于可以改变钩子行程或用于提升和降下钩子6所需的力。
图6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提花机的不同操作方式的钩子行程的暂时改进。假设在提花机的操作开始之后,最初每第二钩子被提升而另外的钩子被降下。然后选择那些钩子,在织机的下次引纬时它们必须具有刚刚处于的状态--在图6中为提升状态。这些钩子的定位的暂时改进由点划线表示。在时间周期t1~t3期间降下另外的、预先提升的钩子。在围绕时间点t3的预定暂时的公差范围内可以进行织机的引纬。此后,再确定-就织机的下一连续引纬而言-哪些钩子已经处于正确状态。这些钩子在时间周期t3~t5期间仍处于提升或降下的状态,而另一些钩子在该时间周期期间改变其定位状态。在围绕时间点、t5等的暂时公差范围内发生织机的下一引纬。以相反方式这也可用于在初始步骤中降下的钩子。
根据本发明的钩子驱动装置的第一个另一改进的部分示于图7中。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的提花机的更有意义的元件。如已经描述的那样,该提花机具有一机械变形双稳态元件1,在所示的另一改进中该元件1被制成一弹性变形杆。然而该双稳态元件1也能具有其它构形,例如呈片簧状。为织机的每一经线设置了这样的一个双稳态元件,在任何情况下该双稳态元件通过仅以示意图表示的钩子6和孔眼7与经线12相连。通过双稳态元件的变形,或者进入降下的状态1a或者进入提升的状态1b,所连的经线12或者被降下或者被提升,以便形成一合适的织造梭口。
双稳态元件1是提花机的一钩子驱动装置的部分。为了使双稳态元件1变形,钩子驱动装置还具有一加载装置31,下面将要解释,通过该加载装置对双稳态元件施加一大致轴向作用的弹性变形载荷。
该提花机还具有一钩子检测装置30以便为每一双稳态元件分别检测其降下状态1a或提升状态。在根据图7的另一改进中,钩子检测装置30由两个传感元件组30a,30a’以及30及30b’例如霍尔效应传感器,压电元件或类似物表示。当所述的双稳态元件1处于其降下的状态时,由实线表示,传感元件部件30b和30b’彼此相对置,所以能检测到该状态。能确定与图案数据的一致性以及检查控制作用的必要性。这对接下来的初始化操作是很需要的。由传感元件部件30a和30a’以同样方式检测提升的状态。
为了应用机械变形载荷,该加载装置31具有一加载杆32。在加载杆32内设置固定件33用来固定双稳态元件1。该加载装置能容纳提花机的几个或者所有的双稳态元件,并且为每个双稳态元件1方便地设置了一单独加载杆32,由此加载杆被设置在提花机的宽度延伸线上(未示出),并且布置成每个具有相对偏移。加载杆32被动地而不是主动地连接到驱动轴34上并可转动地固定在与驱动轴34同轴布置一轴39上。加载杆32与驱动轴34之间的相应连接能以简单方式通过摩擦连接或更好通过一连接簧,特别是一片簧来实现。为了减少摩擦,可形成一开孔35(一凹槽)。驱动轴34实现一摆荡即摇摆运动,由箭头36表示,其中,加载杆32参与,直到一制动装置致动为止,下文将要描述制动装置。为了在当加载杆32由下文要描述的制动装置去激励时也能使驱动轴32运动,在所示的改进中,该制动装置具有一凹槽37,加载杆32的下端可在凹槽中自由运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钩子驱动装置具有一制动装置,以便当双稳态元件1已实现其提升状态1b或降下状态1a时能使加载装置去激励,在所示的改进中加载装置是加载杆32,以下将描述的不同的另一些改进。
作为一特别简单的解决方案,图7所示的另一改进具有由一电磁铁40驱动的一柱塞41,柱塞41在适当点处阻碍加载杆32的运动通道。然后双稳态元件1仍长时间地处于其加载状态1a或1b直到柱塞41由电磁铁40从加载杆32的运动通道移走为止,并且加载杆32又被驱动轴31带走。当然,也可以用气动或液压或其它适用方式而不是电磁地驱动柱塞41,为了缩回柱塞41,可配置一复位弹簧42。
图8示出了制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根据图8的制动装置具有可转动地固定在一轴50上的一制动杆51,制动杆51例如通过只示意地图示的拉簧52以这种方式预拉伸,即制动杆51通过一制动片53对加载杆32施加足以使加载杆32去激励的力。通过制动杆51实现适当的制动力放大。为了再松开加载杆32,在制动过程结束之后,用于提起制动杆51的一适用装置是必要的。为此,在根据图8的改进中配置一凸轮轴54,该凸轮轴54绕一轴55作转动并且与摇摆运动同步转动。凸轮轴54的凸轮56升起制动杆51,以便松开加载杆32,直到制动片53与加载杆32脱离接合为止。为了把制动杆51固定在提升的位置,需要相应的固定装置。这能以简单方式通过一电磁铁57来实现,而该电磁铁57与设置在制动杆51相反侧的一永久磁铁58的共同作用,以便能把松开的(提升的)制动杆固定在该位置中而不耗费能量。当“提供”时,例如通过凸轮轴54,因此两种条件是可能的:如果激励电磁铁57,它具有相同极性的磁场(作为永久磁铁58),因而不发生吸引而排斥,如果不激励(去激)电磁铁,那么永久磁铁58单独以去激励的方式并抵抗回动力(弹簧52)把制动杆51固定在打开位置上。在构形的简化形式中,代替这样的永久磁铁,在与电磁铁57相反的制动杆51的侧面上设有一区域,该区域中具有高磁导率的材料。制动杆51从电磁铁57中松开是通过由拉簧52施加的弹力和/或通过使电磁铁57的电流反向来实现。
根据“运动反向”的规则的设置同样是可能的。
制动片53最好用尽可能最低的磨损并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如所示的另一改进中,该制动片53可被连接到制动杆51的下边或者连接到加载杆32的上边,如图8中示意地表示的那样,也可以在加载杆32上的相应表面上形成具有制动片缓冲垫的锯齿状啮合布置。
图9所示的另一改进在很大程度上与图7所描述的改进相同。与图8不同的是,在图9的改进中把两个制动片53a和53b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之后。把以球面的各个段的形式形成的制动片压入相应凹槽59a和59b,因此,确保迅速并简单地设置这些消耗器。通过安全可靠地固定制动片53a和53b,大大地避免了该装置操作时被剪断的危险。
图10-13所示的、以下要描述的进一步改进不同于上述的改进,即,采用一铰接杆60作为构成制动片的制动装置的另一构形。
图10所示的加载装置31具有参见图7-9已描述的元件,即,一加载杆32,用于双稳态元件1的固定件33以及进行摇摆运动的一驱动轴34,因此参见上述的描述。
铰接杆60由铰接杆元件60a和60b组成,由此下铰接杆元件60b可具有弹性,例如可为U形片簧。铰接杆元件60a和60b在固定元件60c内可彼此相对转动地安装,上铰接件元件60a处于与制动杆51相接合状态并且通过支承件61与该制动杆同样枢轴地连接。对于这一部分,制动杆51可枢轴转动地固定在一轴50上并且通过加载杆32上的制动片53起作用。在带有延伸的铰接杆60的制动装置的条件(非稳态条件)中,如图10所示,通过制动杆51以及制动片53把制动力施加在加载杆上的制动该杆,在图11所示的制动装置的条件中,铰接杆60而是折合的(移定条件)并且通过制动杆51升起制动片53直到加载杆32被放松为止。在根据图11的松开条件下,如以上所述,加载杆32由驱动轴34带动并且进行上述的摇摆运动,在图11中由虚线来表示。
为了使铰接杆60从图10所示的其延伸状态进入图11所示的折合状态或相反,在下铰接件元件60b的端设置一铰接杆驱动轴62,该轴62进行与驱动轴34的摇摆运动同步的摇摆运动。通过该铰接杆驱动轴62的摆动,铰接杆在每种情况下从其图11中所示的其折合状态进入图10中所示的延伸状态。相反,铰接杆60是否从图10中所示的延伸状态进入图11中所示的折合状态取决于固定装置70是否被驱动,只要有制动加载杆32的要求,即可通过固定装置70,将该铰接杆60保持在其延伸状态。为了松开加载杆32,通过固定装置70去激励来松开铰接杆60,因此,制动杆51的制动片53与加载杆32脱离接合,该固定装置70对铰接杆60必须施加足够高的固定力,从而下铰接杆元件60b-在所示的改进中弹性地形成-的变形的铰接杆驱动轴62的摆动过程中不能松开铰接杆60。
与图10和11的进一步改进相应,可以简单方式把固装置70制成一电磁铁71。
图12和13中示出了用于铰接杆60的固定装置的又一改进。根据图12和13的又一改进很大程度上与图10和11的以上描述的改进相同,因此,不需要进行详细描述。由于铰接杆60略微超延伸并因而固定在该状态中,因而在该改进中可实现图12所示的延伸状态下的铰接杆60的固定,通过一掣子机构可以交替地实现相应的固定。为了松开该铰接杆60,在所示的改进中,固定装置70具有由一电磁铁72致动的柱塞,在致动时该柱塞推压铰接杆60并松开它。当然柱塞73的致动可以简单方式气动或液压地实现。这也可与图8和图9相对应,用一电磁铁与一永久磁铁共同作用。
图10和12中由虚线表示在铰接杆驱动轴62的摆动期间的铰接杆驱动轴62的运动。在铰接杆驱动轴62上的托架63内设置一永久磁铁64,当固定装置不受控制以便把铰接杆60固定在延伸状态时在铰接杆驱动轴62作摆动时,该磁铁64把下铰接杆元件60b-与其共同作用-从固定装置70上可靠地提升。托架63确保在摆动时把铰接杆“提供”给固定装置70。
正如能理解的那样,上述的钩子驱动装置最佳适用于驱动根据图1-6的原理工作的提花机而且在双稳态元件1两端也能以双边方式设置,另外,可以配置其它的可控元件,例如压电元件来代替电磁元件,其控制作用是显著的。
作为变化的形式,提花机也能按半闭合梭口提花机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不必改变其状态的每个钩子不处于提升或降下的状态,而是在大致达到双稳态元件的空档定位状态时才被降下或提升,然而,在预定的定位状态的方向上有一定的偏移,然而要改变其定位状态的那些钩子超越双稳态元件的空档状态并且在双稳态元件的另一稳定状态的方向上接收略微偏移。一旦机械变形载荷再次作用在双稳态元件上,不超越双稳态元件的空档状态的那些钩子被返回进入预定位状态中,而在施加机械变形载荷之前已超越双稳态元件的空档状态的那些钩子在每种情况下都进入各自的另一定位状态。在时间点t2,t4等会看到提花机的这种操作方式的优点,在每种情况下可以实现织造梭口的大致闭合的梭口位置,这对所织产品的质量是很重要的。

Claims (37)

1.一织机中的提花机,具有提升和降下经线(12)的钩子(6)产生钩子(6)的提升或降下运动的一钩子驱动装置(1,2a,2b;1,20,21)以及一选钩装置(8,9,11),选择钩子(6)中的特定钩子以便把与钩子(6)相连的经线(12)保持在一提升的或降下的状态中,其特征在于,该钩子驱动装置(1,2a,2b;1,20,21)对每个钩子(6)来说都具有主动驱动钩子的一变形元件(1),通过把外部机械载荷周期性地作用在变形元件(1)上使该变形元件(1)处于相应于钩子(6)的提升状态的第一稳定定位状态,或相应于钩子(6)的降下状态的第二稳定定位状态,并且
选钩装置(9-11)这样作用在变形元件(1)上,以致于在机械载荷的每个周期之后,呈现用于已选的钩子(6)的两个稳定定位状态中特定的一个,然而当没有机械载荷作用时呈现一空档定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钩子(6)与相关连的变形元件(1)直接相连并且每个变形元件(1)的第一稳定定位状态处于相对于第二稳定定位状态升起的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钩子(6)通过一连杆装置(22,23)与各自所关连的变形元件被动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变形元件(1)是可弹性变形的。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变形元件(1)构成一弹性变形杆或作为一弹性变形片簧或类似物。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弹性变形杆或弹性变形片簧被设成双稳态元件并通过轴向或纵向的力分量在横向于与杆或片簧的轴向或纵向的两个方向上进行双稳态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弹性变形杆或弹性变形片簧至少在一侧被固定在其端区内,并且所连的钩子(6)与杆或片簧的中部区域被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杆或片簧可转动地或可枢轴转动地固定在其端区,通过一起移动两个固定点(4a,4b)实现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通过安装在一被动轴上的一凸轮或通过以工作压力周期性作用的一液压或气动活塞来实现周期性的机械加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选钩装置具有一锁定件(9),它把变形元件(1)锁定在第一和/或第二稳定定位状态中以致于在机械载荷作用之后也仍处于相关的定位状态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选钩装置具有一锁定件(9),它把变形元件(1)锁定在第一和/或第二稳定定位状态中以致于在机械载荷作用之后也仍处于相关的定位状态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在固定点(4a,4b)一起运动之后该锁定件(9)以彼此相隔一固定间隔固定杆或片簧的固定点(4a,4b)。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选钩装置还具有根据一控制信号松开锁定件(9)并由此松开变形元件(1)的一松开件(10)。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松开元件(11)特别是通过一电磁铁进行电驱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设置预置装置(8;8a,8b),根据一控制信号,它使变形元件离开其空档定位状态而进行定位的初始移位,使得在机械载荷作用之后变形元件(1)处于两个稳定定位状态中的特定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预置装置为一个或一对电磁铁(8a,8b)以便在通入电控信号后将力分量施加到变形元件上使实现相应的初始偏移。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预置装置具有一液压或气动活塞(8),它与变形元件相连,并且在一工作压力或工作真空作用之后产生变形元件的初始偏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5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变形元件(1)至少在其一部分上具有磁致伸缩或电致伸缩的特性,并且通过磁场或电场作用在变形元件(1)的相关部分使产生初始偏移。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在变形元件的区域设置用于检测变形元件(1)定位状态的传感元件(30a,30b,30a′,30b′)。
20.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变形元件被形成一剪刀状机架(1a,1b),该机架相应于轴向变形载荷向外双稳态地扭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以串接方式设置许多钩子驱动装置(13-1,13-2,13-3,13-4,13-5)以便操作沿经线方向偏置设置的许多钩子(6-1,6-2,6-3,6-4,6-5)。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花机的钩子驱动装置包括对固定在加载装置(31)内的变形元件(1)施加机械载荷的加载装置(31),实现摆动的一驱动轴(34),该驱动轴(34)以被动方式而不是主动方式与加载装置(31)相连,加载装置(31)具有与驱动轴(34)被动地相连的、可枢轴转动固定的加载杆(32),还有当钩子(6)已达到其提升或降下的状态时使加载装置(31)去激的制动装置(40-42;50-59;50-73)。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制动装置(50-73)被构成一片式制动器。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制动装置(50-73)具有一可枢轴转动固定的制动杆(51),它作用在由高摩擦系数的耐磨材料制成的一个或多个制动片(53;53a,53b)脱离锯齿状接合布置或类似布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制动片(53;53a,53b)安装在制动杆(51)上,设置在其上,或进入制动杆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4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特别是通过一弹簧(52)这样预拉伸制动杆(51),以致于对加载装置(31)施加足以使其去激的制动力。
27.根据权利要求22-26中任一项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由制动装置(50-53)施加的制动效果可通过一凸轮轴(54)和/或一电磁铁(57)来释放。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为了实行控制,制动装置(50-53)至少在一短的时间周期内通过一电磁铁(57)被固定在松开的状态中。
29.根据权利要求28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制动装置(50-53)通过一电磁铁(57)被固定在松开的状态中,为了在实行控制后把制动装置(50-53)固定在松开状态中,在制动杆(51)上设置一永久磁铁(58),该永久磁铁可单独固定制动装置,并抵抗其回复到松开状态。
30.根据权利要求22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制动装置(40-42)具有可以电磁,气动,液压或以类似方式致动的一柱塞(41),该柱塞阻碍加载装置(31)的运动通道。
31.根据权利要求23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制动装置(50-73)具有一铰接杆(60),在铰接杆延伸状态下它通过制动片(53)使加载装置(31)去激,而在其折合状态下松开加载装置(31)。
32.根据权利要求31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制动杆(51),铰接杆(60)通过该制动杆(51)作用在制动片(53)上。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在铰接杆(60)的一端配置一铰接杆驱动轴(62),该驱动轴这样进行摆动以致于铰接杆(60)能在其延伸和折合状态之间转换。
34.根据权利要求31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设有一固定装置(70),它把铰接杆(60)固定在其延伸位置中以便通过制动片(53)使加载装置(31)去激。
35.根据权利要求34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70)具有一电磁铁(71)。
36.根据权利要求35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70)的电磁铁(71)与一回位装置其共同作用,该回位装置例如是一弹簧或设置在铰接杆驱动轴(62)上的永久磁铁(64)。
37.根据权利要求31的提花机,其特征在于,铰接杆(60)在其延伸状态中过度延伸,或锁住,并且可通过一柱塞(73)从该位置松开,该柱塞(73)以电磁、气动、液压或类似方式致动。
CN94193849A 1993-10-19 1994-10-17 提花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04632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P4335620.6 1993-10-19
DE19934335620 DE4335620A1 (de) 1993-10-19 1993-10-19 Jaquardmaschine
DEP4429765.3 1994-08-22
DE4429765A DE4429765A1 (de) 1993-10-19 1994-08-22 Platinen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Jacquard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21A CN1133621A (zh) 1996-10-16
CN1046323C true CN1046323C (zh) 1999-11-10

Family

ID=25930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9384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46323C (zh) 1993-10-19 1994-10-17 提花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794665A (zh)
EP (1) EP0723605B1 (zh)
CN (1) CN1046323C (zh)
CZ (1) CZ287016B6 (zh)
DE (2) DE4429765A1 (zh)
WO (1) WO19950113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5475B1 (en) * 1998-07-14 2001-02-06 Sumagh Textile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jacquard with colored image
BE1016559A4 (nl) * 2005-03-21 2007-01-09 Wiele Michel Van De Nv Jacquardinrichting.
CN100350087C (zh) * 2006-05-11 2007-11-21 李加林 一种具有不同特质的彩色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DE502007004972D1 (de) * 2007-03-27 2010-10-14 Textilma Ag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der querbewegung der kettfäden einer textilwebmaschine
DE102010026609B3 (de) * 2010-07-09 2011-11-17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Webmusterbildung bei Geweben mit Zusatzschusseffekten
DE102010034969B3 (de) 2010-08-20 2011-11-03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Webblatt und Webmaschine zur Webmusterbildung bei Geweben mit Zusatzmustereffekten
BE1019710A3 (nl) * 2010-12-21 2012-10-02 Wiele Michel Van De Nv Gaapvormingsinrichting voor een weefmachine.
CN102634901B (zh) * 2012-04-19 2013-08-07 浙江理工大学 无通丝积极式选针机构
DE202013100677U1 (de) * 2013-02-14 2014-05-21 GITEC Grosse Internationale Technologie GmbH Stellvorrichtung
CN104032437A (zh) * 2014-06-30 2014-09-10 徐心亿 一种提花机的控制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7292A (en) * 1971-04-20 1974-06-18 P Doehler Apparatus for shedding in weaving looms
US3871415A (en) * 1972-05-19 1975-03-18 Sulzer Ag Jacquard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15910C (de) * 1931-01-15 Mueller Fritz Harnischlose Jacquardmaschine
CH552088A (de) 1972-05-19 1974-07-31 Sulzer Ag Jacquardmaschine.
SE396098B (sv) * 1973-03-05 1977-09-05 Lauritzen William Eger Nyboe Anordning for mekanisk manovrering av trad- eller garnstyrningsorgan
CH668783A5 (de) * 1985-09-05 1989-01-31 Vnii Legkogo I Textilnogo Schaftmaschine fuer webmaschinen.
DE3639199A1 (de) * 1986-11-15 1988-06-01 Schleicher Oskar Fa Vorrichtung zur phasenverschiebung des einlesezeitpunktes der platinen von fachbildemaschinen, insbesondere jacquardmaschinen
IT1216766B (it) * 1988-02-15 1990-03-08 Bobbio Benedetto Macchina di armatura a doppia levata, provvista di dispositivi perfezionati per il movimento degli arpini.
JPH0694619B2 (ja) * 1988-10-05 1994-11-24 ワツクデータ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編機用選針装置
FR2690695A1 (fr) * 1992-04-30 1993-11-05 Staubli Verdol Boîtier étanche pour l'électro-aimant d'un dispositif pour la formation de la foule d'un métier à tisser.
GB2273719A (en) * 1992-12-24 1994-06-29 Bonas Machine Co Heald contro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7292A (en) * 1971-04-20 1974-06-18 P Doehler Apparatus for shedding in weaving looms
US3871415A (en) * 1972-05-19 1975-03-18 Sulzer Ag Jacquard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794665A (en) 1998-08-18
CN1133621A (zh) 1996-10-16
WO1995011327A1 (de) 1995-04-27
EP0723605B1 (de) 1999-08-18
DE59408644D1 (en) 1999-09-23
EP0723605A1 (de) 1996-07-31
DE4429765A1 (de) 1996-02-29
CZ110296A3 (en) 1997-03-12
CZ287016B6 (en) 2000-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23C (zh) 提花机
CN1084809C (zh) 开口机构可动竖钩的选择方法和装置以及提花型织机
GB2221475A (en) Loom or like control.
US5522435A (en) Machine for weaving face to face fabrics
US4182380A (en) Dobbies for weaving looms
JPH04131678U (ja) ひ道形成装置を備えた織機に用いられる並置綾取り制御装置
CN101184875B (zh) 包括用于提升和降低经线的双稳态元件的提花机
CN1958898A (zh) 织机中形成布边的经纱织造装置
EP0930385B1 (en) Shed-forming device for weaving machines
RU2143019C1 (ru) Текстильн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екстильных изделий из нитей
CN1863956A (zh) 使用压电元件的紧凑提花选择卡
KR0139102B1 (ko) 제직기용 도비
CN101641467B (zh) 用于控制织机的经纱的横向运动的装置
EP0860527B1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warp selection system in looms
EP0466636B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n electronic dobby loom
CN111101253A (zh) 一种间断式齿形带式织机开口机构
EP1115928B1 (en) Selector
KR200272990Y1 (ko) 토션 레이스 자카드기용 전자제어 구동장치
CN113930892B (zh) 经编机
CN2595832Y (zh) 编织两面织物用的编织机
CN203113009U (zh) 重型提花龙头
CN210621056U (zh) 一种织机开口机构及其执行机构
CN215757810U (zh) 一种电子提花机用龙头机构
US4469141A (en) Double lift dobby
CN1187486C (zh) 提花机的综杆选择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ROSSE JAC-LOOMMACHIN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ROSSE WEBEREIMASCHINEN GMBH

Effective date: 200601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0106

Address after: German New Ulm

Patentee after: Grosso JAC- weaving machine Co., Ltd.

Address before: The new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Grosse Webereimaschinen GmbH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ONGSHENG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ROSSE JAC-LOOM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7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717

Address after: No. 111 Zhejiang city of Zhoushan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B zone Hongsheng Avenue

Patentee after: Hongsheng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New Ulm

Patentee before: Grosso JAC- weaving machine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EJIANG GROSSE MACHINER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ONGSHENG GROUP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10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020

Address after: 111 No. 316000 Zhejiang city in Zhoushan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venue hirofu B

Patentee after: GROSSE (ZHEJIANG)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1 No. 316000 Zhejiang city in Zhoushan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venue hirofu B

Patentee before: Hongsheng Group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