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95832Y - 编织两面织物用的编织机 - Google Patents

编织两面织物用的编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95832Y
CN2595832Y CN02252008U CN02252008U CN2595832Y CN 2595832 Y CN2595832 Y CN 2595832Y CN 02252008 U CN02252008 U CN 02252008U CN 02252008 U CN02252008 U CN 02252008U CN 2595832 Y CN2595832 Y CN 259583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centric cam
driving shaft
braiding
drive
shu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252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在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9583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9583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3/00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 D04B23/08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pile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27/10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27/24Thread guide bar assembli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10Indicat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stop motions
    • D04B35/12Indicat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stop motions responsive to thread consump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10Indicat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stop motions
    • D04B35/18Indicat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stop motions responsive to breakage, misplacement, or malfunctioning of knitting instru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7/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 D04B37/06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with warp knit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编织两面织物用的编织机,是通过受到驱动电机(M)的驱动而变速的驱动轴上偏心凸轮(15)带动动作的凸轮机构(16)使升降部(17)升降,由所述驱动轴(10)所动作的第1偏心凸轮(13)带动下部轴棒(30)转动,配合在其上的回转杆(33)的左右导向梭在左右运动的同时用纤维线(3)来进行两面织物编织,由所述驱动轴(10)所动作的第2偏心凸轮(14)带动上部轴棒(20)转动,固定在配合其上的回转杆(23)的下部的中间导向梭(27)一边左右往复运动一边在提供绒线(4),并且,提供及编织所述绒线(4)的中间导向梭(27)的往复运动周期比编织纤维线(3)的左右导向梭(37a、37b)的往复运动周期小。

Description

编织两面织物用的编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为两面织物进行编织的编织机,更具体地说是关于在进行两面编织物的编织时、通过同时进行使两面织物间能够保持一定间隔的相互连结的绒线的编织、从而使编织物的生产速度达到最优化的编织机。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以前的很多种气垫是把通过特定经向编织机而编制成的两个织物在内外面上进行各种涂层处理后,再把它们重叠起来通过高频粘接等技术使其融接在一起具有一定形状。
在这里,所述气垫如图7所示,为了保证壁厚的均匀性及内部能够容纳具在一定气压的填充空气,需要将连结两面织物101、102的连接部件103在气垫内部按一定的间隔与其融接上。
以前,编织所述作为连结部件103绒线的中间导向梭,是以和编织两面织物101、102的纤维线的左右导向梭成1∶1的比例进行转动的。这主要适用于两面织物的间隔在10mm以下的情况,若在编织织物间间隔在15mm以上的情况时,因为对各部件来说不合理,就会出现编织产品不合格率增大的问题。
特别是如前所述中,在生产大间隔的两面织物时,编织基层的中间导向梭因为游动间隔比较大,在以设定(大概50-70rpm)以上的转速使其工作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出现生产两面编织物过程中的生产效率极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改善以前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能够将两面织物间的间隔扩大到15~500mm的范围来进行编织,通过各个导向梭的驱动不会出现部件间不合理配合,能够提高作为编织机整体的驱动速度,因此,达到降低编织物的不合格率和提高生产率的这一目的。
上述目的是由编织两面织物用的编织机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完成的:通过受到驱动电机的驱动而变速的驱动轴上的偏心凸轮的作用,带动动作凸轮机构工作实现升降部的升降,并且,通过所述驱动轴的作用,使动作的第1偏心凸轮带动下部轴棒的转动,在其上配合的回转杆的左右导向梭一边左右运动一边用纤维线编织两面织物;通过所述驱动轴的作用,使动作的第2偏心凸轮带动上部轴棒的转动,固定在配合其上回转杆的下部的中间导向梭一边左右往复运动一边在提供绒线,在进行两面织物编织及基层编织用的编织机上,提供及编织所述绒线的中间导向梭的往复运动周期比进行纤维线编织的左右导向梭的往复运动周期小。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的编织物用的编织机,具有驱动电机(M)、由驱动电机驱动而变速的驱动轴(10、10′)、安装在驱动轴上的偏心凸轮(15)、由偏心凸轮带动的凸轮机构(16)、由凸轮机构带动的升降部(17)、与所述驱动轴(10)连动的第1偏心凸轮(13)、由第1偏心凸轮带动的下部轴棒(30)、配合在下部轴棒上的回转杆(33)、与回转杆相配合的左右导向梭(37a、37b)、与所述驱动轴(10)连动的第2偏心凸轮(14)、由第2偏心凸轮带动的上部轴棒(20)、在上部轴棒上的回转杆(23)、及固定在回转杆下部的中间导向梭(27),其特征在于,中间导向梭(27)和左右导向梭(37a、37b)的游动速度比设定为1∶2-1∶5。
另外,在上述编织机中,所述第2偏心凸轮(14)和第1偏心凸轮(13)的回转速度比设定为1∶2-1∶5。
并且,在上述编织机中,在驱动轴(10)上安装第2驱动链轮(12a),所述第2偏心凸轮(14)和从动链轮(12b)安装在从动轴(12c)上,链条(18)连动第2驱动链轮(12a)和从动链轮(12b)。所述从动链轮(12b)和第2驱动链轮(12a)齿数比是2~5∶1。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编织机的概括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编织机概括图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关键部分的斜视图。
图4是图1中“F”部的放大图。
图5a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编织机进行左侧织物编织的状态图。
图5b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编织机进行右侧织物编织的状态图。
图6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经向编织机编织的两面织物基层结线的状态图。
图7是普通气垫的横截面图。
图中,
3-纤维线,4-绒线,5-冲击针,6-编织针,10、10′-驱动轴,11a、12a-驱动链轮,11b、12b-被动链轮,15-偏心凸轮,16-凸轮机构,17-升降部,20-上部轴棒,30-下部轴棒,23、33-回转杆,24、34a、34b-连结杆,25、35a、35b-动作杆,27、37a、37b-导向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与本实用新型相适应的实施例。
首先,本实施例的经向编织机,如图1至图4所示,在受到驱动电机“M”驱动而变速的驱动轴10、10′上安装了偏心凸轮15。该偏心凸轮15的安装是使该偏心凸轮15与安装在与被动凸轮16b轴向联接的凸轮机构16的一端上的轴承16a相接触的。因此,驱动轴10、10′转动时,偏心凸轮15和凸轮机构16上的轴承16a之间发生凸轮作用,使得螺旋配合在凸轮机构16的升降棒16c上部的升降部17升降。在所述驱动轴10的轴向配合着第1及第2驱动链轮11a、12a。这个第1及第2驱动链轮11a、12a通过链条18和与第1及第2偏心凸轮13、14轴向配合的从动轴11c、12c上的从动链轮11b、12b联结在一起。所述第1及第2偏心凸轮13、14的上下动杆13a、14a是连接在动作杆21、22的一端。所述第1及第2动作杆21、22的另一端因为分别固定在下部轴棒30和上部轴棒20的上,因此,当驱动轴10转动时,上下部轴棒20、30能够转动。在所述上部轴棒20上连结孔23a所形成的回转杆23配合在下部。在所述回转杆23的连结孔23a上连结着连接杆24,连接杆24的另一侧螺旋插入动作杆25的端部,其底部上固定着中间导向梭27。在所述下部轴棒30上与长孔33a、33b穿孔形成的圆弧状的回转杆22相配合。在所述长孔33a、33b上铰结着左右一对连接杆34a、34b,它们分别螺旋插入动作杆35a、35b的端部,其底面上固定着左右的导向梭37a、37b。
特别是,作为实用新型的特征结构,提供绒线4的中间导向梭27的往复运动周期,是编织纤维线3的左右导向板37a、37b每做3个往复运动期间只做1个往复运动,因此,第1偏心凸轮13的转速要设定在第2个偏心凸轮14的转速的3倍以上。
也就是说,由此可以把被动链轮12b的齿数设定为第2驱动链轮12a的齿数的3倍,做成调节齿轮比的结构。
另一方面,所述动作杆25、35a、35b,是通过受到所述驱动轴10的驱动而驱动的普通导向动作装置40的齿型链41的突片42的作用而动作,能够使所述导向梭27、37a、37b在前后方向游动。
作为未说明符号,3是纤维线、4是绒线、5是冲击针、6是编织针。所述编织针6之间的间隔在最小15mm到最大500mm的范围上是可以调节的。
下面来说明具有这样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首先,在所述两面经向编织机的各个导向梭27、37a、37b的下部均匀排列的冲击针5上装上纤维线,驱动电机“M”一接通电源,受到所述驱动电机“M”的驱动而转动的驱动轴10、10′上的偏心凸轮15,相对与所述偏心凸轮15接触的凸轮机构16的轴承16a作凸轮运动,使其上部设置了编织针6的升降部17通过升降棒16c的作用而上下运动,从而相对所述升降的升降部17上的编织针6,使供给左右导向梭37a、37b上的冲击针5的纤维线3在左右导向梭37a、37b的左右、前后运动,从而进行左右两面的织物的编织。
这时,轴向配合在所述驱动轴10上的第1驱动链轮11a通过链条驱动着与之相连接的从动链轮11b的运动,通过和该从动链轮11b同一轴上的偏心凸轮13的上下动杆13a的作用使第1动作杆21上下运动,使得下部轴棒30和配合在下部轴棒30上的圆弧状的回转杆33的左右导向梭37a、37b左右运动,同时受到所述驱动轴10的驱动,设置在动作导向装置40的齿型链41上的突片42,通过使端部旋合的动作杆35a、35b压紧在所述连结杆34a、34b上的的作用,使得所述各对左右导向梭37a、37b在进行交互地前后移动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左右两面织物的编织。
另一方面,设置了所述编织针6的升降部17升降时,左右导向梭37a、37b在左右、前后移动并且进行左右两面织物编织的同时,配合在上部轴棒20上的转动杆23通过与其下部连结孔23a配合的连结杆24的作用来固定中间导向梭27,供给其下部均匀排列冲击针5的基层织线4通过所述中间导向梭27的左右、前后运动交互地进行左右两面织物的编织,并使这个两面的织物不仅能维持一定的间隔又能相互地连结在一起。
这时,在所述驱动轴10上轴向配合的第2驱动链轮12a通过链条18驱动连结着的从动链轮12b的运动,通过配合在从动链轮12b的轴12c上的第2偏心凸轮14的上下运动杆14a的作用,使得第2动作杆22可以上下运动,因此,可以使上部轴棒20及与该上部轴棒20相配合的回转杆23的中间导向梭27左右运动。由此,供给所述中间导向梭27的冲击针5的绒线4,通过升降部17上的编织针6可以升降,并且在左右导向梭37a、37b向左侧回转时,向左侧转动并且随着左侧导向梭37a的纤维线3通过编织针6进行左侧的织物的编织(参照图5a),在所述左右导向梭37a、37b向右侧回转时,其向右侧转动的同时并随着右侧导向梭37b的纤维3通过编织针6进行右侧织物的编织(参照图5b),这样进行编织的左右两面织物就可以互相连结在一起。
通过本方案,可以看到:从动链轮12b和第2驱动链轮12a的齿数比是3∶1的关系,因此,第2驱动链轮12a每转3周时从动链轮12b只转1周。
也就是说,第2驱动链轮12a和同一驱动轴10上配合的第1驱动链轮11a以及从动链轮11b每转3周时,所述从动链轮12b只转1周。由此可以知道,左右导向梭37a、37b往复运动3次时,中间导向梭27只往复运动1次并且还同时进行绒线4的编织。
因此,由本实用新型的两面经向编织机进行编织成的内部中空的两面织物如图6所示,把左右两面的织物通过绒线4的前后、左右运动使其连结起来,这个两面织物维持一定的间隔并且形成中空的内部。绒线4的编织间隔“d”大概是3.17mm,因为可以做到比以前的(0.79mm)大,因此具有节省原材料的优点。
特别将本实用新型的动作、效果的特征与从前的技术相比较来进行详细地说明,因为左右导向梭37、37b和升降部17往复运动的游动间隔比较短,因此能够以很高的转速来运动,但因为进行绒线4编织的中间导向梭27的回转半径大,因此,速度是有限的,以前就不能在50~70rpm以上的速度来进行编织,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间导向梭27在正常驱动的情况,既能够在适当游动速度50~70rpm的范围内游动,也能使进行两面织物编织的左右导向梭37a、37b和升降部17的最大速度在150~200rpm的转速下运动,因此,整个装置的动作速度能够调节到150~200rpm。
因此,两面织物的生产速度和以前3.5m/小时相比,采用本装置就能够提高到11m/小时,因此,使制品的生产速度得到飞速地提高。
还有,在能够高速运转的条件下,因为编织过程中的各个部件都很合理,因此能够减少编织产品不合格率。
另一方面,中间导向梭27和左右导向梭37a、37b的游动速度比在所述实施例中是1∶3,但实际实验结果可以证实,即使将其设定在1∶2到1∶5之间,也能够进行织物的高速编织而不会产生问题。
以上是举一本实用新型特定实施例来进行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根据不同企业会有很多的不同的实施例。
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为了使中间导向梭27以比左右导向梭37a、37b慢的速度进行游动,就可以将从动链轮12b的齿数设定为不同,此外,也可以通过调节动力传动过程的其它齿数比来完成这一目的。
以上说明可以看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编织机在进行两面织物的编织过程中,能够将使用绒线和纤维线进行编织的各个导向梭的游动速度控制在最大速度。
特别是当两面织物间的间隔在15mm以上时,部件的动作能够在相适的范围内进行,具有极大化地提高织物生产量的功效。
并且,因为织物编织间隔的增加,具有节省原材料的优点。

Claims (4)

1、一种编织两面织物用的编织机,具有驱动电机(M)、由驱动电机驱动而变速的驱动轴(10、10′)、安装在驱动轴上的偏心凸轮(15)、由偏心凸轮带动的凸轮机构(16)、由凸轮机构带动的升降部(17)、与所述驱动轴(10)连动的第1偏心凸轮(13)、由第1偏心凸轮带动的下部轴棒(30)、配合在下部轴棒上的回转杆(33)、与回转杆相配合的左右导向梭(37a、37b)、与所述驱动轴(10)连动的第2偏心凸轮(14)、由第2偏心凸轮带动的上部轴棒(20)、在上部轴棒上的回转杆(23)、及固定在回转杆下部的中间导向梭(27),其特征在于,中间导向梭(27)和左右导向梭(37a、37b)的游动速度比设定为1∶2-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两面织物用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偏心凸轮(14)和第1偏心凸轮(13)的回转速度比设定为1∶2-1∶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编织两面织物用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在驱动轴(10)上安装第2驱动链轮(12a),所述第2偏心凸轮(14)和从动链轮(12b)安装在从动轴(12c)上,链条(18)连动第2驱动链轮(12a)和从动链轮(12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两面织物用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链轮(12b)和第2驱动链轮(12a)齿数比是2~5∶1。
CN02252008U 2002-04-03 2002-08-26 编织两面织物用的编织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95832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210079 2002-04-03
KR2020020010079U KR200280245Y1 (ko) 2002-04-03 2002-04-03 양면 편직물지 직조용 편직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95832Y true CN2595832Y (zh) 2003-12-31

Family

ID=34056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2520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95832Y (zh) 2002-04-03 2002-08-26 编织两面织物用的编织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0280245Y1 (zh)
CN (1) CN259583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7599A (zh) * 2010-10-29 2013-05-08 金在和 双层经编机的交织间距调节方法和用该方法织出的双层经编织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05760B1 (de) * 2016-02-10 2018-04-04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Doppelfonturige kettenwirkmaschine
CN109457381A (zh) * 2018-12-30 2019-03-12 常州市中迈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立体提花智能3d成型双针床经编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7599A (zh) * 2010-10-29 2013-05-08 金在和 双层经编机的交织间距调节方法和用该方法织出的双层经编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280245Y1 (ko) 2002-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9780B (zh) 经编机短动程曲轴连杆装置
CN1097108C (zh) 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26072Y (zh) 多轴向经编机短动程曲轴连杆装置
CN1847700A (zh) 把输入轴第一旋转运动调节成输出轴第二旋转运动的装置
CN1712596A (zh) 自动改变纬纱线的导纬针织带机
CN2595832Y (zh) 编织两面织物用的编织机
CN1075135C (zh) 经编钩编织带机上交替插入纬纱的装置及其制品
CN1630747A (zh) 用于形成具有可变圈高的毛圈织物编织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毛圈织物编织机
CN1023332C (zh) 钩编织带机中的复合针的控制装置
CN200954643Y (zh) 竹帘编织机
CN209227165U (zh) 一种可自由变换编织组织及纱圈大小的纬编针织双面机
CN1133621A (zh) 提花机
CN101096795B (zh) 钩编织带机
CN202610471U (zh) 纱罗绞边装置
US2004007943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abric and a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fabric
CN114182431A (zh) 一种格宾网生产用的送丝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6591235U (zh) 一种手套编织机用双色换线装置
CN206428396U (zh) 一种无机头横机织针驱动机构及纺织机械
CN218910683U (zh) 一种混编宽条织物用的纬纱机构
CN1045823A (zh) 针织机中选择和控制针的机械结构和用于该结构的针
CN2820904Y (zh) 小六梭网眼袋圆织机
CN218192318U (zh) 一种智能数控石笼网编织机
CN101935925B (zh) 环梭交替运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6512C (zh) 一种在经编钩编机上获取花彩的装置和方法
CN202247305U (zh) 缝纫机主轴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