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8658B - 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 Google Patents

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8658B
CN104558658B CN201510037530.8A CN201510037530A CN104558658B CN 104558658 B CN104558658 B CN 104558658B CN 201510037530 A CN201510037530 A CN 201510037530A CN 104558658 B CN104558658 B CN 1045586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posing catheter
quality
coating
subbing
interp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75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8658A (zh
Inventor
王兴元
戴华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EMAX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EMAX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EMAX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EMAX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375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58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58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8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8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8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对介入导管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然后在经等离子体处理过的介入导管表面接枝丙烯酸;制备底层涂料和顶层涂料;将制备的底层涂料和顶层涂料分别涂覆至介入导管表面;对介入导管进行后处理,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其具有优异的亲水润滑性和牢固性。

Description

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背景技术
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管造影、血管成形术、血管内血栓或异物的清除等方面。与传统的医疗技术相比,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不仅操作方便,而且由于介入治疗的创伤低,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治疗风险较小,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因此,这项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是借助于介入导管到达体内较远的病变部位,如冠状动脉等血管部位;再注入诊疗剂或置入器械,以达到对体内较远部位实现诊断和微创治疗的目的。血管内介入导管(以下简称介入导管)是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主要工具之一,包括造影介入导管、药物输送介入导管、血管成形术介入导管等,这些介入导管应该具有优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一般需要其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优异的润滑性、一定的血液软化性、无有害物渗出、优异的抗扭结性、优良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可加工性、与X射线不透明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等性能。
润滑性是介入导管十分重要的性能之一。当介入导管在进入、退出血管以及在血管中运动时,高润滑性可以抑制血液中的大分子如血浆蛋白、血小板等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减少对血管壁和血细胞的损伤,减轻对血液层流动的扰动,同时可避免凝血反应的发生。由于介入导管在体内要进行运动以及停留一定时间,因此,介入导管上的涂层除了满足高亲水润滑性能外,还要满足牢固性,即涂层的亲水部分和涂层整体要在经受反复摩擦后不脱落,并维持良好的综合性能。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来增强介入导管的亲水润滑性,但大多涂层牢固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利用此方法制备的涂层,具有亲水润滑性好、牢固性高的特点。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介入导管及一种介入器械。
为达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前处理:对介入导管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改性处理:在所述等离子体处理过的介入导管表面接枝丙烯酸;
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去离子水加入容器中,室温下搅拌20min~50min,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光引发剂和有机溶剂加入至容器中,室温下搅拌20min~50min,得到顶层涂料;
涂层制备:将所述底层涂料涂覆至接枝丙烯酸的介入导管表面,固化后得到底部涂层;然后将所述顶层涂料涂覆至所述底部涂层表面,固化后得到顶部涂层;
后处理:将所述涂覆有底层涂料和顶层涂料的介入导管置于紫外光下照射5min~15min,然后浸入浓氨水中,室温下浸泡1h~2h,取出后干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层涂料中,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10%,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0.2%,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0%~90%;
所述顶层涂料中,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的质量各为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10%,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总质量的1%~2%,有机溶剂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0%~9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介入导管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将介入导管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气体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其中,等离子体的放电功率为10W~300W,处理时间为1min~5min,将处理完毕的介入导管取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入的气体为氦气、氩气、氧气或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等离子体处理过的介入导管表面接枝丙烯酸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等离子处理过的介入导管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95%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接枝温度为30℃~90℃,接枝时间为2h~24h;
将接枝完毕后的介入导管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
将洗涤后的介入导管置于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取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2-氮丙啶基)丙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酮、丁酮、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层涂料的固化条件为:60℃~80℃下固化1h~2h;所述顶层涂料的固化条件为:60℃~80℃下固化1h~2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涂层的厚度为1μm~10μm,所述顶部涂层的厚度为1μm~10μm。
一种介入导管,包括基材和涂覆在基材表面的涂层,所述涂层利用上述的方法制备而成。
一种介入器械,所述介入器械包括介入导管,所述介入导管的涂层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通过对介入导管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接枝丙烯酸、构建双层涂层(底部涂层+顶部涂层)体系,形成了介入导管表面与底部涂层、以及底部涂层与顶部涂层之间的共价键连接,并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增强了涂层与介入导管表面,以及涂层之间的紧密连接,从而增强了涂层的耐磨擦性能,保证了涂层的牢固性;同时,涂层材料选用亲水性有机高分子材料,保证了涂层优异的润滑效果。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介入导管和介入器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可为医用介入导管提供润滑性好、牢固性高的的涂层,该方法适用于多种介入导管基材,尤其适用于难以粘结的高分子材料基材,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六氟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丙烯、聚乙烯等。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前处理:对介入导管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其处理过程为:
将介入导管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气体,其中,通入的气体优选为氦气、氩气、氧气或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介入导管的基材发生反应。
在处理过程中,对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功率和处理时间无特殊限制,具体根据介入导管的基材和工艺要求而定,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等离子体发生机的功率优选为10W~300W,处理时间优选为1min~5min;处理完毕后将介入导管取出待用。
经等离子体处理后,介入导管表面分子链断裂,产生自由基。
S200,改性处理:在等离子体处理过的介入导管表面接枝丙烯酸,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210:将等离子体处理过的介入导管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95%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接枝温度为30℃~90℃,接枝时间为2h~24h;
S220:将接枝完毕后的介入导管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发生变化;
S230:将洗涤后的介入导管置于真空烘箱中,在80℃下干燥12小时后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丙烯酸水溶液的浓度、接枝温度、接枝时间、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不局限于上述数值,可根据具体的介入导管及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本步骤中,介入导管表面的自由基与丙烯酸的分子链重新组合,从而使介入导管表面得到改性,产生活性基团(羧基)。
S300,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去离子水加入容器中,室温下搅拌20min~50min,得到底层涂料,其中,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10%,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0.2%,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0%~90%;
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光引发剂和有机溶剂加入至容器中,室温下搅拌20min~50min,得到顶层涂料,其中,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的质量各为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10%,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总质量的1%~2%,有机溶剂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0%~99%。
上述底层涂料中,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2-氮丙啶基)丙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酮、丁酮、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
S400,涂层制备:将S300中得到的底层涂料涂覆至S200中获得的介入导管表面,固化后得到底部涂层,其中,固化条件优选为:60℃~80℃下固化1h~2h;然后将S300中得到的顶层涂料涂覆至底部涂层表面,固化后得到顶部涂层,其中,顶部涂层的固化条件优选为:60℃~80℃下固化1h~2h。
在介入导管表面进行底层涂料和顶层涂料的涂覆时,可采用手工涂覆,也可采用机器涂覆。为了增强涂层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底层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10μm,顶层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10μm。
S500:后处理,将涂覆有底部涂层和顶部涂层的介入导管置于紫外光下照射5min~15min,然后浸入浓氨水中,室温下浸泡1h~2h,取出后干燥,得到表面具有涂层的介入导管。其中,浓氨水是指NH3·H2O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25%的氨水。
本步骤中,紫外光照射的作用是使顶部涂层中的双键化合物、接枝双键基团的亲水聚合物之间发生自由基交联固化反应,浸入浓氨水的作用是使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中剩余的酸酐基团开环并形成铵盐,进而获得亲水功能。
本发明中,底部涂层中的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充当了连接介入导管表面羧基、底部涂层中的聚氨酯、顶部涂层中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的交联剂,使介入导管表面、顶部涂层和底部涂层之间形成两相交联的互穿网络结构,即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与羧基反应形成的交联结构,以及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光固化形成的交联结构。为了使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可以与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中的氮丙啶基团发生反应,采用丙烯酸羟乙酯与部分的马来酸酐基团发生酯化反应,接枝到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分子骨架上,同时获得可与氮丙啶基团发生反应的羧基,且丙烯酸羟乙酯与其他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又可进行自由基交联反应,最终紧密的互穿网络结构使涂层的牢固性大大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步骤的顺序可在合理的条件下相互调换,例如,在工艺过程中,可先制备涂料,再进行介入导管的前处理及改性处理;且顶层涂料和底层涂料中的各成分配比在适当的范围内可调。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及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1)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和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在底层涂料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0%。
在顶层涂料中,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0%。
其中,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数均分子量80000的产品,水性聚氨酯为路博润公司Sancure 777型号产品,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为赢创工业公司Tego Wet 260型号产品,光引发剂为汽巴公司Irgacure 184型号产品。
(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氩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10W,处理时间为5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3)改性处理:将前处理完毕的介入导管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30℃,接枝时间为2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80℃下干燥12小时后取出;
(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1μm,在60℃下固化1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导管上,涂覆厚度为1μm,在80℃下固化1h;
(5)后处理:将步骤(4)中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15min,然后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h,取出后在60℃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对得到的表面具有涂层的介入导管进行润滑性测试,测试方法如下:在介入导管的一半长度上经上述方法进行涂层的制备,而另一半长度不进行处理。介入导管一端垂直固定在拉伸机的下部夹具上,在介入导管表面夹持一个自制滑块,该滑块可旋拧在介入导管上并通过内部的橡胶圈给予介入导管固定的压力,滑块内部夹层可承载一定体积的去离子水,可对导管实施连续地浸润;用拉伸机中连接有力学传感器的上部夹具夹持滑块,滑块从介入导管下部按照固定速度拉至介入导管上部,则传感器的受力变化体现了介入导管在两种表面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数值的差异反映了接入导管的亲水润滑性。记录两部分表面中心位置所对应的摩擦力数值,通过如下公式则可得到涂层摩擦力减小的幅度:
fp-r=(Fpr2-Fpr1)/Fpr2×100%,其中,fp-r为涂层摩擦力减小的幅度,Fpr1为有涂层部分的受力值,Fpr2为有涂层部分的受力值;fp-r值越大,涂层的润滑性越好。
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的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2
(1)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2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光引发剂、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在底层涂料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2%,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2%,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5%;在顶层涂料中,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0%,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总质量的2%,N,N-二甲基乙酰胺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3%。
(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氦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50W,处理时间为2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3)改性处理:将前处理完毕的介入导管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40℃,接枝时间为6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80℃下干燥12小时后取出;
(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5μm,在60℃下固化1.5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4μm,在70℃下固化1.5h;
(5)后处理:将步骤(4)中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10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2h,取出后在60℃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3
(1)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5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在底层涂料中,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3%,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5%,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0%;在顶层涂料中,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3%,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3%,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4%,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5%,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5%。
(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氧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100W,处理时间为3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3)改性处理:将前处理完毕的介入导管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50℃,接枝时间为10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90℃下干燥10小时后取出;
(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3μm,在70℃下固化50min;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4μm,在90℃下50min;
(5)后处理:将步骤(4)中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15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h,取出后在60℃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的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4
(1)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N,N-二甲基亚砜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在底层涂料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4%,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8%,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5%。在顶层涂料中,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0%,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6%,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N,N-二甲基亚砜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7%。
(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氮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150W,处理时间为4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3)改性处理:将前处理完毕的介入导管浸泡于量百分比浓度为30%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60℃,接枝时间为14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80℃下干燥12小时后取出;
(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10μm,在60℃下固化1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10μm,在80℃下固化1h;
(5)后处理:将步骤(4)中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8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5h,取出后在60℃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的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5
(1)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2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乙酸乙酯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2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5%,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2%,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9%;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0%,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2%,乙酸乙酯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0%。
(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氩气和氧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200W,处理时间为5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3)改性处理:浸泡于量百分比浓度为40%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70℃,接枝时间为18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85℃下干燥12小时后取出;
(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6μm,在75℃下固化1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7μm,在70℃下固化1.5h;
(5)后处理:将步骤(4)中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10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6h,取出后在60℃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6
(1)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5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光引发剂、醋酸丁酯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5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其中,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6%,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3%;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4%,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8%,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3%,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醋酸丁酯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2%。
(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氦气和氧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250W,处理时间为3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3)改性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介入导管浸泡于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80℃,接枝时间为24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60℃下干燥12小时后取出;
(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3μm,在60℃下固化2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3μm,在80℃下固化1.2h;
(5)后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5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2h,取出后在60℃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7
(1)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二氯甲烷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7%,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7%;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6%,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8%,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二氯甲烷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4%。
(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氮气和氧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300W,处理时间为1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3)改性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介入导管浸泡于量百分比浓度为60%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90℃,接枝时间为12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70℃下干燥14小时后取出;
(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5μm,在60℃下固化1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5μm,在70℃下固化2h;
(5)后处理:将步骤(4)中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5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h,取出后在60℃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8
(1)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三氯甲烷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8%,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9%;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7%,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4%,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6%,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三氯甲烷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6%。
(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氩气和氦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30W,处理时间为3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3)改性处理:浸泡于量百分比浓度为70%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75℃,接枝时间为8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60℃下干燥16小时后取出;
(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8μm,在50℃下固化1.5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8μm,在80℃下固化1h;
(5)后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5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h,取出后在60℃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9
(1)涂层制备:将水性聚氨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丙酮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其中,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9%,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0%;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0%,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3%,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丙酮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9%。
(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氩气和氮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70W,处理时间为3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3)改性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介入导管浸泡于量百分比浓度为80%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65℃,接枝时间为5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80℃下干燥12小时后取出;
(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4μm,在60℃下固化1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4μm,在80℃下固化1h;
(5)后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5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h,取出后在60℃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10
(1)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丁酮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0%,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3%;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0%,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丁酮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8%。
(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氩气、氧气和氦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90W,处理时间为5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3)改性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介入导管浸泡于量百分比浓度为90%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55℃,接枝时间为15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60℃下干燥16小时后取出;
(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7μm,在60℃下固化1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7μm,在80℃下固化1h;
(5)后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5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h,取出后在60℃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11
(1)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四氢呋喃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5%,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7%;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四氢呋喃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7%。
(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氩气、氮气和氦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110W,处理时间为5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3)改性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介入导管浸泡于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30℃,接枝时间为24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30℃下干燥24小时后取出;
(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5μm,在60℃下固化1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5μm,在75℃下固化1.2h;
(5)后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5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h,取出后在60℃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的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12
(1)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四氢呋喃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2%,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2%,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6%;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4%,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四氢呋喃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9%。
(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氩气、氮气、氧气和氦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130W,处理时间为5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3)改性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介入导管浸泡于量百分比浓度为35%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75℃,接枝时间为12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80℃下干燥12小时后取出;
(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9μm,在60℃下固化1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8μm,在70℃下固化1h;
(5)后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5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h,取出后在60℃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的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13
(1)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四氢呋喃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6%;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4%,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四氢呋喃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7%。
(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氩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10W,处理时间为5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3)改性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介入导管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90℃,接枝时间为2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80℃下干燥12小时后取出;
(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6μm,在65℃下固化1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6μm,在80℃下固化1h;
(5)后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10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h,取出后在60℃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的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涂层,通过等离子体处理、接枝、双层涂层体系涂覆和互穿网络分子结构的构建等手段,达到介入导管表面、涂层底部和涂层顶部之间共价键连接的目的,有效解决了涂层牢固性不足的问题;且顶部涂层采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并进行氨水浸泡处理,使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中剩余的酸酐基团开环并形成铵盐,提高了涂层的润滑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介入导管,包括基材和涂覆在基材表面的涂层,涂层利用上述的方法制备而成。该导管具有优异的亲水润滑性及牢固性。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介入器械,该介入器械包括介入导管,介入导管包括基材和涂覆在基材表面的涂层,涂层利用上述的方法制备而成。介入器械的种类有血管鞘组件中的外鞘管、扩张管、撕开鞘,以及导丝、球囊导管、导引导管、血栓抽吸管、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和造影导管。该介入器械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涂层,因此具有优异的亲水润滑性和牢固性,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前处理:对介入导管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将介入导管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气体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其中,等离子体的放电功率为10W~300W,处理时间为1min~5min,将处理完毕的介入导管取出;
改性处理:在所述等离子体处理过的介入导管表面接枝丙烯酸,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等离子处理过的介入导管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95%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接枝温度为30℃~90℃,接枝时间为2h~24h;将接枝完毕后的介入导管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将洗涤后的介入导管置于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取出;
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去离子水加入容器中,室温下搅拌20min~50min,得到底层涂料,所述底层涂料中,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10%,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0.2%,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0%~90%,所述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2-氮丙啶基)丙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光引发剂和有机溶剂加入至容器中,室温下搅拌20min~50min,得到顶层涂料,所述顶层涂料中,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的质量各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10%,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总质量的1%~2%,有机溶剂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0%~99%,所述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酮、丁酮、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
涂层制备:将所述底层涂料涂覆至接枝丙烯酸的介入导管表面,60℃~80℃下固化1h~2h,固化后得到底部涂层;然后将所述顶层涂料涂覆至所述底部涂层表面,60℃~80℃下固化1h~2h,固化后得到顶部涂层;
后处理:将所述涂覆有底层涂料和顶层涂料的介入导管置于紫外光下照射5min~15min,然后浸入浓氨水中,室温下浸泡1h~2h,取出后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入的气体为氦气、氩气、氧气或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涂层的厚度为1μm~10μm,所述顶部涂层的厚度为1μm~10μm。
4.一种介入导管,包括基材和涂覆在基材表面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利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
5.一种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器械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导管。
CN201510037530.8A 2014-03-20 2015-01-26 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Active CN104558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7530.8A CN104558658B (zh) 2014-03-20 2015-01-26 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51176 2014-03-20
CN201410105117.6A CN103933616A (zh) 2014-03-20 2014-03-20 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CN201510037530.8A CN104558658B (zh) 2014-03-20 2015-01-26 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8658A CN104558658A (zh) 2015-04-29
CN104558658B true CN104558658B (zh) 2017-11-28

Family

ID=511816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5117.6A Pending CN103933616A (zh) 2014-03-20 2014-03-20 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CN201510037530.8A Active CN104558658B (zh) 2014-03-20 2015-01-26 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5117.6A Pending CN103933616A (zh) 2014-03-20 2014-03-20 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393361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5687A (zh) * 2014-09-23 2014-12-24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介入导管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介入导管
CN105985721B (zh) * 2015-02-11 2018-02-16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形成导管表面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5985720B (zh) * 2015-02-11 2018-02-16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6178136A (zh) * 2016-07-29 2016-12-07 许静宜 一种医用亲水抗菌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2883B (zh) * 2017-04-27 2019-12-1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医疗器械表面的亲水超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17212974A1 (de) * 2017-07-27 2019-01-31 Gerresheimer Bünde Gmbh Verfahren zur Beschichtung und Werkstück
CN107261297A (zh) * 2017-08-01 2017-10-20 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 多段可控弯曲的介入导管
CN111100489B (zh) * 2018-10-26 2022-03-15 3M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离型硬涂料、一种离型膜和一种光伏组件
EP3843625B1 (en) 2018-11-18 2022-07-13 Asociatia Transylvanian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Method,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machine computing unit and computer programs to control at least one actuator to carry out at least one task
CN109758619B (zh) * 2019-02-12 2022-03-04 辰邦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紫外光固化的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64200A (zh) * 2019-09-05 2019-12-13 珠海博纳百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亲水性的涂料及其应用
CN110507864B (zh) * 2019-09-29 2020-05-19 佛山市其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优良润滑性能的医用导丝
CN112574460A (zh) * 2020-12-16 2021-03-30 苏州凝智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亲水润滑涂层的高分子医疗器械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50579B (zh) * 2021-06-04 2022-11-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负载水凝胶涂层的抗痰栓气管导管的制备方法
CN113786520A (zh) * 2021-10-11 2021-12-14 浙江海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久性亲水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14573850B (zh) * 2021-12-22 2023-05-09 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双疏聚氨酯导管制备方法
CN117860433B (zh) * 2024-03-13 2024-05-28 上海新耀湃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晶体输送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0532A (zh) * 2004-01-13 2005-07-2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对聚烯烃中空纤维微孔膜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
CN101455861A (zh) * 2008-12-17 2009-06-17 东南大学 在医用导管高分子材料表面制备润滑性涂层的方法
CN101934101A (zh) * 2010-08-24 2011-01-05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疗器械表面的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7945A (zh) * 2011-03-30 2012-10-17 泰科保健集团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润滑性的医疗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74245A1 (en) * 2009-01-08 2010-07-08 Ward Dean Halverson System for pretreating the lumen of a cathet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0532A (zh) * 2004-01-13 2005-07-2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对聚烯烃中空纤维微孔膜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
CN101455861A (zh) * 2008-12-17 2009-06-17 东南大学 在医用导管高分子材料表面制备润滑性涂层的方法
CN101934101A (zh) * 2010-08-24 2011-01-05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疗器械表面的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7945A (zh) * 2011-03-30 2012-10-17 泰科保健集团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润滑性的医疗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聚甲基乙烯基醚共聚马来酸在尼龙12医用导管表面改性中的研究及应用;刘艳等;《工程塑料应用》;20130131;第41卷(第1期);第27-3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3616A (zh) 2014-07-23
CN104558658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8658B (zh) 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CN104558666B (zh) 介入导管表面处理方法及介入导管
US11634656B2 (en) Hydrophilic lubricating coating for medical catheter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N104307051B (zh) 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介入器械
CN104558667B (zh) 介入导管表面处理方法及介入导管
EP2392362B1 (en) Medical device which has lubricating surface when wet
CN104548215B (zh) 介入导管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介入导管
CN105983137B (zh) 一种超支化聚酯改性聚氨酯医用介入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83139A (zh) 一种在医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亲水润滑涂层的方法
JP6373872B2 (ja) 医療用具
CN101455861A (zh) 在医用导管高分子材料表面制备润滑性涂层的方法
CN106474568B (zh) 表面改性金属及金属表面的改性方法
CN110075364A (zh) 一种介入导管用的亲水涂层溶液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CN106075602B (zh) 医用器材表面涂覆用的亲水润滑涂层溶液的制备方法
CN113698653A (zh) 一种基于丙烯酸类聚合和光固化的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85720B (zh) 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6540336A (zh) 一种医用介入导管表面的亲水改性涂料
AU2017321392B2 (en) Methods of selectively modifying the flexibility of medical tubes
CN115006606B (zh) 一种亲水润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45151A (zh) 一种亲水超滑的医用导管
JPWO2020153270A1 (ja) 組成物および硬化膜付き医療器具
JP2013169283A (ja) 医療用具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医療用具
CN116712616B (zh) 一种超薄持久润滑聚氨酯涂层材料及涂层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3074543A1 (ja) 長尺状医療機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098764A1 (ja) 抗血栓性医療材料、および該医療材料を利用した医療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