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5720B - 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5720B
CN105985720B CN201510073636.3A CN201510073636A CN105985720B CN 105985720 B CN105985720 B CN 105985720B CN 201510073636 A CN201510073636 A CN 201510073636A CN 105985720 B CN105985720 B CN 1059857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lity
coating
network structure
inierpeneirating network
sub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36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5720A (zh
Inventor
王兴元
戴华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EMAX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EMAX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EMAX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EMAX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7363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857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5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5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5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5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涂料包括底层涂料和顶层涂料,底层涂料包含水性聚氨酯、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和去离子水,顶层涂料包含侧羧基聚氨酯、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自由基引发剂和有机溶剂,固化时各组份形成交联的互穿网络结构,使涂层具有优异的亲水润滑性和耐磨性,适合应用于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领域中介入器械的亲水润滑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管造影、血管成形术、血管内血栓或异物的清除等方面,同传统医疗技术相比,不仅操作方便,而且由于介入治疗的创伤低,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治疗风险较小,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因此这项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是借助于介入导管通过血管管腔到达体内较远的病变部位,如冠状动脉等血管部位,再注入诊疗剂或置入器械,以达到对体内较远部位实现诊断和微创治疗的目的。血管内介入导管是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主要器械之一,其种类可以有造影介入导管、药物输送介入导管、血管成形术介入导管等,这些介入导管一般具有优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需要优异的血液相容性、抗扭结性和机械性能,无有害物渗出,良好的可加工性,以及与X射线不透明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润滑性是血管内介入导管十分重要的性能之一。当导管在进入、退出血管以及在血管中运动时,高润滑性可以抑制血液中的大分子如血浆蛋白、血小板等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减少对血管壁和血细胞的损伤,减轻对血液层流的扰动,可避免凝血反应的发生。还可减轻对病人造成的痛苦。因此,对介入导管进行表面润滑处理是十分必要的。涂覆亲水润滑涂层是改善介入导管润滑性的有效手段。利用含有大量吡咯烷酮基团、氧化乙烯基团、羧基、酰胺基的聚合物在血液中表现的高亲水性,将其作为涂层的成膜物可以达到高效润滑的目的,此类聚合物包括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聚氧化乙烯(PEO)、丙烯酰胺类共聚物、丙烯酸类共聚物和马来酸酐类共聚物等。
对于亲水润滑介入导管上的涂层,由于导管在人体内要进行运动以及停留一定时间,因此除了满足高亲水润滑性能,还需注重润滑性能的牢固和稳定,涂层的亲水部分和涂层整体部分都要在经受反复摩擦后不脱落,并维持良好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应用于导丝、球囊导管、导引导管等介入器械上。利用共价键连接或交联等手段可以对亲水化合物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此类技术也逐渐被广泛使用。在发生化学反应固化的涂层体系中,依照是否参与反应,亲水化合物又可以分为反应型和非反应型,例如PVP、PEO为非反应型,丙烯酸、马来酸酐类共聚物等为反应型。
早期的亲水涂层体系在固化时大多没有采用化学反应,例如美国专利US4589873、US 4835003、US 4875287、US 5331027、US 5509899、US 5620738和US 6042876均公开了含有PVP的亲水润滑涂层,这类涂层的特点是,顶层涂覆有PVP,但PVP所在涂层或其底部涂层都没有引入交联结构,PVP在吸水膨胀后容易脱落,会使整个涂层体系失去亲水润滑的效果。
美国专利US 8287890B2、US 6299980B1、US 5776611、US 5179174、US 5160790和US 4666437均公开了以异氰酸酯交联剂为底部涂层、顶层涂覆PVP或PEO等亲水高分子的涂层体系,这类涂层的特点是,顶层涂层中除了含有亲水高分子外,还加入了可以与底层异氰酸酯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的多元醇或多元胺,因此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但是由于PVP或PEO并不参与体系中的交联反应,吸水膨胀后经过摩擦,仍然很容易从涂层基体中脱落。
美国专利US 8039524B2、US 7696259B2、US7534495B2、US 7052131B2、US8378011B2、US 8512795B2和US 8513320B2均公开了以双键化合物和PVP等亲水高分子构成的紫外光固化体系涂层。这类涂层的特点是,双键化合物为丙烯酸类单体,在溶剂的溶解作用下与亲水高分子、光引发剂等混合后进行涂覆,通过紫外光固化得到双键的交联结构。但采用非反应型的PVP等亲水高分子仍然会存在吸水摩擦后脱落的问题。
对于反应型亲水化合物体系,主要含有双丙酮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等。
美国专利US 6540698B1报道了以自制的双丙酮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作为亲水高分子,将其溶解在四氢呋喃中得到溶液,导管浸入溶液中,烘干后再浸入碳酸二酰肼的水溶液中,PH值调至3,利用羰基和酰肼的反应进行交联。但在这个体系中,仅以双丙酮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作为成膜物,其对基材的附着性较差,在摩擦作用下容易脱落。
美国专利US 5804318报道了自制的含有伯胺或叔胺基团的丙烯酰胺共聚物,以含环氧基硅氧烷偶联剂或醛类化合物作为交联剂,可以先涂覆含环氧基硅氧烷偶联剂,再涂共聚物,或者先涂共聚物,再浸入醛类化合物溶液中。但是此涂层仅以交联的共聚物作为成膜物,其附着力仍然较低。
美国专利US 6558798B2公开的方法是将水性聚氨酯与氮丙啶交联剂CX100混合后涂覆于器械表面,待涂层半干后,涂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进而与底层形成交联结构。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通常需自制获得,是以丙烯酸为原料,丙烯酸为具有腐蚀性和毒性的化合物,即使少量残留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残留的单体含有刺激性气味。美国专利US 6468649B1公开的技术与US 6558798B2类似,所使用的主要原料也是水性聚氨酯、氮丙啶交联剂CX100和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也存在与其类似的缺陷。
美国专利US 8455094B2和中国专利CN 102264403A报道的方法均是采用等离子体辐射以及高温处理的方法,首先将硫醇化合物接枝到导管上,再涂覆自制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经高温固化后使共聚物也接枝至导管上。此涂层的涂覆工艺条件较为苛刻,由于处理温度较高使得很多导管基材的使用受到限制,同时需要昂贵的设备。
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在医药和食品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其对人体无毒,酯化后具有亲水性的羧基,同样可应用于亲水涂层。
美国专利US 5891109报道了将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聚氨酯、甲乙酮组成的涂料,涂覆导管后经高温固化,再浸入乙醇或甲胺水溶液中开环,得到亲水润滑的导管。但此体系中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上的酸酐基团只能与极少量的聚氨酯高温分解出来的异氰酸酯基团发生反应,交联程度并不高,因此涂层牢固性仍较差,且高温固化的条件使其不适合用于大多数的高分子导管及器械。
美国专利US 5229211公开了一种介入医疗器械,器械表面具有马来酸酐类共聚物与异氰酸酯预聚物经共价键连接后得到的涂层,涂层的底材为聚合物,选自聚氯乙烯、聚氨酯、聚酰胺或聚酯,其在实施例中仅举一例,即将聚氯乙烯、小分子化合物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四氢呋喃组成溶液,涂覆导管,干燥后再涂覆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固化后浸入钠盐溶液及热水洗涤,得到亲水润滑导管。但在此体系中底材没有与其他组份通过化学反应相连接,因而涂层牢固性仍然不足。此外,异氰酸酯化合物具有毒性,会对健康造成安全隐患。
可以看到,相对于非反应型的亲水高分子,反应型的亲水高分子具有更好的涂层牢固性,但是在涂层中与之配合的其他组份均没有紧密地相互连接,且对导管缺少足够的附着力,涂层仍然存在耐磨性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获得更高性能的涂层以满足介入器械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目的是赋予介入导管等器械优异的亲水润滑性和耐磨性。
本发明通过构建双层涂层体系、利用各组份分子间的交联反应形成互穿网络(IPN)结构,使涂层外表面既具有亲水润滑的效果,又保证了涂层底部与基材的牢固附着以及底部与顶部之间的紧密结合,使亲水涂层具有优异的耐摩擦性能。
进一步简述就是,由于高亲水润滑性需要涂层外表面要具备大量的亲水基团,而矛盾的是,如果体系中亲水聚合物含量过高,则此成膜物的牢固性必然较差,在本发明中解决的方法就是构建双层涂层,以及涂层间的交联,即顶层具有高含量的亲水聚合物即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以及少量的含侧羧基聚氨酯,底层包含与导管有较好附着力的水性聚氨酯以及可以连接上下两层涂层的中间介质即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为了使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可以与氮丙啶基团发生反应,采用丙烯酸羟乙酯与部分的马来酸酐基团发生酯化反应,接枝到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分子骨架上,同时获得可与氮丙啶基团发生反应的羧基,且丙烯酸羟乙酯与其他丙烯酸酯化合物又可进行自由基交联反应。这样,涂层中聚氨酯和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通过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形成的交联结构,与丙烯酸酯体系形成的交联结构相互贯穿连接,获得了紧密的互穿网络结构,从而使亲水涂层的牢固性大大提升。
上述目的可以由以下详细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涂料包含底层涂料和顶层涂料,所述底层涂料是由水性聚氨酯、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和去离子水组成,其中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10%,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0%~99%,所述顶层涂料是由含侧羧基聚氨酯、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自由基引发剂和有机溶剂组成,其中含侧羧基聚氨酯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0.1~10),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的质量各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10%,自由基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总质量的1%,有机溶剂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0%~99%。
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侧羧基聚氨酯的分子链结构是由聚醚或聚酯二元醇、二异氰酸酯、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经加成反应所连接,所述的聚醚或聚酯二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己内酯二醇中的一种,数均分子量在1000~4000,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由基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醋酸丁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丙酮、丁酮、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含侧羧基聚氨酯的制备:采用溶剂法合成含侧羧基聚氨酯,将聚醚或聚酯二元醇和二异氰酸酯加入反应器中,升温至70℃,搅拌反应1小时后得到预聚体,加入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反应2小时后,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继续反应1小时后,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再反应8小时,降至室温,将反应器中溶液倒入装有去离子水的容器中,有白色沉淀物析出,收集沉淀物并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放置于真空干燥烘箱中,于90℃下真空干燥48小时,得到透明块状产物,将其造粒后得到含侧羧基聚氨酯母料,其中,所述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数与聚醚或聚酯二元醇、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的总摩尔数之比为(1.05~1.2):1,2,2-二羟甲基丙酸与1,4-丁二醇的摩尔数之比为1:1,聚醚或聚酯二元醇的质量与二异氰酸酯、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的总质量之比为(1.5~1):1,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与其他所有原料的总质量之比为4:1,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质量为聚醚或聚酯二元醇质量的1%,沉淀时所用去离子水的质量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之比为2:1,每次洗涤时所用去离子水的质量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之比为2:1;
(2)底层涂料的制备:将水性聚氨酯、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其中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10%,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0%~99%;
(3)顶层涂料的制备:将含侧羧基聚氨酯、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自由基引发剂和有机溶剂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其中含侧羧基聚氨酯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0.1~10),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的质量各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10%,自由基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总质量的1%,有机溶剂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0%~99%。
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聚醚或聚酯二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己内酯二醇中的一种,数均分子量在1000~4000,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自由基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醋酸丁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丙酮、丁酮、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涂层涂覆处理:将底层涂料以浸涂、喷涂或刷涂的方式涂覆至基材的表面,于60℃下固化1小时,之后将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基材上,于80℃下固化1小时,则在基材上得到具有互穿网络结构涂层;
(2)涂层亲水处理:将步骤(1)中处理完成的基材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小时,取出后在60℃下干燥2小时,则在基材上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性的互穿网络结构涂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亲水涂层牢固性不足的问题,通过构建双层涂层体系和化学交联的互穿网络结构,使涂层外表面既亲水润滑,又保证了底部与导管的牢固附着以及底部与顶部之间的紧密结合,使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本发明的涂料用于介入导管后,可使介入导管所受摩擦力降低90%以上。在反复摩擦作用后亲水涂层保留完整,导管所受摩擦力增加幅度不超过2%。
(2)本发明通过严格控制含侧羧基聚氨酯合成反应中的原料种类、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达到对分子结构、异氰酸酯基与羟基摩尔比、软硬段比例、羧基含量作出限定的目的,得到表面不发粘、机械强度高、产物收率高的含侧羧基聚氨酯,从而获得满足本发明交联反应所需的材料,弥补了其他高分子材料性能和功能的不足。
(3)本发明的底层涂料为水溶液体系,避免了有机溶剂对介入器械基材的腐蚀,且较为环保。此外,本发明的涂料固化温度较低,不会对基材造成损伤。因此适用范围较广。其可为导管等器械提供牢固的亲水润滑性能,尤其适用于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领域,可用于的医疗器械包括导丝、球囊导管、导引导管、血栓抽吸导管、外周中心静脉导管、造影导管、扩张管和撕开鞘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含侧羧基聚氨酯(CPU)的制备:采用溶剂法合成含侧羧基聚氨酯,将聚醚或聚酯二元醇和二异氰酸酯加入反应器中,升温至70℃,搅拌反应1小时后得到预聚体,加入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反应2小时后,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继续反应1小时后,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再反应8小时,降至室温,将反应器中溶液倒入装有去离子水的容器中,有白色沉淀物析出,收集沉淀物并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放置于真空干燥烘箱中,于90℃下真空干燥48小时,得到透明块状产物,将其造粒后得到含侧羧基聚氨酯母料。
其中,所述的聚醚或聚酯二元醇选自聚氧化丙烯二醇(PPG)、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聚碳酸酯二醇(PCDL)、聚己内酯二醇(PCL)中的一种,数均分子量(Mn)在1000~4000。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H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所述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数与聚醚或聚酯二元醇、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的总摩尔数之比记为F-a,聚醚或聚酯二元醇的质量与二异氰酸酯、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的总质量之比记为F-b,2,2-二羟甲基丙酸与1,4-丁二醇的摩尔数之比为1:1,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与其他所有原料的总质量之比为4:1,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质量为聚醚二元醇质量的1%,沉淀时所用去离子水的质量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之比为2:1,每次洗涤时所用去离子水的质量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之比为2:1。
各含侧羧基聚氨酯产物代号、原料和配比如表1所示。
将各含侧羧基聚氨酯熔融加工成片材,测试其水接触角,可以发现其接触角均较低,说明材料表面含有羧基。
表1含侧羧基聚氨酯的原料和用量
实施例2
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0%。将含侧羧基聚氨酯CPU-1、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偶氮二异丁腈、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其中CPU-1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0.1,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0%。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数均分子量为80000的产品,水性聚氨酯为路博润公司Sancure 777型号产品。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于60℃下固化1小时,之后将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导管上,于80℃下固化1小时,得到外表面覆盖有互穿网络结构涂层的导管,再将其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小时,取出后在60℃下干燥2小时,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性的介入导管。
介入导管润滑性测试方法如下:将长度为20cm的导管一半长度涂覆上述涂层,而另一半长度不涂涂层,导管一端垂直固定在拉伸机的下部夹具上,在导管表面夹持一个自制滑块,该滑块可旋拧在导管上并给予导管固定的压力,滑块内部夹层可承载一定体积的去离子水,可对导管实施连续地浸润,用拉伸机中连接有力学传感器的上部夹具夹持滑块,滑块从导管下部按照固定速度拉至导管上部,则传感器的受力变化体现了导管在两种表面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数值的差异反映了导管的亲水润滑性。记录两部分表面中心位置所对应的摩擦力数值,则可得到亲水表面摩擦力减小的幅度,记为fp-r,fp-r值越大,说明润滑性越好。
介入导管耐磨性测试方法如下:将涂覆上述涂层的导管装载至润滑性测试方法中所述的设备上,通过程序控制使滑块在固定移动距离和速度下垂直往复运动100次,记录起始和终止时的摩擦力数值,该摩擦力数值的差异反映了涂层磨损脱落的程度和导管的耐磨性。将终止时摩擦力增大的幅度记为fp-i,fp-i值越小,说明耐磨性越好。
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导管所受摩擦力降低程度fp-r值为90.2%,导管经摩擦后所受摩擦力增加程度fp-i值为1.9%。
实施例3
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2%,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3%。将含侧羧基聚氨酯CPU-2、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过氧化苯甲酰、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其中CPU-2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0.5,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0%,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N,N-二甲基乙酰胺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3%。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数均分子量为80000的产品,水性聚氨酯为路博润公司Sancure 777型号产品。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于60℃下固化1小时,之后将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导管上,于80℃下固化1小时,得到外表面覆盖有互穿网络结构涂层的导管,再将其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小时,取出后在60℃下干燥2小时,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性的介入导管。
润滑性和耐磨性测试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导管所受摩擦力降低程度fp-r值为90.5%,导管经摩擦后所受摩擦力增加程度fp-i值为1.8%。
实施例4
将水性聚氨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其中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3%,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5%。将含侧羧基聚氨酯CPU-3、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偶氮二异丁腈、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其中CPU-3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1,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3%,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3%,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4%,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5%。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数均分子量为80000的产品,水性聚氨酯为路博润公司Sancure 777型号产品。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于60℃下固化1小时,之后将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导管上,于80℃下固化1小时,得到外表面覆盖有互穿网络结构涂层的导管,再将其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小时,取出后在60℃下干燥2小时,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性的介入导管。
润滑性和耐磨性测试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导管所受摩擦力降低程度fp-r值为91.1%,导管经摩擦后所受摩擦力增加程度fp-i值为1.9%。
实施例5
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4%,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7%。将含侧羧基聚氨酯CPU-4、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过氧化苯甲酰、N,N-二甲基亚砜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其中CPU-4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2,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0%,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N,N-二甲基亚砜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7%。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数均分子量为80000的产品,水性聚氨酯为路博润公司Sancure 777型号产品。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于60℃下固化1小时,之后将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导管上,于80℃下固化1小时,得到外表面覆盖有互穿网络结构涂层的导管,再将其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小时,取出后在60℃下干燥2小时,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性的介入导管。
润滑性和耐磨性测试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导管所受摩擦力降低程度fp-r值为91.5%,导管经摩擦后所受摩擦力增加程度fp-i值为1.9%。
实施例6
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5%,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0%。将含侧羧基聚氨酯CPU-5、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偶氮二异丁腈、乙酸乙酯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其中CPU-5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3,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0%,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乙酸乙酯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0%。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数均分子量为80000的产品,水性聚氨酯为路博润公司Sancure 777型号产品。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于60℃下固化1小时,之后将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导管上,于80℃下固化1小时,得到外表面覆盖有互穿网络结构涂层的导管,再将其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小时,取出后在60℃下干燥2小时,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性的介入导管。
润滑性和耐磨性测试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导管所受摩擦力降低程度fp-r值为92.0%,导管经摩擦后所受摩擦力增加程度fp-i值为1.8%。
实施例7
将水性聚氨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其中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6%,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2%。将含侧羧基聚氨酯CPU-6、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其中CPU-6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4,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4%,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8%,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3%,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醋酸丁酯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2%。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数均分子量为80000的产品,水性聚氨酯为路博润公司Sancure 777型号产品。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于60℃下固化1小时,之后将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导管上,于80℃下固化1小时,得到外表面覆盖有互穿网络结构涂层的导管,再将其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小时,取出后在60℃下干燥2小时,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性的介入导管。
润滑性和耐磨性测试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导管所受摩擦力降低程度fp-r值为92.3%,导管经摩擦后所受摩擦力增加程度fp-i值为1.9%。
实施例8
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7%,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4%。将含侧羧基聚氨酯CPU-7、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过氧化苯甲酰、二氯甲烷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其中CPU-7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5,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6%,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8%,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二氯甲烷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4%。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数均分子量为80000的产品,水性聚氨酯为路博润公司Sancure 777型号产品。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于60℃下固化1小时,之后将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导管上,于80℃下固化1小时,得到外表面覆盖有互穿网络结构涂层的导管,再将其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小时,取出后在60℃下干燥2小时,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性的介入导管。
润滑性和耐磨性测试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导管所受摩擦力降低程度fp-r值为92.5%,导管经摩擦后所受摩擦力增加程度fp-i值为1.8%。
实施例9
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8%,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6%。将含侧羧基聚氨酯CPU-8、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过氧化苯甲酰、三氯甲烷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其中CPU-8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6,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7%,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4%,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6%,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三氯甲烷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6%。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数均分子量为80000的产品,水性聚氨酯为路博润公司Sancure 777型号产品。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于60℃下固化1小时,之后将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导管上,于80℃下固化1小时,得到外表面覆盖有互穿网络结构涂层的导管,再将其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小时,取出后在60℃下干燥2小时,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性的介入导管。
润滑性和耐磨性测试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导管所受摩擦力降低程度fp-r值为92.6%,导管经摩擦后所受摩擦力增加程度fp-i值为1.8%。
实施例10
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0%,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9%。将含侧羧基聚氨酯CPU-1、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过氧化苯甲酰、丙酮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其中CPU-1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10,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0%,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3%,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丙酮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9%。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数均分子量为80000的产品,水性聚氨酯为路博润公司Sancure 777型号产品。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于60℃下固化1小时,之后将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导管上,于80℃下固化1小时,得到外表面覆盖有互穿网络结构涂层的导管,再将其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小时,取出后在60℃下干燥2小时,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性的介入导管。
润滑性和耐磨性测试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导管所受摩擦力降低程度fp-r值为93.1%,导管经摩擦后所受摩擦力增加程度fp-i值为1.8%。
实施例11
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4%,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3%,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8%。将含侧羧基聚氨酯CPU-2、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偶氮二异丁腈、丁酮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其中CPU-2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8,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丁酮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8%。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数均分子量为80000的产品,水性聚氨酯为路博润公司Sancure 777型号产品。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于60℃下固化1小时,之后将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导管上,于80℃下固化1小时,得到外表面覆盖有互穿网络结构涂层的导管,再将其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小时,取出后在60℃下干燥2小时,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性的介入导管。
润滑性和耐磨性测试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导管所受摩擦力降低程度fp-r值为92.8%,导管经摩擦后所受摩擦力增加程度fp-i值为1.9%。
实施例12
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2%,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3%,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7%。将含侧羧基聚氨酯CPU-5、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四氢呋喃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其中CPU-5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7,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4%,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0.5%,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0.5%,四氢呋喃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7%。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数均分子量为80000的产品,水性聚氨酯为路博润公司Sancure 777型号产品。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于60℃下固化1小时,之后将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导管上,于80℃下固化1小时,得到外表面覆盖有互穿网络结构涂层的导管,再将其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小时,取出后在60℃下干燥2小时,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性的介入导管。
润滑性和耐磨性测试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导管所受摩擦力降低程度fp-r值为92.7%,导管经摩擦后所受摩擦力增加程度fp-i值为1.9%。

Claims (13)

1.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涂料包含底层涂料和顶层涂料,所述底层涂料是由水性聚氨酯、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和去离子水组成,其中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10%,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0%~99%,所述顶层涂料是由含侧羧基聚氨酯、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自由基引发剂和有机溶剂组成,其中含侧羧基聚氨酯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0.1~10),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的质量各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10%,自由基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总质量的1%,有机溶剂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0%~9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侧羧基聚氨酯的分子链结构是由聚醚或聚酯二元醇、二异氰酸酯、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经加成反应所连接,所述的聚醚或聚酯二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己内酯二醇中的一种,数均分子量在1000~4000,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由基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醋酸丁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丙酮、丁酮、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含侧羧基聚氨酯的制备:采用溶剂法合成含侧羧基聚氨酯,将聚醚或聚酯二元醇和二异氰酸酯加入反应器中,升温至70℃,搅拌反应1小时后得到预聚体,加入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反应2小时后,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继续反应1小时后,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再反应8小时,降至室温,将反应器中溶液倒入装有去离子水的容器中,有白色沉淀物析出,收集沉淀物并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放置于真空干燥烘箱中,于90℃下真空干燥48小时,得到透明块状产物,将其造粒后得到含侧羧基聚氨酯母料,其中,所述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数与聚醚或聚酯二元醇、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的总摩尔数之比为(1.05~1.2):1,2,2-二羟甲基丙酸与1,4-丁二醇的摩尔数之比为1:1,聚醚或聚酯二元醇的质量与二异氰酸酯、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的总质量之比为(1.5~1):1,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与其他所有原料的总质量之比为4:1,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质量为聚醚或聚酯二元醇质量的1%,沉淀时所用去离子水的质量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之比为2:1,每次洗涤时所用去离子水的质量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之比为2:1;
(2)底层涂料的制备:将水性聚氨酯、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其中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10%,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0%~99%;
(3)顶层涂料的制备:将含侧羧基聚氨酯、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自由基引发剂和有机溶剂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其中含侧羧基聚氨酯与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0.1~10),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的质量各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10%,自由基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总质量的1%,有机溶剂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0%~9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聚醚或聚酯二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己内酯二醇中的一种,数均分子量在1000~4000,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自由基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中的一种或几种。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醋酸丁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丙酮、丁酮、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
1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涂层涂覆处理:将底层涂料以浸涂、喷涂或刷涂的方式涂覆至基材的表面,于60℃下固化1小时,之后将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基材上,于80℃下固化1小时,则在基材上得到具有互穿网络结构涂层;
(2)涂层亲水处理:将步骤(1)中处理完成的基材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1小时,取出后在60℃下干燥2小时,则在基材上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性的互穿网络结构涂层。
CN201510073636.3A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Active CN105985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3636.3A CN105985720B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3636.3A CN105985720B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5720A CN105985720A (zh) 2016-10-05
CN105985720B true CN105985720B (zh) 2018-02-16

Family

ID=57042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3636.3A Active CN105985720B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57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1297A (zh) * 2017-08-01 2017-10-20 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 多段可控弯曲的介入导管
CN111334215A (zh) * 2018-12-19 2020-06-26 安徽明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耐湿性能的基材可回收型保护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9912816B (zh) * 2019-03-05 2021-05-28 中原工学院 一种聚吡咯/聚氨酯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0845666B (zh) * 2019-11-07 2022-03-04 北京美中双和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官能化的亲水聚合物、包含其的亲水涂层溶液和医用导管
US20210363452A1 (en) * 2020-05-22 2021-11-25 Merit Medical Ireland Limited Lubricious and durable coatings for medical appliances
CN113908345A (zh) * 2021-10-11 2022-01-11 浙江海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滑亲水涂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9211A (en) * 1990-10-04 1993-07-20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Medical device for insertion into a body
US5891109A (en) * 1996-08-09 1999-04-06 Nissho Corporation Medical device and production thereof
CN101934101A (zh) * 2010-08-24 2011-01-05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疗器械表面的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616A (zh) * 2014-03-20 2014-07-23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CN103948971A (zh) * 2014-03-20 2014-07-30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介入导管表面处理方法及介入导管
CN104225687A (zh) * 2014-09-23 2014-12-24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介入导管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介入导管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9211A (en) * 1990-10-04 1993-07-20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Medical device for insertion into a body
US5891109A (en) * 1996-08-09 1999-04-06 Nissho Corporation Medical device and production thereof
CN101934101A (zh) * 2010-08-24 2011-01-05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疗器械表面的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616A (zh) * 2014-03-20 2014-07-23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
CN103948971A (zh) * 2014-03-20 2014-07-30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介入导管表面处理方法及介入导管
CN104225687A (zh) * 2014-09-23 2014-12-24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介入导管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介入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5720A (zh)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5720B (zh) 一种互穿网络结构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4548215B (zh) 介入导管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介入导管
CN101622020B (zh) 亲水性涂层
CN105983138B (zh) 一种亲水润滑聚氨酯医用介入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7051B (zh) 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介入器械
JP4979700B2 (ja) 尿カテーテル
EP0874647B1 (en) Wire for medical use
CN105985721B (zh) 一种形成导管表面亲水涂层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5983139A (zh) 一种在医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亲水润滑涂层的方法
JP5547095B2 (ja) 湿潤時に表面が潤滑性を有する医療用具
JP6335179B2 (ja) 医療用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NO318558B1 (no) Medisinsk anordning og fremgangsmate for dens fremstilling
CN105983137A (zh) 一种超支化聚酯改性聚氨酯医用介入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99092A (zh) 一种医用介入金属导丝表面亲水润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75602B (zh) 医用器材表面涂覆用的亲水润滑涂层溶液的制备方法
CN104558667B (zh) 介入导管表面处理方法及介入导管
CN114364724B (zh) 医疗器械
CN102257027A (zh) 用作体内粘合剂或密封剂的异氰酸酯封端的大分子单体及其制剂
CN105983140A (zh) 一种用于亲水润滑介入导管的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9954169A (zh) 一种涂料组合物、涂层、涂覆方法及涂覆制品
US20210363452A1 (en) Lubricious and durable coatings for medical appliances
CN107929819B (zh) 一种医用金属表面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JP3512355B2 (ja) 潤滑性を有する医療用具
JPH10201840A (ja) 易滑性医療用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59970B2 (ja) コーティング層、コーティング液、コーティング層の形成方法、および医療用具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