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2774B -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2774B
CN104512774B CN201410263870.8A CN201410263870A CN104512774B CN 104512774 B CN104512774 B CN 104512774B CN 201410263870 A CN201410263870 A CN 201410263870A CN 104512774 B CN104512774 B CN 1045127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ll
car
information
distributing altering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638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2774A (zh
Inventor
野田周平
马场贤二
助川宽
杉原俊雄
堂前拓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12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2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7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通过考虑候梯厅或轿厢内的状况变化后进行的分配变更,防止无用的停止和长时间等待并实现了运行服务的提高和节能。组管理控制装置具有候梯厅信息取得部、轿厢内信息取得部以及分配变更部。候梯厅信息取得部取得包括各楼层的候梯厅人数在内的候梯厅信息。轿厢内信息取得部取得包括各乘用轿厢内的人数在内的轿厢内信息。分配变更部具有服务指标值计算部,所述服务指标值计算部基于候梯厅信息、轿厢内信息、分配信息,计算出从候梯厅呼叫的分配时刻开始的随候梯厅人数或轿厢内人数的状况变化而变化的各楼层的服务指标值。分配变更部基于通过该服务指标值计算部计算出的服务指标值对候梯厅呼叫进行分配变更。

Description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3-204679号(申请日:2013年9月30日)为基础,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对多台乘用轿厢的运行进行控制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梯的组管理系统中,有在例如以满员状态通过已登记候梯厅呼叫的楼层的可能性很高的情况下,将该候梯厅呼叫变更为其他乘用轿厢的技术。其被称为“分配变更”。该分配变更在削减乘用轿厢的停止次数、节能(energy saving),以及抑制乘客的长时间等待、提高服务方面具有效果。
发明内容
但是,以往的组管理系统并不是考虑候梯厅或轿厢内的状况变化后变更为其他乘用轿厢的系统。因此,具有满员通过以及接近满员的轿厢到达后乘客无法乘车、无用的停止增加等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通过考虑候梯厅或轿厢内的状况变化后进行的分配变更,防止了无用的停止和长时间等待并能够实现运行服务的提高和节能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是在具有多台乘用轿厢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中,具有候梯厅信息取得部、轿厢内信息取得部、分配信息取得部以及分配变更部。
候梯厅信息取得部取得包括各楼层的候梯厅人数在内的候梯厅信息。轿厢内信息取得部取得包括各乘用轿厢内的人数在内的轿厢内信息。分配信息取得部取得候梯厅呼叫的分配信息。分配变更部具有服务指标值计算部,所述服务指标值计算部基于由所述候梯厅信息取得部取得的候梯厅信息、由所述轿厢内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轿厢内信息、由所述分配信息取得部取得的分配信息,计算出从所述候梯厅呼叫的分配时刻开始的随着候梯厅人数或轿厢内人数的状况变化而变化的各楼层的服务指标值,所述分配变更部基于由该服务指标值计算部计算出的服务指标值对所述候梯厅呼叫进行分配变更。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通过考虑候梯厅或轿厢内的状况变化后进行的分配变更,防止无用的停止和长时间等待并能够实现运行服务的提高和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分配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图3A是用于对同实施方式中的服务指标值进行说明的图。
图3B是用于对同实施方式中的服务指标值进行说明的图。
图3C是用于对同实施方式中的服务指标值进行说明的图。
图4A是用于对同实施方式中的乘客分散值进行说明的图。
图4B是用于对同实施方式中的乘客分散值进行说明的图。
图4C是用于对同实施方式中的乘客分散值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乘客的属性和补正人数的对应表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个人ID和补正人数的对应表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乘客的属性和占有面积的对应表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个人ID与占有面积的对应表的一例的图。
图10A是对同实施方式中的与乘客的属性相应的分配变更进行说明的图。
图10B是对同实施方式中的与乘客的属性相应的分配变更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组管理控制装置11具备:候梯厅信息取得部12、轿厢内信息取得部13、候梯厅呼叫信息输入部14、分配控制部15以及分配变更部16。
·关于候梯厅信息取得部12
候梯厅信息取得部12接收从各楼层的候梯厅设置的候梯厅信息检测装置2a、2b、…得到的候梯厅信息。候梯厅信息中除了至少包含各楼层的候梯厅拥有的乘客人数之外,还包含以下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
(a)利用轮椅、利用手推车、持有婴儿车、高龄者等,在候梯厅中等候电梯(乘用轿厢)的乘客的属性信息
(b)在候梯厅等待电梯的乘客固有的ID信息(identification)
作为候梯厅信息检测装置2a、2b、…,例如采用相机。即,在各楼层的候梯厅设置有相机,通过对该相机的图像进行分析,确定乘客,对等待人数和等待时间、进一步对乘客的属性进行实时检测。
在这里所说的“实时”包括“即时”或“将近即时”的意思。即,由于即使采用了相机,也会有分析该相机的图像的时间等,因此是对在各层的候梯厅中等待电梯的乘客的情况以即时或将近即时的状态下进行检测。
另外,对于采用相机对人物进行确定的方法,设为采用一般已知的方法,并不对手段做特别限定。除摄像机以外,也可以是采用负荷传感器对人数进行测量。另外,也可以是利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等取得在候梯厅等待的乘客每个人的等候时间和个人信息的方法。进一步,也可以是利用个人认证装置的方法。
·关于轿厢内信息取得部13
轿厢内信息取得部13接收从各乘用轿厢4a、4b、…的轿厢内设置的轿厢内信息检测装置5a、5b、…得到的轿厢内信息。轿厢内信息在至少包括轿厢内乘客人数(轿厢内人数)之外,还包含以下信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a)利用轮椅、利用手推车、持有婴儿车、高龄者等,轿厢内的乘客的属性信息
(b)轿厢内的乘客的固有的ID信息
关于信息取得方法,与上述候梯厅信息取得部12一样采用相机等。
·关于候梯厅呼叫信息输入部14
候梯厅呼叫信息输入部14输入通过各楼层的候梯厅中设置的候梯厅呼叫登记装置3a、3b、…登记的候梯厅呼叫信息。候梯厅呼叫登记装置3a、3b、…由上方向和下方向的按钮构成。另外,最顶层只设置有下方向按钮,最下层只设置有上方向按钮。若乘客进行按下该按钮的操作,包含楼层和目的地方向(上方向/下方向)的候梯厅呼叫信息通过未图示的传输线发送至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候梯厅呼叫信息输入部14。
·关于分配控制部15
分配控制部15对于各楼层的候梯厅呼叫进行乘用轿厢4a、4b、…的分配控制。作为分配控制方法,采用一般已知的方法。例如有检测出等待人数,并根据该检测结果对候梯厅呼叫的分配进行控制的方法等。
·关于分配变更部16
分配变更部16基于候梯厅信息、轿厢内信息、还有从分配控制部15所得到的候梯厅呼叫的分配信息进行分配变更。
分配变更部16具有服务指标值计算部16a,所述服务指标值计算部16a基于候梯厅信息、轿厢内信息、分配信息计算出从候梯厅呼叫的分配时刻开始的随候梯厅人数或轿厢内人数的状况变化而变化的各楼层的服务指标值。分配变更部16基于由该服务指标值计算部16a计算出的服务指标值对候梯厅呼叫进行分配变更。
另外,分配变更部16具有分散值计算部16b,所述分散值计算部16b基于候梯厅信息、轿厢内信息、分配信息计算出从候梯厅呼叫的分配的时刻开始的随候梯厅人数或轿厢内人数的状况变化而变化的各轿厢4a、4b、…的乘客的数的分散值。分配变更部16基于由该分散值计算部16b计算出的分散值对候梯厅呼叫进行分配变更。
·关于分配变更处理
图2是表示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分配变更处理的流程图。另外,该流程图表示的处理被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分配变更部16执行。
一旦任意楼层中的候梯厅呼叫被登记,分配控制部15从各轿厢(乘用轿厢4a、4b、…)中选出当前最合适的轿厢,对该轿厢分配该候梯厅呼叫。另外,将被分配有候梯厅呼叫的乘用轿厢称为“分配轿厢”。
在此,在分配轿厢直到响应候梯厅呼叫的登记楼层为止的期间,分配变更部16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1秒、5秒、30秒等)反复执行以下那样的处理。
即,分配变更部16收集至少包含各楼层的候梯厅乘客数在内的候梯厅信息、以及至少包含各轿厢(乘用轿厢4a、4b、…)内的乘客数在内的轿厢内信息作为分配变更的信息(步骤S1、S2)。另外,分配变更部16从分配控制部15收集对于各轿厢的候梯厅呼叫的分配信息(步骤S3)。
分配变更部16基于这些信息求得候梯厅呼叫的分配时刻的各楼层的服务指标值(步骤S4)。“服务指标值”是表示对于各楼层的、电梯的运行服务水准的值。从例如各楼层的预测等待时间、各轿厢的预测搭乘时间等求得该服务指标值。
预测等待时间是指从乘客在任意楼层登记了候梯厅呼叫至分配轿厢到达该楼层为止的时间的预测值。预测搭乘时间是指从乘客进入轿厢内至到达目的楼层为止的时间的预测值。在候梯厅呼叫的分配时刻中,采用此时求得的服务指标值作为标准值H0。
另外,也可以采用组管理系统中的分配控制的指标值,还可以采用多个指标值。服务指标值以该值越小服务性高的形式表示。在这里,采用各楼层的预测等待时间的合计值作为服务指标值。另外,之后参照图3A、图3B、图3C对服务指标值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分配变更部16基于上述各信息,求得候梯厅呼叫的分配时刻的各轿厢预定乘客数(步骤S5)。“预定乘客数”是各轿厢内的当前的乘客数加上从各楼层的候梯厅搭乘的乘客数(轿厢内人数+候梯厅人数)。但是,各楼层的候梯厅的乘客未必一定会搭乘,所以仅为预定的乘客数。
接着,分配变更部16从各轿厢的预定乘客数求得目前状态的乘客分散值(步骤S6)。“乘客分散值”是表示对于各轿厢的乘客的分散程度的值,其值越小则表示越是均匀地分散。在候梯厅呼叫的分配时刻,采用此时求得的乘客分散值作为标准值K0。另外,之后参照图4A、图4B、图4C对乘客分散值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分配变更部16假设对于未响应的所有的候梯厅呼叫和轿厢呼叫的各轿厢的分配的组合(步骤S7),并对这些组合的每1个求得服务指标值和乘客分散值(步骤S8~S10)。
服务指标值和乘客分散值的求法如上所述。另外,组合中虽然包含实际上不可能的分配,但是可以照原样进行以下的处理,也可以事前排除。
接下来,分配变更部16对于某一个假设的分配,与当前的基准值H0、K0比较后进行评价(步骤S11)。在这种情况下,在候梯厅呼叫分配时刻,上述步骤S4所求得的服务指标值为标准值H0、上述步骤S6所求得的乘客分散值作为标准值K0。
其结果,在假设的分配下求得的服务指标值为标准值H0以下、且乘客分散值比标准值K0小(步骤S11的“是”、步骤S12的“是”)的情况下,分配变更部16将目前状态的分配变更为假设的分配(步骤S13)。此时,分配变更部16将服务指标值的基准值H0和乘客分散值的基准值K0更新为在该假设的分配下所求得的值。
另一方面,在在假设的分配下求得的服务指标值比标准值H0大的情况下,或者,在乘客分散值为标准值K0以上(步骤S11的“否”,步骤S12的“否”)的情况下,分配变更部16维持目前状态的分配(步骤S14)。
这样,对所有的分配的组合求得服务指标值和乘客分散值,并变更为服务指标值和乘客分散值为最小的分配。由此,能够在防止长时间等待的同时,在尚未发生前防止满员通过以及将近满员的轿厢的无法搭乘、随之产生的停止次数的增加。另外,由于减轻了无法搭乘导致的无用的停止,所以也具有节能效果。
·关于服务指标值
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1秒、5秒、30秒等)执行图2所示的分配变更处理。在这里,使用服务指标值作为分配变更的条件之一。
在各楼层的候梯厅新登记了候梯厅呼叫时,分配控制部15通过规定的算法进行候梯厅呼叫的分配。此时,求得在候梯厅呼叫的分配时刻的服务指标值。例如,求得等待时间的预测值作为服务指标值。另外,根据各轿厢的分配状况、轿厢内的人数、各楼层的候梯厅的等待人数预测等待时间。
如图2的步骤11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将服务指标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分配变更。对于此时的基准值使用(a)服务指标值的偏差值的阈值、(b)服务指标值的阈值的情况进行说明。
(a)标准值=服务指标值的偏差值的阈值
“服务指标值的偏差值”是指上次求得的服务指标值和此次求得的服务指标值的差分的值。
图3A、图3B、图3C表示了具体的例子。图中的正三角形的标志表示上方向的候梯厅呼叫,倒三角形的标志表示下方向的候梯厅呼叫。
现在,如图3A所示,假设在3楼的候梯厅候梯厅呼叫被登记,轿厢A被分配。轿厢A在已经分配完毕的4楼停止一次后到达3楼。若此时的预测等待时间为20秒的话,3楼的服务指标值为20秒。
在此,如图3B所示,假设在轿厢A运行至3楼的途中,在5楼的候梯厅候梯厅呼叫被登记,轿厢A被分配。在该情况下,轿厢A到达3楼的时间变长了。若此时的预测的等待时间例如为30秒的话,3楼的服务指标值从20秒变为30秒。因此,服务指标值偏差值为+10秒。
另外,如图3C所示,假设轿厢A在运行至3楼的途中,4楼的等待人数剧增,5楼和4楼的等待人数总数超过了轿厢A的容许人数。在该情况下,由于在3楼等待的所有人员都不能乘坐,要再次进行候梯厅呼叫,所以等待时间变长。如果此时的预测等待时间例如为70秒的话,3楼的服务指标值从20秒变为70秒。因此,服务指标值的偏差值为+50秒。
如果将服务指标值的偏差值的阈值(比如30秒)作为标准值的话,由于在图3C的例子中服务指标值的偏差值超过了基准值(50秒>30秒),所以暂时实施分配变更(相当于图2的步骤13)。
(b)基准值=服务指标值的阈值
也可以不是对于服务指标值的偏差,而是对于服务指标值设定阈值。如果设定例如阈值(基准值)=60秒,由于在图3C的例子中服务指标值超过了基准值(70秒>60秒),所以暂时实施分配变更(相当于图2的步骤13)。
另外,通过将该阈值设定在最低值的0秒,能够经常进行分配变更(仅鉴于现状进行分配变更)。相反,通过将阈值设定在∞(无限值),也能够不进行一切分配变更(通常的组管理控制)。
在上述例子中,虽然采用预测等待时间作为服务指标值,但只要是能表示对于在各楼层的候梯厅等待电梯的人的服务性的值即可。例如,可以是各楼层的等待人数的总和、被分配来的轿厢内的人数、被分配来的轿厢到达为止的停止次数或运行距离,也可以是这些的组合。
·关于乘客分散值
乘客分散值是表示各轿厢的乘客分散程度的值。图4A、图4B、图4C中表示了具体的例子。图中的正三角形的标志表示上方向的候梯厅呼叫,倒三角形的标志表示下方向的候梯厅呼叫。
如图4A所示,假设轿厢A的乘客数为4人、轿厢B的乘客数为0人。此外,假设4楼的候梯厅的等待人数为5人、3楼的候梯厅的等待人数为1人、2楼的候梯厅的等待人数为4人。
在3楼的候梯厅中被登记的候梯厅呼叫被分配至轿厢A,4楼和2楼的候梯厅中被登记的候梯厅呼叫被分配至轿厢B的情况下,轿厢A和轿厢B的预期乘客数分别变为5人、9人。乘客数的平均值为(5+9)/2=7,乘客数的分散值为√{(5~7)2+(9-7)2}=2.8。
在此,如图4B所示,在2楼的候梯厅的等待人数增加至8人的情况下,轿厢B的预测乘客人数发生变化,其分散值变为5.7。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交换3楼和4楼的分配,能够如图4C所示的那样使乘客数的分散值为0。由此,由于各轿厢里可出现空间上的宽裕,所以避免了乘客的无法搭乘。
根据这样的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基于服务指标值和乘客分散值进行分配变更,防止无用的停止和长时间等待,能够实现运行服务的提高和节能。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以服务指标值和乘客分散值这两个作为条件进行分配变更,但也可以是在服务指标值或乘客分散值任一个的条件下进行分配变更。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候梯厅信息和轿厢内信息中包含利用轮椅、利用手推车、持有婴儿车、高龄者等的乘客的属性信息或能够确定个人的ID信息的情况下,对于活用了该信息的分配变更进行叙述。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的结构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分配变更部16设置有乘客数补正部16c。乘客数补正部16c基于乘客的属性进行候梯厅人数和轿厢内人数的补正。
也就是说,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从候梯厅信息所得到的候梯厅人数、从轿厢内信息得到的轿厢内人数来求得各轿厢剩余的容许人数等,但在以下的情况下会有产生问题的情况。
·轮椅使用者
·手推车使用者、持有婴儿车的人等、持有大型物品的人
上述的人能够和轿厢内搭乘的人作为同样的一个人来计数。但是,上述的人在轿厢内的占有面积更大,其结果是有可能以比轿厢的容许人数少的人数占有了轿厢内的空间。
因此,基于候梯厅信息和轿厢内信息中含有的乘客的属性信息或者ID信息对候梯厅人数和轿厢内人数进行补正。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例如图6所示那样的乘客的属性与补正人数的对应表17a进行补正。或者,也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那样的乘客的个人ID与补正人数的对应表17b进行补正。乘客的属性是通过分析例如各楼层的候梯厅和各轿厢内设置的照相机的图像而得到的。另外,例如利用RFID得到个人ID。
分配变更部16采用对应表17a或对应表17b对乘客的人数进行补正,基于该补正后的人数进行分配变更。
·以占有面积代替人数
通过以占有面积代替乘客的人数,能够更准确地掌握轿厢能容许的搭乘量。比如,即使同样是1个人,正常人和轮椅使用者中,轮椅使用者的轿厢内的占有面积较大。因此,在轿厢内搭乘有轮椅使用者的情况下,如果不是搭乘比轿厢的搭乘容许人数少的人数就不能够搭乘。因此,通过采用容许占有面积代替轿厢的容许载重量,采用占有面积代替乘客的人数,从而能够实行更适合实际情况的分配变更。
·占有面积的取得
作为取得人的占有面积的方法,可以采用例如图8所示那样的乘客的属性与占有面积的对应表17c,也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那样的乘客的个人ID与占有面积的对应表17d。分配变更部16采用对应表17c或对应表17d以占有面积代替乘客数后进行分配变更。
·符合属性的分配变更
分配变更时,也可以结合乘客的属性进行分配。例如,若在轿厢内没有足够的空间,轮椅使用者就不能乘入。因此,通过候梯厅信息知道轮椅使用者在候梯厅等待的情况下,分配变更部16根据轿厢内的人数或占有面积、候梯厅人数或等待的人的占有面积进行分配变更,从而为轮椅使用者搭乘剩余足够的空间。
也就是说,如图10A所示,假设在轿厢A被分配有3楼、4楼、5楼的候梯厅呼叫的情况下,3楼有轮椅使用者加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10B所示,将等待人数较多的4楼的候梯厅呼叫分配变更至另一轿厢B。由此,在轿厢A到达3楼的时刻,能够为轮椅使用者搭乘确保足够的空间。
根据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通过考虑乘客的属性后进行分配变更,在乘用轿厢到达候梯厅时,能够在轿厢内的空间性的问题上防止乘客无法搭乘。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同一楼层的候梯厅中等待的各乘客乘坐同一方向的乘用轿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实际上在同一楼层的候梯厅有多位乘客的情况下,有分为上方向和下方向的情况。因此,在第三的实施方式中,利用以往的候梯厅信息对上下方向各自的等待的人数推测后进行分配变更。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的结构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组管理控制装置11具有以往的候梯厅信息保留部18。以往的候梯厅信息保留部18每隔一定时间(例如1分钟、10分钟、60分钟、24小时等)将被测量到的各楼层的各方向的搭乘人数(上方向的人数、下方向的人数)作为以往的候梯厅信息保留。
作为搭乘人数的测量方法,能够从候梯厅信息中的等待人数的变化中测量。另外,搭乘人数的测量中,作为分别对上方向的人数、下方向的人数进行测量的方法,存在将轿厢的运行方向(上下方向)和搭乘人数预先关联的办法。
·上下方向各自的等待人数的推测方法
分配变更部16在收集各楼层的候梯厅信息时,参照以往的候梯厅信息保留部18推测各楼层的上下方向各自的等待人数。具体来说,从以往的候梯厅信息保留部18读取该时间段中的各楼层的搭乘人数的信息,根据该搭乘人数的上方向的人数和下方向的人数的比以及当前的等待人数推测上下方向各自的等待人数。
比如,在早上的出勤时间段上方向的乘客较多。此时,若某楼层的搭乘人数的上方向的人数和下方向的人数的比为8:2,等待人数为20人,则上下方向各自的等待人数如下。
上方向的等待人数=20×8/10
=16(人)
下方向的等待人数=20×2/10
=4(人)
分配变更部16基于该上下方向各自的等待人数求得服务指标值和乘客分散值后进行分配变更。
根据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对各楼层的候梯厅的等待人数分别进行上下方向的测量,能够提高分配变更的精度,使适合各楼层的候梯厅的情况的乘坐轿厢响应,能够更高效地输送乘客。
另外,也能够将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组合。
(第四实施方式)
其次,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增加了显示分配变更的结果的功能。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的结构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组管理控制装置11具备显示信息生成部19。显示信息生成部19生成与分配变更相关的信息后输出至显示装置6。与分配变更相关的信息包含:例如进行了分配变更的信息和由于分配变更几号机的乘用轿厢进行响应等的信息。另外,也包含由于分配变更得到的节能效果或服务提高效果等的信息。
显示装置6显示通过显示信息生成部19生成的信息。该显示装置6设置于例如大楼管理室和外部的远程监控中心、各楼层的候梯厅或轿厢内等。
这样,根据该第四实施方式,通过具备生成与分配变更相关的信息的功能,从而能够告知乘客进行了分配变更的情况,另外,能够告知大楼管理者等通过分配变更而产生的节能效果等。
另外,也能够将该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与上述第二或上述第三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组合。
·效果
在本系统中,能够削减由于分配变更而造成的无用的电力和无用的等待时间/搭乘时间。在以往的组管理控制中,虽然对候梯厅或轿厢内进行检测并掌握了人数等的情况后进行候梯厅呼叫的分配,但是不能在进行分配后的状况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应对,造成满员通过和将近满员的轿厢的无法搭乘、随之产生的停止次数增加。
在本系统中,即使进行分配后也继续鉴于候梯厅或轿厢内的状况变化对服务性进行评价,通过在服务性有可能降低时进行重新分配,能够防止长时间等待,且能够在尚未发生前防止满员通过和将近满员的轿厢的无法搭乘、随之产生的停止次数的增加,并实现节能。
另外,在判断为发生了满员通过的情况时,提出追加分配其他的轿厢进行应对的组管理控制的方案。但是,满员通过发生了的情况下,虽然对抑制已通过的楼层的等待时间的增长具有效果,但由于不能防止满员通过本身,所以会发生轿厢的停止次数的增加。在本系统中,由于经常反馈候梯厅或轿厢内状况,变更分配从而使满员通过不发生,所以能够防止停止次数的增加于未然。
·应用
在以上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与拥挤情况无关,对如图2所示的分配变更处理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根据如下所述的混杂情况对分配变更的方式进行切换。
(1)拥挤时:减少甩客提高运输效率。
例如在早晨出勤时间段等拥挤时,即使轿厢内的密度很高,乘客也希望尽可能乘入。因此,在拥挤时,对轿厢的可能搭乘人数和候梯厅的人数斟酌后进行分配变更,使轿厢以尽可能少的停止次数进行响应,以接近满员状态运行。
(2)平常时:降低推迟搭乘抑制无用的停止。
在拥挤时/空闲时之间的平常时,乘客在轿厢内的密度较高的时候,推迟搭乘的可能性很高。因此,适用如图2说明的那样的分配变更,等待的人数越多则分配越低密度的轿厢。
(3)空闲时:降低分散搭乘抑制无用的运行。
例如夜间等的空闲时,即使轿厢内的密度很低,乘客推迟搭乘而搭乘别的轿厢的可能性也很高。这样的情况下,则会有同一楼层多个轿厢响应的情况,电力耗费变高。因此,在空闲时,进行分配变更,根据等待的人数限制轿厢的运行台数,使1台轿厢搭乘较多乘客。
这样,若根据拥挤状况对分配变更的方式进行切换的话,能够在不降低对于乘客提供的运行服务的情况下实现节能。
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通过考虑候梯厅或轿厢内的状况变化后进行的分配变更,从而能够防止无用的停止和长时间等待,实现运行服务的提高和节能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另外,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作为一个范例,并不具有限定发明范围的意图。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其他各种形态实施,能够在不超出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中,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以及与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具有多台乘用轿厢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候梯厅信息取得部,所述候梯厅信息取得部取得包括各楼层的候梯厅的人数在内的候梯厅信息;
轿厢内信息取得部,所述轿厢内信息取得部取得包括所述各乘用轿厢内的人数在内的轿厢内信息;
分配信息取得部,所述分配信息取得部取得候梯厅呼叫的分配信息;以及
分配变更部,所述分配变更部具有服务指标值计算部,所述服务指标值计算部基于由所述候梯厅信息取得部取得的候梯厅信息、由所述轿厢内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轿厢内信息、由所述分配信息取得部取得的分配信息,计算出从所述候梯厅呼叫的分配时刻开始的随候梯厅人数或轿厢内人数的状况变化而变化的服务指标值,所述服务指标值表示所述各乘用轿厢的对于所述候梯厅呼叫的登记楼层的运行服务水准,所述分配变更部基于由该服务指标值计算部计算出的服务指标值对所述候梯厅呼叫进行分配变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变更部不仅具有所述服务指标值计算部,还具有分散值计算部,所述分散值计算部基于所述候梯厅信息、所述轿厢内信息、所述分配信息计算出从所述候梯厅呼叫的分配时刻开始的随候梯厅人数或轿厢内人数的状况变化而变化的乘客分散值,所述乘客分散值表示对于所述各乘用轿厢的乘客分散程度;
所述分配变更部基于由所述服务指标值计算部计算出的服务指标值以及由所述分散值计算部计算出的乘客分散值对所述候梯厅呼叫进行分配变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变更部在多个分配的组合中判断出具有最适合的所述服务指标值的分配后进行分配变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变更部在多个分配的组合中判断出具有最合适的所述服务指标值和所述乘客分散值的分配后进行分配变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变更部具有乘客人数补正部,所述乘客人数补正部根据乘客的属性对从所述候梯厅信息取得的候梯厅人数和从所述轿厢内信息取得的轿厢内人数进行补正,所述分配变更部采用通过所述乘客人数补正部补正后的候梯厅人数和轿厢内人数来进行分配变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变更部以与乘客的属性相应的占有面积代替从所述候梯厅信息取得的候梯厅人数和从所述轿厢内信息取得的轿厢内人数来进行分配变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保留部,所述保留部将每隔一定时间测量到的各楼层的各方向的乘车人数作为以往的候梯厅信息进行保留,
所述分配变更部基于所述保留部保留的以往的候梯厅信息推测上方向的等待人数和下方向的等待人数,并使用该推测的上方向的等待人数和下方向的等待人数来进行分配变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显示部,所述显示部显示根据所述分配变更部进行分配变更后的结果。
CN201410263870.8A 2013-09-30 2014-06-13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Active CN1045127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4679 2013-09-30
JP2013204679A JP5774072B2 (ja) 2013-09-30 2013-09-30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2774A CN104512774A (zh) 2015-04-15
CN104512774B true CN104512774B (zh) 2016-09-07

Family

ID=52788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63870.8A Active CN104512774B (zh) 2013-09-30 2014-06-13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74072B2 (zh)
CN (1) CN1045127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55343B (en) * 2015-07-03 2020-08-19 Hitachi Ltd Group-control eleva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boarding car numbers using group control
JP6417293B2 (ja) * 2015-07-30 2018-11-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5060047B (zh) * 2015-08-04 2017-08-0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CN106553941B (zh) * 2015-09-30 2019-07-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梯群控方法及系统
US20170291792A1 (en) * 2016-04-06 2017-10-12 Otis Elevator Company Destination dispatch dynamic tuning
WO2018061328A1 (ja) * 2016-09-30 2018-04-05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所在人数予測装置、設備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35364B1 (ja) * 2017-05-31 2018-05-3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JP6866275B2 (ja) * 2017-10-30 2021-04-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外部システム連携配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6679151B1 (ja) * 2019-01-08 2020-04-1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6679150B1 (ja) * 2019-01-08 2020-04-1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10040586A (zh) * 2019-04-11 2019-07-23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电梯群控方法
KR102415772B1 (ko) * 2020-08-05 2022-07-05 현대엘리베이터주식회사 행선층 예약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엘리베이터 제어 방법
JP7333773B2 (ja) * 2020-09-02 2023-08-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運行管理方法
JP7004409B1 (ja) 2020-09-09 2022-01-2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統括制御装置及び割当てかご決定方法
JP7305827B1 (ja) 2022-03-02 2023-07-1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乗りかご内への乗車可能数報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6581A (ja) * 1991-03-18 1992-10-1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00086095A (ja) * 1998-09-03 2000-03-28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運転装置
JP3499146B2 (ja) * 1998-12-04 2004-02-2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04107046A (ja) * 2002-09-19 2004-04-0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5570742B2 (ja) * 2009-03-09 2014-08-1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74072B2 (ja) 2015-09-02
JP2015067432A (ja) 2015-04-13
CN104512774A (zh)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2774B (zh)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JP6742962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画像認識方法及び運行制御方法
JP6230472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683250B (zh) 群控电梯装置及群控的搭乘号机的分配方法
JP2011105452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群管理方法
JP2014237521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553570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6395513B (zh) 群管理电梯装置
JP2019081622A (ja) 外部システム連携配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4401824A (zh) 具有多个电梯组的群管理电梯
CN109928276A (zh) 电梯
JP2012218898A (ja) 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CN103420233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05060047A (zh)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JP2019031393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JP6370008B1 (ja) エレベ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CN102344058B (zh) 电梯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JP2019156636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および情報提示方法
JP2014221683A (ja) エレベータ運行システム
JP6651601B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19006542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N105836553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2015202950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243787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0785365B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