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0047B -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0047B
CN105060047B CN201510471553.XA CN201510471553A CN105060047B CN 105060047 B CN105060047 B CN 105060047B CN 201510471553 A CN201510471553 A CN 201510471553A CN 105060047 B CN105060047 B CN 105060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microprocessor
information
layer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15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60047A (zh
Inventor
单路超
陈金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4715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600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60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0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60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00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包括:信息收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所述信息收集模块负责收集电梯运行信息、电梯内部按键输入信息和电梯外部按键输入信息,负责收集电梯内部乘客人数信息和电梯外部等候人数信息;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判断电梯到达的先后顺序,及判断电梯的拥挤程度;所述显示模块显示判断结果,使各层之间的引导互不影响。本发明所述的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可获取楼内各个电梯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可获取各个电梯内的乘客人数,可获取各个楼层电梯外的乘客人数(等候人数),汇总上述信息后在每层楼层显示电梯运行信息和引导信息,可为乘客实时更新信息,引导乘客合理选择乘梯,节约乘客的等待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电器材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统计电梯内的乘客人数时,通常利用电梯轿厢内的压力传感器,先将电梯轿厢受到的压力转换成电信号,再计算电信号的数量,从而得到电梯内的乘客人数。此种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1、可能会出现一个乘客同时触发两个压力传感器的情况,
2、可能会出现一个乘客恰好踩在两个压力传感器之间的空隙处,从而未能触发压力传感器的情况。
这些情况将导致计算得到的电梯内的乘客人数有误差;而且,此种方案仅测量电梯内的瞬时乘客人数,没有考虑电梯内乘客的短时间内流动性,会导致显示的乘客人数信息变化太快,不能提前反应真实的拥挤情况。
作为改进方案,也有采用视频采集的方法测量电梯内及电梯外的乘客人数的技术方案。此种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1、成本高,系统安装、调试复杂,
2、视频信号处理难度大,处理速度不佳。
在具有多个独立电梯系统的大型建筑物(如医院、商城、大型公寓)中,各个电梯系统之间通常会有一定距离,此种情况下,当人们刚进入建筑物或者刚出门时,由于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电梯的运行状况,从而不能准确选择最方便最省时的电梯,浪费过多时间。
如上所述,当人们刚进入建筑物或者刚出门时,由于不能知道哪个位置的电梯会先到达乘客所在的楼层,也不知道到达该楼层时每个电梯内将会有多少乘客,电梯内是否拥挤或满员,从而不能有效、及时地选择更快到达且不拥挤的电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可获取楼内各个电梯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可获取各个电梯内的乘客人数,可获取各个楼层电梯外的乘客人数(等候人数),汇总上述信息后在每层楼层显示电梯运行信息和引导信息,可为乘客实时更新信息,引导乘客合理选择乘梯,节约乘客的等待时间。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收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
所述信息收集模块,由微处理器1和微处理器2组成,
微处理器1负责收集电梯运行信息、电梯内部按键输入信息和电梯外部按键输入信息,
微处理器2负责收集电梯内部乘客人数信息和电梯外部等候人数信息;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微处理器3和微处理器4,设置于电梯能到达的各个楼层,与电梯竖井内的电梯一一对应,
微处理器1得到的信息传送至相应电梯的各个微处理器3,微处理器3对微处理器1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判断电梯到达的先后顺序;
微处理器2得到的信息传送至相应电梯的各个微处理器4,微处理器4对微处理器2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判断电梯的拥挤程度;
所述显示模块,电梯能到达的各个楼层分别设置一个,
各层的各微处理器3和各微处理器4将其数据处理结果实时的传到设于该层的显示模块,使各层之间的引导互不影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微处理器1和微处理器2分别由两个以上同型号的微处理器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微处理器1直接从电梯内部按键和电梯外部按键收集电梯内部按键输入信息和电梯外部按键输入信息;
或微处理器1从其他管理控制系统收集电梯内部按键输入信息和电梯外部按键输入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微处理器1从其他管理控制系统收集电梯运行信息;
所述电梯运行信息包括:上行、下行、目前位置这三个运行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梯外部等候人数信息,获取方式如下:
在每层的各个电梯门2外,设定一矩形区域1,在该矩形区域中均匀设置压力传感器,
所述矩形区域1的尺寸为:沿电梯开门方向的长度为5米,与电梯门垂直方向宽为4米,
矩形区域1最大人数默认设定为20,所述最大人数指矩形区域1中全部传感器被触发时该区域内的人数,
根据被触发的传感器数量占总传感器数量的百分比,与此区域能站下的最大人数的乘积计算出此时电梯门外等候乘客的人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矩形区域1中,压力传感器之间距离大于普通人平均步长,也大于普通人站立时两脚间平均距离,
压力传感器触发区域面积小于普通人站立时平均所占面积,
实现等候人员不会一个人同时触发两个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梯内部乘客人数信息,获取方式如下:
将电梯轿厢内分为内层非边缘区域4和边缘区域3,所述内层非边缘区域4为电梯轿厢2的中部,与电梯门邻接,内层非边缘区域4和电梯侧壁间的间隙为边缘区域3,
边缘区域3处的压力传感器前后交错分布,压力传感器的触发面积和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合理匹配:设置边缘区域3处两个压力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正常人两脚间距离;每个压力传感器的触发面积大约等于正常人站立时所占的区域面积;使站在电梯内部边缘的一个人一定会触发一个压力传感器,但不会同时触发两个压力传感器,从而在边缘区域3处被触发的压力传感器数量就是站在电梯内部边缘的乘客人数;
内层非边缘区域4处的压力传感器均匀分布,压力传感器之间距离大于普通人平均步长,也大于普通人站立时两脚间平均距离,压力传感器触发区域面积小于普通人站立时平均所占面积,实现一个人不会同时触发两个传感器,内层非边缘区域4最大人数按平均每人占0.8平方米计算,根据被触发的传感器数量占总传感器数量的百分比,与此区域能站下的最大人数的乘积计算出此时内层非边缘区域4的人数,
边缘区域3和内层非边缘区域4两部分计算得到的人数相加便得到电梯内部乘客的人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电梯运行的实际情况,将显示模块分为底层引导和非底层引导,
各微处理器3和各微处理器4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定数据处理,产生相应的判别信号,所述特定数据处理包括:
电梯到达先后判断,电梯拥挤程度判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判别信号与显示模块之间通过简单逻辑电路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底层显示模块接收判别信号1-9,MA1、PA1、QA1,MB1、PB1、QB1
第N层显示模块接受判别信号10-34,,MAN、PAN、QAN,MBN、PBN、QBN,N>1。
本发明所述的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可获取楼内各个电梯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可获取各个电梯内的乘客人数,可获取各个楼层电梯外的乘客人数(等候人数),汇总上述信息并进行特定数据处理后在每层楼层显示电梯运行信息和引导信息,可为乘客实时更新信息,引导乘客合理选择乘梯,节约乘客的等待时间。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电梯外部的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3电梯轿厢内的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4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包括:信息收集模块(亦称为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
所述信息收集模块,由微处理器1和微处理器2组成,可设置在大楼的中控室内,可设置在楼顶的电梯机房内,或设置在其他便于使用的区域,负责收集各个电梯竖井内的电梯的信息,负责从其他管理控制系统中收集已获取到的电梯的信息,所述其他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电梯管理控制系统、楼宇自控管理系统,
一个大楼内设置微处理器1和微处理器2各一个,对整个楼内的电梯进行引导,如果整个楼内的电梯划分成多个独立系统需要分别引导,则每一个独立系统对应的设置微处理器1和微处理器2各一个,例如:整个楼内分为客运电梯系统和货运电梯系统,微处理器1和微处理器2各两个,共计四个,一个微处理器1和微处理器2为一组,对应于客运电梯系统,另一个微处理器1和微处理器2为另一组,对应于货运电梯系统,
微处理器1负责收集电梯运行信息、电梯内部按键输入信息和电梯外部按键输入信息,
微处理器2负责收集电梯内部乘客人数信息和电梯外部等候人数信息;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微处理器3和微处理器4,设置于电梯能到达的各个楼层,与电梯竖井内的电梯一一对应,应当理解,对于每个电梯在每一层都应有一个相应的微处理器3和微处理器4,即:设楼内有四个电梯竖井,地上地下共五层楼,则每层设置四个数据处理模块,五层楼共设置二十个数据处理模块,每个数据处理模块都包括成对设置的微处理器3和微处理器4,共包括二十个微处理器3和二十个微处理器4,
微处理器1得到的信息传送至相应电梯的各个微处理器3,微处理器3对微处理器1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判断电梯到达的先后顺序;
微处理器2得到的信息传送至相应电梯的各个微处理器4,微处理器4对微处理器2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判断电梯的拥挤程度;
所述显示模块,电梯能到达的各个楼层分别设置一个,应当理解,对于每一层都应有一个相应的显示模块,各层的各微处理器3和各微处理器4将其数据处理结果实时的传到设于该层的显示模块,使各层之间的引导互不影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微处理器1和微处理器2分别由两个以上同型号的微处理器组成。以满足在收集大量信号时确保微处理器的I/O口数量充足。即:微处理器1并非仅指一个微处理器,可以是若干微处理器的集合,微处理器2与此同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微处理器1直接从电梯内部按键和电梯外部按键收集电梯内部按键输入信息和电梯外部按键输入信息;
或微处理器1从其他管理控制系统收集电梯内部按键输入信息和电梯外部按键输入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微处理器1从其他管理控制系统收集电梯运行信息;
所述电梯运行信息包括:上行、下行、目前位置这三个运行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电梯外部等候人数信息,获取方式如下:
在每层的各个电梯门2外,设定一矩形区域1,在该矩形区域中均匀设置压力传感器,
所述矩形区域1的尺寸为:沿电梯开门方向的长度为5米,与电梯门垂直方向宽为4米,
矩形区域1最大人数默认设定为20,所述最大人数指矩形区域1中全部传感器被触发时该区域内的人数,
根据被触发的传感器数量占总传感器数量的百分比,与此区域能站下的最大人数的乘积计算出此时电梯门外等候乘客的人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矩形区域1中,压力传感器之间距离大于普通人平均步长,也大于普通人站立时两脚间平均距离,
压力传感器触发区域面积小于普通人站立时平均所占面积,
实现等候人员不会一个人同时触发两个传感器。
例如:压力传感器之间距离大于一米且小于两米,避免等候人员同时触发两个传感器同时保证测量准确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电梯内部乘客人数信息,获取方式如下:
考虑到乘客普遍倾向于站在电梯内部边缘,故将电梯轿厢内分为内层非边缘区域4和边缘区域3,所述内层非边缘区域4为电梯轿厢2的中部,与电梯门邻接,内层非边缘区域4和电梯侧壁间的间隙为边缘区域3,
压力传感器在内层非边缘区域4和边缘区域3的分布也有不同的设置,
边缘区域3处的压力传感器前后交错分布,压力传感器的触发面积和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合理匹配:设置边缘区域3处两个压力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正常人两脚间距离;每个压力传感器的触发面积大约等于正常人站立时所占的区域面积;使站在电梯内部边缘的一个人一定会触发一个压力传感器,但不会同时触发两个压力传感器,从而在边缘区域3处被触发的压力传感器数量就是站在电梯内部边缘的乘客人数;
内层非边缘区域4处的压力传感器均匀分布,压力传感器之间距离大于普通人平均步长,也大于普通人站立时两脚间平均距离,压力传感器触发区域面积小于普通人站立时平均所占面积,实现一个人不会同时触发两个传感器,内层非边缘区域4最大人数按平均每人占0.8平方米计算,根据被触发的传感器数量占总传感器数量的百分比,与此区域能站下的最大人数的乘积计算出此时内层非边缘区域4的人数,
边缘区域3和内层非边缘区域4两部分计算得到的人数相加便得到电梯内部乘客的人数。
图2、3所示压力传感器分布的优点:避免使用过多的压力传感器,节约资源;通过传感器的触发比例计算人数比直接根据传感器触发数量计算人数更准确;考虑到了电梯内部乘客的实际站位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电梯运行的实际情况,将显示模块分为底层引导和非底层引导,
所述底层引导指:电梯只能上行不能下行的楼层,例如建筑物的第一层、建筑物的最底层,
所述非底层引导指:除底层之外的其他楼层,
例1:设楼高10层,若电梯运行于1到10层,则1层的显示模块为底层引导,2~10层的显示模块为非底层引导;
例2:若电梯运行于-3到10层(地下三层到10层),则-3层(地下三层)的显示模块为底层引导,-2~10层的显示模块为非底层引导;
例3:若电梯运行于3到10层,则3层的显示模块为底层引导,4~10层的显示模块为非底层引导;
各微处理器3和各微处理器4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定数据处理,产生相应的判别信号,电梯的位置、运行方向不同时数据处理方式也不同,所述特定数据处理包括:
电梯到达先后判断,电梯拥挤程度判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底层引导的处理方式如下:
设在A、B两处有两个电梯,分别为电梯A和电梯B,且分别属于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梯运行系统;
设由信息收集模块得到:电梯A此时在第NA层,电梯B在第NB层,
设根据测量,电梯运行时上升或下降一层所用的平均时间为t1,电梯在某一层停留的平均时间为t2
需要说明的是:若有两个以上独立的电梯系统,如电梯A、B、C,则进行与两个电梯时相同的信息收集过程,并且根据电梯C的运行情况和电梯位置对应到上述提到的不同模式,计算TC,并在显示模块加上电梯C的相应信息,判断电梯到达顺序时,TA、TB、TC中最小的对应该侧运行指示灯亮起。
若有N个电梯,则每个模式计算过程也不变,计算TA~TN,TN中最小的对应该侧运行指示灯亮起。
底层引导的电梯到达先后判断:
根据传到底层微处理器3的信息,底层微处理器3有三个工作模式:
模式1.1:
若电梯A和电梯B都为下行,假设NA与底层之间有NA1个外部按键信息,即底层与第NA层之间此时有NA1层被外部等候的乘客按下,电梯将要停NA1次;NB与底层之间有NB1个外部按键信息,则底层微处理器3比较:
TA1=(NA-1)t1+NA1t2和TB1=(NB-1)t1+NB1t2的大小,
若TA1<TB1,则底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1,输出至底层显示模块,
若TA1>TB1,底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2,送至底层显示模块,
若TA1=TB1,底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3,送至底层显示模块;
模式1.2:
若电梯A上行,电梯B下行,令Nmax1为微处理器3所接收到的上行电梯内外乘客所按层数的最大值,N1为上行电梯内外乘客所按的最高层与电梯目前所在的层数之间的被内部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N2为上行电梯内外乘客所按的最高层与底层之间被外部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N3为下行电梯目前所在层数与底层之间被外部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则底层微处理器3比较:
TA2=(Nmax1-NA)t1+N1t2+(Nmax1-1)t1+N2t2和TB2=(NB-1)t1+N3t2的大小,
若TA2<TB2,则底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4,输出至底层显示模块,
若TA2>TB2,底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5,送至底层显示模块,
若TA2=TB2,底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6,送至底层显示模块;
模式1.3:
若电梯A和电梯B都为上行时,设NmaxA1为电梯A内外乘客所按下的最高层数,NmaxB1为电梯B内外乘客所按下的最高层数;NA与NmaxA1之间被电梯内部乘客按下的层数为NA2,NB与NmaxB1之间被电梯内部乘客按下的层数为NB2;NmaxA1与底层之间有NA3层被外面乘客按下;NmaxB1与底层之间有NB3层被外面乘客按下;则底层微处理器3比较:
TA3=(NmaxA1-NA)t1+NA2t2+(NmaxA1-1)t1+NA3t2
TB3=(NmaxB1-NB)t1+NB2t2+(NmaxB1-1)t1+NB3t2的大小,
若TA3<TB3,则底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7,输出至底层显示模块,
若TA3>TB3,底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8,送至底层显示模块,
若TA3=TB3,底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9,送至底层显示模块。
应当理解,上述模式1、2、3可以随时互相转化,如:两个上行的电梯可能先后使微处理器3经历模式3、模式2、模式1,相应的,判别结果也会实时更新。
底层引导的电梯拥挤程度判断:
底层微处理器4接收微处理器2传来的电梯内乘客和每层电梯外等候的乘客人数信息,数据处理方案如下:
对底层微处理器4设置两个门限值,门限值一为80%电梯人数容量,门限值二为电梯人数容量,则:
当微处理器4接收到的底层外部等候乘客人数小于80%电梯容量时,产生判别信号MA1或MB1,当微处理器4接收到的底层外部等候乘客人数大于或等于80%电梯容量且小于100%电梯容量时,产生判别信号PA1或PB1,送至底层显示模块;当人数大于或等于100%电梯容量时,产生判别信号QA1或QB1,送至底层显示模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非底层引导的处理方式如下:
非底层引导的电梯到达先后判断:
根据传到微处理器3的信息,微处理器3有三个工作模式:
模式2.11:
电梯A、B均在第N层上方,且都下行,设此时NA与N层之间有NA4个外部按键信息,NB与N层之间有NB4个外部按键信息,则第N层微处理器3比较:
TA4=(NA-N)t1+NA4t2和TB4=(NB-N)t1+NB4t2的大小,
若TA4<TB4,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10,输出至第N层显示模块,
若TA4>TB4,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11,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若TA4=TB4,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12,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模式2.12:
若两侧电梯A、B均在第N层上方,但一个上行一个下行,设Nmax2为上行电梯一侧电梯内和每层外面等候乘客所按下的最高层数,N4为第N层与第Nmax2层之间被电梯内部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N5为第N层与第Nmax2层之间被电梯外面等候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N6为下行电梯目前位置与第N层之间被外面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设电梯A为上行,电梯B为下行,则第N层微处理器3比较:
TA5=(Nmax2-NA)t1+N4t2+(Nmax2-N)t1+N5t2和TB5=(NB-N)t1+N6t2的大小,
若TA5<TB5,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13,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若TA5>TB5,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14,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若TA5=TB5,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15,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模式2.13:
若两侧电梯此时都在第N层上方,且都上行,设NmaxA2和NmaxB2分别是电梯A和电梯B内外乘客所按下的最高层数,NA5和NB5分别是NA与NmaxA2、NB与NmaxB2之间被A、B电梯内部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NA6和NB6分别为电梯A、B的第NmaxA2层与第N层、第NmaxB2层与第N层之间被外面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则第N层微处理器3比较:
TA6=(NmaxA2-NA)t1+NA5t2+(NmaxA2-N)t1+NA6t2
TB6=(NmaxB2-NB)t1+NB5t2+(NmaxB2-N)t1+NB6t2的大小,
若TA6<TB6,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16,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若TA6>TB6,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17,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若TA6=TB6,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18,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模式2.21:
假设电梯A在第N层上方,电梯B在第N层下方,且都上行,Nmax3和Nmax4分别为上方和下方电梯内外乘客所按下的最高层数;N7为Nmax3与NA之间被电梯内部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N8为第Nmax3层与第N层之间被外面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N9为第Nmax4层与第NB层之间被电梯内部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N10为第Nmax4层与第N层之间被外面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则第N层微处理器3比较:
TA7=(Nmax3-NA)t1+N7t2+(Nmax3-N)t1+N8t2
的大小,
若TA7<TB7,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19,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若TA7>TB7,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20,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若TA7=TB7,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21,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模式2.22:
若上方的电梯上行,下方的电梯下行,此时无法准确预判两侧电梯的到达先后顺序,此时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22;
模式2.23:
若两侧电梯一个在第N层上方,一个在第N层下方,且在下方的电梯上行,在上方的电梯下行,不妨设A在第N层上方,B在第N层下方,N11为电梯A目前所在层数与第N层之间被外面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Nmax5为下方电梯(电梯B)内外乘客所按的最高层;N12为Nmax5与电梯B目前层数之间被内部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N13为当Nmax5>N时,Nmax5与第N层之间被外面乘客所按下的层数数量,则第N层微处理器3比较:
TA8=(NA-N)t1+N11t2的大小,
若TA8<TB8,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23,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若TA8>TB8,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24,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若TA8=TB8,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25,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模式2.24:
若两侧电梯一个在第N层上方,一个在第N层下方,都为下行,此时无法准确判断到达先后顺序,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26;
模式2.31:
若两侧电梯此时全在第N层下方,且都上行,NA7、NB7分别为第NmaxA3、NmaxB3层与电梯当前层数之间被内部乘客所按下的层数数量;当NmaxA3和NmaxB3都大于或等于N时,NA8、NB8分别为第NmaxA3、NmaxB3与第N层之间被外面等候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则第N层微处理器3比较:
的大小,
若TA9<TB9,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27,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若TA9>TB9,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28,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若TA9=TB9,则第N层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29,送至第N层显示模块,
模式2.32:
若两侧电梯都在第N层下方,且一个上行一个下行,若A上行B下行,则产生判别信号30,若A下行B上行,则产生判别信号31;
模式2.33:
若电梯A、B都在第N层下方,且都为下行,设NA9、NB9分别为两电梯当前位置与一层之间被外面等候乘客按下的层数数量,则第N层微处理器3比较NA9和NB9的大小,
若NA9<NB9,则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32;
若NA9>NB9,则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33;
若NA9=NB9,则微处理器3产生判别信号34。
非底层引导的电梯拥挤程度判断:微处理器2中信息传到每一层微处理器4,对于非底层,考虑到实际情况,即非底层外乘客几乎都欲下行,可设置每层微处理器4做如下处理:
若电梯上行,则对于某一非底层,其对应的预判人数为此层及此层上方所有层电梯外面等候的乘客数量之和,若电梯下行,且其位置在此层上方,则预判人数为此时电梯内部人数与电梯位置与此层之间每层外面乘客人数之和,若电梯下行且在此层下方,则不作处理,
同底层引导,可设置门限值,如80%电梯容量,则第N层微处理器4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预判人数若小于此门限值,则产生判别信号MAN或MBN;若预判人数大于或等于门限值,则产生判别信号PAN或PBN;若预判人数大于或等于100%电梯容量,则产生判别信号QAN或QBN,其中N为引导装置所在的层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由每一层微处理器3和微处理器4所产生的判别信号1-34,判别信号MA1-MAN、PA1-PAN、QA1-QAN,MB1-MBN、PB1-PBN、QB1-QBN分别传送至对应层的显示模块。判别信号与显示模块之间通过简单逻辑电路相连。
每层显示模块包含的内容如图4所示,
底层显示模块接收判别信号1-9,MA1、PA1、QA1,MB1、PB1、QB1
第N层显示模块接受判别信号10-34,,MAN、PAN、QAN,MBN、PBN、QBN(N>1)。
如本发明中设定的方案,当底层显示模块接收到判别信号1、4、7时,图4中电梯A先到达指示灯5亮起,而电梯B先到达指示灯6不亮,表示此时电梯A将比电梯B先到达。接收到判别信号2、5、8时,电梯B先到达指示灯6亮,电梯A先到达指示灯5不亮。接收到判别信号3、6、9时,5、电梯A先到达指示灯5、电梯B先到达指示灯6都亮,表示此时电梯A、B可用性一样。
当接收到信号MA1、PA1、QA1时,图4中7、8、9处的指示灯亮起,分别表示电梯A正常、拥挤、满员。接收到MB1、PB1或QB1时,10、11、12处的指示灯分别亮起,表示电梯B此时正常、拥挤或满员。
非底层显示模块工作原理与底层相同。对于第N层,当接收到判别信号10、13、16、19、23、27、30、32时,相应层的显示模块电梯A先到达指示灯5亮起,表明电梯A预先到达。接收到判别信号11、14、17、20、24、28、31、33时,电梯B先到达指示灯6亮起,表明电梯B预先到达。接收到判别信号12、15、18、21、22、25、26、29、34时,电梯A先到达指示灯5、电梯B先到达指示灯6都亮起,表示两电梯可用性相同。
第N层显示模块接收到MAN、PAN或QAN时,此层显示模块7、8、9处指示灯分别亮起,表示电梯A正常、拥挤或满员。接收到MBN、PBN、QBN时,显示模块10、11、12处指示灯分别亮起,分别表示电梯B正常、拥挤、满员。
特殊情况处理:通过特定电路连接,使当某一层显示模块指示灯9亮起时,表示电梯A先到达的指示灯5立刻熄灭,并且表示电梯B先到达的指示灯6亮起;某一层显示模块指示灯12亮起时,表示电梯B先到达的指示灯6立刻熄灭,表示电梯A先到达的指示灯5亮起。
特殊情况是指:当某一侧电梯内人数到达电梯满载人数时,此侧表示电梯满员的指示灯会亮起,如实施例中指示灯9和指示灯12。当此侧满载时,即使此侧电梯将会提前到达本层,此侧运行指示灯也不会亮起,反而另一侧指示灯会亮起(只有两个电梯时)。多个电梯:某一侧满载,则此侧运行指示灯被断开,不会亮起,其余电梯指示灯正常工作。
本发明在大型建筑物的一层以及宽阔的二层及以上层的大厅中央设置一个同时考虑电梯运行、内外人数等因素的电梯引导装置,本发明可以让刚进入建筑物的人员或刚出门准备下楼的居民或办公人员及时得知哪一侧电梯将会先到达,哪一侧电梯不拥挤等信息,从而准确地在两个或多个地点的两架或多架电梯中选择最省时、最方便的电梯。此装置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设定特定的数据处理方案,为乘客提供最方便省时的电梯引导信息。避免因电梯相距较远以及门口处人员不能同时观察到不同地点电梯的运行状态而盲目选择等待时间过长或人数过多的电梯。方便人们出行,节约时间。
每一层引导装置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引导信息简约直观,准确性高,且实时更新。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8)

1.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收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
所述信息收集模块,由微处理器1和微处理器2组成,
微处理器1负责收集电梯运行信息、电梯内部按键输入信息和电梯外部按键输入信息,
微处理器2负责收集电梯内部乘客人数信息和电梯外部等候人数信息;
所述电梯外部等候人数信息,获取方式如下:
在每层的各个电梯门(2)外,设定一矩形区域(1),在该矩形区域中均匀设置压力传感器,
所述矩形区域(1)的尺寸为:沿电梯开门方向的长度为5米,与电梯门垂直方向宽为4米,
矩形区域(1)最大人数默认设定为20,所述最大人数指矩形区域(1)中全部传感器被触发时该区域内的人数,根据被触发的传感器数量占总传感器数量的百分比,与此区域能站下的最大人数的乘积计算出此时电梯门外等候乘客的人数;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微处理器3和微处理器4,设置于电梯能到达的各个楼层,与电梯竖井内的电梯一一对应,
微处理器1得到的信息传送至相应电梯的各个微处理器3,微处理器3对微处理器1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判断电梯到达的先后顺序;
微处理器2得到的信息传送至相应电梯的各个微处理器4,微处理器4对微处理器2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判断电梯的拥挤程度;
所述显示模块,电梯能到达的各个楼层分别设置一个,
各层的各微处理器3和各微处理器4将其数据处理结果实时的传到设于该层的显示模块,使各层之间的引导互不影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1和微处理器2分别由两个以上同型号的微处理器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处理器1直接从电梯内部按键和电梯外部按键收集电梯内部按键输入信息和电梯外部按键输入信息;
或微处理器1从其他管理控制系统收集电梯内部按键输入信息和电梯外部按键输入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处理器1从其他管理控制系统收集电梯运行信息;
所述电梯运行信息包括:上行、下行、目前位置这三个运行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矩形区域(1)中,压力传感器之间距离大于普通人平均步长,也大于普通人站立时两脚间平均距离,
压力传感器触发区域面积小于普通人站立时平均所占面积,
实现等候人员不会一个人同时触发两个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内部乘客人数信息,获取方式如下:
将电梯轿厢内分为内层非边缘区域(4)和边缘区域(3),所述内层非边缘区域(4)为电梯轿厢(2)的中部,与电梯门邻接,内层非边缘区域(4)和电梯侧壁间的间隙为边缘区域(3),
边缘区域(3)处的压力传感器前后交错分布,压力传感器的触发面积和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合理匹配:设置边缘区域(3)处两个压力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正常人两脚间距离;每个压力传感器的触发面积大约等于正常人站立时所占的区域面积;使站在电梯内部边缘的一个人一定会触发一个压力传感器,但不会同时触发两个压力传感器,从而在边缘区域(3)处被触发的压力传感器数量就是站在电梯内部边缘的乘客人数;
内层非边缘区域(4)处的压力传感器均匀分布,压力传感器之间距离大于普通人平均步长,也大于普通人站立时两脚间平均距离,压力传感器触发区域面积小于普通人站立时平均所占面积,实现一个人不会同时触发两个传感器,内层非边缘区域(4)最大人数按平均每人占0.8平方米计算,根据被触发的传感器数量占总传感器数量的百分比,与此区域能站下的最大人数的乘积计算出此时内层非边缘区域(4)的人数,
边缘区域(3)和内层非边缘区域(4)两部分计算得到的人数相加便得到电梯内部乘客的人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电梯运行的实际情况,将显示模块分为底层引导和非底层引导,
各微处理器3和各微处理器4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定数据处理,产生相应的判别信号,所述特定数据处理包括:
电梯到达先后判断,电梯拥挤程度判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判别信号与显示模块之间通过简单逻辑电路相连。
CN201510471553.XA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60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1553.XA CN105060047B (zh)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1553.XA CN105060047B (zh)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0047A CN105060047A (zh) 2015-11-18
CN105060047B true CN105060047B (zh) 2017-08-01

Family

ID=54489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155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60047B (zh)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600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0807B (zh) * 2016-01-22 2018-05-22 浙江蒂尔森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载客状态记载显示功能的电梯
CN108713218B (zh) * 2016-03-09 2022-04-15 通力股份公司 通道门装置
CN106296339A (zh) * 2016-07-14 2017-01-04 淮南师范学院 一种购物查询管理系统
CN106296340A (zh) * 2016-07-14 2017-01-04 淮南师范学院 一种超市购物人流管理系统
JP7015771B2 (ja) * 2018-10-23 2022-02-03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CN110443933A (zh) * 2019-09-06 2019-11-12 重庆三峡学院 一种基于压力源对人数进行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5072505B (zh) * 2021-02-03 2023-12-01 常德宾智互联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人性化电梯停靠控制系统
CN117387629B (zh) * 2023-12-12 2024-03-12 广东车卫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导航路线生成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9790A (zh) * 2006-12-28 2008-07-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服务电梯引导信息的显示方法
CN102060218A (zh) * 2009-11-17 2011-05-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
CN102344058A (zh) * 2010-07-27 2012-02-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CN102807141A (zh) * 2011-05-31 2012-12-0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控制装置
CN202829171U (zh) * 2012-10-11 2013-03-27 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感测系统
JP5294171B2 (ja) * 2009-03-06 2013-09-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3508279A (zh) * 2012-06-18 2014-01-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群管理电梯系统
CN104512774A (zh) * 2013-09-30 2015-04-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9790A (zh) * 2006-12-28 2008-07-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服务电梯引导信息的显示方法
JP5294171B2 (ja) * 2009-03-06 2013-09-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2060218A (zh) * 2009-11-17 2011-05-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
CN102344058A (zh) * 2010-07-27 2012-02-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CN102807141A (zh) * 2011-05-31 2012-12-0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控制装置
CN103508279A (zh) * 2012-06-18 2014-01-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群管理电梯系统
CN202829171U (zh) * 2012-10-11 2013-03-27 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感测系统
CN104512774A (zh) * 2013-09-30 2015-04-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0047A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0047B (zh)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CN109292579B (zh) 电梯系统、图像识别方法和运行控制方法
CN102300798B (zh) 用于运行电梯设备的方法
CN104512774B (zh)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CN103508277B (zh) 一种智能调度电梯及其待梯方法
CN103287931A (zh) 电梯系统
CN105488751A (zh) 一种地铁站客流微观统计与调度方法
CN204433998U (zh) 一种无上下行呼梯按钮的电梯控制装置
CN106365005A (zh) 电梯预约系统及电梯预约方法
CN109987468A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小区电梯轿厢儿童识别控制系统
EP3674242B1 (en) Enhancing elevator sensor operation for improved maintenance
EP3301056B1 (en) Enhanced elevator status information provisions for fire alarm systems
EP3301052A1 (en) Group coordination of elevators within a building for occupant evacuation
CN104742914A (zh) 地铁人流疏导装置及系统、方法
CN109928276A (zh) 电梯
SG10201805476UA (en)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CN105236244B (zh) 一种多轿厢式电梯
CN107000960B (zh) 疏散控制器
CN103434904B (zh) 一种功耗实时显示的电梯及其运行方法
EP3305706A1 (en) Occupant evacuation operation display
CN103848296A (zh) 一种垂直升降式电梯的控制方法
CN109789985A (zh) 乘客移动状况输出装置以及方法
CN108545563A (zh) 提高用户乘坐体验的电梯智能指示系统和方法
CN105263840B (zh) 电梯控制系统
CN204567665U (zh) 地铁人流疏导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