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0218A -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0218A
CN102060218A CN2010102668870A CN201010266887A CN102060218A CN 102060218 A CN102060218 A CN 102060218A CN 2010102668870 A CN2010102668870 A CN 2010102668870A CN 201010266887 A CN201010266887 A CN 201010266887A CN 102060218 A CN102060218 A CN 102060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destination floor
prediction
floor
patro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68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0218B (zh
Inventor
西田武央
吉川敏文
鸟谷部训
星野孝道
会田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60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0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0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0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群管理系统,该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有为多个楼层提供服务的多台电梯(221~223)以及设置在电梯门厅内的供乘客登录目的地楼层呼叫用的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31~33),适当地从多台电梯中分配响应所登录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电梯,所述电梯的群管理系统进一步具有计算各台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的计算单元(105)、根据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的时间段的预测运送需求计算各台电梯到达为止的各个目的地楼层的预测乘客数量的计算单元(107,108)以及可分配电梯决定单元(111),该可分配电梯决定单元(111)在决定可分配电梯时,不仅考虑到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而且还考虑到预测乘客人数。从而使得能够对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在存在运送需求大的楼层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高运送能力。

Description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在乘客在电梯门厅登录目的地楼层的电梯系统中,能够对新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进行适当分配的电梯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一个公司独自拥有的办公大楼的数量在减少,而租赁用的办公大楼的数量在增加。在租赁用的办公大楼中,同一个大楼内的各个租户对大楼的使用时间段各不相同。设置在上述大楼中的电梯系统在各个时间段和各个楼层呈现出该大楼特有的使用倾向。
电梯群管理系统通过将多台电梯(以下也称为电梯轿厢)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管理,以便向电梯乘客提供更为高效的运行服务。具体来说是,将多台电梯轿厢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管理,在某一个楼层新登录了电梯门厅呼叫时,针对该电梯门厅呼叫实施分配处理,选择一台最适当的电梯轿厢,并将该电梯轿厢分配给该电梯门厅呼叫,以此提供运行服务。
在一般的群管理系统中,在电梯门厅登录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的电梯门厅呼叫,在电梯轿厢到达后,乘客乘入电梯轿厢,乘入电梯轿厢后的乘客在电梯轿厢内登录目的地楼层。与此相对,目的地楼层预约式的群管理系统是在电梯门厅登录目的地楼层的电梯系统,由于能够在呼叫登录时掌握乘客的目的地楼层,所以能够为登录的目的地楼层分配适当的电梯轿厢。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电梯门厅登录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称为目的地楼层呼叫。
在目的地楼层预约式的群管理系统中,当电梯门厅的乘客登录的目的地楼层的层数较多时,根据目的地楼层来分配电梯轿厢,使得能够减少各台电梯轿厢的平均停靠楼层数量。其结果,在目的地楼层预约式的群管理系统中能够缩短电梯轿厢行驶一周的时间,能够提高各台电梯轿厢的运行效率。在出现上班高峰期等乘客从大厅楼层前往各个楼层的运送需求(traffic demand)时,上述效果尤其显著。
目的地楼层预约式的群管理系统的特点在于,由于目的地楼层只能在电梯门厅登录,所以每一个乘客必定会登录目的地楼层,因此,能够根据乘客的登录次数来检测等待人数。
作为相关的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至3等中公开了相关的技术,该等技术在上述目的地楼层预约式的群管理系统中,使用各台电梯的等待人数信息,对电梯进行更为适当的分配。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根据运送量,将能够分配给各台电梯轿厢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登录楼层数控制在预先设定的值以下。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预测各个目的地楼层的乘不上电梯的乘客的人数,针对被预测为有乘客乘不上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追加分配电梯轿厢。
专利文献3公开的现有技术涉及通过上行方向按钮和下行方向按钮来输入目的地楼层方向的传统方式的群管理系统,其从过去的乘客运送需求和控制结果的事例获取当前的各个楼层间的运送需求以及与希望实现的各个楼层间的控制目标对应的虚拟的呼叫表,并针对所取得的呼叫表计算最适当的运行模式,以此来进行控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昭59-1901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特开2009-840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特开2007-26942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通过限制能够分配给各台电梯轿厢的呼叫的数量,能够减少各台电梯轿厢的停靠楼层数量,从而能够缩短各台电梯轿厢行驶一周所需的时间。但是,在该现有技术中,在分配电梯轿厢时只考虑了当前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而没有考虑到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后会出现怎样的运送需求。因此,该现有技术的控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送需求和乘客的到达顺序,例如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即只要呼叫次数在限制值以内,即使某一台电梯轿厢已经分配有多个前往运送需求低的楼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但仍然将前往运送需求大的楼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分配给该电梯轿厢,其结果,前往运送需求大的楼层的乘客被分散地分配给了多台电梯。因此,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存在电梯的停靠楼层数量增加,电梯系统整体的运送能力下降这一问题。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在电梯到达前针对各个目的地楼层预测乘不上电梯的乘客的人数,推定出乘不上电梯的等待乘客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并预先实施追加分配,由此,能够避免等待乘客乘不上电梯的情况发生。可是,在该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追加分配电梯轿厢这一方法,所以由原来分配的电梯轿厢和追加分配的电梯轿厢这两个电梯轿厢为有乘客乘不上电梯的楼层提供服务,所以存在电梯轿厢的停靠楼层数量增加,电梯系统整体的运送能力下降这一问题。
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根据当前的运送需求来推定将来发生的呼叫,能够在考虑到将来呼叫的基础上决定最适当的分配模式。但是,由于在该现有技术中利用上行方向按钮和下行方向按钮来进行电梯门厅呼叫,所以无法从利用上行方向按钮和下行方向按钮登录的电梯门厅呼叫来了解乘客的目的地楼层,存在难于使乘客按照目的地楼层分开乘坐电梯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该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电梯轿厢进行运行控制,即使在拥挤高峰期,也能够使乘客按照目的地楼层分开乘坐电梯,能够减少各电梯轿厢的停靠楼层数,尤其是,在存在运送需求大的楼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高运送能力。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提供一种电梯群管理系统来实现,该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有为多个楼层提供服务的多台电梯以及设置在电梯门厅内的供乘客登录目的地楼层用的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从所述多台电梯中以适当的方式分配响应所登录的目的地楼层的电梯,在所述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根据各台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以及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的时间段的预测运送需求来计算各台电梯到达为止的各目的地楼层的预测乘客人数,在判断可分配电梯时,不仅能够考虑到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而且还能考虑到预测乘客人数。
具体来说是,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提供以下的电梯群管理系统来实现,所述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有为多个楼层提供服务的多台电梯以及设置在电梯门厅内的供乘客登录目的地楼层呼叫用的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在通过所述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登录了目的地楼层呼叫时,从所述多台电梯中分配响应该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电梯,所述电梯的群管理系统进一步具有第一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第二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可分配电梯判断单元以及分配电梯决定单元,在从所述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登录了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时,所述第一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针对每一台电梯计算所述登录的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预测乘客人数,所述第二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针对每一台电梯分别计算已经分配给该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预测乘客人数,所述可分配电梯判断单元针对每一台电梯将由所述第一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算出的预测乘客人数和由所述第二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算出的预测乘客人数的合计值与电梯轿厢额定乘坐人数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电梯能否用于分配,所述分配电梯决定单元从被所述可分配电梯判断单元判断为能用于分配的电梯中决定分配给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电梯。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乘客按照目的地楼层适当地分开乘坐电梯,尤其是,在特定的楼层出现了高运送需求时,能够分配供前往该楼层的乘客专用的电梯,从而能够减少电梯轿厢的停靠楼层数量,能够提高运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2是表示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3是表示由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算出的结果即预测运送需求表的构成例的图。
图4是表示管理由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单元管理的未响应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的构成例的图。
图5是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中的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值的运算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对在图5中作了说明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中的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值即∑Pr(k)的计算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的初始化处理的说明图。
图8是对决定分配给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电梯时的处理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9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时的前提条件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中的电梯分配处理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动作特征与现有技术的对比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中的电梯分配处理的具体例的说明图,图中以三台电梯的分配处理为例进行说明。
1群管理控制部分
211~213单梯控制装置
221~223电梯
31~33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
101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单元
102电梯信息管理单元
103日期和时间信息检测单元
104运送需求数据存储单元
105预测到达时间运算单元
106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
107新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
108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
109可分配电梯判断单元
110可分配电梯的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
111分配电梯决定单元
1081实际分配人数运算单元
1082虚拟分配人数运算单元
1083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合计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动作特征与现有技术的对比说明图。在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之前,先参照图11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特征进行说明。
在以下所述的示例中,如图11(a)所示,电梯系统由正在为5层提供服务的二台电梯即A号电梯和B号电梯构成。A号电梯已经被分配了从1层前往3层的乘客和从1层前往5层的乘客,新出现的从1层前往4层的乘客通过设置在1层电梯门厅内的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登录了以4层为目的地楼层的呼叫。此外,从以4层为目的地楼层的呼叫登录的时间点起算,A号电梯到达1层的预测时间为10秒,B号电梯到达1层的预测时间为20秒。
图11(b)举例表示上述以4层为目的地楼层的呼叫发生的时间段的每一单位时间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详细情况在后述的图3中加以说明)。在此,每一单位时间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是每一单位时间发生的各个目的地楼层的乘客人数,在图11(b)的示例中,单位时间为1分钟。此外,在图11(b)的示例中,每一分钟出现24个在1层上电梯,在4层下电梯的乘客。从该图可以知道,与其他楼层间相比,4层为高运送需求楼层。
图11(c)表示采用现有技术所涉及的群管理系统的控制时的电梯轿厢的分配方法。在该现有技术中,对分配给所述各个电梯轿厢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次数设定限制值,从目的地楼层呼叫次数在限制值以下的电梯轿厢中选择分配评价值好的电梯轿厢分配给新发生的呼叫。假设所述限制值为3,则将从1层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分配给A号电梯时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次数为3次,将从1层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分配给B号电梯时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次数为1次。新发生的从1层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既可以分配给A号电梯,也可以分配给B号电梯。在此,假定分配评价值是电梯等待时间,则如图11(c)的上半部分所示,新发生的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被分配给等待时间短的A号电梯。
此时,在采用以上说明的现有技术时,由于没有对在图11(b)中作了说明的运送需求作出考虑,也就是说,由于没有对在新发生的从1层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的时间段会出现怎样的运送需求这一情况作出考虑,所以没有对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后将有多少乘客到达电梯门厅这一情况作出考虑。为此,在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10秒钟后,即在A号电梯轿厢到达时,可能会发生图11(c)的下半部分所示的情况。也就是说,大致如图11(b)所示的运送需求那样,例如在从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起算的10秒钟内,可能会出现前往3层的乘客2人,前往4层的乘客4人,前往5层的乘客2人,共计有8个乘客新登录了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情况。其结果,在从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起到A号电梯到达为止的时段内进行了登录的乘客加上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前已经登录的3个乘客,等待乘客变成了11人。在采用现有技术时,例如像图11(c)所示的那样,将8个等待乘客分配给到达的A号电梯,使A号电梯达到额定乘客人数,而将余下的3个等待乘客分配给此后到达的B号电梯。
如前所述,在采用现有技术时,无法将在A号电梯到达为止的期间抵达电梯门厅的前往3层、4层和5层的乘客全部分配给A号电梯,从而只能将没能分配给A号电梯的前往3层、4层和5层的乘客分配给B号电梯。因此,A号电梯和B号电梯均要停靠3层、4层和5层,两台电梯的合计停靠楼层数量达到6个楼层。
图11(d)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群管理系统的控制时的电梯轿厢的分配方法。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以及图11(b)所示的每一单位时间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计算各台电梯到达为止的预测乘客人数,并判断该预测乘客人数是否能够分配给先到达的A号电梯。根据图11(b)所示的每一单位时间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以及各台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预测到的从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起到A号电梯到达为止所发生的乘客人数,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前往3层和5层的乘客的人数分别为2人,前往4层的乘客的人数为4人。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到A号电梯到达为止,前往3层和5层的乘客的预测人数共计为6人,所以判断为无法将预测为在A号电梯到达之前会发生的前往4层的5名乘客全部分配给A号电梯,因此将前往4层的5名乘客分配给B号电梯。此时,A号电梯的停靠楼层数量为3层和5层这两个楼层,B号电梯的停靠楼层数量为4层这一个楼层,电梯的总停靠楼层数量为3层。其结果,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与采用在图11(c)中作了说明的现有技术的场合相比,能够减少停靠楼层数量,从而能够保持高运送能力。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方块图,以下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由群管理控制部分1、K台电梯221~223、分别对K台电梯中的各台电梯进行控制的单梯控制装置211~213以及设置在各个楼层的电梯门厅中的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31~33构成。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中,K台电梯221-223中的各台电梯的运行分别由各台电梯的单梯控制装置211~213进行控制,群管理控制部分1对各个单梯控制装置进行整体控制。从设置在大楼的各个楼层上的1台以上的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31~33输入的目的地楼层信号被传送到群管理控制部分1。其中,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31~33由显示已决定的电梯轿厢的电梯轿厢显示部分和数字键组成,其是在电梯门厅通过数字键输入目的地楼层以将电梯呼叫到电梯门厅来的装置。另外,单梯控制装置211~213将表示各台电梯的位置、方向和速度等的运行状态的信息传送到群管理控制部分1。
以下对群管理控制部分1进行说明。群管理控制部分1的基本动作是根据所收集的众多的信息,针对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按照分配评价函数评价多台电梯中的各台电梯,选择最适当的电梯轿厢,并将该电梯轿厢分配给该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作为所收集的信息,可以列举出以统计方法根据所发生的呼叫的信息、各台电梯的检测信息以及过去的乘客运送需求的信息推定出的信息等。
群管理控制部分1由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单元101、电梯信息管理单元102、日期和时间信息检测单元103、运送需求数据存储单元104、预测到达时间运算单元105、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106、新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107、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108、可分配电梯判断单元109、可分配电梯的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0以及分配电梯决定单元111构成。
如上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单元101用于管理未响应目的地楼层呼叫的信息,该未响应目的地楼层呼叫的信息是关于已经决定了服务电梯但电梯还没有到达登录了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所在的楼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信息(例如登录次数)。也就是说,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单元101从设置在各个楼层的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31~33收集目的地楼层的输入信息,使用图4所示的后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进行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处理(该处理在图5中进行详细说明)和初始化处理(该处理在图7中进行详细说明)。
电梯信息管理单元102从单梯控制装置211~213收集各台电梯221~223的位置和电梯轿厢内人数等信息并进行管理。此外,日期和时间信息检测单元103检测当前的日期和时间信息等。
运送需求数据存储单元104进行存储处理,将从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31~33以及日期和时间信息检测单元103收集到的大楼的运送需求数据存储在存储器等存储装置中。其中,大楼的运送需求数据例如是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的日期、时间、上电梯层和目的地楼层等。大楼的运送需求数据并不仅限于上述日期、时间、上电梯层和目的地楼层,也可以包括表示星期几的日期信息和气候信息等。
预测到达时间运算单元105根据由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单元101管理的未响应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由电梯信息管理单元102收集到的各台电梯的位置和速度等的信息以及由运送需求数据存储单元104存储和管理的过去的乘客发生履历等来计算各台电梯的各个楼层和各个方向的预测到达时间。
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106根据存储在运送需求数据存储单元104中的过去的乘客发生履历以及由日期和时间信息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当前的日期和时间等的信息来计算当前时间段的每一单位时间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该处理在图3中进行详细说明)。
新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107根据由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单元101管理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由预测到达时间运算单元105算出的各台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以及由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106算出的当前时间段的每一单位时间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采用下式(1)计算新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即预测为会在各台电梯到达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之前发生的前往同一楼层的乘客人数。
P(k、i、j)=Pe(i、j)×T(k、i)……(1)
在上述式(1)中,P(k、i、j)表示针对从i层前往j层的新目的地楼层呼叫预测的在k号电梯到达之前会发生的从i层前往j层的乘客的预测到达人数,Pe(i、j)表示预测为会在当前时间段发生的每一单位时间的从i层前往j层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T(k、i)表示k号电梯到达i层的预测到达时间。其中,如果单位时间以分钟表示,而预测到达时间以秒钟表示时,有必要进行将预测到达时间的单位换算成分钟等的处理。又,根据式(1),将k号电梯到达为止发生的预测到达人数作为预测乘客到达人数和k号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的乘积算出,所以经过时间越长,预测到达人数的值越小,也就是说k号电梯越接近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预测到达人数的值越小。
图2是表示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108的结构的方块图。以下对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的结构进行说明。
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108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用于计算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具体来说是,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108由实际分配人数运算单元1081、虚拟分配人数运算单元1082以及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合计单元1083构成。
实际分配人数运算单元1081根据由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单元101管理的未响应目的地楼层呼叫的信息计算该目的地楼层呼叫的实际分配人数。实际分配人数可根据该目的地楼层的呼叫登录次数的合计值算出。
虚拟分配人数运算单元1082根据由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单元101管理的未响应目的地楼层呼叫的信息、由预测到达时间运算单元105算出的各台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以及由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106算出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采用下式(2)运算虚拟分配人数即针对各台电梯预测的已经分配给该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起到该电梯到达为止新发生的预测乘客人数。
Pv(k、i、j)=Pe(i、j)×T(k、i′)……(2)
在上述式(2)中,Pv(k、i、j)表示针对已分配的从i层前往j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预测的从该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起到k号电梯到达i层为止新发生的前往j层的乘客人数即从i层前往j层的k号电梯的虚拟分配人数,i′表示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发生层。如式(2)所示,虚拟分配人数与式(1)一样,作为预测乘客到达人数和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的乘积算出。因此,虚拟分配人数随着经过时间变长而变少。
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合计单元1083根据由实际分配人数运算单元1081算出的各台电梯的各个目的地楼层的实际分配人数以及由虚拟分配人数运算单元1082算出的各台电梯的各个目的地楼层的虚拟分配人数,采用下式(3)对各台电梯到达为止的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进行合计运算。
Pt(k)=∑Pr(k)+∑Pv(k)......(3)
在上述式(3)中,Pt(k)表示k号电梯到达为止的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Pr(k)表示由实际分配人数运算单元1081算出的已经分配给k号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次数即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值,∑Pv(k)表示虚拟地分配给k号电梯的虚拟分配人数的合计值。∑Pr(k)以及∑Pv(k)的运算方法在后述部分中参照图5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返回到图1继续进行说明。可分配电梯判断单元109在由新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107算出的新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由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108算出的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和电梯到达新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时的电梯轿厢内人数以及电梯轿厢额定乘坐人数之间的关系满足下式(4)时,作出该电梯可用于分配的判断。
Pt(k)+P(k、i、j)+Pc(k、i)≤CC……(4)
在上述式(4)中,Pc(k、i)表示k号电梯到达i层时的电梯轿厢内预测人数,CC表示电梯轿厢额定乘坐人数。其中,电梯轿厢额定乘坐人数CC可以是与电梯容量相对应的固定值,也可以是与运送需求的变化相对应的值。
可分配电梯的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0计算被可分配电梯判断单元109判断为能够用于新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电梯的分配评价值。该分配评价值可以是(A)等待时间或(B)包括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在内的等待时间的最大值、(C)包括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在内的服务结束时间等,该评价值可以通过已知的方法算出。其中,(A)具有缩短等待时间的效果,(B)具有降低长等待发生率的效果,(C)具有缩短乘坐时间的效果等。
分配电梯决定单元111选择通过可分配电梯的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0算出的可用于分配的电梯的分配评价值中的评价值最好的电梯,并将该电梯分配给呼叫。
以上说明的群管理控制部分1也可由硬件构成,并且也可以在具有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和CPU等的信息处理装置中构成。在信息处理装置中构成群管理控制部分1时,构成以上说明的群管理控制部分1的各单元可以由程序构成,能够构造成将该程序存储在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中,并通过CPU来执行。
图3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106算出的结果即预测运送需求表的构成例的图。以下对该预测运送需求表进行说明。
图3所示的示例是每一单位时间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的一例,以矩阵方式表示每一单位时间的各目的地楼层的预测运送需求即预测乘客到达人数。在图3中,列部分表示上电梯层,行部分表示目的地楼层。例如,在图3中,由虚线围住的数字表示在日期和时间信息检测单元中检测到的当前的日期和时间段的单位时间(1分钟)的从1层前往4层的预测乘客人数。
图4是表示管理由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单元101管理的未响应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的构成例的图。以下对该信息管理表进行说明。
图4所示的信息管理表设置在各台电梯中,在各台电梯的各个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中,如在图3中所说明的那样,列表示上电梯层,行表示目的地楼层,数字表示已经分配但还未响应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数量即实际分配人数。例如,图4中的由虚线围住的数字表示已经分配给1号电梯的从1层前往4层的乘客的人数。
图5是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中的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值的运算方法的说明图,用于说明式(3)中的∑Pr(k)的运算处理。
在图5所示的1号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中,假设当前发生了从3层前往5层的新目的地楼层呼叫。此时,在3层以下楼层下电梯的乘客不会与登录了该新目的地楼层呼叫的乘客乘坐同一台电梯。因此,在判断是否能够将1号电梯分配给新目的地楼层呼叫时,没有必要对在3层以下楼层下电梯的乘客作出考虑。也就是说,在计算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值时,只需计算已分配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中的在发生了目的地楼层呼叫的上电梯层后停靠的楼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次数,在图5所示的场合,从3层前往5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时的1号电梯的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值是由虚线围住的数字的合计值即4个人。此外,虚拟分配人数的合计值也一样,是与图5的由虚线围住的数字相对应的虚拟分配人数的合计值。
图6是对在图5中作了说明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中的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值即∑Pr(k)的计算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以下对该处理进行说明。
(1)处理开始后,首先获取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在此,作为目的地楼层呼叫,获取从上电梯层i1前往目的地楼层i2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步骤FC101)。
(2)为了判断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是上行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还是下行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判断i2-i1是否大于0,在i2-i1大于0时,判断为是上行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在i2-i1小于0时,判断为是下行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步骤FC102)。
(3)在步骤FC102的判断中判断为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是上行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时,对上行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实际分配人数进行合计。∑Pr(k)成为在i1以上楼层下电梯的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值(步骤FC103)
(4)在步骤FC102的判断中判断为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是下行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时,对下行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实际分配人数进行合计。∑Pr(k)成为在i1以下楼层下电梯的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值(步骤FC104)
图7是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的初始化处理的说明图。在图7中,假设1号电梯正在下降中,并且即将到达1层,此时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为图7(a)所示的实际分配表。在电梯到达1层后,分配给该电梯的从1层前往3层的3名乘客以及从1层前往4层的2名乘客乘入1号电梯的轿厢。此时,形成电梯轿厢对分配作出了响应的状态。因此,如图7(b)所示,从1层上电梯的乘客的人数全部初始化为0。也就是形成图7(b)的由虚线围住的部分所示的状态。此外,进行初始化时,只需初始化电梯的行进方向的上电梯人数。
图8是对决定分配给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电梯时的处理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以下对该流程进行说明。
(1)处理开始后,首先获取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在此,假设作为目的地楼层呼叫,获取了上电梯层i1和目的地楼层i2,判断从上电梯层i1前往目的地楼层i2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是否为新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步骤FC201,步骤FC202)。
(2)在步骤FC202中被判断为从上电梯层i1前往目的地楼层i2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是新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时,设定为在步骤FC203至步骤FC211中对各台电梯进行运算,并且设定为从1号电梯到k号电梯按序进行运算(步骤FC203)。
(3)接着,针对其中一台电梯,根据预测到达时间和从i1层前往i2层的每一单位时间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计算预测为在该电梯例如k号电梯到达i1层为止会发生的从i1层前往i2层的乘客的预测到达人数。具体来说是,进行求出在以上作了说明的由式(1)表示的P(k、i1、i2)的运算(步骤FC204)。
(4)此后、计算已经分配给k号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中的分配给在i1层以后停靠的楼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次数即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值∑Pr(k),并且进一步计算已经分配给k号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中的分配给在i1层以后停靠的楼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虚拟分配人数的合计值∑Pv(k)(步骤FC205,步骤FC206)。
(5)进一步计算已经分配给k号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Pt(k)。具体来说是,计算在以上作了说明的由式(3)表示的Pt(k)=∑Pr(k)+∑Pv(k)(步骤FC207)。
(6)接着,计算k号电梯到达目的地楼层呼叫的发生层i1时的电梯轿厢内的预测人数Pc(k、i),并且计算以上说明的由式(4)表示的t(k)+P(k、i、j)+PPc(k、i)≤CC,由此来判断k号电梯是否能分配给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步骤FC208,步骤FC209)。
(7)在步骤FC209中判断为k号电梯能够分配给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时,计算能够分配给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k号电梯的分配评价值(步骤FC210)。
(8)在步骤FC210的处理后被判断为或者在步骤FC209中被判断为k号电梯不能分配给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时,判断K台电梯中的全部电梯的运算是否都已经结束,在还没有结束时,返回步骤FC203,从步骤FC203开始继续对下一台电梯进行处理(步骤FC211)。
(9)在步骤FC211中被判断为K台电梯中的全部电梯的运算都已经结束时,从已经计算出分配评价值的电梯中选择评价值最好的电梯轿厢即计算出的评价值最小的电梯轿厢,并将该电梯分配给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步骤FC212)。
(10)在步骤FC202中判断为从上电梯层i1前往目的地楼层i2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不是新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场合,在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目的地楼层已经分配给了其中一台电梯时,将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追加分配给该台电梯(步骤FC214)。
(11)在步骤FC212或步骤FC214的处理结束后,更新被分配到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并且结束处理(步骤FC213)。
在上述步骤FC212的处理中决定的电梯轿厢的编号显示在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的电梯显示部分中。从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输入目的地楼层起到进行图8所示的处理并且在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的电梯显示部分中显示分配电梯的编号为止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所以输入了目的地楼层的乘客能够了解自己应该乘坐哪一台电梯。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动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以下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通过简单的具体例对电梯的分配动作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9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时的前提条件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中的电梯分配处理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作为以下要说明的具体例,如图9(a)所示的那样,以在5层楼的大楼中设置有2台额定乘坐人数为8人的电梯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如图9(b)所示,作为电梯到达1层的预测到达时间,A号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为15秒,B号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为20秒,并且如图9(d)所示,在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前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中,A号电梯和B号电梯的数字均为0,也就是说2台电梯均处于没有被分配给任何目的地楼层的状态。此外,假定作为当前时间带的每一单位时间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即作为每一分钟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已经得到图9(c)所示的值。
假定在上述条件下发生了从1层前往3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此时的分配处理的流程在图10(a)中作了简单的图示。以下对该场合的处理进行说明。
根据图9(c)所示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可以算出在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的时间段从1层前往3层的乘客为每一分钟12人,所以能够通过式(1)算出A号电梯到达为止发生的从1层前往3层的预测乘客人数为3人。并且,根据同样方法计算,能够算出B号电梯到达为止发生的从1层前往3层的预测乘客人数为4人。
从图9(d)所示的各台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信息管理表可以知道,在从1层前往3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前,所有的楼层间都没有发生电梯分配的情况。因此,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值为0。此外,由于没有发生实际分配,所以虚拟分配人数也为0。并且,由于从1层以上的楼层下来的乘客到达1层时,预计所有乘客都会下电梯,所以电梯轿厢内的预测人数也为0。
此时,可分配电梯判断单元109使用式(3)进行判断,得出A号电梯和B号电梯这两台电梯均能够分配给从1层前往3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这一判断结果。
接着,通过可分配电梯的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0对能够分配给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A号电梯和B号电梯这两台电梯的分配评价值进行计算。在此,为了便于理解,将等待时间作为评价值。此外,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根据预测到达时间计算,A号电梯的等待时间为15秒,B号电梯的等待时间为20秒。
可分配电梯的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0计算A号电梯和B号电梯的分配评价值,分配电梯决定单元111将等待时间短的A号电梯决定为从1层前往3层的乘客的分配电梯。
接着,假定相对于从1层前往3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决定了分配电梯后马上发生了从1层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此时的分配处理的流程在图10(b)中进行了简单的图示,以下对该流程进行说明。
根据图9(c)所示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在当前的时间段,每一分钟会发生24名从1层前往4层的乘客,所以根据式(1)可以算出在A号电梯到达以前会发生的从1层前往4层的预测乘客人数为6人。此外,根据式(1)可以算出在B号电梯到达以前会发生的从1层前往4层的预测乘客人数为8人。
在从1层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的时间点,如参照图10(a)所说明的那样,A号电梯已经分配到了1个从1层前往3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为1人),B号电梯还没有分配到目的地楼层呼叫。因此,A号电梯的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值为1人,B号电梯的实际分配人数的合计值为0人。
在从1层前往4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的时间点,A号电梯已经分配到了从1层前往3层的乘客。并且,根据式(2)算出的A号电梯的虚拟分配人数为3人。由于已经分配给A号电梯的呼叫只有从1层前往3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所以A号电梯的虚拟分配人数的合计值也为3人。在B号电梯中,由于没有实际分配到目的地楼层呼叫,所以虚拟分配人数也为0个人。此外,电梯轿厢内预测人数与从1层前往3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时一样,也为0个人。
此时,可分配电梯判断单元109根据式(4)进行计算判断为A号电梯不可分配给从1层前往3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B号电梯可以分配给从1层前往3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
在图9和图10作了说明的示例中,由于以2台电梯为例进行的说明,所以即使不进行分配评价值的计算,也能够将B号电梯决定为分配电梯。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中的电梯分配处理的具体例的说明图,图中以三台电梯的分配处理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12的示例中,一共有1号电梯、2号电梯和3号电梯这三台电梯,各台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分别为1号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为18秒,2号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为36秒,3号电梯的预测到达时间为15秒。在各台电梯中,1号电梯实际分配有1个从1层前往7层的乘客,其实际分配人数和虚拟分配人数的合计值为3人,2号电梯没有分配到任何乘客,3号电梯实际分配到3个从1层前往5层的乘客,其实际分配人数和虚拟分配人数的合计值为8人。并且,如果发生了从1层前往6层的新目的地楼层呼叫,则分配给各台电梯时的从1层前往6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为,分配给1号电梯时为6人,分配给2号电梯时为12人,分配给3号电梯时为5人。
在上述情况下,针对各台电梯判断该电梯是否能够分配给从1层前往6层的新目的地楼层呼叫,分配给各台电梯时的新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和已分配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的合计值为1号电梯为9人,2号电梯为12人,3号电梯为13人。在此,假定电梯轿厢额定乘坐人数为12人,则3号电梯的合计值由于超过了电梯轿厢额定乘坐人数,所以被判断为不可用于分配。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被判断为可以用于分配的1号电梯和2号电梯中的等待时间较短的1号电梯分配给新发生的从1层前往6层的目的地楼层呼叫。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上所示,能够针对所发生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决定分配电梯。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电梯到达为止发生的乘客人数进行预测,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配评价,所以能够在考虑到各个目的地楼层的预测乘客人数的基础上适当地使乘客按照目的地楼层分开乘坐电梯,尤其是在特定的楼层的乘客人数多的场合,能够为前往该楼层的乘客分配专用的电梯,从而能够减少电梯的停靠楼层数量,能够提高运送能力。

Claims (6)

1.一种电梯的群管理系统,所述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有为多个楼层提供服务的多台电梯以及设置在电梯门厅内的供乘客登录目的地楼层呼叫用的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在通过所述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登录了目的地楼层呼叫时,从所述多台电梯中分配响应该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电梯,所述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第一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第二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可分配电梯判断单元以及分配电梯决定单元,
在从所述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登录了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时,
所述第一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针对每一台电梯计算所述登录的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预测乘客人数,
所述第二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针对每一台电梯计算已经分配给该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预测乘客人数,
所述可分配电梯判断单元针对每一台电梯将由所述第一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算出的预测乘客人数和由所述第二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算出的预测乘客人数的合计值与电梯轿厢额定乘坐人数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电梯能否用于分配,
所述分配电梯决定单元从被所述可分配电梯判断单元判断为能用于分配的电梯中决定分配给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电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单元,所述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运算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目的地楼层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所述预测到达时间运算单元运算各台电梯到达发生了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
所述第一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根据由运算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目的地楼层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的所述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算出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以及由运算各台电梯到达发生了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的所述预测到达时间运算单元算出的预测到达时间来运算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预测乘客人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存储过去的乘客发生履历的运送需求数据储存单元,
所述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根据存储在用来存储所述过去的乘客发生履历的所述运送需求数据储存单元中的所述乘客发生履历来运算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的时间段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具有实际分配人数运算单元、虚拟分配人数运算单元以及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合计单元,
所述实际分配人数运算单元针对每一台电梯计算已经分配给该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已登录目的地楼层呼叫次数并将其作为实际分配人数,
所述虚拟分配人数运算单元针对每一台电梯计算已经分配给该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到该电梯到达为止发生的乘客人数并将其作为虚拟分配人数,
所述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发生层的预测乘客人数合计单元计算由所述实际分配人数运算单元算出的实际分配人数和由所述虚拟分配人数运算单元算出的虚拟分配人数的合计值并将其作为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的预测乘客人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单元,所述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运算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目的地楼层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所述预测到达时间运算单元运算各台电梯到达发生了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
所述第二预测乘客人数计算单元根据由运算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目的地楼层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的所述预测运送需求运算单元算出的预测乘客到达人数以及由运算各台电梯到达发生了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的所述预测到达时间运算单元算出的预测到达时间来运算所述已分配目的地楼层呼叫的预测乘客人数。
6.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方法,用于电梯的群管理系统,所述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有为多个楼层提供服务的多台电梯以及设置在电梯门厅内的用于供乘客登录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在通过所述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登录了目的地楼层呼叫时,从所述多台电梯中分配响应该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电梯,所述电梯的群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登录了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时,
针对每一台电梯计算所述登录的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预测乘客人数,
针对每一台电梯计算已经分配给该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前往各个目的地楼层的预测乘客人数,
针对每一台电梯将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预测乘客人数和所述已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预测乘客人数的合计值与电梯轿厢额定乘坐人数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电梯能否用于分配,
从在所述能否用于分配的判断中被判断为能用于分配的电梯中决定分配给所述尚未分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电梯。
CN201010266887.0A 2009-11-17 2010-08-24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 Active CN1020602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2147A JP5464979B2 (ja) 2009-11-17 2009-11-17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09-262147 2009-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0218A true CN102060218A (zh) 2011-05-18
CN102060218B CN102060218B (zh) 2014-06-04

Family

ID=43995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6887.0A Active CN102060218B (zh) 2009-11-17 2010-08-24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64979B2 (zh)
CN (1) CN102060218B (zh)
HK (1) HK1152924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2900A (zh) * 2012-11-20 2014-06-04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CN105060047A (zh) * 2015-08-04 2015-11-1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CN105253726A (zh) * 2014-07-11 2016-01-20 富士达株式会社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控制系统
CN107840213A (zh) * 2017-09-04 2018-03-27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设备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7986120A (zh) * 2016-10-26 2018-05-04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虚拟门厅呼叫面板系统和操作方法
CN109384108A (zh) * 2017-08-08 2019-02-26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系统
CN109678014A (zh) * 2019-01-18 2019-04-26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运行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95994A (zh) * 2019-03-05 2019-08-06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乘场交通流发生器和基于该电梯乘场交通流发生器自动生成客流数据的方法
CN110589642A (zh) * 2018-06-12 2019-12-2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
CN111039106A (zh) * 2019-12-31 2020-04-21 广东伟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首层形成专用电梯的呼梯方法
CN113891846A (zh) * 2019-08-28 2022-01-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分析系统及电梯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14049714A (zh) * 2021-11-10 2022-02-15 广州市科颐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83726B2 (ja) * 2011-01-05 2015-09-24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6467803B2 (ja) * 2014-08-05 2019-02-13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483559B2 (ja) * 2015-07-30 2019-03-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757282B2 (ja) * 2017-03-30 2020-09-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シミュレーター
CN110785365B (zh) * 2017-07-21 2021-09-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JP6904883B2 (ja) * 2017-10-30 2021-07-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分析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分析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4611A (ja) * 1996-12-30 1998-07-28 Lg Ind Syst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JP2003276961A (ja) * 2002-03-26 2003-10-02 Fujitec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07031110A (ja) * 2005-07-28 2007-02-08 Hitachi Ltd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CN101254140A (zh) * 2008-03-05 2008-09-03 山东大学 一种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JP2009084020A (ja) * 2007-10-02 2009-04-23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1492137A (zh) * 2008-01-22 2009-07-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以及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01565139A (zh) * 2008-04-23 2009-10-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4611A (ja) * 1996-12-30 1998-07-28 Lg Ind Syst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CN1071698C (zh) * 1996-12-30 2001-09-26 Lg·Otis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JP2003276961A (ja) * 2002-03-26 2003-10-02 Fujitec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07031110A (ja) * 2005-07-28 2007-02-08 Hitachi Ltd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2009084020A (ja) * 2007-10-02 2009-04-23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1492137A (zh) * 2008-01-22 2009-07-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以及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01254140A (zh) * 2008-03-05 2008-09-03 山东大学 一种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65139A (zh) * 2008-04-23 2009-10-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2900A (zh) * 2012-11-20 2014-06-04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CN105253726A (zh) * 2014-07-11 2016-01-20 富士达株式会社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控制系统
CN105253726B (zh) * 2014-07-11 2018-12-11 富士达株式会社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控制系统
CN105060047A (zh) * 2015-08-04 2015-11-1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CN105060047B (zh) * 2015-08-04 2017-08-0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楼层内电梯引导装置
CN107986120A (zh) * 2016-10-26 2018-05-04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虚拟门厅呼叫面板系统和操作方法
CN107986120B (zh) * 2016-10-26 2021-12-07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虚拟门厅呼叫面板系统和操作方法
CN109384108A (zh) * 2017-08-08 2019-02-26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系统
CN107840213A (zh) * 2017-09-04 2018-03-27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设备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7840213B (zh) * 2017-09-04 2020-02-18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设备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589642B (zh) * 2018-06-12 2021-12-0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
CN110589642A (zh) * 2018-06-12 2019-12-2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
CN109678014A (zh) * 2019-01-18 2019-04-26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运行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95994A (zh) * 2019-03-05 2019-08-06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乘场交通流发生器和基于该电梯乘场交通流发生器自动生成客流数据的方法
CN113891846A (zh) * 2019-08-28 2022-01-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分析系统及电梯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13891846B (zh) * 2019-08-28 2023-09-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分析系统及电梯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11039106A (zh) * 2019-12-31 2020-04-21 广东伟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首层形成专用电梯的呼梯方法
CN114049714A (zh) * 2021-11-10 2022-02-15 广州市科颐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05452A (ja) 2011-06-02
JP5464979B2 (ja) 2014-04-09
HK1152924A1 (zh) 2012-03-16
CN102060218B (zh)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0218B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
JP5351510B2 (ja) 乗り場行先階予約式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CN101054140B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CN101472822B (zh) 电梯系统和在电梯系统中分配目的地呼叫的方法
CN101670961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JP504724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省エネ運行システム
JP4777241B2 (ja) 建物内の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の複数のかごを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スケジューラ
US9592994B2 (en) Energy management for elevator system with multiple cars
EP218317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waiting times for destination based dispatching systems
CN103261069B (zh)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10194398B (zh) 预测乘客乘梯需求的电梯群组的控制方法
CN1042130A (zh) 电梯群控装置
CN102264620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979372A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03803362A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01613043A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02730500A (zh) 具有多个电梯组的群管理电梯
CN110077924B (zh) 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00486880C (zh) 电梯的群体管理控制装置
CN101356106B (zh) 电梯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0447067C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1903273B (zh)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WO2020261361A1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システム
KR101167456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장치 및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방법
CN105836553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29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29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