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44054A - 弯道辊式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弯道辊式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44054A
CN104444054A CN201410505652.0A CN201410505652A CN104444054A CN 104444054 A CN104444054 A CN 104444054A CN 201410505652 A CN201410505652 A CN 201410505652A CN 104444054 A CN104444054 A CN 104444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
conveyor
roller
idle pulley
roller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056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44054B (zh
Inventor
托马斯·沃尔特斯
西格蒙德·杜德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roll Holding AG
Original Assignee
Interroll Holding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roll Holding AG filed Critical Interroll Holding AG
Publication of CN104444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4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44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4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6Roller driving means
    • B65G13/07Roller driving means having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6Roller driving means
    • B65G13/071Roller driving means with frictional enga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8Roller-ways of curved form; with branch-of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10Arrangements of rollers
    • B65G39/12Arrangements of rollers mounted on 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81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kind or type of conveyors
    • B65G2812/02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812/02267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弯道辊式输送机(1),包括输送机机架(10)及能旋转地支撑在输送机机架(10)上的多个输送机辊(20)。所述弯道输送机(1)具有驱动系统(30),所述驱动系统具有圆截面的驱动皮带(31),并且多个输送机辊(20)以浮动方式抵靠在驱动皮带(31)上,其中每个所述输送机辊(20)均具有至少一个轴(23)、至少一个锥形外壳元件(24)及驱动套筒(25),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锥形外壳元件(24)和所述驱动套筒(25)绕着所述至少一个轴(23)被能旋转地支撑,其中,所述驱动套筒(25)抵靠在所述驱动皮带(31)上以建立驱动接触并且能相对于所述锥形外壳元件(24)利用转矩旋转。

Description

弯道辊式输送机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5月31日、申请号为201280003836.6、申请名称为“包括圆驱动皮带的弯道辊式输送机”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动辊道的新颖结构并涉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多种变形,辊道是运输不同货物的理想方式。
尤其是,辊式输送机还用于将皮带式输送机连接在直线上或弯道中。这通常需要能够补偿机器的不同时钟周期的缓冲器。这里,有时使用积累式输送机,利用积累式输送机可获得积累功能,对机器的互连尤其是有意义的。
其中,辊道可用作轻辊道或用作标准辊式输送机。
轻辊道也被称之为微型辊式输送机,用于运输待输送的小而轻的货物,尤其用在短距离内运输。一般情况下,轻辊道以大约1m/s的输送机速度以最多15kg每米运输一般货物。例如,2米长的轻辊式输送机可包括57个辊,每个辊具有30mm的直径(30mm辊),并具有35mm的辊间距,以使小货物在不卡在辊道中的情况下被安全地运输。
标准辊式输送机具有直径为50mm的辊(50mm辊)及大约75mm以上的辊间距。辊由塑料或金属制成。辊式输送机是输送工程中的固定单元,其在辊组件上搬运一般货物。
对于从动辊道具有不同的驱动概念。
就直线式输送机而言,在较高驱动转矩下和较低速度下使用链条,而在中等转矩下使用聚-V皮带,以及在较低转矩下使用圆截面皮带。有时,也可使用平皮带。皮带的布置可为与从动辊成切向的方式或为缠绕至从动辊的方式。在后一种情况下,驱动可在辊之间完成或可借助驱动轴来完成。
通过切向驱动,皮带切向地接触辊。这里,皮带由支撑辊支撑或借助滑轨支撑,以实现输送机辊与皮带之间所需的法向力。取决于所使用的皮带及待传输的转矩而需要皮带的或强或弱的预张紧。
特别地,就切向驱动而言,必须在现场将皮带缩短到所需长度以及结合在一起,或者如果要使用预定长度的预制驱动皮带,则必须使用额外的惰轮以及复杂的张紧装置。必须考虑到无论如何只有几个传输装置能缩短到所需长度并且在现场难以确保焊接质量。
对于针对性效果,传输元件必须一直牢固地张紧并定期重新张紧。张力太小会导致强烈的绞线振动或导致齿锁紧垫圈上的齿滑动。力太大会导致轴承和皮带上的负载较强,从而由于磨损痕迹而对齿轮组件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较大的力、皮带较强的刚性、多个皮带重新定向和/或使用滑轨会导致较强的摩擦损失、磨损及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就辊对辊驱动而言,与驱动电机连接的一个辊借助于传输元件以通常非正的方式驱动后继辊。进一步的驱动元件可以驱动下一个后继辊,等等。这里,传输元件均缠绕在辊的一半周围。
对于大量辊而言,需要许多传输元件,因此增加了摩擦、能量消耗及磨损。对于长度为2m、辊为30mm的辊式输送机而言,大约需要60个皮带。速度损失在这里也有负面影响,原因是由于在从皮带到辊的每次传输过程中存在滑动,因此最后一个辊可显示出与第一从动辊明显不同的旋转速度。为了避免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机械化辊。这些机械化辊在辊道部分上集为一体,以使得一个机械化辊经由圆截面皮带以连续的方式驱动机械化辊前面及后面的四个辊。
借助驱动轴的驱动同样需要多次缠绕传输元件,这导致相应摩擦损失。此外,传输元件的组装是复杂的。
因此,对于从动辊道来说,特别对于在其中驱动全部或至少大部分辊的轻辊道来说,存在的问题是,具有其自己的驱动单元的多个从动辊仅能够以复杂、昂贵的方式来实现。从动辊道(多个辊经由驱动单元在所述从动辊道中被驱动)需要相对强的驱动单元,原因是来自驱动单元的动力传递涉及摩擦,由此蒙受较高的能量消耗。另外,涉及摩擦的操作往往会导致磨损并导致辊道组件的过早失效。
直线式输送机及弯道式输送机均会发生上述问题,弯道式输送机更有可能会出问题,原因是沿弯道的驱动需要对一个传输元件或多个传输元件进行相应的重新定向,这会导致更多的摩擦损失和磨损。
发明目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辊式输送机,该辊式输送机易于安装、用途广泛、可靠,在操作过程中消耗很少的能量。
解决方案
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实现。
实现该目的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输送机机架和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输送机机架上的多个输送机辊的弯道辊式输送机,其中所述弯道输送机具有这样的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的驱动皮带具有圆截面,其中多个输送机辊以浮动方式抵靠在驱动皮带上,输送机辊各自具有至少一个轴、至少一个锥形外壳元件及驱动套筒,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锥形外壳元件和所述驱动套筒绕着至少一个轴被旋转地支撑,其中驱动套筒抵靠在驱动皮带上以建立驱动接触并且可相对于锥形外壳元件利用转矩旋转。
具有圆截面的驱动皮带也可称之为圆截面皮带。驱动皮带的截面可以是圆形的。驱动皮带可以被形成为PU圆截面皮带。PU圆截面皮带可利用聚氨酯(PU)制成。表述“以浮动方式抵靠”指的是输送机辊抵靠在驱动皮带上以使驱动皮带仅从下面切向地接触输送机辊。术语弯道辊式输送机指的是沿弯道(尤其是沿圆区段)输送待输送的货物的辊式输送机。弯道辊式输送机的输送机机架可以具有圆形弯曲内轮廓,输送机辊在该内轮廓上支撑在弯道内侧上,其中输送机辊的旋转轴线与从与圆形弯曲内轮廓相关联的圆的圆心开始的径矢(矢径)一致。弯道辊式输送机的输送机机架还可具有圆形弯曲外轮廓,输送机辊在该外轮廓上支撑在弯道外侧上。内轮廓和外轮廓可具有相同的圆心。圆区段可以是30°区段、60°区段、90°区段。其他角度范围也是可以设想的。输送机辊抵靠在其上的驱动皮带的区域可以称之为上部绞线或张紧侧。
在上述弯道辊式输送机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皮带可以抵靠在与输送机辊相对的一侧上的多个托辊上,其中驱动皮带由多个支撑辊支撑在弯道内侧上,以使得在弯道内侧上,驱动皮带沿输送弯道之后的多边形弯道延伸。
与输送机辊相对的一侧指的是上部绞线的底侧。托辊可具有大致水平的旋转轴线。大致水平还包括对托辊的支撑,其中托辊的旋转轴线平行于输送机辊的旋转轴线或平行于与辊表面相切的切向平面。这里,托辊的旋转轴线可以位于一个平面内,在托辊与驱动皮带之间的各个接触点中这个平面垂直于驱动皮带。
在根据上述弯道辊式输送机之一的进一步实施例的进一步弯道辊式输送机中,从动输送机辊的数量F与支撑辊的数量S的比率对应于关系0.5≤F/S≤4。
选择的比率越小,驱动皮带沿其延伸的多边形弯道或路线就越细。这确保了在与输送机辊表面之间的接触点的区域中的驱动皮带路线更接近于理想的、摩擦最低且因此磨损最低的驱动皮带路线。摩擦最低的驱动皮带路线在接触点中对应于输送机辊表面上的切线,所述切线与输送机辊轴线垂直。由于弯道输送机的输送机辊的输送机辊表面通常形成为锥形,因此该切线在与锥形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面中延伸并与锥形的圆形截面接触。例如,如果一个支撑辊分别设置在具有输送弯道曲率的圆心的环形线上并位于两个输送机辊的中心,则可获得这个理想的路线。这适用于支撑辊的与托辊相关的设置,即,摩擦最低的驱动皮带路线对应于与托辊轴线垂直的切线。如果托辊位于支撑辊正下方,则完全无法实现理想路线。然而,经证实在此实施例中,驱动皮带在其位置更稳定并且不太可能倾向于离开其导向位置,因此能够确保更趋向无故障的操作。此外,试验表明F/S=2的比率会导致足够精细的阶式多边形弯道。
在上述弯道辊式输送机之一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支撑辊的旋转轴线均可具有竖直路线或朝弯道外侧倾斜的路线。
支撑辊的旋转轴线的垂直路线指的是支撑辊的旋转轴线与输送平面垂直并且相互平行。就圆柱形辊而言,这样的结果是,从驱动皮带压制在支撑辊上的压制力中没有产生横向地指向驱动皮带的路线的分力。由此防止驱动皮带滑落的风险并因此防止辊式输送机的操作中断。已经示出,在这种情况下,仅通过以浮动方式抵靠在皮带上的输送机辊的重量足以压制圆截面皮带。朝弯道外侧倾斜的路线指的是旋转轴线的上端(即输送机辊侧端)朝向输送弯道的外侧倾斜所沿的路线。通过圆柱形支撑辊,产生驱动皮带与支撑件之间的压制力的分力,该分力将驱动皮带向下压制在托辊上,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也防止驱动皮带滑落。由于驱动皮带不仅与支撑辊相切,而且还以一定角度缠绕在其周围,虽然角度较小,但是支撑辊朝向弯道外侧倾斜可以导致驱动皮带与支撑辊之间发生轻微的相对运动,从而造成摩擦和磨损。支撑辊的旋转轴线的倾斜越小,发生的相对运动就越少。对于摩擦和磨损来说,0°与5°的倾斜,尤其是0°与2°的倾斜,已证明是没有问题的。可替代地或除了支撑辊的辊轴线的相应倾斜之外,支撑辊的表面可以成锥形地构造,以便降低皮带滑落的风险。
在上述弯道辊式输送机之一的另一实施例中,支撑辊和/或托辊可以被配置成具有圆柱形表面或圆锥形表面的辊。
表面的几何形状具有以下作用,如果由于表面压制而导致的驱动皮带或辊的变形忽略不计的话,则在横向于驱动皮带的路线的方向上在驱动皮带与托辊之间的接触或在驱动皮带与支撑辊之间的接触仅发生在相应辊表面的一个点处。由于通过这种方式防止了驱动皮带与一个辊的多个接触点,因此也能够防止具有不同相对速度的接触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辊与驱动皮带之间的摩擦和磨损。支撑辊和/或托辊还可配置为无肋的辊。肋是位于辊的端面上的突出部,目的是防止驱动皮带从辊滑落。就驱动皮带在辊的肋上的接触而言,可以出现不同的相对运动,并由此可出现摩擦和磨损。这些缺点可以通过没有肋的托辊来避免。
进一步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弯道辊式输送机,其中弯道辊式输送机还具有至少一个惰轮,所述惰轮具有凹抵靠表面。
本文中所定义的惰轮指的是设置在上部绞线的最前端或最后端并将上部绞线向下重新定向或朝下部绞线从下方出现。
根据此弯道辊式输送机的另一实施例,弯道辊式输送机还可具有第二惰轮,其被形成为驱动辊。
驱动辊的旋转轴线可以平行于从弯道中心延伸至驱动辊的中心的半径。驱动辊可与电动机连接,该电动机沿轴向方向在驱动辊处与驱动辊连接。驱动辊可被形成为例如从动输送机辊。从动输送机辊指的是其中电动机设置在圆柱形辊外壳的内部并驱动辊外壳的输送机辊。这类从动输送机辊的直径较小,因此在径向方向上对空间几乎没有要求。此外,从动输送机辊被大量制造,以使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获得这些驱动。
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弯道辊式输送机进一步具有下部绞线惰轮,所述下部绞线惰轮设置成使得下部绞线的来自第一惰轮的第一部分通向下部绞线惰轮,沿位于与第一惰轮的旋转轴线垂直并穿过第一惰轮的区域中的驱动皮带的平面中的直线延伸。
在此弯道辊式输送机中,只能够设置一个下部绞线惰轮。该单个下部绞线惰轮可相对于第二惰轮设置,使得下部绞线的来自第二惰轮的第二部分通向下部绞线惰轮,沿位于与第二惰轮的旋转轴线垂直并穿过第二惰轮的区域中的驱动皮带的平面中的直线延伸。下部绞线惰轮的旋转轴线可垂直于输送平面。
在上述弯道辊式输送机中之一的另一实施例中,弯道辊式输送机可具有第一和第二无驱动惰轮以及设置在下部绞线的区域中的驱动辊。
设置在下部绞线的区域中的驱动辊可具有相对于输送平面大致垂直的旋转轴线或倾斜5°以上的旋转轴线。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尤其就倾斜旋转轴线而言,驱动辊横向于输送平面对空间几乎没有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可实现尤其窄的辊式输送机。
根据进一步的实施例,此弯道辊式输送机可具有至少一个下部绞线惰轮,所述下部绞线惰轮设置在下部绞线的区域中,以使得下部绞线绕驱动辊缠绕至少180°。
这里,单个下部绞线惰轮可足够。单个下部绞线惰轮可相对于第一惰轮设置,使得下部绞线的来自第一惰轮的一部分通向下部绞线惰轮,沿位于与惰轮的旋转轴线垂直并穿过第一惰轮的区域中的驱动皮带的平面中的直线延伸。在这种情况下,驱动辊可以设置成使得下部绞线的来自第二惰轮的第二部分通向驱动辊,沿位于与第二惰轮的旋转轴线垂直并穿过第二惰轮的区域中的驱动皮带的平面中的直线延伸。
在其中第二惰轮被形成为无驱动惰轮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提供两个下部绞线惰轮,这两个下部绞线惰轮相应地设置并使下部绞线朝驱动辊重新定向,以便获得驱动辊处的期望包角。这里,驱动辊可以设置在两个下部绞线惰轮之间,即,在两个下部绞线惰轮之间延伸的下部绞线的区域中。同样在该实施例中,下部绞线的来自第一惰轮的第一部分通向第一下部绞线惰轮,可沿位于与惰轮的旋转轴线垂直并穿过第一惰轮的区域中的驱动皮带的平面中的直线延伸。相应地,在该实施例中,下部绞线的来自第二惰轮的第二部分通向第二下部绞线惰轮,可沿位于与第二惰轮的旋转轴线垂直并穿过第二惰轮的区域中的驱动皮带的平面中的直线延伸。
在另一实施例中,弯道辊式输送机的输送机机架可具有沿环形线延伸的内轮廓以及固定在内轮廓上的多个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每个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具有细长孔以形成支承部位,输送机辊的轴端容纳于所述支承部位中。
细长孔可以被形成为通孔或盲孔。支承部位可以具有侧向边界面,所述侧向边界面至少在一部分细长孔上方相互平行。在此辊式输送机的操作过程中,输送机辊的轴端可在细长支承部位中垂直地移至由输送机辊形成的输送平面。这使得在驱动皮带上的浮动支撑件在输送机辊下方延伸,其中输送机辊由于自身的重量或所运输的货物的重量而抵靠在驱动皮带上。由于平行的侧向边界面,输送机辊的轴端可沿输送方向在支承部位中固定。由于细长孔在顶部处被封闭,因此可防止轴端从支承部位中滑落。在弯道外侧上,可设置具有在顶部处打开的支承部位的相应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以便可以将弯道外侧轴端从上方放置于弯道外侧的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中。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可借助水射流切割从扁平塑料板切割而成。可替代地,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可以在注塑成型工艺中(尤其是在塑料注塑成型工艺中)制造而成。
在此弯道辊式输送机中,根据另一实施例,每个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可具有分别面向相邻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的端面,其中第一侧端面具有导向突出部而第二侧端面具有相应的导向凹部,其中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的导向突出部各自与相邻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的导向凹部接合并配置为防止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相对于彼此倾斜。
导向突出部和相应的导向凹部尤其可以配置为在垂直于输送机辊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防止相邻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相对于彼此倾斜,输送机辊的轴容纳在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的支承部位中。
另一实施例涉及上述弯道辊式输送机之一,其中弯道辊式输送机还具有适用于输送机机架的内轮廓的操作台状固定元件,所述操作台状固定元件被形成为细长弯曲的金属板部件并用于固定所述多个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中的几个。
固定元件可以沿环形线以弯曲的方式延伸,对应于内轮廓的路线。固定元件可以具有沿环形线延伸的固定区域,该固定区域固定(例如,螺拧、铆接或焊接)至内轮廓。多个金属板舌状部可以沿横向方向从固定区域朝金属板条凸侧上的金属板条延伸,其分别斜切一角度(例如90°)。通过这些斜切,可以形成(水平)抵靠区域,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可抵靠在抵靠区域上。在各个金属板舌状部的又一路线中,这些抵靠区域中的每一个可紧接在另一部分之后,所述另一部分可以被形成为垂直向上延伸并可以可称之为夹持区的斜切。夹持区处的夹持表面距内轮廓的距离可对应于相应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的厚度,从而沿输送弯道的径向方向固定所述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
在此弯道辊式输送机中,根据另一实施例,操作台状固定元件可具有多个定位凹部,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的相应定位突出部接合在定位凹部中,以便以限定的方式设置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沿内轮廓朝向环形线的位置。
这里,定位凹部例如可以设置在每个金属板舌状部上。定位凹部例如可以形成在抵靠区域等区域中。
在弯道辊式输送机的又一实施例中,托辊和/或支撑辊固定至固定元件。
在上述金属板舌状部的进一步路线中,在夹持区域之后,又一斜切可设置为支撑辊轴承。支撑辊轴承可以相对于夹持区域朝弯道外侧斜切90°。轴承座可以固定至弯道外侧上的抵靠操作台上,具体地与支撑辊轴承螺拧在一起。托辊和/或支撑辊可以固定至轴承座。
在此配置中,可以通过驱动套筒在驱动套筒与外壳元件之间形成滑动离合器,可利用该滑动离合器对相对于被浮动地驱动的输送机辊而待输送的货物的突变速度差进行补偿。因此,可明显减少驱动皮带的磨损。
此输送机辊可以具有圆柱形支撑管,例如,锥形外壳元件放置于其上。例如通过滚动元件轴承将支撑管绕至少一个轴旋转地支撑。至少一个轴可一体地、连续地从支撑管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或由两个单独的轴形成,这两个单独的轴分别设置在支撑管的一端上。
支撑管的外径和外壳元件的内径一起可以形成压配合,以使得外壳元件可以牢固地定位在支撑管上。外壳元件可以一体形成或由几个锥形子元件构成,每个子元件的内径相同,即,可以分别压制在支撑管上。子元件的外表面可各自被形成为具有相同倾斜度的不同锥形,这些锥形互补以形成锥形总表面。
驱动套筒可以被形成为短环形部分。环形部分可以被推到弯道内侧上的驱动皮带区域中的输送机辊的支撑管中。这里,环形物的宽度只略大于驱动皮带的直径,以使得输送机辊的宽度的主要部分由外壳元件形成,根据该实施例,外壳元件的锥形表面形成辊式输送机的运输表面。驱动套筒能够以具有间隙的方式定位在支撑管上,以使得与牢固地定位在支撑管上的外壳元件相比较,驱动套筒相对于支撑管更容易转动。例如,驱动套筒的净内径可以比支撑管的相应外径大0.05mm-0.8mm。优选地,净内径比支撑管的相应外径大0.08mm-0.4mm以上,具体地大0.1mm的范围内。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驱动套筒在支撑管上比在外壳元件上或外壳元件的任意子元件上更容易转动至少3倍,优选10倍。驱动套筒与支撑管之间的期望摩擦也可以受两个部件的材料配比的影响。例如,支撑管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驱动套筒可以由塑料(尤其由聚酰胺材料)制成。驱动套筒可以具有圆柱形外表面。外径的尺寸可以设计为稍微小于圆锥形外壳元件的邻近最薄直径。
在下文中,将通过实例的方式参照附图描述实现所述目的的各个实施例。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部分包括对实现要求保护的主题不是绝对必要的特征,但各个实施例提供了特定应用所需的特征。因此,不包括以下描述的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实施例同样视为通过所描述的技术教义来公开。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下文中,仅相对于描述的各个实施例提及特定特征。应指出的是,各个实施例不但可单独考虑,还可组合考虑。从该组合可以看出,技术人员将明白各个实施例可通过并入其他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进行修改。应指出,具有相对于其他实施例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各个实施例的系统组合是可取且有利的,因此被纳入考虑并被视为包括在该描述中。
附图说明
图1a从下方示出了辊式输送机的第一实施例。
图1b示出了图1a的一部分。
图1c从斜下方以等距视图示出了图1a的辊式输送机的第一实施例。
图2a从下方示出了辊式输送机的第二实施例。
图2b示出了图2a的一部分。
图2c从斜下方以等距视图示出了图2a的辊式输送机的第二实施例。
图3示出了辊式输送机的等距侧视图,其中某些组件在图中已被省略以便于说明。
图4从斜下方以等距视图示出了辊式输送机的子区域。
图5示出了用于固定若干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的固定元件。
图6示出了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
图7示出了弯道外侧支承元件。
图8示出了根据辊式输送机的另一实施例的输送机辊的弯道内侧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1c及图2a至2c示出了辊式输送机的两个不同实施例,各自被形成为弯道辊式输送机1,第一实施例包括卧式驱动电机38,第二实施例包括直立式驱动电机38。图1及图2a各自示出了从辊式输送机1的底侧看的整个弯道段。图1b及图2b各自示出了沿相同观察方向的放大部分。图1c及图2c从斜下方以等距视图示出了各个弯道段。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8以从动输送机辊的形式形成,具有固定至其一个轴向端上的驱动辊37。从动输送机辊指的是用作辊式输送机中的输送机辊且包括位于圆柱形输送机辊外壳内的驱动单元(尤其是电动机)的输送机辊。这类从动输送机辊能大量制造,由此可在市场上以合理价格购买。此外,与其他驱动电机相比,从动输送机辊的直径相对较小,尤其在驱动电机38的水平配置的情况下能产生节省空间的结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些从动输送机辊不被用作字面上理解的输送机辊,原因是它们设置在输送平面下方,并且不直接接触要在辊式输送机1上输送的货物。
在这两个实施例中,辊式输送机1具有输送机机架10,该输送机机架10具有内轮廓12和外轮廓13。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内轮廓12和外轮廓13都具有沿环形线的一部分延伸的曲线形路线。这里,内轮廓12和外轮廓13两者的环形线都具有相同的中心,该中心也可称之为弯道中心。所示的弯道段各自描绘90°的段。取决于应用领域,弯道辊式输送机还可以覆盖不同的角度。
多个输送机辊20沿输送机部分设置在内轮廓12与外轮廓13之间。为了支撑输送机辊,多个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沿内轮廓12设置,且多个弯道外侧的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60沿外轮廓13设置,这些情况在下文中将参照其他图详细地进行描述。
所示的这两个实施例包括具有圆截面的驱动皮带31。驱动皮带31也可称之为圆截面皮带。与具有不同截面的驱动皮带相比,圆截面皮带的优点在于,圆截面皮带可沿横向于皮带的纵向延伸的任意方向弯曲,以使皮带可以沿不同方向重新定向。
在这两个实施例中,驱动皮带31被形成为连续皮带,每个连续皮带具有上部绞线311和下部绞线312。术语上部绞线311指的是驱动皮带31的在惰轮36上方延伸的上部分。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术语下部绞线312指的是连续皮带的在惰轮36下面向后延伸的部分。
在这两个实施例中,上部绞线311在内轮廓12的区域中的弯道内侧上基本上沿环形线的一部分穿过。为此,在内轮廓12的区域中设置多个支撑辊33,朝弯道内侧支撑上部绞线311。参照其他图详细描述支撑辊33的设置。由于每个支撑辊33之间的上部绞线311大致沿直线延伸,因此上部绞线311的路线也可被描述成多边形弯道。支撑辊33设得越多,多边形弯道的阶状就越精细并且多边形弯道就越近似于环形线。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两个输送机辊20设置一个支撑辊33。还可以设想,两个输送机辊20之间设置有一个支撑辊33,或者每三个或四个输送机辊20设置一个支撑辊33。
输送机辊20的弯道内侧区域抵靠在沿弯道线张紧的上部绞线311上。每个输送机辊20基本上垂直于弯道线的路线。由于上部绞线311的路线在该区域中以多边形的方式强近似于弯道线,因此上部绞线311大致垂直地与每个输送机辊20相切。因此,在辊式输送机1的操作过程中,由上部绞线311驱动的输送机辊20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被描述成大致滚动传输,这是因为相对运动沿各个输送机辊20的纵向方向几乎没有运动分量。借助该配置,可以使得驱动皮带的摩擦和磨损最小化。
为了能够使得输送平面具有光滑且平坦的路线并在驱动皮带31与输送机辊20之间恒定地传输驱动力,在上部绞线311下方设置多个托辊32,用于承受输送机辊20的重量及在辊式输送机1上输送的负载的重量。将参照下图对托辊32及其固定进行详细描述。
由于驱动电机38的不同设置,两个实施例在下部绞线313的路线方面尤其不同。
在图1a、1b、1c中示出的具有卧式驱动电机38的实施例中,仅需要一个下部绞线惰轮39并且惰轮36中的一个被设计为驱动辊37。这里,下部绞线惰轮39被设置为确保下部绞线的第一部分313及下部绞线的第二部分315相对于弯道路线的切向路线。因此,下部绞线312分别可以从垂直于惰轮361、362的旋转轴线的路线分别从第一惰轮361和第二惰轮362延伸出或延伸至惰轮361、362。通过这种方式,使得第一惰轮361与下部绞线的第一部分313之间的摩擦以及第二惰轮362与下部绞线的第二部分315之间的摩擦最小化。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最小数量的惰轮就足够,从而产生特别低的能量消耗及低噪音散发。
在图2a、2b、2c中示出的具有直立式驱动电机38的实施例中,设置有位于驱动辊37两侧的两个下部绞线惰轮39,以便确保力传递所需的驱动辊37围绕驱动皮带31的包角。在所示实施例中,设置有另一个下部绞线惰轮39以避免下部绞线312与内轮廓12的接触。同样在该实施例中,下部绞线惰轮39被设置为确保下部绞线的第一部分313及下部绞线的第二部分315的切向路线。因此,同样在这种情况下防止驱动皮带31至惰轮361、362中之一的倾斜路线。驱动电机38的垂直设置使得在弯道路线的径向方向上对空间几乎没有要求。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明显较窄的辊道。
取决于空间需求,同样可以设想的是,驱动电机38例如可为倾斜的进一步实施例。这里,圆截面皮带由于具有沿不同方向被重新定向的能力,因此能够进行最多样的配置。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皮带31由包括聚氨酯的材料制成。这里可以使用有芯或无芯的PU皮带。所述PU皮带(尤其是无芯的PU皮带),表现出良好的弹性性能并且取决于该实施例扩大至6%。由于这样的弹性,可由驱动皮带31的可扩展性来补偿不同惰轮36及下部绞线惰轮38的布置中的一定公差,使得该实施例没有复杂的皮带张紧装置也可以。
参照其余附图,下面将描述固定至输送机机架10的内轮廓12的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弯道外侧的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60及其固定。
图6从斜上方以等距视图示出了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
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具有细长支承部位5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承部位54被形成为通孔。支承部位54具有两个大致平行的支承部位边界面541。支承部位边界面541彼此之间的距离大致对应于输送机辊20的轴端22的直径。当一个轴端22插入支承部位54中时,轴端可以在支承部位54中上下移动并经由支承部位边界面541沿横向方向固定。
弯道外侧的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60可以设置在各自的输送机辊20的另一侧上。这些弯道外侧的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60可具有如图7所示的配置。因此,所述弯道外侧的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60可具有在顶部开放的支承部位以及一个或多个固定孔。支承元件可经由固定孔螺拧至外轮廓13。这类固定仅仅是示例性的。同样可以设想其他类型的固定。在顶部开放的支承部位使得输送机辊的装配容易,其中,首先将一个轴端22插入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的支承部位54中,然后将输送机辊20的相反轴端旋转至弯道外侧的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60的顶部开放的支承部位中。
提供至少一个固定元件40以用于固定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元件40具有用于将固定元件40固定至内轮廓12的固定区域41。进一步地,固定元件40具有大致水平延伸的抵靠区域42。例如,固定元件40可以被设计成弯曲的金属板部件。
固定元件40的抵靠区域42可以充当用于多个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的抵靠表面。这里,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的操作台接触表面51可以以光滑平坦的方式抵靠在固定元件40的抵靠区域42上,以便确保支承部位54的下部区域与抵靠区域42的距离相等。此外,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在操作台接触表面51的区域中可各自具有定位突出部511,所述定位突出部511可与设置在固定元件40的抵靠区域42中的相应定位凹部45接合。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都具有定位突出部511,所述定位突出部以鼻状方式从操作台接触表面向下延伸。
通过定位凹部45和相应的定位突出部511能够确保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沿驱动皮带31的上部绞线311的路线的方向的限定位置,以使输送机辊20与相邻辊之间相距限定距离。在其他实施例中,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还可具有若干定位突出部511。同样可以设想的是,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具有与内轮廓12的曲率相对应的弯曲路线,以及若干支承部位。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的该配置(即,每个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只具有一个支承部位54)的优点在于,输送机辊20相对于彼此的距离在一定限度内是可变的。优点在于具有特定形状及特定尺寸的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可用于多个不同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在实现弯道辊式输送机要满足的不同角度范围的过程中,输送机辊20相对于彼此具有不同距离。
此外,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各自具有第一侧端面58,导向突出部581分别设置在第一侧端面58上。进一步地,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在与第一侧端面58相对的第二侧端面59上各自具有导向凹部591,所述导向凹部591与导向突出部581相对应。因此,导向突出部581可与相邻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的相应导向凹部591接合。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向凹部591和导向突出部581都具有距离相同的平行导向表面。由于导向突出部581与相应导向凹部591的接合,可防止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相对于相邻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的倾斜。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相对于彼此的布置如图3所示。
在所示的固定元件40的实施例中,抵靠区域42由从固定区域41延伸的多个金属板舌状部形成。这里,每个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设有一个金属板舌状部。每个金属板舌状部首先水平地向外弯曲以便为各个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提供抵靠区域42。定位凹部45分别设置在该区域中。在各个金属板舌状部的进一步路线中,紧接着夹持区域43,该夹持区域基本上垂直向上延伸。当固定元件40固定至内轮廓12,设置在弯道内侧上的夹持区域43的区域中的每个金属板舌状部上的夹持表面431与内轮廓12的表面的距离与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的材料强度相对应。因此,内轮廓12的表面、抵靠区域42及夹持区域43一起形成通道状凹陷部分,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可以插入该通道状凹陷部分中。由与定位凹部45接合的定位突出部511的存在,限定了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相对于彼此的距离。由于导向突出部581及导向凹部591的存在,防止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相对于彼此的倾斜。通过该配置,可以明显有助于组件到弯道辊式输送机的输送机机架10的安装。
托辊32及支撑辊33以相对于支承部位54的位置位移特定距离的方式沿上部绞线311的路线设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特定距离对应于输送机辊20距相邻输送机辊20距离的二分之一。通过该配置,可以实现的是,托辊32或支撑辊大致以对中的方式各自定位在两个输送机辊32之间。通过该配置来实现对摩擦和磨损有利的上部绞线311的路线。
图3示出了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各自设置在固定元件40的金属板舌状部的夹持区域43后面。从该图还可以看出,每两个输送机辊20设置一个托辊32,所述托辊32从下面承载驱动皮带31(在该图中未示出)。上文中,当从驱动皮带31处观察时,在托辊32上方,支撑辊33设置在弯道内侧上。
在图4中更详细地示出了上部绞线311相对于相邻组件的路线。
这里,托辊32和支撑辊33固定在轴承座70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轴承座设置一个托辊32及一个支撑辊33。轴承座70反过来在外侧固定至夹持区域43。为此,轴承座在面向夹持区域43的一侧上可具有螺纹。因此,可以使螺钉穿过内轮廓12,穿过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中的孔,并穿过夹持区域43中的另一个孔并螺拧在轴承座70的螺纹上。
支撑所述支撑辊33的支撑辊轴可以固定至轴承座70的上侧。支撑辊轴可延伸通过支撑辊轴承44中的孔,其继水平方向上的夹持区域43之后,作为金属板舌状部的延续。在与夹持区域43相对的轴承座70的一侧上,承载皮带托辊32的托辊轴可被固定。
在安装状态下,轴承座70被设置成使得托辊轴大致在水平方向上沿半径射线设置,所述半径射线从弯道中心延伸通过各个托辊轴。支撑辊轴56具有直立的大致垂直的位置。托辊32和支撑辊33都具有圆柱形形状,以使得具有圆截面的驱动皮带31仅按时与辊接触。由于托辊32与驱动皮带31接触的点比支撑辊33与驱动皮带31接触的点更远离弯道中心达驱动皮带31的直径的一半,因此沿弯道中心周围的环形路径延伸的驱动皮带在这些点上的速度不同,以使得支撑辊33能够比托辊32略慢地转动。因此,与通过具有凹面的辊或具有侧肋的托辊支撑驱动皮带31不同,通过独立的托辊32及支撑辊33支撑驱动皮带31减小了驱动皮带在某些表面区域内的滚动传输。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托辊在弯道外侧设置有肋。由于驱动皮带31朝内轮廓12张紧,因此驱动皮带31不与该肋接触。试验表明,由于其朝内轮廓12张紧,即便了省略图中所示的肋,驱动皮带31也不会从托辊上滑落。因此,托辊32还可以被形成为没有肋的辊,所述辊在弯道内侧和弯道外侧都没有肋。这样的托辊32还可具有圆柱形托辊表面。
在相应托辊的弯道外侧没有肋的托辊32的配置具有以下优点:驱动皮带的装配尤其简单,当装配时不需要迫使其通过托辊肋与输送机辊之间的狭窄缝隙。结合具有卧式或直立式驱动电机的下部绞线导向的所示实施例,在出现损坏的情况下,可更换驱动皮带,而不必拆卸辊式输送机的组件。由于本实施例中使用的PU皮带是弹性的并且因而不需要张紧装置,因此在装配过程中不需要单独调整驱动皮带的张紧。因此在极短时间内可执行驱动皮带的更换。停机时间可以降到最低。
竖直地支撑圆柱形支撑辊33防止驱动皮带31与支撑辊33之间的压制力具有朝向支撑辊33的旋转轴线的分量。因此,不需要用于防止驱动皮带31向上从支撑辊33滑落的额外固定装置。出于这个目的,输送机辊20的重量在绞线振动的情况下同样是足够的,以使得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具有在顶部开放的支承部位54的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然而,在目前描述的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中,支承部位54被形成为顶部处封闭的细长孔,以使得轴端23只能向上移动直至抵靠在支承部位的上端为止。在该上部位置中,设置在驱动皮带侧上的输送机辊20的表面区域防止驱动皮带向上转向(该向上转向可能使驱动皮带从支撑辊33上滑落)。
在所示实施例中,惰轮36(图4中示出了其中一个惰轮)具有凹面,以使得在包绕区域中驱动皮带31被牢靠地引导。特别地,如果惰轮36中的一个被形成为驱动辊37(如与卧式驱动电机38的情况一样),此表面配置是很有意义的,原因是在该实施例中也改善了驱动辊37与驱动皮带31之间的力传递。
图8示出了根据输送机辊1的另一实施例的输送机辊20的弯道内侧区域。
根据该实施例,所示的输送机辊20具有支撑管26,该支撑管26可通过滚动元件轴承绕轴23被可旋转地支撑。轴的轴端22容纳在相邻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的支承部位54中。该支承元件54通过固定元件40固定至内轮廓12。在固定元件40上,一个轴承座以截面形式示出。在截面平面之后,可以看见设置在轴承座上的托辊32以及相应的支撑辊33,托辊32以及相应的支撑辊33分别承载并支撑驱动皮带。
支撑管26可以由金属制成,例如可以由钢或铝合金制成。
将锥形外壳元件24置于支撑管26上,该锥形外壳元件可由若干锥形子元件组成。外壳元件24固定定位在支撑管26上。在弯道内侧上,驱动套筒25置于支撑管26上,直接靠近外壳元件。在驱动套筒25与支撑管26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以使得驱动套筒25能比固定定位在支持管26上的外壳元件24的子元件更容易绕支撑管26转动。
输送机辊20在驱动套筒25的区域中以浮动方式抵靠在圆形驱动皮带31上,以使得驱动力可从驱动皮带31传递至支撑管26并由此经由驱动套筒25传递至锥形外壳元件24。驱动套筒25的驱动转矩由此可以传递至外壳元件24。驱动套筒25的材料与支撑管26的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比驱动套筒25与驱动皮带31之间的摩擦系数低。
通过该配置可减少磨损痕迹,所述磨损可能由于当待输送的货物在行进到输送机设备的平直区与弯道辊式输送机之间的移交区域中的弯道上时,例如待输送的货物相对于从动输送机辊的急剧速度差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外壳元件的转速可以调节成输送机辊在驱动皮带31上不产生滑动摩擦的情况下的速度。替代地,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套筒25在支撑管26上转动并进一步从驱动皮带31上滑落。通过该方式,可以明显减少驱动皮带31的磨损。
如果驱动套筒25由聚酰胺制成,则能够使得驱动套筒25压入到支撑管26上的磨损最小化。
在驱动套筒25被推压在其上的区域中,可将支撑管26的半径选择成,甚至在支撑管26与驱动套筒25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也会由于力传递点的半径较大而产生足够的驱动转矩。例如,在驱动套筒25被推压在其上的区域中,支撑管26的半径可以比驱动套筒的外半径大70%。优选地,支撑管26的半径可在驱动套筒的外半径的90%以上的范围内。
参考标号列表
1    辊式输送机
10   输送机机架
12   内轮廓
13   外轮廓
20   输送机辊
22   轴端
23   轴
24   外壳元件
25   驱动套筒
26   支撑管
30   驱动系统
31   驱动皮带
311  上部绞线
312  下部绞线
313  下部绞线的第一部分
314  下部绞线的中间部分
315  下部绞线的第二部分
32   托辊
33   支撑辊
36   惰轮
361  第一惰轮
362  第二惰轮
37   驱动辊
38   驱动电机
39   下部绞线惰轮
40   固定元件
41   固定区域
42   抵靠区域
43   夹持区域
431  夹持表面
45   支撑辊轴承
45   定位凹部
50   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
51   操作台接触表面
511  定位突出部
54   支承部位
541  支承部位边界面
58   第一侧端面
581  导向突出部
59   第二侧端面
591  导向凹部
60   弯道外侧的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
70   轴承座

Claims (15)

1.一种弯道辊式输送机(1),所述弯道辊式输送机具有输送机机架(10)及能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输送机机架(10)上的多个输送机辊(20),其中所述弯道辊式输送机(1)具有驱动系统(30),所述驱动系统具有圆截面的驱动皮带(31),其中若干输送机辊(20)以浮动方式抵靠在所述驱动皮带(31)上,其中每个所述输送机辊(20)均具有至少一个轴(23)、至少一个锥形外壳元件(24)及驱动套筒(25),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锥形外壳元件(24)和所述驱动套筒(25)绕着所述至少一个轴(23)被能旋转地支撑,
其中,所述驱动套筒(25)抵靠在所述驱动皮带(31)上以建立驱动接触并且能相对于所述锥形外壳元件(24)利用转矩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其中,所述驱动皮带(31)抵靠在与所述输送机辊(20)相对的一侧上的多个托辊(32)上,并且其中所述驱动皮带(31)由弯道内侧上的多个支撑辊(33)支撑,以使得在所述弯道内侧上驱动皮带沿着与输送弯道相符的多边形弯道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其中,从动输送机辊的数量F与支撑辊的数量S之间的比率对应于关系0.5≤F/S≤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其中,所述支撑辊(33)的旋转轴线各自具有竖直路线或朝向所述弯道外侧倾斜的路线。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其中,所述支撑辊(33)和/或所述托辊(32)被配置成具有圆柱形表面或圆锥形表面的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其中,所述弯管输送机(1)还具有至少一个惰轮(36),所述惰轮具有凹抵靠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其中,所述弯道辊式输送机(1)还具有第二惰轮(362),所述第二惰轮被形成为驱动辊(37)。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其中,所述弯道辊式输送机(1)还具有下部绞线惰轮(39),所述下部绞线惰轮设置成使得下部绞线(312)的来自第一惰轮(361)的第一部分通向所述下部绞线惰轮(39),沿位于与所述第一惰轮(361)的旋转轴线垂直并穿过第一惰轮(361)的区域中的驱动皮带(31)的平面中的直线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其中,所述弯道辊式输送机(1)具有第一和第二无驱动惰轮(361、362)以及设置在所述下部绞线(312)的区域中的驱动辊(3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所述弯道辊式输送机具有至少一个下部绞线惰轮(39),所述下部绞线惰轮设置在所述下部绞线(312)的区域中以使得所述下部绞线(312)绕所述驱动辊缠绕至少180°。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其中,所述弯道辊式输送机(1)的输送机机架(10)具有沿环形线延伸的内轮廓以及固定在所述内轮廓上的多个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每个所述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均具有细长孔以形成支承部位(54),所述输送机辊(20)的轴端容纳在所述支承部位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其中,每个所述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均具有面向各自的相邻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的端面,其中,第一侧端面(58)具有导向突出部(581)并且第二侧端面(59)具有相应的导向凹部(591),其中所述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的导向突出部(581)均与相邻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的导向凹部(591)相接合且配置为防止所述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相对于彼此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其中所述弯道辊式输送机还具有适用于所述输送机机架(10)的内轮廓的操作台状固定元件(40),所述操作台状固定元件(40)被形成为细长弯曲的金属板部件并用于固定所述多个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中的若干。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其中,所述操作台状固定元件(40)具有多个定位凹部(45),所述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的相应定位突出部(511)接合至所述定位凹部(45)中,以便以限定的方式设置所述输送机部段支承元件(50)沿所述内轮廓朝向所述环形线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弯道辊式输送机(1),其中,所述托辊(32)和/或所述支撑辊(33)固定至所述固定元件(40)。
CN201410505652.0A 2011-06-14 2012-05-31 弯道辊式输送机 Active CN104444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104190A DE102011104190A1 (de) 2011-06-14 2011-06-14 Rollenfördererkurve mit rundem Antriebsriemen
DE102011104190.0 2011-06-14
CN201280003836.6A CN103228560B (zh) 2011-06-14 2012-05-31 包括圆驱动皮带的弯道辊式输送机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3836.6A Division CN103228560B (zh) 2011-06-14 2012-05-31 包括圆驱动皮带的弯道辊式输送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4054A true CN104444054A (zh) 2015-03-25
CN104444054B CN104444054B (zh) 2017-05-17

Family

ID=4633119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3836.6A Active CN103228560B (zh) 2011-06-14 2012-05-31 包括圆驱动皮带的弯道辊式输送机
CN201410505652.0A Active CN104444054B (zh) 2011-06-14 2012-05-31 弯道辊式输送机
CN201410505711.4A Active CN104401642B (zh) 2011-06-14 2012-05-31 弯道辊式输送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3836.6A Active CN103228560B (zh) 2011-06-14 2012-05-31 包括圆驱动皮带的弯道辊式输送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05711.4A Active CN104401642B (zh) 2011-06-14 2012-05-31 弯道辊式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150356B2 (zh)
EP (3) EP2616370B1 (zh)
CN (3) CN103228560B (zh)
BR (1) BR112013012391A2 (zh)
CA (3) CA2860972C (zh)
DE (1) DE102011104190A1 (zh)
WO (1) WO20121716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89538A1 (fr) 2012-09-12 2014-03-12 Conception Impack Dtci Inc. Module d'inversion de paquets multidirectionnel et polyvalent
CN104891109A (zh) * 2014-03-05 2015-09-09 李春林 可转弯带式输送机
NL2012475B1 (nl) * 2014-03-19 2016-01-08 Ambaflex Int B V Transporteur voor het in hoogterichting transporteren van goederen.
CN105775575A (zh) * 2016-05-12 2016-07-20 上海和进物流机械有限公司 转弯装置
CN108726082B (zh) * 2018-06-14 2019-12-03 温岭市斗斗鸭鞋厂 一种转弯辊筒输送装置
CN110255054A (zh) * 2019-07-08 2019-09-20 上海轶简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弯道式动力滚筒输送机
WO2022001988A1 (zh) 2020-06-28 2022-01-06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传送装置和物料加工设备
CN114789872A (zh) * 2022-04-15 2022-07-26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食品包装运输用弧形转弯传送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1916A (en) * 1976-10-08 1978-05-30 W & H Conveyor Systems, Inc. Apparatus for driving individual rollers of a power conveyer
US4887708A (en) * 1989-01-23 1989-12-19 Portec, Inc. Drive apparatus for belt power turns
EP0506994A1 (de) * 1991-04-05 1992-10-07 Interroll Holding AG Förderrollenbahn mit Riemenantrieb
CN2522384Y (zh) * 2001-12-28 2002-11-27 湖州德马机械有限公司 辊子输送机弯道辊子低噪声传动装置
CN1426941A (zh) * 2001-12-18 2003-07-02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输送机的驱动装置及其所用的带有电动机的减速器
CN1535235A (zh) * 2001-05-11 2004-10-06 新田株式会社 设有凸条的输送带
CN102036888A (zh) * 2008-05-21 2011-04-27 英特诺控股集团公司 皮带输送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246322U (de) * 1972-12-19 1973-04-19 Bruhm D Stauförderer
US3323636A (en) * 1965-09-01 1967-06-06 Robert W Gotham Live roller conveyor
DE1756448A1 (de) * 1968-05-22 1970-08-20 Miag Muehlenbau & Ind Gmbh Wendelfoermiger Stueckgutfoerderer
US3598225A (en) * 1969-04-10 1971-08-10 Air Preheater Accumulating conveyor
DE2152204A1 (de) * 1971-10-20 1973-04-26 Stumpf Kg K Rollenbahnrolle
DE2213291A1 (de) * 1972-03-18 1973-09-27 Richard Gebhardt Antriebsvorrichtung fuer rollenbahnen
DE2522348C2 (de) * 1975-05-20 1984-08-16 Richard 6920 Sinsheim Gebhardt Rollenbahnkurve
US4096942A (en) * 1976-10-01 1978-06-27 Thomas Paul Shepherd Roller type of conveyor
US4196312A (en) * 1977-02-16 1980-04-01 David A. DeGood Accumulation live roller conveyor
US4238029A (en) * 1978-06-23 1980-12-09 Pirro Michael S Jr Accumulating conveyor
US4278166A (en) * 1978-06-23 1981-07-14 Pirro Jr Michael S Accumulator conveyor
JPS55123804A (en) * 1979-03-15 1980-09-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nveyer
US4488639A (en) * 1981-09-08 1984-12-18 E. W. Buschman Company Roller conveyor with friction roll device
NL8303239A (nl) * 1983-09-21 1985-04-16 Rapistan Van Der Lande Bv Transportbaan.
DE8904162U1 (zh) * 1989-04-04 1989-09-28 Hacklaender, Heinz, 5632 Wermelskirchen, De
DE4209756A1 (de) * 1992-03-26 1993-09-30 Axmann Foerdertechnik Rollenbahnkurve
US5826702A (en) * 1996-07-16 1998-10-27 The Buschman Company Take-up system for the drive belt of a live roller conveyor
JPH10181821A (ja) * 1996-12-21 1998-07-07 Temusu:Kk カーブコンベア
US6390286B1 (en) * 1999-01-08 2002-05-21 Rapistan Systems Advertising Corp. Belt driven roller conveyor
FR2799452B1 (fr) * 1999-10-11 2002-01-18 Automatisme Nouveau Organisati Convoyeur d'objets
JP3994374B2 (ja) * 2001-05-11 2007-10-17 ニッタ株式会社 カーブコンベア
US7398874B2 (en) * 2005-01-07 2008-07-15 Tgw-Ermanco, Inc. Belt-driven accumulator for curved roller segment
DE102005019068A1 (de) * 2005-04-23 2007-03-29 Knapp Logistik Automation Ges.M.B.H. Fördereinrichtung mit Richtungswechsel zum Fördern von Stückgut
US7299909B1 (en) 2005-07-13 2007-11-27 Automotion, Inc. Taper sleeve for conveyor roller
CN2830329Y (zh) * 2005-10-08 2006-10-25 贵阳普天万向物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弯段传输辊
CN201144109Y (zh) * 2007-12-21 2008-11-05 霍秀荣 一种锥棒辊动式转弯机
EP2590880A4 (en) * 2010-07-09 2014-03-12 Dematic Corp BELT DRIVEN CURVED CONVEYOR WITH LOW FRICTION
US8763789B2 (en) * 2012-03-08 2014-07-01 Tgw Systems, Inc. Drive system for curved roller conveyor segment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1916A (en) * 1976-10-08 1978-05-30 W & H Conveyor Systems, Inc. Apparatus for driving individual rollers of a power conveyer
US4887708A (en) * 1989-01-23 1989-12-19 Portec, Inc. Drive apparatus for belt power turns
EP0506994A1 (de) * 1991-04-05 1992-10-07 Interroll Holding AG Förderrollenbahn mit Riemenantrieb
CN1535235A (zh) * 2001-05-11 2004-10-06 新田株式会社 设有凸条的输送带
CN1426941A (zh) * 2001-12-18 2003-07-02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输送机的驱动装置及其所用的带有电动机的减速器
CN2522384Y (zh) * 2001-12-28 2002-11-27 湖州德马机械有限公司 辊子输送机弯道辊子低噪声传动装置
CN102036888A (zh) * 2008-05-21 2011-04-27 英特诺控股集团公司 皮带输送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8560B (zh) 2016-03-09
DE102011104190A1 (de) 2012-12-20
EP2676901B1 (de) 2015-02-11
CN104401642B (zh) 2016-09-07
CN104401642A (zh) 2015-03-11
CA2861128A1 (en) 2012-12-20
EP2676902A1 (de) 2013-12-25
EP2616370A1 (de) 2013-07-24
CA2860972A1 (en) 2012-12-20
CA2860972C (en) 2016-10-25
US20130233679A1 (en) 2013-09-12
EP2616370B1 (de) 2017-07-26
EP2676901A1 (de) 2013-12-25
CN103228560A (zh) 2013-07-31
WO2012171616A1 (de) 2012-12-20
CA2861128C (en) 2016-11-01
BR112013012391A2 (pt) 2016-08-30
EP2676902B1 (de) 2015-02-11
US9150356B2 (en) 2015-10-06
CA2817053A1 (en) 2012-12-20
CA2817053C (en) 2017-05-02
CN104444054B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8560B (zh) 包括圆驱动皮带的弯道辊式输送机
US8162132B2 (en) Deflection apparatus for a conveying system
JP5126880B2 (ja) コンベア装置
MXPA01006898A (es) Transportador de rodillo accionado por banda.
CN102267658A (zh) 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
KR101028045B1 (ko) 벨트 컨베이어 장치
CA2807092C (en) Curved belt conveyor
AU2003204126C1 (en) Roller conveyor
US9181032B2 (en) Roller conveyor comprising a bearing element with shoulder
CN114435862B (zh) 一种传输机构、传输装置及分拣传输线
US8708138B2 (en) Belt conveyor equipment
WO2021157404A1 (ja) ローラコンベヤ装置
FI3652466T3 (fi) Jännityksen jakautumisen normalisointi ja sivupinnan kulumisen minimointi kulmittaisen voimansiirron hihnajärjestelmissä
WO2017169860A1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移動手摺案内装置
US3590985A (en) Axially rotatable delivery conveyor
CN112777464B (zh) 带驱动式自动扶梯
JP2013086927A (ja) 倍速コンベヤチェーン及び倍速コンベヤ
CN213568030U (zh) 一种传送带机构
JP2006327740A (ja) 急傾斜型ベルトコンベヤ
WO2024080990A1 (en) Cable-suspended overland conveyor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