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37134A - 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37134A
CN104437134A CN201410815728.XA CN201410815728A CN104437134A CN 104437134 A CN104437134 A CN 104437134A CN 201410815728 A CN201410815728 A CN 201410815728A CN 104437134 A CN104437134 A CN 104437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embrane
prepared
solution
organic
polyamide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57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37134B (zh
Inventor
马军
吕兴霖
杨�一
刘晴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8157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37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37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7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37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7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涉及一种正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常规界面聚合工艺制备的聚酰胺复合膜在正渗透工艺中溶质返混通量较高,使水通量降低、污染物去除率下降,从而降低正渗透工艺的效率,增加操作成本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一、制备支撑层;二、制备活性层;三、活性层的表面改性。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制备的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在保持高水通量优点的同时,溶质返混通量降低,有效提高了正渗透膜对水中离子(特别是阳离子)的选择性,对于正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等方面的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渗透复合膜的原位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全球人类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最近几年,作为一种新兴的膜处理技术,正渗透(forward osmosis,简称FO)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大量的关注。该技术利用汲取液(draw solution)和料液(feed solution)间的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使水透过膜而离子被截留。相对于传统膜工艺(比如反渗透、纳滤、超滤),FO技术具有膜污染趋势低、能耗低等诸多优势,在海水淡化、污废水回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大规模商品化的FO膜主要是美国Hydr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HTI)公司生产的三醋酸纤维素膜(相关专利:W02006110497A)。但是这种膜在应用过程中存在选择性较低、易水解、易被生物降解等诸多缺点。相对于醋酸纤维素膜,聚酰胺复合膜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更好的物化稳定性等诸多优势,更适宜应用于FO工艺。
FO工艺运行时,料液的水分子会在渗透压差的作用下扩散到汲取液中,使水得到净化。但同时,汲取液中的高浓度离子也会由于浓度梯度,扩散到料液中,这个现象被称作溶质返混。基于唐南平衡机理,溶质返混也会进一步促进料液中的离子向汲取液扩散,形成离子双向扩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溶质返混(及其所产生的离子双向扩散)会造成汲取剂的流失、水通量降低、污染物去除率下降等诸多问题,从而降低FO工艺的效率,增加操作成本。
现有研究表明,采用常规界面聚合工艺制备的聚酰胺复合膜在FO工艺中具有比较明显的离子双向扩散现象,原因主要是由于膜表面含有大量的羧基官能团,使表面带负电,促进了阳离子在聚酰胺材料中吸附和扩散,形成阳离子交换作用,从而升高阳离子的返混通量。同时,在唐南平衡效应的作用下,阴离子的扩散也得到促进,使总的溶质返混通量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常规界面聚合工艺制备的聚酰胺复合膜在正渗透工艺中溶质返混通量较高,会造成汲取剂的流失、使水通量降低、污染物去除率下降,从而降低正渗透工艺的效率,增加操作成本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支撑层:将成膜聚合物与溶剂混合,在密封的条件下搅拌8h~24h、在非密封的条件下自然放置脱泡16h~24h,得到聚合物铸膜液,然后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支撑层;所述的支撑层为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或中空纤维膜形式的支撑层;
二、制备活性层:将步骤一所制备的支撑层的致密侧放入多元胺的水溶液中浸泡0.1min~5min,取出后利用气刀吹脱表面多余的溶液液滴,再将致密侧放入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浸泡0.5min~10min,取出后竖直放置1min~10min,得到复合膜Ⅰ,将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得到复合膜Ⅱ;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的质量浓度是0.5%~5%;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酰氯的质量浓度是0.05%~0.5%;
三、活性层的表面改性:将步骤二所制备的复合膜Ⅱ在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浸泡0.5h~6h,取出后得到复合膜Ⅲ,然后将复合膜Ⅲ放入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浸泡0.5h~6h,得到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其中所述活化物混合溶液为无机盐、碳二亚胺类有机物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溶液;所述的胺类有机物为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所述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mol/L~500mmol/L。
本发明的反应过程:在步骤二中,支撑层首先吸附一部分的多元胺水溶液,然后与多元酰氯溶液接触,多元胺的氨基与高活性的酰氯基迅速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形成交联的新生态聚酰胺活性层。该活性层表面残留了一些未反应的酰氯基,在熟化处理过程中,发生水解,生成羧基;在步骤三中,羧基与活化物混合溶液接触,形成对氨基具有高活性的酯化产物,再与胺类有机物溶液接触时,该酯化产物可以与胺类有机物一端的伯氨基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本发明的机理:一般而言,活性层表面羧基是聚酰胺复合膜表面的主导性官能团,由于羧基的pKa为5.2,自然水体pH为中性,因此,羧基主要以去质子化形式存在,使膜材料表面带负电,由于表面负电荷对阳离子的吸附作用,促进阳离子在膜中的传质,使得常规聚酰胺复合膜具有较高的溶质返混通量。在本发明中,通过活化物混合溶液激发羧基,将胺类有机物接枝到膜表面,占据了羧基位点,此时膜表面官能团由胺类有机物的另一端的官能团所决定。因此,本发明步骤三的在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浸泡会改变聚酰胺复合膜表面的官能团,从而降低膜表面羧基密度,使膜材料的表面负电荷也降低(或者更趋于正电荷)。由于膜表面负电荷的降低,对阳离子的吸附降低、排斥升高,抑制阳离子的离子交换作用,从根本上解决聚酰胺复合膜溶质返混通量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采用常见的化学试剂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使其在保持高水通量优点的同时,溶质返混通量降低46.2%~78.1%,有效地提高了正渗透膜对水中离子(特别是阳离子)的选择性,对于正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由于本发明仅仅是在常规聚酰胺复合膜的制备工艺之后,增加了表面官能团改性处理步骤,因此,仅仅需要对现有技术装备进行轻微的工艺改进,即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支撑层:将成膜聚合物与溶剂混合,在密封的条件下搅拌8h~24h、在非密封的条件下自然放置脱泡16h~24h,得到聚合物铸膜液,然后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支撑层;所述的支撑层为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或中空纤维膜形式的支撑层;
二、制备活性层:将步骤一所制备的支撑层的致密侧放入多元胺的水溶液中浸泡0.1min~5min,取出后利用气刀吹脱表面多余的溶液液滴,再将致密侧放入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浸泡0.5min~10min,取出后竖直放置1min~10min,得到复合膜Ⅰ,将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得到复合膜Ⅱ;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的质量浓度是0.5%~5%;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酰氯的质量浓度是0.05%~0.5%;
三、活性层的表面改性:将步骤二所制备的复合膜Ⅱ,在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浸泡0.5h~6h,取出后得到复合膜Ⅲ,然后将复合膜Ⅲ放入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浸泡0.5h~6h,得到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其中所述活化物混合溶液为无机盐、碳二亚胺类有机物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溶液;所述的胺类有机物为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所述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mol/L~500mmol/L。
本实施方式的反应过程:在步骤二中,支撑层首先吸附一部分的多元胺水溶液,然后与多元酰氯溶液接触,多元胺的氨基与高活性的酰氯基迅速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形成交联的新生态聚酰胺活性层。该活性层表面残留了一些未反应的酰氯基,在熟化处理过程中,发生水解,生成羧基;在步骤三中,羧基与活化物混合溶液接触,形成对氨基具有高活性的酯化产物,再与胺类有机物溶液接触时,该酯化产物可以与胺类有机物一端的伯氨基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本实施方式的机理:一般而言,活性层表面羧基是聚酰胺复合膜表面的主导性官能团,由于羧基的pKa为5.2,自然水体pH为中性,因此,羧基主要以去质子化形式存在,使膜材料表面带负电,由于表面负电荷对阳离子的吸附作用,促进阳离子在膜中的传质,使得常规聚酰胺复合膜具有较高的溶质返混通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活化物混合溶液激发羧基,将胺类有机物接枝到膜表面,占据了羧基位点,此时膜表面官能团由胺类有机物的另一端的官能团所决定。因此,本实施方式步骤三的在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浸泡会改变聚酰胺复合膜表面的官能团,从而降低膜表面羧基密度,使膜材料的表面负电荷也降低(或者更趋于正电荷)。由于膜表面负电荷的降低,对阳离子的吸附降低、排斥升高,抑制阳离子的离子交换作用,从根本上解决聚酰胺复合膜溶质返混通量高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优点:本实施方式采用常见的化学试剂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使其在保持高水通量优点的同时,溶质返混通量降低46.2%~78.1%,有效地提高了正渗透膜对水中离子(特别是阳离子)的选择性,对于正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由于本实施方式仅仅是在常规聚酰胺复合膜的制备工艺之后,增加了表面官能团改性处理步骤,因此,仅仅需要对现有技术装备进行轻微的工艺改进,即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一所述的成膜聚合物为聚砜、聚醚砜、聚偏氟乙烯、醋酸纤维素和三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步骤一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1,4-二氧六环和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步骤一所述的聚合物铸膜液中成膜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7%~20%。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的方法:将聚合物铸膜液涂覆在低密度无纺布的玻璃板上,设置刮刀高度为100μm~500μm,进行延展后,浸没入去离子水中10min~60min,得到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中空纤维膜形式的支撑层的方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倒入纺丝机中,利用纺丝机制成厚度为50μm~500μm厚的中空纤维膜形式的支撑层。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均苯三胺、哌嗪和哌嗪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胺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的溶剂为正庚烷、正己烷、环己烷、萘、Isopar-G和Isopar-E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对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的方法:将复合膜Ⅰ放入95℃的水中浸泡1min~10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0.1g/L~0.5g/L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浸泡0.5min~10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0.5g/L~2g/L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中浸泡0.5min~5min,取出后放入95℃的水中浸泡1min~10min,得到复合膜Ⅱ。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无机盐为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钾、硫酸钠、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钙和硝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碳二亚胺类有机物为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溶液中无机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2mol/L,碳二亚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mol/L~100mmol/L,碳二亚胺类有机物与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然后用盐酸的水溶液或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将活化物溶液的pH调为3~8。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所述的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为甲胺、乙胺、丙胺、丁胺、戊胺、联氨、丙二胺、丁二胺、戊二胺、羟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均苯三胺、哌嗪、哌嗪的衍生物、氨基化聚乙二醇和端氨基树枝状大分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通过以下试验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一:本试验为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支撑层:将成膜聚合物与溶剂混合,在密封的条件下搅拌8h、在非密封的条件下自然放置脱泡16h,得到聚合物铸膜液,然后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支撑层;所述的支撑层为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
二、制备活性层:将步骤一所制备的支撑层的致密侧放入多元胺的水溶液中浸泡2min,取出后利用气刀吹脱表面多余的溶液液滴,再将致密侧放入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浸泡0.5min,取出后竖直放置4min,得到复合膜Ⅰ,将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得到复合膜Ⅱ;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的质量浓度是3.2%;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酰氯的质量浓度是0.18%。
三、活性层的表面改性:将步骤二所制备的复合膜Ⅱ在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浸泡2h,取出后得到复合膜Ⅲ,然后将复合膜Ⅲ放入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浸泡2h,得到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其中所述活化物混合溶液为无机盐、碳二亚胺类有机物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溶液;所述的胺类有机物为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所述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0mmol/L;
步骤一所述的成膜聚合物为聚砜;步骤一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乙酰胺;步骤一所述的聚合物铸膜液中成膜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2.5%;
步骤一中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的方法:将聚合物铸膜液涂覆在低密度无纺布的玻璃板上,设置刮刀高度为200μm,进行延展后,浸没入去离子水中20min,得到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
步骤二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为间苯二胺;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胺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的溶剂为Isopar-G;
步骤二中对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的方法:将复合膜Ⅰ放入95℃的水中浸泡2.5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0.3g/L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浸泡2.5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0.5g/L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中浸泡1min,取出后放入95℃的水中浸泡2.5min,得到复合膜Ⅱ;
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无机盐为氯化钾,碳二亚胺类有机物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溶液中无机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碳二亚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0mmol/L,然后用盐酸的水溶液或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将活化物溶液的pH调为5;
步骤三所述的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为丁二胺。
试验二:本试验为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支撑层:将成膜聚合物与溶剂混合,在密封的条件下搅拌12h、在非密封的条件下自然放置脱泡20h,得到聚合物铸膜液,然后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支撑层;所述的支撑层为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
二、制备活性层:将步骤一所制备的支撑层的致密侧放入多元胺的水溶液中浸泡1min,取出后利用气刀吹脱表面多余的溶液液滴,再将致密侧放入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浸泡0.5min,取出后竖直放置4min,得到复合膜Ⅰ,将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得到复合膜Ⅱ;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的质量浓度是4.5%;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酰氯的质量浓度是0.05%。
三、活性层的表面改性:将步骤二所制备的复合膜Ⅱ在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浸泡1.5h,取出后得到复合膜Ⅲ,然后将复合膜Ⅲ放入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浸泡1.5h,得到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其中所述活化物混合溶液为无机盐、碳二亚胺类有机物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溶液;所述的胺类有机物为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所述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度为200mmol/L;
步骤一所述的成膜聚合物为聚醚砜;步骤一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乙酰胺;步骤一所述的聚合物铸膜液中成膜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5%;
步骤一中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的方法:将聚合物铸膜液涂覆在低密度无纺布的玻璃板上,设置刮刀高度为200μm,进行延展后,浸没入去离子水中20min,得到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
步骤二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为对苯二胺;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胺酰氯为邻苯二甲酰氯;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的溶剂为正庚烷;
步骤二中对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的方法:将复合膜Ⅰ放入95℃的水中浸泡5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0.5g/L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浸泡2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1g/L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中浸泡2min,取出后放入95℃的水中浸泡5min,得到复合膜Ⅱ;
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无机盐为氯化钾,碳二亚胺类有机物为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溶液中无机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碳二亚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度为50mmol/L,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物质的量为200mmol/L,然后用盐酸的水溶液或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将活化物溶液的pH调为6;
步骤三所述的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为戊二胺。
试验三:本试验为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支撑层:将成膜聚合物与溶剂混合,在密封的条件下搅拌24h、在非密封的条件下自然放置脱泡24h,得到聚合物铸膜液,然后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支撑层;所述的支撑层为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
二、制备活性层:将步骤一所制备的支撑层的致密侧放入多元胺的水溶液中浸泡3min,取出后利用气刀吹脱表面多余的溶液液滴,再将致密侧放入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浸泡1min,取出后竖直放置3min,得到复合膜Ⅰ,将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得到复合膜Ⅱ;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的质量浓度是4%;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酰氯的质量浓度是0.18%。
三、活性层的表面改性:将步骤二所制备的复合膜Ⅱ在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浸泡4h,取出后得到复合膜Ⅲ,然后将复合膜Ⅲ放入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浸泡4h,得到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其中所述活化物混合溶液为无机盐、碳二亚胺类有机物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溶液;所述的胺类有机物为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所述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mmol/L;
步骤一所述的成膜聚合物为聚偏氟乙烯;步骤一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步骤一所述的聚合物铸膜液中成膜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6%;
步骤一中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的方法:将聚合物铸膜液涂覆在低密度无纺布的玻璃板上,设置刮刀高度为250μm,进行延展后,浸没入去离子水中30min,得到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
步骤二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为对苯二胺;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胺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的溶剂为Isopar-G;
步骤二中对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的方法:将复合膜Ⅰ放入95℃的水中浸泡5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0.25g/L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浸泡4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0.4g/L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中浸泡1min,取出后放入95℃的水中浸泡5min,得到复合膜Ⅱ;
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无机盐为硝酸钠,碳二亚胺类有机物为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溶液中无机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5mol/L,碳二亚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75mmol/L,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0mmol/L,然后用盐酸的水溶液或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将活化物溶液的pH调为5;
步骤三所述的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为丁二胺。
试验四:本试验为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支撑层:将成膜聚合物与溶剂混合,在密封的条件下搅拌10h、在非密封的条件下自然放置脱泡18h,得到聚合物铸膜液,然后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支撑层;所述的支撑层为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
二、制备活性层:将步骤一所制备的支撑层的致密侧放入多元胺的水溶液中浸泡10min,取出后利用气刀吹脱表面多余的溶液液滴,再将致密侧放入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浸泡5min,取出后竖直放置10min,得到复合膜Ⅰ,将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得到复合膜Ⅱ;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的质量浓度是2%;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酰氯的质量浓度是0.1%。
三、活性层的表面改性:将步骤二所制备的复合膜Ⅱ在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浸泡3h,取出后得到复合膜Ⅲ,然后将复合膜Ⅲ放入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浸泡3h,得到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其中所述活化物混合溶液为无机盐、碳二亚胺类有机物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溶液;所述的胺类有机物为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所述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度为50mmol/L;
步骤一所述的成膜聚合物为三醋酸纤维素;步骤一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步骤一所述的聚合物铸膜液中成膜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5%;
步骤一中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的方法:将聚合物铸膜液涂覆在低密度无纺布的玻璃板上,设置刮刀高度为250μm,进行延展后,浸没入去离子水中30min,得到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
步骤二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为对苯二胺;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胺酰氯为邻苯二甲酰氯;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的溶剂为正己烷;
步骤二中对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的方法:将复合膜Ⅰ放入95℃的水中浸泡2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0.1g/L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浸泡1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1g/L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中浸泡0.5min,取出后放入95℃的水中浸泡2min,得到复合膜Ⅱ;
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无机盐为硫酸钠,碳二亚胺类有机物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溶液中无机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碳二亚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然后用盐酸的水溶液或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将活化物溶液的pH调为4;
步骤三所述的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为羟胺。
试验五:本试验为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支撑层:将成膜聚合物与溶剂混合,在密封的条件下搅拌8h、在非密封的条件下自然放置脱泡16h,得到聚合物铸膜液,然后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支撑层;所述的支撑层为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
二、制备活性层:将步骤一所制备的支撑层的致密侧放入多元胺的水溶液中浸泡8min,取出后利用气刀吹脱表面多余的溶液液滴,再将致密侧放入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浸泡5min,取出后竖直放置10min,得到复合膜Ⅰ,将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得到复合膜Ⅱ;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的质量浓度是3%;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酰氯的质量浓度是0.3%。
三、活性层的表面改性:将步骤二所制备的复合膜Ⅱ在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浸泡5h,取出后得到复合膜Ⅲ,然后将复合膜Ⅲ放入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浸泡4h,得到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其中所述活化物混合溶液为无机盐、碳二亚胺类有机物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溶液;所述的胺类有机物为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所述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度为50mmol/L;
步骤一所述的成膜聚合物为三醋酸纤维素;步骤一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步骤一所述的聚合物铸膜液中成膜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5%;
步骤一中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的方法:将聚合物铸膜液涂覆在低密度无纺布的玻璃板上,设置刮刀高度为400μm,进行延展后,浸没入去离子水中60min,得到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
步骤二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为间苯二胺;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胺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的溶剂为Isopar-E;
步骤二中对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的方法:将复合膜Ⅰ放入95℃的水中浸泡2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0.2g/L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浸泡1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1.5g/L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中浸泡1min,取出后放入95℃的水中浸泡2min,得到复合膜Ⅱ;
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无机盐为氯化钾,碳二亚胺类有机物为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溶液中无机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碳二亚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0mmol/L,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物质的量100mmol/L,然后用盐酸的水溶液或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将活化物溶液的pH调为4.5;
步骤三所述的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为端氨基树枝状大分子。
试验六:本试验为对比试验,是常规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支撑层:将成膜聚合物与溶剂混合,在密封的条件下搅拌24h、在非密封的条件下自然放置脱泡16h,得到聚合物铸膜液,然后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
二、制备活性层:将步骤一所制备的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的致密侧放入多元胺的水溶液中浸泡2min,取出后利用气刀吹脱表面多余的溶液液滴,再将致密侧放入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浸泡1min,取出后竖直放置4min,得到复合膜Ⅰ,取出复合膜Ⅰ后对复合膜Ⅰ进行熟后处理,得到常规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的质量浓度是3.5%;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酰氯的质量浓度是0.2%;
步骤一所述的成膜聚合物为聚砜;步骤一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步骤一所述的聚合物铸膜液中成膜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5%;
步骤一中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的方法:将聚合物铸膜液涂覆在低密度无纺布的玻璃板上,设置刮刀高度为250μm,进行延展后,浸没入去离子水中30min,得到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步骤二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为间苯二胺;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胺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的溶剂为正己烷;
步骤二中对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的方法:将复合膜Ⅰ放入95℃的水中浸泡1.5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0.1g/L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浸泡4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2g/L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中浸泡0.5min,取出后放入95℃的水中浸泡1.5min,得到常规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
对试验一至五得到的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和试验六得到的常规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进行水通量和溶质通量的性能测试,测试条件:FO模式(即料液面对膜的活性层),汲取液是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的NH4HCO3水溶液,料液是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的NaCl水溶液(模拟海水),流速为21.4cm/s,温度为25.0℃±0.5℃,通过测量汲取液增加体积来计算膜的水通量,公式:
J w FO = ΔV M A · t ,
式中,——正渗透水通量(L·m-2·h-1);
△V——测试时间内,汲取液体积的增加量(L);
MA——膜样品的有效透水面积(m2);
t——测试时间(h)。
通过测定一种离子在汲取液侧(或料液侧)物质的量增加量,计算溶质通量,公式为: J s FO = Δn M A · t
式中,——正渗透溶质通量(mol·m-2·h-1);
△n——测试时间内,一种离子在汲取液侧或料液侧物质的量的增加量(mol);
MA——膜样品的有效透水面积(m2);
t——测试时间(h)。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一至五所制备的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水通量与试验六得到的常规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水通量并未发生变化,仍然保持了聚酰胺复合膜高水通量的优点;而另一方面,试验一至五所制备的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NH4 +、HCO3 -、Na+、Cl-四种离子的溶质通量与试验六得到的常规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NH4 +、HCO3 -、Na+、Cl-四种离子的溶质通量降低了46.2%~78.1%,因此本申请制备的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在保持高水通量优点的同时,溶质通量大幅度降低,有效地提高了正渗透技术对水中离子的选择性。
表1

Claims (10)

1.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支撑层:将成膜聚合物与溶剂混合,在密封的条件下搅拌8h~24h、在非密封的条件下自然放置脱泡16h~24h,得到聚合物铸膜液,然后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支撑层;所述的支撑层为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或中空纤维膜形式的支撑层;
二、制备活性层:将步骤一所制备的支撑层的致密侧放入多元胺的水溶液中浸泡0.1min~5min,取出后利用气刀吹脱表面多余的溶液液滴,再将致密侧放入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浸泡0.5min~10min,取出后竖直放置1min~10min,得到复合膜Ⅰ,将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得到复合膜Ⅱ;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的质量浓度是0.5%~5%;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酰氯的质量浓度是0.05%~0.5%;
三、活性层的表面改性:将步骤二所制备的复合膜Ⅱ在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浸泡0.5h~6h,取出后得到复合膜Ⅲ,然后将复合膜Ⅲ放入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浸泡0.5h~6h,得到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其中所述活化物混合溶液为无机盐、碳二亚胺类有机物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溶液;所述的胺类有机物为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所述胺类有机物的水溶液中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mol/L~500mmol/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成膜聚合物为聚砜、聚醚砜、聚偏氟乙烯、醋酸纤维素和三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步骤一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1,4-二氧六环和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步骤一所述的聚合物铸膜液中成膜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7%~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的方法:将聚合物铸膜液涂覆在低密度无纺布的玻璃板上,设置刮刀高度为100μm~500μm,进行延展后,浸没入去离子水中10min~60min,得到平板膜形式的支撑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制备成中空纤维膜形式的支撑层的方法:将聚合物铸膜液倒入纺丝机中,利用纺丝机制成厚度为50μm~500μm厚的中空纤维膜形式的支撑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的多元胺的水溶液中多元胺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均苯三胺、哌嗪和哌嗪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多元胺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步骤二所述的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的溶剂为正庚烷、正己烷、环己烷、萘、Isopar-G和Isopar-E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对复合膜Ⅰ进行熟化处理的方法:将复合膜Ⅰ放入95℃的水中浸泡1min~10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0.1g/L~0.5g/L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浸泡0.5min~10min,取出后放入质量浓度为0.5g/L~2g/L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中浸泡0.5min~5min,取出后放入95℃的水中浸泡1min~10min,得到复合膜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混合溶液中无机盐为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钾、硫酸钠、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钙和硝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碳二亚胺类有机物为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的活化物溶液中无机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2mol/L,碳二亚胺类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mol/L~100mmol/L,碳二亚胺类有机物与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之比为1:(1~10),然后用盐酸的水溶液或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将活化物溶液的pH调为3~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的至少含有一个伯氨基的有机物为甲胺、乙胺、丙胺、丁胺、戊胺、联氨、丙二胺、丁二胺、戊二胺、羟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均苯三胺、哌嗪、哌嗪的衍生物、氨基化聚乙二醇和端氨基树枝状大分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CN201410815728.XA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 Active CN104437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5728.XA CN104437134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5728.XA CN104437134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7134A true CN104437134A (zh) 2015-03-25
CN104437134B CN104437134B (zh) 2016-08-24

Family

ID=52884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5728.XA Active CN104437134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37134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9969A (zh) * 2015-07-11 2015-12-23 河南工程学院 水处理用高性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5327627A (zh) * 2015-10-26 2016-02-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聚砜-嵌段磺化聚芳香醚共混/聚酰胺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5576176A (zh) * 2016-01-29 2016-05-11 中南大学 一种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5597574A (zh) * 2016-02-03 2016-05-25 东华大学 一种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7754609A (zh) * 2016-08-19 2018-03-06 上海键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93178A (zh) * 2018-07-27 2018-12-1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高通量耐高温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9289561A (zh) * 2018-11-13 2019-02-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截留氨氮和抗膜污染的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569328A (zh) * 2018-12-29 2019-04-05 安徽智泓净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氟改性聚酰胺反渗透膜制备方法
CN110201544A (zh) * 2019-06-17 2019-09-0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通量高选择性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94069A (zh) * 2018-04-25 2019-11-01 华中科技大学 采用无机盐添加剂制备的聚酰胺复合膜、其制备和应用
CN110545903A (zh) * 2017-04-19 2019-12-06 香港大学 具有纳米尺寸气泡的膜渗透性增强的薄膜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316738A (zh) * 2020-09-27 2021-02-05 重庆大学 一种后处理制备抗污染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9191A (zh) * 2011-05-31 2011-09-14 南京帝膜净水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高通量耐氯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
WO2012102678A1 (en) * 2011-01-24 2012-08-02 Nano-Mem Pte. Ltd. A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2678A1 (en) * 2011-01-24 2012-08-02 Nano-Mem Pte. Ltd. A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
CN102179191A (zh) * 2011-05-31 2011-09-14 南京帝膜净水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高通量耐氯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NGLIN LU,ET AL: "Bidirectional Diffusion of Ammonium and Sodium Cations in Forward Osmosis: Role of Membrane Active Layer Surface Chemistry and Charg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XINGLIN LU,ET AL: "In Situ Surfac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Thin-Film Composite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s for Enhanced Organic Fouling Resista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9969A (zh) * 2015-07-11 2015-12-23 河南工程学院 水处理用高性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5327627A (zh) * 2015-10-26 2016-02-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聚砜-嵌段磺化聚芳香醚共混/聚酰胺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5327627B (zh) * 2015-10-26 2017-09-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聚砜‑嵌段磺化聚芳香醚共混/聚酰胺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5576176A (zh) * 2016-01-29 2016-05-11 中南大学 一种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5597574A (zh) * 2016-02-03 2016-05-25 东华大学 一种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5597574B (zh) * 2016-02-03 2018-02-23 东华大学 一种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7754609A (zh) * 2016-08-19 2018-03-06 上海键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45903A (zh) * 2017-04-19 2019-12-06 香港大学 具有纳米尺寸气泡的膜渗透性增强的薄膜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545903B (zh) * 2017-04-19 2021-12-07 香港大学 具有纳米尺寸气泡的膜渗透性增强的薄膜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394069A (zh) * 2018-04-25 2019-11-01 华中科技大学 采用无机盐添加剂制备的聚酰胺复合膜、其制备和应用
CN108993178A (zh) * 2018-07-27 2018-12-1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高通量耐高温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9289561A (zh) * 2018-11-13 2019-02-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截留氨氮和抗膜污染的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569328A (zh) * 2018-12-29 2019-04-05 安徽智泓净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氟改性聚酰胺反渗透膜制备方法
CN110201544A (zh) * 2019-06-17 2019-09-0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通量高选择性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01544B (zh) * 2019-06-17 2022-01-07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通量高选择性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16738A (zh) * 2020-09-27 2021-02-05 重庆大学 一种后处理制备抗污染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7134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37134A (zh) 一种后处理改性制备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方法
CN104548967A (zh) 一种高选择性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的原位制备方法
Qiu et al. Synthesis of high flux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s by chemically crosslinked layer-by-layer polyelectrolytes
Strathmann Electrodialysis and related processes
Kabay et al. Removal of bor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a hybrid ion exchange–membrane process
US11241655B2 (en) Draw solute for a forward osmosis process
CN105169970A (zh) 一种聚多巴胺改性聚酰胺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JP2008093544A (ja) 複合半透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327627B (zh) 一种聚砜‑嵌段磺化聚芳香醚共混/聚酰胺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4147943A (zh) 一种高分子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535955B (zh) 一种脱色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22218B (zh) 一种耐溶剂改性聚醚酰亚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4607066A (zh) 一种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9951A (zh) 一种自组装改性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应用
CN109772177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EP1007194A1 (en) Polyion complex separation membrane with a double structure
CN105597551B (zh) 一种再生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4801206A (zh) 一种胍基改性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694698B (zh) 高阴离子透过性高离子选择性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332415A (zh) 一种含联苯结构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及制法
CN102659575B (zh) 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57451A (zh) 一种利用双极膜电渗析再生碳捕集吸收剂吗啉的方法
CN106315766B (zh) 一种以乳酸铁配合物为汲取液提高正渗透性能的方法
Wang et al. Transport of glycine by neutralization dialysis
CN108187506A (zh) 一种废水脱盐用正渗透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