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9744A -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9744A
CN104419744A CN201310368942.0A CN201310368942A CN104419744A CN 104419744 A CN104419744 A CN 104419744A CN 201310368942 A CN201310368942 A CN 201310368942A CN 104419744 A CN104419744 A CN 104419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erobism
gram
peptone
enrichment medium
gr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89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9744B (zh
Inventor
张敏
王娜
杨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Xinke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Xinke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Xinke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Xinke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689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19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19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9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9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9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及其配置方法,该培养基包含蛋白胨、酵母浸粉、脑心浸液肉汤、葡萄糖、硫代乙醇酸钠、氯化血红素、维生素K1、抗凝剂、厌氧指示剂、蒸馏水;根据其特殊的配比,可制备出能够能促进厌氧细菌大量繁殖的培养基,该培养基应用在临床上厌氧病原菌的培养,可提高厌氧病原菌的阳性检出率。

Description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厌氧菌引起的菌血症近年呈上升趋势且造成的死亡率较高。20世纪70年代血培养厌氧菌分离率高达20%~30%, 其中脆弱拟杆菌群占78%, 在革兰阴性菌中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占第二。近年厌氧菌耐药性的出现使经验治疗面临挑战,厌氧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及临床后果重新受到重视。厌氧血培养是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诊断厌氧菌血症的金标准方法。
对厌氧菌血症回顾性研究表明,厌氧菌血症因诊断错误导致的死亡率可高达55%~63%,但在明确病原菌后采用针对性治疗,死亡率可降至14%~17%。因此,厌氧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显而易见,漏检血培养中的厌氧菌将导致严重后果。准确、及时的厌氧血培养结果对针对性抗菌治疗即为重要,厌氧增菌培养基的质量决定了血培养的厌氧菌的阳性检出率和检出时间。由于厌氧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苛刻,生长速度慢,实验室报告结果时间较长,不能对临床及时指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该培养基能促进临床标本中厌氧细菌的繁殖,提高厌氧病原菌的阳性检出率。
按照本发明的厌氧增菌培养基,其包含:蛋白胨20-28份,酵母浸粉1.5-4.0份,脑心浸液肉汤0.5-1.5份,葡萄糖0.6-2.5份,硫代乙醇酸钠2.5-4.0份,氯化血红素0.003-0.008份,维生素K1为0.0003-0.0008 份,抗凝剂0.3-0.5份,厌氧指示剂0.00005- 0.0003份,蒸馏水900-1100份。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含含量为 0.05-0.15份的L-半胱氨酸或维生素C。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钙、碳酸氢铵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含量为0.3-0.6份。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蛋白胨25份,酵母浸粉2份,脑心浸液肉汤1份,葡萄糖2份,硫代乙醇酸钠3份,氯化血红素0.005份,维生素K1为0.0005 份,抗凝剂0.35份,厌氧指示剂0.0001份,蒸馏水1000份。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含含量为0.1份的L-半胱氨酸或维生素C。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铵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含量为0.4份。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蛋白胨为多价胨,所述多价胨是胰化酪蛋白和胃蛋白的等重量混合蛋白胨。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蛋白胨为胰蛋白胨、大豆蛋白胨等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抗凝剂为聚茴香脑磺酸钠、对氨基苯甲酸、硫酸镁、吸附抗生素复合树脂等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混合。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厌氧指示剂为刃天青和/或亚甲基蓝(美兰)。
上述厌氧增菌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蛋白胨20-28份,酵母浸粉1.5-4.0份,脑心浸液肉汤0.5-1.5份,葡萄糖0.6-2.5份,硫代乙醇酸钠2.5-4.0份,氯化血红素0.003-0.008份,抗凝剂0.3-0.5份,厌氧指示剂0.00005- 0.0003份;
(2)将步骤(1)中的原料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900-1100份,搅拌混均,调节pH值6.8-7.0;然后加热煮沸,以驱逐液体中的氧气;
(3)将步骤(2)中煮沸后的培养基转移到充有氮气的厌氧瓶或厌氧管中,此过程应避免引入氧气;转移完成后,还应继续通入氮气10-20秒;然后封闭厌氧瓶或厌氧管,使其避免进入氧气;
(4)将步骤(3)中装有培养基的厌氧瓶或厌氧管进行灭菌处理;
(5)在步骤(4)中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0.0003-0.0008 份的维生素K1,该培养基即可使用。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1)中的原料还包含含量为0.05-0.15份的L-半胱氨酸或维生素。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1)中的原料还包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钙、碳酸氢铵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含量为0.3-0.6份。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2)中所述调节pH值是使用1mol/L的NaOH溶液进行调整。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2)中所述煮沸时间为8-13分钟。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煮沸时间为10分钟。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4)中所述灭菌处理是在110-125℃ 下,进行湿热灭菌18-25分钟。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湿热灭菌为20分钟。
本发明厌氧增菌培养基营养成分充足,蛋白胨、脑心浸液等能为厌氧菌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氯化血红素、维生素K1作为细菌生长刺激因子,硫代乙醇酸钠作为除氧剂,抗凝剂聚茴香脑磺酸钠可有效中和溶菌酶、抑制吞噬细胞以及使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失活,使细菌更好地生长。提供的适宜的环境条件能促进临床标本中厌氧细菌的繁殖,提高厌氧病原菌的阳性检出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实施例只对本发明起示例性的作用,而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作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做出的任何非实质性修改,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其包含:蛋白胨25克,酵母浸粉2克,脑心浸液肉汤1克,葡萄糖2克,硫代乙醇酸钠3克,氯化血红素0.005克,维生素K1为0.0005克,抗凝剂0.35克,厌氧指示剂0.0001克,蒸馏水1000ml,L-半胱氨酸0.1克,碳酸氢钠0.4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蛋白胨为胰蛋白胨;所述抗凝剂为聚茴香脑磺酸钠;所述厌氧指示剂为刃天青。
上述厌氧增菌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蛋白胨25克,酵母浸粉2克,脑心浸液肉汤1克,葡萄糖2克,硫代乙醇酸钠3克,氯化血红素0.005克,抗凝剂0.35克,厌氧指示剂0.0001克,L-半胱氨酸0.1克,碳酸氢钠0.4克。
(2)将步骤(1)中的原料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1000ml,搅拌混均,调节pH值6.8;然后加热煮沸,以驱逐液体中的氧气;通入氮气至培养基冷却;
(3)将步骤(2)中冷却后的培养基转移到厌氧瓶中,此过程应避免引入氧气;转移完成后,还应继续通入氮气15秒;然后封闭厌氧瓶,使其避免进入氧气;
(4)将步骤(3)中装有培养基的厌氧瓶进行灭菌处理;
(5)在步骤(4)中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0.0005 克的维生素K1,该培养基即可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调节pH值是使用1mol/L的NaOH溶液进行调整;所述煮沸时间为10分钟。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4)中所述灭菌处理是在121℃ 下,进行湿热灭菌20分钟。
下面结合试验,对本实施例中的厌氧增菌培养基与其他现有的培养基进行比较。
本实施例中的厌氧增菌培养基和现有技术中的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牛脑心浸液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溶组织梭菌(ATCC19401)和产气荚膜梭菌,并对其各自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
具体试验方法:将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溶组织梭菌(ATCC19401)和产气荚膜梭菌各自的菌悬液1.0ⅹ108cfu/ml,分别稀释100倍,并分别取0.1ml接种在厌氧增菌培养基、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和牛脑心浸液培养基中,置于厌氧罐内,37℃培养48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如下表1: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厌氧菌(溶组织梭菌ATCC19401和产气荚膜梭菌)在本实施例的厌氧增菌培养基中能良好生长,细菌生长情况优于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和牛脑心浸液培养基;兼性厌氧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在本实施例的厌氧增菌培养基中能生长;严格需氧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不能在本发明培养基中生长。
本实施例中:ATCC是美国标准生物品收藏中心的缩写,在ATCC保藏的菌株都有特定的编号,列举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溶组织梭菌(ATCC19401)代表所用菌株为该细菌的标准菌株;cfu/ml是指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
实施例2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其包含:蛋白胨20克,酵母浸粉1.5克,脑心浸液肉汤0.5克,葡萄糖0.6克,硫代乙醇酸钠2.5克,氯化血红素0.003克,维生素K1为0.0003克,抗凝剂0.3克,厌氧指示剂0.00005克,蒸馏水900ml,L-半胱氨酸0.05克,碳酸氢钠0.3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蛋白胨为大豆蛋白胨;所述抗凝剂为对氨基苯甲酸;所述厌氧指示剂为亚甲基蓝(美兰)。
上述厌氧增菌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蛋白胨20克,酵母浸粉2.5克,脑心浸液肉汤0.5克,葡萄糖0.6克,硫代乙醇酸钠2.5克,氯化血红素0.003克,抗凝剂0.3克,厌氧指示剂0.00005克,L-半胱氨酸0.05克,碳酸氢钠0.3克。
(2)将步骤(1)中的原料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900ml,搅拌混均,调节pH值7.0;然后加热煮沸,以驱逐液体中的氧气;通入氮气至培养基冷却;
(3)将步骤(2)中冷却后的培养基转移到厌氧管中,此过程应避免引入氧气;转移完成后,还应继续通入氮气10秒;然后封闭厌氧管,使其避免进入氧气;
(4)将步骤(3)中装有培养基的厌氧管进行灭菌处理;
(5)在步骤(4)中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0.0003克的维生素K1,该培养基即可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调节pH值是使用1mol/L的NaOH溶液进行调整;所述煮沸时间为8分钟。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4)中所述灭菌处理是在110℃ 下,进行湿热灭菌25分钟。
实施例3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其包含:蛋白胨28克,酵母浸粉4克,脑心浸液肉汤1.5克,葡萄糖2.5克,硫代乙醇酸钠4克,氯化血红素0.008克,维生素K1为0.0008克,抗凝剂0.5克,厌氧指示剂0.0003克,蒸馏水1100ml,L-半胱氨酸0.15克,碳酸氢钙0.6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蛋白胨为多价胨;所述抗凝剂为硫酸镁;所述厌氧指示剂为刃天青。
上述厌氧增菌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蛋白胨28克,酵母浸粉4克,脑心浸液肉汤1.5克,葡萄糖2.5克,硫代乙醇酸钠4克,氯化血红素0.008克,抗凝剂0.5克,厌氧指示剂0.0003克,L-半胱氨酸0.15克,碳酸氢钙0.6克。
(2)将步骤(1)中的原料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1100ml,搅拌混均,调节pH值6.8;然后加热煮沸,以驱逐液体中的氧气;通入氮气至培养基冷却;
(3)将步骤(2)中冷却后的培养基转移到厌氧瓶中,此过程应避免引入氧气;转移完成后,还应继续通入氮气20秒;然后封闭厌氧瓶,使其避免进入氧气;
(4)将步骤(3)中装有培养基的厌氧瓶进行灭菌处理;
(5)在步骤(4)中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0.0008 克的维生素K1,该培养基即可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调节pH值是使用1mol/L的NaOH溶液进行调整;所述煮沸时间为13分钟。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4)中所述灭菌处理是在125℃ 下,进行湿热灭菌18分钟。
实施例4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其包含:蛋白胨22克,酵母浸粉1.7克,脑心浸液肉汤0.7克,葡萄糖0.8克,硫代乙醇酸钠2.7克,氯化血红素0.004克,维生素K1为0.0004克,抗凝剂0.32克,厌氧指示剂0.00007克,蒸馏水1000ml,L-半胱氨酸0.07克,碳酸氢钾0.35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蛋白胨为胰蛋白胨和大豆蛋白胨的混合物;所述抗凝剂为吸附抗生素复合树脂;所述厌氧指示剂为美兰。
上述厌氧增菌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蛋白胨22克,酵母浸粉1.7克,脑心浸液肉汤0.7克,葡萄糖0.8克,硫代乙醇酸钠2.7克,氯化血红素0.004克,抗凝剂0.32克,厌氧指示剂0.00007克,L-半胱氨酸0.07克,碳酸氢钾0.35克。
(2)将步骤(1)中的原料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1000ml,搅拌混均,调节pH值7.0;然后加热煮沸,以驱逐液体中的氧气;通入氮气至培养基冷却;
(3)将步骤(2)中冷却后的培养基转移到厌氧管中,此过程应避免引入氧气;转移完成后,还应继续通入氮气12秒;然后封闭厌氧管,使其避免进入氧气;
(4)将步骤(3)中装有培养基的厌氧管进行灭菌处理;
(5)在步骤(4)中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0.0004克的维生素K1,该培养基即可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调节pH值是使用1mol/L的NaOH溶液进行调整;所述煮沸时间为9分钟。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4)中所述灭菌处理是在115℃ 下,进行湿热灭菌22分钟。
实施例5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其包含:蛋白胨27克,酵母浸粉3克,脑心浸液肉汤1.2克,葡萄糖2.3克,硫代乙醇酸钠3.5克,氯化血红素0.006克,维生素K1为0.0006克,抗凝剂0.4克,厌氧指示剂0.0002克,蒸馏水1000ml,L-半胱氨酸0.14克,碳酸氢铵0.5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蛋白胨为胰蛋白胨;所述抗凝剂为聚茴香脑磺酸钠;所述厌氧指示剂为刃天青。
上述厌氧增菌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蛋白胨27克,酵母浸粉3克,脑心浸液肉汤1.2克,葡萄糖2.3克,硫代乙醇酸钠3.5克,氯化血红素0.006克,抗凝剂0.4克,厌氧指示剂0.0002克, L-半胱氨酸0.14克,碳酸氢铵0.5克。
(2)将步骤(1)中的原料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1000ml,搅拌混均,调节pH值6.8;然后加热煮沸,以驱逐液体中的氧气;通入氮气至培养基冷却;
(3)将步骤(2)中冷却后的培养基转移到厌氧瓶中,此过程应避免引入氧气;转移完成后,还应继续通入氮气18秒;然后封闭厌氧瓶,使其避免进入氧气;
(4)将步骤(3)中装有培养基的厌氧瓶进行灭菌处理;
(5)在步骤(4)中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0.00056克的维生素K1,该培养基即可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调节pH值是使用1mol/L的NaOH溶液进行调整;所述煮沸时间为12分钟。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4)中所述灭菌处理是在121℃ 下,进行湿热灭菌20分钟。
实施例6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其包含:蛋白胨24克,酵母浸粉1.8克,脑心浸液肉汤0.9克,葡萄糖1克,硫代乙醇酸钠3.2克,氯化血红素0.004克,维生素K1为0.0007克,抗凝剂0.42克,厌氧指示剂0.00015克,蒸馏水1000克,L-半胱氨酸0.12克,碳酸氢钠0.35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蛋白胨为胰蛋白胨;所述抗凝剂为聚茴香脑磺酸钠;所述厌氧指示剂为刃天青。
实施例7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其包含:蛋白胨21克,酵母浸粉2.5克,脑心浸液肉汤0.8克,葡萄糖1.5克,硫代乙醇酸钠2.8克,氯化血红素0.004克,维生素K1为0.0004克,抗凝剂0.33克,厌氧指示剂0.00025克,蒸馏水1000克,L-半胱氨酸0.13克,碳酸氢钾0.35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蛋白胨为大豆蛋白胨;所述抗凝剂为聚茴香脑磺酸钠;所述厌氧指示剂为美兰。
实施例8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其包含:蛋白胨24克,酵母浸粉3.5克,脑心浸液肉汤1.4克,葡萄糖2.4克,硫代乙醇酸钠3.6克,氯化血红素0.006克,维生素K1为0.0006克,抗凝剂0.42克,厌氧指示剂0.0002克,蒸馏水1000克,L-半胱氨酸0.15克,碳酸氢钠0.3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蛋白胨为胰蛋白胨;所述抗凝剂为硫酸镁;所述厌氧指示剂为刃天青。
实施例9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其包含:蛋白胨28克,酵母浸粉1.5克,脑心浸液肉汤1.5克,葡萄糖0.6克,硫代乙醇酸钠4.0克,氯化血红素0.003克,维生素K1为0.0008克,抗凝剂0.3克,厌氧指示剂0.0003克,蒸馏水1000克,L-半胱氨酸0.05克,碳酸氢钙0.6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蛋白胨为多价胨;所述抗凝剂为吸附抗生素复合树脂;所述厌氧指示剂为刃天青。
实施例10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其包含:蛋白胨20克,酵母浸粉4克,脑心浸液肉汤0.5克,葡萄糖1.5克,硫代乙醇酸钠2.5克,氯化血红素0.008克,维生素K1为0.0003克,抗凝剂0.5克,厌氧指示剂0.0003克,蒸馏水1000克,L-半胱氨酸0.05克,碳酸氢钙0.6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蛋白胨为胰蛋白胨;所述抗凝剂为聚茴香脑磺酸钠;所述厌氧指示剂为刃天青。 

Claims (10)

1.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其包含:蛋白胨20-28份,酵母浸粉1.5-4.0份,脑心浸液肉汤0.5-1.5份,葡萄糖0.6-2.5份,硫代乙醇酸钠2.5-4.0份,氯化血红素0.003-0.008份,维生素K1为0.0003-0.0008 份,抗凝剂0.3-0.5份,厌氧指示剂0.00005- 0.0003份,蒸馏水900-110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增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含量为 0.05-0.15份的L-半胱氨酸或维生素C。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厌氧增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钙、碳酸氢铵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含量为0.3-0.6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增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含蛋白胨25份,酵母浸粉2份,脑心浸液肉汤1份,葡萄糖2份,硫代乙醇酸钠3份,氯化血红素0.005份,维生素K1为0.0005 份,抗凝剂0.35份,厌氧指示剂0.0001份,蒸馏水1000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厌氧增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含量为0.1份的L-半胱氨酸或维生素C。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厌氧增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铵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含量为0.4份。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厌氧增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胨为多价胨。
8.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厌氧增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胨为胰蛋白胨和/或大豆蛋白胨。
9.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厌氧增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凝剂为聚茴香脑磺酸钠、对氨基苯甲酸、硫酸镁、吸附抗生素复合树脂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混合。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增菌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蛋白胨20-28份,酵母浸粉1.5-4.0份,脑心浸液肉汤0.5-1.5份,葡萄糖0.6-2.5份,硫代乙醇酸钠2.5-4.0份,氯化血红素0.003-0.008份,抗凝剂0.3-0.5份,厌氧指示剂0.00005- 0.0003份;
(2)将步骤(1)中的原料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900-1100份,搅拌混均,调节pH值6.8-7.0;然后加热煮沸,通入氮气至培养基冷却;
(3)将步骤(2)中冷却后的培养基转移到厌氧瓶或厌氧管中,转移完成后,还应继续通入氮气10-20秒;然后封闭厌氧瓶或厌氧管;
(4)将步骤(3)中装有培养基的厌氧瓶或厌氧管进行灭菌处理;
(5)在步骤(4)中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0.0003-0.0008 份的维生素K1。
CN201310368942.0A 2013-08-22 2013-08-22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Active CN104419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8942.0A CN104419744B (zh) 2013-08-22 2013-08-22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8942.0A CN104419744B (zh) 2013-08-22 2013-08-22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9744A true CN104419744A (zh) 2015-03-18
CN104419744B CN104419744B (zh) 2016-10-26

Family

ID=52969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8942.0A Active CN104419744B (zh) 2013-08-22 2013-08-22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1974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3262A (zh) * 2017-10-23 2018-02-23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优化的饲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及其用途
CN109439576A (zh) * 2018-11-13 2019-03-08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诺维氏梭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55190A (zh) * 2019-04-04 2019-07-26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腐败梭菌的培养方法
CN111607520A (zh) * 2020-05-25 2020-09-01 青海大学 刺激Th1细胞增殖活化的肠道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基及分离培养方法
CN111793588A (zh) * 2020-08-19 2020-10-2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厌氧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80499A (zh) * 2021-01-27 2021-04-20 浙江夸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厌氧微生物的体外检测试剂盒
CN113481120A (zh) * 2021-06-29 2021-10-08 广州知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用其培养脆弱拟杆菌的方法
CN117487664A (zh) * 2023-12-29 2024-02-02 善恩康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双歧杆菌分离培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金福: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31 August 2007, article "第六节 厌氧培养基", pages: 33-35 *
陈天寿: "《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 30 June 1995, article "第三节增菌培养基 十、厌氧菌增菌培养基", pages: 294-295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3262A (zh) * 2017-10-23 2018-02-23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优化的饲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及其用途
CN109439576A (zh) * 2018-11-13 2019-03-08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诺维氏梭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55190A (zh) * 2019-04-04 2019-07-26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腐败梭菌的培养方法
CN111607520A (zh) * 2020-05-25 2020-09-01 青海大学 刺激Th1细胞增殖活化的肠道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基及分离培养方法
CN111793588A (zh) * 2020-08-19 2020-10-2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厌氧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3588B (zh) * 2020-08-19 2023-02-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厌氧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80499A (zh) * 2021-01-27 2021-04-20 浙江夸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厌氧微生物的体外检测试剂盒
CN113481120A (zh) * 2021-06-29 2021-10-08 广州知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用其培养脆弱拟杆菌的方法
CN113481120B (zh) * 2021-06-29 2023-03-21 广州知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用其培养脆弱拟杆菌的方法
CN117487664A (zh) * 2023-12-29 2024-02-02 善恩康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双歧杆菌分离培养方法
CN117487664B (zh) * 2023-12-29 2024-03-15 善恩康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双歧杆菌分离培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9744B (zh)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9744A (zh) 一种厌氧增菌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CN101338283B (zh) 一种干酪乳杆菌及其在固态发酵中的应用
CN107446852B (zh) 一株植物乳杆菌及其在发酵饲料方面的应用
CN105567624B (zh) 一种发酵产乳酸链球菌素的乳酸乳球菌乳亚种用增效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943366A (zh) 富含硒氨基酸的益生菌酸奶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
CN108587970B (zh) 一种产酸克雷伯氏菌及其在促进潞党参生长中的应用
CN106978369A (zh) 一种高纯度、耐常温贮存屎肠球菌固态发酵培养工艺
CN108102967A (zh) 一种鸡源凝结芽孢杆菌菌株及其产孢方法
CN108719991B (zh) 一种利用豆渣和豆腐黄浆水制备含有纳豆菌的红曲的方法
CN104757114A (zh) 一种虾青素保健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50164B (zh) 一种具有固氮、解磷能力的不动杆菌1502ipr-05及其应用
CN113046253A (zh) 一种提高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耐热性的培养方法
CN103497896B (zh) 一种脱水窖泥功能菌保护剂及其应用
CN104962498B (zh) 一种乳酸链球菌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3865832A (zh) 植物乳杆菌bs10及其在调节猪血脂方面的应用
CN110283855B (zh) 一种提高嗜热链球菌210202菌株产gaba能力的方法
CN107760724A (zh) 一种利用多粘类芽孢杆菌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方法及该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CN101897385A (zh) 利用番茄红素提高双岐杆菌发酵水平的方法
CN106754522A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CN102649969B (zh) 一种生物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3318A (zh) 一种龙眼酵素的制备方法
CN103211102A (zh) 饲用生物酸的加工制造方法
CN108378132A (zh) 一种富硒黑莓汁酸乳发酵的方法
CN115305220B (zh) 一种具有固氮和促进植物生长能力的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CN107058193A (zh) 一种布氏菌病活疫苗s2菌体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8

Address after: 100176 room 603, 6th floor, building 5, yard 15, Ronghua South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XINJI JINNUO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52000 East head of Weier Road, Fenghuang Industrial Park, Liao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XINKE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5

Address after: 252019 East head of Wei'Er Road, Fenghuang Industrial Park, Dongchangfu District, Liao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XINKE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room 603, 6th floor, building 5, yard 15, Ronghua South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XINJI JINNUO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