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7094A - 片材送出装置以及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片材送出装置以及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7094A
CN104417094A CN201410394759.2A CN201410394759A CN104417094A CN 104417094 A CN104417094 A CN 104417094A CN 201410394759 A CN201410394759 A CN 201410394759A CN 104417094 A CN104417094 A CN 104417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rotatable parts
box
paper
external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947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7094B (zh
Inventor
增渊浩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753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1027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753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04463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17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7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0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26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auxiliary supports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r renewal of the pile
    • B65H1/266Support fully or partia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dra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8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8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 B65H1/14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comprising positively-acting mechanica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07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cooperating with means for automatically separating the pile from roller or rotary separator after a separation ste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65H3/5246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 B65H3/5253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the retainers positioned under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the top of the pile
    • B65H3/5261Retainers of the roller type, e.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6Elements, e.g. scrapers, fingers, needles, brushes, acting on separated article or on edge of the pile
    • B65H3/565Elements, e.g. scrapers, fingers, needles, brushes, acting on separated article or on edge of the pile for reintroducing partially separated articles in the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40Toothed gearings
    • B65H2403/42Spur gearing
    • B65H2403/422Spur gearing involving at least a sw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1Cam mechanisms
    • B65H2403/512Cam mechanisms involving radial plate c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7Bottom pivotable, e.g.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ransport direction, e.g. arranged at rear side of sheet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3Front, i.e. portion adjacent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 B65H2405/1134Front, i.e. portion adjacent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movable, e.g. pivo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2Parts to be handled by user
    • B65H2405/121Lock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5Height, e.g. of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1Angle
    • B65H2511/212Rotary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片材送出装置以及打印机。片材送出装置(40)的移动机构(80)具备:第一移动部件(85),其保持于与支承于片材支承部件(60)的片材的数量对应的位置,若向规定方向移动,则能够使片材支承部件(60)向远离送出辊(15)的分离方向移动;以及第二移动部件(86),其每当送出辊(15)旋转时在规定的移动范围进行往复移动,在往动中途成为与第一移动部件(85)卡合的卡合状态而使该第一移动部件(85)向上述规定方向移动,在回动中途解除卡合状态。能够以较少的部件个数简单且紧凑地构成移动机构(80)。

Description

片材送出装置以及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使片材远离送出记录纸等片材的送出辊的机构的送出装置以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作为片材送出装置,例如公知有打印机的供纸装置。在供纸装置中,将层叠收纳于盒的记录纸按压于作为送出辊的供纸辊。在该状态下,若供纸辊旋转,则从位于最上方的记录纸开始,将记录纸依次送出至打印机内的供纸路径。例如将在盒内支承有层叠状态的记录纸的片材支承部件称为供料板。通过弹簧部件朝向供纸辊按压供料板,从而无论收纳张数多少,都能够将层叠状态的记录纸按压于供纸辊。
在供纸装置中,存在进行使记录纸远离供纸辊的动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将记录纸送出规定量且交接至下游侧的分离机构之后,将供料板强制地推向远离供纸辊的方向。供纸辊每旋转一周,交替进行记录纸的送出动作与使记录纸远离供纸辊的动作。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交替进行送出动作与分离动作的片材给送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片材给送装置具备将中板(供料板)推下的推下机构。在该机构中,通过与供纸辊连动而旋转的供纸凸轮的旋转,将推下臂以支点为中心推下。若将推下臂推下,则内置于推下臂的推下爪直线状地推出,从而与设置于中板侧的中板爪卡合。此后,与推下推下臂一起,将中板推下,从而层叠地载置于中板的片材远离供纸辊。由于推下爪在片材层叠载置方向遍及较宽的范围形成,所以即便中板的位置因片材层叠载置张数而发生变动,也能够使推下爪与中板爪卡合。
专利文献1:JP2006-137564A
在此,对于现有的使载置有片材的片材支承部件(供料板)向远离供纸辊等送出辊的方向移动的机构而言,存在构造复杂、部件个数多、需要扩大设置空间的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推下机构中,在通过供纸凸轮转动的推下臂内置有能够沿着直线方向滑动的推下爪。在推下臂与推下爪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使推下爪与推下臂的推下动作连动而出没的机构。安装有不同运动形态的部件,部件个数多,构造复杂。另外,为使推下爪能够与中板爪卡合,需要预先遍及较宽的范围形成推下爪。因此,推下爪的宽度尺寸变大,从而其设置空间也需要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以较少的部件个数、简单且紧凑地构成使片材支承部件向远离送出辊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片材送出装置以及打印机。
另外,本发明的课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以较少的部件个数简单且紧凑地构成使片材支承部件向远离送出辊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片材送出动作的片材送出装置以及打印机。
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
上述片材送出装置具有:
送出辊;
片材支承部件,其支承由上述送出辊送出的片材;以及
移动机构,其与上述送出辊的旋转对应地使上述片材支承部件向远离上述送出辊的分离方向移动,
上述移动机构具备:
第一移动部件,其保持于与支承于上述片材支承部件的片材的数量对应的位置,若该第一移动部件向规定方向移动,则能够使上述片材支承部件向上述分离方向移动;以及
第二移动部件,每当上述送出辊旋转时,该第二移动部件在规定的移动范围往复移动,在往动中成为与上述第一移动部件卡合的卡合状态而使该第一移动部件向上述规定方向移动,在回动中解除上述卡合状态。
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的移动机构具备第一移动部件,该第一移动部件保持于与支承于片材支承部件的片材的数量对应的位置,并且通过与送出辊的旋转对应地移动的第二移动部件,使该第一移动部件移动。由于第二移动部件与第一移动部件卡合的位置与片材的数量对应地发生变动,所以通过第二移动部件使第一移动部件移动的移动量与片材的数量对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向分离方向移动的片材支承部件的移动量与片材的数量对应地发生变化。若片材支承部件向分离方向移动,则能够可靠地使支承于片材支承部件的片材远离送出辊。
若将保持于与片材的数量对应的位置的第一移动部件的移动范围设定为比片材支承部件的移动范围小,则也能够缩小与该第一移动部件卡合的第二移动部件的移动范围。由此,能够使用移动范围较窄的两个移动部件,将使支承于片材支承部件的片材远离送出辊的机构构成为小型且紧凑,从而能够组装于狭窄的设置空间。
在本发明中,作为上述第一移动部件,能够使用能够以第一支轴为中心转动并且与上述片材支承部件卡合而保持在与该片材支承部件的移动位置对应的对应转动位置的第一转动部件。作为上述第二移动部件,能够使用每当上述送出辊旋转时以第二支轴为中心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第二转动部件。在该情况下,上述第一转动部件的上述对应转动位置是上述第一转动部件能够与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转动的上述第二转动部件卡合的位置,与上述第二转动部件卡合的上述第一转动部件通过朝向上述第二位置转动的上述第二转动部件而转动,从而使上述片材支承部件向上述分离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两个转动部件,使位置与片材的张数对应地发生变动的片材支承部件可靠地远离送出辊。与通过组合转动部件以及滑动部件的结构使片材支承部件远离送出辊的情况等相比,能够将使片材支承部件移动的机构构成为由较少的部件个数构成的简单构造。
另外,使第一转动部件与位置与片材收纳张数对应地发生变动的片材支承部件卡合,以使得伴随着该片材支承部件的移动而转动。例如,在片材支承部件以规定的转动支点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若将第一转动部件与片材支承部件的卡合位置设定于接近片材支承部件的转动支点侧的位置,则能够相对于片材支承部件转动一定角度的情况下的转动范围缩小第一转动部件的转动范围。其结果是,也能够缩小与第一转动部件卡合的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范围。因此,由于能够缩窄第一转动部件、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范围,所以能够将使片材支承部件移动的机构构成为紧凑的机构,从而也能够缩小设置空间。
在本发明中,上述第一转动部件具备第一卡合部,上述第二转动部件具备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能够与上述第一转动部件的上述第一卡合部卡合,并且将上述第一卡合部以及上述第二卡合部形成为:若上述第二转动部件从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转动,则上述第二卡合部与上述第一卡合部卡合,若上述第二转动部件从上述第二位置向上述第一位置转动,则上述第二卡合部从上述第一卡合部脱离即可。
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第一卡合部是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上述第二卡合部是能够与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啮合的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
通过预先适当地设定上述第一、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的形成角度范围,即便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的位置发生变动,也能够在第二转动部件从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侧转动的中途,使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与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卡合。另外,能够使两齿轮的卡合状态持续至第二转动部件到达第二位置为止。
在该情况下,作为上述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能够使用沿着以上述第一支轴为中心的圆弧面遍及规定的角度范围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多个第一外齿的外齿齿轮,作为上述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能够使用形成有一个第二外齿、或者沿着以上述第二支轴为中心的圆弧面遍及规定的角度范围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多个上述第二外齿的外齿齿轮。而且,只要将上述第一外齿的形成角度范围设定为:使得上述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外齿位于上述第一外齿的齿顶圆与上述第二外齿的齿顶圆的交叉范围内即可。
这样的话,能够缩小与第一转动部件卡合而使该第一转动部件转动规定量所需要的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量(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转动量)。由此,能够缩小第二转动部件的设置空间,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紧凑化。
在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中,优选上述第一转动部件因自重而从上述送出辊侧与上述片材支承部件卡合。这样的话,能够将保持于与片材支承部件的移动位置对应的位置并且能够使片材支承部件向分离方向移动的第一转动部件的卡合构造,通过使用卡合销等部件的简单机构简单地实现。
在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中,优选具有伴随着上述送出辊的旋转而使上述第二转动部件转动的凸轮。通过适当地设定凸轮的凸轮面形状,从而能够将与送出辊的旋转对应而适当地使第二转动部件转动的动作简单地实现。
这样,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能够通过使用两个转动部件的简单且紧凑的构造,实现使片材支承部件向远离送出辊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因此,不需要扩大设置空间,就能够将本发明的移动机构简单地组装于送出辊的辊中心轴线方向的侧方的部位。
这种情况下的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优选:上述凸轮、上述第一转动部件以及上述第二转动部件配置于上述片材支承部件的上述送出辊的辊中心轴线的方向的一侧,上述凸轮安装于上述送出辊,上述第一转动部件以及上述第二转动部件沿着上述送出辊送出上述片材的送出方向排列,并且从该送出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彼此相面对,对于上述第一转动部件,在上述送出方向的接近上述第二转动部件的一侧的端部具备上述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在上述送出方向的远离上述第二转动部件的一侧的端部具备上述第一支轴,对于上述第二转动部件,在上述送出方向的接近上述第一转动部件的一侧的端部具备上述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在上述送出方向的远离上述第一转动部件的一侧的端部具备上述第二支轴。
接下来,在供纸装置等片材送出装置中,为了能够简单地进行片材的补充作业,存在使用盒式的片材收纳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具有:片材收纳盒,其具备上述片材支承部件;以及盒装配部,上述片材收纳盒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该盒装配部,上述第一转动部件以及上述第二转动部件安装于上述片材收纳盒,上述送出辊配置于上述盒装配部。
在使用片材收纳盒的情况下,在从盒装配部取下片材收纳盒时,若保持通过片材支承部件将片材按压于送出辊的状态,则有可能存在保持与送出辊接触的片材等残留于盒装配部内的状态抽出片材收纳盒的情况。
为避免该弊端,在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中,优选上述片材收纳盒具备锁定机构,若上述片材支承部件移动至上述分离方向的锁定位置,则该锁定机构能够锁定该片材支承部件,上述盒装配部具备装配部侧卡合部,该装配部侧卡合部与从该盒装配部抽出的上述片材收纳盒的上述第一转动部件卡合,使该第一转动部件转动直到上述片材支承部件移动至上述锁定位置为止。
若从盒装配部抽出片材收纳盒,则片材支承部件与装配部侧卡合部卡合,从而强制地向远离送出辊的方向移动而被锁定机构锁定。由此,由于片材收纳盒的片材远离送出辊,所以能够避免保持一张或多张片材残留于盒收纳部内的状态抽出片材收纳盒的情况。
在此,在再次将片材收纳盒装配于盒装配部的情况下,若不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则无法形成将支承于片材支承部件的片材按压于盒装配部侧的送出辊的状态。因此,在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中,优选上述盒装配部具备锁定解除部,该锁定解除部与所装配的上述片材收纳盒的上述锁定机构卡合,解除该锁定机构对上述片材支承部件的锁定。
由于通过装配片材收纳盒解除锁定,所以不需要在装配片材收纳盒时通过手动操作解除锁定。因此也能够避免用户忘记解除锁定。
接下来,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移动机构的基础上,还具有:凸轮,其将上述送出辊的旋转转换为上述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控制部,其控制由上述送出辊进行的片材送出动作,上述控制部具备初始设定部,该初始设定部在上述片材送出动作开始前,进行使上述送出辊旋转以使得上述第二转动部件朝上述第一位置转动的初始设定动作。
存在第一转动部件相对于转动至第二位置的第二转动部件位于与第一位置相反一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若第一转动部件向朝向第二转动部件侧的方向转动,则与第二转动部件卡合,从而阻止第一转动部件的转动。由于第一转动部件与片材支承部件卡合,所以若第一转动部件无法转动,则片材支承部件也无法向接近送出辊的方向移动。因此,无法形成将支承于片材支承部件的片材按压于送出辊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即便旋转送出辊,也不进行片材的送出。若送出辊旋转从而第二转动部件从第二位置再次返回至第一位置,则第一转动部件能够转动,片材支承部件与第一转动部件一起借助按压部件的按压力向接近送出辊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将支承于片材支承部件的片材按压于送出辊,从此刻开始片材的送出动作。
在该情况下,片材的送出不与送出辊的旋转同时开始,从送出辊旋转规定角度之后的时刻开始片材的送出。因此,存在片材的送出量不足、无法将片材交接至送出方向的下游侧的分离辊等的忧虑。
在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中,其控制部的初始设定部在片材送出动作开始前进行初始设定动作。由此,第二转动部件返回至不与第一转动部件卡合的第一位置。由此,在片材送出动作的开始时刻,片材支承部件向送出辊侧移动,从而形成将片材按压于送出辊的状态。因此,能够从送出辊开始旋转的时刻可靠地送出片材。
在此,为了将片材始终送出一定量,在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中,优选上述初始设定部在上述初始设定动作中,在上述第二转动部件转动至上述第一位置之后,使上述送出辊旋转至待机旋转位置而将上述第二转动部件定位于上述第二位置。
在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中,为了能够简单地进行补充片材等作业,优选具有片材收纳盒和盒装配部,上述片材收纳盒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该盒装配部。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片材支承部件、上述第一转动部件以及上述第二转动部件配置于上述片材收纳盒,上述送出辊以及上述凸轮配置于上述盒装配部。
优选在将上述片材收纳盒装配于上述盒装配部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利用上述初始设定部进行上述初始设定动作。例如,在上述控制部具备对是否将上述片材收纳盒装配于上述盒装配部进行判别的盒检测部的情况下,只要在判别为装配有上述片材收纳盒的情况下,上述初始设定部能够进行上述初始设定动作即可。
优选在装配有上述片材收纳盒的情况下,在该片材收纳盒未收纳有片材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利用上述初始设定部进行上述初始设定动作。例如,优选在上述控制部具备在装配有上述片材收纳盒的情况下对在该片材收纳盒是否收纳有片材进行判别的片材检测部的情况下,在判别为未收纳有上述片材的情况下,上述初始设定部进行上述初始设定动作。
在与片材支承部件卡合的第一转动部件不能够转动的状态下,存在片材支承部件无法移动至对支承于片材支承部件的片材的有无进行检测的检测器的检测区域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检测器的输出保持在没有片材之类的检测状态。因此,担心因为第一转动部件不能够转动的原因而误检测为未收纳有片材(没有片材)。因此,优选在未收纳有片材的情况下,例如在判别为未收纳有片材的情况下,进行初始设定动作,从而避免误检测。
在该情况下,为了省去不需要的初始设定动作,优选上述控制部具备示出是否进行了上述初始设定动作的存储部,在未收纳有上述片材的情况下,例如在判别为未收纳有上述片材的情况下,在上述存储部示出未进行上述初始设定动作的情况下,进行上述初始设定动作。
接下来,优选上述初始设定部具备定位部,该定位部在待机状态下,将上述送出辊定位于待机旋转位置,将上述第二转动部件定位于上述第二位置。
通过将第二转动部件预先定位于第二位置,从而片材收纳盒的片材成为远离送出辊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在从盒装配部抽出片材收纳盒时与送出辊接触的片材残留于盒装配部内的弊端。另外,能够防止在将片材收纳盒装配于盒装配部时片材收纳盒的片材与送出辊抵靠而使片材产生破损、折叠等弊端。
在本发明的片材送出装置中,优选上述初始设定部基于上述凸轮的位置进行上述初始设定动作。基于凸轮的位置,能够高精度地控制送出辊的旋转角度位置以及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位置。由此,能够以高精度进行使片材支承部件相对于送出辊朝接近方向或者分离方向移动的动作。
接下来,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有:供纸装置;以及打印头,其对从上述供纸装置供给的记录介质进行打印,上述供纸装置是上述结构的片材送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纵向剖视图以及说明图。
图4是表示盒装配部的立体图以及说明图。
图5是供纸盒的立体图以及纵向剖视图。
图6是表示供料板移动机构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供料板的锁定机构的立体图、局部俯视图以及局部剖视图。
图8是表示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供料板移动机构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打印机控制系统的简要框图和初始设定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具备应用了本发明的供纸装置的喷墨打印机的例子。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除喷墨打印机以外的打印机。另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除记录纸供给用的供纸装置以外的送出支票、车票等片材的片材送出装置、具备该片材送出装置的片材处理装置。
【喷墨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图1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时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后方观察打印机时的外观立体图。另外,图3(a)是表示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简要纵向剖视图,图3(b)是局部纵向剖视图。
如图1、图2所示,打印机1具备打印机主体部2和反转单元3。打印机主体部2整体构成为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较长的长方体形状。在打印机主体部2的背面中央部分形成有凹部4。在凹部4装配有反转单元3。反转单元3是用于在反转片材即打印纸张(以下,简称为“纸张”)的正反面的状态下使纸张返回至打印机主体部2的单元。反转单元3能够以其打印机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分为中心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方敞开。
在打印机主体部2的前表面设置有作为片材盒装配部的供纸盒装配部5。供纸盒装配部5在打印机主体部2的前表面的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侧部分,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前方开口。在供纸盒装配部5,从前方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有作为片材收纳盒的供纸盒6。在供纸盒装配部5的上侧安装有排纸托盘7。排纸托盘7大致水平地向前方突出。在排纸托盘7的上侧形成有向打印机后方延伸的矩形的排纸口8。
排纸口8的上侧的打印机前表面部分成为操作面9。在操作面9排列有电源开关9a、多个状态显示灯9b等。在排纸托盘7以及排纸口8的两侧的打印机前表面部分安装有矩形的开闭盖10a、10b。若打开上述开闭盖10a、10b,则墨盒装配部(未图示)开口,从而能够进行墨盒(未图示)的更换等。打印机上表面部分成为大致平坦的面,在其中央部分安装有维护用的开闭盖11。
【打印机的内部结构】
参照图3对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尤其对纸张输送路径进行说明。在打印机1的内部形成有纸张供给路径12、主体侧输送路径13以及反转用输送路径14。纸张供给路径12以及主体侧输送路径13形成于打印机主体部2的内部,反转用输送路径14形成于反转单元3的内部。
纸张供给路径12是将以层叠状态(沿厚度方向堆积的状态)收纳于供纸盒6的规定尺寸的纸张S向主体侧输送路径13供给的路径。纸张供给路径12从供纸盒装配部5的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端部分朝向打印机后方向斜上方延伸,并且向打印机前方弯曲从而与主体侧输送路径13相连。利用作为片材支承部件的供料板60将收纳于供纸盒6的纸张S按压于作为送出辊的供纸辊15。在该状态下,若供纸辊15旋转,则将纸张S向纸张供给路径12送出。
送出的纸张经由作为分离辊的延迟辊16与输送辊17的夹持部一张张送出。经由延迟辊16与输送辊17的夹持部送出的纸张S经由输送辊17与从动辊18的夹持部朝向主体侧输送路径13输送。
在通过延迟辊16进行了纸张S的分离·输送之后,延迟辊16远离对置的输送辊17。杆17a与延迟辊16远离输送辊17的动作连动,向纸张供给路径12突出。杆17a向将纸张推回至供纸盒6侧的方向移动。在残留有被延迟辊16分离的纸张的情况下,通过杆17a将该纸张推回。
在此,在杆17a进行推回动作之前,通过后述的供料板移动机构80(参照图6等)使供料板60向远离供纸辊15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被收纳的纸张远离供纸辊15。由此,能够通过杆17a推回纸张。供纸辊15每旋转一周,交替进行纸张S的送出动作以及与使纸张远离供纸辊15的动作。
接下来,主体侧输送路径13是在打印机前后方向Y大致水平地延伸至排纸口8的输送路径。沿着主体侧输送路径13,从其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开始依次配置有纸张检测杆20、送纸辊对21、打印头22、第一排纸辊对23以及第二排纸辊对24。打印头22是喷墨头,并且相对于其喷嘴面以一定间隙配置有压印平板25。
一边通过输送辊17推起纸张检测杆20,一边将从纸张供给路径12送入到主体侧输送路径13的纸张送入到送纸辊对21。送入到送纸辊对21的纸张通过送纸辊对21经由打印头22的打印位置朝向第一排纸辊对23输送。送入到第一排纸辊对23的纸张经由第一排纸辊对23以及第二排纸辊对24从排纸口8向排纸托盘7排出。
另一方面,形成于反转单元3的内部的反转用输送路径14是相对于主体侧输送路径13配置于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侧并且整体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描绘成环的输送路径。反转用输送路径14具备:上侧路径26,其与主体侧输送路径13的上游端连续,且大致水平地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方延伸;向下路径27,其与该上侧路径26连续,且向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方弯曲而直线状地延伸;下侧路径28,其与该向下路径27连续,且以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前方弯曲的方式延伸;以及向上路径29,其从该下侧路径28以向上方弯曲的方式延伸。
对于向上路径29而言,其上侧的部分向打印机前方倾斜地弯曲,并在上述纸张供给路径12的中途位置汇合。因此,向上路径29与纸张供给路径12的下游侧的部分成为共用路径30。该共用路径30是沿着纸张输送辊17的外周面延伸的弯曲路径。
在上侧路径26与向下路径27之间配置有第一输送辊31以及从动辊32,在下侧路径28与向上路径29之间配置有第二输送辊33以及从动辊34。从主体侧输送路径13送入到反转用输送路径14的纸张送入到第一输送辊31与从动辊32的夹持部,通过第一输送辊31送入到第二输送辊33与从动辊34的夹持部,通过第二输送辊33送入到输送辊17与从动辊18的夹持部。然后,纸张通过输送辊17再次送入到主体侧输送路径13。
通过经由环状的反转用输送路径14,从而使纸张以正反面反转的状态返回至主体侧输送路径13。因此,能够经由反转用输送路径14对纸张的两面进行打印。
在此,在主体侧输送路径13的上游端、反转用输送路径14的上游端以及共用路径30的下游端的汇合部35配置有路径切换挡板36。路径切换挡板36配置为能够以其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端部为中心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转动的状态。在通常状态下,路径切换挡板36因其自重而保持在第一切换位置的状态,在该第一切换位置处,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前侧的挡板主体部分载置于输送辊17的外周面。
在该状态下,通过路径切换挡板36将从主体侧输送路径13侧返还的纸张引导至反转用输送路径14侧。纸张经由反转用输送路径14再次返回至汇合部35。路径切换用挡板36被返回至汇合部35的纸张推起,从而能够从第一切换位置移动至第二切换位置。若将路径切换用挡板36推压至第二切换位置,则反转用输送路径14的下游端侧的共用路径30与主体侧输送路径13连通。因此,纸张一边将路径切换用挡板36推起,一边被送入到主体侧输送路径13。在纸张通过之后,路径切换用挡板36再次因自重返回至第一切换位置。
在从供纸盒6供给纸张的情况下,同样地也通过从纸张供给路径12朝向主体侧输送路径13的纸张推起路径切换挡板36。在纸张通过之后,路径切换挡板36因自重返回至第一切换位置。因此,从主体侧输送路径13返还的纸张不会经由共用路径30进入反转用输送路径14或纸张供给路径12一侧。另外,无需使用驱动源、施力部件等而以简单的结构就能够进行纸张的路径的切换。
【供纸装置】
如图3(a)所示,在打印机1中,供给纸张S的供纸装置40主要由供纸盒装配部5、供纸辊15以及供纸盒6构成。图4(a)是从前方观察打印机时的外观立体图,并且以能够看清供纸盒装配部5的方式示出了将供纸盒6拆下的状态。图4(b)是表示供纸盒装配部5的内部的侧面部分的说明图。图5(a)是表示供纸盒6的立体图,图5(b)是其剖视图。
主要参照图4、图5进行说明,供纸盒6整体构成为扁平的长方体形状,打印机1侧的供纸盒装配部5是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前方开口并向打印机后方延伸的凹部。供纸盒6在打印机前后方向Y能够相对于供纸盒装配部5进行拆装。即,供纸盒6能够从其长边方向的后端6a侧朝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方装配于供纸盒装配部5。
若将供纸盒6装配于供纸盒装配部5,则从供纸盒6的前端部6b的两侧向左右突出的卡合部6c、6d与供纸盒装配部5侧的抵接部5a、5b抵靠,从而限定供纸盒6的装配位置。能够通过把持形成于供纸盒6的长边方向的前端部6b的把持部6e,将装配于供纸盒装配部5的供纸盒6向打印机前方抽出。
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将供纸盒6的长边方向称为盒前后方向A,将短边方向称为盒宽度方向B,将厚度方向称为盒上下方向C。在将供纸盒6装配于供纸盒装配部5的状态下,盒前后方向A与打印机前后方向Y大致一致,盒宽度方向B与打印机宽度方向X大致一致,盒上下方向C与打印机上下方向Z大致一致。
如图5(a)所示,供纸盒6具备整体构成为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盒主体部61。盒主体部61具备矩形的底板部分62、从底板部分62的四周边缘大致以直角立起的前板部分63、后板部分64以及左右侧板部分65、66。盒主体部61的上表面的、从前板部分63至朝向后板部分64的中途位置被罩67覆盖。上表面的该罩67与后板部分64之间的部分成为开口部68。开口部68的两侧通过分别配置于左右侧板部分65、66的内侧的左右侧板部分69、70来限定。在底板部分62的被侧板部分69、70与后板部分64围起的部分,配置有作为片材支承部件的矩形轮廓的供料板60。纸张以层叠状态收纳于供料板60之上。
供料板60在位于其前板部分63侧的端部的两侧形成有轴支承部60a、60b。上述轴支承部60a、60b相对于内侧的左右侧板部分69、70,能够以未图示的支轴为中心在供纸盒上下方向C转动。另外,在供料板60与底板部分62之间,以压缩状态配置有作为按压部件的弹簧部件71,通过该弹簧部件71,始终将供料板60推向远离底板部分62的方向。若将供料板60推向盒上下方向C的上方,则成为载置于供料板60的纸张S与供纸盒装配部5侧的供纸辊15抵靠的状态(参照图6(a))。供纸辊15在该状态下旋转,从而将纸张S从供纸盒6送入到纸张供给路径12(参照图3)。
在此,在左右的外侧的侧板部分65、66与左右的内侧的侧板部分69、70之间,分别安装有供料板移动机构80。供料板移动机构80进行如下动作:根据供纸辊15的旋转位置,将供料板60推向远离该供纸辊15的方向(盒上下方向C的下方)。由于左右供料板移动机构80结构相同,并且配置为左右对称的状态,所以对双方的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供料板移动机构80具备卡合销81。卡合销81是从左右的内侧的侧板部分69、70向内侧突出且与供料板60卡合的卡合部。卡合销81载置于供料板60的上表面。即,卡合销81从供纸辊15侧与该供料板60卡合。卡合销81以能够滑动的状态通过形成于左右的外侧的侧板部分65、66的销引导孔82。销引导孔82是一定宽度的圆弧状孔,通过该销引导孔82限定卡合销81的移动范围。
在底板部分62的后板部分64侧的部分安装有锁定机构100,该锁定机构100将供料板60锁定为无法移动。通过锁定机构100将供料板60锁定在最大程度接近底板部分62且最大程度远离供纸辊15的移动位置(图5(b)所示的锁定位置)。
由于供纸盒装配部5也是左右对称的构造,所以对左右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供纸盒装配部5具备用于引导供纸盒6的底板51以及左右配置的盒引导件52。在供纸盒装配部5的供纸盒6的装配方向的里侧配置有能够与供纸盒6的后端6a抵接的端板53。如图4(b)所示,在左右的盒引导件52形成有向下的一定宽度的凸轮导轨54(装配部侧卡合部)。
如图5(a)所示,对于供纸盒6的左右的卡合销81而言,其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从形成于外侧的左右的侧板部分65、66的圆弧状的销引导孔82向外侧突出。卡合销81的外侧突出部分81a从下侧与凸轮导轨54卡合。在从供纸盒装配部5抽出供纸盒6时,卡合销81被凸轮导轨54朝下方推压,与卡合销81卡合的供料板60被推压至锁定机构100的锁定位置,从而被锁定。
如图4(a)所示,在供纸盒装配部5的里侧的端板53,且在左右对称的位置,分别配置有锁定解除用突起55(锁定解除部)。若将供纸盒6装配于供纸盒装配部5,则锁定解除用突起55与锁定机构100卡合,从而解除锁定机构100对供料板60的锁定状态。以下,进一步对各部分构造详细地进行说明。
【供料板移动机构】
图6是表示供料板移动机构80的结构图。图6(a)是表示纸张收纳张数较多时供纸动作中的状态的结构图,图6(b)是表示纸张收纳张数较多时使供料板远离供纸辊15的状态的结构图。图6(c)是表示纸张收纳张数较少时供纸动作中的状态的结构图,图6(d)是表示纸张收纳张数较少时使供料板远离供纸辊15的状态的结构图。
(供料板移动机构的结构)
对安装于供纸盒6的侧板66、70之间的右侧供料板移动机构80进行说明。供料板移动机构80具备作为第一移动部件的第一转动板85以及作为第二移动部件的第二转动板86。第一、第二转动板85、86沿着供纸辊15送出纸张S的送出方向排列,并且从该送出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彼此相面对。在本例中,该送出方向是沿着盒前后方向A即供纸盒6的拆装方向的方向。另外,第一转动板85位于盒前后方向A的前侧,第二转动板86位于盒前后方向A的后侧。
第一转动板85的位于距离第二转动板86较远一侧的后端部85a被安装于侧板66、70之间的第一支轴87支承为能够转动。第一转动板85能够以第一支轴87为中心在盒上下方向C转动。在第一转动板85的位于距离第二转动板86较近一侧的前端部85b的圆弧状端面,一体形成有作为第一卡合部的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由多个第一外齿88a构成,它们沿着以第一支轴87为中心的圆弧状端面,遍及规定角度范围以一定间距形成。
另外,在第一转动板85的前端部85b固定有卡合销81。卡合销81能够如之前所述那样,沿着形成于侧板66的销引导孔82滑动。卡合销81的内侧的端部载置于供料板60的上表面。卡合销81位于供料板60的转动支点与转动侧的前端的大致中间的位置。卡合销81与供料板60的卡合状态由第一转动板85的自重维持。
因此,第一转动板85保持在与供料板60的位置对应的对应转动位置。换句话说,供料板60根据收纳于其内的纸张张数(片材数量),向相对于供纸辊15的接近方向以及分离方向移动。与供料板60卡合的第一转动板85保持在与供料板60的纸张张数对应的转动位置。若该第一转动板85向供纸盒6的底板部分62侧转动,则克服弹簧部件71的弹力将供料板60推向同一方向。
第二转动板86的位于距离第一转动板85较远一侧的后端部86a被安装于侧板66、70之间的第二支轴89支承为能够转动。第二转动板86能够以第二支轴89为中心在盒上下方向C转动。第二转动板86始终被安装于该第二支轴89等的弹簧部件(未图示)朝向上方按压。在第二转动板86的位于距离第一转动板85较近一侧的前端部86b的圆弧状端面,一体形成有作为第二卡合部的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90。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90是能够与第一外齿88a啮合的第二外齿90a沿着以第二支轴89为中心的圆弧状端面以规定间距遍及规定的角度范围形成的齿轮。
在此,供料板移动机构80具备配置于盒装配部5侧的凸轮板91。凸轮板91固定于供纸辊15的辊轴15a的轴端部,并且沿着与辊轴15a正交的方向延伸。凸轮板91的一定宽度的外周面成为凸轮面91a。如图6所示,在将供纸盒6装配于盒装配部5的状态下,凸轮板91相对于第二转动板86位于盒上下方向C(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上侧。第二转动板86被未图示的弹簧部件朝向上方按压。在第二转动板86的上侧的端面部分,且在与凸轮板91对置的部位,形成有被凸轮面91a按压的凸轮卡合面86c。若将供纸盒6装配于盒装配部5,则形成将第二转动板86的凸轮卡合面86c按压于凸轮板91的凸轮面91a的状态,从而成为第二转动板86与凸轮板91卡合的状态。
通过与供纸辊15成为一体而旋转的凸轮板91的凸轮面91a,第二转动部件86以第二支轴89为中心在盒上下方向C(打印机上下方向Z)转动。即,根据供纸辊15的旋转进行转动。若第二转动部件86抵靠于凸轮面91a的距离辊轴中心的旋转半径较小的供纸用凸轮面部分91b,则第二转动部件86被定位于最上侧的第一位置。若第二转动部件86抵靠于凸轮面91a的旋转半径较大的分离用凸轮面部分91c,则第二转动部件86被下方推压。若第二转动部件86抵靠于旋转半径最大的凸轮面位置,则第二转动部件86被推压至图6(b)、图6(d)所示的最下侧的第二位置。供纸辊15每旋转一周,第二转动部件86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往复一次。
在此,形成于第一转动部件85的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与形成于第二转动部件86的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90对置配置为能够相互啮合。即,以它们的节圆外切的状态对置配置,从而能够在通过第一支轴87与第二支轴89的线段L上的外切位置处啮合。在第二转动部件86转动至图6(b)、图6(d)所示的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其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90的圆周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位于啮合位置(线段L上的位置)。
在线段L上啮合的第一、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88、90中,它们的齿顶圆88A、90A以啮合位置(线段L上的位置)为中心遍及规定的角度范围交叉。从交点P1至交点P2的交叉区域是第一、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88、90能够卡合的区域。因此,若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90从第一位置向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则位于该齿顶圆的交叉区域内的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的第一外齿88a位于卡合开始位置。维持上述卡合状态维持直到第二转动板86转动至第二位置(图6(b)、图6(d))为止。
第一转动板85的位置与供料板60一起在盒上下方向C变化。即,若载置于供料板60的纸张S的收纳张数较多,则如图6(a)所示那样,第一转动板85位于向底板62侧转动的下侧。若收纳张数较少,则如图6(c)所示那样,第一转动板85位于远离底板62的上侧。
将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的外齿形成角度范围设定为,无论第一转动板85位于其转动范围内的任何位置,都能够通过第二转动板86使该第一转动板85向下方转动。即,将该第一外齿88a的形成角度范围设定为,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的第一外齿88a中的任一个始终位于第一、第二外齿88a、90a的齿顶圆的交叉区域(点P1至点P2的区域)内。此外,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90基本上具备一个第二外齿90a即可。由于通过遍及规定角度范围预先形成多个第二外齿90a,能够形成可靠且稳定的卡合状态,所以是优选的。
在本例中,在图6(a)所示的纸张收纳张数最多的情况下,第一转动板85的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相对于第二转动板86的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90位于向下侧离开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的最上侧的第一外齿88a位于点P1至点P2的交叉区域内。另外,在图6(c)所示的纸张收纳张数为一张的情况(或没有纸张的情况)下,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的最下侧的第一外齿88a位于点P1至点P2之间的交叉区域内。
因此,无论第一转动板85位于任何位置,当第二转动板86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转动时,都能够在其中途与第一转动板85卡合。因此,无论第一转动板85的位置如何,即无论纸张收纳张数多少,当第二转动板86从第一位置转动规定角度时,都能够与第一转动板85卡合。
另外,第二转动板86在与第一转动板85卡合之后转动至第二位置。因此,第一转动板85转动,从而与第一转动板85卡合的供料板60向分离方向移动规定量。因此,无论纸张收纳张数多少,在送出辊15旋转一周内的规定角度范围内,都能够可靠地移动供料板60,从而能够可靠地使纸张S远离送出辊15。
(供料板移动机构的动作)
在纸张S供纸开始前的时刻,安装于供纸辊15的凸轮板91位于图6(b)、图6(d)所示的待机旋转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凸轮板91将第二转动板86推压至最下方的第二位置。第二转动板86的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90的下端的第二外齿90a与第一转动板85的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的上端的第一外齿88a卡合,从而将第一转动板85朝下方推压。因此,通过第一转动板85也将供料板60朝下方推压,从而以层叠状态载置于供料板60之上的纸张S向下方远离供纸辊15规定距离。
在该状态下,若供纸辊15向箭头CCW表示的供纸方向旋转,则凸轮板91的凸轮面91a的分离用凸轮面部分91c越过第二转动板86的凸轮卡合面86c,从而第二转动板86因弹力返回至上方的第一位置。由于解除作用于第一转动板86的按压力,所以第一转动板85以及与其卡合的供料板60被弹簧部件71的弹力推回至上方。由此,将载置于供料板60的纸张S按压于供纸辊15,从而成为能够供纸状态。然后,伴随着供纸辊15的旋转,将位于最上方的纸张S从供纸盒6向纸张供给路径12送出。在图6(a)、图6(c)中示出了纸张送出动作中的状态。
若供纸辊15旋转直到将纸张S送出规定量为止,则凸轮板91的供纸用凸轮面部分91b通过凸轮卡合面86c,分离用凸轮面部分91c再次与第二转动板86的凸轮卡合面86c接触并将第二转动板86推下。将第二转动板86从最上方的第一位置推向最下方的第二位置。若第二转动板86朝向图6(b)、图6(d)所示的第二位置转动规定角度,则其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90与第一转动板85的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卡合。然后,通过转动至第二位置的第二转动板86,将第一转动板85朝下方推压规定量,从而也将供料板60朝下方推压规定量。其结果是,如图6(b)、图6(d)所示那样形成纸张S远离供纸辊15的状态。
在此,如图6(c)所示,在几乎没有纸张S的状态下,将供料板60推起,与此对应地也将第一转动板85保持在上方的转动位置(对应转动位置)。若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转动的第二转动板86稍微转动,则立刻与第一转动板85卡合。在到转动至第二位置为止的期间,将第一转动板85朝下方推压规定量,从而远离供纸辊15。与此相对,如图6(a)所示,在纸张S的收纳张数较多的状态下,将供料板60推下,与此对应地也将第一转动板85保持在向下方远离第二转动板86的转动位置(对应转动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转动规定量之后,第二转动板86与第一转动板85卡合。因此,在到转动至第二位置为止的期间内移动的第一转动板85的转动量稍微小。
因此,纸张收纳张数越少,由第二转动板86产生的第一转动板85的转动量越大,供料板60的移动量越大。相反,纸张收纳张数越多,由第二转动板86产生的第一转动板85的转动量越小,供料板60的移动量越小。
在任何情况下,若第二转动板86朝向第二位置转动规定角度,则该第二转动板86均与保持在与料斗60的位置对应的对应转动位置的第一转动板85卡合。另外,在卡合状态下,第二转动板86转动至第二位置。因此,无论纸张收纳张数多少,始终能够将与第一转动板85卡合的供料板60推进规定量。即,无论纸张收纳张数多少,供纸辊15每旋转一周,在旋转一周内的规定角度范围内,均能够使纸张S远离供纸辊15。
另外,第一转动板85经由卡合销81与供料板60的长度方向(与转动支轴正交的方向)的中途部位卡合。因此,第一转动板85的盒上下方向C的转动范围比供料板60的转动范围小,形成于第一转动板85的前端的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的转动范围也小。因此,也能够缩小具备与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卡合的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90的第二转动部件86的转动范围。其结果是,由于能够实现缩小各构成部件的移动范围,所以能够将供料板移动机构80构成为小型且紧凑。
【锁定机构】
接下来,参照图7以及图8对锁定供料板60的锁定机构100进行说明。图7(a)是表示将罩67拆下的状态的供纸盒的立体图,图7(b)是表示将供料板60拆下从而使锁定机构露出的状态的供纸盒的局部俯视图,图7(c)是安装有锁定机构的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另外,图8是表示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用突起55的说明图。
锁定机构100在供纸盒6的底板部分62与供料板60之间配置于盒宽度方向B的两侧。由于两侧的锁定机构100结构相同,所以对一侧的锁定机构100进行说明,对另一侧的锁定机构的对应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锁定机构100具备盒侧杆101,该盒侧杆101配置于自底板部分62的后板部分64侧的上表面起的规定的高度位置。盒侧杆101沿着盒6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从基端侧朝向盒宽度方向B延伸有卡合片102。卡合片102的一部分面向开口部64a,该开口部64a沿着盒前后方向A贯通供纸盒6的后板部分64。盒侧杆101能够以固定于底板部分62的旋转轴103为中心沿着底板部分62在盒宽度方向B转动。
在盒侧杆101与底板部分62之间架设有拉伸螺旋弹簧104。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04将盒侧杆101保持在其盒前后方向的前侧的端部抵靠于转动限制部件105的锁定位置101A。在图7(b)、图8中示出了一侧的盒侧杆101位于锁定位置101A的状态。
从图7(c)可以看出,锁定机构100具备供料板侧钩106,该供料板侧钩106从供料板60的背面朝向底板部分62突出。若朝向底板部分62推压供料板60,则能够借助供料板侧钩106使盒侧杆101克服拉伸螺旋弹簧104的弹力从锁定位置101A向锁定解除位置101B转动。在图7(b)、图8中示出一侧的盒侧杆101转动至锁定解除位置101B的状态。若供料板侧钩106进入到盒侧杆101侧的底板部分62,则盒侧杆101因弹力而返回至锁定位置101A。其结果是,供料板侧钩106与盒侧杆101卡合,从而将供料板60锁定于锁定位置。
将锁定机构100锁定供料板60的锁定位置设定于与通过供料板移动机构80的第一转动板85推压至最下侧的供料板60的位置相比更接近底板部分62的位置。因此,在通过供料板移动机构80使供料板60移动时,供料板60不会被锁定机构100锁定。
锁定机构100对供料板60的锁定与从盒装配部5抽出供纸盒6的动作连动地进行。如之前所述,在盒装配部5的两侧的盒引导件52形成有凸轮导轨54,在凸轮导轨54从下侧卡合有卡合销81的外侧的端部。
如图4所示,凸轮导轨54的向下的引导面从装配方向的里侧的位置(盒前后方向A的后侧的位置)开始依次形成有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54a、大致水平延伸的水平面54b以及再次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54c。若从盒装配部5抽出供纸盒6,则与供料板60卡合的卡合销81沿着凸轮导轨54的引导面滑动。因此,卡合销81和供料板60被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54a朝下方推压。
由此,由于载置于供料板60的纸张S远离供纸辊15,所以能够避免在抽出供纸盒6时按压于供纸辊15的纸张S保持原样残留等弊端。另外,通过倾斜面54a将供料板60推压至基于锁定机构100的锁定位置,从而将供料板60锁定。能够使取出的供纸盒6的操作容易,纸张的补给操作也简单。
锁定机构100对供料板60的锁定解除与将供纸盒6装配于盒装配部5的动作连动地进行。如图8所示,在盒装配部5的里侧的端板53配置有锁定解除用突起55。若将供纸盒6朝盒装配部5推压,则锁定解除用突起55抵靠于盒侧杆101的卡合片102,从而将该卡合片102朝供纸盒6的前方推压。其结果是,盒侧杆101克服弹力以旋转轴103为中心旋转至锁定解除位置101B。由于供料板侧钩106从盒侧杆101脱离,所以通过弹簧部件71的弹力将供料板60向远离底板部分62的方向推起。由此,解除锁定机构100的锁定。
【供料板移动机构的初始设定动作】
图9(a)是表示即将装配于盒装配部5的供纸盒6的供料板移动机构80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b)是表示将供纸盒6装配于盒装配部5从而解除了供料板60的锁定的状态的说明图。
配置于盒装配部5侧的供纸辊15的待机旋转位置处于图9(a)所示的状态。在待机旋转位置,凸轮板91的凸轮面的分离用凸轮面部分91c朝向下方。如图9(b)所示,装配好的供纸盒6的供料板移动机构80的第二转动板86的凸轮卡合面86c抵靠于分离用凸轮面部分91c,从而被定位于第二位置。
在同第二转动板86与凸轮板91卡合的时刻同时或前后的时刻,解除锁定机构100的锁定。因此,在锁定状态下,因弹簧部件71的弹力而位于最接近底板部分62的位置的第一转动板85意欲与供料板60一起向远离底板部分62的方向移动。但是,第二转动板86的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90位于第一转动板85的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的上侧。其结果是,即便下侧的第一转动板85意欲向上方移动,也会与第二转动板86抵靠,从而无法向上方移动。
在保持为图9(b)所示的状态下,无法将载置于供料板60的纸张S可靠地按压于供纸辊15。因此,即便供纸辊15旋转,也不会立即开始纸张S的供纸动作。若供纸辊15开始旋转而凸轮板91的分离用凸轮面部分91c越过第二转动板86的凸轮卡合面86c,则将第二转动板86推压至上方的第一位置。由此,第一转动板85以及供料板60向上方移动,从而将纸张S可靠地按压于供纸辊15(参照图6(a)、图6(c)),开始供纸动作。
这样,在装配供纸盒6之后的第一张纸张S的供纸动作中,供纸辊15在从待机旋转位置旋转规定角度的期间空转,不进行纸张S的供纸动作。其结果是,有可能产生因纸张S的输送量不足引起的输送不良。
另外,在盒装配部5一般配置有纸张检测器,该纸张检测器检测在装配的供纸盒6是否有纸张S。纸张检测器在将供料板60朝上方推起的状态下检测在供料板60上是否有纸张S。若供料板60未从底板部分62侧向上方移动,则供料板60上的纸张S不会进入纸张检测器的检测区域。其结果是,有可能发生无论有没有纸张S纸张检测器均误检测为“无纸”。
在本例的打印机1中,为了解除图9(b)所示的第一转动板85的堆叠(stack)状态,在接受到伴随供纸动作的命令的情况下,使供纸辊15向供纸方向或相反方向旋转规定角度,来解除第一、第二转动板85、86的卡合,从而能够使供料板60上升。此后,使供纸辊15向相反方向旋转相同角度,从而返回至待机旋转角度位置。该动作至少要在供纸盒6装配后的最初供纸动作之前进行即可。
图10(a)是表示打印机控制系统的简要框图,该打印机控制系统控制用于避免上述弊端的供料板移动机构80的初始设定动作,图10(b)是表示初始设定动作的简要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如图10(a)所示,对供料板移动机构80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以对打印机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打印机控制部110为中心构成。若打印机控制部110从上位的计算机120等接受到伴随供纸动作的指令,则对旋转供纸装置40的供纸辊15的供纸马达111进行驱动控制从而进行供纸动作。打印机控制部110通过执行预先装配的控制程序,从而对供料板移动机构80的动作进行控制。
打印机控制部110具备:初始设定部113,其基于检测凸轮板91的旋转位置的位置检测器112的输出,进行供料板移动机构80的初始设定动作;盒检测部115,其基于盒检测器114的输出,判别在供纸盒装配部5是否装配有供纸盒6;以及纸张检测部117,其基于纸张检测器116的输出,判别在供纸盒6是否有纸张S。
另外,在打印机控制部110的内置存储器118设置有供纸标记119的区域。供纸标记119初始设定为“无效”状态,若进行供料板移动机构80的初始设定动作,则供纸标记119切换为“有效”,基于盒检测器114的输出,若抽出供纸盒6,则返回为“无效”。
根据图10(b)的流程图对初始设定动作进行说明。若打印机控制部110从例如上位的计算机120等接受到伴随供纸动作的任务的执行命令(步骤ST1),则首先盒检测部115基于盒检测器114的输出,判别在盒装配部5是否装配有供纸盒6(步骤ST2)。在未装配有供纸盒6的情况下,移至警告显示“无盒”等处理(步骤ST3)。
在装配有供纸盒6的情况下,纸张检测部117基于纸张检测器116的输出,判别有无纸张S(步骤ST4)。在检测为“有纸”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进行供料板移动机构80的初始设定,所以执行任务,从而执行供纸动作(步骤ST4)。
在装配有供纸盒6的情况下检测为“无纸”时,初始设定部113判别供纸标记119的有效·无效状态(步骤ST6)。在供纸标记119为有效状态的情况下,判断为“无纸”的检测结果有效(步骤ST7)。
在供纸标记119为无效状态的情况下,初始设定部113执行初始设定动作,对打印机输送机构的供纸马达111进行驱动控制,从而驱动供纸辊15向供纸方向亦即正方向(图6的箭头CCW的方向)旋转规定角度(步骤ST8),接下来,使供纸辊15向相反方向旋转相同角度从而返回至待机旋转位置(步骤ST9)。在初始设定动作中,通过凸轮位置检测器112的输出判别是否将凸轮板91定位于第一位置,据此,初始设定部113控制供纸辊15的旋转。此外,当然可以进行使供纸辊15向相反方向旋转规定角度,接下来,向正方向旋转相同角度而返回至待机旋转位置的动作,也可以进行使供纸辊15向相同方向旋转的动作。
然后,将供纸标记119切换为有效状态(步骤ST10)。这样,在进行了初始设定动作之后,返回至步骤ST4的有无纸张的判定。
这样,打印机控制部110在供纸动作开始前进行初始设定动作。在初始设定动作中,使供纸辊15从待机旋转位置开始旋转,通过凸轮板91使第二转动板86转动至不会阻止与供料板60卡合的第一转动板85转动的第一位置。由此,借助弹簧部件71的弹力,将供料板60朝盒上下方向C的上方推起,从而形成将纸张S按压于供纸辊15的状态。因此,能够避免纸张S的送出不良,另外,将供料板60推起,从而载置于供料板60的纸张S移动至纸张检测器116的检测区域内。因此,能够避免纸张检测器116的误检测。
(初始设定动作的其他构成例)
也能够考虑利用盒装配部5的凸轮导轨54,取代如上述那样在装配供纸盒6时旋转供纸辊15来消除第一转动板85的堆叠状态。即,如图9(a)所示,在装配前的供纸盒6中,第二转动板86位于上侧的第一位置,其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90位于相比卡合开始位置靠上侧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即便使第一转动板85向上方移动,也不会与第二转动板86卡合。
因此,追加在装配供纸盒时引导卡合销81的装配用凸轮导轨来作为盒装配部5的凸轮导轨54。通过该装配用凸轮导轨,在将供纸盒6装配于盒装配部5且第二转动板86抵靠于凸轮板91之前的时刻,将第一转动板85朝上侧推起。在同第二转动板86与凸轮板91抵靠的同时或在此之后第一转动板85的卡合销81立即从装配用凸轮导轨脱离。
若这样做,则在将供纸盒6装配于盒装配部5的时刻,第一转动板85不会与被凸轮板91推压至第二位置的第二转动板86卡合。若解除供料板60的锁定,则供料板60向上方移动,第一转动板85若从装配用凸轮导轨脱离则因自重而向下方移动,从而返回至载置于供料板60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机;2:打印机主体部;3:反转单元;5:供纸盒装配部;5a、5b:抵接部;6:供纸盒;6a:后端;6b:前端部;6c、6d:端部;6e:把持部;7:排纸托盘;8:排纸口;9:操作面;9a:电源开关;9b:状态显示灯;10a、10b:开闭盖;12:纸张供给路径;13:主体侧输送路径;14:反转用输送路径;15:供纸辊;16:延迟辊;17:输送辊;18:从动辊;17a:杆;20:纸张检测杆;21:送纸辊对;22:打印头;23:第一排纸辊对;24:第二排纸辊对;25:压印平板;26:上侧路径;27:向下路径;28:下侧路径;29:向上路径;30:共用路径;31:第一输送辊;32:从动辊;33:第二输送辊;34:从动辊;35:汇合部;36:路径切换挡板;40:供纸装置;51:底板;52:盒引导件;53:端板;54:凸轮导轨;54a:倾斜面;54b:水平面;54c:倾斜面;55:锁定解除用突起;60:供料板;60a、60b:轴支承部;61:盒主体部;62:底板部分;63:前板部分;64:后板部分;65、66:侧板部分;67:罩;68:开口部;69、70:侧板部分;71:弹簧部件;80:供料板移动机构;81:卡合销;82:销引导孔;81a:外侧突出部分;85:第一转动板;86:第二转动板;85a:后端部;87:第一支轴;85b:前端部;88a:第一外齿;88: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88A:第一外齿的齿顶圆;86a:后端部;89:第二支轴;86b:前端部;86c:凸轮卡合面;90: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90A:第二外齿的齿顶圆;90a:第二外齿;91:凸轮板;15a:辊轴;91a:凸轮面;91b:供纸用凸轮面部分;91c:分离用凸轮面部分;100:锁定机构;101:盒侧杆;101A:锁定位置;101B:锁定解除位置;102:卡合片;103:旋转轴;104:拉伸螺旋弹簧;105:转动限制部件;106:供料板侧钩;110:打印机控制部;110:打印机控制部;111:供纸马达;112:凸轮位置检测器;113:初始设定部;114:盒检测器;115:盒检测部;116:纸张检测器;117:纸张检测部;118:内置存储器;119:供纸标记;120:计算机;L:线段;P1、P2:规定能够卡合范围的点;S:纸张;X:打印机宽度方向;Y:打印机前后方向;Z:打印机上下方向;A:盒前后方向;B:盒宽度方向;C:盒上下方向。

Claims (21)

1.一种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送出装置具有:
送出辊;
片材支承部件,其支承由所述送出辊送出的片材;以及
移动机构,其与所述送出辊的旋转对应地使所述片材支承部件向远离所述送出辊的分离方向移动,
所述移动机构具备:
第一移动部件,其保持于与支承于所述片材支承部件的片材的数量对应的位置,若该第一移动部件向规定方向移动,则能够使所述片材支承部件向所述分离方向移动;以及
第二移动部件,每当所述送出辊旋转时,该第二移动部件在规定的移动范围往复移动,在往动中成为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卡合的卡合状态而使该第一移动部件向所述规定方向移动,在回动中解除所述卡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动部件是能够以第一支轴为中心转动并且与所述片材支承部件卡合而保持在与该片材支承部件的移动位置对应的对应转动位置的第一转动部件,
所述第二移动部件是每当所述送出辊旋转时以第二支轴为中心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第二转动部件,
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所述对应转动位置是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能够与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的所述第二转动部件卡合的位置,
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卡合的所述第一转动部件通过朝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的所述第二转动部件而转动,从而使所述片材支承部件向所述分离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具备第一卡合部,
所述第二转动部件具备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将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所述第二卡合部形成为:若所述第二转动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则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若所述第二转动部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则所述第二卡合部从所述第一卡合部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是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
所述第二卡合部是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啮合的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沿着以所述第一支轴为中心的圆弧面遍及规定的角度范围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多个第一外齿,
在所述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形成有一个第二外齿,或者沿着以所述第二支轴为中心的圆弧面遍及规定的角度范围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外齿,
将所述第一外齿的形成角度范围设定为:使得所述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外齿位于所述第一外齿的齿顶圆与所述第二外齿的齿顶圆的交叉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因自重而从所述送出辊侧与所述片材支承部件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送出装置具有凸轮,该凸轮将所述送出辊的旋转转换为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所述第一转动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转动部件配置于所述片材支承部件的所述送出辊的辊中心轴线的方向的一侧,
所述凸轮安装于所述送出辊,
所述第一转动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沿着所述送出辊送出所述片材的送出方向排列,并且从该送出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彼此相面对,
对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在所述送出方向的接近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一侧的端部具备所述第一卡合用外齿齿轮,在所述送出方向的远离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一侧的端部具备所述第一支轴,
对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在所述送出方向的接近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一侧的端部具备所述第二卡合用外齿齿轮,在所述送出方向的远离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一侧的端部具备所述第二支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送出装置具有:
片材收纳盒,其具备所述片材支承部件;以及
盒装配部,所述片材收纳盒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该盒装配部,
所述第一转动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转动部件安装于所述片材收纳盒,
所述送出辊配置于所述盒装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收纳盒具备锁定机构,若所述片材支承部件移动至所述分离方向的锁定位置,则该锁定机构能够锁定该片材支承部件,
所述盒装配部具备装配部侧卡合部,该装配部侧卡合部与从该盒装配部抽出的所述片材收纳盒的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卡合,使该第一转动部件转动直到所述片材支承部件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为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装配部具备锁定解除部,该锁定解除部与所装配的所述片材收纳盒的所述锁定机构卡合,解除该锁定机构对所述片材支承部件的锁定。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送出装置具有:
凸轮,其将所述送出辊的旋转转换为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由所述送出辊进行的片材送出动作,
所述控制部具备初始设定部,该初始设定部在所述片材送出动作开始前,进行使所述送出辊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朝所述第一位置转动的初始设定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设定部在所述初始设定动作中,在所述第二转动部件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之后,使所述送出辊旋转至待机旋转位置而将所述第二转动部件定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送出装置具有:
片材收纳盒;以及
盒装配部,所述片材收纳盒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该盒装配部,
所述片材支承部件、所述第一转动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转动部件配置于所述片材收纳盒,
所述送出辊以及所述凸轮配置于所述盒装配部,
在将所述片材收纳盒装配于所述盒装配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初始设定部进行所述初始设定动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备盒判别部,该盒判别部判别是否将所述片材收纳盒装配于所述盒装配部,
在将所述片材收纳盒装配于所述盒装配部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盒判别部判别为装配有所述片材收纳盒。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装配有所述片材收纳盒的情况下,在该片材收纳盒未收纳有片材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初始设定部进行所述初始设定动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备片材检测部,在装配有所述片材收纳盒的情况下,该片材检测部判别在该片材收纳盒是否收纳有片材,
在所述片材收纳盒未收纳有片材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片材检测部判别为未收纳有所述片材。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示出是否进行了所述初始设定动作,
在未收纳有所述片材的情况下,在所述存储部示出未进行所述初始设定动作的情况下,所述初始设定部进行所述初始设定动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设定部在待机状态下,将所述送出辊定位于待机旋转位置,将所述第二转动部件定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设定部基于所述凸轮的位置进行所述初始设定动作。
2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
供纸装置;以及
打印头,其对从所述供纸装置供给的记录介质进行打印,
所述供纸装置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送出装置。
CN201410394759.2A 2013-08-27 2014-08-12 片材送出装置以及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170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5340A JP6210278B2 (ja) 2013-08-27 2013-08-27 シート送出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2013-175340 2013-08-27
JP2013-175338 2013-08-27
JP2013175338A JP2015044635A (ja) 2013-08-27 2013-08-27 シート送出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7094A true CN104417094A (zh) 2015-03-18
CN104417094B CN104417094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582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9475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17094B (zh) 2013-08-27 2014-08-12 片材送出装置以及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212014B2 (zh)
CN (1) CN1044170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7532A (zh) * 2017-07-21 2020-04-10 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纸张传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6639B2 (ja) * 2016-12-27 2021-04-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44A (zh) * 1993-08-19 1995-10-18 佳能株式会社 供纸器
CN1162561A (zh) * 1996-02-27 1997-10-22 株式会社理光 带有可移动式纸张托盘及分离部件的紧凑型给纸设备
JP2000198553A (ja) * 1999-01-11 2000-07-18 Canon Inc シ―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74665A (ja) * 2001-03-19 2002-09-25 Minolta Co Ltd 給紙装置
CN1624595A (zh) * 2003-12-03 2005-06-08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片材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133397A1 (en) * 2009-12-07 2011-06-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183244A (zh) * 2012-01-03 2013-07-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馈纸装置以及采用其的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0684A (ja) 1992-06-02 1993-12-14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さばきローラ付給紙カセット及びカセット収納装置
JPH0672570A (ja) 1992-06-25 1994-03-15 Sharp Corp 給紙カセット
JPH08208046A (ja) 1995-02-01 1996-08-13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23632B2 (ja) * 1996-05-09 2005-12-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
CH693335A5 (fr) * 1999-08-09 2003-06-13 Olivetti Tecnost Dispositif d'introduction de matériauxplats.
JP4006432B2 (ja) 2004-11-12 2007-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80038678A (ko) * 2006-10-30 2008-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매체 급송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9040607A (ja) 2007-07-18 2009-02-26 Kyocera Mita Corp 給紙装置
JP5979922B2 (ja) * 2012-03-15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44A (zh) * 1993-08-19 1995-10-18 佳能株式会社 供纸器
CN1162561A (zh) * 1996-02-27 1997-10-22 株式会社理光 带有可移动式纸张托盘及分离部件的紧凑型给纸设备
JP2000198553A (ja) * 1999-01-11 2000-07-18 Canon Inc シ―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74665A (ja) * 2001-03-19 2002-09-25 Minolta Co Ltd 給紙装置
CN1624595A (zh) * 2003-12-03 2005-06-08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片材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133397A1 (en) * 2009-12-07 2011-06-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183244A (zh) * 2012-01-03 2013-07-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馈纸装置以及采用其的图像形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7532A (zh) * 2017-07-21 2020-04-10 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纸张传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61213A1 (en) 2015-03-05
CN104417094B (zh) 2017-04-12
US9212014B2 (en) 2015-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52261B1 (en) Liquid ejection system
US7547011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861257B1 (en) Sheet media input system
US8226083B2 (en) Recording target media cassette, recording target medium fee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KR100857408B1 (ko) 프린터
KR100718519B1 (ko) 지엽류 처리 장치
JP2008120466A (ja) カセット及び記録装置
CN100497135C (zh) 纸张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417094A (zh) 片材送出装置以及打印机
JP20081058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74223B2 (ja) プリンタにおける印字開始方法
JP201217684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186814B2 (ja) 小型プリンタ
JP4322589B2 (ja) プリンタ
JP6210278B2 (ja) シート送出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2004182375A (ja) プリンター
JPH11240628A (ja) シートパック及びシート給送装置
JP2006327078A (ja) 給紙装置
JP2004307129A (ja) 記録媒体供給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5053015A (ja) プリンタ装置
JP2001071619A (ja) 排版装置
JP2004181694A (ja) プリンター
JP2003276265A (ja) プリンタ
JP2015044635A (ja) シート送出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H0761620A (ja) 記録紙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