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5148A - 外部件装接装置和外部件装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外部件装接装置和外部件装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5148A
CN104395148A CN201380030844.4A CN201380030844A CN104395148A CN 104395148 A CN104395148 A CN 104395148A CN 201380030844 A CN201380030844 A CN 201380030844A CN 104395148 A CN104395148 A CN 104395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ember
electric wire
pressing component
exterior part
adhesiv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08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胜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315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4038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95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1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6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winding, braiding or longitudinal lapping
    • H01B13/2613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winding, braiding or longitudinal lapping by longitudinal l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es
    • H01B13/01263Tying, wrapping, binding, lacing, strapping or sheathing 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es
    • H01B13/01263Tying, wrapping, binding, lacing, strapping or sheathing harnesses
    • H01B13/0129Sheathing harnesses with foil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外部件装接装置(1),该外部件装接装置(1)用于将板部件(90)装接于线束(80)的电线(82),板部件在一侧处具有粘合表面,该外部件装接装置(1)包括:板部件进给部(20),该板部件进给部(20)在弯曲板部件的同时沿着板部件的纵向进给板部件(90),使得粘合表面变为内侧;引导部(10),该引导部(10)引导从板部件进给部(20)进给的板部件;电线保持部(50),该电线保持部(50)沿着进给到引导部(10)的板部件(90)的粘合表面保持电线(82);和压力施加部(40),该压力施加部(40)将板部件弯曲成对折,并且传递夹持沿着粘合表面安置的电线(82)的板部件且对板部件加压。

Description

外部件装接装置和外部件装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部件装接装置和外部件装接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将外部件组装到在例如汽车的内部布线中使用的线束的电线部的外部件装接装置和方法,以及将外部件装接于在例如汽车的内部布线中使用的线束的电线部的外部件装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地,提出了覆盖并且保护布线在例如汽车中布线的线束中的电线部的各种外部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外部件(保护材料)由氯乙烯制成的板形成,并且通过用手将板缠绕在电线组的周围、使板在缠绕方向上的两端部重叠,并且通过利用热焊机的热压结部对重叠部施加压力和热来焊接重叠部,外部件装接于线束。在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外部件(保护板)包括橡胶板和形成在橡胶板的一个表面上的粘合层,并且通过用手将板缠绕在电线组的周围以将粘合层粘结到电线组、并且将缠绕方向上的末端侧处的粘合层重叠并且粘结于缠绕方向上的开始侧处的板,外部件装接于线束。 
当将线束布线在例如汽车中时,二维地安置线束,以密切地跟随布线形态,并且通常在这样的安置状态下装接外部件。即,如图5A和12A中所示,在将末端部连接连接器C的多个前线束设定在布线板等上,并且如图5B和12B所示,利用锁定销等锁定前线束的电线部W1以维持预定的布线形态之后,通过在每个预定段将外部件P装接于电线部W1、并且利用织带T将外部件P的端部固定于电线部W1来制造线束W。因此,响应于这样的线束W的制造过程,需要适当地将外部件装接于预定的电线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11-078562 
专利文献2:JP-A-2009-302023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传统的装接方法中,由于通过操作员的手一个一个地缠绕并且粘结板,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能提高装接外部件的操作的可操作性,并且当缠绕板时,如果粘合层粘结到意料之外的部位,则浪费板。因此,期望开发出能够有效地将外部件装接于保持预定布线形态的线束的装接装置。 
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将外部件装接于线束的操作的效率的外部件装接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1)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用于将板部件装接于线束的电线的外部件装接装置,所述板部件形成为在一侧处具有粘合表面并且在另一侧处具有外表面的长板状,该外部件装接装置包括:板部件进给部,该板部件进给部在弯曲所述板部件的同时沿着所述板部件的纵向进给所述板部件,使得所述粘合表面变为内侧;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从所述板部件进给部进给的所述板部件;电线保持部,该电线保持部沿着进给到所述引导部的所述板部件的所述粘合表面保持所述电线;和压力施加部,该压力施加部将所述板部件弯曲成对折,并且传送夹持沿着所述粘合表面安置的所述电线的所述板部件且对所述板部件加压。 
(2)根据(1)的外部件装接装置,还包括切割部,该切割部将 所述板部件切割成与所述电线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 
(3)在根据(1)或(2)的外部件装接装置中,所述板部件进部包括转换并且进给多个不同的板部件的板部件转换部。 
(4)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用于将办部件装接于线束的电线的外部件装接装置,所述板部件形成为在一侧处具有粘合表面并且在另一侧处具有外表面,该外部件装接装置包括:按压部,该按压部包括第一按压部件和第二按压部件,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按压部件和所述第二按压部件夹持并且按压所述板部件;板部件进给部,该板部件进给部进给所述板部件,该板部件在粘合表面向内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件与所述第二按压部件之间弯曲;和电线保持部,该电线保持部沿着进给到所述按压部的所述板部件的所述粘合表面保持所述电线。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板部件,使得所述板部件弯曲成对折,并且所述电线部沿着粘合到自身的所述粘合表面由所述板部件夹持。 
(5)根据(4)的外部件装接装置,还包括切割部,该切割部将所述板部件切割成于所述电线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 
(6)在(4)或(5)的外部件装接装置中,所述按压部具有固定的所述第一按压部件和能够移动地放置的所述第二按压部件,所述第一按压部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可移动按压部件,该第一可移动按压部件沿着所述电线的布线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并且所述第二按压部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可移动按压部件,该第二可移动按压部件与所述第一可移动按压部件相对地可移动地支撑。 
(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将板部件装接于线束的电线的外部件装接方法,所述板部件形成为在一侧处具有粘合表面并且在另一侧处具有外表面的长板状,该外部件装接方法包括:在弯曲所述板部件的同时沿着所述板部件的纵向进给所述板部件,使得所述粘 合表面变为内侧,引导通过所述进给步骤进给的所述板部件,沿着通过所述引导步骤进给的所述板部件的所述粘合表面保持所述电线,在所述保持步骤之后将所述板部件弯曲成对折,并且对夹持沿着所述粘合表面安置的所述电线的所述板部件加压。 
(8)在(7)的外部件装接方法中,还包括将所述板部件切割成与所述电线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 
(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板部件装接于线束的电线的外部件装接方法,所述板部件形成为在一侧处具有粘合表面并且在另一侧处具有外表面的板状,该外部件装接方法包括:进给所述板部件,该板部件在所述粘合表面向内的情况下在第一按压部件与第二按压部件之间弯曲,沿着通过所述进给步骤进给的所述板部件的所述粘合表面保持所述电线,并且按压所述板部件,使得所述板部件弯曲成对折,并且所述电线部沿着粘合到自身的所述粘合表面由所述板部件夹持。 
(10)在(9)的外部件装接方法中,还包括将所述板部件切割成与所述电线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 
发明的有益效果 
利用(1)和(7)的构造,能够简单并且确实地将外部件装接于线束。即使外部件的长度变长,也能够通过利用压力施加工具均匀地执行加压来进行堆叠,并且稳定外部件的粘合质量。此外,由于操作员因为线束的电线由电线保持工具保持而不需要在组装外部件时保持线束,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外部件的装接操作。 
利用(2)和(8)的构造,能够将外部件装接于具有不同长度的电线部的线束。 
利用(3)的构造,通过使用不同种类或不同宽度的板部件,能够处理由于线束的电线数量上的不同而需要改变板部件的宽度的情况。 
利用(4)和(9)的构造,能够简单、确实并且有效地将外部件装接于线束,并且能够稳定外部件的层叠质量。此外,由于操作员因为线束的电线由电线保持工具保持而不需要保持线束,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外部件的装接操作。 
利用(5)和(10)的构造,能够将外部件装接于具有不同长度的电线部的线束。 
利用(6)的构造,能够改变按压外部件的第一按压部件和第二按压部件的纵向长度,并且能够对应于装接于线束的电线的外部件的改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外部件装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实例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2是图1的外部件装接装置中的A-A线截面图。 
图3A和3B是描述图1的外部件装接装置中的构造的一部分的图,其中,图3A是B-B线侧视图,并且图3B是C-C线截面图。 
图4是示出外部件利用外部件装接装置组装到的线束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5A和5B示出以传统方式将外部件组装到的线束的实例,其中,图5A是组装之前的图,并且图5B是组装之后的图。(传统实施例)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外部件装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实例的示意性顶视图。(第二实施例) 
图7是图6的外部件装接装置中的A-A线截面图。(第二实施例) 
图8A和8B是描述图6的外部件装接装置中的构造的一部分的图,其中,图8A是B-B线截面图,并且图8B是C-C线侧视图。 
图9A和9B是描述图7的外部件装接装置中的按压操作的图,其中,图9A是按压操作之前的图,并且图9B是按压操作之后的图。(第二实施例) 
图10是示出外部件利用外部件装接装置组装到的线束的实例的透视图。(第二实施例)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外部件装接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构造实例的示意性顶视图。(第三实施例) 
图12A和12B示出以传统方式将外部件组装到的线束的实例,其中,图12A是组装之前的图,并且图12B是组装之后的图。(传统实施例) 
参考标记列表 
1 外部件装接装置 
10 引导部(引导工具) 
11 基部 
12 第一引导部件 
13 第二引导部件 
20 板部件进给部(板部件进给工具) 
30 板部件切割部(切割工具) 
40 压力施加部(压力施加工具) 
50 连接器保持部(电线保持工具) 
80 线束 
81 连接器 
82 电线 
90 板部件(外部件) 
101 外部件装接装置 
110 按压部(按压工具) 
111 基部 
112 第一按压部件 
112A 按压部件 
112B 第一可移动按压部件 
113 第二按压部件 
113A 按压部件 
113B 第二可移动按压部件 
120 板部件进给部(板部件进给工具) 
130 板部件切割部(切割工具) 
140 连接器传送部(线束传送工具) 
150 连接器保持部(电线保持工具) 
160 电线保持部(电线保持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外部件装接装置。本实施例的外部件装接装置1是在线束80的制造过程中,将作为覆盖线束80的电线82的外部件的板部件90装接于电线82的装置。外部件装接装置1能够在线束80中的各个预定段中将板部件90装接于电线82的部分。板部件90具有保护层和粘合层,并且形成为长板状形状。当在粘合表面向内并且外表面向外的情况下折叠板部件90、并且将粘合表面粘结于自身时,板部件90从而保护保持在板部件90内的电线82。 
如图1和2所示,外部件装接装置1包括:引导部10,该引导部10是引导工具;板部件进给部20,该板部件进给部20是板部件进给工具;板部件切割部30,该板部件切割部30是切割工具;压力施加部40,该压力施加部40是压力施加工具;以及连接器保持部50,该连接器保持部50是电线保持工具。 
引导部10具有:基部11;第一引导部件12,该第一引导部件12 固定在基部11上;和第二引导部件13,该第二引导部件13固定于基部11上,以在第一引导部件12与第二引导部件13之间形成引导槽。第一引导部件12具有矩形内侧引导面12a,并且如图3B所示,第一引导部件12在纵向上在内侧引导面12a的上部处设置有肋状引导部12b。第二引导部件13具有矩形内侧引导面13a,并且如图3B所示,第二引导部件13在纵向上在内侧引导面13a的上部处设置有肋状引导部13b。引导部12b和13b设置在对置的位置处。 
板部件进给部20放置在引导部10的一端的外侧,并且具有:卷筒21,形成为长板状形状作为外部件的板部件90缠绕在该卷筒21上;以及板部件进给滚轮24和25。在板部件进给滚轮24与25之间,形成宽度比板部件90的宽度小的夹持部。板部件进给滚轮24固定于驱动电机26的旋转轴26a,并且板部件进给滚轮25固定于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电机的旋转轴27a。板部件90从卷筒21引出,并且其覆盖粘合层的剥离纸利用在图中未示出的剥离纸去除部剥离,板部件进给滚轮24和25在粘合层向内的情况下在夹持部处将板部件90转变为U状,并且沿板部件90的纵向将板部件90输送到基部11的承载面11a上及引导部10中的第一引导部件12的内侧引导面12a与第二引导部件13的内侧引导面13a之间。 
板部件切割部30放置在引导部10与板部件进给部20之间,并且将从板部件进给部20进给的板部件90切割成与被保护的电线部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板部件切割部30具有:汽缸31;和切刀32,该切刀32利用汽缸31的致动部件31a来操作。当利用汽缸31的致动部件31a来操作切割工具32的切割刃32a时,切刀32的切割刃32a在宽度方向上切割板部件90。 
压力施加部40放置在引导部10的另一端的外侧,并且具有一对压力施加滚轮41和42。在压力施加滚轮41与42之间,形成将压力施加到板部件90的夹持部。压力施加滚轮41固定于驱动电机43的旋转 轴43a,并且压力施加滚轮42固定于驱动电机44的旋转轴44a。驱动电机44连接于汽缸45的致动部件45a,并且使压力施加滚轮42与汽缸45一起在退避位置与压力施加位置之间移动。 
连接器保持部50放置在从引导部10的另一端与压力施加部40隔开的位置处,并且具有汽缸51和卡盘52。汽缸51利用致动部件51a操作卡盘52的卡盘钉52a,并且保持线束80的连接器81。从而,连接器保持部50用作电线保持工具,以保持电线82的连接到连接器81的一端。 
然后,下面描述使用上述构造的外部件装接装置生产装接了外部件的线束的过程。 
(步骤1...板部件设定操作)将板部件90设定在引导部10中。具体地,首先,用手将板部件90从板部件进给部20的卷筒21解开,并且将板部件90插入到板部件进给滚轮24和25的夹持部内。此时,因为将板部件进给滚轮24和25的夹持部的宽度设定为比板部件90的宽度小,所以板部件90弯曲成U状,并且输送到引导部10中的第一引导部件12的内侧引导面12a与第二引导部件13的内侧引导面13a之间的基部11上。利用切割部30的切刀32的切割缘32a的操作,输送到内侧的板部件90被切割成与要保护的电线82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并且该板部件90被承载,使得在U状底面接触基部11的承载面11a的同时,纵向上的一端90a接触第二引导部件13的引导部件13b,并且另一端90b周围的区域接触第一引导部件12的引导部件12b(参见图3B)。 
(步骤2...线束设定操作)将线束80设定在引导部10中。具体地,线束80的电线82通过自由旋转的传送滚轮27与28之间的夹持部,并且被传送到引导部10的一端。将电线82沿着进给到引导部10的板部件90的内侧粘合表面从引导部10的另一端引出(参见图3B),并 且随后从下方通过压力施加部40的压力施加滚轮41和42,并且被传送到连接器保持部50。然后,操作连接器保持部50的汽缸51,并且使连接到被传送的线束80的电线82的一端的连接器81由利用致动部件51a操作的卡盘52的卡盘钉所保持。以这种方式,通过沿着在引导部10中的第一引导部件12的内侧引导面12a与第二引导部件13的内侧引导面13a之间的基部11上的U状板部件90的粘合表面放置电线82,而将线束80设定。在图3A和3B中示出设定板部件90和线束80的状态。 
(步骤3...压力施加操作)将压力施加到设定于引导部10中的板部件90上。具体地,将线束80设置于其中的板部件90传送到压力施加滚轮41和42附近。然后,通过操作汽缸45,并且利用汽缸45的致动部件45a将在施加压力之前位于退避位置处的驱动电机44和压力施加滚轮42移动到压力施加位置,线束80设置于其中的板部件90夹在压力施加滚轮41与压力施加滚轮42的夹持部之间。然后,通过驱动驱动电机43和44,压力施加滚轮41和42旋转,并且夹在压力施加滚轮41与42的夹持部之间的板部件90被加压并且被送出到连接器保持部50侧。结果,在板部件90弯曲到对折的同时,靠近端部90a和90b的内侧粘合表面通过加压而层叠,并且粘合(参见图3A)。将粘合时的第一引导部件12的内侧引导面12a与第二引导部件13的内侧引导面13a之间的距离设定为使得包裹在板部件90中的电线82的外周不会变形。 
(步骤4...装接了外部件的线束的取出操作)取出完成的装接了外部件的线束80。更具体地,其中板部件90被加压并且粘合的线束80利用在图中未示出的移动工具、在取出保持连接器81的连接器部50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完成取出装接了外部件的线束的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在引导部10中引导板部件90、并且在利用压力施加部40被加压的同时通过压力施加部40时,板部件 90简单并且确实地组装到线束80的电线82,并且如图4中所示,制造了由板部件90保护电线82的装接了外部件的线束。当被保护的电线部变长时,要装接的板部件相应地变长。如果传统地用手装接板部件,在需要大力的同时,粘合表面的层叠部可能不平坦,并且可能不会完成物品。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待被保护的电线部变长并且板部件的长度相应地变长,也能够通过利用压力施加部40的压力施加滚轮41和42加压来共同层叠板部件,并且稳定外部件的层叠质量。此外,由于操作员因为电线82的一端由连接器保持部50保持而不需要在组装板部件时保持线束80,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组装板部件90的操作。 
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能够进行各种改变和应用。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板部件供给部20中的板部件进给滚轮24和25用作将板部件弯曲成U状的弯曲工具和传送弯曲成U状的板部件的传送工具,然而可以分开设置弯曲工具和传送工具。 
在上述实施例中,包括作为保持电线92的一端侧的电线保持工具的连接器保持部50,该连接器保持部50保持连接到电线92的一端侧的连接器81,然而当将外部件装接于两个端部未连接的电线部时,可以设置保持电线92的一端侧的电线保持部。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作外部件的板部件具有保护层和粘合层,但是可以使用通过压力施加而粘合的板部件(例如,具有自粘结特性的板部件或压力施加粘合装接的板部件)或通过热粘合的板部件(例如,热熔装接板部件)。在热粘合的情况下,引导部设置有加热工具。 
板部件供给部20可以构造成包括在图中未示出的板部件转换工具,将板部件转换工具将卷筒21转换为卷筒21’,与缠绕在卷筒21周 围的板部件90的种类或宽度不同的板部件缠绕在卷筒21’的周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不同种类或不同宽度的板部件,能够处理由于线束的电线数量上的不同而需要改变板部件的宽度的情况。 
(第二实施例)参考图6至1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外部件装接装置。本实施例的外部件装接装置101是在线束180的制造过程中将板部件190装接于电线82的装置,该板部件190为覆盖线束180的电线182的外部件。外部件装接装置1能够在线束180中的各个预定段中将板部件190装接于电线182的部分。板部件190具有保护层和粘合层,并且形成为长板状形状。当在粘合层向内并且外表面向外的情况下折叠板部件190、并且将粘合层粘结于自身时,从而板部件190保护保持在板部件190内的电线182。 
如图6和7所示,外部件装接装置101包括:按压部110,该按压部110是按压工具;板部件进给部120,该板部件进给部20是板部件进给工具;板部件切割部130,该板部件切割部130是切割工具;连接器传送部140,该连接器传送部140是连接器传送工具;连接器保持部150和电线保持部160,该电线保持部160形成电线保持工具。 
按压部110具有:基部111;第一按压部件112,该第一按压部件112固定在基部111上;和第二按压部件113,该第二按压部件113能够移动地布置在基部111上。第一按压部112具有矩形的内侧按压面112a,并且如图8A所示,该第一按压部112在纵向上在内侧按压面112a的上部处设置有肋状按压部112b,并且同样地在纵向上在按压部112b的下侧处设置有由肋状弹性体制成的辅助挤压部112c等。第二按压部件113具有矩形的内侧按压面113a,在该内侧按压面113a与第一按压部件112的内侧按压面112a之间按压待被按压的物体,并且固定在与内侧按压面113a对置的外侧相反面113b上的装接部113c联接到一对致动部件170a,该一对致动部件170a利用作为移动工具的由直线电机制成的致动器来直线操作。 
板部件进给部120放置在按压部110的一端的外侧,并且具有:卷筒121,形成为长板状形状作为外部件的板部件190缠绕在该卷筒121上;和传送滚轮122。传送滚轮122具有两个滚轮122b和122c,该两个滚轮122b和122c以比板部件190的宽度小的距离隔开,并且装接于旋转轴122a。传送滚轮122利用在图中未示出的剥离纸取出部剥离板部件190的覆盖粘合表面的从卷筒121引出的剥离纸,在粘合层向内的情况下将板部件190弯曲成U状,并且将作为待被按压的物体的板部件190输送到按压部110中的第一按压部112的内侧按压面112a与第二按压部113的内侧按压面113a之间及基部111的承载面111a上。 
板部件切割部130放置在按压部110与板部件进给部120之间,并且将从板部件进给部120进给的板部件190切割成与要保护的电线部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如图8B所示,板部件切割部130具有:汽缸131;和切刀132,利用汽缸131操作该切刀132。当利用汽缸131的致动部件131a来操作时,切刀132的两个切割刃132a进行剪刀的切割操作,从而在宽度方向上切割板部件190。 
连接器传送部140放置在按压部110的另一端的外侧上方,并且具有卡盘141和汽缸142,并且用作线束传送工具。当操作汽缸142的致动部件142a时,汽缸142向上/向下移动保持线束180的连接器181的卡盘141(参见图7的箭头)和卡盘钉141a。汽缸142连接到在图中未示出的另一个汽缸的致动部件,当操作时,该另一个汽缸的致动部件将汽缸142移动到左/右侧(参见图6和7的箭头)。 
连接器保持部150放置在按压部110的另一端的外侧,并且具有汽缸151和卡盘152。汽缸151利用致动部件151a操作卡盘152的卡盘钉152a,并且保持由连接器传送部140传送的线束180的连接器181。从而,连接器保持部150用作电线保持工具,以保持电线182的连接 到连接器181的一端。 
电线保持部160放置在按压部110的另一端的外侧,并且放置在板部件切割部130与板部件进给部120之间,并且该电线保持部160具有:汽缸161、基部162、保持部件163、嵌合部件164和汽缸165。汽缸161向前/向后移动结合到致动部件161a的基部162(参见图6的箭头)。保持部件163固定到基部162上,并且凹部163a形成在保持部件163的顶表面处。通过利用致动部件165a升高或降低嵌合部件164,并且使嵌合部件164嵌合到保持部件163的凹部163a中,汽缸165利用该凹部163a和嵌合部件164保持一端连接到连接器181的电线182的延伸部(参见图7和8B)。 
然后,下面描述使用上述构造的外部件装接装置生产装接了外部件的线束的过程。 
(步骤1...板部件设定操作)将板部件190设定在按压部110中。具体地,首先,用手将板部件190从板部件进给部120的卷筒121解开,并且将板部件190插入到传送滚轮122的滚轮122b与122c之间。此时,因为将滚轮122b与滚轮122c之间的轴向距离设定得比板部件190的宽度小,所以板部件190弯曲成U状,并且被输送到按压部110中的第一按压部112的内侧引导面112a与第二按压部113的内侧引导面113a之间的基部111上。输送内侧的板部件190通过切割部130的切刀132的切割缘132a的操作而被切割成预定长度,并且该板部件190被承载,使得在U状底面接触基部111的承载面111a的同时,纵向上的一端190a接触第二按压部件113的内侧按压面113a,并且另一端190b周围的区域接触第一按压部112的按压部件112b(参见图9A)。电线保持部160的基部162、保持部件163和嵌合部件164变为在退避位置处,使得将不干涉上述板部件设定操作。最后,通过操作电线保持部160的汽缸161,基部162和保持部件163随着汽缸161的致动部件161a的移动而从退避位置移动到电线保持位置。 
(步骤2...线束设定操作)将线束180设定在按压部110中。更具体地,通过操作连接器传送部140的卡盘141,线束180的连接器181由卡盘钉141a保持,并且然后通过操作汽缸142,保持连接器181的卡盘142向下移动,并且将连接器181传送到连接器保持部150。然后,在连接器181由连接器保持部150的卡盘152的卡盘钉152a所保持的同时,取消卡盘141的卡盘钉141a的保持。然后,连接器181由连接器保持部150保持的线束180的电线182的延伸部承载在板部件190上,该板部件190被输送到按压部110中的第一按压部件112的内侧按压面112a与第二按压部件113的内侧按压面113a之间的基部111上。然后,在电线保持部160的电线保持位置处,将从按压部110突出到板部件进给部120的电线182插入到保持部件163的凹部163a内。然后,通过操作汽缸165,通过利用致动部件165a使电线182从退避位置移动到电线保持位置、并且通过使嵌合部件164嵌合在凹部163a中而保持电线182。以这种方式,通过沿着U状板部件190的粘合表面放置电线182而利用连接器保持部150和电线保持部160将线束180设定在按压部110中的第一按压部112的内侧按压面112a与第二按压部113的内侧按压面113a之间的基部111上。在图9A中示出设定板部件190和线束180的状态。 
(步骤3...按压操作)按压设定在按压部110中的板部件190。更具体地,通过操作执行器170,利用该执行器170的一对致动部件170a,第二按压部件113在靠近第一按压部件112的方向(承载面111a的宽度方向)上移动。随着该移动,在第一按压部件的按压部112b与第二按压部件113的内侧按压面113a之间按压板部件190的靠近端部190a和190b的部分。结果,在板部件190变为对折的同时,靠近端部190a和190b的内侧粘合表面被加压并且粘合(参见图9B)。辅助按压部112c对粘合板部件190的靠近位于电线182的电线束正上方的位置的粘合表面提供辅助。辅助按压部112c的从按压部112b隔开的一侧的侧截面轮廓具有曲面形状,该曲面形状的R被指定为使得板部件190的 外表面在粘合时不会受到伤害。以这种方式,完成板部件190装接到电线182的装接了外部件的线束180。将粘结时的第一按压部112的内侧按压面112a与第二按压部113的内侧按压面113a之间的距离设定为使得包绕在板部件190中的电线182的外周不会变形。 
(步骤4...装接了外部件的线束的取出操作)取出完成的装接了外部件的线束。更具体地,通过操作电线保持部160的汽缸165,保持部件164利用汽缸165的致动部件165a从电线保持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从而,电线保持部160中的电线182变为取消电线保持的释放状态。然后,通过操作连接器保持部150的汽缸151,利用致动部件151a释放卡盘152的卡盘钉152a,并且取消连接器181的保持。然后,通过操作连接器传送部140的汽缸142,卡盘141向下移动,并且在利用卡盘钉141a保持连接器181之后,卡盘141向上移动。然后,通过操作在图中未示出的另一个汽缸,线束在利用汽缸的致动部件取出汽缸142的方向(图6的向左箭头方向)上传送。从而,完成取出装接了外部件的线束180的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利用按压部110按压板部件190时,板部件190简单并且确实地组装到线束180的电线182,并且如图10中所示,制造了由板部件190保护电线182于其中的的装接了外部件的线束。当待被保护的电线部变长时,要装接的板部件相应地变长。如果传统地用手装接板部件,在需要大力的同时,粘合表面的层叠部可能不平坦,并且可能不能完成物品。然而,根据该实施例,因为板部件通过被加压而共同层叠,所以稳定了板部件的层叠质量。此外,由于操作员因为电线182的一端由连接器保持部150保持并且电线182的延伸部由电线保持部160保持而不需要在组装板部件时保持线束180,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组装板部件190的操作。 
(第三实施例)接着,参考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外部件装接装置。在第三实施例中,外部件装接装置1的按压部110 的构造与第二实施例不同,并且其它构造与第二实施例相同。 
即,第三实施例中的按压部110通过将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按压部件分割成两个按压部件,即,固定在基部111上的按压部件112A和第一可移动按压部件112B而构成,该第一可移动按压部件112B支撑在基部111上从而能够在基部111的承载面111a的纵向(被承载的电线182的纵向)上移动。此外,第三实施例中的按压部110通过将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按压部件分割成两个按压部件,即,按压部件113A和第二可移动按压部件113B而构成,按压部件113A布置在基部111上从而能够在承载面111a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第二可移动按压部件113B支撑在基部111上从而能够在承载面111a的宽度方向和纵向上移动到第一可移动按压部件112B。第一可移动按压部件112B在承载面111a的纵向(布线电线182的方向)上的移动由在图中未示出的另一个汽缸执行。按压部件113A在承载面111a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由汽缸170A的操作来执行。按压部件113B在承载面111a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由汽缸170B的操作来执行。按压部件113B在承载面111a的纵向(布线电线182的方向)上的移动由在图中未示出的另一个汽缸执行。按压部110被构造成使得:在按压部件113B在承载面111a纵向上移动的同时,汽缸170B随着按压部件113B一起移动。 
利用这样的构造,即使待被装接的板部件190根据电线182的长度而变长,由于在第一可移动按压部件112B和第二可移动按压部件113B从与按压部件112A和113A接触的位置移动的同时,通过将板部件190对折而按压并且粘合粘合表面,所以整个更长的板部件190也能够确实地装接于电线182。在图11中,第一和第二按压部件中的每个都具有一个可移动按压部件,但是第一和第二按压部件可以分别具有两个以上的可移动按压部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改变按压板部件190的第一按压部件和第二按压部件的纵向长度,并且能够进行对应于待被装接于电 线182的板部件190的长度的按压操作。 
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能够进行各种改变和应用。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直线电机用作按压第二按压部件的移动工具,但是可以使用诸如汽缸这样的其它执行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板部件供给部120中的传送滚轮122充当将板部件弯曲成U状的弯曲工具和传送弯曲成U状的板部件的传送工具,但是可以分开设置弯曲工具和传送工具。 
在上述实施例中,包括保持连接到电线192的一端侧的连接器181的连接器保持部150,作为保持电线192的一端的电线保持工具,但是当将外部件装接于两个端部未连接的电线部时,可以将像电线保持部160一样的电线保持部设置在该实施例的一端侧处。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器传送部140变为电线传送部。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作外部件的板部件具有保护层和粘合层,但是可以使用通过压力施加而粘合的板部件(例如,具有自粘结特性的板部件或压力施加粘合装接的板部件)或通过热粘合的板部件(例如,热熔装接板部件)。在热粘合的情况下,按压部设置有加热工具。 
本申请基于2012年6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31588和No.2012-131589,这两个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工业实用性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将外部件装接于线束的操作效率的外部件装接装置。 

Claims (10)

1.一种外部件装接装置,该外部件装接装置用于将板部件装接于线束的电线,所述板部件形成为在一侧处具有粘合表面并且在另一侧处具有外表面的长板状,该外部件装接装置包括:
板部件进给部,该板部件进给部在弯曲所述板部件使所述粘合表面变为内侧的同时,沿着所述板部件的纵向进给所述板部件;
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从所述板部件进给部进给的所述板部件;
电线保持部,该电线保持部保持沿着进给到所述引导部的所述板部件的所述粘合表面的所述电线;以及
压力施加部,该压力施加部将所述板部件弯曲成对折,并且传送夹持沿着所述粘合表面安置所述电线的所述板部件且对所述板部件加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件装接装置,还包括:切割部,该切割部将所述板部件切割成与所述电线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部件装接装置,其中,所述板部件进给部包括转换并且进给多个不同的板部件的板部件转换部。
4.一种外部件装接装置,该外部件装接装置用于将板部件装接于线束的电线,所述板部件形成为在一侧处具有粘合表面并且在另一侧处具有外表面的板状,该外部件装接装置包括:
按压部,该按压部包括第一按压部件和第二按压部件,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按压部件和所述第二按压部件夹持并且按压所述板部件;
板部件进给部,该板部件进给部进给所述板部件,该板部件在所述粘合表面向内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件与所述第二按压部件之间弯曲;以及
电线保持部,该电线保持部保持沿着进给到所述按压部的所述板部件的所述粘合表面的所述电线,
其中,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板部件,使得所述板部件弯曲成对折,并且所述电线部沿着粘合到自身的所述粘合表面被所述板部件夹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部件装接装置,还包括:切割部,该切割部将所述板部件切割成与所述电线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外部件装接装置,其中,所述按压部具有:基部;第一按压部件,该第一按压部件是固定的;和第二按压部件,该第二按压部件可移动地放置,
所述第一按压部件至少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可移动按压部件,该第一可移动按压部件沿着所述电线的布线方向被可移动地支撑,并且
所述第二按压部件至少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可移动按压部件,该第二可移动按压部件与所述第一可移动按压部件相对地被可移动地支撑。
7.一种外部件装接方法,该外部件装接方法用于将板部件装接于线束的电线,所述板部件形成为在一侧处具有粘合表面并且在另一侧处具有外表面的长板状,该外部件装接方法包括:
在弯曲所述板部件使得所述粘合表面变为内侧的同时,沿着所述板部件的纵向进给所述板部件;
引导通过所述进给步骤进给的所述板部件;
保持沿着通过所述引导步骤进给的所述板部件的所述粘合表面的所述电线;
在所述保持步骤之后,将所述板部件弯曲成对折;以及
对夹持沿着所述粘合表面安置的所述电线的所述板部件加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部件装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板部件切割成与所述电线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
9.一种外部件装接方法,该外部件装接方法用于将板部件装接于线束的电线,所述板部件形成为在一侧处具有粘合表面并且在另一侧处具有外表面的板状,该外部件装接方法包括:
进给所述板部件,该板部件在所述粘合表面向内的情况下在第一按压部件与第二按压部件之间弯曲;
保持沿着通过所述进给步骤进给的所述板部件的所述粘合表面的所述电线;以及
按压所述板部件,使得所述板部件弯曲成对折,并且所述电线部沿着粘合到自身的所述粘合表面被所述板部件夹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部件装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板部件切割成与所述电线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
CN201380030844.4A 2012-06-11 2013-06-11 外部件装接装置和外部件装接方法 Pending CN1043951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1589 2012-06-11
JP2012-131588 2012-06-11
JP2012131588A JP5940381B2 (ja) 2012-06-11 2012-06-11 外装部材取付装置
JP2012-131589 2012-06-11
PCT/JP2013/066536 WO2013187527A1 (en) 2012-06-11 2013-06-11 Exterior member attaching device and exterior member attaching metho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5148A true CN104395148A (zh) 2015-03-04

Family

ID=48741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0844.4A Pending CN104395148A (zh) 2012-06-11 2013-06-11 外部件装接装置和外部件装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90388A1 (zh)
CN (1) CN104395148A (zh)
DE (1) DE112013002894T5 (zh)
WO (1) WO201318752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4353A (zh) * 2021-10-29 2022-01-21 苏州威达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线的包覆机构
CN113954354A (zh) * 2021-10-29 2022-01-21 苏州威达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线的包裹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4728B2 (ja) * 2015-01-28 2018-10-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ワイヤハーネス体、及びハーネスモジュール
CN106199862A (zh) * 2016-07-15 2016-12-07 天津市立孚光电线缆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金属复合带纵包压工艺的边刀
TWI767761B (zh) * 2021-06-22 2022-06-1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L型音源線之阻隔電磁波貼紙自動包覆機
EP4152535A1 (en) * 2021-09-15 2023-03-22 WESCO Equity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sleeve to a cable and method of insertion into a condui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434268U (de) * 1974-10-12 1976-04-15 Bergmann Kabelwerke Ag, 1000 Berlin Vorrichtung zum Umhüllen eines Stranges, wie ein Nachrichtenkabel, mit einem Metallband
US5626167A (en) * 1992-02-12 1997-05-06 Sofanou S.A. Tubular sheath sound insulation for electric cables and a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US6156973A (en) * 1997-06-30 2000-12-05 Yazaki Corporation Foam covered tube for wiring harnesses
JP2003235130A (ja) * 2002-02-01 2003-08-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止水テープ片貼着装置及び方法
CN201937050U (zh) * 2010-12-14 2011-08-17 王洪有 汽车用电线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8562A (ja) 1997-09-02 1999-03-23 Mazda Motor Corp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の支持構造
JP2009302023A (ja) 2008-06-17 2009-12-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車両用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434268U (de) * 1974-10-12 1976-04-15 Bergmann Kabelwerke Ag, 1000 Berlin Vorrichtung zum Umhüllen eines Stranges, wie ein Nachrichtenkabel, mit einem Metallband
US5626167A (en) * 1992-02-12 1997-05-06 Sofanou S.A. Tubular sheath sound insulation for electric cables and a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US6156973A (en) * 1997-06-30 2000-12-05 Yazaki Corporation Foam covered tube for wiring harnesses
JP2003235130A (ja) * 2002-02-01 2003-08-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止水テープ片貼着装置及び方法
CN201937050U (zh) * 2010-12-14 2011-08-17 王洪有 汽车用电线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4353A (zh) * 2021-10-29 2022-01-21 苏州威达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线的包覆机构
CN113954354A (zh) * 2021-10-29 2022-01-21 苏州威达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线的包裹工艺
CN113954353B (zh) * 2021-10-29 2023-11-24 苏州威达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线的包覆机构
CN113954354B (zh) * 2021-10-29 2024-02-06 苏州威达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线的包裹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90388A1 (en) 2015-04-02
WO2013187527A1 (en) 2013-12-19
DE112013002894T5 (de) 2015-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5148A (zh) 外部件装接装置和外部件装接方法
JP3607323B2 (ja) アンテナ線を埋め込んだ合わせ窓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US20170265340A1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0540400C (zh) 用于绑扎堆叠产品的绑扎系统和方法
US654669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bundle with a strap
WO2014017538A1 (ja) 外装部材取付装置及び外装部材取付方法
CN106029312B (zh) 切割工具引导结构和切割施加至车辆表面的背胶膜的方法
KR101605625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접착시트 제조장치
US10131176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bound book blocks comprising a lining strip or a cover
KR100821515B1 (ko) 양면테이프 접착장치
JP5591313B2 (ja) 包装機
CN110914928B (zh) 电线熔敷装置
CN115043140A (zh) 贴胶设备
JP2008093899A (ja) ゴムシート接合方法および接合装置
CN111769252B (zh) 一种电池极耳的三道胶复合工艺
CN114871617A (zh) 一种汇流焊接机及汇流带焊接方法
KR101529484B1 (ko) 필름부착장치
KR101529483B1 (ko) 필름이동장치
JP5982061B2 (ja) 外装部材取付装置及び外装部材取付方法
JP6175975B2 (ja) 上製本の製造装置、資材供給装置、及び上製本
KR101480099B1 (ko) 연성회로기판의 핫프레스용 쿠션시트 합지장치
KR101645702B1 (ko) 필름 부착 장치
JP4875653B2 (ja) 積層フィルムの連結装置
KR20190125640A (ko) 삼중 접합강판과 그 접합강판 연속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JP2014017243A (ja) 外装部材取付装置及び外装部材取付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