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892A - 拉深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拉深成型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892A CN1043892A CN89109684A CN89109684A CN1043892A CN 1043892 A CN1043892 A CN 1043892A CN 89109684 A CN89109684 A CN 89109684A CN 89109684 A CN89109684 A CN 89109684A CN 1043892 A CN1043892 A CN 10438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punching press
- relaying
- rod
- press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37/00—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bars, wire, tubes or like semi-manufactured produ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nufacture of tubes of special sh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20—Deep-drawing
- B21D22/26—Deep-drawing for making peculiarly, e.g. irregularly, shaped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4/00—Special deep-drawing arrangements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Metal Extraction Processes (AREA)
- Lubricants (AREA)
- Confectionery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深成型机,它具有第1和第2拉深模,第1和第2冲压棒,第1和第2中继棒。使第1冲压棒向下移动,第1中继棒便受第1冲压棒推压而移动,推压第1拉深模,结果是第1拉深模使工件形成第1级拉深部。使第2冲压棒向下移动,同样使工件形成第2级拉深部。这样,用同一台机器可加工成型多级拉深部。改变第2拉深模的形状或大小时,插入在中继模孔内的中继棒的位置也作相应变更。可高效率,短时间进行换工序作业。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利用拉深模把由下模支承的板状工件拉深加工成规定形状用的拉深成形机。
图15是由拉深成形机进行拉深成形加工制成的制件的一个例子即换气扇罩1的剖面图。换气扇罩1有3个阶梯的拉深部分2、3和4,其中央还有开口5。
换气扇罩1是把如图16A所示那样的金属板6通过拉深成形加工而形成规定形状的。在此情况下,如果通过单一的拉深工序来同时形成3个阶梯的拉深部分2、3、4,则会产生种种问题。例如,作为被加工件的金属板6会发生破裂或产生皱纹。因此一般情况下,对板状工件要加工形成多级的拉深部分时,往往是首先形成第1级的拉深部分,然后形成第2级的拉深部分,如此依次形成拉深部分。
图16B至图16E依次图示了以往一般所采用的制造换气扇罩1用的工序。图16A所示的金属板6如图16B所示,首先由上模7和下模8拉深成形。由这一道工序形成第1级的拉深部分2。上模7和下模8均具有与第1级的拉深部分2对应的形状。另外,上模7的中央具有剪切刀刃,所以,在形成第1级的拉深部分2的同时,金属板6上还形成开口5。
形成有第1级拉深部分2的工件如图16C所示,被移至具有上模9和下模10的另外的压力机,在此形成第2级的拉深部分3。
该工件然后又如图16D所示,被移至具有上模11和下模12的另外的压力机,在此拉深形成第3级的拉深部分4。最后如图16E所示,工件被移至具有上模14和下模15的另外的机械。上模14具有剪切刀刃13,由于该剪切刀刃13的作用,工件的边缘部分16被切下除去。这样便获得如图15所示的规定形状的换气扇罩1。
向来,对板状工件要加工形成特定图形的拉深部分时,必须有与该图形相对应的上模和下模。在改变拉深部分的图形时,必须用完全不同的另外的上模和下模。例如通过同一台压力机,先加工形成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的拉深部分,其次要加工形成平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拉深部分时,必须把四边形图形的拉深部分成形用的上模和下模从压力机本体上取下,再把三角形图形的拉深部分用的上模和下模安装在压力机本体上。这样的作业很费人工,费用高,换工序的时间也较长。
还有如图16B至图16E所示,对金属板6要依次形成多级拉深部分时,相对各拉深部分必需有各自不同的压力机。因此,例如对金属板要加工形成4级的拉深部分时,就需要4台压力机。这将使整套制造设备的价格提高,并导致制造设备安装面积的增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深成形机,该机能高效短时间地完成为了进行不同图形的拉深成形而进行的换工序作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同一台机械形成多级拉深部分的拉深成形机。
图1是图解式图示权利要求1所述发明的剖面图。图示的拉深成形机是通过拉深模22,把由下模20所支承的板状工件21拉深加工成规定形状的机械。下模20及拉深模22被做成与规定的拉深形状的图形相一致。
拉深成形机还具有上模23、多个冲压棒(突き棒)24-29,驱动手段30,中继模39,中继棒37、38。
多根冲压棒24-29保持在上模23内,可分别沿冲压方向移动。驱动手段30使冲压棒24-29向着拉深模22的方向移动。
中继模39位于上模23和拉深模22之间。又如图所示,在中继模39上,在与各冲压棒24-29对应的位置,设有孔31-36。
中继棒37、38可移动地被保持在形成于中继模39上的多个孔31-36中的规定的孔32和35内。又,中继棒37、38的一端能与规定的冲压棒25、28抵接,另一端能与拉深模22抵接。因此,如图2所示,一旦中继棒37、38被冲压棒25、28推压而移动,则拉深模22随之向着下模20移动。
图3是图解式图示权利要求4所述发明的剖面图。图示的拉深成形机对于由下模40所支承的板状工件41,是通过第1拉深模42进行第1阶梯的拉深成形,并通过第2拉深模43进行第2阶梯的拉深成形的。
拉深成形机还具有上模44,多个第1冲压棒45、46,多个第2冲压棒47、48,第1驱动手段49,第2驱动手段50,中继模55,第1中继棒53,第2中继棒54。
第1冲压棒45、46可沿冲压方向移动地保持在上模44内。第2冲压棒47、48可沿冲压方向移动地保持在上模44内,并构成与各第1冲压棒45、46成对的关系。在图示的例子中,一方的第1冲压棒45与一方的第2冲压棒47构成成对的关系,另一方的第1冲压棒46与另一方的第2冲压棒48构成成对的关系。
第1驱动手段49使第1冲压棒45、46向着拉深模42、43的方向移动。第2驱动手段50使第2冲压棒47、48向着拉深模42、43的方向移动。
中继模55位于上模44和第1及第2拉深模42、43之间,在与构成对的各第1冲压棒45、46和第2冲压棒47、48的各个组合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孔51、52。在图示的例子中,一方的孔51与第1冲压棒45和第2冲压棒47的组合相对应,而另一方的孔52与第1冲压棒46和第2冲压棒48的组合相对应。
第1中继棒53可移动地保持在一方的孔51内,其一端可与第1冲压棒45抵接,另一端可与第1拉深模42抵接。一旦第1中继棒53被第1冲压棒45推压而移动,则第1拉深模42便向着下模40移动。
第2中继棒54可移动地保持在中继模55的另一方的孔52内。该第2中继棒54的一端可与第2冲压棒48抵接,另一端可与第2拉深模43抵接。一旦第2中继棒54被第2冲压棒48推压而移动,第2拉深模43便被第2中继棒54推压着向下模40移动。
参照图1和图2,说明权利要求1所述发明的作用效果。
驱动手段30使所有的冲压棒24-29向着拉深模22的方向移动。在中继模39上,与各冲压棒24-29对应地形成有孔31-36,但仅在其中规定的孔32、35中插入有中继棒37、38。一旦位于规定位置的冲压棒25、28向拉深模22的方向移动,便与中继棒37、38抵接,使该中继棒向着拉深模22移动。中继棒37、38与拉深模22抵接,使该拉深模22向着下模20移动,由此对板状工件21进行所希望的拉深成形。
然后考虑一下比图示的拉深的图形相对小径的图形进行拉深成形时的情况。该场合,拉深模22和下模20均准备了与直径相对小的拉深图形一致的形状。但不必替换上模23、冲压棒24-29及中继模39,仅变更中继棒37、38的位置即可。例如,为了与相对小径的拉深的图形相一致,把中继棒37、38从孔32、35中取出,插入规定的孔33、34中。这样,中继棒37、38被位于规定位置的冲压棒26、27推压而移动,并推压直径相对变小的拉深模。
在进行相对大径的图形的拉深成形时也一样。即,关于下模20及拉深模22,有必要换成与规定的图形一致的别的模,但上模23、冲压棒24-29及中继模39则不必更换。只要仅变更中继棒37、38的位置即可。
如上所述,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可高效且以较短的时间进行为了进行不同图形的拉深成形而作的换工序作业。
然后利用图3-图5,说明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的作用效果。
如果第1驱动手段49使第1冲压棒45、46向着拉深模42、43移动,第1中继棒53便受第1冲压棒45推压而移动,进而推压第1拉深模42。其结果,第1拉深模42使板状工件41形成第1级的拉深部分。该状态是图4所示的状态。
然后,如果第2驱动手段50使第2冲压棒47、48向着拉深模42、43移动,则第2中继棒54受第2冲压棒48推压而移动,开始推压第2拉深模43。其结果,第2拉深模43使板状工件41形成第2级的拉深部分。该状态是图5所示的状态。
各第1冲压棒45、46在第1驱动手段49的驱动下同时进行动作,而各个第2冲压棒47、48同时由第2驱动手段50所驱动。也就是,由第1冲压棒与第2冲压棒构成的各个组合进行相同的动作。另一方面,保持在形成于中继模55上的孔中的第1组孔51内的第1中继棒53,以及保持在第2组孔52内的第2中继棒54,其形状是不同的。例如,第1中继棒53的形状被做成,它受第1冲压棒45的推压会移动,但不会被第2冲压棒47所推压。而第2中继棒54例如被做成的形状是,它受第1冲压棒46的推压会移动,同时,受第2冲压棒48的推压也会移动。由于如此的形状差异,因而第1中继棒53的移动行程和第2中继棒54的移动行程是不同的。
因此,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用同一台机械,可以加工成形多级拉深。
图1是图示与权利要求1所述发明对应的拉深成形机的图解图。图2是图示图1所示拉深成形机的动作后状态的图解图。
图3是与权利要求4所述发明对应的拉深成形机的图解图。图4是图示从图3所示状态到进行第1级的拉深成形后的状态的图解图,图5是图示加工成形第2级的拉深部分后的状态的图解图。
图6A、图6B、图6C、图6D及图6E是依次图示对平的金属板进行拉深成形,制成有3级拉深部分的成形件所用的制造工序的图。图7A、图7B、图7C、图7D及图7E是与图6A-图6E所对应的中间产品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拉深成形机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图9A是图示正在利用图8的拉深成形机来形成第1级拉深部分的状态的剖面图,图9B是图示正在形成第2级拉深部分的状态的剖面图,图9C是图示正在形成第3级拉深部分的状态的剖面图,图9D是图示正在切除板状工件的边缘部分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0A是与图9B对应的局部放大图,图10B是与图9C对应的局部放大图,图10C是与图9D对应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从底侧看到的图8所示压板141的平面图。图12是从上侧看到的图8中的中继模126的平面图。
图13是形成不同的拉深部分的图形用的拉深模的平面图。图14是从上方见到的中继模126的平面图,是与图13所示拉深模对应地变更了中继棒的配置形态的状态图。
图15是多级拉深成形的制品的一个例子即换气扇罩的剖面图。图16A、图16B、图16C、图16D及图16E依次图示了获得图15所示制品所用的传统的制造工序。
附图中,20是下模,21是板状工件,22是拉深模,23是上模,24、25、26、27、28、29是冲压棒,30是驱动手段,31、32、33、34、35、36是孔,37、38是中继棒,39是中继模,40是下模,41是板状工件,42是第1拉深模,43是第2拉深模,44是上模,45、46是第1冲压棒,47、48是第2冲压棒,49是第1驱动手段,50是第2驱动手段,51、52是孔,53是第1中继棒,54是第2中继棒,55是中继模。
又,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要素。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对制造有多级拉深部分的换气扇罩用的拉深成形机进行说明。图6A-图6E是依次图示制造换气扇罩用的工序的剖面图,图7A-图7E分别是与图6A-图6E对应的平面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同一台机械进行图所示的各个制造工序。
在说明装置之前,首先对各制造工序进行简单说明。
如图6A和图7A所示,准备下的金属板101具有4方形的平面形状。图6B和图7B图示第1制造工序,在金属板101的中央部分形成圆形的中央开口102,同时形成第1级拉深部分103。拉深部分103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图6C和图7C图示了第2制造工序,在此形成第2级拉深部分104。拉深部分104的平面图形为4方形。
图6D和图7D图示了第3制造工序,在此形成第3级拉深部分105。拉深部分105的平面图形是4方形。
图6E和图7E图示最后的第4制造工序,在此切除了边缘部分106。
图8是实行如图6A-图6E所示的制造工序用的拉深成形机的剖面图。
拉深成形机具有固定于机械本体上的下模110和可上下移动地保持在机械本体上的上模111。下模110被制成与如图6E和图7E所示的最终成品相符合的形状。又如图所示,在下模110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121,另外在周边区域也形成有开口122。这些开口121和122是为了把从要成形的金属板101切除掉的部分排至外部而设置的。
上模111的中央部分向下方凸出。在该凸出部分的顶端部分,形成有对金属板101进行第1级的拉深成形用的成形部124,同时还安装有在金属板101上形成开口102(见图6B)用的剪切刀125。
在下模110和上模111之间,配置有第1拉深模112、第2拉深模113和刀具模114。第1拉深模112在其中央部分有开口123。该开口123的形状设置成能容纳位于上模111中央部分的向下凸出的下方突出部分。第2拉深模113与第1拉深模112的周围相接配置,其接触部分设有肩差115。由于该肩差115的作用,第1拉深模112由第2拉深模113从下方进行支承。刀具模114与与第2拉深模113的周围相接配置,在该接触部分形成有肩差116。由于该肩差116的作用,第2拉深模113通过刀具模114从下方被支承。另外如图所示,在刀具模114的内缘部分安装着剪切刀117。该剪切刀117是在对金属板101的最后的制造工序中,切除金属板101的边缘部分用的(见图6E)。
在刀具模114和下模110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120。该压缩弹簧120对刀具模114,进而也对第2拉深模113及第1拉深模112施加向上的作用力。还设有穿过刀具模114和下模110两者的螺栓118,在该螺栓118的顶端紧固着螺母119。通过螺栓118和螺母119限定了刀具模114和下模110之间的最大间隔。
在上模111内配置着由液压元件129驱动的第1油缸130、第2油缸131、第3油缸132及第4油缸133。第1油缸130有第1活塞杆134,第2油缸131有第2活塞杆135,第3油缸132有第3活塞杆136,第4油缸133有第4活塞杆137。液压元件129在图中未作详细图示,它具有液压泵和电磁转换阀等,以所希望的顺序驱动各油缸130、131、132、133。
如同包围着在上模111的中央部分向下凸出的下方凸出部似地,配置着第1移动板138、第2移动板139、第3移动板140及压板141。各板如图所示上下重叠配置。压板141固定安装在第3移动板140上。第1移动板138、第2移动板139及第3移动板140分别能在图示的上下方向移动。
第1油缸130的第1活塞杆134的顶端部分与第1移动板138的上侧面抵接。第2油缸131的活塞杆135的顶端部分与第2移动板139的上侧面抵接。第3油缸132的第3活塞杆136的顶端部分与第3移动板140的上侧面抵接。第4油缸的第4活塞杆的顶端部分安装着支承构件142,通过该支承构件142,压板141从下方被支承。
多根第1冲压棒143、144、145由第2移动板139所支承。各根第1冲压棒143、144、145具有相对大径的头部和从该头部起向下方延伸的轴部。各根第1冲压棒143、144、145的头部与第1移动板138的下侧面抵接。各根第1冲压棒143、144、145的轴部穿过第2移动板139、第3移动板140及压板141而延伸。
多根第2冲压棒146、147、148由第3移动板140所支承。各根第2冲压棒146、147、148具有相对大径的头部,以及从该头部起向下方延伸的轴部。各根第2冲压棒146、147、148做成圆筒形状,其内部贯穿着上述的各根第1冲压棒143、144、145的轴部。各根第2冲压棒146、147、148的头部与第2移动板139的下侧面抵接。另外,各个第2冲压棒146、147、148的轴部穿过第3移动板140和压板141而向下方延伸。
多个第3冲压棒149、150、151由压板141支承。各第3冲压棒149、150、151呈圆筒形,其内部贯穿有上述第2冲压棒146、147、148的轴部。各第3冲压棒149、150、151的头部与第3移动板140抵接,其轴部从压板141的下面向更下方伸出。
在位于上述各冲压棒的下方的部位配置有中继模126。该中继摸126通过螺栓127和螺母128被固定安装在上模111上。在中继模126内,在与上述第1冲压棒、第2冲压棒及第3冲压棒的各个组合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孔158、159和160。
在设于中继模126的多个孔158、159、160中,在位于最靠近上模111的下方突出部处的孔158内,收容着第1中继棒152。在位于最远离上模111的下方突出部处的孔160内收容着第3中继棒154。另外,处于中间位置的孔159内收容着第2中继棒153。第1中继棒152、第2中继棒153及第3中继棒154分别由弹簧155、156和157施加向上的作用力。第1中继棒152的头部152a具有与上述第1冲压棒143、144、145的轴部同样的截面形状和大小。第2中继棒153的头部153a的截面外形线具有与第2冲压棒146、147、148的截面外形线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大小。第3中继棒154的头部154a的截面外形线具有与第3冲压棒149、150、151的截面外形线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大小。
以下对图8所示结构的拉深成形机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将图6A所示的金属板101置于下模110之上。在该状态下,为了实行图6B所示的工序,使上模111向下降。结果成图9A所示状态。相对金属板101,上模111的成形部124赋与了第1级的拉深部分103,另外,剪切刀125在金属板101的中央部分形成了开口102。
然后,为了实行图6C所示的工序,由液压元件129驱动第1油缸130和第4油缸133。该状态是图9B所示的状态。第1油缸130的第1活塞杆134推压第1移动板138使其移动。其结果,第1移动板138、第2移动板139、第3移动板140及压板141一起向下方移动。随之,各第1冲压棒143、144、145,各第2冲压棒146、147、148及各第3冲压棒149、150、151均向下移动。第1冲压棒143的轴部与第1中继棒152的头部152a抵靠,使该第1中继棒152向下方移动。第2冲压棒147的轴部与第2中继棒153的头部153a抵靠,使该第2中继棒153向下方移动。第3冲压棒151的轴部与第3中继棒154的头部抵靠,使该第3中继棒154向下方移动。这样如图9B所示,第1拉深模112、第2拉深模113及刀具模114分别由第1中继棒152、第2中继棒153及第3中继棒154推压而向下方移动。第1拉深模112对金属板101形成第2级的拉深部分104。
图10A是冲压棒与中继棒的接触部分的扩大截面图。该图10A与图9B所示的状态相对应。第1中继棒152被第1冲压棒143所推压而向下方移动。关于第2中继棒153,实际上是在第1冲压棒144及第2冲压棒147的两方推压下向下方移动。至于第3中继棒154,实际上是在第1冲压棒145、第2冲压棒148及第3冲压棒151的3方推压下向下方移动。
然后,为了实行图6D所示的工序,由液压元件129驱动第2油缸131及第4油缸133。图9C图示了该状态。第2油缸131的第2活塞杆135与第2移动板139抵靠,使其向下方移动。伴随着此,第3移动板140及压板141也向下方移动。而另一方面,第1移动板138保持着由第1中继棒152和第1冲压棒143支承的状态,不向下方移动。图10B图示了与图9C对应的状态。
随着第2移动板139及第3移动板140向下方移动,各第2冲压棒146、147、148及各第3冲压棒149、150、151也向下方移动。其结果,如从图10B可知的那样,第2中继棒153被第2冲压棒147推压而向下方移动,第3中继棒154被第2冲压棒148及第3冲压棒151推压而向下方移动。因为第1中继棒152处于不能再进一步向下方移动的状态,所以,第2冲压棒146及第3冲压棒149以让第2中继棒152的头部152a伸入在内的状态向下方移动。
如图9C所示,第2中继棒153使第2拉深模113向下方移动,第3中继棒154使刀具模114向下方移动。通过第2拉深模113的向下移动,对金属板101赋与了第3级的拉深部分105。
然后,为了实行图6E所示的工序,第3油缸132及第4油缸133被驱动,第3活塞杆136和第4活塞杆137向下方移动。该状态是图9D和图10C所示的状态。第1移动板138和第2移动板139保持静止状态,但第3移动板140及压板141由第3活塞杆136推动向下方移动。伴随着此,第3冲压棒149、150、151也向下方移动。其结果,第3中继棒154被第3冲压棒151推压而向下方移动,使刀具模114向着下模111移动。通过刀具模114的移动,金属板101的边缘部分被切除。
如图10C所示,在最后的切断工序中,由于第1中继棒152和第2中继棒153保持静止的状态,所以,第3冲压棒149和150分别以让第1中继棒152的头部152a和第2中继棒153的头部153a伸入在内的状态,向下方移动。
最后,第4活塞杆137向上方提升,随之,第1、第2、第3移动板138、139、140向上方移动,恢复初始状态。另外,第1、第2、第3中继棒152、153、154分别在弹簧155、156、157的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第1拉深模112、第2拉深模113及刀具模114也在弹簧120的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拉深成形机,各第1冲压棒143、144、145被同时驱动,各第2冲压棒146、147、148被同时驱动,各第3冲压棒149、150、151被同时驱动。另一方面,第1中继棒152受第1冲压棒推压向下方移动,但不受第2冲压棒和第3冲压棒的推压。第2中继棒153受第1冲压棒和第2冲压棒的推压而向下方移动,但不受第3冲压棒的推压。第3中继棒153受第1、第2及第3冲压棒的推压而向下方移动。其结果,在第1、第2和第3中继棒之间分别产生移动行程差。利用该移动行程差,使第1拉深模112、第2拉深模113和刀具模114依次移动,进行所希望的成形动作。
图11是从下方见到的压板141的平面图,图12是从上方看中继模126的平面图。如图11所示,从压板141的底面伸出了多个第1冲压棒、多个第2冲压棒和多个第3冲压棒。所有的第1冲压棒是同样的结构,由液压无件129一起驱动。所有的第2冲压棒也是同样的结构,被一起驱动。所有的第3冲压棒也是同样的结构并被一起驱动。由1个第1冲压棒、1个第2冲压棒及1个第3冲压棒构成一个组合。
如图12所示,中继模126上形成有多个孔。在中继模126上形成的各个孔分别与上述第1、第2及第3冲压棒的各个组合相对应。又,在图12上,用虚线图示了第1拉深模112、第2拉深模113及刀具模114的形状。
如图12所示,在中继模126上形成有多个孔,但并不是所有的孔中都插入有中继棒。具体是,在图示的例子中,4根第1中继棒152收容在规定的孔中,4根第2中继棒153收容在规定的孔中,4根第3中继棒154收容在规定的孔中。其他的孔中未收容有中继棒。4根第1中继棒152被收容在位于第1拉深模112正上方的孔内。又,4根第2中继棒153被收容在位于第2拉深模113正上方的孔内。还有,4根第3中继棒154被收容在位于刀具模114正上方的孔内。通过把各中继棒如上所述那样配置,从而可以使第1拉深模112、第2拉深模113及刀具模114依次移动。
利用按本发明制成的拉深成形机,为了完成不同图形的拉深成形而进行的换工序作业可以高效率短时间进行。例如,考察一下用图13所示的多个拉深模进行3级拉深成形的情况。在图13中,第1拉深模161是形成圆形平面图形的拉深部分用的,第2拉深模162是形成4方形平面图形的拉深部分用的,第3拉深模163是形成正八边形平面图形的拉深部分用的。从如图7E所示的拉深部分的图形变更成如图13所示的拉深部分的图形时,将图8中所示的第1拉深模112、第2拉深模113及刀具模114变换成图13中所示的第1拉深模161、第2拉深模162及第3拉深模163。另外,下模110也换成与规定图形相符形状的下模。另一方面,上模111及安装在该上模111上的各构件不必特为替换,只要变更中继棒的配置便能满足需求。
图14是中继模126的平面图,已变更了中继棒的配置形态。如图所示,4根第1中继棒152被收容在位于第1拉深模161的正上方的孔内,4根第2中继棒153被收容在位于第2拉深模162正上方的孔内,4根第3中继棒154被收容在位于第3拉深模163正上方的孔内。
使用图13所示的拉深模进行拉深成形时,也进行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操作。这样,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拉深成形机,就能高效率短时间地进行换工序作业。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对多级拉深成形用的拉深成形机进行了说明。但该优点对进行1级拉深成形的拉深成形机也同样有效。
以上利用图1-图14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图示的实施例只不过是将本发明举例式地作了具体化。因此,在本发明的均等的范围内可以作种种的修改或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驱动冲压棒用的驱动手段,采用了液压元件及油缸,但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驱动源。另外,所谓“上模”及“下模”的用语,并不是专为限定上下位置关系而使用的。例如也有可能将下模置于上方,将上模置于下方。
Claims (12)
1、一种通过拉深模(22)将由下模(20)支承的板状工件(21)拉深加工成规定形状的拉深成形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模(23);沿冲压方向可移动地保持在上述上模(23)上的多个冲压棒(24、25、26、27、28、29);使上述冲压棒向上述拉深模的方向移动的驱动手段(30);位于上述上模和上述拉深模之间,在与上述各冲压棒对应的位量形成有孔的中继模(39);可移动地被保持在形成于上述中继模(39)上的多个孔中的规定孔内,其一端能与上述冲压棒抵接,另一端能与上述拉深模(22)抵接,由于受上述冲压棒的推压而使上述拉深模(22)向上述下模(20)移动的中继捧(37、38)。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深成形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手段(30)使上述多个冲压棒同时向上述拉深模(22)的方向移动。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深成形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上模(23)被设计成能向上述下模(20)移动,上述中继模(39)被固定在上述上模(23)上。
4、一种拉深成形机,它对于由下模(40)支承的板状工件(41),通过第1拉深模(42)进行第1阶梯的拉深成形,然后通过第2拉深模(43)进行第2阶梯的拉深成形,其特征为它包括:上模(44),可沿冲压方向移动地保持在上述上模(44)内的多个第1冲压棒(45、46);可沿冲压方向移动地保持在上述上模(44)内、与上述各第1冲压棒(45、46)构成成对关系的多个第2冲压棒(47、48);使上述多个第1冲压捧(45、46)向上述拉深模(42、43)的方向移动的第1驱动手段(49);使上述多个第2冲压棒(47、48)向上述拉深模(42、43)的方向移动的第2驱动手段(50);位于上述上模(44)和上述第1、第2拉深模(42、43)之间,在与构成对的各第1冲压棒和各第2冲压棒的组合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孔的中继模(55);可移动地保持在形成于上述中继模(55)上的多个孔中的第1组孔内,其一端能与上述第1冲压棒抵接,另一端能与上述第1拉深模(42)抵接,由于受上述第1冲压棒的推压而使上述第1拉深模(42)向上述下模(40)移动的第1中继捧(53);可移动地保持在形成于上述中继模(55)上的多个孔中的第2组孔内,其一端可与上述第2冲压棒抵接,另一端能与上述第2拉深模(43)抵接,由于受上述第2冲压棒的推压而使上述第2拉深模(43)向上述下模(40)移动的第2中继捧(54)。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深成形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第2冲压棒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贯穿的内孔,上述各第1冲压棒可滑动地收容在上述各第2冲压棒的内孔内。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深成形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中继捧(53)具有大小能嵌入上述第2冲压棒的内孔内的头部,该头部受到上述第1冲压棒的推压。
7、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深成形机,其特征在于,形成于上述中继模(55)上的多个孔均大小相同。
8、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深成形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上模(44)设置成可向上述下模(40)移动,上述中继模(55)被固定在上述上模(44)上。
9、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深成形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使上述各中继捧离开上述各拉深模(42、43)的方向施加作用力的弹簧装置。
10、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深成形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驱动手段具有可沿冲压方向移动地保持在上述上模上,且设计成能将上述多个第1冲压棒同时向着上述中继捧推压的第1移动板(138),上述第2驱动手段具有可沿冲压方向移动地保持在上述上模上,且设计成能将上述多个第2冲压棒同时向着上述中继捧推压的第2移动板(139)。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拉深成形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移动板(139)叠合配置在上述第1移动板(138)之下,上述第2移动板(139)的移动行程大于上述第1移动板(138)的移动行程。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拉深成形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可沿冲压方向移动地保持在上述上模上,且叠合配置在上述第2移动板(139)之下的第3移动板(140),上述多个第1冲压棒由上述第2移动板(139)所支承,上述多个第2冲压棒由上述第3移动板(140)所支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35109/88 | 1988-12-29 | ||
JP63335109A JPH02179325A (ja) | 1988-12-29 | 1988-12-29 | 絞り成形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892A true CN1043892A (zh) | 1990-07-18 |
CN1028725C CN1028725C (zh) | 1995-06-07 |
Family
ID=18284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891096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725C (zh) | 1988-12-29 | 1989-12-29 | 拉深成型机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4996864A (zh) |
EP (1) | EP0376240B1 (zh) |
JP (1) | JPH02179325A (zh) |
KR (1) | KR920000233B1 (zh) |
CN (1) | CN1028725C (zh) |
AT (1) | ATE83694T1 (zh) |
AU (1) | AU624771B2 (zh) |
BR (1) | BR8906863A (zh) |
CA (1) | CA2006867C (zh) |
DE (1) | DE68904062T2 (zh) |
DK (1) | DK168617B1 (zh) |
ES (1) | ES2037384T3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8920A (zh) * | 2021-03-24 | 2021-08-03 | 江苏汉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钣金件拉伸模具及钣金件拉伸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55576B1 (fr) * | 1989-12-11 | 1995-01-06 | Lorraine Laminage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mboutissage de recipients de forme tronconique, et repipient ainsi embouti. |
EP0684183A3 (en) * | 1994-03-30 | 1996-11-20 | Eberhard Jah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in-walled boxes. |
US5628224A (en) * | 1995-05-05 | 1997-05-13 | Can Industry Products, Inc. | Method for sequentially forming can bodies |
GB9616983D0 (en) | 1996-08-13 | 1996-09-25 | Pilkington Plc | Method for depositing tin oxide and titanium oxide coatings on flat glass and the resulting coated glass |
US20050229669A1 (en) * | 2004-04-20 | 2005-10-20 | Lanczy Geza T | Multi-ram press and method of metal forming |
DE102011001314C5 (de) * | 2011-03-16 | 2016-03-03 | Schuler Pressen Gmbh | Ziehpresse mit zwei koppelbaren Stößeln |
JP5421978B2 (ja) * | 2011-11-15 | 2014-02-19 | 株式会社放電精密加工研究所 | 電動プレス加工機の作動方法 |
FI124947B (fi) * | 2012-03-19 | 2015-04-15 | Stora Enso Oyj | Syvävedetty paperivuoka,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sen valmistamiseksi, ja vuokamallinen tuotepakkaus |
US9387529B2 (en) | 2013-03-15 | 2016-07-12 | Honda Motor Co., Ltd. | Forming press |
CN110353053B (zh) * | 2019-08-19 | 2023-08-08 | 东莞鼎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拉簧状食材的穿串机及其工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431175A (en) * | 1919-05-08 | 1922-10-10 | Said Ogden | Metal-working machine |
US2318819A (en) * | 1940-12-12 | 1943-05-11 | David C Verson | Multiple action punch press die and cushion |
US2751871A (en) * | 1951-10-11 | 1956-06-26 | Gen Dynamics Corp | Forming apparatus |
US3715902A (en) * | 1971-02-10 | 1973-02-13 | Western Electric Co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on a blank of material,e.g.,deep drawing |
DD118810A1 (zh) * | 1975-04-25 | 1976-03-20 | ||
US4036056A (en) * | 1976-02-23 | 1977-07-19 | National Steel Corporation | Single-slide press for carrying out multiple functions with a single work-input stroke |
DE3437123A1 (de) * | 1984-10-10 | 1986-04-10 | Edmund Dipl.-Ing. 6100 Darmstadt Böhm | Verfahren und umformwerkzeug zum gleichlauf-weiterziehen von napffoermigen werkstuecken |
-
1988
- 1988-12-29 JP JP63335109A patent/JPH02179325A/ja active Granted
-
1989
- 1989-12-22 DK DK663689A patent/DK168617B1/da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89-12-22 US US07/455,971 patent/US4996864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89-12-22 AU AU47069/89A patent/AU624771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89-12-27 DE DE8989123931T patent/DE68904062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89-12-27 EP EP89123931A patent/EP037624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9-12-27 ES ES198989123931T patent/ES2037384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9-12-27 AT AT89123931T patent/ATE8369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89-12-28 CA CA002006867A patent/CA2006867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89-12-29 CN CN89109684A patent/CN102872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89-12-29 KR KR1019890020048A patent/KR92000023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89-12-29 BR BR898906863A patent/BR8906863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8920A (zh) * | 2021-03-24 | 2021-08-03 | 江苏汉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钣金件拉伸模具及钣金件拉伸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8906863A (pt) | 1990-08-21 |
ES2037384T3 (es) | 1993-06-16 |
US4996864A (en) | 1991-03-05 |
DK663689A (da) | 1990-06-30 |
CA2006867C (en) | 1994-08-30 |
ATE83694T1 (de) | 1993-01-15 |
CN1028725C (zh) | 1995-06-07 |
EP0376240A1 (en) | 1990-07-04 |
JPH02179325A (ja) | 1990-07-12 |
CA2006867A1 (en) | 1990-06-29 |
DK663689D0 (da) | 1989-12-22 |
DK168617B1 (da) | 1994-05-09 |
KR900009161A (ko) | 1990-07-02 |
DE68904062D1 (de) | 1993-02-04 |
DE68904062T2 (de) | 1993-04-29 |
AU624771B2 (en) | 1992-06-18 |
EP0376240B1 (en) | 1992-12-23 |
AU4706989A (en) | 1990-07-05 |
JPH0433527B2 (zh) | 1992-06-03 |
KR920000233B1 (ko) | 1992-0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70320A (zh) | 制造电池盒的设备及方法 | |
CN1028725C (zh) | 拉深成型机 | |
CN1141219A (zh) | 采用可变凸珠的薄板成型方法和设备 | |
CN1863615A (zh) | 板材的冲压成形方法和冲压成形装置 | |
CN201776790U (zh) | 汽车后隔板儿童饰盖孔位冲切机构 | |
CN206838852U (zh) | 液压式多模组合冲样机 | |
CN212684211U (zh) | 一种便于取料的一次性餐盒加工用切边装置 | |
CN219151283U (zh) | 一种冲裁修边模具 | |
CN211304473U (zh) |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冲压复合模具 | |
CN215033074U (zh) | 一种具有自动落料功能的汽车配件连续冲压模 | |
CN213378778U (zh) | 一种冲孔落料机构 | |
CN211437655U (zh) | 一种天窗安装板冲压成型设备 | |
CN212264331U (zh) | 复合切断拉伸模具结构 | |
CN219946525U (zh) | 一种半自动多段式排废机 | |
JP2004017156A (ja) | 凹凸のあるアルミ材料使用製品のプレス製造過程におけるドロー&コイニング金型装置 | |
CN212704010U (zh) | 一种电器件钣金壳体冲压模具 | |
CN217315472U (zh) | 一种轮毂轴承切边冲孔校正复合模具 | |
CN218744265U (zh) | 冲压打字模具 | |
CN110434212A (zh) | 座椅座板冲压工艺及其专用冲压模具 | |
CN220547540U (zh) | 一种支架上端盖的加工模具 | |
CN213195273U (zh) | 一种轿车发动机支架零件生产模具的顶起装置 | |
CN214866569U (zh) | 一种固定支架冲孔模具 | |
CN213223953U (zh) | 一种发动机支架级进模 | |
CN219253872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控装置冲压件 | |
CN217671063U (zh) | 一种双层平板自动瑜伽垫压纹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