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50245B - 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50245B
CN104350245B CN201380029564.1A CN201380029564A CN104350245B CN 104350245 B CN104350245 B CN 104350245B CN 201380029564 A CN201380029564 A CN 201380029564A CN 104350245 B CN104350245 B CN 1043502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mechanism
camb cap
oil
lubricating oil
supply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95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50245A (zh
Inventor
疋田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ho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ho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ho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ho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50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50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50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502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9/00Lubrication mean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7/00
    • F01M9/10Lubrication of valve gear or auxilia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9/00Lubrication mean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7/00
    • F01M9/10Lubrication of valve gear or auxiliaries
    • F01M9/101Lubrication of valve gear or auxiliaries of cam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 rods with lubricant passageways, e.g. bo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8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jet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不需要凸轮盖的上方的空间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在经由气缸盖(10)、凸轮轴(进气侧凸轮轴(40)和排气侧凸轮轴(42))及凸轮盖(50)向气门传动机构(30)的凸轮(凸轮(40a)和凸轮(42a))供给润滑油的发动机(1)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具备供油部件(100),所述供油部件(100)以其上端在高度方向上处于凸轮盖(50)的上端以下的方式设于该凸轮盖(50),并且形成有将经由凸轮盖(50)供给来的润滑油向凸轮(40)和凸轮(42a)引导的油路(第一油路(124)、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

Description

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由气缸盖、凸轮轴及凸轮盖向气门传动机构的凸轮供给润滑油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经由气缸盖、凸轮轴及凸轮盖向气门传动机构的凸轮供给润滑油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的技术。例如,如日本特开2010-164009号公报的记载。
在日本特开2010-164009号公报中记载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气缸盖,其具有轴承部;凸轮轴,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该轴承部;凸轮盖,其以夹持该凸轮轴的方式从上方固定于气缸盖;以及凸轮喷射管,其与该凸轮盖的上部连接。
并且,该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从气缸盖的油沟连通至凸轮轴(轴承部)的油路;贯通凸轮轴(凸轮轴颈)的油路;以及形成于凸轮盖并从凸轮轴连通至凸轮喷射管的油路。
在这样构成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在油沟中流通的润滑油经由气缸盖、凸轮轴、凸轮盖及凸轮喷射管向气门传动机构的多个凸轮供给。这样,通过从直径比较大、即压力损失少的油沟取出润滑油,能够向多个凸轮供给大致等量的润滑油。
然而,在日本特开2010-164009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用于向凸轮供给润滑油的凸轮喷射管配置于凸轮盖的上部。通常,凸轮盖的上方由气缸盖罩覆盖,在该凸轮盖的上方只留有狭小的空间。因此,在实际应用日本特开2010-164009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的情况下,凸轮喷射管有可能与其他的部件(例如,配置于气缸盖罩侧的挡板等)干涉,从而有时为了避免该干涉而需要新的设计变更等,在这一点上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不需要凸轮盖的上方的空间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
即,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是经由气缸盖、凸轮轴及凸轮盖向气门传动机构的凸轮供给润滑油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具备供油部件,所述供油部件以在高度方向上其上端在所述凸轮盖的上端以下的方式设于该凸轮盖,同时形成有将经由所述凸轮盖供给来的润滑油向所述凸轮引导的油路。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在所述凸轮盖上,在用于将该凸轮盖固定到所述气缸盖的螺栓孔的周围形成有凹部,所述供油部件的一部分被收纳在所述凹部内,利用螺栓,该供油部件和所述凸轮盖一起被固定于所述气缸盖。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所述供油部件以重合多张板材的方式形成,所述供油部件的油路的全部或一部分是通过在该供油部件的多张板材彼此抵接的面中至少1个面挖槽来形成的。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为了向2个凸轮引导润滑油,所述供油部件的油路形成为从其上游端部或中途部分支出2条,并且形成为分别向2个凸轮供给等量的润滑油。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为了向2个凸轮引导润滑油,所述供油部件的油路形成为从其上游端部或中途部分支出2条,并且形成为分别任意地向2个凸轮供给不同量的润滑油。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形成所述供油部件的多张板材中的最下层的板材形成为与设置该供油部件的凸轮盖成一体。
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凸轮盖,并且该多个凸轮盖构成为一体。
发明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起到了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不需要凸轮盖的上方的空间,就能够向凸轮供给润滑油。由此,能够防止部件彼此的干涉,并且不需要用于避免该干涉的设计变更等。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能够使用已有的螺栓(用于将凸轮盖固定到气缸盖的螺栓)固定供油部件,因此不需要另外追加螺栓等紧固部件,从而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能够容易地形成供油部件的油路。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能够均等地润滑2个凸轮。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能够故意使向2个凸轮供给的润滑油的量(供油量)不同。由此,能够根据需要分别调整向该2个凸轮供给的润滑油的量。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供油部件及凸轮盖向气缸盖的安装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中,凸轮盖向气缸盖的安装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气缸盖罩内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凸轮盖及供油部件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凸轮盖及供油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凸轮盖及供油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的(a)是示出凸轮盖的平面图。图6的(b)是示出凸轮盖的B-B剖面的正面剖视图。图6的(c)是示出凸轮盖的仰视图。
图7的(a)是示出第一板材的平面图。图7的(b)是示出第一板材的主视图。
图8的(a)是示出第二板材的平面图。图8的(b)是示出第二板材的仰视图。图8的(c)是示出第二板材的主视图。图8的(d)是示出第二板材的C-C剖面的正面剖视图。
图9的(a)是未向轴内油路供给润滑油时的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9的(b)是向轴内油路供给润滑油时的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从供油部件向凸轮排出润滑油的情况的主视图。
图11的(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板材的平面图。图11的(b)是示出第二板材的D-D剖面的正面剖视图。图11的(c)是示出第二板材的E-E剖面的正面剖视图。
图1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凸轮盖及供油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凸轮盖的平面图。
图14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排气侧凸轮轴的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图中所示的箭头,定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
首先,使用图1至图8,对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润滑油供给机构的发动机1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是直列4缸16气门DOHC汽油发动机。以下,主要着眼于沿前后方向排列的4个气缸中的1个气缸进行说明。发动机1主要具备气缸盖10、气缸盖罩20、气门传动机构30、凸轮盖50及供油部件100。
图1、图3和图5所示的气缸盖10和气缸体(未图示)一起形成发动机1的主要的结构体。气缸盖10固定于所述气缸体(未图示)的上部。气缸盖10主要具备进气侧轴承部12、排气侧轴承部14、油沟16及凸轮轴颈用油路18。
图1和图5所示的进气侧轴承部12从下方支承后述的进气侧凸轮轴40使其能够转动。进气侧轴承部12以在主视时形成为上方开放的半圆状的凹部的方式形成于气缸盖10的左部。
图1、图3和图5所示的排气侧轴承部14从下方支承后述的排气侧凸轮轴42使其能够转动。排气侧轴承部14以在主视时形成为上方开放的半圆状的凹部的方式形成于气缸盖10的右部。
图1和图3所示的油沟16是用于向发动机1的各部分(例如,后述的间隙调节器38等)引导润滑油的油路。油沟16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贯通气缸盖10的左右侧壁附近。
图3所示的凸轮轴颈用油路18形成在气缸盖10的右部,是用于向排气侧轴承部14引导润滑油的油路。凸轮轴颈用油路18的一端与油沟16连通,凸轮轴颈用油路18的另一端与气缸盖10的排气侧轴承部14连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省略图示,但凸轮轴颈用油路18也形成在气缸盖10的左部,并将左侧的油沟16和进气侧轴承部12连通。
图1所示的气缸盖罩20覆盖气缸盖10的上部。气缸盖罩20载置在气缸盖10的上部,并通过螺栓等适当固定。
图1所示的气门传动机构30用于在规定的正时使发动机1的进气口和排气口(未图示)开闭。气门传动机构30主要具备进气门32、排气门34、摇臂36、36、间隙调节器38、38、进气侧凸轮轴40及排气侧凸轮轴42。
进气门32用于开闭发动机1的进气口(未图示)。进气门32以使其长度方向朝向大致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进气门32的下端延伸设置到所述进气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相对于1个气缸沿前后方向排列设有2个进气门32。
排气门34用于开闭发动机1的排气口(未图示)。排气门34以使其长度方向朝向大致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排气门34的下端延伸设置到所述排气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相对于1个气缸沿前后方向排列设有2个排气门34。
摇臂36、36用于对进气门32和排气门34进行开闭驱动。摇臂36、36的一端分别从上方抵接于进气门32和排气门34的上端。
间隙调节器38、38用于调整气门间隙。间隙调节器38、38分别从下方抵接于摇臂36、36的另一端。
图1、图2和图4所示的进气侧凸轮轴40通过使摇臂36在规定的正时揺动来驱动进气门32开闭。进气侧凸轮轴40以使其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状态载置于气缸盖10的进气侧轴承部12。进气侧凸轮轴40主要具备凸轮40a、40a。
凸轮40a、40a是形成为从旋转中心(进气侧凸轮轴40的中心)至外周的距离不恒定的板状的部分。在进气侧凸轮轴40中的比载置于气缸盖10的进气侧轴承部12的部分(凸轮轴颈)靠前方的位置,排列形成有2个凸轮40a、40a。该凸轮40a、40a从上方抵接于进气门32侧的摇臂36。
图1、图2和图4所示的排气侧凸轮轴42通过使摇臂36在规定的正时揺动来驱动排气门34开闭。排气侧凸轮轴42以使其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状态载置于气缸盖10的排气侧轴承部14。排气侧凸轮轴42主要具备凸轮42a、42a和轴内油路42b。
凸轮42a、42a是形成为从旋转中心(排气侧凸轮轴42的中心)至外周的距离不恒定的板状的部分。在排气侧凸轮轴42中的比载置于气缸盖10的排气侧轴承部24的部分(凸轮轴颈)靠前方的位置,排列形成有2个凸轮42a、42a。该凸轮42a、42a从上方抵接于排气门34侧的摇臂36。
图3所示的轴内油路42b形成在排气侧凸轮轴42中的载置于气缸盖10的进气侧轴承部24的部分(凸轮轴颈),是贯通该排气侧凸轮轴的油路。轴内油路42b形成为,当排气侧凸轮轴42旋转至规定的位置时,其一端(一方的开口部)与气缸盖10的凸轮轴颈用油路18相对置,且其另一端(另一方的开口部)朝向左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省略图示,但在进气侧凸轮轴40也形成有与排气侧凸轮轴42的轴内油路42b相同的油路。
图1至图6所示的凸轮盖50固定在气缸盖10的上部,并且将进气侧凸轮轴40和排气侧凸轮轴42保持在该凸轮盖50与该气缸盖10之间。凸轮盖50形成为使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大致长方体状。
凸轮盖50主要具备进气侧轴承部52、进气侧凹部54、进气侧贯通孔56、进气侧连通油路58、排气侧轴承部60、排气侧凹部62、排气侧贯通孔64及排气侧连通油路66。
图4至图6所示的进气侧轴承部52从上方支承进气侧凸轮轴40使其能够转动。进气侧轴承部52以在主视时形成为下方开放的半圆状的凹部的方式形成于凸轮盖50的左部。该凸轮盖50的进气侧轴承部52形成在与气缸盖10的进气侧轴承部12对置的位置,并且进气侧凸轮轴4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保持)在该进气侧轴承部52和进气侧轴承部12之间。
进气侧凹部54形成在凸轮盖50的上表面的左部(在左右方向上,进气侧轴承部52的紧右侧)。进气侧凹部54形成为与其周围相比向下方凹陷规定的深度,并且上方和前方开放。
图5和图6所示的进气侧贯通孔56是为了将凸轮盖50固定于气缸盖10而供后述的螺栓140贯穿插入的螺栓孔。进气侧贯通孔56形成为从进气侧凹部54的底面的左部贯通至凸轮盖50的下表面。换言之,在进气侧贯通孔56的上端的周围形成有进气侧凹部54。进气侧贯通孔56的直径形成为比后述的螺栓140的轴部的直径大,即在将螺栓140的轴部贯穿插入进气侧贯通孔56时,在该进气侧贯通孔56和螺栓140之间形成间隙。
图6所示的进气侧连通油路58是将进气侧轴承部52和进气侧贯通孔56连通的油路。进气侧连通油路58形成在凸轮盖50的下表面的前后大致中央部。进气侧连通油路58的一端与进气侧轴承部52连通,进气侧连通油路58的另一端与进气侧贯通孔56连通。
图3至图6所示的排气侧轴承部60从上方支承排气侧凸轮轴42使其能够转动。排气侧轴承部60以在主视时形成为下方开放的半圆状的凹部的方式形成于凸轮盖50的右部。该凸轮盖50的排气侧轴承部60形成在与气缸盖10的排气侧轴承部14对置的位置,并且排气侧凸轮轴4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保持)在该排气侧轴承部60和排气侧轴承部14之间。
排气侧凹部62形成在凸轮盖50的上表面的右部(在左右方向上,排气侧轴承部60的紧左侧)。排气侧凹部62形成为与其周围相比向下方凹陷规定的深度,并且上方和前方开放。
图3、图5和图6所示的排气侧贯通孔64是为了将凸轮盖50固定于气缸盖10而供后述的螺栓140贯穿插入的螺栓孔。排气侧贯通孔64形成为从排气侧凹部62的底面的右部贯通至凸轮盖50的下表面。换言之,在排气侧贯通孔64的上端的周围形成有排气侧凹部62。排气侧贯通孔64的直径形成为比后述的螺栓140的轴部的直径大,即在将螺栓140的轴部贯穿插入排气侧贯通孔64时,在该排气侧贯通孔64和螺栓140之间形成间隙。
图3至图6所示的排气侧连通油路66是将排气侧轴承部60和排气侧贯通孔64连通的油路。排气侧连通油路66形成在凸轮盖50的下表面的前后大致中央部。排气侧连通油路66的一端与排气侧轴承部60连通,排气侧连通油路66的另一端与排气侧贯通孔64连通。
图1至图5所示的供油部件100用于将润滑油向进气侧凸轮轴40的凸轮40a和排气侧凸轮轴42的凸轮42a引导。
另外,向进气侧凸轮轴40的凸轮40a引导润滑油的供油部件100(配置于左侧的供油部件100)的结构与向排气侧凸轮轴42的凸轮42a引导润滑油的供油部件100(配置于右侧的供油部件100)的结构左右对称,因此以下特别仅对配置于右侧的供油部件100进行详细说明,对于配置于左侧的供油部件100省略说明。
供油部件100是通过重叠多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张)板材而形成的。供油部件100主要具备第一板材110和第二板材120。
图5和图7所示的第一板材110是构成供油部件100的上部的板状的部件。第一板材110以使其板面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配置。第一板材110形成为俯视时呈大致L字状。更详细地,第一板材110形成为具有朝向左右方向短边和从该短边的左端部向前方延伸设置的长边的形状。在第一板材110的短边的右端部附近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该第一板材110的贯通孔112。
图5和图8所示的第二板材120是构成供油部件100的下部的板状的部件。第二板材120以使其板面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配置。第二板材120形成为俯视时呈与第一板材110相同的大致L字状。
第二板材120主要具备贯通孔122、第一油路124、第二油路126、第三油路128、第一排出口130及第二排出口132。
贯通孔122是沿上下方向贯通第二板材120的孔。贯通孔122形成在第二板材120的短边的右端部附近、且在俯视时与第一板材110的贯通孔112重合的位置。贯通孔122的直径形成为比后述的螺栓140的轴部的直径大,即在将螺栓140的轴部贯穿插入贯通孔122时,在该贯通孔122和螺栓140之间形成间隙。
第一油路124形成在第二板材120的上表面,是为了引导润滑油而挖出的槽。第一油路124的一端与贯通孔122连通。第一油路124从贯通孔122向左方延伸设置,从该向左方延伸设置的左端部向前方延伸设置,并从该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前端部向右方延伸设置。
第二油路126形成在第二板材120的上表面,是为了引导润滑油而挖出的槽。第二油路126的一端与第一油路的另一端(右前端)连通。第二油路126从第一油路124的另一端(右前端)向后方延伸设置,并从该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后端部向右方延伸设置。
第三油路128形成在第二板材120的上表面,是为了引导润滑油而挖出的槽。第三油路128的一端与第一油路的另一端(右前端)连通。第三油路128从第一油路124的另一端(右前端)向前方延伸设置,并从该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前端部向右方延伸设置。
如上所述,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形成为从第一油路124的另一端(右前端)分支。并且,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形成为,在俯视时,关于通过来自第一油路124的分支点(第一油路124的另一端)的左右方向的轴线在前后方向上对称。并且,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
第一排出口130沿上下方向贯通第二板材120,是用于将润滑油向该第二板材120的下方排出的孔。第一排出口130形成为将第二油路126的另一端(右后端)和第二板材120的下表面连通。
第二排出口132沿上下方向贯通第二板材120,是用于将润滑油向该第二板材120的下方排出的孔。第二排出口132形成为将第三油路128的另一端(右前端)和第二板材120的下表面连通。
第二排出口132的形状(剖面形状)形成为与第一排出口130相同的形状。
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将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一板材110重叠到第二板材120上(使第一板材110的下表面和第二板材120的上表面抵接)并利用螺栓等(未图示)进行固定,来形成供油部件100。此时,在第二板材120形成的第一油路124、第二油路126及第三油路128被第一板材110从上方封闭,从而能够将润滑油从贯通孔122引导至第一排出口130和第二排出口132。即,利用贯通孔122、第一油路124、第二油路126、第三油路128、第一排出口130和第二排出口132,构成了用于供润滑油流通的油路。
并且,如图3至图5所示,供油部件100的后端部(第一板材110和第二板材120的短边部)收纳在凸轮盖50的排气侧凹部62内。供油部件100的贯通孔(第一板材110的贯通孔112和第二板材120的贯通孔122)以在俯视时与凸轮盖50的排气侧贯通孔64重合的方式配置,从上方向该各贯通孔贯穿插入螺栓140,并将该螺栓140紧固于气缸盖10。这样,利用螺栓140,供油部件100被固定于凸轮盖50,同时该凸轮盖50被固定于气缸盖10。
此时,供油部件100的厚度(第一板材110和第二板材120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之和)形成为与凸轮盖50的排气侧凹部62的深度相同或在其以下。因此,即使将供油部件100固定到凸轮盖50,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该供油部件100的上端也在凸轮盖50的上端以下,从而该供油部件100不会比凸轮盖50向上方突出。
并且,在供油部件100被固定于凸轮盖50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第一排出口130和第二排出口132形成为分别与排气侧凸轮轴42的凸轮42a、42a在前后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因此,该第一排出口130和第二排出口132分别位于排气侧凸轮轴42的凸轮42a、42a的大致上方。
以下,使用图8至图10,对基于如上所述构成的发动机1的润滑油供给机构的、润滑油向排气侧凸轮轴42的凸轮42a、42a的供给的形态进行说明。
另外,由于基于发动机1的润滑油供给机构的、润滑油向进气侧凸轮轴40的凸轮40a、40a的供给的形态也大致相同,所以以下省略说明。
如图9(a)所示,通过发动机1进行驱动从而排气侧凸轮轴42旋转,在轴内油路42b的一端不与气缸盖10的凸轮轴颈用油路18对置的情况下,在油沟16中流通的润滑油经由凸轮轴颈用油路18被向排气侧轴承部14供给。该润滑油未被向轴内油路42b内供给,而是对排气侧凸轮轴42与排气侧轴承部14(及排气侧轴承部60)的滑动面进行润滑。
如图9(b)所示,排气侧凸轮轴42每旋转360度,轴内油路42b的一端与气缸盖10的凸轮轴颈用油路18对置一次,同时轴内油路42b的另一端与排气侧连通油路66对置。此时,在油沟16中流通的润滑油经由凸轮轴颈用油路18向轴内油路42b供给。而且,该润滑油经由该轴内油路42b、排气侧连通油路66向排气侧贯通孔64供给。虽然在该排气侧贯通孔64中贯穿插入有螺栓140,但在该排气侧贯通孔64和螺栓140之间存在间隙,因此润滑油能够在该排气侧贯通孔64内流通。该润滑油在排气侧贯通孔64中向上方流通,并被向供油部件100(更详细地,第二板材120的贯通孔122)供给。
向第二板材120的贯通孔122供给的润滑油在第一油路124内流通,并从该第一油路124的另一端(右前端)向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参照图8等)分支供给。向第二油路126供给的润滑油经由第一排出口130被向下方排出。并且,向第三油路128供给的润滑油经由第二排出口132被向下方排出。如图10中虚线的箭头所示,从供油部件100的第一排出口130和第二排出口132排出的润滑油向配置于该第一排出口130和第二排出口132的下方的凸轮42a、42a供给,从而能够对该凸轮42a、42a进行润滑。
这样,当排气侧凸轮轴42旋转至规定的角度时,润滑油向凸轮42a、42a供给。即,能够间歇地向凸轮42a、42a供给润滑油(排气侧凸轮轴42每旋转1周供给一次)。这样,润滑油并不是始终向凸轮42a、42a供给,因此能够防止向该凸轮42a、42a过量地供给润滑油。
并且,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形成为在俯视时在前后方向上对称,且剖面形状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即,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形成为彼此具有相同的长度、剖面形状、弯曲次数及弯曲角度。由此,从第一油路124供给来的润滑油在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中流通时的压力损失大致相同,因此在该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中流通的润滑油的流量大致相同。因此,能够向凸轮42a、42a供给大致等量的润滑油。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的润滑油供给机构是经由气缸盖10、凸轮轴(进气侧凸轮轴40和排气侧凸轮轴42)及凸轮盖50向气门传动机构30的凸轮(凸轮40a和凸轮42a)供给润滑油的发动机1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具备供油部件100,所述供油部件100以其上端在高度方向上处于凸轮盖50的上端以下的方式设于该凸轮盖50,并且形成有将经由凸轮盖50供给来的润滑油向凸轮40和凸轮42a引导的油路(第一油路124、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
利用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凸轮盖50的上方的空间,就能够向凸轮40a和凸轮42a供给润滑油。由此,能够防止部件彼此的干涉,并且不需要用于避免该干涉的设计变更。
并且,在凸轮盖50上,在用于将该凸轮盖50固定到气缸盖10的螺栓孔(进气侧贯通孔56及排气侧贯通孔64)的周围形成有凹部(进气侧凹部54及排气侧凹部62),供油部件100的一部分被收纳在所述凹部内,并且利用螺栓140,该供油部件100和凸轮盖50一起被固定于气缸盖10。
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用已有的螺栓140(用于将凸轮盖50固定到气缸盖10的螺栓)固定供油部件100,因此不需要另外追加螺栓等紧固部件,从而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并且,供油部件100是通过重叠多张(2张)板材(第一板材110和第二板材120)而形成的,供油部件100的油路的一部分(第一油路124、第二油路126及第三油路128)是通过在该供油部件100的2张板材彼此抵接的面中的一个面(第二板材120的上表面)挖槽来形成的。
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形成供油部件100的油路。
并且,为了向2个凸轮42a、42a引导润滑油,供油部件100的油路形成为从其中途部分支出2条(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并且形成为分别向2个凸轮42a、42a供给等量的润滑油。
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均等地润滑2个凸轮42a、42a。
另外,虽然对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是直列4缸16气门DOHC汽油发动机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发动机不限于此。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供油部件100的油路(第一油路124、第二油路126及第三油路128)形成于第二板材12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是形成于第一板材110的结构,或者形成于第一板材110和第二板材120双方的结构(形成于板材彼此抵接的面中至少一个面的结构)。
并且,供油部件100的形状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俯视时呈大致L字状,只要是能够向凸轮(凸轮40a和凸轮42a)供给润滑油的形状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油部件100由2张板材(第一板材110和第二板材120)构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只要供油部件100不比凸轮盖50向上方突出,也可以例如利用管等构成该供油部件10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供油部件100的板材为2张(第一板材110和第二板材12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也可以通过重叠3张以上的板材而形成供油部件100。在该情况下,通过在该多张(3张以上)的板材彼此抵接的面中的任一个面挖槽,来形成引导润滑油的油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油部件100是通过重叠多张(2张)板材(第一板材110和第二板材120)而形成的,但也可以是在该多张板材之间夹设垫片等密封部件的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油部件100的油路从其中途部(第一油路124)分支成2条(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供油部件100的油路也可以是从其上游端部分支成2条的结构,即,不是从1条油路的中途部分支而是从最初开始即由2条油路构成。
以下,对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作为第二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在第二板材120形成的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也可以分别任意形成为具有不同的长度、剖面形状、弯曲次数或弯曲角度等。
具体地,在图11所示的第二板材120中,第二油路126的剖面形状形成为比第三油路128的剖面形状大(宽度宽、且深度深)。并且,第二油路126形成为与第三油路128相比平缓弯曲,由此,第二油路126的长度比第三油路128短。
这样,通过将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形成为彼此非对称的形状,使从第一油路124供给来的润滑油在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中流通时的压力损失带有差异,从而能够故意使在该第二油路126和第三油路128中流通的润滑油的流量不同。
作为第三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形成供油部件100的多张(2张)板材(第一板材110和第二板材120)中位于最下层(在本实施方式中,2张板材中下侧(凸轮盖50侧))的第二板材120与凸轮盖50形成为一体。具体地,第二板材120、120以从凸轮盖50的进气侧凹部54和排气侧凹部62分别向前方伸出的方式与该凸轮盖50一体化,从而能够将该凸轮盖50和第二板材120、120作为1个部件进行处理。利用这样的结构,该凸轮盖50和第二板材120、120的部件管理、向气缸盖10的安装变得容易。
作为第四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也可以将以与4个气缸对应的方式分别设置的4个凸轮盖50、50…构成为一体。具体地,通过使凸轮盖50、50…的左右两端部彼此连结,能够使4个凸轮盖50、50…一体化,并作为1个部件进行处理。利用这样的结构,该凸轮盖50、50…的部件管理、向气缸盖10的安装变得容易。
作为第五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也可以将轴内油路42b形成为通过排气侧凸轮轴42的旋转轴的中心的直线状。在该情况下,凸轮轴颈用油路18的另一端与排气侧轴承部14的右端部连通。利用这样的结构,排气侧凸轮轴42每旋转180度,轴内油路42b的端部就与凸轮轴颈用油路18相对置。由此,排气侧凸轮轴42每旋转180度就能够将润滑油向凸轮42a、42a供给(排气侧凸轮轴42旋转1周供给二次)。
在第五实施方式(图14)中,排气侧凸轮轴42每旋转180度,轴内油路42b内的润滑油流通的方向就切换成相反方向。在排气侧凸轮轴42以低速旋转期间,排气侧凸轮轴42每旋转180度即切换流通方向,同时轴内油路42b内的润滑油向排气侧连通油路66供给。另一方面,当排气侧凸轮轴42的旋转变成高速时,轴内油路42b内的润滑油的流通方向无法顺畅地进行切换,而停滞在该轴内油路42b内。即,在排气侧凸轮轴42以高速旋转的情况下,润滑油向凸轮42a、42a的供给被切断。
然而,在排气侧凸轮轴42的旋转变成高速的情况下,由于在凸轮42a、42a附着有因其他部件的运动而溅起的润滑油,所以不需要对该凸轮42a、42a润滑。即,在如第五实施方式所示的排气侧凸轮轴42以高速旋转的情况下,通过切断润滑油向凸轮42a、42a的供给,能够防止过量的(多余的)润滑油的供给。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经由气缸盖、凸轮轴及凸轮盖向气门传动机构的凸轮供给润滑油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
标号说明
1:发动机;
10:气缸盖;
30:气门传动机构;
40:进气侧凸轮轴;
40a:凸轮;
42:排气侧凸轮轴;
42a:凸轮;
50:凸轮盖;
100:供油部件;
110:第一板材;
120:第二板材;
124:第一油路;
126:第二油路;
128:第三油路;
140:螺栓。

Claims (25)

1.一种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经由气缸盖、凸轮轴及凸轮盖向气门传动机构的凸轮供给润滑油,其中,
所述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供油部件,所述供油部件形成有将经由所述凸轮盖供给来的润滑油向所述凸轮引导的油路,
所述凸轮轴具备轴内油路,
所述轴内油路形成为,当所述凸轮轴旋转至规定的位置时,其一方的开口部与所述气缸盖的凸轮轴颈用油路相对置,且其另一方的开口部与向所述供油部件供给润滑油的所述凸轮盖的进气侧连通油路或排气侧连通油路对置,
所述供油部件是通过重叠多张板材而形成的,
所述供油部件的油路的全部或一部分是通过在该供油部件的多张板材彼此抵接的面中的至少1个面挖槽来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供油部件以其上端在高度方向上处于所述凸轮盖的上端以下的方式设于该凸轮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在所述凸轮盖上,在用于将该凸轮盖固定到所述气缸盖的螺栓孔的周围形成有凹部,
所述供油部件的一部分被收纳在所述凹部内,
利用螺栓,所述供油部件和所述凸轮盖一起被固定于所述气缸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为了向2个凸轮引导润滑油,所述供油部件的油路形成为从其上游端部或中途部分支出2条,并且形成为分别向所述2个凸轮供给等量的润滑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为了向2个凸轮引导润滑油,所述供油部件的油路形成为从其上游端部或中途部分支出2条,并且形成为分别向所述2个凸轮供给等量的润滑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为了向2个凸轮引导润滑油,所述供油部件的油路形成为从其上游端部或中途部分支出2条,并且形成为分别任意地向所述2个凸轮供给不同量的润滑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为了向2个凸轮引导润滑油,所述供油部件的油路形成为从其上游端部或中途部分支出2条,并且形成为分别任意地向所述2个凸轮供给不同量的润滑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形成所述供油部件的多张板材中的最下层的板材与设置该供油部件的凸轮盖形成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形成所述供油部件的多张板材中的最下层的板材与设置该供油部件的凸轮盖形成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形成所述供油部件的多张板材中的最下层的板材与设置该供油部件的凸轮盖形成为一体。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形成所述供油部件的多张板材中的最下层的板材与设置该供油部件的凸轮盖形成为一体。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形成所述供油部件的多张板材中的最下层的板材与设置该供油部件的凸轮盖形成为一体。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形成所述供油部件的多张板材中的最下层的板材与设置该供油部件的凸轮盖形成为一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凸轮盖,
该多个凸轮盖构成为一体。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凸轮盖,
该多个凸轮盖构成为一体。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凸轮盖,
该多个凸轮盖构成为一体。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凸轮盖,
该多个凸轮盖构成为一体。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凸轮盖,
该多个凸轮盖构成为一体。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凸轮盖,
该多个凸轮盖构成为一体。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凸轮盖,
该多个凸轮盖构成为一体。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凸轮盖,
该多个凸轮盖构成为一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凸轮盖,
该多个凸轮盖构成为一体。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凸轮盖,
该多个凸轮盖构成为一体。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凸轮盖,
该多个凸轮盖构成为一体。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凸轮盖,
该多个凸轮盖构成为一体。
CN201380029564.1A 2012-06-06 2013-05-30 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502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9276 2012-06-06
JP2012129276A JP5662965B2 (ja) 2012-06-06 2012-06-06 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PCT/JP2013/065036 WO2013183537A1 (ja) 2012-06-06 2013-05-30 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50245A CN104350245A (zh) 2015-02-11
CN104350245B true CN104350245B (zh) 2015-09-30

Family

ID=49711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956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50245B (zh) 2012-06-06 2013-05-30 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15614B2 (zh)
EP (1) EP2860364B1 (zh)
JP (1) JP5662965B2 (zh)
KR (1) KR101528445B1 (zh)
CN (1) CN104350245B (zh)
WO (1) WO20131835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1672B2 (ja) * 2014-08-27 2017-06-21 大豊工業株式会社 給油部材及びそれを具備する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JP5751392B1 (ja) * 2015-01-05 2015-07-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動弁機構
JP6327281B2 (ja) * 2016-03-30 2018-05-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カムジャーナル潤滑油供給機構
US10415442B2 (en) * 2017-08-28 2019-09-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oil warming with directed spray in cylinder head
JP6922715B2 (ja) * 2017-12-15 2021-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DE112018000078B4 (de) 2018-10-29 2023-03-23 Komatsu Ltd. Zylinderkopf mit Kraftstoffrückführungs-Strömungsweg
CN111971467A (zh) * 2020-02-17 2020-11-20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气缸盖及发动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3029A (ja) * 1993-08-30 1995-03-07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カム潤滑装置
CN101321930A (zh) * 2006-01-19 2008-1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凸轮轴支撑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050847A5 (zh) * 1969-06-26 1971-04-02 Citroen Sa
JPS58154806U (ja) * 1982-04-09 1983-10-17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冷却装置
DE3609206A1 (de) * 1985-03-27 1986-10-09 Volkswagen AG, 3180 Wolfsburg Zylinderkopfdeckel fue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mit obenliegender nockenwelle
ES286364Y (es) * 1985-04-26 1987-01-16 Herrando Villanueva Eliseo Maquina para la fabricacion de cuerpos planos, en proceso lineal continuo
DE3520876C1 (de) * 1985-06-11 1986-09-04 Peter Hufnagel GmbH, 8500 Nürnberg 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von Schmieröl zu den Reibstellen einer Nockenwelle
JPS62116108U (zh) 1986-01-13 1987-07-23
JPS63112210U (zh) * 1987-01-14 1988-07-19
JPH0440106U (zh) * 1990-07-31 1992-04-06
SE470576B (sv) * 1993-02-01 1994-09-19 Saab Scania Ab Smörjoljeledande anordning vid förbränningsmotor
US5492086A (en) * 1994-09-15 1996-02-20 Durox Company, Inc. Valve cover
JP3817716B2 (ja) * 2002-01-30 2006-09-06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カムブラケット
US6742481B2 (en) * 2002-09-23 2004-06-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iston cooling oil system with windage tray
US7363892B2 (en) 2003-12-25 2008-04-29 Honda Motor Co., Ltd. Engine valve operating system
JP4256268B2 (ja) * 2004-01-05 2009-04-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弁装置の潤滑油供給構造
JP4574483B2 (ja) 2005-07-27 2010-11-04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2009121259A (ja) 2007-11-12 2009-06-04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給油構造
JP2010164009A (ja) 2009-01-16 2010-07-29 Toyota Motor Corp 潤滑油給油構造
JP2011085022A (ja) 2009-10-13 2011-04-28 Otics Corp 車両用エンジン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3029A (ja) * 1993-08-30 1995-03-07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カム潤滑装置
CN101321930A (zh) * 2006-01-19 2008-1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凸轮轴支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53542A (ja) 2013-12-19
EP2860364B1 (en) 2017-03-22
EP2860364A4 (en) 2016-01-27
EP2860364A1 (en) 2015-04-15
WO2013183537A1 (ja) 2013-12-12
KR20140122287A (ko) 2014-10-17
US20150136066A1 (en) 2015-05-21
CN104350245A (zh) 2015-02-11
US9115614B2 (en) 2015-08-25
JP5662965B2 (ja) 2015-02-04
KR101528445B1 (ko) 2015-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50245B (zh) 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
US8387576B2 (en) Engine
CN104662266A (zh) 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机构
JP6151672B2 (ja) 給油部材及びそれを具備する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CN103133172B (zh) 内燃机的罩结构
JP6149419B2 (ja) オイルシャワーパイプ
CN104696035B (zh) 发动机
US20020062811A1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in internal cumbustion engine
JP6092813B2 (ja) 内燃機関の軸受の潤滑油供給構造
JP2013221609A (ja) タイミングチェーンの潤滑構造
KR20110117013A (ko) 엔진 가변 공기밸브 리프트 기구와 오일 조정밸브의 장착 구조
RU2739431C1 (ru) Система смазки с проходом и насадкой для масла
US10598122B2 (en) Cylinder head cooling structure
JP2014125934A (ja) 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KR20210044998A (ko) 연속 가변 밸브 듀레이션 엔진의 캠 어셈블리
JP2017048710A (ja) 給油部材及びそれを具備する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JP2017048740A (ja) 給油部材及びそれを具備する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JP2015175301A (ja) 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BR102017018537B1 (pt) Motocicleta
JP2019100236A (ja) 内燃機関
JP2015152004A (ja) 給油部材及びそれを具備する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JP2019124157A (ja) エンジン
JP2013160071A (ja) カムシャフト潤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5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