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9987A - 重载荷用轮胎 - Google Patents

重载荷用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9987A
CN104339987A CN201410350642.4A CN201410350642A CN104339987A CN 104339987 A CN104339987 A CN 104339987A CN 201410350642 A CN201410350642 A CN 201410350642A CN 104339987 A CN104339987 A CN 104339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wn
tire
tap drain
rake
shoulde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506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9987B (zh
Inventor
鹫塚政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39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9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9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99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载荷用轮胎,通过使相邻的花纹块在接地时的变形差异增大而将夹入的碎石等去除,从而耐夹石性能得以提高。重载荷轮胎(1)在胎面部(2)具有一对胎冠主沟(3、3)和一对胎肩主沟(4、4)。胎冠主沟(3)以及胎肩主沟(4)设置为锯齿状,胎冠横沟(5)在胎冠内侧顶部(3C)之间延伸,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45度~75度的角度倾斜。中间横沟(6)交替地设置有:第一中间横沟(6A),其与胎冠外侧顶部(3D)连接、且相对于胎冠横沟(5)朝相同的方向倾斜;以及第二中间横沟(6B),其与胎冠外侧顶部(3D)连接、且相对于第一中间横沟(6A)朝相反的方向倾斜。

Description

重载荷用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载荷用轮胎,其在胎面部形成有多个花纹块。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如下重载荷用轮胎:在胎面部因沿轮胎周向延伸的4条主沟和从该主沟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多条横沟而形成有多个花纹块(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对于这样的轮胎而言,为了防止碎石夹于所述横沟而设有使沟底隆起的浅底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7919号公报。
然而,所述花纹块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各花纹块在接地时的变形差异小。因此,例如呈现如下倾向:当碎石夹入到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沟时,所述碎石在此后的行驶过程中难以被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载荷用轮胎,通过使相邻的花纹块在接地时的变形差异增大而能够容易地将夹入的碎石去除,从而耐夹石性能得以提高。
本发明的重载荷用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赤道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以及在所述胎冠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所述重载荷用轮胎的特征在于,设置将所述一对胎冠主沟之间连接的多条胎冠横沟、以及将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胎肩主沟之间连接的多条中间横沟,由此在所述胎面部形成:包括由所述一对胎冠主沟以及所述胎冠横沟划分出的胎冠花纹块的胎冠陆地部;包括由所述胎冠主沟、所述胎肩主沟以及所述中间横沟划分出的中间花纹块的中间陆地部;以及由所述胎肩主沟和胎面端划分出的胎肩陆地部,所述胎冠主沟因交替地配置第一胎冠主沟倾斜部和第二胎冠主沟倾斜部而具有多个胎冠内侧顶部和多个胎冠外侧顶部,其中,所述第一胎冠主沟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度~30度的角度倾斜,所述第二胎冠主沟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度~30度的角度倾斜、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胎冠主沟倾斜部朝相反的方向倾斜,所述多个胎冠内侧顶部凸向轮胎赤道侧,所述多个胎冠外侧顶部凸向轮胎轴向外侧,所述各胎冠横沟从一方的胎冠主沟的所述胎冠内侧顶部朝另一方的胎冠主沟的所述胎冠内侧顶部延伸、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45度~75度的角度朝同一方向倾斜,所述中间横沟交替地设置有:第一中间横沟,该第一中间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与所述胎冠主沟的所述胎冠外侧顶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胎冠横沟朝相同的方向倾斜;以及第二中间横沟,该第二中间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与所述胎冠主沟的所述胎冠外侧顶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横沟朝相反的方向倾斜。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重载荷用轮胎而言,优选地,所述胎肩主沟因交替地配置第一胎肩主沟倾斜部和第二胎肩主沟倾斜部而具有凸向轮胎赤道侧的多个胎肩内侧顶部,其中,所述第一胎肩主沟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度~30度的角度倾斜,所述第二胎肩主沟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度~30度的角度倾斜、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倾斜部朝相反的方向倾斜,所述胎肩主沟的锯齿节距与所述胎冠主沟的锯齿节距相同,所述中间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外端与所述胎肩内侧顶部连接。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重载荷用轮胎而言,优选地,在所述胎肩陆地部不设置横沟。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重载荷用轮胎而言,优选地,扁平率为75%以下、且胎面宽度为375mm以上。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重载荷用轮胎而言,优选地,通过对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胎冠横沟相交而成的拐角部进行倒角而使所述胎冠花纹块的踏面大致形成为八边形形状。
对于本发明的重载荷用轮胎而言,各胎冠横沟从一方的胎冠主沟的胎冠内侧顶部朝另一方的胎冠主沟的胎冠内侧顶部延伸、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45度~75度的角度朝同一方向倾斜。另一方面,中间横沟交替地设置有第一中间横沟以及第二中间横沟,其中,所述第一中间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与胎冠主沟的胎冠外侧顶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胎冠横沟朝相同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中间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与所述胎冠主沟的胎冠外侧顶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横沟朝相反的方向倾斜。由此,中间花纹块被划分为大于胎冠花纹块。因此,在接地时,刚性相对较小的胎冠花纹块与刚性较大的中间花纹块相比更大幅地变形。因这两个花纹块的不均衡的变形而例如对夹入到胎冠主沟的碎石等在其一侧与另一侧施加不同的运动,能够容易地将所述碎石等去除,从而轮胎的耐夹石性能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重载荷用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中的胎冠花纹块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中间花纹块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3的C-C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重载荷用轮胎;2:胎面部;3:胎冠主沟;4:胎肩主沟;5:胎冠横沟;6:中间横沟;7:胎冠花纹块;9:中间花纹块;C:轮胎赤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重载荷用轮胎(以下,有时简记为“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在胎面部2设有: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3、3;在胎冠主沟3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4、4;将一对胎冠主沟3、3之间连接的多条胎冠横沟5;以及将胎冠主沟3与胎肩主沟4之间连接的多条中间横沟6。
在胎面部2形成有:包括由一对胎冠主沟3、3和胎冠横沟5划分出的胎冠花纹块7的胎冠陆地部8;包括由胎冠主沟3、胎肩主沟4以及中间横沟6划分出的中间花纹块9的中间陆地部10;以及由胎肩主沟4和胎面端Te划分出的胎肩陆地部11。
所述“胎面端”是指:对正规状态下的轮胎1加载正规载荷、且使该轮胎以0°的外倾角与平面地面接触时的胎面接地面的轮胎轴向最外端。在本说明书中,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1的各部分的尺寸为正规状态下的值。
所述“正规状态”是指轮胎1被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省略图示)、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1的各部分的尺寸为正规状态下的值。
所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表示“MeasuringRim”。
所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INFLATION PRESSURES”。
所述“正规载荷”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载荷,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LOAD CAPACITY”。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而言,优选地,例如胎面端Te之间的胎面宽度TW为375mm以上。这样的轮胎1的接地面大,例如,即便在转弯时作用有较大的横向载荷也能够抑制打滑的产生。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优选例如扁平率为75%以下,其中,所述扁平率以百分率来表示轮胎1的截面高度相对于截面宽度的比。对于这样的轮胎1而言,胎面部2的接地面相对于安装有该轮胎1的轮辋的移动幅度减小,有助于轮胎1的制动性能以及转弯性能等的提高。
胎冠主沟3以及胎肩主沟4呈锯齿状延伸。锯齿状的胎冠主沟3以及胎肩主沟4例如与直线状的主沟相比,轮胎轴向上的边缘成分较多,提高了轮胎1的牵引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胎冠主沟3以及胎肩主沟4例如沿轮胎轴向等间隔地配置。对于胎冠主沟3以及胎肩主沟4而言,优选地,例如设置为锯齿节距、锯齿振幅以及配设相位彼此相等。
图2中示出了将图1中的胎冠花纹块7附近放大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胎冠主沟3因第一倾斜部3A和第二倾斜部3B交替地配置而形成。第一倾斜部3A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度~30度的角度倾斜。虽然第二倾斜部3B也相对于轮胎周向具有15度~30度的角度,但相对于第一倾斜部3A朝相反的方向倾斜。由此,胎冠主沟3具有凸向轮胎赤道C侧的多个胎冠内侧顶部3C、以及凸向轮胎轴向外侧的多个胎冠外侧顶部3D。
在本实施方式的胎冠主沟3设有从沟底3S隆起的多个突起部3E。该突起部3E例如设置为矩形的花纹块状。突起部3E抑制碎石等进入胎冠主沟3内,从而提高了轮胎1的耐夹石性能。
图3中示出了将图1中的中间花纹块附近放大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胎肩主沟4因第一倾斜部4A和第二倾斜部4B交替配置而形成。第一倾斜部4A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度~30度的角度倾斜。虽然第二倾斜部4B也相对于轮胎周向具有15度~30度的角度,但相对于第一倾斜部4A朝相反的方向倾斜。由此,胎肩主沟4具有凸向轮胎赤道C侧的多个胎肩内侧顶部4C、以及凸向轮胎轴向外侧的多个胎肩外侧顶部4D。
胎肩外侧顶部4D例如沿轮胎周向形成为直线状。根据这样的胎肩外侧顶部4D的结构,以胎肩外侧顶部4D为起点的裂纹的产生得以抑制。
与胎冠主沟3相同,本实施方式的胎肩主沟4也设置有从沟底4S隆起的多个突起部4E。该突起部4E也形成为矩形的花纹块状,抑制碎石等进入胎冠主沟4内,提高轮胎1的耐夹石性能。
如图2所示,胎冠横沟5从一方的胎冠主沟3的胎冠内侧顶部3C朝另一方的胎冠主沟3的胎冠内侧顶部3C延伸。本实施方式的胎冠主沟3、3的锯齿状的配设相位彼此相等,一对胎冠主沟3的胎冠内侧顶部3C在轮胎周向上错位。由此,胎冠横沟5相对于轮胎轴向以45度~75度的角度倾斜。
由这些胎冠主沟3以及胎冠横沟5划分出胎冠花纹块7。本实施方式的胎冠花纹块7由一对锯齿状的胎冠主沟3和一对胎冠横沟5划分而成,并形成为具有彼此平行对置的边的六边形形状。
图4中示出了图2的A-A截面。如图2或图4所示,在优选方式中,对于胎冠花纹块7的踏面7S而言,例如胎冠主沟3与胎冠横沟5相交而成的拐角部15形成为倒角状。该拐角部15的内角最小且最尖锐。因此,拐角部15与胎冠花纹块7的其他顶点相比刚性更小,有可能产生裂纹。本实施方式的踏面7S因角部15形成为倒角状而大致形成为八边形形状。这样的多边形形状的踏面7S增强了能够使胎冠花纹块7的边缘成分发挥作用的方向性,且有助于抑制在角部15处产生裂纹。
如图3所示,中间横沟6包括第一中间横沟6A与第二中间横沟6B。这些第一中间横沟6A与第二中间横沟6B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设置。
第一中间横沟6A相对于胎冠横沟5朝相同的方向倾斜,其轮胎轴向上的内端6i与胎冠主沟3的胎冠外侧顶部3D连接。第一中间横沟6A的外端与胎肩主沟4的胎肩内侧顶部4C连接。第二中间横沟6B相对于第一中间横沟6A朝相反的方向倾斜,其轮胎轴向的内端6i与胎冠主沟3的胎冠外侧顶部3D连接。第二中间横沟6B的外端与胎肩主沟4的胎肩内侧顶部4C连接。
因胎冠主沟3、胎肩主沟4以及中间横沟6而使得中间花纹块9具备第一花纹块9A、以及绕轮胎周向的轴线相对于第一花纹块9A线对称的第二花纹块9B。这些第一花纹块9A以及第二花纹块9B沿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
第一花纹块9A的轮胎轴向内侧的花纹块壁面9Ai凸向轮胎赤道C侧,且由胎冠主沟3的锯齿节距的1个节距形成。第一花纹块9A的轮胎轴向外侧的花纹块壁面9Ao凹向轮胎赤道C侧,且由胎肩主沟4的锯齿节距的2个节距形成。
相反,第二花纹块9B的轮胎轴向内侧的花纹块壁面9Bi凹向胎面端Te侧,且由胎冠主沟3的锯齿节距的2个节距形成。第二花纹块9B的轮胎轴向外侧的花纹块壁面9Bo凸向胎面端Te,且由胎肩主沟4的锯齿节距的1个节距形成。
相对于这些第一花纹块9A以及第二花纹块9B,胎冠花纹块7的花纹块壁面7A均由胎冠主沟3的锯齿节距的1个节距形成。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而言,中间花纹块9被划分为具有胎冠花纹块7的大致1.5倍左右的踏面的大小。因此,基于两花纹块的刚性差,在接地时,胎冠花纹块7的变形程度大于中间花纹块9的变形程度。利用这两个花纹块的不均衡的变形,例如能够对夹入到胎冠主沟3的碎石在其一侧与另一侧赋予不同的运动。因此,主沟内的碎石容易被去除,轮胎1的耐夹石性能得以提高。
对于中间花纹块9的踏面9S的面积S2而言,例如能够通过改变第一中间横沟6A以及第二中间横沟6B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换言之,胎肩主沟4的锯齿节距)而使其变化。
胎冠花纹块7的踏面7S的面积S1与中间花纹块9的踏面9S的面积S2之比(S2/S1)的值优选例如处于1.3~1.8的范围。当所述比(S2/S1)的值不足1.3时,胎冠花纹块7与中间花纹块9的变形未产生充分的差异,从而有可能无法将夹入的碎石等去除。相反,当所述比(S2/S1)的值大于1.8时,如果胎冠花纹块7过小,则胎冠花纹块7的刚性降低,从而有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边缘效果,如果中间花纹块9过大,则中间陆地部10的轮胎轴向上的边缘成分有可能不足。
图5中示出了图2的B-B剖视图。如图2或图5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胎冠横沟5而言,优选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包含从沟底5S隆起的浅底部5A。浅底部5A设置为将相邻的胎冠花纹块7、7之间连接的花纹块状。浅底部5A提高了胎冠陆地部8的刚性,且抑制碎石等进入胎冠横沟5内,从而提高了轮胎1的耐夹石性能。
图6中示出了图3的C-C剖视图。如图3或图6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中间横沟6而言,优选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包含从沟底6S隆起的浅底部6E。浅底部6E设置为将相邻的中间花纹块9、9之间连接的花纹块状。浅底部6E提高了中间陆地部10的刚性,且抑制碎石等进入中间横沟6内,从而提高了轮胎1的耐夹石性能。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肩陆地部11未配置有横沟,形成为沿轮胎周向连续的肋。这样的胎肩陆地部11具有极高的刚性,大幅提高了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另外,在胎肩陆地部11的刚性极高的情况下,有可能于早期在与胎肩陆地部11相邻的中间花纹块9产生不均匀磨损。然而,本实施方式中的中间花纹块9形成为较大,具有比胎冠花纹块7更高的刚性,因此能够抑制不均匀磨损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例如设有从胎面端Te与胎肩陆地部11的轮胎轴向外侧相连的胎肩外侧横沟16。该胎肩外侧横沟16对胎肩陆地部11的刚性进行调节,有助于防止在此处产生不均匀磨损。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而加以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中示出的基本花纹的测试用轮胎,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各测试方法如下。
<耐夹石性能>
以830kPa的内压将各供试轮胎组装入11.75×22.5的轮辋,进而将其安装于卡车的拖车(trailer)轴。在测试卡车以在柏油路以及不平路行驶的比例大致相等的方式行驶50000km以后,对在轮胎夹入的碎石的数量进行了确认。以成为夹入的碎石的数量的倒数、且将比较例1的结果评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评价结果。数值越大越好。
<耐不均匀磨损性能>
在使上述测试卡车行驶了10000km之后,对各花纹块的起始自胎冠主沟或中间主沟的沟底的高度进行了确认。针对确认后的花纹块的高度进行评价,并以将比较例1的结果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评价结果。数值越大越好。
[表1]
如表1所示,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的耐夹石性能以及耐不均匀磨损性能得以提高。

Claims (5)

1.一种重载荷用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赤道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以及在所述胎冠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
所述重载荷用轮胎的特征在于,
设置将所述一对胎冠主沟之间连接的多条胎冠横沟、以及将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胎肩主沟之间连接的多条中间横沟,由此在所述胎面部形成:包括由所述一对胎冠主沟以及所述胎冠横沟划分出的胎冠花纹块的胎冠陆地部;包括由所述胎冠主沟、所述胎肩主沟以及所述中间横沟划分出的中间花纹块的中间陆地部;以及由所述胎肩主沟和胎面端划分出的胎肩陆地部,
所述胎冠主沟因交替地配置第一胎冠主沟倾斜部和第二胎冠主沟倾斜部而具有多个胎冠内侧顶部和多个胎冠外侧顶部,其中,所述第一胎冠主沟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度~30度的角度倾斜,所述第二胎冠主沟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度~30度的角度倾斜、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胎冠主沟倾斜部朝相反的方向倾斜,所述多个胎冠内侧顶部凸向轮胎赤道侧,所述多个胎冠外侧顶部凸向轮胎轴向外侧,
所述各胎冠横沟从一方的胎冠主沟的所述胎冠内侧顶部朝另一方的胎冠主沟的所述胎冠内侧顶部延伸、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45度~75度的角度朝同一方向倾斜,
所述中间横沟交替地设置有:第一中间横沟,该第一中间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与所述胎冠主沟的所述胎冠外侧顶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胎冠横沟朝相同的方向倾斜;以及第二中间横沟,该第二中间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与所述胎冠主沟的所述胎冠外侧顶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横沟朝相反的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荷用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肩主沟因交替地配置第一胎肩主沟倾斜部和第二胎肩主沟倾斜部而具有凸向轮胎赤道侧的多个胎肩内侧顶部,其中,所述第一胎肩主沟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度~30度的角度倾斜,所述第二胎肩主沟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度~30度的角度倾斜、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倾斜部朝相反的方向倾斜,
所述胎肩主沟的锯齿节距与所述胎冠主沟的锯齿节距相同,所述中间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外端与所述胎肩内侧顶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载荷用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肩陆地部不设置横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重载荷用轮胎,其特征在于,
扁平率为75%以下、且胎面宽度为375mm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重载荷用轮胎,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胎冠横沟相交而成的拐角部进行倒角而使所述胎冠花纹块的踏面大致形成为八边形形状。
CN201410350642.4A 2013-08-05 2014-07-22 重载荷用轮胎 Active CN1043399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2625A JP5841572B2 (ja) 2013-08-05 2013-08-05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2013-162625 2013-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9987A true CN104339987A (zh) 2015-02-11
CN104339987B CN104339987B (zh) 2018-05-18

Family

ID=52496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50642.4A Active CN104339987B (zh) 2013-08-05 2014-07-22 重载荷用轮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41572B2 (zh)
CN (1) CN10433998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6551A (zh) * 2015-10-14 2016-01-06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全路况轮胎
CN105522869A (zh) * 2015-12-28 2016-04-27 中国化工橡胶桂林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载重汽车轮胎胎面花纹
CN109968916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1559205A (zh) * 2019-02-13 2020-08-2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3423589A (zh) * 2019-02-18 2021-09-2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两轮车用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24660A (ja) * 2015-07-27 2017-02-0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52502B2 (ja) * 2018-04-04 2022-04-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155984B2 (ja) * 2018-12-13 2022-10-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7243324B2 (ja) * 2019-03-13 2023-03-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タイヤ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387934B (de) * 1986-07-07 1989-04-10 Semperit Ag Laufflaechenprofil
US5160385A (en) * 1989-08-08 1992-11-0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s
US20020124922A1 (en) * 1998-10-30 2002-09-12 Alberto Carra Motor vehicle tyre, particularly for lorries and the like
JP4493167B2 (ja) * 2000-06-27 2010-06-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1552980U (zh) * 2009-11-08 2010-08-18 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载重汽车轮胎胎面
US20110226397A1 (en) * 2010-03-19 2011-09-22 Takeshi Hamada Heavy duty tire
JP2012056513A (ja) * 2010-09-10 2012-03-2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重荷重用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3662B2 (ja) * 1992-11-30 2001-04-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1055013A (ja) * 1999-08-20 2001-02-2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34502B2 (ja) * 2003-06-16 2009-03-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5986567B2 (ja) * 2011-07-22 2016-09-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387934B (de) * 1986-07-07 1989-04-10 Semperit Ag Laufflaechenprofil
US5160385A (en) * 1989-08-08 1992-11-0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s
US20020124922A1 (en) * 1998-10-30 2002-09-12 Alberto Carra Motor vehicle tyre, particularly for lorries and the like
JP4493167B2 (ja) * 2000-06-27 2010-06-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1552980U (zh) * 2009-11-08 2010-08-18 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载重汽车轮胎胎面
US20110226397A1 (en) * 2010-03-19 2011-09-22 Takeshi Hamada Heavy duty tire
JP2012056513A (ja) * 2010-09-10 2012-03-2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重荷重用タイヤ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6551A (zh) * 2015-10-14 2016-01-06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全路况轮胎
CN105216551B (zh) * 2015-10-14 2017-07-21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全路况轮胎
CN105522869A (zh) * 2015-12-28 2016-04-27 中国化工橡胶桂林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载重汽车轮胎胎面花纹
CN109968916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1559205A (zh) * 2019-02-13 2020-08-2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1559205B (zh) * 2019-02-13 2023-02-1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3423589A (zh) * 2019-02-18 2021-09-2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两轮车用轮胎
CN113423589B (zh) * 2019-02-18 2023-11-0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两轮车用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41572B2 (ja) 2016-01-13
CN104339987B (zh) 2018-05-18
JP2015030413A (ja) 2015-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9987A (zh) 重载荷用轮胎
CN105813859B (zh) 冬用轮胎
CN105711342B (zh) 充气轮胎
CN101920636B (zh) 充气轮胎
JP6790495B2 (ja) タイヤ
CN105745092A (zh) 重载荷用轮胎
CN105377587A (zh) 重载荷用轮胎
CN106103137A (zh) 充气轮胎
CN104972844A (zh) 充气轮胎
CN103568735A (zh) 充气轮胎
CN107031303A (zh) 充气轮胎
CN104044407B (zh) 充气轮胎
CN102310722A (zh) 充气轮胎
CN107433824A (zh) 轮胎
CN105584298B (zh) 充气轮胎
CN104442215A (zh) 充气轮胎
CN104002622A (zh) 充气轮胎
CN105764708B (zh) 冬用轮胎
CN105856975A (zh) 充气轮胎
CN108068558A (zh) 轮胎
JP2018188036A (ja) タイヤ
CN104163079B (zh) 充气轮胎
CN105667219A (zh) 充气轮胎
CN104972843B (zh) 充气轮胎
CN109383198A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