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5391A -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及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及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5391A
CN104335391A CN201380026686.5A CN201380026686A CN104335391A CN 104335391 A CN104335391 A CN 104335391A CN 201380026686 A CN201380026686 A CN 201380026686A CN 104335391 A CN104335391 A CN 104335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poxy resin
perforated membrane
sheet
thickness
resin perfo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66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洋佑
坂本亨枝
能见俊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35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3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D7/01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02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26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elimination of a solid phase from a macromolecular composition or article, e.g. leaching ou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11/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e.g. of sheet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H01M50/406Moulding; Embossing; C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17Polyolef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23Polyamide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29Natural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H01M50/491Poros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3/00Use of EP, i.e. epoxy resin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263/00Use of EP, i.e. epoxy resin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reinfor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L2007/001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having irregular or rough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环氧树脂多孔膜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制备含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和致孔剂的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i);将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切削为片状或者使环氧树脂组合物的片状成形体固化以得到环氧树脂片的工序(ii);使用无卤溶剂从环氧树脂片除去致孔剂而制成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工序(iii);对环氧树脂多孔膜照射红外线以测定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红外线吸收特性的工序(iv);和基于红外线吸收特性计算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和/或平均孔径的工序(v)。该制造方法避免使用对环境的负荷大的溶剂,适合平均孔径及膜厚等参数的控制。

Description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及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及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地球环境保护、化石燃料的枯竭等诸问题为背景,以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等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的需要年年增加。作为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的隔膜,以往,使用聚烯烃多孔膜。聚烯烃多孔膜可以通过以下说明的方法制造。
首先,将溶剂和聚烯烃树脂混合并加热来制备聚烯烃溶液。使用T型模头等模具,将聚烯烃溶液成形为片状的同时排出并冷却,从而得到片状的成形体。将片状的成形体拉伸,并从成形体中除去溶剂。由此,得到聚烯烃多孔膜。在从成形体中除去溶剂的工序中,使用有机溶剂(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924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06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作为有机溶剂,多使用二氯甲烷等卤代有机化合物。由于使用卤代有机化合物对环境的负荷非常大,因此成为问题。
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所谓的干式法),可以不使用对环境的负荷大的溶剂来制造聚烯烃多孔膜。但是,在该方法中,存在难以控制多孔膜的孔径的问题。另外,将用该方法制造的多孔膜用作隔膜时,还存在在蓄电装置的内部容易发生离子透过的偏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避免使用对环境的负荷大的溶剂,并且适合控制平均孔径及膜厚等参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环氧树脂多孔膜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制备含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和致孔剂的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i);
将上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切削为片状或者使上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的片状成形体固化以得到环氧树脂片的工序(ii);
使用无卤溶剂从上述环氧树脂片中除去上述致孔剂而制成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工序(iii);
对上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照射红外线以测定上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红外线吸收特性的工序(iv);和
基于上述红外线吸收特性计算上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和/或平均孔径的工序(v)。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使用无卤溶剂从环氧树脂片中除去致孔剂,由此得到环氧树脂多孔膜。因此,可以避免使用对环境的负荷大的溶剂。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容易地控制平均孔径、膜厚等参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切削工序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制造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制造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由本发明的实施例得到的红外吸收光谱(IR谱图)。
图6是用于求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制成的平均孔径的校正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例示的,在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100中,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4配置在阴极2与阳极3之间,其具有下述作用:在隔离阴极2和阳极3的同时保持电解液(非水电解液)而确保阴极2与阳极3之间的离子传导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例如,使用通过下述(a)、(b)和(c)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制造的环氧树脂多孔膜。方法(a)和(b)在下述方面是共通的:在基板上涂布环氧树脂组合物而成形为片状后实施固化工序。方法(c)的特征在于,制作环氧树脂的块状的固化物,并将该固化物成形为片状。
方法(a)
为了得到环氧树脂组合物的片状成形体,在基板上涂布含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和致孔剂的环氧树脂组合物。之后,将环氧树脂组合物的片状成形体加热而使环氧树脂三维交联。此时,通过环氧树脂交联物与致孔剂的相分离而形成共连续结构。之后,通过清洗从得到的环氧树脂片中除去致孔剂,并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具有与三维网状骨架连通的孔隙的环氧树脂多孔膜。基板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将塑料基板、玻璃基板、金属板等作为基板使用。
方法(b)
在基板上涂布含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和致孔剂的环氧树脂组合物。之后,在涂布的环氧树脂组合物上覆盖另一基板而制作夹层结构体。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基板与基板之间确保一定的间隔,可以在基板的四个角设置垫片(例如,双面胶带)。接着,将夹层结构体加热而使环氧树脂三维交联。此时,通过环氧树脂交联物与致孔剂的相分离而形成共连续结构。之后,取出得到的环氧树脂片,通过清洗除去致孔剂,并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具有与三维网状骨架连通的孔隙的环氧树脂多孔膜。基板的种类没有特别制限,可以将塑料基板、玻璃基板、金属板等作为基板使用。特别是,可以优选使用玻璃基板。
方法(c)
将含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和致孔剂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填充于规定形状的模具内。之后,通过使环氧树脂三维交联而制作圆筒状或圆柱状的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此时,通过环氧树脂交联物与致孔剂的相分离而形成共连续结构。之后,使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以圆筒轴或圆柱轴为中心旋转的同时,将固化物的表层部切削为规定的厚度而制作长尺寸的环氧树脂片。然后,通过清洗除去环氧树脂片中含有的致孔剂,并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具有与三维网状骨架连通的孔隙的环氧树脂多孔膜。
以下,详细说明方法(c)。但是,制备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使环氧树脂固化的工序、除去致孔剂的工序等的各方法是共通的。另外,可以使用的材料在各方法中也是共通的。
根据方法(c),可以经由以下的主要工序制造环氧树脂多孔膜。
·工序(i):制备环氧树脂组合物。
·工序(ii):将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成形为片状。
·工序(iii):从环氧树脂片中除去致孔剂。
首先,制备含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和致孔剂(成孔剂)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具体而言,使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溶解于致孔剂而制备均匀的溶液。
作为环氧树脂,可以使用芳香族环氧树脂及非芳香族环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作为芳香族环氧树脂,可以列举基于多苯基的环氧树脂、含有芴环的环氧树脂、含有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的环氧树脂、含有芳杂环(例如,三嗪环)的环氧树脂等。作为基于多苯基的环氧树脂,可列举双酚A型环氧树脂、溴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AD型环氧树脂、二苯乙烯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双酚A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型环氧树脂、基于四(羟基苯基)乙烷的环氧树脂等。作为非芳香族环氧树脂,可以列举脂肪族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脂肪族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它们之中,可以优选使用选自由双酚A型环氧树脂、溴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AD型环氧树脂、含有芴环的环氧树脂、含有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的环氧树脂、脂环族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及脂环族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且具有6000以下的环氧当量及170℃以下的熔点的物质。使用这些环氧树脂时,可以形成均匀的三维网状骨架及均匀的孔隙,并且可以赋予环氧树脂多孔膜优良的耐化学品性及高强度。
作为固化剂,可以使用芳香族固化剂及非芳香族固化剂中的任意一种。作为芳香族固化剂,可以列举芳香族胺(例如,间苯二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二氨基二苯基砜、苄基二甲基胺、二甲基氨基甲基苯)、芳香族酸酐(例如,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甲酸酐)、酚醛树脂、苯酚酚醛清漆树脂、含有芳杂环的胺(例如,含有三嗪环的胺)等。作为非芳香族固化剂,可以列举脂肪族胺类(例如,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亚氨基双丙胺、双(六亚甲基)三胺、1,3,6-三氨基甲基己烷、聚亚甲基二胺、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聚醚二胺)、脂环族胺类(例如,异佛尔酮二胺、薄荷烷二胺、N-氨基乙基哌嗪、3,9-双(3-氨基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加合物、双(4-氨基-3-甲基环己基)甲烷、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它们的改性物)、含有多胺类和二聚酸的脂肪族聚酰胺-胺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它们之中,可以优选使用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伯胺的固化剂。具体而言,可以优选使用选自由间苯二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二氨基二苯基砜、聚亚甲基二胺、双(4-氨基-3-甲基环己基)甲烷及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使用这些固化剂时,可以形成均匀的三维网状骨架及均匀的孔隙,并且可以赋予环氧树脂多孔膜高强度及适当的弹性。
作为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组合,优选芳香族环氧树脂与脂肪族胺固化剂的组合、芳香族环氧树脂与脂环族胺固化剂的组合或脂环族环氧树脂与芳香族胺固化剂的组合。通过这些组合,可以赋予环氧树脂多孔膜优良的耐热性。
致孔剂可以是能够溶解环氧树脂及固化剂的溶剂。致孔剂在环氧树脂与固化剂聚合后,还作为能够使反应诱导相分离发生的溶剂使用。具体而言,可以将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等酯类;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二醇类;聚氧亚乙基单甲醚、聚氧亚乙基二甲醚等醚类作为致孔剂使用。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它们之中,可以优选使用选自由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分子量600以下的聚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聚丙二醇、聚氧亚乙基单甲醚及聚氧亚乙基二甲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特别是,可以优选使用选自由平均分子量200以下的聚乙二醇、分子量500以下的聚丙二醇、聚氧亚乙基单甲醚及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使用这些致孔剂时,可以形成均匀的三维网状骨架及均匀的孔隙。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另外,即使各个环氧树脂或固化剂在常温下不溶或难溶,可溶解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反应产物的溶剂也可以作为致孔剂使用。作为这样的致孔剂,可以列举例如溴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日本环氧树脂公司制“epicoat 5058”)。
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孔隙率、平均孔径及孔径分布根据原料的种类、原料的配合比率及反应条件(例如,反应诱导相分离时的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而变化。因此,为了获得目标孔隙率、平均孔径、孔径分布,优选选择最佳的条件。另外,通过控制相分离时的环氧树脂交联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溶液的粘度、交联反应速度等,能够以特定的状态固定环氧树脂交联物与致孔剂的共连续结构,获得稳定的多孔结构。
固化剂相对于环氧树脂的配合比率例如相对于环氧基1当量固化剂当量为0.6~1.5。适当的固化剂当量有助于提高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耐热性、化学耐久性、力学特性等特性。
除了固化剂,为了获得目标多孔结构,可以在溶液中添加固化促进剂。作为固化促进剂,可以列举三乙胺、三丁胺等叔胺;2-苯酚-4-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2-苯酚-4,5-二羟基咪唑等咪唑类。
相对于环氧树脂、固化剂及致孔剂的总重量,可以使用例如40~80重量%的致孔剂。通过使用适当量的致孔剂,能够形成具有所期望的孔隙率、平均孔径及通气度的环氧树脂多孔膜。
作为将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平均孔径调节至所期望的范围的方法之一,可以列举将环氧当量不同的2种以上的环氧树脂混合使用的方法。此时,环氧当量的差优选为100以上,有时也将常温下液态的环氧树脂与常温下固态的环氧树脂混合使用。
接着,由含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及致孔剂的溶液制作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具体而言,将溶液填充于模具,根据需要加热。通过使环氧树脂三维交联,可以得到具有规定形状的固化物。此时,通过环氧树脂交联物与致孔剂发生相分离而形成共连续结构。
固化物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如果使用圆柱状或圆筒状的模具,则可以得到具有圆筒或圆柱形状的固化物。固化物具有圆筒或圆柱形状时,易于实施后述的切削工序(参照图2)。
为了使环氧树脂组合物固化所需的温度及时间根据环氧树脂及固化剂的种类而变化,因此没有特别限定。为了获得有具有均匀的分布及均匀的孔径的孔隙的环氧树脂多孔膜,可以在室温下实施固化处理。室温固化的情况下,温度为约20~约40℃,时间为约3~约100小时,优选为约20~约50小时。加热固化的情况下,温度为约40~约120℃,优选为约60~约100℃,时间为约10~约300分,优选为约30~约180分。固化处理后,为了提高环氧树脂交联物的交联度,可以进行后固化(后处理)。后固化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制,温度为室温或约50~约160℃,时间为约2~约48小时。
固化物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固化物具有圆筒或圆柱形状的情况下,从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制造效率的观点考虑,固化物的直径例如为30cm以上,优选为40~150cm。固化物的长度(轴方向)可以考虑要获得的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尺寸而适当设定。固化物的长度例如为20~200cm,从操作容易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150cm,更优选为20~120cm。
接着,将固化物成形为片状。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将具有圆筒或圆柱形状的固化物成形为片状。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将固化物12安装到轴14上。为了得到具有长尺寸形状的环氧树脂片16,使用切削刀18(切片机),将固化物12的表层部以规定的厚度切削(切片)。详细而言,使固化物12以固化物12的圆筒轴O(或圆柱轴)为中心相对于切削刀18相对地旋转的同时切削固化物12的表层部。在固化物12相对于切削刀18旋转一周期间,以切削刀18仅以规定的距离靠近圆筒轴O(或圆柱轴)的方式控制切削刀18相对于固化物12的圆筒轴O的位置。此时的规定的距离相当于切削厚度。根据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制作规定厚度的环氧树脂片16。
切削固化物12时的线速度例如在2~50m/分钟的范围内。环氧树脂片16的厚度根据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膜厚(例如5~50μm,另外例如10~50μm)而决定。由于除去致孔剂并干燥时厚度稍微减少,因此环氧树脂片16通常比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膜厚厚一些。环氧树脂片16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从环氧树脂片16的制造效率的观点考虑,例如为100m以上,优选为1000m以上。
最后,从环氧树脂片16中萃取致孔剂,并除去。具体而言,通过在无卤溶剂中浸渍环氧树脂片16,可以从环氧树脂片16除去致孔剂。由此,得到可以作为隔膜4利用的环氧树脂多孔膜。
作为用于从环氧树脂片16中除去致孔剂的无卤溶剂,可以根据致孔剂的种类使用选自由水、DMF(N,N-二甲基甲酰胺)、DMSO(二甲基亚砜)及THF(四氢呋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另外,水、二氧化碳等超临界流体也可以作为用于除去致孔剂的溶剂使用。为了从环氧树脂片中16积极地除去致孔剂,可以进行超声波清洗,另外,也可以将溶剂加热后使用。
用于除去致孔剂的清洗装置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清洗装置。通过将环氧树脂片16浸渍于溶剂来除去致孔剂时,可以优选使用具备多个清洗槽的多级清洗装置。作为清洗的级数,更优选3级以上。另外,通过利用逆流,实质上可以进行多级清洗。进一步,在各级的清洗中可以改变溶剂的温度、或改变溶剂的种类。
除去致孔剂后,进行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干燥处理。干燥条件没有特别限定,温度通常为约40~约120℃,优选约50~约80℃,干燥时间为约3分钟~约3小时。在干燥处理中,可以使用采用拉幅机式、漂浮式、辊式、带式等公知的片干燥方法的干燥装置。可以组合多种干燥方法。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极为简单地制造可以作为隔膜4使用的环氧树脂多孔膜。由于可以省略在以往的聚烯烃多孔膜的制造时所需的工序,例如拉伸工序,因此能够以高生产率制造环氧树脂多孔膜。另外,由于以往的聚烯烃多孔膜在其制造过程中受到高温及高剪切力,因此需要使用抗氧化剂等添加剂。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不施加高温及高剪切力,可以制造环氧树脂多孔膜。因此,无需使用以往的聚烯烃多孔膜中含有的抗氧化剂等添加剂。另外,作为环氧树脂、固化剂及致孔剂,可以使用廉价的材料,因此可以减少隔膜4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如上得到的环氧树脂多孔膜照射红外线,并测定红外线吸收特性。测定的红外线吸收特性可以用于计算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和/或平均孔径。即,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的工序(iv)~(v)。
·工序(iv):测定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红外线吸收特性。
·工序(v):基于红外线吸收特性计算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和/或平均孔径。
本实施方式中的红外线吸收特性是检测沿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方向透过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红外线而制成的红外吸收光谱,即通过红外光谱法得到的光谱(IR谱图)。在红外吸收光谱中存在根据环氧树脂多孔膜中包含的树脂的量而峰强度变化的吸收峰。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将“峰强度”作为表示峰顶点的吸光度的用语使用。“吸收峰的吸光度”象惯用的那样,由吸收峰的峰顶点的吸光度决定。另外,红外吸收光谱中的特定的波数范围(下面,由于用波数表示波长,因此使用用语“波数”及“波数范围”来代替“波长”及“波长范围”)的吸光度反映环氧树脂多孔膜中的光散射的程度。因此,基于这些吸光度,可以计算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和/或平均孔径。需要说明的是,红外线吸收特性不限于红外吸收光谱。作为红外线吸收特性,可以测定例如仅反映树脂的量的特定的波数及反映光的散射的程度的特定的波数的吸光度。
基于红外线吸收特性的膜厚和/或平均孔径的评价可以应用于在生产线传送的环氧树脂多孔膜。换言之,基于红外线吸收特性的评价使得膜厚和/或平均孔径的在线测定成为可能。因此,基于红外线吸收特性的评价与以基于压汞法的平均孔径的测定为代表的离线评价相比,适合应用于环氧树脂多孔膜的量产工序。另外,通过后述的反馈控制,如果在实施在线评价的同时基于其评价结果使膜厚稳定,则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运行量产线,环氧树脂多孔膜的成品率也提高。
可以基于校正曲线计算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和/或平均孔径。例如可以基于使用接触式数字测长机(列举一例为“三丰公司制ライトマチックVL-50-B”)测定的膜厚和用于计算的吸收峰的峰强度而制成用于计算膜厚的校正曲线。另外,可以基于例如通过压汞法测定的平均孔径和用于计算的2个吸收峰的峰强度之比而制成用于计算平均孔径的校正曲线。需要说明的是,在测定设备所具备的记忆单元中预先保存校正曲线,可以由峰强度等测定结果立即表示膜厚等,从而非常便利。
为了计算膜厚,优选利用与树脂的存在量和峰强度密切相关的吸收峰的吸光度(以下,称为“吸光度A”)。作为用于确定吸光度A而选择的规定的吸收峰,虽然根据环氧树脂及固化剂的种类等而不同,但是在500~2000cm-1的波数范围内存在的吸收峰是适合的。另外,吸光度为2以下,例如0.05~2,特别是0.1~1.5的吸收峰是适合的。另外,与相邻的峰的重复的程度少的吸收峰是适合的。关于由具有芳香环的环氧树脂构成的环氧树脂多孔膜,作为用于确定吸光度A的吸收峰,优选选择在1607cm-1存在的吸收峰。对于归因于芳香环的吸收的吸收峰,其吸光度小至能够达到1以下的程度,适合估算树脂的存在量。关于不含芳香环的环氧树脂,选择在500~2000cm-1存在的其它吸收峰的吸光度即可。在此,在规定的波数(例如1607cm-1)存在的吸收峰不仅包含峰顶点存在于该波数的吸收峰,还包含峰腰存在于该波数的峰。另外,在规定的波数范围(例如500~2000cm-1)存在的吸收峰是指峰顶点存在于该波数范围的吸收峰。
即使在膜厚方向存在的树脂的量相同,如果膜的孔隙率不同,则多孔膜的膜厚不同。因此,优选根据孔隙率修正从吸收度A计算的膜厚。需要严密的测定时,可以预先准备与孔隙率的范围对应的多个校正曲线。但是,如果是在通常的量产工序中所设想的程度的孔隙率的波动,则即使不用孔隙率修正也不难获得可靠性高的膜厚的测定值。
为了计算平均孔径,与吸光度A一起,优选选择与基于膜的孔隙的光散射的程度显示强相关的吸光度(以下,称为“吸光度B”)。对于吸光度B而言,从3800~4200cm-1的波数范围选择的特定的波数的吸光度是适合的。由于在该波数范围中实质上不发生基于官能团的吸收,因此不存在明确的吸收峰。在该波数范围中测定的吸光度是基于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光散射的吸光度。因此,吸光度B与吸光度A不同,适合的是:不是确定吸收峰的峰强度,而是仅确定规定的波数的吸光度。作为优选的吸光度B,可以例示4000cm-1下测定的吸光度。为了计算平均孔径,例如,吸光度B相对于吸光度A之比,具体而言,将:从3800~4200cm-1的波数范围选择的特定的波数的吸光度B相对于在500~2000cm-1的波数范围内存在的吸收峰的吸光度A之比,优选4000cm-1下的吸光度B相对于在1607cm-1存在的吸收峰的吸光度A之比,即(4000cm-1下的吸光度B)/(在1607cm-1存在的吸收峰的吸光度A)用作指标。
紧接着工序(iv)~(v),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优选还包括以下的工序(vi)。
·工序(vi):参照目标值修正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和/或平均孔径。即,实施将目标膜厚和/或目标平均孔径调节为目标值的反馈控制。
对于修正膜厚的工序,在实施基于红外线吸收特性计算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的工序(v)后,例如以以下的工序(vi-a)的方式实施。
·工序(vi-a)
改变决定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切削厚度的因子或决定环氧树脂组合物的片状成形体的厚度的因子的工序,使得在工序(v)中计算的膜厚比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膜厚大时在工序(ii)中得到的环氧树脂片的厚度减小,并且在工序(v)中计算的膜厚比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膜厚小时在工序(ii)中得到的环氧树脂片的厚度增大。
在工序(vi-a)中,作为确定切削固化物的厚度的因子,可以列举控制切削固化物时的固化物与切削刀的位置关系。即,在工序(ii)中,使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以具有圆筒或圆柱形状的固化物的圆筒轴或圆柱轴为中心相对于切削刀相对地旋转的同时切削固化物的表层部时,在工序(vi-a)中,在固化物相对于切削刀旋转一次的期间改变切削刀向圆筒轴或圆柱轴靠近的距离,更具体而言,在要使环氧树脂片更厚时以上述距离变长的方式,在要使环氧树脂片变薄时以上述距离变短的方式改变固化物与切削刀的位置关系的控制即可。
在工序(vi-a)中,作为确定环氧树脂组合物的片状成形体的厚度的因子,可以列举例如环氧树脂组合物的组成、环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条件、片状成形体的加热条件。即,在工序(ii)中,在基板上涂布环氧树脂组合物并对成形的片状成形体加热时,在工序(vi-a)中,改变选自构成环氧树脂组合物的成分的含有率、环氧树脂组合物向基板上的涂布条件及片状成形体的加热条的至少一个即可。
为了增加片状成形体的厚度,例如构成环氧树脂组合物的成分中,使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含有率增加即可。另外例如,环氧树脂组合物在基板上的涂布条件中使挤出机的挤出压力上升来增加供给的环氧树脂组合物量即可。另外例如,片状成形体的加热条件中,使温度降低即可。
在实施工序(vi-a)后,如果进一步实施至少工序(ii)~(iii),则能够制造膜厚修正后的环氧树脂多孔膜。在实施工序(vi-a)后,可以进一步实施工序(i)~(iii),但是可以制备可以在工序(i)中实施多次工序(ii)的量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并保存。另外,实施工序(vi-a)后,如果反复实施多次工序(ii)~(vi-a),则能够使得到的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接近目标膜厚。
作为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膜厚优选设定为在5μm~50μm的范围内,特别是在10μm~30μm的范围内的规定值。
对于修正平均孔径的工序,在实施基于红外线吸收特性计算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平均孔径的工序(v)后,例如以以下的工序(vi-b)的方式实施。
·工序(vi-b)
改变为了实施工序(i)而准备的环氧树脂组合物的构成成分的比例的工序,使得在工序(v)中计算的平均孔径比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平均孔径大时在工序(i)中得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中的致孔剂的比率减少,并且在工序(v)中计算的平均孔径比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平均孔径小时在工序(i)中得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中的致孔剂的比率增加。
在实施工序(vi-b)后,通过进一步实施工序(i)~(iii),能够制造平均孔径修正后的环氧树脂多孔膜。此时,实施工序(vi-b)后,通过实施多次工序(i)~(vi-b),能够使得到的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接近目标膜厚。自不必说,工序(v)后,可以同时实施工序(vi-a)及工序(vi-b),之后,可以进一步实施至少工序(i)~(iii)。根据该优选的方式,可以使膜厚及平均孔径都接近目标值。
作为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平均孔径,优选设定为在0.2μm~1μm的范围内,特别是在200nm~400nm的范围内的规定值。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优选使用图3及图4所示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系统200及300来实施。
图3所示的制造系统200是适合上述的方法(a)的实施的制造系统。制造系统200具备混合装置21;挤出机22;作为用于使含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及致孔剂的环氧树脂组合物的片状成形体固化的装置的基材传送装置23及加热装置24;作为用于从环氧树脂片中除去致孔剂的装置,保持用于除去致孔剂的无卤溶剂的清洗槽25;干燥机26;以及卷取装置27。各装置以上述的顺序连接。混合装置21中混合的环氧树脂组合物通过挤出机22在基材上挤出为片状,从而成形为片状成形体。基材是通过具有1对驱动辊的基材传送装置23而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环形带。通过基材,将片状成形体向加热装置24内传送,在加热装置24内加热固化,从而生成环氧树脂片(环氧树脂交联物)16。向清洗槽25内传送环氧树脂片16。清洗槽25充满用于除去致孔剂的无卤溶剂,环氧树脂片16从清洗槽25通过,从而除去致孔剂。将除去致孔剂后的环氧树脂片(多孔膜)17在干燥机26内干燥,通过卷取装置27卷取成卷筒状。
制造系统200除了上述各装置21~27,具备红外线吸收特性测定装置(红外光谱装置,以下简称为“传感器”)28。传感器28配置在干燥机26与卷取装置27之间。传感器28检测向环氧树脂多孔膜照射红外线时透过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红外线,基于其结果制成红外吸收光谱。
通过传感器28测定的红外吸收光谱中,通过测定至少1个,优选为2个以上的吸光度,可以计算膜厚和/或平均孔径。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所示的制造系统200中,传感器28配置在干燥机26与卷取装置27之间,但是只要是经过利用干燥机26的干燥工序后,则传感器28的配置没有特别制限。例如,传感器28可以配置在用于向将用卷取装置27卷取后的环氧树脂多孔膜切断为规定的尺寸的纵断器送出的送出部。
图4所示的制造系统300是适合实施上述的方法(c)的制造系统。制造系统300具备作为用于将含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及致孔剂的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成形为片状的装置的切削装置33;作为用于从环氧树脂片中除去致孔剂的装置的保持用于除去致孔剂的无卤溶剂的清洗槽34;干燥机35;及卷取装置36。各装置以上述的顺序连接。在与制造系统300分开的混合装置31中得到的圆筒或圆柱状的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32设置在具有切削刀和旋转装置的切削装置33中。通过切削装置33,以固化物32的圆筒轴或圆柱轴为中心用旋转装置使固化物32相对于对切削刀相对旋转的同时切削固化物32的表层部。由此,将圆筒或圆柱形状的固化物32的表层部切削为规定的厚度,从而连续形成具有长尺寸形状的环氧树脂片16。将环氧树脂片16向清洗槽34传送。清洗槽34充满用于除去致孔剂的无卤溶剂,环氧树脂片16从清洗槽34通过,从而除去致孔剂。除去致孔剂后的环氧树脂多孔膜17在干燥机35内干燥,并通过卷取装置36卷取为卷筒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制造系统300,作为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切削装置与清洗槽不连接,用卷取装置将通过切削装置切削而得到的环氧树脂片16暂时卷取成片卷,并将该片卷退卷而将环氧树脂片向清洗槽传送。
在制造系统300中,传感器38配置在干燥机35与卷取装置36之间。与所述的制造系统200的情况同样地,通过传感器38能够计算膜厚及平均孔径,可以制造稳定的品质的环氧树脂多孔膜。另外,例如,将膜厚的计算结果反馈至切削装置33,将膜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此也能够稳定地制造长尺寸的环氧树脂多孔膜。
本实施方式是可以同时测定膜厚及平均孔径的系统,但即使仅在膜厚或仅在平均孔径的测定中使用也没有任何问题。
以下,对通过本发明得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使用形态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100具备阴极2、阳极3、隔膜4及壳体5。隔膜4配置在阴极2与阳极3之间。阴极2、阳极3及隔膜4一体地卷绕而构成作为发电元件的电极组10。电极组10收容在具有底部的壳体5内。蓄电装置100典型地为锂离子二次电池。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5具有圆筒形状。即,蓄电装置100具有圆筒形状。但是,蓄电装置10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蓄电装置100例如可以具有扁平的方形的形状。另外,电极组10不是必须为卷绕结构。通过仅仅将阴极2、隔膜4及阳极3层叠,可以形成板状的电极组。壳体5由不锈钢、铝等金属制作。另外,电极组10可以放入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制作的壳体。具有挠性的材料例如由铝箔和在铝箔的两面贴合的树脂薄膜构成。
蓄电装置100还具备阴极引线2a、阳极引线3a、盖体6、密封件9及2个绝缘板8。盖体6经由密封件9固定于壳体5的开口部。2个绝缘板8分别配置于电极组10的上部和下部。阴极引线2a具有与阴极2电连接的一端和与盖体6电连接的另一端。阳极引线3a具有与阳极3电连接的一端和与壳体5的底部电连接的另一端。在蓄电装置100的内部填充有具有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质(典型地为非水电解液)。非水电解质浸渗于电极组10。由此,通过隔膜4,离子(典型地为锂离子)在阴极2与阳极3之间的移动变得可能。
阴极2可以由能够吸藏及放出锂离子的阴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和集电体构成。例如,在含有粘结剂的溶液中混合阴极活性物质而制备混合物,将该混合物涂布于阴极集电体并使其干燥,由此可以制作阴极2。
作为阴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阴极活性物质使用的公知的材料。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含锂过渡金属磷氧化物、氧族元素化合物等作为阴极活性物质。作为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列举LiCoO2、LiMnO2、LiNiO2、这些过渡金属的一部分被其它金属取代后的化合物。作为含锂过渡金属磷氧化物,可以列举LiFePO4、LiFePO4的过渡金属(Fe)的一部分被其它金属取代后的化合物。作为氧族元素化合物,可以列举二硫化钛、二硫化钼。
作为粘结剂,可以使用公知的树脂。可以使用例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六氟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含氟树脂;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等烃类树脂、它们的混合物作为粘结剂。作为导电助剂,可以在阴极2中包含炭黑等导电性粉末。
作为阴极集电体,可以优选使用抗氧化性优良的金属材料,例如加工为箔状或网状的铝。
阳极3可以由能够吸藏及放出锂离子的阳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和集电体构成。也可以通过与阴极2同样的方法作制阳极3。可以在阳极3中使用与在阴极2中使用的粘结剂同样的粘结剂。
作为阳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阳极活性物质使用的公知的材料。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碳类活性物质、能与锂形成合金的合金类活性物质、锂钛复合氧化物(例如Li4Ti5O12)等作为阳极活性物质。作为碳类活性物质,可以列举焦炭、沥青、酚醛树脂、聚酰亚胺、纤维素等的烧结体;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等。作为合金类活性物质,可以列举铝、锡、锡化合物、硅、硅化合物等。
作为阳极集电体,优选使用还原稳定性优良的金属材料,例如加工为箔状或网状的铜或铜合金。使用锂钛复合氧化物等高电位阳极活性物质时,加工为箔状或网状的铝也可以作为阳极集电体使用。
非水电解液典型地含有非水溶剂及电解质。具体而言,可以优选使用使锂盐(电解质)溶解于非水溶剂而得到的电解液。另外,含有非水电解液的凝胶电解质、使锂盐溶解或分解于聚环氧乙烷等聚合物而得到的固体电解质等也可以作为非水电解质使用。作为锂盐,可以列举四氟硼酸锂(LiBF4)、六氟磷酸锂(LiPF6)、高氯酸锂(LiClO4)、三氟磺酸锂(LiCF3SO3)等。作为非水溶剂,可以列举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乙酯(EC)、碳酸甲乙酯(MEC)、1,2-二甲氧基乙烷(DME)、γ-丁内酯(γ-BL)、它们的混合物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膜4由具备三维网状骨架和孔隙的环氧树脂多孔膜构成。相邻的孔隙可以相互连通使得离子可以在隔膜4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移动,即,离子可以在阴极2与阳极3之间移动。隔膜4具有例如5~50μm的范围的厚度,另外具有例如10~50μm的范围的厚度。隔膜4过厚时,在阴极2与阳极3之间的离子的移动变得困难。并不是不能制作小于5μm的厚度的隔膜4,但在确保蓄电装置100的可靠性方面,优选5μm以上的厚度。
隔膜4具有例如20~80%的范围的孔隙率,具有0.02~1μm,优选为0.2~1μm的范围的平均孔径。将孔隙率及平均孔径调节至这样的范围时,隔膜4能够充分发挥所需的功能。
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孔隙率。首先,将测定对象切断为一定的尺寸(例如,直径6cm的圆形),求出其体积及重量。将得到的结果代入下式而计算孔隙率。
孔隙率(%)=100×(V-(W/D))/V
V:体积(cm3)
W:重量(g)
D:构成成分的平均密度(g/cm3)
除了利用压汞法以外,还可以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隔膜4的截面来求出平均孔径。具体而言,也可以对于视野宽度60μm、且从表面到规定的深度(例如,隔膜4的厚度的1/5~1/100)为止的范围内存在的孔隙各自进行图像处理而求出孔径,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孔径求出。图像处理例如可以使用免费软件“Image J”或Adobe公司制“Photoshop”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测定法不同而产生平均孔径的测定值不同的情况下,在本说明书中,采用基于压汞法的测定值,更具体而言采用模态直径。
另外,隔膜4可以具有1~1000秒/100cm3的范围的透气度(Gurley值)。隔膜4通过具有这样的范围的透气度,离子能容易地在阴极2与阳极3之间移动。可以通过日本工业标准(JIS)P8117中规定的方法来测定透气度。
需要说明的是,隔膜4可以仅由环氧树脂多孔膜构成,也可以由环氧树脂多孔膜与其它多孔材料的层叠体构成。作为其它多孔材料,可列举聚乙烯多孔膜、聚丙烯多孔膜等聚烯烃多孔膜;纤维素多孔膜、含氟树脂多孔膜等。可以仅在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单面设置其它多孔材料,也可以在两面设置其它多孔材料。
同样地,隔膜4可以由环氧树脂多孔膜与增强材料的层叠体构成。作为增强材料,可以列举织布、无纺布等。可以仅在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单面设置增强材料,也可以在两面设置增强材料。
通过本实施方式得到的环氧树脂多孔膜也可以在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以外的用途中使用。例如在水处理用膜的用途中,可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环氧树脂多孔膜作为包含多孔支撑体和形成在其上的皮层的复合半透膜的多孔支撑体。如果将本实施方式的环氧树脂多孔膜用于反渗透膜等复合半透膜,则可以成为化学稳定性高、长时间抑制劣化的复合半透膜,可以延长使用其的膜元件的寿命。
以下,对在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表面形成有皮层的复合半透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形成皮层的材料没有特别制限,可以列举例如乙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醚、聚酯及聚酰胺。
在本发明中,可以优选使用含有将多官能胺成分和多官能酰卤成分聚合而得到的聚酰胺类树脂的皮层。
多官能胺成分是指具有2个以上的反应性氨基的多官能胺,可以列举芳香族、脂肪族及脂环族多官能胺。作为芳香族多官能胺,可以列举例如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1,3,5-三氨基苯、1,2,4-三氨基苯、3,5-二氨基苯甲酸、2,4-二氨基甲苯、2,6-二氨基甲苯、N,N’-二甲基间苯二胺、2,4-二氨基苯甲醚、2,4-二氨基苯酚盐酸盐、苯二亚甲基二胺等。作为脂肪族多官能胺,可以列举例如乙二胺、丙二胺、三(2-氨基乙基)胺、N-苯基乙二胺等。作为脂环族多官能胺,可以列举例如1,3-二氨基环己烷、1,2-二氨基环己烷、1,4-二氨基环己烷、哌嗪、2,5-二甲基哌嗪、4-氨基甲基哌嗪等。这些多官能胺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为了获得高盐阻隔性能的皮层,优选使用芳香族多官能胺。
多官能酰卤成分是指具有2个以上反应性羰基的多官能酰卤。作为多官能酰卤,可以列举芳香族、脂肪族及脂环族多官能酰卤。作为芳香族多官能酰卤,可以列举例如均苯三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联苯二甲酰氯、萘二甲酰氯、苯三磺酰氯、苯二磺酰氯、氯磺酰苯二甲酰氯等。作为脂肪族多官能酰卤,例如,可列举丙烷二甲酰氯、丁烷二甲酰氯、戊烷二甲酰氯、丙烷三甲酰氯、丁烷三甲酰氯、戊烷三甲酰氯、戊二酰氯、己二酰氯等。作为脂环族多官能酰卤,可以列举例如环丙烷三甲酰氯、环丁烷四甲酰氯、环戊烷三甲酰氯、环戊烷四甲酰氯、环己烷三甲酰氯、四氢呋喃四甲酰氯、环戊烷二甲酰氯、环丁烷二甲酰氯、环己烷二甲酰氯、四氢呋喃二甲酰氯等。这些多官能酰卤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为了获得高盐阻隔性能的皮层,优选使用芳香族多官能酰卤。另外,优选多官能酰卤成分的至少一部分使用3元以上的多官能酰卤而形成交联结构。
另外,为了使含有聚酰胺类树脂的皮层的性能提高,可以使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酸等聚合物;山梨醇、甘油等多元醇等共聚。
在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表面形成含有聚酰胺类树脂的皮层的方法没有特别制限,可以使用所有公知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界面聚合法、相分离法、薄膜涂布法等。界面聚合法具体而言是指使含有多官能胺成分的胺水溶液和含有多官能酰卤成分的有机溶液接触而进行界面聚合,由此形成皮层,并在环氧树脂多孔膜上载置该皮层的方法、或者通过在环氧树脂多孔膜上的上述界面聚合而在环氧树脂多孔膜上直接形成包含聚酰胺类树脂的皮层的方法。在日本特开昭58-2430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80208号公报等中记载了该界面聚合法的条件等详细情况,可以适宜采用这些公知技术。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内径120mm×150mm的圆筒形不锈钢容器的内侧薄薄地涂布脱模剂(Nagase Chemtex制,QZ-13),并使该容器在设定为80℃的干燥机中干燥。
使100重量份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三菱化学制,jER828,环氧当量184~194g/当量)溶解于147重量份的聚丙二醇(三洋化成制サンニックスPP-400),从而制备了环氧树脂/聚丙二醇溶液。然后将该溶液加入上述不锈钢容器内。之后,在上述容器内加入15重量份的1,6-二氨基己烷(特级,东京化成制)。
使用三一电机,用搅拌叶片以200rpm搅拌285分钟。伴随着搅拌而上述溶液的温度上升,刚搅拌后达到37.2℃。之后,使用真空盘(AS-1公司制VZ型),在室温下以约0.1MPa进行真空脱泡至气泡消失。之后,在50℃放置约1天而使其固化。
接着,从不锈钢容器中取出环氧树脂块,使用切削机床装置以30μm的厚度进行连续切削而得到环氧树脂片。将该环氧树脂片在RO水/DMF=1/1(v/v)混合液中超声波清洗10分钟,然后仅用RO水超声波清洗10分钟,并在RO水中浸渍12小时而除去聚丙二醇。之后,在80℃进行2小时干燥,从而得到环氧树脂多孔膜。此时,在图5中显示测定的红外吸收光谱。基于在1607cm-1存在的吸收峰的吸光度A计算的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为28μm。另外,计算4000cm-1的吸光度B相对于吸光度A之比,结果为0.812。另外,由该比值计算的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平均孔径为332nm。
图6是为了求出平均孔径而制成的校正曲线。图6中,纵轴采用由压汞法计算的“模态直径(nm)”。对于除了适当改变原料的混合比率等制造条件以外与上述同样地制作的环氧树脂多孔膜,测定通过压汞法测定的平均孔径和红外吸收光谱,基于该结果而制成该校正曲线。需要说明的是,省略关于膜厚的校正曲线,但是与上述同样地,可以测定适当改变了制造条件的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和红外吸收光谱而制成关于膜厚的校正曲线。
产业实用性
由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树脂多孔膜能够适合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的隔膜使用,特别是可以适合在车辆、摩托车、船舶、建设机械、产业机械、住宅用蓄电系统等中需要的大容量的二次电池中使用。另外,由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树脂多孔膜能够作为包含多孔支撑体和形成在其上的皮层的复合半透膜的多孔支撑体使用。

Claims (13)

1.一种包含环氧树脂多孔膜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制备含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和致孔剂的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i);
将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切削为片状或者使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的片状成形体固化以得到环氧树脂片的工序(ii);
使用无卤溶剂从所述环氧树脂片除去所述致孔剂而制成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工序(iii);
对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照射红外线以测定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红外线吸收特性的工序(iv);和
基于所述红外线吸收特性计算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和/或平均孔径的工序(v)。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v)中计算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并且,
还包括工序(vi-a):改变决定所述固化物的切削厚度的因子或决定所述片状成形体的厚度的因子,使得在所述工序(v)中计算的膜厚比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膜厚大时在所述工序(ii)中得到的所述环氧树脂片的厚度减小,并且在所述工序(v)中计算的膜厚比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膜厚小时在所述工序(ii)中得到的所述环氧树脂片的厚度增大,
在实施所述工序(vi-a)后进一步实施至少所述工序(ii)~(iii)而得到环氧树脂多孔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ii)中,使具有圆筒或圆柱形状的所述固化物以所述固化物的圆筒轴或圆柱轴为中心相对于切削刀相对地旋转的同时切削所述固化物的表层部,
在所述工序(vi-a)中,在所述固化物相对于所述切削刀旋转一周期间改变所述切削刀向所述圆筒轴或所述圆柱轴靠近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ii)中,将在基板上涂布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所述片状成形体加热,
在所述工序(vi-a)中,改变选自构成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的成分的含有率、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在所述基板上的涂布条件及所述片状成形体的加热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膜厚定在5μm~50μm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v)中计算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平均孔径,并且,
还包括工序(vi-b):改变为了实施所述工序(i)而准备的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的构成成分的比例,使得在所述工序(v)中计算的平均孔径比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平均孔径大时在所述工序(i)中得到的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中的所述致孔剂的比率减少,并且在所述工序(v)中计算的平均孔径比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平均孔径小时在所述工序(i)中得到的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中的所述致孔剂的比率增加,
在实施所述工序(vi-b)后进一步实施所述工序(i)~(iii)而得到环氧树脂多孔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目标平均孔径定在0.2μm~1μm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器件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工序(v)中,基于在500~2000cm-1的波数范围内存在的吸收峰的吸光度计算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器件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工序(v)中,基于在1607cm-1存在的吸收峰的吸光度计算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器件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工序(v)中,基于吸光度为2以下的吸收峰的所述吸光度计算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器件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工序(v)中,基于从3800~4200cm-1的波数范围选择的特定波数下的吸光度B相对于在500~2000cm-1的波数范围内存在的吸收峰的吸光度A之比计算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平均孔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器件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工序(v)中,基于4000cm-1下的吸光度B相对于在1607cm-1存在的吸收峰的吸光度A之比计算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平均孔径。
13.一种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制备含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和致孔剂的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i);
将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切削为片状或者使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的片状成形体固化以得到环氧树脂片的工序(ii);
使用无卤溶剂从所述环氧树脂片除去所述致孔剂而制成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工序(iii);
对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照射红外线以测定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红外线吸收特性的工序(iv);和
基于所述红外线吸收特性计算所述环氧树脂多孔膜的膜厚和/或平均孔径的工序(v)。
CN201380026686.5A 2012-05-22 2013-05-20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及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43353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6997 2012-05-22
JP2012-116997 2012-05-22
PCT/JP2013/003208 WO2013175762A1 (ja) 2012-05-22 2013-05-20 非水電解質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ポキシ樹脂多孔質膜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5391A true CN104335391A (zh) 2015-02-04

Family

ID=49623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6686.5A Pending CN104335391A (zh) 2012-05-22 2013-05-20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及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76741A1 (zh)
EP (1) EP2854198A4 (zh)
JP (1) JP2014001373A (zh)
KR (1) KR20150013865A (zh)
CN (1) CN104335391A (zh)
WO (1) WO201317576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0106A (zh) * 2016-10-15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汽车用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54198A4 (en) * 2012-05-22 2016-01-27 Nitto Denko Corp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EPARATOR FOR A WATER-FREE ELECTROLYTE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ROUS EPOXY RESIN MEMBRANE
JP6398096B2 (ja) * 2014-03-05 2018-10-0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構造体、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プレグ、樹脂シート、金属箔張積層板、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CN104548966A (zh) * 2014-12-23 2015-04-2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抗菌聚酰胺纳滤复合膜及制备方法
JP6268144B2 (ja) * 2015-11-13 2018-01-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製造方法およ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洗浄装置
JP6978102B2 (ja) * 2017-05-15 2021-12-08 ミリバット,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Millibatt, Inc. 電解質の製造方法
JP6879898B2 (ja) * 2017-12-25 2021-06-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製造方法およ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洗浄装置
JP7234654B2 (ja) * 2019-01-28 2023-03-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極素子、非水電解液蓄電素子
KR20200125508A (ko) * 2019-04-25 2020-11-04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용 분리막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화학소자
JP2021183733A (ja) * 2020-05-21 2021-12-02 株式会社東芝 繊維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繊維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WO2022040480A1 (en) * 2020-08-19 2022-02-24 Millibatt, Inc. Three-dimensional folded battery unit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3038908A1 (en) * 2021-09-07 2023-03-16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thods for preparing porous separator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1408A (en) * 1984-09-24 1986-12-23 Kollmorge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simultaneously determining gauge and orientation of polymer films
CN1198377A (zh) * 1997-05-01 1998-11-1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拉伸薄膜制造设备及双折射测定方法
JP2010099654A (ja) * 2008-09-26 2010-05-06 Nitto Denko Corp 複合半透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197073A (zh) * 2008-10-23 2011-09-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热固性树脂多孔片的制造方法、热固性树脂多孔片及使用其的复合半透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4303A (ja) 1981-08-03 1983-02-14 Teijin Ltd 耐酸化性複合半透膜
JPH01180208A (ja) 1988-01-11 1989-07-18 Toray Ind Inc 複合半透膜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膜
US6368742B2 (en) 1998-06-26 2002-04-09 Celgard, Inc. Polypropylene microporous membrane for battery separator
JP2000071309A (ja) * 1998-09-01 2000-03-07 Teijin Ltd 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927243B2 (ja) 2000-01-13 2012-05-09 東レバッテリー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合同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膜
JP4426157B2 (ja) * 2002-07-19 2010-03-0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孔質形成性光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多孔質樹脂硬化物
US20080138637A1 (en) * 2004-12-17 2008-06-12 Masami Yanagida Polyimide Multilayer Adhesive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134480B2 (ja) * 2008-09-29 2013-01-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エポキシ樹脂多孔質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43682A (ja) * 2010-05-17 2011-12-01 Yokogawa Electric Corp 放熱機構
US20130098830A1 (en) * 2010-06-30 2013-04-2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rous thermosetting resin sheet and composite separation membrane using same
JP4940367B1 (ja) * 2011-06-13 2012-05-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非水電解質蓄電デバイス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934580B2 (ja) * 2011-06-13 2016-06-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エポキシ樹脂多孔質膜、非水電解質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非水電解質蓄電デバイス、複合半透膜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EP2854198A4 (en) * 2012-05-22 2016-01-27 Nitto Denko Corp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EPARATOR FOR A WATER-FREE ELECTROLYTE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ROUS EPOXY RESIN MEMBRAN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1408A (en) * 1984-09-24 1986-12-23 Kollmorge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simultaneously determining gauge and orientation of polymer films
CN1198377A (zh) * 1997-05-01 1998-11-1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拉伸薄膜制造设备及双折射测定方法
JP2010099654A (ja) * 2008-09-26 2010-05-06 Nitto Denko Corp 複合半透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197073A (zh) * 2008-10-23 2011-09-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热固性树脂多孔片的制造方法、热固性树脂多孔片及使用其的复合半透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0106A (zh) * 2016-10-15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汽车用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50106B (zh) * 2016-10-15 2019-12-06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汽车用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54198A4 (en) 2016-01-27
EP2854198A1 (en) 2015-04-01
JP2014001373A (ja) 2014-01-09
WO2013175762A1 (ja) 2013-11-28
US20150076741A1 (en) 2015-03-19
KR20150013865A (ko) 2015-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5391A (zh)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及环氧树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
CN103620815B (zh) 环氧树脂多孔膜、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复合半透膜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CN202564458U (zh)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板、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及其制造系统
CN103608950A (zh)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3608949A (zh)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及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
CN202930455U (zh)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板的制造系统及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的制造系统
CN103620817A (zh)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和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13020957A (ja) 非水電解質蓄電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597632A (zh)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膜的制造方法及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3620816A (zh)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97633A (zh) 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用隔板、非水电解质蓄电装置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JP2013020958A (ja) 非水電解質蓄電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03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