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90575A -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90575A
CN104290575A CN201410324591.8A CN201410324591A CN104290575A CN 104290575 A CN104290575 A CN 104290575A CN 201410324591 A CN201410324591 A CN 201410324591A CN 104290575 A CN104290575 A CN 104290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ancing device
recess
rear tailgate
inner pane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45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90575B (zh
Inventor
梅田义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90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0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90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05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60J5/107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about door frame, panels, materials used, reinforc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中,即使为室内放置,平衡器也不会突出至车室内,从而能够减少车室内的不可用空间。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的代表性构造为一种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中,后尾门安装至车体且上端部可转动自如,后尾门具有树脂制成的内板,平衡器(130)配置在车室内侧,平衡器在后尾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沿车辆上下方向配置,平衡器的一端部联接至车体,当后尾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该一端部成为平衡器的上端侧,平衡器的另一端部联接至内板,当后尾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另一端部成为平衡器的下端侧,其中,内板设置有当后尾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收纳平衡器的凹部(124),在凹部中配置有联接到平衡器的另一端部的联接构件(球头销126)。

Description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平衡器和树脂制成的内板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开发中,使车辆轻量化和改善燃油效率是重要的。例如,舱背式(hatchback-type)车辆的后尾门由金属制成,但是能够预期为了车辆的轻量化,将来会广泛使用树脂制成的后尾门。
在后尾门安装有保持全开的后尾门处于打开状态的后尾门平衡器(以下简称为“平衡器”)。在平衡器的配置方法中,取决于安装位置来区分“室外放置”和“室内放置”。此外,取决于平衡器端部联接位置来区分“反转式”和“倒立式”。基于各种组合,构想出总共四种类型的配置方法。根据车辆的设计和目的使用不同的组合,并不存在哪一种优越的结论性的决定因素。
图5A和图5B示出说明平衡器的配置的示意图。后尾门500的车门接缝线502与实际的开口部504不相同,存在两者重叠的部分,这被称为“重叠边缘”。
图5A是室外放置倒立式的示例。在室外放置的情况下,平衡器510配置于重叠边缘。此外,在倒立式的情况下,当后尾门500开闭时,平衡器510的筒体512和杆514的上下关系不颠倒。
图5B是室内放置反转式的示例。在室内放置的情况下,平衡器510配置在重叠边缘的室内侧。换言之,在室内放置的情况下,平衡器510配置在密封条506的内侧。此外,在反转式的情况下,当后尾门500关闭时以及当后尾门500打开时,筒体512与杆514的上下关系颠倒。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室外放置倒立式的平衡器的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306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168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需要重叠边缘来配置诸如密封条(weather strip)、门锁和平衡器等的部件。然而,重叠边缘面积越増大,车辆重量越増大。在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那样使用室外放置的平衡器的情况下,为了收纳平衡器,柱508a(参照图5A)需要变厚,重叠边缘需要变大。因此,存在着将出现车辆重量増大、后方的视野减小的风险。
另一方面,在使用将平衡器配置在车室内的室内放置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柱508b(参照图5B)细,这有助于车辆的轻量化。当后尾门打开时不存在问题,然而,当后尾门关闭时,平衡器将突出至车室内部,可能与行李干涉。图6A是示出具有室内放置的平衡器的后尾门的关闭状态的后视图,图6B是沿着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6C是沿着图6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6D是沿着图6A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如图6B、图6C和图6D所示,存在着在平衡器510(筒体512、杆514)的周围产生不可用空间、车室的容量减小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中,即使为室内放置,平衡器也不会突出至车室内,从而能够减少车室内的不可用空间。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的代表性构造为一种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包括:后尾门,其安装至车体且上端部可转动自如,所述后尾门具有安装至车室内侧的树脂制成的内板;密封条,其密封车辆的后尾门用开口部;和平衡器,其安装在所述密封条的车室内侧,所述平衡器的一端部联接至车体,另一端部联接至所述内板,其中,所述内板设置有当所述后尾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收纳所述平衡器的凹部,并且在所述凹部中配置有联接到所述平衡器的另一端部的联接构件。
在上述构造中,利用树脂制成的内板的有利点,在内板设置凹部并将平衡器收纳于凹部。因此,即使为室内放置,平衡器也不再突出至车室内,所以能够减少车室内的不可用空间。
还可以包括增强肋,所述增强肋形成在所述内板的后侧并且增强所述凹部。能够容纳如上所述的平衡器的凹部是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槽。因此,相对于沿着凹部的壁面的方向上的弯曲,刚性增大,但是相对于横向(整体扭曲的方向),刚性未增大。鉴于此,通过形成用于增强凹部的增强肋,能够确保凹部的用于支撑平衡器的动作的刚性。
还能够包括:轴套,其形成在所述内板的背面且在所述凹部的附近;增强肋,其形成在所述内板的背面并联接所述凹部和所述轴套;和增强构件,其配置在所述内板的背面的所述联接构件的安装位置处,所述增强构件紧固至所述轴套。因此,能够增大联接构件在内板上的安装位置处的刚性。此外,轴套因其为圆筒形状,所以是高刚性部,通过使用增强肋联接凹部和轴套,能够显著改善凹部的刚性。
此外,所述轴套能够形成在所述内板的基面的背面且在所述凹部的两侧,所述增强构件能够在该两侧处紧固至所述轴套,所述凹部能够被所述增强肋和所述增强构件围成U字形截面而使得其强度被增强。因此,从截面图看,凹部的所有三个面都能够增强,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凹部的刚性。
所述联接构件可以为球头销,所述球头销可以安装至所述凹部的侧面,所述平衡器围绕所述球头销的轴转动。这消除了对平衡器的销座(socket)相对于球头销(ball stud)的转动角的限制,所以去除了对后尾门的张开角和平衡器的安装角度等的限制,增大了设计的自由度。
所述凹部、所述平衡器和所述球头销可以设置在所述后尾门的车辆左右方向两侧,所述球头销可以安装在所述凹部的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相反侧的侧面。各平衡器的一端部安装至车体侧的球头销,车体侧的球头销安装至车室的左右内板(后侧围内板),并且安装成向车室内侧突出。因此,车体侧的球头销的取向在车辆的左右侧相反。鉴于此,如上所述,通过将后尾门侧的球头销沿左右相反的方向安装,能够使左右平衡器的上下销座的方向彼此一致,因此在左右侧能够使用相同类型的平衡器。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实现生产率的改善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中,即使为室内放置,平衡器也不会突出至车室内,从而能够减少车室内的不可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车辆用后尾门结构的后视图。
图2是说明后尾门的车室内侧的立体图。
图3A、图3B和图3C示出说明内板和平衡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A和图4B示出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的图。
图5A和图5B示出说明平衡器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6A、图6B、图6C和图6D包括后视图,示出具有室内放置的平衡器的后尾门的关闭状态。
图7A和图7B分别是示出图4A中示出的内板的车辆左侧的平面截面图和说明与图4B中说明的平衡器对应的车辆右侧的平衡器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102…柱、104…车门接缝线、106…开口部、108…密封条、110…后侧围内板、112…球头销、120…后尾门、122…内板、122a…背面、124、154…凹部、124a、124b、154a、154b…侧面、124c…底面、126、156…球头销、130、131…平衡器、132…筒体、132a、133a…销座、134…杆、134a、135a…销座、140、141…轴套、142、143、144、145…增强肋、146…增强构件、500…后尾门、502…车门接缝线、504…开口部、506…密封条、508a、508b…柱、510…平衡器、512…筒体、514…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数值等仅用于说明性例示,以便于理解本发明,除非另有声明,否则不意欲限制本发明。应当注意,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功能和构造实质上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此外,图中省略了与本发明不直接相关的要素。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车辆用后尾门结构的后视图。图1中示出的车辆100是具有后尾门120的舱背式车辆。后尾门120被构造成安装至车辆100的车体且使得其上端部可转动自如从而上下开闭。在后尾门120的车室内侧安装有树脂制成的内板122。
在车辆100的主体后部配置有柱102。柱102的左右外边缘为车门接缝线104,柱的室内侧边缘形成后尾门用开口部106的一部分。沿着开口部106安装有密封条108。当关闭后尾门120时,密封条108与后尾门120接触并且密封开口部106,从而防止雨水进入车室内。
在后尾门120安装有用于将后尾门120保持为全开状态的平衡器130。在所谓的室内放置中,平衡器130配置在密封条108的车室内侧。平衡器130设置在后尾门120的车辆左右方向右侧。与平衡器130对应的平衡器131设置在后尾门120的车辆左右方向左侧。
各平衡器130在后尾门120处于关闭状态时沿车辆上下方向配置。平衡器130的一端部(筒体132)联接至车辆100的车体,当后尾门120处于关闭状态时,该一端部成为平衡器130的上端侧。平衡器130的另一端部(杆134)联接至后尾门120的内板122,当后尾门120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另一端部成为平衡器130的下端侧。由于当后尾门120关闭时筒体132与杆134之间的上下关系与当后尾门120打开时的上下关系颠倒,所以平衡器为反转式的。
图2是说明后尾门的车室内侧的立体图。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如图2所示,内板122设置有当后尾门120处于关闭状态时收纳平衡器130(或者更准确地,平衡器130的与内板122重叠的部分)的凹部124。此外,在凹部124内配置有联接至杆134的销座134a的联接构件(球头销126)。
此外,筒体132上的销座132a联接至车体侧的球头销112,该车体侧的球头销112安装至车室的左右内板(后侧围内板110)。
图3A、图3B和图3C是说明内板和平衡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A是后尾门120处于关闭状态的后视图,图3B是沿着图3A中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图3C是沿着图3A中的线E-E截取的截面图。
在如图3B所示的截面侧视图中,平衡器130的与内板122重叠的部分收纳在凹部124中,从而平衡器130在内板122上配置成不突出到车室内部。这样利用树脂制成的内板122的有利点,在内板122设置凹部124,将平衡器130收纳于凹部124,因此,尽管为室内放置,平衡器130也不会突出至车室内,所以能够减少车室内的不可用空间。
此外,如图3C所示,凹部124由两侧的侧面124a、124b和底面124c形成。具有该形状的凹部124为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槽。因此,相对于沿着凹部124的壁面的方向上的弯曲,刚性增大,但是相对于横向(整体扭曲的方向),刚性未增大。通过形成增强凹部124的侧面124a、124b的增强肋142,能够确保凹部的用于支撑平衡器的动作的刚性。
这里,在凹部124两侧的作为内板122的基面(凹部124周围的未凹陷位置的面)的背面122a的区域形成有轴套140、141。轴套140、141为圆筒形状以紧固螺钉等,并且形成为从基面的背面122a突出。由金属制成的板材构成的增强构件146沿着凹部的底面124c、跨着两个轴套140、141被紧固。此外,球头销126的螺纹部贯通内板122和增强构件146进行紧固固定。
此外,增强肋142、143形成在凹部的侧面124a、124b与轴套140、141之间,将凹部的侧面124a、124b与轴套140、141联接在一起。另外,在轴套140、141的与增强肋142、143相反的侧面形成有联接轴套140、141与内板的背面122a的增强肋144、145。
在上述构造中,轴套140、141由于为圆筒形状,所以是高刚性部。通过使用增强肋142、143联接凹部124和轴套140、141,能够显著改善凹部124的刚性。
此外,凹部124被增强肋142、143和增强构件146围成U字形截面而使得凹部124的强度被增强。因此,凹部124的截面图中的所有三个面都能够被增强,能够进一步提高凹部124的刚性。
[第二实施方式]
图4A和图4B示出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的图,图4A是示出内板122的球头销126附近的平面截面图,图4B是说明平衡器130的销座132a、134a的方向的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重复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将不重复其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球头销126安装至凹部的底面124c。与此相反,如图4A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是将球头销126安装至凹部的侧面124b的示例。
根据上述构造,当开闭后尾门120时,如箭头152所示,平衡器130绕球头销126的轴150转动。这消除了平衡器130的销座132a相对于球头销126的转动角的限制,所以去除了对后尾门120的张开角和平衡器130的安装角度等的限制,增大了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车体侧的球头销112安装于后侧围内板110。鉴于此,通过将球头销126安装至车辆左右方向外侧的侧面124b,球头销126的轴的方向和车体侧的球头销112的轴的方向能够与向车室内侧突出的方向一致。因此,平衡器130的两端的销座132a、134a如图4B所示面对相同的方向。
图7A和图7B分别是示出图4A所示的内板122的车辆左侧的平面截面图和说明与图4B中说明的平衡器130对应的车辆左侧的平衡器131的图。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内板122的车辆左侧也设置有分别对应于图4A和图4B中示出的凹部124、平衡器130和球头销126的凹部154、平衡器131和球头销156。如图4A和图7A所示,球头销126、156分别安装至凹部124、154的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为相反侧的侧面124b、154b。因此,右平衡器130的上下销座132a、134a的方向能够一致,左平衡器131的上下销座133a、135a的方向能够一致。所以,在左侧和右侧能够使用相同类型的平衡器130、131。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实现生产率的改善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注意,在球头销126、156分别安装在车辆左右方向内侧的侧面124a、154a的情况下,平衡器130的两端的销座132a、134a面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平衡器131的两端的销座133a、135a面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在左右侧也能够使用相同类型的平衡器,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尽管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当然不限于这些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能够作出各种变型和改变,所有这些变型和改变当然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包括平衡器和树脂制成的内板的车辆后尾门结构。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包括:
后尾门,其安装至车体且上端部可转动自如,所述后尾门具有安装至车室内侧的树脂制成的内板;
密封条,其密封车辆的后尾门用开口部;和
平衡器,其安装在所述密封条的车室内侧,所述平衡器的一端部联接至车体,另一端部联接至所述内板,
其中,所述内板设置有当所述后尾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收纳所述平衡器的凹部,并且
在所述凹部中配置有联接到所述平衡器的另一端部的联接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增强肋,所述增强肋形成在所述内板的后侧并且增强所述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
轴套,其形成在所述内板的背面且在所述凹部的附近;
增强肋,其形成在所述内板的背面并联接所述凹部和所述轴套;和
增强构件,其配置在所述内板的背面的所述联接构件的安装位置处,
所述增强构件紧固至所述轴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套形成在所述内板的基面的背面且在所述凹部的两侧,
所述增强构件在该两侧处紧固至所述轴套,
所述凹部被所述增强肋和所述增强构件围成U字形截面而使得其强度被增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接构件为球头销,
所述球头销安装至所述凹部的侧面,
所述平衡器围绕所述球头销的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所述平衡器和所述球头销设置在所述后尾门的车辆左右方向两侧,
所述球头销安装在所述凹部的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相反侧的侧面。
CN201410324591.8A 2013-07-16 2014-07-08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905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7946A JP6149564B2 (ja) 2013-07-16 2013-07-16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構造
JP2013-147946 2013-07-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90575A true CN104290575A (zh) 2015-01-21
CN104290575B CN104290575B (zh) 2016-08-17

Family

ID=52131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459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90575B (zh) 2013-07-16 2014-07-08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49564B2 (zh)
CN (1) CN104290575B (zh)
DE (1) DE102014213544B4 (zh)
IN (1) IN2014KO0073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0319A (zh) * 2016-07-29 2016-12-21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背门撑杆安装结构
CN111251974A (zh) * 2018-11-30 2020-06-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皮卡车辆
US11964548B2 (en) 2021-06-08 2024-04-23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Reinforcements and support brackets for vehicle door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37286B1 (fr) * 2015-06-12 2018-11-23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Ensemble d'une caisse en blanc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d'un hayon comportant un verin en zone seche
JP7009690B2 (ja) * 2017-09-21 2022-02-10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インナパネル
EP3553265A1 (en) * 2018-04-11 2019-10-16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A device for a power opening tailgate of a vehicle
US11999222B2 (en) 2019-06-21 2024-06-04 Magna Exteriors Inc. Revised mounting poi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5344A (zh) * 2002-01-31 2003-08-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开启撑杆支座结构
JP2005153554A (ja) * 2003-11-20 2005-06-16 Nissan Shatai Co Ltd 車両の後部構造
CN201187208Y (zh) * 2008-04-25 2009-01-28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
CN101516660A (zh) * 2006-09-12 2009-08-26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的动力后车门
CN201538362U (zh) * 2008-05-27 2010-08-04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用于车辆的盖驱动装置的连接部及具有这种连接部的车辆
JP2011005912A (ja) * 2009-06-24 2011-01-13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5410U (zh) * 1978-10-11 1980-04-15
US4880267A (en) * 1986-09-17 1989-11-1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Back door structure for a motor vehicle
JP4850533B2 (ja) * 2006-02-17 2012-01-11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
JP5222675B2 (ja) * 2008-09-19 2013-06-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ドア構造
JP5631093B2 (ja) * 2010-07-29 2014-11-2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5344A (zh) * 2002-01-31 2003-08-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开启撑杆支座结构
JP2005153554A (ja) * 2003-11-20 2005-06-16 Nissan Shatai Co Ltd 車両の後部構造
CN101516660A (zh) * 2006-09-12 2009-08-26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的动力后车门
CN201187208Y (zh) * 2008-04-25 2009-01-28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
CN201538362U (zh) * 2008-05-27 2010-08-04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用于车辆的盖驱动装置的连接部及具有这种连接部的车辆
JP2011005912A (ja) * 2009-06-24 2011-01-13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0319A (zh) * 2016-07-29 2016-12-21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背门撑杆安装结构
CN106240319B (zh) * 2016-07-29 2019-01-29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背门撑杆安装结构
CN111251974A (zh) * 2018-11-30 2020-06-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皮卡车辆
US11964548B2 (en) 2021-06-08 2024-04-23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Reinforcements and support brackets for vehicle do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N2014KO00737A (zh) 2015-10-23
DE102014213544B4 (de) 2017-07-06
DE102014213544A1 (de) 2015-01-22
JP6149564B2 (ja) 2017-06-21
JP2015020471A (ja) 2015-02-02
CN104290575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0575A (zh)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CN101557953B (zh) 车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020471A5 (zh)
JP4368915B2 (ja) 車両用ドアの構造
US8985675B1 (en) Vehicle liftgate reinforcement
US9272735B2 (en) Opening-closing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3442974A (zh) 车辆用行李舱门结构
CN104626944A (zh) 车用门
CN105691166A (zh) 车辆用树脂后尾门
CN207631144U (zh) 车辆用车顶装置
CN203832203U (zh) 车身尾门钣金总成、车身及车辆
CN204161060U (zh) 车辆尾门和具有该车辆尾门的车辆
JP6218016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CN210882332U (zh) 汽车后地板与侧围总成
CN102652069B (zh) 机动车辆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机动车辆
JP7072320B2 (ja) 車両構造
CN212290039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盖气弹簧安装板左右通用结构
CN207106390U (zh) 一种尾门装饰条
CN208559224U (zh) 半挂车及其工具箱
CN205862744U (zh) 一种安装精度高的大型灯箱
CN103313866B (zh) 用于使机动车辆侧车门的车窗相对于该车门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定位的装置
CN113492925A (zh) 用于车辆的车身增强装置
KR100961232B1 (ko) 힌지 조립체
CN110337385A (zh) 支撑车门饰边的外部机动车辆后视镜
CN221393711U (zh) 中柱加强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