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9745B - 通路部横穿用的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路部横穿用的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9745B
CN104249745B CN201410269678.XA CN201410269678A CN104249745B CN 104249745 B CN104249745 B CN 104249745B CN 201410269678 A CN201410269678 A CN 201410269678A CN 104249745 B CN104249745 B CN 1042497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hassis
conveying
circuit
tumb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696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9745A (zh
Inventor
北口亮
北口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kanishi Metal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kanishi Metal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kanishi Metal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kanishi Metal Work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49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9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9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9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路部横穿用的输送装置(1),具备在平行输送线路间交接台车(2)的横穿线路,位于输送线路间的通路对横穿线路进行横穿,台车(2)具备回转自如车轮(4、5),该输送装置(1)具备:使台车(2)从输送线路向横穿线路转动的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及从横穿线路向输送线路转动的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以及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转动为沿着横穿线路的状态下输送横穿线路上的台车(2)的台车驱动装置;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以转动中心位于比输送线路的中心靠上述通路侧的方式隔着通路而对置,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在沿着输送线路的状态下不存在侵占通路的部分。

Description

通路部横穿用的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在平行的输送线路间交接输送台车的功能的输送装置,更详细来说,涉及能够将使台车在上述平行的输送线路间移动的横穿线路作为部件供给用牵引车、作业者等的通路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输送装置,其形成为,具备在输送被输送物的平行的输送线路(去行线路以及回行线路)之间使搭载有上述被输送物的输送台车沿与上述输送线路正交的水平方向移动的横穿线路,位于上述平行的输送线路之间且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通路横穿上述横穿线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输送装置构成为,通过弯曲路径部(8E、8E)来连接输送被输送物的平行的输送线路(主路径部8A、8B)和与上述输送线路正交的水平方向的横穿线路(副路径部8C、8C),对于输送台车(移动体10),在基体(主体11)的一侧面形成被摩擦面(受压部12),在基体的下部、在前后左右的四个部位具备车轮(14、14、15、15),并且在左右的车轮之间设置有主被引导体(16、16),在前后的车轮之间设置有副被引导体(17、17),在上述输送台车不通过上述横穿线路时,部件供给用牵引车以及手推台车等车辆、作业者能够横穿上述横穿线路而通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4800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输送装置中,如上所述,在上述输送台车(移动体10)不通过上述横穿线路时,上述车辆、作业者能够横穿上述横穿线路(副路径部8C、8C)而通行,因此能够将位于输送被输送物的平行的输送线路(主路径部8A、8B)之间且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通路(7)形成为横穿上述横穿线路,因此为了进行部件供给等是优选的。
但是,专利文献1那样的输送装置为,在其构成上,需要对上述横穿线路(副路径部8C、8C)铺设用于引导车轮(14、15)、副被引导体(17)的左右一对的副引导体(5,5)(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5以及图6),因此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通路(7)中的、在上述输送台车不通过时供上述车辆、作业者横穿而通行的部分即上述横穿线路的地面不平坦,在上述地面上存在轨道状的突出物。
因此,需要使上述车辆越过上述突出物,因此在越过上述突出物时存在难以进行顺畅的通行的情况、由于振动而部件等移动的情况等,并且还存在作业者被上述突出物绊倒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要解决的课题为,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具备在对搭载有被输送物的输送台车进行输送的平行的输送线路间使上述输送台车沿与上述输送线路正交的水平方向移动的横穿线路,在该输送装置中,能够使在上述输送台车不通过时供上述车辆、作业者横穿而通行的部分即上述横穿线路的地面大致平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形成为,具备在输送被输送物的平行的输送线路间使搭载有上述被输送物的输送台车沿与上述输送线路正交的水平方向移动的横穿线路,位于上述平行的输送线路之间且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通路横穿上述横穿线路,该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输送台车在前后具备左右的前侧车轮以及后侧车轮,并且上述前侧车轮以及后侧车轮中的至少任一方为回转自如车轮,上述输送装置具备:使上述输送台车从上游侧的上述输送线路向上述横穿线路转动90°的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使上述输送台车从上述横穿线路向下游侧的上述输送线路转动90°的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以及台车驱动装置,在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转动了90°而沿着上述横穿线路的状态下,将上述输送台车从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向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输送;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以它们的转动中心位于比上述输送线路的中心更靠上述通路侧的方式隔着上述通路而对置,在从转动了90°而沿着上述横穿线路的状态恢复到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状态下,不存在侵占上述通路的部分。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形成为,具备在输送被输送物的平行的输送线路间使搭载有上述被输送物的输送台车沿与上述输送线路正交的水平方向移动的横穿线路,位于上述平行的输送线路之间且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多个平行的通路横穿上述横穿线路,该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输送台车在前后具备左右的前侧车轮以及后侧车轮,并且上述前侧车轮以及后侧车轮中的至少任一方为回转自如车轮,上述输送装置具备:使上述输送台车从上游侧的上述输送线路向上述横穿线路转动90°的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使上述输送台车从上述横穿线路向下游侧的上述输送线路转动90°的第二台车转动装置;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在上述输送线路的最接近的上述通路间输送上述输送台车;第一台车驱动装置,将上述输送台车从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向上述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输送;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将上述输送台车从上述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向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输送;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以它们的转动中心位于比上述输送线路的中心更靠上述通路侧的方式隔着上述多个平行的通路而对置,在从转动了90°而沿着上述横穿线路的状态恢复到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状态下,不存在侵占上述通路的部分。
根据这些构成,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以它们的转动中心位于比上述输送线路的中心更靠上述通路侧的方式隔着上述通路而对置,如此上述转动中心比上述输送线路的中心更向上述通路侧偏移,因此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从转动了90°而沿着上述横穿线路的状态恢复到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状态下,不存在侵占上述通路的部分。
因此,在上述输送台车不通过上述横穿线路时,能够使上述通路的地面成为大致平坦,因此在部件供给用牵引车、手推车等车辆通过上述通路而横穿上述横穿线路时,不需要如专利文献1的输送装置那样越过轨道状的突出物。
因此,在上述车辆横穿上述横穿线路时,不存在难以进行顺畅的通行的情况、由于振动而部件等移动的情况等,作业者也不会绊倒。
并且,在形成为上述多个平行的通路横穿上述横穿线路的输送装置、即平行的输送线路间的距离(横穿线路的长度)较长的输送装置中,具备在上述输送线路的最接近的上述通路间输送上述输送台车的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因此通过上述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能够沿着转动到横穿线路上的状态的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之间的横穿线路输送上述输送台车。
此处,优选在上述输送台车的基体的上述通路侧位置设置被引导体,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具备在交接上述输送台车时引导上述被引导体的引导机构以及在使上述输送台车转动时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根据这种构成,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的转动中心比上述输送线路的中心更向上述通路侧偏移,并且通过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所具备的引导机构对上述输送台车的基体的上述通路侧位置所设置的被引导体进行引导,因此能够使设置于上述输送线路上的上述输送台车与上述通路之间的空间的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小型化,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空间。
此外,优选上述被引导体为引导辊,上述引导机构为引导上述引导辊的活动导轨。
根据这种构成,上述输送台车所具备的引导辊由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的活动导轨引导,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降低制造成本。
进而,优选上述台车驱动装置、或者上述第一台车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设置于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的活动侧。
根据这种构成,上述台车驱动装置、或者上述第一台车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不设置在地上(固定侧)而设置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的活动侧,因此在使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从转动了90°而沿着上述横穿线路的状态恢复到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状态下,上述台车驱动装置、或者上述第一台车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与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一起移动,因此在上述输送台车不通过时上述车辆、作业者横穿上述横穿线路而通行时不会成为妨碍,因此布局不会受到限制。
进而,优选在上述输送台车的基体的上述通路侧侧面具备被摩擦面,上述台车驱动装置、或者上述第一台车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是具备与上述被摩擦面抵接的摩擦辊的摩擦式驱动装置。
根据这种构成,设置于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的活动侧的上述台车驱动装置、或者上述第一台车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是摩擦式驱动装置,通过上述摩擦式驱动装置来驱动上述输送台车的基体的上述通路侧侧面的被摩擦面,因此在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从转动了90°而沿着上述横穿线路的状态恢复到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状态下,上述摩擦式驱动装置位于上述输送台车的基体的上述通路侧侧面与上述通路之间的空间中,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空间。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在使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从转动了90°而沿着横穿线路的状态恢复到沿着输送线路的状态下,不存在侵占对横穿线路进行横穿的通路的部分,因此能够使上述通路的地面成为大致平坦,因此能够发挥如下的显著效果:在部件供给用牵引车、手推车等车辆通过上述通路而对横穿线路进行横穿时,不存在难以进行顺畅的通行的情况、由于振动而部件等移动的情况等,也不存在作业者绊倒的情况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输送装置的横穿线路周围的概略平面图,表示位于上游侧的输送线路的输送台车被引导至第一台车驱动装置并且被定位的状态。
图2是同上的概略平面图,表示驱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使它们转动90°而沿着横穿线路,使输送台车从上游侧的输送线路向横穿线路转动了90°的状态。
图3是同上的概略平面图,表示驱动台车驱动装置,将输送台车从第一台车转动装置向第二台车转动装置输送,位于横穿线路的输送台车被引导至第二台车驱动装置并且被定位的状态。
图4是同上的概略平面图,表示驱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使它们从转动了90°而沿着横穿线路的状态恢复到沿着输送线路,使输送台车从横穿线路向下游侧的输送线路转动90°的状态。
图5是表示位于上游侧的输送线路的输送台车被引导至第一台车驱动装置并且被定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6是以包含转动中心(C1)的左右方向垂直面剖切了图5的输送装置的、从输送方向后侧观察的局部纵截面图。
图7是以包含摩擦辊(24)的旋转中心的左右方向垂直面剖切了图5的输送装置的、从输送方向后侧观察的局部纵截面图。
图8是表示定位机构的构成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a)表示输送台车被定位机构定位的状态,(b)表示解除了定位机构的定位的状态。
图9是表示从图5的状态起驱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使它们转动90°而沿着横穿线路,使输送台车从上游侧的输送线路向横穿线路转动90°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输送装置的横穿线路周围的概略平面图,表示位于上游侧的输送线路的输送台车被引导至第一台车驱动装置并且被定位的状态。
符号的说明:
C1、C2 转动中心
CL 横穿线路
G 引导机构
P、P1、P2 通路
S 定位机构
TL1 第一输送线路(去行线路)
TL2 第二输送线路(回行线路)
1 输送装置
2 输送台车
3 基体
3A 被摩擦面
4 前侧车轮
5 后侧车轮
6 引导辊(被引导体)
7 被定位块
8、9 支承轴
10 固定导轨
11 第一台车转动装置
12 第二台车转动装置
13 齿轮传动马达
14 小径齿轮
15 扇形齿轮
16 转动框架体
17 车轮
18A 第一限制器
18B 第二限制器
19A 联杆部件
19B 辊
19C 定位解除机构
20 活动导轨
21 第一台车驱动装置
22 第二台车驱动装置
23 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
24、25、26、27 摩擦辊
28A、28B、29A、29B 止挡部件
30 固定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附图所示的方式,而包含满足专利请求的范围所记载的要件的全部实施方式。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沿着输送台车的输送方向,将其前侧(下游侧)设为前,将后侧(上游侧)设为后,左右是朝向前方时的左右。
实施方式1.
如图1~图4的概略平面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输送装置1形成为,具备在输送未图示的被输送物的平行的输送线路(作为去行线路的第一输送线路TL1以及作为回行线路的第二输送线路TL2)之间使搭载有被输送物的输送台车2沿与输送线路TL1、TL2正交的水平方向移动的横穿线路CL,位于平行的第一输送线路TL1以及第二输送线路TL2之间并沿着输送线路TL1、TL2的通路P对横穿线路CL进行横穿。
具备基体3的比较大的输送台车2在前后具备左右的前侧车轮4、4以及后侧车轮5、5,这些车轮4、4、5、5是回转部自由回转而车轮围绕垂直轴旋转的回转自如车轮(回转脚轮、自如脚轮)。另外,也可以仅使前侧车轮4、4以及后侧车轮5、5中的一方成为回转自如车轮,使另一方成为固定车轮。
此外,输送装置1具备: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使输送台车2从上游侧的第一输送线路TL1向横穿线路CL围绕垂直轴(转动中心C1)转动90°;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使输送台车2从横穿线路CL向下游侧的第二输送线路TL2围绕垂直轴(转动中心C2)转动90°;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以它们的转动中心C1、C2位于比输送线路TL1、TL2的中心更靠通路P侧的方式隔着通路P而对置,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从转动了90°而沿着横穿线路CL的状态恢复到如图1以及图4所示那样沿着输送线路TL1、TL2的状态下,不存在侵占通路P的部分。
进而,如图2以及图3所示,输送装置1具备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转动了90°而沿着横穿线路CL的状态下、将输送台车2从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向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输送的第一台车驱动装置21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22。
此处,第一台车驱动装置21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22分别是设置于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的活动侧的摩擦式驱动装置,使摩擦辊24、25与输送台车2的基体3的通路P侧侧面(在输送线路TL1、TL2上隔着通路P而对置的侧面)所具备的被摩擦面3A抵接。
如图5以及图9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和图6以及图7的局部纵截面图所示,在输送台车2的基体3下部的通路P(例如参照图1)侧位置上设置有作为被引导体的引导辊6、6,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的构成也相同)上设置有在交接输送台车2时对引导辊6、6进行引导的引导机构G即活动导轨20。
此外,在第一输送线路TL1以及第二输送线路TL2上铺设有对引导辊6、6进行引导的固定导轨10、10。
并且,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为,通过驱动其固定侧的齿轮传动马达13而小径齿轮14旋转,因此与小径齿轮14啮合的扇形齿轮15围绕转动中心C1转动,因此与扇形齿轮15成为一体地转动的转动框架体16围绕转动中心C1转动,此时车轮17、17、17在地面上滚动。
此处,在通过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也相同)使输送台车2转动时,输送台车2通过定位机构S定位于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
即,如图1以及图5那样,在输送台车2被交接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的状态下,如图8(a)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所示那样,第一限制器18A围绕支承轴8如从实线到虚线那样向下方摆动,而从输送台车2的基体3向下方突出的被定位块7进入到第一限制器18A以及第二限制器18B之间,在该状态下,第一限制器18A通过其重量平衡而恢复到实线的位置。
因此,被定位块7位于前后的第二限制器18B以及第一限制器18A之间的状态被保持,因此通过这种定位机构S输送台车2被定位于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
当从该状态起如图1的箭头A、B那样驱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而如图2以及图9那样使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转动90°而沿着横穿线路CL时,输送台车2从第一输送线路TL1向横穿线路CL转动90°,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分别被止挡部件28B以及29B止挡。
在该状态下,如图8(b)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所示那样,辊19B载置于定位解除机构19C上,因此经由联杆部件19A而第二限制器18B围绕支承轴9向下方摆动,因此通过定位机构S将被定位块7定位于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的状态被解除。
因此,通过如图2的箭头C那样驱动第一台车驱动装置21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22,由此如图3所示那样输送台车2被交接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
在该状态下,由于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具备图8那样的定位机构S,因此成为图8(a)所示的状态,通过定位机构S将输送台车2定位于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
此处,在将输送台车2从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向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交接时,输送台车2的引导辊6、6从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的导轨20向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的导轨20移动,因此优选构成为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的导轨20与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的导轨20的接合部分不存在阶梯差,为此只要具备能够将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的导轨20与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的导轨20进行连结以及解除其连结的水平锁止(level lock)机构即可。
当从该状态起如图3的箭头D、E那样驱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而使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从转动了90°而沿着横穿线路CL的状态转动为沿着输送线路TL1、TL2,并使其如图4那样恢复到输送线路TL1、TL2上时,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分别被止挡部件28A以及29A止挡,输送台车2从横穿线路CL向第二输送线路TL2转动90°。
在该状态下,如图8(b)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所示那样,由于辊19B载置于定位解除机构19C上,因此经由联杆部件19A而第二限制器18B围绕支承轴9向下方摆动,因此通过定位机构S将被定位块7定位于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的状态被解除。
因此,当如图4的箭头F那样驱动第二台车驱动装置22时,输送台车2在第二输送线路TL2上向下游侧移动。
另外,在作为第一台车驱动装置21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22而使用电动进给装置、摩擦式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在输送台车2停止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内的状态下,通过使附属于马达的制动器动作而能够对输送台车2进行定位,因此不设置图8那样的装置就能够构成定位机构S。
实施方式2.
如图10的概略平面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输送装置1为,平行的输送线路TL1、TL2之间的距离(横穿线路CL的长度)较长,以对横穿线路CL进行横穿的方式形成有两个平行的通路P1、P2。另外,这种平行的通路也可以为三个以上。
在横穿线路CL上,在通路P1、P2之间设置有与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的活动导轨20、20连接的固定导轨30,并且设置有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23、23,其他装置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
此处,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23、23是摩擦式驱动装置,通过使摩擦辊26、27与输送台车2的基体3的被摩擦面3A抵接,而在通路P1、P2间对输送台车2进行输送。
当如图10的箭头A、B那样驱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使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转动90°而沿着横穿线路CL时,输送台车2从第一输送线路TL1向横穿线路CL转动90°,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分别被止挡部件28B以及29B止挡。
在该状态下,通过驱动第一台车驱动装置21,由此引导辊6、6被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的活动导轨20引导的输送台车2移动至引导辊6、6被固定导轨30引导的位置,通过驱动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23、23,由此引导辊6、6被固定导轨30引导的输送台车2移动至引导辊6、6被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的活动导轨20引导的位置。
如此,在形成为多个平行的通路(在图10中为通路P1、P2)对横穿线路CL进行横穿的输送装置1中,通过具备在输送线路TL1、TL2的最接近的通路(在图10中为通路P1、P2)间对输送台车2进行输送的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在图10中为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23、23),由此通过上述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能够沿着转动到横穿线路CL上的状态的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之间的横穿线路CL对输送台车2进行输送。
接着,当驱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使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从转动了90°而沿着横穿线路CL的状态转动为沿着输送线路TL1、TL2而恢复到输送线路TL1、TL2上时,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分别被止挡部件28A以及29A止挡,输送台车2从横穿线路CL向第二输送线路TL2转动90°,因此当驱动第二台车驱动装置22时,输送台车2在第二输送线路TL2上向下游侧移动。
根据以上那样的输送装置1的构成,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以它们的转动中心C1、C2位于比输送线路TL1、TL2的中心更靠上述通路(实施方式1的通路P、实施方式2的通路P1、P2)侧的方式隔着上述通路而对置,如此转动中心C1、C2比输送线路TL1、TL2的中心更向上述通路侧偏移,因此在使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从转动了90°而沿着横穿线路CL的状态恢复到沿着输送线路TL1、TL2的状态下,不存在侵占上述通路的部分。
因此,在输送台车2不通过横穿线路CL时,能够使上述通路的地面成为大致平坦,因此部件供给用牵引车、手推车等车辆通过上述通路而对横穿线路CL进行横穿时的通行变得顺畅,并且作业者不会绊倒。
并且,在输送台车2的基体3的上述通路侧位置设置被引导体,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具备在交接输送台车2时引导上述被引导体的引导机构G、以及在使输送台车2转动时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S,因此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的转动中心C1、C2比输送线路TL1、TL2的中心更向上述通路侧偏移,并且通过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所具备的引导机构G,对设置于输送台车2的基体3的上述通路侧位置的被引导体进行引导。
因此,能够使设置于输送线路TL1、TL2上的输送台车2与上述通路之间的空间中的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小型化,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
并且,上述被引导体是引导辊6、6,引导辊6、6由铺设于输送线路TL1、TL2的固定导轨10、10引导,引导机构G是对引导辊6、6进行引导的活动导轨20,因此输送台车2所具备的引导辊6、6由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的活动导轨20、20引导,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第一台车驱动装置21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22设置于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的活动侧,因此第一台车驱动装置21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22未设置于地上(固定侧),所以在使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从转动了90°而沿着横穿线路CL的状态恢复到沿着输送线路TL1、TL2的状态下,第一台车驱动装置21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22与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一起移动,因此在输送台车2不通过时,在上述车辆、作业者对横穿线路CL进行横穿而通行时不会成为妨碍,因此布局不会受到限制。
并且,在输送台车2的基体3的上述通路侧侧面具备被摩擦面3A,第一台车驱动装置21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22是具备与被摩擦面3A抵接的摩擦辊24、25的摩擦式驱动装置,因此设置于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的活动侧的第一台车驱动装置21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22是摩擦式驱动装置,通过这些摩擦式驱动装置来驱动输送台车2的基体3的上述通路侧侧面的被摩擦面3A。
因此,在第一台车转动装置11以及第二台车转动装置12从转动了90°而沿着横穿线路CL的状态恢复到沿着输送线路TL1、TL2的状态下,上述摩擦式驱动装置位于输送台车2的基体3的上述通路侧侧面与上述通路之间的空间中,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

Claims (6)

1.一种输送装置,其形成为,具备在输送被输送物的平行的输送线路间使搭载有上述被输送物的输送台车沿与上述输送线路正交的水平方向移动的横穿线路,位于上述平行的输送线路之间且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通路横穿上述横穿线路,该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台车在前后具备左右的前侧车轮以及后侧车轮,并且上述前侧车轮以及后侧车轮中的至少任一方为回转自如车轮,
上述输送装置具备:
使上述输送台车从上游侧的上述输送线路向上述横穿线路转动90°的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使上述输送台车从上述横穿线路向下游侧的上述输送线路转动90°的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以及
台车驱动装置,在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转动了90°而沿着上述横穿线路的状态下,将上述输送台车从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向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输送,
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以它们的转动中心位于比上述输送线路的中心更靠上述通路侧的方式隔着上述通路而对置,在从转动了90°而沿着上述横穿线路的状态恢复到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状态下,不存在侵占上述通路的部分。
2.一种输送装置,其形成为,具备在输送被输送物的平行的输送线路间使搭载有上述被输送物的输送台车沿与上述输送线路正交的水平方向移动的横穿线路,位于上述平行的输送线路之间且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多个平行的通路横穿上述横穿线路,该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台车在前后具备左右的前侧车轮以及后侧车轮,并且上述前侧车轮以及后侧车轮中的至少任一方为回转自如车轮,
上述输送装置具备:使上述输送台车从上游侧的上述输送线路向上述横穿线路转动90°的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使上述输送台车从上述横穿线路向下游侧的上述输送线路转动90°的第二台车转动装置;
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在上述输送线路的最接近的上述通路间输送上述输送台车;
第一台车驱动装置,将上述输送台车从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向上述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输送;以及
第二台车驱动装置,将上述输送台车从上述通路间台车输送装置向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输送,
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以它们的转动中心位于比上述输送线路的中心更靠上述通路侧的方式隔着上述多个平行的通路而对置,在从转动了90°而沿着上述横穿线路的状态恢复到沿着上述输送线路的状态下,不存在侵占上述通路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输送台车的基体的上述通路侧位置设置被引导体,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具备在交接上述输送台车时引导上述被引导体的引导机构以及在使上述输送台车转动时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引导体为引导辊,上述引导机构为引导上述引导辊的活动导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台车驱动装置、或者上述第一台车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设置于上述第一台车转动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台车转动装置的活动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输送台车的基体的上述通路侧侧面具备被摩擦面,上述台车驱动装置、或者上述第一台车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台车驱动装置是具备与上述被摩擦面抵接的摩擦辊的摩擦式驱动装置。
CN201410269678.XA 2013-06-28 2014-06-17 通路部横穿用的输送装置 Active CN1042497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5895A JP6135332B2 (ja) 2013-06-28 2013-06-28 通路部横断用の搬送装置
JP2013-135895 2013-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9745A CN104249745A (zh) 2014-12-31
CN104249745B true CN104249745B (zh) 2017-11-03

Family

ID=52185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69678.XA Active CN104249745B (zh) 2013-06-28 2014-06-17 通路部横穿用的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35332B2 (zh)
CN (1) CN1042497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5452B2 (ja) * 2013-10-23 2017-05-31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台車搬送装置
CN112109761A (zh) * 2020-08-28 2020-12-22 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铁水联运码头前沿转向设备、系统以及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747A (zh) * 1996-10-04 1998-04-15 内尔钢结构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有钢轨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4549B2 (ja) * 1980-01-10 1984-08-23 オ−クラ輸送機株式会社 搬送器駆動装置
JP2772928B2 (ja) * 1994-11-04 1998-07-09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台車使用の搬送設備
JP2762056B2 (ja) * 1995-08-04 1998-06-04 大豊建設株式会社 急勾配用搬送装置
JP4310733B2 (ja) * 2003-09-08 2009-08-12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摩擦駆動の台車式搬送装置
JP2005343195A (ja) * 2004-05-31 2005-12-15 Toyota Motor Corp 台車搬送装置
JP4189685B2 (ja) * 2005-08-04 2008-12-03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台車式搬送装置
JP4895022B2 (ja) * 2007-01-30 2012-03-1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台車式搬送装置
JP5597965B2 (ja) * 2009-10-15 2014-10-01 中西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台車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747A (zh) * 1996-10-04 1998-04-15 内尔钢结构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有钢轨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09650A (ja) 2015-01-19
JP6135332B2 (ja) 2017-05-31
CN104249745A (zh)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75306B1 (ko) 천정 설치형의 물품 반송 설비
TWI687368B (zh) 物品搬送設備
JP2007069751A (ja) 有軌道無人搬送台車
TWI728223B (zh) 物品搬送設備
KR20130059989A (ko) 호이스트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호이스트 반송시스템
KR20170136529A (ko) 화물 반송용 차량
CN104249745B (zh) 通路部横穿用的输送装置
TW201700388A (zh) 物品搬送設備
US20050051047A1 (en) Carriage type conveyor
JP2008230554A (ja) 自走搬送台車
WO2013069535A1 (ja) 台車及び台車搬送システム
JP6150488B2 (ja) 駐車装置
JP2018100587A (ja) レール運搬車
JP4922864B2 (ja) 移動台車装置及び移動方法
JP2014055501A (ja) 立体駐車装置
US2873089A (en) Shuttle for carrying automotive vehicles
JP4727966B2 (ja) トレー送り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物品格納装置
JP3231716U (ja) レール運搬車
CN219238159U (zh) 货物进出库用的轨道式接驳车
JP5974820B2 (ja) 台車
CN208137548U (zh) 一种立体车库用四向输送电梯
JP3159910B2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設備
JP3122441B1 (ja) 昇降装置
JP3295064B2 (ja) 駐車設備及び駐車設備の隙間塞ぎ装置
JP3385256B2 (ja) 機械式駐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