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1403A - 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1403A
CN104241403A CN201410436663.8A CN201410436663A CN104241403A CN 104241403 A CN104241403 A CN 104241403A CN 201410436663 A CN201410436663 A CN 201410436663A CN 104241403 A CN104241403 A CN 104241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ide film
silicon nitride
silicon
refractive index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366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仁中
张辉
杨红冬
张斌
邢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tusvia Energy Taic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tusvia Energy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tusvia Energy T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tusvia Energy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366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14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41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14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16Coatings
    • H01L31/02161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167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168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the coatings being antireflective or having enhancing optical properties for the so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所述的钝化减反膜沉积于晶硅电池N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钝化减反膜由下而上依次包括:氧化硅膜、第一氮化硅膜、第二氮化硅膜、第三氮化硅膜,其中氧化硅膜的厚度为10-30nm,折射率n1为1.3-1.6,第一氮化硅膜厚度为8-15nm,折射率n2为2.15-2.25,第二氮化硅膜的厚度为15-30nm,折射率n3为2.05-2.15,第三氮化硅膜的厚度为30-50nm,折射率为1.9-2.0。

Description

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位诱导衰减效应(PID, Potential-Induced Degradation)普遍存在于传统光伏组件之中,根据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的结果表明,产生PID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光伏组件串联数目不断增大,光伏组件承受高电压对地势能的概率也在提高。当系统的一端接地时,距接地端最远的组件将产生较高对地电势,在欧洲设计标准接近1000v,在如此高压下将产生漏电流,损失发电功率。漏电流一般是经过铝框、封装材料和安装支架流入大地的,其大小与电池材料及工艺、组件材料及工艺、系统安装方法、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以从电池、组件和系统三方面来解决。在电池方面,硅片质量、发射极制作方法和钝化减反膜性能对PID影响最大。传统钝化减反膜为单层或多层氮化硅膜,厚度70-90nm,折射率2.0-2.2,尚不能满足抗PID的要求。
传统氮化硅膜为渐变膜,即薄膜由靠近硅片至远离硅片,折射率逐渐减小,厚度逐渐增加。靠近硅片的薄膜称为第一层膜,折射率在2.1-2.3之间,厚度小于20nm;远离硅片的薄膜称为第二层膜,折射率在1.9-2.1之间,厚度在60-80nm。第一层膜为高折射率,对光线吸收严重 ,减少了入射至硅片的光线。另外,氮化硅膜为渐变膜,膜层之间的折射率差异不明显,发生全反射的概率较小,会有较大一部分逃逸出硅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改善钝化效果、提高减反性能的同时提高抗PID性能的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所述的钝化减反膜沉积于晶硅电池N型面,所述的钝化减反膜由下而上依次包括:氧化硅膜、第一氮化硅膜、第二氮化硅膜、第三氮化硅膜,其中氧化硅膜的厚度为10-30nm,折射率n1为1.3-1.6,第一氮化硅膜厚度为8-15nm,折射率n2为2.15-2.25,第二氮化硅膜的厚度为15-30nm,折射率n3为2.05-2.15,第三氮化硅膜的厚度为30-50nm,折射率为1.9-2.0。
所述钝化减反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晶硅电池进行清洗、扩散、二次清洗处理;
(b)使用PECVD法制作氧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15-25L/min、氨气流量为0.5-1L/min、笑气流量为5-9L/min、硅烷流量为1-3L/min,压力1-1.5Torr,电极间距为35-40mm,射频功率4-6kw,持续时间10-15s,处理温度为300-400℃,所述的氧化硅膜沉积于晶硅电池N型面,可有效减少硅片表面密度,降低表面复合速度,提高短波响应,且所述的氧化硅膜的介电常数更低,有效提高绝缘性能,增强抗PID效果,又由于所述的氧化硅膜折射率更低,光透性好;
(c)使用PECVD法在氧化硅膜上制作第一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15-25L/min、氨气流量为0.5-1L/min、硅烷流量为2.5-3.5L/min,压力1-1.5Torr,电极间距为30-38mm,射频功率6-8kw,持续时间8-15s,处理温度为350-400℃;
(d)使用PECVD法在第一氮化硅膜上制作第二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15-25L/min、氨气流量为1-1.5L/min、硅烷流量为2-2.5L/min,压力1-1.5Torr,电极间距为10-38mm,射频功率6-8kw,持续时间15-30s,处理温度为350-400℃;
(e)使用PECVD法在第二氮化硅膜上制作第三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15-25L/min、氨气流量为1.5-4L/min、硅烷流量为1-2L/min,压力1-1.5Torr,电极间距为30-38mm,射频功率6-8kw,持续时间30-50s,处理温度为350-400℃,至此,多层钝化减反膜的制作。
工作原理: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射膜,由下而上依次为:氧化硅膜、第一氮化硅膜、第二氮化硅膜、第三氮化硅膜,其中氧化硅膜的厚度为10-30nm,折射率n1为1.3-1.6,第一氮化硅膜厚度为8-15nm,折射率n2为2.15-2.25,第二氮化硅膜的厚度为15-30nm,折射率n3为2.05-2.15,第三氮化硅膜的厚度为30-50nm,折射率为1.9-2.0;第一层为氧化硅,可有效减少硅片表面态密度,降低表面复合速率,提升短波响应;第一氮化硅膜折射率n2大于第二氮化硅膜折射率n3,第二氮化硅膜折射率n3大于第三氮化硅膜折射率n4,故光线在第一氮化硅膜与第二氮化硅膜交界面、在第二氮化硅膜与第三氮化硅膜交界面,在二次反射时发生全反射的概率将有很大提高,即有更多的光线进入硅片内,可以产生更多的载流子。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晶硅电池钝化减反膜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短波响应快:本发明通过在硅片N型面沉淀氧化硅膜,有效减少硅片表面态密度,降低表面复合速率,提升短波响应;
反射率低:第一氮化硅膜折射率n2大于第二氮化硅膜折射率n3,第二氮化硅膜折射率n3大于第三氮化硅膜折射率n4,故光线在第一氮化硅膜与第二氮化硅膜交界面、在第二氮化硅膜与第三氮化硅膜交界面,在二次反射时发生全反射的概率将有很大提高,即有更多的光线进入硅片内,可以产生更多的载流子,其反射率降至3%以下;
光透性好:本发明通过在硅片N型面沉积氧化硅膜,所述的氧化硅膜折射率较低,可有效提高钝化减反膜的透光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层钝化减反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层钝化减反膜的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所述的钝化减反膜沉积于晶硅电池N型面,所述的钝化减反膜由下而上依次包括:氧化硅膜、第一氮化硅膜、第二氮化硅膜、第三氮化硅膜,其中氧化硅膜的厚度为10-30nm,折射率n1为1.3-1.6,第一氮化硅膜厚度为8-15nm,折射率n2为2.15-2.25,第二氮化硅膜的厚度为15-30nm,折射率n3为2.05-2.15,第三氮化硅膜的厚度为30-50nm,折射率为1.9-2.0。
如图2所示的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晶硅电池进行清洗、扩散、二次清洗处理;
(b)使用PECVD法制作氧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15-25L/min、氨气流量为0.5-1L/min、笑气流量为5-9L/min、硅烷流量为1-3L/min,压力1-1.5Torr,电极间距为35-40mm,射频功率4-6kw,持续时间10-15s,处理温度为300-400℃;
(c)使用PECVD法在氧化硅膜上制作第一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15-25L/min、氨气流量为0.5-1L/min、硅烷流量为2.5-3.5L/min,压力1-1.5Torr,电极间距为30-38mm,射频功率6-8kw,持续时间8-15s,处理温度为350-400℃;
(d)使用PECVD法在第一氮化硅膜上制作第二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15-25L/min、氨气流量为1-1.5L/min、硅烷流量为2-2.5L/min,压力1-1.5Torr,电极间距为10-38mm,射频功率6-8kw,持续时间15-30s,处理温度为350-400℃;
(e)使用PECVD法在第二氮化硅膜上制作第三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15-25L/min、氨气流量为1.5-4L/min、硅烷流量为1-2L/min,压力1-1.5Torr,电极间距为30-38mm,射频功率6-8kw,持续时间30-50s,处理温度为350-400℃,至此,多层钝化减反膜的制作。
实施例1
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所述的钝化减反膜沉积于P型晶硅电池N型面,所述的钝化减反膜由下而上依次包括:氧化硅膜、第一氮化硅膜、第二氮化硅膜、第三氮化硅膜,其中氧化硅膜的厚度为20nm,折射率n1为1.5,第一氮化硅膜厚度为10nm,折射率n2为2.2,第二氮化硅膜的厚度为20nm,折射率n3为2.1,第三氮化硅膜的厚度为35nm,折射率为1.9。
如图2所示的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晶硅电池N型面进行清洗、扩散、二次清洗处理;
(b)使用PECVD法在P型晶硅电池N型面沉积制作氧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20L/min、笑气流量为7L/min、硅烷流量为2.1L/min,压力1Torr,电极间距为36mm,射频功率5kw,持续时间12s,处理温度为360℃,得到厚度为20um,折射率n1为1.5的氧化硅膜;
(c)使用PECVD法在氧化硅膜上制作第一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20L/min、氨气流量为0.6L/min、硅烷流量为3L/min,压力1.0Torr,电极间距为32mm,射频功率8kw,持续时间10s,处理温度为360℃,得到厚度为10um,折射率n2为2.2的第一氮化硅膜;
(d)使用PECVD法在第一氮化硅膜上制作第二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20L/min、氨气流量为1.2L/min、硅烷流量为2.4L/min,压力1.2Torr,电极间距为32mm,射频功率5kw,持续时间18s,处理温度为360℃,得到厚度为20nm,折射率n3为2.1的第二氮化硅膜;
(e)使用PECVD法在第二氮化硅膜上制作第三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20L/min、氨气流量为2L/min、硅烷流量为1.6L/min,压力1.2Torr,电极间距为32mm,射频功率5kw,持续时间30s,处理温度为360℃,得到厚度为35nm,折射率为1.9的第三氮化硅膜,至此,完成多层钝化减反膜的制作。
实施例2
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所述的钝化减反膜沉积于P型晶硅电池N型面,所述的钝化减反膜由下而上依次包括:氧化硅膜、第一氮化硅膜、第二氮化硅膜、第三氮化硅膜,其中氧化硅膜的厚度为15nm,折射率n1为1.6,第一氮化硅膜厚度为15nm,折射率n2为2.2,第二氮化硅膜的厚度为30nm,折射率n3为2.15,第三氮化硅膜的厚度为25nm,折射率为1.95。
如图2所示的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晶硅电池N型面进行清洗、扩散、二次清洗处理;
(b)使用PECVD法在P型晶硅电池N型面沉积制作氧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20L/min、笑气流量为7L/min、硅烷流量为2.4L/min,压力1Torr,电极间距为36mm,射频功率5kw,持续时间10s,处理温度为360℃,得到厚度为15um,折射率n1为1.6的氧化硅膜;
(c)使用PECVD法在氧化硅膜上制作第一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20L/min、氨气流量为0.6L/min、硅烷流量为3L/min,压力1.0Torr,电极间距为32mm,射频功率8kw,持续时间15s,处理温度为360℃,得到厚度为15um,折射率n2为2.2的第一氮化硅膜;
(d)使用PECVD法在第一氮化硅膜上制作第二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20L/min、氨气流量为1.2L/min、硅烷流量为2.5L/min,压力1.2Torr,电极间距为32mm,射频功率5kw,持续时间25s,处理温度为360℃,得到厚度为30nm,折射率n3为2.15的第二氮化硅膜;
(e)使用PECVD法在第二氮化硅膜上制作第三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20L/min、氨气流量为2L/min、硅烷流量为1.8L/min,压力1.2Torr,电极间距为32mm,射频功率5kw,持续时间30s,处理温度为360℃,得到厚度为25nm,折射率为1.95的第三氮化硅膜,至此,完成多层钝化减反膜的制作。 

Claims (2)

1.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所述的钝化减反膜沉积于晶硅电池N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钝化减反膜由下而上依次包括:氧化硅膜、第一氮化硅膜、第二氮化硅膜、第三氮化硅膜,其中氧化硅膜的厚度为10-30nm,折射率n1为1.3-1.6,第一氮化硅膜厚度为8-15nm,折射率n2为2.15-2.25,第二氮化硅膜的厚度为15-30nm,折射率n3为2.05-2.15,第三氮化硅膜的厚度为30-50nm,折射率为1.9-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减反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晶硅电池进行清洗、扩散、二次清洗处理;
(b)使用PECVD法制作氧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15-25L/min、氨气流量为0.5-1L/min、笑气流量为5-9L/min、硅烷流量为1-3L/min,压力1-1.5Torr,电极间距为35-40mm,射频功率4-6kw,持续时间10-15s,处理温度为300-400℃;
(c)使用PECVD法在氧化硅膜上制作第一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15-25L/min、氨气流量为0.5-1L/min、硅烷流量为2.5-3.5L/min,压力1-1.5Torr,电极间距为30-38mm,射频功率6-8kw,持续时间8-15s,处理温度为350-400℃;
(d)使用PECVD法在第一氮化硅膜上制作第二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15-25L/min、氨气流量为1-1.5L/min、硅烷流量为2-2.5L/min,压力1-1.5Torr,电极间距为10-38mm,射频功率6-8kw,持续时间15-30s,处理温度为350-400℃;
(e)使用PECVD法在第二氮化硅膜上制作第三氮化硅膜,其中氮气流量为15-25L/min、氨气流量为1.5-4L/min、硅烷流量为1-2L/min,压力1-1.5Torr,电极间距为30-38mm,射频功率6-8kw,持续时间30-50s,处理温度为350-400℃,至此,多层钝化减反膜的制作。
CN201410436663.8A 2014-09-01 2014-09-01 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42414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6663.8A CN104241403A (zh) 2014-09-01 2014-09-01 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6663.8A CN104241403A (zh) 2014-09-01 2014-09-01 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1403A true CN104241403A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29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36663.8A Pending CN104241403A (zh) 2014-09-01 2014-09-01 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41403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1043A (zh) * 2015-11-18 2016-01-27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超宽频太赫兹波减反构件及超宽频太赫兹波吸收器
CN105845748A (zh) * 2016-05-20 2016-08-10 浙江光隆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晶太阳电池表面氮化硅减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CN106058071A (zh) * 2016-07-01 2016-10-26 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 Oled器件的阻挡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49788A (zh) * 2016-11-30 2017-02-22 庞倩桃 晶硅电池多层减反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49783A (zh) * 2016-10-28 2017-02-22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高效多层减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04380A (zh) * 2017-06-12 2017-09-26 徐州中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硅片及其镀膜工艺与镀膜设备
CN107946379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奕铭(大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0212071A (zh) * 2019-05-22 2019-09-06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3782638A (zh) * 2021-09-09 2021-12-10 海宁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背钝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
CN113948586A (zh) * 2021-10-12 2022-01-18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erc电池和perc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14899247A (zh) * 2022-06-13 2022-08-12 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黑组件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正膜膜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7032A (zh) * 2007-12-14 2010-11-24 太阳能公司 用于背面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具有高吸光层的防反射涂层
CN102110742A (zh) * 2010-11-30 2011-06-29 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晶体硅p型表面的钝化方法
CN102629643A (zh) * 2012-04-16 2012-08-08 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高方阻太阳能电池制作方法
CN102931284A (zh) * 2012-11-14 2013-02-13 东方电气集团(宜兴)迈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SiOx-SiNx叠层膜的制备方法
CN102983211A (zh) * 2012-10-22 2013-03-20 江苏晨电太阳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用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三层减反射膜的方法
CN103165754A (zh) * 2013-03-25 2013-06-19 泰通(泰州)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抗电势诱导衰减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
CN103311337A (zh) * 2013-06-17 2013-09-18 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3928535A (zh) * 2014-04-25 2014-07-16 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抗pid晶体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6720A (zh) * 2014-05-20 2014-08-20 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晶硅电池表面钝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7032A (zh) * 2007-12-14 2010-11-24 太阳能公司 用于背面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具有高吸光层的防反射涂层
CN102110742A (zh) * 2010-11-30 2011-06-29 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晶体硅p型表面的钝化方法
CN102629643A (zh) * 2012-04-16 2012-08-08 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高方阻太阳能电池制作方法
CN102983211A (zh) * 2012-10-22 2013-03-20 江苏晨电太阳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用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三层减反射膜的方法
CN102931284A (zh) * 2012-11-14 2013-02-13 东方电气集团(宜兴)迈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SiOx-SiNx叠层膜的制备方法
CN103165754A (zh) * 2013-03-25 2013-06-19 泰通(泰州)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抗电势诱导衰减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
CN103311337A (zh) * 2013-06-17 2013-09-18 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3928535A (zh) * 2014-04-25 2014-07-16 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抗pid晶体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6720A (zh) * 2014-05-20 2014-08-20 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晶硅电池表面钝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1043B (zh) * 2015-11-18 2018-07-27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超宽频太赫兹波减反构件及超宽频太赫兹波吸收器
CN105281043A (zh) * 2015-11-18 2016-01-27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超宽频太赫兹波减反构件及超宽频太赫兹波吸收器
CN105845748A (zh) * 2016-05-20 2016-08-10 浙江光隆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晶太阳电池表面氮化硅减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CN105845748B (zh) * 2016-05-20 2017-04-19 浙江光隆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晶太阳电池表面氮化硅减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CN106058071A (zh) * 2016-07-01 2016-10-26 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 Oled器件的阻挡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49783A (zh) * 2016-10-28 2017-02-22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高效多层减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49788A (zh) * 2016-11-30 2017-02-22 庞倩桃 晶硅电池多层减反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04380A (zh) * 2017-06-12 2017-09-26 徐州中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硅片及其镀膜工艺与镀膜设备
CN107204380B (zh) * 2017-06-12 2019-08-09 徐州中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硅片及其镀膜工艺与镀膜设备
CN107946379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奕铭(大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0212071A (zh) * 2019-05-22 2019-09-06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3782638A (zh) * 2021-09-09 2021-12-10 海宁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背钝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
CN113948586A (zh) * 2021-10-12 2022-01-18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erc电池和perc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14899247A (zh) * 2022-06-13 2022-08-12 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黑组件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正膜膜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1403A (zh) 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减反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9216473B (zh) 一种晶硅太阳电池的表界面钝化层及其钝化方法
CN103996720A (zh) 一种晶硅电池表面钝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JP6916972B1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10070541A (ko) 박막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7525136A (ja) 結晶シリコン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の受光面のパッシベーション
CN107190247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pecvd多层钝化减反膜的制备方法
CN103346214B (zh) 一种硅基径向同质异质结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2964A (zh) 一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及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CN104916710A (zh) 一种高pid抗性的高效多晶多层钝化减反射膜结构
CN111477720A (zh) 一种钝化接触的n型背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4221A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CN104752526A (zh) 一种高pid抗性多晶电池的钝化减反射膜及其制备工艺
CN106409926A (zh) 一种晶硅电池多层钝化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31122B (zh) 太阳电池减反射膜生产工艺
CN106449788A (zh) 晶硅电池多层减反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12625596U (zh) 太阳能电池
CN202259324U (zh) 无栅线p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CN101499502A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钝化方法
CN103606599A (zh) 一种高折射率氮化硅减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CN203871343U (zh) 一种晶硅电池表面钝化膜
CN102157594B (zh) 一种超晶格量子阱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33159A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US20100319772A1 (en) Thin film solar cell with light transmission
CN103943718A (zh) 一种制备抗pid薄膜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