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8352B - 液体容纳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8352B
CN104228352B CN201410236292.9A CN201410236292A CN104228352B CN 104228352 B CN104228352 B CN 104228352B CN 201410236292 A CN201410236292 A CN 201410236292A CN 104228352 B CN104228352 B CN 1042283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ink
face
housing container
channe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62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8352A (zh
Inventor
野濑宏
唐泽政弘
青木雄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28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8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3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7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85/804Disposable 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contents which are mixed, infused or dissolved in situ, i.e. without having been previously removed from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3Ink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墨水包(82),所述墨水包(82)由片材部件构成,并能够在内部容纳墨水;流路部件(268),所述流路部件(268)贯穿所述片材部件并被跨设在墨水包(82)的外侧和内部之间,并且具有能够将墨水从墨水包(82)的内部导出到外侧的流路;以及过滤器(223),所述过滤器(223)在墨水包(82)的内部被设置在流路部件(268)上,流路部件(268)和所述片材部件被接合,所述流路延伸到与作为接合部的端部(85D)相比更靠墨水包(82)的内侧的位置处,所述端部(85D)是所述片材部件之中被与流路部件(268)接合的位置,在流路部件(268)中,过滤器(223)被设置在与所述接合部相比更靠墨水包(82)的内侧的部位上。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容纳容器等。
背景技术
作为容纳液体的容器的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有应用到喷墨式记录装置中的墨盒。在这样的墨盒中,将墨水封入由具有可挠性的片材部件等构成的袋状的包内后,将该包容纳到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壳体中。在这样的包中,以往已知有:在用于将包内的墨水导出到喷墨记录装置的供应口部配置过滤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包。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1-1482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1120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般来说,如上所述的包多数情况是通过贴合具有可挠性的片材部件来构成为袋状。当贴合片材部件时,可以采用熔敷等接合方法。通过以熔敷等来贴合片材部件,由此提高袋状的包的密封性。熔敷通常对熔敷的对象物进行加压或加热。在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包中,过滤器与袋状的包的熔敷区域重叠。在该构成中,可以想到:当熔敷包时,与熔敷有关的加压或加热会波及到过滤器。当与熔敷有关的加压或加热波及过滤器时,有时会因过滤器损伤而阻碍墨水的供应。如上所述,在以往的液体容纳容器中,存在阻碍液体的供应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作为以下的形态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由具有可挠性的片材部件构成为袋状,并且能够在所述容纳部的内部容纳液体;流路部件,所述流路部件贯穿所述片材部件并被跨设在所述容纳部的外侧和所述容纳部的内部之间,并具有能够将所述液体从所述容纳部的内部导出到所述容纳部的外侧的流路;以及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在所述容纳部的内部被设置在所述流路部件上,所述流路部件和所述片材部件被接合,所述流路延伸到与接合部相比更靠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位置处,所述结合部是到所述片材部件之中被与所述流路部件接合的位置,在所述流路部件中,所述过滤器被设置在与所述接合部相比更靠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部位上。
在该应用例的液体容纳容器中,流路延伸到与片材部件和流路部件的接合部相比更靠容纳部的内侧的位置处,该流路能够将液体从容纳部的内部导出到容纳部的外侧。并且,过滤器被设置在与接合部相比更靠容纳部的内侧的部位上。由此,过滤器与接合部错开,因此容易避免与片材部件和流路部件的接合有关的压力作用到过滤器。因此,容易避免过滤器损伤。其结果是,容易避免从容纳部的内部向外侧的液体导出被阻碍的情况。
[应用例2]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部件由多个部件构成,所述多个部件包括露出到所述容纳部的外侧的第一流路部件和被容纳在所述容纳部的内部的第二流路部件,所述过滤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部件上。
在该应用例中,流路部件由包含第一流路部件和第二流路部件的多个部件构成。并且,过滤器被设置在第二流路部件上。由此,例如,在液体容纳容器中,在采用省略过滤器的构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连同第二流路部件也一起省略的构成。这样,在采用过滤器的构成和省略过滤器的构成中,能够使除了第二流路部件之外的构成相同。
[应用例3]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部件和所述第二流路部件的连接处被所述接合部覆盖。
在该应用例中,第一流路部件和第二流路部件的连接处被接合部覆盖。由此,容易避免容纳部内的液体从第一流路部件和第二流路部件的连接处流入到流路中、即不经由过滤器而流入到流路中的情况。
[应用例4]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遍及所述流路部件的周围,当平视由所述接合部围绕的区域时,所述第二流路部件和所述过滤器被收纳在所述区域内。
在该应用例中,第二流路部件和过滤器被收纳在由接合部围绕的区域内,因此容易将容纳部的厚度抑制得小。
[应用例5]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过滤器的外形的多个表面之中面积最大的最大面与构成所述容纳部的外形的多个面之中面积最大的面平行。
根据该应用例,通过沿着构成容纳部的外形的多个面之中面积最大的面来使过滤器变大,能够在将容纳部的厚度抑制得小的同时扩大过滤器的面积。
[应用例6]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路部件上设置有比所述过滤器突出到外侧的凸部。
在该应用例中,一旦通过容纳部内的液体被消耗而容纳部内的液体量减少,则有时随着液体的消耗量容纳部逐渐被压扁。当容纳部被压扁时,片材部件变得容易接触到过滤器。如果片材部件接触到过滤器,则容纳部内的液体变得难以通过过滤器。由此,容易阻碍从容纳部的内部向外侧的液体的导出。对此,在该液体容纳容器中,通过比过滤器更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凸部,容易在片材部件和过滤器之间确保间隙。由此,容易避免过滤器被片材部件覆盖。其结果是,容易避免从容纳部的内部向外侧的液体的导出被阻碍的情况。
[应用例7]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所述凸部,多个所述凸部被设置在所述过滤器的周围。
在该应用例中,设置有多个凸部,因此在片材部件和过滤器之间更容易确保间隙。其结果是,更容易避免从容纳部的内部向外侧的液体的导出被阻碍的情况。
[应用例8]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凸部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凸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在与正交于所述过滤器的所述最大面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贯穿所述一个凸部。
在该应用例中,在至少一个凸部上设置有通孔,因此即使片材部件接触到凸部,也经由通孔容易确保液体的流路。其结果是,更容易避免从容纳部的内部向外侧的液体的导出被阻碍的情况。
[应用例9]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路部件中,在比所述过滤器的所述最大面的区域靠外侧设置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在与所述最大面交叉的方向上贯穿所述流路部件。
在该应用例中,在流路部件上设置有开口部,因此容易确保在与最大面交叉的方向上贯穿流路部件的液体的流路。其结果是,更容易避免从容纳部的内部向外侧的液体的导出被阻碍的情况。
[应用例10]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口部,
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被使用时的姿势下,作为所述多个开口部之中的一个的第一开口部在铅垂方向上比所述过滤器位于下方,作为所述多个开口部之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开口部在铅垂方向上比所述第一开口部位于上方。
在该应用例中,在液体容纳容器被使用时的姿势下,作为多个开口部之中的一个的第一开口部在铅垂方向上比过滤器位于下方,作为多个开口部之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开口部在铅垂方向上比第一开口部位于上方,因此即使由于墨水中所含的顔料等的沉降而在容纳部内部的墨水中产生了浓度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混合来自位于下方的第一开口的、浓度比容纳部内的墨水的平均浓度高的墨水、以及来自位于上方的第二开口的、浓度比容纳部内的墨水的平均浓度低的墨水并供应到印刷装置中,能够缓和浓度差。
[应用例11]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路部件包括:基部;第一部位,所述第一部位从所述基部突出,并设置所述过滤器;以及第二部位,所述第二部位从所述基部突出,且与所述第一部位相连。
在该应用例中,在第二流路部件上设置有从基部突出并与第一部位连接的第二部位,因此能够减轻相对于基部的第一部位的倾倒。
[应用例12]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位呈与所述第一部位相连的板状,在所述第二部位上设置有向所述片材部件侧凸出的浇口部,所述浇口部与所述过滤器相比更向所述片材部件侧突出。
在该应用例中,在第二部位上设置有浇口部,因此容易在片材部件和过滤器之间确保间隙。由此,容易避免过滤器被片材部件覆盖。其结果是,更容易避免从容纳部的内部向外侧的液体的导出被阻碍的情况。
[应用例13]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被使用的姿势下,所述过滤器在铅垂方向上延伸至比所述容纳部的中央靠下方侧。
在该应用例中,过滤器在铅垂方向上延伸至比容纳部的中央靠下方侧,因此即使容纳部内的液体被逐渐消耗、从而残存于容纳部内的液体聚集到容纳部的下方侧,残存于容纳部内的液体也容易经由过滤器被导入到流路内。其结果是,即使容纳部内的液体被逐渐消耗,也容易将残存于容纳部内的液体向容纳部的外侧稳定地导出。
[应用例14]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过滤器的外形的多个面之中面积最大的最大面与构成所述容纳部的外形的多个面之中面积最大的面交叉。
在该应用例中,过滤器的最大面与构成容纳部的外形的多个面之中面积最大的面交叉,因此容易避免过滤器被片材部件塞住。其结果是,容易避免从容纳部的内部向外侧的液体的导出被阻碍的情况。
[应用例15]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遍及所述流路部件的周围,当平视由所述接合部围绕的区域时,所述过滤器从所述区域内延伸到所述区域外。
在该应用例中,过滤器从由接合部围绕的区域内延伸到区域外,因此容易扩大过滤器的面积。由此,能够减轻由过滤器造成的液体的流路阻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主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盒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包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包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流路单元的简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A-A线处的截面图;
图8是图7中的腔的放大图;
图9是示出图7中的腔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杆的外形图;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流路部件的平面图;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流路部件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流路单元的外形图;
图14是图7中的供应管的放大图;
图15是示出图7中的供应管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流路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流路部件的平面图;
图18是示出图7中的供应管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19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剩余量检测方法的图;
图20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剩余量检测方法的图;
图21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过滤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流路部件的侧视图;
图23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过滤器单元和墨水包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流路部件的后视图;
图25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流路部件的立体图;
图26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流路部件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过滤器单元的侧视图;
图28是说明实施例1中的包单元的构成的图;
图2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30是图29中的B-B线处的截面图;
图3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墨水包的状态的图;
图3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墨水包的状态的图;
图33是示出组合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4是图33中的C-C线处的截面图;
图35是说明实施例1中的墨水包的状态的图;
图36是说明向实施例1中的墨水包注入墨水的方法的图;
图37是说明向实施例1中的墨水包注入墨水方法的图;
图38是说明向实施例1中的墨水包注入墨水的方法的图;
图39是说明向实施例1中的墨水包注入墨水的方法的图;
图40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包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1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包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2是说明实施例2中的过滤器单元的构成的图;
图43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过滤器单元和流路单元的侧视图;
图44是图42中的D-D线处的截面图;
图45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过滤器单元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作为一种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为了使其成为能够识别各构成的程度的大小,存在构成或部件的比例尺不同的情况。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包括:运送装置3、记录部5、移动装置7、墨水供应部9和控制部11。在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图示有相互正交的X轴、Y轴和Z轴。对于此后示出的图也根据需要附有相互正交的X轴、Y轴和Z轴。并且,图1的X轴、Y轴和Z轴分别与其它图的X轴、Y轴和Z轴对应。
运送装置3在图中的副扫描方向上间歇地运送记录纸张等记录介质P。记录部5用墨水在通过运送装置3运送的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移动装置7使记录部5在图中的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墨水供应部9将墨水供应到记录部5。控制部11控制上述的各构成的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1的使用状态下,主扫描方向对应于X轴方向,副扫描方向对应于Y轴方向。
如图1所示,运送装置3包括:驱动辊12A、从动辊12B和运送马达13。驱动辊12A和从动辊12B被构成为能够以外周面彼此接触的状态旋转。运送马达13产生用于驱动驱动辊12A使其旋转的动力。来自运送马达13的动力经由传动机构被传递到驱动辊12A上。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间歇地运送在驱动辊12A和从动辊12B之间夹持的记录介质P。
记录部5包括:四个中继单元15、托架17和记录头19。中继单元15将从墨水供应部9供应的墨水中继到记录头19。记录头19将墨水作为墨滴吐出,并在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托架17搭载着四个中继单元15和记录头19。记录头19经由柔性线缆31被连接到控制部11。来自记录头19的墨滴的吐出被控制部11控制。
如图1所示,移动装置7包括:同步带43、托架马达45和导向轴47。同步带43被架设在一对滑轮41A和滑轮41B之间。一对滑轮41A和滑轮41B沿主扫描方向排列。因此,同步带43被沿主扫描方向架设。托架马达45产生用于驱动滑轮41A使其旋转的动力。导向轴47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导向轴47的两端被未图示的框体支撑,并在主扫描方向上引导托架17。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规定的水平的面上配置了打印机1的状态是打印机1的使用状态。在打印机1的使用状态下,与运送方向和主扫描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是铅垂方向。与运送方向和主扫描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被标记为Z轴方向。在打印机1的使用状态下,Z轴方向成为铅垂方向。并且,在打印机1的使用状态下,在图1中从记录头19朝向记录介质P的方向、即Z轴负方向是铅垂下方的方向。
托架17被固定在同步带43的一部分上。上从托架马达45经由滑轮41A和同步带43对托架17传递动力。并且,托架17被构成为通过被传递的动力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
如图1所示,墨水供应部9包括作为液体容纳容器的盒51、保持器53和泵单元55。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供应部9包括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四个)盒51。保持器53对四个盒51进行保持。四个盒51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保持器53装卸。在各盒51中容纳有墨水。墨水以被密封在由具有可挠性的片材构成的墨水包中的状态被容纳在盒51内。在打印机1中,在消耗掉墨水包内的墨水之后,更换新的盒51。
在四个盒51中容纳有相互不同种类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墨水分别被容纳在不同的盒51中。以下,在将四个盒51按照各种墨水的种类识别的情况下,四个盒51分别被标记为盒51Y、盒51M、盒51C和盒51K。在盒51Y中容纳有密封了黄色的墨水的墨水包。同样地,在盒51M中容纳有密封了品红色的墨水的墨水包,在盒51C中容纳有密封了青色的墨水的墨水包,在盒51K中容纳有密封了黑色的墨水的墨水包。
在各盒51内的墨水包上连接墨水供应管61。墨水供应管61在与盒51侧相反的一侧侧被连接到记录部5的中继单元15上。泵单元55抽取被安装在保持器53上的盒51内的墨水。并且,泵单元55将从盒51抽取的墨水经由墨水供应管61送入到中继单元15中。由此,盒51内的墨水经由中继单元15被供应到记录头19。并且,被供应到记录头19的墨水从朝向记录介质P侧的喷嘴(未图示)作为墨滴被吐出。
在具有上述的构成的打印机1中,运送马达13的驱动由控制部11控制,运送装置3一边使记录介质P与记录头19相对置,一边在副扫描方向上间歇地运送记录介质P。这时,控制部11一边控制托架马达45的驱动以使托架17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一边控制记录头19的驱动以在预定的位置处吐出墨滴。通过这样的动作,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点,并在该记录介质P上进行基于图像数据等记录信息的记录。
如图2所示,盒51包括:壳体71和基板75。在壳体71上设置有把手部77和轨道部79。利用者在对保持器53(图1)装卸盒51时,能够握住把手部77从而抓住盒51。基板75被设置在壳体71上。在壳体71中,基板75被设置在与壳体71的把手部77侧相反的一侧。在基板75上设置有多个端子。另外,在基板75的背面侧设置有被电连接到基板75的端子上的存储装置(未图示)。在存储装置中,例如存储有与被容纳在盒51中的墨水有关的信息等。
当盒51被安装到保持器53(图1)上时,盒51被从与壳体71的把手部77侧相反的一侧、即从盒51的基板75侧插入到保持器53。这时,通过盒51的轨道部79被插入到保持器53的未图示的引导槽中,在保持器53内沿Y轴方向引导盒51。在保持器53内设置有未图示的触点机构。保持器53内的触点机构被电连接到控制部11。当盒51被安装到保持器53时,基板75的多个端子抵接到保持器53内的触点机构。由此,在被设置在基板75上的存储装置和控制部11之间,能够进行信息的收发。
如图3所示,壳体71包括:第一壳体71A、第二壳体71B和第三壳体71C。另外,盒51包括包单元81。基板75被设置在第三壳体71C上。当将第一壳体71A、第二壳体71B和第三壳体71C组装成壳体71时,在壳体71内形成空间。包单元81被容纳在壳体71内的空间中。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实施例1的包单元81包括:作为容纳部的墨水包82、流路单元83和过滤器单元84。墨水包82包括:作为片材部件的片材82A和作为片材部件的片材82B。片材82A和片材82B在互相重叠的状态下,在边缘区域85处被互相熔敷。由此,墨水包82具有袋状的形态。在墨水包82的内部容纳墨水。
以下,在边缘区域85之中将墨水包82的Y轴方向上的端部从边缘区域85的其它部位识别出来的情况下,墨水包82的Y轴方向上的端部被标记为端部85A。另外,在边缘区域85之中将Z轴方向的上方的端部从边缘区域85的其它部位识别出来的情况下,Z轴方向的上方的端部被标记为端部85B。同样地,在边缘区域85之中将Z轴方向的下方的端部从边缘区域85的其它部位识别出来的情况下,Z轴方向的下方的端部被标记为端部85C。在这种情况下,端部85A位于Y方向上,所述Y方向是与将端部85B和端部85C在Z轴方向上连接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另外,在Y轴方向上,端部85A的相反侧的端部被标记为端部85D。
作为片材82A和片材82B的材料,例如可以分别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等。另外,也可以采用层压由这些材料构成的薄膜的层压构造。在这样的层压构造中,例如,可以将耐冲击性优良的PET或尼龙作为外层,耐墨水性优良的聚乙烯作为内层。并且,也可以采用具有蒸镀了铝等的层的薄膜。由此,能够提高气体阻隔性。
流路单元83在边缘区域85之中的端部85D处被片材82A和片材82B夹持着。在边缘区域85的端部85D处,流路单元83和片材82A被相互熔敷。同样地,在边缘区域85的端部85D处,流路单元83和片材82B被相互熔敷。因此,边缘区域85的端部85D是与流路单元83的接合部。在流路单元83上设置有熔敷部86。在熔敷部86被片材82A和片材82B夹持的状态下,片材82A和片材82B分别被熔敷在熔敷部86上。通过片材82A、片材82B和流路单元83被相互接合,墨水包82作为容纳墨水的袋发挥功能。
过滤器单元84被容纳在墨水包82的内部。过滤器单元84通过后述的过滤器将墨水包82内的墨水供应到流路单元83上。如图5所示,过滤器单元84在结合到了流路单元83的状态下,被容纳在墨水包82内。如图4所示,在过滤器单元84上,设置有熔敷部87。在熔敷部87被片材82A和片材82B夹持的状态下,片材82A和片材82B分别被熔敷在熔敷部87上。
过滤器单元84在边缘区域85之中的端部85D处被片材82A和片材82B夹持。在边缘区域85的端部85D处,过滤器单元84和片材82A被相互熔敷。同样地,在边缘区域85的端部85D处,过滤器单元84和片材82B被相互熔敷。因此,边缘区域85的端部85D是与过滤器单元84的接合部。
在实施例1中,如图5所示,在流路单元83和过滤器单元84互相结合的状态下,熔敷部86和熔敷部87被片材82A和片材82B夹持。并且,片材82A和片材82B中的每一个分别被熔敷到熔敷部86和熔敷部87。片材82A具有沿着YZ平面的面89A。另外,片材82B具有沿着YZ平面的面89B。面89A和面89B分别是构成墨水包82的多个面之中的一个。并且,面89A和面89B分别是构成墨水包82的多个面之中面积最大的面。
在流路单元83上设置有供应管88。经由供应管88连通墨水包82的内部和外部。在盒51被安装到保持器53之前的状态下,供应管88被薄膜119塞住。由此,墨水包82的内部保持密封状态。供应管88经由被设置在图3所示的第三壳体71C上的开口部91露出。另外,在第三壳体71C上设置有凹部93。基板75被设置在凹部93内。
如图1所示,对于保持器53沿Y轴方向插入具有上述的构成的盒51。在保持器53内,设置有未图示的中空针。保持器53内的中空针与墨水供应管61连通。当盒51被安装到保持器53时,保持器53内的中空针被插入到流路单元83(图4)的供应管88中。被插入到供应管88中的中空针扎破薄膜119,经由中空针连通墨水包82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由此,连通墨水包82内和墨水供应管61(图1)之间,墨水包82内的墨水可以被供应到墨水供应管61中。
对流路单元83说明细节。如图6所示,流路单元83包括:第一流路部件99、弹簧103、止回阀105、受压部件107、薄膜109和杆111。另外,流路单元83包括:弹簧113、栓115、衬垫117和薄膜119。第一流路部件99包括:基部121、腔123、停止部125、供应管88和注入口127。基部121具有朝向与墨水包82侧(图4)相反的一侧的面121A。在面121A上,从面121A向与墨水包82侧相反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腔123、停止部125、供应管88和注入口127。
弹簧103、止回阀105和受压部件107被容纳在腔123内。并且,腔123在容纳了弹簧103、止回阀105和受压部件107的状态下被薄膜109封住。杆111隔着薄膜109与腔123重叠。弹簧113、栓115和衬垫117被容纳在供应管88内。供应管88在容纳了弹簧113、栓115和衬垫117的状态下被薄膜119封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弹簧103和弹簧113分别采用螺旋压缩弹簧。
如作为图6中的A-A线处的截面图的图7所示的那样,腔123和供应管88经由被设置在面121A的墨水包82侧的流路131互相连通。在图7中,过滤器单元84的图示被省略。另外,腔123和墨水包82内由被设置在面121A的墨水包82侧的流路133连通。注入口127通向墨水包82内。注入口127在墨水被注入到墨水包82内之后被塞住。
如作为图7中的腔123的放大图的图8所示的那样,腔123由从面121A向与流路131侧(墨水包82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侧壁135围绕。腔123在由侧壁135围绕的区域内呈凹向面121A侧的凹状。在腔123内设置有流入口137和流出口139。墨水包82内的墨水经由流路133从流入口137流入到腔123内。另外,腔123内的墨水从流出口139经由流路131向供应管88(图7)流出。
如图8所示,在腔123的底部,设置有从面121A向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凸出的凸部141。凸部141的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位于腔123内。如图9所示,在凸部141嵌入有弹簧103。弹簧103在被嵌入到凸部141的状态下,与凸部141相比,向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凸出。
止回阀105被设置在流入口137的腔123侧。止回阀105抑制从腔123内向流入口137内的墨水的逆流。在与止回阀105相比更靠腔123侧(在墨水的流动的下游侧)设置有受压部件107。如图6所示,受压部件107具有被支撑部107A和弹簧支座部107B。被支撑部107A和弹簧支座部107B经由臂部107C互相连结。
在本实施系形态中,如图9所示,受压部件107的被支撑部107A被侧壁135支撑。在被支撑部107A上设置有未图示的流通孔。从流入口137流入到被支撑部107A侧的墨水可以经由被支撑部107A的流通孔流通到被支撑部107A的下游侧。
弹簧支座部107B通过臂部107C延伸到腔123的中央部。由此,弹簧支座部107B与凸部141对置。弹簧103被腔123的底部和弹簧支座部107B夹持。由此,弹簧支座部107B通过弹簧103被向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施力。
腔123的开口部143被薄膜109密封。由此,腔123的内部和外部被薄膜109隔开。薄膜109被接合到侧壁135上。由此,腔123的开口部143被薄膜109密封。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109被熔敷在侧壁135上。在腔123的开口部143被薄膜109密封的状态下,弹簧103对受压部件107的施力也波及到薄膜109。也就是说,薄膜109经由受压部件107被弹簧103向基部121侧的相反侧施力。
如图10所示,杆111包括:基部151、两个轴承部153和两个钩部155。基部151具有板状外形,包括:第一面151A和作为与第一面151A相反的面的第二面151B。两个轴承部153和两个钩部155分别从基部151的第一面151A向与基部151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凸出。两个轴承部153在Z轴方向上被设置在基部151的一端侧。两个轴承部153互相分开间隙排列在X轴方向上。以下,在将两个轴承部153彼此识别的情况下,两个轴承部153分别被标记为轴承部153A和轴承部153B。
两个钩部155在Z轴方向上被设置在基部151的另一端侧。两个钩部155互相分开间隙排列在X轴方向上。以下,在将两个钩部155彼此识别的情况下,两个钩部155分别被标记为钩部155A和钩部155B。钩部155A和轴承部153A沿Z轴方向排列。另外,钩部155B和轴承部153B沿Z轴方向排列。两个钩部155分别都是其与基部15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朝向与轴承部153侧相反的方向弯成钩状(挂钩状)。在两个轴承部153上,分别在其与基部15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侧设置有轴承孔161,所述轴承孔161在X轴方向上贯穿轴承部153。另外,在基部151的第一面151A上设置有从第一面151A向与基部151侧相反的一侧凸出的突起163。突起163在Z轴方向上位于轴承部153和钩部155之间。
如图11所示,停止部125包括:支撑部165和两个轴部167。如图12所示,支撑部165从基部121的面121A向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突出。两个轴部167被分别设置在支撑部165上。两个轴部167被分别以从面121A浮起的状态设置。也就是说,在两个轴部167和面121A之间设置有间隙。如图11所示,两个轴部167以从支撑部165彼此在X轴方向上远离的方向延伸。
在构成腔123的侧壁135的外侧设置有两个轴部169。两个轴部169在X轴方向上夹着腔123彼此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如图12所示,两个轴部169分别以从面121A浮起的状态设置。也就是说,在两个轴部169和面121A之间设置有间隙。
在流路单元83中,杆111如图13所示的那样被安装到第一流路部件99。在杆111被安装到第一流路部件99的状态下,杆111的第一面151A朝向基部121的面121A。并且,在杆111的钩部155朝向停止部125侧的状态下,第一流路部件99的两个轴部169嵌入到杆111的两个轴承孔161中。两个钩部155分别被插入到面121A和轴部167之间。杆111被构成为:在杆111被安装到第一流路部件99的状态下,能够以两个轴部169为支点转动。杆111的转动被两个钩部155限制。杆111的转动范围是钩部155抵接到轴部167的位置和钩部155抵接到面121A的位置之间的范围。
在杆111被安装到第一流路部件99的状态下,杆111的突起163夹着薄膜109与受压部件107的弹簧支座部107B对置。如前所述,薄膜109经由受压部件107被弹簧103向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施力。因此,杆111经由突起163被向第一面151A和面121A之间的角度变大的方向、即杆111从基部121远离的方向施力。
如图14所示,供应管88具有围绕作为流路131的末端的供应口181的侧壁183。侧壁183从面121A向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在由供应管88的侧壁183围绕的区域内,设置有供应口181。流路131内的墨水经由供应口181被供应到供应管88的内侧、即由侧壁183围绕的区域内。如图15所示,在供应管88的内侧容纳有弹簧113、栓115和衬垫117。弹簧113被供应管88的底部185和栓115夹持。栓115被弹簧113和衬垫117夹持。因此,栓115被弹簧113向衬垫117侧施力。
衬垫117例如由橡胶或高弹体等弹性体构成。衬垫117被压入到供应管88内。在衬垫117上设置有开口部187。栓115以与衬垫117的开口部187重叠的状态被向衬垫117侧施力。因此,衬垫117的开口部187被栓115塞住。在栓115和供应管88之间保持着间隙。另外,在弹簧113和供应管88之间也保持着间隙。因此,栓115和弹簧113分别能够沿Y轴方向在供应管88的内部变位。
此处,如图16所示,在供应管88的内侧设置有槽189。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槽189。槽189从供应管88的末端191侧向底部185沿Y轴方向延伸。槽189从末端191侧到达底部185。槽189被设置为从供应管88的内壁193凹向外壁195的方向。因此,在将栓115容纳于供应管88内的状态下,能够将由栓115和槽189围绕的空间作为墨水的流路来有效地利用。
另外,如图17所示,在供应管88的内壁193上设置有突出部197。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突出部197。突出部197从供应管88的内壁193向与外壁195侧相反的一侧、即在平面视图中向供应管88的中心突出。并且,突出部197的面之中朝向末端191侧的面构成底部185。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185由四个突出部197构成。相对于围绕供应口181的侧壁183呈近似圆筒形状,供应口181由四个突出部197在平面视图中呈十字(cross)状的不同形状。
当将盒51安装到保持器53(图1)时,如图18所示的那样中空针199被插入到衬垫117的开口部187中。这时,栓115被中空针199按下从而向底部185侧变位。由此,如图中的箭头所示的那样,墨水可以被从由槽189和栓115围绕的流路201经由中空针199供应到墨水供应管61(图1)中。中空针199被设置在保持器53内。
在具有上述的构成的流路单元83中,杆111根据腔123内的墨水的量在转动范围内变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杆111的变位,检测盒51内的墨水的剩余量。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光学传感器211检测杆111的变位来检测盒51内的墨水的剩余量。经由检测棒213检测杆111的变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棒213和光学传感器211被设置在打印机1上。
如图19所示,检测棒213抵接到杆111的第二面151B。检测棒213经由未图示的施力机构被向图中箭头的方向施力。被施加到检测棒213上的施加力的方向是由弹簧103产生的施加力的方向的反方向。被施加到检测棒213上的施加力经由检测棒213作用到杆111上。因此,杆111在来自检测棒213的施加力和来自弹簧103的施加力平衡的状态下静止。在该状态时,光学传感器211和检测棒213的位置被设定在由光学传感器211检测检测棒213的位置处。
当从供应管88吸引墨水时,腔123内的墨水的量减少。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131的截面积比流入口137的截面积大。因此,流向流路133的流入口137的墨水的阻抗比流向流路131的墨水的阻抗大。由此,一旦从供应管88吸引墨水,则腔123内成为被减压的状态(以下,称作“减压状态”)。
这时,如图20所示,通过减压状态的腔123内的压力和来自检测棒213的施加力,弹簧103被从薄膜109侧向面121A侧压缩。由此,薄膜109向面121A侧、即向腔123的里侧弯曲。其结果是,杆111向第一面151A和面121A之间的角度变小的方向、即杆111靠近基部121的方向上变位。在该状态时,光学传感器211和检测棒213的位置被设定在检测棒213离开光学传感器211的检测范围的位置处。
并且,如果在墨水包82内残留有墨水,随着时间的经过墨水被供应到腔123内,因此腔123内的压力恢复。也就是说,当从供应管88吸引墨水再经过预定的时间时,薄膜109的弯曲恢复。由此,如图19所示,杆111向第一面151A和面121A之间的角度变大的方向、即杆111从基部121远离的方向变位。因此,当从供应管88吸引墨水再经过预定的时间时,检测棒213再次被光学传感器211检测到。由此,能够检测出墨水包82内残留有墨水。
另一方面,在墨水包82内没有残留有足以使腔123内的压力恢复的量的墨水的情况下,即使经过预定的时间,腔123内的压力也不恢复。因此,即使检测棒213离开光学传感器211的检测范围再经过预定的时间,检测棒213也不会再次被光学传感器211检测到。由此,能够检测出墨水包82内没有残留墨水。综上所述,能够基于杆111的变位检测出盒51内的墨水的剩余量、即在墨水包82内是否残留有墨水。
如图21所示,过滤器单元84包括:第二流路部件221和过滤器223。过滤器223具有最大面223A。最大面223A沿YZ平面展开。最大面223A是构成过滤器223的外形的多个面之中面积最大的面。第二流路部件221由合成树脂等塑料构成。在实施例1中,通过树脂的射出成型来形成第二流路部件221。在以下的说明中,第二流路部件221如图22所示的那样被划分为基部225、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基部225沿Z轴方向延伸。基部225的外周面被设定为前述的熔敷部87。在图22中,为了容易理解地示出构成,在熔敷部87上画上了阴影线。
基部225包括:朝向流路单元83(图4)侧的面225A、面225A的相反侧的面225B。面225A和面225B分别沿XZ平面展开。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如图22所示的那样分别从面225B朝向与流路单元83(图4)侧相反的一侧、即向墨水包82侧突出。第一部位227呈沿YZ平面展开的板状。另外,第二部位229呈沿YZ平面展开的板状。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在Z轴方向上排列。基部225、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相互连接。
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如图23所示那样被容纳在墨水包82内。如前所述,在墨水包82中,片材82A的面89A和片材82B的面89B(图5)分别沿YZ平面展开。因此,在实施例1中,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以及面89A和面89B分别沿YZ平面展开。也就是说,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以及面89A和面89B相互大致平行。如图24所示,在第二流路部件221中,当从正面观察时,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被收纳在与基部225重叠的区域内。
如图23所示,第一部位227具有在被容纳在墨水包82内的状态下与片材82A相对的面231。在第一部位227中,与面231相反的一侧的面、即与片材82B相对的面被标记为面233。面231被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共有。也就是说,在第二部位229中的与片材82A相对的面和面231相连。同样地,面233也被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共有。也就是说,在第二部位229中的与片材82B相对的面和面233相连。因此,第二部位229可以被看作呈与第一部位227相连的板状。
在第一部位227中,如图25所示,在面231上设置有凹部235。凹部235被设置为从面231向面233凹入的方向。因此,凹部235的底部235A比面231位于面233侧。另外,在面231中,在凹部235的周围设置有围绕凹部235的堤部237。堤部237从面231向与面233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片材82A(图23)侧突出。在第一部位227中,在由堤部237围绕的区域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凸部239。
多个凸部239分别从面231向与面233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片材82A(图23)侧突出。另外,多个凸部239分别比堤部237更向片材82A(图23)侧突出。也就是说,各凸部239距面231的高度比堤部237距面231的高度高。在实施例1中,多个凸部239以相互分开间隙的状态排列成环状。因此,在实施例1中,多个凸部239围绕凹部235的周围。另外,在实施例1中,多个凸部239之中的一部位沿第一部位227的周边排列。
如图22所示,作为多个凸部239之中的一个的凸部239A位于堤部237和基部225之间。凸部239A相对于Z轴方向和Y轴方向两者倾斜。凸部239A沿倾斜方向K1延伸。凸部239A随着从第一部位227侧朝向第二部位229侧,以从基部225远离的方向倾斜。换句话说,凸部239A随着从Z轴负方向朝向Z轴正方向,而以从Y轴负方向朝向Y轴正方向的方向倾斜。即,倾斜方向K1随着从第一部位227侧朝向第二部位229侧,以从基部225远离的方向倾斜。换句话说,倾斜方向K1随着从Z轴负方向朝向Z轴正方向,而从Y轴负方向向Y轴正方向倾斜。
如图22所示,在平视凹部235的底部235A时,在凹部235的轮廓之中,部位241A和部位241B沿倾斜方向K1倾斜,所述部位241A在Y轴方向上与凸部239A相邻,所述部位241B在Y轴方向上与部位241A对置。因此,在平视底部235A时,凹部235沿倾斜方向K1倾斜。另外,部位241A和部位241B分别比凹部235的轮廓之中沿Y轴方向延伸的部位241C和部位241D长。因此,凹部235可以被看作沿倾斜方向K1延伸。
如图22所示,堤部237沿凹部235的轮廓被设置。因此,堤部237的一部分沿凹部235的轮廓的部位241A或部位241B向倾斜方向K1倾斜。多个凸部239之中在Y轴方向上与凹部235的轮廓的部位241B相邻的五个凸部239分别被标记为凸部239B、凸部239C、凸部239D、凸部239E和凸部239F。凸部239B、凸部239C、凸部239D、凸部239E和凸部239F沿从第二部位229侧朝向第一部位227侧的方向按顺序排列。在这五个凸部239中,沿Y轴方向的尺寸,按凸部239B、凸部239C、凸部239D、凸部239E和凸部239F的顺序递增。也就是说,凸部239F的沿Y轴方向的尺寸比凸部239B的沿Y轴方向的尺寸大。
在凸部239B、凸部239C、凸部239D、凸部239E和凸部239F中,沿Y轴方向的尺寸递增的程度与倾斜方向K1的倾斜的程度相符。因此,凹部235的轮廓的部位241B和五个凸部239之间的Y轴方向上的间隙在凸部239B、凸部239C、凸部239D、凸部239E和凸部239F中彼此相等。也就是说,部位241B和凸部239B之间的Y轴方向上的间隙与部位241B和凸部239C之间的Y轴方向上的间隙相等。该关系对于其它三个凸部239D、凸部239E和凸部239F也相同。
多个凸部239之中,在Z轴负方向上与凸部239F相邻的凸部239被标记为凸部239G。凸部239G位于第一部位227的与第二部位229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处,并且位于第一部位227的与基部225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处。也就是说,凸部239G位于第一部位227的与第二部位229侧相反的一侧、且第一部位227的与基部225侧相反的一侧的角部(角落部)处。凸部239G沿Y轴方向延伸。凸部239G的沿Y轴方向的尺寸比凸部239F的沿Y轴方向的尺寸大。
在Y轴方向上,在凸部239G和基部225之间,沿Y轴方向排列有三个凸部239。位于凸部239G和基部225之间的三个凸部239分别被标记为凸部239H、凸部239I和凸部239J。凸部239H、凸部239I和凸部239J按从凸部239G侧朝向基部225侧的顺序排列。在凸部239G和凸部239H之间设置有开口部245,所述开口部245在X轴方向上贯穿第一部位227。开口部245贯穿第一部位227的面231和面233之间。
另外,在凸部239J和基部225之间设置有开口部247,所述开口部247在X轴方向上贯穿第一部位227。并且,在第一部位227的区域内,在比凸部239A靠第二部位229侧设置有开口部249,所述开口部249在X轴方向上贯穿第一部位227。开口部247和开口部249分别贯穿第一部位227的面231和面233之间。
此处,凸部239G如图26所示那样也涉及到面233。也就是说,凸部239G从面231向与面233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从面233向与面231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片材82B(图23)侧突出。同样地,凸部239H、凸部239I和凸部239J也从面233向与面231侧相反的一侧、即片材82B(图23)侧突出。在凸部239G上,设置有沿Y轴方向贯穿凸部239G的通孔251。通孔251在凸部239G的凸部239H侧与开口部245相连通。由通孔251和开口部245构成:从第一部位227侧向基部225侧贯穿凸部239G、并通过开口部245后到达凸部239H的流路。
如图26所示,在面233上设置有凸部235B。凸部235B在平视时与凹部235的区域重叠。凹部235在面231之中被设置于平视时与凸部235B重叠的区域内。由此,可以使得从面231到凹部235的底部235A的深度尺寸大于从面231到面233的厚度尺寸。
如图25所示,在凹部235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肋253和浇口(gate)部255。在实施例1中,设置有两个肋253。肋253的个数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两个肋253沿Y轴方向延伸。两个肋253以互相隔开间隙的状态排列在Z轴方向上。两个肋253从底部235A向与面233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片材82A(图23)侧突出。两个肋253距底部235A的突出量小于凹部235距面231的深度尺寸。因此,两个肋253被收纳在比面231靠底部235A侧。
如图22所示,两个肋253从凹部235的轮廓的部位241B向部位241A侧延伸。两个肋253与部位241B连接。另外,两个肋253从部位241A离开。也就是说,在部位241A和各肋253之间设置有间隙。以下,在分别识别两个肋253的情况下,两个肋253分别被标记为肋253A和肋253B。两个肋253之中肋253A与肋253B相比位于第二部位229侧。
如图22所示,浇口部255被设置为:与肋253B相比,位于与第二部位229侧相反的一侧。也就是说,浇口部255位于肋253B和凹部235的轮廓的部位241C之间。浇口部255从底部235A朝向与面233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片材82A(图23)侧突出。浇口部255距底部235A的突出量小于凹部235距面231的深度尺寸。因此,浇口部255被收纳在比面231靠底部235A侧。
另外,如图25所示,在第二部位229上设置有浇口部257。浇口部257从面231朝向与面233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片材82A(图23)侧突出。如图26所示,在面233侧,浇口部255和浇口部257分别凹向面231侧。在浇口部255和浇口部257各自的凹陷的内部形成射出成型中的浇口残留。由此,容易避免浇口残留从面233或凸部235B突出。
如图25所示,在基部225设置有突出部261,该突出部261设置在基部225的与第二部位229侧相反的一侧。突出部261在Z轴方向上被设置在与第二部位229相比更靠与第一部位227侧相反的一侧。换句话说,在Z轴方向上,第二部位229与突出部261相比位于第一部位227侧。并且,换句话说,在Z轴方向上,第二部位229位于突出部261和第一部位227之间。突出部261从基部225的面225A向与基部225的第二部位229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在突出部261上设置有注入口263。注入口263沿Y轴方向贯穿突出部261和基部225。
另外,在Z轴方向上,在基部225的第一部位227侧设置有连通路265。连通路265在Y轴方向上贯穿基部225并通向凹部235内。连通路265如图22所示的那样从基部225的面225A贯穿到凹部235的轮廓之中在Y轴方向上与基部225相邻的部位241E。由此,连通路265在Y轴方向上从基部225的与第一部位227侧相反的一侧通向凹部235内。
如图27所示,过滤器223与第一部位227的面231相对。即,过滤器223在第一部位227中被设置在面231侧。过滤器223的最大面223A沿面231展开。换句话说,过滤器223被设置为与面231平行。如前所述,第一部位227、面89A和面89B彼此大致平行。因此,过滤器223的最大面223A也分别与面89A和面89B大致平行。
过滤器223具有覆盖凹部235的大小。并且,过滤器223具有覆盖堤部237和凹部235的大小。过滤器223在覆盖了堤部237和凹部235的状态下,遍及堤部237的全周而被接合到堤部237上。在实施例1中,过滤器223被熔敷在堤部237上。作为过滤器223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无纺布或纺布、金属网等。
如图28所示,具有上述的构成的流路单元83和过滤器单元84被彼此组合。在图28中,流路单元83被图示为YZ平面上的截面图。过滤器单元84被设置在流路单元83的与腔123侧相反的一侧(墨水包82侧)。在使第一流路部件99的熔敷部86的面86A(图7)和第二流路部件221的基部225的面225A(图25)彼此相对的状态下,将流路单元83的第一流路部件99和过滤器单元84的第二流路部件221彼此组合。在实施例1中,第二流路部件221的突出部261嵌入到第一流路部件99的注入口127,并且连通路265被连接到第一流路部件99的流路133上。在如上所述的那样组合流路单元83和过滤器单元84的状态下,将墨水包82熔敷到熔敷部86和熔敷部87。也就是说,第一流路部件99和第二流路部件221的连接处(对接部)被墨水包82夹持(被覆盖)。第一流路部件99露出到墨水包82的外侧。另一方面,第二流路部件221被容纳在墨水包82的内部。
通过组合第一流路部件99和第二流路部件221来构成流路部件268。流路部件268贯穿墨水包82并被跨设在墨水包82的外侧和墨水包82的内部之间。因此,墨水包82和流路部件268互相交叉。并且,墨水包82和流路部件268在墨水包82和流路部件268交叉的部位处被接合。在流路部件268中,熔敷部86和熔敷部87分别遍及流路部件268的周围。也就是说,在流路部件268中,熔敷部86和熔敷部87被墨水包82夹持。如前所述,当从正面观察时,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被收纳在与基部225重叠的区域内(图24)。换句话说,这被看作:当平视在第二流路部件221中由墨水包82围绕的区域时,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被收纳在该区域内。
构成流路部件268的部件并不限于第一流路部件99和第二流路部件221这两个。例如,可以用一个部件构成流路部件268。另外,也可以用三个部件或超过三个的部件构成流路部件268。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在第一流路部件99和第二流路部件221之间设置其它部件的构成,或者在与第二流路部件221相比位于与第一流路部件99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其它部件的构成等各种构成。
根据上述的构成,墨水包82的内部从过滤器223到达凹部235内,并经由连通路265和流路133通到腔123的内部。并且,腔123的内部经由流路131通到供应管88的内部。也就是说,墨水包82的内部按照顺序经过凹部235内、连通路265、流路133、腔123内、流路131和供应管88的内部之后通到墨水包82的外部。因此,从凹部235内到供应管88内的路径构成从墨水包82的内部到达墨水包82的外部的墨水的流路。从凹部235内到达供应管88内的流路在墨水包82中延伸到与熔敷部87相比更靠墨水包82的内侧的位置。并且,过滤器223被设置在从凹部235内到达供应管88内的流路之中与熔敷部87相比位于墨水包82的内侧的部位上。另外,墨水包82的内部经由注入口263和注入口127通到墨水包82的外部。注入口127和注入口263成为向墨水包82内注入墨水时的注入路径。向墨水包82内注入墨水后,注入口127通过热铆接等被封住。
如图29所示,在包单元81中,墨水包82被容纳在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之间。在将墨水包82容纳于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之间的状态下,流路单元83露出到由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围绕的区域的外侧。并且,通过第三壳体71C覆盖流路单元83来构成盒51。
在盒51中,墨水包82如作为图29中的B-B线处的截面图的图30所示的那样以边缘区域85被插入到设置于壳体71的内部的槽271的状态被容纳在壳体71内。槽271被设置在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这两者上。以下,在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中识别槽271的情况下,第一壳体71A的槽271被标记为槽271A,第二壳体71B的槽271被标记为槽271B。
槽271A被设置在第一壳体71A的Z轴正方向的端部上。槽271A在X轴方向上以朝向壳体71的外侧、即朝向X轴正方向而凹入的方向设置。槽271B被设置在第二壳体71B的Z轴负方向的端部上。槽271B在X轴方向上以朝向壳体71的外侧、即朝向X轴负方向而凹入的方向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端部85B被插入到槽271A中,端部85C被插入到槽271B中。
端部85B从墨水包82以被折弯的状态被插入到槽271A内。端部85C从墨水包82以被折弯的状态被插入到槽271B内。在壳体71内,端部85B和端部85C被互相反向地折弯。因此,在图30中(当从正面观察时),墨水包82呈S字状。通过端部85B被插入到槽271A内、端部85C被插入到槽271B内,墨水包82的姿势在壳体71内被保持。
如图31所示,墨水包82在注入墨水前的阶段压扁为片材82A和片材82B互相接触的状态。在墨水被注入到墨水包82前的阶段,墨水包82被插入到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之间。这时,墨水包82的端部85B被插入到槽271A中,端部85C被插入到槽271B中。在墨水包82被插入到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之间之后,墨水被从流路单元83的注入口127注入到墨水包82内。这时,墨水包82如图32所示的那样根据被注入的墨水的量而在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之间逐渐膨胀。
在此,当组合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时,如图33所示那样形成开口部275。开口部275如作为图33中的C-C线处的截面图的图34所示的那样比沿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内的空间的XZ平面的截面积A1窄。因此,当通过将墨水注入到墨水包82中而墨水包82在壳体71内膨胀到上限时,墨水包82如图35所示那样无法通过开口部275。因此,无法将容纳了墨水的墨水包82从互相组合的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之间的开口部275拔出。根据墨水包82内的墨水量,而存在能够从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之间的开口部275拔出墨水包82的情况、以及无法拔出墨水包82的情况。
对向墨水包82注入墨水的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将墨水包82插入到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之间的状态下进行向墨水包82的墨水的注入。然而,以下,为了容易理解构成,省略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的图示。另外,为了容易理解构成,在各附图中,有时省略构成的一部分,或以截面图示出构成。
在向墨水包82注入墨水的方法中,首先,如图36所示,将包单元81保持在注入姿势。在注入姿势下,第一流路部件99的面121A朝向铅垂上方。在图中的铅垂方向上,箭头的方向为铅垂下方的方向。并且,在注入姿势下,包单元81从铅垂方向倾斜。在注入姿势下,在面121A中,以腔123侧比注入口127侧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下方的方向倾斜。在实施例1中,注入姿势下的包单元81的倾斜量被设定为相对于铅垂方向大约是5度。
接着,将包单元81保持在注入姿势,并将墨水从注入口127注入到墨水包82内。由此,墨水包82在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之间逐渐膨胀。这时,当向墨水包82内注入墨水时,存在气泡277与墨水一起混入墨水包82内的情况。在实施例1中,包单元81被保持为注入姿势、即包单元81从铅垂方向倾斜,因此混入到墨水包82内的气泡277容易聚集在注入口127侧。并且,通过保持着注入姿势并对墨水包82施以振动或冲击,容易将气泡277聚集到注入口127附近。并且,接着,如图37所示,将包单元81保持在注入姿势,并从注入口127将墨水包82内的气泡277排出。
接着,如图38所示,塞住注入口127。接着,通过将包单元81保持在注入姿势并从供应管88向流路131内吸引,使得凹部235内充满墨水。由于墨水包82内注入有墨水,因此过滤器223浸入到墨水包82内的墨水中。然而,由于过滤器223而墨水难以进入凹部235内。因此,在凹部235内残存有气体。因此,通过从供应管88向流路131内吸引,,使得凹部235内充满墨水。
如前所述,在实施例1中,凹部235的轮廓之中部位241A和部位241B沿倾斜方向K1倾斜。也就是说,凹部235沿倾斜方向K1倾斜。在实施例1中,相对于Z轴方向的倾斜方向K1的倾斜量被设定为大约10度。因此,在将包单元81保持在注入姿势的状态下,倾斜方向K1从水平方向向下方侧倾斜。这时,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方向K1的倾斜量成为大约5度。由此,凹部235内的气体容易向连通路265聚集。其结果是,通过从供应管88向流路131内吸引,容易使得凹部235内充满墨水。换句话说,在凹部235内难以残留气体(气泡)。
在使墨水充满凹部235内的工序之后,如图39所示,将包单元81保持在水平姿势。在水平姿势下,第一流路部件99的面121A和水平方向互相交叉。另外,在水平姿势下,在铅垂方向上腔123与注入口127相比位于下方。在实施例1中,在水平姿势下,面121A和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被设定为大约90度。
接着,通过将包单元81保持在水平姿势并从供应管88向流路131,排出腔123内的气泡277(气体)。通过将包单元81保持在水平姿势,容易将腔123内的气泡277聚集到流路131侧。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腔123内的气泡277从供应管88排出。
接着,一旦在用薄膜119(图6)封住供应管88之后、将第三壳体71C(图3)组合到第一壳体71A和第二壳体71B上,就可以制造盒51(图2)。
在实施例1中,在从墨水包82内到供应口181的墨水的流动方向上,在比供应口181靠墨水包82侧、即比供应口181靠上游侧设置有过滤器223(图28)。墨水包82内的墨水通过过滤器223之后、到达供应口181。因此,能够将被过滤器223过滤的墨水供应到打印机1中。由此,即使在墨水包82内的墨水中混入有杂质等,也能够通过过滤器223捕捉杂质。其结果是,能够很好地抑制杂质等被供应到打印机1的情况。
另外,在实施例1中,当通过消耗掉墨水包82内的墨水而墨水包82内的墨水的量减少时,墨水包82随着墨水的消耗量而被逐渐压扁。当墨水包82被逐渐压扁时,片材82A或片材82B容易与第一部位227接触。例如,一旦片材82A接触到过滤器223、过滤器223被片材82A覆盖,则墨水包82内的墨水变得难以通过过滤器223。由此,墨水包82内的墨水向打印机1的供应容易被阻碍。可是,在实施例1中,如图39所示,在平面视图中观察凹部235的底部235A时,在比过滤器223的区域靠外侧设置有凸部239。通过凸部239,容易在片材82A和过滤器223之间确保间隙。由此,容易避免过滤器223被片材82A覆盖。在实施例1中,多个凸部239以彼此具有间隙的状态被设置,因此更容易在片材82A和过滤器223之间确保间隙。其结果是,容易维持从墨水包82内到供应口181的墨水的流动。
另外,在实施例1中,过滤器223的最大面223A分别与片材82A和片材82B大致平行(图23)。因此,通过沿片材82A或片材82B变大过滤器223,能够将墨水包82的X轴方向上的厚度抑制得小,并且能够增大过滤器223的面积。由此,提高过滤器223的捕捉杂质等的能力,并且容易谋求盒51的小型化。
另外,在实施例1中,流路单元83和过滤器单元84彼此独立地构成(图4)。因此,在盒51中,也可以采用省略了过滤器单元84的构成。也就是说,在盒51中,可以选择性地采用:采用过滤器单元84的构成和省略过滤器单元84的构成。由此,在盒51中,在采用过滤器单元84的构成和省略过滤器单元84的构成中,能够使除了过滤器单元84之外的构成相同。
另外,在实施例1中,当从正面观察时,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被收纳在与基部225重叠的区域内(图24)。因此,容易将墨水包82的X轴方向上的厚度抑制得小。
另外,在实施例1中,设置有沿Y轴方向贯穿凸部239G的通孔251(图26)。通孔251在凸部239G的凸部239H侧与开口部245连通。由通孔251和开口部245构成从第一部位227侧向基部225侧贯穿凸部239G、并通到开口部245之后、到达凸部239H的流路。由此,即使随着墨水的消耗量而墨水包82被压扁,片材82A或片材82B接触到第一部位227,也容易确保从墨水包82内到流路133的墨水的流路。其结果是,更容易维持从墨水包82内到供应口181的墨水的流动。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凹部235的内部设置有肋253(图25)。由此,容易避免过滤器223接触到凹部235的底部235A。例如,如果过滤器223接触到凹部235的底部235A,则墨水变得难以通过过滤器223中的与底部235A接触的部位。也就是说,当过滤器223接触到凹部235的底部235A时,墨水向凹部235内的流入容易被阻碍。可是,在实施例1中,由于在凹部235的内部设置有肋253,因此容易避免墨水向凹部235内的流入被阻碍的情况。
并且,在实施例1中,由于在凹部235的内部设置有肋253,因此更容易避免过滤器223接触到凹部235的底部235A。因此,更容易避免墨水向凹部235内的流入被阻碍的情况。
并且,在实施例1中,在凹部235的内部设置有浇口部255,因此更容易避免过滤器223接触到凹部235的底部235A。因此,更容易避免墨水向凹部235内的流入被阻碍的情况。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第一部位227上设置有开口部245、开口部247和开口部249。由此,容易确保贯穿第一部位227的面231和面233之间的墨水的流路。其结果是,更容易避免墨水向凹部235内的流入被阻碍的情况。
另外,在实施例1中,凸部239G、凸部239H、凸部239I和凸部239J也涉及面233(图26)。由此,即使片材82A或片材82B接触到第一部位227,也难以堵住开口部245或开口部247、开口部249。因此,容易确保贯穿第一部位227的面231和面233之间的墨水的流路。其结果是,更容易避免墨水向凹部235内的流入被阻碍的情况。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开口部247与凹部235相比位于铅垂下方,开口部249位于凹部235的铅垂上方侧(图22)。由此,即使墨水的液位比开口部249低,也容易通过开口部247确保贯穿第一部位227的面231和面233之间的墨水的流路。其结果是,容易避免墨水向凹部235内的流入被阻碍的情况。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流路部件221上设置有第二部位229。在流路部件221中,基部225、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彼此相连(图22)。能够通过第二部位229减轻相对于基部225的第一部位227的倾倒。尤其,在实施例1中,流路部件221通过射出成型形成,因此存在在流路部件221上产生由成型造成的形变的情况。在实施例1中,从能够通过第二部位229来减轻由成型造成的形变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
另外,在实施例1中,第二部位229与第一部位227相连延伸。并且,在第二部位229上设置有浇口部257(图25)。由此,即使片材82A接触到第二部位229,也容易在第二部位229和片材82A之间确保间隙。因此,在墨水包82内,容易确保通到凹部235内的墨水的流路。其结果是,更容易避免墨水向凹部235内的流入被阻碍的情况。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过滤器223在铅垂方向上延伸至比墨水包82的中央靠下方侧(图28)。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一旦墨水包82内的墨水逐渐被消耗,则残存在墨水包82中的墨水聚集到墨水包82的铅垂下方。因此,优选的是,将过滤器223设置在墨水包82的铅垂下方侧的构成。根据该构成,即使墨水包82内的墨水逐渐被消耗,也可以将残存在墨水包82中的墨水容易地导入到凹部235内。其结果是,即使墨水包82内的墨水逐渐被消耗,也容易将残存在墨水包82中的墨水稳定地供应到打印机1中。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流路单元83和过滤器单元84互相结合的状态下,熔敷部86和熔敷部87被片材82A和片材82B夹持。并且,熔敷部86和熔敷部87分别熔敷墨水包82(图5)。由此,容易抑制墨水包82内的墨水从流路单元83和过滤器单元84的对接部(连接处)流入到流路133中、即不经由过滤器单元84流入到流路133中的情况。
(实施例2)
如图40所示,实施例2的包单元81包括:墨水包82、流路单元83和过滤器单元301。实施例2中的盒51除了实施例1中的过滤器单元84被替换为过滤器单元301之外具有与实施例1中的盒51相同的构成。以下,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附上与实施例1相同的符号,从而省略详细的说明。流路单元83和过滤器单元301与实施例1同样地被彼此组合。
过滤器单元301被容纳在墨水包82的内部。过滤器单元301将墨水包82内的墨水通过后述的过滤器后、再供应到流路单元83中。如图41所示,过滤器单元301以结合到流路单元83的状态被容纳在墨水包82内。如图40所示,在过滤器单元301中设置有熔敷部303。在熔敷部303被片材82A和片材82B夹持的状态下,片材82A和片材82B分别被熔敷到熔敷部303。也就是说,在实施例2中,如图41所示,在流路单元83和过滤器单元301互相结合的状态下,熔敷部86和熔敷部303被片材82A和片材82B夹持。并且,对熔敷部86和熔敷部303的每一个分别熔敷片材82A和片材82B。
如图42所示,过滤器单元301包括:第二流路部件305和过滤器307。第二流路部件305由合成树脂等塑料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43所示,第二流路部件305被划分为基部311和过滤器设置部313。基部311沿Z轴方向延伸。基部311的外周面被设定为前述的熔敷部303。基部311包括:朝向流路单元83(图42)侧的面311A和面311A的相反侧的面311B。面311A和面311B分别沿XZ平面展开。
如图43所示,过滤器设置部313从面311B向与流路单元83侧相反的一侧、即向墨水包82侧突出。如图42所示,在过滤器设置部313上设置有凹部315。凹部315被设置在过滤器设置部313的与基部311侧相反的一侧。如作为图42中的D-D线处的截面图的图44所示,凹部315以从过滤器设置部313的与基部311侧相反的一侧凹向基部311侧的方向设置。凹部315的底部315A在Z轴方向上以从注入口127侧朝向腔123侧而靠近基部311的方向倾斜。
在基部311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设置有突出部261。突出部261从基部311的面311A向基部311的与过滤器设置部313侧相反的一侧,即向流路单元83侧突出。并且,在突出部261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设置有注入口263。注入口263沿Y轴方向贯穿突出部261和基部311。另外,在Z轴方向上在基部311的与突出部261侧相反的一侧,与实施例1同样地设置有连通路265。连通路265在Y轴方向上贯穿基部311并通到凹部315内。由此,凹部315的内部经由连通路265与流路133连通。
如图42所示,过滤器307被设置在第二流路部件305的与流路单元83侧相反的一侧、即第二流路部件305的墨水包82侧。过滤器307具有最大面307A。最大面307A沿XZ平面展开。过滤器307具有覆盖凹部315的大小。并且,过滤器307具有覆盖堤部237和凹部315的大小。过滤器307在覆盖了堤部237和凹部315的状态下,遍及堤部237的全周被接合到堤部237。在实施例2中,堤部237沿凹部315的开口的轮廓、且遍及凹部315的开口的轮廓设置。在实施例2中,过滤器307也被熔敷到堤部237。作为过滤器307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无纺布或纺布、金属网等。
在实施例1中,过滤器223的最大面223A与片材82A和片材82B中的每一个大致平行。相对于实施例1,在实施例2中,过滤器307的最大面307A以与过滤器223交叉的方向设置。也就是说,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过滤器223和过滤器307以彼此交叉的方向对置。因此,在实施例2中,如图41所示,过滤器307可以看作以与片材82A的面89A和片材82B的面89B分别交叉的方向被设置。在实施例2中,过滤器307的最大面223A面对XZ平面,因此过滤器307的最大面223A以与片材82A和片材82B中的每一个大致正交的方向设置。另外,在实施例2中,如图45所示,当从正面观察时,过滤器设置部313和过滤器307超出与基部311重叠的区域。
通过上述的构成,在实施例2中,如图44所示,墨水包82的内部从过滤器307到达凹部315内,并经由连通路265和流路133与腔123的内部连通。并且,腔123的内部经由流路131与供应管88的内部连通。通过组合第一流路部件99和第二流路部件305来构成流路部件317。构成流路部件317的部件不限于第一流路部件99和第二流路部件305这两个。例如,也可以用一个部件构成流路部件317。另外,也可以用三个部件或超过三个的部件来构成流路部件317。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第一流路部件99和第二流路部件305之间设置其它部件的构成,或者其它部件被设置在与第二流路部件305相比位于与第一流路部件99相反的一侧的构成等各种构成。
在实施例2中也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并且,在实施例2中,过滤器307以与片材82A和片材82B中的每一个分别交叉的方向设置。由此,容易避免:片材82A或片材82B接触到过滤器307、从而过滤器307被片材82A或片材82B覆盖的情况。
另外,在实施例2中,当从正面观察时,过滤器设置部313和过滤器307超出与基部311重叠的区域(图45)。这是因为过滤器设置部313的X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随着从基部311侧朝向墨水包82侧而变宽(图42)。由此,能够将过滤器设置部313的基部311侧的宽度尺寸抑制得与基部311相同,同时使过滤器设置部313的墨水包82侧的宽度尺寸变宽。因此,能够变大过滤器307的面积。其结果是,能够在基部311侧保持窄的包单元81的宽度尺寸,同时在比基部311靠墨水包82侧使过滤器307的面积扩大。由此,提高过滤器223对杂质等的捕捉能力,同时容易谋求盒51的小型化。
另外,在实施例2中,如图44所示,凹部315的底部315A在Z轴方向上以随着从注入口263侧朝向连通路265侧而靠近基部311侧的方向倾斜。由此,在凹部315内,容易将墨水引导到连通路265中。因此,容易将墨水引导到流路133中,因此容易维持从墨水包82内到供应口181的墨水的流动。
符号说明
1…打印机、3…运送装置、5…记录部、7…移动装置、9…墨水供应部、11…控制部、12A…驱动辊、12B…从动辊、13…运送马达、15…中继单元、17…托架、19…记录头、31…软电线、41A,41B…滑轮、43…同步带、45…托架马达、47…导向轴、51…盒、51C…盒、51K…盒、51M…盒、51Y…盒、53…保持器、55…泵单元、61…墨水供应管、71…壳体、71A…第一壳体、71B…第二壳体、71C…第三壳体、75…基板、77…把手部、79…轨道部、81…包单元、82…墨水包、82A,82B…片材、83…流路单元、84…过滤器单元、85…边缘区域、85A,85B,85C,85D…端部、86…熔敷部、86A…面、87…熔敷部、88…供应管、89A,89B…面、91…开口部、93…凹部、99…第一流路部件、103…弹簧、105…止回阀、107…受压部件、107A…被支撑部、107B…弹簧支座部、107C…臂部、109…薄膜、111…杆、113…弹簧、115…栓、117…衬垫、119…薄膜、121…基部、121A…面、123…腔、125…停止部、127…注入口、131…流路、133…流路、135…侧壁、137…流入口、139…流出口、143…开口部、141…凸部、151…基部、151A…第一面、151B…第二面、153,153A,153B…轴承部、155,155A,155B…钩部、161…轴承孔、163…突起、165…支撑部、167…轴部、169…轴部、181…供应口、183…侧壁、185…底部、187…开口部、189…槽、191…末端、193…内壁、195…外壁、197…突出部、199…中空针、201…流路、211…光学传感器、213…检测棒、221…第二流路部件、223…过滤器、223A…最大面、225…基部、225A…面、227…第一部位、229…第二部位、231…面、233…面、235…凹部、235A…底部、237…堤部、239…凸部、241A,241B,241C,241D,241E…部位、245…开口部、247…开口部、249…开口部、251…通孔、253,253A,253B…肋、255…浇口部、257…浇口部、261…突出部、263…注入口、265…连通路、268…流路部件、271,271A,271B…槽、275…开口部、277…气泡、301…过滤器单元、303…熔敷部、305…第二流路部件、307…过滤器、307A…最大面、311…基部、311A,311B…面、313…过滤器设置部、315…凹部、315A…底部、317…流路部件、P…记录介质。

Claims (14)

1.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由具有可挠性的片材部件构成为袋状,并且能够在所述容纳部的内部容纳液体;
流路部件,所述流路部件贯穿所述片材部件并被跨设在所述容纳部的外侧和所述容纳部的内部之间,并具有能够将所述液体从所述容纳部的内部导出到所述容纳部的外侧的流路;以及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在所述容纳部的内部被设置在所述流路部件上,
所述流路部件和所述片材部件被接合,
所述流路延伸到与接合部相比更靠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位置处,所述接合部是所述片材部件之中被与所述流路部件接合的位置,
在所述流路部件中,所述过滤器被设置在与所述接合部相比更靠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部位上,
在所述流路部件上设置有比所述过滤器向所述片材部件侧突出的凸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部件由多个部件构成,所述多个部件包括露出到所述容纳部的外侧的第一流路部件和被容纳在所述容纳部的内部的第二流路部件,
所述过滤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部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路部件和所述第二流路部件的连接处被所述接合部覆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遍及所述流路部件的周围,
当平视由所述接合部围绕的区域时,所述第二流路部件和所述过滤器被收纳在所述区域内。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过滤器的外形的多个面之中面积最大的最大面与构成所述容纳部的外形的多个面之中面积最大的面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凸部,
多个所述凸部被设置在所述过滤器的周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凸部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凸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在与正交于所述过滤器的所述最大面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贯穿所述一个凸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流路部件中,在比所述过滤器的所述最大面的区域靠外侧处设置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在与所述最大面交叉的方向上贯穿所述流路部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口部,
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被使用时的姿势下,作为所述多个开口部之中的一个的第一开口部在铅垂方向上比所述过滤器位于下方,
作为所述多个开口部之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开口部在铅垂方向上比所述第一开口部位于上方。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路部件包括:
基部;
第一部位,所述第一部位从所述基部突出,并设置所述过滤器;以及
第二部位,所述第二部位从所述基部突出,且与所述第一部位相连。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位呈与所述第一部位相连的板状,
在所述第二部位上设置有向所述片材部件侧凸出的浇口部,
所述浇口部与所述过滤器相比更向所述片材部件侧突出。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被使用的姿势下,所述过滤器在铅垂方向上延伸至比所述容纳部的中央靠下方侧。
13.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过滤器的外形的多个面之中面积最大的最大面与构成所述容纳部的外形的多个面之中面积最大的面交叉。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遍及所述流路部件的周围,
当平视由所述接合部围绕的区域时,所述过滤器从所述区域内延伸到所述区域外。
CN201410236292.9A 2013-06-05 2014-05-29 液体容纳容器 Active CN104228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8568 2013-06-05
JP2013118568A JP6255719B2 (ja) 2013-06-05 2013-06-05 液体収容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8352A CN104228352A (zh) 2014-12-24
CN104228352B true CN104228352B (zh) 2017-10-31

Family

ID=51178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6292.9A Active CN104228352B (zh) 2013-06-05 2014-05-29 液体容纳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0334B2 (zh)
EP (1) EP2810780B1 (zh)
JP (1) JP6255719B2 (zh)
CN (1) CN1042283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03498A (ja) * 2015-04-23 2016-1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CN108730516A (zh) * 2018-05-25 2018-11-02 南京佳乐净膜科技有限公司 墨水储存净化装置及墨水深度净化鲜化的方法
JP7155906B2 (ja) * 2018-11-13 2022-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13443289B (zh) * 2021-05-28 2022-12-16 山东东阿丰乐化学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有效避免运输沉淀的水溶性液体化工产品存放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6556A (en) * 1976-10-28 1978-01-03 Johnson & Johnson Fluid filt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8756B2 (ja) * 1992-08-31 2001-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録装置
CA2272155C (en) 1992-07-31 2004-05-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US6170939B1 (en) * 1992-07-31 2001-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US6189704B1 (en) * 1993-07-12 2001-02-20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Inline filter
JP3251845B2 (ja) 1995-04-17 2002-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負圧を与える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該容器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0208924B1 (ko) 1995-08-22 1999-07-15 야스카와 히데아키 잉크제트 헤드 접속유닛 및 잉크제트 카트리지 및 그 조립방법
JPH0999563A (ja) * 1995-10-03 1997-04-15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EP1287997B1 (en) 1997-06-04 2006-04-0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delivery system Adapter
JP2001063098A (ja) 1999-04-27 2001-03-13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該液体収納容器に用いられる弁機構および液体供給容器
JP2001219572A (ja) * 2000-02-08 2001-08-14 Canon Inc 加圧式液体タン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S2275603T5 (es) 2000-10-20 2010-07-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ositivo de registro de inyeccion de tinta y cartucho de tinta.
JP3685262B2 (ja) * 2000-10-20 2005-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EP1967367B1 (en) 2000-10-20 2011-08-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PT1199179E (pt) 2000-10-20 2007-02-28 Seiko Epson Kabushiki Kaisha S Dispositivo de gravação a jacto de tinta e cartucho de tinta
CA2379725C (en) * 2001-04-03 2007-06-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US7669991B2 (en) * 2005-09-29 2010-03-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JP4770369B2 (ja) * 2005-09-29 2011-09-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に内包されるフレーム
EP1769922B1 (en) 2005-09-29 2009-11-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with plug
JP4479638B2 (ja) * 2005-09-29 2010-06-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12057A (ja) 2005-10-21 2007-05-10 Dainippon Toryo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36980A (ja) * 2005-11-22 2007-06-0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パック
JP2008230214A (ja) * 2007-02-19 2008-10-02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導出部のシール構造体及びシール方法並びに流体収容容器、再充填流体収容容器及びその再充填方法
JP5034801B2 (ja) * 2007-09-10 2012-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体の製造方法
JP2011148221A (ja) 2010-01-22 2011-08-04 Ricoh Co Ltd インク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84305B2 (ja) * 2011-06-13 2016-03-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検出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6556A (en) * 1976-10-28 1978-01-03 Johnson & Johnson Fluid filt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10780B1 (en) 2019-05-08
EP2810780A3 (en) 2016-05-25
US10000334B2 (en) 2018-06-19
CN104228352A (zh) 2014-12-24
EP2810780A2 (en) 2014-12-10
JP6255719B2 (ja) 2018-01-10
JP2014233947A (ja) 2014-12-15
US20140361023A1 (en) 2014-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8352B (zh) 液体容纳容器
JP6476888B2 (ja) タンク
CN106476441B (zh) 喷墨式记录装置
JP2015199264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6429727B2 (ja) 記録装置
KR20200117885A (ko) 잉크젯 기록 장치 및 잉크 탱크
JP2010137397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216963B2 (en)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ink cartridge
JP616186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9463632B2 (en) Print device
US9809034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having filter
JP611933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0125619A (ja)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
JP626393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10029468B2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US9333747B2 (en) Print device
TW201742756A (zh) 液體收容體及液體噴射系統
JP746370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9550368B2 (en) Print device
US11760098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JP61914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96377B2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23149854A (ja) パウチ、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リンタ
JP521621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袋及びサブタンクを設け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機構
JP202406121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