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42756A - 液體收容體及液體噴射系統 - Google Patents

液體收容體及液體噴射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42756A
TW201742756A TW106117342A TW106117342A TW201742756A TW 201742756 A TW201742756 A TW 201742756A TW 106117342 A TW106117342 A TW 106117342A TW 106117342 A TW106117342 A TW 106117342A TW 201742756 A TW201742756 A TW 2017427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container
housing
cas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7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7295B (zh
Inventor
Hiroyuki Kawate
Akihiro Toya
Yoshiaki Shimizu
Mikinori SAWAI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064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190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064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20994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064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20994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583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0207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42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2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7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729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改善液體收容體對液體噴射裝置之安裝姿勢之技術。液體收容體具備:收容部,其具有可撓性,且收容上述液體;及連接構件。於上述連接構件,設有:供液體導入部插入之液體導出口、自裝置側電氣連接部至少受到+ Z方向之力且與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電氣接觸之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接納第1定位部之第1接納部、接納第2定位部之第2接納部、及收容殼體之凸部之凹部。上述凹部與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形成於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下,於Z方向觀察時至少一部分彼此重疊之位置,於安裝狀態之姿勢下,上述液體收容體之上述Z方向之寬度,小於Y方向之寬度及X方向之寬度。

Description

液體收容體及液體噴射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體收容體及液體噴射系統。
作為液體收容體之一態樣,已知有所謂之墨水袋(例如下述專利文獻1~3)。墨水袋將供給至液體噴射裝置之一態樣即噴墨印表機(以下,亦簡稱為「印表機」)之墨水,收容於具有可撓性之收容體。於安裝墨水袋之印表機,有具備供墨水袋配置之托盤等殼體者。於此種印表機中,藉由將墨水袋配置於殼體,且將墨水袋與殼體一起安裝於印表機,而確立墨水袋與印表機間之墨水供給路徑或電氣通信路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27987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際公開WO2013/105504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4-24018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墨水袋較理想為對印表機以預先決定之適當姿勢安裝。若該安裝姿勢不適當,則有無法確立印表機之墨水供給路徑及電氣通信路徑之可能性。又,墨水之供給路徑及電氣通信路徑之連接狀態不穩定,亦有隨時間之經過而使該連接狀態惡化之擔憂。此外,與印表機之連接時,亦有因對印表機側之構成部之接觸而產生過度應力而有發生損傷、劣化之可能性。關於改善墨水袋對印表機之安裝姿勢,先前以來進行了多次研究,但依然有改善之空間。該課題不僅是墨水袋、及具備墨水袋與印表機之印刷系統,對於液體收容體、及具備液體收容體與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噴射系統,亦為共通之課題。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課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可作為以下形態實現。 [1]根據本發明之第1形態,提供一種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收容體。將平行於重力方向之方向定義為Z方向,將上述Z方向中與上述重力方向相同之方向定義為+Z方向,將上述Z方向中與上述重力方向相反之方向定義為-Z方向,將正交於上述Z方向之方向定義為Y方向,將上述Y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定義為+Y方向,將上述Y方向中的另一個方向定義為-Y方向,將正交於上述Z方向與上述Y方向之方向定義為X方向,將上述X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定義為+X方向,將上述X方向中的另一個方向定義為-X方向。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亦可具備殼架、殼體、裝置側固定構造、液體導入部、裝置側電氣連接部、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上述殼架亦可於內部設置殼體收納部。上述殼體亦可藉由沿上述+Y方向移動,而插入上述殼體收納部。上述殼體亦可具有凸部、及殼體側固定構造。上述凸部亦可於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突出於上述-Z方向側。上述殼體側固定構造亦可包含上述凸部之內部空間。上述殼體側固定構造亦可於上述殼體安裝於上述殼體收納部之殼體收納狀態中,以對上述殼體賦予朝上述-Z方向側之力之狀態,與上述裝置側固定構造扣合,而限制上述殼體朝上述-Y方向之移動。上述液體導入部亦可位於上述殼體收納部之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亦可位於上述殼體收納部之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上述第1定位部及上述第2定位部亦可自上述殼體收納部之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朝上述-Y方向側延伸,隔著上述液體導入部設置於上述X方向中彼此隔開之位置。上述液體收容體亦可構成為對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上述殼體可裝卸。上述液體收容體亦可具備收容部、及連接構件。上述收容部亦可具有可撓性,且收容液體。上述連接構件亦可於上述液體收容體處於安裝於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安裝狀態時,位於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於上述連接構件,亦可設置液體導出口、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第1接納部、第2接納部、及凹部。上述液體導出口亦可於上述安裝狀態中供上述液體導入部於上述+Y方向插入。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於上述安裝狀態中亦可受來自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之至少具有上述+Z方向之成分的力,且與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電氣接觸。上述第1接納部亦可於上述安裝狀態中接納上述第1定位部。上述第2接納部亦可於上述安裝狀態中接納上述第2定位部。上述凹部亦可於上述安裝狀態中朝上述-Z方向凹陷,收容上述支架部之上述凸部。上述凹部與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亦可形成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於上述Z方向觀察時至少一部分彼此重疊之位置。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中,上述液體收容體之上述Z方向之寬度亦可小於上述Y方向之寬度及上述X方向之寬度。 根據該形態之液體收容體,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自裝置側電氣連接部受到之+Z方向之力之至少一部分,藉由為了形成殼體之扣合狀態而使裝置側固定構造對殼體側固定構造賦予-Z方向之力而被減低。藉此,賦予至液體收容體之Z方向之力之成分減低,而抑制了液體收容體之配置姿勢自適當姿勢朝Z方向偏移,改善液體收容體對液體噴射裝置之連接狀態。又,由於抑制了因液體收容體之配置姿勢之惡化而對液體噴射裝置與液體收容體之連接部位產生之無用應力,故抑制該連接部位之損傷、劣化。又,根據該形態之液體收容體,因於安裝狀態之姿勢,Z方向之寬度小於其他X方向及Y方向之寬度,故於液體收容體之殼體上之配置姿勢更穩定化。藉此,進而改善液體收容體對液體噴射裝置之連接狀態。 [2]於上述形態之液體收容體中,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可具有於上述安裝狀態中與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接觸之接觸面,上述接觸面之法向量係於上述液體收容體設為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時,具有上述-Z方向之向量成分與上述+Y方向之向量成分。根據該形態之液體收容體,可利用殼體朝+Y方向移動時之力,形成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與裝置側電氣連接部間之電氣連接狀態,且可提高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與裝置側電氣連接部之電氣連接性。 [3]於上述形態之液體收容體中,可為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時,上述第1時接納部相對於上述液體導出口位於上述-X方向側,上述第2接納部相對於上述液體導出口位於上述+X方向側。根據該形態之液體收容體,於液體收容體對液體噴射裝置之安裝時,藉由一對定位部與一對接納部,提高液體收容體之液體導出口對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導入部之於X方向之定位精度。藉此,改善液體導入部與液體導出口之連接性。 [4]於上述形態之液體收容體中,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及上述凹部可為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時,於上述X方向,位於上述液體導出口與上述第1接納部之間。根據該形態之液體收容體,藉由一對定位部與一對接納部,提高液體導出口對液體導入部之於X方向之定位精度、及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對裝置側電氣連接部之定位精度。藉此,改善液體導出口與液體導入部之連接性、及裝置側電氣連接部與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之電氣連接性。又,僅於液體導出口與第1接納部之間設置有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及凹部之部分,使第1接納部與第2接納部間之X方向之距離變大,且使藉由一對定位部與一對接納部所致之定位精度更提高。 [5]於上述形態之液體收容體中,可為上述第1接納部具有供上述第1定位部插通之第1開口部,上述第2接納部具有供上述第2定位部插通之第2開口部,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中,上述第2開口部之上述X方向之開口寬度大於上述第1開口部之上述X方向之開口寬度。根據該形態之液體收容體,因第2定位部插入第2接納部,可於定位開始時之X方向之角度具有裕度,故可改善液體收容體對於液體噴射裝置之連接性。又,藉由該裕度,亦可於液體噴射裝置與液體收容體之連接時,緩和產生於該等接觸部位之應力。 [6]根據本發明之第2形態,提供液體噴射系統。該液體噴射系統可具備液體噴射裝置、及液體收容體。將平行於重力方向之方向定義為Z方向,將上述Z方向中與上述重力方向相同之方向定義為+Z方向,將上述Z方向中與上述重力方向相反之方向定義為-Z方向,將正交於上述Z方向之方向定義為Y方向,將上述Y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定義為+Y方向,將上述Y方向中的另一個方向定義為-Y方向,將正交於上述Z方向與上述Y方向之方向定義為X方向,將上述X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定義為+X方向,將上述X方向中的另一個方向定義為-X方向。上述液體噴射裝置可具備殼架、殼體、裝置側固定構造、液體導入部、裝置側電氣連接部、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於上述殼架之內部,可設置有殼體收納部。上述殼體部可藉由沿上述+Y方向移動,而插入上述殼體收納部。上述殼體可具有凸部、及殼體側固定構造。上述凸部可於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突出於上述-Z方向側。上述殼體側固定構造可包含上述凸部之內部空間。上述裝置側固定構造可於上述殼體安裝於上述殼體收納部之殼體收納狀態中,以對上述殼體賦予朝上述-Z方向側之力之狀態,與上述殼體側固定構造扣合,而限制上述殼體朝上述-Y方向之移動。上述液體導入部可位於上述殼體收納部之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可位於上述殼體收納部之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上述第1定位部及上述第2定位部可自上述殼體收納部之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朝上述-Y方向側延伸,隔著上述液體導入部設置於上述X方向中彼此隔開之位置。上述液體收容體可構成為對上述殼體可裝卸。上述液體收容體可具備收納部、及連接構件。上述收納部可具有可撓性,且收納液體。上述連接構件可於上述液體收容體處於安裝於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安裝狀態時,位於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於上述連接構件,可設置液體導出口、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第1接納部、第2接納部、及凹部。上述液體導出口可於上述安裝狀態中供上述液體導入部於上述+Y方向插入。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於上述安裝狀態中可自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受到至少具有上述+Z方向之成分的力,且與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電氣接觸。上述第1接納部可於上述安裝狀態中接納上述第1定位部。上述第2接納部可於上述安裝狀態中接納上述第2定位部。上述凹部可於上述安裝狀態中朝上述-Z方向凹陷,收納上述殼體之上述凸部。上述凹部與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可形成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中於上述Z方向觀察時至少一部分彼此重疊之位置。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中,上述液體收容體之上述Z方向之寬度可小於上述Y方向之寬度及上述X方向之寬度。 根據該形態之液體噴射系統,於液體收容體中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自裝置側電氣連接部受到之+Z方向之力之至少一部分,藉由為了形成殼體之扣合狀態而使裝置側固定構造對殼體側固定構造賦予-Z方向之力而被減低。藉此,賦予至液體收容體之Z方向之力之成分被減低,抑制了液體收容體之配置姿勢自適當姿勢朝Z方向偏移,改善液體收容體對液體噴射裝置之連接狀態。又,由於抑制了因液體收容體之配置姿勢之惡化而對液體噴射裝置與液體收容體之連接部位產生之無用應力,故抑制該連接部位之損傷、劣化。又,根據該形態之液體噴射系統,因於安裝狀態之姿勢時之液體收容體之Z方向之寬度,小於其他X方向及Y方向之寬度,故於液體收容體之殼體上之配置姿勢更穩定化。藉此,進而改善液體收容體對液體噴射裝置之連接狀態。 [7]於上述形態之液體噴射系統中,可為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具有於上述安裝狀態中與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接觸之接觸面,上述接觸面之法向量於上述液體收容體設為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時,具有上述-Z方向之向量成分與上述+Y方向之向量成分。根據該形態之液體噴射系統,可利用殼體朝+Y方向移動時之力,形成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與裝置側電氣連接部間之電氣連接狀態,且可提高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與裝置側電氣連接部之電氣連接性。 [8]於上述形態之液體噴射系統中,可為上述液體收容體設為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時,上述第1接納部相對於上述液體導出口位於上述-X方向側,上述第2接納部相對於上述液體導出口位於上述+X方向側。根據該形態之液體噴射系統,於液體收容體對液體噴射裝置之安裝時,藉由一對定位部與一對接納部,提高液體收容體之液體導出口對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導入部之於X方向的定位精度。藉此,改善液體導入部與液體導出口之連接性。 [9]於上述形態之液體噴射系統中,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及上述凹部可於上述液體收容體設為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時,於上述X方向,位於上述液體導出口與上述第1接納部之間。根據該形態之液體噴射系統,藉由一對定位部與一對接納部,提高液體導出口對液體導入部之於X方向之定位精度、及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對裝置側電氣連接部之定位精度。藉此,改善與液體導入部之連接性、及裝置側電氣連接部與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之電氣連接性。又,為了於液體導出口與第1接納部之間設置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及凹部,而將第1接納部與第2接納部間之X方向之距離設得較大,藉此藉由一對定位部與一對接納部所致之X方向之定位精度更提高。 [10]於上述形態之液體噴射系統中,可為上述第1接納部具有供上述第1定位部插通之第1開口部,上述第2接納部具有供上述第2定位部插通之第2開口部,於上述安裝狀態之上述液體收容體之姿勢中,上述第2開口部之上述X方向之開口寬度大於上述第1開口部之上述X方向之開口寬度。根據該形態之液體噴射系統,因可使第2定位部插入第2接納部時之X方向之角度具有裕度,故可改善液體收容體對於液體噴射裝置之連接性。又,藉由該裕度,可於液體噴射裝置與液體收容體之連接時,緩和產生於該等接觸部位之應力。 [11]於上述形態之液體噴射系統中,上述裝置側固定構造與上述殼體側固定構造可構成為處於彼此扣合之扣合狀態時,藉由於上述+Y方向按壓上述殼體,而解除上述扣合狀態,容許上述殼體朝上述-Y方向移動。根據該液體噴射系統,因使液體收容體對液體噴射裝置之裝卸操作簡易化,故提高了使用者之便利性。 上述之本發明之各形態所具有之複數個構成要件並非全部為必須者,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之一部分或全部,或為達成本說明書所記述之效果之一部分或全部,可適當對上述複數個構成要件之一部分進行其變更、削除、與新的其他構成要件之替換、及限定內容之一部分削除。又,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之一部分或全部,或為達成本說明書所記述之效果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將上述之本發明之一形態所包含之技術特徵之一部分或全部與上述之本發明之其他形態所包含之技術特徵之一部分或全部加以組合,而作為本發明之獨立之一形態。 本發明亦可以液體收容體及液體噴射系統以外之多種形態實現。例如,可以液體噴射裝置或液體噴射裝置中液體收容體之連接方法及連接構造等之形態實現。另,於本說明書中,「系統」意指為了使複數個構成要件發揮1個或複數個功能而彼此協作之構成態樣。「系統」除了將複數個構成要件之一部分或全部配置於分開之場所並協作之態樣外,亦包含於單一裝置內使複數個構成要件彼此協作之態樣。
A.第1實施形態: 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參照圖1~圖5,說明液體噴射裝置10之構成。又,參照圖6~圖20B,將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液體收容體100之構成,與液體收容體100之安裝所用之殼體61之構成一起說明。另,於本說明書中,亦將安裝有液體收容體100之狀態之液體噴射裝置10稱為「液體噴射系統11」。 A1.液體噴射裝置之構成: [液體噴射裝置之外觀構成] 圖1係顯示構成液體噴射系統11之液體噴射裝置10之外觀構成之概略立體圖。於圖1中,圖示有顯示彼此正交之3個方向之箭頭X、Y、Z。另,箭頭X、Y、Z係與圖1對應,亦於本說明書中參照之其他各圖適宜地圖示。 箭頭X、Y、Z顯示之方向與處於通常使用狀態時之液體噴射裝置10之配置姿勢對應。液體噴射裝置10之通常使用狀態意指液體噴射裝置10配置於水平面並使用時之狀態。以下,將箭頭X、Y、Z顯示之方向分別稱為「X方向」、「Y方向」、「Z方向」。將各X方向中的1個方向稱為「+X方向」,將另一個方向稱為「-X方向」。對於Y、Z方向,亦同樣將一個方向稱為「+Y方向」及「+Z方向」,將另一個方向稱為「-Y方向」及「-Z方向」。 對於X、Y、Z方向,以Z方向、Y方向、X方向之順序說明。Z方向表示平行於重力方向之方向。+Z方向為重力方向,-Z方向為與重力方向相反之方向。Z方向與液體噴射裝置10之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一致。以下說明中,關於液體噴射裝置10,稱為「上」或「下」時,只要未另外說明,否則意指以箭頭Z之方向為基準之上下方向,「上」意指-Z方向,「下」意指+Z方向。 Y方向表示平行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前後方向(縱深方向)之方向。+Y方向為自液體噴射裝置10之前表面側朝背面側之方向,-Y方向與之相反,為自液體噴射裝置10之背面側朝正面側之方向。以下說明中,關於液體噴射裝置10,稱為「前」或「後」時,只要未另外說明,否則意指以箭頭Y之方向為基準之前後方向,「前」意指-Y方向,「後」意指+Y方向。 X方向表示平行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左右方向(寬度方向)之方向。+X方向與正對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前表面時自右側朝左側之方向一致, -X方向與之相反,與自左側朝右側之方向一致。以下說明中,關於液體噴射裝置10,稱為「右」或「左」時,只要未另外說明,否則意指以箭頭X之方向為基準之左右方向,「右」意指-X方向,「左」意指+X方向。 另,以下說明中,可自液體噴射裝置10分離之構成要件(殼體61或液體收容體100等)之說明中之X、Y、Z方向均係以適當安裝於處於通常使用狀態時之液體噴射裝置10之安裝狀態之姿勢為基準者。 於本實施形態中,液體噴射裝置10係噴墨印表機,液體噴射系統11係噴墨式之印刷系統。於本實施形態之液體噴射裝置10中藉由噴射而消耗之液體為墨水。液體噴射裝置10藉由噴出墨水滴,而於處理對象即媒體上記錄墨點而形成圖像。上述媒體例如為印刷用紙。本實施形態之液體噴射裝置10具備構成液體噴射裝置10之外裝之樹脂製之中空箱體即殼架10c。殼架10c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於朝-Y方向側,於設想使用者操作液體噴射裝置10時正對之前表面部12,設有操作部13、媒體排出口14、媒體接受部15、媒體收納口16、媒體收納部17、及蓋體構件18。 操作部13具有對於使用者顯示資訊之顯示部13i、及受理使用者之操作之複數個操作按鈕13b。媒體排出口14係自液體噴射裝置10之內部送出之媒體之出口。媒體排出口14形成為於X方向寬度較廣之狹槽狀之開口部,且於-Y方向開口。媒體接受部15係於媒體排出口14之下側朝-Y方向伸出成簷狀,擋住自媒體排出口14排出之媒體。 媒體收納口16係用以供使用者對液體噴射裝置10補給媒體之開口部。於本實施形態中,媒體收納部16係於媒體接受部15之下方,具有朝 -Y方向開口,且於X方向寬度較廣之大致長方形之開口形狀。媒體收納部17係收納本實施形態中處理對象媒體即媒體之儲料之托盤狀之構件。媒體收納部17係以可自液體噴射裝置10之外部經由媒體收納口16觀察其前表面之狀態,收納於媒體收納口16。使用者係可藉由經由媒體收納口16將媒體收納於自液體噴射裝置10朝-Y方向拉出之媒體收納部17,進而,自媒體收納口16將媒體收納部17裝入媒體收納口16,而對液體噴射裝置10補給媒體。 蓋體構件18係構成液體噴射裝置10之外裝之一部分之樹脂製之板狀構件。於本實施形態中,蓋體構件18具有於X方向寬度較廣之大致長方形形狀,且配置於媒體收納口16下。蓋體構件18於其外周緣具有爪部(省略圖示),且對殼架10c可裝卸地安裝。蓋體構件18被覆收納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內部之複數個液體收容體100並予以保護。 [液體噴射裝置之內部構成] 依序參照圖2~圖5說明液體噴射裝置10之內部構成之概要。圖2係卸除殼架10c及蓋體構件18而於+Y方向觀察液體噴射裝置10時之概略圖。圖2係從液體噴射裝置10之主要構成要件中,抽出控制部20、噴射執行部30、媒體搬送部35、液體供給部40、及殼體收納部60而圖示。圖3係卸除殼架10c及蓋體構件18而於+Z方向觀察液體噴射裝置10時之概略圖。於圖3中,省略了圖2所圖示之控制部20、噴射執行部30、及媒體搬送部35之圖示。又,於圖3中,為方便起見而圖示有分別將複數個液體收容體100自完成對液體噴射裝置10之安裝之安裝位置即配置區域LA與殼體61一起於-Y方向拉出之狀態。 液體噴射裝置10具備控制部20、噴射執行部30、媒體搬送部35、液體供給部40、及殼體收納部60(圖2)。於液體噴射裝置10中,經由液體供給部40之供給配管42,而自收納於殼體收納部60之液體收容體100對噴射執行部30供給液體。且,藉由使噴射執行部30對媒體搬送部35自媒體收納部17送出並搬送之媒體MP噴射液體,而於媒體MP形成印刷圖像。對控制部20、噴射執行部30、媒體搬送部35、液體供給部40及殼體收納部60依序說明。 [控制部] 控制部20控制液體噴射裝置10中各構成部之驅動。控制部20由至少具備中央處理裝置及主記憶裝置之微電腦而構成,且藉由使中央處理裝置讀取主記憶裝置中之各種程式並執行而發揮各種功能。對控制部20之功能依序說明。 [噴射執行部] 噴射執行部30具備頭部31及複數根管32(圖2)。頭部31經由複數根管32,接受自液體供給部40之液體供給。關於自液體供給部40之液體之供給機構予以後述。頭部31具備收容自液體供給部40供給之液體之液體室(省略圖示)。於該液體室之底面,設置有朝下方開口之噴嘴33。頭部31係於控制部20之控制下,例如,藉由壓電元件對墨水施加壓力等之周知方法,而自噴嘴33噴出液體室之液體。 於本實施形態中,頭部31構成為搭載於托架34,且於控制部20之控制下,直線地於X方向往復移動。圖2圖示有表示頭部31之移動方向及移動範圍之雙箭頭PS。於本實施形態中,液體噴射裝置10之主掃描方向與X方向一致。噴射執行部30係作為用以使頭部31移動之驅動機構而具備用以移動托架34之引導軸、產生驅動力之馬達、及傳遞該驅動力之滑輪。另,省略該等相關之圖示及詳細說明。 連接於頭部31之複數根管32具有可撓性。複數根管32於Y方向並排排列。複數根管32自與後述之液體供給部40之供給配管42之連接部位即接頭部43沿頭部31之掃描路徑大致直線狀地配置於+X方向,且朝上方彎曲並於-X方向折返,並連接於頭部31。複數根管32之彎曲部位32r伴隨頭部31之移動而於X方向位移。藉此,抑制了頭部31之主掃描受複數根管32之阻礙,使頭部31之移動動作順利化。 [媒體搬送部] 媒體搬送部35於控制部20之控制下,搬送處理對象即媒體MP(圖2)。媒體搬送部35具備於頭部31之下方架設於X方向之搬送輥36。於搬送輥36之下方,配置有上述之媒體收納部17。媒體搬送部35具備將媒體MP自媒體收納部17逐片送出至搬送輥36之外周側面上之送出機構(省略圖示)。媒體搬送部35藉由驅動馬達(省略圖示)使搬送輥36旋轉,且藉由該旋轉驅動力,使媒體MP於頭部31之下方於-Y方向移動。於本實施形態中,液體噴射裝置10之副掃描方向與-Y方向一致。通過頭部31之下方區域之媒體MP經由媒體排出口14而排出至液體噴射裝置10之外部。 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印刷處理之執行時,控制部20藉由媒體搬送部35,而於上述副掃描方向搬送媒體MP。且,於搬送輥36之上方,使頭部31沿搬送輥36於主掃描方向往復移動,並於基於印刷資料決定之時序,朝媒體MP之印刷面,自頭部31噴出墨水滴。藉此,於媒體MP上,於基於印刷資料決定之位置記錄墨點,且形成基於印刷資料之圖像。 [液體供給部] 將圖4與圖2及圖3一同參照,說明液體供給部40。圖4係抽出液體供給部40而顯示之概略立體圖。液體供給部40除上述之複數根供給配管42與接頭部43外,具備複數個連接接納部50、變動壓力產生部45、及壓力傳遞配管46(圖3、圖4)。首先,說明複數個連接接納部50之構成,繼而說明供給配管42及接頭部43。且,說明構成液體之吸引、送出機構之變動壓力產生部45及壓力傳遞配管46。 [連接接納部] 液體供給部40經由複數個連接接納部50,而連接於殼體收納部60所收納之複數個液體收容體100之各者。於本實施形態之液體噴射裝置10中,如後述,安裝有各色墨水之4個液體收容體100。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液體供給部40以與4個液體收容體100之各者對應之方式,具備有4個連接接納部50。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液體噴射裝置10中,於4個液體收容體100,包含可收容液體之容量彼此相等之3個第1液體收容體100a、及可收容液體之容量大於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1個第2液體收容體100b。因此,於複數個連接接納部50,包含有與第1液體收容體100a對應之3個第1連接接納部50a、及與第2液體收容體100b對應之1個第2連接接納部50b。第1連接接納部50a及第2連接接納部50b於無需特別區分時,總稱為連接接納部50。關於第1液體收容體100a及第2液體收容體100b,亦同樣地於無需特別區分時,總稱為液體收容體100。另,於本實施形態中,關於第1連接接納部50a與第2連接接納部50b於用以與液體收容體100連接之構成,構成上幾乎無實質性區別。 複數個連接接納部50設置於殼體收納部60之+Y方向側之端部(圖3)。各連接接納部50於液體噴射裝置10中於背面側之最內部之位置之最下段,於X方向排列成一行。各連接接納部50配置為可接納對應之液體收容體100之自-Y方向側之連接。3個第1連接接納部50a自右側以大致等間隔並排設置有3個。第2連接接納部50b設置於最左側。 參照圖5,說明各連接接納部50之概略構成。圖5係抽出複數個連接接納部50中之第1連接接納部50a之一部分而顯示之概略立體圖。以下說明係只要未特別說明,則第1連接接納部50a與第2連接接納部50b共通。連接接納部50構成為使液體導入部51、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第1定位部53a、第2定位部53b、裝置側固定構造54、嵌合構造55一體化之一零件。 液體導入部51流入來自液體收容體100之液體。於本實施形態中,液體導入部51位於殼體收納部60之+Y方向側之端部。液體導入部51由具有於-Y方向直線延伸之形狀之管部而構成,於-Y方向側之前端部51t開口。液體導入部51係藉由其前端部51t插入液體收容體100內,而連接於液體收容體100。於本實施形態中,液體導入部51係於X方向中於連接接納部50之大致中央,於-Y方向突出。 液體導入部51之+Y方向側之後端部係連通於設置於連接接納部50之內部之泵室(省略圖示)。流入液體導入部51之液體流入至泵室。另,於連接接納部50之內部,設置有用以抑制流入泵室之液體再次朝液體導入部51逆流之止回閥構造(省略圖示)。 於本實施形態之連接接納部50中,於液體導入部51之下,設置有液體接受部56。液體接受部56沿液體導入部51於-Y方向延伸出。液體接受部56以沿液體導入部51之下側之側面形狀之方式朝下稍稍彎曲,作為擋住自液體導入部51與液體收容體100之連接部位洩漏之液體之承接盤而發揮功能。液體接受部56亦可省略。 於液體導入部51及液體受部56之+Y方向側之後端部,設置有基端構件57。基端構件57係具有供液體導入部51插通之貫通孔51p之樹脂構件。基端構件57安裝為可朝Y方向移動。於基端構件57之背面側,以包圍液體導入部51周圍之方式配置賦能構件即螺旋彈簧,對基端構件57賦予-Y方向之彈性力。藉此,基端構件57如箭頭SD所示,於Y方向彈性移動。於液體噴射裝置10安裝液體收容體100時,液體收容體100及殼體61藉由基端構件57而賦予朝-Y方向之力。 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係對液體收容體100電氣連接之連接器。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位於殼體收納部60之+Y方向側之端部(圖3)。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具有排列於X方向之複數個端子部52t。各端子部52t自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之表面突出,且與液體收容體100之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後述)接觸並電氣連接。各端子部52t較理想為藉由板彈簧等之彈性構件,於其突出方向被賦能。於本實施形態中,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以與液體收容體100之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之配置角度對應之傾斜角度而配置。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以其表面之法向量具有-Y方向之向量成分、與+Z方向之向量成分之方式朝斜下方配置。 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經由配線(省略圖示),而連接於控制部20(圖2)。配線例如由可撓性扁平電纜而構成。藉由使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與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電氣連接,控制部20於與液體收容體100之間交換電氣信號。藉此,控制部20取得液體收容體100所收容之液體相關之資訊。液體相關之資訊係例如表示墨水之顏色、或墨水之種類、液體收容體100中液體之收容量之參數等。又,控制部20係電氣檢測液體收容體100之連接狀態。 第1定位部53a及第2定位部53b係於彼此隔開之位置突出。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定位部53a及第2定位部53b係構成為於-Y方向延伸之軸狀部位,且與液體導入部51並排排列。第1定位部53a位於液體導入部51之-X方向側,第2定位部53b係位於液體導入部51之+X方向側。第1定位部53a較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位於更靠向-X方向側。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定位部53a與第2定位部53b係Y方向中前端部之位置大致對齊。又,第1定位部53a與第2定位部53b設置於大致相同高度之位置,且設置於較液體導入部51及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更低之位置。 於安裝液體收容體100時,第1定位部53a及第2定位部53b同時插入設置於液體收容體100之對應之接納部(後述)內。第1定位部53a及第2定位部53b具有於液體收容體100之安裝時,規定液體收容體100之X方向之配置位置、與水平方向之配置角度的功能。 第1定位部53a及第2定位部53b較理想為較液體導入部51之前端部51t更於-Y方向側突出。藉此,除了可藉由一對定位部53a、53b規定液體收容體100之安裝姿勢以外,亦可對於液體收容體100連接液體導入部51。於各定位部53a、53b之外周側面,較理想為如圖所示,設置有於Y方向並排延伸之槽部53g。藉此,使對液體收容體100之接納部之插入順利化。 裝置側固定構造54與設置於配置液體收容體100之殼體61之殼體側固定構造(後述)協動,限制殼體61朝Y方向之移動。 於本實施形態中,裝置側固定構造54以進入經安裝之液體收容體100之下側之方式,朝-Y方向側延伸出。裝置側固定構造54構成為臂狀構件部。裝置側固定構造54較液體導入部51位於更靠向-X方向側,且位於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之下方。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Y方向側之前端部54t較液體導入部51之前端部51t更於-Y方向側突出。又,前端部54t較各定位部53a、53b之前端部更向-Y方向側突出。於前端部54t設置有突起部54p。突起部54p於前端部54t之中央向-Z方向突出。突起部54p於殼體61安裝於殼體收納部60之殼體收納狀態下,與設置於殼體側固定構造之被扣合部扣合。於以下說明中,亦有將突起部54p稱為「扣合部54p」之情形。藉由使突起部54p與設置於殼體側固定構造之被扣合部扣止,而限制殼體61朝-Y方向移動。 裝置側固定構造54如雙箭頭EX所示,以+Y方向側之後端部為支點,以容許朝橫向旋動之狀態安裝。裝置側固定構造54藉由配置於連接接納部50之內部之彈性構件(省略圖示),而朝+X方向被賦能,且於-X方向受到外力時,朝-X方向彈性地旋動。又,裝置側固定構造54如雙箭頭EZ所示,以+Y方向側之後端部為支點,以容許朝高度方向旋動之狀態安裝。裝置側固定構造54藉由配置於連接接納部50之內部之彈性構件(省略圖示),而朝-Z方向被賦能,且於+Z方向受到外力時,朝+Z方向彈性地旋動。就裝置側固定構造54與殼體61之殼體側固定構造之扣合之機制,將於後述。 嵌合構造55較液體導入部51設置於更靠向+X方向側。嵌合構造55位於第2定位部53b之上方,具有排列有以相同高度突出於+Z方向,且並排延伸於-Y方向之大致矩形狀之複數個突起部55c之凹凸構造。嵌合構造55之凹凸構造中之突起部55c之排列圖案因各連接接納部50而異。於各連接接納部50之對應之液體收容體100,與該凹凸構造之排列圖案對應,設置有具有可嵌合之凹凸構造之嵌合構造接納部(後述)。藉此,抑制未對應之錯誤液體收容體100連接於連接接納部50。 [供給配管及接頭部] 複數根供給配管42藉由具有可撓性之樹脂製之管構件而構成(圖4)。各供給配管42分別逐根連接於設置於各連接接納部50之內部之上述泵室(省略圖示)。各供給配管42自連接接納部50通過收容液體收容體100之區域之上方,集中於-X方向側之端部後,並排引繞於-Y方向(圖3、圖4)。且,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前方側之端部朝-Z方向引繞,連接於較媒體搬送部35設置於更高位置之接頭部43(圖2、圖4)。如上所述,各供給配管42經由接頭部43,連接於噴射執行部30之複數根管32中之對應之1根。 [液體供給部中之液體之吸引、送出機構] 變動壓力產生部45係產生用於液體之吸引、送出之壓力變動之產生源,例如,藉由泵而構成(圖2、圖3)。變動壓力產生部45係於靠近液體噴射裝置10之前表面部12之位置,設置於較殼體收納部60更上方。變動壓力產生部45位於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安裝位置之上。壓力傳遞配管46連接於變動壓力產生部45,傳遞變動壓力產生部45產生之壓力變動。壓力傳遞配管46連接於設置於各連接接納部50內部之壓力室(省略圖示)。 各連接接納部50之壓力室隔著可撓膜,鄰接於供來自液體收容體100之液體流入之上述泵室。因此,變動壓力產生部45使壓力室之壓力降低時,可撓膜朝壓力室側撓曲,增加泵室之容積,將液體收容體100之液體經由液體導入部51朝泵室吸引。另一方面,於變動壓力產生部45使壓力室之壓力上升時,可撓膜朝泵室側撓曲,降低泵室之容積,流入泵室之液體朝供給配管42壓出。如此,於液體供給部40,藉由變動壓力產生部45重複使壓力室中之壓力上升與下降,而實現液體朝噴射執行部30之供給。 [殼體收納部] 於本實施形態之液體噴射裝置10中,殼體收納部60設置於最下段(圖2、圖3)。於殼體收納部60,收納複數個殼體61。於處於上述之殼體收納狀態時,複數個殼體61係於殼體收納部60中於X方向排列成一行。於複數個殼體61分別配置複數個液體收容體100。於1個殼體61,配置1個液體收容體100。即,於殼體收納部60,複數個液體收容體100分別以配置於殼體61之狀態於X方向排列成一行而被收納。於圖2中,液體收容體100因隱於殼體61而不可視,故於其配置位置以虛線附註符號。又,於圖3中,以一點鏈線圖示殼體收納部60中之殼體61及液體收容體100之安裝時之配置位置即配置區域LA。 於殼體收納部60中,於+X方向側之端收納第2液體收容體100b,於其-X方向側收納3個第1液體收容體100a(圖2)。於各液體收容體100之配置區域LA之+Y方向側,逐個設置有對應之連接接納部50(圖3)。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液體收容體100各收容有不同之色墨水。收容於各液體收容體100之色墨水之組合並未特別限定。例如,亦可設為於3個第1液體收容體100a分別收容藍墨水、品紅墨水、黃墨水,於第2液體收容體100b收容預計消耗量最多之黑墨水。另,液體收容體100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收容有同色墨水。 複數個殼體61用於液體收容體100之安裝。於本實施形態中,殼體61構成為托盤狀之容器。殼體61藉由於殼體收納部60中於Y方向移動,可對液體噴射裝置10裝卸。另,殼體61及液體收容體100之對液體噴射裝置10之裝卸之細節係予以後述。 液體收容體100可裝卸地配置於自殼體收納部60拉出之殼體61之-Z方向側。液體收容體100以配置於殼體61之狀態,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10。即,液體收容體100以配置於殼體61之狀態,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殼體收納部60。又,液體收容體100以配置於殼體61之狀態,自殼體收納部60取出。另,於殼體61包含配置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第1殼體61a、及配置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第2殼體61b。第1殼體61a及第2殼體61b於無需特別區分時,總稱為殼體61。對殼體61之構成之細節予以後述。 殼體收納部60具備開口構件62(圖2)。開口構件62係具有大致長方形形狀之板狀構件,具備貫通於厚度方向之4個貫通孔63。開口構件62係以其厚度方向與Y方向一致,且其長邊方向與X方向一致之狀態,固定地設置於殼體收納部60之-Y方向側之端部。各貫通孔63係供殼體61插通之插入口。各貫通孔63係具有與於Y方向觀察對應之殼體61時之外周輪廓形狀對應之開口形狀。藉由開口構件62,引導殼體61朝液體噴射裝置10之插入、拉出。又,抑制使用者將第1殼體61a與第2殼體61b插入錯誤之場所。另,開口構件62亦可省略。 於殼體收納部60之地板面,形成有複數個軌道槽64(圖3)。各軌道槽64於各液體收容體100之配置區域LA,遍及殼體收納部60之Y方向之全域形成為直線狀。於各軌道槽64,嵌合有設於殼體61之下表面之軌道肋(後述)。藉由軌道槽64,而引導液體噴射裝置10內部之殼體61之Y方向之移動,且抑制鄰接於X方向之殼體61彼此之接觸。又,液體收容體100對連接接納部50之連接被簡易化。另,軌道槽64及與其對應之軌道肋之構成係為了防止誤安裝,亦可各殼架61不同。又可省略軌道槽64之一部分或全部。 於殼體收納部60之地板面,設置有複數個輥65(圖3)。各輥65係於各液體收容體100之配置區域LA,適宜地分散排列於Y方向。於殼體收納部60中,藉由各輥65之旋轉,而減低殼體61朝Y方向移動時之移動阻力,令使用者對殼體61之移動操作順利化。輥65亦可省略。 [液體收容體及殼體之構成] 適宜地參照圖6~圖12,說明第1液體收容體100a及第1殼體61a之構成。其後,參照圖13~圖18,說明第2液體收容體100b及第2殼體61b之構成。 [第1液體收容體及第1殼體] 圖6係顯示配置於第1殼體61a之狀態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概略立體圖。圖7係顯示自第1殼體61a取出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狀態之第1概略分解立體圖,且係自+Y方向側觀察時之圖。圖8係顯示自第1殼體61a取出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狀態之第2概略分解立體圖,且係自-Y方向側觀察時之圖。另,於圖7、圖8中,分別圖示對應第1液體收容體100a與第1殼體61a之各者之箭頭X、Y、Z。以下,首先說明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概略構成,且說明第1殼體61a之概略構成。 [第1液體收容體] 第1液體收容體100a係墨水袋,具備收容部110a、及連接構件120a(圖7、圖8)。第1液體收容體100a具有將Y方向設為長邊方向,將X方向設為短邊方向之大致長方形形狀之外周輪廓形狀。連接構件120a構成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Y方向側之端部部位,收容部110a位於連接構件120a之-Y方向側。 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Z方向之寬度小於X方向之寬度及Y方向之寬度。該「寬度」意指各方向中位於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最外側之部位彼此間於該方向之距離。即,第1液體收容體100a具有厚度較薄之平板形狀。因此,根據第1液體收容體100a,關於第1殼體61a上之配置姿勢可獲得較高穩定性(圖6)。 [收容部] 收容部110a係收容液體之構件(圖7、圖8)。於本實施形態中,收容部110a構成為具有可撓性之袋狀之構件。收容部110a具有於Z方向觀察時,將Y方向設為長邊方向之大致長方形形狀。收容部110a藉由使2片片材構件111、112重疊,且熔接該等之外周端部113而構成。 第1片材構件111配置於-Z方向側,構成收容部110a之上側之面。第2片材構件112配置於+Z方向側,構成收容部110a之下側之面。各片材構件111、112係具有彼此相同尺寸之長方形形狀。各片材構件111、112亦可不具有完全平坦之形狀。各片材構件111、112亦可具有如於收容部110a中朝中央逐漸形成鼓起般之撓曲形狀。又,於收容部110a之內部,亦可收容有用以保持收容部110a之形狀之骨架構件。 各片材構件111、112以具有可撓性與氣體阻隔性、液體不透過性之原材料形成。各片材構件111、112亦可例如藉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尼龍、聚乙烯等之薄膜構件而構成。各片材構件111、112亦可將由上述原材料構成之薄膜積層複數片而構成。於該情形,亦可例如藉由耐衝擊性優異之PET或尼龍之薄膜形成外層,且藉由耐墨水性優異之聚乙烯之薄膜形成內層。再者,於該積層構造,亦可追加有蒸鍍了鋁等之層。 [連接構件] 增加圖9A、圖9B作為參照圖,說明連接構件120a之構成。圖9A係由圖7抽出連接構件120a之附近而顯示之概略立體圖。圖9B係抽出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之附近而顯示之概略立體圖。 連接構件120a安裝於收容部110a之+Y方向側之端部(圖7~圖9A)。連接構件120a大概具有將X方向設為長邊方向之大致長方體形狀。連接構件120a之X方向中的寬度稍稍小於收容部110a之X方向之寬度。其差可為例如數mm~十數mm左右。連接構件120a之本體部例如藉由使聚丙烯等之樹脂構件成形而製作。 連接構件120a具有第1面部121、第2面部122、第3面部123、第4面部124、第5面部125、及第6面部126。於本說明書中,「面部」亦可非構成為平面狀,亦可構成為曲面狀,或可具有凹部、或凸部、階差、槽、彎曲部、傾斜面等。又,2個面部「交叉」意指2個面部彼此實際交叉之狀態、一側之面部之延長面與另一側之面部交叉之狀態、及2個面部之延長面彼此交叉之狀態中任一者之狀態。因此,亦可於鄰接之各面部之間,介隔構成彎曲面之倒角部等。 第1面部121朝向+Y方向,構成連接構件120a之前表面部(圖7、圖9A)。第2面部122位於與第1面部121對向之位置,朝向-Y方向。第2面部122構成連接構件120a之後面部(圖8)。 第3面部123與第1面部121及第2面部122交叉,朝向-Z方向(圖7、圖9A)。第3面部123構成連接構件120a之上表面部。第4面部124位於與第3面部123對向之位置,與第1面部121及第2面部122交叉(圖8)。第4面部124係+Z方向側之面部,朝向+Z方向,構成連接構件120a之底面部。 第5面部125與第1面部121、第2面部122、第3面部123、及第4面部124交叉(圖7、圖9A)。第5面部125朝向+X方向,構成連接構件120a之左側面部。第6面部126位於與第5面部125對向之位置,與第1面部121、第2面部122、第3面部123、及第4面部124交叉(圖8)。第6面部126朝向-X方向,構成連接構件120a之右側面部。 於連接構件120a之第4面部124,遍及X方向之全域而形成直線狀之狹槽128 (圖8)。該狹槽128形成於連接構件120a之Z方向中之大致中央附近。收容部110a係+Y方向側之外周端部113插入至該狹槽128,以於厚度方向被夾著之狀態,固定於連接構件120a。 於連接構件120a,設有作為用以連接於第1連接接納部50a之構成要件之液體導出口131、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第1接納部150a、第2接納部150b、及嵌合構造接納部155(圖7、圖9A)。於連接構件120a中,該等構成要件匯集於第1面部121側。以下,依序說明該等構成要件後,說明設置於連接構件120a之其他構成。 [液體導出口] 液體導出口131係朝+Y方向開口之開口部(圖9A)。液體導出口131係供第1連接接納部50a之液體導入部51(圖5)朝+Y方向插入。液體導出口131係設於第1面部121中,於X方向中大致中央之位置。液體導出口131形成於收容部110a所固定之大致同樣高度之位置。 液體導出口131係經由設置於連接構件120a內部之流路(省略圖示)、或連接於連接構件120a之第4面部124側且收容於收容部110a內部之流路構件(省略圖示),而連通於收容部110a內部之液體收容區域。省略對如此液體之流路之構成之詳細說明。另,於連接構件120a之內部,為了防止液體之洩漏,而設置有於液體導入部51插入液體導出口131前維持封閉之狀態,於插入液體導入部51時開啟之閥構造或密封構造(省略圖示)。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第1面部121中液體導出口131之周緣部132之整體朝-Y方向凹陷,液體導出口131於-Y方向側之內側位置開口。藉此,液體導出口131處於以由周緣部132形成之壁部包圍周圍之狀態,使液體導出口131之保護性提高,例如,抑制使用者誤觸液體導出口131。又,抑制第1液體收容體100a誤墜時等使液體導出口131因碰撞而損傷或變形等之劣化。 於本實施形態中,液體導出口131之周緣部132由朝+Y方向突出之周緣肋133而包圍。周緣肋133係於第1連接接納部50a之液體導入部51連接於液體導出口131時,與設置於液體導入部51周圍之基端構件57接觸且被按壓,並於-Y方向受到彈性力。另,於第1液體收容體100a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安裝狀態中,配置有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第1殼體61a相對於第1連接接納部50a扣合(後述)。因此,即便周緣肋133藉由基端構件57而於-Y方向被賦能,亦抑制第1液體收容體100a及第1殼體61a自配置區域LA移動至-Y方向。 [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 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具備用以連接於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之基板部141(圖9A、圖9B)。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與第1連接接納部50a之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圖5)電氣接觸。於基板部141之表面141s,配置有複數個端子部142。複數個端子部142配置於與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之端子部52t對應之位置。於基板部141之表面141s之相反側之面,設置有記憶液體相關資訊之記憶裝置、或用以檢測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之連接之電路等(省略圖示及詳細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各端子部142係具有供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之端子部52t接觸之大致平坦之接觸面。如圖9B所示,於各端子部142中,以虛線例示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之端子部52t所接觸之接觸部位CP之位置。各端子部142之接觸部位CP係於基板部141之表面141s中上段及下段之各者,以平行於X方向之排列方向排列。另,端子部142或接觸部位CP之排列圖案並未限定於圖9B中例示者。 於本實施形態中,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設置於靠近連接構件120a之-X方向側之端部之位置。於連接構件120a,用以配置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之基板部141之基板配置部144形成為於-Y方向及+Z方向凹陷之凹部。於基板配置部144,形成有於+Y方向與-Z方向間朝斜上方之方向之傾斜面144s,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係於該傾斜面144s上,以與傾斜面144s大致平行之配置角度傾斜配置。即,基板部141之表面141s及端子部52t之接觸面之法向量具有+Y方向之向量成分、及-Z方向之向量成分。 如此,基板部141配置為表面141s朝向-Z方向側。因此,於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電氣連接時,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自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至少受到朝下方之+Z方向之力,且與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電氣接觸。藉由朝該下方之力,而使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與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間之接觸狀態變得良好,提高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之電氣連接性。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傾斜配置基板部141,使其表面141s亦朝向+Y方向側。因此,於使第1液體收容體100a與第1殼體61a一起於+Y方向移動,且將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連接於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時,可利用使第1殼體61a於+Y方向移動時之力,形成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與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間之電氣連接狀態。因此,提高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與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之電氣連接性。 又,與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之連接時,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之端子部52t摩擦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之端子面142之接觸面而移動。藉此,因附著於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之端子部142之接觸面之異物等藉由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之端子部52t而去除,故進而提高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之電氣連接性。 此外,將第1液體收容體100a與第1殼體61a一起自殼體收納部60取出時,藉由自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受到之-Y方向之力,輔助第1液體收容體100a朝-Y方向移動。因此,使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取出簡易化。 基板部141設置於基板配置部144之內側位置。基板部141係於其X方向中的兩側,藉由較基板部141之表面141s更於-Z方向及+Y方向突出之2個壁部145而夾著。該等壁部145作為基板部141之保護部發揮功能。因此,例如,抑制使用者誤觸基板部141、或第1液體收容體100a誤墜時等致使基板部141損傷等。 [第1接納部及第2接納部] 第1液體收容體100a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10時,第1接納部150a接納第1連接接納部50a之第1定位部53a(圖5),第2接納部150b接納第2定位部53b(圖5)。藉此,適當限定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安裝位置。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接納部150a及第2接納部150b係形成為於-Y方向延伸之孔部,分別具有第1開口部151a及第2開口部151b。第1接納部150a及第2接納部150b之各者之開口部151a、151b接納對應之定位部53a、53b自+Y方向側之插入。另,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接納部150a之第1開口部151a與第2接納部150b之第2開口部151b,其開口形狀不同,對其細節予以後述。 第1接納部150a位於較液體導出口131更靠向-X方向側。於第1液體收容體100a中,第1接納部150a設於第1面部121之-X方向側之下側之角部。另一方面,第2接納部150b位於較液體導出口131更靠向+X方向側。於第1液體收容體100a中,第2接納部150b設於第1面部121之+X方向側之下側之角部。 於本實施形態中,液體導出口131由一對接納部150a、150b而於X方向被夾著。藉此,第1液體收容體100a對液體噴射裝置10之安裝時,液體導出口131對於液體導入部51(圖5)之於X方向之定位精度提高。藉此,改善液體導入部51與液體導出口131之連接性。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因一對接納部150a、150b之間之X方向的距離變大,故進而提高了該對位精度。 [嵌合構造接納部] 嵌合構造接納部155較液體導出口131設於更靠向+X方向側。嵌合構造接納部155設於第3面部123之+Y方向側之端部中,靠近+X方向側之端部之位置。嵌合構造接納部155具有排列有以相同高度於-Z方向突出且於 -Y方向並排延伸之大致矩形狀之複數個突起部156之凹凸構造。嵌合構造接納部155中之突起部156與形成於其間之凹部即谷間部157之X方向之排列圖案係與連接對象之嵌合構造55之凹凸構造中之排列圖案呈凹凸相反。 使第1液體收容體100a於+Y方向移動,並連接於對應之第1連接接納部50a時,容許嵌合構造55之凹凸構造與嵌合構造接納部155之凹凸構造之嵌合。另一方面,於第1液體收容體100a與第1連接接納部50a之組合不適當時,嵌合構造55之凹凸構造不適合嵌合構造接納部155之凹凸構造,從而無法嵌合。因此,抑制未對應之錯誤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連接於第1連接接納部50a。 [連接構件之其他構成] [凹部] 於連接構件120a之第4面部124,設置有於-Z方向凹陷之凹部160(圖7、圖8、圖9A)。於本實施形態中,凹部160具有大致矩形形狀,於+Y方向延伸至第1面部121,且於+Y方向開口。第1液體收容體100a配置於第1殼體61a時,於凹部160收容形成於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凸部(後述)。凹部160於Z方向觀察時,形成於與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之至少一部分彼此重疊之位置。關於該理由將予以後述。 [嵌合凹部] 於連接構件120a之第4面部124,形成有一對嵌合凹部161(圖9A)。於本實施形態中,各嵌合凹部161係形成為於-Z方向切入之凹部。各嵌合凹部161與上述之凹部160同樣,於第1面部121中朝+Y方向開口。2個嵌合凹部161以於X方向隔著液體導出口131之方式排列。2個嵌合凹部161分別於X方向中形成於與液體導出口131之周緣部132相鄰之位置。第1液體收容體100a配置於第1殼體61a時,於各嵌合凹部161插入對應之嵌合凸部(後述)並嵌合。藉此,完成液體導出口131對第1殼體61a於X方向的定位。 [第1殼體] 參照圖6~圖8。第1殼體61a具有將X方向設為長邊方向之大致長方體形狀。又,第1殼體61a形成為於-Z方向及+Y方向開口之中空之箱體。第1殼體61a例如由聚丙烯等之樹脂構件而製作。 第1殼體61a具備底面壁部200、2個側壁部201、202、蓋構件203、及前表面壁部205(圖7、圖8)。底面壁部200係構成第1殼體61a之底面部之大致長方形形狀之壁部,且於X方向及Y方向延伸。於本說明書中「延伸」意指於某方向無間斷而延伸之構成。第1液體收容體100a配置於底面壁部200上(圖6)。底面壁部200具有當配置第1液體收容體100a時,至少能收納收容部110a之整體之左右的尺寸。 第1側壁部201係交叉且連結於底面壁部200之-X方向側之長邊之大致長方形形狀之壁部,且構成第1殼體61a之右側之側壁部(圖8)。第2側壁部202係交叉且連結於底面壁部200之+X方向側之長邊之大致長方形形狀之壁部,且構成第1殼體61a之左側之側壁部(圖7)。第1側壁部201及第2側壁部202係彼此並排遍及Y方向之大致全域而延伸。第1側壁部201及第2側壁部202之高度與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連接構件120a之高度大致一致(圖6)。第1側壁部201與第2側壁部202於X方向隔著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收容部110a,規定沿著水平面之方向中收容部110a之配置角度。 於第1側壁部201之+Y方向側之端部,設有於+X方向突出之扣合凸部201t(圖7)。於第2側壁部202之+Y方向側之端部,亦同樣設有於-X方向突出之扣合凸部202t。於第1殼體61a配置第1液體收容體100a時,第1側壁部201之扣合凸部201t扣合於連接構件120a之第6面部126之凹部,第2側壁部202之扣合凸部202t扣合於連接構件120a之第5面部125之凹部(圖6)。 蓋構件203係於-Y方向側之端部,架設於第1側壁部201與第2側壁部202上(圖7)。於第1殼體61a配置第1液體收容體100a時,蓋構件203部分地覆蓋收容部110a之-Y方向側之端部側之部位(圖6)。蓋構件203抑制收容部110a之-Y方向側之端部於-Z方向上浮。於本實施形態中,蓋構件203構成為可對第1殼體61a之本體部裝卸。 圖10A係顯示蓋構件203之-Z方向側之面之概略立體圖。圖10B係顯示蓋構件203之+Z方向側之面之概略立體圖。於蓋構件203之外周端部,設有複數個爪部203t(圖10A、圖10B)。各爪部203t於+Z方向突出,且與設於第1側壁部201或第2側壁部202之凹部(省略圖示)扣合。於蓋構件203之-Z方向側之面,形成有於+Z方向凹陷之凹陷部204。使用者對殼體收納部60存取液體噴射裝置10之第1殼體61a時,可用手指卡住該凹陷部204。 圖11係顯示前表面壁部205之概略圖。前表面壁部205係於-Y方向側之端部,具有與底面壁部200與第1側壁部201與第2側壁部202之各者交叉之大致長方形形狀之壁部。前表面壁部205之上端部由蓋構件203構成。於Y方向觀察配置有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狀態之第1殼體61a時,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整體由前表面壁部205覆蓋而隱蔽。 參照圖6~圖8、圖11及圖12,說明設於底面壁部200之其他構成部。於底面壁部200之+Y方向側之端部,設有於-Z方向並排突出之爪狀之一對嵌合凸部207(圖7)。各嵌合凸部207於X方向之中央部,彼此隔開而設於X方向。於第1殼體61a配置第1液體收容體100a時,各嵌合凸部207插入上述嵌合凹部161中之對應者並嵌合(圖6)。 於底面壁部200之+Y方向側之端部,進而設有朝-Z方向突出之凸部210(圖7)。凸部210係位於X方向中較中央部更靠近-X方向側之位置,且位於較一對嵌合凸部207更靠向-X方向側。本實施形態中凸部210為矩形狀。凸部210係形成為中空。關於凸部210之內部空間211予以後述。於第1殼體61a配置第1液體收容體100a時,凸部210收容於上述之連接構件120a之凹部160(圖6)。 於本實施形態中,凸部210收容於凹部160時,凸部210之外壁面與凹部160之內壁面面接觸。即,凸部210相對於凹部160嵌合。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凸部210及凹部160係作為第1殼體61a中連接構件120a之定位部發揮功能。 於底面壁部20之-Z方向側之面,遍及Y方向延伸之複數個直線狀之細槽部213遍及X方向並排排列(圖7、圖8)。藉由細槽部213,引導使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收容部110a於Y方向滑動配置於底面壁部200之面上時之移動。 於底面壁部200與第1側壁部201之間之角部及底面壁部200與第2側壁部202之間之角部分別設有於-Z方向階梯狀變高之階差部214(圖7、圖8)。第1液體收容體100a配置於第1殼體61a時,藉由階差部214自下方支持收容部110a之外周端部113。因此,第1殼體61a上之收容部110a之配置姿勢穩定化。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液體收容體100a僅固定了連接構件120a中第1殼體61a上之配置位置。收容部110a除藉由蓋構件203覆蓋上方之方面以外,未被第1殼體61a實質性約束。即,收容部110a除連結於連接構件120a之+Y方向側之端部外,以容許朝自第1殼體61a遠離之方向移動之狀態配置。如此,因第1液體收容體100a對於第1殼體61a未受無謂之拘束,故第1液體收容體100a對於第1殼體61a之裝卸簡易化。 參照圖12,說明底面壁部200之下表面側之構成。圖12係自+Z方向側觀察時之第1殼體61a之概略立體圖。於底面壁部200之+Z方向側之面,於+Y方向側之端部,設有槽部215。於本實施形態中,槽部215藉由被肋216包圍而形成。槽部215構成殼體側固定構造220。槽部215之+Y方向側之端部由上述之凸部210之內部空間211而構成。即,凸部210之內部空間211係構成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一部分,且包含於殼體側固定構造220。凸部210之內部空間211係朝+Y方向開口,構成槽部215(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入口。 如上所述,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係與裝置側固定構造54協動,限制第1殼體61a朝Y方向之移動。於殼體側固定構造220,設有於第1殼體61a配置於殼體收納部60之特定配置區域LA(圖3)之殼體收納狀態中,與裝置側固定構造54(圖5)之突起部54p(扣合部54p)扣合之被扣合部(後述)。藉由使突起部54p與被扣合部扣止而限制第1殼體61a朝-Y方向移動。於本實施形態中,構成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槽部215構成為具有後述之迴路狀之槽構造即心型凸輪槽構造。對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構成及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被扣合部與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扣合部54p)之扣合之機制予以後述。 於底面壁部200之+Z方向側之面,進而設有複數個軌道肋230、及複數個腳部231。軌道肋230構成為於+Z方向突出之凸壁部(圖11),且於Y方向以大致特定之寬度直線狀延伸(圖12)。如上所述,軌道肋230係與設置於殼體收納部60之地板面之軌道槽64嵌合,且引導第1殼體61a於Y方向之移動。複數個腳部231於+Z方向突出,分別具有相同之高度(圖11)。藉由複數個腳部231,第1殼體61a適當地保持於殼體收納部60之配置區域LA(圖3)之配置姿勢。 [第2液體收容體及第2殼體] 以下,首先說明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概略構成,且說明第2殼體61b之概略構成。另,於以下說明及參照圖中,對於與上述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及第1殼體61a之各種構成部相同或對應之構成部,使用相同符號、或僅末尾之英文字母不同數字共通之符號。附註此種對應符號之構成部係於第2液體收容體100b、或第2殼體61b中,發揮與第1液體收容體100a、或第1殼體61a中對應之構成部同樣之功能。藉此,上述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及第1殼體61a中說明之各種效果,亦可藉由此種對應之構成,而於第2液體收容體100b及第2殼體61b中獲得。 參照圖13~圖18。圖13係顯示配置於第2殼體61b之狀態之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概略立體圖。圖14係顯示自第2殼體61b取出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狀態之第1概略分解立體圖,且係自+Y方向側之前端部側觀察時之圖。圖15係顯示自第2殼體61b取出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狀態之第2概略分解立體圖,且係自-Y方向側之後端端部側觀察時之圖。另,於圖14、圖15中,分別圖示對應於第2液體收容體100b與第2殼體61b之各者之箭頭X、Y、Z。圖16係於-Y方向觀察配置於第2殼體61b之狀態之第2液體收容體100b時之概略圖。於圖16之下段,為了比較而圖示於相同方向觀察時之配置於第1殼體61a之狀態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於圖16,以一點鏈線圖示第1液體收容體100a及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各者中之X方向之中心軸CL。圖17係於+Y方向觀察第2殼體61b之前表面壁部205時之概略圖。圖18係顯示第2殼體61b之底面壁部200之下表面側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且係自+Z方向觀察第2殼體61b時之圖。 [第2液體收容體] 第2液體收容體100b除以下說明之方面以外,具有與第1液體收容體100a大致相同之構成(圖14、圖15)。於第2液體收容體100b中,為使可收容之液體之量多於第1液體收容體100a,而使X方向之寬度大於第1液體收容體100a。 第2液體收容體100b與第1液體收容體100a同樣,具備收容部110b、及連接構件120b(圖14、圖15)。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收容部110b除X方向之寬度較大之方面以外,具有與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收容部110a大致相同之構成。 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連接構件120b除追加了一對側端支持部162之方面以外,具有與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連接構件120a大致相同之構成。各側端支持部162係於與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連接構件120a大致同樣形狀之本體部之-Y方向側之端部,朝+X方向或-X方向伸出。各側端支持部162保持收容部110b之+Y方向側之角部。 參照圖16。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連接構件120b之用以連接於第2連接接納部50b之構成要件之配置構成係與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連接構件120a大致相同。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連接構件120b因相對於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連接構件120a之變更點較小,故可使零件共通化,可降低其製造成本。又,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連接構件120b所對應之第2連接接納部50b亦可為與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連接構件120a所對應之第1連接接納部50a大致同樣之構成,因而可減少連接構件120之製造成本。 於以下說明中,不必特別區分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收容部110a與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收容部110b時,將收容部110a、110b總稱為「收容部110」。又,不必特別區分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連接構件120a與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連接構件120b時,將連接構件120a、120b總稱為「連接構件120」。 [第2殼體] 第2殼體61b除了以適合於第2液體收容體100b之X方向之寬度之方式變更之方面以外,具有與第1殼體61a大致相同之構成(圖14、圖15、圖16~圖18)。於第2殼體61b之+Y方向側之端部,於X方向之兩端分別設有追加壁部232。追加壁部232於配置第2液體收容體100b時,於Y方向與連接構件120b之一對側端支持部162中的任一者對向(圖13)。 [液體收容體之安裝機制] 參照圖19,說明液體收容體100對於連接接納部50之安裝機制。於圖19之上段,圖示於-Y方向觀察時之配置於第1殼體61a之狀態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又,於圖19之下段,以於-Z方向觀察時之第1連接接納部50a之一部分與上段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對應之方式圖示。另,以下說明對於第1液體收容體100a對第1連接接納部50a之安裝及第2液體收容體100b對第2連接接納部50b之安裝係共通。 於殼體收納部60(圖3)中,若以液體收容體100配置於殼體61之狀態,朝配置區域LA於+Y方向移動,則首先,對液體收容體100之一對接納部150a、150b插入連接接納部50之一對定位部53a、53b,並定位液體收容體100之液體導出口131。 且,對液體收容體100之液體導出口131,插入連接接納部50之液體導入部51,使液體收容體100之液體導出口131與連接接納部50之液體導入部51連接。另,於液體導出口131與液體導入部51之連接完全結束前,設於液體導出口131周圍之周緣肋133與位於液體導入部51之周圍之基端構件57接觸。若於液體導出口131與液體導入部51之連接結束前於+Y方向壓入液體收容體100及殼體61,則基端構件57於+Y方向位移。液體收容體100藉由設置於基端構件57內部之賦能構件而於-Y方向賦能。 與上述液體導出口131與液體導入部51之連接並行,而使連接接納部50之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插入至液體收容體100之基板配置部144,且與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之基板部141電氣接觸。於液體導出口131與液體導入部51之連接結束時,處於確立了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與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之電氣連接之狀態。 連接接納部50之裝置側固定構造54於對一對接納部150a、150b插入一對定位部53a、53b前,插入至構成殼體61之槽部215之入口之凸部210之內部空間211。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係於液體導出口131與液體導入部51之連接結束時,藉由後述之扣合機制,而與殼體61之殼體側固定構造220(圖12、圖18)之被扣合部扣合。如此,殼體61之位置固定於殼體61中特定配置區域LA(圖3)之狀態為「殼體61安裝於殼體收納部60之殼體收納狀態」。 於本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中,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於X方向位於液體導出口131與第1接納部150a之間。因此,藉由一對定位部53a、53b與一對接納部150a、150b,而與液體導出口131一起提高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對於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於X方向之定位精度。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中,收容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入口部即內部空間211之凹部160於X方向位於液體導出口131與第1接納部150a之間。因此,藉由一對定位部53a、53b與一對接納部150a、150b,引導裝置側固定構造54插入槽部215內後之裝置側固定構造54朝Y方向之移動,提高裝置側固定構造54對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定位精度。 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中,一對接納部150a、150b彼此間之X方向之距離增大了如上所述於液體導出口131與第1接納部150a間設有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與凹部160之量。因此,進而提高一對定位部53a、53b與一對接納部150a、150b之上述之定位精度。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中,第1接納部150a之第1開口部151a與第2接納部150b之第2開口部151b,其開口形狀不同。第2開口部151b之X方向之開口寬度W2 大於第1開口部151a之X方向之開口寬度W1 。藉由該構成,可使第2定位部53b插入第2接納部150b時之第2定位部53b之水平方向中對於Y方向之角度具有裕度。因此,液體收容體100對連接接納部50之連接操作容易化。又,藉由設置有此種裕度,而於液體收容體100對於連接接納部50連接時,減低第2定位部53b插入第2接納部150b時產生之應力。另,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開口部151a與第2開口部151b之Z方向中的開口寬度大致相等,但第1開口部151a與第2開口部151b之Z方向中的開口寬度亦可不同。 [裝置側固定構造對於殼體側固定構造之扣合機制] 參照圖20A及圖20B,說明裝置側固定構造54對於殼體61之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扣合機制。於圖20A及圖20B分別圖示於-Z方向觀察時之殼體側固定構造220。又,於圖20A及圖20B中,為了顯示槽部215內之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之移動軌跡,而藉由虛線顯示各自不同之時點之突起部54p之位置P1~P6。 首先,參照圖20A說明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構成。殼體側固定構造220於較凸部210之內部空間211更靠向-Y方向側之內側區域內之中央,具有於+Z方向突出之中央凸部221。於Z方向觀察時,中央凸部221之外周壁面構成大致三角形狀之外周輪廓線。中央凸部221之內部設為空心。 中央凸部221之外周壁面包含第1壁面222、第2壁面223、及第3壁面224。第1壁面222於X方向與Y方向間之斜向方向延伸。第1壁面222之至少一部分與Y方向中內部空間211重疊。第2壁面223於X方向延伸,且與第1壁面222交叉。第3壁面224於Y方向延伸,且與第1壁面222及第2壁面223交叉。第3壁面224於Y方向與凸部210之內部空間211重疊。 中央凸部221具有第1突出壁部225及第2突出壁部226。第1突出壁部225於第2壁面223之-X方向側之端部,沿第1壁面222延伸之方向,於-Y方向側,自第2壁面223稍稍延伸出。第2突出壁部226係作為被扣合部發揮功能之壁部。以下,亦有將第2突出壁部226稱為被扣合部226之情形。第2突出壁部226於第2壁面223之+X方向側之端部,沿第3壁面224延伸之方向,於-Y方向側自第2壁面223稍稍延伸出。 殼體側固定構造220進而具有第3突出壁部227。第3突出壁部227形成為肋216之一部分。第3突出壁部227於中央凸部221之第2壁面223於Y方向對向之位置,自肋216朝第2壁面223於+Y方向突出。 為便於說明,而將槽部215區分成第1槽部215a、第2槽部215b、第3槽部215c、及第4槽部215d。第1槽部215a係由內部空間211形成之於Y方向延伸之部位。第2槽部215b係面向第1壁面222,且於X方向與Y方向間之斜向方向延伸之部位。第3槽部215c係包含面向第2壁面223之部位,且藉由3個突出壁部225~227以朝X方向大致Z字蜿蜒之方式形成之部位。第4槽部215d係面向第3壁面224,且朝第1槽部215a於+Y方向延伸之部位。 第1槽部215a之底面即第1底面228a係構成為朝-Y方向逐漸向+Z方向升高之傾斜面。第2槽部215b之連結於第1槽部215a之部位之底面即第2底面228b係構成為大致水平之水平面。位於第2槽部215b之中央附近之第3底面228c係構成為自第2底面228b朝-Z方向下降之傾斜面。包含第2槽部215b之-Y方向側之端部部位之底面及第3槽部215c之底面的第4底面228d構成大致水平之水平面。第4槽部215d之底面即第5底面228e係構成越朝Y方向越自第4底面228d於+Z方向升高之傾斜面。第1底面228a與第5底面228e間之底面即第6底面228f構成大致水平之水平面。 參照圖20說明直至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第2突出壁部226(被扣合部226)、與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扣合部)之扣合結束的機制。於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前端部54t對於第1槽部215a於-Y方向插入之時點,前端部54t之+X方向側之端面與第1槽部215a之+X方向側之側壁面229接觸,且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位於自側壁面229遠離之位置(P1)。此時,裝置側固定構造54因前端部54t之端面由側壁面229於-X方向按壓,故處於較未賦予朝水平方向之外力時於更-X方向側旋動之狀態。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係於自位置P1向+Y方向移動之過程中,與傾斜面即第1底面228a接觸,且藉由第1底面228a於+Z方向被按壓。 若液體收容體100進而於+Y方向被壓入,則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第1底面228a於+Z方向受按壓,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前端部54t較肋216之+Z方向側之端面位於更靠向+Z方向側且自肋216遠離。且,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與第1壁面222接觸,且跨上水平之第2底面228b(位置P2)。 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係由第1壁面222而於-X方向側被按壓,沿第1壁面222於-Y方向側移動,且沿第3底面228c下降,到達水平之第3底面228c,並到達與第1突出壁部225接觸之位置(位置P3)。其後,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係若進而於-Y方向側移動並解除與第1突出壁部225之接觸狀態,則藉由朝+X方向側對裝置側固定構造54賦予之賦能力,而於+X方向側瞬間移動,對第3突出壁部227產生碰撞(位置P4)。藉由該碰撞而產生點擊音。 若以該點擊音為信號,使用者解除賦予液體收容體100及殼體61之+Y方向之力,則藉由基端構件57(圖19)朝+Y方向之賦能力,液體收容體100及殼體61於+Y方向稍稍移動。藉此,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沿第3突出壁部227而於+Y方向移動,並解除突起部54p相對於第3突出壁部227之接觸狀態。如此,突起部54p藉由朝+X方向側賦予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賦能力,而於+X方向側瞬間移動,碰撞第2壁面223及第2突出壁部226並被擋住(位置P5)。 如此,於位置P5中,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與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第2突出壁部226扣止,且使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第2突出壁部226與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扣合。以下,除「被扣合部226」以外,亦有將第2突出壁部226稱為「扣止部226」之情形。藉由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第2突出壁部226與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之扣合,殼體61成為限制朝-Y方向移動之狀態,且殼體61成為安裝於殼體收納部60之殼體收納狀態。於該狀態中,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與第4底面228d接觸。如先前說明,裝置側固定構造54藉由配置於連接接納部50之內部之彈性構件(省略圖示),而朝-Z方向被賦能,且於+Z方向受到外力時,朝+Z方向彈性地旋動。朝該+Z方向之賦能力通過突起部54p而傳遞至第4底面228d(圖20A)。即,於殼體61安裝於殼體收納部60之殼體收納狀態中,突起部54p成為對殼體61於-Z方向賦予力的狀態。 此處,於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被扣合部226與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扣合部54p扣合之狀態即殼體收納狀態中,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電氣連接於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處於自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至少受到+Z方向之力之狀態。若為本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則如上所述,凹部160與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處於自Z方向觀察時至少一部分重疊之位置關係。於凹部160收容殼體61之凸部210。凸部210之內部空間211構成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之至少一部分。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自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受到之+Z方向之力之至少一部分藉由殼體61自突起部54p於-Z方向受到之力而抵消。藉此,液體收容體100於+Y方向側受到之力之Z方向之成分被減低,抑制液體收容體100之Z方向之配置姿勢自設想之適當姿勢偏移。因此,抑制液體收容體100對連接接納部50之配置姿勢之惡化,並改善其連接狀態。又,因抑制於連接接納部50與液體收容體100之連接部位伴隨液體收容體100之配置姿勢之下降而產生無用應力,故抑制用以將連接接納部50與液體收容體100連接之上述之各種構成部之損傷、劣化。 參照圖20B,說明解除殼體側固定構造220與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扣合狀態時之機制。於本實施形態之液體噴射裝置10中,如以下說明,殼體側固定構造220與裝置側固定構造54構成為於上述扣合狀態時,若殼體61進而於+Y方向被壓入,則解除該扣合狀態。若使用者將殼體61 於+Y方向壓入,則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自位置P5向於+Y方向移動,且自於+X方向扣合於第2突出壁部226之狀態脫離。因此,藉由利用賦能構件朝+X方向側賦予至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賦能力,使突起部54p於+X方向側瞬間移動,碰撞肋216之+X方向側之側壁面229(位置P6)。 藉此,突起部54p係因位於第4槽部215d,而成為容許朝+Y方向移動之狀態。即,成為殼體側固定構造220與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扣合狀態解除之狀態。藉由利用上述之突起部54p朝肋216之碰撞而產生之點擊音,使用者可知殼體側固定構造220與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扣合狀態被解除。若容許突起部54p朝+Y方向之移動,則藉由利用基端構件57(圖19)賦予+Y方向之力,而使液體收容體100及殼體61自動於-Y方向移動。基端構件57自連接接納部50遠離後,使用者拉出殼體61,藉此可取出液體收容體100。如以上說明可了解,槽部215構成了引導突起部54p之迴路狀之引導路徑。該引導路徑之入口部分與出口部分共通。引導路徑藉由扣止設置於中途之突起部54p之扣止部226、入口側引導路徑、出口側引導路徑而構成。入口側引導路徑係自前述之入口部分至扣止部226之路徑部分。出口側引導路徑係自扣止部226至前述之出口部分之路徑部分。 [液體收容體之捆包] 圖21A、圖21B係用以說明捆包液體收容體100之方法之模式圖。液體收容體100較理想於自工廠出貨時等,於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殼體61前之階段,以下述方式捆包。於第1步驟中,將液體收容體100之整體收納於將具有可撓性之薄膜構件構成為袋狀之捆包材料300並氣密地密封(圖21A)。 捆包材料300較理想為藉由具有良好氣體阻隔性之材料而構成。捆包材料300較理想為其氣體透過率未達1.0[cc/(m2 ・天・atm)],更理想為0.5[cc/(m2 ・天・atm)]以下。進而,捆包材料300之氣體透過率更理想為0.1[cc/(m2 ・天・atm)]以下。氣體透過性只要為由等壓法測定之值即可。等壓法意指於相同壓力下將惰性氣體封入以試料形成之隔膜所隔開之2個室內空間後,將試驗用之氣體注入一側之室內空間,測定該試驗用之氣體透過試料移動至另一側之室內空間之速度的方法。捆包材料300例如藉由鋁箔或二氧化矽蒸鍍膜、鋁蒸鍍膜而構成。於考慮氣體阻隔性之情形,較理想依序為鋁箔、二氧化矽蒸鍍膜、鋁蒸鍍膜。 於捆包材料300預先設有連通於其內部空間之空氣吸引口301。於第2步驟中,於該空氣吸引口301連接吸引泵310,將捆包材料300之內部空間減壓。於該步驟中,較理想為將捆包材料300減壓至與液體收容體100之整體密接之程度(圖21B)。 若捆包材料300之內部空間被減壓,則可將存在於液體收容體100之收容部110內之空氣引導向收容部110之外部,且可提高收容於收容部110之液體之耐久性。又,因收容部110成為由捆包材料300緊密包裹之狀態,故抑制具有可撓性之收容部110之變形。因此,抑制收容部110內之液體產生伴隨收容部110之變形之動搖等,從而抑制收容部110內之液體穩定性之下降。此外,藉由抑制收容部110之變形,而提高液體收容體100之處理性。 另,亦可採用於第1步驟中以緊密緊固液體收容體100之方式以捆包材料300裹住液體收容體100者,而取代利用前述之第2步驟之吸引泵310之減壓步驟。此種方法亦可藉由捆包材料300簡易地抑制收容部110之變形,且改善液體之保護性或液體收容體100之處理性。 [第1實施形態之總結]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於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狀態中,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自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受到之Z方向之力之至少一部分,藉由殼體61自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即扣合部54p受到之力而減低。藉此,抑制液體收容體100之配置姿勢自適當之姿勢於Z方向偏移。又,液體收容體100之Z方向之寬度小於液體收容體100之X方向之寬度及Y方向之寬度,因而殼體61上之液體收容體100之配置姿勢穩定化。因此,改善液體收容體100對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連接狀態。此外,可發揮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多種作用效果。此種作用效果於液體收容體100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液體噴射系統11中亦可同樣獲得。 B.第2實施形態: 圖22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B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B除以下說明之方面以外,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大致相同之構成。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B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同樣,以配置於第1殼體61a之狀態,收納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殼體收納部60,且連接於第1連接接納部50a。 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B於包圍液體導出口131之周緣肋133之周邊,設有複數個保護壁部135。複數個保護壁部135於液體導出口131之上方與橫方向,沿周緣部132排列。複數個保護壁部135於液體收容體100中最突出於-Y方向。於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B中,藉由複數個保護壁部135,而提高液體導出口131之保護性。 於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B中,亦可省略周緣肋133或於-Y方向凹陷之周緣部132。又,液體導出口131亦可於未較複數個保護壁部135更突出於-Y方向之範圍內,於-Y方向突出設置。複數個保護壁部135亦可分別於-Y方向中長度不同。複數個保護壁部135亦可應用於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第2液體收容體100b。另,根據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B、或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B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液體噴射系統11,可發揮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多種作用效果。 C.第3實施形態: 圖23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C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C除以下說明之方面以外,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大致相同之構成。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C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同樣,以配置於第1殼體61a之狀態,收納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殼體收納部60,且連接於第1連接接納部50a。 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C僅於液體導出口131之上方之區域設有於-Y方向突出之保護壁部136。保護壁部136於液體收容體100中最突出於-Y方向。保護壁部136之X方向之中央,形成有於Y方向延伸之狹槽136s。狹槽136s亦可省略。於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B中,亦藉由保護壁部136,而提高液體導出口131之保護性。 於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C中,亦可省略周緣肋133或於-Y方向凹陷之周緣部132。又,液體導出口131亦可於未較保護壁部136更突出於-Y方向之範圍內,於-Y方向突出設置。保護壁部136亦可應用於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第2液體收容體100b。另,根據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C、或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C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液體噴射系統11,可發揮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多種作用效果。 D.第4實施形態: 圖24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D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第4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D除以下說明之方面以外,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大致相同之構成。第4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D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同樣,以配置於第1殼體61a之狀態,收納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殼體收納部60,且連接於第1連接接納部50a。 於第4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D中,省略周緣肋133,且周緣部132之周圍整體於-Y方向突出,藉此形成包圍液體導出口131之周緣凸部137。周緣凸部137於液體收容體100中最突出於-Y方向。根據第4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D,藉由周緣凸部137,而提高液體導出口131之保護性。於周緣凸部137中,亦可於中途設置有縫隙。於周緣凸部137之-Y方向側之端面,亦可設有於第1實施形態說明之周緣肋133。 於第4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D中,液體導出口131亦可於未較周緣凸部137更突出於-Y方向之範圍內,於-Y方向突出設置。周緣凸部137亦可應用於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第2液體收容體100b。根據第4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D、或第4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D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液體噴射系統11,可發揮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多種作用效果。 E.第5實施形態: 圖25係顯示第5實施形態之殼體61E之概略立體圖。於圖25,例示有於第5實施形態之殼體61E,配置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且開啟了開閉蓋部235之狀態。第5實施形態之殼體61E除追加了開閉蓋部235之方面以外,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第1殼體61a大致相同之構成。 開閉蓋部235以設於-Y方向側之端部之鉸鏈部236為支點,於液體收容體100之上方旋動。於開閉蓋部235蓋上時,配置於殼體61E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收容部110a之整體藉由開閉蓋部235與蓋構件203大致覆蓋上方。藉此,提高了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保護性。 於開閉蓋部235之外周端部,設有可扣合於第1側壁部201及第2側壁部202之爪部237。另,亦可構成為省略蓋構件203,僅藉由開閉蓋部235覆蓋收容部110a之上方。又,開閉蓋部235之鉸鏈部236或爪部237亦可省略。開閉蓋部235亦可應用於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第2殼體61b。另,根據第5實施形態之殼體61E,除上述以外,亦可發揮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多種作用效果。 F.第6實施形態: 參照圖26~圖28,說明第6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體100F及殼體61F之構成。圖26係顯示配置於殼體61F之狀態之液體收容體100F之概略立體圖。圖27係顯示自殼體61F卸除液體收容體100F之狀態之概略分解立體圖。圖28係於-Y方向觀察配置於殼體61F之狀態之液體收容體100F時之概略圖。第6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體100F及殼體61F除以下說明之方面以外,分別與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及殼體61之構成大致相同。 安裝第6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F之液體噴射裝置除執行單色印刷之噴墨印表機之方面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說明之液體噴射裝置10大致相同。於第6實施形態之液體噴射裝置中,殼體收納部60之X方向之大致整體由1個液體收容體100F佔據。連接接納部50於殼體收納部60之+Y方向側之區域,於X方向之大致中央附近設置1個。 第6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F之收容部110F較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進而延長了X方向之寬度,且變得大於Y方向之寬度。液體收容體100F之連接構件120F與收容部110F之X方向之寬度對應,分別於+X方向或-X方向延長了X方向中的兩端部。連接構件120F構成為可連接於與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相同構成之連接接納部50。因此,於連接構件120F中,用以對連接接納部50之連接之構成部即液體導出口131、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第1接納部150a、第2接納部150b、嵌合構造接納部155之配置佈局與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構件120大致相同。 第6實施形態之殼體61F以適合於液體收容體100F之方式擴大底面壁部200之X方向之寬度,且擴大了第1側壁部201及第2側壁部202之間之距離及蓋構件203之X方向之寬度。又,於第6實施形態之殼體61F之底面壁部200之上表面之+Y方向側之端部,設有於-Z方向突出之一對嵌合壁部238。一對嵌合壁部238設於X方向上夾著凸部210及一對嵌合凸部207之位置。各嵌合壁部238係其壁面以大致正交於Y方向之方向設置。各嵌合壁部238係於液體收容體100F配置於殼體61F時,插入並嵌合於設置於連接構件120之第4面部124之嵌合槽(省略圖示)。藉此,提高了殼體61F中液體收容體100F之配置姿勢之穩定性。 根據第6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F,可增大墨水之收容量。又,提高了液體收容體100F之配置姿勢之穩定性。其他,根據第6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F、或第6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F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噴射系統,可發揮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多種作用效果。另,安裝第6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F之液體噴射裝置亦可具有於Z方向積層且並排安裝複數個液體收容體100F之構成。 G.第7實施形態: 參照圖29~圖31,對第7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第7實施形態中,說明液體收容體100與殼體61之多種組合之例。於圖29之例中,第1液體收容體100a配置於第2殼體61b上。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連接構件120a以於X方向夾於第2殼體61b之追加壁部232之狀態受支持。藉由該組合,亦可將第1液體收容體100a配置於殼體收納部60中配置第2殼體61b之配置區域LA(圖3)。 於圖30之例中,第1液體收容體100a配置於第6實施形態之殼體61F上。第1液體收容體100a之連接構件120a以於X方向被殼體61F之一對嵌合壁部238夾著之狀態受支持。藉由該組合,可將第1液體收容體100a穩定地安裝於第6實施形態所說明之液體噴射裝置。如圖31所例示,於第6實施形態之殼體61F亦可配置第2液體收容體100b。 G.各實施形態之變化例: 以上述各實施形態之構成之變形態樣為變化例予以說明。 G1.變化例1: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殼體收納部60中液體收容體100及殼體61之移動方向即Y方向係與液體噴射裝置10之前後方向一致。與此相對,殼體收納部60中液體收容體100及殼體61之移動方向即Y方向亦可不與液體噴射裝置10之前後方向一致。殼體收納部60中液體收容體100及殼體61之移動方向即Y方向亦可例如為液體噴射裝置10之橫方向。即,液體收容體100及殼體61之安裝口亦可設置於液體噴射裝置10之右側或左側之側面。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殼體收納部60係設置於液體噴射裝置10中最下段之位置。與此相對,殼體收納部60亦可形成於其他高度位置。殼體收納部60亦可設置於Z方向中的中央部。 G2.變化例2: 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噴射裝置10係安裝有4個液體收容體100,第6實施形態之液體噴射裝置係安裝有1個液體收容體100F。安裝於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收容體100之個數未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之個數。例如,液體噴射裝置亦可構成為僅安裝1個第1實施形態之第1液體收容體100a或第2液體收容體100b,液體噴射裝置亦可構成為能收納2個以上第6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100F。又,於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於液體噴射裝置10,安裝有2種液體收容體100a、100b。與此相對,於液體噴射裝置10,亦可安裝構成不同之3種以上之液體收容體。 G3.變化例3: 於上述之各實施形態中,殼體側固定構造220具有心型凸輪槽構造。與此相對,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亦可不具有心型凸輪槽構造。殼體側固定構造220例如亦可僅具有於於扣合狀態下,供裝置側固定構造54之突起部54p於-Y方向扣合之階差部之構成。於該情形時,裝置側固定構造54較理想構成為可藉由使用者之操作等而於X方向移動並解除扣合狀態。 G4.變化例4: 於上述之各實施形態中,第1接納部150a與第2接納部150b分別構成為供對應之定位部53a、53b插入之孔部。與此相對,第1接納部150a與第2接納部150b亦可不構成為孔部,例如,亦可構成為於Z方向延伸之狹槽。又,亦可構成為供各定位部53a、53b之前端接觸之接觸部。 G5.變化例5: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具備基板部141。與此相對,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亦可不具備基板部141。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亦可構成為例如僅具有供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電氣接觸之電極部。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之基板部141配置為朝向斜上方。與此相對,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之基板部141亦可不配置為朝向斜上方。基板部141只要以於受到自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朝+Z方向側之力之狀態下至少可電氣連接於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之角度配置即可。基板部141例如亦可以朝-Z方向之方式大致水平而配置。 G6.變化例6: 液體收容體100之構成未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之構成。例如,液體收容體100之收容部110亦可具有大致圓盤形狀。又,於連接接納部50中,液體導出口131亦可不位於X方向之中央,亦可於X方向之中央設有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液體導出口131亦可不設於X方向中之一對接納部150a、150b之間。又,一對接納部150a、150b亦可不設置於相同之高度位置,亦可具有大致相同之開口形狀或開口尺寸。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140亦可不形成於-Y方向側內側位置,亦可形成於於+Y方向側突出之位置。 G7.變化例7: 供液體收容體100配置之殼體61之構成未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之構成。殼體61亦可不具有托盤狀之構成,例如,亦可藉由使複數個柱狀構件組合之框架狀構件而構成。 G8.變化例8: 供液體收容體100連接之連接接納部50未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之構成。連接接納部50亦可構成為單一之零件,又可具有液體導入部51、或裝置側電氣連接部52、一對定位部53a、53b各自作為不同之構成獨立分離配置之構成。 G9.變化例9: 上述各實施形態之液體噴射裝置10係噴墨印表機,液體噴射系統11係噴墨式之印刷系統。與此相對,液體噴射裝置10亦可不為印表機,液體噴射系統11亦可不為印刷系統。液體噴射裝置10例如亦可構成為噴射液體洗劑之洗淨裝置。於該情形,液體噴射系統為洗淨系統。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或實施例、變化例者,在未脫離其要旨之範圍內,可以多種構成實現。例如,與發明內容欄所記述之各形態中之技術特徵對應之實施形態、實施例、變化例中之技術特徵,為解決上述課題之一部分或全部,或為達成上述效果之一部分或全部,而可適當進行替換或組合。又,於本說明書中,並未限定於說明為亦可省略者,若該技術特徵於本說明書中未作為必須者說明,則可適當削除。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6年5月27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日本專利申請案2016-106433、日本專利申請案2016-106434、日本專利申請案2016-106435)、及2016年8月12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日本專利申請案2016-158399)主張優先權,其全部揭示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10‧‧‧液體噴射裝置
10c‧‧‧殼架
11‧‧‧液體噴射系統
12‧‧‧前表面部
13‧‧‧操作部
13b‧‧‧操作按鈕
13i‧‧‧顯示部
14‧‧‧媒體排出口
15‧‧‧媒體接受部
16‧‧‧媒體收納口
17‧‧‧媒體收納部
18‧‧‧蓋體構件
20‧‧‧控制部
30‧‧‧噴射執行部
31‧‧‧頭部
32‧‧‧管
32r‧‧‧彎曲部位
33‧‧‧噴嘴
34‧‧‧托架
35‧‧‧媒體搬送部
36‧‧‧搬送輥
40‧‧‧液體供給部
42‧‧‧供給配管
43‧‧‧接頭部
45‧‧‧變動壓力產生部
46‧‧‧壓力傳遞配管
50‧‧‧連接接納部
50a‧‧‧第1連接接納部
50b‧‧‧第2連接接納部
51‧‧‧液體導入部
51p‧‧‧貫通孔
51t‧‧‧前端部
52‧‧‧裝置側電氣連接部
52t‧‧‧端子部
53a‧‧‧第1定位部
53b‧‧‧第2定位部
53g‧‧‧槽部
54‧‧‧裝置側固定構造
54p‧‧‧突起部(扣合部)
54t‧‧‧前端部
55‧‧‧嵌合構造
55c‧‧‧凹凸構造
56‧‧‧液體接受部
57‧‧‧基端構件
60‧‧‧殼體收納部
61‧‧‧殼體
61a‧‧‧殼體
61b‧‧‧殼體
61E‧‧‧殼體
61F‧‧‧殼體
62‧‧‧開口構件
63‧‧‧貫通孔
64‧‧‧軌道槽
65‧‧‧輥
100‧‧‧液體收容體
100a‧‧‧液體收容體
100B‧‧‧液體收容體
100b‧‧‧液體收容體
100C‧‧‧液體收容體
100c‧‧‧液體收容體
100D‧‧‧液體收容體
100F‧‧‧液體收容體
110‧‧‧收容部
110a‧‧‧收容部
110b‧‧‧收容部
110F‧‧‧收容部
111‧‧‧第1片材構件
112‧‧‧第2片材構件
113‧‧‧外周端部
120‧‧‧連接構件
120a‧‧‧連接構件
120b‧‧‧連接構件
120F‧‧‧連接構件
121‧‧‧第1面部
122‧‧‧第2面部
123‧‧‧第3面部
124‧‧‧第4面部
125‧‧‧第5面部
126‧‧‧第6面部
128‧‧‧狹槽
131‧‧‧液體導出口
132‧‧‧周緣部
133‧‧‧周緣肋
135‧‧‧保護壁部
136‧‧‧保護壁部
136s‧‧‧狹槽
137‧‧‧周緣凸部
140‧‧‧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
141‧‧‧基板部
141s‧‧‧表面
142‧‧‧端子部
144‧‧‧基板配置部
144s‧‧‧傾斜面
145‧‧‧壁部
150a‧‧‧第1接納部
150b‧‧‧第2接納部
151a‧‧‧第1開口部
151b‧‧‧第2開口部
155‧‧‧嵌合構造接納部
156‧‧‧突起部
157‧‧‧谷間部
160‧‧‧凹部
161‧‧‧嵌合凹部
162‧‧‧側端支持部
200‧‧‧底面壁部
201‧‧‧第1側壁部
201t‧‧‧扣合凸部
202‧‧‧第2側壁部
202t‧‧‧扣合凸部
203‧‧‧蓋構件
203t‧‧‧爪部
204‧‧‧凹陷部
205‧‧‧前表面壁部
207‧‧‧嵌合凸部
210‧‧‧凸部
211‧‧‧內部空間
213‧‧‧細槽部
214‧‧‧階差部
215‧‧‧槽部
215a‧‧‧第1槽部
215b‧‧‧第2槽部
215c‧‧‧第3槽部
215d‧‧‧第4槽部
216‧‧‧肋
220‧‧‧殼體側固定構造
221‧‧‧中央凸部
222‧‧‧第1壁面
223‧‧‧第2壁面
224‧‧‧第3壁面
225‧‧‧第1突出壁部
226‧‧‧第2突出壁部(被扣合部、扣止部)
227‧‧‧第3突出壁部
228a‧‧‧第1底面
228b‧‧‧第2底面
228c‧‧‧第3底面
228d‧‧‧第4底面
228e‧‧‧第5底面
228f‧‧‧第6底面
229‧‧‧側壁面
230‧‧‧軌道肋
231‧‧‧腳部
232‧‧‧追加壁部
235‧‧‧開閉蓋部
236‧‧‧鉸鏈部
237‧‧‧爪部
238‧‧‧嵌合壁部
300‧‧‧捆包材料
301‧‧‧空氣吸引口
310‧‧‧吸引泵
CL‧‧‧中心軸
CP‧‧‧接觸部位
EX‧‧‧雙箭頭
EZ‧‧‧雙箭頭
LA‧‧‧配置區域
MP‧‧‧媒體
P1~P6‧‧‧位置
PS‧‧‧雙箭頭
SD‧‧‧箭頭
W1‧‧‧開口寬度
W2‧‧‧開口寬度
X‧‧‧箭頭
Y‧‧‧箭頭
Z‧‧‧箭頭
圖1係顯示液體噴射裝置之外觀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2係顯示液體噴射裝置之內部構成之第1概略圖。 圖3係顯示液體噴射裝置之內部構成之第2概略圖。 圖4係抽出液體供給部而顯示之概略立體圖。 圖5係抽出液體供給部具備之連接接納部而顯示之概略立體圖。 圖6係顯示配置於第1殼體之狀態之第1液體收容體之概略立體圖。 圖7係顯示自第1殼體取出第1液體收容體之狀態之第1概略分解立體圖。 圖8係顯示自第1殼體取出第1液體收容體之狀態之第2概略分解立體圖。 圖9A係抽出第1殼體之連接構件之附近而顯示之概略立體圖。 圖9B係抽出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之附近而顯示之概略立體圖。 圖10A係顯示第1殼體之蓋構件之第1概略立體圖。 圖10B係顯示第1殼體之蓋構件之第2概略立體圖。 圖11係顯示第1殼體之前表面壁部之概略圖。 圖12係顯示第1殼體之底面壁部之下表面側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13係顯示配置於第2殼體之狀態之第2液體收容體之概略立體圖。 圖14係顯示自第2殼體取出第2液體收容體之狀態之第1概略分解立體圖。 圖15係顯示自第2殼體取出第2液體收容體之狀態之第2概略分解立體圖。 圖16係於-Y方向觀察配置於第2殼體之狀態之第2液體收容體時之概略圖。 圖17係顯示第2殼體之前表面壁部之概略圖。 圖18係顯示第2殼體之底面壁部之下表面側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19係用以說明液體收容體對於連接接納部之安裝機制之概略圖。 圖20A係用以說明直至扣合部對於被扣合部之扣合結束之機制之概略圖。 圖20B係用以說明解除扣合部與扣合部之扣合狀態時之機制之概略圖。 圖21A係用以說明捆包液體收容體之方法之第1模式圖。 圖21B係用以說明捆包液體收容體之方法之第1模式圖。 圖22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23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24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25係顯示第5實施形態之殼體之概略立體圖。 圖26係顯示第6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體及殼體之第1概略圖。 圖27係顯示第6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體及殼體之第2概略圖。 圖28係顯示第6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體及殼體之第3概略圖。 圖29係顯示作為第7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與殼體之第1組合例之概略圖。 圖30係顯示作為第7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與殼體之第2組合例之概略圖。 圖31係顯示作為第7實施形態之液體收容體與殼體之第3組合例之概略圖。
61‧‧‧殼體
61a‧‧‧殼體
100‧‧‧液體收容體
100a‧‧‧液體收容體
110‧‧‧收容部
110a‧‧‧收容部
120‧‧‧連接構件
120a‧‧‧連接構件
131‧‧‧液體導出口
140‧‧‧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
150a‧‧‧第1接納部
150b‧‧‧第2接納部
160‧‧‧凹部
201‧‧‧第1側壁部
202‧‧‧第2側壁部
203‧‧‧蓋構件
207‧‧‧嵌合凸部
210‧‧‧凸部
X‧‧‧箭頭
Y‧‧‧箭頭
Z‧‧‧箭頭

Claims (11)

  1. 一種液體收容體,其係可對液體噴射裝置之殼體裝卸者;且 於將平行於重力方向之方向設為Z方向,將上述Z方向中與上述重力方向相同之方向設為+Z方向,將上述Z方向中與上述重力方向相反之方向設為-Z方向,將正交於上述Z方向之方向設為Y方向,將上述Y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設為+Y方向,將上述Y方向中的另一個方向設為-Y方向,將正交於上述Z方向與上述Y方向之方向設為X方向,將上述X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設為+X方向,將上述X方向中的另一個方向設為-X方向時,該液體噴射裝置包含: 殼架,其於內部設置殼體收納部; 上述殼體,其係藉由沿上述+Y方向移動而插入上述殼體收納部者,且具有於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朝上述-Z方向側突出之中空之凸部、及包含上述凸部之內部空間之殼體側固定構造; 裝置側固定構造,其於上述殼體安裝於上述殼體收納部之殼體收納狀態下,以對上述殼體賦予朝上述-Z方向側之力之狀態,與上述殼體側固定構造扣合,限制上述殼體之朝上述-Y方向之移動; 液體導入部,其位於上述殼體收納部之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 裝置側電氣連接部,其位於上述殼體收納部之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及 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其等自上述殼體收納部之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朝上述-Y方向側延伸,隔著上述液體導入部而設置於上述X方向中彼此隔開之位置;且 該液體收容體包含: 收容部,其具有可撓性,並收容液體;及 連接構件,其於上述液體收容體安裝於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安裝狀態時,位於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且 於上述連接構件設有: 液體導出口,其於上述安裝狀態下供上述液體導入部於上述+Y方向插入; 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其於上述安裝狀態中自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至少受到具有上述+Z方向之成分之力,且與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電氣接觸; 第1接納部,其於上述安裝狀態下接納上述第1定位部; 第2接納部,其於上述安裝狀態下接納上述第2定位部;及 凹部,其於上述安裝狀態下於上述-Z方向凹陷,收容上述殼體之上述凸部; 上述凹部與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係形成於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下,於上述Z方向觀察時至少一部分彼此重疊之位置; 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下,上述液體收容體之上述Z方向之寬度,小於上述Y方向之寬度及上述X方向之寬度。
  2. 如請求項1之液體收容體,其中 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具有於上述安裝狀態下與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接觸之接觸面;且 上述接觸面之法向量於上述液體收容體設為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時,具有上述-Z方向之向量成分與上述+Y方向之向量成分。
  3. 如請求項1或2之液體收容體,其中 設為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時,上述第1接納部相對於上述液體導出口位於上述-X方向側,上述第2接納部相對於上述液體導出口位於上述+X方向側。
  4. 如請求項3之液體收容體,其中 設為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時,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及上述凹部係於上述X方向上,位於上述液體導出口與上述第1接納部之間。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液體收容體,其中 上述第1接納部包含供上述第1定位部插通之第1開口部; 上述第2接納部包含供上述第2定位部插通之第2開口部;且 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下,上述第2開口部之上述X方向之開口寬度,大於上述第1開口部之上述X方向之開口寬度。
  6. 一種液體噴射系統,其係包含液體噴射裝置及液體收容體者;且 於將平行於重力方向之方向設為Z方向,將上述Z方向中與上述重力方向相同之方向設為+Z方向,將上述Z方向中與上述重力方向相反之方向設為-Z方向,將正交於上述Z方向之方向設為Y方向,將上述Y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設為+Y方向,將上述Y方向中的另一個方向設為-Y方向,將正交於上述Z方向與上述Y方向之方向設為X方向,將上述X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設為+X方向,將上述X方向中的另一個方向設為-X方向時,上述液體噴射裝置包含: 殼架,其於內部設置殼體收納部; 殼體,其係藉由沿上述+Y方向移動而插入上述殼體收納部者,且具有於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向上述-Z方向側突出之中空之凸部、及包含上述凸部之內部空間之殼體側固定構造; 裝置側固定構造,其於上述殼體安裝於上述殼體收納部之殼體收納狀態下,以對上述殼體賦予朝上述-Z方向側之力之狀態,與上述殼體側固定構造扣合,限制上述殼體之朝上述-Y方向之移動; 液體導入部,其位於上述殼體收納部之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 裝置側電氣連接部,其位於上述殼體收納部之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及 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其等自上述殼體收納部之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朝上述-Y方向側延伸,隔著上述液體導入部而設置於上述X方向中彼此隔開之位置;且 上述液體收容體構成為可對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上述殼體裝卸; 上述液體收容體包含: 收容部,其具有可撓性,並收容液體;及 連接構件,其於上述液體收容體安裝於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安裝狀態時,位於上述+Y方向側之端部;且 於上述連接構件設有: 液體導出口,其於上述安裝狀態下供上述液體導入部於上述+Y方向插入; 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其於上述安裝狀態下自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受到至少具有上述+Z方向之成分之力,且與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電氣接觸; 第1接納部,其於上述安裝狀態下接納上述第1定位部; 第2接納部,其於上述安裝狀態下接納上述第2定位部;及 凹部,其於上述安裝狀態下於上述-Z方向凹陷,收容上述殼體之上述凸部; 上述凹部與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係形成於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下,於上述Z方向觀察時至少一部分彼此重疊之位置; 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下,上述液體收容體之上述Z方向之寬度,小於上述Y方向之寬度及上述X方向之寬度。
  7. 如請求項6之液體噴射系統,其中 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具有於上述安裝狀態下與上述裝置側電氣連接部接觸之接觸面; 上述接觸面之法向量於上述液體收容體設為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時,具有上述-Z方向之向量成分與上述+Y方向之向量成分。
  8. 如請求項6或7之液體噴射系統,其中 上述液體收容體設為於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時,上述第1接納部相對於上述液體導出口位於上述-X方向側,上述第2接納部相對於上述液體導出口位於上述+X方向側。
  9. 如請求項8之液體噴射系統,其中 設為上述安裝狀態之姿勢時,上述收容體側電氣連接部及上述凹部於上述X方向上,位於上述液體導出口與上述第1接納部之間。
  10. 如請求項6至9中任一項之液體噴射系統,其中 上述第1接納部包含供上述第1定位部插通之第1開口部; 上述第2接納部包含供上述第2定位部插通之第2開口部; 於上述安裝狀態之上述液體收容體之姿勢下,上述第2開口部之上述X方向之開口寬度,大於上述第1開口部之上述X方向之開口寬度。
  11. 如請求項6至10中任一項之液體噴射系統,其中 上述裝置側固定構造與上述殼體側固定構造係構成為於處於彼此扣合之扣合狀態時,藉由於上述+Y方向按壓上述殼體,而解除上述扣合狀態,並容許上述殼體朝上述-Y方向之移動。
TW106117342A 2016-05-27 2017-05-25 液體收容體及液體噴射系統 TWI7572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6434 2016-05-27
JP2016106433A JP6819077B2 (ja) 2016-05-27 2016-05-27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06434A JP2017209946A (ja) 2016-05-27 2016-05-27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06433 2016-05-27
JP??2016-106435 2016-05-27
JP2016106435A JP2017209947A (ja) 2016-05-27 2016-05-27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58399A JP6702077B2 (ja) 2016-08-12 2016-08-12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6-158399 2016-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2756A true TW201742756A (zh) 2017-12-16
TWI757295B TWI757295B (zh) 2022-03-11

Family

ID=60412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7342A TWI757295B (zh) 2016-05-27 2017-05-25 液體收容體及液體噴射系統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3) US11148426B2 (zh)
EP (2) EP3466694B1 (zh)
KR (1) KR102377576B1 (zh)
CN (2) CN109153267B (zh)
AU (1) AU2017270304A1 (zh)
BR (1) BR112018073874A2 (zh)
CA (1) CA3024829A1 (zh)
MX (1) MX2018014319A (zh)
RU (1) RU2731075C2 (zh)
TW (1) TWI757295B (zh)
WO (1) WO20172040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48426B2 (en) 2016-05-27 2021-10-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JP7388002B2 (ja) 2019-05-29 2023-11-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装着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532239B2 (ja) 2020-02-28 2024-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ユニット
US11524501B2 (en) 2020-02-28 2022-12-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age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31943T2 (de) 2000-10-17 2008-12-18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ack und damit versehenes Aufzeichnungsgerät
JP3546870B2 (ja) 2000-10-17 2004-07-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収容袋及びそれを装着する記録装置
JP4432025B2 (ja) 2003-08-08 2010-03-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JP4631253B2 (ja) 2002-06-17 2011-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7438401B2 (en) 2002-06-17 2008-10-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ES2546277T3 (es) 2002-10-23 2015-09-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Bolsa de almacenamiento de líquido y aparato de expulsión de líquido
US7806523B2 (en) 2003-08-08 2010-10-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ontainer holder thereof
ES2325371T3 (es) 2003-08-08 2009-09-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parato de expulsion de liquido y su portarrecipiente de liquido.
AR049674A1 (es) * 2003-08-08 2006-08-30 Seiko Epson Corp Recipiente contenedor de liquido a suministrar a un aparato de consumo de dicho liquido
JP4403560B2 (ja) 2003-08-29 2010-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4946751B2 (ja) 2006-11-06 2012-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容器ホルダ、液体消費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EP2298557B1 (en) 2006-11-06 2014-03-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MY147941A (en) 2006-11-06 2013-02-15 Seiko Epson Corp Liquid container, container holder and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US8192003B2 (en) * 2007-12-28 2012-06-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JP2013179307A (ja) 2008-05-13 2013-09-09 Ricoh Co Ltd 面発光レーザ素子、面発光レーザアレイ、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9510B2 (ja) * 2008-05-23 2012-12-19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インク袋アダプタ、アダプタ付きインク袋、及び印刷装置
JP2010208038A (ja) * 2009-03-06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4900446B2 (ja) 2009-10-22 2012-03-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EP2397334B1 (en) 2010-06-17 2013-01-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TWI590335B (zh) 2010-08-18 2017-07-0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膜形成設備及膜形成方法
JP2012051315A (ja) * 2010-09-03 2012-03-15 Seiko Epson Corp ホルダー、ホルダーに着脱可能な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KR20120095790A (ko) 2011-02-21 2012-08-2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광전 변환 장치
GB2509789B (en) * 2012-01-13 2018-05-30 Seiko Epson Corp Cartridge,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printing apparatus, liquid accomodation container, a printing system, and a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US8931887B2 (en) 2012-01-13 2015-01-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liquid supply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US9440755B2 (en) * 2012-01-13 2016-09-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WO2013162595A1 (en) 2012-04-27 2013-10-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movable guide element
JP5887295B2 (ja) * 2013-03-28 2016-03-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コンテナ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
JP6476551B2 (ja) 2013-05-15 2019-03-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JP6277641B2 (ja) * 2013-09-17 2018-02-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2015058542A (ja) 2013-09-17 2015-03-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6217276B2 (ja) * 2013-09-20 2017-10-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6311251B2 (ja) 2013-09-20 2018-04-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6311261B2 (ja) 2013-10-07 2018-04-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の再生方法、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
JP2015101008A (ja) 2013-11-26 2015-06-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6454970B2 (ja) 2014-03-14 2019-01-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2015214040A (ja) 2014-05-08 2015-1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包装トレイ、包装体
WO2015199703A1 (en) * 2014-06-26 2015-12-30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ainer assembly
JP2016043595A (ja) 2014-08-25 2016-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保持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074124A (ja) * 2014-10-06 2016-05-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液体供給装置
JP6531424B2 (ja) 2015-02-25 2019-06-1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用半導体装置
JP5980391B1 (ja) 2015-08-28 2016-08-31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6819077B2 (ja) 2016-05-27 2021-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702077B2 (ja) 2016-08-12 2020-05-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US11148426B2 (en) * 2016-05-27 2021-10-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JP2018161759A (ja) * 2017-03-24 2018-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8014319A (es) 2019-03-14
EP3466694A4 (en) 2020-03-04
CN112406317A (zh) 2021-02-26
US20220016895A1 (en) 2022-01-20
TWI757295B (zh) 2022-03-11
CN112406317B (zh) 2022-07-05
BR112018073874A2 (pt) 2019-02-26
RU2018140992A (ru) 2020-06-29
KR20190010559A (ko) 2019-01-30
WO2017204072A1 (ja) 2017-11-30
EP3466694A1 (en) 2019-04-10
RU2731075C2 (ru) 2020-08-28
EP3466694B1 (en) 2021-06-16
US12064972B2 (en) 2024-08-20
KR102377576B1 (ko) 2022-03-22
RU2018140992A3 (zh) 2020-06-29
CN109153267A (zh) 2019-01-04
US11679595B2 (en) 2023-06-20
US20230271422A1 (en) 2023-08-31
US20210197574A1 (en) 2021-07-01
CA3024829A1 (en) 2017-11-30
EP3912821A1 (en) 2021-11-24
AU2017270304A1 (en) 2018-12-06
US11148426B2 (en) 2021-10-19
CN109153267B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8891B (zh) 液体容纳体
JP6358348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08621583B (zh) 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JP6922251B2 (ja) 液体収容体
TW201742756A (zh) 液體收容體及液體噴射系統
JP6702077B2 (ja)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09562624B (zh) 液体容纳体
CN108621584B (zh)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CN112009108B (zh) 液体容器、安装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7287586B2 (ja) 装着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7207481B2 (ja) 装着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950783B2 (ja) 装着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614391B2 (ja) 装着体
JP2023099749A (ja)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