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0215B - 电动机及其定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及其定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0215B
CN104170215B CN201380013953.5A CN201380013953A CN104170215B CN 104170215 B CN104170215 B CN 104170215B CN 201380013953 A CN201380013953 A CN 201380013953A CN 104170215 B CN104170215 B CN 1041702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nding
coiling
lead division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39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0215A (zh
Inventor
冲永钦二郎
关育刚
饭田知充
安野诚人
日高将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70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0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02K15/0081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for form-woun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alient poles or claw-shaped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around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6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leads, i.e. conducting wi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定子芯是使将芯体片排成一列的芯组装体变形为环状并将芯组装体的两端部作为芯紧固部来紧固而形成的。各相绕线从芯组装体的一个端部向另一端部方向被引绕。然后,将相绕线(40v)的引出部(43v)和相绕线(40w)的引出部(43w)作为线末端,将相绕线(40u)的引出部(43u)经过多个芯体片向引出部(43v)、(43w)方向拉伸,将拉伸出的线末端与引出部(43v)、(43w)的线末端作为三相Y形接线的中性点进行电连接。

Description

电动机及其定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三相的交流被通电驱动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结构以及该定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三相驱动的电动机的定子中,提出了为了谋求绕线作业的效率化、绕线的槽满率的提高等而设计绕线的卷绕方法、定子芯中的绕线结构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设计用于形成三相Y形接线的中性点的、中性线的连接结构,谋求使定子中的绕线的接线容易。即,在周向上具有多个磁极齿的定子中,对于来自三相中的任意一相的线圈的中性线,将来自其它两相的线圈的中性线分别连接在各一个位置处。由此,利用较少根数的中性线之间的连接来形成中性点,谋求使接线容易。
然而,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方法对将磁极齿配置成环状的定子芯进行包括如上所述的中性线的接线处理在内的绕线布线处理。即,由于对环状的定子芯进行绕线布线处理,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在定子组装中的绕线布线工序中需要进行复杂的线处理作业,不能充分谋求使包括中性线的连接作业在内的绕线布线作业容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327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动机是具备转子和定子并以三相的交流被通电驱动的电动机,该转子以旋转轴为中心具有多个磁极,该定子是在将12个包含齿的芯体片连结而成的定子芯上卷绕绕线而成的。本电动机的定子芯是使将芯体片连结成带状的芯组装体变形为环状并将芯组装体的两端部作为芯紧固部来紧固而形成的。另外,绕线由与相对应的第一相绕线、第二相绕线以及第三相绕线构成。这些相绕线分别包括卷绕于规定的芯体片来形成多个线圈的卷绕部以及从卷绕部引出的引出部,这些相绕线分别从芯组装体的一个端部向另一端部方向被引绕。然后,将第一相绕线的引出部和第二相绕线的引出部作为线末端,将第三相绕线的引出部经过多个芯体片向其它两个引出部方向拉伸,将拉伸出的线末端与其它两个引出部的线末端作为三相Y形接线的中性点进行电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定子的制造方法是本发明的电动机中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步骤:将多片芯原材料板层叠来形成芯组装体;按照绕线图案在芯组装体的各芯体片上卷绕绕线,形成绕线组装体;将第三相绕线的引出部经过多个芯体片向其它两个引出部方向拉伸,将拉伸出的线末端与其它两个引出部的线末端进行电连接;以及使绕线组装体变形为环状,将绕线组装体的两端进行紧固。
根据这种结构,对于芯体片排列成带状的芯组装体,能够与绕线处理一起进行以下的绕线布线的作业:从芯组装体的一个端部向另一端部方向引绕相绕线,仅在该另一端部侧形成中性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如对环状的定子芯进行线处理这样的复杂作业,能够容易地实施绕线布线处理。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机及其定子的制造方法,对于芯组装体,能够与绕线处理一起还进行仅在芯组装体的一个端部侧形成中性点的绕线布线的作业,因此能够提供具有能够使绕线布线处理容易的结构的电动机及其定子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该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该电动机的绕线展开图。
图4是该电动机的芯组装体的平面图。
图5是该电动机的绕线组装体的结构图。
图6是该电动机的端子销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该电动机的绝缘体中插入有端子销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该电动机的绝缘体中插入有端子销的情形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定子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及其定子的制造方法。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10的剖视图。另外,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10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在定子的内周侧具备转子的内转子型的无刷电动机的一例来进行说明。另外,本无刷电动机是以三相的交流被通电驱动的电动机,该三相为相位相差120度的U相、V相、W相。并且,为了进行这种三相驱动,本无刷电动机的各相的绕线为将各自的绕线末端作为中性点进行电连接而成的Y形接线。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具备转子11和定子12。
转子11在圆柱状的转子轭(rotor yoke)13的外周保持作为磁极的磁体14,以旋转轴15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轴15贯通转子轭13,将转子轭13保持于旋转轴15的中央位置。另外,作为永磁体的磁体14呈环状地一体固着在转子轭13的外周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示出了如下的一个例子:转子11以S极和N极为一对来保持有5对磁体14,由此在周向上磁化成10个极。从转子轭13沿轴向延伸的旋转轴15分别贯通轴承16,转子11旋转自如地被轴承16所支承。
另外,在定子12中,隔着绝缘体(insulator)30在定子芯20上卷绕绕线40。定子芯20具备环状的轭21以及从轭21向内周侧突出的多个齿22。各个齿22以面对转子11的方式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进行配置,在各个齿22上与各相对应地卷绕有绕线40。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12个这种齿22。即,定子12为以下的结构:在由形成轭21的一部分的轭片和一个齿22构成的芯体片上卷绕绕线40来形成一个线圈,将12个这种线圈组合成环状,详细情况在下面说明。另外,通过沿轴向层叠多片磁性钢板来构成定子芯20。并且,对于定子芯20,使芯体片排列成直线状的芯组装体在周向上变形为环状,并利用焊接等将芯紧固部28的位置相连接,由此形成环状结构的定子芯20。
这样,电动机10以使定子芯20的各齿22与转子11的磁体14隔着空隙相面对方式将转子11配置于定子12的内周侧。然后,将这样的转子11和定子12如图1所示那样配置于壳体17内来构成电动机10。旋转轴15的一端作为用于对负载进行旋转驱动的输出轴而从壳体17突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相对于定子芯20安装于输出轴侧的面的绝缘体30t和安装于输出轴相反侧的面的绝缘体30b这两种绝缘体构成绝缘体30,详细情况在下面说明。图2中示出了安装该绝缘体30t的一侧。并且,绝缘体30t中安装有两个端子销50。
另外,如上所述,电动机10中绕线40以三相的交流被通电驱动,该三相为相位相差120度的U相、V相以及W相。由于像这样进行三相驱动,因此绕线40如图2所示那样与各相对应地由流通U相的交流电流的相绕线40u、流通V相的交流电流的相绕线40v以及流通W相的交流电流的相绕线40w这三个相绕线构成。另外,相绕线分别包括卷绕于规定的齿22来形成线圈的卷绕部以及从卷绕部引出的引出部。在图2中,在相绕线40u的情况下,相绕线40u构成为包括:作为相绕线40u的卷绕始端的引出部41u;卷绕规定的4个齿22的4个卷绕部42u;以及从最后卷绕的卷绕部42u引出而作为相绕线40u的卷绕末端部分的引出部43u。
同样地,相绕线40v包括:作为卷绕始端的引出部41v;卷绕齿22的4个卷绕部42v;以及从最后卷绕的卷绕部42v引出的引出部43v。相绕线40w包括:作为卷绕始端的引出部41w;卷绕齿22的4个卷绕部42w;以及从最后卷绕的卷绕部42w引出的引出部43w。此外,在图2中,为了避免繁杂,省略了将卷绕部之间进行连接的跳线的部分。另外,在绝缘体30t中设置有突起部35,以用于捆扎跳线。
在各个相绕线中,卷绕始端的引出部41u、引出部41v、引出部41w分别连接于施加U相、V相以及W相的交流电力的输入端子(未图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个相绕线的卷绕末端侧的引出部电连接为1个,来作为Y形接线的中性点。即,如图2所示,首先,将V相的相绕线40v作为第一相绕线,将W相的相绕线40w作为第二相绕线,将该相绕线40v的引出部43v和该相绕线40w的引出部43w作为相绕线的大致末端即线末端来引出。另一方面,将U相的相绕线40u作为第三相绕线,将其引出部43u比引出部43v和引出部43w更长地引出。并且,将引出部43u经过多个芯体片向其它两个引出部方向、即引出部43v和引出部43w方向拉伸。然后,利用端子销50将拉伸出的引出部43u的线末端与引出部43v和引出部43w进行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构成为这种结构,来谋求使作为Y形接线的中性点的中性线之间的连接容易。
当在这种结构的电动机10中利用U相、V相以及W相的交流电流分别对相绕线40u、40v、40w进行通电时,在定子12的各齿22与转子11的磁体14之间产生磁吸引力和磁排斥力,转子11以旋转轴15为中心进行旋转。
接着,说明卷绕在定子12上的绕线40的详细的布线结构。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10的绕线展开图。图3将图2所示的绕线40的布线展开来表示,是为了使定子12中的绕线布线更容易理解而示出的。下面,参照图3,特别以各相绕线的布线处理为中心来说明定子12的详细情况。
首先,定子12构成为具有12个齿22并且被三相驱动。因此,每个相被分配4个齿22、即4个线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那样分配4个线圈。首先,将相邻的一对线圈作为线圈对。并且,在周向上按U相、V相、W相的顺序来配置线圈对。然后,在1个线圈对中以方向互为相反的方式卷绕绕线40。即,相互邻接的同相的线圈彼此以方向互为相反的方式卷绕绕线40。另外,相互邻接的不同相的线圈彼此以方向互为相同的方式卷绕绕线40。
具体地说,首先,如图3所示,将线圈U1和线圈U1b作为一个线圈对。将这种线圈对按U相(U1、U1b)、V相(V1b、V1)、W相(W1、W1b)、U相(U2b、U2)、V相(V2、V2b)、W相(W2b、W2)的顺序进行配置。然后,如下那样引绕从卷绕始端US到卷绕末端UE的相绕线40u、从卷绕始端VS到卷绕末端VE的相绕线40v以及从卷绕始端WS到卷绕末端WE的相绕线40w。
对于U相,如图3所示,首先,从卷绕始端的引出部41u在第一个齿22上按顺时针卷绕相绕线40u,来形成线圈U1。接着,在线圈U1旁边的齿22上按逆时针卷绕相绕线40u,来形成线圈U1b。接着,借助跳线45经过4个线圈去往下一个U相的线圈对,形成逆时针的线圈U2b和顺时针的线圈U2。然后,从线圈U2b与线圈U2之间引出相绕线40u,来作为卷绕末端的引出部43u。
同样地,按照图3的绕线展开的绕线图案,相绕线40v由卷绕始端的引出部41v开始,形成逆时针的线圈V1b与顺时针的线圈V1的线圈对,接着形成顺时针的线圈V2与逆时针的线圈V2b的线圈对。然后,相绕线40v在线圈V2b中从线圈V2的相反侧被引出,将引出的末端部分作为卷绕末端的引出部43v。另外,相绕线40w由卷绕始端的引出部41w开始,形成顺时针的线圈W1与逆时针的线圈W1b的线圈对,接着形成逆时针的线圈W2b与顺时针的线圈W2的线圈对。然后,相绕线40w从线圈W2b与线圈W2之间引出相绕线40w,将引出的末端部分作为卷绕末端的引出部43w。
另外,将绕线处理结束后引出的引出部43u、引出部43v以及引出部43w剪切为适当的长度。然后,如上所述,引出的引出部43u通过端子销50而与引出部43v连接,通过下一个端子销50还与引出部43w连接。
通过进行如上的绕线40的布线,在各相中形成将4个线圈串联连接而成的串联线圈。然后,通过将这3个串联线圈的一端彼此通过端子销50进行连接,来形成Y形接线的中性点。特别是,通过形成为这种布线,只要对卷绕前的定子芯20将相绕线分别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沿一个方向引绕来进行卷绕即可,因此可以不进行复杂的绕线作业。另外,在向一个方向引绕后的终端侧形成中性点,因此中性线的接线也变得容易。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跳线45的引绕、中性线的接线能够仅在相对于线圈的一侧(在图3中为相对于线圈U1等的下侧)进行。即,能够仅在定子芯20的一个面侧进行跳线45的引绕、中性线的接线,从而抑制绕线的复杂布线,并且还谋求由此得到的作业性的提高。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突起部35并仅在绝缘体30t侧进行跳线45等线的引绕处理。
接着,说明定子12的详细结构。
图4是芯组装体23的平面图,该芯组装体23为形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10的定子芯20的基础。
如图4所示,芯组装体23由通过连结部24连结的多个芯体片25构成。另外,通过将带状的磁性钢板冲切成图4所示的规定的形状来形成芯原材料板,将多片芯原材料板进行层叠,由此形成芯组装体23。在本实施方式中,将12个这种芯体片25进行连结。另外,芯体片25分别由作为齿22的齿部25t以及作为轭21的一部分的轭部25y构成。另外,在连结部24的位置处形成有V字状的切口26。通过对这种芯组装体23使连结部24的位置分别塑性变形来形成环状的定子芯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在使芯组装体23变形为环状来形成定子芯20之后卷绕绕线40,而是在芯组装体23上卷绕绕线40之后,通过使其变形为环状来形成定子12。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在芯组装体23上卷绕绕线40后进行组装而成的绕线组装体27的结构图。在图5中示出了绝缘体30b侧。绕线组装体27是如下那样构成的。即,是以下的结构:对图4所示的芯组装体23的各个芯体片25,在一面侧安装绝缘体30t,在另一面侧安装绝缘体30b。然后,按照图3的绕线图案,在将绝缘体30插入至各齿部25t的状态下,将各个相绕线从芯组装体23的一个端部向另一端部方向引绕来卷绕。由此,形成在芯体片25上卷绕绕线40而成的线圈呈直线状排成一列的绕线组装体27。
接着,说明利用端子销50形成中性点的处理的详细情况。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10的定子12中安装的端子销50的立体图。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形成中性点,将绕线40的引出部43u、引出部43v以及引出部43w分别利用端子销50进行电连接。为了进行这种绕线40的引出部的线处理,端子销50是金属制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镀锡的铜。另外,作为端子销50的结构,如图6所示,由用于将端子销50插入至绝缘体30t的插入部55以及从绝缘体30t突出来利用于引出线的线处理的线处理部51构成。并且,插入部55中设置有钩状的挂部57以防止从绝缘体30t脱落,并设置有凸部56以防止松动。而且,线处理部51中设置有U字型钩状的作为钩的线固定部52以将引出部43u与引出部43v以及引出部43u与引出部43w进行连接。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10的绝缘体30t中插入有端子销50的情形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种绝缘体30t配置于芯体片25上的作为输出轴侧的面。
绝缘体30t如图7所示那样,在覆盖轭21的外周面的外侧端部31处设置有用于插入端子销50的插入孔32,来作为用于保持端子销50的销保持部。另外,插入孔32中设置有用于将挂部57挂上的凸部,从而形成在将挂部57插入插入孔32之后难以拉出的结构。并且,以使端子销50的凸部56挤压插入孔32的内壁的方式设定插入孔32的宽度,由此防止端子销50松动。由此,容易且以足够的强度将端子销50固定于定子12。另外,在绝缘体30t中,以与端子销50的线处理部51面接触的方式在相对于端子销50的内周侧设置有壁部34。通过该壁部34提高端子销50的固定强度,并且防止端子销50与绕线40接触。
另外,图8是表示将端子销50插入绝缘体30t后的情形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如图8所示那样,在齿部25t的延伸方向上以使端子销50位于突起部35的外侧方向的方式配置端子销50。由于将端子销50配置于这种位置,因此如图8所示,只需将引出部43u沿芯体片25的连结方向以直线状拉伸,就能够容易地将引出部43u配置到端子销50的线固定部52的U字形状内。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如下的结构:在芯组装体23中的切口26的V字状的顶端位置处引绕跳线45、引出部43u。作为其一例,图8中示出了引出部43u与切口26的位置关系。通过在这种位置对芯组装体23引绕跳线45,在将绕线组装体27变形为环状时不会发生跳线45的绷紧或相反的松弛,因此能够形成稳定的环状结构的定子12。
对于线圈排成一列的如图5所示的绕线组装体27,在与引出部43u和引出部43w接近的绝缘体30t的各个插入孔32中分别插入这种端子销50。之后,如图7那样,对于被插入至绝缘体30t的端子销50,将引出部43v的末端挂在线固定部52上,并且将引出部43u的末端也挂在线固定部52上。然后,通过将线固定部52的U字形状变形为闭合状,将引出部43u与引出部43v进行连接。同样地,对于引出部43u和引出部43w也利用端子销50进行连接。另外,通过对夹着各引出部的线固定部52进行锡焊处理,来将引出部43u、引出部43v以及引出部43w进行电连接。
通过对绕线组装体27进行如上的各引出部与端子销50的连接处理,来形成作为完成的绕线组装体27的绕线组装完成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像这样在线圈排成一列的绕线组装体27的状态下,仅在绕线组装体27的一个端部侧进行如上的形成中性点的作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对环状的定子芯进行如绕线布线处理那样的复杂的作业,能够谋求使绕线布线处理容易。
另外,通过使像这样利用端子销50形成了中性点的绕线组装完成体以成为环状的方式塑性变形,并将其端部23a和端部23b作为芯紧固部28来紧固,从而形成本实施方式中的环状结构的定子12。
此外,绝缘体30t中还设置有绕线捆扎用的突起部35,使得能够容易地引绕跳线45等。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定子芯20是使将芯体片25连结成带状的芯组装体23变形为环状并将芯组装体23的两端部作为芯紧固部28来紧固而形成的。另外,绕线40由与相分别对应的相绕线40u、相绕线40v以及相绕线40w构成。相绕线40u、40v、40w分别包括卷绕于规定的芯体片25来形成多个线圈的卷绕部以及从卷绕部引出的引出部,相绕线40u、40v、40w分别从芯组装体23的一个端部向另一端部方向被引绕。然后,将相绕线40v的引出部43v和相绕线40w的引出部43w作为线末端,将相绕线40u的引出部43u经过多个芯体片25向引出部43v、43w方向拉伸,将拉伸出的线末端与引出部43v、43w的线末端作为三相Y形接线的中性点进行电连接。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排成一列的绕线组装体27的阶段实施中性线的接线处理来完成绕线组装体27,使这种绕线组装体27变形为环状来形成定子12,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绕线布线处理,并且还能够谋求定子12的可靠性的提高。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定子12的制造方法的详细情况。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定子12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骤的流程图。下面,按照图9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定子12的制造方法。
首先,在制造定子12时,形成作为定子12的基础部分的芯组装体23(步骤S100)。即,如上所述,首先,将带状的磁性钢板冲切成如图4所示的形状,形成芯原材料板。并且,通过将多片芯原材料板层叠来形成图4所示的芯组装体23。
接着,将绝缘体30安装于芯组装体23的各芯体片25(步骤S102)。具体地说,对于芯组装体23的各个芯体片25,在一面侧安装绝缘体30t,在另一面侧安装绝缘体30b。
接着,按照图3的绕线图案,在各芯体片25的齿部25t中插入了绝缘体30的状态下,将相绕线分别从芯组装体23的一个端部向另一端部方向引绕,并在各个齿部25t上卷绕绕线40(步骤S104)。当对所有芯体片25的卷绕处理结束时,通过机械处理、浸焊(日语:はんだディップ)处理来去除相绕线40u、40v、40w的引出部的规定位置处的绝缘覆盖(步骤S106)。并且,将引出部剪切为规定的长度(步骤S108)。由此,完成如图5所示的在芯体片25上卷绕绕线40而成的线圈呈直线状排成一列的绕线组装体27。
接着,在规定的两个绝缘体30t中分别安装端子销50(步骤S114)。具体地说,在与相绕线40v的引出部43v邻近的绝缘体30t以及与相绕线40w的引出部43w邻近的绝缘体30的插入孔32中分别插入端子销50的插入部55。
接着,将引出部43u、43v、43w与规定的端子销50连接(步骤S116)。具体地说,将引出部43v的末端挂在一个端子销50的线固定部52上,将引出部43w的末端挂在另一个端子销50的线固定部52上。接着,将引出部43u挂在这两个端子销50的线固定部52上。然后,将线固定部52的U字形状分别变形为闭合状。之后,对夹着引出部的端子销50的线固定部52进行锡焊(步骤S118)。由此,将引出部43u、引出部43v以及引出部43w进行电连接,形成中性点,完成绕线组装完成体。
接着,利用绕线组装体27的薄壁的连结部24使绕线组装完成体以成为环状的方式塑性变形(步骤S110)。然后,通过焊接、热压接(电阻焊)等将绕线组装完成体的端部23a与端部23b作为芯紧固部28来紧固(步骤S112)。由此,形成环状结构的定子12。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这种步骤来形成定子12。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14~S118中,在线圈排成一列的绕线组装体27的阶段实施中性线的接线处理来完成绕线组装体27。然后在此之后,在步骤S110~S112中,使这样完成的绕线组装体27变形为环状来形成定子12。因此,不需要如对环状的定子芯进行线处理这样的复杂作业,能够容易地实施绕线布线处理,并且还能够谋求定子12的可靠性的提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及其定子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绕线处理容易,能够提高可靠性,因此能够应用于家电产品、电装品(日语:電装品)等使用电动机的电气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动机;11:转子;12:定子;13:转子轭;14:磁体;15:旋转轴;16:轴承;17:壳体;20:定子芯;21:轭;22:齿;23:芯组装体;23a、23b:端部;24:连结部;25:芯体片;25t:齿部;25y:轭部;26:切口;27:绕线组装体;28:芯紧固部;30、30b、30t:绝缘体;31:外侧端部;32:插入孔;34:壁部;35:突起部;40:绕线;40u、40v、40w:相绕线;41u、41v、41w、43u、43v、43w:引出部;42u、42v、42w:卷绕部;45:跳线;50:端子销;51:线处理部;52:线固定部;55:插入部;56:凸部;57:挂部。

Claims (11)

1.一种电动机,具备转子和定子,以三相的交流被通电驱动,该转子以旋转轴为中心具有多个磁极,该定子是在将12个包含齿的芯体片连结而成的定子芯上卷绕绕线而成的,该电动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定子芯是使通过形成有V字状的切口的连结部将上述芯体片连结成带状的芯组装体变形为环状并将上述芯组装体的两端部作为芯紧固部来紧固而形成的,
上述绕线由与上述三相分别对应的第一相绕线、第二相绕线以及第三相绕线构成,
各上述相绕线包括卷绕于规定的上述芯体片来形成多个线圈的卷绕部以及从上述卷绕部引出的引出部,各上述相绕线从上述芯组装体的一个端部向另一端部方向被引绕,
将上述第一相绕线的引出部和上述第二相绕线的引出部作为线末端,
将上述第三相绕线的引出部经过多个上述芯体片向其它两个上述引出部方向拉伸,
将拉伸出的线末端与上述其它两个引出部的线末端配置成在上述切口的V字状的顶端位置处引绕,并作为三相Y形接线的中性点进行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各上述相绕线是以使上述多个线圈串联连接的方式引绕一根线而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一对上述线圈作为设为同相的线圈对而按相的顺序进行配置,
上述第一相绕线的引出部是从上述芯组装体的最靠另一端部侧的第一线圈对引出的,
上述第二相绕线的引出部是从与上述第一线圈对邻接的第二线圈对引出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子包括具有钩的端子销,
在上述第一线圈对的位置处配置有端子销,将上述第一相绕线的引出部连接于上述端子销,
在上述第二线圈对的位置处配置有端子销,将上述第二相绕线的引出部连接于上述端子销,
将上述第三相绕线的引出部挂在上述端子销各自的上述钩上,将三个上述相绕线的线末端作为中性点进行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芯组装体上隔着绝缘体卷绕有上述绕线,
上述绝缘体具有保持上述端子销的销保持部,
在上述第一线圈对的上述绝缘体的销保持部以及上述第二线圈对的上述绝缘体的销保持部处配置有上述端子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体在上述芯组装体的一面侧具有捆扎上述绕线的突起部。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中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
将多片芯原材料板层叠来形成上述芯组装体;
按照绕线图案在上述芯组装体的各芯体片上卷绕绕线,形成绕线组装体;
将上述第三相绕线的引出部经过多个上述芯体片向其它两个上述引出部方向拉伸,将拉伸出的线末端与上述其它两个引出部的线末端配置成在上述切口的V字状的顶端位置处引绕,并进行电连接;以及
使上述绕线组装体变形为环状,将上述绕线组装体的两端进行紧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上述绕线组装体的步骤中,各上述相绕线是以使上述多个线圈串联连接的方式引绕一根线而构成的,从而形成上述绕线组装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相邻的一对上述线圈作为设为同相的线圈对来按相的顺序进行配置,
在将各上述线末端进行电连接的步骤中,
将上述第一相绕线的引出部从上述芯组装体的最靠另一端部侧的第一线圈对引出,
将上述第二相绕线的引出部从与上述第一线圈对邻接的第二线圈对引出,并将各上述线末端进行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子包括具有钩的端子销,
在将各上述线末端进行电连接的步骤中,
在上述第一线圈对的位置处配置端子销,将上述第一相绕线的引出部连接于上述端子销,
在上述第二线圈对的位置处配置端子销,将上述第二相绕线的引出部连接于上述端子销,
将上述第三相绕线的引出部挂在上述端子销各自的上述钩上,将三个上述相绕线的线末端作为中性点进行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上述绕线组装体的步骤中,
在上述芯组装体上隔着绝缘体卷绕上述绕线,该绝缘体具有保持上述端子销的销保持部,
在上述第一线圈对的上述绝缘体的销保持部以及上述第二线圈对的上述绝缘体的销保持部处配置上述端子销,
之后,将各上述线末端进行电连接。
CN201380013953.5A 2012-03-13 2013-01-17 电动机及其定子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170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5547 2012-03-13
JP2012-055547 2012-03-13
PCT/JP2013/000181 WO2013136646A1 (ja) 2012-03-13 2013-01-17 モータおよびそ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0215A CN104170215A (zh) 2014-11-26
CN104170215B true CN104170215B (zh) 2017-05-17

Family

ID=49160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3953.5A Active CN104170215B (zh) 2012-03-13 2013-01-17 电动机及其定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48810B2 (zh)
EP (1) EP2827475B1 (zh)
JP (1) JP6127277B2 (zh)
CN (1) CN104170215B (zh)
WO (1) WO20131366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92833A1 (ja) * 2013-12-19 2015-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276122B2 (ja) * 2014-07-01 2018-02-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JP2016101031A (ja) * 2014-11-25 2016-05-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三相モータのステータ
KR102288301B1 (ko) * 2014-12-24 2021-08-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JP5988005B1 (ja) * 2015-04-16 2016-09-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固定子、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モータおよび圧縮機
JP6650336B2 (ja) * 2016-04-28 2020-02-1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791691B2 (ja) * 2016-09-16 2020-11-25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電動送風機
GB2563616B (en) 2017-06-20 2021-03-10 Dyson Technology Ltd A stator assembly
KR102430382B1 (ko) * 2017-07-14 2022-08-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TWI694661B (zh) * 2018-04-09 2020-05-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三相馬達定子
WO2019206531A1 (en) * 2018-04-25 2019-10-31 Asml Netherlands B.V. Tubular linear actuator, patterning device masking device and lithographic apparatus
JP7394071B2 (ja) * 2018-04-25 2023-12-07 ボルグワーナー スウェーデン エービー ステータ
JP6598923B1 (ja) * 2018-05-09 2019-10-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84237B2 (ja) * 2018-07-11 2022-06-14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並びに、ロータの結線方法
JP6729651B2 (ja) * 2018-09-18 2020-07-2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モータ及び圧縮機
WO2020113056A1 (en) 2018-11-29 2020-06-04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Motor winding design for an electric motor
JP6912508B2 (ja) * 2019-03-19 2021-08-04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固定子および電動機
DE102019134934A1 (de) * 2019-12-18 2021-06-24 Nidec Corporation Verfahren zum Bewickeln eines Stators eines bürstenlosen Gleichstrommotors
KR102327200B1 (ko) * 2020-03-10 2021-1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홈 어플라이언스
JP2023023784A (ja) * 2021-08-06 2023-02-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導線の引き回し構造、モータ、レゾルバ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JP2023127353A (ja) * 2022-03-01 2023-09-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7494A (ja) * 1995-07-21 1997-02-07 Fanuc Ltd 三相交流回転電機の電機子巻線構造
CN1340237A (zh) * 1999-02-10 2002-03-13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874114A (zh) * 2005-05-30 2006-12-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旋转电机、定子线圈的制造方法及电动助力转向用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0914A (en) * 1977-08-17 1982-09-21 Vibrac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manufacture
JP3568364B2 (ja) 1996-09-30 2004-09-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コア
JP3680482B2 (ja) 1997-03-28 2005-08-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固定子構成部材、電動機の固定子、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DE19741201A1 (de) 1997-09-18 1999-03-25 Wacker Chemie Gmbh Auf Organopolysiloxanmikrogelpartikeln immobilisierte Organoaluminiumverbindungen
JP2001286082A (ja) 2000-04-03 2001-10-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交流発電機の固定子
FR2819117B1 (fr) 2000-12-21 2004-10-29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Alternateur a elements conducteurs en epingl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05318733A (ja) * 2004-04-28 2005-11-10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機および電動機を搭載し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7068324A (ja) * 2005-08-31 2007-03-15 Nippon Densan Corp 電機子およびこの電機子を搭載した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7348706B2 (en) 2005-10-31 2008-03-25 A. O. Smith Corporation Sta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E102006021903A1 (de) * 2006-05-11 2007-11-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Wickelkörper für eine Spule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JP5456991B2 (ja) 2008-06-16 2014-04-02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US8072112B2 (en) 2008-06-16 2011-12-06 Asmo Co., Ltd. Motor, st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JP5389559B2 (ja) 2009-07-23 2014-01-15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燃料ポンプ
JP5047237B2 (ja) * 2009-07-29 2012-10-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ポンプ
JP5059165B2 (ja) 2010-05-14 2012-10-2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7494A (ja) * 1995-07-21 1997-02-07 Fanuc Ltd 三相交流回転電機の電機子巻線構造
CN1340237A (zh) * 1999-02-10 2002-03-13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874114A (zh) * 2005-05-30 2006-12-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旋转电机、定子线圈的制造方法及电动助力转向用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27475A1 (en) 2015-01-21
CN104170215A (zh) 2014-11-26
WO2013136646A1 (ja) 2013-09-19
JP6127277B2 (ja) 2017-05-17
EP2827475A4 (en) 2016-04-27
US20150035397A1 (en) 2015-02-05
JPWO2013136646A1 (ja) 2015-08-03
EP2827475B1 (en) 2018-06-20
US9748810B2 (en) 201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0215B (zh) 电动机及其定子的制造方法
JP5070248B2 (ja) 回転電機とその製造方法
US8502432B2 (en) Crossover module
TW200934062A (en) Stator an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using the same
WO2000048292A1 (fr) Moteur
JP2002095199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KR20060041712A (ko) 전동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523318B2 (ja) 3相直流モータ
US20070262673A1 (en) Bell-armature coil
US10038348B2 (en) Liner, stator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20110025160A1 (en)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windings for electrical machine rotors
JP6264216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107615623A (zh) 汇流条单元和具备该汇流条单元的旋转电机
EP1463184A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nserting hairpin conductors in a core having deformabletooth tips
CN104767311B (zh) 电动机的定子、送风机用电动机以及空调机
JP2001275291A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
US20190372408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4702074B (zh) 电枢和电机
EP3422536B1 (en) Wire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wire connecting method of three-phase motor, and three-phase motor
CN113708521B (zh) 一种卷绕的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04364996B (zh)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用定子和车辆
JP2022022354A (ja) モータ
JP2014192997A (ja) 電動モータ
EP1249920A3 (en)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7423930B2 (ja) スロットレス回転電機、及びスロットレス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