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623A - 汇流条单元和具备该汇流条单元的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汇流条单元和具备该汇流条单元的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5623A
CN107615623A CN201580079703.0A CN201580079703A CN107615623A CN 107615623 A CN107615623 A CN 107615623A CN 201580079703 A CN201580079703 A CN 201580079703A CN 107615623 A CN107615623 A CN 107615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stator
bus bar
keeper
ba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97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宝积宣至
佐佐木健治
小寺良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k Top
Original Assignee
Kk Top
Kayab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k Top, Kayab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k Top
Publication of CN107615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6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6Rails or bus-bar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unterparts
    • H01R25/16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汇流条单元(110)包括:汇流条(50),其用于向卷装在定子(40)的线圈(43)通电;以及汇流条保持件(111),其用于保持汇流条(50),且由绝缘性材料形成。汇流条保持件(111)具有能与卡合部(122)相卡合的被卡合部(112),该卡合部(122)形成于自定子(40)沿定子(40)的轴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121)。

Description

汇流条单元和具备该汇流条单元的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汇流条单元和具备该汇流条单元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JP2013-212008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从端子部向定子的各相的线圈供给电流的汇流条单元。该汇流条单元包括:多个汇流条,其用于向定子的各线圈供给电流;以及汇流条底座,其以这些汇流条在定子的径向上分开的状态保持这些汇流条。
汇流条底座包括:主体部,其为圆环状,具有用于容纳多个汇流条的环状槽;以及延伸设置部,其为多个,该延伸设置部自主体部的外周端伸出并在其顶端具有卡合突部。通过利用卡扣装配将各延伸设置部的卡合突部卡合于定子侧的卡合凹部,从而将汇流条单元安装于定子。
在所述以往的技术中,由于形成有卡合突部的延伸设置部设于汇流条单元侧,因此,根据利用卡扣装配进行卡合的定子侧的构件的外径而相应地将延伸设置部的直径设定为大于汇流条底座的直径。因此,使汇流条单元的径向尺寸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径向尺寸小型化的汇流条单元和具备该汇流条单元的旋转电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一种汇流条单元,其中,该汇流条单元包括:汇流条,其用于向卷装在定子的线圈通电;以及汇流条保持件,其用于保持汇流条,且由绝缘性材料形成,汇流条保持件具有能与卡合部相卡合的被卡合部,该卡合部形成于自定子沿定子的轴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一种汇流条单元,其中,该汇流条单元包括:汇流条,其用于向卷装在定子的线圈通电;以及汇流条保持件,其用于保持汇流条,且由绝缘性材料形成,汇流条保持件具有:延伸设置部,其朝向定子沿定子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及卡合部,其以自延伸设置部沿定子的周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且能够与定子的被卡合部相卡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具备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具备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具备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具备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110的电动机100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110的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电动机100的旋转轴方向称作“轴向”,将以电动机10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放射方向称作“径向”,将环绕电动机100的旋转轴的方向称作“周向”。
作为旋转电机的电动机100是3相(U相、V相、W相)交流电动机,其例如能应用于车辆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等。电动机100包括:电动机壳体10,其为金属制;电动机盖20,其覆盖设置在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且由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转子30,其容纳在电动机壳体10内且被电动机壳体10和电动机盖20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定子40,其设在电动机壳体10的内周面且与转子30的外周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地配置在转子30的外周。
电动机壳体10具有:筒部11,其为圆筒状;底部12,其用于封闭筒部11的一端;以及开口端部13,其为环状并形成在开口于筒部11的另一端的开口部周围。
电动机盖20利用多个螺栓(未图示)紧固于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端部13。利用密封环21将电动机盖20和电动机壳体10之间密封。
转子30具有:转子轴31,其以旋转自由的方式支承于电动机壳体10;以及转子铁芯32,转子轴31沿轴向贯穿该转子铁芯32且该转子铁芯32容纳有在周向上以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磁体(永磁体)。
转子轴31的一端侧借助轴承33支承于电动机壳体10的底部12,该转子轴31的另一端侧借助轴承34支承于电动机盖20。由此,转子30被支承为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旋转自如。
定子40具有:定子铁芯41,其设于电动机壳体10的内侧;以及定子线圈42,在周向的整个范围内以预定的间隔在定子铁芯41设有多个该定子线圈42。
定子铁芯41由磁性材料形成,其通过在轴向层叠多个具有在径向上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齿部41a的钢板而形成。定子铁芯41通过其外周嵌合于电动机壳体10的内周而固定于电动机壳体10。
定子线圈42包括:绝缘体120,其为多个并包围定子铁芯41的各齿部41a,且由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以及作为线圈的电磁线圈43,其为多个,且由隔着各绝缘体120卷在齿部41a的线材形成。电磁线圈43的线材44的端部从汇流条单元110和绝缘体120之间的间隙被抽出到定子线圈42的外部。
电动机100还包括汇流条单元110,其与定子线圈42在轴向上并联而设置。
汇流条单元110包括:汇流条50,其为多个并用于向卷装于定子40的电磁线圈43通电,且该汇流条50由导电材料形成;以及汇流条保持件111,其将汇流条50保持在内部,且该汇流条保持件111由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
汇流条保持件111使用绝缘性树脂材料以嵌入成形的方式形成。即,在制造汇流条单元110时,将各汇流条50配设在模具(省略图示)内,之后向模具内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汇流条保持件111。各汇流条50以在轴向或径向上分开的方式保持在汇流条保持件111的内部。
多个汇流条50包括分别与U相、V相、W相、中性点相对应的四个汇流条50。与各相相对应的板状的汇流条50具有:圆弧状导电部51,其延伸为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圆弧状;供电用端子52,其为多个且自圆弧状导电部51沿径向突出设置;以及汇流条端子53,其为一个且自圆弧状导电部51沿轴向突出设置。
与各相相对应的多个供电用端子52自汇流条保持件111的外周突出。与交流电源相连接的三根汇流条端子53自汇流条保持件111的一端突出。
汇流条保持件111具有自外周面突出的、作为被卡合部的块状的定位台阶部112。定位台阶部112沿着汇流条保持件111的外周面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有三个。在对汇流条保持件111进行成型时,定位台阶部112与汇流条保持件111一起利用树脂材料一体形成。此外,定位台阶部112并不限于三个,也可以设有三个以上。
各定位台阶部112以相对于各汇流条50的供电用端子52在周向上偏移的方式设置,从而不与各汇流条50的供电用端子52在轴向上重叠。由此,自电磁线圈43延伸而与汇流条50的供电用端子52相连接的线材44不会与定位台阶部112相干涉。
另外,各定位台阶部112的外周面包括:隆起部113,其位于周向两侧并隆起;以及凹部114,其配置在隆起部113之间并比隆起部113凹陷。
绝缘体120具有自绝缘体120的靠汇流条单元110侧的轴向端面的外周端朝向汇流条单元110沿轴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121。延伸设置部121以能够与汇流条保持件111的定位台阶部112相卡合的方式沿着周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有三个。将延伸设置部121的周向上的宽度设定为与定位台阶部112的凹部114的宽度大致相等。延伸设置部121的外周面以与绝缘体120的外周面之间不存在台阶的方式延伸设置。在延伸设置部121的顶端形成有作为朝向延伸设置部121的内周侧突出的卡合部的爪部122。
通过利用卡扣装配将绝缘体120的多个延伸设置部121分别卡合于定位台阶部112,从而使汇流条保持件111相对于定子线圈42定位。即,通过将延伸设置部121嵌合于定位台阶部112的凹部114并将爪部122卡定于定位台阶部112,从而使汇流条保持件111在径向和周向上相对于定子线圈42定位。由此,将汇流条保持件111配置在与定子线圈42相同的轴线上并将汇流条保持件111保持在预定的旋转位置。
在组装电动机100时,在定子铁芯41组装了定子线圈42之后在定子线圈42组装汇流条单元110。此时,各电磁线圈43的线材44从绝缘体120的开口端和汇流条保持件111的外周端之间的间隙延伸出,各自的顶端部焊接于各汇流条50的供电用端子52。
接着,在将定子40组装于电动机壳体10之后,在电动机壳体10组装电动机盖20。此时,自汇流条保持件111的一端突出的三根汇流条端子53贯穿电动机盖20的各孔。
在电动机盖20上设有接线端子55,该接线端子55连接于与各相相对应的电线54。在电动机壳体10上紧固了电动机盖20之后,在各接线端子55的一端焊接各汇流条端子53。
在电动机100工作时,通过电线54、接线端子55、汇流条50向各电磁线圈43供给驱动电流,利用在定子铁芯41产生的磁力使转子30旋转。
采用以上的实施方式,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通过利用卡扣装配将设于汇流条保持件111的外周面的定位台阶部112卡合于自绝缘体120沿轴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121,从而将汇流条保持件111安装于绝缘体120。因此,不需要在汇流条保持件111上设置延伸设置部121。由此,与在汇流条保持件111设有延伸设置部121并利用卡扣装配使延伸设置部121与绝缘体120的外周面相卡合的构造相比,能够使汇流条保持件111小直径化。因此,能够使汇流条单元110的径向尺寸小型化。
接下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
图3是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210的电动机200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210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0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使汇流条保持件211和绝缘体220相卡合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保持件211不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定位台阶部112。绝缘体220具有自汇流条单元210侧的轴向端面且自比电磁线圈43靠外周的位置朝向汇流条单元210沿轴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221。延伸设置部221沿着周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有三个。在延伸设置部221的顶端形成有朝向延伸设置部221的内周侧突出的、作为卡合部的突部222。将延伸设置部221的自靠绝缘体220的一侧到突部222为止的轴向尺寸设定为与汇流条保持件211的轴向尺寸大致相等。
通过利用卡扣装配将绝缘体220的多个延伸设置部221卡合于汇流条保持件211的、在轴向上同绝缘体220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面与汇流条保持件211的外周面相交叉的部分中的作为被卡合部的角部212,从而使汇流条保持件211相对于定子线圈42定位。即,通过在汇流条保持件211抵接于绝缘体220的状态下使延伸设置部221的突部222卡合于汇流条保持件211的角部212,从而使汇流条保持件211在径向上相对于定子线圈42定位。由此,将汇流条保持件211配置在与定子线圈42相同的轴线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具有将汇流条保持件211在周向上定位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例如构成为:在汇流条保持件211的角部212设有多个隆起部,使延伸设置部221的突部222嵌合在该隆起部之间。由此,能够将汇流条保持件211在周向上定位,从而能够将汇流条保持件211保持在预定的旋转位置。
采用以上的实施方式,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通过利用卡扣装配将自绝缘体220沿轴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221的突部222卡合于汇流条保持件211的角部212,从而将汇流条保持件211安装于绝缘体220。因此,不需要在汇流条保持件211设有延伸设置部221。由此,与在汇流条保持件211设有延伸设置部221并利用卡扣装配使延伸设置部221与绝缘体220的外周面相卡合的构造相比,能够使汇流条保持件211小直径化。因此,能够使汇流条单元210的径向尺寸小型化。
并且,由于利用卡扣装配将自绝缘体220沿轴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221的突部222卡合于汇流条保持件211的角部212,因此,不需要为了使汇流条保持件211和绝缘体220相卡合而在汇流条保持件211设置特别的结构。因此,能够简化用于成型汇流条保持件211的模具的形状,由此易于进行树脂的成型而降低汇流条保持件211的制造成本并能够提高品质。
接下来,说明第3实施方式。
图5是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310的电动机300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310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机30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使汇流条保持件311和绝缘体320相卡合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保持件311不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定位台阶部112,而在外周面上具有作为被卡合部的凹部312。凹部312沿着汇流条保持件311的外周面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有三个。此外,凹部312并不限于三个,也可以设有三个以上。
绝缘体320具有自汇流条单元310侧的轴向端面且比电磁线圈43靠外周的位置朝向汇流条单元310沿轴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321。延伸设置部321以与汇流条保持件311的凹部312相对应的方式沿着周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有三个。将延伸设置部321的轴向尺寸设定为与汇流条保持件311的轴向尺寸大致相等。在延伸设置部321的内周面形成有朝向延伸设置部321的内周侧突出的、作为卡合部的突部322。将突部322设定为能够与汇流条保持件311的凹部312相卡合的尺寸。
通过利用卡扣装配将绝缘体320的多个延伸设置部321分别卡合于凹部312,从而使汇流条保持件311相对于定子线圈42定位。即,通过将延伸设置部321的突部322嵌合于凹部312,从而使汇流条保持件311在径向和周向上相对于定子线圈42定位。由此,将汇流条保持件311配置在与定子线圈42相同的轴线上并将汇流条保持件311保持在预定的旋转位置。
采用以上的实施方式,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通过利用卡扣装配将设于汇流条保持件311的外周面的凹部312卡合于自绝缘体320沿轴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321的突部322,从而将汇流条保持件311安装于绝缘体320。因此,不需要在汇流条保持件311设有延伸设置部321。由此,与在汇流条保持件311设有延伸设置部321并利用卡扣装配使延伸设置部321与绝缘体320的外周面相卡合的构造相比,能够使汇流条保持件311小直径化。因此,能够使汇流条单元310的径向尺寸小型化。
并且,由于绝缘体320的延伸设置部321的顶端没有比汇流条保持件311的靠电动机盖侧的端面向电动机盖20侧突出,因此,在将汇流条单元310容纳在电动机壳体10内并将电动机盖20组装于电动机壳体10时,能够增大汇流条单元310与电动机盖20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与如第2实施方式那样使汇流条单元310在周向上的三处接触于电动机盖20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汇流条单元310的晃动。
接下来,说明第4实施方式。
图7是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410的电动机400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410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使汇流条保持件411和绝缘体420相卡合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电动机400的旋转轴方向称作“轴向”,将以电动机40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放射方向称作“径向”,将环绕电动机400的旋转轴的方向称作“周向”。
电动机400是3相(U相、V相、W相)交流电动机,其例如能应用于车辆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等。电动机400包括:电动机壳体10,其为金属制;电动机盖20,其覆盖设置于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且由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转子30,其容纳在电动机壳体10内且被电动机壳体10和电动机盖20轴支承而能够旋转;以及定子40,其设在电动机壳体10的内周面且与转子30具有预定的间隙地配置在转子30的外周。
电动机壳体10具有:筒部11,其为圆筒状;底部12,其用于封闭筒部11的一端;以及开口端部13,其为环状并形成在开口于筒部11的另一端的开口部周围。
电动机盖20利用多个螺栓(未图示)紧固于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端部13。利用密封环21将电动机盖20和电动机壳体10之间密封。
转子30具有:转子轴31,其以旋转自由的方式支承于电动机壳体10;以及转子铁芯32,转子轴31沿轴向贯穿该转子铁芯32且该转子铁芯32容纳有在周向上以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磁体(永磁体)。
转子轴31的一端侧借助轴承支承于电动机壳体10的底部12,该转子轴31的另一端侧借助轴承支承于电动机盖20。由此,转子30被支承为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旋转自如。
定子40具有:定子铁芯41,其设于电动机壳体10的内侧;以及定子线圈42,在周向的整个范围内以预定的间隔在定子铁芯41设有多个该定子线圈42。
定子铁芯41由磁性材料形成,其通过在轴向层叠多个具有在径向上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齿部41a的钢板而形成。定子铁芯41通过其外周嵌合于电动机壳体10的内周而固定于电动机壳体10。
定子线圈42包括:绝缘体420,其为多个并包围定子铁芯41的各齿部41a,且由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以及电磁线圈43,其为多个,且由隔着各绝缘体420卷在齿部41a的线材44形成。电磁线圈43的线材44的端部从汇流条单元410和绝缘体420之间的间隙被抽出到定子线圈42的外部。
电动机400还包括汇流条单元410,其与定子线圈42在轴向上并联而设置。
汇流条单元410包括:汇流条50,其为多个并用于向卷装于定子40的电磁线圈43通电,且该汇流条50由导电材料形成;以及汇流条保持件411,其将汇流条50保持在内部,且该汇流条保持件411由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
汇流条保持件411使用绝缘性树脂材料以嵌入成形的方式形成。即,在制造汇流条单元410时,将各汇流条50配设在模具(省略图示)内,之后向模具内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汇流条保持件411。各汇流条50以在轴向或径向上分开的方式保持在汇流条保持件411的内部。
多个汇流条50包括分别与U相、V相、W相、中性点相对应的四个汇流条50。与各相相对应的板状的汇流条50具有:圆弧状导电部51,其延伸为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圆弧状;供电用端子52,其为多个且自圆弧状导电部51沿径向突出设置;以及汇流条端子53,其为一个且自圆弧状导电部51沿轴向突出设置。与中性点相对应的板状的汇流条50具有:圆弧状导电部51,其延伸为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圆弧状;以及供电用端子52,其为多个且自圆弧状导电部51沿径向突出设置并将各相的电磁线圈43之间连接起来。
与各相相对应的多个供电用端子52自汇流条保持件411的外周突出。与交流电源相连接的三根汇流条端子53自汇流条保持件411的一端突出。
汇流条保持件411具有自外周面突出且与定子线圈42的外周面相卡合的延伸设置部412。延伸设置部412沿着汇流条保持件411的外周面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有三个。在对汇流条保持件411进行成型时,延伸设置部412与汇流条保持件411一起利用树脂材料一体形成。此外,延伸设置部412并不限于三个,也可以设有三个以上。
各延伸设置部412以相对于各汇流条50的供电用端子52在周向上偏移的方式设置,从而不与各汇流条50的供电用端子52在轴向上重叠。由此,自电磁线圈43延伸出并与汇流条50的供电用端子52相连接的线材44不会与延伸设置部412相干涉。
延伸设置部412具有:基端部413,其自外周面沿径向突出;以及顶端部414,其自基端部413弯折并沿轴向向定子线圈42所在侧延伸。延伸设置部412的基端部413自汇流条保持件411的靠定子线圈42侧的端面以不产生台阶的方式延伸且抵接于绝缘体420的靠汇流条单元侧的端面。延伸设置部412的顶端部414自基端部413的顶端弯折而卡合于形成在绝缘体420的外周的被卡合部421。
在延伸设置部412的顶端部414设有向周向两侧突出地形成的、作为卡合部的爪部415和在顶端部414的顶端处形成在爪部415之间的缺口416。通过将多个延伸设置部412的顶端部414卡合于绝缘体420的外周的被卡合部421,从而使汇流条保持件411卡合于定子线圈42。
在绝缘体420的外周形成有能与延伸设置部412的顶端部414相卡合的被卡合部421。被卡合部421以能够与延伸设置部412的顶端部414相卡合的方式沿着周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有三个。被卡合部421具有:凹部422,其以自绝缘体420的外周面凹陷的方式形成;以及卡定部423,其形成于凹部422的靠汇流条保持件411的一侧且周向宽度小于凹部422的周向宽度。将卡定部423的周向宽度设定为与延伸设置部412的顶端部414的宽度大致相等且小于顶端部414的形成有爪部415的部分的宽度。
通过利用卡扣装配将延伸设置部412的顶端部414分别卡合于卡定部423,从而使汇流条保持件411相对于定子线圈42定位。此时,通过使延伸设置部412的顶端部414的爪部415一边向缺口416侧挠曲一边沿轴向移动,从而使爪部415沿轴向通过卡定部423。
即,通过将延伸设置部421的顶端部414嵌合于卡定部423并将爪部415卡定于卡定部423,从而使汇流条保持件411在径向和周向上相对于定子线圈42定位。由此,将汇流条保持件411配置在与定子线圈42相同的轴线上并将汇流条保持件411保持在预定的旋转位置。
在组装电动机400时,在定子铁芯41上组装了定子线圈42之后在定子线圈42组装汇流条单元410。此时,各电磁线圈43的线材44从绝缘体420的开口端和汇流条保持件411的外周端之间的间隙延伸出,各自的顶端部414焊接于各汇流条50的供电用端子52。
接着,在将定子40组装于电动机壳体10之后,在电动机壳体10组装电动机盖20。此时,自汇流条保持件411的一端突出的三根汇流条端子53贯穿电动机盖20的各孔。
在电动机盖20设有接线端子55,该接线端子55连接于与各相相对应的电线54。在电动机壳体10连结了电动机盖20之后,在各接线端子55的一端焊接各汇流条端子53。
在电动机400工作时,通过电线54、接线端子55、汇流条50向各电磁线圈43供给驱动电流,利用在定子铁芯41产生的磁力使转子30旋转。
采用以上的实施方式,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由于形成于汇流条保持件411且能与定子线圈42的被卡合部421相卡合的延伸设置部412的顶端部414的爪部415以沿周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因此,与使爪部415自顶端部414向外周侧或内周侧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汇流条保持件411小型化。因此,能够使汇流条单元410的径向尺寸小型化。
并且,由于爪部415没有自绝缘体420的凹部422向内周侧突出,因此,能够不使绝缘体420大直径化地增加电磁线圈43的匝数或增大线圈直径。因此,能够提高电动机400的性能。
接下来,说明第5实施方式。
图9是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510的电动机500的剖视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510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第4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4实施方式的电动机50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使汇流条保持件511和绝缘体520相卡合的构造与第4实施方式不同。
在汇流条保持件511的延伸设置部512的顶端部513设有向周向两侧突出地形成的、作为卡合部的突部514。通过将多个延伸设置部512的顶端部513卡合于绝缘体520的外周的被卡合部521,从而使汇流条保持件511卡合于定子线圈42。
在绝缘体520的外周形成有能与延伸设置部512的顶端相卡合的被卡合部521。被卡合部521以能够与延伸设置部512的顶端部513相卡合的方式沿着周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有三个。被卡合部521具有:凹部522,其以自绝缘体520的外周面凹陷的方式形成;以及卡定部523,其形成于凹部522的靠汇流条保持件511的一侧且周向宽度大于凹部522的周向宽度。将卡定部523的形状设定为与延伸设置部512的顶端部513的突部514相似的形状。
通过利用卡扣装配将延伸设置部512的顶端部513分别卡合于卡定部523,从而使汇流条保持件511相对于定子线圈42定位。此时,使延伸设置部512的顶端部513一边向径向外侧挠曲一边沿轴向移动而使顶端部513的突部514与卡定部523相匹配,之后能够将突部514嵌入卡定部523。此外,突部514的形状只要是与卡定部523的形状相似的形状即可,突部514的形状可以是包括半圆形、矩形等在内的任意形状。
由此,使汇流条保持件511在径向和周向上相对于定子线圈42定位,从而将汇流条保持件511配置在与定子线圈42相同的轴线上并将汇流条保持件511保持在预定的旋转位置。
采用以上的实施方式,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由于形成于汇流条保持件511且能与定子线圈42的被卡合部521相卡合的延伸设置部512的顶端部513的突部514沿周向突出地形成,因此,与使突部514自顶端部513向外周侧或内周侧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汇流条保持件511小型化。因此,能够使汇流条单元510的径向尺寸小型化。
并且,由于突部514没有自绝缘体520的凹部522向内周侧突出,因此,能够不使绝缘体520大直径化地增加电磁线圈43的匝数或增大线圈直径。因此,能够提高电动机500的性能。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所述实施方式只是表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之一,并不是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的意思。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汇流条保持件111的定位台阶部112设于汇流条保持件111的外周侧,但也可以将汇流条保持件111的定位台阶部112设于汇流条保持件111的内周侧。在该情况下,只要将绝缘体120的能通过卡扣装配卡合于定位台阶部112的延伸设置部121也同样地设于内周侧即可。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定位台阶部112与汇流条保持件111一体形成,但定位台阶部112也可以是相对于汇流条保持件111独立的构件。
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利用卡扣装配将绝缘体220的多个延伸设置部221卡合于汇流条保持件211的、在轴向上同绝缘体220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面与汇流条保持件211的外周面相交叉的部分的角部212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利用卡扣装配将绝缘体220的多个延伸设置部221卡合于汇流条保持件211的、在轴向上同绝缘体220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面与汇流条保持件211的内周面相交叉的部分的角部。在该情况下,只要以使绝缘体220的延伸设置部221沿汇流条保持件211的内周侧延伸的方式设置延伸设置部221即可。
并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利用卡扣装配将绝缘体320的延伸设置部321的突部322卡合于形成在汇流条保持件211的外周面的凹部312的情况,但也可以使凹部形成在汇流条保持件211的内周面。在该情况下,只要以使绝缘体320的延伸设置部321沿绝缘体320的内周面延伸的方式配置延伸设置部321且使突部322以朝向延伸设置部321的外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即可。
并且,在第4实施方式中,使延伸设置部412的爪部415向周向两侧突出,但也可以是,使延伸设置部412的爪部415仅向周向两侧中的任意一个方向突出。
并且,在第4实施方式和第5实施方式中,使汇流条保持件411、511的延伸设置部412、512卡合于形成在绝缘体420、520的外周面的被卡合部421、521,但也可以使被卡合部421、521形成于绝缘体420、520的内周面。在该情况下,只要汇流条保持件411、511的延伸设置部412、512以沿绝缘体420、520的内周面延伸的方式形成即可。
而且,在所述所有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利用电力产生动力的电动机100~电动机500,但所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利用动力产生电力的发电机。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如下那样的汇流条单元110、210、310、410、510,即,该汇流条单元110、210、310、410、510的汇流条50是将板状的导电构件以预定宽度冲切成沿着定子40的周向的形状而形成的结构,各汇流条50在轴向上空开预定的间隔地层叠,但作为替代,也可以是如下那样的汇流条单元:汇流条单元的汇流条是使直线状的带状导电构件在板厚方向上弯曲而形成为沿着定子40的周向的形状的结构,通过针对每个汇流条改变直径,能够将多个汇流条分别收纳在绝缘保持件中。

Claims (9)

1.一种汇流条单元,其中,
该汇流条单元包括:
汇流条,其用于向卷装在定子的线圈通电;以及
汇流条保持件,其用于保持所述汇流条,且由绝缘性材料形成,
所述汇流条保持件具有能与卡合部相卡合的被卡合部,该卡合部形成于自所述定子沿所述定子的轴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
所述被卡合部形成于所述汇流条保持件的外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
所述卡合部以向所述延伸设置部的内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所述被卡合部是所述汇流条保持件的在轴向上同所述定子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面与所述汇流条保持件的外周面相交叉的部分的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
所述卡合部以向所述延伸设置部的内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所述被卡合部是形成于所述汇流条保持件的外周面的凹部。
5.一种旋转电机,其中,
该旋转电机具备:
转子,其被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地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外周;以及
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汇流条单元,所述汇流条单元与所述定子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上并联而设置,
所述定子包括:
定子铁芯,其具有在所述定子的径向上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齿部;
绝缘体,其包围所述齿部;以及
所述线圈,其隔着所述绝缘体卷设于所述齿部,
所述延伸设置部和所述卡合部形成于所述绝缘体。
6.一种汇流条单元,其中,
该汇流条单元包括:
汇流条,其用于向卷装在定子的线圈通电;以及
汇流条保持件,其用于保持所述汇流条,且由绝缘性材料形成,
所述汇流条保持件具有:
延伸设置部,其朝向所述定子沿所述定子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及
卡合部,其以自所述延伸设置部沿所述定子的周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且能够与所述定子的被卡合部相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
在所述延伸设置部的顶端形成有缺口,
所述卡合部以夹着所述缺口的方式向所述定子的周向两侧突出地形成,
通过使所述卡合部向所述缺口侧挠曲,从而使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定子的所述被卡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
通过使所述延伸设置部向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挠曲,从而使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定子的被卡合部。
9.一种旋转电机,其中,
该旋转电机具备:
转子,其被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具有间隙地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外周;以及
权利要求6所述的所述汇流条单元,所述汇流条单元与所述定子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上并联而设置,
所述定子包括:
定子铁芯,其具有在所述定子的径向上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齿部;
绝缘体,其包围所述齿部;以及
所述线圈,其隔着所述绝缘体卷设于所述齿部,
所述被卡合部形成于所述绝缘体。
CN201580079703.0A 2015-07-22 2015-07-22 汇流条单元和具备该汇流条单元的旋转电机 Pending CN1076156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0864 WO2017013772A1 (ja) 2015-07-22 2015-07-22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623A true CN107615623A (zh) 2018-01-19

Family

ID=57834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9703.0A Pending CN107615623A (zh) 2015-07-22 2015-07-22 汇流条单元和具备该汇流条单元的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0656B2 (zh)
CN (1) CN107615623A (zh)
WO (1) WO20170137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8331B2 (ja) * 2017-09-28 2022-01-0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9068506A (ja) * 2017-09-28 2019-04-2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JP7155518B2 (ja) * 2017-12-21 2022-10-19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CN107968510B (zh) * 2017-12-29 2024-06-18 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
JP6728279B2 (ja) * 2018-07-24 2020-07-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JP7270783B2 (ja) * 2019-08-20 2023-05-10 安徽威▲靈▼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母線、母線本体、モータ、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KR20210123916A (ko) * 2020-04-06 2021-10-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4378A (zh) * 2000-01-12 2003-01-29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01079566A (zh) * 2006-05-25 2007-11-28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无刷马达
JP2008187875A (ja) * 2007-01-31 2008-08-14 Aichi Elec Co 回転機用巻線接続装置、回転機用固定子及び回転機
JP2009124926A (ja) * 2007-11-19 2009-06-04 Asmo Co Ltd バスバー装置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02545448A (zh) * 2010-11-05 2012-07-0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电动助力转向电机的母线
CN102957270A (zh) * 2011-08-19 2013-03-0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3119834A (zh) * 2011-09-22 2013-05-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JP5533986B2 (ja) * 2012-11-28 2014-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20150137637A1 (en) * 2013-11-20 2015-05-21 New Motech Co., Ltd. Stator of motor having bus-bar wir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wiring coil in parallel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91083A (en) * 1975-03-19 1977-11-09 Newage Kitchens Ltd Joint assemblies
JPS5688638A (en) * 1979-12-17 1981-07-18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Resin-molded motor
US4530136A (en) * 1982-09-24 1985-07-23 Sunline Hardware, Inc. Bayonet-type latch mechanism with positive locking function
JP3617810B2 (ja) * 2000-08-31 2005-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DE10045471A1 (de) 2000-09-14 2002-04-04 Miele & Cie Stator für Elektromotoren, insbesondere für Asynchronmotoren
JP4007176B2 (ja) 2002-12-09 2007-11-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及び配線用部材
KR101045647B1 (ko) * 2004-10-05 2011-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터브라켓 체결구조
JP5232618B2 (ja) 2008-12-16 2013-07-1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5740931B2 (ja) * 2010-03-03 2015-07-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分割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5736339B2 (ja) 2012-03-30 2015-06-17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US20140028127A1 (en) * 2012-07-25 2014-01-30 Bradley Duane Chamberlin Buss bar assembly having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feature
WO2014174666A1 (ja) * 2013-04-26 2014-10-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335506B2 (ja) * 2013-12-24 2018-05-30 Kyb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724725B2 (ja) * 2016-11-01 2020-07-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4378A (zh) * 2000-01-12 2003-01-29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01079566A (zh) * 2006-05-25 2007-11-28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无刷马达
JP2008187875A (ja) * 2007-01-31 2008-08-14 Aichi Elec Co 回転機用巻線接続装置、回転機用固定子及び回転機
JP2009124926A (ja) * 2007-11-19 2009-06-04 Asmo Co Ltd バスバー装置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02545448A (zh) * 2010-11-05 2012-07-0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电动助力转向电机的母线
CN102957270A (zh) * 2011-08-19 2013-03-0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3119834A (zh) * 2011-09-22 2013-05-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JP5533986B2 (ja) * 2012-11-28 2014-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20150137637A1 (en) * 2013-11-20 2015-05-21 New Motech Co., Ltd. Stator of motor having bus-bar wir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wiring coil in parallel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13772A1 (ja) 2017-01-26
US10840656B2 (en) 2020-11-17
US20180175570A1 (en) 2018-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5623A (zh) 汇流条单元和具备该汇流条单元的旋转电机
US7348706B2 (en) Sta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615818B (zh) 用于电机的定子
US7211918B2 (en) Motor and arma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EP3176912B1 (en) Stator and rotating machine
US11843296B2 (en) Motor and air conditioner
JP5953672B2 (ja) モータ
JP5070248B2 (ja) 回転電機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6104980B (zh) 电机的电磁结构
US8502432B2 (en) Crossover module
CN107534343A (zh) 汇流条单元、具备该汇流条单元的旋转电机以及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
US8957562B2 (en) Stator having conductors that are overlapped with each other at joint portions in a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motor having the stat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conductor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tator
CN104364998A (zh)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用定子和车辆
JP6353722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EP1583202B1 (en) Stepping motor with dual-layer bobbin cover
JP6096894B2 (ja) 回転機
CN106411014B (zh)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定子线圈、线圈树脂结构体
JP6724725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US8044549B2 (en) Spool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CN108781006B (zh)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N104364997A (zh)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用定子和车辆
JP2014192997A (ja) 電動モータ
CN116982242A (zh) 旋转电机
CN116670977A (zh) 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12

Address after: Fukui Prefecture of Japan

Applicant after: KK TO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AYABA INDUSTR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KK TO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