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9086B - 合成树脂叠层体 - Google Patents

合成树脂叠层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9086B
CN104169086B CN201380009493.9A CN201380009493A CN104169086B CN 104169086 B CN104169086 B CN 104169086B CN 201380009493 A CN201380009493 A CN 201380009493A CN 104169086 B CN104169086 B CN 1041690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ed body
qualified
synthetic resin
methyl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94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69086A (zh
Inventor
青木俊成
大西猛史
日野浩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MGC Filshee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MGC Filshee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MGC Filshee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169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9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69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9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specially treated, e.g. irradi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L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8L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0/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ntaining a blen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6Resistant to h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36Hard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58Impact strength, tough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02Amorpho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2Weather resist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6Permeability to liquids, ab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32B2307/734Dimensional sta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 Y10T428/24967Absolute thicknesses specifi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07Of polycarbon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的形状稳定性、表面硬度等优异的合成树脂叠层体。上述课题能够通过一种合成树脂叠层体来解决,该合成树脂叠层体的特征在于,其是在含有聚碳酸酯的基材层(B)的一面或两面叠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5~55质量%和聚碳酸酯(D)95~45质量%的树脂层(A)而成的,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含有以质量比(c1/c2)计为5~80/20~95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c2),且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上述聚碳酸酯(D)的质均分子量为21,000~40,000。

Description

合成树脂叠层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树脂叠层体,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在透明性的基板材料或保护材料中使用的、具有含有聚碳酸酯树脂的层和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层、且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的形状稳定性、表面硬度、耐冲击性、耐候性和耐热性优异的合成树脂叠层体。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板,透明性、耐冲击性和耐热性优异,被利用于防音隔壁或车棚、广告牌、施釉材料、照明用器具等,但由于表面硬度低,所以,存在容易损伤的缺点,其用途受限制。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为了改良该缺点而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等涂敷表面的方法、以及在将聚碳酸酯树脂和丙烯酸类树脂共挤出得到的基板上实施硬涂层的方法。
但是,若是在聚碳酸酯树脂的表面实施硬涂层,则不能满足所要求的铅笔硬度,而在要求表面硬度的用途中无法使用。
另外,在表层实施丙烯酸类树脂的方法中,由于表面硬度一定程度上提高,所以,在信息显示设备前面板等中用途拓宽,该方法为不同材料的两层构成,有时因丙烯酸类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的吸水特性、或以玻璃化转变温度为代表的耐热性的不同而产生大的翘曲,因此在发生环境变化的用途中会产生不良情况。
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抑制翘曲的方法,公开有在聚碳酸酯树脂上叠层吸水率低的树脂的叠层体,但环境试验的40℃/90%作为高温高湿的条件不充分,不能说充分评价了低翘曲性的要求性能。另外,在本文献中使用的MS树脂一般认为耐热性低,有时在后加工时会造成问题。
另外,作为抑制翘曲的方法,有在聚碳酸酯树脂层的两面叠层丙烯酸类树脂层的叠层体,但在该叠层体的一面给予面冲击时,在其相反面的丙烯酸类树脂层中容易产生破裂,有时根据使用方法会造成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31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676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如上所述的状况,提供一种在透明性的基板材料或保护材料中使用的、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的形状稳定性、表面硬度、耐冲击性、耐候性和耐热性优异的合成树脂叠层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反复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含有聚碳酸酯树脂的层的一面叠层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层,制成合成树脂叠层体,可得到具备上述特性的合成树脂叠层体,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和使用有该合成树脂叠层体的透明性材料。
<1>一种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含有聚碳酸酯的基材层(B)的一面或两面叠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5~55质量%和聚碳酸酯(D)95~45质量%的树脂层(A)而成的,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含有以质量比(c1/c2)计为5~80/20~95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c2),且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
上述聚碳酸酯(D)的质均分子量为21,000~40,000。
<2>如上述<1>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上述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0~130℃。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上述树脂层(A)的吸水率为0.03~0.28%。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上述树脂层(A)的厚度为10~250μm,上述合成树脂叠层体的总厚度(X)为0.1~2.0mm,(A)/(X)的厚度比为0.01~0.5。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上述基材层(B)的质均分子量为18,000~40,000。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上述树脂层(A)和/或上述基材层(B)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7>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在上述树脂层(A)上实施了硬涂层处理。
<8>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在上述树脂层(A)上和上述基材层(B)上实施了硬涂层处理。
<9>如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在上述合成树脂叠层体的一面或两面实施了防反射处理、防污处理、耐指纹处理、防静电处理、耐候性处理和防眩处理中的任一种以上的处理。
<10>一种透明性基板材料,其含有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
<11>一种透明性保护材料,其含有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的形状稳定性、表面硬度、耐冲击性、耐候性和耐热性优异的合成树脂叠层体,该合成树脂叠层体可用作透明性基板材料、透明性保护材料。具体而言,适合用于便携电话终端、便携型电子娱乐设备、便携信息终端、移动PC之类的便携型的显示器件、或笔记本型PC、台式PC液晶监视器、液晶电视机之类的设置型的显示器件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例示制造例和实施例等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例示的制造例和实施例等,只要不大幅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的范围,也能够变更为任意的方法而进行。
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含有聚碳酸酯的基材层(B)的一面或两面叠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5~55质量%和聚碳酸酯(D)95~45质量%的树脂层(A)而成的,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含有以质量比(c1/c2)计为5~80/20~95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c2),且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上述聚碳酸酯(D)的质均分子量为21,000~40,000。
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叠层体,为了提高聚碳酸酯树脂的表面硬度,在含有聚碳酸酯的基材层(B)的一面或两面叠层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聚碳酸酯的树脂层(A)。通过仅在一面叠层树脂层(A),对作为硬结构的树脂层(A)侧给予面冲击时,其相反面为柔软结构的基材层(B),由此缓和冲击,产生因冲击导致的破坏的情况少。而且,通过叠层吸水率接近于聚碳酸酯的树脂层(A),在叠层吸水率不同的树脂时产生的翘曲的问题也得以缓解。
进而,在基材层(B)的两面叠层有树脂层(A)的叠层体由于树脂层(A)含有聚碳酸酯,所以耐冲击性也优异,因此,即使在该叠层体的一面给予面冲击,其相反面也不易发生因冲击导致的破坏。而且,由于在两面侧叠层相同的树脂,所以结构上对称,翘曲的产生进一步被抑制,因此优选。
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叠层体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有:叠层个别地形成的树脂层(A)和基材层(B),将两者进行加热压接的方法;叠层个别地形成的树脂层(A)和基材层(B),将两者利用粘接剂粘接的方法;将树脂层(A)和基材层(B)共挤出成形的方法,使用预先形成的树脂层(A),将作为基材层(B)的主要成分的聚碳酸酯树脂进行模内成形并一体化的方法等各种方法,但从制造成本和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优选共挤出成形的方法。
本发明中的基材层(B)所使用的聚碳酸酯和树脂层(A)所使用的聚碳酸酯(D)只要包含在分子主链中含有碳酸酯键的-[O-R-OCO]-单元(R为含有脂肪族基团、芳香族基团、或脂肪族基团和芳香族基团两者的基团、进而具有直链结构或支链结构的基团),就没有特别限定。
本发明中的基材层(B)所使用的聚碳酸酯和树脂层(A)所使用的聚碳酸酯(D)的制造方法为公知的碳酰氯法(界面聚合法)、酯交换法(熔融法)等,可以根据使用的单体而适当选择。
本发明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包含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c2)。予以说明,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构成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1)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是指在酯部分具有芳香族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等。这些物质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苯酯。通过具有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1),能够使与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混合的成形体的透明性提高。
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c2)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c2)具有与聚碳酸酯类树脂良好分散的效果,由于向成形体表面转移,所以能够使成形体的表面硬度提高。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含有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1)5~80质量%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c2)20~95质量%(其中,(c1)和(c2)的合计为100质量%)。如果(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中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1)的含有率为5质量%以上,则可在(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高添加区域中维持透明性,如果其为80质量%以下,则与芳香族聚碳酸酯的相容性不会过高,向成形体表面的转移性不降低,因此,表面硬度不会降低。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优选为10,000~25,000。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时,与芳香族聚碳酸酯的相容性良好,表面硬度的提高效果优异。予以说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质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和分子量分布(Mw/Mn)能够采用使用THF或氯仿作为溶剂的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定。
在本发明中,树脂层(A)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应用:将需要的成分使用例如转筒或亨舍尔混合机、超高速混合机等混合机预先混合,然后用班伯里混合机、辊、布拉本德(Brabender)混合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加压捏合机等机械进行熔融混炼等公知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和聚碳酸酯(D)的组成比为:相对于(C)成分5~55质量%,(D)成分为95~45质量%。优选相对于(C)成分20~50质量%,(D)成分为80~50质量%。进一步优选相对于(C)成分30~50质量%,(D)成分为70~50质量%。通过设在该组成比内,成为维持透明性、并且取得了表面硬度与耐冲击性及吸水率这样的各种物性的平衡的树脂层(A)。
在本发明中,聚碳酸酯(D)的质均分子量由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混合(分散)的容易程度以及树脂层(A)的制造的容易程度决定。即,如果聚碳酸酯(D)的质均分子量过大,则(D)成分和(C)成分的熔融粘度差过大,因此,两者的混合(分散)变差而引起树脂层(A)的透明性变差、或不能继续稳定的熔融混炼的不良情况。相反,如果聚碳酸酯(D)的质均分子量过小,则树脂层(A)的强度降低,因此会产生合成树脂叠层板的耐冲击性降低等问题。聚碳酸酯(D)的质均分子量优选为21,000~40,000的范围。更优选为24,000~38,00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27,000~36,000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对合成树脂叠层体的耐热性有影响。即,玻璃化转变温度过低时,合成树脂叠层板的耐热性降低而不优选。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时,在叠层树脂层(A)时,有时需要过量的热源而不优选。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10~130℃。更优选为115~130℃。进一步优选为118~125℃。
在本发明中,树脂层(A)的吸水率对合成树脂叠层体的高温高湿暴露时的变形量(翘曲量)产生影响。即,吸水率过高时,变形量(g)变大而不优选。吸水率过小时,基材层(B)的吸水率的大小关系逆转,因此,有时会产生与上述变形相反方向的变形量(h),因此不优选。树脂层(A)的吸水率优选为0.03~0.28%。更优选为0.05~0.2%。进一步优选为0.1~0.17%。
在本发明中,树脂层(A)的厚度对合成树脂叠层体的表面硬度、耐冲击性有影响。即,树脂层(A)的厚度过薄时,表面硬度变低而不优选。树脂层(A)的厚度过厚时,耐冲击性变差而不优选。树脂层(A)的厚度优选为10~250μm。更优选为30~200μm。进一步优选为60~100μm。
在本发明中,合成树脂叠层体的总(total)厚度对合成树脂叠层体的高温高湿暴露时的变形量(翘曲量)和耐冲击性有影响。即,总厚度过薄时,高温高湿暴露时的变形量(翘曲量)变大,耐冲击性降低。总厚度厚时,高温高湿暴露时的变形量(翘曲量)变小,虽然确保了耐冲击性,但在厚至需要以上厚度的情况下,在聚碳酸酯(D)中过量地使用原料而不经济。合成树脂叠层体的总厚度优选为0.1~2.0mm。更优选为0.3~2.0mm。进一步优选为0.5~1.5mm。
树脂层(A)的厚度与合成树脂叠层体的总厚度(X)之比((A)/(X))对合成树脂叠层体的表面硬度、耐冲击性有影响。即,厚度比过小时,表面硬度变低而不优选。厚度比过高时,耐冲击性变差而不优选。厚度比优选为0.01~0.5。更优选为0.015~0.4。进一步优选为0.02~0.3。
在本发明中,基材层(B)的质均分子量对合成树脂叠层体的耐冲击性和成形条件有影响。即,质均分子量过小时,合成树脂叠层体的耐冲击性降低,因此不优选。质均分子量过高时,在叠层树脂层(A)时,有时需要过量的热源而不优选。另外,根据成形法会需要高的温度,因此,树脂层(A)被暴露于高温,有时会对其热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基材层(B)的质均分子量优选为18,000~40,000。更优选为23,000~38,000。进一步优选为27,000~36,000。
在本发明中,可以在树脂层(A)和/或基材层(B)中混合紫外线吸收剂而使用。含量过少时,耐光性不足,含量过多时,根据成形法,过量的紫外线吸收剂会因施加高温而飞散、污染成形环境,因此有时会引起不良情况。其含有比例为0~5质量%,优选为0~3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例如: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十八烷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H-苯并三唑-2-基)-4,6-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等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苯酯、2,4-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等苯甲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双(2,2,6,6-四甲基哌啶-4-基)癸二酸酯等受阻胺类紫外线吸收剂、2,4-二苯基-6-(2-羟基-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羟基-4-乙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2-羟基-4-丙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2-羟基-4-丁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羟基-4-丁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羟基-4-己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羟基-4-辛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羟基-4-十二烷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羟基-4-苄氧基苯基)-1,3,5-三嗪等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等。混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全量混合的方法、将母料进行干掺合的方法、全量干掺合的方法等。
在本发明中,可以在树脂层(A)和/或基材层(B)中混合各种添加剂而使用。作为添加剂,可列举例如:抗氧化剂或抗着色剂、抗静电剂、脱模剂、润滑剂、染料、颜料、增塑剂、阻燃剂、树脂改性剂、相溶化剂、有机填料或无机填料之类的强化材料等。混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全量混合的方法、将母料干掺合的方法、全量干掺合的方法等。
在本发明中,硬涂层处理通过使用利用热能量和/或光能量使其固化的硬涂层涂料而形成硬涂层。作为利用热能量使其固化的硬涂层涂料,可列举例如:聚有机硅氧烷类、交联型丙烯酸类等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另外,作为利用光能量使其固化的硬涂层涂料,可列举例如在由作为1官能和/或多官能的丙烯酸酯单体和/或低聚物构成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有光聚合引发剂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等。
在本发明中,作为利用施加于树脂层(A)上的热能量使其固化的硬涂层涂料,可列举例如在由有机三烷氧基硅烷(a11)100重量份和含有粒径为4~20nm的胶体二氧化硅10~50重量%的胶体二氧化硅溶液(a12)50~200重量份构成的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份中,添加有羧酸胺和/或羧酸季铵(a13)1~5重量份的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等。
在本发明中,作为利用施加于树脂层(A)上的光能量使其固化的硬涂层涂料,可列举例如在由三(丙烯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a21)40~80重量%和能够与(a21)共聚的2官能和/或3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22)20~40重量%构成的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份中,添加有光聚合引发剂(a23)1~10重量份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等。
作为利用施加于本发明中的基材层(B)上的光能量使其固化的硬涂层涂料,可列举例如在由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b1)20~60重量%和能够与(b1)共聚的2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以及2官能以上的多官能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和/或2官能以上的多官能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和/或2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构成的化合物(b2)40~80重量%的树脂组合物的100重量份中,添加有光聚合引发剂(b3)1~10重量份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等。
涂布本发明中的硬涂层涂料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可列举例如:旋涂法、浸渍法、喷雾法、坡流涂布(slidecoat)法、棒涂法、辊涂法、照相凹版涂布法、液面涂布(meniscuscoat)法、柔性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拍涂(ビートコート)法、流涂法(捌け法)等。
有时以提高硬涂层的密合性的目的在硬涂涂布之前进行涂布面的前处理。作为处理例,可列举:喷砂法、溶剂处理法、电晕放电处理法、铬酸处理法、火焰处理法、热风处理法、臭氧处理法、紫外线处理法、利用树脂组合物的底涂处理法等公知的方法。
本发明中的树脂层(A)、基材层(B)、硬涂层的各材料优选通过过滤器处理来过滤精制。通过过滤器生成或叠层,由此能够得到异物或缺点等外观不良少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对过滤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熔融过滤、溶液过滤或其组合等。
对使用的过滤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过滤器,根据各材料的使用温度、粘度、过滤精度而适当选择。作为过滤器的滤材,没有特别限定,聚丙烯、棉、聚酯、粘胶丝或玻璃纤维的无纺布或粗纱卷、酚醛树脂含浸纤维素、金属纤维无纺布烧结体、金属粉末烧结体、滤胶板或它们的组合等均可以使用。特别是考虑耐热性或耐久性、耐压力性时,优选将金属纤维无纺布烧结得到的类型。
就过滤精度而言,关于树脂层(A)和基材层(B),为50μm以下,优选为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另外,从涂布于合成树脂叠层板的最表层的方面考虑,硬涂剂的过滤精度为20μm以下,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
关于树脂层(A)和基材层(B)的过滤,优选使用例如用于热塑性树脂熔融过滤的聚合物过滤器。聚合物过滤器根据其结构分类为叶片盘式过滤器、烛式过滤器、填充盘式过滤器、圆筒型过滤器等,特别优选为有效过滤面积大的叶片盘式过滤器。
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可以在其一面或两面实施防反射处理、防污处理、防静电处理、耐候性处理和防眩处理中的任一种以上处理。防反射处理、防污处理、防静电处理、耐候性处理和防眩处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可列举例如:涂布反射降低涂料的方法、蒸镀电介质薄膜的方法、涂布防静电涂料的方法等。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任何限制。
制造例中得到的叠层树脂的物性测定以及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的评价如下进行。
<质均分子量>
以预先使标准聚苯乙烯溶解于氯仿而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标准曲线为基准,同样地用GPC测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聚碳酸酯树脂。通过两者的比较,算出各自的质均分子量。GPC的装置构成如下所述。
装置:Wates2690
柱:ShodexGPCKF-805L8φ×300mm2连结
展开溶剂:氯仿
流速:1ml/min
温度:30℃
检测器:UV···486nm聚碳酸酯
RI···特种丙烯酸酯
<吸水率>
按照JIS-K7209,在平皿中以厚度不超过5毫米的方式薄且广地放入各材料粒料,放入温度80℃的烘箱中使其干燥一夜。然后,投入设定为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试验机中24小时。对进行了状态调整的粒料用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的微量水分测定装置CA-200在氮气流下测定吸水率[%]。
<玻璃化转变温度>
按照JIS-K7121,将各材料粒料适量设置于BRUKER制的热分析装置TG-DTA2000SA之后,在氮气氛下以20℃/分钟的速度升温,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
<高温高湿曝露试验>
将试验片切成10×6cm见方。将试验片设置于2点支撑型的支架(holder),投入设定为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试验机中24小时以上进行状态调整之后,测定翘曲。(处理前)接着,将试验片设置在支架上,投入设定为温度85℃、相对湿度85%的环境试验机中,在该状态下保持120小时。进一步在设定为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试验机中连支架一起移动,在该状态下保持4小时后,再次测定翘曲。(处理后)就翘曲的测定而言,将取出的试验片,使用具备电动载台的3维形状测定机,试验片以向上凸的状态水平静置,以1毫米间隔扫描,测量中央部的隆起作为翘曲。将(处理后翘曲量)-(处理前翘曲量)作为形状稳定性进行评价。就厚度1mm的试验片而言,关于无涂装品和两面涂装品,将变化量300μ以下设为合格,关于一面涂装品,将变化量低于1000μ设为合格。就厚度0.5mm的试验片而言,关于无涂装品和两面涂装品,将变化量600μ以下设为合格,关于一面涂装品,将变化量1900μ以下设为合格。予以说明,该测定机的测定极限为2000μ,其以上翘曲的试验片视为不能测定。
<铅笔划痕硬度试验>
按照JISK5600-5-4,以相对于表面的角度为45度、负荷750g,在基材层(B)的表面逐渐增加硬度来按压铅笔,将不产生伤痕的最硬的铅笔的硬度作为铅笔硬度进行评价。关于硬涂层未处理的试验片,将铅笔硬度HB以上设为合格,关于硬涂层处理的试验片,将铅笔硬度H以上设为合格。
<耐冲击性试验>
将试验片切成80mm见方。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以上进行状态调整之后,在直径50mm的圆形凸缘使基材层(B)为上而固定,在基材层(B)上使前端半径2.5mm的金属制锤以锤的前端部分碰撞的方式落下。逐渐地将锤的重量由40g增重至160g,或使锤落下的高度增加,使施加的落下能量增加。将不产生破坏的最高的落下能量[J]作为耐冲击性进行评价。关于厚度1mm的硬涂层未处理和硬涂层一面处理及硬涂层两面处理的试验片,将落下能量低于0.9J且不产生破坏的情况设为合格,关于厚度0.5mm的硬涂层未处理、硬涂层单面处理及硬涂层两面处理的试验片,将落下能量低于0.3J且不产生破坏的情况设为合格。
<耐光性试验>
本试验对于涂布有硬涂层(a2)的试验片实施。将试验片切成8×5cm。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以上进行状态调整之后,使树脂层(A)侧为上侧,用铝制粘合带以中央部曝光的方式贴附于铁板。将其设置于安装有输出19mW的UVB灯(280~360nm)的黑箱,照射72小时。测定UVB照射前后的YI,将ΔYI为1以下设为合格。
<耐热性试验>
本试验对于将表层侧进行硬涂后的试验片实施。将试验片切成10×20cm,在外周的内侧1cm全周用切割机以直线状刻痕。将其在升温至规定温度的干燥机中以夹着一角而悬挂的方式设置。放置30分钟后,从干燥机中取出,将在施加有刻痕的框内没有裂缝时的温度为120℃以上的情况设为合格。
制造例1[叠层树脂(A11)用粒料的制造]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MetablenH-880(三菱RAYON公司制、质均分子量:14,000、c1/c2=33/66)30质量%和作为聚碳酸酯(D)的IupilonE-2000(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制、质均分子量:36,000)70质量%用进料搅拌器混合30分钟后,使用螺杆直径26mm的双螺杆挤出机(东芝机械制、TEM-26SS、),以机筒温度240℃进行熔融混炼,以股线状挤出,用造粒机进行粒料化。粒料化稳定,能够制造。
制造例2[叠层树脂(A12)用粒料的制造]
除将(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和聚碳酸酯(D)的进料比率设为40:60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进行粒料化。粒料化稳定,能够制造。
制造例3[叠层树脂(A13)用粒料的制造]
除将(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和聚碳酸酯(D)的进料比率设为50:50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进行粒料化。粒料化虽然有些不稳定,但能够制造。
制造例4[叠层树脂(A14)用粒料的制造]
除将(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和聚碳酸酯(D)的进料比率设为60:40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进行粒料化。粒料化不稳定,不能制造。
制造例5[叠层树脂(A15)用粒料的制造]
除将(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和聚碳酸酯(D)的进料比率设为20:80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进行粒料化。粒料化稳定,能够制造。
制造例6[叠层树脂(A21)用粒料的制造]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MetablenH-880(三菱RAYON公司制、质均分子量:14,000)30质量%和作为聚碳酸酯(D)的IupilonS-3000(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制、质均分子量:27,000)70质量%用进料搅拌器混合30分钟后,使用螺杆直径26mm的双螺杆挤出机(东芝机械制、TEM-26SS、),以机筒温度240℃进行熔融混炼,以股线状挤出,用造粒机进行粒料化。粒料化稳定地进行。
制造例7[叠层树脂(A22)用粒料的制造]
除将(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和聚碳酸酯(D)的进料比率设为40:60之外,与制造例6同样地进行粒料化。粒料化稳定地进行。
制造例8[包覆于树脂层(A)的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a1)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叶片和滴加装置的混合槽中加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100质量份和乙酸1质量份并混合,在冰水浴中冷却,一边保持在0~10℃,一边搅拌。接着,滴加平均粒径10~20nm的胶体二氧化硅30重量%溶液(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NOWTEX30)84质量份,一边保持在10℃,一边搅拌4小时。进一步滴加平均粒径10~20nm的胶体二氧化硅25~26重量%溶液(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NOWTEXIBA-ST)84质量份,一边保持在20℃,一边搅拌50小时。将由乙酸溶纤剂45质量份、异丁醇50质量份和聚氧化亚烷基二醇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P-341)0.02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一边保持在25℃,一边用1小时滴加混合,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添加2,4-二羟基二苯甲酮10质量份,得到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a1)。
制造例9[包覆于树脂层(A)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a2)的制造]
向具备搅拌叶片的混合槽中导入由三(2-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Aldrich公司制)60质量份、新戊二醇低聚丙烯酸酯(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215D)40质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汽巴日本公司制、商品名:DAROCURTPO)1质量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Aldrich公司制)0.3质量份和2-(2H-苯并三唑-2-基)-4,6-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汽巴日本公司制、商品名:TINUVIN234)1质量份构成的组合物,一边保持在40℃,一边搅拌1小时,得到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a2)。
制造例10[包覆于基材层(B)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b)的制造]
向具备搅拌叶片的混合槽中导入由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式会制、商品名:Viscoat#260)40质量份、6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U-6HA)40质量份、琥珀酸/三羟甲基乙烷/丙烯酸的摩尔比1/2/4缩合物20质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汽巴日本公司制、商品名:DAROCURTPO)2.8质量份、二苯甲酮(Aldrich公司制)1质量份和2-(2H-苯并三唑-2-基)-4,6-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汽巴日本公司制、商品名:TINUVIN234)1质量份构成的组合物,一边保持在40℃,一边搅拌1小时,得到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b)。
实施例1
使用具有轴径为32mm的单螺杆挤出机、轴径为65mm的单螺杆挤出机、与所有挤出机连接的进料块(feedblock)和与进料块连接的T模头的多层挤出装置,使合成树脂叠层体成形。向轴径为32mm的单螺杆挤出机中连续地导入制造例1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11),以机筒温度240℃、排出速度2.1kg/h的条件挤出。另外,向轴径为65mm的单螺杆挤出机中连续地导入聚碳酸酯树脂(B1)(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制、商品名:IupilonS-3000、质均分子量:27,000),以机筒温度270℃、排出速度30.0kg/h挤出。与所有挤出机连接的进料块具备2种2层的分配杆(pin),温度设为270℃,导入(A11)和(B1)进行叠层。用与其前端连接的温度270℃的T模头挤出为片状,用从上游侧设为温度130℃、140℃、180℃的3根镜面加工辊,边进行镜面转印边进行冷却,得到(A11)与(B1)的叠层体(E1)。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1.0mm,(A11)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2.5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F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2.3J以上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的排出速度设为3.0kg/h,将聚碳酸酯树脂(B1)的排出速度设为20kg/h,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A11)与(B1)的叠层体(E2)。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0.5mm,(A11)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9.8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F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2.3J以上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E1)的(A11)层上,以固化后的涂膜厚度为3~8μm的方式使用棒涂机涂布制造例8中得到的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a1),在25℃干燥15分钟后,在设定为130℃的热风循环干燥机中固化1小时,得到在(A11)层具备硬涂层(a1)的叠层体(F1)。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3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4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2.3J为合格,耐热性为130℃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E1)的(A11)层上,以固化后的涂膜厚度为3~8μm的方式使用棒涂机涂布制造例9中得到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a2),用PET膜覆盖并压接,用具备光源距离12cm、输出80W/cm的高压水银灯的传送带在线速度1.5m/分钟的条件下,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并剥离PET膜,得到在(A11)层具备硬涂层(a2)的叠层体(F2)。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2.3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30℃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E1)的(A11)层上,以固化后的涂膜厚度为3~8μm的方式使用棒涂机涂布制造例9中得到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a2),用PET膜覆盖并压接,另外,在(B1)层上以固化后的涂膜厚度为3~8μm的方式使用棒涂机涂布制造例10中得到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b),用PET膜覆盖并压接,用具备光源距离12cm、输出80W/cm的高压水银灯的传送带在线速度1.5m/分钟的条件下,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并剥离PET膜,得到在(A11)层和(B1)层分别具备硬涂层(a2)和(b)的叠层体(F3)。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3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1.88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30℃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6
使用实施例2中得到的叠层体(E2)取代实施例3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1)层具备硬涂层(a1)的叠层体(F4)。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49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4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2J为合格,耐热性为130℃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7
使用实施例2中得到的叠层体(E2)取代实施例4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1)层具备硬涂层(a2)的叠层体(F5)。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39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2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30℃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8
使用实施例2中得到的叠层体(E2)取代实施例5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1)层和(B1)层分别具备硬涂层(a2)和(b)的叠层体(F6)。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2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1.8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30℃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9
使用制造例2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12)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A12)与(B1)的叠层体(E3)。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1.0mm,(A12)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7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1.7J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10
使用制造例2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12)取代实施例2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A12)与(B1)的叠层体(E4)。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0.5mm,(A12)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5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47J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11
使用实施例9中得到的叠层体(E3)取代实施例3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2)层具备硬涂层(a1)的叠层体(F7)。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85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4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1.3J为合格,耐热性为130℃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12
使用实施例9中得到的叠层体(E3)取代实施例4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2)层具备硬涂层(a2)的叠层体(F8)。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7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1.3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30℃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13
使用实施例9中得到的叠层体(E3)取代实施例5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2)层和(B1)层分别具备硬涂层(a2)和(b)的叠层体(F9)。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2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1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30℃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14
使用实施例10中得到的叠层体(E4)取代实施例3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2)层具备硬涂层(a1)的叠层体(F10)。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25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4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38J为合格,耐热性为130℃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15
使用实施例10中得到的叠层体(E4)取代实施例4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2)层具备硬涂层(a2)的叠层体(F11)。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20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38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30℃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16
使用实施例10中得到的叠层体(E4)取代实施例5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2)层和(B1)层分别具备硬涂层(a2)和(b)的叠层体(F12)。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55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33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30℃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17
使用制造例3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13)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A13)与(B1)的叠层体(E5)。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1.0mm,(A13)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95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1.2J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18
使用制造例3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13)取代实施例2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A13)与(B1)的叠层体(E6)。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0.5mm,(A13)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30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46J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19
使用实施例17中得到的叠层体(E5)取代实施例3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3)层具备硬涂层(a1)的叠层体(F13)。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45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4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9J为合格,耐热性为12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20
使用实施例17中得到的叠层体(E5)取代实施例4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3)层具备硬涂层(a2)的叠层体(F14)。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40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9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2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21
使用实施例17中得到的叠层体(E5)取代实施例5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3)层和(B1)层分别具备硬涂层(a2)和(b)的叠层体(F15)。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05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8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2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22
使用实施例18中得到的叠层体(E6)取代实施例3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3)层具备硬涂层(a1)的叠层体(F16)。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50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4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37J为合格,耐热性为12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23
使用实施例18中得到的叠层体(E6)取代实施例4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3)层具备硬涂层(a2)的叠层体(F17)。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20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37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2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24
使用实施例18中得到的叠层体(E6)取代实施例5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3)层和(B1)层分别具备硬涂层(a2)和(b)的叠层体(F18)。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35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32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2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25
使用制造例3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13)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将其排出速度设为1.1kg/h,将聚碳酸酯树脂(B1)的排出速度设为31kg/h,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A13)与(B1)的叠层体(E7)。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1.0mm,(A13)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3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8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F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1.5J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26
在实施例25中,将叠层树脂(A13)的排出速度设为1.5kg/h,将聚碳酸酯树脂(B1)的排出速度设为21kg/h,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A13)与(B1)的叠层体(E8)。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0.5mm,(A13)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3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27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F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5J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27
使用实施例25中得到的叠层体(E7)取代实施例4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3)层具备硬涂层(a2)的叠层体(F19)。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32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1.2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2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28
使用实施例26中得到的叠层体(E8)取代实施例4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3)层具备硬涂层(a2)的叠层体(F20)。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10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4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2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29
使用实施例26中得到的叠层体(E8)取代实施例5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3)层和(B1)层分别具备硬涂层(a2)和(b)的叠层体(F21)。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30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35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2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30
使用制造例5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15)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将其排出速度设为7.0kg/h,将聚碳酸酯树脂(B1)的排出速度设为25kg/h,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A15)与(B1)的叠层体(E9)。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1.0mm,(A15)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20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3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B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1.3J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31
在实施例30中,将叠层树脂(A15)的排出速度设为10kg/h,将聚碳酸酯树脂(B1)的排出速度设为13kg/h,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A15)与(B1)的叠层体(E10)。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0.5mm,(A15)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20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40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B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1J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32
使用实施例30中得到的叠层体(E9)取代实施例4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5)层具备硬涂层(a2)的叠层体(F22)。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52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1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3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33
使用实施例31中得到的叠层体(E10)取代实施例4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5)层具备硬涂层(a2)的叠层体(F23)。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60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8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3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34
使用实施例31中得到的叠层体(E10)取代实施例5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5)层和(B1)层分别具备硬涂层(a2)和(b)的叠层体(F24)。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50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7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3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35
使用制造例3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13)取代实施例2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使用聚碳酸酯树脂(B2)(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制、商品名:IupilonH-3000、质均分子量:19,000)取代聚碳酸酯树脂(B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A13)与(B2)的叠层体(E11)。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0.5mm,(A13)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0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43J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36
使用实施例35中得到的叠层体(E11)取代实施例4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3)层具备硬涂层(a2)的叠层体(F25)。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50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34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2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37
使用实施例35中得到的叠层体(E11)取代实施例5中使用的叠层体(E1)(实施例1中得到的叠层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在(A13)层和(B2)层分别具备硬涂层(a2)和(b)的叠层体(F26)。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2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3J为合格,耐光性为0.4为合格,耐热性为125℃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38
使用制造例6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21)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A21)与(B1)的叠层体(E12)。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1.0mm,(A21)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2.5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F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2.3J以上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39
使用制造例6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21)取代实施例2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A21)与(B1)的叠层体(E13)。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0.5mm,(A21)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F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2.3J以上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40
使用制造例6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21)取代实施例2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使用聚碳酸酯树脂(B2)取代聚碳酸酯树脂(B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A21)与(B2)的叠层体(E14)。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0.5mm,(A21)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F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2J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41
使用制造例7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22)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A22)与(B1)的叠层体(E15)。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1.0mm,(A22)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7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1.7J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42
使用制造例7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22)取代实施例2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A22)与(B1)的叠层体(E16)。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0.5mm,(A22)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5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47J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实施例43
使用制造例7中得到的叠层树脂(A22)取代实施例2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使用聚碳酸酯树脂(B2)取代聚碳酸酯树脂(B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A22)与(B2)的叠层体(E17)。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0.5mm,(A22)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50μm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为合格,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为0.43J为合格,综合判断为合格。
比较例1
使用MS树脂(A3)(新日铁化学制MS树脂。商品名:MS600)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将轴径为32mm的单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温度设为22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A3)与(B1)的叠层体(E18)。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1.0mm,(A3)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进而,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在叠层体(E18)的(A3)层和(B1)层分别具备硬涂层(a2)和(b)的叠层体(F27)。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400μm为不合格,耐冲击试验为0.7J为不合格,进而,耐热性为95℃为不合格,综合判断为不合格。
比较例2
使用MS树脂(A3)(新日铁化学制MS树脂。商品名:MS600)取代实施例2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将轴径为32mm的单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温度设为22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A3)与(B1)的叠层体(E19)。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0.5mm,(A3)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000μm为不合格,而且,耐冲击性为0.19J为不合格,综合判断为不合格。
比较例3
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A4)(ARKEMA公司制、商品名:ALTUGLASV020)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A4)与(B1)的叠层体(E20)。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1.0mm,(A4)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进而,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在叠层体(E20)的(A4)层及(B1)层分别具备硬涂层(a2)及(b)的叠层体(F28)。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1200μm为不合格,耐冲击试验为0.4J为不合格,进而,耐热性为110℃为不合格,综合判断为不合格。
比较例4
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A4)(ARKEMA公司制、商品名:ALTUGLASV020)取代实施例2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A4)与(B1)的叠层体(E21)。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0.5mm,(A4)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不能测定,为不合格,进而,耐冲击性为0.15J为不合格,综合判断为不合格。
比较例5
使用聚碳酸酯树脂(A5)(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制、商品名:IupilonH-3000、质均分子量:19,000)取代实施例2中使用的叠层树脂(A1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A5)与(B1)的叠层体(E22)。得到的叠层体的厚度为0.5mm,(A5)层难以与(B1)加以区别,(A5)层的厚度不清楚。进而,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在叠层体(E22)的(A5)层具备硬涂层(a1)的叠层体(F29)。高温高湿暴露试验的结果为20μm为合格,但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B为不合格,综合判断为不合格。
[表1]
第1表
[表2-1]
第2表
○为合格,×为不合格,-为非测定该项目
[表2-2]
第2表(续)
○为合格,×为不合格,-为非测定该项目
MS:MS树脂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
由表1和2可知: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的形状稳定性、表面硬度、耐冲击性、耐候性和耐热性优异。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具有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的形状稳定性、表面硬度、耐冲击性、耐候性和耐热性优异的特征,适合作为透明性基板材料、透明性保护材料等使用,特别适合作为OA设备、便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前面板或触摸面板基板、进而热弯曲加工用片材使用。

Claims (11)

1.一种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其是在含有聚碳酸酯的基材层(B)的一面或两面叠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5~55质量%和聚碳酸酯(D)95~45质量%的树脂层(A)而成的,
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含有以质量比(c1/c2)计为5~80/20~95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c2),且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构成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1)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选自(甲基)丙烯酸苯酯和(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的1种或2种,
所述树脂层(A)中的所述聚碳酸酯(D)的质均分子量为21,000~40,0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0~13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层(A)的吸水率为0.03~0.28%。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A)的厚度为10~250μm,所述合成树脂叠层体的总厚度(X)为0.1~2.0mm,所述树脂层(A)的厚度/所述合成树脂叠层体的总厚度(X)的比为0.01~0.5。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B)的质均分子量为18,000~40,000。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A)和/或所述基材层(B)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树脂层(A)上实施了硬涂层处理。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树脂层(A)上和所述基材层(B)上实施了硬涂层处理。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合成树脂叠层体的一面或两面实施了防反射处理、防污处理、耐指纹处理、防静电处理、耐候性处理和防眩处理中的任一种以上的处理。
10.一种透明性基板材料,其特征在于:
其含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
11.一种透明性保护材料,其特征在于:
其含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
CN201380009493.9A 2012-02-22 2013-02-19 合成树脂叠层体 Active CN1041690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6057 2012-02-22
JP2012036057 2012-02-22
PCT/JP2013/053916 WO2013125500A1 (ja) 2012-02-22 2013-02-19 合成樹脂積層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9086A CN104169086A (zh) 2014-11-26
CN104169086B true CN104169086B (zh) 2016-01-06

Family

ID=49005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9493.9A Active CN104169086B (zh) 2012-02-22 2013-02-19 合成树脂叠层体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1095B2 (zh)
EP (1) EP2818317B1 (zh)
JP (1) JP6068433B2 (zh)
KR (1) KR102015683B1 (zh)
CN (1) CN104169086B (zh)
ES (1) ES2632469T3 (zh)
HK (1) HK1200774A1 (zh)
TW (1) TWI630109B (zh)
WO (1) WO20131255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3054B2 (ja) * 2012-09-28 2018-03-14 株式会社クラレ 複層板
JP5872058B2 (ja) * 2012-10-15 2016-03-01 帝人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2014177074A (ja) * 2013-03-15 2014-09-25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積層体、表示体用保護板、静電容量タッチパネル保護板
US9802395B2 (en) 2013-12-18 2017-10-31 Mitsubis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
JP2015208961A (ja) * 2014-04-28 2015-11-24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多層樹脂シート、液晶保護シート、建築基材用窓材、産業機械用窓材、または商品陳列什器用窓材。
JP2015208962A (ja) * 2014-04-28 2015-11-24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多層樹脂シート、液晶保護シート、建築基材用窓材、産業機械用窓材、および商品陳列什器用窓材。
CN106794685B (zh) * 2014-10-15 2020-04-1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叠层片
JP6417876B2 (ja) * 2014-11-14 2018-11-07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樹脂積層体
CN107207822A (zh) * 2015-01-30 2017-09-26 株式会社可乐丽 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层叠体
JP2016151633A (ja) * 2015-02-17 2016-08-22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ペリクル収納容器
KR102333266B1 (ko) 2016-03-04 2021-12-01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차재용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전면판
KR102604087B1 (ko) 2016-06-24 2023-1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6696A (en) * 1987-06-06 1990-03-06 Rohm Gmbh Chemische Fabrik Transparent, thermoplastically processable polymer blends made of an aromatic polycarbonate and a methyacrylate polymer
US5061558A (en) * 1988-05-11 1991-10-29 Rohm Gmbh Chemische Fabrik Methacrylate protective coating containing a uv-absorber for polycarbonate
CN101454210A (zh) * 2006-05-25 2009-06-10 阿科玛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的聚碳酸酯混合物
CN101560319A (zh) * 2008-04-12 2009-10-2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丙烯酸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成型品
CN102137756A (zh) * 2008-08-28 2011-07-2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层压体
WO2011145630A1 (ja) * 2010-05-21 2011-11-2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積層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9494A (en) * 1982-03-01 1984-03-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ilyl-polyacrylates for polycarbonate substrates
US4810755A (en) 1986-02-25 1989-03-07 Kuraray Co., Ltd. Adhesive resin composition, laminated material using it and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it
DE3739765A1 (de) * 1987-11-24 1989-06-08 Bayer Ag Beschichtete formkoerper und ei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H02106397A (ja) 1988-10-14 1990-04-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熱転写受像材料
JP3348992B2 (ja) 1994-08-31 2002-11-20 タキロン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採光材
DE69500446T2 (de) * 1995-03-18 1998-01-22 Gen Electric Beschichtete Thermoplastgegenstände
US5759689A (en) * 1996-06-13 1998-06-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extruded polycarbonate sheet with improved weathering
DE19732090C1 (de) * 1997-07-25 1999-03-25 Bayer Ag Polycarbonatformmasse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Beschichtungen in coextrudierten Platten
DE10351535A1 (de) 2003-11-03 2005-06-09 Röhm GmbH & Co. KG Mehrschichtfolie aus (Meth)acrylatcopolymer und Polycarbonat
JP2006103169A (ja) 2004-10-06 2006-04-20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液晶ディスプレーカバー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積層体
US7652107B2 (en) * 2005-10-31 2010-01-26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Flame resistant polymer blends
JP5401030B2 (ja) 2007-11-27 2014-01-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押出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36098B2 (ja) * 2008-03-17 2013-11-06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物
JP5253925B2 (ja) 2008-08-22 2013-07-3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多層光学シート
JP2010116501A (ja) 2008-11-13 2010-05-2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表面硬度向上剤、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KR101188349B1 (ko) * 2008-12-17 2012-10-05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투명성 및 내스크래치성이 향상된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JP2010167659A (ja) 2009-01-22 2010-08-05 Teijin Chem Ltd 樹脂積層体
JP5468896B2 (ja) * 2009-01-22 2014-04-09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積層体
JP5447249B2 (ja) 2010-07-20 2014-03-19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KR101309808B1 (ko) 2010-07-30 2013-09-23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내스크래치성과 내충격성이 우수한 난연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품
JP5664903B2 (ja) 2010-12-17 2015-02-04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6696A (en) * 1987-06-06 1990-03-06 Rohm Gmbh Chemische Fabrik Transparent, thermoplastically processable polymer blends made of an aromatic polycarbonate and a methyacrylate polymer
US5061558A (en) * 1988-05-11 1991-10-29 Rohm Gmbh Chemische Fabrik Methacrylate protective coating containing a uv-absorber for polycarbonate
CN101454210A (zh) * 2006-05-25 2009-06-10 阿科玛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的聚碳酸酯混合物
CN101560319A (zh) * 2008-04-12 2009-10-2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丙烯酸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成型品
CN102137756A (zh) * 2008-08-28 2011-07-2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层压体
WO2011145630A1 (ja) * 2010-05-21 2011-11-2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2324A (zh) 2014-01-16
KR102015683B1 (ko) 2019-08-28
HK1200774A1 (zh) 2015-08-14
ES2632469T3 (es) 2017-09-13
KR20140133819A (ko) 2014-11-20
EP2818317A4 (en) 2015-10-07
TWI630109B (zh) 2018-07-21
US20150017408A1 (en) 2015-01-15
WO2013125500A1 (ja) 2013-08-29
EP2818317B1 (en) 2017-04-26
JP6068433B2 (ja) 2017-01-25
US10011095B2 (en) 2018-07-03
CN104169086A (zh) 2014-11-26
JPWO2013125500A1 (ja) 2015-07-30
EP2818317A1 (en)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9086B (zh) 合成树脂叠层体
CN105745075B (zh) 透明树脂叠层体
CN104254445A (zh) 合成树脂叠层体
CN105829105A (zh) 合成树脂叠层体
TWI718248B (zh) 透明樹脂層合體
JP6630670B2 (ja) 合成樹脂積層体
TWI740834B (zh) 透明樹脂積層體
JP5541833B2 (ja) 赤外線、紫外線遮断フィルム
JP6712926B2 (ja) 透明樹脂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077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0077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