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3942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3942A
CN104103942A CN201410128951.7A CN201410128951A CN104103942A CN 104103942 A CN104103942 A CN 104103942A CN 201410128951 A CN201410128951 A CN 201410128951A CN 104103942 A CN104103942 A CN 104103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on section
front retainer
terminal accommodation
engaging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89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3942B (zh
Inventor
郑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03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3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3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3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的连接器避免前保持器的大型化。连接器(10)包括:前保持器(30),在使周壁部(32)外嵌于端子容纳部(12)的状态下进行组装;内壁部(35),构成周壁部(32)并以与端子容纳部(12)的外周面直接相对的方式配置;弹性卡定部(44),为能够使内壁部(35)的一部分弹性弯曲的形态,并且通过与端子容纳部(12)的外周卡定,使前保持器(30)相对于端子容纳部(12)保持组装状态;外壁部(36),构成周壁部(32)并与内壁部(35)的外表面直接相对;以及突起(43),为从外壁部(36)的外表面突出的形态,并且通过被按压到罩部(61)的内周面而防止前保持器(30)与罩部(61)之间松动。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连接器:通过凸状部的卡定能够防止插入到端子容纳部的端子配件脱出,并具有从前方外嵌于端子容纳部的筒状的前保持器。前保持器能够在允许凸状部向弯曲空间内弹性弯曲的临时卡定位置、和进入到弯曲空间内而限制凸状部的弹性弯曲的正式卡定位置中的任一个的位置,选择性地卡定于端子容纳部。
在插入端子配件时,将前保持器卡定在临时卡定位置,端子配件在插入过程中使凸状部向弯曲空间内弯曲。当在插入端子配件之后使前保持器移动到正式卡定位置时,凸状部的弹性弯曲被限制,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端子配件脱出。另外,在端子配件半插入的状态下,在使前保持器从临时卡定位置向正式卡定位置移动时,前保持器与进入弯曲空间内的凸状部发生干扰,因此能够检测到端子配件处于半插入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34882号公报
在上述连接器中,作为使前保持器卡定在临时卡定位置和正式卡定位置的技术方案,采用如下结构:使构成前保持器的周壁部的一部分作为能够弹性弯曲的弹性卡定部来发挥功能,使该弹性卡定部卡定于端子容纳部的外周。另外,在该连接器中嵌合具有罩部的对方侧连接器,在嵌合状态下,罩部外嵌在周壁部。
在这种连接器中,作为防止周壁部与罩部之间发生松动的技术方案,考虑如下结构:在周壁部的外周预先形成突起,在罩部外嵌在周壁部时,该突起塑性变形而按压罩部的内周面。但是,在周壁部中的形成有能够弹性弯曲的弹性卡定部的区域,即使形成突起也不能发挥防松动功能。此时,需要在与嵌合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将弹性卡定部和突起配置于分离的位置,由此,在与嵌合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周壁部的尺寸变大,进而使得前保持器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避免前保持器的大型化。
本发明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端子容纳部;端子配件,插入所述端子容纳部;前保持器,具有周壁部,并在使所述周壁部外嵌于所述端子容纳部的状态下进行组装;内壁部,构成所述周壁部,并以与所述端子容纳部的外周面直接相对的方式配置;弹性卡定部,为能够使所述内壁部的一部分弹性弯曲的形态,并且通过与所述端子容纳部的外周卡定,使所述前保持器相对于所述端子容纳部保持组装状态;外壁部,构成所述周壁部,与所述内壁部的外表面直接相对;以及突起,为从所述外壁部的外表面突出的形态,并且通过被按压到外嵌在所述前保持器的对方侧壳体的罩部的内周面,防止所述前保持器与所述罩部之间松动。
根据该结构,将能够弹性弯曲的弹性卡定部和被罩部按压的突起分开形成在彼此不同的壁部、即内壁部和外壁部上,因此能够在与嵌合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将弹性卡定部和突起配置于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前保持器在平行于与对方侧壳体相嵌合的嵌合方向的方向上不会变得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2是将前保持器保持在临时卡定位置且正确插入了端子配件的状态沿图1中的A-A线进行剖视而表示的剖视图。
图3是将端子配件正确插入且前保持器保持在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沿图1中的A-A线进行剖视而表示的剖视图。
图4是将在端子配件的插入过程中凸状部弹性弯曲的状态沿图1中的A-A线进行剖视而表示的剖视图。
图5是壳体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前保持器的主视图。
图8是前保持器的后视图。
图9是图7的C-C线剖视图。
图10是图7的D-D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具有:凸状部,形成于所述端子容纳部,在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过程中通过与所述端子配件之间的干扰而弹性弯曲,当所述端子配件正确插入时弹性复原而防止所述端子配件脱出;以及弯曲空间,形成于所述端子容纳部,允许所述凸状部弹性弯曲,所述前保持器能够在允许所述凸状部向所述弯曲空间弹性弯曲的临时卡定位置、和进入到所述弯曲空间而限制所述凸状部弹性弯曲的正式卡定位置这两个位置上选择性地卡定于所述端子容纳部,所述弹性卡定部构成为,将所述前保持器保持在所述临时卡定位置和所述正式卡定位置的一对卡定片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地配置。
根据该结构,一对卡定片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地配置,因此能够使前保持器在嵌合方向上不会变得大型化。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10对具体化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构成为,具有阴侧壳体11(作为本发明的构成必要条件的壳体)、前保持器30以及端子配件50。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的方向,将图2~4、9、10的左方定义为前方。
如图2~4所示,阴侧壳体11是合成树脂制成,构成为将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端子容纳部12、和包围端子容纳部12的筒状嵌合部13一体地形成。在端子容纳部12内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左右一对端子容纳室14。如图6所示,在构成端子容纳室14的内壁面的上表面壁15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与前保持器30相对于端子容纳部12的组装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细长且向端子容纳部12的外周面开放的左右一对退避槽16L、16R。在主视视角中(从前方观察到阴侧壳体11时)位于左侧的退避槽16L的前端边缘作为临时卡定用卡定边缘部17L来发挥功能。在主视视角中位于右侧的退避槽16R的前端边缘作为正式卡定用卡定边缘部17R来发挥功能。
如图2~4所示,在各端子容纳室14设置有用于防止端子配件50脱出的凸状部18。凸状部18是沿着端子容纳室14的下表面壁19呈悬臂状向前方延伸的形态。凸状部18的上表面面对端子容纳室14,凸状部18的下表面面对端子容纳部12的外部空间。如图2、4所示,凸状部18一直保持在卡定位置。另外,如图3所示,在将端子配件50插入到端子容纳室14的过程中,凸状部18能够从卡定位置向端子容纳部12的外表面即卡定解除位置弹性地位移。
端子容纳部12中的比凸状部18靠近下方的区域成为用于允许凸状部18向卡定解除位置弹性位移的弯曲空间20。弯曲空间20的前端侧区域向端子容纳部12的外周面(下表面)开放。端子容纳部12中的比凸状部18靠近前方的区域和比弯曲空间20靠近前方的区域成为用于对凸状部18和弯曲空间20进行模具成型的脱模空间21。该脱模空间21向端子容纳部12的前端面和端子容纳部12的外周面(下表面)开放。
如图7~10所示,前保持器30为合成树脂制成,将前壁部31、和从前壁部31的外周向后方以筒状延伸的形态的周壁部32一体地形成而成。因此,前保持器30在整体上构成向后方开放的有底筒状。在前壁部31上贯通形成有在将前保持器30组装到端子容纳部12的状态下与端子容纳室14对应的左右一对薄片插入口33。从薄片插入口33插入的对方侧端子的薄片(省略图示)与端子容纳室14内的端子配件50连接。
周壁部32以在整个圆周上包围端子容纳部12的外周的方式外嵌于该端子容纳部12。如图9、10所示,构成周壁部32的上壁部34由以与端子容纳部12的上表面(外周面)直接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内壁部35、和构成周壁部32的外周面的外壁部36构成。在构成上壁部34(周壁部32)的内壁部35上形成有由兼用卡定片39L和临时专用卡定片39R构成的弹性卡定部44。以下,对两卡定片39L、39R的形态进行说明。
内壁部35的上表面(外表面)的一部分与外壁部36的下表面(内表面)的一部分隔着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左右一对弯曲空间37L、37R而直接相对。如图7、10所示,在前保持器30的主视视角中(从前方观察到前保持器30时)位于右侧的弯曲空间37R向上壁部34(前保持器30)的前端面开放。另外,如图8、9所示,在主视视角中位于左侧的弯曲空间37L向上壁部34(前保持器30)的后端面开放。
如图7、9所示,在上壁部34上,从其前端面到达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左右一对狭缝38L以从左右夹着左侧的弯曲空间37L的方式形成。通过形成该一对狭缝38L,使内壁部35的一部分成为能够以进入左侧的弯曲空间37L内的方式向上方弹性弯曲的兼用卡定片39L(作为本发明的构成必要条件的卡定片)。兼用卡定片39L兼具将前保持器30保持在临时卡定位置的功能、和将前保持器30保持在正式卡定位置的功能。在兼用卡定片39L上形成有朝向下方的兼用卡定突部40L。
如图8、10所示,在上壁部34上,从其后端面到达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左右一对狭缝38R以从左右夹着右侧的弯曲空间37R的方式形成。通过形成该一对狭缝38R,使内壁部35的一部分成为能够以进入右侧的弯曲空间37R内的方式向上方弹性弯曲的临时专用卡定片39R(作为本发明的构成必要条件的卡定片)。临时专用卡定片39R具有将前保持器30保持在临时卡定位置的功能。在临时专用卡定片39R上形成有朝向下方的临时专用卡定突部40R。
在前保持器30的内部形成有从前壁部31向后方延伸的形态的左右一对功能部41。功能部41遍及其全长地与构成周壁部32的下壁部42相连。功能部41是从前壁部31延伸并且从下壁部42突出的形态。功能部41通过与下壁部42相连而被加强,因此相比于仅与前壁部31相连而细长地呈棒状突出的形态的情况,强度较高。功能部41进入到脱模空间21和弯曲空间20。
前保持器30从端子容纳部12的前方覆盖该端子容纳部12的周壁部32而进行组装。所组装的前保持器30保持在临时卡定位置和正式卡定位置。如图2、4所示,在前保持器3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兼用卡定突部40L从前方抵接于端子容纳部12的前表面壁22,并且临时专用卡定突部40R从后方抵接于临时卡定用卡定边缘部17L,通过由这两个抵接实现的卡定作用,前保持器30保持在临时卡定位置。
在前保持器3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前保持器30的前端侧部分比阴侧壳体11(端子容纳部12)更向前方突出,功能部41的后端侧部分进入到脱模空间21内,但是功能部41的最后端处于比凸状部18的前端(延伸端)更向前方退避的位置。即,功能部41位于相对于弯曲空间20向前方退避的位置。因此,在前保持器30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凸状部18能够从卡定开始向卡定解除位置弹性位移。
如图3所示,在前保持器30位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前保持器30整体容纳到阴侧壳体11的内部。并且,通过由兼用卡定突部40L从后方抵接于正式卡定用卡定边缘部17R而实现的卡定作用,前保持器30被保持在正式卡定位置。另外,功能部41进入到弯曲空间20内,从而限制凸状部18向卡定解除位置弹性位移。
在前保持器30上一体形成有从其外壁部36的上表面(外表面)突出的突起43。该突起的前后方向(与前保持器30相对于壳体11的组装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形成区域与兼用卡定片39L的形成区域重叠,并且与临时专用卡定片39R的形成区域重叠。另外,在下壁部42的下表面(外表面)也形成有突起43。这些突起43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地呈肋状突出的形态,并配置于在左右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
如图3所示,在将前保持器30组装到阴侧壳体11的状态下,阳侧壳体60(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方侧壳体)的罩部61以在整个圆周上包围的方式外嵌于前保持器30和端子容纳部12。此时,肋状的突起43被罩部61的内周面强力按压而塑性变形。突起43在上壁部34与罩部61之间被上下压扁,从而抑制前保持器30与罩部61之间发生松动。
如图2、4所示,端子配件50在整体上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形状。端子配件50的前端部成为棱筒部51,在端子配件50的后端部的电线压接部52上连接有电线53。端子配件50从后方插入到端子容纳室14内。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将端子配件50组装到阴侧壳体11时,首先,将前保持器30从前方组装到阴侧壳体11并保持在临时卡定位置。在组装前保持器30的过程中,临时专用卡定突部40R与端子容纳部12的前端边缘产生干扰,临时专用卡定片39R向上方弹性弯曲而进入到弯曲空间37R内。当前保持器30到达临时卡定位置时,临时专用卡定片39R向下方弹性复原,临时专用卡定突部40R进入到右侧的退避槽16R内而卡定于临时卡定用卡定边缘部17L。同时,前保持器30的兼用卡定突部40L卡定于端子容纳部12的前端面(前表面壁22)。通过该卡定作用,前保持器30保持在临时卡定位置。
在将前保持器30组装到端子容纳部12的状态下,将端子配件50从阴侧壳体11的后方插入到端子容纳室14。如图4所示,在插入过程中,由于棱筒部51的干扰,凸状部18从卡定位置向卡定解除位置弹性位移而进入弯曲空间20内。如图2所示,当端子配件50到达正确的插入位置时,凸状部18向卡定位置弹性复原而卡定到棱筒部51的后端,从而防止端子配件50脱出。
在完成端子配件50的插入之后,施加超过兼用卡定突部40L的卡定力的按压操作力,向正式卡定位置推动前保持器30。此时,随着兼用卡定突部40L在端子容纳部12的上表面上滑动,兼用卡定片39L向上方弹性弯曲而进入到右侧的弯曲空间37R内。接着,当前保持器30到达正式卡定位置时,兼用卡定片39L向下方弹性复原,兼用卡定突部40L卡定于与正式卡定用卡定边缘部17R。通过该卡定作用,前保持器30保持在正式卡定位置。
当前保持器30移动到正式卡定位置时,功能部41进入到弯曲空间20内而限制凸状部18向卡定解除位置弹性位移,从而切实地防止端子配件50脱出。另外,当在端子配件50半插入的状态下要向正式卡定位置推动前保持器30时,在到达正式卡定位置之前,功能部41抵接于弯曲空间20内的凸状部18,从而不能进一步压入前保持器30。因此,能够通过功能部41检测半插入状态的端子配件50的存在。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具有前保持器30,该前保持器30具有周壁部32,前保持器30在使周壁部32外嵌于端子容纳部12的状态下进行组装。并且,构成周壁部32的上壁部34由以与端子容纳部12的外周面直接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内壁部35、和与内壁部35的外表面直接相对的外壁部36构成。在内壁部35上形成有弹性卡定部44,该弹性卡定部44具有能够使该内壁部35的一部分弹性弯曲的形态,并且卡定于端子容纳部12的外周,从而使前保持器30相对于端子容纳部12保持组装状态。在一个外壁部36上形成有突起43,该突起43具有从外壁部36的外表面突出的形态,并且被按压在外嵌在前保持器30上的阳侧壳体60的罩部61的内周面,从而防止前保持器30与罩部61之间发生松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1中,将能够进行弹性弯曲的弹性卡定部44、和被按压在罩部61的突起43分开形成在彼此不同的壁部(内壁部35和外壁部36),从而能够将弹性卡定部44和突起43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中,在与阳侧壳体60的嵌合方向平行的前后方向上,能够不使前保持器30变得大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在端子容纳部12中形成有能够弹性弯曲的凸状部18、以及允许凸状部18弹性弯曲的弯曲空间20。凸状部18在端子配件50的插入过程中由于与端子配件50之间的干扰而弹性弯曲,当端子配件50正确插入时弹性复原而防止端子配件50脱出。前保持器30能够在允许凸状部18向弯曲空间20弹性弯曲的临时卡定位置、和进入到弯曲空间20而限制凸状部18弹性弯曲的正式卡定位置这两个位置上选择性地卡定于端子容纳部12。
因此,弹性卡定部44由将前保持器30保持在临时卡定位置和正式卡定位置的一对卡定片(兼用卡定片39L和临时专用卡定片39R)构成,该兼用卡定片39L和临时专用卡定片39R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上并列地配置。通过将兼用卡定片39L和临时专用卡定片39R在左右并列地配置,能够在与嵌合方向平行的前后方向上不使前保持器30变得大型化。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载和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如下所述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临时卡定片和正式卡定片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配置,但是也可以是将临时卡定片和正式卡定片与嵌合方向平行地并列配置。
(2)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临时卡定片和正式卡定片构成了弹性卡定部,但是弹性卡定部也可以仅通过一个卡定片构成。
(3)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形成临时卡定片的弯曲空间的模具的脱模方向、与用于形成正式卡定片的弯曲空间的模具的脱模方向彼此为反向,但是也可以使用于形成临时卡定片的弯曲空间的模具的脱模方向、与用于形成正式卡定片的弯曲空间的模具的脱模方向成为相同的方向。
(4)在上述实施例中,插入到端子容纳部的端子配件的数量为两个,但是插入到端子容纳部的端子配件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Claims (2)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端子容纳部;
端子配件,插入所述端子容纳部;
前保持器,具有周壁部,在使所述周壁部外嵌于所述端子容纳部的状态下进行组装;
内壁部,构成所述周壁部,以与所述端子容纳部的外周面直接相对的方式配置;
弹性卡定部,为能够使所述内壁部的一部分弹性弯曲的形态,通过与所述端子容纳部的外周卡定,使所述前保持器相对于所述端子容纳部保持组装状态;
外壁部,构成所述周壁部,与所述内壁部的外表面直接相对;以及
突起,为从所述外壁部的外表面突出的形态,通过被按压到外嵌在所述前保持器的对方侧壳体的罩部的内周面,防止所述前保持器与所述罩部之间松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凸状部,形成于所述端子容纳部,在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过程中通过与所述端子配件之间的干扰而弹性弯曲,当所述端子配件正确插入时弹性复原而防止所述端子配件脱出;以及
弯曲空间,形成于所述端子容纳部,允许所述凸状部弹性弯曲,
所述前保持器能够在允许所述凸状部向所述弯曲空间弹性弯曲的临时卡定位置、和进入到所述弯曲空间而限制所述凸状部弹性弯曲的正式卡定位置这两个位置上选择性地卡定于所述端子容纳部,
所述弹性卡定部构成为,将所述前保持器保持在所述临时卡定位置和所述正式卡定位置的一对卡定片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地配置。
CN201410128951.7A 2013-04-04 2014-04-01 连接器 Active CN104103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8282A JP2014203633A (ja) 2013-04-04 2013-04-04 コネクタ
JP2013-078282 2013-04-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3942A true CN104103942A (zh) 2014-10-15
CN104103942B CN104103942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671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8951.7A Active CN104103942B (zh) 2013-04-04 2014-04-0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203633A (zh)
CN (1) CN10410394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941A (zh) * 2013-04-05 2014-10-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6169671A (zh) * 2015-05-19 2016-11-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492730A (zh) * 2016-06-10 2017-12-1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用端子保持部件、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CN107919572A (zh) * 2016-10-06 2018-04-17 株式会社三国 连接器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阳螺纹连接器
CN108352649A (zh) * 2016-01-12 2018-07-3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9792117A (zh) * 2016-10-11 2019-05-2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6961B2 (ja) 2014-12-11 2017-09-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46188B2 (ja) * 2016-12-16 2021-03-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960548B1 (en) * 2017-07-17 2018-05-0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Ma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ultiple electric connection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3706A (ja) * 1998-12-03 2000-06-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610191A (zh) * 2003-10-16 2005-04-27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694315A (zh) * 2004-05-07 2005-11-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装配/分解方法
CN101102020A (zh) * 2006-07-04 2008-01-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组装方法
JP2011034882A (ja) * 2009-08-04 2011-02-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2195213A (zh) * 2010-03-01 2011-09-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447185A (zh) * 2010-10-01 2012-05-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9161B2 (ja) * 2002-04-05 2007-09-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3706A (ja) * 1998-12-03 2000-06-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610191A (zh) * 2003-10-16 2005-04-27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694315A (zh) * 2004-05-07 2005-11-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装配/分解方法
CN101102020A (zh) * 2006-07-04 2008-01-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组装方法
JP2011034882A (ja) * 2009-08-04 2011-02-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2195213A (zh) * 2010-03-01 2011-09-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447185A (zh) * 2010-10-01 2012-05-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941A (zh) * 2013-04-05 2014-10-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103941B (zh) * 2013-04-05 2016-05-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6169671A (zh) * 2015-05-19 2016-11-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6169671B (zh) * 2015-05-19 2018-03-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352649A (zh) * 2016-01-12 2018-07-3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7492730A (zh) * 2016-06-10 2017-12-1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用端子保持部件、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CN107919572A (zh) * 2016-10-06 2018-04-17 株式会社三国 连接器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阳螺纹连接器
CN109792117A (zh) * 2016-10-11 2019-05-2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9792117B (zh) * 2016-10-11 2020-07-3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03633A (ja) 2014-10-27
CN104103942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3942A (zh) 连接器
CN104285343B (zh) 防水连接器
CN101685927B (zh) 弹性塞、防水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02957037B (zh) 橡胶塞和防水连接器
JP5965810B2 (ja) 端子及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US9017111B2 (en)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lance
EP2587594A1 (en) Seal member, charging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of, and mounting method for a seal member
CN104885308B (zh) 防水连接器
CN105191010B (zh) 连接器
CN105322326B (zh) 电端子
US9160104B2 (en) Plug-in connector and a plug-in module system
US20140127928A1 (en) Connector
CN105390865B (zh) 连接器
US9711915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housing with a backlash preventing rib
CN101359792B (zh) 连接器
CN104916994A (zh) 端子配件及连接器
KR101637721B1 (ko) 하우징 및 이를 사용한 도어 커넥터
CN109314337B (zh) 连接器
CN107534257B (zh) 接头连接器
CN104979680A (zh) 连接器
US10181676B2 (en) Male connector
CN103368009A (zh) 连接器
JP5093088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03811908A (zh) 连接器
CN104103941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