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4774B - 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4774B
CN104094774B CN201410386399.1A CN201410386399A CN104094774B CN 104094774 B CN104094774 B CN 104094774B CN 201410386399 A CN201410386399 A CN 201410386399A CN 104094774 B CN104094774 B CN 1040947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chi branch
cultivating
agrocybe chaxingu
litchi
b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63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4774A (zh
Inventor
王谦
黄媛媛
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3863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947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94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4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7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创新点是在茶薪菇优化的液体菌种培养基、茶薪菇优化的谷粒菌种培养基中含有荔枝枝屑,在茶薪菇优化培养料中荔枝枝屑作为主要成分。充分利用了农林业的废料荔枝枝屑和剑麻渣,变废为宝,不仅避免了其对环境的污染,而且降低了栽培茶薪菇的成本,产量高、周期短。能够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真菌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农林残余物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薪菇(AgrocybechaxinguHuang),又称茶树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鳞伞属(田头菇属)。我国特有的近年来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一种不可多得的食药兼用珍稀菌类。茶薪菇营养丰富,每100g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g,并含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是蛋氨酸和赖氨酸,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丰富的矿质元素。其味道鲜美,盖嫩柄脆,气味香浓,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能增强记忆,具有健脾、利尿、祛湿止泻之功效,并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抗癌的特殊功能。
茶薪菇具有特殊的风味、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适于多种烹调方式,也可加工成干品、罐头,近几年来在国内发展甚猛。目前栽培数量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超过香菇,各地投入发展的势头仍在持续升温,已成为我国当前食用菌产业新品种开发的亮点,迅速成为食用菌主栽品种,是一种极有开发潜力的食药用菌新品种,其经济效益优于栽平菇、香菇和金针菇,市场前景良好。
棉籽皮营养丰富、质地蓬松、通气性好,是食用菌高产栽培最常用的栽培料,但由于近年来棉籽皮价格上涨,食用菌种植成本升高,经济效益下降,所以寻找可代替棉籽皮的栽培料成为了目前食用菌栽培的一大课题。
我国是荔枝原产国及世界第一生产大国,荔枝树大规模的种植必然会产生大量修剪下来的枝条,这些枝条和老树砍伐下来后往往被随意堆置或焚烧,其中隐藏的经济价值被极大的忽略的同时,焚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还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另外,由于荔枝不易保藏,因而荔枝加工工艺得到了发展,目前荔枝干、荔枝酒、荔枝罐头、荔枝汁等系列产品,均已畅销国内外市场。在荔枝加工和消费过程中,荔枝壳通常作为废弃物直接处理掉,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荔枝壳富含黄酮类、酚酸类和水溶性多糖等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对这一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剑麻是一种亚热带多年生硬质纤维作物,原产于墨西哥的龙加丹半岛,目前中国是剑麻主要生产国之一。剑麻叶片内含丰富的纤维,与木材纤维及草类纤维比较,其纤维素含量较高,木质素含量较低,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纤维素0.5895,木质素0.0834,戊糖0.2050,果糖0.0315,灰分0.0077。但是剑麻植株仅有2%能够被梳理成可用纤维,其余98%则被作为垃圾丢弃,不仅占用空间,并且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解决目前荔枝种植、加工产业中废弃料浪费、污染环境的问题,在对环境无污染的前提下实现农林废弃物的生物转化利用,又为茶薪菇的栽培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的培养料,大幅降低了茶薪菇的栽培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这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创新点是在茶薪菇优化培养料中荔枝枝屑作为主要成分。
所述的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在茶薪菇优化的液体菌种培养基或/和茶薪菇优化的谷粒菌种培养基中含有荔枝枝屑。
所述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茶薪菇培养料组成包括:荔枝枝屑60%,剑麻渣20%,麸皮8%,玉米粉10%,糖1%,生石灰1%;制备方法是将荔枝树枝条粉碎成木屑,剑麻渣粉碎成粉末,配以麸皮、玉米粉、糖和生石灰,料水比为1∶1.4。
所述的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茶薪菇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荔枝枝屑粉5%,麸皮3%,葡萄糖2%,KH2PO40.3%,MgSO40.15%,VB110mg/L,CMC0.3%,水1000mL,pH自然。
所述的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茶薪菇优化的谷粒菌种培养基配方:玉米粒69%,荔枝壳20%,荔枝枝屑10%,生石灰1%。
所述的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液体菌种的制备
a.一级液体菌种的制备
无菌条件下,将市售茶薪菇母种接入一级液体菌种培养基,静置24h后放入160r/min的摇床上,25℃恒温培养7d,得一级液体菌种;
所述一级液体菌种培养基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马铃薯20%,麸皮3%,葡萄糖2%,KH2PO40.3%,MgSO40.15%,CMC0.3%,VB110mg/L;
b.二级液体菌种的制备
无菌条件下,将一级液体菌种接入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静置24h后放入160r/min的摇床上,25℃恒温培养7d,得二级液体菌种;
所述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荔枝枝屑粉5%,马铃薯20%,麸皮3%,葡萄糖2%,KH2PO40.3%,MgSO40.15%,CMC0.3%,VB110mg/L;一级、二级液体菌种,接种量为10%。
B.谷粒菌种的制备
将步骤A得到的二级液体菌种接入谷粒菌种培养基,接种量为10%,22-25℃培养至满,得到谷粒菌种;
所述谷粒菌种培养基包括:玉米粒69%,荔枝壳20%,荔枝枝屑10%,生石灰1%;
C.荔枝枝屑培养料的制备
荔枝枝屑培养料组成包括:荔枝枝屑50%,剑麻渣20%,棉籽皮20%,谷糠8%,糖1%,生石灰1%;
称取荔枝枝屑培养料的各组分,加水进行拌料,混合均匀后,堆置30min,装入容器内,灭菌,冷却后备用;
D.接种、培养、采收
无菌条件下,将步骤B制备得到的谷粒菌种接入步骤C制备得到的荔枝枝屑培养料,进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
所述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步骤A中所述荔枝枝屑粉是将荔枝枝屑粉粹,过80目筛后得到的。
所述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步骤B中所述荔枝壳粉碎成颗粒状、绿豆大小。
所述利用荔枝枝屑培养料栽培茶薪菇的方法,步骤D中谷粒菌种的接种量为5-10%。
本发明所述茶薪菇菌种引自国内食用菌技术单位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本发明所述荔枝枝屑是指荔枝树的枝干粉碎成木屑样。
本发明所述荔枝枝屑培养料的制备方法中,以及栽培茶薪菇的方法步骤C中,盛装荔枝枝屑培养料的容器可选用聚乙烯袋、聚丙烯袋或玻璃瓶;荔枝枝屑培养料的灭菌条件为121℃高压灭菌150min或100℃常压灭菌8-10h。
本发明所述用于栽培茶薪菇的培养料,荔枝枝屑为主要原料作用有二:1、对菌类而言是主要碳源,2、对生态来说的林业废弃物的生物利用,荔枝壳这一废弃物也得到了资源化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特征。剑麻渣的使用为对木质素分解能力不够强,而对纤维素分解能力强的茶薪菇提供充足的碳源,且增强培养料的透气性,从而加快发菌速度;麸皮、玉米粉则作为氮源使用;糖易于被利用,作为速效碳源;生石灰作为调节培养基pH值使用。
本发明所述栽培茶薪菇的方法,充分利用了农林废料荔枝枝屑和剑麻渣,为茶树菇的栽培提供了一种价格低廉的培养料,不仅避免了农林废料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大幅降低了茶薪菇的栽培成本,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A.液体菌种的制备
一级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麸皮3%,葡萄糖2%,KH2PO40.3%,MgSO40.15%,VB110mg/L,CMC0.3%,水1000mL,pH自然;
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荔枝枝屑粉5%,马铃薯20%,麸皮3%,葡萄糖2%,KH2PO40.3%,MgSO40.15%,VB110mg/L,CMC0.3%,水1000mL,pH自然;其中荔枝枝屑粉碎过80目筛得粉状,与马铃薯、麸皮共煮沸30min,过滤去渣得浸提液。
一级液体菌种使用500mL锥形瓶进行制备,每瓶装液量为200ml,121℃高压灭菌30min后,无菌条件下接入PDA斜面菌种,每瓶接种量为4块1cm2菌种。接种后静置24h后将锥形瓶放入160r/min的摇床上,25℃恒温培养7d。
一级、二级液体菌种装液量规格、灭菌条件及培养条件同上,接种量均为10%。
在二级液体菌种制备阶段,测定优化液体菌种发酵液中漆酶酶活及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CMC酶活),以未添加荔枝枝屑粉末的培养基为对照,以比较荔枝枝屑粉末在液体菌种中是否有底物诱导作用的优势。酶活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漆酶酶活力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每分钟使反应液OD值增加0.001的酶量定义为一个漆酶酶活力单位(U)。
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力(CMC酶活)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每分钟酶解底物产生1μg葡萄糖的酶量定义为一个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力单位(U)。
表1
由表1可知,本发明所述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的漆酶酶活、CMC酶活均比对照组(未添加荔枝枝屑)的高,可见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荔枝枝屑对菌丝的漆酶与纤维素酶的分泌起到一定的底物诱导作用,让菌丝提前适应底物(荔枝枝屑),从而加快菌丝在栽培料上的长速,缩短茶薪菇的栽培周期。
B.谷粒菌种的制备
谷粒菌种培养基配方:玉米粒69%,荔枝壳20%,荔枝枝屑10%,生石灰1%,其中荔枝壳粉碎成颗粒状。
称取主辅料,料水比1:1.4进行拌料,装入17cm×32cm×0.05cm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300g,装120袋,将本发明步骤A得到的二级液体菌种以及未添加荔枝枝屑的对照组培养基所培养的菌种分别接入谷粒菌种培养基,每种菌种接种60袋,测长速,并记录菌丝的满肩、满袋时间。
为了考察本发明所述谷粒菌种培养基的优势,发明人同时进行了两组对照培养基的试验,操作同上,对照组培养基为:
玉米粒培养基配方(对照组1):玉米粒79%,麸皮20%,生石灰1%;
棉籽皮培养基配方(对照组2):棉籽皮79%,麸皮20%,生石灰1%。
对比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由表2可知,菌丝在“玉米粒+荔枝壳”谷粒培养基上的平均长速最快,其次为纯玉米粒培养基,最后为棉籽皮培养基。菌丝在“玉米粒+荔枝壳”谷粒培养基比纯玉米粒、棉籽皮培养基的长速快,这是因为虽然玉米粒营养丰富,但经过150min灭菌后的玉米粒有一定的粘性,纯玉米粒培养基的空气流通性不比加了荔枝壳的“玉米粒+荔枝壳”培养基的好,所以长速就不如“玉米粒+荔枝壳”培养基;而玉米粒间空隙比棉籽皮的大,空气流通性更好,液体菌种在玉米粒间分散性更好,所以菌丝在棉籽皮培养基上的长速最慢。在“玉米粒+荔枝壳”培养基中,菌丝平均长速、平均满肩时间和满袋时间都优于纯玉米粒、棉籽皮培养基;将荔枝壳加入玉米粒培养基中,可增强培养基的空气流通性,且荔枝壳含有多糖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作为速效碳源,同时,在液体菌种及“玉米粒+荔枝壳”培养基中加入荔枝枝屑,使菌丝能够更快适应生长底物,从而加快发菌速度,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综上,玉米粒+荔枝壳可以代替棉籽皮成为茶薪菇种植中原种制作的主料,荔枝壳这一废弃物也得到了资源化利用,对茶薪菇的高效栽培有重大意义。
C.荔枝枝屑培养料的制备
按质量比,称取荔枝枝屑60%、剑麻渣20%、玉米粉10%、麸皮8%、糖1%、生石灰1%,料水比为1:1.4进行拌料。培养料料水混合均匀后,堆置30min后准备装入容器中进行灭菌和接种工作。
将上述培养料装入聚乙烯袋、聚丙烯袋或玻璃瓶内,口径不限,常规扎口,高压灭菌一般以121℃灭菌150min;常压灭菌一般以100℃灭菌,保持8-10h;冷却后接种。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对栽培茶薪菇的荔枝枝屑培养料中荔枝枝屑、剑麻渣、玉米粉的用量比例进行了考察,具体如下:
按表3所示准确称取各种成分,将其混合拌匀,加水,料水比为1:1.4,把配置好的培养料接入试管,每个配方重复5次,121℃高压灭菌150min。将步骤B所述谷粒菌种分别接入料管,进行试管营养生长试验。
表3培养料配方(干料,%)
配方 荔枝枝屑 剑麻渣 棉籽皮 玉米粉 麸皮 生石灰
P0 0 80 0 10 8 1 1
P1 40 40 0 10 8 1 1
P2 50 30 0 10 8 1 1
P3 60 20 0 10 8 1 1
P4 70 10 0 10 8 1 1
P5 80 0 0 10 8 1 1
P6 0 0 80 10 8 1 1
每隔2天观察一次试管中菌株的长速和长势情况,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测定菌株的长速,并记录实验数据,以考察其营养生长情况。菌丝长速长势结果见表4。
表4
配方 菌丝长速(mm/d) 菌丝长势
P0 3.12±0.041 +
P5 3.45±0.027 +
P1 3.88±0.016 ++
P6 4.05±0.021 +++
P2 4.12±0.014 +++
P4 4.20±0.011 +++
P3 4.49±0.029 +++
(注:列出长速均为平均值±标准误;+++表示生长致密,++表示生长较致密,+表示生长一般。)
由表4可以看出,在纯荔枝枝屑及纯剑麻渣培养基上,菌丝长势较弱;而当剑麻渣添加量过高时,其生长势较一般,菌丝白但不够致密;当剑麻渣添加量减少,其长势较好,菌丝洁白、较致密,与纯棉籽皮培养基具有可比性,菌丝在配方P3上生长最快,比纯荔枝枝屑P5组、纯棉籽皮P6组长速都快。
按表3中的配方称取主辅料,各自混合均匀,料水比1:1.4进行拌料,装入17cm×32cm×0.05cm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约300g,接种量为“液体菌种→玉米粒+荔枝壳”制种的谷粒菌种一接种勺。以纯棉籽皮P6的栽培料袋作为对照(CK),观察并记录各个配方的生长情况并计算生物转化率。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培养基编号 平均产量(g) 平均生物效率(%)6 -->
CK 261.02 87.34
P3 255.30 85.10
P4 253.95 84.65
P2 244.41 81.47
P1 237.57 79.19
P5 222.99 74.33
P0 212.22 70.74
从表5可以看出,当以荔枝枝屑为主要碳源达到60%,剑麻渣添加量达到20%时,茶薪菇菌株的生物转化率分别达到了85%,比纯荔枝枝屑的生物转化率74%高,尽管未达到栽培料主料纯棉籽皮的生物转化率87%,但具有可比性。说明荔枝枝屑+剑麻渣+玉米粉的组合可以代替棉籽皮栽培茶薪菇。
发明人最终确定适宜配方为荔枝枝屑60%、剑麻渣20%、玉米粉10%、麸皮8%、糖1%、生石灰1%,料水比为1:1.4进行拌料。
D.接种、培养、采收
将步骤C所述灭菌冷却后的出菇袋,无菌操作下按照5-10%的接种量接入步骤B所得谷粒菌种。
可将接好种的菌袋置于25℃室温下进行避光培养,前7d室内温度应保持25~28℃,使菌种尽快萌发、定植。培养7d后,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65%~70%,菌袋内的温度不能超过28℃。待菌丝满袋后,敞开袋口进行生殖生长管理阶段。当菇蕾出现后,原基形成珊瑚状,这时取掉棉花及套环,将塑料袋往外下翻3cm左右,上盖报纸,并喷水保温,促使茶薪菇子实体发生,可将菇蕾上大小一致的搁在一起,以便管理。随着菇体往上伸长,逐渐拉直袋口,直到收获,拉直袋口,是为了在袋内营造一个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小环境。二氧化碳能促进茶薪菇菌柄伸长,从而提高茶薪菇的商品价值,由于茶薪菇容易产生连体菇,可采取适当疏蕾的办法,及时拣去部分小菇蕾。茶薪菇子实体形成后,若室内空间湿度小,袋内培养料容易失水,要保持湿度在85%~90%。根据天气状况每天喷雾状水3~5次。早期主要将水洒向地面及空间,中后期可直接将水浇到子实体上。在子实体即将成熟时停止喷水,这时期菇体需氧量大,要注意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茶薪菇子实体生长具有明显的趋光性,所以若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移动菌袋,将改变出菇方向,导致畸形菇的发生,也抑制其正常发育。
当菌盖呈半球形、菌膜未破时要及时采收。采收时要一次性整丛采收,以利下潮菇产生。采收后要清理料面,合拢袋口,让菌丝恢复2~3天,然后拉开袋口,淋1次大水,并重复上述管理,5~7天后采收二潮菇。二潮菇后,采用注水或浸水,按照上述管理,一般可采3~5潮菇。出二潮菇后也可脱袋覆土再出菇,还可提高产量20%左右。采收时要求整丛或单朵一次性采收,并除去菇脚。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荔枝枝屑+剑麻渣+玉米粉的组合可用于栽培茶薪菇,将荔枝枝屑、剑麻渣作为可循环利用的生物资源,用于珍稀菌类茶薪菇的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Claims (4)

1.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其特征包括:在茶薪菇优化培养料中荔枝枝屑作为主要成分,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液体菌种的制备
a.一级液体菌种的制备
无菌条件下,将市售茶薪菇母种接入一级液体菌种培养基,静置24h后放入160r/min的摇床上,25℃恒温培养7d,得一级液体菌种;
所述一级液体菌种培养基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马铃薯20%,麸皮3%,葡萄糖2%,KH2PO40.3%,MgSO40.15%,CMC0.3%,VB110mg/L;
b.二级液体菌种的制备
无菌条件下,将一级液体菌种接入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静置24h后放入160r/min的摇床上,25℃恒温培养7d,得二级液体菌种;
所述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荔枝枝屑粉5%,马铃薯20%,麸皮3%,葡萄糖2%,KH2PO40.3%,MgSO40.15%,CMC0.3%,VB110mg/L;一级、二级液体菌种,接种量为10%;
B.谷粒菌种的制备
将步骤A得到的二级液体菌种接入谷粒菌种培养基,接种量为10%,22-25℃培养至满,得到谷粒菌种;
所述谷粒菌种培养基包括:玉米粒69%,荔枝壳20%,荔枝枝屑10%,生石灰1%;
C.荔枝枝屑培养料的制备
荔枝枝屑培养料组成包括:荔枝枝屑50%,剑麻渣20%,棉籽皮20%,谷糠8%,糖1%,生石灰1%;
称取荔枝枝屑培养料的各组分,加水进行拌料,混合均匀后,堆置30min,装入容器内,灭菌,冷却后备用;
D.接种、培养、采收
无菌条件下,将步骤B制备得到的谷粒菌种接入步骤C制备得到的荔枝枝屑培养料,进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荔枝枝屑粉是将荔枝枝屑粉粹,过80目筛后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荔枝壳粉碎成颗粒状、绿豆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谷粒菌种的接种量为5-10%。
CN201410386399.1A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 Active CN1040947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6399.1A CN104094774B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6399.1A CN104094774B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4774A CN104094774A (zh) 2014-10-15
CN104094774B true CN104094774B (zh) 2016-04-20

Family

ID=5166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6399.1A Active CN104094774B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947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9590A (zh) * 2014-10-29 2015-03-25 扶绥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利用剑麻废渣生产姬菇的方法
CN104871829A (zh) * 2015-06-12 2015-09-02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大杯蕈的方法
CN104871828A (zh) * 2015-06-12 2015-09-02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灵芝的方法
CN104885785A (zh) * 2015-06-12 2015-09-09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
CN105027972A (zh) * 2015-07-13 2015-11-11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酸枣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
CN105052534A (zh) * 2015-07-13 2015-11-18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酸枣枝屑培养金针菇的方法
CN108934771A (zh) * 2018-06-29 2018-12-07 贵州健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以荔枝枝条为主要原料的香菇菌棒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998294B (zh) * 2006-12-13 2010-05-1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园林绿化废弃枝桠栽培珍稀食用菌
CN101731099A (zh) * 2009-12-16 2010-06-16 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利用人防设施周年栽培茶树菇的方法
CN103304341B (zh) * 2013-07-16 2015-06-10 王龙 一种茶树菇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4774A (zh) 201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4774B (zh) 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
CN102187787B (zh) 一种利用葡萄蔓屑栽培金福菇、大杯蕈珍稀食用菌的方法
CN101978814B (zh) 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CN104429591B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毛木耳的方法
CN104478546B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猴头的方法
CN102657026A (zh) 一种利用番茄秸秆为主要原料来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1647370A (zh) 一种基于阿魏菇生物学特性的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
CN103570411A (zh) 以火龙果皮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
CN103570440A (zh) 以香蕉皮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
CN108410741A (zh) 一种柑橘专性am接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8547B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黄伞的方法
CN104871819A (zh)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CN102603372B (zh) 简易烟草专用am真菌菌肥生产工艺
CN104303845B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灵芝的方法
CN103910545A (zh) 利用猪粪废弃物生产哈茨木霉菌肥的方法
CN105969697A (zh) 一种用于秸秆堆肥的复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029445A (zh) 一种利用椰壳栽培香菇的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8782132B (zh) 富含sod的水果的栽培方法
CN104119147B (zh) 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鲍鱼菇的方法
CN105948864A (zh) 一种宝莲菇室内外栽培培养基和制备方法及栽培方法
CN104855142A (zh)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4541958A (zh) 一种咖啡渣混合培养料栽培灵芝方法
CN103404366A (zh) 一种黑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高产栽培的方法
CN103449896A (zh) 一种栽培杏鲍菇的培养料及制备方法
CN102511307A (zh) 一种利用玉米副产品培育杏鲍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