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5785A -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5785A
CN104885785A CN201510322999.6A CN201510322999A CN104885785A CN 104885785 A CN104885785 A CN 104885785A CN 201510322999 A CN201510322999 A CN 201510322999A CN 104885785 A CN104885785 A CN 104885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tail
medium
bits
mushroom
cultiv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229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谦
申小燕
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3229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857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85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57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5/00Fertilisers from distillery wastes, molasses, vinasses, sugar plant or similar wastes or residues, e.g. from waste originating from industrial processing of raw material of agricultural origin or derived products thereof
    • C05F5/002Solid waste from mechanical processing of material, e.g. seed coats, olive pits, almond shells, fruit residue, rice hu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香蒲培养杏鲍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固体斜面菌种的制备和培养;B.谷粒菌种的制备和培养;C.栽培用培养基的制备;D.无菌条件下,将步骤B制备得到的谷粒菌种接入步骤C制备得到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在步骤A或/和步骤B或/和步骤C的培养基中含有香蒲屑。本发明的创新点是以香蒲屑为主要原料作为栽培杏鲍菇培养基,又在固体斜面菌种的常规工艺路线中创新地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中提前加入香蒲屑粉末作为底物诱导物。本发明利用了湿地香蒲废弃物,减少对水体的生态破坏,降低了栽培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真菌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
杏鲍菇(Pleurotus eryjii)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属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子实体菌肉厚,柄组织细密结实,雪白粗长,孢子少,保鲜期长,风味独特,不同于一般平菇,有“平菇王”、“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称。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价格较高,前景看好。许多学者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菌种选育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但专门对栽培新原料进行比较试验的报道很少。
目前国内杏鲍菇栽培采用的主要原料是棉籽壳,但随着近年来国内食用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棉籽壳市场价格节节攀升,据报道2010年棉籽壳价格达到2000元/t,2010年和2012年基本维持在1400~1500元/t之间,2013年棉籽壳价格又继续攀升,目前达到1800元/t。原材料成本的上升直接影响到杏鲍菇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寻找价廉物美的本地原料显得日益迫切。
香蒲屑是国际上公认的湿地水生植物优势品种,编织等虽然能够消费部分蒲草,但用量有限。香蒲屑生长繁殖快且生物量大,在我国分布广泛,由于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优点,目前,香蒲屑在湿地的大量繁殖进而产生的残枝等废弃物,造成了对水体的破坏,并形成对湿地的内源污染。
纤维素是食药用真菌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也是香蒲屑的主要成分,所以利用香蒲屑栽培菌类,扩大香蒲屑的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途径,不仅成为栽培菌类的新型基质,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的机遇,而且,有利于湿地生态的良性发展。
芦苇是一种禾本科,芦苇属,多年生高大挺水草本植物。具有很广的适应性和很强的抗逆性,生长季节长,生长快,产量高。它是世界广布的重要湿地物种,在欧洲、亚洲、南北美洲、非洲、澳洲都有分布,通常在池沼、泉边、河旁、湖边、河口等浅水湿地形成密集的单优势种,影响着湿地的外貌,结构与功能。芦苇在湿地的大量繁殖进而产生的残枝等废弃物,也造成了对水体的破坏,并形成对湿地的内源污染。
研究表明芦苇中有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这些食药用真菌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芦苇配合香蒲屑在食用菌上的开发和利用,香蒲屑粉碎后,粉较细,作为菌类栽培基质,影响呼吸作用,如果将芦苇屑作为辅料拌入,不仅可以补充碳源,还可以因其物理形状,提高香蒲屑主料的透气性,这不但为探索芦苇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也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原料来源,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农业的建设。
作为可以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以香蒲屑为主要原料,必然会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在完善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循环经济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解决目前香蒲屑资源综合开发的问题,实现水生植物废弃物的资源化开发利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这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固体斜面菌种的制备和培养;
B.谷粒菌种的制备和培养;
C.栽培用培养基的制备;
D.无菌条件下,将步骤B制备得到的谷粒菌种接入步骤C制备得到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或/和步骤B或/和步骤C的培养基中含有香蒲屑。
所述的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步骤A中杏鲍菇的固体斜面菌种培养基中作为底物诱导物、提前加入香蒲屑;其优化固体斜面菌种培养基配方重量百分比为:马铃薯20%,香蒲屑粉末5%,麸皮3%,葡萄糖2%,琼脂2%,KH2PO40.3%,MgSO40.15%,VB110mg/L,水1000mL,pH自然。
所述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中固体斜面菌种的制备其特征在于:
无菌条件下,将市售母种接入固体斜面培养基中,24℃培养10-13天,然后扩繁,得到固体斜面菌种。
所述的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步骤B中杏鲍菇的谷粒菌种培养基中也作为底物诱导物、提前加入木屑状香蒲屑;其优化的谷粒菌种培养基配方:其优化的谷粒菌种培养基配方:麦粒89%,香蒲屑10%,生石灰1%。
所述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步骤B中谷粒菌种的制备特征在于:
将步骤A得到的固体斜面菌种接入谷粒菌种培养基,接种量为10%,24℃培养至满袋,得到谷粒菌种。
所述的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步骤C中香蒲屑作为栽培杏鲍菇的主料,栽培培养基重量组成包括:香蒲屑50%、芦苇20%、荆条屑10%、麸皮10%、棉籽皮9%、生石灰1%;制备方法是将香蒲屑、芦苇、荆条枝粉碎成木屑状,配以棉籽皮、麸皮和生石灰,料水比为1∶1.4。
所述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所述步骤C中香蒲屑培养基的制备特征是:
香蒲屑事先粉碎为木屑状,称取香蒲屑培养基的各组成成分,加水混合均匀后,堆闷30min,装入容器内,灭菌,冷却后备用。
所述利用香蒲屑培养基栽培杏鲍菇的方法,步骤D中谷粒菌种的接种量为5-10%。
所述利用香蒲屑培养基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固体斜面培养基中所用香蒲屑粉末,事先粉碎并过80目筛。
所述利用香蒲屑为主要培养基栽培杏鲍菇的方法,步骤C中香蒲屑培养基的灭菌条件为100℃常压灭菌36h。
本发明以香蒲屑为主要原料作为栽培杏鲍菇培养基,又在固体斜面菌种的常规工艺路线中创新地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中提前加入香蒲屑粉末作为底物诱导物,技术进步效果表现在:
1、对于食用菌而言,为其提供生长所需碳源;
2、香蒲屑目前尚未得到开发利用,资源丰富,用于食用菌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3、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减少了对水体的破坏,为食用菌栽培提供了一种价格低廉的栽培原料,不仅避免了湿地的内源污染,而且大幅降低了栽培成本,解决了栽培食用菌资源的紧迫性,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杏鲍菇菌种为市场采购。
A.固体斜面菌种的制备
无菌条件下,将市售母种接入固体斜面培养基中,24℃培养10-13天,然后扩繁,得到固体斜面培养基。
所述固体斜面菌种培养基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马铃薯20%,香蒲屑粉末5%,麸皮3%,葡萄糖2%,琼脂2%,KH2PO40.3%,MgSO40.15%,VB110mg/L;
B.谷粒菌种的制备
谷粒菌种培养基配方:麦粒89%,香蒲屑10%,生石灰1%。
准确称取培养基各组成成分,料水比1︰1.4进行拌料,装入17cm×32cm×0.05cm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300g,制备120袋。
将优化得到的固体斜面菌种和常规PDA菌种分别接到添加香蒲屑的谷粒菌种培养基,对比其发菌速度。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杏鲍菇固体斜面菌种与PDA菌种的发菌速度对比
菌种 平均满袋时间(d)
优化固体菌种 30
常规PDA菌种 35
将优化得到的固体斜面菌种以及未添加香蒲屑的对照组PDA菌种分别接入谷粒菌种培养基,分别接种60袋,测定菌长速,并记录满袋时间。同时为了考察本发明所述谷粒菌种培养基的优势,本发明进行了对比试验,对照组培养基为麦粒培养基:麦粒99%,生石灰1%;对比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杏鲍菇谷粒菌种的满袋时间
由表2可知,菌丝在“麦粒+香蒲屑”谷粒培养基比纯麦粒培养基的长速快,这是因为谷粒的间隙和香蒲屑的添加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另外,在优化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中加入香蒲屑,使菌丝能够更快适应生长底物,从而加快发菌速度,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C.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
按质量比,称取香蒲屑50%、芦苇20%、荆条屑10%、麸皮10%、棉籽皮9%、生石灰1%,料水比为1︰1.4进行拌料,混合均匀后,堆闷30min后装入容器中进行灭菌和接种工作。
将上述培养基装入聚乙烯袋、玻璃瓶内,口径不限,常规扎口,常压灭菌一般以100℃灭菌,保持36-48h;冷却后接种。
本发明在研究过程中对香蒲屑的用量进行了考察,具体如下:
按表3所示准确称取各组成成分,将其混匀,加水,料水比为1︰1.4,把配置好的培养基装入试管,每个配方重复5次,100℃常压灭菌36-48h。将步骤B所述谷粒菌种分别接入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试管营养生长试验。
表3 培养基配方(干料,%)
配方 香蒲屑 芦苇屑 荆条屑 麸皮 棉籽皮 生石灰
P0 0 70 10 10 9 1
P1 30 40 10 10 9 1
P2 40 30 10 10 9 1
P3 50 20 10 10 9 1
P4 60 10 10 10 9 1
P5 70 0 10 10 9 1
P6 0 0 0 9 90 1
每隔2天观察一次试管中菌丝的长速和长势情况,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测定菌丝的长速。菌丝长速长势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杏鲍菇的菌丝生长情况
配方 菌丝长速(mm/d) 菌丝长势
P6 4.66±0.01 +++
P3 4.50±0.02 +++
P4 4.45±0.04 +++
P2 4.36±0.03 +++
P1 4.23±0.01 ++
P5 4.18±0.02 ++
P0 4.02±0.03 +
(注:列出长速均为平均值±标准误;+++表示生长致密,++表示生长较致密,+表示生长一般。)
由表4可以看出,当香蒲屑添加量梯度增加到50%时,其长势较好,菌丝洁白、较致密,菌丝在配方P3上生长最快,比纯香蒲屑P5组长速快。
按表3中的配方称取各成分,混合均匀,料水比1︰1.4进行拌料,装入17cm×32cm×0.05cm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约300g,接种量为谷粒菌种一接种勺,观察并记录各个配方的生长情况并计算生物转化率。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杏鲍菇的生物转化率
培养基编号 平均产量(g) 平均生物效率(%)
P6 252.30 84.10
P3 250.65 83.55
P4 247.05 82.35
P2 205.62 82.01
P1 246.03 81.23
P5 238.89 79.63
P0 234.15 78.05
从表5可以看出,当以香蒲屑为主要碳源达到50%,杏鲍菇菌株的生物转化率可以达到83.55%,尽管未达到栽培料主料纯棉籽皮的生物转化率84..10%,但具有可比性,说明香蒲屑可以部分代替棉籽皮栽培杏鲍菇。综上,麦粒+香蒲屑可以代替棉籽皮成为杏鲍菇种植中原种制作的主料,香蒲屑这一废弃物也得到了资源化利用,对杏鲍菇的高效栽培有重大意义。
本发明最终确定适宜配方为香蒲屑50%、芦苇20%、荆条屑10%、麸皮10%、棉籽皮9%、生石灰1%,料水比为1︰1.4进行拌料。
D.接种、培养、采收
将灭菌冷却后的出菇袋,无菌操作下按照5-10%的接种量接入步骤B所得谷粒菌种。
培养要遮光,并注意通风透气,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0.5小时,培养后期要加大通风量,通风时间安排在晚上,一般不少于2小时,防止菌袋高温烧菌或缺氧。培养温度以24~26℃为宜。满袋一周后开袋进入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可以采用两种方法,⑴简易开袋法:脱去环盖,不张开袋口,不去除老菌块。此种方法管理简便,风险小,优质菇比例60%左右。⑵标准开袋法:开袋时解去环盖,将袋口反卷到高出料面4~5厘米,去除表面老菌块,第5天起在地面及空中喷雾,使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8~12天后原基大量分化,在看到菇蕾完全形成,分化出菌柄、菌盖时,要进行疏蕾,每袋留1~3朵菇蕾,多余的用小刀割除。疏蕾后要保持菇房黑暗,减少通风量,使子实体菌柄粗壮,不易开伞,且菇体洁白,品质好。此管理方法出菇整齐,优质菇比例可达90%以上,但费工,技术性较强。
子实体长出后菌柄充分伸长,在菌盖尚未开伞时及时采收。采收时轻拿轻放,并及时削去菇的蒂头,分级销售。采收后,要及时清理袋表面的菇根,自然养菌5~7天,再覆盖地膜增加湿度,出第2潮菇。一般可采收2~3潮菇。
香蒲屑为主料培养杏鲍菇的配套技术还包括:芦苇配合香蒲屑在杏鲍菇的栽培利用,香蒲屑粉碎后,粉较细,作为菌类栽培基质,影响呼吸作用,如果将芦苇屑作为辅料拌入,不仅可以补充碳源,还可以因其物理形状,提高香蒲屑主料的透气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香蒲屑可用于栽培杏鲍菇,因此,将香蒲屑作为新原料,用于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Claims (10)

1.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固体斜面菌种的制备和培养;
B.谷粒菌种的制备和培养;
C.栽培用培养基的制备;
D.无菌条件下,将步骤B制备得到的谷粒菌种接入步骤C制备得到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或/和步骤B或/和步骤C的培养基中含有香蒲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其特征包括:步骤A中杏鲍菇的固体斜面菌种培养基中作为底物诱导物、提前加入香蒲屑;其优化固体斜面菌种培养基配方重量百分比为:马铃薯20%,香蒲屑粉末5%,麸皮3%,葡萄糖2%,琼脂2%,KH2PO4 0.3%,MgSO4 0.15%,VB1 10mg/L,水1000mL,pH自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所述步骤A中固体斜面菌种的制备其特征在于:
无菌条件下,将市售母种接入固体斜面培养基中,24℃培养10-13天,然后扩繁,得到固体斜面菌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其特征包括:步骤B中杏鲍菇的谷粒菌种培养基中也作为底物诱导物、提前加入木屑状香蒲屑;其优化的谷粒菌种培养基配方:其优化的谷粒菌种培养基配方:麦粒89%,香蒲屑10%,生石灰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所述步骤B中谷粒菌种的制备特征在于:
将步骤A得到的固体斜面菌种接入谷粒菌种培养基,接种量为10%,24℃培养至满袋,得到谷粒菌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其特征包括:步骤C中香蒲屑作为栽培杏鲍菇的主料,栽培培养基重量组成包括:香蒲屑50%、芦苇20%、荆条屑10%、麸皮10%、棉籽皮9%、生石灰1%;制备方法是将香蒲屑、芦苇、荆条枝粉碎成木屑状,配以棉籽皮、麸皮和生石灰,料水比为1∶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所述步骤C中香蒲屑培养基的制备特征在于:
香蒲屑事先粉碎为木屑状,称取香蒲屑屑培养基的各组成成分,加水混合均匀后,堆闷30min,装入容器内,灭菌,冷却后备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香蒲屑培养基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谷粒菌种的接种量为5-1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香蒲屑培养基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体斜面培养基中所用香蒲屑粉末,事先粉碎并过80目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香蒲屑培养基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香蒲屑培养基的灭菌条件为100℃常压灭菌36h。
CN201510322999.6A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 Pending CN1048857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2999.6A CN104885785A (zh)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2999.6A CN104885785A (zh)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5785A true CN104885785A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19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22999.6A Pending CN104885785A (zh)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85785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1236A (zh) * 2015-11-19 2016-01-13 河北大学 一种香菇-香蒲固态发酵功能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05285638A (zh) * 2015-11-19 2016-02-03 河北大学 一种黄伞-香蒲固态发酵功能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05394515A (zh) * 2015-11-19 2016-03-16 河北大学 一种凤尾菇-香蒲固态发酵功能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05454957A (zh) * 2015-11-19 2016-04-06 河北大学 一种金顶侧耳-香蒲固态发酵功能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05454956A (zh) * 2015-11-19 2016-04-06 河北大学 一种猴头菇-香蒲固态发酵功能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11657054A (zh) * 2020-06-09 2020-09-15 逸凯(福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杏鲍菇种植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5223A (zh) * 2012-09-26 2013-01-02 福建农大菌草技术开发公司 新鲜菌草温室瓶栽杏鲍菇的方法
CN104094774A (zh) * 2014-08-07 2014-10-15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
CN104429591A (zh) * 2014-11-03 2015-03-25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毛木耳的方法
CN104478547A (zh) * 2014-11-03 2015-04-01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黄伞的方法
CN104478546A (zh) * 2014-11-03 2015-04-01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猴头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5223A (zh) * 2012-09-26 2013-01-02 福建农大菌草技术开发公司 新鲜菌草温室瓶栽杏鲍菇的方法
CN104094774A (zh) * 2014-08-07 2014-10-15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
CN104429591A (zh) * 2014-11-03 2015-03-25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毛木耳的方法
CN104478547A (zh) * 2014-11-03 2015-04-01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黄伞的方法
CN104478546A (zh) * 2014-11-03 2015-04-01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猴头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旭光: "芦苇末栽培杏鲍菇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史忠良 等: "食用菌栽培新基质研究——蒲杆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初探", 《中外食品工业:下半月》 *
李法全 等: "《杏鲍菇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31 December 2008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1236A (zh) * 2015-11-19 2016-01-13 河北大学 一种香菇-香蒲固态发酵功能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05285638A (zh) * 2015-11-19 2016-02-03 河北大学 一种黄伞-香蒲固态发酵功能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05394515A (zh) * 2015-11-19 2016-03-16 河北大学 一种凤尾菇-香蒲固态发酵功能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05454957A (zh) * 2015-11-19 2016-04-06 河北大学 一种金顶侧耳-香蒲固态发酵功能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05454956A (zh) * 2015-11-19 2016-04-06 河北大学 一种猴头菇-香蒲固态发酵功能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11657054A (zh) * 2020-06-09 2020-09-15 逸凯(福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杏鲍菇种植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5785A (zh)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杏鲍菇的方法
CN101978814B (zh) 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CN103109727B (zh) 长白山仿野生天麻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CN102613054A (zh) 一种提高烟草抗寒、抗病能力的方法
CN103172446B (zh) 一种用于鸡枞菌菌丝规模化培养的液体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3190292A (zh) 粗腿羊肚菌的林下栽培方法
CN102613000A (zh) 以油茶果壳为主要原料在油茶树底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4429591A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毛木耳的方法
CN104094774B (zh) 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茶薪菇的方法
CN106258478B (zh) 利用秸秆发酵基质制作的羊肚菌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95995B (zh) 荷叶离褶伞栽培方法
CN105284419A (zh) 一种葡萄园套种大球盖菇的栽培方法
CN111990167A (zh) 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3601590B (zh) 一种姬菇的培养基、培养基制备及姬菇培养方法
CN103283491A (zh) 一种调控平菇出菇时间的栽培方法
CN104478547B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黄伞的方法
CN103704106B (zh) 一种用于辣椒育苗栽培的醋糟生物活性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3845A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灵芝的方法
CN105165387A (zh) 一种利用酸枣枝屑培养秀珍菇的方法
CN110122182A (zh) 一种油茶菇菌糠配制灰树花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53515B (zh) 一种有机营养土的制备方法
CN104855142A (zh)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6083227B (zh) 一种含辣木的食用菌培养基及其用途
CN104871828A (zh) 一种利用香蒲屑培养灵芝的方法
CN113973645A (zh) 一种红托竹荪枝条种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