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648A - 注射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注射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0648A
CN104070648A CN201410059243.2A CN201410059243A CN104070648A CN 104070648 A CN104070648 A CN 104070648A CN 201410059243 A CN201410059243 A CN 201410059243A CN 104070648 A CN104070648 A CN 104070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movable member
rear fender
adsorption element
clamping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92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江孝明
森田洋
山下幸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70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6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模力的平衡良好的注射成型机。本发明的注射成型机具备:第1固定部件(12),安装有定模(32);第1可动部件(13),安装有动模(33);第2可动部件(18),与第1可动部件(13)一同移动;及第2固定部件(15),配设于第1可动部件(13)与第2可动部件(18)之间,其中,由第2固定部件(15)及第2可动部件(18)构成通过电磁铁(25)的吸附力产生合模力的合模力产生部(24),第2固定部件(15)的吸附面及第2可动部件(18)的吸附面中的至少一个吸附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在开模的初始状态下成为曲面的部分。

Description

注射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3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072873号的优先权。其申请的所有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该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成型机。
背景技术
注射成型机具有进行模具装置的闭模、合模、及开模的合模装置。模具装置由定模及动模等构成。合模装置具有:第1固定部件,安装有定模;第1可动部件,安装有动模;第2可动部件,与第1可动部件一同移动;及第2固定部件等,配设于第1可动部件与第2可动部件之间。由第2固定部件及第2可动部件构成通过电磁铁的吸附力产生合模力的合模力产生部(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5/090052号
以往,存在合模力失去平衡、成型品周围产生毛刺等成型品质量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模力的平衡良好的注射成型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注射成型机,其具备:
第1固定部件,安装有定模;
第1可动部件,安装有动模;
第2可动部件,与所述第1可动部件一同移动;及
第2固定部件,配设于所述第1可动部件与所述第2可动部件之间,
由所述第2固定部件及所述第2可动部件构成通过所述电磁铁的吸附力产生合模力的合模力产生部,
所述第2固定部件的吸附面及所述第2可动部件的吸附面中的至少一个吸附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在开模的初始状态下成为曲面的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模力的平衡良好的注射成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闭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后压板的状态变化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附部件的状态变化的图。
图中:10-合模装置,11-框架,12-固定压板(第1固定部件),13-可动压板(第1可动部件),15-后压板(第2固定部件),18-吸附部件(第2可动部件),21-线性马达,24-合模力产生部,25-电磁铁,26-吸附部,30-模具装置,32-定模,33-动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结构附加相同或对应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并且,将进行闭模时的可动压板的移动方向作为前方,将进行开模时的可动压板的移动方向作为后方来进行说明。并且,将相对于框架垂直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为相互垂直的方向。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为卧式,但也可以为立式。
[第1实施方式]
注射成型机具备进行模具装置30的闭模、合模、开模的合模装置10。模具装置30例如由定模32及动模33构成。
合模装置10具有框架11、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固定压板12、作为第1可动部件的可动压板13、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后压板15、作为第2可动部件的吸附部件18、作为模开闭驱动部的线性马达21及合模力产生部24等。
固定压板12进退自如地载置于框架11上。固定压板12的模具安装面上安装有定模32。
可动压板13固定于沿铺设于框架11上的引导件(例如导轨)17移动自如的导向块14。由此,可动压板13相对于框架11进退自如。可动压板13的模具安装面上安装有动模33。
后压板15经由多根(例如4根)连接杆16与固定压板连结。后压板15配设于可动压板13与吸附部件18之间,并固定于框架11上。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压板12进退自如地载置于框架11上,后压板15固定于框架11,但也可以是后压板进退自如地载置于框架,固定压板12固定于框架11。
吸附部件18经由杆19与可动压板13连结,并与可动压板13一同移动。在配设于可动压板13与吸附部件18之间的后压板15上形成有供杆19插穿的插穿孔。
吸附部件18固定于沿铺设于框架11上的引导件17移动自如的滑动基座20。由此,吸附部件18被设为在比后压板15靠后方移动自如。
线性马达21使经由杆19连结的可动压板13及吸附部件18相对于框架11移动。线性马达21例如配设于吸附部件18与框架11之间,由线性马达21产生的推进力经由吸附部件18传递到可动压板13。
另外,线性马达21可以配设于可动压板13与框架11之间,由线性马达21产生的推进力也可以经由可动压板13传递到吸附部件18。
线性马达21包括固定件22及可动件23。固定件22形成于框架11,可动件23形成于滑动基座20。若向可动件23的线圈供给预定的电流,则在通过流过线圈的电流形成的磁场与通过固定件22的永久磁铁形成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下,使可动件23进退。其结果,吸附部件18及可动压板13相对于框架11进退,并进行闭模及开模。另外,也可以将线圈与永久磁铁的配置互换,并且,还可以使用其他线圈来代替永久磁铁。
另外,作为模开闭驱动部,可以使用旋转马达及将旋转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的组合、或液压气缸等来代替线性马达21。
合模力产生部24由后压板15及吸附部件18构成,并通过电磁铁25的吸附力来产生合模力。后压板15的吸附面的预定部分,例如在杆19周围形成有容纳电磁铁25的线圈25a的槽,槽的内侧形成有电磁铁25的磁芯25b。吸附部26包围吸附部件18的吸附面的预定部分,例如杆19,且形成于与电磁铁25相对置的部分。若向电磁铁25的线圈25a供给电流,则电磁铁25与吸附部26之间产生吸附力及合模力。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铁25与后压板15分体形成,但也可以作为后压板15的一部分形成。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吸附部26与吸附部件18分体形成,但也可以作为吸附部件18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且,也可以将电磁铁25与吸附部26的配置互换。即,可以在吸附部件18侧形成电磁铁25,在后压板15侧形成吸附部26。并且,也可以在后压板侧与吸附部件侧的两侧形成电磁铁。
接着,参考图1及图2对上述结构的合模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2所示的开模结束的状态下,驱动线性马达21来使可动压板13前进,则如图1所示动模33与定模32接触,闭模结束。闭模结束的时刻,在后压板15与吸附部件18之间,即电磁铁25与吸附部26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δ。
闭模结束后,驱动电磁铁25从而使隔着预定的间隙δ对置的电磁铁25与吸附部26之间产生吸附力。根据该吸附力在可动压板13与固定压板12之间产生合模力。
若间隙δ过宽,则间隙δ之间的导磁性较小,而无法得到充分的合模力。因此,以能够得到预定的合模力的方式设定间隙δ。
合模状态的定模32与动模33之间形成有型腔空間。在型腔空间填充液态的成型材料(例如熔融树脂),所填充的成型材料经固化成为成型品。
之后,驱动线性马达21使可动压板13后退,则动模33后退而进行开模。开模后,从动模33顶出成型品。合模装置10反复进行模具装置30的闭模、合模、及开模。
图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后压板的状态变化的图。图3中,实线表示合模时的状态,单点划线比实际更夸张地表示开模的初始状态。初始状态中,后压板具有均匀的温度分布,后压板的温度可以是室温(例如20℃)。
在后压板15的吸附面(后端面)上形成有容纳电磁铁25的线圈25a的槽。电磁铁25的线圈25a在合模时被通电而产生焦耳热。因此,后压板15的吸附面的温度变得比后压板15的吸附面的相反侧的面(前端面)的温度高,后压板15翘曲。形成于后压板15与吸附部件18之间的间隙δ的分布因该翘曲而发生变化。
因此,如在图3以单点划线所示,后压板15的吸附面的一部分具有在初始状态下成为曲面的部分15a,且在初始状态下形成为中央部位于比外周部更靠前方的凹形状。在初始状态下成为曲面的部分15a的曲率半径的中心可以在初始状态下位于比后压板15的吸附面更靠后方的位置。能够抑制因后压板15的热变形而产生的间隙δ的偏差,且合模力的平衡良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后压板15的吸附面的一部分具有在初始状态下成为曲面的部分,但也可以整体具有成为曲面的部分。并且,由于后压板15也随着合模力变形,因此后压板15的吸附面也可以构成为抑制因合模力而产生的间隙δ的偏差。合模时的状态下,与以往(吸附部件的吸附面及后压板的吸附面在初始状态下为平坦的情况)相比,间隙δ的偏差(例如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差)越小越好。另外,后压板15的情况,因电磁铁25的热所产生的变形大于由合模力所产生的变形。
图4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附部件的状态变化的图。图4中,实线表示合模时的状态,单点划线比现实更夸张地表示开模的初始状态。初始状态中,吸附部件具有均匀的温度分布,吸附部件的温度可以是室温(例如20℃)。
吸附部件18的吸附面(前端面)在合模时通过后压板15被吸引到前方。此时,杆19将吸附部件18的中央部推回到后方。因此,相对于吸附部件18的中央部,吸附部件18的外周部的位置向前方位移,吸附部件18与后压板15之间形成的间隙δ的分布发生变化。
因此,如在图4以单点划线所示,吸附部件18的吸附面的一部分具有在初始状态下成为曲面的部分18a,且在初始状态下形成为中央部位于比外周部更靠前方的凸形状。在初始状态下成为曲面的部分18a的曲率半径的中心可以在初始状态下位于比吸附部件18的吸附面更靠后方的位置。能够抑制间隙δ伴随由合模力产生的吸附部件18的变形的偏差,且合模力的平衡良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吸附部件18的吸附面的一部分具有在初始状态下成为曲面的部分,但也可以整体具有成为曲面的部分。并且,因驱动电磁铁25时产生于吸附部件18的涡电流而产生的热量也成为吸附部件18变形的原因,因此吸附部件18的吸附面也可以构成为抑制因热变形而产生的间隙δ的偏差。合模时的状态下,与以往(吸附部件的吸附面及后压板的吸附面在初始状态下为平坦的情况)相比,间隙δ的偏差(例如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差)越小越好。另外,吸附部件18的情况,因合模力产生的变形大于因涡电流的热而产生的变形。
以上,虽然对注射成型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技术方案的范围所记载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及改良。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后压板15的吸附面及吸附部件18的吸附面的两者具有在初始状态下成为曲面的部分,但也可以是后压板15的吸附面及吸附部件18的吸附面中的任意一方具有在初始状态下成为曲面的部分,剩下的另一方在初始状态下为平面。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后压板15的吸附面在初始状态下为凹形状,吸附部件18的吸附面在初始状态下为凸形状,但也可以是后压板15的吸附面在初始状态下为凸形状,吸附部件18的吸附面在初始状态下为凹形状。作为该种情况,例如可以举出将电磁铁25与吸附部26的配置互换的情况。

Claims (1)

1.一种注射成型机,具备:
第1固定部件,安装有定模;
第1可动部件,安装有动模;
第2可动部件,与所述第1可动部件一同移动;及
第2固定部件,配设于所述第1可动部件与所述第2可动部件之间,
由所述第2固定部件及所述第2可动部件构成通过所述电磁铁的吸附力产生合模力的合模力产生部,
所述第2固定部件的吸附面及所述第2可动部件的吸附面中的至少一个吸附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在开模的初始状态下成为曲面的部分。
CN201410059243.2A 2013-03-29 2014-02-21 注射成型机 Pending CN1040706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2873A JP2014195963A (ja) 2013-03-29 2013-03-29 射出成形機
JP2013-072873 2013-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648A true CN104070648A (zh) 2014-10-01

Family

ID=51592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9243.2A Pending CN104070648A (zh) 2013-03-29 2014-02-21 注射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95963A (zh)
CN (1) CN104070648A (zh)
TW (1) TW20143698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1649A (ja) * 1996-11-25 1998-06-09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型締装置
WO2008120647A1 (ja) * 2007-03-29 2008-10-09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型締装置
WO2008143344A1 (ja) * 2007-05-23 2008-11-27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型締装置及び型締装置制御方法
CN101415530A (zh) * 2006-04-28 2009-04-22 帕斯卡工程株式会社 射出成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92321U (ja) * 1983-06-06 1984-12-20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4809126B2 (ja) * 2006-05-22 2011-11-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1649A (ja) * 1996-11-25 1998-06-09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型締装置
CN101415530A (zh) * 2006-04-28 2009-04-22 帕斯卡工程株式会社 射出成型机
WO2008120647A1 (ja) * 2007-03-29 2008-10-09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型締装置
WO2008143344A1 (ja) * 2007-05-23 2008-11-27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型締装置及び型締装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6986A (zh) 2014-10-01
JP2014195963A (ja) 2014-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70110991A (ko) 금형장치
CN103862646B (zh) 注射成形机的喷嘴接触机构
CN104070645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847080A (zh) 注射成型机
TW201420307A (zh) 射出成形機
CN104070648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4070649A (zh) 注射成型机
JP2013000774A (ja)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CN103991187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4070647A (zh) 注射成型机
JP6108862B2 (ja) 合成樹脂製品製造用金型及び合成樹脂製品の製造方法
CN104070646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171104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4786451A (zh) 注射成型机及注射成型方法
CN104552837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057064A (zh) 注射成型机
JP5905378B2 (ja) 射出成形機
KR101417592B1 (ko) 사출성형기
KR101407804B1 (ko) 사출성형기
JP6785730B2 (ja) 成形装置およ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4626485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042665B (zh) 注射成型机
JP6177703B2 (ja) 射出成形機
JP2013166314A (ja) 高熱効率射出成形用金型と射出成形法
JP2011201192A (ja) 成形用金型、成形用金型の組立方法及び成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