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3782A - 导丝 - Google Patents

导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3782A
CN104023782A CN201280065100.1A CN201280065100A CN104023782A CN 104023782 A CN104023782 A CN 104023782A CN 201280065100 A CN201280065100 A CN 201280065100A CN 104023782 A CN104023782 A CN 104023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member
external diameter
seal wire
base end
guidewir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51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野丰
锅岛阳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23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37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58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 A61M2025/09083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 A61M2025/09091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where a sheath surrounds the coil at the distal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08Methods for making a guide wi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33Guide wires having specific material compositions or coatings; Materials with specific mechanical behaviours, e.g. stiffness, strength to transmit torq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75Guide wires having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t the distal tip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导丝(1)具有导丝主体(2)、和将导丝主体(2)的前端部覆盖的前端侧被覆层(6)。另外,导丝(1)具有:筒状构件(7),其具有与前端侧被覆层(6)的基端部附近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被导丝主体(2)插通,且该筒状构件(7)的前端部位于前端侧被覆层(6)的基端部附近;和接合构件(8),其设在筒状构件(7)的基端侧,将筒状构件(7)和导丝主体(2)接合。接合构件(8)具有外径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小的外径逐渐减小部,筒状构件(7)的外周面由与外径逐渐减小部连续的面构成。

Description

导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丝。
背景技术
在将导管插入到消化管、血管等生物体管腔中时,为了将该导管引导至生物体管腔的目标部位而使用导丝。该导丝在导管内插通而使用。另外,也使用内窥镜进行生物体管腔等的观察和处理,为了将该内窥镜或插入至内窥镜的内腔中的导管引导至生物体管腔等的目标部位也使用导丝。
作为这样的导丝,已知具有长条的导丝主体、覆盖导丝主体的前端部的树脂被覆层、和配置在树脂被覆层的基端侧的环状构件的导丝(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这些专利文献所记载的导丝中,规定树脂被覆层的基端外径与环状构件的前端外径来防止树脂被覆层的卷起,但追求能够进一步防止卷起的导丝。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073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11/1184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丝,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生被覆层的基端侧的部分卷起而导致与导丝组合使用的导管等那样的医疗器具挂到该卷起的部分上的情况。
这样的目的通过下述(1)~(8)的本发明而实现。
(1)一种导丝,包括:具有挠性的长条的导丝主体、和覆盖该导丝主体的前端部且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前端侧被覆层,该导丝的特征在于,具有:
筒状构件,其具有与上述前端侧被覆层的基端部附近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被上述导丝主体插通,且该筒状构件的前端部位于上述前端侧被覆层的基端部附近;和
接合构件,其设在上述筒状构件的基端侧,将上述筒状构件和上述导丝主体接合,
上述接合构件具有外径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小的外径逐渐减小部,
上述筒状构件的外周面由与上述外径逐渐减小部连续的面构成。
(2)如上述(1)所述的导丝,其中,上述接合构件由比上述筒状构件的构成材料软的材料构成。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导丝,其中,上述筒状构件的前端与上述前端侧被覆层的基端部接触。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上述筒状构件在其基端部具有外径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小的外径逐渐减小部,该外径逐渐减小部的外周面由与上述接合构件的上述外径逐渐减小部连续的面构成。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上述接合构件从上述筒状构件的基端侧进入到上述导丝主体的外周面与上述筒状构件的内周面之间。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上述接合构件由粘接剂或钎料构成。
(7)如上述(6)所述的导丝,其中,对于上述导丝主体的外周面的与上述筒状构件重合的部分,实施了使上述粘接剂或上述钎料的润湿性比在其他部分的润湿性高的处理。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上述筒状构件由金属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在要使与导丝组合使用的导管等那样的医疗器具(以“导管”为代表)沿着导丝而向前端方向推进至生物体管腔内的目标部位的情况下,导管的前端边在连续的面上从接合部的外径逐渐减小部向筒状构件的外周面滑动,边向具有大致相同外径的前端侧被覆层滑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导管前端的钩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导丝所具有的突出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导丝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导丝。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导丝所具有的突出部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导丝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中(对于后述的图2、图3也相同)的右侧称为“基端”,将左侧称为“前端”。另外,在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分别将导丝的长度方向缩短、并将导丝的粗细方向夸大而示意性地图示,长度方向和粗细方向的比例与实际不同。
图1~图3所示的导丝1是插入导管(也包括内窥镜)的内腔中使用的导管用导丝,具有:长条的导丝主体2、螺旋状的线圈4、前端侧被覆层6(以下称为“树脂被覆层6”)、从导丝主体2突出的突出部10、和被覆层9。另外,突出部10由筒状构件7和接合构件8构成。
导丝1的全长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200~5000mm左右。另外,导丝1的平均外径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2~1.2mm左右。
(导丝主体)
如图1所示,导丝主体2由配置在前端侧的第1线材21、和配置在第1线材21的基端侧的第2线材22构成。第1线材21和第2线材22通过焊接而牢固地连接。
作为第1线材21与第2线材22的焊接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使用了激光的点焊、对接滚焊等电阻对焊等,但优选电阻对焊。
第1线材21和第2线材22除焊接外还可以插入管状体中而接合。另外,导丝主体2可以由一根构件构成。
第1线材21是具有弹性的线材。第1线材21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20~1000mm左右。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线材21在其两端部具有外径沿长度方向恒定的外径恒定部211、212,在外径恒定部211、212之间具有朝向前端方向而外径逐渐减小的锥部(第1外径逐渐减小部)213。
通过具有这样的锥部213,能够使第1线材21的刚性(弯曲刚性、扭转刚性)朝向前端方向逐渐减少,其结果是,导丝1在前端部得到良好的柔软性,且对血管的追随性、安全性提高,并且,还能够防止折弯等。
锥部213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0~1000mm左右,更优选为20~300mm左右。若处于上述范围,则能够使沿长度方向的刚性的变换更加平缓。
在本实施方式中,锥部213呈其外径朝向前端方向而以大致恒定的减少率连续地减少的锥状。换言之,锥部213的锥度沿长度方向而大致恒定。由此,在导丝1中,能够使沿长度方向的刚性的变化更加平缓。
此外,与这样的结构不同,锥部213的锥度也可以沿长度方向变化,例如,可以是锥度比较大的部位和比较小的部位交替重复多次而形成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可以存在锥部213的锥度为零的部位。
第1线材21的构成材料优选由金属材料构成,例如能够使用不锈钢(例如,SUS304、SUS303、SUS316、SUS316L、SUS316J1、SUS316J1L、SUS405、SUS430、SUS434、SUS444、SUS429、SUS430F、SUS302等)、显示伪弹性的合金(包括超弹性合金)等各种金属材料,但优选超弹性合金。超弹性合金比较柔软且具有复原性,难以带有弯曲,因此,通过使第1线材21由超弹性合金构成,导丝1在其前端侧的部分得到充分的相对于弯曲的柔软性和复原性,对于复杂地弯曲、弯折的血管的追随性提高,得到更优异的操作性,并且,即使第1线材21重复弯曲、弯折变形,第1线材21也通过复原性而不会带有弯曲,因此,能够在导丝1的使用中防止因第1线材21带有弯曲而导致操作性降低。
伪弹性合金也包含基于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为任意形状的合金,还包含能够显著地测定As、Af、Ms、Mf等相变点的合金和无法显著地测定As、Af、Ms、Mf等相变点的合金,包含因应力而大幅变形且通过应力的除去大致恢复至原来形状的全部合金。
作为超弹性合金的优选组成,可以列举49~52原子%Ni的Ni-Ti合金等Ni-Ti系合金、38.5~41.5重量%Zn的Cu-Zn合金、1~10重量%X的Cu-Zn-X合金(X为Be、Si、Sn、Al、Ga中的至少一种)、36~38原子%Al的Ni-Al合金等。其中特别优选的是上述的Ni-Ti系合金。
在第1线材21的基端部连结有第2线材22的前端部。第2线材22是具有弹性的线材。第2线材22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20~4800mm左右。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线材22在其两端部具有外径沿长度方向恒定的外径恒定部221、222,在外径恒定部221、222之间具有朝向前端方向而外径逐渐减小的锥部(第2外径逐渐减小部)223。需要说明的是,外径恒定部221的外径与第1线材21的外径恒定部212的外径大致相等。
通过使第2线材22具有锥部223,能够使第2线材22的刚性(弯曲刚性、扭转刚性)朝向前端方向逐渐减少,其结果是,导丝1插入生物体时的操作性和安全性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锥部223呈其外径朝向前端方向而以大致恒定的减少率连续减少的锥状。换言之,锥部223的锥度沿长度方向大致恒定。由此,在导丝1中,能够使沿长度方向的刚性的变化更加平缓。
此外,与这样的结构不同,锥部223的锥度可以沿长度方向变化,例如,可以是锥度比较大的部位和比较小的部位交替重复多次而形成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存在锥部223的锥度为零的部位。
第2线材22的构成材料(素材)优选由金属材料构成,能够使用不锈钢(例如,SUS304、SUS303、SUS316、SUS316L、SUS316J1、SUS316J1L、SUS405、SUS430、SUS434、SUS444、SUS429、SUS430F、SUS302等SUS的所有品种)、钢琴钢丝、钴系合金、伪弹性合金等各种金属材料。
其中,钴系合金在成为线材时的弹性模量高,并且具有适当的弹性极限。因此,由钴系合金构成的第2线材22具有特别优异的扭矩传递性,极难产生压曲等问题。作为钴系合金,只要作为构成元素而含有Co,则可以使用任何合金,但优选作为主成分而含有Co的合金(Co基合金:在构成合金的元素中,Co的含有率以重量比计最多的合金),更优选使用Co-Ni-Cr系合金。这样的组成的合金即使在常温下的变形中也具有可塑性,因此例如能够在使用时等容易地变形为期望的形状。另外,这样的组成的合金的弹性系数高,并且即使是高弹性极限也能够进行冷成形,通过为高弹性极限,能够充分地防止压曲的产生且实现小径化,能够成为具有插入规定部位所需的足够的柔软性和刚性的部件。
另外,在作为第2线材22的构成材料而使用不锈钢的情况下,导丝1能得到更优异的压入性及扭矩传递性。
在导丝1中,第1线材21和第2线材22由同种合金构成。作为该合金,只要是显示伪弹性的合金即可,例如,可以列举Ni-Ti系合金。
此外,在导丝1中,也可以使第1线材21和第2线材22由不同种类的合金构成。在该情况下,第1线材21优选由与第2线材22的构成材料相比弹性模量小的材料构成。由此,导丝1成为前端侧的部分具有优异的柔软性、并且基端侧的部分富有刚性(弯曲刚性、扭转刚性)的部件。其结果是,导丝1得到优异的压入性和扭矩传递性从而确保了良好的操作性,并且在前端侧得到良好的柔软性、复原性从而对血管的追随性、安全性提高。
另外,作为第1线材21与第2线材22的具体的组合,特别优选使第1线材21由超弹性合金(Ni-Ti合金)构成,使第2线材22由不锈钢构成。由此,上述的效果更加显著。
以上,说明了导丝主体2。
(线圈)
在导丝主体2的前端部的外周,延伸配置有线圈4。该线圈4是将线料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构件,其覆盖导丝主体2的前端部的外周。导丝主体2在线圈4的内侧的大致中心部插通。另外,在导丝1中,线圈4与导丝主体2接触、即与导丝主体2的外周紧贴,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与导丝主体2的外周隔开间隔。
另外,在导丝1中,线圈4在不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在卷绕成螺旋状的线料彼此之间不存在间隙,也可以是,与图示不同,在不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在卷绕成螺旋状的线料彼此之间空出间隙。
线圈4优选由X射线不透过性金属材料(具有X射线造影性的材料)构成,作为其材料,可以列举例如金、铂、钨等贵金属或包含它们的合金(例如铂-铟合金)等。由于由X射线不透过材料构成,所以导丝1得到X射线造影性,能够在X射线透视下边确认前端部的位置边插入生物体内,从而优选。
线圈4的基端部经由固定材料31而固定在导丝主体2的锥部213上,线圈4的前端部经由固定材料32而固定在导丝主体2的外径恒定部211上。固定材料31及32分别由例如各种粘接剂或钎料(硬钎料)构成。
(树脂被覆层)
另外,导丝1具有将导丝主体2的前端部、线圈4及固定材料31、32一起覆盖的树脂被覆层6。该树脂被覆层6与导丝主体2的前端部的外周紧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被覆层6未进入到线圈4内,但也可以进入到线圈4内。
树脂被覆层6能够以各种目的形成,作为其中一例,能够以提高滑动性从而提高导丝1的操作性、和提高将导丝1插入血管等时的安全性为目的而设置。
这样的树脂被覆层6由富有柔软性的材料(软质材料、弹性材料)构成,作为其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酯(PET、PBT等)、聚酰胺、聚酰亚胺、聚氨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有机硅树脂、氟树脂(PTFE、ETFE、PFA等)、或它们的复合材料、胶乳橡胶、硅橡胶等各种橡胶材料、或将它们中的2种以上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而且,在这些材料中,特别优选聚氨酯类树脂。在树脂被覆层6主要由聚氨酯类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导丝1的前端部的柔软性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向血管等插入时,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损伤血管内壁等,安全性极高。
另外,树脂被覆层6的前端面61带有圆角。由此,能够防止因前端面61而损伤血管等体腔的内壁。另外,树脂被覆层6的基端63位于导丝主体2(第1线材21)的外径恒定部212。
在这样的树脂被覆层6中,可以分散由X射线不透过材料构成的颗粒(填充物)。在该情况下,导丝1得到X射线造影性,能够在X射线透视下边确认前端部的位置边插入生物体内。作为X射线不透过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铂、钨等贵金属或包含它们的合金材料。
树脂被覆层6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考虑树脂被覆层6的形成目的和构成材料、形成方法等而适当确定,但通常,其平均厚度优选为5~500μm左右,更优选为10~350μm左右。此外,树脂被覆层6可以是2层以上的层叠体。
(被覆层9)
被覆层9以将导丝主体2的基端部、具体而言将第2线材的从基端部到锥部223的大致整个区域为止覆盖的方式形成。被覆层9是在导丝主体2的外周按顺序形成(层叠)内层91、外层92和线状体93而形成的。
内层91形成在导丝主体2的外周上。作为内层91中的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氟树脂材料。另外,在内层91中分别含有组成不同的2种氟树脂材料,作为这2种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使一方为聚四氟乙烯(PTFE),使另一方为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EP)。
另外,由于内层91层形成在导丝主体2的外周上,所以例如以提高与该导丝主体2的紧贴性为目的而在内层91的构成材料中含有作为粘合剂发挥功能的树脂材料。
此外,内层9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0.001~0.020mm,更优选为0.001~0.010mm。
外层92形成在内层91上。作为外层92中的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使用氟树脂材料。作为该氟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EP)等。
此外,外层9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0.001~0.030mm,更优选为0.001~0.015mm。
线状体93形成在外层92上。该线状体93卷绕成螺旋状(参照图1)。由此,线状体93设置在第2线材22的大致全周范围内。另外,线状体93成为相邻的线彼此相互离开的稀疏卷绕。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状体93的形成数为1根或多根。在线状体93的形成数为多根的情况下,各线状体93的螺旋的卷绕方向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分别相反。
通过这样的线状体93,第2线材22(导丝主体2)成为在其外表面上具有由线状体93构成的多个凸部94、和在相邻的凸部94(线状体93)之间形成的凹部95的部件。
作为线状体93中的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使用氟树脂材料。作为该氟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EP)等。
在导丝1中,凸部94(线状体93)处的摩擦系数小于凹部95的底部951(外层92露出的部分)处的摩擦系数。
(筒状构件)
筒状构件7由圆筒状(环状)的构件构成,配置、固定在导丝主体2(第1线材22)的外径恒定部212上。另外,筒状构件7以从导丝主体2向外周突出的方式设置。
筒状构件7的内径在导丝主体2的轴向上大致相同,外径除后述的锥部72以外大致相同。
筒状构件7的内径比外径恒定部212的外径稍大,即,满足的关系,在筒状构件7的内周面与外径恒定部21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S。在该间隙S中形成有将筒状构件7与导丝主体2接合的接合构件8。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间隙S的厚度D,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5~30μm左右。通过使间隙S的厚度D成为这样的厚度,接合构件8向间隙S内的侵入变容易。
另外,通过满足的关系,在没有设置接合构件8的状态下,筒状构件7能够相对于导丝主体2移动。因此,能够通过后述的制造方法简单地制造导丝1。
另外,筒状构件7的前端71与树脂被覆层6接触,树脂被覆层6的基端63进入到筒状构件7的内侧(间隙S)。换言之,筒状构件7的前端71位于比树脂被覆层6的基端63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因此,树脂被覆层6的基端63没有在导丝1的表面露出(没有面对导丝1的外部)。
另外,筒状构件7的外径(最大外径)比树脂被覆层6的位于筒状构件7的前端71处的部分的外径大。通过这样的筒状构件7,树脂被覆层6的基端63位于比筒状构件7的外周面更靠内侧的位置。
另外,筒状构件7的外径与树脂被覆层6的基端部附近的外径大致相同。另外,筒状构件7的长度比树脂被覆层6的长度短。通过这样的大小关系,例如在导丝1在生物体管腔内移动时,在其前端部,滑动性高的树脂被覆层6比筒状构件7先与划分生物体管腔的壁部抵接。由此,能够不会降低导丝1的操作性地进行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端部附近的外径与树脂被覆层6的最大外径大致相同。另外,例如,上述“基端部附近”能够为,以树脂被覆层6的基端为起点且朝向前端侧而外径逐渐增大的锥部、与位于该锥部的前端侧且外径恒定的外径恒定部的边界部。
另外,筒状构件7的基端部由朝向基端方向而外径逐渐减小的锥部(外径逐渐减小部)72构成。通过具有这样的锥部72,能够使包含筒状构件7的导丝主体2的刚性(弯曲刚性、扭转刚性)朝向前端方向慢慢变化。另外,以筒状构件7的基端为边界,能够将其前端侧与基端侧的刚性差抑制得更小。其结果是,导丝1对血管的追随性提高,并且还能够防止弯折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锥部72的锥度沿长度方向大致恒定。由此,在导丝1中,能够使沿长度方向的刚性的变化更加平缓。此外,与这样的结构不同,锥部72的锥度可以沿长度方向变化,例如,可以是锥度比较大的部位和比较小的部位交替重复多次而形成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存在锥部72的锥度为零的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筒状构件7可以不具有由锥部72构成的基端部,例如可以是,在筒状构件7的长度方向整个区域内,外径恒定。
另外,作为筒状构件7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5~2mm左右。通过成为这样的长度,能够成为使筒状构件7发挥其功能所需的足够的长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筒状构件7变得过长而导致的导丝1的操作性降低。具体而言,导丝主体2的设有筒状构件7的部分S11的刚性比其前端侧的部分S12及基端侧的部分S13的刚性高,因此,与部分S12、S13相比较,部分S11更难以弯曲变形。若这样的难以弯曲的部分S11较长,则导丝1的操作性(特别是追随性)有可能恶化。因此,通过使筒状构件7成为上述那样的长度,使难以弯曲变形的部分S11尽可能短,能够有效地防止上述那样的操作性的降低。
筒状构件7由与构成树脂被覆层6的树脂材料相比更硬的材料构成,作为其材料,优选使用金属材料。作为金属材料,例如可以列举不锈钢、超弹性合金、钴系合金、和金、铂、钨等贵金属或包含它们的合金(例如铂-铟合金)等。特别是,从硬质且加工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铂-铟合金。
以上那样的筒状构件7的外周面(锥部72的外周面)由与接合构件8的后述的基部81连续的面构成。
(接合构件8)
接合构件8首先用于将筒状构件7接合(固定)于导丝主体2上。如前所述,筒状构件7的内径比导丝主体2的外径恒定部212的外径稍大,因此,在未设置接合构件8的状态下,筒状构件7能够相对于导丝主体2移动。因此,接合构件8用于将这样的筒状构件7固定在导丝主体2上。
这样的接合构件8具有:位于筒状构件7的基端侧的基部81、和从基部81延伸且进入到间隙S中的延伸部82。基部81以与筒状构件7的基端面721和导丝主体2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由此,将筒状构件7牢固地接合在导丝主体2上。基部81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5~2.0mm左右。
一方的延伸部82从基部81延伸,填充于间隙S的基端部。即,形成在筒状构件7的基端部的内周面与导丝主体2的外周面之间,由此,将筒状构件7接合在导丝主体2上。
这样,通过具有基部81和延伸部82,隔着接合构件8的、筒状构件7与导丝主体2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更牢固地将筒状构件7接合在导丝主体2上。
基部81还作为将导丝主体2与筒状构件7的基端部(锥部72)之间的层差填埋的层差填埋构件发挥功能。具体而言,基部81位于筒状构件7的基端侧,呈其外径朝向基端方向逐渐减少的锥状。即,基部81构成外径朝向基端方向逐渐减少的锥部(外径逐渐减小部)。另外,基部81具有从导丝主体2的外周面朝向锥部平滑地过渡的面。
因此,导管的前端从导丝主体2的外表面经由基部81的外周面而被顺利地向筒状构件7引导。这样,通过利用基部81将导丝主体2与筒状构件7之间的层差填埋,能够防止导管的钩挂。另外,通过使基部81为锥状,能够使包含基部81的导丝主体2的刚性朝向前端方向慢慢变化。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81的锥角与筒状构件7的基端部(锥部72)的锥角大致相等,基部81的外周面由与筒状构件7的锥部72的外周面连续的面构成。即,隔着基部81与筒状构件7的边界,其基端侧附近及前端侧附近的区域由没有层差的平坦面构成。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导管前端在基部81与筒状构件7的边界处的钩挂。
这样的接合构件8优选由比筒状构件7软的材料(杨氏模量低的材料)构成,作为其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各种粘接剂或钎料。其中,优选使用比较硬的钎料。由此,能够形成机械强度高的接合构件8,并且在后述那样的制造方法中,能够更简单地形成接合构件8。这样,若使接合构件8由比筒状构件7软的材料构成,则能够使包含接合构件8及筒状构件7的导丝主体2的刚性朝向前端方向慢慢变化。
此外,接合构件8也可以由比筒状构件7硬的材料(杨氏模量高的材料)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合构件8(特别是延伸部82)也作为对筒状构件7进行加强的加强构件发挥功能。因此,例如能够谋求筒状构件7的薄壁化。
在这样的导丝1中,树脂被覆层6、筒状构件7及接合构件8的外表面被未图示的亲水润滑性树脂层覆盖。通过被亲水润滑性被覆层覆盖,能够进一步防止导管的前端钩挂。需要说明的是,亲水性润滑性树脂层可以从接合构件8进一步设置在第1线材21的外表面上。由此,即使在接合构件8与第1线材21的边界部存在很小的层差,由于被亲水润滑性树脂层覆盖而滑动性提高,所以也能够可靠地防止上述那样的钩挂。
以上,说明了导丝1的结构。
接下来,简单说明导丝1的制造方法。
[1]
首先,如图3(a)所示,准备形成有线圈4及树脂被覆层6的第1线材21。
[2]
接下来,如图3(b)所示,从第1线材21的基端侧插入筒状构件7,使筒状构件7的前端与树脂被覆层6抵接。由此,成为树脂被覆层6的基端63进入到间隙S中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该阶段中,筒状构件7的外径沿长度方向恒定。即,在该阶段中,筒状构件7的基端部不是由锥部62构成。
[3]
接下来,如图3(c)所示,以将第1线材21与筒状构件7的基端之间的层差填埋的方式供给熔融的钎料5,并使其固化。此时,熔融状态的钎料5的一部分通过毛细流入(毛细管效应)而在间隙S内向前端侧流入。剩余的部分留在筒状构件7的基端侧,在固化后的状态下,成为以将导丝主体2的外周面及筒状构件7基端部的外周面覆盖的方式比筒状构件7更加突出的状态。
[4]
接下来,如图3(d)所示,将筒状构件7的基端部及钎料5的从筒状构件7溢出的部分的不需要部分除去,使筒状构件7的基端部及钎料5的从筒状构件7溢出的部分成型为锥状。由此,筒状构件7的基端部成为锥部62,并且形成锥状的基部81。另外,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同时且一体地形成锥部72和基部81,因此能够使它们成为连续的面,能够有效防止在它们之间产生层差。此外,作为除去不需要部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用锉刀削落的方法。
[5]
接下来,通过焊接将第1线材21和第2线材22接合。由此,得到导丝1。
以上,关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导丝,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构成导丝的各部分能够置换成可发挥相同功能的任意的结构。另外,可以附加任意的构成物。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2根线材接合而形成导丝主体的情况,但导丝主体也可以由1根线材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筒状构件为圆管状的情况,但筒状构件例如也可以是在其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内形成有将内外连通的狭缝的形状、即横截面形状为C字状的形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导丝包括:具有挠性的长条的导丝主体、和覆盖该导丝主体的前端部且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前端侧被覆层,该导丝的特征在于,具有:筒状构件,其具有与上述前端侧被覆层的基端部附近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被上述导丝主体插通,且该筒状构件的前端部位于上述前端侧被覆层的基端部附近;和接合构件,其设在上述筒状构件的基端侧,将上述筒状构件和上述导丝主体接合,上述接合构件具有外径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小的外径逐渐减小部,上述筒状构件的外周面由与上述外径逐渐减小部连续的面构成。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生被覆层的基端侧的部分卷起而导致与导丝组合使用的导管等那样的医疗器具挂到该卷起的部分上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导丝具有工业实用性。
附图标记说明
1   导丝
2   导丝主体
21  第1线材
211 外径恒定部
212 外径恒定部
213 锥部
22  第2线材
221 外径恒定部
222 外径恒定部
223 锥部
31  固定材料
32  固定材料
4   线圈
5   钎料
6   树脂被覆层(前端侧被覆层)
61  前端面
62  锥部
63  基端
7   筒状构件
71  前端
72  锥部
721 基端面
8   接合构件
81  基部
82  延伸部
9   被覆层
91  内层
92  外层
93  线状体
94  凸部
941 顶部
95  凹部
951 底部
10  突出部
S   间隙
S11 部分
S12 部分
S13 部分

Claims (8)

1.一种导丝,包括:具有挠性的长条的导丝主体、和覆盖该导丝主体的前端部且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前端侧被覆层,该导丝的特征在于,具有:
筒状构件,其具有与所述前端侧被覆层的基端部附近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被所述导丝主体插通,且该筒状构件的前端部位于所述前端侧被覆层的基端部附近;和
接合构件,其设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基端侧,将所述筒状构件和所述导丝主体接合,
所述接合构件具有外径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小的外径逐渐减小部,
所述筒状构件的外周面由与所述外径逐渐减小部连续的面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构件由比所述筒状构件的构成材料软的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构件的前端与所述前端侧被覆层的基端部接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构件在其基端部具有外径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小的外径逐渐减小部,该外径逐渐减小部的外周面由与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外径逐渐减小部连续的面构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构件从所述筒状构件的基端侧进入到所述导丝主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构件的内周面之间。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构件由粘接剂或钎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导丝主体的外周面的与所述筒状构件重合的部分,实施了使所述粘接剂或所述钎料的润湿性比在其他部分的润湿性高的处理。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构件由金属材料构成。
CN201280065100.1A 2011-12-28 2012-12-27 导丝 Pending CN1040237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9187 2011-12-28
JP2011289187 2011-12-28
PCT/JP2012/083854 WO2013100045A1 (ja) 2011-12-28 2012-12-27 ガイドワ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3782A true CN104023782A (zh) 2014-09-03

Family

ID=48697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5100.1A Pending CN104023782A (zh) 2011-12-28 2012-12-27 导丝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00702B2 (zh)
EP (1) EP2799105B1 (zh)
JP (1) JP6109749B2 (zh)
CN (1) CN104023782A (zh)
WO (1) WO201310004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8378A (zh) * 2015-08-06 2015-12-16 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 导丝主体结构
CN111067589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导管
CN111805108A (zh) * 2019-04-11 2020-10-23 微创龙脉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导丝及其头端焊接成型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06791B2 (en) 2009-04-03 2022-08-09 Scientia Vascular, Inc. Micro-fabricated guidewire devices having varying diameters
US10363389B2 (en) 2009-04-03 2019-07-30 Scientia Vascular, Llc Micro-fabricated guidewire devices having varying diameters
CN105459189B (zh) 2008-12-08 2018-05-08 血管科学有限公司 沿备料的长度形成多个切口以形成产品的系统和方法
US9950137B2 (en) 2009-04-03 2018-04-24 Scientia Vascular, Llc Micro-fabricated guidewire devices formed with hybrid materials
US11052228B2 (en) 2016-07-18 2021-07-06 Scientia Vascular, Llc Guidewire devices having shapeable tips and bypass cuts
US11207502B2 (en) 2016-07-18 2021-12-28 Scientia Vascular, Llc Guidewire devices having shapeable tips and bypass cuts
US10821268B2 (en) 2016-09-14 2020-11-03 Scientia Vascular, Llc Integrated coil vascular devices
US11452541B2 (en) 2016-12-22 2022-09-27 Scientia Vascular, Inc. Intravascular device having a selectively deflectable tip
JP6842933B2 (ja) * 2017-01-20 2021-03-17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および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20521552A (ja) 2017-05-26 2020-07-27 サイエンティア・バスキュラー・エルエルシー 非らせんカット配列を有する微細加工医療デバイス
US11305095B2 (en) 2018-02-22 2022-04-19 Scientia Vascular, Llc Microfabricated catheter having an intermediate preferred bending section
US11911051B2 (en) 2019-10-31 2024-02-27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Dimpled joint for guidewire
CN115348879B (zh) 2020-03-30 2023-06-02 泰尔茂株式会社 导丝
WO2022220842A1 (en) * 2021-04-16 2022-10-20 Bard Peripheral Vascular, Inc. Strength-adjustable guidewir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81230A1 (en) * 2007-05-11 2008-11-13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Guide Wire
CN101618249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泰尔茂株式会社 导向线
WO2011118443A1 (ja) * 2010-03-26 2011-09-29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8623A (en) * 1997-03-06 2000-05-30 Percusurge, Inc. Hollow medical wires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same
US6554795B2 (en) 1997-03-06 2003-04-29 Medtronic Ave, Inc. Balloon cathe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6139511A (en) * 1998-06-29 2000-10-31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Guidewire with variable coil configuration
US6352515B1 (en) * 1999-12-13 2002-03-05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NiTi alloyed guidewires
US20020177800A1 (en) 2001-04-16 2002-11-28 Bagaoisan Celso J. Aspiration catheters and method of use
JP2004016359A (ja) * 2002-06-13 2004-01-22 Terumo Corp ガイドワイヤ
US8613712B1 (en) * 2003-09-16 2013-12-24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Textured polymer coated guide w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4981471B2 (ja) * 2007-02-09 2012-07-18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ATE550065T1 (de) * 2007-12-28 2012-04-15 Terumo Corp Führungsdraht
JP4354523B1 (ja) * 2009-03-19 2009-10-28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EP2409724B1 (en) 2009-03-19 2015-07-08 Japan Lifeline Co., Ltd. Medical guide wi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81230A1 (en) * 2007-05-11 2008-11-13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Guide Wire
CN101618249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泰尔茂株式会社 导向线
WO2011118443A1 (ja) * 2010-03-26 2011-09-29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8378A (zh) * 2015-08-06 2015-12-16 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 导丝主体结构
CN111067589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导管
CN111805108A (zh) * 2019-04-11 2020-10-23 微创龙脉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导丝及其头端焊接成型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99105B1 (en) 2016-06-15
EP2799105A4 (en) 2015-08-26
US20140288533A1 (en) 2014-09-25
JPWO2013100045A1 (ja) 2015-05-11
WO2013100045A1 (ja) 2013-07-04
JP6109749B2 (ja) 2017-04-05
EP2799105A1 (en) 2014-11-05
US9700702B2 (en) 201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3782A (zh) 导丝
JP5020630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4981471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EP2140904A1 (en) Guide wire
US20160008585A1 (en) Guide wire
JP5770676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US20080183182A1 (en) Guide wire
US7896820B2 (en) Guide wire
CN102811759A (zh) 导丝
JP2011206174A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5473677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6053696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5931479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5073713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004065797A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6155199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004065796A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007090097A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4455808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4297916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004065794A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5572378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011194070A (ja) 延長ワイヤ
JP2004073253A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5979879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