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1414B - 扭矩传递用接头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扭矩传递用接头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1414B
CN104011414B CN201380001528.4A CN201380001528A CN104011414B CN 104011414 B CN104011414 B CN 104011414B CN 201380001528 A CN201380001528 A CN 201380001528A CN 104011414 B CN104011414 B CN 104011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going
driving side
clamped
circumferencial direction
buff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15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1414A (zh
Inventor
森山诚
森山诚一
柴崎弘
濑川彻
山本武士
小岛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11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1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1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14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7/00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 B62D7/2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reaction, e.g. vibration, from parts, e.g. wheels, of the steering system
    • B62D7/22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reaction, e.g. vibration, from parts, e.g. wheels, of the steering system acting between the steering wheel and the steering gear, e.g. on the steering colum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9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the steering colum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42Conversion of rotational into longitudinal movement
    • B62D5/0454Worm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6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68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elements being made of rubber or similar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4Elastomeric springs
    • F16F15/1245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two parts rotatable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e.g. between engaging tee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5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a continuous strip, spring, or the like engaging the coupling parts at a number of pl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6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1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F16H1/1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吸收构成部件的尺寸误差、装配误差等误差的扭矩传递用接头(15a)。缓冲部件(18a)由一对被夹持部(25a、25b)构成,具备被配置在圆周方向的多处的被夹持组合部(33a),并且,该缓冲部件(18a)通过在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使圆周方向相邻的被夹持部(25a、25b)的外径侧端部彼此经外径侧覆盖部(31)连续的部分和使被夹持部(25a、25b)的内径侧端部彼此直接或经内径侧覆盖部(32)连续的部分,从而将截面形状构成为非圆形的筒状。在一对被夹持部(25a、25b)之间配置轨道侧臂部(21a),在被夹持组合部(33a)彼此之间配置被驱动侧臂部(23a),驱动侧臂部(21a)的外周面由外径侧覆盖部(31)覆盖。

Description

扭矩传递用接头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装入各种机械装置、用于在驱动轴和被驱动轴之间传递扭矩的扭矩传递用接头,以及装入有该扭矩传递用接头的具备以电动马达为辅助动力源的辅助驾驶者对方向盘的操作的机构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付与转向轮(通常为前轮)转向角时,将电动马达作为辅助动力源,谋求减轻驾驶者为操作方向盘而所需要的力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被广泛使用。虽然已知各种各样的构造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但是,在任一种构造的情况下,都是经减速机对因方向盘的操作而旋转的旋转轴付与电动马达的辅助动力。作为该减速机,一般使用蜗杆减速机。在使用了蜗杆减速机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情况下,被电动马达旋转驱动的蜗杆和与旋转轴一起旋转的蜗轮啮合,电动马达的辅助动力经蜗杆和蜗轮向旋转轴传递。但是,在蜗杆减速机的情况下,若不采用任何对策,则存在如下的情况:在改变旋转轴的旋转方向时,由于存在于蜗杆和蜗轮的啮合部的游隙而产生被称为齿敲击音的不舒服的异音。
日本特开2000-4373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306898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6-513906号公报记载了通过由弹簧等弹性部件朝向蜗轮弹性地推压蜗杆,抑制产生这样的齿敲击音的构造。图37以及图38是表示日本特开2004-306898号公报记载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1例。伴随着方向盘1的旋转而旋转的转向轴2的前端部被旋转自由地支撑在壳体3的内侧。蜗轮4被固定在该转向轴2的前端部。另一方面,蜗杆5由蜗杆轴6和被设置在蜗杆轴6的轴方向中间部并与蜗轮4啮合的蜗杆齿7构成。被电动马达8旋转驱动的蜗杆轴6的轴方向两端部由深槽型滚珠轴承等一对滚动轴承9a、9b旋转自由地支撑在壳体3内。再有,在蜗杆轴6的前端部中的与滚动轴承9a相比突出的部分外嵌推压垫片10,并且,在推压垫片10和壳体3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11等弹性部件。通过经推压垫片10向蜗杆轴6传递的螺旋弹簧11的弹性力,将蜗杆齿5朝向蜗轮4推压。通过这样的结构,降低蜗杆齿5和蜗轮4之间的游隙,抑制齿敲击音的产生。
在该以往构造中,蜗杆轴6的基端部被结合在电动马达8的输出轴12的前端部,存在在该结合部也产生齿敲击音的可能性。即、为了将输出轴12的前端部和蜗杆轴6的基端部可传递扭矩地结合,在蜗杆轴6的基端部形成在蜗杆轴6的基端面开口的花键孔13,在输出轴12的前端部形成花键轴部14,花键轴部14和花键孔13进行花键卡合。若花键轴部14和花键孔13无圆周方向的缝隙地花键卡合,则不存在在输出轴12的前端部和蜗杆轴6的基端部的结合部产生齿敲击音的情况。但是,实际上在花键轴部14和花键孔13的花键卡合部存在游隙。尤其是,在图38所示那样的降低蜗杆齿5和蜗轮4之间的游隙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需要使蜗杆轴6摆动位移,不能完全消除存在于花键轴部14和花键孔13之间的游隙,所以,难以防止输出轴12的前端部和蜗杆轴6的基端部的结合部中的齿敲击音的产生。
日本实开平3-73745号公报以及日本专利第4523721号公报记载了通过经由具备弹性材料制的缓冲部件的扭矩传递用接头(轴接头)结合驱动轴的端部和被驱动轴的端部,来防止因驱动轴和被驱动轴的结合造成的齿敲击音的产生的构造。图39以及图40是表示日本实开平3-73745号公报记载的以往构造的扭矩传递用接头15。扭矩传递用接头15具备:金属制的驱动侧传递部件16,其在作为驱动轴的电动马达的输出轴12的前端部,与该前端部同心地被支撑;金属制的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其在作为被驱动轴的蜗杆轴6的基端部,与该基端部同心地被支撑;橡胶制的缓冲部件18,其被设置在驱动侧传递部件16和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之间;和钢球19。
驱动侧传递部件16具备:不可相对旋转地被支撑在输出轴12的前端部的圆板状的驱动侧基部20;和3根驱动侧臂部21,它们在圆周方向间歇地以分别在轴方向突出的状态被设置在驱动侧基部20中的与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相向的面上。另一方面,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具备:不可相对旋转地支撑在蜗杆轴6的基端部的圆板状的被驱动侧基部22;和3根被驱动侧臂部23,它们在圆周方向间歇地以分别在轴方向突出的状态被设置在被驱动侧基部22中的与驱动侧传递部件16相向的面上。另外,缓冲部件18具备空心筒状的圆筒部24和从圆筒部24的外周面在放射方向分别延伸出的6根被夹持部25。在扭矩传递用接头15的组装状态下,驱动侧臂部21和被驱动侧臂部23在圆周方向被交替地配置。另外,在圆周方向相邻的驱动侧臂部21以及被驱动侧臂部23的圆周方向侧面彼此之间配置缓冲部件18的被夹持部25。再有,钢球19被夹持在输出轴12的前端面和蜗杆轴6的基端面之间。
在扭矩传递用接头15中,在圆周方向相邻的驱动侧臂部21以及被驱动侧臂部23的圆周方向侧面彼此之间夹持有橡胶制的被夹持部25。因此,不存在金属制的驱动侧臂部21和被驱动侧臂部23直接接触的情况,有效地防止齿敲击音的产生。另外,在该构造中,运转时在输出轴12和蜗杆轴6之间传递的推力经钢球19传递。由此,不存在该推力向缓冲部件18传递的情况,长期确保缓冲部件18的耐久性。
但是,在扭矩传递用接头15的构造中,不能有效地吸收各个部件的尺寸误差、装配误差等误差。例如,在产生电动马达的输出轴12的中心轴和蜗杆轴6的中心轴的位置关系不一致的所谓的校准误差的情况下,该误差通过缓冲部件18的圆筒部24以及被夹持部25的一部分弹性变形来吸收。由此,缓冲部件18的圆筒部24越容易弹性变形,越能够吸收大的误差。但是,在该构造中,被夹持部25被配置在放射方向,驱动侧臂部21以及被驱动侧臂部23的圆周方向侧面分别在放射方向伸长。即、包括这些圆周方向侧面的假想平面的每一个包括驱动侧传递部件16以及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的中心轴。由此,若输出轴12被旋转驱动,开始传递扭矩,则在存在于驱动侧臂部21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圆周方向侧面和被驱动侧臂部23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的圆周方向侧面之间的被夹持部25,遍及全长均匀地作用有使之在圆周方向弹性地收缩的力。据此,在圆筒部24作用有拉拽方向的力,圆筒部24难以在径方向弹性变形。由此,难以充分吸收输出轴12和蜗杆轴6之间的校准误差,且在圆筒部24的外周面和驱动侧臂部21以及被驱动侧臂部23的内周面的抵接部的一部分面压力过大,存在由于该部分的摩擦阻力的增大,使得作为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系统整体的传递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另外,在扭矩传递用接头15中,由于缓冲部件18的被夹持部25分别被配置在放射方向,所以,在扭矩传递用接头15的组装状态下,缓冲部件18仅从圆周方向相邻的驱动侧臂部21和被驱动侧臂部23之间露出到外部。由此,难以目视确认缓冲部件18,还产生用于防止忘记装配缓冲部件18的检查工序的作业效率低下这样的问题。
另外,日本专利第4779358号公报记载了缓冲部件由在轴方向重合的3个部件构成的构造,但是,在该构造中,也是构成缓冲部件的被夹持部被配置在放射方向,不能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37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068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6-51390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平3-7374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452372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47793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吸收构成部件的尺寸误差、装配误差等误差,且能够提高用于防止忘记装配缓冲部件的检查工序的作业效率的扭矩传递用接头以及具备该扭矩传递用接头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具备:驱动侧传递部件,其在驱动轴的端部与该驱动轴同心地被支撑;被驱动侧传递部件,其在被驱动轴的端部与该被驱动轴同心地被支撑,前述被驱动轴与前述驱动轴在轴方向被串联地配置;和弹性材料制的缓冲部件,其被设置在该驱动侧传递部件和该被驱动侧传递部件之间,所述扭矩传递用接头在前述驱动轴的端部和前述被驱动轴的端部彼此之间传递扭矩。
前述驱动侧传递部件具备:被支撑在前述驱动轴的端部的驱动侧基部;和多根驱动侧臂部,它们在圆周方向间歇地以分别在轴方向突出的状态被设置在该驱动侧基部中的与前述被驱动侧传递部件相向的面上。另外,前述被驱动侧传递部件具备:被支撑在前述被驱动轴的端部的被驱动侧基部;和多根被驱动侧臂部,它们在圆周方向间歇地以分别在轴方向突出的状态被设置在该被驱动侧基部中的与前述驱动侧传递部件相向的面上。
前述缓冲部件具备由分别为平板状的一对被夹持部构成并被配置在圆周方向的多处的被夹持组合部,并且,前述缓冲部件通过在圆周方向相邻的前述被夹持部彼此之间,在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使该被夹持部的外径侧端部彼此经外径侧覆盖部连续的部分和使该被夹持部的内径侧端部彼此直接或经内径侧覆盖部连续的部分,从而将截面形状构成为非圆形的筒状。
前述驱动侧臂部和前述被驱动侧臂部在圆周方向被交替地配置,并且,在圆周方向相邻的该驱动侧臂部和该被驱动侧臂部的圆周方向侧面彼此之间分别配置前述被夹持部。
在构成前述被夹持组合部的前述一对被夹持部之间配置前述驱动侧臂部或前述被驱动侧臂部中的一方,并且,在圆周方向相邻的前述被夹持组合部彼此之间配置前述驱动侧臂部或前述被驱动侧臂部中的另一方的臂部,该驱动侧臂部和该被驱动侧臂部中的任意一个的外周面由前述外径侧覆盖部覆盖。
优选地,构成前述被夹持组合部的前述1个被夹持部相对于包括前述缓冲部件的中心轴的假想平面而言镜面对称,并且,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挨近该假想平面的方向分别倾斜,并且,在构成前述驱动侧臂部的每一个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中,在前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位于前方的圆周方向侧面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前方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前述缓冲部件通过将弹性不同的2种以上的多个缓冲片在轴方向重合而构成,该缓冲片分别具有以在轴方向重合的状态构成前述被夹持部的被夹持片和以在轴方向重合的状态构成前述外径侧覆盖部的覆盖片。
另外,优选使构成如下的缓冲片的被夹持片的圆周方向侧面与构成其它的缓冲片的被夹持片的圆周方向侧面相比朝向圆周方向突出,所述如下的缓冲片是构成前述缓冲部件的多个缓冲片中的、与前述其它的缓冲片相比由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制造的缓冲片。
优选构成前述缓冲部件的多个缓冲片通过分别被设置在该缓冲片上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卡合被相互结合。
优选在前述缓冲部件的内侧设置用于吸收作用于前述驱动轴和前述被驱动轴之间的推力的一部分,并传递剩余的推力的阻尼器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更优选前述阻尼器部件与构成前述缓冲部件的前述多个缓冲片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一体地形成。
优选将前述被夹持组合部设置在圆周方向等间隔的4处,将前述缓冲部件的截面形状作成十字筒状。
本发明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具备:被支撑在固定的部分的壳体;转向用旋转轴,其被旋转自由地设置在该壳体,并伴随着方向盘的旋转而旋转,付与转向轮转向角;蜗轮,其在前述壳体的内部在该转向用旋转轴的一部分与该转向用旋转轴同心地被支撑,并与该转向用旋转轴一起旋转;蜗杆,其具备轴方向两端部分别由轴承旋转自由地支撑在前述壳体的蜗杆轴、和被设置在该蜗杆轴的轴方向中间部且与前述蜗轮啮合的蜗杆齿;以及用于旋转驱动该蜗杆的电动马达,在该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和前述蜗杆轴之间设置应用了本发明的扭矩传递接头,由该扭矩传递用接头将前述输出轴和前述蜗杆轴能够传递扭矩地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扭矩传递用接头以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能够有效地吸收构成部件的尺寸误差、装配误差等误差,且能够提高用于防止忘记装配缓冲部件的检查工序的作业效率。
即、在本发明中,若使驱动轴被旋转驱动,开始传递扭矩,则朝向缓冲部件的径方向内方的力作用于夹持在驱动侧臂部中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圆周方向侧面和被驱动侧臂部中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的圆周方向侧面之间的被夹持部。据此,能够使前述被夹持部的内径侧端部的附近部分向径方向内方挠曲,能够使该缓冲部件成为容易弹性变形的状态。尤其是,在被夹持部的内径侧端部不在圆周方向连续,前述缓冲部件的内径侧部分在圆周方向不连续地被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使该缓冲部件成为更容易弹性变形的状态。通过这样的结构,还能够充分吸收在驱动轴和被驱动轴之间产生的误差,谋求提高作为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系统整体的传递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构成前述缓冲部件的前述被夹持部的外径侧端部彼此连续的外径侧覆盖部覆盖前述驱动侧臂部和前述被驱动侧臂部中的任意一方的臂部的外周面,在扭矩传递用接头的组装状态下,露出到外部的部分的面积充分地变大。由此,容易目视确认前述缓冲部件,能够谋求提高用于防止忘记装配该缓冲部件的检查工序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装入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取出扭矩传递用接头来示意地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放大A-A剖视图。
图4是从图2所示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取出缓冲部件来表示的端视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与图3相当的剖视图。
图7是从图5所示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取出缓冲部件来表示的端视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例的与图3相当的剖视图。
图10是从图8所示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取出缓冲部件来表示的端视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从图11所示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取出缓冲部件来表示的端视图。
图13是将构成图12所示的缓冲部件的3个缓冲片上下排列来表示的局部端视图。
图14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缓冲部件的端视图。
图15是构成图14所示的缓冲部件的缓冲片的与图13相同的图。
图16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缓冲部件的端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缓冲部件中的被配置在轴方向中央的缓冲片的局部端视图。
图1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七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八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装入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1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1是从图20所示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取出扭矩传递用接头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22是针对图21所示的扭矩传递用接头,以从其它的方向看的状态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1所示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针对图21所示的扭矩传递用接头,以从其它的方向看的状态来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图20的放大B-B剖视图。
图26是将构成图21所示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驱动侧传递部件取出,从驱动侧臂部的前端侧看的图。
图27是将构成图21所示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被驱动侧传递部件取出,从被驱动侧臂部的前端侧看的图。
图28是构成图21所示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缓冲部件的端视图。
图29是图28所示的缓冲部件的立体图。
图30是针对图28所示的缓冲部件,以从其它的方向看的状态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31是图28的C-C剖视图。
图32是图28所示的缓冲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3是针对图28所示的缓冲部件,以从其它的方向看的状态来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34是从图28所示的缓冲部件取出内侧缓冲片来表示的端视图。
图35是从图28所示的缓冲部件取出外侧缓冲片来表示的端视图。
图36是表示与可用于构成本发明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缓冲部件的鼓出部的形状有关的其它的2例的图。
图37是表示汽车用转向装置的1例的局部纵剖侧视图。
图38是表示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以往构造的1例的图37的放大D-D剖视图。
图39是表示以往构造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40是以往构造的扭矩传递用接头的与图3相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
图1~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本例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具备:被支撑在固定的部分的壳体3;转向轴(转向用旋转轴)2,其旋转自由地被设置在壳体3上,且伴随着方向盘1的旋转而旋转,并付与转向轮转向角;蜗轮4,其在壳体3的内部与转向轴2同心地被支撑在转向轴2的一部分(前端部),并与转向轴2一起旋转;蜗杆5,其具备轴方向两端部分别由轴承旋转自由地支撑在壳体3上的蜗杆轴6a和被设置在蜗杆轴6a的轴方向中间部并与蜗轮4啮合的蜗杆齿7;以及用于旋转驱动蜗杆5的电动马达8。在本例中,在电动马达8的输出轴12a的前端部和构成蜗杆5的蜗杆轴6a的基端部之间,设置应用了本发明的扭矩传递用接头15a,可从输出轴12a向蜗杆轴6a传递扭矩。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除扭矩传递用接头15a以外的结构以及作用与以往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相同。
本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15a具备:在作为驱动轴的输出轴12a的前端部与该前端部同心地被支撑的驱动侧传递部件16a;在作为被驱动轴的蜗杆轴6a的基端部与该基端部同心地被支撑的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a;被设置在驱动侧传递部件16a和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a之间的缓冲部件18a;和阻尼器部件26。
驱动侧传递部件16a为金属制,具备驱动侧基部20a和4根驱动侧臂部21a。驱动侧基部20a为圆板状,在其中心部形成与形成在输出轴12a的前端部外周面的阳细齿进行细齿卡合的驱动侧细齿孔27。各自的驱动侧臂部21a在圆周方向间歇地(错开90度相位)以分别在轴方向突出的状态被设置在驱动侧基部20a中的与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a相向的面上的靠外径的部分。
另一方面,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a为金属制,具备被驱动侧基部22a和4根被驱动侧臂部23a。被驱动侧基部22a为圆板状,在其中心部形成有与形成在蜗杆轴6a的基端部外周面的阳细齿进行细齿卡合的被驱动侧细齿孔28。各个被驱动侧臂部23a在圆周方向间歇地(错开90度相位)以分别在轴方向突出的状态被设置在被驱动侧基部22a中的与驱动侧传递部件16a相向的面上的靠外径的部分。驱动侧臂部21a的轴方向尺寸和被驱动侧臂部23a的轴方向尺寸相等。
在本例的情况下,构成驱动侧臂部21a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29a、29b不是配置在放射方向,而是被配置成相对于放射方向分别倾斜。具体地说,使在输出轴12a的旋转方向在图3中为顺时针的情况下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一方的圆周方向侧面29a,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前方的方向(越去向径方向内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后方的方向)倾斜。与此相对,使在输出轴12a的旋转方向在图3中为逆时针的情况下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另一方的圆周方向侧面29b,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前方的方向(越去向径方向内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后方的方向)倾斜。在本例中,使构成驱动侧臂部21a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29a、29b所形成的角度不足90度(在图示的例中为大约75度)。
另外,就构成被驱动侧臂部23a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30a、30b而言,也不是配置在放射方向,而是被配置成相对于放射方向分别倾斜。具体地说,使在输出轴12a的旋转方向在图3为顺时针的情况下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一方的圆周方向侧面30a,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后方的方向倾斜。与此相对,使在输出轴12a的旋转方向在图3中为逆时针的情况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另一方的圆周方向侧面30b,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后方的方向倾斜。即、在本例的情况下,构成被驱动侧臂部23a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30a、30b的在圆周方向上的间隔为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稍大一些。
缓冲部件18a通过将橡胶、乙烯树脂那样的弹性体、合成树脂等弹性材料注塑成形而被一体地形成,具备合计8根被夹持部25a、25b(4根被夹持部25a和4根被夹持部25b)和分别各4个外径侧覆盖部31以及内径侧覆盖部32。
被夹持部25a、25b均为平板状(自由状态下的板厚为一定的直线状),分别被配置在圆周方向相邻的驱动侧臂部21a和被驱动侧臂部23a的圆周方向侧面彼此之间。尤其是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25a、25b彼此相对于包括缓冲部件18a的中心轴的假想平面(图4中的点划线α、β、γ、δ上的平面)为镜面对称,并且,分别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挨近该假想平面的方向倾斜。即、被夹持部25a、25b不是配置在放射方向,而是被配置成相对于放射方向分别倾斜。因此,在一对被夹持部25a、25b彼此之间,倾斜方向为相反朝向,倾斜角度相等。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一对被夹持部25a、25b在越去向径方向内侧、越相互挨近的方向倾斜。而且,由一对被夹持部25a、25b构成的被夹持组合部33被配置在圆周方向被等间隔的4处。
外径侧覆盖部31以及内径侧覆盖部32分别弯曲成局部圆筒状。通过内径侧覆盖部32,使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25a、25b彼此中的构成被夹持组合部33的被夹持部25a、25b的内径侧端部彼此连续。另外,通过外径侧覆盖部31,使剩余的被夹持部25a、25b(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25a、25b中分别构成另外的被夹持组合部33的被夹持部25a、25b)的外径侧端部彼此连续。据此,在圆周方向相邻的被夹持部25a、25b彼此之间,在圆周方向被交替地配置有使各自的外径侧端部彼此经外径侧覆盖部31连续的部分和使各自的内径侧端部彼此经内径侧覆盖部32连续的部分。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将缓冲部件18a的截面形状构成为大致十字筒状。
缓冲部件18a和驱动侧臂部21a以及被驱动侧臂部23a像图3所示那样组合。更具体地说,在构成被夹持组合部33的一对被夹持部25a、25b彼此之间分别配置被驱动侧臂部23a。另外,在圆周方向相邻的被夹持组合部33彼此之间(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25a、25b中分别构成另外的被夹持组合部33的被夹持部25a、25b彼此之间)分别配置驱动侧臂部21a。据此,驱动侧臂部21a的外周面由缓冲部件18a的外径侧覆盖部31覆盖,被驱动侧臂部23a的内周面由内径侧覆盖部32覆盖。在该组装状态下,构成驱动侧臂部21a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29a、29b以及构成被驱动侧臂部23a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30a、30b,与在圆周方向分别相向的被夹持部25a、25b的圆周方向侧面遍及全面地抵接或隔着微小缝隙相向。
阻尼器部件26在驱动侧传递部件16a和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a之间,被设置在缓冲部件18a的内侧,由金属制且为圆柱状的支柱部34和可轴方向位移地被外嵌在支柱部34的轴方向中间部周围的阻尼器部主体35构成。支柱部34的端部被松动嵌合在驱动侧细齿孔27以及被驱动侧细齿孔28内。另外,阻尼器部主体35为橡胶、合成树脂等弹性材料制,其轴方向尺寸比缓冲部件18a、驱动侧臂部21a以及被驱动侧臂部23a的轴方向尺寸大。阻尼器部主体35被插入缓冲部件18a的内径侧覆盖部32的内径侧,在驱动侧基部20a和被驱动侧基部22a的相互相向的面彼此之间,在轴方向上被夹持。在本例的情况下,在支柱部34的两端面和输出轴12a的前端面以及蜗杆轴6a的基端面之间设置有在阻尼器部主体35在轴方向某种程度地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消失的程度的大小的缝隙。
在本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15a以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吸收构成部件的尺寸误差、装配误差等误差。即、在本例中,若使电动马达8的输出轴12a被旋转驱动,开始传递扭矩,则朝向缓冲部件18a的径方向内方的力作用于被夹持在驱动侧臂部21a的圆周方向侧面29a、29b和被驱动侧臂部23a的圆周方向侧面30b、30a之间的被夹持部25a、25b。
例如,在使输出轴12a按图3的顺时针被旋转驱动,开始传递扭矩的情况下,在驱动侧臂部21a中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圆周方向侧面29a和被驱动侧臂部23a中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的圆周方向侧面30b之间夹持构成缓冲部件18a的4根被夹持部25a。在这种情况下,以构成驱动侧臂部21a的圆周方向侧面29a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前方的方向倾斜为起因,被夹持部25a从外径侧部分向内径侧部分渐渐在圆周方向被压坏而弹性变形。而且,如图3中实线的箭头所示,朝向缓冲部件18a的径方向内方的力作用于被夹持部25a。
另一方面,在使输出轴12a按图3的逆时针被旋转驱动,开始传递扭矩的情况下,在驱动侧臂部21a中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圆周方向侧面29b和被驱动侧臂部23a中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的圆周方向侧面30a之间,夹持构成缓冲部件18a的4根被夹持部25b。在这种情况下,以构成驱动侧臂部21a的圆周方向侧面29b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前方的方向倾斜为起因,被夹持部25b从外径侧部分向内径侧部分渐渐在圆周方向被压坏而弹性变形。而且,如图3中虚线的箭头所示,朝向缓冲部件18a的径方向内方的力作用于被夹持部25b。
由此,在使输出轴12a按图3的顺时针被旋转驱动的情况下,能够使被夹持部25a的内径侧端部的附近部分向径方向内方挠曲(成为束缚力弱的状态),在使输出轴12a按图3的逆时针被旋转驱动的情况下,能够使被夹持部25b的内径侧端部的附近部分向径方向内方挠曲(成为束缚力弱的状态)。因此,在任意一种情况下,都能够使缓冲部件18a与以往构造相比成为容易弹性变形的状态。尤其是在本例中,由于没有使被夹持部25a、25b的内径侧端部像以往构造那样在圆周方向连续,而是构成为缓冲部件18a的内径侧部分在圆周方向不连续,所以,能够使缓冲部件18a成为更容易弹性变形的状态。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充分吸收在输出轴12a和蜗杆轴6a之间产生的误差,并且,还能够谋求提高作为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系统整体的传递效率。
另外,在本例中,能够提高用于防止忘记装配缓冲部件18a的检查工序的作业效率。即、使构成缓冲部件18a的被夹持部25a、25b的外径侧端部彼此连续的外径侧覆盖部31覆盖驱动侧臂部21a的外周面,在扭矩传递用接头15a的组装状态下露出在外部的部分的面积足够大。由此,容易目视确认缓冲部件18a,能够谋求提高用于防止忘记装配缓冲部件18a的检查工序的作业效率。
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在圆周方向相邻的驱动侧臂部21a和被驱动侧臂部23a的圆周方向侧面彼此之间分别夹装有弹性材料制的被夹持部25a、25b,所以,有效地防止齿敲击音的产生。再有,在推力作用于输出轴12a和蜗杆轴6a之间的情况下,在驱动侧基部20a和被驱动侧基部22a的相互相向的面彼此之间,构成阻尼器部件26的阻尼器部主体35在轴方向弹性变形并收缩,吸收推力的一部分,并传递剩余的推力。因此,能够减小在输出轴12a和蜗杆轴6a之间传递的推力。另外,有效地防止该推力向缓冲部件18a传递,还能够长期确保缓冲部件18a的耐久性。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例]
图5~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例。本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15b也具备驱动侧传递部件16b、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b、缓冲部件18b和阻尼器部件26。
在本例的情况下,就被设置在驱动侧传递部件16b上的4根驱动侧臂部21b而言,使构成各个驱动侧臂部21b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29c、29d的相对于放射方向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情况相比,分别大相同的量。换言之,在使输出轴12a被旋转驱动的情况下,使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圆周方向侧面29c(29d)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前方的方向更大地倾斜。而且,使一对圆周方向侧面29c、29d所形成的角度为90度(直角),并且,将驱动侧臂部21b的截面形状做成直角三角形状。
就被设置在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b上的4根被驱动侧臂部23b而言,也使一对圆周方向侧面30c、30d的相对于放射方向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情况相比,分别大相同的量。换言之,在使输出轴12a被旋转驱动的情况下,使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圆周方向侧面30c(30d)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后方的方向更大地倾斜。而且,相互平行地配置一对圆周方向侧面30c、30d,将驱动侧臂部23b的截面形状做成矩形状。
再有,就构成缓冲部件18b的被夹持组合部33a而言,也使一对被夹持部25c、25d的相对于放射方向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情况相比,分别大相同的量。换言之,在使输出轴12a被旋转驱动的情况下,使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被夹持部25c(25d)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后方的方向更大地倾斜。而且,在本例的情况下,相互平行地配置一对被夹持部25c、25d。另外,使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25c、25d彼此中构成被夹持组合部33a的被夹持部25c、25d的外径侧端部彼此经分别为平板状(自由状态下的板厚为一定的直线状)的外径侧覆盖部31a连续,且使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25c、25d彼此中分别构成另外的被夹持组合部33a的被夹持部25c、25d的内径侧端部彼此直接连续。通过这样的结构,缓冲部件18b的截面形状成为十字筒状。
缓冲部件18b和驱动侧臂部21b以及被驱动侧臂部23b像图6所示那样组合。更具体地说,在构成被夹持组合部33a的一对被夹持部25c、25d彼此之间分别配置被驱动侧臂部23b。另外,在圆周方向相邻的被夹持组合部33a彼此之间(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25c、25d中分别构成另外的被夹持组合部33a的被夹持部25c、25d彼此之间)配置驱动侧臂部21b。据此,被驱动侧臂部23b的外周面由缓冲部件18b的外径侧覆盖部31a覆盖,驱动侧臂部21b的内径侧端缘由被夹持部25c、25d的内径侧端缘彼此的连续部覆盖。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使输出轴12a被旋转驱动的情况下,能够使图6实线的箭头所示的作用于被夹持部25c(25d)的朝向缓冲部件18b的径方向内方的力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情况大。因此,能够使缓冲部件18a成为更容易弹性变形的状态。因此,根据本例的构造,可以更有效地吸收构成零件的尺寸误差、装配误差等误差。就其它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情况相同。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例]
图8~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例。本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15c也具备驱动侧传递部件16c、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c、缓冲部件18c和阻尼器部件26。
在本例的情况下,就被设置在驱动侧传递部件16c上的4根驱动侧臂部21c而言,使构成各个驱动侧臂部21c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29e、29f的相对于放射方向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情况相比,分别小相同的量。换言之,在使输出轴12a被旋转驱动的情况下,使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前述各圆周方向侧面29e(29f)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前方的方向更小地倾斜。另外,在图示的例中,使一对圆周方向侧面29e、29f所形成的角度为约60度。
就被设置在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c上的4根被驱动侧臂部23c而言,也使构成各个被驱动侧臂部23c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30e、30f的相对于放射方向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情况相比,分别小相同的量。换言之,在使输出轴12a被旋转驱动的情况下,使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圆周方向侧面30e(30f)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后方的方向更小地倾斜。
再有,就构成缓冲部件18c的被夹持组合部33b而言,也是使一对被夹持部25e、25f的相对于放射方向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情况相比,分别小相同的量。换言之,在使输出轴12a被旋转驱动的情况下,使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被夹持部25e(25f)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后方的方向更小地倾斜。而且,使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25e、25f彼此中的构成被夹持组合部33b的被夹持部25e、25f的外径侧端部彼此经分别为局部圆筒状的外径侧覆盖部31b连续。另外,使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25e、25f彼此中的分别构成另外的被夹持组合部33b的被夹持部25e、25f的内径侧端部彼此经分别为局部圆筒状的内径侧覆盖部32a连续。根据这样的结构,缓冲部件18c的截面形状成为大致十字筒状。
缓冲部件18c和驱动侧臂部21c以及被驱动侧臂部23c像图9所示那样组合。更具体地说,在构成被夹持组合部33b的一对被夹持部25e、25f彼此之间配置被驱动侧臂部23c。另外,在圆周方向相邻的被夹持组合部33b彼此之间(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25e、25f中的分别构成另外的被夹持组合部33b的被夹持部25e、25f彼此之间)配置驱动侧臂部21c。据此,被驱动侧臂部23c的外周面由缓冲部件18c的外径侧覆盖部31b覆盖,驱动侧臂部21c的内周面由内径侧覆盖部32a覆盖。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使输出轴12a被旋转驱动的情况下,图9中实线的箭头所示的作用于被夹持部25e(25f)的朝向缓冲部件18c的径方向内方的力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情况小。由此,缓冲部件18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情况相比难以弹性变形,但与以往构造相比,能够充分地弹性变形。因此,在本例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吸收构成零件的尺寸误差、装配误差等误差。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外径侧覆盖部31b覆盖与驱动侧臂部21c相比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短的被驱动侧臂部23c的外周面,所以,能够缩短缓冲部件18c的周长。由此,能够谋求降低缓冲部件18c的成本。就其它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情况相同。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例]
图11~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例。本例的特征是构成扭矩传递用接头15d的缓冲部件18d并非一体形成,而是通过将多个缓冲片36、36a在轴方向层叠而构成这点。
在本例的情况下,通过将3个缓冲片36、36a在轴方向层叠来构成缓冲部件18d,上述缓冲片36、36a具有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例中使用的缓冲部件18b在轴方向3分割(切成3个)那样的形状。缓冲片36、36a均具有以在轴方向被层叠的状态分别构成被夹持部25c、25d的被夹持片37a、37b(4根被夹持片37a和4根被夹持片37b)和以在轴方向被层叠的状态分别构成外径侧覆盖部31a的外径侧覆盖片38。
在本例的情况下,与配置在轴方向两侧的一对缓冲片36相比,由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被配置在轴方向中央的缓冲片36a。具体地说,缓冲片36a由橡胶、弹性体等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制造,缓冲片36由与橡胶、弹性体相比难以弹性变形的聚甲醛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制造。
另外,在构成由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制造的缓冲片36a的被夹持片37a、37b的圆周方向两侧面分别各设置1个朝向圆周方向突出的鼓出部39a、39b。在本例的情况下,将这些鼓出部39a、39b的截面形状做成直角三角形状,将鼓出部39a、39b中在圆周方向的突出量大的一侧配置在被夹持片37a、37b的外径侧。而且,在缓冲部件18d和驱动侧臂部21b以及被驱动侧臂部23b的组装状态下,鼓出部39a、39b的一部分在驱动侧臂部21b的圆周方向侧面29c、29d和被驱动侧臂部23b的圆周方向侧面30c、30d之间被弹性地压坏。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开始传递扭矩时,首先,在驱动侧臂部21b的圆周方向侧面29c、29d和被驱动侧臂部23b的圆周方向侧面30c、30d之间夹持构成被配置在轴方向中央的由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制造的缓冲片36a的被夹持片37a、37b。而且,在构成缓冲片36a的被夹持片37a、37b(鼓出部39a、39b)弹性变形规定量后,夹持构成被配置在轴方向两侧的缓冲片36的被夹持片37a、37b。由此,能够使夹持构成缓冲片36、36a的被夹持片37a、37b的时刻在这些多个缓冲片36、36a彼此之间错开。因此,能够从开始传递扭矩的瞬间就使防止传递大的扭矩的阻尼器效果更大。
再有,通过设置鼓出部39a、39b,能够在装配了缓冲部件18d的状态下,使缓冲部件18d具有相对于驱动侧传递部件16b以及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b的过盈量。因此,有效地防止缓冲部件18d相对于驱动侧传递部件16b以及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b松旷,可以稳定地进行扭矩的传递。就其它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情况相同。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例]
图14以及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例。在本例的情况下,使鼓出部39c、39d的形状以及数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例的情况不同,上述鼓出部39c、39d形成在构成缓冲部件18e的在轴方向被层叠的3个缓冲片36、36b中的被配置在轴方向中央的缓冲片36b上。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构成缓冲片36b的被夹持片37a、37b的圆周方向两侧面分别各设置有2个朝向圆周方向突出的鼓出部39c、39d。更具体地说,在被夹持片37a、37b的圆周方向单侧面的靠内径的部分以及靠外径的部分以相互隔离的状态设置2个鼓出部39c,且在被夹持片37a、37b的圆周方向另一侧面的靠内径的部分以及靠外径的部分以相互隔离的状态设置2个鼓出部39d。另外,将鼓出部39c、39d的截面形状做成各自的圆周方向侧面为圆弧状的大致D字形状。
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各自的2个鼓出部39c、39d以相互隔离的状态被设置,所以,能够使这些鼓出部39c、39d独立地弹性变形。由此,弹力的调整容易,且可得到稳定的弹力。就其它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例以及第四例的情况相同。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例]
图16以及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例。本例的特征是将构成缓冲部件18f的在轴方向被层叠的缓冲片36、36c中的配置在轴方向中央的缓冲片36c和阻尼器部件26a的阻尼器部主体35a一体地构成这点。
阻尼器部件26a由金属制且为圆柱状的支柱部34a和橡胶、弹性体等弹性材料制且可轴方向位移地外嵌在支柱部34a的轴方向中间部周围的圆筒状的阻尼器部主体35a构成。阻尼器部主体35a在使其轴方向中间部外周面和构成缓冲片36c的被夹持片37a、37b彼此的连续部在圆周方向被等间隔的4处位置连续的状态下,与缓冲片36c一体地形成。这样的一体构造的缓冲片36c以及阻尼器部主体35a通过注塑成形被同时形成。
在本例的情况下,也是将阻尼器部主体35a的轴方向尺寸设定得比缓冲部件18f以及驱动侧臂部21b以及被驱动侧臂部23b的轴方向尺寸大。由此,阻尼器部主体35a在驱动侧基部20a以及被驱动侧基部22a的相互相向的面彼此之间,在轴方向被夹持。另外,支柱部34a将各自的端部松动嵌合在驱动侧细齿孔27以及被驱动侧细齿孔28内。
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将构成阻尼器部件26a的阻尼器部主体35a和构成缓冲部件18f的缓冲片36c一体地形成,所以,与将它们个别地独立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与零件数量的削减相伴的成本降低,并且,能够谋求与制造作业以及装配作业的作业工时的降低相伴的成本降低。另外,由于阻尼器部主体35a的设置位置由缓冲部件18f(缓冲片36c)限制,所以,能够稳定地得到由阻尼器部件26a发挥的吸收推力的功能。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缓冲部件18f限制阻尼器部件26a的设置位置,所以,还可以从阻尼器部件26a中省略支柱部34a。就其它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第四例以及第五例的情况相同。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七例]
图18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七例。在本例的情况下,构成扭矩传递用接头15e的缓冲部件18g通过将3个缓冲片36d、36e在轴方向层叠而构成,上述缓冲片36d、36e具有将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中使用的缓冲部件18a在轴方向3分割那样的形状。这些缓冲片36d、36e均具有以在轴方向被层叠的状态分别构成被夹持部25a、25b的被夹持片37c、37d(4根被夹持片37c和4根被夹持片37d)、以在轴方向被层叠的状态分别构成外径侧覆盖部31的外径侧覆盖片38a和以在轴方向被层叠的状态分别构成内径侧覆盖部32的内径侧覆盖片40。
在本例的情况下,也是与被配置在轴方向两侧的一对缓冲片36d相比,由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制造被配置在轴方向中央的缓冲片36e。具体地说,由橡胶、弹性体等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制造缓冲片36e,且由与橡胶、弹性体相比难以弹性变形的聚甲醛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制造缓冲片36d。
另外,在构成缓冲片36e的被夹持片37c、37d的圆周方向两侧面分别各设置1个朝向圆周方向突出的鼓出部39a、39b。在本例的情况下,也将这些鼓出部39a、39b的截面形状做成直角三角形状,将这些鼓出部39a、39b中的在圆周方向的突出量大的一侧配置在被夹持片37c、37d的外径侧。
在本例的情况下,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例的情况相同,能够使阻尼器效果更大,且能够谋求防止缓冲部件18g的松旷。另外,替代本例的构造的鼓出部39a、39b,也可以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例的构造的鼓出部39c、39d,还可以像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例所示那样,将缓冲片36e与构成阻尼器部件的阻尼器部主体一体地形成。就其它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以及第四例的情况相同。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八例]
图19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八例。在本例的情况下,构成扭矩传递用接头15f的缓冲部件18h通过将3个缓冲片36f、36g在轴方向层叠而构成,上述缓冲片36f、36g具有将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例中使用的缓冲部件18c在轴方向3分割那样的形状。这些缓冲片36f、36g均具有以在轴方向被层叠的状态分别构成被夹持部25e、25f的被夹持片37e、37f(4根被夹持片37e和4根被夹持片37f)、以在轴方向被层叠的状态分别构成外径侧覆盖部31b的外径侧覆盖片38b、以在轴方向被层叠的状态分别构成内径侧覆盖部32a的内径侧覆盖片40a。
在本例的情况下,也是与被配置在轴方向两侧的一对缓冲片36f相比,由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制造被配置在轴方向中央的缓冲片36g。具体地说,由橡胶、弹性体等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制造该缓冲片36g,且由与橡胶、弹性体相比难以弹性变形的聚甲醛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制造缓冲片36f。
在构成缓冲片36g的被夹持片37e、37f的圆周方向两侧面分别各设置1个朝向圆周方向突出的鼓出部39a、39b。在本例的情况下,也将这些鼓出部39a、39b的截面形状做成直角三角形状,将这些鼓出部39a、39b中的在圆周方向的突出量大的一侧配置在被夹持片37e、37f的外径侧。
在本例的情况下,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例的情况同样,能够使阻尼器效果更大,且能够谋求防止缓冲部件18h的松旷。替代本例的构造的鼓出部39a、39b,也可以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例的构造的鼓出部39c、39d,也能够像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例所示那样,将缓冲片36g与构成阻尼器部件的阻尼器部主体一体地形成。就其它结构以及作用效果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例以及第四例的情况相同。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其第四例~第八例中,都是缓冲部件由3个缓冲片构成,但缓冲片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缓冲部件也能够由2个缓冲片构成,也能够由4个以上的缓冲片构成。另外,能够由相同的材料制造构成缓冲部件的所有的缓冲片,也能够由相互不同的材料制造这些缓冲片。另外,鼓出部的截面形状也并非限定于直角三角形、D字形的形状,能够采用半圆形、梯形等种种形状。再有,还能够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各例的构造适宜组合来实施。
[第二实施方式的1例]
图20~图35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1例。本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15g具备:在作为驱动轴的输出轴12a的前端部与该前端部同心地并且不可相对旋转地被支撑的驱动侧传递部件16d;在作为被驱动轴的蜗杆轴6a的基端部与该基端部同心地并且不可相对旋转地被支撑的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d;被设置在驱动侧传递部件16d和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d之间的缓冲部件18i;和阻尼器部件26b。
驱动侧传递部件16d为金属制,具备驱动侧基部20b和4根驱动侧臂部21c。在驱动侧基部20b的中心部形成有与被形成在输出轴12a的前端部外周面的阳细齿进行细齿卡合的驱动侧细齿孔27。另外,各个驱动侧臂部21c在圆周方向间歇地(错开90度相位)以分别在轴方向突出的状态被设置在驱动侧基部20b中的与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d相向的面的靠外径的部分。
另一方面,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7d为金属制,具备被驱动侧基部22b和4根被驱动侧臂部23c。在被驱动侧基部22b的中心部形成有与被形成在蜗杆轴6a的基端部外周面的阳细齿进行细齿卡合的被驱动侧细齿孔28。另外,各自的被驱动侧臂部23c在圆周方向间歇地(错开90度相位)以分别在轴方向突出的状态被设置在被驱动侧基部22b中的与驱动侧传递部件16d相向的面的靠外径的部分。驱动侧臂部21c的轴方向尺寸和被驱动侧臂部23c的轴方向尺寸相等。
在本例的情况下,构成作为一方的臂部的驱动侧臂部21c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29g、29h不是配置在放射方向,而是被配置成相对于放射方向分别倾斜。具体地说,使在输出轴12a的旋转方向在图25中为顺时针的情况下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一方的圆周方向侧面29g,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前方的方向(越去向径方向内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后方的方向)倾斜。与此相对,使在输出轴12a的旋转方向在图25中为逆时针的情况下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另一方的圆周方向侧面29h,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前方的方向(越去向径方向内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后方的方向)倾斜。另外,使构成驱动侧臂部21c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29g、29h所形成的角度在90度以上(图示的例中大约110度)。
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就构成作为另一方的臂部的被驱动侧臂部23c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30g、30h而言,也是不配置在放射方向,而是被配置成相对于放射方向分别倾斜。具体地说,使在输出轴12a的旋转方向在图25中为顺时针的情况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一方的圆周方向侧面30g,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后方的方向倾斜。与此相对,使在输出轴12a的旋转方向在图25中为逆时针的情况下成为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另一方的圆周方向侧面30h,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后方的方向倾斜。另外,构成被驱动侧臂部23c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30g、30h的在圆周方向上的间隔为尖细,即,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小。
缓冲部件18i通过将分别为大致十字筒状的3个缓冲片41、42(1个内侧缓冲片41和2个外侧缓冲片42)在轴方向重合而构成,具备合计8个被夹持部43a、43b和4个外径侧覆盖部44。
被夹持部43a、43b分别为平板状,分别被配置于在圆周方向相邻的驱动侧臂部21c和被驱动侧臂部23c的圆周方向侧面彼此之间。在本例中,通过使在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43a、43b彼此之间具有相对于包括缓冲部件18i的中心轴的假想平面(图9中的点划线α、β、γ、δ上的平面)为镜面对称,并且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相互挨近,且相对于放射方向在挨近该假想平面的方向倾斜这样的关系,不将被夹持部43a、43b配置在放射方向,而是相对于放射方向分别使之倾斜(在一对被夹持部43a、43b彼此之间,倾斜方向为反方向,倾斜角度相等)。而且,由一对被夹持部43a、43b构成的被夹持组合部45被配置在圆周方向被等间隔的4处。
外径侧覆盖部44的各自的外周面形状为局部圆筒面状,使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43a、43b彼此中的构成被夹持组合部45的被夹持部43a、43b的外径侧端部彼此连续。与此相对,使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43a、43b中分别构成另外的被夹持组合部45的被夹持部43a、43b的内径侧端部彼此直接连续。据此,在圆周方向相邻的被夹持部43a、43b彼此之间,在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使各自的外径侧端部彼此经外径侧覆盖部44连续的部分和使各自的内径侧端部彼此直接连续的部分。通过这样的结构,缓冲部件18i的截面形状成为大致十字筒状。
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构成缓冲部件18i的3个缓冲片41、42中的配置在轴方向中央的内侧缓冲片41与配置在轴方向两侧的外侧缓冲片42相比,由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制造。具体地说,由橡胶、弹性体等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制造内侧缓冲片41,由与橡胶、弹性体相比难以弹性变形的聚甲醛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制造外侧缓冲片42。
另外,内侧缓冲片41在缓冲部件18i的组装状态下,具有分别构成被夹持部43a、43b的内侧被夹持片46a、46b和分别构成外径侧覆盖部44的内侧覆盖片47。就外侧缓冲片42而言也同样,在缓冲部件18i的组装状态下,具有分别构成被夹持部43a、43b的外侧被夹持片48a、48b和分别构成外径侧覆盖部44的外侧覆盖片49。因此,缓冲部件18i中的被夹持部43a、43b通过分别将内侧被夹持片46a、46b和外侧被夹持片48a、48b在轴方向层叠而构成,外径侧覆盖部44通过分别将内侧覆盖片47和外侧覆盖片49在轴方向层叠而构成。
另外,使构成内侧缓冲片41的内侧被夹持片46a、46b的宽度尺寸(圆周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分别比构成外侧缓冲片42的外侧被夹持片48a、48b的宽度尺寸(圆周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大。据此,在缓冲部件18i的组装状态下,使内侧被夹持片46a、46b的圆周方向两侧面与外侧被夹持片48a、48b的圆周方向两侧面相比朝向圆周方向突出,在该部分形成鼓出部50a、50b。而且,在缓冲部件18i和驱动侧臂部21c以及被驱动侧臂部23c的组装状态下,将鼓出部50a、50b在驱动侧臂部21c的圆周方向侧面29g、29h和被驱动侧臂部23c的圆周方向侧面30g、30h之间弹性地略微压坏。在本例的情况下,使鼓出部50a、50b的宽度尺寸遍及被夹持部43a、43b的长度方向为一定。
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一体地构成内侧缓冲片41和阻尼器部件26b。阻尼器部件26b为圆柱状的实心体,通过将形成在靠轴方向一端的部分的外周面上的薄壁的环状连结部51的圆周方向被等间隔的4处位置分别连结于内侧被夹持片46a、46b的内径侧端部彼此的连续部,而与内侧缓冲片41一体地被设置在该内侧缓冲片41的内侧。另外,阻尼器部件26b使其轴方向另一端部(图31的右端部)与内侧缓冲片41(以及缓冲部件18i)的轴方向侧面相比向轴方向外侧较大地突出。这样的一体构造的内侧缓冲片41和阻尼器部件26b通过注塑成形同时被形成。
另外,为了提高由3个缓冲片41、42构成的缓冲部件18i的组装性以及操作性,将内侧缓冲片41和外侧缓冲片42由扣合式的结合构造可装拆地结合。由此,在构成外侧缓冲片42的4个外侧覆盖片49,在圆周方向交替地形成有挂钩状(钩形)的卡定爪片52和卡合凹部53。另外,卡定爪片52相当于卡合部,卡合凹部53相当于被卡合部,但也可以代替卡定爪片52和卡合凹部53,采用像这样形成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其它手段。
卡定爪片52以在轴方向突出的状态被形成在外侧覆盖片49的轴方向单侧面中的内径侧端部。另外,卡定爪片52的前端部分别朝向径方向外侧折曲。与此相对,卡合凹部53遍及直径方向被形成在外侧覆盖片49的轴方向另一侧面。另外,在这些外侧覆盖片49中的在其轴方向另一侧面形成有卡合凹部53的外侧覆盖片49的内周面形成用于使卡定爪片52通过的凹槽54。
为将内侧缓冲片41和外侧缓冲片42结合,在内侧缓冲片41的轴方向两侧以使轴方向单侧面彼此相向,并且使外侧缓冲片42彼此的相位错开90度的状态配置外侧缓冲片42。据此,在圆周方向的4处位置,卡定爪片52和卡合凹部53(凹槽54)被配置在同一假想线上。而且,通过使外侧缓冲片42彼此相互挨近,使卡定爪片52一面向径方向内方弹性变形,一面在构成内侧缓冲片41的内侧覆盖片47的径方向内侧以及凹槽54的内侧依次通过。而且,在使内侧缓冲片41在轴方向略微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使卡定爪片52向径方向外方弹性复原,使这些卡定爪片52的前端部弹性地卡合于卡定凹部53。在本例的情况下,由这样的扣合式的结合构造,将内侧缓冲片41和外侧缓冲片42相互结合,构成缓冲部件18i。
另外,缓冲部件18i和驱动侧臂部21c以及被驱动侧臂部23c像图25所示那样组合。更具体地说,在构成被夹持组合部45的一对被夹持部43a、43b彼此之间,在环状连结部51的径方向外侧部分配置被驱动侧臂部23c(另一方的臂部)。另外,在圆周方向相邻的被夹持组合部45彼此之间(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被夹持部43a、43b中的分别构成另外的被夹持组合部45的被夹持部43a、43b彼此之间)配置驱动侧臂部21c(一方的臂部)。据此,由构成缓冲部件18i的外径侧覆盖部44覆盖被驱动侧臂部23c的外周侧面。另外,在该状态下,使构成驱动侧臂部21c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29g、29h以及构成被驱动侧臂部23c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30g、30h遍及整个面与在圆周方向分别相向的被夹持部43a、43b的圆周方向侧面抵接。而且,将鼓出部50a、50b弹性地略微压坏。
另外,阻尼器部件26b如图20所示,在扭矩传递用接头15g的组装状态下,在电动马达8的输出轴12a的前端面和蜗杆轴6a的基端面之间,在轴方向上被夹持。
在本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15g以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吸收构成部件的尺寸误差、装配误差等误差,且能够提高用于防止忘记装配缓冲部件18i的检查工序的作业效率。再有,在本例中,由于用使用了卡定爪片52和卡合凹部53的扣合式的结合构造结合内侧缓冲片41和外侧缓冲片42,所以,能够容易地组装缓冲部件18i,且能够使缓冲部件18i的操作性良好。就其它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各例的扭矩传递用接头以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情况相同。
另外,就鼓出部的形状而言,并不限定于宽度尺寸遍及被夹持部的长度方向不变化的构造,也能够采用图36所示的构造。即、如图36(A)所示,也能够使鼓出部50c、50d的宽度尺寸(突出量)越去向被夹持部43a、43b的外径侧越大,将这些鼓出部50c、50d做成大致三角形状,或如图36(B)所示,使鼓出部50e、50f的宽度尺寸(突出量)越去向被夹持部43a、43b的长度方向中央越大,将这些鼓出部50e、50f做成凸圆弧形。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能够逐渐增大鼓出部50c(50e)、50d(50f)发挥的弹力,所以,能够使传递扭矩更平缓地变大。
另外,在本例中,寻求因零件的共通化带来的成本降低,将一对外侧缓冲片彼此做成相同的形状,但是,也可以使用一对外侧缓冲片彼此为不同的形状的一对外侧缓冲片,例如,在单侧的外侧缓冲片形成4个卡定爪片,在另一侧的外侧缓冲片形成4个卡合凹部等。
另外,在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也都能够在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前端部安装具有与各例的被驱动侧传递部件相同的形状的驱动侧传递部件,在蜗杆轴的基端部安装具有与各例的驱动侧传递部件相同的形状的被驱动侧传递部件。总而言之,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替换地使用驱动侧传递部件和被驱动侧传递部件。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尤其可以合适地应用在汽车用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但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具有在驱动轴和被驱动轴之间传递扭矩的构造的各种机械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方向盘;2:转向轴;3:壳体;4:蜗轮;5:蜗杆;6、6a:蜗杆轴;7:蜗杆齿;8:电动马达;9a、9b:滚动轴承;10:推压垫片;11:螺旋弹簧;12、12a:输出轴;13:花键孔;14:花键轴部;15、15a~15g:扭矩传递用接头;16、16a~16d:驱动侧传递部件;17、17a~17d: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8、18a~18i:缓冲部件;19:钢球;20、20a、20b:驱动侧基部;21、21a~21c:驱动侧臂部;22、22a、22b:被驱动侧基部;23、23a~23c:被驱动侧臂部;24:圆筒部;25、25a~25f:被夹持部;26、26a、26b:阻尼器部件;27:驱动侧细齿孔;28:被驱动侧细齿孔;29a~29h:圆周方向侧面;30a~30h:圆周方向侧面;31、31a~31c:外径侧覆盖部;32、32a:内径侧覆盖部;33、33a、33b:被夹持组合部;34、34a:支柱部;35、35a:阻尼器部主体;36、36a~36g:缓冲片;37a~37f:被夹持片;38、38a、38b:外径侧覆盖片;39a~39d:鼓出部;40、40a:内径侧覆盖片;41:内侧缓冲片;42:外侧缓冲片;43a、43b:被夹持部;44:外径侧覆盖部;45:被夹持组合部;46a、46b:内侧被夹持片;47:内侧覆盖片;48a、48b:外侧被夹持片;49:外侧覆盖片;50a~50f:鼓出部;51:环状连结部;52:卡定爪片;53:卡合凹部;54:凹槽。

Claims (6)

1.一种扭矩传递用接头,
所述扭矩传递用接头具备:驱动侧传递部件,其在驱动轴的端部与该驱动轴同心地被支撑;被驱动侧传递部件,其在被驱动轴的端部与该被驱动轴同心地被支撑,前述被驱动轴与前述驱动轴在轴方向被串联地配置;和弹性材料制的缓冲部件,其被设置在该驱动侧传递部件和该被驱动侧传递部件之间,所述扭矩传递用接头在前述驱动轴的端部和前述被驱动轴的端部彼此之间传递扭矩,
该扭矩传递用接头的特征在于,
前述驱动侧传递部件具备:被支撑在前述驱动轴的端部的驱动侧基部;和多根驱动侧臂部,它们在圆周方向间歇地以分别在轴方向突出的状态被设置在该驱动侧基部中的与前述被驱动侧传递部件相向的面上,
前述被驱动侧传递部件具备:被支撑在前述被驱动轴的端部的被驱动侧基部;和多根被驱动侧臂部,它们在圆周方向间歇地以分别在轴方向突出的状态被设置在该被驱动侧基部中的与前述驱动侧传递部件相向的面上,
前述缓冲部件具备由分别为平板状的一对被夹持部构成并被配置在圆周方向的多处的被夹持组合部,并且,前述缓冲部件通过在圆周方向相邻的前述被夹持部彼此之间,在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使该被夹持部的外径侧端部彼此经外径侧覆盖部连续的部分和使该被夹持部的内径侧端部彼此直接或经内径侧覆盖部连续的部分,从而将截面形状构成为非圆形的筒状,
前述驱动侧臂部和前述被驱动侧臂部在圆周方向被交替地配置,并且,在圆周方向相邻的该驱动侧臂部和该被驱动侧臂部的圆周方向侧面彼此之间分别配置前述被夹持部,以及
在构成前述被夹持组合部的前述一对被夹持部之间,配置前述驱动侧臂部或前述被驱动侧臂部中的一方,并且,在圆周方向相邻的前述被夹持组合部彼此之间,配置前述驱动侧臂部或前述被驱动侧臂部中的另一方的臂部,该驱动侧臂部和该被驱动侧臂部中的任意一个的外周面由前述外径侧覆盖部覆盖,该外径侧覆盖部露出到前述扭矩传递用接头的外部,
构成前述被夹持组合部的前述一对被夹持部相对于包括前述缓冲部件的中心轴的假想平面而言镜面对称,并且,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挨近该假想平面的方向分别倾斜,并且,在构成前述驱动侧臂部的每一个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中的、在前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位于前方的圆周方向侧面,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前方的方向倾斜,并且,构成前述被驱动侧臂部的每一个的一对圆周方向侧面中的、在前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位于前方的圆周方向侧面,相对于放射方向在越去向径方向外侧、越去向旋转方向后方的方向上倾斜,
前述缓冲部件通过将弹性不同的2种以上的多个缓冲片在轴方向重合而构成,该缓冲片分别具有以在轴方向重合的状态构成前述被夹持部的被夹持片和以在轴方向重合的状态构成前述外径侧覆盖部的覆盖片,
使构成如下的缓冲片的被夹持片的圆周方向侧面与构成其它的缓冲片的被夹持片的圆周方向侧面相比朝向圆周方向突出,前述如下的缓冲片是在构成前述缓冲部件的多个缓冲片中的、与前述其它的缓冲片相比由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制造的缓冲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其特征在于,构成前述缓冲部件的多个缓冲片通过分别被设置在该缓冲片上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卡合而被相互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缓冲部件的内侧设置用于吸收作用于前述驱动轴和前述被驱动轴之间的推力的一部分并传递剩余的推力的阻尼器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前述阻尼器部件与构成前述缓冲部件的前述多个缓冲片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一体地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前述被夹持组合部被设置在圆周方向等间隔的4处,前述缓冲部件的截面形状为十字筒状。
6.一种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被支撑在固定的部分的壳体;转向用旋转轴,其被旋转自由地设置在该壳体,并伴随着方向盘的旋转而旋转,付与转向轮转向角;蜗轮,其在前述壳体的内部,在该转向用旋转轴的一部分与该转向用旋转轴同心地被支撑,并与该转向用旋转轴一起旋转;蜗杆,其具备轴方向两端部分别由轴承旋转自由地支撑在前述壳体的蜗杆轴、和被设置在该蜗杆轴的轴方向中间部且与前述蜗轮啮合的蜗杆齿;以及用于旋转驱动该蜗杆的电动马达,在该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和前述蜗杆轴之间设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传递接头,由该扭矩传递用接头将前述输出轴和前述蜗杆轴能够传递扭矩地连接。
CN201380001528.4A 2012-11-01 2013-07-29 扭矩传递用接头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1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1467A JP6149381B2 (ja) 2012-11-01 2012-11-01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2-241467 2012-11-01
PCT/JP2013/070506 WO2014069060A1 (ja) 2012-11-01 2013-07-29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およ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1414A CN104011414A (zh) 2014-08-27
CN104011414B true CN104011414B (zh) 2017-08-01

Family

ID=506269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152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1414B (zh) 2012-11-01 2013-07-29 扭矩传递用接头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CN20138000152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98805B (zh) 2012-11-01 2013-07-29 扭矩传递用接头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152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98805B (zh) 2012-11-01 2013-07-29 扭矩传递用接头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718493B2 (zh)
EP (2) EP2916021B1 (zh)
JP (1) JP6149381B2 (zh)
CN (2) CN104011414B (zh)
WO (2) WO20140690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8946B2 (ja) * 2012-02-24 2015-10-21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軸連結器
JP5915355B2 (ja) * 2012-04-23 2016-05-1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軸連結機構
EP2918862B1 (en) * 2012-11-06 2018-04-25 NSK Ltd. Torque transmission joint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2015217704A (ja) 2014-05-14 2015-12-0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560980B1 (ko) * 2014-06-23 2015-10-15 주식회사 만도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의 동력전달 장치
DE102014212133A1 (de) * 2014-06-25 2015-12-31 Robert Bosch Gmbh Antriebseinheit
JP2016124488A (ja) * 2015-01-07 2016-07-1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7107730B (zh) * 2015-01-07 2019-08-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旋转轴的支承结构
US9744987B2 (en) * 2015-04-29 2017-08-29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Worm shaft subassembly
US10029756B2 (en) * 2015-07-14 2018-07-24 Duncan Bayard STOTHERS Impact absorbing support for a wheel
JP6653874B2 (ja) * 2015-08-04 2020-02-26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US20180313397A1 (en) * 2016-04-06 2018-11-01 Hp Indigo B.V. Torque keys
KR101853543B1 (ko) * 2016-05-19 2018-04-30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의 감속기
CN109278849B (zh) * 2016-10-09 2020-07-24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转向器内端盖总成及其转向器
EP3453906B1 (en) * 2016-10-13 2020-12-09 NSK Ltd. Joint for torque transmission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IT201600113081A1 (it) * 2016-11-09 2018-05-09 Cnh Ind Italia Spa Smorzatore con rigidezza torsionale variabile per colonne di sterzo di sistemi idraulici di sterzo
KR102635281B1 (ko) * 2017-02-01 2024-02-13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의 감속기
KR102415785B1 (ko) * 2017-07-21 2022-07-0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전동조향장치
WO2019022015A1 (ja) * 2017-07-25 2019-01-3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およ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7213936B4 (de) * 2017-08-10 2022-04-28 Zf Friedrichshafen Ag Aktuator eines verstellbaren Wankstabilisators eines Kraftfahrzeugs
US11506244B2 (en) 2017-09-29 2022-11-22 Mando Corporation Reducer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KR101993295B1 (ko) * 2017-12-19 2019-06-26 주식회사 만도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의 감속기
JP7017956B2 (ja) * 2018-03-12 2022-02-09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017955B2 (ja) * 2018-03-12 2022-02-09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12019003533T5 (de) * 2018-07-12 2021-04-01 Nsk Ltd. Kopplun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und elektrische servolenkungsvorrichtung
US11498610B2 (en) * 2018-07-31 2022-11-15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haft coupling assembly
CN109780072B (zh) * 2019-03-22 2024-02-23 广东肇庆爱龙威机电有限公司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DE102020205256A1 (de) * 2019-12-05 2021-06-1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ntrieb für einen Parksperrenaktuator
FR3117081B1 (fr) * 2020-12-05 2022-11-18 Ckp Eng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neutralisation de remontées de secousses supportées par une colonne de direction de véhicule.
EP4043763A1 (en) * 2021-02-15 2022-08-17 Goodrich Corporation Compliant joint drive assembly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03229A (en) * 1966-11-29 1970-08-26 Fabric Bearings Ltd Improvements in rotary couplin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5824A (en) 1930-04-11 1935-12-31 Ricefield Louis Coupling
US2074941A (en) * 1935-12-28 1937-03-23 Ricefield Louis Coupling
JPS4816427Y1 (zh) 1970-06-16 1973-05-10
DE2211512A1 (de) * 1972-03-10 1973-10-18 Barth Harald Elastische klauenkupplung mit zwei im wesentlichen gleich ausgebildeten kupplungsscheiben
US3884049A (en) 1972-09-05 1975-05-20 Hilliard Corp Drive coupling
JPS5234341U (zh) 1975-09-01 1977-03-10
JPS54103444U (zh) 1977-12-29 1979-07-20
JPS5861332A (ja) * 1981-10-08 1983-04-12 Nabeya Kogyo Kk たわみ軸継手
JP2515645Y2 (ja) 1989-11-21 1996-10-30 アスモ 株式会社 減速機付モ−タ
US5720638A (en) * 1996-10-22 1998-02-24 Brunswick Corp. Engine drive shaft coupler for personal watercraft
US5928083A (en) * 1997-10-09 1999-07-27 Ntn Corporation One-way over-running flex coupling
GB9812844D0 (en) 1998-06-16 1998-08-12 Lucas Ind Plc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ical power assisted steering
JP3613693B2 (ja) 1998-07-27 2005-01-26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電動式舵取装置
JP4007159B2 (ja) * 2002-10-30 2007-11-1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ジョイント
CN101113759A (zh) 2003-02-20 2008-01-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JP4381024B2 (ja) 2003-04-10 2009-12-0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アシスト装置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716679B2 (ja) * 2003-06-25 2011-07-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ウォーム減速機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5226768A (ja) * 2004-02-13 2005-08-25 Asmo Co Ltd 回転駆動力の伝達構造及びモータ装置
BRPI0512140A (pt) * 2004-05-28 2008-02-12 Oiles Industry Co Ltd mecanismo de acoplamento de eixo
JP4779358B2 (ja) 2004-12-24 2011-09-28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JP2007120592A (ja) * 2005-10-27 2007-05-17 Nsk Ltd 動力伝達機構とこれを組み込んだ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弾性歯付リングとその製造方法
EP2027397B1 (de) * 2006-06-09 2019-01-30 Sü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zum schwingungsreduzierten übertragen von drehmomenten über wenigstens eine welle
US7625290B2 (en) * 2006-07-05 2009-12-01 The Gates Corporation Sleeve-type flexible shaft coupling
JP2009138886A (ja) * 2007-12-10 2009-06-25 Hitachi Ltd 軸連結機構
JP5157666B2 (ja) * 2008-06-16 2013-03-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弾性軸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2265060A (zh) * 2008-11-26 2011-11-30 南德盘形接轴节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扭矩减振传递装置
JP2010181011A (ja) 2009-02-09 2010-08-19 Ntn Corp 等速自在継手用シャフト
CN102713325B (zh) * 2009-10-20 2015-09-09 Gkn动力传动系统北美有限公司 等速万向节转矩阻尼器
JP5476935B2 (ja) * 2009-11-10 2014-04-23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軸連結機構
JP5428852B2 (ja) * 2009-12-25 2014-02-26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軸連結機構
JP5048804B2 (ja) * 2010-03-31 2012-10-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708981B2 (ja) * 2010-09-09 2015-04-3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2087881A (ja) * 2010-10-20 2012-05-10 Jtekt Corp 動力伝達継手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549658B2 (ja) * 2010-11-18 2014-07-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伸縮軸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って製造した伸縮軸
JP5895679B2 (ja) 2012-01-19 2016-03-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929451B2 (ja) * 2012-01-31 2016-06-0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03229A (en) * 1966-11-29 1970-08-26 Fabric Bearings Ltd Improvements in rotary couplin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18493B2 (en) 2017-08-01
US20150284024A1 (en) 2015-10-08
EP2916022A1 (en) 2015-09-09
EP2916021A4 (en) 2016-08-10
CN104011414A (zh) 2014-08-27
EP2916021B1 (en) 2019-11-20
JP2014092187A (ja) 2014-05-19
CN103998805B (zh) 2016-04-13
WO2014069060A1 (ja) 2014-05-08
US9796418B2 (en) 2017-10-24
JP6149381B2 (ja) 2017-06-21
EP2916021A1 (en) 2015-09-09
EP2916022A4 (en) 2016-08-10
US20150217804A1 (en) 2015-08-06
CN103998805A (zh) 2014-08-20
WO2014069059A1 (ja) 2014-05-08
EP2916022B1 (en) 2019-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1414B (zh) 扭矩传递用接头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CN104334902B (zh) 扭矩传递用接头以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CN102205850B (zh) 动力转向装置
CN106795921A (zh) 力矩传递用接头和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
JP5692514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車両用操舵装置
CN104015783B (zh) 转向角传感器及使用该转向角传感器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7614928A (zh) 蜗轮蜗杆减速器
CN102207169A (zh) 变速齿轮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63417A (zh) 带式传动系统及包括所述系统的齿条辅助式电动转向设备
CN103448073A (zh) 工业用机器人的手腕装置
CN103043093A (zh) 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CN107429752A (zh) 力矩传递用接头和蜗轮蜗杆减速器
CN107636347A (zh) 用于多列车轮式机动车的摆动稳定装置
CN107750218A (zh) 一种用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变速器
CN107076215A (zh) 力矩传递用接头和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
CN107407337A (zh) 力矩传递用接头和蜗轮蜗杆减速器
CN104019189A (zh) 行星齿轮减速装置及其系列
US10359099B1 (en) Cycloidal differential
CN107002821B (zh) 蜗杆减速器和电动助力装置
CN105317938B (zh) 用于车辆转向装置的行星齿轮减速器
CN101243265B (zh) 单向离合器
JP2009138916A (ja) バックラッシレスギヤ装置
JP4540919B2 (ja) 一方向クラッチ
JP4924962B1 (ja) ベアリングギア
JP730146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