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5060A - 扭矩减振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扭矩减振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5060A
CN102265060A CN2009801525080A CN200980152508A CN102265060A CN 102265060 A CN102265060 A CN 102265060A CN 2009801525080 A CN2009801525080 A CN 2009801525080A CN 200980152508 A CN200980152508 A CN 200980152508A CN 102265060 A CN102265060 A CN 102265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component
embedding pawl
pawl structure
supporting ring
embed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25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约阿希姆·罗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20081005904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8059043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20081005904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8059042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2265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50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4Elastomeric springs
    • F16F15/1245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two parts rotatable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e.g. between engaging tee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6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68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elements being made of rubber or similar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轴布置结构的两个轴段之间减振传递扭矩的装置(10),其具有在联接区(16)内相互传递扭矩的两个传动件(12、14),每个所述传动件(12、14)具有凸出的嵌爪构造(18、20、22、24、26、28),该嵌爪构造被容纳在容纳区(30、32)中以便传递来自相应另一个传动件(12、14)的扭矩,在这些传动件(12、14)之间设有阻尼机构(D、V),每个所述传动件(12、14)具有带有支承孔(38、40)的闭合的支承环(34、36),该支承孔支承容纳轴向的定位销(42),该支承环(34、36)与相应传动件(12、14)的相应的嵌爪构造(18、20、22、24、26、28)一体联接,并且沿轴向延伸到该容纳区(30、32)中。

Description

扭矩减振传递装置
本发明涉及在沿纵轴延伸的两个轴段之间减振传递扭矩的装置。
这种装置由现有技术公开并且例如被用来在机动车转向柱或驱动系中传递扭矩。正是在此应用场合中,由于结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并且要求更高的扭矩而需要使用结构尽量紧凑的扭矩传递装置,该扭矩传递装置在抑制扭转振动的条件下将这些轴段联接在一起。尤其是,对这样的扭矩传递装置提出以下要求,尽量无损耗地将扭矩从一个轴段传递至另一轴段,但是充分抑制所出现的振动和扭振,以便例如没有将出现在驱动轴上的固体传播噪音经过车辆传递。为此缘故,扭矩传递装置配备有多个阻尼件,它们能补偿这样的振动或扭振。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上述类型的扭矩减振传递装置,它在结构紧凑的同时,满足了更高的扭矩传递要求。
该任务通过在轴布置结构的两个轴段之间减振传递扭矩的装置完成,该装置包括在联接区内相互传递扭矩的两个传动件,其中,每个传动件具有凸出的嵌爪构造,所述嵌爪构造容纳在一个容纳区中以便传递来自另一个传动件的扭矩,其中在传动件之间设置一个阻尼机构,而且每个传动件还具有带有支承孔的闭合的支承环,该支承孔支承容纳轴向的定位销,并且该支承环与相应传动件的对应的嵌爪构造一体联接,并且该支承环沿轴向延伸到容纳区中。通过使用带有沿轴向凸出的嵌爪构造的传动件,提供以下可能性,即,也能尽量无损耗地在轴段之间传递高扭矩,在此有足够多的构造可能性来安置减振阻尼机构。此外,这些传动件可以通过闭合的支承环分别支承在定位销上,或者相互引导,由此能够在整个转速范围内阻止不希望有的传动件彼此相对偏移或偏斜,进而在高离心力下也阻止这样的偏斜或偏移。
为了在扭矩传递装置的整个长度上实现两个传动件的径向引导,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其中一个传动件的嵌爪构造的嵌爪容纳在另一个传动件的对应容纳孔中。因此,其中一个传动件的嵌爪构造的嵌爪容纳在相应另一个传动件的围绕闭合支承环布置的容纳孔中,由此这些传动件相互引导并且可以通过闭合的支承环实现传动件在定位销上的“连续”支承。换句话说,通过闭合的支承环及其支承孔,使支承位置适应扭矩传递装置的长度,由此避免形成不合适的双铰接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而规定,其中一个传动件的嵌爪构造的径向内侧部分的形状匹配于相应另一个传动件的闭合支承环的形状。换句话说,其中一个传动件的嵌爪构造的嵌爪是如此构成的,即它对应于另一个传动件的支承环的形状,由此可以在扭矩传递装置的整个长度上实现传动件的相互引导。
为了实现两个传动件的尽量无间隙少摩擦地引导,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传动件的支承环之间在定位销上设有定位套,并且在扭矩传递装置的外周上在传动件之间设置滑套。关于传动件利用支承环无间隙少摩擦地支承在定位销上要说明的是,这些传动件借助与支承环长度相匹配的支承套支承在定位销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这些传动件可借助定位销被轴向拉紧。
为了抑制扭振,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该阻尼机构具有至少两层阻尼材料层尤其是橡胶层,其中各有一个阻尼材料层包围其中一个传动件的嵌爪构造和容纳区。这些阻尼材料层可以具有逐渐增强的特性曲线,就是说,在压力增大时表现为刚性递增而减振性能递减。
为了获得阻尼机构阻尼材料层的尽量逐渐增强的特性曲线,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嵌爪构造和容纳区在其朝中心轴线延伸的端头具有凹口,并且阻尼材料层在嵌爪凹口区域内具有隆起的加厚部。在凹口区域内的阻尼材料层的隆起加厚部起到在承受压力的减振器内的整体式预阻尼机构的作用,就是说,在嵌爪在受力情况下紧贴在对应容纳孔的区域中。换句话说,材料层首先在此加厚部区域内变形,由此出现阻尼机构的分级阻尼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至少其中一个传动件的嵌爪构造至少在局部用第一材料包覆,在两个传动件之间的嵌爪构造之间的减振阻尼机构由第二材料构成。通过采用带有沿轴向凸出的嵌爪构造的传动件,提供以下可能性,即也能尽量无损耗地在轴段之间传递数值相当大的扭矩。此时,存在多种构造可能性来安置由第一材料构成的层到金属构件上和安置由第二材料构成的减振阻尼机构。通过在传动件的嵌爪构造和由第二材料构成的减振阻尼机构之间安置第一材料层,得到适应扭矩传递装置的协调可能性。换句话说,扭矩传递装置可以通过第一材料层匹配于其应用领域即驱动系或转向柱以及当时的车辆类型或转速和扭矩要求。
此外,对于由金属构成的嵌爪,可以选择易于制造的基本形状。如果嵌爪形状是要针对扭矩传递和扭振阻尼来特殊设计,则这可以利用包覆嵌爪的第一材料如塑料来轻易做到。此外,因此可以避免为了随后进行橡胶硫化而高成本地预先处理金属嵌爪基体,因为橡胶材料被硫化到构成包覆层的第一材料上。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规定,传动件的嵌爪构造至少在局部是利用作为第一材料的塑料、尤其是高强度聚酰胺材料包覆的。包覆传动件嵌爪构造的塑料可以容易地形成为对扭矩传递和安装由第二材料构成的阻尼机构有利的形状。换句话说,对于金属嵌爪构造的基本形状,可以选择容易制造的几何形状,并且专门为了扭矩传递和抑制扭振而有利设计的嵌爪结构是随后由塑料构成的。它将直接被喷注到金属构件上并可以简单而低成本地被制成期望的形状。
与此相关地,本发明的一个非常简单且可低成本制造的实施方式规定,这两个传动件在联接区内基本相同形状地构成。使用基本相同的传动件导致本发明装置的不太复杂的并因而成本更划算的制造。关于阻尼机构规定了,它在可相互啮合的用第一材料包覆的传动件嵌爪构造之间具有由第二材料尤其是橡胶构成的阻尼层。该阻尼层可以具有逐渐增强的特性曲线,即,在压力增大时表现为刚性增大而阻尼性能降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规定,传动件的每个用第一材料包覆的嵌爪构造分别具有一个阻尼材料层尤其是橡胶层。就此还要说明的是,该至少一个由第二材料构成的阻尼层还可以配备有由塑料构成的附加衬垫。通过该衬垫,由第二材料构成的阻尼层被进一步强化,由此将获得逐渐增强的阻尼特性曲线。换句话说,衬垫在压力增大时接近包覆嵌爪构造的塑料层,由此一来,扭矩传递装置的刚性在橡胶层压缩末段快速增大。
为了在阻尼机构中获得尽量逐渐增大的特性曲线,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由第一材料构成的嵌爪构造包覆层在其朝向中央轴线延伸的端头具有凹口,并且由第二材料构成的阻尼层在由第一材料构成的嵌爪构造包覆层的凹口区域内具有隆起的加厚部。在该凹口区域内的阻尼材料层的隆起加厚部起到在承受压力的阻尼机构中的一体预阻尼机构的作用。换句话说,在受力情况下,这些材料层基本上首先在这些加厚部区域中变形,由此出现阻尼机构的分级阻尼性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规定,在这些传动件之间设有一个定位销,该装置可借助该定位销被轴向拉紧。扭矩传递装置的两个传动件支承在该定位销上。而且,也可以在传动件之间在定位销上设置中央的定位套。
为了在定位销上无间隙地支承传动件,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规定,每个所述传动件具有带有支承孔的闭合的支承环,该支承孔支承容纳轴向定位销,其中,该支承环与相应传动件的对应的嵌爪构造一体联接并且在轴向上延伸到该传动件的容纳区中。对此还要说明的是,其中一个传动件的嵌爪构造的嵌爪容纳在相应另一个传动件的容纳区中的对应的容纳孔中。通过闭合的支承环和同时容纳其中一个传动件的嵌爪构造的嵌爪在另一个传动件的对应的容纳孔中,做到了在扭矩传递装置的整个长度上的引导,由此可以避免由例如在驱动系中在高转速下的离心力而引起的不希望有的径向偏移或偏斜。此外,通过带有相应的支承孔的支承环,使支承位置匹配于扭矩传递装置的长度,由此可以避免不适当地形成双铰接。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轴布置结构中的两个轴段之间减振传递扭矩的装置,其包括在联接区内相互传递扭矩的两个传动件,其中每个所述传动件具有一个容纳区,中间件的至少一个嵌爪构造插入该容纳区以便传递扭矩,其中在该传动件和中间件之间设有阻尼机构,而且每个所述传动件具有带有支承孔的闭合的支承环,该支承孔支承容纳轴向定位销,并且该支承环与相应传动件的对应的嵌爪构造一体联接,并且该支承环沿轴向延伸到该容纳区中。
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该中间件具有圆盘形底座,嵌爪构造在圆盘形底座两侧沿轴向突出。
根据本发明,该中间件的嵌爪构造至少部分填充有弹性体材料。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规定,中间件的嵌爪构造的嵌爪容纳在其中一个传动件的容纳区中的相应容纳孔中。
本发明还涉及具有上述装置的轴布置结构。
以下将结合附图来举例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A和图1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A和图2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A和图3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4和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透视图;以及
图6A和图6B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在图1A和1B中,分别以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的扭矩传递装置,其总体以10表示。在这里,图1A示出沿着纵轴A的轴线位于其中的纵截面,而图1B示出沿图1A的剖切线I-I剖切该装置的、垂直于轴的截面。
如图1A和1B所示,本发明的扭矩传递装置具有第一传动件12和第二传动件14。这两个传动件12、14在联接区16彼此重叠,其中它们在联接区16具有横截面近似为扇形的嵌爪构造。传动件12共有三个分别以120°相互错开的嵌爪18、20、22。这些嵌爪18、20、22如在图1A中针对嵌爪18代表性示出地沿轴向突出。同样,传动件14具有相应的嵌爪构造24、26、28,其中,在图1A中只示出了嵌爪28。嵌爪构造24、26、28以相同方式沿轴向突出地布置在第二传动件14上并且横截面近似为扇形。
在图1A中可以看到,这些传动件12、14分别具有一个容纳区30、32,相应的另一个传动件12、14的嵌爪构造容纳在该容纳区中,在图1A中只是嵌爪18在传动件14的容纳区32中;相应地,嵌爪28在传动件12的容纳区30中。图1A还示出了传动件12、14的支承环34、36,即,传动件12的支承环34和传动件14的支承环36。每个支承环34、36具有一个形成于其中的支承孔38或40。在传动件12、14的支承孔38、40中,支承容纳有轴向定位销42。支承环38、40与其相应的嵌爪构造为一体,在图1A中又是只与相应传动件12、14的所示的嵌爪18、28为一体,并且如图1A所示沿轴向延伸到传动件12、14的容纳区30、32中。
因此图1A也示出了如何能通过支承环34、36和支承孔38、40避免传动件12、14彼此相对弯曲和偏斜,这是因为在扭矩传递装置的整个长度上存在在嵌爪构造18、20、22或24、26、28和延伸到容纳区30、32中的支承环34、36之间的相互导向。换句话说,传动件12、14的嵌爪构造18、20、22或24、26、28通过支承环34、36在容纳区30、32中延伸。通过支承环34、36内的支承孔38、40,实现了传动件12、14在定位销上的完全支承。与此相关的“完全支承”因此是指,不可能形成双铰接结构,有效避免了随之带来的传动件之间的角度错位。
此外,图1B示出沿经过传动件12的容纳区30的剖切线I-I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传动件14的嵌爪24、26、28如何容纳在传动件12的容纳区30内的相应容纳孔44、46和48中。通过支承环34,这些容纳孔44、46、48在径向内侧被封闭,结果,只有支承环34以其支承孔38负责传动件12在定位销上的支承。与之相伴地,通过容纳孔44、46、48和支承环34实现了传动件12、14利用其嵌爪构造18、20、22和24、26、28相互导向,因为嵌爪24、26、28容纳在容纳孔44、46、48中以及由于支承环34,所以不会出现传动件彼此相对偏移。以下措施对该导向有帮助,即,嵌爪24、26、28匹配于容纳孔44、46、48的形状并且在径向内侧匹配于支承环34的形状。就是说,在其径向内端上,嵌爪24、26、28具有部分圆筒形的凹口,该部分圆筒形的凹口匹配于传动件12支承环34的形状。
因此,可以通过容纳孔44、46、48和封闭容纳孔44、46、48的支承环34、36一方面避免传动件12、14的彼此相对偏移;另一方面,通过闭合的支承环34、36及其支承孔38、40构成的多个支承点(所述多个支承点匹配于扭矩传递装置10的长度)避免了形成双铰接结构和随之带来的传动件12、14之间的角度错位。
在图1A中还可以看到支承套50、52,传动件12和14借此支承在定位销42上。支承套50、52的长度匹配于与之对应的支承环34、36的长度。支承套50、52有助于传动件12、14尽量无摩擦地支承在定位销42上。
在联接区16内,两个传动件12和14分别覆有一个橡胶层54、56。人们具体能看到在传动件12上的相应的橡胶层54和在传动件14嵌爪24、26、28上的相应的橡胶层56。这两个橡胶层54和56直接硫化固定到嵌爪构造18、20、22和24、26、28的侧面上。这两个相应的橡胶层54、56形成承受压力的主阻尼机构D。
人们还能在图1B中看到,嵌爪构造18、20、22和24、26、28在其靠近中央轴线M的端头具有凹口58。橡胶层54、56在凹口58的区域内设有隆起的加厚部60,这些加厚部60占满凹口58并且朝向其中一个嵌爪构造18、20、22或24、26、28的在周向上的下个嵌爪突起。凹口58和隆起的加厚部60起到一体结合在承受压力的阻尼机构D中的预阻尼机构的作用。
除了承受压力的阻尼机构D外,本发明的扭矩传递装置10还规定了承受扭力的预阻尼机构V。为了将扭矩传递到预阻尼机构V,设有多个容纳套62和64,它们对应于嵌爪18、28并且以形状配合方式容纳嵌爪。容纳套62、64的数量对应于嵌爪构造18、20、22和24、26、28的嵌爪数量,在这里,仅代表性地示出容纳套62和64。容纳套62和64分别通过橡胶层66、68结合(就是说硫化)到其中一个传动件12或14上。
在传动件12和14之间或者说在其支承环38、40之间,设有一个中央间隔定位套70,该中央间隔定位套可以使得传动件12和14尽量少摩擦和无间隙地支承在定位销上。为了引导传动件12和14,在其外周设有滑套71。
此外,传动件12和14在其端部区域中具有管形部72和74。通过管形部72和74,本发明的扭矩传递装置10可以被固定在一个轴段上,例如被焊接或者压装。但也可想到其它的联接可能性,例如采用端面齿,它们可代替管形部72、74形成在其中一个传动件12、14上。
以下将参照图2A至图3B来描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为避免重复和使说明简洁,作用相同的或同样的零部件采用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标记,但前设顺序数字。
在图2A和2B中示出扭矩传递装置110的截面图。因此,图2A示出沿纵轴A的轴线位于其中的纵截面,而图2B示出该布置结构的垂直于轴的截面。图2B具有沿图2A的剖切线的I-I的截面形状。
如在图2A和2B中看到,本发明的扭矩传递装置具有第一传动件112和第二传动件114。这两个传动件112和114在联接区116内彼此重叠,这两个传动件112和114在联接区116具有横截面近似为扇形的嵌爪构造。传动件112共有三个分别以120°角错开的嵌爪118、120、122。嵌爪构造118、120和122如图1针对嵌爪118代表性示出的那样沿轴向突出。同样,传动件114具有相应的嵌爪构造124、126、128,图2A只示出嵌爪28。嵌爪构造124、126、128以相同方式沿轴向突出地设置在第二传动件114上,该嵌爪构造124、126、128在横截面中近似为扇形。
人们还从图2A和2B中看到,传动件112和114的这些嵌爪构造118、120、122和124、126、128包覆有由第一材料130、132构成的层。具体可以看到在传动件12上的相应的塑料材料层130和在传动件114上的相应的塑料材料层132。嵌爪构造118、120、122和124、126、128的嵌爪直接包封有塑料,以形成第一材料层130、132。
对此要说明的是,除了塑料包封外,也可以考虑采用其它材料来包封嵌爪构造118、120、122和124、126、128。通过材料挑选时的这些选择,可以使扭矩传递装置110匹配其在转向柱或者驱动系中的不同应用领域,但也可匹配于对扭矩传递有着不同要求的各种车辆类型。因此,例如已经可以通过第一材料层130、132按照期望方式影响扭矩传递装置110的阻尼性能。
图2A和2B此外示出嵌爪构造118、120、122和124、126、128或者其塑料层130、132在联接区116中分别覆有橡胶层134、136。因此,人们在传动件112的嵌爪构造118、120、122上看到橡胶层134,在传动件114的嵌爪构造124、126、128上看到相应的橡胶层136。这两个对应的橡胶层134、136构成一个承受压力的阻尼机构D。
嵌爪构造118、120、122和124、126、128的塑料包覆层130、132在其靠近中央轴线M的端头具有凹口138。橡胶层134、136在所述凹口138区域内设有隆起的加厚部140,该加厚部占满凹口138并且朝向嵌爪构造118、120、122或124、126、128的沿周向的下个嵌爪突出。这些凹口138和隆起的加厚部140起到一体成形在承受压力的阻尼机构D上的预阻尼机构的作用。在受力情况下(即,在扭矩传递装置110使用时),该材料层首先在隆起的加厚部140区域中变形,直到出现包覆的嵌爪构造的大面积支承。由此得到阻尼机构D的分级阻尼性能。
如尤其可以从图2B中清楚看到地,金属的嵌爪构造118、120、122和124、126、128的嵌爪具有基本规则的简单形状,其可以通过各种金属加工方法来简单制造。较难制造的凹口140一体设置在塑料层130、132中。因为用于层130、132的材料是塑料,所以这种成型结构例如凹口138可以在嵌爪构造118、120、122和124、126、128的包封注塑时简单制成。此外,可以如此选择用于第一材料层130、132的塑料,即橡胶层134、136直接结合到塑料上,无需附加的增附剂,由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人们还可以从图2A和2B中看到,这些传动件112和114分别具有一个各有一个支承孔146、148的闭合的支承环142和144,该支承孔支承容纳轴向的定位销150,其中,支承环142、144与相应的传动件112和114的对应嵌爪构造118、120、122或124、126、128一体联接,并且沿轴向延伸到传动件112和114的容纳区152、154中。此外,通过带有相应支承孔146、148的支承环142、144,支承位置匹配于扭矩传递装置110的长度,由此避免不期望地形成双铰接结构并能阻止由此引起的传动件112、114的角度错位。在传动件112和114的容纳区152、154中分别形成有容纳孔156、158、160(图2B),用于容纳用第一材料层130、132包覆的嵌爪构造118、120、122或124、126、128。为此参见图2B,其示出沿经过传动件112容纳区152的剖切线I-I的截面图。
人们在图2B中看到在传动件112的容纳区152里的容纳孔156、158和160。此外如图2B所示,支承环142沿径向在内侧封闭容纳孔156、158、160。通过传动件112和114的闭合的支承环142、144以及容纳孔156、158、160,获得了在扭矩传递装置110的整个长度范围内的传动件112和114相互导向。传动件112和114通过闭合的支承环142、144的支承孔146、148依靠支承套164、166摩擦小且基本无径向间隙地支承在定位销150上。换句话说,通过闭合的支承环134以及通过同时将传动件114嵌爪构造124、126、128的嵌爪容纳在传动件112的对应的容纳孔156、158、160中,实现了在扭矩传递装置的整个长度110上的导向,由此可以避免不希望有的、在高转速时因离心力引起的弯曲或者偏斜(例如用在驱动系中时)。
此外,在闭合的支承环142、144之间设有中央间隔套或定位套168,其使得传动件112和114可以尽量无轴向间隙地支承在定位销150上。
传动件112和114在其端部区域中具有管形部170、172。借助管形部170、172,本发明扭矩传递装置110可以被固定到轴段上,例如焊接或压装。但是,也可以想到其它的可分离的应用可能性,例如采用端面齿,它可以代替管形部170、172形成在传动件112、114上。
以下将参照图3A和3B(图3A的剖面II-II)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加到第一材料层230、232的阻尼材料层234、236有多个衬垫274。这些衬垫优选由与包覆嵌爪构造218、220、222或224、226、228的材料层230、232一样的材料制成。通过塑料的衬垫274,可以实现阻尼橡胶层234、236或扭矩传递装置210的进一步刚性化。
在受力情况下,被包覆的嵌爪218、220、222和224、226、228部分承受压力。在承受压力时,在橡胶层234、236中的这些衬垫274彼此紧贴,并且橡胶层234、236由于增大的载荷而被压缩。因此,衬垫274接近塑料层230、232,由此减振机构D的刚性在压缩末尾显著增大,可以总体获得逐渐增大的阻尼特性曲线。
此外,人们尤其从图3B看到,塑料层230、232中的这些凹口238没有象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明显突出。但是,隆起的加厚部240够到了衬垫274。
以下将参照图4和图5来描述第四实施方式。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扭矩传递装置310的透视图。从图4中能看到两个传动件312、314以及部分地看到设置在传动件312、314之间的中间件376。图4还示出在传动件312、314上的管形部372和374,传动件312、314可借助所述管形部安置在未示出的轴段上。
图5示出中间件376的透视图,它具有从圆盘形底座376a突出的嵌爪构造318、320和324、326、328。
此外,图5还示意示出了,嵌爪构造318、320和324、326、328分别用一个橡胶层354和356包覆。在底座376a中能看到在嵌爪324和328之间有通孔378,该通孔例如设置用于在扭矩传递装置310组装时或者在中间件376插入其中一个传动件312、314时排出包封在传动件312、314和中间件376之间的空气,因此使中间件376紧贴相应的传动件312、314。
在图6A和6B中,分别以截面图示出扭矩传递装置310。此时,图6A示出沿纵轴A的轴线位于其中的纵截面,而图6B示出沿图6a的剖切线VI-VI的、扭矩传递装置310的垂直于轴的截面。
从图6A中看到中间件376和从底座376a突出的嵌爪320和324。嵌爪320容纳在传动件314的容纳孔343中,嵌爪324容纳在传动件312的容纳孔344中。换句话说,这些嵌爪构造318、320和324、328分别容纳在传动件312的容纳区330和传动件314的容纳区332中。这尤其在比较观察两幅图6A和6B时可以看到。
还可以从图6A中看到,中间件376的圆盘形底座376a用橡胶层380包覆,并且该圆盘形底座还用于在其外周区域内引导传动件312和314。底座376a还限定了在扭矩传递装置310工作中的两个传动件彼此相对的倾斜角度。
这些嵌爪324、326、328分别用一个橡胶层354包覆,所述橡胶层在其靠近中央轴线M的端头具有凹口358(图6B)。橡胶层354在凹口358区域内设有隆起的加厚部360,该加厚部占满凹口558并且朝向容纳孔344、346和348的侧壁突出。
除了上述中间件376外,与根据图1至图3的在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区别在于,不仅在嵌爪318、320和324、326、328中,而且在传动件中,都设有弹性体380、382。通过弹性体380、382,可更好地调整扭矩传递装置310的性能,以适应在机动车驱动系中出现的抖动和颤动的一定频率。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扭矩传递装置310的作用大致对应于参照图1-图3所描述实施方式的作用方式,差别在于,要传递的扭矩没有直接通过传动件312和314来传递,而是通过接设于中间的中间件376来传递。扭矩例如通过传动件312被传递到扭矩传递装置310中,在这里,传动件312在阻尼层354压缩的情况下围绕轴M相对移向中间件376,即,扭矩在阻尼层354压缩的情况下通过嵌爪324、326、328和容纳孔344、346、348的配合被传递到中间件376。中间件376以其嵌爪构造318、320朝向传动件314的容纳孔343相对移动,由此将扭矩传递给传动件314。如此被驱动的传动件314现在驱动与之抗转动连接的轴段(未示出)。

Claims (24)

1.一种在轴布置结构的两个轴段之间减振传递扭矩的装置(10),所述装置具有在联接区(16)内相互传递扭矩的两个传动件(12、14),其中,
每个所述传动件(12、14)具有凸出的嵌爪构造(18、20、22、24、26、28),所述嵌爪构造被容纳在容纳区(30、32)中以便传递来自相应另一个所述传动件(12、14)的扭矩,
在这些传动件(12、14)之间设有阻尼机构(D、V),
每个所述传动件(12、14)还具有闭合的支承环(34、36),所述支承环带有支承孔(38、40),所述支承孔支承容纳轴向的定位销(42),所述支承环(34、36)与相应的所述传动件(12、14)的相关的嵌爪构造(18、20、22、24、26、28)一体联接,并且所述支承环沿轴向延伸到所述容纳区(30、3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传动件(12、14)的所述嵌爪构造(18、20、22、24、26、28)的嵌爪容纳在另一个所述传动件(12、14)的所述容纳区(30、32)中的对应的容纳孔(44、46、48)中。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传动件(12、14)的所述嵌爪构造(18、20、22、24、26、28)的径向内侧部分的形状匹配于相应另一个所述传动件(12、14)的所述闭合的支承环(34、36)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装置(1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动件(12、14)的所述支承环(34、36)之间在所述定位销(42)上设有定位套(70),其中,在所述扭矩传递装置(10)的外周上在所述传动件(12、14)之间设有滑套(7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2、14)借助支承套(50、52)支承在所述定位销(42)上,所述支承套匹配于所述传动件(12、14)的所述支承环(34、36)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2、14)能够借助所述定位销(42)被轴向拉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D)具有至少两层阻尼材料层(54、56)尤其是橡胶层,其中,各个阻尼材料层(54、56)分别包围所述传动件(12、14)的所述嵌爪构造(18、20、22、24、26、28)和所述容纳部(30、32)。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嵌爪构造(18、20、22、24、26、28)和所述容纳区(30、32)在其朝中央轴线(M)延伸的端头具有凹口(58),所述阻尼材料层(54、56)在所述嵌爪(18、20、22、24、26、28)的所述凹口(58)的区域内具有隆起的加厚部(60)。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10),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传动件(112和114)的所述嵌爪构造(118、120、122、124、126、128)至少在局部是用第一材料(130、132)包覆的,在两个所述传动件(112、114)的所述嵌爪构造(118、120、122、124、126、128)之间的减振阻尼机构(D)由第二材料(134、136)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12、114)的所述嵌爪构造(118、120、122、124、126、128)至少在局部是利用作为第一材料(130、132)的塑料尤其是高强度聚酰胺材料包覆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和10所述的装置(110),其特征在于,这两个传动件(112、114)至少在所述联接区(116)内基本形状相同地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之一所述的装置(1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D)在所述传动件(112、114)的所述嵌爪构造(118、120、122、124、126、128)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阻尼层(134、136),所述阻尼层由第二材料尤其是橡胶构成,所述嵌爪构造能够相互啮合并且是用所述第一材料(130、132)包覆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12、114)的每个用所述第一材料(130、132)包覆的所述嵌爪构造(118、120、122、124、126、128)分别具有阻尼材料层(134、136),尤其是橡胶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2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由第二材料构成的阻尼层(234、236)具有尤其由第一材料(234、236)构成的衬垫(274)。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嵌爪构造(118、120、122、124、126、128)的由所述第一材料构成的包覆层(130、132)在其朝向所述中央轴线(M)延伸的端头具有凹口(138),
由所述第二材料构成的所述阻尼层(134、136)在由所述第一材料构成的所述包覆层(130、132)的所述凹口(138)的区域内具有隆起的加厚部(140)。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动件(118、120、122、124、126、128)之间设有定位销(140),所述装置(110)能够借助所述定位销被轴向拉紧。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动件(118、120、122、124、126、128)之间,在所述定位销(150)上设有中央定位套(168)。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1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动件(112、114)具有闭合的支承环(142、144),所述支承环带有支承孔(146、148),所述支承孔支承容纳所述轴向的定位销(150),其中,
所述支承环与相应的所述传动件(112、114)的相关的所述嵌爪构造(118、120、122、124、126、128)一体联接,并且所述支承环沿轴向延伸到所述传动件(112、114)的容纳区(152、154)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110),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传动件(112、114)的所述嵌爪(118、120、122、124、126、128)容纳在相应另一个所述传动件(112、114)的所述容纳区(152、154)中的对应的容纳孔(144、146、148)中。
20.一种在轴布置结构的两个轴段之间减振传递扭矩的装置(310),所述装置具有在联接区(316)内相互传递扭矩的两个传动件(312、314),其中,
每个所述传动件(312、314)具有容纳区(330、332),中间件(376)的至少一个凸出的嵌爪构造(318、320、324、326、328)插入所述容纳区以传递扭矩,
在所述传动件(312、314)和所述中间件(376)之间设有阻尼机构(D、V),
每个所述传动件(312、314)还具有闭合的支承环(334、336),所述支承环带有支承孔(338、340),所述支承孔支承容纳轴向的定位销(342),
所述支承环(334、336)与相应的所述传动件(312、314)的相关的嵌爪构造(318、320、324、326、328)一体联接,并且所述支承环沿轴向延伸到所述容纳区(330、332)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3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376)具有圆盘形底座(376a),所述嵌爪构造(318、320、324、326、328)沿轴向从所述圆盘形底座的两侧凸出。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310),其特征在于,所述嵌爪构造(318、320、324、326、328)和所述传动件(312、314)至少部分填有弹性体。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376)的所述嵌爪构造(318、320、324、326、328)的嵌爪容纳在其中一个所述传动件(312、314)的所述容纳区(330、332)中的对应的容纳孔(343、344、346、348)中。
24.一种轴布置结构,其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0)。
CN2009801525080A 2008-11-26 2009-11-26 扭矩减振传递装置 Pending CN1022650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59042.8 2008-11-26
DE200810059043 DE102008059043A1 (de) 2008-11-26 2008-11-26 Vorrichtung zum schwingungsreduzierten Übertragen von Drehmomenten
DE200810059042 DE102008059042A1 (de) 2008-11-26 2008-11-26 Vorrichtung zum schwingungsreduzierten Übertragen von Drehmomenten
DE102008059043.6 2008-11-26
PCT/EP2009/008438 WO2010060625A1 (de) 2008-11-26 2009-11-26 Vorrichtung zum schwingungsreduzierten übertragen von drehmoment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5060A true CN102265060A (zh) 2011-11-30

Family

ID=41571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25080A Pending CN102265060A (zh) 2008-11-26 2009-11-26 扭矩减振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319176A1 (zh)
CN (1) CN102265060A (zh)
DE (1) DE112009002532A5 (zh)
WO (1) WO20100606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71310A3 (fr) * 2011-02-08 2012-08-10 Stanley Works Europe Gmbh Dispositif d'accouplement en rotation isolant electriquement ameliore, et adaptateur pour outil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ITMI20111984A1 (it) * 2011-11-03 2013-05-04 Pz5 S R L Assieme parastrappi con inserti removibili.
JP6149381B2 (ja) * 2012-11-01 2017-06-2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9789903B2 (en) * 2012-11-06 2017-10-17 Nsk Ltd. Torque transmission joint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DE102015223792A1 (de) * 2015-11-30 2017-06-01 Contitech Vibration Control Gmbh Klauenkupplung
EP3656647A4 (en) * 2017-07-19 2021-03-31 DALU Robotech,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LEXIBLE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48629A (en) * 1923-10-01 1925-08-04 William C Durant Cushion coupling
US2301660A (en) * 1941-06-21 1942-11-10 Ricefield Louis Coupling
GB642694A (en) * 1948-01-16 1950-09-06 Paxman & Co Ltd Davey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haft couplings
US2891395A (en) * 1957-11-20 1959-06-23 Robert R Chater Flexible coupling
JP2515645Y2 (ja) * 1989-11-21 1996-10-30 アスモ 株式会社 減速機付モ−タ
US5928083A (en) * 1997-10-09 1999-07-27 Ntn Corporation One-way over-running flex coup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9002532A5 (de) 2013-03-21
US20110319176A1 (en) 2011-12-29
WO2010060625A1 (de) 2010-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5060A (zh) 扭矩减振传递装置
EP1724496B1 (en) Torque fluctuation damper pulley
CN105452711B (zh) 用于隔离器的弹簧组件
KR101544277B1 (ko) 가요성 샤프트 커플링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50176692A1 (en) Sprocket
US8978861B2 (en) Friction clutch plate with damping springs
CN105765253B (zh) 具有双弹簧的隔振器
WO2016090487A1 (en) Isolator with first and second spring engagement surfaces which are angled relative to one another
CN106428192A (zh) 轴连结构造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5387127A (zh) 离心力摆
US20040159507A1 (en) Device for isolating torque fluctuations
KR20090017562A (ko) 적어도 하나의 축을 통해 토크를 저 진동 전달하는 토크 전달 장치
CN107636345A (zh) 用于传动系的减振器
CN103518077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调节设备的调节驱动器
KR20110097844A (ko) 토크 전달 장치
CN106233034A (zh) 具有张紧装置的离心力摆
CN101321969A (zh) 扭转振动减振器
CN103443483A (zh) 线强化的轴向联轴节
TWI476331B (zh) 扭振減振器與主軸
CN103573983A (zh) 用于变速器的输入轴的阻尼器
EP0771960A2 (en) Shaft coupling
CN102893053A (zh) 转矩传递装置
US20200325942A1 (en) Device for vibration decoupling of two shaft sections
JPH03149417A (ja) 回転力伝達手段
CN103470723A (zh) 传动驱动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