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9180B - 断路器以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和二次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以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和二次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9180B
CN103999180B CN201280062456.XA CN201280062456A CN103999180B CN 103999180 B CN103999180 B CN 103999180B CN 201280062456 A CN201280062456 A CN 201280062456A CN 103999180 B CN103999180 B CN 1039991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e
chopper
thermal strain
strain element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24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9180A (zh
Inventor
浪川胜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lit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lit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lit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lit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99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9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9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9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04Bases; Housing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37/5427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encapsulated in sealed miniaturised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61/00Electrothermal relays
    • H01H61/0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61/00Electrothermal relays
    • H01H61/04Electrothermal relays wherein the 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 is only heated direct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8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01M2200/101Bimet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rmally Actuated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断路器,具备:可动片(4),其具有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部(43)和在弹性部(43)的前端的可动触点,且将可动触点推靠于固定触点以使上述可动触点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热应变元件(5),其形成为凸曲面状且通过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从而使可动片(4)以使可动触点背离固定触点的方式动作;以及树脂壳体(7),其收容可动片(4)以及热应变元件(5)。可动片(4)的基端部(42a)的下表面距离热应变元件(5)的上表面的顶点(5a)仅距离D而位于下方。由此,在作为二次电池等的保护装置使用的断路器中,确保稳定的温度追随性和电阻值,并且实现小型化。

Description

断路器以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和二次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置于电气设备的二次电池等的小型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断路器作为各种电气设备的二次电池、马达等的保护装置(参照图8以及图9)。断路器在充放电中的二次电池的温度过度上升的情况、或者过电流流向装备于汽车、家电产品等设备的马达等的情况等的发生了异常时,为了保护二次电池、马达等而截断电流。作为这样的保护装置使用的断路器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需要随着温度变化而正确地动作和通电时的电阻值稳定。
另外,断路器在作为装备于笔记本电脑、平板型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或者被称为智能机的薄型的多功能手机等的电气设备的二次电池等的保护装置而使用的情况下,除了上述的安全性的确保以外,还要求小型化。尤其是针对近年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用户的小型化(轻薄化)的意向较强,各公司新发售的设备为了确保外观设计上的优势,而显著趋向小型设计。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构成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的一部件,与二次电池一起安装的断路器也被强烈要求进一步小型化。
断路器具备根据温度变化而进行动作来导通或者截断电流的热应变元件。专利文献1示出有应用双金属片作为热应变元件的断路器。所谓双金属片是层叠热膨胀率不同的两种板状的金属材料而成,并基于温度变化而改变形状,从而控制触点的导通状态的元件。该文献所示的断路器由固定片(基体端子)、可动片(可动臂)、热应变元件、以及PTC热敏电阻等部件被收容于树脂壳体而成,固定片以及可动片的端子与电气设备的电气电路连接来使用。
专利文献1:WO2011/105175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断路器中,在包括可动片的基端部(该专利文献中固定部33)以及其附近的小突起(该专利文献中标号38)的区域中,树脂壳体的厚度成为障碍,成为阻碍断路器的进一步轻薄化的推进的一个因素。是因为有必要通过树脂壳体将固定部从表里两面稳固地固定、和在其附近收容小突起以及热应变元件时需要相应的内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稳定的温度追随性和电阻值,并且实现小型化的断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断路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固定片,其具有固定触点;可动片,其具有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和在该弹性部的前端部的可动触点,上述可动片将上述可动触点推靠于上述固定触点以使上述可动触点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热应变元件,其形成为凸曲面状,通过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从而使上述可动片动作以使上述可动触点背离上述固定触点的方式动作;以及壳体,其收容上述固定片、可动片以及热应变元件,上述断路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触点和上述可动触点接触的状态下,上述弹性部的基端部的下表面位于比上述热应变元件的上表面的顶点更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断路器,因为弹性部的基端部的下表面位于比热应变元件的上表面的顶点更下方,所以即使将弹性部的基端部的上方的厚度与以往的断路器相同地设定,也能够使壳体的整体厚度变薄,能够实现断路器的进一步轻薄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断路器的结构的组装立体图。
图2是表示通常的充电或者放电状态中的断路器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过充电状态或者异常时等的断路器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热应变元件的顶点以及可动片的基端部的附近的剖视图。
图5是断路器的俯视图。
图6是覆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可动片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断路器的二次电池组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具备本发明的断路器的安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断路器进行说明。图1至图3表示断路器的结构。断路器1由具有固定触点21的固定片2、具有在前端部的可动触点3的可动片4、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的热应变元件5、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热敏电阻6、以及收容固定片2、可动片4、热应变元件5以及PTC热敏电阻6的树脂壳体7等构成。树脂壳体7由树脂基体(第1壳体)71和安装在树脂基体71的上面的覆盖部件(第2壳体)72等构成。此外,本申请中,将图1至图3中的上方向,即依次堆叠有PTC热敏电阻6、热应变元件5、可动片4的方向作为断路器1的上方向来进行说明。能够根据将断路器1封装在二次电池等的姿势,进一步根据将二次电池等装载在电气设备的姿势适当地切换读取上述方向。
通过对以磷青铜为主成分的金属板(除此以外,铜-钛合金、锌白铜、黄铜等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固定片2,通过插入成形而被埋入树脂基体71。固定片2的一端形成有与外部电连接的端子22,另一端部的附近载置有PTC热敏电阻6。PTC热敏电阻6载置在在固定片2的另一端部的附近形成的三处凸状的突起部(小突起)上。固定触点21除了银、镍、镍-银合金以外,通过铜-银合金、金-银合金等导电性好的材料的包层、电镀或者涂覆等形成在与可动触点3对置的位置,从形成在树脂基体71的上方的开口73的一部分露出。端子22从树脂基体71的一端向外侧突出。
可动片4通过对与固定片2相同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从而被形成为相对于长边方向的中心线对称的臂状。可动片4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形成有与外部电连接的端子41并从树脂基体71向外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固定片2的端子22和可动片4的端子41的高度一致,可动片4在树脂壳体7的内部的第1阶梯弯曲部46中弯曲成曲柄状。在可动片4的另一端(相当于臂状的可动片4的前端)形成有可动触点3。可动触点3由与固定触点21相同的材料形成,通过焊接或者压接(crimping)等方法与可动片4的前端部接合。可动片4在可动触点3和端子41之间具有固定部42和弹性部43。
在本说明书中,将被夹入树脂基体71的臂支承面74和覆盖部件72的按压部77的区域中的比第1阶梯弯曲部46更靠近弹性部43侧的区域作为固定部42。由于固定部42被臂支承面74和按压部77夹入而固定,所以实际上无法弹性变形。而且,将弹性部43的基端即无法弹性变形的固定部42和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43的边界部位作为基端部42a(参照图4)。即在固定部42中,可动片4被树脂基体71和覆盖部件72夹入而固定,基端部42a以及其前端部侧的弹性部43被按压部77按压而弹性变形,从而形成在其前端的可动触点3被向固定触点21一侧推靠而接触,固定片2和可动片4能够通电。
另外,可动片4具有形成在端子41和固定部42之间的第1阶梯弯曲部46和形成在弹性部43的第2阶梯弯曲部48以及第3阶梯弯曲部49。第2阶梯弯曲部48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阶梯弯曲部,并配设在与热应变元件5的上表面的顶点5a附近对置的弹性部43的中央部和固定部42侧的基端部42a之间,将弹性部43和基端部42a配置在高度不同。由此,被按压抵接于覆盖部件72的按压部77的固定部42(基端部42a)的上表面位于比弹性部43的最上部更下方。另外,第3阶梯弯曲部49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弯曲部,配设在与热应变元件5的上表面的顶点5a附近对置的弹性部43的中央部和设置有可动触点3的前端部之间,将设置有可动触点3的前端部配置在比可动片4的弹性部43的中央部更下方。
另外,在弹性部43的下表面与热应变元件5对置地形成有一对突起44a、44b。突起44a、44b和热应变元件5在二处位置接触,热应变元件5的逆弯曲变形经由突起44a、44b传递至弹性部43(参照图2以及图3)。突起44a、44b不是必须的,也可以取消任意一方或者双方。作为可动片4的材料,优选以磷青铜为主成分的材料。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铜-钛合金、锌白铜、黄铜等的导电性弹性材料。
如图2所示,热应变元件5以中央部在图中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呈弯曲为球面状或者非球面状的初始形状,由双金属片、三金属片等复合材料构成。若由于过热而达到动作温度,则如图3所示,热应变元件5的弯曲形状随着快速运动而逆弯曲,若通过冷却而低于复原温度则恢复。热应变元件5在上述的初始形状中上面侧具有顶点5a,能够通过冲压加工来形成。只要在预期的温度通过热应变元件5的逆弯曲动作将可动片4的弹性部43推上去,并通过弹性部43的弹力而复原,则热应变元件5的材质以及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但从生产性以及逆弯曲动作的效率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俯视时是矩形,为了小型以及高效地将弹性部43推上去优选是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此外,作为热应变元件5的材料,例如,层叠了在高膨胀侧以铜-镍-锰合金或者镍-铁合金为首的、在低膨胀侧以铁-镍合金为首的由锌白铜、黄铜、不锈钢等各种合金构成的热膨胀率不同的两种材料,根据所需条件组合使用。
在固定片2和可动片4之间的通电由于热应变元件5的逆弯曲动作而被截断时,流向PTC热敏电阻6的电流增大。如果PTC热敏电阻6是电阻值与温度上升一起增大来限制电流的正特性热敏电阻,则能够根据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动作温度、复原温度等需要选择种类,其形状只要不损害这些特性则并不特别限定。
构成树脂壳体7的树脂基体71以及覆盖部件72由阻燃性的聚酰胺、耐热性优异的聚苯硫醚(PPS)、液晶聚合物(LC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树脂成形。树脂基体71形成有用于收容固定片2、可动片4、热应变元件5以及PTC热敏电阻6等的开口73等。此外,组装于树脂基体71的热应变元件5以及PTC热敏电阻6的边缘分别与形成于开口73的内部的框抵接,在热应变元件5的逆弯曲时被引导。
覆盖部件72具有从其内壁面突出成与可动片4的斜面47对应的形状的段部75、与开口73对应的开口76、以及与可动片4的固定部42的上表面抵接并按压可动片4的按压部77。
覆盖片8通过插入成形被埋入覆盖部件72。覆盖片8通过对上述的以磷青铜为主成分的金属板或者不锈钢等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如图2以及图3所示,覆盖片8与可动片4的上表面适当地抵接,限制可动片4的动作,并且提高覆盖部件72的进而提高作为壳体的树脂壳体7的刚性、强度。
如图1所示,覆盖部件72按照堵塞收容了固定片2、可动片4、热应变元件5以及PTC热敏电阻6等的树脂基体71的开口73的方式安装在树脂基体71的上表面。树脂基体71和覆盖部件72通过例如超声波熔敷而接合。
图2表示通常的充电或者放电状态下的断路器1的闭电路动作。在通常的充电或者放电状态中,热应变元件5维持初始形状(逆弯曲前),固定触点21和可动触点3接触,通过可动片4的弹性部43等,断路器1的两端子22、41间导通。可动片4的弹性部43和热应变元件5接触,可动片4、热应变元件5、PTC热敏电阻6以及固定片2作为电路导通。然而,由于PTC热敏电阻6的电阻与可动片4的电阻相比,压倒性地大,所以流经PTC热敏电阻6的电流与流经固定触点21以及可动触点3的量相比,是实际上能够忽略的程度。
图3示出过充电状态或者异常时等的断路器1的开电路动作。若由于过充电或者异常成为高温状态,则PTC热敏电阻6过热,到达动作温度的热应变元件5逆弯曲,可动片4的弹性部43被推上去从而固定触点21和可动触点3背离。此时,流经固定触点21和可动触点3之间的电流被截断,仅微小的漏电流通过热应变元件5以及PTC热敏电阻6流通。只要这样的漏电流流通则PTC热敏电阻6持续发热,使热应变元件5维持在逆弯曲状态并且使电阻值激增,所以电流不在固定触点21和可动触点3之间的路径流通,仅存在上述的微小的漏电流(构成自保持电路)。该漏电流能够充当安全装置的其他的功能。
若解除过充电状态或者消除异常状态,则PTC热敏电阻6的发热也收敛,热应变元件5返回复原温度,恢复到原来的初始形状。而且,通过可动片4的弹性部43的弹力,可动触点3和固定触点21再次接触,电路被解除截断状态,恢复到图2所示的导通状态。
图4放大表示热应变元件5的顶点5a以及可动片4的固定部42和基端部42a的附近。可动片4的固定部42的下表面载置于树脂基体71的臂支承面74(参照图1),平行地配设在树脂基体71的底面。与臂支承面74的边缘抵接的部位成为弹性部43的基端部42a。该情况下,从开口73的内部来看,基端部42a可以作为从臂支承面74的边缘沿大致水平方向突出的弹性部43的根。臂支承面74形成为与树脂基体71的底面平行的平面,所以若以树脂基体71的底面作为基准,则基端部42a的下表面成为与固定部42的下表面相同的高度。另外,从固定部42到第2阶梯弯曲部48的附近,可动片4的基本的形状(除去突起44a的形状)形成为平面状,所以从固定部42到第2阶梯弯曲部48的附近,可动片4的下表面的高度恒定。
可动片4的弹性部43中,基端部42a的附近形成有第2阶梯弯曲部48,第2阶梯弯曲部48使弹性部43的中央部向上方退避。弹性部43的中央部通过第2阶梯弯曲部48退避而产生的空间收容有热应变元件5的中央部。
热应变元件5弯曲形成为其上表面的顶点位于距离基端部42a的下表面仅图中距离D(D是正数)的上方。即,可动片4的基端部42a的下表面形成在距离热应变元件5的上表面的顶点5a仅距离D的下方。根据热应变元件5的曲率、突起44a的突出量以及树脂壳体的整体厚度等适当地规定距离D。
另外,覆盖部件72形成有与固定部42以及基端部42a的上表面抵接来按压可动片4的按压部77。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77形成于俯视时与突起44a重复的位置,但形成在热应变元件5的逆弯曲变形时,在热应变元件5的按压部77侧的边缘,俯视时与热应变元件5和可动片4抵接的部位重复的位置或者其附近即可。
图5示出断路器1的俯视图。在该图中,用虚线的影线表示热应变元件5以及按压部77。另外,图6示出翻面的覆盖部件72。覆盖部件72的中央部形成有与树脂基体71的开口73对应的开口76,防止逆弯曲变形中的与可动片4的干扰。另外,与开口76邻接地形成按压部77。按压部77形成为向开口76的内侧突出。由此,如图5所示,按压部77包括俯视时与热应变元件5重复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77构成为比突起44a和热应变元件5的抵接部位更向开口76的内侧突出。通过这样将按压部77向可动触点3侧延伸突出而设置,从而向下方推压弹性部43来提高固定触点21和可动触点3的接触压力。此外,在阶梯弯曲部48的上部空间有富余的情况下,按压部77可以延伸突出到包括阶梯弯曲部48的上部的区域。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断路器1,由于弹性部43的基端部42a的下表面比热应变元件5的上表面的顶点5a更位于下方,所以能够将弹性部43的基端部42a的上方的厚度设定为与以往的断路器相同,并且能够使树脂壳体7的整体厚度变薄,能够实现断路器1的进一步轻薄化。
另外,由于可动片4具有第2阶梯弯曲部48,所以能够在热应变元件5的顶点5a附近,避免热应变元件5和可动片4的干扰,并且容易地使弹性部43的基端部42a的下表面位于比热应变元件5的上表面的顶点5a更下方。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热应变元件5的上表面的顶点5a附近对置的弹性部43的中央部和突起44a之间配设有第2阶梯弯曲部48,所以能够容易使突起44a位于下方。由此,能够将突起44a上方的厚度设定为与以往的断路器相同,并且能够使树脂壳体7的整体厚度变薄,能够实现断路器1的进一步轻薄化。
另外,通过向开口73的内侧突出到俯视时与热应变元件5重复的区域而形成的按压部77向下方推压弹性部43,能够提高固定触点21和可动触点3的接触压力,能够减少两者间的接触电阻,并且能够使通电时的电阻值稳定。另外,能够防止热应变元件5变形时与突起44a抵接的基端部42a的附近向上方移动,所以能够增大开电路时的热应变元件5所引起的突起44b的推压量即固定触点21和可动触点3的距离,能够可靠地进行电流的截断。
另外,由于可动片4具有第3阶梯弯曲部49而在可动片4的前端部附近的内部空间产生富余,所以在图3所示的开电路时,能够增大固定触点21和可动触点3的距离,能够可靠地进行电流的截断。
图7示出可动片4的变形例。图7(a)中的可动片4代替第3阶梯弯曲部49,是可动片4具有使弹性部43弯曲的弯曲部4A的方式。弯曲部4A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弯曲部,配设在与热应变元件5的上表面的顶点5a附近对置的弹性部43的中央部和设置有可动触点3的前端部之间,将设置有可动触点3的前端部配置在比弹性部43的弹性部43的中央部更下方。弯曲部4A也可以是缓缓地弯曲的形状。图7(b)中的可动片4代替第2阶梯弯曲部48以及第3阶梯弯曲部49,可动片4是具有使弹性部43弯曲成拱状的弯曲部4B的方式。弯曲部4B中,突起44a侧的边缘4C屈曲或者弯曲。图7(c)中的可动片4具有使弹性部43弯曲成拱状的弯曲部4B,其突起44a侧的边缘4C以及突起44b侧的边缘4D屈曲或者弯曲。即使任意的变形例,弹性部43的基端部42a的下表面位于距离热应变元件5的上表面的顶点5a仅距离D的下方。另外,固定部42的上表面位于比弹性部43的最上部更下方。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至少可动片4的基端部42a的下表面位于比热应变元件5的上表面的顶点5a更下方即可。即,从开口73的内部来看,从臂支承面74的边缘突出的弹性部43的根或者与该根邻接的固定部42的下表面位于比热应变元件5的上表面的顶点5a更下方即可。因此,也可以只要满足这样的基端部42a的下表面和热应变元件5的上表面的顶点5a的位置关系,使臂支承面74以及固定部42变形,臂支承面74的上表面以及固定部42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位于比热应变元件5的上表面的顶点5a更上方。另外,也可以消除第1阶梯弯曲部46,从固定部42到端子41,形成为平面状。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从与臂支承面74对置的区域到俯视时与突起44a重复的区域连续地形成有按压部77,但各个区域也可以是分离的方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构成覆盖部件72的树脂形成有按压部77,但也可以使覆盖片8的一部分变形来形成按压部77。
另外,也可以在固定部42形成贯通孔,并且在臂支承面74设置插通上述贯通孔的突起。在该情况下,在树脂基体71装入可动片4时,可动片4的定位变得容易。另外,能够将可动片4稳固地固定在树脂基体71以及覆盖部件72。
另外,本发明能够进行各种的变形,例如,树脂壳体7并不局限于由树脂基体71和覆盖部件72构成的方式,既可以是由两个部件构成的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PTC热敏电阻6的自保持电路,但即使省略这样的构成的方式也能够应用,能够确保稳定的动作,且实现断路器1的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如日本特开2005-203277号公报所示那样的可动片4在固定部42或者其附近中在端子41侧和可动触点3侧构造地分离的方式。该情况下,分离的各片被树脂基体71以及覆盖部件72推靠而电连接。分离的各片也可以是通过焊接或者压接等接合的结构。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第2阶梯弯曲部48、第3阶梯弯曲部49、弯曲部4A、弯曲部4B等形成在可动片4,从而弹性部43在热应变元件5的顶点5a附近仅向上方(与热应变元件5相反的一侧)稍稍突出。因此,也可以通过对覆盖片8施加弯曲加工或者压花加工等,来在覆盖片8的下表面形成用于防止与弹性部43的干扰的凹部。另外,在固定部42以及/或者其周边部,可动片4也可以是与覆盖片8接触的结构。该情况下,也可以代替端子41,使覆盖片8的一部分从覆盖部件72向断路器1的外部露出并作为端子。将覆盖片8的一部分作为端子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其端子部分向树脂壳体7的侧面突出的方式,向节省了树脂的树脂壳体7的上表面露出的部分也可以作为端子发挥作用。根据以上的构成,能够缩小覆盖部件72的厚度尺寸,能够实现断路器1的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断路器1也能够广泛应用于二次电池组、电气设备用的安全电路等。图8示出二次电池组100。二次电池组100具备二次电池101和设在二次电池101的输出端电路中的断路器1。图9示出电气设备用的安全电路102。安全电路102在二次电池101的输出电路中具备以串联的方式连接的断路器1。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即可,具备:固定片,其具有固定触点;可动片,其具有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和在该弹性部的前端部的可动触点,且使上述可动触点与上述固定触点推靠而接触;热应变元件,其形成为凸曲面状,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从而使上述可动片动作,以使上述可动触点背离上述固定触点;壳体,其收容上述固定片、可动片以及热应变元件,其中,上述弹性部的基端部的下表面在上述固定触点和上述可动触点接触的状态下,比上述热应变元件的上表面的顶点位于下方。
根据该断路器,弹性部的基端部的下表面位于比热应变元件的上表面的顶点更下方,所以能够将弹性部的基端部的上方的厚度设定为与以往的断路器相同,并且能够使壳体的整体厚度变薄,能够实现断路器的进一步轻薄化。
该断路器中,上述可动片也可以具有用于将上述热应变元件的上表面的顶点附近的上述弹性部和上述基端部配置成高度不同的阶梯弯曲部。
根据该断路器,能够在热应变元件的顶点,避免热应变元件和可动片的干扰,并且容易使弹性部的基端部的下表面位于比热应变元件的上表面的顶点更下方。
该断路器中,上述壳体具有与上述基端部的上表面抵接来按压上述可动片的按压部,上述按压部也可以形成为包括俯视时与上述热应变元件重复的区域。
根据该断路器,通过由按压部向下方推压弹性部,能够提高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的接触压力,减少两者间的接触电阻,并且使通电时的电阻值稳定。
该断路器中,上述可动片也可以具有从上述热应变元件的上表面的顶点附近的上述弹性部到上述前端部屈曲或者弯曲的弯曲部。
根据该断路器,在可动片的前端部附近的内部空间产生富余,所以能够使开电路时的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的距离增大,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电流的截断。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电气设备用的安全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断路器。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断路器。
根据该安全电路或者二次电池组,能够在开电路时可靠地截断电流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并且实现安全电路或者二次电池组的小型化。
附图标记说明:1…断路器;2…固定片;3…可动触点;4…可动片;5…热应变元件;21…固定触点;42…固定部;42a…基端部;43…弹性部;48…第2阶梯弯曲部(阶梯弯曲部);49…第3阶梯弯曲部(弯曲部);4A…弯曲部;71…树脂基体(壳体);72…覆盖部件(壳体);77…按压部;101…二次电池;102…安全电路。

Claims (5)

1.一种断路器,具备:
固定片,其具有固定触点;
可动片,其具有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和在该弹性部的前端部的可动触点,所述可动片将所述可动触点推靠于所述固定触点以使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
热应变元件,其形成为凸曲面状,通过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从而使所述可动片以使所述可动触点背离所述固定触点的方式动作;以及
壳体,其收容所述固定片、可动片以及热应变元件,
所述断路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可动片的基端部的下表面位于比所述热应变元件的上表面的顶点更下方,
所述可动片具有阶梯弯曲部和突起,所述阶梯弯曲部用于将所述热应变元件的上表面的顶点附近的所述弹性部和所述基端部配置成高度不同,所述突起与所述热应变元件对置而形成,所述突起与所述热应变元件接触,
所述阶梯弯曲部配设在,与所述热应变元件的上表面的顶点附近对置的弹性部的中央部和所述突起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基端部的上表面抵接而按压所述可动片,
所述按压部形成为包括俯视时与所述热应变元件重复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片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从所述热应变元件的上表面的顶点附近的所述弹性部到所述前端部屈曲或者弯曲。
4.一种电气设备用的安全电路,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
5.一种二次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
CN201280062456.XA 2011-12-22 2012-12-21 断路器以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和二次电池组 Active CN1039991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1093 2011-12-22
JP2011281093 2011-12-22
PCT/JP2012/083211 WO2013094725A1 (ja) 2011-12-22 2012-12-21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パッ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9180A CN103999180A (zh) 2014-08-20
CN103999180B true CN103999180B (zh) 2016-12-14

Family

ID=48668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2456.XA Active CN103999180B (zh) 2011-12-22 2012-12-21 断路器以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和二次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60876B2 (zh)
JP (1) JP6251037B2 (zh)
CN (1) CN103999180B (zh)
WO (1) WO20130947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60876B2 (en) * 2011-12-22 2016-10-04 Komatsulite Mfg. Co., Ltd. Breaker, and safety circuit and secondary battery circu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13246977A (ja) * 2012-05-25 2013-12-09 Komatsulite Mfg Co Ltd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CN105474344A (zh) * 2013-08-26 2016-04-06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保护装置
WO2015063844A1 (ja) * 2013-10-28 2015-05-07 株式会社小松ライト製作所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並びにブレーカーの製造方法
JP6408822B2 (ja) * 2014-07-30 2018-10-17 ボーンズ株式会社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JP2016035822A (ja) * 2014-08-01 2016-03-17 株式会社小松ライト製作所 電気部品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路基板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US11158471B2 (en) * 2015-11-20 2021-10-26 Bourns Kk Housing of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ousing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breaker having the same
US10439196B2 (en) 2015-12-18 2019-10-08 Bourns, Inc. Electromechanical circuit breaker
JP6678129B2 (ja) * 2017-05-19 2020-04-08 Littelfuse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保護装置
JP6967878B2 (ja) * 2017-06-01 2021-11-17 ボーンズ株式会社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
JP7017874B2 (ja) * 2017-07-19 2022-02-09 ボーンズ株式会社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
CN110120557B (zh) * 2018-02-05 2021-01-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装置及电池
JP7064350B2 (ja) * 2018-02-27 2022-05-10 ボーンズ株式会社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
CN111989759B (zh) * 2018-05-30 2023-04-25 柏恩氏株式会社 断路器、安全电路和二次电池组
WO2019246414A1 (en) 2018-06-22 2019-12-26 Bourns, Inc. Circuit breakers
JP6997685B2 (ja) * 2018-07-31 2022-01-18 ボーンズ株式会社 電流遮断装置、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JP6997687B2 (ja) * 2018-08-07 2022-01-18 ボーンズ株式会社 ブレーカー及び安全回路
US11495846B2 (en) * 2018-08-28 2022-11-08 Donald P. H. Wu Secondary aggregate battery with spatial separation of operation temperatures
CN112753086A (zh) * 2018-10-25 2021-05-04 柏恩氏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电路及其制造方法
JP7083742B2 (ja) * 2018-12-14 2022-06-13 ボーンズ株式会社 熱応動素子、ブレーカー、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CN209729814U (zh) * 2019-05-08 2019-12-03 佛山市高明欧一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背包式断电复位限温器
WO2021041554A2 (en) 2019-08-27 2021-03-04 Bourns, Inc.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thermal cutoff device for battery pack
CN115020931B (zh) * 2021-12-30 2023-04-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0175A (en) * 1985-10-11 1986-10-28 North American Philips Corporation Simple thermostat for dip mounting
JPH0834075B2 (ja) * 1988-03-29 1996-03-29 東部電気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スイッチ
US5337036A (en) * 1993-07-28 1994-08-09 Kuczynski Robert A Miniaturized thermal protector with precalibrated automatic resetting bimetallic assembly
JPH07282701A (ja) * 1994-04-05 1995-10-27 Texas Instr Japan Ltd 自己保持型保護装置
JP2791384B2 (ja) * 1994-12-09 1998-08-27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モスタット
JP2733499B2 (ja) * 1994-12-09 1998-03-30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モスタット
JP2920103B2 (ja) * 1996-01-29 1999-07-19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US5936510A (en) * 1998-05-22 1999-08-10 Portage Electric Products, Inc. Sealed case hold open thermostat
JP2000285776A (ja) * 1999-03-31 2000-10-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サーモスタットとこのサーモスタットを内蔵するパック電池
JP3756700B2 (ja) * 1999-07-22 2006-03-15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JP3190024B2 (ja) * 1999-08-18 2001-07-16 日本テキサス・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保護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87482B2 (ja) * 2000-04-17 2006-06-21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US6633222B2 (en) * 2000-08-08 2003-10-14 Furukawa Precision Engineering Co., Ltd. Battery breaker
JP3609741B2 (ja) * 2001-03-30 2005-01-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JP4056239B2 (ja) * 2001-09-28 2008-03-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過電流又は加熱制限素子及びこの素子を用いた電池
JP2004014434A (ja) * 2002-06-11 2004-01-15 Uchiya Thermostat Kk 直流電流遮断スイッチ
CN1744351A (zh) * 2004-09-02 2006-03-08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保护部件、保护装置、电池组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JP2006149177A (ja) 2004-09-02 2006-06-0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保護部品、保護装置、電池パック及び携帯用電子機器
US9000880B2 (en) * 2009-03-12 2015-04-07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Thermal protector
JP4592117B1 (ja) * 2009-12-25 2010-12-01 株式会社イー・ピー・アイ バイメタル式サーキットブレーカー
EP2541576B1 (en) * 2010-02-26 2017-04-19 Bourns KK Breaker
JP5555024B2 (ja) 2010-03-19 2014-07-23 株式会社小松ライト製作所 ブレーカー
WO2013054927A1 (ja) * 2011-10-14 2013-04-18 株式会社小松ライト製作所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
US9460876B2 (en) * 2011-12-22 2016-10-04 Komatsulite Mfg. Co., Ltd. Breaker, and safety circuit and secondary battery circu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34055A1 (en) 2014-11-13
JP6251037B2 (ja) 2017-12-20
WO2013094725A1 (ja) 2013-06-27
JPWO2013094725A1 (ja) 2015-04-27
CN103999180A (zh) 2014-08-20
US9460876B2 (en) 2016-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9180B (zh) 断路器以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和二次电池组
CN104025235B (zh) 断路器、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以及二次电池
JP5452771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パック
JP6224920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JP7064350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
JP2012160317A (ja) ブレーカー
CN112534537B (zh) 断路器、安全电路以及二次电池组
JP6188343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JP6457810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JP6267528B2 (ja) 電流遮断装置
JP6267479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JP2017103118A (ja) ブレーカー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回路。
CN111066112A (zh) 断路器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
JP5941289B2 (ja) ブレーカー
JP6216152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CN112514021A (zh) 断路器及安全电路
WO2020121896A1 (ja) 熱応動素子、ブレーカー、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CN112534536B (zh) 电流切断装置、安全电路及二次电池组
JPWO2020022298A1 (ja) ブレーカー、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EP4207234A1 (en) Breaker, safety circuit equipped therewith, and secondary battery pack
JP2018005994A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コネクタ。
JP6085107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JP6831186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WO2020084739A1 (ja) 2次電池回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