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4536B - 电流切断装置、安全电路及二次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流切断装置、安全电路及二次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4536B
CN112534536B CN201980049959.5A CN201980049959A CN112534536B CN 112534536 B CN112534536 B CN 112534536B CN 201980049959 A CN201980049959 A CN 201980049959A CN 112534536 B CN112534536 B CN 1125345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vable
state
movable piece
cu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99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4536A (zh
Inventor
浪川胜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rnes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rnes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rnese Corp filed Critical Bernes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534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4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4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4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8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H01H1/52Contacts adapted to act as la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04Bases; Housing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37/5409Bistable switches; Reset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37/5427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encapsulated in sealed miniaturised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64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2037/5445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with measures for avoiding slow break of contacts during the creep phase of the snap bimet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01M2200/101Bimet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rmally Actuated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流切断装置(1)具备:板状的端子片(2),具有触点(21);可动片(4),具有形成为板状且弹性变形的弹性部(44)及在该弹性部(44)的一端部的可动触点(41),使可动触点(41)按压并接触触点;热响应元件(5),通过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来对可动片(4)施力,将可动片(4)的状态从可动触点(41)与触点(21)接触的导通状态转换至可动触点(41)从触点(21)分离的切断状态。当可动片(4)的状态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时,可动触点(41)越过触点(21)而移动。

Description

电流切断装置、安全电路及二次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电气设备的安全电路的小型电流切断装置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电流切断装置作为各种电气设备的二次电池和电机等的保护装置(安全电路)。在充放电中的二次电池的温度过度上升的情况,或者汽车、家电产品等机器所装备的电机等中流过过电流的情况等异常发生时,电流切断装置切断电流以保护二次电池和电机等。
电流切断装置中具备热响应元件,根据温度变化进行工作,将电流导通或切断。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应用双金属片作为热响应元件的电流切断装置。双金属片是指,由热膨胀系数不同的两种板状金属材料层叠形成,根据温度变化改变形状从而控制触点的导通状态的元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1/1051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流切断装置的应用范围扩大,期望有与大电流相对应的、即具备较大电流容量(例如50A左右)的电流切断装置。为了实现这样的电流切断装置,例如需要提高可动片产生的弹力,提高可动触点对固定触点的接触压力,抑制两者之间的接触电阻。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流切断装置中,在提高可动片产生的弹力的情况下,将可动片的状态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转换时,热响应元件需要产生远大于可动片的弹力的应力。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流切断装置中,通过应用对角线长度较大的热响应元件,能够提高热响应元件产生的应力。然而,这样的热响应元件成为了阻碍电流切断装置的小型化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流切断装置中,为了维持切断状态而安装了正特性热敏电阻,从而装置的构成变得复杂,难以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应对高电流容量化的电流切断装置。此外,本发明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流切断装置,能够不使用正特性热敏电阻等而以小型、简单并且廉价的构成维持可动片的切断状态。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流切断装置具备:板状的端子片,具有触点;可动片,具有形成为板状且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及在该弹性部的一端部的可动触点,使所述可动触点按压并接触所述触点;热响应元件,随着温度变化产生变形从而对所述可动片施力,将所述可动片的状态从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触点接触的导通状态转换至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触点分离的切断状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动片的状态从所述导通状态向所述切断状态转换时,所述可动触点越过所述触点而移动。
期望有在本发明的所述电流切断装置中,当所述可动片的状态从所述导通状态向所述切断状态转换时,所述可动触点从所述端子片的第1面侧移动到与所述第1面为相反侧的第2面侧。
期望有在本发明的所述电流切断装置中,所述可动片将所述可动触点按压于所述触点的方向与所述热响应元件对所述可动片施力的方向一致。
期望有在本发明的所述电流切断装置中,在将所述可动片的状态从所述导通状态向所述切断状态转换时,所述热响应元件向推动所述可动片的方向施力。
期望有在本发明的所述电流切断装置中,具备用于收纳所述触点、所述弹性部、所述可动触点及所述热响应元件的壳体,所述端子片及所述可动片埋设于所述壳体。
期望有在本发明的所述电流切断装置中,所述壳体包含:第1壳体,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触点、所述弹性部、所述可动触点及所述热响应元件的穴部;第2壳体,为了封闭所述穴部而装配于所述第1壳体。
期望有在本发明的所述电流切断装置中具有移动体,设置为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与处于所述切断状态的所述可动片抵接,使该可动片的状态恢复为所述导通状态。
期望有在本发明的所述电流切断装置中具有移动体,设置为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与处于所述切断状态的所述可动片抵接,使该可动片的状态恢复为所述导通状态,在所述第2壳体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移动体的一部分突出至所述壳体的外侧的贯通孔,所述移动体设置为从所述贯通孔出入自如。
期望有在本发明的所述电流切断装置中,在所述触点及所述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沿所述可动片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
本发明的安全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电流切断装置。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组的特征在于,具备电流切断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流切断装置,当可动片的状态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时,可动触点越过端子片的触点移动。用于供可动触点越过触点的驱动力是弹性部的弹力与热响应元件产生的应力的合力。因此,即使在热响应元件产生的应力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可动片的状态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由此,无需增大热响应元件的对角线长度就可以提高可动触点相对于端子片的触点的接触压力,抑制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的接触电阻,能够容易地实现电流切断装置的高电流容量化。
此外,可动触点越过端子片的触点移动而成为切断状态的可动片在热响应元件复原为原来的形状后,依旧通过弹性部的弹力来维持切断状态。由此,可以不使用正特性热敏器等而以简约且廉价的构成来维持可动片的切断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流切断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组装前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通常的充电或放电状态中的图1的电流切断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过充电状态或异常时等中的图1的电流切断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电流切断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构成的组装前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通常的充电或放电状态中的图4的电流切断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过充电状态或异常时等中的图4的电流切断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热响应元件从图6的状态复原为原来的形状时的电流切断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1的电流切断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8的电流切断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电流切断装置的又一变形例的端子片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流切断装置的变形例的端子片及可动片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上述电流切断装置的二次电池组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3是具备本发明的上述电流切断装置的安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流切断装置进行说明。图1至图3示出了电流切断装置1的构成。如图1及图3所示,电流切断装置1具备一部分从壳体10露出至外部的一对端子22及42。通过端子22及42与外部电路(未图示)电连接,使电流切断装置1构成电气设备的安全电路的主要部分。
如图1所示,电流切断装置1由具有触点21及端子22的端子片2、在前端部具有可动触点41的可动片4、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的热响应元件5等构成。
端子片2、可动片4及热响应元件5被收纳于壳体10。壳体10由壳体主体(第1壳体)7与装配在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的盖部件(第2壳体)8、以及装配在壳体主体7的下表面的底部件(第3壳体)9等构成。
端子片2例如是将以铜等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板(另外有铜-钛合金、洋白铜、黄铜等金属板)通过冲压加工形成板状,通过嵌入成形埋入壳体主体7。
触点21由银、镍、镍-银合金、以及铜-银合金、金-银合金等导电性良好的材料镀覆或涂布等形成。触点21在端子片2的前端部即与可动触点41对置的位置形成,露出至形成在壳体主体7的内部的穴部73产生的内部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片2的前端部的截面弯曲成“J”字形,在该弯曲的区域24的外表面形成触点21。
在端子片2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端子22。端子22从壳体主体7的侧壁露出,通过焊接等方法与电路基板的焊盘部连接。
端子片2在触点21和端子22之间具有埋设部23。端子片2在埋设部23被埋入壳体主体7。
可动片4通过对以铜等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板状。可动片4形成为相对于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的臂状。
在可动片4的前端部形成有可动触点41。可动触点41由与触点21相同的材料通过镀覆或涂布等方法来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片4的前端部的截面弯曲成“J”字形,在该弯曲的区域45的外表面形成可动触点41。
在可动片4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端子42。端子42从壳体主体7的侧壁露出,通过焊接等方法与电路基板的焊盘部连接。
可动片4在可动触点41和端子42之间具有埋设部43及弹性部44。埋设部43形成在端子42与弹性部44之间。可动片4在埋设部43中被埋入壳体主体7。
弹性部44从埋设部43向可动触点41侧延伸。在弹性部44的前端部形成有可动触点41。弹性部44及可动触点41露出至穴部73产生的内部空间。
通过使埋设部43被埋入壳体主体7,从而可动片4被固定,通过使弹性部44弹性变形,从而在其前端形成的可动触点41被按压并接触触点21侧,端子片2与可动片4变得可通电。
可动片4在弹性部44通过冲压加工而被弯曲或弯折。弯曲或弯折的程度只要能够收纳热响应元件5便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工作温度及可动触点41的按压力适当设定即可。本实施方式中,在自然状态的可动片4中,通过弯折弹性部44使形成有可动触点41的一端部比形成有端子42的另一端部更靠近盖部件8侧(参照图3)。此外,在弹性部44形成有朝向热响应元件5突出的一对突起(接触部)44a、44b。突起44a、44b与热响应元件5接触,经由突起44a、44b使热响应元件5的变形传递至弹性部44(参照图1及图3)。
热响应元件5使可动片4的状态从可动触点41与触点21接触的导通状态转换至可动触点41与触点21分离的切断状态。热响应元件5形成弯曲成圆弧状的初始形状,通过层叠热膨胀系数不同的薄板材料而形成。若由于过热达到工作温度,则热响应元件5的弯曲形状随着速动(snap motion)而反翘,若由于冷却降低至恢复温度以下则复原。热响应元件5的初始形状能够利用冲压加工来形成。只要在期望的温度下反翘变形,则热响应元件5的材质及形状便没有特别限定,从生产率及反翘动作的高效性的观点来看期望为矩形,为了在保持小型的同时有效地上推弹性部44期望为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另外,作为热响应元件5的材料,例如是将在高膨胀侧以铜-镍-锰合金或镍-铬-铁合金、在低膨胀侧以铁-镍合金为代表的、洋白铜、黄铜、不锈钢等各种合金构成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的2种材料层叠而得的材料,但也可根据需要条件组合使用。
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在本申请中,在可动片4中将弹性部44与热响应元件5对置侧的面(即图1至图3中下侧的表面)作为第1面、将其相反侧的面作为第2面进行说明。对于沿可动片4配设的其他部件,例如端子片2、热响应元件5、壳体10等也同样。
构成壳体10的壳体主体7、盖部件8及底部件9由阻燃性的聚酰胺、耐热性优异的聚苯硫醚(PPS)、液晶聚合物(LC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热塑性树脂成型。如果能得到与上述树脂同等或以上的特性,也可以应用树脂以外的绝缘材料。
在壳体主体7形成有用于收纳触点21、可动触点41、弹性部44及热响应元件5等的内部空间即穴部73。穴部73在壳体主体7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穴部73在俯视下形成大致矩形状。通过在壳体主体7形成有穴部73,弹性部44可以弹性变形,热响应元件5可以反翘变形。
如图1所示,为了将收纳有端子片2、可动片4及热响应元件5等的壳体主体7的穴部73封闭,在壳体主体7装配有盖部件8及底部件9。即,壳体主体7被盖部件8及底部件9从壳体主体7的厚度方向夹住,例如通过超声波焊接,使壳体主体7与盖部件8以及壳体主体7与底部件9接合。此时,壳体主体7与盖部件8在各自的外缘部的整周上连续地接合,壳体10的气密性提高。同样地,壳体主体7与底部件9在各自的外缘部的整周上连续地接合,壳体10的气密性提高。
也可以在盖部件8或底部件9通过嵌入成型而埋入罩片。罩片例如是对上述以铜等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或不锈钢等金属冲压加工而形成为板状。罩片可提高盖部件8或底部件9乃至作为框体的壳体10的刚性、强度,同时有助于电流切断装置1的小型化。
图2示出了通常的充电或放电状态、即可动片4处于导通状态的电流切断装置1的动作。在导通状态下,热响应元件5维持着初始形状(反翘前)。
在图2所示的导通状态下,可动触点41位于端子片2的第1面26侧。另外,“端子片2的第1面26”是指,在图2中的端子片2中、与底部件9对置的面(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端子片2的前端部具有弯曲成“J”字形的区域24的实施方式中,不包括该区域24。以下,在后述的第2面27中也同样)。在该导通状态下,可动触点41通过弹性部44的弹力对触点21侧施力。由此,可动触点41和触点21卡合,两者之间变得可以导通。此外,通过提高弹性部44的弹力,可提高可动触点41与触点21之间的接触压力,抑制两者之间的电阻。
图3示出了过充电状态或异常时、即可动片4处于切断状态的电流切断装置1的动作。若由于过充电或异常而成为高温状态,则达到工作温度的热响应元件5反翘,可动片4的弹性部44被上推至图中上方。伴随于此,在图2的导通状态下,在第1面26侧的可动触点41越过触点21,向端子片2的第2面27侧移动。“端子片2的第2面27”是指,端子片2中、与第1面26为相反侧的面,且是端子片2与盖部件8对置的面。进一步地,除了弹性部44的弹力外,还通过热响应元件5对弹性部44施力,从而可动触点41与触点21分离,可动片4转换至图3所示的切断状态。
如图2及图3所示,在该电流切断装置1中,可动片4的状态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时,可动触点41越过触点21,从端子片2的第1面26侧向第2面27侧移动。即,可动触点41相对于端子片2从底部件9侧向盖部件8侧移动。
用于供可动触点41越过触点21的动力是弹性部44的弹力与热响应元件5产生的应力的合力。于是,即使在热响应元件5反翘变形时产生的应力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可动片4的状态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由此,无需增大热响应元件5的对角线长度,就可以提高可动触点41相对于端子片2的触点21的接触压力,抑制触点21与可动触点41之间的接触电阻,能够容易地实现电流切断装置1的高电流容量化。
此外,可动触点41越过端子片2的触点21移动至第2面27侧而成为切断状态的可动片4在热响应元件5复原为原来的形状后,依旧通过弹性部44的弹力停留在第2面27侧维持切断状态。由此,可以不使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正特性热敏电阻等,而以简单且廉价的构成来维持可动片4的切断状态,实现电流切断装置1的自我保持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通状态的可动片4将可动触点41按压于触点21的方向与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时热响应元件5对可动片4施力的方向均为箭头D1方向(从端子片2的第1面26朝向端子片2的第2面27的方向),两者是一致的。因此,无需使用反翘变形时产生的应力较大的热响应元件5,即可将可动片4的状态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实现热响应元件5乃至电流切断装置1的小型化。
热响应元件5在将可动片4的状态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时,沿推动可动片4的方向对可动片4施力。
本实施方式的端子片2在埋设部23中埋设于壳体主体7,可动片4在埋设部43中埋设于壳体主体7。由此,电流切断装置1的组装变得容易。更具体地,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流切断装置那样,省略了将可动片并入壳体主体的作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能够提高可动片4相对于壳体主体7的定位精度。
此外,通过设置在壳体主体7的穴部73,可动片4及热响应元件5容易实现可变形的空间,进一步地,容易实现触点21与可动触点41的可靠的开闭。此外,由于穴部73贯通壳体主体7,因此热响应元件5的并入变得容易。
图4至图6示出了作为图1至图3所示的电流切断装置1的变形例的电流切断装置1A的构成。在电流切断装置1A中,对于以下未说明的部分,可以采用上述电流切断装置1的构成。
在电流切断装置1A中,具有使可动片4的状态从切断状态恢复为导通状态的移动体11,在这一方面电流切断装置1A与上述电流切断装置1不同。
移动体11相对于壳体10在壳体10的厚度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移动体11在可动触点41附近与可动片4的第2面47抵接。
本实施方式中,在盖部件8形成有贯通孔81。贯通孔81设置在与移动体相对应的位置,使移动体11的一部分相对于壳体10出入自如。
在图5所示的导通状态及图6所示的切断状态下的热响应元件5及可动片4的动作与图2及图3所示的电流切断装置1是同样的。在切断状态下的电流切断装置1A中,可动触点41越过端子片2的触点21,随着从端子片2的第1面26侧向第2面27侧移动,移动体11与可动片4一体地在箭头D1方向移动,上部从贯通孔81突出。
图7示出了可动片4的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的电流切断装置1A,示出了热响应元件5复原为原来的形状时的动作。如上所述,在电流切断装置1中,成为切断状态的可动片4在热响应元件5复原为原来的形状后,依旧通过弹性部44的弹力维持切断状态,可动触点41停留在端子片2的第2面27侧。伴随于此,移动体11也维持着从贯通孔81突出的状态。
移动体11作为使转换至切断状态的可动片4恢复为导通状态的恢复按钮而发挥作用。即,通过以超过弹性部44产生的弹力的力,将移动体11沿着从盖部件8朝向底部件9的箭头D2方向下推,移动体11及可动触点41在箭头D2方向移动,可动触点41越过触点21,移动到端子片2的第1面26侧。由此,可动片4恢复为导通状态。
该电流切断装置1A例如优选在应用回流方式的焊接的安装方式中使用。在这样的安装方式中,热响应元件5受到回流时的热反翘变形,可动片4的状态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回流结束后,在热响应元件5的温度降低后,可动片4依然维持切断状态,但通过沿箭头D2方向推压移动体11,可以容易地使可动片4恢复为导通状态。
如图4所示,期望在壳体主体7中,形成有用于引导移动体11的槽75。槽75是在移动体11的两端部沿壳体主体的厚度方向(图7中的箭头D2方向)延伸形成的。在移动体11的两端部,形成有收纳于槽75的突出部11a。通过槽75与突出部11a的卡合,移动体11被适当地引导,可以顺畅移动。
图8示出了作为图1所示的电流切断装置1等的变形例的电流切断装置1B的构成。在电流切断装置1B中,对于以下未说明的部分,可以采用上述电流切断装置1或1A的构成。
在电流切断装置1B中,触点21B及可动触点41B的方式与上述电流切断装置1等的触点21及可动触点41不同。电流切断装置1B的端子片2B的前端部的弯曲为“J”字形的区域24B扩张。即,区域24B以形成为大致一周的方式被延长,在其延长的部位形成有触点21B。同样地,电流切断装置1B的可动片4B的前端部的弯曲为“J”字形的区域45B被扩张。即,区域45B以形成为大致一周的方式被延长,在其延长的部位形成有可动触点41B。
在电流切断装置1B中,可动片4B的弹性部44B对可动触点41B沿将其按压到触点21B的方向、即沿从底部件9朝向盖部件8的箭头D1的方向进行按压。由此,可动触点41B与触点21B抵接,维持可动触点41B与触点21B之间的导通。然后,当可动片4B的状态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时,可动触点41B越过触点21B移动。此时,热响应元件5沿推动可动片4B的方向、即箭头D1方向对可动片4B施力。因此,可动片4B将可动触点41按压于触点21的方向、与热响应元件5对可动片4B施力的方向一致。
在电流切断装置1B中,热响应元件5也可以配设在可动片4B和盖部件8之间。在该情况下,热响应元件5例如在其两端与弹性部44B卡合,当可动片4B的状态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时,热相应元件5沿拉动可动片4B的方向、即箭头D1方向对可动片4B施力。
图9示出了作为图8所示的电流切断装置1B的变形例的电流切断装置1C的构成。在电流切断装置1C中,对于以下未说明的部分,可以采用上述电流切断装置1B的构成。
在电流切断装置1C中,热响应元件5配设于端子片2C侧,在这一方面电流切断装置1C与上述电流切断装置1B不同。并且,热响应元件5的一端部与可动片4C的弹性部44C(例如,可动触点41的附近)可卡合,另一端部与壳体10(例如,壳体主体7等)可卡合。
图10示出了作为图1所示的电流切断装置1等的变形例的电流切断装置1D的构成。在电流切断装置1D中,对于以下未说明的部分,可以采用上述电流切断装置1至1C等的构成。
在电流切断装置1D中,在触点21D中形成有狭缝28,在这一方面电流切断装置1D与上述电流切断装置1等不同。狭缝28沿可动片4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通过在触点21D形成有狭缝28,降低了触点21D的刚性,可动触点41的移动即越过触点21D变得容易。由此,无需使用反翘变形时产生的应力大的热响应元件5,即可将可动片4的状态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狭缝28的形状、大小及条数是任意的,可以根据可动片4及热响应元件5的规格适当设定。
另外,在电流切断装置1D中,除了触点21D的狭缝28以外还可以在可动片4的可动触点41设置有狭缝(未图示),或者在可动片4的可动触点41设置有狭缝来代替触点21D的狭缝28。
图11示出了作为图1所示的电流切断装置1等的变形例的电流切断装置1E的端子片2E及可动片4E的构成。在电流切断装置1E中,对于以下未说明的部分,可以采用上述电流切断装置1至1D等的构成。
在电流切断装置1E中,在端子片2E的前端部中设置有倒角部24E、在可动片4E的前端部设置有倒角部45E,在这一方面电流切断装置1E与上述电流切断装置1等不同。
触点21E形成在包含倒角部24E的区域中,可动触点41E形成在包含倒角部45E的区域中。
通过倒角部24E及45E,可动触点41E的移动即越过触点21E变得容易。由此,可以不使用反翘变形时产生的应力大的热响应元件5而将可动片4E的状态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
以上对本发明的电流切断装置1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变更为各种方案而实施。即,电流切断装置1等只要如下所述地构成即可:至少具备:板状的端子片2,具有触点21;可动片4,具有形成为板状且弹性变形的弹性部44及在该弹性部44的一端部的可动触点41,使可动触点41按压并接触所述触点;热响应元件5,通过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来对可动片4施力,将可动片4的状态从可动触点41与触点21接触的导通状态转换至可动触点41与所述触点21分离的切断状态;当可动片4的状态从导通状态转换至切断状态时,可动触点41越过触点21而移动。
例如,壳体主体7与盖部件8、底部件9的接合方法并不限于超声波焊接,只要是两者牢固接合并可得到充分的气密性的方法,就能够适当应用。例如,可以通过涂布、填充液体状或胶状粘合剂,使其硬化,由此将两者粘合。
此外,也可以是由双金属片或三金属片等层叠金属形成可动片4,由此使可动片4与热响应元件5一体地形成而构成。在该情况下,电流切断装置1等的构成得以简化。
此外,本发明的电流切断装置1等也能够广泛应用于二次电池组、电气设备用的安全电路等。图12示出了二次电池组500。二次电池组500具备二次电池501、设置在二次电池501的输出端电路中的电流切断装置1等。图13示出了电气设备用的安全电路502。安全电路502在二次电池501的输出电路中串联具备电流切断装置1等。安全电路502的一部分可由包含具备电流切断装置1等的连接器的电缆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流切断装置
2:端子片
4:可动片
5:热响应元件
7:壳体主体(第1壳体)
8:盖部件(第2壳体)
10:壳体
11:移动体
21:触点
26:第1面
27:第2面
41:可动触点
44:弹性部
73:穴部
81:贯通孔。

Claims (10)

1.一种电流切断装置,具备:
板状的端子片,具有触点;
可动片,具有形成为板状且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及在该弹性部的一端部的可动触点,使所述可动触点按压并接触所述触点;
热响应元件,通过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来对所述可动片施力,将所述可动片的状态从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触点接触的导通状态转换至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触点分离的切断状态,
当所述可动片的状态从所述导通状态向所述切断状态转换时,所述可动触点越过所述触点而移动,
所述可动片将所述可动触点按压于所述触点的方向、与所述热响应元件对所述可动片施力的方向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可动片的状态从所述导通状态向所述切断状态转换时,所述可动触点从所述端子片的第1面侧移动到与所述第1面为相反侧的第2面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流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响应元件在将所述可动片的状态从所述导通状态向所述切断状态转换时,沿按压所述可动片的方向对所述可动片施力。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流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壳体,用于收纳所述触点、所述弹性部、所述可动触点及所述热响应元件,
所述端子片及所述可动片埋设于所述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流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含:
第1壳体,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触点、所述弹性部、所述可动触点及所述热响应元件的穴部;
第2壳体,为了将所述穴部封闭而装配在所述第1壳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流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移动体,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壳体可移动,与处于所述切断状态的所述可动片抵接,使该可动片的状态恢复为所述导通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流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移动体,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壳体可移动,与处于所述切断状态的所述可动片抵接,使该可动片的状态恢复为所述导通状态,
在所述第2壳体形成有供所述移动体的一部分突出到所述壳体的外侧的贯通孔,
所述移动体设置为从所述贯通孔出入自如。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流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点及所述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沿所述可动片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
9.一种电气设备用的安全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流切断装置。
10.一种二次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流切断装置。
CN201980049959.5A 2018-07-31 2019-07-29 电流切断装置、安全电路及二次电池组 Active CN1125345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4090 2018-07-31
JP2018144090A JP6997685B2 (ja) 2018-07-31 2018-07-31 電流遮断装置、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PCT/JP2019/029655 WO2020027052A1 (ja) 2018-07-31 2019-07-29 電流遮断装置、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4536A CN112534536A (zh) 2021-03-19
CN112534536B true CN112534536B (zh) 2024-03-22

Family

ID=69232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9959.5A Active CN112534536B (zh) 2018-07-31 2019-07-29 电流切断装置、安全电路及二次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15930B2 (zh)
JP (1) JP6997685B2 (zh)
CN (1) CN112534536B (zh)
WO (1) WO2020027052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5308A (en) * 1991-08-21 1993-08-10 Hitachi, Ltd. Thermal protector
JPH0684439A (ja) * 1992-09-01 1994-03-25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過電流保護装置
JPH09204861A (ja) * 1996-01-29 1997-08-05 Uchiya Thermostat Kk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EP0801408A2 (de) * 1996-03-15 1997-10-15 Lectra Trading AG Überlastschalteinrichtung für elektrische Geräte
JP2001118479A (ja) * 1999-10-21 2001-04-27 Masaaki Tone 電流切断器
JP2003223886A (ja) * 2002-01-30 2003-08-08 Sanyo Gs Soft Energy Co Ltd 電 池
JP2005071856A (ja) * 2003-08-26 2005-03-17 Alps Electric Co Ltd 熱応動スイッチ
US7385474B2 (en) * 2004-08-04 2008-06-10 Uchihashi Estec Co., Ltd. Thermosensor, thermoprot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thermosensor
CN202196699U (zh) * 2011-08-31 2012-04-18 刘俏良 一种双金属片式温度控制开关
JP2012204320A (ja) * 2011-03-28 2012-10-22 Fuji Xerox Co Ltd 熱応動スイッチ、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999180A (zh) * 2011-12-22 2014-08-20 小松电子部品有限公司 断路器以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和二次电池组
DE102013108504A1 (de) * 2013-08-07 2015-02-12 Thermik Gerätebau GmbH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5462Y2 (zh) * 1974-06-28 1980-06-19
JPS5741232U (zh) * 1980-08-22 1982-03-05
JP2607373B2 (ja) * 1987-05-18 1997-05-07 時枝 直満 モータ保護装置
KR940002671B1 (ko) * 1990-04-06 1994-03-28 가부시끼가이샤 히다찌세이사꾸쇼 과부하 보호장치
DE19752581C2 (de) * 1997-11-27 1999-12-23 Marcel Hofsaes Schalter mit einem temperaturabhängigen Schaltwerk
US6633222B2 (en) * 2000-08-08 2003-10-14 Furukawa Precision Engineering Co., Ltd. Battery breaker
US6836205B2 (en) * 2000-10-04 2004-12-2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hermal switch containing resistance temperature detector
US7339454B1 (en) * 2005-04-11 2008-03-04 Sandia Corporation Tensile-stressed microelectromechanical apparatus and microelectromechanical relay formed therefrom
DE102008048554B3 (de) * 2008-09-16 2010-02-04 Hofsaess, Marcel P.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US9472363B2 (en) * 2009-03-12 2016-10-18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Thermal protector
CN105304416B (zh) 2010-02-26 2017-11-14 小松电子部品有限公司 断路器
US9159985B2 (en) * 2011-05-27 2015-10-13 Ostuka Techno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DE102011107110B4 (de) * 2011-07-12 2013-04-18 Marcel P. HOFSAESS Verfahren zum Umgeben eines elektrischen Bauteils mit einem Schutzgehäuse sowie elektrisches Bauteil mit einem Schutzgehäuse
JP5452779B2 (ja) * 2011-10-14 2014-03-26 株式会社小松ライト製作所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
TWI594284B (zh) * 2011-10-20 2017-08-01 太谷電子日本合同公司 保護裝置及保護裝置的製造方法
US9048048B2 (en) * 2012-08-16 2015-06-02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Thermal protector
DE102013108508A1 (de) * 2013-08-07 2015-02-12 Thermik Gerätebau GmbH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US9831054B2 (en) * 2014-03-27 2017-11-28 Littelfuse, Inc. Insulated thermal cut-off device
DE102014108518A1 (de) * 2014-06-17 2015-12-17 Thermik Gerätebau GmbH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Distanzring
JP6408822B2 (ja) * 2014-07-30 2018-10-17 ボーンズ株式会社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JP7064350B2 (ja) * 2018-02-27 2022-05-10 ボーンズ株式会社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5308A (en) * 1991-08-21 1993-08-10 Hitachi, Ltd. Thermal protector
JPH0684439A (ja) * 1992-09-01 1994-03-25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過電流保護装置
JPH09204861A (ja) * 1996-01-29 1997-08-05 Uchiya Thermostat Kk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EP0801408A2 (de) * 1996-03-15 1997-10-15 Lectra Trading AG Überlastschalteinrichtung für elektrische Geräte
JP2001118479A (ja) * 1999-10-21 2001-04-27 Masaaki Tone 電流切断器
JP2003223886A (ja) * 2002-01-30 2003-08-08 Sanyo Gs Soft Energy Co Ltd 電 池
JP2005071856A (ja) * 2003-08-26 2005-03-17 Alps Electric Co Ltd 熱応動スイッチ
US7385474B2 (en) * 2004-08-04 2008-06-10 Uchihashi Estec Co., Ltd. Thermosensor, thermoprot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thermosensor
JP2012204320A (ja) * 2011-03-28 2012-10-22 Fuji Xerox Co Ltd 熱応動スイッチ、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2196699U (zh) * 2011-08-31 2012-04-18 刘俏良 一种双金属片式温度控制开关
CN103999180A (zh) * 2011-12-22 2014-08-20 小松电子部品有限公司 断路器以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和二次电池组
DE102013108504A1 (de) * 2013-08-07 2015-02-12 Thermik Gerätebau GmbH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21607A (ja) 2020-02-06
WO2020027052A1 (ja) 2020-02-06
JP6997685B2 (ja) 2022-01-18
US11615930B2 (en) 2023-03-28
US20210375568A1 (en) 2021-12-02
CN112534536A (zh) 202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51349B (zh) 断路器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
US20130323547A1 (en) Breaker, safety circuit with breaker and secondary battery with breaker
JP6224920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US11239037B2 (en) Breaker and safety circuit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111418038B (zh) 断路器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
JP6085104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型品、並びにブレーカーを備えた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JP6267528B2 (ja) 電流遮断装置
CN112534536B (zh) 电流切断装置、安全电路及二次电池组
CN111066112A (zh) 断路器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
WO2020031849A1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安全回路
US11329325B2 (en) Breaker and safety circuit provided with same
WO2020022298A1 (ja) ブレーカー、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JP6777438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コネクタ。
JP7425710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2次電池パック
WO2023119887A1 (ja) ブレーカー、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JP6831186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